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

第1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湖南文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魏恰教授在其论文《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与教材编写》一文中提到:“大学语文应当遵循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和美育性的三性定位,美育是其灵魂,对学生汉语言的听说读写实用技能的提高是其最基本的任务。突出技能训练、努力增强大学生就业前的语文适应能力是其目的。”

目前大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通较差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形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应该培养大学生听说的能力。正如美国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语言的突破》一书中指出的“任何人都没有天生的演讲能力,当众说话是培养这种能力的第一步。”首先我们来分析下为什么大学生没有机会当众说话,听说能力较差。

其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语文课堂教育中普通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不自觉地把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看成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而置听说能力于不屑一顾,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读写结合,以文取士的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根深蒂固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写好作文就是学好语文的观念。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人要获得大量的信息,于是又把阅读能力提高到重要地位,自然而然忽视了素质教育的另外一方面――听说能力。

其二,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中学和语文教师迫于升学压力,根本就摒弃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甚至认为听说能力是在读写能力基础上自然具备的。

大学语文要有效地承担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作,就必须拓宽教学视野,树立起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因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在听说训练方面的缺失,大学语文教学就需要在有限的教学空间中,担当起补缺填漏的工作,把语文作为人文语文的基础,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在社会交际,专业工作中体现出更大的实用性。

在我多年的的大学语文课堂中,坚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主要有两个环节:课前练讲和课堂讨论。

一、 课前练讲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大学语文的每学期开始,我都组织学生报名参加课前练讲,安排好顺序,我做了以下要求:

1.课前练讲内容要有知识笥和趣味性

(1)知识性。在5分钟的讲时间内。要求学生准备的内容要适合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在听到后有所收益。摒弃过去浅显的儿童故事等形式,也不能过于专业性,不能选择枯涩难懂的知识,那样的话,既不利于讲也不利于听。

(2)趣味性。要求学生在准备的时候,有意识的倾向时代性强的内容,时效性、新闻性的内容是首选,再配合诙谐风趣的语言,才能有上佳的表达效果。

2.表达上要求学生要脱稿和普通话

要求学生在练讲时既不能读也不能背诵,练讲时要用普通话流利表达。不能有方言夹杂在其中。在练讲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从几方面引导,使学生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我主要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很多学生没有当众讲话的经验,面红耳赤,张口结舌的理象很多,教师要帮助学生调控。

(1)自我调控。①平稳心情,慢步走上讲台,站在中央。我教的大学语文课堂是2个班级公理课,课前练习时学生有的就站在自己班级一侧,我要求他勇敢的站在中间面对全体同学②要求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自己的说话内容上,尽垒力说不在乎别人怎么想,这样有一两名学生讲过后,其他同学就解除了一些心理障碍。

(2)、给自己信心:有学生带着稿子上来,我要求学生不能带稿子,先不要在意表情语调说态等因素,只要满怀信心的说。

(3)、多褒少贬:对学生进行热情但中肯的赞扬,说的是否理想,我都是先找出进步,挖掘优点来点评,然后指出不足。只要学生不背稿不看稿,能报找到的材料融会贯通,用自己的书面语结合口头语有逻辑性的表达出来就是基本的合格。一下子要求学生无论是语音语调还是表情动作、仪表仪态等方面都做得完美是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

3.要求全班学生进行听的训练

据一项调查表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对于进入社会后成为幼儿教师的学生来说听同样重要。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都是听教师讲授知识比较单一,而课前练讲和小组讨论提供另外一个平台,可以进行听的训练,主要可以从二个方面进行:

(1)、听辨。辨别重音、语音,也要找出普通话不正确的字音。

(2)、听记:记住练讲同学和讨论发言同学的语言,能够复述并品评。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能在听的过程中,确定话语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分辨信息的真伪以获取真实有用的信息,并进一步的能体察说话人的感情内涵,能听出话外之音,能体会出弦外之意。以及能理解发话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一语双关,正话反说巧用谐凌晨,旁敲侧击等,品评出话的意味来。

二、课堂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要使课堂讨论达到良好的效果,完成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教学目标,就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结合课文精心设计讨论内容

