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范文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

第1篇: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 依从性; 社区; 老年人

【中国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531-01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可引起严重心脑肾功能障碍和脑血管意外等。研究显示[1],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1%。高血压的治疗在我国目前仍以口服药物为主,现有的降压药已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但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血压正常率并不高,这与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密切相关[2]。本次调查将了解宜宾地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运动和用药依从性方面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原因,为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我市各级社区5个,含城区社区2个和乡镇社区3个,共调查高血压患者376人,收回有效问卷355份,问卷回收率94.4%。调查对象男性119人,女性236人,年龄54.5±11.7岁,平均病程12.9±6.3年。

1.2 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3部分:饮食、运动和用药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设计参阅文献[3]设计并略作修改)。先进行问卷效度评估,再入社区进行约30人的预调查,根据结果调整问卷内容和方式并确定最终问卷。在进行调查前1周进入社区做调查相关宣传,征得调查对象的配合并于调查前签订知情同意书。调查人员由经过专业培训医护人员或医学生完成。

1.3 统计处理:所有数据用SPSS17.0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将患者的知识评分和依从性转换为二分类资料,进行Χ2 检验。影响因素分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

2 结果

2.1 依从性情况: 355名对象中,饮食依从性较好的仅134例,占37.7%;运动依从性较好的149例,占42.0%;用药依从性较好的185例,占52.1%。

2.2 饮食、运动和用药知识得分与其依从性的关系:饮食、运动和用药知识与患者3方面的依从性存在相关关系(P0.05)。Χ2 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饮食、运动和用药评分与其依从性的关系

3 讨论

约90%的高血压可以通过药物长期稳定控制,但是由于患者的依从性较低,在饮食、运动和用药方面都可能存在不遵医嘱的现象,可能使高血压出现迁延不愈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4]。本研究结果显示,宜宾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饮食、运动和服药3方面的依从性都相当低,分别为37.7%、42%和52.1%,这是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好或者控制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中,对高血压的防治知识缺乏仍然是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的主要原因[5],同时部分新发病例由于病程短而往往没有意识到高血压的严重危害或对高血压防治知识不够而依从性不高,也有部分病例因经济原因而没有按医嘱服药或者采取相应的饮食、运动行为。正因为以上原因,必须对高血压病人加强健康教育,使其掌握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其饮食、运动和服药方面的依从性。具体措施建议如下:(1)饮食尽量低盐,但又不能淡而无味,要用酸甜辣等提高病人口感,使病人能长期坚持;(2)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增加运动的趣味性;(3)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和数量;(4)加强对病人及其家属的高血压健康知识宣传,让患者随时了解自己的血压动向。

参考文献

[1] 王薇,赵冬.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5,24(12):246-247.

[2] 方庆凤.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调查[J].护理研究.2000,14(4):156

[3] 刘雪,王艳梅.老年高血压病人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9(1):253-257

第2篇: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 个体化管理 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15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逐年增加,而高血压病既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持续的危险因素。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疾病知识水平,改变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率,血压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于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13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一年的个体化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0月-12月通过门诊及体检发现的高血压病人,符合以下条件者130例为调查对象,其平均年龄62.4岁,其中女71例,男59例,纳入条件为:①本社区常住居民;②年龄在35岁―75岁之间;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版诊断标准;④至少有一项可改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超重、吸烟、饮酒、缺乏运动、负性情绪、咸食等。

1.2 方法

1.2.1 所有管理对象在管理前后全身体检,内容包括:血压、血糖、心电图、尿10项、眼底检查、腰围、腹围、BMI。并填写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服药治疗,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填写标准:体质指数BMI23-25为超重,≥25为肥胖,根据最近12个月的乙醇摄入总量计算日均乙醇摄入量(g/d)乙醇摄入量男性≥30g/d,女≥20ml为过量饮酒;每日摄盐量>6g为咸食;吸烟,现在吸烟;不愉快情绪:焦虑、愤怒、恐惧、沮丧、悲伤、不满、忧郁、紧张等,有以上情绪者称为负性情绪;适量运动指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运动强度至心率=170一年龄,服药依从性指是否遵照医嘱服药。

1.2.2 个体化管理方法

1.2.2.1 由2名全科医生,2名护士,组成管理小组,成员均通过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培训,掌握了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技能,质量控制要点,具有独立和协作开展病例管理的能力。

1.2.2.2 为管理对象建档、评估,制定个体化管理计划,确定个体化管理目标(包括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目标,血压控制目标)。

