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籍测绘学习范文

地籍测绘学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籍测绘学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籍测绘学习

第1篇:地籍测绘学习范文

3.词汇学习的考查方式和词汇的学习方式不一致,测试对词汇学习形成不了有效的反拨作用

三、如何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

1.运用英语多元智能教学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也赢得了我国教育界的普遍欢迎,并被作为新课程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八项天赋智能;但每个人各项智能的发展却表现出不同的优势或优势组合,如果每个人都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智能或强项组合来学习课程,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英语教学,从语法翻译法到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意念-功能法再到暗示法、全身反应法等,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片面依靠语言分析及模仿和死记硬背,不可能发挥每个人的最佳潜能和激发每个人的兴趣,因而无法因材施教,难以保证教学效果,难免大面积掉队。而英语多元智能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发现和运用自己八项智能中的强项或强项组合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掌握英语,确保学习的最佳兴奋点和最优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词汇。根据语言材料的话题设计Word Bank。Word Bank就是将同一话题下的单词收集到一起,在真实情境中组织词汇教学。恰当的情境能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3.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词典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词典是学生可以伴随终生的教师。学会使用英语词典是学生词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养成了良好的使用英语词典的语言学习习惯,将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提高学习词汇的效率,有利于学生的终身英语学习。

4.培养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语篇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背诵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语言输入,是学习、积累词汇的有效方法,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基本手段。“熟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告诉我们,背诵能帮助思考,思考需借助背诵。背诵是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知识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英语基础知识,而且可培养丰富的语感,进行听、说、读、写各项活动。背诵的材料越多,词汇量积累就越大,语言能力的提高也会越快。

第2篇:地籍测绘学习范文

关键词:地籍测量;测绘技术;数字测绘;3S 技术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现代地籍测量通常指的是,运用现代化测绘技术以高精准度的测定土地确权、土地面积同时展现土地使用类别、分布情况及土地质量级别的专门化测量。现代化测绘技术能够为国家开展的土地经管供应具备时效性的土地相关资料,同时能够为土地登记供应充足的根据。地籍测量一定要为深入创建地基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体系供应精准度高、全方位完善的根本数据信息。以往的地基测量方式目前已不能够达到现实工作的各方面需求,现代化测绘技术目前正发展现其重大的积极作用。

1现代地籍测量中常见的测绘技术

地籍测量有着很强的专业性能,地籍数据具备有效的法律效力,针对有关数据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具备较强的资料显示性能,进行同步变更的时候一定要及时。为此,依据地籍测量所具备的专业性能,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现代化测绘技术,常见的有以下四种模式: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由于上述测量模式会受到客观条件及技术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一种测量模式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能,但是他们相互间能够得到有效的补充,进而顺利实现地籍信息的全方位采集。现代化测绘技术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测绘工程信息处理的实时化

现代化测绘技术所提供的是一个迅速时效性高的测绘结果,其是在计算机技术、3S(GPS、RS 和GIS 简称3S)技术和先进的测绘手段如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激光指向仪等测绘硬件前提下的完成的现代化测绘成果,能够很好的达到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对测绘信息的需求。

1.2 测绘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

现代化测绘逐渐从手工作业转向系统化、自动化作业,促使以往的测绘多员工操作变成测量工作者一人操作,测绘作业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和处理。

1.3 测绘学科的综合化

随着现代化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往传统的三维坐标模式的应用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测绘学科逐渐发展成由系统统称、经济学、法学、农学、信息学、通讯科学、激光科学、电子科学等多学科构成的综合科学,尤其是3S技术和测绘学科的综合促使现代化测绘技术逐渐发展为综合性能高的一门技术学科。

2、我国地藉测绘展现出的优点

2.1一测多用

不同工程、不同专业、不同使用领域的地形图的使用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需要比例较大的地形图,有的需要比例相对较小的地形图、在过去,地籍测量人员需要根据地图使用的具体情况使用平板测图法进行特定的测量、其测绘工作都是单独进行的,因为各个测量之间没有什么可比性,重复工作量非常大,而现在的地籍测量却可以一测多用,根据需要编著不同比例的地形图、这样的话,测量一次就可以在多个行业的多个工作中运用,加强了各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其共同发展。

2.2 成图精度高

地籍测绘系统在工作的时候能够一边在全站仪的帮助下准确测定测区地形地貌的特征地物点的三维坐标,实现对外业工作进行精确的测量,另一方面对内业进行细致的数据处理,从而消除了可能由于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且外业工作省略了读数、计算、展点绘图等外业工序,减少了作业人员,外业工效大大提高,时间缩短,直接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2.3 操作简单

地籍测绘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在进行外业数据收集的时候,全站仪不会受到图幅的任何影响,此外,在测区的测程范围之内,设站也不会受到图幅的影响这样一来,图根点的数量就会大大地减少,而其效率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地藉成图的过程,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能及时满足用户的要求,地藉产品既可以存储在软盘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绘在所需的图纸上,线条、线划粗细均匀,注记、字体工整,图面整齐、美观。

