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本土学历提升范文

本土学历提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本土学历提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土学历提升

第1篇:本土学历提升范文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图画本”策略 造型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有了自己的见解,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逐渐向立体空间思维过度,很多学生因为想画,但又不知道该怎么画、实际造型能力跟不上艺术表现的需要等原因,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挫折感,逐渐对绘画失去了兴趣。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利用“图画本”这一资源,巧设“特许”,根据学生的绘画心理发展需求,采取合理的策略,构建学生专属的创作空间,帮助引导学生走出U型低谷,安全渡过转型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就和学生们讲要充分利用好人手一本的图画本。最初的几节课,每个班都有部分学生不带,认为自己能完成好“美术配套习作画本”就已经很好了,现在又要带图画本,不是又多了一项任务,还有的学生总是拿“忘记”等话来当理由。但当学生们逐步了解到“图画本”的多项“特许”后,就再也没有上课不带它来的了。

特许一:“只画你喜欢的!”

请学生准备图画本,学生满头雾水,不知道老师究竟要做什么?想做什么?课堂实景:师:今天,请同学们准备了图画本,以后这本图画本就是我们的朋友了。生1:老师,究竟要画什么?生2:不是有一本“美术配套习作画本”吗?为什么还要用到图画本? 生3:不准备行吗?……师:这个图画本可不是一般的本子,它享有老师赋予你们的特许!这个本子里,只画你喜欢的画!生4:什么都能画?生5:可以画我喜欢的熊猫吗?生6:可以画我喜欢的游戏场景吗?生7:可以画我自己设计的东西吗?师: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的都可以画!可以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是临摹的作品,可以是创作的形象。(学生一阵激动,兴高采烈的讨论着一会儿准备要画什么!)

教学中我们发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左右,大多数学生对美术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中、高年级部分学生开始对美术失去兴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术专业性逐步增强,美术学习的方式过于单一。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通过美术教学活动特有的愉悦性和教师独特的教学智慧、别出心裁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图画本”策略“特许一”的制定,这就使我的“图画本” 策略有了良好的开端,因为它是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和喜好而制定的,这一特许策略抓住了学生对绘画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保持对美术的兴趣及其积极主动的态度。

特许二:“只选择你喜欢的表现形式!”

“老师,我不想涂颜色!”“老师,可以只画黑白的吗?”“老师,我没带工具,只有铅笔!”这些话语相信每位老师都不陌生,在中、高年级的课堂上是常见的情况。规规矩矩的记好笔勾勒轮廓线,一成不变使用渐变的涂色方法,每张作业都须将色彩涂满等等一系列的“作业本”要求,学生从一年级到高年级都在遵守着!

课堂实景:生1:老师,要涂颜色吗?生2:可以线条吗?生3:可不可以用彩色铅笔涂颜色……师: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线描,你就可以用线描黑白的表现方法;有的同学喜欢用彩笔;有的同学喜欢水粉等;还有的同学想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你都可以在自己的绘画本上尝试一下,只需选择你自己感兴趣的表现形式。

在“图画本”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时间来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弯曲颤抖的线条,给人以激动感;也可以用细而修长的曲线,给人轻松、流畅、抒情的感觉;可以使用对比明快的色块来表现自己的情绪;也可以用明暗的造型方法尝试表现生活中的物象;可以用铅笔,可以用水粉、可以用彩笔……尝试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来满足自己的绘画造型需要。“特许二”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多种美术工具,让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讨论各种工具的不同及相应的绘画技巧,从而获得愉快和积极地体验。

特许三:“不定时不定量!”

课堂实景:生1:不画也没关系?生2:画多少也随便?师:当然,我们的图画本可以在课堂作业完成以后画,更多的是自己在家画,你不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画画,是因为你喜欢才画画;也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扬而画画,而是为了自己的快乐才画画。生3:什么时候画?师:想画的时候画。比如说,今天我看了一本课外书,有一幅小插图我很喜欢,那我就可以将它画在我的图画本上。可以每天画,也可以隔几天画一次。看你自己需要!老师的图画本也是这样积累起来的。生4:可以拿给老师看吗?师;当然可以,如果你愿意,非常乐意欣赏你的大作,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下课时间,都可以给我和你一起分享的,可以在班级投影仪上展示,或举办小型画展。老师绝对支持你!

“特许三”的制定,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动眼、动手,实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参与。有的人认为,课上作业都有人不画,回家他能画吗?开始,我也有这样的疑虑,但在慢慢的实践中,我发现也坚信:充分的相信学生,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学生会飞得更高。

【参考文献】

[1]杨玲.对新课程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10,(1).

第2篇:本土学历提升范文

[关键词]课本插图导学引领生物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107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教学的永恒追求,就像人类追求幸福一样。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而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它会因教材、学生的素质(认知水平)、上课时的状态(心情、学习的态度)、课程安排时间的不同而不同。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两年制,共四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除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做到了浅显易懂外,还编入了数十页彩图和100多幅插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素材,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直观、变微观为宏观,这对教师充分利用生物教材插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笔者谈谈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生物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直观、贴近生产生活的特点而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领略生物就在自己身边的新奇感。生物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增添了生物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崭新的课本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怀着好奇心,把课本从头到尾翻个遍,并被其中一幅幅新鲜、形象、直观的插图所深深吸引。因此,教师在第一堂生物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时机,结合《致同学们》的内容,引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你知道自己在母亲的肚子里是长什么模样吗?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七嘴八舌时,教师引导:大家可以观察绪言中胎儿的图片。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进而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根据《致同学们》中的三幅图(图1、2、3)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人的一生。接着,教师追问:你知道试管婴儿吗?听说过克隆哺乳动物和转基因食品吗?引导学生看彩图4、5、6、7,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生物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教师在引导

学生读图的同时,还要注意创设能让学生“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此外,各章节的各种生物形态结构示意图、实验探究步骤图、生物生长过程图、生物的生理活动示意图等插图都具有浓郁的趣味性、直观性,教师可通过导学引领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稳定兴趣,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加强实验教学

伽利略曾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语言、文字的叙述过于抽象,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加强实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教学中,教师利用课本P36-39的插图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知识的学习,教师在学生代表的讲述中不断提出质疑,使学生掌握显微镜的各个结构的作用,加深对显微镜结构、作用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教师的质疑(显微镜操作中注意的事项),使学生对显微镜规范性操作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幅清晰完整的实验方法步骤图,能够直观、明确地表明该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操作方法、实验顺序。因此,教师通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课本插图,对于确保生物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帮助学生学习、记录、复习有关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对培养学生设计生物实验的能力等均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又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教学中, 教师引领学生4~6人为一小组认真阅读P91课本插图,然后设计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内交流的同时不断提出质疑。通过教师的导学引领和课本插图的利用,变教师的独讲为学生的自主学,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促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夸美纽斯曾说过:“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概念教学是许多生物教师觉得较难处理的部分。新教材中形象、直观的插图为概念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光合作用”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本插图,说出每一个演示实验图设计的意图,接着指出教材P130中“光合作用示意图”中的箭号、绿色的叶片、阳光分别表示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先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给光合作用下定义, 再与课本中的“光合作用的实质”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又如,在“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八年级(上)P10“家蚕和蝗虫生殖发育过程图”,对比图形中的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结构特点,这样学生对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变得简单、深刻多了。

