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外阅读做笔记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无疑这是针对目前小学生积累明显不足,入不敷出的矛盾而指出的一条出路。然而,要使课外阅读收到一定的实效,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首先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们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要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宽松的环境,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放下心来,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大胆地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内容:
《水浒传》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吕叔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由此可见,知识不局限于课堂,课外阅读非常重要。你都看过哪些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过的课外书籍。
提问:你们读这些书的时候是怎样读的?读了之后有什么收获?为什么要读这些书?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激发学生普遍参与的热情。
二、阅读方法介绍
1.师生讨论如何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书籍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选择书籍时,要不要有规划?阅读规划中,要不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取向?阅读实践中,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阅读状态才算合格的阅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组内容交流,然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班内交流。
小组交流要求(课件展示):
A.每个人都结合自身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B.小组秘书认真记录各个成员的发言。
C.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形成小组意见。
D.小组推荐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中发言。
班内交流要求(课件呈示)
A.每个小组必须派一名代表发言。
B.每个代表发言时间控制为3分钟。
C.发言要围绕所讨论的问题展开。
D.分享本小组所读过的课外书籍。
2.进行速读训练。方法有两种:
(1)“遮盖速读法”。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
(2)“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三、做一做:具体指导一段课外阅读
师:我们已经用了一些时间阅读《水浒传》这部古代长篇小说。通过阅读,书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一些?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生1:鲁智深(花和尚)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生2:武松(行者)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生3:吴用(智多星) 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生4:江(及时雨) 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师:这就是真正的读书――我们身临其境,走进了书本所描绘的情景中。
四、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1.学会做笔记。俗话说:好脑袋不如一支烂笔头。常见的笔记方法有四种。
(1)眉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2)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
(3)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
(4)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2.学习做卡片。卡片是笔记的一种独持形式。可以分门别类把几十种以至几百种的数据、词语、句子和对某一问题评价放在一起。
五、总结升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怎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行为习惯、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的主观需求,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眼前的重要课题。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大多数学生喜欢看电视,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时间相互交流,那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吸引着学生,这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故事书里还有比这些更离奇、更有情趣的故事,只要自己去看书,你便会获得无穷的乐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一、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小学生而言,读书方法大致为精读法、略读法、浏览、做读书笔记。
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注重文学和思想内容。
略读即先看序言,作者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内容,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
浏览法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运用此方法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快速浏览之中了解文章大意。
常言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要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等。学生在做读书笔记过程中积累语言、增长知识,教师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把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做好读物推荐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少鉴别能力。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向学生推荐读物。小学六年,不能一刀切,可采用分年段推荐读物的方法。
1.一、二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低,喜欢童话故事,可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叶圣陶童话》、《三字经》等。
2.三、四年级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可向他们推荐《绿野仙踪》、《昆虫记》、《千字文》、《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皮皮鲁传》、《寄小读者》、《名人传记》、《张天翼童话》等。
3.五、六年级学生推荐《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格列夫游记》、《西游记》、《水浒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开展读书评比