3现代化测绘技术在工程质量检验及控制中的应用

在现代化测绘技术当中,GIS 技术、RS 遥感技术自身所具备的显著独特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工程测量当中,GIS 测绘技术的显著优势展现在其数据库存贮量和图形输出性能。数据库储存信息能够依据工程测量中所需的完成软件成图进行相关的具体操作。这样能够为工程设计进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令工程现场施工中的测量工作量和测量难度得以有效的缩减。由于GPS 测绘技术具有较低的劳动强度、很高的测量精准度、信息更新及经管非常便捷,为此,促使工程测量中GIS 技术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及运用。

在地籍工程测量控制当中,选择使用精准性的测量方式得出具备精确的平面坐标数值的平面控制点,是开展地籍测量的重要性前提。在调查的所有区域当中选出一定的控制点,以构建相对的几何图形,使用精密的测量设备以及准确的测算方式在统一化的坐标体系当中来对其平面方位和高程加以确定,以上述控制点位根本因素对细部点坐标进行准确的计算。

RS(遥感)技术具备显著的可比性、综合性、数据时效性及大面积实时观测的优势,促使RS 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工作当中得到大区域的运用和推广,使之成为目前地籍测量基础地理信息当中行之有效的测绘技术方式。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获得小比例尺的地形数据信息,这对于工程图绘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与快速发展的今天,RS遥感测绘技术成为今后现代化测绘技术的发展主要走向,这种趋势展现于现代化测绘新理论的逐渐加强、测绘新技术的技术综合性的显著提升,各个专业相互间的交叉渗透,地籍测绘技术逐渐与其他科技成果的有效结合。这种学科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将促使现代化测绘技术得到全新的发展。

4现代测绘技术的未来发展及应用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测绘技术获得了迅猛的进步,现代化工程测绘技术逐渐朝着智能化、一体化、可操控化、测量结果的数字化、可视化的测量信息、自动化处理数据和信息共享数据库的方向逐渐发展。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最终目的是能够有效的提升工程测量工作效率和测量数据的精准程度,以便于今后的工程作业。现代化测绘技术的不断更新则要求相关单位需深入强化测量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加强对测量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促使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全新的测量技术,以便于今后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科学有效的把现代化测绘技术巧妙的应用在地基测量工作当中,能够有很好的提升测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图的精准度,能够为今后的工程规划和工程建设供应充足的根本性材料,促使工程获得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随着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现代化测绘技术,测绘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加深对测绘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技术的运用,以便为今后的地籍测量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5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现代化测绘技术发展着十分关键性的积极影响作用,其为我国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伴随着目前各种类型的工程测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这一现实状况对我们的测绘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则要求我们的工程测绘技术工作者一定要在测绘先进技术发展的同时不断的去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准,加强对测绘技术方面知识的全面掌握,唯有如此,才能够对于新兴的测绘设备进行科学正确的具体操作和使用,在今后的工程测量当中为工程作业的开展提供精准性的数据信息,为工程作业提供优质的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建松.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7.

[2]张建军.GPS 工程测量技术应用分析[J]. 测绘周刊,2008,7.

第3篇:地籍测绘学习范文

    关键字:测绘工程    现代测绘   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 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在线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只有将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而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性过强,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太窄,特别缺乏相邻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显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考虑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具体应设置的主要课程如下:基础及公共课:包括数学、物理、政治、外语、大学语文、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法律基础、体育等。测绘专业课:包括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测量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包括城镇规划、自然地理学、采矿学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土建概论、数据通讯与模式识别。  3.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以下4个主要的特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以大工程为背景,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上给予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则更重视与工程实践地结合,或者用综合实践代替。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识(求真务实、严谨规范拼搏进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地培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能够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活动是认识世界地活动,工程活动是改造世界地活动,在工程活动中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强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愿望、提高其创新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相结合而创造地学习,即在学习中进行创造,在创造中深入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第4篇:地籍测绘学习范文