四、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爱因斯坦曾说过:“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历史不具有可重复性,图片资料比文字资料更能触动人的心灵。新教材配合生物科学发展史,刊印了露西少女、东非人化石、珍妮古多尔和黑猩猩交朋友的照片及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图片、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肉汤腐败实验图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图片及内容,鼓励、引导学生谈谈从这些科学家身上学到了哪些可歌可泣的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科学原理的建立都要经过对大量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以及对相关资料、数据的归纳整理,经过科学推断提出假设,再经过证实后继续深入研究和具体运用而得到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推论,而且还要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通过利用大量的事实插图引领导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五、利用课本插图导学引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第3篇:本土学历提升范文

关键词:文化;文化认同;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2.005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人是文化最重要的因素,文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大江东去,沙俱下,文化的历史的长河地凝结了人的稳定的生活方式。正像梁漱溟所说的抽象的“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问题,作为人的生活方式,它像血液一样溶进总体性文明的各个层面中,自觉地左右着人的各种生存活动。文化以及用以体现其价值内涵的文化符号、文化理念、和风俗习惯等,都是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长河中积淀而成、受到人们共同认可的成果。广西作为一个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在传统习俗、价值观方面各异,在长期的交往和实践中,形成了具有广西特色的本土文化。

文化认同作为价值精神的载体,整合了人们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如果把公众对本土文化认同程度当作是本土文化影响力实化或物化的考量,是判断本土文化影响力的基础和条件,那么,公众认同本土文化是其发挥影响力的重要表现,公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程度就是判断本土文化影响力的主要依据。

近年文化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因此,本文根据广西公众对广西本土文化的认同程度的调查数据,对广西公众对本土文化认同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广西的文化意识状况,并对其进析判断,进而审视广西本土文化影响力,为加强公众对广西本土文化的认同,凝聚各民族之力,提高本土文化影响力,齐心协力实现建设和谐、安定、繁荣新广西献策。

1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1.1问卷的内容设置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置涵盖了广西本土文化的几个重要部分:

(1)身份文化: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身份认同的多重性,在多层次的身份认同中,民族身份认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也是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2)语言文化: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民族文化的创造,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3)服饰文化:民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外在化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

[JP+1](4)曲艺文化:本土曲艺传递的是爱情、友谊、勤劳和善良等价值,体现了原始文化的表_机制以及个体与他人交流交流方式的直接性,在广西最典型的就是山歌,其作为广西本土文化的一大特色,享誉海内外。

(5)节庆文化:民族节日作为体现历史传承的优秀文化,经过岁月的沉淀,在民众的文化意识中根深蒂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6)宗教文化:宗教文化反映着民族的历史。在多数人的心中,信仰认同是本土文化认同的重要部分。

1.2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方法为配额抽样法,即配额采取按性别、年龄两类控制特性独立分配样本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交叉控制对样本的具体数额进行安排。调查地点为南宁市、桂林市、贺州市,调查时间为2015年7月至9月。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7份,有效回收率98.6%,受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2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2.1广西公众对自己广西人身份的认同程度

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群体成员精神归属的意识。群体成员在与其他成员交往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身与群体成员的相似性以及自身与其他成员的差别性,因而产生群体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如果是建立在自我认同较高的基础上,就是民族自觉。

“在公众场合,您乐意告诉别人自己是广西人吗?”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非常乐意”、“乐意”、“无所谓”、“不乐意”、“非常不乐意”的受调查者分别为30.6%,51.2%,14.3%,3.7%,0,其中,选择乐意告诉别人自己广西人身份的51.2%的受访者中,大学以上学历的受访者所占比例高达70.5%,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受访者所占比重为29.5%。

当问及“在公众场合,您会为别人对广西的错误评价而努力争辩吗?”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受访者选择“经常争辩”、“偶尔争辩”、“无所谓”、“不争辩”、“还会附和别人”这五个答案的比例分别是:17.1%,58.5%,106%,13.8%,0。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广西公众是乐意告诉别人自己的身份,反映出了较高的民族自觉性。只有18%的受访者选择无所谓或者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广西人身份,这说明了这部分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程度不高;同时,在对自己在民族身份认同问题上,学历不同,认同程度差异明显。另外,在群体自我意识方面,绝大部分是受访者会为别人对广西的错误评价而偶尔争辩,这说明了他们的民族自觉性不高。

2.2广西公众对本土语言的认同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以拥有自己的语言而倍感自豪。“您喜欢自己家乡特有的语言吗?”这一问题,受调查者选择“非常喜欢”占40.6%、“喜欢”的占484%、“无所谓”的占10.6%、“不喜欢”的为0.5%、没有受调查者选择“非常不喜欢”。

“您认为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学校教育在普及普通话的同时,也应该普及本民族语言吗?”对这一问题,受调查者选择“非常应该”、“应该”、“无所谓”、“不应该”、“非常不应该”的比例分别是25.8%、50.7%、101%、12.4%、0.9%。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广西人是喜欢本土语言的,年龄在18~34岁的受调查者喜欢或者非常喜欢自己家乡的语言的共占83.2%,年龄在35~60岁的共占95.1%。这个差异反映了民族语言代际转用的问题,现在各少数民族普遍存在老年人普遍能使用民族语言进行交流,但是交流的范围相对狭窄,年轻人由于对民族语言的不熟悉,逐渐弱化了民族语言的能力。历史的发展表明,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消失了,其民族文化的消亡速度会大大加快。虽然广西世居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广西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也没有广泛应用的文字,而且民族语言适应的范围较小,随着各族人民交往范围的扩大,少数民族语言转用现象比较严重。针对民族语言转用现象的严重程度,很多人都能意识到加强民族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受调查者有20%的选择非常应该,大学以上学历的有29%的认为非常应该,这说明了高学历的人员对民族语言的学校教育比较重视。

2.3广西公众对本土服饰文化的认同分析

当问及“您喜欢自己家乡特有的民族服饰吗?”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选择“非常喜欢”、“喜欢”、“无所谓”、“不喜欢”、“非常不喜欢”的受调查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3.5%、50.2%、19.8%、6%、0。这说明了民族服饰在少数民族心中受欢迎程度还是很高的。

“如果您是少数民族,您愿意在公众场合穿戴自己民族的服饰吗?”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选择“非常愿意”的受调查者占24.9%,选择“愿意”的受调查者占465%,选择“无所谓”的受调查者占14.3%,选择“不愿意”的受调查者占13.8%,选择“非常不愿意”的受访者受调查者占0.5%。

这个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受访者是认同本土的服饰文化的,反映了现代人们对民族服装的喜爱,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对服饰文化传承的重视。受访者当中,壮族和瑶族的受访者整体上ψ约罕久褡宓姆饰的认可程度最高,但是在不同年龄的群体中,表现各异:35岁以上的受访者比35岁以下的受访者更认可本土的服饰文化。

2.4广西公众对本土曲艺文化的认同分析

当问及“你喜欢看自己本地区特色的曲艺或歌舞(如桂剧、壮剧、祝酒歌、哭丧歌等)表演吗?”受调查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17.1%的受调查者选择“非常喜欢”45.2%的受调查者选择“喜欢”,17.1%的受调查者选择“无所谓”18%的受调查者选择“不喜欢”,2.8%的受调查者选择“非常不喜欢”。