小学生表现欲强,课外阅读后总想把感想、体会表达出来,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读书交流会,可不限范围、不拘形式,可相互交换、浏览积累资料,可以讲故事、演讲和即兴表演,也可以谈体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读书的益处。此外,班级还可以设置作品栏,用来展示学生读书笔记、读后感等作品,对于取得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一、抓好课内教学,渗透阅读方法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我平时教学注重抓好课内这个基础。
1.课前注重预习,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运用预习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增加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如教学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一课前,学生搜集长城和运河的相关资料,了解了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人间奇迹”的理解,课外拓展阅读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资料、对诗歌的解读也有很好的帮助。
2.课中授人以渔,注重方法指导。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诵读、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同时能学习这种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课后适当延伸,巩固阅读方法。以单元课文编排主题为核心,展开课内和课外的链接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如教学《夹竹桃》一文,我设计这样理念: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受到情感感染,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让技能习得与人文生活素材感悟的有机融合。我从第一自然段入手,领学生充分接触并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脉。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最后感悟文本首尾呼应的写法洋溢出的浓重的情感。
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
学校和班级应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
1.开好“班级读书会”。班级每周或两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2.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给每学期定个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
3.发挥有效的宣传平台。有效利用学校广播站等平台,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有了学校、教师的重视与引导,有了表现自我的舞台,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读写有效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
1.摘抄型。摘抄好词佳句,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拥有一本摘抄本,随时摘抄自己看到的好词好句,甚至佳作。这种积累为打好学生的文字基础提供了帮助。
2.提纲型。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简明扼要地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
3.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关键词:读书笔记;重要意义;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03-02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到了写读书笔记的方法,那么在阅读实践中要注意运用,随时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如:好词好句,精彩片断等,产生的想法、体会,悟出的道理等记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运用。为了激励学生认真做读书笔记,教师要经常组织展览、评比、介绍经验等活动,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样更有利于形成习惯。
1.明确写读书笔记的意义
明确什么叫读书笔记。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读书笔记"的理解。教师展示以往学生的读书笔记本。明确写读书笔记的意义。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把所读的书、文中,有价值的"东西"用笔记录下来,不但能够增强记忆,储存信息,准确地掌握知识,更能够积累丰富的资料。
2.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2.1摘录笔记。摘录笔记就是把所读文章的好句子、好材料摘录下来的笔记。这种笔记有的同学做过,但是坚持下来的人很少。摘录笔记做多了,经常读一读,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在作文时可以参考、模仿,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引用。
2.2提纲笔记。提纲笔记就是把所读文章的要点归纳记录下来的笔记。它对于我们阅读分析很有帮助,也有助于我们提高作文的构思能力。
2.3评注笔记。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还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也可以做一些记号。这就是评注笔记。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读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2.4心得笔记。心得笔记简单的就是扼要地写一写读书的心得,可以不过多考虑格式,把心得记下来即可。所谓找文章的"眼睛",实际就是一种心得,你把它记录下来,不用过多地展开议论,这就是心得笔记。
3.明确读书笔记的内容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 一般是分为三步来进行的:
第一步:了解写读书笔记的内容及作用 ,由于我们是小学生,考虑学生的水平,我主要是把摘录笔记、提纲笔记、评注笔记、心得笔记四种做一个简单的结合作为本次研究的内容。即读书笔记的内容有:(1)摘抄喜欢的词(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3)写感受(3句话)。从二年级开始:分类摘抄喜欢的词、句,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的积累,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使自己的作品语言生动、形象、优美。三年级:写感受。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或某一段落进行思考,联系生活体验写下自己的想法。为今后写作中运用,使自己的作品有真情实感。
第二部:教师以班级订阅的《个性化作文》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写读书笔记:
作品名称:《个性化作文》
好词:红扑扑 水灵灵 红红的 闪亮闪亮 整整齐齐 樱桃小嘴
好句:她那红扑扑的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闪亮闪亮的,那小小的鼻子下面的一只樱桃小嘴红红的,在嘴上有两排整整齐齐的雪白的牙齿。
好段:我有个小妹妹,小名叫小听听,今年7岁。她那红扑扑的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闪亮闪亮的,那小小的鼻子下面的一只樱桃小嘴红红的,在嘴上有两排整整齐齐的雪白的牙齿,她一天到晚都缠着我,弄的连作业都写不了。
我的收获:——(预计三年级练习)
自我评价:——(预计三年级练习)
第三部:学生谈写读书笔记的感受是什么。相互交流心得体会。
4.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读而不写,印象不深。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读物、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方面我的做法有五种:
4.1摘抄。如抄精彩词语,优美句段、格言警句等,为写好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例如《三亚落日》一文,作者对三亚落日做了细致的描写,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词句,生动的句子,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感悟三亚的美,就可以尝试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一些描写景色的优美词句
4.2列提纲。如写出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4.3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在写读后感时注意感受可长可短,只要表达学生的内心感受即可。
4.4写书评、如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如:在学生学完了《三克镭》之后,我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外,还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了原三克镭著──《居里夫人传》。读完了全书,学生对居里夫人无私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后我就试着让学生写出对书中主人公居里夫人的评价,写一写对《居里夫人》这本书的评价,通过写书评的练习,有利于提学生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写好书评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对书评的内容给予及时的点拨、发现书评内容中有不妥的地方,要马上纠正和指导。
4.5做好批注。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做好批注。如:眉批,适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受。遇到写的好的地方,可以用笔在书上画下来;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以便阅读后解决。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一 、刺激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 使他们感到课外阅读如同吃饭、睡觉不可或缺。
语言材料的积累,光靠教材二、三十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光靠五、六篇作文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必须大大地向课外延伸。低年级,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选择短小精悍的、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读物,让学生立竿见影学会有针对性的阅读例如《小布头奇遇记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笨笨猪》《狐狸列娜的故事》《米切尔·恩德童话绘本》等有趣的故事书。中高年级推荐名著中的经典场面,激发学生积累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而且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二、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1. 摘抄。积累语言材料的方法之一是摘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人又云:“不动笔墨不看书。”摘记的意义,一在过程,二在于储存备用,因为抄摘的过程就是一个熟悉的过程、记忆的过程。“书到用时方恨少”,若有一个储备仓库可以随时取用,也就不怕临时不够用。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制订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计划,特别是小学生,阅读和作文处在起步阶段,各级语言材料、名言警句、格言俗语仍然是作文所欠缺的基本材料,对他们的写作来说,积累是很重要的。低年级主要积累四字词语和优美的句子,中年级积累古诗、成语、优美词句,高年级积累成语、名言、警句、格言、歇后语、古诗词、现代文中的好词好句或优美片段,甚至逐步学会积累中外名著中的经典文段等。学生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进行,每周利用阅读课集中摘抄一次,主要摘录一些名言警句以及生动优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和段落,让学生积累阅读中的鲜活素材。有关课文中涉及到的名著,如《鲁宾逊漂流记》、《西游记》、《红楼梦》等,让学生利用假期去阅读,同样要求有笔记、有心得体会。
2. 背诵。诵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是学生汲取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义教阶段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并在附录中推荐了古诗文120篇(段)。我根据教科书进度对优秀诗文的诵读作系统指导,让学生形成习惯;并定期举行诵读辅导讲座,对学生难以把握的语调和句读、难以理解的作品、难以领悟的艺术境界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不断提高诵读水平和艺术品味能力,最终形成积累。课文中的经典篇目,可采用每篇必背的方式,进行积累。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不要以为课外阅读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其实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和提高,课内阅读是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前提和基础。根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和我国教育升学考试制度,一个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基础、阅读兴趣,在四年级到初二下学期。这一阶段为最佳阅读期,因为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可进行文字书籍的阅读;而到初二下学期,学校会为中考而改变教学,没有时间进行阅读,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由于生理、心理、教育的发展,存在着的一个最佳阅读时期,如果错过这一时期的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如学生在这一阶段掌握了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就为他今后的人生观的确立、专业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定、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若阅读的缺乏会带来明显的后劲不足,表现为,许多大、中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下降,尤其表现在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方面,使许多学生在中考和高考中束手无策,不仅直接影响语文成绩,而且影响英语的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的成绩。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兴趣和习惯相结合