测绘科学技术涵盖地球空间信息的获取、管理、应用等各方面,从数据获取、组织到提供服务,主要包括天空地一体化的空间信息快速获取技术,海量空间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空间信息分析与挖掘技术以及网络服务技术。其中,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是指运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形、图像,并结合图表、文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空间信息可视化包括地图可视化(VisualizationinCartogra-phy)、地理可视化(VisualizationinGeography)、GIS可视化(VisualizationinGIS)及专业领域可视化。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培养模块是在汲取模块化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将测绘学科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相关课程进行组合,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单元或者是能力诉求单元。为实现对测绘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在空间信息可视化理论与技术培养环节,课程的设置应该依据空间信息可视化学科理论与技术架构,形成相应的课题体系。空间信息可视化显示模块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培养学生掌握空间信息可视化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及基于可视化成果的分析应用。测绘工程专业设置是高等学校测绘学科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标志,是为了使培养的人才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宽的专业口径,并富有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和实践能力[9]。测绘工程专业教学目标的本质为培养具有获取、存储、处理和显示空间数据专业技能。其中,空间信息可视化显示方面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相关系列的课程学习,能够掌握地图学和图形图像学基本理论,运用计算机地图制图、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形、图像,并结合图表、文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在某种介质(如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我国目前有近12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及参考部分高校网站上列出的专业教学计划提供的课程设置资料,将课程设置情况汇编成表,见表1。通过该表可以看出我国当前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在空间信息可视化显示模块所设置课程的现状(所列高校涵盖矿业、林业、地理、工程、交通等特色)。根据表1提供的信息,测绘工程人才培养空间信息可视化模块单元,主要课程设置具有以下特点:1)空间信息可视化模块课程设置得到重视,开设课程基本涵盖了空间可视化原理、算法、实现技术及分析应用等方面。2)不同院校课程设置突出了自身的特点,每所高校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及其研究优势,所开设课程存在差异,但总体能够满足培养学生掌握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教学的目标要求。

2空间信息可视化模块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置探讨

2.1测绘计算机辅助成图1)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绘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地籍图、宗地图已成为专业测绘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本课程作为测绘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掌握测绘计算机辅助成图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地图符号的定制、地形图及地籍图的绘制及测绘绘图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同时本课程设置,为进一步学习《数字测图原理》课程和进行数字地形图绘制奠定基础。2)教学内容设置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软件系统操作基础、二维图形的绘制和编辑、绘图环境的设置、块、属性与外部参照的使用、测绘符号的制作和定制、地形图和地籍图的基本绘制方法以及系统二次开发。

2.2地图学1)教学目标地图学为测绘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地理事象空间认知、抽象、地图表达的能力,掌握在数字环境下基于主流GIS或绘图软件的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的设计与制作技术,培养学生掌握利用地图进行分析应用的专业能力,为专业后续课程(如GIS)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将来从事地学专业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2)教学内容设置本课程内容安排包括地图及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地图数学基础(地图投影、坐标系统)、地图数据源、地图语言与符号设计、地图的设计与编制、地图综合、普通地图、专题地图、数字地图理论与制图和地图的分析与应用。通过对《地图学》上述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图的本质、构成和基本要素,地图符号设计原则及方法,掌握数字化背景下普通地图、专题地图要素的表示,以及地图分析、应用、输出等专业知识。

2.3计算机制图学1)教学目标计算机制图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图形信息的一门学科。计算机制图学是研究图形生成,图形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图形信息的输入、输出和显示,图形的变换及人机交互式绘图等问题,是计算机的一个应用领域。该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制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来绘制图形图像及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制图软件的学习,实现数据的获取、设计、绘制和专业相关的各种图形图像(如地图、遥感影像图等)。通过对《计算机制图学》的课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制图学发展现状,掌握计算机制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根据具体的数据和要求,实现计算机图形生成和进行相关的分析应用。2)教学内容设置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基础、计算机制图理论基础、计算机图形处理算法、计算机制图数据模型以及计算机制图应用。本课程教学内容从计算机制图学的基本概念着手,重点讲解计算机图形生成,图形在计算机中的表达,计算机图形处理算法,人机交互式图形图像制作及计算机制图的应用等方面。

2.4电子地图1)教学目标电子地图是计算机技术引入地图后产生的一个新的产品形式,也是空间信息可视化输出的主要表现手段。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得学生掌握电子地图的定义、电子地图类别、电子地图设计理论、电子地图的生成与显示、电子地图的存储、电子地图的管理和应用。2)教学内容设置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地图概述、电子地图设计、电子地图数据模型、电子地图的逻辑结构、电子地图制作、电子地图显示技术和电子地图应用。

2.5遥感数字图像处理1)教学目标本课程为在遥感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介绍遥感数据处理的一般原理、过程与方法,掌握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动态与实际应用。本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遥感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方法、基本技能和发展动态,初步掌握应用遥感信息处理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学习、上机实践等环节,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遥感图像成像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这些理论在遥感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掌握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ERDAS,ENVI等)进行图像处理。2)教学内容设置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环节,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图像及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基本概念、遥感数字图像的获取、遥感数字图像预处理、遥感数字图像增强处理、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遥感数字图像分析方法等内容。实验教学环节基于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经过上机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遥感图像处理流程,具有遥感图像分析的基本能力。

3结束语

第5篇:地籍测绘学习范文

关健词:测绘工程;专业技能;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66-01

一、引言

测绘工程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强的工科专业。如何办好这个专业,是我们测绘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与应对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测绘工程专业技能

(一)测绘工程的理论技能

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较好的数理知识、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语言等知识基础;具有扎实的测绘学科理论基础。具备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籍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和海洋测量等技术;具备对图像图形进行合理的处理,能进行图形图像信息处理设计,能编制各类地图的能力,熟悉有关的测绘方针与政策、法律与法规等。