壮乡儿女每年三月三的歌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的刘三姐,至今广西都有“歌海”美誉。“刘三姐被尊为“歌仙”,已成为广西本土文化走出全国乃至世界的品牌,您会为此感到自豪吗?”51.6%的受访者选择了“很自豪”39.2%的受调查者选择的是“自豪”,7.8%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无所谓”1.4%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不自豪”,选择“一点也不自豪”的受调查者为0。

调查结果显示,广西公众对本土曲艺文化的认同程度很高,而且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调查者,对山歌文化的认同程度是最高的,这说明在广西公众的认识和理解中,山歌文化在广西本土文化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并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其文化结构、审美特征和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山歌原有的传递爱意、歌颂劳动等功能逐渐淡化了,现在还会对歌的青年寥寥无几,只有少数的老人在某些重大节日的时候进行对歌,这使得本土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着面临巨大挑战。

2.5广西公众对本土节庆文化的认同分析

“广西正式将农历三月三的壮族传统歌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您认为合适吗?”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选择“非常合适”、“合适”、“无所谓”、“不合适”、“非常不合适”的受调查者分别是:60.8%、32.3%、5.1%、1.8%、0。

当问及“与“洋节”(如圣诞节、愚人节等)相比,您更愿意过本地区传统节日,您认同吗?”对这一问题,选择“非常认同”、“认同”、“无所谓”、“不认同”、“非常不认同”的受调查者比例分别是44.2%、40.6%、10.6%、3.7%、0.9%。

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广西本土节庆文化持非常认同和认同的态度的人数比例是相当高的,这说明公众对于本土节庆文化认同度很高,但是,在选择“非常认同”与“认同”这两个选项的受访者略与差异,选择非常认同的受访者年龄多数是在35岁以上的,选择认同的受访者年龄多数是在35岁以下,这一现象说明了时下盛行的西方节日在青年一代颇受欢迎,这对传统的节庆文化认同造成一定的危机。

2.6广西公众对本土宗教文化的认同分析

在问及“在广西各地有诸如:“花神婆”、“土地公”、“社公”、“牛神”等宗教形象,您信仰它们吗?”选择“非常信仰”、“信仰”、“无所谓”、“不信仰”、“非常不信仰”的比例分别是:8.3%、42.4%、27.6%、19.8%、1.8%。

“您对本地区本民族的祭祀活动的态度是什么?”受调查者选择回答“非常认可”、“认可”、“无所谓”、“不认可”、“非常不认可”的比例分别是:20.3%、56.7%、15.7%、6.5%、0.5%。

结果显示,广西公众对各宗教形象的信仰程度很高;其中,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受调查者选择非常认可和认可的比例远远高于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受调查者,这说明了学历不同的人对待宗教形象的态度有所差异。在对待祭祀活动认可态度也是很高的,从年龄层面来分析,35岁以上年龄的受调查者选择非常认可和认可的比例高于35岁以下的,这说明了在年龄上对待祭祀活动的态度是有差别的。综合以上的两个问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学历和年龄对公众宗教文化信仰的影响――文化程度越低,对宗教的信仰程度相对较高;年龄越小,对宗教的信仰程度也相对较低。

3关于提升广西本土文化认同,发挥本土文化的公众影响力的思考

根据上述的调查分析,在文化认同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本土文化自觉性不高;语言文化转用现象严重;本土曲艺传承艰难;服饰文化、节庆文化和宗教文化在不同年龄、学历、民族的群体中认同程度差异明显。公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程度是判断本土文化影响力的主要依据,也是本土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表现,所以提升文化认同是发挥文化影响力的必要手段,具体措施有如下三点。

3.1提高本土文化自觉性

广西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显著,文化状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在面对“外来文化”的情境中,适时地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可以具体操作的适合自己的文化战略是必要的。广西本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广西本土文化在积极融入中华文化的同时,应该保留自身独有的文化品牌,维护自身的本土文化,使广西公众认同本土文化,使得到广西本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的同时,在整个中华文化中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另外,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引力,更使广西成为中国-东盟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交流合作的交汇地,内聚外扩,双向流通,广西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机会,所以,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联系的前沿地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文化资源丰富,认同情况复杂。因此,应该把全球化的背景考虑进去,运用的唯物辩证法的扬弃态度,提高民族自觉性,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坚决抵制外来强势文化的“入侵”。

3.2加强本土文化的教育与学习

正如所说:“文化是人为的,并且终究是为人的。”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推进,广西本土文化全面受到主流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对广西本土认知弱化,另外,部分本土文化如服饰文化、曲艺文化、宗教文化在其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功能逐渐弱化了。人是社会性的存在,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可以改变人们的文化意识状况,进而改善文化认同状况,因此,加强教育与学习是继承与发展广西本土文化的重要举措。如前面的调查,语言转用现象也更加严重的问题,大多数人认识到了民族语言的存在对于民族文化的意义,意识到了加强民族本土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曲艺文化、宗教文化等在年龄和学历上表现的差异比较明显,青年一代对曲艺文化、宗教文化的认知不够,有可能导致文化的失传,因此要通过教育与学习,让更多的人认识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并加入到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的行列中来。

3.3增强本土文化品牌意R

品牌就是形象,品牌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给以们带来认识的惯性。广西各族人民高度认可的文化成果如桂林山水文化、刘三姐文化,是广西本土文化在发展中创造并得以传承的优秀文化的代表,应该以开放的胸怀与现代化的思维锻造文化品牌,加强公众对它们的认同,发挥其影响力。所以,广西应该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文化资源,顺应时展的潮流,深化和拓展本土文化的主题和内涵,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在其宣传上,要加强质量监督,做到精益求精,举全区之力,以一流的形象宣传展示广西本土文化的丰厚底蕴。

参考文献

[1]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89.

第4篇:本土学历提升范文

【关键词】高职服装教育 品牌 雅莹 嘉兴

现今中国的服装行业整体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内外环境的压迫下,中小型服装企业开始意识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我国由纺织服装规模扩张型生产大国逐步迈向高附加值及品牌强国的产业调整、升级之路――培育企业自主的服装品牌成为当下的必然趋势。这对服装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服装专业人才日益成为服装企业争相抢夺的核心资源。而一直作为服装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教育,在这一时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市场背景,本文开展了相关研究,探究高职教育对嘉兴本土服装品牌培育的实际影响作用,以及如何在现今市场环境下,更好地开展高职的服装教育的问题,希望为中国服装行业顺利转型提供助力。

一、嘉兴本土品牌(雅莹)发展历史与培育关键因素

雅莹公司原先是一个家族制民营企业,1988年创办时的名称是嘉兴市洛东红政服装厂。张华明1995年从父亲手中接班后,毅然放弃了当时比较赚钱的外贸加工业务,实施了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2004年雅莹品牌与意大利米罗利奥集团公司合资成立“浙江雅莹有限公司”,品牌培育过程才真正开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关键步骤。

步骤一:开展国际合作,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004年9月,嘉兴雅莹时装公司与意大利米罗利奥集团公司合资成立“浙江雅莹有限公司”。双方各出资50%,董事会由4人组成,双方各2人,聘请意大利的一名财会专家担任财务总监。中意合资公司的建立使雅莹公司从家族制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制度创新是雅莹转型升级的基础和重要里程碑。