课内教材与课外读本相结合,学生主动阅读与被动阅读相结合。简单地说,课外阅读的内容应与课外教材保持一致性或相近性,按“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本册教材,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的目的。因此,利用好学校统一发放的“课外阅读本”,根据每单元每课的内容,并结合课外读本的内容,进行教学。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又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若放任学生去找任何书籍去阅读,效果会大打折扣。另外,还要注重方法的指导,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把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如:把描写精彩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划一划,圈一圈,自己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方法的领悟以及读书时的体会、疑问等,在句子旁边批注。长期坚持,学生课外阅读也养成了边读边批划的好习惯。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语文基础各不相同,他们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给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灵活的思想自由翱翔,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读书有所获,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读过一本读物后,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书中的好词好句、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摘抄下来,让学生有感而发,写读后的感想、写随笔。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分别记载,这样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当资料保存。例如:古诗词摘抄本、成语摘抄本、好词好句摘抄本、名言警句摘抄本、读后感、仿写、续写片段等。这样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而且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掌握好课外阅读的三个原则
1.课外读本与课内教材相匹配。若匹配课外阅读就能延续课堂教学,例如:学习《陈涉世家》,就让学生学习课外读本的《项羽本纪》选文,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英雄不同的风范。通过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增无减,因为在课本之外会发现有更多的东西和书上的内容一样精彩,内容匹配之外还要注意量的匹配,不要贪多。
2.课外阅读中教师应有适当的指导。“适当指导”是指在那些会有阅读难点和文字障碍的文章上才要教师指导一下,比如遇到较难的文言文,若不作适当的指点,学生读不懂内容,往往读不下去。又如议论文、说明文等比较讲究技巧的阅读,不妨事先就准备好一些文章的内容进行提问,从内容、方法、观点等让学生有成就感。
一、中学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适当分配学生的阅读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即在有限的课内时间里解决方法问题,要让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学好语文。但问题的关键是,在应试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多数中学生根本就没有课外阅读时间。学生从早晨六点到晚上十点,课程排得满满的,连吃饭走路都是匆匆忙忙的,那里有“闲情逸致”去阅读呢?课外阅读长期得不到重视,还源于它姓“课外”,学生以它为“消遣书”,家长称它为“闲书”,甚至有的领导和科任教师认为它是“不务正业”的书。这些不公正的待遇使它遭到冷遇。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光靠有限的课内阅读既不能满足学生的考试需要,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鉴于此,教师要改变观念,激发学生兴趣,保证课外阅读的正常进行,将阅读从课内引申到课外,用课外的营养滋润课内的的内容。阅读的途径比较多,例如:
1、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大量的信息、新颖的手法,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把握课文内容与经典作品的思想真谛与语言内在意蕴,在感悟中提高自己的品位和境界。培养学生灵活性、多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对同一问题作多角度思考,进行丰富的想象,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和综合思维的能力,并不断加以深化,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而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
2、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新书,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阅读教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假如我们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使学生们能随时地、方便地读到他们喜爱的文学、科技以及一切有益的读物。
同时,还要大胆地利用有限的课时来进行课外阅读。每周坚持用一至二节课来专门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通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学生感觉非常好,学生在读书交流时说“我们期待阅读课的到来,因为我通过阅读体验到从没尝试的感觉”。一个同学说:“课外阅读还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把我们从游戏室,网吧等场所救出来,它使我们 活得滋润。由此可见,课外阅读不但不影响课内,而且使课外、课内二者相得益彰,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积极组织阅读材料
有了充足的阅读时间,就必须准备充足的阅读材料,不能让阅读成为“无米之炊”。材料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如笔者所带的班级,每人订一份《语文周报》,不少学生还自己订了《读写天地》、《青年文摘》等等,报刊杂志交换进行阅读,有时还可以借助学校图书室的资料,这些资料这些资料极大的充实了学生的阅读仓库,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为自主阅读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顺利的进入阅读之门,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励学生乐读。学生如果乐于读书,积极主动的探求思考,阅读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吸取知识的阳光雨露。
2、引导学生善读。学生不仅要乐于读书,而且要会读书。特别是在开始的一段时间,教师要告诉学生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有的文章要精读,要一字一词地细读,反复地读,仔细品味;有的文章要略读,一目了十行,了解大意即可。要善于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去体会文章的精妙。只有这样,才能读有所达,读有所获。
3、提醒学生记读。“记读”就是要让学生阅读的时候手到、脑到。对于精彩的词句和语段,要用摘抄本把它抄下来,要用一定的时间笔记本别好的内容进行背诵,为今后的写模仿、创新的原料,对于感受很深的文章还可以写读后感。教师要每隔一定的时间进行检查,鼓励学生做好笔记。时间一长,学生的语言仓库里就会有充足的“货物”,到那时写作将成为一种自觉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得到全面提高。
四、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积累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笔者认为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l、教会学生认真投入,和作者对话。读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积极的心智活动。读书是一种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人与书本产生一种综合性效应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学生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关键词:兴趣;引导;培养
一、农村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现状