1.2.2.3 落实管理计划:A.健康教育,每月举行1-2次健康讲座与咨询,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主题的健康讲座;B.监测血压频率,按高血压危险分层制定监测血压频率,一般患者至少每周监测血压2次,高危患者一天监测至少2次。C.定期随访,用药指导;随访内容有生活方式,血压,并发症情况,用药情况,进行再次评估和调整管理方案。一年至少保证6次随访D.年终评定时再次全面体检及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Excel2007数据库,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计数资料的描述以率和构成比表示,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130例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生活方式改善情况(n,%)

2.2 规范管理前后三率改变情况(n,%)

遵照医嘱服药的为规律服药;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为血压控制良好,2周内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治疗的为发病。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相关性慢性疾病,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资料管理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为46.92%,控制率为33.85%,说明本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偏低,通过一年的个体化管理,患者治疗率和控制率都有明显提高,。

本资料管理前后高血压危险因素,如咸食,缺乏运动得到明显改变,超重,饮酒,吸烟、负性情绪、也有改善。

本社区在以往慢病管理的基础上突出个体化,针对不同个体的问题制定个体化干预计划。针对不同人群,分类开展不同内容的健康讲座及咨询,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健康理念,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服药。督促患者落实计划,定期复查随访,最终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

综上所述,在社区开展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管理方案为核心内容的高血压个体化管理是效果明显的高血压防控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IMI.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

[2] 李惠娟. 疾病细节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初探.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第22卷6期.

第3篇: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范文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为临床检测、早期诊断EH提供资料和方法。方法:共收集病例376例,分为两组。原发性高血压组156例,均为2012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220例,均为2012年健康体检者。376例受检者均于清晨安静平卧状态下抽空腹静脉血4ml,2小时内离心得血清标本,随即用奥林巴斯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标本的Hcy值。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平均Hcy值(20.36±2.25)μmol/L。对照组平均Hcy值(12.13±1.22)μmol/L。两组平均Hcy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原发性高血压 治疗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mocysteine and the incidence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Du Jianmei

Cardiovascular and Encephalopathy Department in Lanzhou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Gansu Province,73005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homocysteine(Hcy)level and essential hypertension,to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methods for clinical monitoring and early diagnosis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EH).Methods:376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ssential hypertensive group with 156 EH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in 2012,and control group with 220 healthy persons in 2012.Pumping 4ml fasting blood in 376 cases subjects lying quiet in the early morning state,and get serum specimens through centrifugal within two hours,then measured Hcy values with Olympus AU-680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Results: The mean Hcy value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group was 20.36±2.25μmol/L. The mean Hcy values of control group was 12.13±1.22μmol/L.The mean Hcy value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Key words Homocysteine;essential hypertension;Treatment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如果能够进行早期诊断,对高血压病防治将产生重大意义[1]。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循环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硫氨基酸,是机体许多需甲基化反应以及能量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众多的研究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2]。本文通过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为临床检测、早期诊断提供资料和方法。

资料与方法

共收集病例376例,分为两组。原发性高血压组156例(41.49%),男128例,女28例,年龄30~65岁,平均(36.12±8.50)岁,均为2012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符合1999年WHO/ISH诊断标准。对照组220例(58.51%),男165例,女55例,年龄30~60岁,平均(34.85±9.23)岁,均为2012年健康体检者。排除脑梗死、糖尿病、肾损伤、甲状腺功能损伤等疾病,并且所有研究对象近期内均未服用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

研究方法:376例受检者均于清晨安静状态下空腹抽静脉血4ml,2小时内离心得血清标本,随即用奥林巴斯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标本的Hcy值。Hcy的正常参考值范围5.08~15.39μmol/L,>15.39μmol/L诊断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结 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平均Hcy值(20.36±2.25)μmol/L。对照组平均Hcy值(12.13±1.22)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组Hcy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与半胱氨酸同系的一种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转甲基后生成同型半胱氨酸,其本身不参与蛋白质合成,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紊乱是在与之代谢相关的酶或辅助因子缺乏时发生。血清中存在3种形式的同型半胱氨酸:游离型的Hcy在正常人体内所占比例很低,部分是以二硫健的形式与清蛋白结合,这部分所占的比例约70%~80%,另外20%~30%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人体内,这3种存在形式统称为总Hcy。在正常人体内,遗传、营养、疾病状态、药物等多种因素都能够影响Hcy的产生。

目前认为,高Hcy主要的致病机制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增加血液中血小板的黏附性等[3]。近年来,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对1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20例健康对照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目前已经证实,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确切的危险因素,并且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危险因素。高血压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早期常常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长期持续高血压水平会导致心、脑、肾以及大血管等重要靶器官的损伤,引发冠心病、脑卒中、心肌肥大、大血管损伤、肾脏损害等一系列疾病,可造成残疾,甚至死亡。研究表明,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浆Hcy水平[5]。因此,临床上尽早检测Hcy,及时发现并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利于对高血压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叶德寿,李英,李东野,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21(3):536-538.