(二)测绘工程的实践技能

测绘工程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综合技能等。基本技能主要注重于对测绘仪器的操作训练,专业技能主要注重于测绘技术的应用训练,而综合技能主要注重于对测绘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训练。

(三)测绘工程的科研技能技能

要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测绘学科的理论功底,了解测绘工程专业的最新发展,具备查询文献和文献综述的能力,训练规范撰写科研资料的能力。

三、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技能的实践

(一)抓好基础教学,着力培养理论技能

理论教学仍然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论技能的重要阵地。通过开设《数字化测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等理论基础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教学组织时,选用国内最好的教材,选派教学经验最丰富的教师给学生上课。

理论知识传授时,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点,实时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要充当好演员的角色,要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敢反思、敢辩讲、敢设问,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讲,允许发表不同见解和观点,对不同学生争论的问题要慎重对待,正确处理。教授学生知识很重要,传授好的学习方法更重要,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课程体系,着力培养专业技能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必须途径,是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的支架。因此,建设好课程,组织好课程教学,构建好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实现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照样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学生素质、知识以及能力的整体构建,充分重视学生知识的横向拓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重点加强对新技术与新设备使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充分体现测绘知识的应用性。

(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是将知识进行运用,落到实处,从而转变成了能力,它是培养学生独立发现并分析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形成创新精神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

1、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与环节进行整合与精简是有必要的。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好具有操作性强的教学文本。如:实习、实验教学大纲,各项技能规范要求等。一般来说,实践教学主要是突出作业方法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创设一定的条件,学生通过利用课程设计或综合实习,针对测绘工程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感受,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潜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的优良品质。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社会,适应社会作准备。

2、建立好实习基地。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培养学生的技能除了要以人为本之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培养的成效,还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实验条件,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还要适时改善实习教学条件,及时更新测绘仪器设备(如:全站仪、GPS、GIS软件等)。条件有限时,可以和社会实践工程与企业加强联系,形成良好的互动,以实现技术和理论、经典和现代、前沿和基础的有机结合,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开发。

3、严格教学管理。坚持实习跟踪服务。学生在校期间,实习的项目有很多,有的在校内实习,有的在校外实习,特别是在校外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监控、检查和指导。指导教师要跟踪指导,跟踪检查,对学生的出勤率及表现等进行现场考核;当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操作行为时能够及时纠正;能随时随地的解决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学生通过这样的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也会因习惯而表现出自然,高度地重视规范行为,慢慢达到规范的要求。

(四)加强科研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

想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一方面,定时聘请相关的知名专家来现身说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学生找科研的灵感;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引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项目,通过项目来促进科研。项目指导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从拟写项目的研究提纲、项目的开题、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报告和论文写作等方面全程指导科研。

第6篇:地籍测绘学习范文

关键词:工程测量;数字化技术;全球卫星定位

Abstract: The 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is a new technolog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with the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the rise of. Engineering survey of the services is also extended, automation, and is moving toward the measurement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of the real-time and digital direction.

Key words: engineering survey; digital technology; global positioning satellite中图分类号:P25

工程测量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是测绘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近20年来,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主要原因有:一是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测绘科技本身的进步,为工程测量技术进步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各种大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工程、特种精密建设工程等不断增多,对工程测量不断提出新的任务、新课题和新要求,使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1 工程测量的定义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它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它的服务和应用范围包括城建、地质、铁路、交通、房地产管理、水利电力、能源、航天和国防等各种工程建设部门。

1.1 按照工程建设的进行程序分类。按勤务员建设的进行程序,工程测量可分为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和竣工后的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主要是提供地形资料,取得地形资料的方法是在所建立的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面测图或航空摄影测量。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要求在实地准确地标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作为施工与安装的依据,一般也要求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然后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各种测量工作。竣工后的营运管理阶段的测量,包括竣工测量以及为监视工程安全状况的变形观测与维修养护等测量工作。

1.2 按照工程测量所服务的工程种类分类。按照工程测量所服务的工程种类,也可分为建筑工程测量、线路测量、桥梁与隧道测量、矿山测量、城市测量和水利工程测量等。此外,还将用于大型设备的高精度定度和变形观测称为高精度工程测量,将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称为工程摄影测量,而将以电子全站仪或地面摄影仪为传感器在电子计算机支持下的测量系统称为三维工业测量。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也就是说,测量数据处理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

2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

2.1它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在屏幕上直观生动地(分层)反映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籍要素,而且一目了然,基本上改变和弥补了传统产品线条、符号和数字、文字等综合包罗,非具一定专业知识才能读懂的缺陷。

2.2数字化测绘产品在使用、维护和更新上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能够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可以随时补充修改,随时出新图提供使用。

2.3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可以对产品的各种要素进行数据再加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而且还可以随意对图形进行拼接、缩放,用途更广泛。