步骤二:通过不同层面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引进国外先进品牌经营理念

品牌在不同层面开展合作,例如设计开发方面,每年组织核心人员与国际化的面料开发商、设计企划机构开展深度合作。营销推广方面,单独聘请国际大师进行店铺形象方面的合作。生产管理方面,学习和借鉴日本丰田的生产方式。人资管理方面,建立与全球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翰威特”及东软公司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步骤三:以合作为基础,逐步完成品牌培育的各项工作

雅莹品牌在建立合作关系后,落实了一系列品牌培育任务。与国际一流的设计机构合作,每年开发2000至3000种不同款式。构建从设计、面料开发到物流、销售的整个企划链。为适应多品牌、多款式、多批次、小批量的现代市场需求变化,引进了SPS流线化生产方式和标准工时制度,推行精益生产。重新装修雅莹门店,使其拥有通透的整体布局、时尚的时装陈列,拥有更好的表现力和竞争力。构建了具有雅莹特色的岗职升迁体系等。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看出,雅莹品牌培育过程的本质是借鉴国外品牌优秀的经营理念,构建企业自身各种制度和体系,将其落实到实际品牌运作中的过程。也就是说品牌培育的关键在于企业一线终端的执行能力,这是研究得到的重要结论,也是后续研究开展的基础。

二、高职教育对雅莹品牌培育的影响

品牌企业一线终端的执行能力在于一线人员的素质。下面我们就从一线员工的角度,探讨高职教育对雅莹品牌培育产生的影响。

(一)提供一线管理人才方面

品牌培育至今,企业在职员工中,大专学历比例基本稳定在总数的15%左右,虽然不高,但是这一学历群体75%以上都担任不同层级(中下层)的管理岗位。也就是说,他们是雅莹品牌培育过程中的一线管理人才,直接影响一线终端的执行能力。因此,高职教育为雅莹的品牌培育提供了核心动力。

(二)提供学历培训方面

雅莹品牌通过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为企业内部职工开展学历提升培训。在品牌培育的初期,原有企业员工凭借的往往是多年的工作经验,在系统培训和理论素养方面相当缺乏,这导致雅莹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很容易碰到瓶颈。通过高职课程培训,原有员工的整体理论素养得到提高,从而使雅莹的后续发展过程更为顺利。因此,高职教育为雅莹品牌培育提升了一线整体实力。

(三)提供人才后备资源方面

雅莹品牌自加入职教集团后,经常派遣相关优秀员工到学校开展兼职授课,也经常接纳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品牌对一些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加以培养,并通过良好就业待遇吸引优秀毕业生留企工作。在接纳学生参与品牌的各类实践活动过程中,雅莹品牌有机会加强对实习学生各个方面的了解,挑选企业需要的人才,为雅莹品牌培育提供了的后续发展力。

三、高职教育在促进本土品牌(雅莹)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职教育在促进本土品牌(雅莹)培育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整体教育大环境的改变以及雅莹品牌自身的发展,高职教育在促进本土品牌(雅莹)培育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高职教育在品牌培育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减弱

早期的高职服装教育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情况到1999年(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后开始发生改变。扩招后的本科教育及研究生教育开始开设服装专业,服装教育的学历层次大幅度提高,这使得供给服装行业的人才结构在扩招后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研究通过图1-1总结了服装教育的人才结构改变。

图1-1扩招导致的人才培养金字塔变革

从图1-1可以看出,人才金字塔发生的变化导致高职教育培养人才下降了一个层次。因此,近几年来,具有本科教育背景的人才日益成为雅莹品牌核心岗位的招聘首选,高职教育的影响力也随着这一趋势日益减弱。

调研结果表明:在雅莹品牌产业链上,除了车间生产、QC、AC等少数与生产相关的岗位还优先考虑高职毕业生外、其余大部分管理岗位(特别是带有储备干部性质的岗位)都优先考虑本科毕业生。这意味着在品牌未来的发展中,在管理岗位上,本科毕业生将比高职毕业生具有更大的优势,高职教育的影响力将随着品牌发展逐步减弱。

(二)高职教育在专业人才上的定位偏差日益明显

随着低成本维持的中国代工企业在OEM上的优势难以为继,在做贴牌完成资本和经验积累后,很多生产商的后续目标是经营自主品牌。研究发现,高职教育在专业人才――服装专业人才上的定位一直沿用以往定位:注重服装缝制及样板制作技能的培养。但是随着品牌培育的深入,情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以2009年的数据来看,雅莹企业内部的产业链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公司2700名员工中,从事研发设计的约占25%,直接加工生产的占20%,从事营销的占55%,换句话说,雅莹的内部产业链中,从事研发设计和营销等生产职能的人员已占80%,而直接从事加工制造的只占20%。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定位和雅莹实际需求之间的偏差就开始明显起来。

四、对高职服装教育的几点建议

总结上述的研究结果,高职教育虽然在嘉兴本土服装品牌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其所培养服装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并不能很好满足企业需求。这要求我们对高职的服装专业教育进行必要的改革,以此为基础提高高职教育对本土服装品牌培育的促进作用。

(一)发展定位方面

高职服装教育有必要进行培养重心的转移――将培养重心从以往的服装生产技能转移到服装营销技能上。鉴于高职服装专业学生和本科院校学生在现阶段同属于应用型人才,而本科院校的服装学生明显在学历层次与设计能力上更占优势,所以研究建议高职院校的服装专业可以将就业目标岗位定位在相对较低的一线的卖场销售管理岗位上,目前情况建议定位在专卖店店长一职上。这种定位比较切合高职学生本身的特点。

(二)教学改革方面

教育部很早就明确提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而要实现高职服装教育的教学重心转移,教学改革上应该在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普遍增设服装市场营销方向,并逐步发展为服装专业新的核心方向。突出培养学生在卖场管理方面一线工作能力,如人际沟通能力、卖场陈列、货品管理、利润分析等能力。课程体系建设要充分考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也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与课程评价机制,随时收集实施情况,定期分析反馈信息,对课程方案做出及时修正或调整 。

(三)平台建设方面

在职教集团的建设上,建议今后邀请更多优秀的品牌服装企业加入职教集团,提升所占的比例,加强联系,逐步实现深度合作。除了建立更多的品牌卖场实训基地外,品牌和企业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建立,实现教学资源的双向共享,让一些企业的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共享。最终根据嘉兴的区域性产业状况和行业发展趋向,构建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研究呼吁政府在这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出台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并在资金补助等方面实现一定程度的倾斜,为这一平台的顺利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证。

五、研究展望

本次研究,我们探讨了高职教育对嘉兴本土的雅莹品牌培育时期产生的种种影响。随着品牌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整体服装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入,品牌发展中期,服装品牌与高职教育之间的关系,也必将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可以是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索的方向。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是一项非常具体的系统工程,本次研究提出的几点建议还是基于一个宏观的角度,在下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研究进一步细化,探讨更为具体、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周琪瑶.外贸服装企业OEM转型过程中品牌定位研究――以H艺术梁整服饰企业为例[D].上海:东华大学,2011.

[2]谭力文.外包OEM核心竞争力[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6):6.

[3]苏明明.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D].2012(3):2.