2 胡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四川医学,2008,29(7):916-917.

3 张素华.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研究进展[J].右江医学杂志,2007,35(2):214-215.

第4篇: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高血压,降压效果,稳定

高血压在临床上是指动脉血压异常增高伴有或不伴的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1],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其能够严重影响重要脏器并且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因此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为了探讨早晚服用不同剂量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降压效果,本文回顾性总结了2009年9月-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10例病例资料,现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统计的资料对象来自于2009年9月-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10例病例资料,其中包括男性70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为40岁-68岁,平均年龄为55.89±13.88岁。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纳入本研究的资料临床上诊断结果均符合我国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对患者血压的测量方法为袖带法),110例患者均划分为三级高血压病患者。统计资料排除标准:排除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110例病例资料按照用药剂量不同分为两组:早晚服药剂量为5毫克的低剂量组59例,早晚服药剂量为10毫克的高剂量组51例,统计学t检验方法对二组患者的一般病例资料(年龄范围,性别比例等)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二组疗效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服用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均来自于浙江昂利康制药生产,高剂量组患者早晚八点时分别服用剂量为10毫克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连续服药半个月后观察血压改善情况,低剂量组患者服药方法与高剂量组相同,剂量改为5毫克,连续治疗半月后观察血压改善情况。

1.3统计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半月后统计血液改善情况,分别统计各组患者早8点和晚8点的血压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另外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剂量下的血液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经过平均值计算后(数据以平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 ),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中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平均值资料为计数资料,其组间比较方法选取χ2值检验,以a=0.05为检验标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的差异性。

2结果

3讨论

在高血压的预防方面,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高血压类疾病属于一种身心类型的疾病,任何精神方面的刺激都可能会导致患者血压的非正常性升高。高血压患者应该尽量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防止情绪出现过大的波动。二是高血压患者在日常饮食方面要以清淡为主,每日摄入食盐数量保持在6g以下。宜多吃蔬菜水果或者易于消化的食物。三是要注意合理休息:充分的、有规律的休息和睡眠对高血压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四是需要保持适量的运动,防止过度肥胖。五是坚持服药:优于高血压患者均病程较长,服药多为维持性药物[3-4],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很多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服药,只有血压水平出现异常或者自己感觉不适时才吃药。这种没有规律的服药方法很容易导致患者的心脏、大脑等器官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有规律的遵医嘱用药对于缓解和稳定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取的抗高血压药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该药物被患者口服后能够迅速被人体吸收,服药半小时起效,6小时后原形氨氯地平血浆浓度达峰值,其药效持续时间可达24个小时。本研究涉及的47例患者中,多数患者单剂量服药后约1小时开始出现降压作用,2-4小时内达到高峰,降压作用至少持续24小时。重复用药通常一周后获得最大降压效果,长期治疗可维持疗效。降压作用与种族、年龄及原血浆肾素活性水平无关。对高钠或低钠膳食患者其降压作用亦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 陈彬,傅强,靳文等.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高血压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2):178-180.

[2] 高淑蓉,吴桂英.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6):557-558.

第5篇: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眩晕;小脑梗死;误诊;治疗

眩晕是普通人群中较常见的症状,眩晕症状是临床医师每天都可能面对的普遍问题,准确的鉴别、合理的治疗是控制眩晕性疾病反复发作的核心环节,小脑梗塞多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导致误诊、漏诊。现将我院2015年急诊科收治的18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最终诊断为小脑梗死的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8例患者中男12例、女6例,男:女2:1,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4.6±8.3)岁。

1.2方法

1.2.1回顾性分析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

1.2.2治疗方法 18例病例给予拜阿司匹林100mg1次/d,阿托伐他汀钙20mg1次/d的脑卒中二级预防同时给予丁苯酞0.2g,口服,3次/d,持续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发生率用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病因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例,糖尿病史8例,均合并高脂血症,12例男性均有吸烟史。