2.4利用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成果,作为底图,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规划与设计(如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和城市道路网的设计等),可方便地进行许多方案的设计与比较,对各种要素的统计、汇总、叠加、分析也方便、准确。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大大提高了测绘生产作业的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数字化测绘产品的应用水平也将达到新的高度。数字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广泛,精确且实用,并且数字测绘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广大测绘工作者要更新思维、坚持学习,做数字化的测绘工作者。

3 数字化绘图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 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GEOMAP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是面向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图、工程地形图、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地籍图、地下管线图等各类图件的自动绘制。系统可直接提供纸图,也可提供软盘,为专业设计自动化,建立专业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4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80年代以来,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完善,使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长期以来用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3维坐标的、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的GPS技术所代替,同时定位范围已从陆地和近海扩展到海洋和宇宙空间;定位方法已从静态扩展到动态;定位服务领域已从导航和测绘领域扩展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广阔领域。在我国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GPS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GPS技术。随着DGPS差分定位技术和RTK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AS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PS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5 结束语

面向21世纪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综上所述,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工程测量科技进步很大,发展很快,取得了显著成绩; 面向21世纪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贺丽娟,曹振一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西北水电2002

第7篇:地籍测绘学习范文

由于LIS试验涉及土地专业知识、系统软件、数据库及制图技术,相比其他学科的单一性实验,LIS对实验教学实例的要求更高。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不但要清楚地籍管理的流程,而且对于地籍建库及相关技术要求也必须了解全面。同时土地数据库建设、图形处理等关键环节还要进行严格的误差控制。这些都对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专业性

LIS设计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数据库技术为核心的一门学科,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对本课程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爱好及所处的学习环境的不同,导致学生对设计实验学习的积极性有较大差异,从而产生实验内容的不均衡现象。同时,LIS设计也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包含现代地理学、地图学、测绘学、信息学、空间技术等多个学科,是专业理论课程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的产物,使得设计实验的内容选定及评判标准确定具有一定难度。

LIS设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性设计实验环境有待改善

土地信息系统设计实验主要是图形设计及空间处理,要求实验室具备良好的计算机软硬件支持,具有大量高配置、能良好处理图像的实验教学计算机。由于缺少LIS设计辅助模块及应用系统软件的支持,学生不了解系统设计及使用流程,实验教学与专业理论结合不紧密。同时,综合性设计实验室建设配套资金需求较大,实验室整体环境有待提高。

(二)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滞后

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随着国家“一张图”工程的实施,以LIS技术为支撑的国土信息数字化平台初步建立,新技术及新理论得到广泛的使用,要求LIS设计实验与国土行业信息化建设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设计实验内容要紧跟土地管理专业的发展需求。这是目前设计性实验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LIS设计实验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专业,利用空间信息技术来处理解决相关专业问题。传统观点认为设计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学生多按照理论课学习的方法,通过“背”的方式来记忆设计实验。忽视了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后,缺乏应用LIS技术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LIS设计实验教学的改革途径

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LIS设计实验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要实现LIS设计实验为LIS课程教学服务的目的,就要从教学方法及教学心理等多方面考虑课程建设,科学设置设计实验内容,强化实践环节,调整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科学设置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及国土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科学制定实验方案。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突出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加强设计理念的熏陶。为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需要编写符合新技术、新方法要求的设计实验使用手册及教学方案,并引入国土信息化实际应用案例,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LIS设计实验内容包括系统功能设计、系统应用基础设计、空间数据库设计、LIS空间分析方法等,内容包含LIS、RS和GPS技术。在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向学生展示设计实验的预期效果,使学生了解设计实验的最新研究成果,再重点讲解实验流程、要点和难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及视频演示技术,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快速更新实验内容及要求,适时将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到实际教学内容中,避免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结合设计实验的思想及内容,将前沿信息融入设计实验中,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填鸭式”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转变。

(二)强化设计思想

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现的是设计思想与实验的融合。设计性实验不同于一般的过程式实验,要预先开设系统设计流程、图形学、软件工程学、数据库基础等。在综合专业知识的影响下,学生能够较为专业地将系统设计、LIS应用于实践,利用LIS技术和方法,设计出既符合专业实际,又具有创新性的成果。设计实验教学实践表明,LIS设计实验的开设不但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以研促教,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是科研成果的传播,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如要保证学生参与设计性实验的效果,就要求专业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活动中获得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引入实验教学,不断充实和修正教学内容,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使课堂教学信息量饱满,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加强师生互动。

(四)建设综合设计实验室

实践是提高专业性和创新性的主要方法,也是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唯一途径。综合设计实验室建设应侧重设计性及创新性建设,配套相关教学辅助软件资源,加强开放性实验室网络资源建设等。同时,联合国土部门及相关单位,将设计实验同国土信息系统结合起来,这样既能保证设计实验数据资源的获得,又能将实验的过程及方法运用于实际工作。