第5篇:本土学历提升范文

务实的赚钱模式

在中华学习网成立之前,王功权就说,网络业同其他行业相比,除了多了“网络”这个特殊的承载介质外,其他并无不同,网络经济也要遵循一般的经济规律,模式务实才能赚到钱。所以,有远程学历教育这个念头,中华学习网的元老们是对国内外教育行业和网络教育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的。

成立之初,中华学习网就非常明白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所以坚定地与合作院校尝试“教育+商业”这种服务模式。中华学习网为学校提供技术、管理、市场运作上的支持与服务,学校主要负责教学。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公司和学校双方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同时又避免了因为服务者对教学不了解而陷入无序发展的境地。因此,中华学习网一直明确合作院校是办学主体,自己是网络教育服务提供商的定位。只负责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建设、教学课件的开发和改进、建设网站、配套其他电子商务服务等技术与资金上的服务,从不介入教学服务等教学内容,保证了网络教育按其特点稳健发展。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中华学习网与合作院校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说明:“乙方(中华学习网)不得干涉甲方(高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远程学历教育的教材都由网络学院组织老师编写,由中华学习网支付稿费;老师去外地分站点组织考试、监考,中华学习网负责一切差旅费用。中华学习网很明确自己的任务:做好一切服务工作。王功权一直告诫说,网络教育实际的意义在于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学生可以主观能动地选择适宜的课程完成个人化的学习。这种形式一样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因此,中华学习网的所有考试都是离线进行的,即入学前的文凭认证、考试都要以传统方式离线完成。

在中华学习网,60%以上的工作人员从事对网络教育教学教务的研究和技术应用等工作。目前,中华学习网已经与合作院校共同完成100多门课件的研究和制作,同时开发了课件平台和教学教务管理系统(一个为了运行网上业务的对学生、教师、各地服务站和相关业务进行管理的网站)。另外,针对其他企业对远程教育的需求,中华学习网还开发了中小企业培训远程教育解决方案和远程教育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拓展了自身的服务范围。

目前,中华学习网的主要业务有三个部分:学历教育服务体系、非学历教育以及网络教育应用的系统集成。

管理层切换与“双十协议”

2000年,包括IDG、花旗银行、亚洲风险投资基金等5家基金对中华学习网进行投资之后,王功权开始着手解决一个他“蓄谋已久”的问题。那就是中华学习网是一个按照中国本土化的市场需求设计出的商业模型,并且是由中国的创业者完成最初的策划和发展,也是由中国的投资者进行初始投资的。这样一个公司想要进一步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有所作为,要想实现在境外上市,那么现在怎样做才能跟国际对接?很多本土成长起来的公司在这个接轨的过程中都遇到了障碍,甚至完不成这种对接。

但是王功权并不担心这种障碍会出现在他操盘的项目里。因为在与最初本土的创业团队并肩作战的时候,王功权就给他们不停地灌输一种思想,那就是要把一件事情当作一个赚钱的行为,而不能当成是终生的事业,要在合适的时候退下来让更专业的人来干,要意识到不进行管理层的切换是没有出路的。而王功权的沟通、说服能力是很强的,他会拿他经历过的或者看到的很多事例来个MBA式案例说教,实在不行还有当事人来现身说法。就这样,他的认识得以被接受,最后原来本土的一些创业人员是在开完会后一起吃吃喝喝笑着退出管理层的,当然,他们在公司里留有较多的股份。周双也在这个时候离开了中华学习网。

之后,王功权打造好的留学生团队进入中华学习网。王功权青睐“海归”,他的投资原则其中有一条就是“只投留学生团队”,只是因为这个项目在一开始并不适合留学生来做,所以是个例外。他认为,没有海外经历的人,对国际化理念、与国际资本的对接,包括其他很多问题都不能很好地完成。所以,一开始用的本土管理团队,一定要在企业发展到合适阶段的时候完成管理层的切换。

现任中华学习网CEO的黄波就是在这个时候正式进入该公司的。黄波1993年毕业于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获化工、微生物学硕士;1997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获金融MBA;1996-1999年在纽约某管理咨询公司任高级经理;1999-2000年在公司任高级副总裁。她顺利地通过了风险投资对高层管理人员有无管理经验、是否有过成功的项目、品性是否适合经营一个公司等方面的考核,进入中华学习网。而对黄波来说,选择中华学习网“是因为确实觉得这里的赢利模式、商业模式在中国更有发展前途,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育系统,因为中国人对教育的理解和认同度比对电子商务要深刻得多,所以做远程教育相对更实在、更可行。”黄波进入中华学习网,以她为中心的海外团队形成了。

如今,中华学习网整个运作,包括与合作方之间的沟通等,都是完全按照国际化方式进行的,就连平常大家传递的信息也都是以英文进行的。

2001年,公司形势喜人,中国人民大学提出修改合作条件,核心是调整利益格局机制。因为中华学习网是依赖高校品牌的,所以同意与人民大学调整合作的条件。不过,这个时候国际基金已经进来了,按照国际惯例既定的分配格局不能任意调整的原则,虽然中华学习网亦感到很为难,但还是尽量地沟通国外的投资者。最后,国际基金接受了这样的调整。在中国人民大学占30%股权的基础上,中华学习网在学费的毛收入中给学校多分10%,然后在境外的公司里给学校增加10%的股份,被称为“双十协议”。

王功权说,最初的合作伙伴应该利益最大化,能协调尽可能协调,从道义上和从现实选择上调整利益格局。这样,合作者才能又一起敲锣打鼓往前走。

答谢引路恩人

国际资本为中华学习网的发展再添猛力。IDG、花旗银行等风险投资基金在全球有很多资源,它们的进入不仅为中华学习网带来了资金,更是带来了合作伙伴、管理人才等资源,这促使中华学习网在管理上的规范和市场机会上的探索。

黄波说,这是一种督促,同时也是一种压力。她知道,风险投资进来之后要追求回报,所以它对公司利润的压力、上市的压力都会非常强。如果公司在业绩上不能达到风险资本的目标,压力就会从各个角度透过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督促创业企业实现业绩目标。风险投资,你只要拿了它的钱,对它增值的义务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为此,黄波随时都在注意业务模式是否要做调整,团队是否非常有效率,她要努力将公司的管理体系、价值体系、人情体系都做到最有效。黄波说:“一个公司就像一只船一样,中华学习网是一个将近200人的公司,已经脱离了创业阶段,进入了成长阶段,这个阶段不能有所闪失,否则,一个浪打过来就可能翻船。”所以,这个时候管理的精细化、对市场敏锐的感觉,包括对自己的自律和对团队的自律,显得特别重要。

平日,黄波还要花很多工夫,思考业务拓展、市场方向等问题。因为,只有业绩有保证,股东的权益才能够实现。中华学习网现在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到目前为止,教育部允许的67所院校具有可以开展远程学历教育的资格,远程学历教育这种模式已经相对比较成熟。教育部的目标是在5年内要达到500万学生通过远程教育学习毕业,这500万的数字只是中国成人教育中没有受过教育的很小的一部分,可以想见,这个市场需求和市场空间之大。中华学习网主要在这个空间里与高校合作,作为网络教育项目的运营者,提供技术、服务、课件开发、市场策划等。黄波说,中华学习网只做了尚不到4年的时间,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但过去3年里启动的两个项目都已经赢利了。而且,从学员的增长速度来看,自2000年下半年的400人到2001年1月份7000人,到9月份14000人,2002年初增至19000人,到目前已经是24000人。所以,每半年就有5000-7000人的增量。这给了她很大的信心。2002年与2001年相比,黄波认为在收入上至少有30%-50%的增长空间。