2.2临床表现及体征 18例患者均急性起病,均为持续性眩晕,发病24h内入院者14例,大于24h入院者4例(为当地下级医院转入),眩晕后出现呕吐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

2.3影像学检查及结果 18例患者经头颅CT检查无阳性发现,头颅MRI检查提示:16例为右小脑半球梗死,2例为左小脑半球梗死。

2.4误诊情况 18例患者中,5例患者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占28%),6例诊断颈椎病(占33%),4例诊断为周围性位置性眩晕(占22%),3例诊断为高血压性眩晕(占17%)。误诊时间(13.2±4.6)h。18例患者均经头颅MRI确诊。

2.5治疗结果 18例患者好转出院后随访3个月均未再发眩晕。

3 讨论

小脑梗死是脑梗死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糖尿病、心脏病、心房纤颤、血脂异常、吸烟等。本组病例中有10例有高血压病史,占55.6%,证明高血压是小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及危险因素,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1]。Mosarrezai研究发现糖尿病与眩晕型小脑梗死有密切联系[2],本组中亦有8例有糖尿病史。

由于小脑梗死临床表现多变、缺乏特异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眩晕性小脑梗死与小脑的血管分布及梗死的临床类型有关[3],小脑后下动脉内侧供血主要集中于小脑扁桃体下部和蚓结节,这也是前庭小脑的主要构成部分,与前庭神经核的纤维组织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小脑结节部位出现梗死会对前庭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引发眩晕,左右小脑半球梗死均可产生眩晕,右侧梗死更多见。Ye的研究发现孤立性小脑梗死最常见的症状是眩晕,达81%[4]。共济失调往往因为患者的眩晕感遮掩,因此,临床上在面对以眩晕为主要症状或首发症状的患者,在给予头颅CT检查未发现异常、或神经系统查体无神经定位体征时,医生往往会将这类患者诊断为前庭神经炎、美尼尔氏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等。特别是发作性、改变加重且伴有明显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的急性眩晕通常被认为是前庭周围性眩晕。这也导致临床上小脑梗死患者往往出现误诊、漏诊。

急诊头颅CT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只有26%左右,有研究表明小脑梗死的误诊率可高达35%[5]。本组18例患者均经过CT检查未发现异常,最后经头颅MRI确诊。

脑梗死主要病理变化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形成的血栓阻塞血流,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6]。拜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7]。阿托伐他汀具有抗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抑制血栓形成,与拜阿司匹林起到协同作用[8]。丁苯酞具有能够重构缺血区微循环,缩小脑梗死面积;能够保护线粒体功能,恢复能量代谢,安全性好,可全程应用[9]。18例小脑梗死患者均在给予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基础上给丁苯酞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

总之,对于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患者,除了结合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很重要,不能CT结果正常、应及早行MRI检查诊断是否存在小脑梗塞,对于确诊小脑梗塞的患者,及早在给予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基础上给丁苯酞治疗。

参考文献:

[1]陈燕,吴勤花.急性小脑梗死66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1473.

[2]Mosarrezai A,Toghae M,Majed M,et al,Isolated vertigo and possibility of brain ischemia[J].Arch Iran Med,2012,15181:469-471.

[3]陈伟,方晶.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临床类型及供血分布[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1,19(5):466-466.

[4]Ye B,Kim Y,Nam H,et al.Clinical manifestions of cerebellar infarction according to specific lobular involvement[J].Cerebellum,2010,9:571-579.

[5]Kerber KA Brown DL.Stroke among patients with dizziness,vertigo,and imbalanc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Stroke,2006,37:2484-2487.

[6]何荣芬.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再发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2,6:863-864.

[7]张香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和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J]. 医药论坛杂志, 2014,6(35):45-46.