(五)创新教学模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教学的方式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解决学生个性需求差异大的问题,我们总结提出了“鼓励创新、动态引导、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教学,并根据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设计实验,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大学生个性化培养同整班教学的矛盾。针对不同学生学习的特点及知识水平结构,调动学生参与设计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研究能力。

第8篇:地籍测绘学习范文

AutoCAD作为一个集图形编辑、图形绘制、图形输出于一体的图形处理软件系统,实现与其他应用程序之间的信息交换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数据编辑;图形绘制;图形输出;

Key word: data editing; graphics rendering; graphics output;

中图分类号:P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近年来,各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原有大比例尺(1:1000、1:500)地形图现实性和覆盖范围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和管理的需要。所以测绘学从理论到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测绘人员在室内借助高速高容量计算机和专用配套设备对遥感影像或信号记录数据进行地表(甚至地壳浅层)几何和物理信息的提取和变换,得出数字化地理信息产品,由此制作各类可供社会使用的专用地图等测绘产品。

1. 地形图成图使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AUTOCAD技术进行工程设计的, 由于AUTOCAD软件具有很强的功能和特点,使得我们工程设计人员应用起来得心应手,能够充分发挥最佳效能。AUTOCAD软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绘图和编辑修改功能,可在计算机上实现各种实体的绘制并且可以对其进行编辑,生成新的实体,这些新实体做成图块后保存在图库中,随时调用、方便快捷、重复使用性高。AUTOCAD还具有三维立体功能:即建筑物模型的建立,可由二维图形拉伸后生成三维图形,并可对三维模型进行方案优化、渲染和制作动画,从而达到真实感凶效果。此外,AUTOCAD软件具有LISP语言编程,可由用户进行二次开发。因此,我们也称AUTOCAD为软件包,与高级语言(如数据库管理程序、C语言等)连接的功能使之应用更加广泛。

2数字化成图作业步骤

2.1工作草图阅读

内业作业员首先对野外绘制的工作草图进行充分阅读,了解图内各元素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各类控制点分布情况;乡村路与大车路的区分;电杆的走向、联系;地类界封闭情况;对图内有疑问的地方应及时向外业作业人员提出 ,予以解决。 2.2数字化作业

采用分层、分色的要求表示地物、地貌。将同一类地物放在同一层次,分色统一,代码到位,尽量使用成图系统的菜单绘制图形,便于合并、缩放、接边、数据提起等再处理工作。数字化作业时捕捉解析编辑细部点,若数据与勘丈草图不符,应及时向检查员提出,问题解决后再行作业。

2.3各类地物绘制要求

2.3.1 居民地垣栅

居民地是地形图上的主要地物要素,数字化图要准确反映实地各个房屋的轮廓和建筑特征。除个别情况外,一般处理为矩形,凹凸部分要直角拐弯,房屋线要闭合。房屋的阳台线在折角处要实交。

街区与道路的衔接处应留0.2mm 间隔,建筑在陡坎和斜坡上的建筑物按实际位置绘出,陡坎无法绘出时,可移位表示,间隔0.2mm,建筑物与加固石驳可以共线表示。

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时,房屋照常表示,间断水涯线。

围墙不区分结构性质,用依比例尺符号表示。直线段较短的围墙,符号无法表示出其短横线的,要用手工补绘,门墩要与围墙相垂直。

2.3.2 交通及附属设施

道路是连接居民地的纽带,是地面交通运输的主要动脉,各等级的道路用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绘制时注意线型及线宽。

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桥梁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时,可以用建筑物边线代替道路边线,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连接处应间隔0.2mm。

乡村小路、内部道路等用到虚线线型符号的,线型应拟合表示,保证线型的连续性、美观性。 2.3.3 水系及附属设施

水系是江、河、湖、海、井、泉、水库、池塘、沟渠等自然和人工水体的总称,水系绘制时应注意区分人工河流和自然河流。 自然河流的边线应圆滑,遇桥梁、水坝、水闸等建筑物应中断,有名称的水系要正确加注。

水涯线与陡坎重合时,可用陡坎边线代替水涯线,水涯线与斜坡脚重合时,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

2.3.4管线及附属设施

(1)永久性的电力线、通讯线均表示,电杆、铁塔均按真实位置测绘。同一杆架上有多种线路时,只表示主要的一种,但在分叉、中断处需交待清楚。电力线、通讯线图内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和内图廓处绘出10KV以上电力线连线方向。进入房屋的简易线路可不表示。

(2)主要道路上、两边及单位内部的上水、下水、电力、通讯等检修井宜测绘表示。消防栓均应逐个表示。

2.3.6 地貌

(1)等高线不绘制。

(2)比高大于0.5m的堤、坎、坡等均应表示。各种陡坎、斜坡图上长度小于5mm的可不表示;当坎、坡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3)田埂宽度大于0.5m的用双线符号表示,其余用单线表示。田埂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2.3.7植被