“中华学习网是提供网络教育服务走得最早的公司,如今正走在市场的最前面。2002年是销售额全方位提升的时候,面对7、8家股东,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黄波知道自己的担子有多重。

第6篇:本土学历提升范文

关键字: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分类号】G712

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技工荒“短板”加剧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给现代学徒制的建立与完善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健全企业参与制度、提升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夯实产教融合的发展基础、优化、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的法制环境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是企业工作本位职业培训与学校本位学历教育的紧密结合,是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其核心要素与基本特征是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学徒具有双重身份,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主流模式。这种模式把此前单独在院校里展开的职业教育,升级为企业与职业院校在一系列成熟的法律法规支持下的共同合作,高效地把在企业的实践生产学习和在学校的知识素养学习结合起来,以培养适合现代产业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产业人才。

二、国韧饪展现代学徒制的现状

(一)国外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现状

20世纪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并有明确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现代学徒制一直处于不断增长与创新之中,在不同的国家体制与背景下,其实现形式也不同,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例如:在德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教育模式是“双元制”, 即一元在学校,一元在企业,两个主体分别按照框架教学计划和培训条例开展教学,由职业学校和企业(或企业认可的培训中心)共同承担。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是建立在准市场机制上,参与方主要有政府、雇主、培训机构和学习者。英国学徒制的培训与考试强调职业能力的标准。

(二)国内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及实践现状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经历了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种实现形式。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的调整与升级,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模式已不能很好的满足行业企业对岗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没有真正实现产教融合。21世纪初,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我国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与实践。2006年江苏大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企业合作,形成了本土化的“定岗双元制”高职学历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10月教育部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2015年8月,教育部遴选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综上所述,我国推行现代学徒制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政策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我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考虑到我国的教育制度、劳动制度及学徒制发展的历史,在借鉴西方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建立与未来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强化制度建设,完善保障体系

从制度建设角度看,建设统一的从中央到省里到地方的管理、监督制度。在学徒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从制度和法律层面规范、明确学校、企业、学生的责权利,各级政府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统筹管理,寻找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重点完善法律政策、合同签署、职业培训体系、培训计划、教学大纲及监督评估的操作策略。

2、发挥行业主导,制定统一标准

为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按照“政府协调、行业主导、企业学校参与”的原则制定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规范、统一、灵活的课程框架体系,完善系列化的配套政策和标准,比如职业能力标准、职业培训标准、考核评估标准等。相关利益主体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在国家层面,由行业协会制订相应的职业标准,各区域职业院校和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制订课程标准与内容。在职业技术院校中做到职业资格证书与传统学历证书上“双证融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轨、互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能帮助学生打通一条学历上升的空间。

3、创新教学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现代学徒制“双重身份、双主体育人、双元管理”,学生工学交替的特点,实行刚柔相济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性。可借鉴英国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整合关键技能课程、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课程、技术证书课程等。校企共同制定教学文件,完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实施、安排、教学考核制度、教学质量评价等,保证教学文件符合学校和企业的实际。

4、优化师资队伍,共建教学团队

我国现代学徒制师傅的岗位资格认定、岗位标准及薪酬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对企业师傅带徒弟的管理运行、质量监控与评价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学校教师缺乏企业一线的实战经验,在实训指导上难免会有所缺失;而来自企业的一线师傅实践工作能力强,但课堂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借鉴德国双元制的师资任职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可以从高水平技能教师的培养入手,建立和完善教师聘用和培养制度、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和教师社会实践制度等,加强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成立讲师团,让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要求教师取得企业工作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让企业专家参加师资培训,取得教师资格。

我国已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向前发展的重要性,但各地、各职业院校的发展水平不均衡。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立足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从小处、细节做起,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借鉴西方职业教育管理方式和教学模式,总结、推广已有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探索现代学徒制,实现现代学徒制本土化,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本土学历提升范文

【关键词】新疆高校;俄语教学;教学质量

我国的俄语教学经历了从“热”到“冷”的漫长过程。建国之初,我国与前苏联关系密切,无论思想、政治、经济还是科学技术,都多方面地学习他们。教育也是如此。从建国之初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施行的教育体制还基本上是沿用和学习前苏联的。在当时举国“学习苏联老大哥”的影响之下,俄语学习十分时兴,全国曾一度掀起学俄语的热潮,大有全国人民学俄语的势头。但自从中苏关系出现裂痕之后,俄语学习渐渐降温,到今天,俄语学习已经处于衰微的状态,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没有多少学校设立俄语系,学习俄语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少,俄语专业已成为比较冷门的专业。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新疆地区,由于地缘的接近、经济贸易的需要,以及国家安全的要求,目前还有一定数量的高校在开设俄语专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疆高校的俄语教学质量不仅不能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外国语类院校相比,就是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的同类高校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努力提升。

一、影响新疆俄语教学质量的因素

从调查情况来看,新疆俄语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着学校重视不够、教师水平不高、学生兴趣不浓、教材选择不精、教学方法不优、教学设备不新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的提高。

首先,学校领导对俄语教学不够重视。现在各大高校普遍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重视实用性的理工科而忽视基础性的文科,无论从学科的建设还是资金的投入方面,都一边倒,倾斜于理工科的各个专业。这种情况在综合类大学和以理工类为主的高校自不用说,就是以师资培养为主的师范类院校也表现出这种明显的倾向性。以教学为主的地方院校能稍微重视一下基础学科,但这种重视也还是相当不够。就这种倾向性来说,新疆高校的情况与内地没有多少差别。从专业来说,虽然俄语与英语一样,都是属于外国语,但由于英语在全球使用的普遍性与广泛性,使得英语的适用性更加广泛,而国家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设置与考试,也使得英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俄语。从专业教学方面来看,同在外国语学院,学校领导对英语专业的重视程度也远比俄语要高。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俄语专业的教学处于一种边缘化和不太受重视的状态。

其次,教师水平普遍不高。由于整个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比较少,专门培养俄语人才的高校也没有多少所,再加上学校不太重视,所以对俄语专业师资配备和培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新疆高校俄语教师的学历层次来看,将近70%的教师只有本科学历,只有不到30%的年轻教师有研究生的学习经历并获得硕士学位,目前还没有获得俄语专业博士学位的教师。当然,年龄大一些的教师虽然学历不高,但俄语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相对较好;而年轻的教师则由于教学经验不足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综合来看,新疆高校俄语专业教师与全国同类专业教师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

第三,学生兴趣不浓。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缺乏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质量和考试成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语言的学习是很枯燥的事情,本身就没有太大的兴趣。通过对新疆几所高校少数民族俄语专业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中很多人的高考第一志愿并不是俄语,俄语只是他们的被调剂之后无奈的选择。另外有一些人是在父母的支配之下读俄语专业的,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是自愿选择的结果。这样的情况在俄语专业的汉族大学生中也同样存在。由于对俄语专业的被动选择,再加上在俄语的学习过程中确实存在困难,所以造成了大学生兴趣不浓的问题。