在农村小学的义务教育中我们发现,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成了普遍问题,由此导致了农村小学生在面对简单的语文写作时手足无措,写出的文章空洞,无法有效地引用一些简单的事例。主要原因总结为几点,一是教育偏向于应试,教师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不足,大多以做题为主,完全违背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二是农村小学学校设施设备不齐全,有些学校根本没有阅览室供学生阅读。三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比较贪玩,无法意识到课外学习的必需性和重要性。这些因素,扼杀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激发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
1.完善学校设施,为学生阅读创造条件
要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首先要使小学生在课外学习中有书可读。农村小学应努力寻求财政支持,建立和完善学校阅览室,增加学校图书的储备量,满足学生课外学习的需求。
2.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将课外阅读列入教学任务当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一些要求,督促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出一些文学常识性的题目,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寻找答案,获得阅读的乐趣。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中,应以学生阅读能力为参照,对于课外读物中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教师应积极解答,避免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引用一些历史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语文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在讲述《司马光砸缸》时,将司马光的其他一些事迹以讲故事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后进一步推荐学生读简本的《资治通鉴》,有效地促使了小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3.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收获。错误的阅读习惯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知识的获取,还会降低其阅读的动力。小学生处于塑造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正确阅读习惯,首先应教会学生精读的能力。好的文章段落需要细细品味,从中学习别人的写作手法。其次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一些感兴趣、有用的文章段落可以在笔记中记下,巩固自己的记忆。对于一些重要的部分可以用笔标记,在重复阅读中增加印象。
小学教育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为了农村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农村教师需要重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为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作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 阅读;兴趣;提高;素养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生跨进中学的大门时,我就开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我首先利用教材后的名著导读激发他们的兴趣,具体操作如下:(1)教师列出这学期要读的名著清单。(2)逐一的介绍作者,作者要介绍详细,尤其是作者的成就,这样好让学生对作者产生崇拜感,并由此喜欢他的作品。另外还讲点作者的感人事迹,如作者刻苦好学的故事,如作者在逆境中努力奋斗的故事,以此打动学生。(3)讲精彩片段,讲到处就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悬念,让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到图书室借书来读。(4)开读书交流会,书读得认真、读得深入的同学,势必在交流会上发言也最精彩,这部分同学也势必会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其他同学也有兴趣效仿着读的。
其次,利用课堂教学激趣。如学了课文《智取生辰纲》,我就顺势再给学生讲几个梁山好汉的故事,当学生听得兴趣正浓时,我就立即抛出一句:要想知道更多的精彩故事,了解更多的英雄人物,请阅读《水浒传》一书。
再次,我抓住2+2活动这个契机,激励学生阅读。每周一节的2+2活动课,我就带学生到图书室阅读,一节课读不完的就让他们借回去读。到图书室阅读,面对浩如烟海的好书,学生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的,再说,集体去读,又创设了读书的氛围。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目的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为其终身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阅读方法的教学一定要贯穿阅读课的始终。
(1)摘抄或作读书笔记。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本子,把在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和优美语段摘抄下来,或者把该书的作者,主要内容,读后的心得体会等记下来,教师每周检查一次,这样可以鞭策学生阅读,又让学生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和善于积累的习惯。
(2)粗读与精读相结合。培根说过:“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对于思想浅薄的书,如一些中长篇小说,应教给学生“跳读”的一些技巧,粗略知道内容即可;对篇幅较长而又没有时间全文阅读的,只研读精华的部分即可。这样既能够提高阅读速度,又能够吸取文学作品中的精髓。而有的书思想博大精深(主要是一些名篇名著),这就需要精读,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句、逐段阅读,还要反复琢磨,细细体会,这样才能充分吸取文学作品的精华。对中学生而言,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只有学会将粗读与精读相结合,学生才能事半功倍,才能真正做到博览群书。
(3)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扩展。对语文学科而言,不能只是立足于课本,而应指导学生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扩展。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扩展的方法有:①学了节选文之后,进而阅读整部著作;②学了某篇名作之后,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③学了某类题材的作品后,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这样,学生就知道选择哪些书来读了,并且学生还能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课外,从而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展成果,促阅读
学生阅读一段时间后,教师还要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然后把学生的阅读成果加以展示,让学生尝到课外阅读的甜头,从而促进学生阅读,同时,教师也要发现课外阅读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指导,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对课外阅读的成果展示形式要多样,要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文学知识赛。教师把这段时间以来,学生应该读的书的文学知识做一归纳,然后制作成抢答题的形式用大屏幕展示出来,让学生分组比赛,评出优胜组和每组的最佳答题者。
(2)对摘抄或对读书笔记的交流、评比。每月,学生分小组对摘抄或读书笔记的内容作一次交流、评比,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再在班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