(1)沿道路、沟渠、土堤、河流、水塘等成行排列的树林以行树符号表示。

(2)一年内分几季种植不同作物的耕地,应以夏季主要作物为准配置符号表示;其它旱地、水生经济作物以及园地均按《图式》规定表示。房前屋后、单位院子里的零星菜地不表示。植被符号按“品”字型标注,间距应均匀。

(3)居民住宅前的水泥场地面积大于图上1C的用地类界表示其范围,并加注“水泥”,有线状地物的其范围以线状地物代替。

2.3.8 注记

文字注记要使所表示的地物能明确判读,字头朝北,道路、河流名称可随线状弯曲的方向排列,应垂直或平等于线状物体;文字的间隔尺寸最小应为0.5mm;最大间隔不宜超过字大的8位。注记时应避免遮断主要地物和地形特征部分。各类注记均放置在“ZJ”层。

野外采集数据存储在全站仪内,应及时传输到计算机中,数据传输软件采用南方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对野外采集的原始数据,不得作任何删改。计算机中所存传输进的野外数据文件名,应与全站仪内所存文件名相同,各天所采集数据以前一天点号+1向后延续或在展点号后以不同色彩加以区别,以便于数字地形图的编辑。

3.2 数字化地形图成图

数字化地形图成图采用1:1000矢量图(.dgn格式,microstation/J)配套数据库、线型库、单元库、字库、色表、种子文件。本工序数据处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对上道工序的数据进行编辑、处理等规范化处理,达到数据入库要求。

入库最终数据总的要求为:图面符号化后应符合总体设计和地形图图式的基本要求,数据经过少量编辑后能满足出图要求。所作的入库处理不应对图中所有要素的几何精度产生损失,处理后达到入库标准的数据(图)必须保证精度。图中所有地物都应该有正确的要素属性信息,不应有非GIS要素存在。

4 检查验收

一、对本工程各项成果实行小组自查互校基础上的专职检查人员、技术负责人二级检查制度。

二、作业小组对所做成果必须要全面地进行自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上交专职检查人员检查。

三、产期间,作业组必须加强过程检查,专职检查人员严格把住质量关,保证成果的质量。

四、对成果质量检查的比例是:作业小组必须达到100%;专职检查人员室内检查100%,室外不低于20%的检查;检查验收室外检查应达到10%。

5.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数字化地形图成图分析和研究,深觉测量技术人员要具有较强的视图能力,熟练的使用AutoCAD制图完成各项工作。这些使我深刻体会到在校时学好工程制图与AutoCAD以及CASS软件对以后从事测绘工作是很重要的。测量技术人员要熟练各种软件的使用,这对以后的制图和坐标计算有很大帮助。

为在21世纪加速建设我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发展我国的测绘学科和测绘事业,以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本文的设计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学习新的课程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姜真杰.方陆明.寿韬.GIS技术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24(8):60-62.

[2] 杨武年.濮国梁.余代俊等.数字成都理工大学校园空间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1):101-106.

[3] 傅志瑶 刘平芝.校园GIS平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4,14(3):92-94.

[4] 潘正风.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

[5] 徐宇飞 《数字测图技术》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年 8月

[6] 数字测图 卢满堂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第9篇:地籍测绘学习范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高校地球物理学专业测绘课程设计的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改善建议。具体以北戴河地球物理专业实践教学为例,进行重、磁和GNSSRTK综合实践教学设计探索,对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关键词:地球物理学;信息化测绘;北戴河实践教学

一、引言

地球物理学专业以人类生息的地球及其周围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地质学、测绘遥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现代高科技手段,从事探索地球内部结构、资源勘察、地质灾害预测等方面的工作[1]。地球物理学作为地球科学的先导学科,在对地球物理性质的基本认识、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得到重视和发展[2]。目前全国共有24所大学开设有地球物理学专业,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著名高校,高校数量有逐年增加趋势。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探索性并重的学科专业,地球物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是本科生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3]。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本科实践教学为例,建立有专门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包括秭归基础地质认识、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和北戴河地球物理观测实验教学三大基地。本文结合地球物理专业的特点,针对各高校地球物理学专业信息化测绘课程的现状,重点探索当前地球物理专业测绘课程的改革方向,并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专业北戴河实践教学为例进行探索。

二、信息化测绘与地球物理学

测绘科学致力于提供空间和时间服务,在地球物理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为许多地球物理问题的解决提供边界约束[4]。利用空间卫星可以对地表、断层、块体的位移和运行提供精确的约束,代表技术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卫星重力测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等。空间观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近代测绘学科完成了由模拟测绘到数据化测绘的转变,并向信息化跨越,使人们的生活开始进入“智慧地球”和“大数据”阶段[5]。信息化测绘科学与地球物理学相交叉,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和学科,如构造大地测量学、空间物理大地测量学等等,在地震科学、地球动力学、浅层地质灾害分析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三、高校地球物理学专业信息化测绘课程设计现状及改进