第四,教材选择不精。与英语等专业相比,国内高校选用的俄语教材版本不多。但这些教材多数是内地高校考虑汉族学生的学习情况而编写的,对于新疆地区的高校并不完全适合。因为新疆的高校不仅有汉族大学生学习俄语,而且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在学习俄语。对于这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国内通用的几种俄语教材就显得难度很大,其原因在于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不高,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的思维需要从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先转换成汉语,然后再转换成俄语,这就比汉族学生多了一个转换过程,难度自然就加大了。这种情况,国内通行的几种教材都没有考虑到。最明显的问题表现在翻译中,不管是书面翻译还是口语翻译,全部是俄汉互译,教材中的习题全部是这种设计,这就必然会出现上面所提到的问题:他们把汉语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都有一定的困难,何况是先在脑海中把本民族语言翻译成汉语,然后再与俄语进行对译了。

第五,教学方法不优、教学设备不新。由于教师本身水平的限制,加上学校派出学习进修的机会较少,所以与内地高校的教学不能接轨,教学方法有些落后。另外,学校在俄语专业教学改革方面重视不够,投入的经费不足,教师缺乏创新的意识,所以导致教学方法因循守旧,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校投入不足,也导致现在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设备陈旧,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二、提高新疆俄语教学质量的途径

虽然新疆目前的俄语教学质量还不是很高,各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就一定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俄语专业人才。

首先,学校各部门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教务处要重视俄语专业的学科体系建设,合理调整教学计划,促进俄语专业的发展,争取把俄语专业培养成品牌或特色专业。人事处要充分考虑到俄语专业教师的梯队建设,适当给予政策倾斜,招聘或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俄语专业教师,以提升该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水平,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师资基础。科研处要针对俄语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设立专项课题,激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从而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设备管理处不仅要重视理工科实验室的建设,而且要加强对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购置、增添新的教学设备,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以保证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功能更新。

其次,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学历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教师自身学历水平的提高,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科研能力、进行科研训练的大好契机,因此,学校应鼓励并支持教师到内地相关高校进修或考研考博,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定期进行教学观摩,开展教学竞赛,组织学术会议或教学会议,邀请专家来讲学,都是促进教师水平提高的途径。

第三,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消除专业偏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俄语专业的优势,打消他们的顾虑和畏难情绪,鼓励他们克服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绩,从而使他们树立信心,逐渐培养起俄语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俄语角、开展俄语知识竞赛、用俄语进行辩论、到大型展览会做俄语志愿者等形式,通过提高他们的俄语会话和交际能力来增强他们对俄语学习的兴趣。

第四,精选教材,自主选择和使用教材。在条件允许和时机成熟的情况下,组织全疆相关的教师自己编写本土教材,以适应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俄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在选择教材时,一定不能只看权威与否,而应看教材针对的学生层次如何,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师面对的是优秀本科生,他们在编写教材时可能就会根据他们学生的水平进行设计。而新疆大学生的层次比内地重点高校的学生低一些,再加上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就使得这些教材的设计与新疆学生的实际有些差距。因此,俄语专业的教师一定要多方考察,认真选择教材,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第五,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验,吸收最新的教学理论,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俄语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类、分层次进行教学,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结合实践教学,精心设计练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俄语教学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

除此之外,新疆高校还应充分利用对口支援的大好契机,积极争取内地相关高校的援助,在俄语专业设置、师资培养、设备更新、教材建设等方面有所提高,从而促进俄语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总而言之,虽然新疆高校俄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就一定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让社会满意的优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爱荣.俄汉语法“转换”策略[J].中国俄语教学,2010(02)

[2]李爱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俄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2(60)

[3]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中国俄语教学与研究论文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4]臧海滨等.大学俄语双基训练[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注:本论文为新疆教育学院院级一般课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俄语教学策略研究——以新疆教育学院为例”( XJJY201238)的阶段性成果。

第8篇:本土学历提升范文

摘 要: 作者结合在泰国调研的经历,在借鉴英、日、韩外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泰国红统府中小学汉语教学提出了五点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泰国红统府 中小学汉语教学 教育策略

笔者曾在泰国红统府中小学进行过为期四个月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泰国红统府中小学汉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五方面的问题:课程设置方面,一是汉语周课时量少,学习效果不乐观,二是汉语教师教授班级多,教学任务繁重;学习者方面,一是学习动机不强烈,汉语掌握情况不佳,二是汉语喜爱程度不高,继续学习汉语比例少;师资队伍方面,一是汉语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接受培训较少,二是本土汉语教师比例低,中国汉语教师工资少;教学情况方面,一是教材满意度低,复印抄写教材现象普遍,二是教学大纲不适用,汉语教学不系统;汉语传播模式方面,则是孔子学院主导,市场化程度不高。

在借鉴英、日、韩外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促进泰国红统府中小学汉语教学的五点建议,希望在帮助解决泰国红统府中小学汉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同时,为促进泰国汉语教学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一、调整汉语课程设置,确保汉语教学质量

红统府中小学虽然普遍开设汉语课,但是汉语课程设置不合理。一方面,大部分汉语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周仅有1到2节,这类课程仅能教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无法保证系统的汉语学习。另一方面,超过一半的汉语教师教授10个及以上班级,超过1/4的汉语教师周课时量在20节及以上,汉语教师教授班级数量和周课时普遍偏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汉语教学质量不佳。

为此,应对红统府中小学的汉语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一方面,适当提高汉语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周课时量,建议达到每周3至4节,这也是英语必修课的平均周课时量。另一方面,合理控制汉语教师教授班级的数量和周课时量。教授过多班级,教师无法与每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而繁多的周课时量让教师无法保证每节课的上课质量,这些因素自然会影响学生学习汉语的效果。因此,要控制汉语教师教授的班级数量和周课时量,建议汉语教师教授班级控制在10个以内,周课时量需要规定不超过20节。合理的课程设置是确保汉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汉语喜爱程度

在学习动机上,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较之于英、日、韩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动机显得不够强烈。为此,应多渠道激发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为此要让更多泰国学生认识到汉语学习对未来就业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型动机。中国现代潮流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泰国,鹿晗、吴亦凡等中国现代潮流明星在泰国拥有相当可观的人气,而近些年的国产电影,如《大圣归来》、《捉妖记》等,在泰国都有着非常不错的口碑。因此,除了让泰国学生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还要让更多泰国学生了解感受中国现代文化,激发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提升学习汉语的融入型动机。

此外,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的喜爱程度明显低于日语学习者对日语的喜爱程度,在表示不喜欢汉语的原因中,认为汉语难学,尤其是汉字难学,成了学生不喜欢汉语的最主要原因。针对汉字难的问题,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汉字教学不但不能回避,反而应该直面,帮助学生克服汉字难的问题。手机和平板电脑在泰国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很高,在这一背景下尝试采用智能电子产品“拼打”识字这一教学方法,或许能成为突破泰国学生汉字难这一问题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拼打识字”教学相对于传统汉字教学,有着更好的汉字教学效果(陈勇,2016)。汉字难这一问题如果能够突破,势必就会有更多泰国学生喜欢汉语,而选择继续学习深造汉语的人数比例也会相应增加。

三、提升汉语教师专业化、本土化水平,提高中国教师待遇

汉语教师是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就目前泰国红统府中小学汉语教师的整体水平看,无论在学历、教学经验、语言水平测试通过比例,还是在教学培训次数上,英语教师都远胜过汉语教师。汉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亟待提升,具体有以下几点措施:1.鼓励汉语教师继续学习深造,提高汉语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2.加新老汉语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鼓励“以老带新”,促进汉语教学经验的分享。3.鼓励更多汉语教师通过汉语能力考试,除了传统的HSK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国汉办近年推出的国际汉语教师证书应成为泰国汉语教师考试的选择。4.增加汉语教师每学期的培训次数,促进教师汉语教学技能的提升,并对中国籍汉语教师进行基本课堂教学用语的泰语培训。