第6篇: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心血管相关并发症;预后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 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为止仍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预知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高血压防治中较为关注的问题。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认。现对于166例患者的ABPM资料,随访2年并记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动态血压监测中的各项指标与心血管损害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符合1990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1],病程15年,年龄60~82岁,男90例,女76例,1级高血压56例,2级高血压58例,3级高血压52例。全部病例来自2005~2009年在笔者所在医院专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66例。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日本NISSAN公司生产的DS-250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符合美国医疗仪器发展协会标准,袖带长度22M×12M,固定于右上臂,测量方法为振荡法,检测时间为8:00~10:00到次日7:59~9:59,记录24h血压。程序设定白天6:00~21:59,记录1次/d,夜间22:00~5:59记录1次/d,要求每个受试者有效记录85%,结果分析指标包括24h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24h血压变异系数,血压昼夜节律。全部病例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统计左室肥厚及室间隔肥厚的发生情况。统计随访2年以上心血管并发症 (缺血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 脑出血,脑梗死等)的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均值呈双峰双谷状,收缩压与舒张压波动的范围:1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波动均值为 (50±4.0)LHg,舒张压波动均值为 (29±1.8)LHg,2级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波动均值为(58±5.0)LHg,舒张压波动均值为(35±2.5)LHg。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室肥大,室间隔增厚及心血管相关并发症 (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肾功能不全等) 发生密切相关。当24h平 均 血 压 ≥132/80LHg;24h收 缩 压 标 准 差 ≥14.9LHg,24h舒张压标准差≥13.8,日间平均血压≥132/86LHg,夜间平均血压≥126/75LHg,血压负荷值≥39.8%及血压昼夜节律呈非勺形时,左室肥大,室间隔增厚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多,与低于此数值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血压负荷值, 24h血压变异数及反映血压昼夜节律的夜间血压下降的百分率负值越大,心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左室肥大及室间隔增厚的检出率越大[2,3] 。圆源 澡 血压变异系数越大,越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加重心脑血管损害。血压变异性与心血管损害的严重性相关, 独立并显著与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相关。本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长勺形消失,各时间点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值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压力感受器官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减退。夜间血压持续升高使心脏处于高负荷状态, 加重了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 引起缺血性心脏病。本研究显示,24h平均血压值及昼夜间血压平均值及24h收缩压及24h舒张压与心血管及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下降的百分率负值越大,脑卒中的发生率就越大[4,5]。由此看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中定期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了解24h血压波动曲线的昼夜节律变化,及时发现具有潜在危险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维持夜间血压适度下降对脑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6] 。

参考文献:

[1]张宇清,刘国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试行本摘要)[J].中华内科杂志,2009,39(2):140-144.

[2]邵晓坤,何建平.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预后中的作用[J].疑难病杂志,2005:351-352.

[3]沈文锦,徐成斌.现代心功能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48-449.

[4]李立祥,曲跃琴.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预后关系的对比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440,3(3):234.

第7篇: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病;代谢综合征;血脂清颗粒;阿托伐他汀钙片;减毒增效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5.004

中图分类号:R259.441;R259.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5-0009-04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以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引起血管结构和功能

基金项目:泉州市科技局重点项目(2009Z40)

异常的临床综合征[1]。与非代谢综合征相比,高血压合并MS的心血管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明显增多,而血脂异常与MS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MS的治疗要强化调脂,药物首选他汀类药物。但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能力有限,且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易引起肝、肌肉毒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2]。因此,有效调整血脂水平、控制血压、血糖,以及减少他汀类药物的毒副作用是治疗MS的关键。本研究观察中药血脂清颗粒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MS中的减毒增效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1.1.1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关于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3]。全部病例均符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颁布的MS诊断标准[4],即中心性肥胖[腰围>102 cm(男)或88 cm(女)]合并以下4项中任意2项:①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TG>1.7 mmol/L (150 mg/d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85 mm 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④空腹血糖(FPG)升高:FPG>5.6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高血压病2级及MS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45~60岁之间;③病史6个月以上。

1.1.3 排除标准 ①已明确2型糖尿病患者并已接受药物治疗者;②6个月内患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者;③由药物(吩噻嗪类、β-阻滞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引发的脂代谢紊乱;④正在使用肝素、甲状腺治疗药物和其他影响血脂、血糖代谢药物的患者,以及近2周曾采用其他降脂措施者;⑤合并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2011年3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中医院的高血压病合并MS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钙片组、血脂清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90例患者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32~78岁,平均(50.2±7.5)岁;高血压病程(10.8±10.5)年。3组基线情况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治疗 对所有患者均按诊疗常规给予降压[5]、降糖[6]治疗,且保持各组一致性。并严格执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包括维持正常体质量,使体质指数在18.5~24.9 kg/m2之间,制定饮食计划。