在学生课前顾习思考以及教师讲授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设定讨论问题,我的经验是要设计出高质量的讨论问题。一定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个性心理,这样斟酌出的讨论内容才能激发学生思考,有不吐不快的欲望。比如说在大学语文Ⅸ世说新语任诞》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对古文兴趣太浓厚的特点,我设计的思考和讨论内容由原文的任诞内容拓展开来,延伸至“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离开小家融入班级的大集体中,对人与人间相处正探索前进,有着交流这方面经验的欲望,踊跃发言,效果较好。

2、教师要善于引导

例如,在《天才梦》一文讲解完后,我布置学生谈谈读后感,引导学生把讨论方向转到对恋爱观看正确树立后面,我先以法律对婚姻恋爱的规定,讲到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引导学生结合张爱玲爱情悲剧根本原因,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3、问题设计要有时代感、实用性

学生经过了高考的强化训练,对文章写作有一定固定模式,讨论问题要求学生多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实际,避免空谈,有感而发的发言才是成功的、感人的,这一要求也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例如,《西湖七月半》本是篇古文,我根作者身特点,设计讨论题目《苦难是一种财富》,要求学生从自身谈起,制定自己苦难的标准,学生大多有感而发,总

结了自己的人生经验,而非名人名言,典型事迹,泛泛而谈,说者有心,听者有意,使大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

4、保证讨论小组进行讨论的核心是民主和自由

很多人抱怨说,学生不肯讨论,其实学生大部分不是不想讨论,而是不会讨论,教师简单的一句下面开始讨论吧,学生不可能就完全调动起来,教师要作一些讨论要求。

(1)、小组要优化组合,可以选一有组织能力学生做组长,另外3名最好选好、中、差组成既可互相学习又可互相促进。

四人讨论小组的优点是人人参与,学生以自己为活动中心,普遍动脑少,可以广泛交流信息,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要求先有顺序性的轮流发言,当然有成熟讨论经验的小组也可不做硬性要求。

(3)、讨论结尾要组长组织总结,并选定汇报讨论结果的组员。

5、要求当一名学生发表观点时其它同学注意倾听。

训练听的能力时首先要让学生掌握鼓励的方法。

(1)非语言性进行鼓励。学生可以目光长时间注视发言学生的两眼,或额头部分,并辅之以一定的肢体语言,例如点头微笑,身体前倾,而且一定要停止其它一切无关的动作。

(2)语言进行鼓励。在不打断不影响学生发言的前提下,用。哦,对,是的等轻声、短促的语言加以鼓励。

(3)回应,当发言者有问句出现或泛读了互动时,倾听者要有所回应。

6、重视互评和考核

在课堂练讲之后,和讨论小组进行课堂汇报之后,我都要进行评价也会让学生互评,并对学生互评进行指导。

(1)要求学生听的时候,在辨音和词汇感知的基础上记忆听到的内容及要眯,在此基础上理解并抓住中心,而且有意识地去思考判断是否有隐语。

(2)练讲后和讨论汇报后我会设计问题,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听的效果。

(3)要求学生互评。对练讲或汇报讨论结果的讲说人从几个方面评价,其中必定评到的有:

A.普通话。找出错误及方言语调。

B.说的内容是否全面有条理,结构清晰。

c.语速是否恰当,表达是否流畅。

D.肢体语言是否得体。

7、每学期都对听说训练进行考核

我不仅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的听说训练中使学生激发兴趣,也把这种手段应用到考核中,制影音资料,然后让学生复述其基本内容,说出要点和中心。设定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测他听、说能力。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产出的即见成效成了人们的普遍追求,语文教学的细火慢慢虽然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课堂教学的听说能力训练,却可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几堂课下来学生自我感觉学到了很多。

第2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关键词】综合素质;素质拓展;职业能力

一、研究目的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一般来说,职业能力既包括胜任某种具体职业必须具备的能力,还包括进入职场之后表现出来的职业素质以及开始职业生涯后必要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现代企业招聘员工时尤为看重这一要素。