虽然测绘遥感是地球物理学专业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国内各高校相关课程设置整体薄弱。在各高校的地球物理专业测绘相关课程中,北京大学开设有《重力学与大地测量》专业基础课,同济大学开设有《测量学》及实习并作为工程地球物理方向的建议选修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设有《测量学》及实习作为专业基础课,另有《大地测量学》为专业选修课,中国科学院大学该专业开设有《现代大地测量学基础》、《物理大地测量学》、《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武汉大学开设的相关课程最多,主要有《大地测量学基础》、《空间定位技术及应用》、《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遥感原理与应用》等。目前地球物理学专业的信息化测绘课程教学上以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较为完善,值得借鉴。目前国内高校地球物理学专业测绘课程建设上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测绘课程偏少和老化,很多高校都只开设有《测量学》一门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课程教学停留在经纬仪、水准仪和大平板绘图讲授,内容老旧,与现代信息测绘脱节;(2)测绘课程认识上的片面化和工具化,目前许多高校的地球物理教学和宣传只提“重、磁、电、震”,对测绘基础认识和应用能力缺乏,没有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综合分析传统地球物理观测结果;(3)专业背景师资不足,由于各学科历史发展的局限性,造成了测绘教学和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分割,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思想的偏颇。针对以上问题,地球物理学专业测绘课程设置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测绘基础类课程设置,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各类参考框架、坐标系统、高程基准面、几何观测和物理观测的统一、测量数据精度评定等,具体可以选择《大地测量学》为基础课程;(2)引入现代空间测绘遥感课程,空间卫星技术改变了传统测绘的作业模式,也体现在部分地球物理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上,例如卫星重力测量、高频GNSS与地震波融合、InSAR(遥感)地表观测及动力学反演等;(3)综合设计实践教学,将现代空间测绘遥感技术的实践教学融入传统的“重、磁,、电、震”四类地球物理学教学方法中,进行数据联合反演处理分析地球物理学问题。

四、北戴河地球物理实践教学信息化测绘内容设计探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戴河地球物理实习是相关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为了深化信息化测绘下的教学改革探索,将GNSSRTK教学作为此次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磁实践教学一起进行整体设计,具体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实习站内GNSSRTK单方法的操作实践。主要在实习站内进行RTK的原理和操作讲解;安排学生分组进行GNSSRTK操作练习,掌握点测量、点放样和点检校的方法;了解RTK进行区域地物地籍图测量的方法,理解RTK在实际工作中的限制影响因素。二是野外重、磁和GNSSRTK方法组的综合教学,让学生掌握不同技术方法联合作业的特点及要求。由于磁法对坐标的精度要求低,可以用手持GPS获取施测点坐标,因此RTK配合重力测量是此次实践教学的重点内容。RTK在此次重力测量中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剖线坐标点放样,取代传统拉测绳、插筷子的模式;二是重力施测点高程坐标采集,用于取代低等水准测量的地形改正;三是RTK进行采矿区的体积测量计算,用于重力异常校正,测线终点处有多个巨型灰岩采矿坑相连,等效直径超500m,平均深度40-50m。

五、效果与体会

笔者结合自己专业研究背景和教学实践,具体探索了信息化测绘背景下北戴河地球物理学专业测绘课程实践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好。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数据采集分析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扫除课堂学习的盲点。具体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直观感觉了不同坐标系下观测值的差异和适用情况,RTK测量过程中单点、浮动和固定解的影响因素,静态和动态观测的区别联系。

2.综合设计难度高,激发探索精神。改变以往单一实验方法教学模式,将重、磁、GNSS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结合地球物理学研究和应用实际,自主进行观测方案设计、人员安排、观测方案实施和后期模型反演分析。21世纪地球物理学向着系统化、信息化、协同化方向发展,因此需要利用不同观测手段的优势,共同解决地球物理反演多解问题。综合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综合管理组织能力。

3.增加专业技能,拓宽就业选择。地球物理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分为两种[6],一是地球物理勘探,主要在油矿勘察行业,近年来就业萎缩,同时行业性质导致女生就业更为困难;二是理论地球物理,主要从事地震相关行业研究工作。随着中国北斗技术的飞速发展,进行测绘相关课程改革后将有利于拓宽地球物理学专业学生在测绘类相关行业的就业面。总体而言,结合信息化测绘进行地球物理学专业测绘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符合本专业发展特点和时代前进方向,对学生创新精神、学科交叉能力和国际性视野的提高作用显著。本文对地球物理学专业测绘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结合具体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尝试,教学反馈效果好,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喜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07,(3):96-99.

[2]滕吉文.当代中国地球物理学向何处去[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2):327-339.

[3]贾正元,黄兆辉.浅谈地球物理专业实践教学[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92-193.

[4]高星.对中国地球物理学发展的思考[J].地球科学进展,1999,14(2):124-132.

[5]许才军.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创新体系初探[J].测绘通报,2007,(11):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