1.3.2 分组治疗 阿托伐他汀钙片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70061) 10 mg,每晚1次。血脂清组予血脂清颗粒(山楂12 g,莱菔子15 g,丹参15 g,葛根15 g,鸡内金20 g,天竺黄12 g,黄芪12 g。为华润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提供的免煎颗粒剂)1包,每日3次。联合治疗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每晚1次;血脂清颗粒1包,每日3次。8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入选时和治疗8周后抽血检测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G、总胆固醇(TC)、LDL-C、HDL-C]及肝、肾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酸(UA) 、肌酐(Cr)、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等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描述,治疗前后及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及LSD-t检验。P

2 结果

2.1 3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的变化比较

治疗后3组TC、LDL-C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3组治疗前后尿酸和血糖指标比较

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2 h PG、HbA1c、UA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1);与血脂清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片组两两比较,2 h PG、HbA1c、UA的下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0.010)。见表3。治疗后多组均数两两比较,经LSD-t检验:阿托伐他汀钙片组、血脂清组2 h PG分别与联合治疗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9、0.002,阿托伐他汀钙片组与血脂清组比较,P=0.554;阿托伐他汀钙片组、血脂清组HbA1c分别与联合治疗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7、0.026,阿托伐他汀钙片组与血脂清组比较,P=0.620;阿托伐他汀钙片组、血脂清组UA分别与联合治疗组比较,P值分别为0.013、0.093,阿托伐他汀钙片组与血脂清组比较,P=0.411。

2.4 3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肌酸激酶变化比较(见表4)

表4显示,血脂清组与联合组的肝肾功能、肌酸激酶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钙片组治疗后ALT、AST、CK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8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MS,高血压伴MS患者比单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7]。M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8],目前,生活方式干预下强化调脂及综合控制各个组分及个体化治疗仍是MS最为有效的方法,他汀类药物则是调脂的首选药物[9]。一系列大规模的二级预防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基础血脂水平如何,他汀类药物可降低LDL-C水平,从而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LDL-C降幅越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就越低[6]。2006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LDL-C每降低1.0 mmol/L(39 mg/d),严重心血管事件可减少1/5[7]。但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能力有限,剂量增加一倍,LDL-C的降辐也只增加6%,最大剂量他汀类药物也只能使LDL-C降低50%[10]。而且研究发现,长期治疗后,LDL-C水平又慢慢上升,且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易引起肝、肌肉毒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他汀类药物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为0.5%~2%,肌病的发生率为0.1%~0.2%[11]。因此,寻找既能有效调整血脂水平,控制血压、血糖,又能减少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很有必要。

本研究观察到,血脂清颗粒和阿托伐他汀钙片均可以有效降低TG、TC、LDL-C及升高HDL-C,且降低LDL-C的效果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脂清颗粒降TC的效果不如阿托伐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血脂清颗粒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治疗时降TC的作用没有减弱(与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降TG的作用不明显,但是单独或联合使用血脂清时,降TG的作用显著,且血脂清还有升高HDL-C的作用,这是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无法达到的。

本研究观察到,血脂清颗粒能显著降低UA,与阿托伐他汀钙片钙联合用药后,又能使HbA1c明显降低,这可能与调控了血压与血糖从而优化了嘌呤代谢有关。

本研究观察到阿托伐他汀钙片组治疗8周后,ALT、AST、CK升高;血脂清组与联合组的肝、肾功能指标及CK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钙片组与血脂清组、联合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表明血脂清颗粒没有明显的肝酶和CK升高等毒副作用,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合用则可减少其肝、肌肉毒副作用。

血脂清颗粒根据过食和少动是高血压合并MS形成的两大主因,郁、热、虚、损是主要病机[12]而制备。其主要药物为山楂、莱菔子、丹参、葛根、鸡内金、天竺黄、黄芪。方中山楂、莱菔子、鸡内金消食化积,可有效调脂;丹参活血化瘀,天竺黄清热化痰,二者祛痰瘀、通血脉;葛根升阳解痉,还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黄芪补中益气,还有降血糖的功效。诸药合用,祛瘀化痰、消食化积、益气通脉,侧重于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以期从根本上解除高血压合并MS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原因。血脂清颗粒与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用药后,其减毒增效作用显著,患者的依从性更好,是治疗高血压合并MS的一种较好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玲,华琦,王玮,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病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41-143.

[2] 徐兴森,杨万涛,刘道燕,等.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及对心肾血管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1):894-898.

[3] 孙宁玲,徐成斌.今日高血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600-660.

[4] 张建,华琦.高血压病个体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4-275.