除此之外,泰国汉语教师的本土化比例也有待增加。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是泰国汉语教学最稳定的力量,但是目前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所占比例远低于泰国本土英语和本土日语教师所占的比例。超过半数的汉语教师来自中国,这一情况不利于泰国汉语教学的稳定发展。泰国应加快汉语教师的本土化进程,培养出更多专业的本土汉语教师,使泰国本土汉语教师与中国汉语教师的人数比保持在2:1,这是目前泰国本土英语、日语教师与外籍英语、日语教师所占的比例。有学者在研究中表示,泰籍汉语教师与中国汉语教师“呈2:1的比例是比较理想的状态”(王宇轩,2008)。此外,提高中国汉语教师的工资待遇,有利于红统府中小学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汉语教师工资遍低,甚至不足外籍英语教师收入的一半,这一现状难以令人满意。

四、编写泰国本土化汉语教材,研发泰国汉语教学大纲

尽管目前可供选择使用的汉语教材种类繁多,但是在汉、英、日、韩外语教师中,汉语教师对教材的满意程度最低,汉语教师反映教材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与泰国不贴切。编写一套或数套本土化程度高的泰国汉语教材,需要中国和泰国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泰国方面要对学校复印抄写汉语教材的现象加强管理,减少乃至杜绝复印抄写汉语课本的情况,无论对教材的编写还是学生学习汉语,都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研发泰国汉语教学大纲,是泰国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查显示,仅有22.7%的汉语教师会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汉语教学,大部分汉语教师仅仅根据学生兴趣和课本编排顺序进行汉语教学,自然导致汉语教学不系统。各阶段汉语教学缺乏衔接,初高中乃至小学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复交叉,汉语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都是由于缺乏合适的汉语教学大纲。泰国汉语教学大纲的研发,除了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教学大纲,如《国际汉语能力标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等,最重要的是制定汉语教学大纲要符合汉语教学自身的特点。现阶段,已有泰国本土学者开始尝试建构符合泰国实际的汉语教学大纲,如中央民族大学的潘素英博士(2011)(泰)在其博士论文《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研究》中制定了一套符合泰国汉语教学特点的汉语课程大纲。尽管该汉语课程大纲并不尽善尽美,却能为研发泰国汉语教学大纲提供参考,这一研究成果需要引起泰国方面的重视与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编写泰国汉语教材和研发教学大纲的过程中,中国应该持有“有限责任”的态度。在研发和编写过程中,中国可以适当为泰国提供必要的帮助,但是泰国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起着主导作用。“中国没有责任也没有能力把各国汉语教学的责任都承包下来”(吴应辉,2015)。

五、汉语传播市场化,鼓励民间参与

目前不少孔子学院收支不平衡。一些孔子学院在进行全盘免费式教学,存在吃力不讨好的现象。反观之韩国的世宗学堂、德国的歌德学院等,都在进行的是有偿的语言教学,并且每年都能吸引大量语言学习者。汉语的国际传播需要融入市场,逐渐从全盘免费到有偿收费转换,增强孔子学院的造血能力,让孔院达到收支平衡乃至有所结余。

除此之外,汉语传播还需要鼓励民间广泛参与。中国近年来通过中介机构派往泰国的汉语教师人数有所增加,但相对于欧美英语教师通过中介机构派出的比例仍然远远不够。汉语传播需要鼓励更多的中介机构加入到汉语国际推广队伍当中。除了中介机构之外,中国方面需要鼓励民间组织参与汉语国际传播。日本凭借国际交流基金会这样的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机构,以及其他一些民间公益组织,在世界范围内一度掀起日语学习的热潮,这些民间组织对日语的海外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汉语传播需要改孔子学院“一家独大”的传播模式,鼓励更多民间组织参与到汉语国际传播队伍当中,发挥民间组织对汉语传播的独特作用,走汉语传播多元化道路,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勇.“拼打”识字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基于智能电子产品的零起点汉字教学[J].汉语学习,2016(01).

[2]潘素英.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3]谭晓健.泰国多元化外语教育的演变、特征及其走向[J].东南亚纵横,2015(02):63-68.

第9篇:本土学历提升范文

(一)招聘条件过于单一

这个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的通病,不仅仅局限于跨国企业之中,中国企业的HR部门人员在招聘人才方面,往往看重的是应聘者是否适合这个“工作”,而不是应聘者是否适合这个“职位”。企业对于员工的招聘,一定要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员工除了要保证本身的专业能力能够胜任之外,在其他诸如人际关系、未来发展方面也要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是否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升自己。而现阶段中国跨国企业的招聘条件往往是重“学历”而轻“能力”,依照这样的招聘条件所甄选出来的员工或许在当时能够胜任好他们的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过于注重学历而甄选出来的职员不一定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

(二)忽视员工素质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企业是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的,当今是信息时代,各种信息随时变化刷新着,特别是国际经济信息瞬息万变,这也就要求了企业的员工能够在认真工作的同时,自身的素质与能力的提升要跟得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培训是HR部门人才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现今中国跨国企业的大多数HR部门却忽视了这一点,或者说很多的培训过于单一,忽视了员工各项素质的培养,它们更多的着眼于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不能够将员工素质的提升发展与企业的未来发展相结合,失去了大局观。

二、对策与建议

(一)通过企业的实际情况潜移默化的凝聚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跨国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凝聚力之外,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工作氛围,代表了企业的特质,是表现一个企业强大与否的重要因素。在企业文化的奇特魅力上,海尔集团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著名的案例:有一个在海尔洗衣机分厂工作了三年的22岁姑娘,在勤恳工作的同时也接受了海尔集团三年的企业文化熏陶,三年之后被诊断患了白血病,就在她弥留之际,她对亲人提出的最后一个愿望:再让我回去看一眼海尔。这说明了什么?这就是海尔集团企业文化的体现,作为一个企业凝聚力的体现,使得这个企业的员工对企业产生潜在的归属感。一个企业的文化并不是管理高层们所能够狭隘的决定的,企业文化是公司的所有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互相磨合、在环境中受到熏陶、在长年累月的经营过程之中经过不断的深化所形成原始的“胚胎”,然后再被企业的HR部门加以深化、精炼,提取成独有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不可模仿性促使了HR部门的管理者们不可能直接从其他的公司“借用”到,需要HR工作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潜移默化的凝聚。

(二)丰富招聘条件

招聘人才是任何一个企业的HR部门最主要的职能之一,但是中国的跨国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对“职位”的招聘,而不是对“人才”的招聘。更加注重的只是应聘人员对于所属职位的技能和本身学历这两个条件,而忽视了作为一个优秀员工的其他品质要求。在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不应仅局限于对工作岗位的技能、学历上的要求,还应该包括对应聘员工的各项素质的测试,如:主动学习能力、生活情趣、对未来的规划、人际交往等方面。国际上知名的跨国企业的招聘,更多地将员工的能力与其本身的素质将结合,毕竟员工在企业并不仅仅是工作,还需要与同事互相协作、互相学习。中国的跨国企业应该在招聘员工之初就开始注重“质量”,丰富招聘的条件,某方面的突出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人才”,适合本企业的特色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三)处理好员工与企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