[5] 陈建华.国内外高血压的诊断标准[J].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 4(23):3-5.

[6] 邵继红,金英良,俞黎黎,等.三种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1(17):801-803.

[7] Engeli S. Role of the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in the metabolic syndrome[J]. Contrib Nephrol,2006,151:122-134.

[8] Haffner SM. The metabolic syndrome:inflammation, diabetes mellitu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Am J Cardiol,2006,97(2 Suppl 1):3-11.

[9] 俞银燕.代谢综合征的综合控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3):229-232.

[10] 李玲.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干预策略[J].中华全科医学,2010, 8(1):1602-1604.

[11] Doser S, Marz W, Reinecke MF, et al. Recommendations for statin therapy in the elderly[J]. Internist(Berl),2004,45(9):1053- 1062.

第8篇: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 配偶; 共患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1-0080-02

【Abstract】 Obiective:To know the spouse comorbid conditions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by comparing the averag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of the spouse of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normal Tangshan residents.Method:234 hypertension patients from February 2012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creened,by testing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of the experimental subjects,the different blood pressure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idents for 1300 cases.Result:There were 86 cases with hypertension patients among 234 hypertension patients spouse.The rate was 36.75%.The result was higher than the Tangshan residents survey level(27.77%),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P

【Key words】 Hypertension; Spouse; Comorbid

First-author’s address:Tangshan Gongren Hospital,Tangshan 063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1.040

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这样的患者定为高血压患者,它是一种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不仅不断增加,且逐渐呈现年轻化。高血压的发病,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环境因素有关。已成为我国危害人群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有研究明确认为,过量的摄入钠盐、肥胖、饮酒、抽烟、缺乏锻炼等均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1-3]。高血压患者往往还合并脑出血等并发症[4]。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长期生活在共同环境中的高血压患者配偶是否具有高血压的共患趋向。笔者对2012年2月-2014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高血压234例患者配偶进行高血压筛查工作。为确定高血压高位人群提供依据,做好高血压患者的预防工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高血压门诊2012年2月-2014年9月确诊为高血压的234例患者配偶列入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病例组,男132例,女102例,年龄41~67岁。同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唐山市区且与病例组保持年龄一致性的40~70岁的居民进行高血压筛查,共1300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病例组由高血压门诊经过检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历记录、各项检查及一般药物治疗。治疗前测定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同时嘱其改善其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禁酒、作息规律、适量运动;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制定针对性的饮方案,要求饮食清淡,严格降低脂肪、糖类、蛋白质的摄入量,多食蔬菜和水果。此外,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病程进展和并发症给予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假如某高血压患者已合并冠心病时,在降低血压的基础上,同时要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扩张冠状动脉,以及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塞的风险,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耗氧量,阿司匹林则能防止血管内血栓形成,硝酸酯类药物直接扩张。

对照组由社区医疗部具有一定医护技术水平的人员进行入户调查,记录血压水平。

1.3 血压判定标准

血压测量一律使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按毫米汞柱(mm Hg)记录,每人连续测两次,取其平均值。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2005年版),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者诊断为高血压,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而血压正常的人群也诊断为高血压。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所调查的对照组1300例唐山市居民中,有361例患有高血压,发病率为27.77%。所调查的高血压患者配偶234例中,有86例诊断为患有高血压,患病率为36.75%,高血压患者配偶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62,P

3 讨论

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5-6]。高血压属于一类多基因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的发病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更重要的也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有关[7]。对多基因病的防治,目前难以改变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通过改善患者的环境条件来达到预防的目的。现明确与高血压有关的环境因素包括生活方式(过量的摄入钠盐、饮酒、抽烟、缺乏锻炼)和人口学特征(如肥胖度)[1-3],作为与高血压患者生活在相似环境下的配偶备受关注。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配偶的患病率为36.75%,唐山市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7.77%,高血压患者配偶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唐山市社区居民。因而揭示高血压配偶的患病率高,风险大。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夫妻婚后共同生活而形成的某种环境因素;夫妻之间情感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形成相对一致的膳食结构及运动习惯,导致肥胖、血压的趋同性,从而使得夫妻具有相同的罹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最终导致配偶的高血压发病率上升。如果配偶之间高血压的共患趋向得到进一步证实,那么,高血压患者的配偶也应被看作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在治疗高血压患者的同时,应加强对其配偶的预防,定期进行血压测量,早期发现,指导其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于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高血压患者要及时治疗,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前预防高血压。高血压治疗时机有先有后。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血管和死亡的并发危险。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要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加以干预,如吸烟、饮食习惯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高血压患病率,并尽可能的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永丽,干锦华,刘乾惠,等.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调查[J].重庆医学,2011,40(5):475-477.

[2]王燕宁.社区家庭干预对有高血压家族史家庭成员行为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2):3761-3763.

[3]李卫红,张红梅,信佳言.唐山汉族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4087-4088,4091.

[4]陈磊.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150-151.

[5]陈东亮.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18-120.

[6]张新军.从老年高血压病理生理特点看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治疗的价值[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5):414-418.

第9篇: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老年人;高血压病;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68-01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世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1]。高血压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病,导致高血压的原因除与遗传有关外,更多是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具有不良生活方式越多的人,其高血压的病情越严重[2]。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间对5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在本科确诊为高血压老年住院患者55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6例,年龄72~91岁,平均年龄83岁,生活均能自理。所有病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3],Ⅰ期高血压28例,Ⅱ期高血压18例,Ⅲ期高血压9例。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老年高血压调查表”,在护理干预前向每一位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5例)发放问卷(调查表),在通过进行护理干预1年后,再次对这5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1.2.2 护理干预措施:

1.2.2.1 心理疏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多有焦虑、抑郁、易激动等心理情绪,应尊重和关心患者,对不同的个体运用理解、安慰、帮助、鼓励、支持等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说明情绪变化与疾病的关系,鼓励患者要心胸开阔、乐观舒畅,保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良好心态,控制不愉快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以免诱发或加重高血压。

1.2.2.2 认知干预根据对不同患者能力的评估进行不同程度及形式的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定期举办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宣传资料、电话咨询等方法,向患者传授高血压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等相关知识,并针对患者的认识误区进行重点指导,使患者和家属了解高血压的诊疗知识及预防措施、服药注意事项以及高血压与运动、情绪、饮食、不良嗜好的关系及危害性。对年龄偏大或其他特殊情况者,采取一对一指导方法以及家属代学方式,普及自我防治知识。每月电话随访或询诊家访1~2次,并指导患者监测血压、监督患者护理干预的执行情况。

1.2.2.3 饮食干预通过对患者饮食习惯的评估,找出其危险因素,戒烟、限酒。要控制胆固醇食品,宜清淡饮食,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5g/d,适当控制总热量,不吃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多吃一些保护血管和具有降压作用的食品,比如豆类、玉米、大蒜、苹果等[4]。多吃蔬菜和易消化食物,增加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把高血压保健食谱打印成册送给患者,并定期检查干预实施情况。

1.2.2.4 运动干预劳逸结合、动静结合是健康长寿的保证。老年人应加强体育锻炼,适量的运动能够增强体质,促进血管壁的新陈代谢,使血压缓慢下降;同时减轻体重,舒经活络,增强血管壁的弹性。患者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拳、舞太极剑等有氧运动,每周锻炼3~6次,每次30~60min,量力而行,以不感到心跳气喘和疲劳为原则。运动坚持有序、有恒、有度,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5]。

1.2.2.5 用药干预高血压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告诫患者不能根据自己感觉血压高或低来增减药物,不可随意突然停药,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疗效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作用好、副作用小的降压药物。

2结果

2.1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见表1。

2.2 护理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及血压控制率的变化见表2。

2.3 护理干预前后血压比较见表3

3 讨论

运用现代护理模式,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是改善老年高血压预后的另一种有效手段[6]。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减少食盐摄入、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可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率减少75%[7]。

护理干预前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认识不足,不良生活方式比率高。护理干预后患者重视合理饮食,掌握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纤维素、禁食腌制品膳食的控制饮食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1年后,有96%的患者熟悉了解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危害、预防和治疗等相关知识,患者及家属学会了自我监测血压及注意事项,树立了良好的健康理念,大大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达到了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另外,通过对患者进行认知、心理、行为等护理干预,调动了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对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对高血压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倩,周娴. 浅谈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12):40

[2] 王玉梅. 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2;22(2):1

[3] 叶任高,陆海英. 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3

[4] 王.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及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2):148-149

[5] 符可文,陈赤霞,赵亚丽,等. 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4):1776-7

[6] 高东华,李志清. 老年高血压生活护理干预的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3):316

[7] 曼汝莲. 高血压的全科医疗[J].中国全科医学,1992;2(1):3

作者单位:21400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