基于这一前提,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中,为弥补传统的教学形式单调导致的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不足,很多学校都进行了多渠道的改革尝试。受体验式学习理论的积极影响,也为了验证体验式学习的功效,研究结合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专业综合训练等课程,将综合素质拓展训练的项目融入以上的课程之中,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素质拓展训练,以期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素质。

而以上这些有针对性的综合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和提升是否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有无具体意义体现,是进行此次的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1.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接受过综合素质拓展训练的大学生进行筛选,选出一些个案进行访谈,研究综合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的影响。与定量研究相比,质性访谈帮助教师在最直接的研究情境中,在真实状态下收获大学生的拓展训练的感受。

2.研究工具

主要采取半结构式的访谈,依据访谈大纲进行。既有一对一的面谈,也有通过网络通讯工具(如QQ)进行的访谈。本次访谈考查的是综合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的影响,主要围绕以下一些问题展开:没有参加拓展训练之前,自我认同比较高的能力和素质有哪些?相对薄弱的有哪些?参加综合素质拓展训练之后有哪些收获?提升了你的哪些认知?大学生是否有接受拓展训练的必要?

三、研究对象

本次质性研究访谈的研究对象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年龄都在18周岁以上。选取的都是主动愿意参加者,愿意主动交流,无沟通障碍。最终筛选了12名学生进行访谈,男女生各6名。受访学生编号方式按照访谈的顺序,女生为F1-F6,男生为M1-M6。

四、访谈结果

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力资源需求的价值取向也更多的向“综合优势”倾斜。此次访谈以六个企业注重的职业能力作为访谈研究要素以及综合素质拓展训练重点,即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及适应能力。在大学生参加综合素质拓展训练之前和训练之后,分别对他们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如下。

1.大学生参加综合拓展训练前对自身职业能力的评价

大学生体验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前,对自己的部分能力表现还是比较自豪,但普遍对自己的职业能力综合评价不高,有人甚至因为在有些能力上的表现欠佳而感到沮丧。

有5人认为自己的适应能力尚可,4人自述一般,3人表示不自信。M4说:“男生嘛,适应新环境还是很快的,特别喜欢宿舍热闹的氛围。”F5在访谈谈到:“我是独生女,开学时独自一人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校报道,很自豪的。”M6则说:“我喜欢有自己的个人空间,集体生活总有不自在的地方,像按时熄灯什么的,最让我意外的是大学还要天天出早操,痛苦啊!”F1则表示:“上大学前没住过集体宿舍,到现在还有些不适应。”F2说:“唉,我们专业以后一定要下工地,一想到那个艰苦的环境我就打怵!”

有6人对自己的沟通能力不是特别自信,3人认为一般,3人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还不错,其中2位女生。M3表示:“高三暑假在电器超市打工,我发现自己还是蛮能说的,顾客反映也不错。”F5说道:“我高中做了3年班长,这方面还是很擅长的,不管是面对老师还是面对同学。”不过,M2谈到:“作为一个工科生,我的沟通能力实在欠缺,有一回在小组方案讨论中,大家愣是没听懂我要告诉他们什么,实在太失败了。”M1说:“有一回我的两个朋友吵架,我帮忙调解,谁知我嘴笨表达有误,反而火上浇油,这事儿一想起来就痛苦。”F3说:“我一和陌生人说话就紧张,脸红,有时声音还哆嗦,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F6表示自己也有同样的状况,平时也很少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关于人际交往能力,只有4人明确表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自信,上大学前他们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在大学的新环境里也比较迅速的形成了新的社交圈。至于团队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的自我评价,则是他们相对集中自述的短板。M5的话最具代表性,他说:“我们知识和经验的储备都不够,这些能力有是有,可是真的只有一点点,很难拿得出手。”

2.大学生体验综合拓展训练后对自身职业能力的评价

针对以上的访谈结果,我们把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项目细化,分成体验-感受-分享-总结-应用五大模块,分别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职业素质拓展训练、专业综合训练等课程中队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结果大学生不仅对综合拓展训练对自身职业能力提升有积极的认同,而且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首先是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有了一定提升。M4谈到:“每一个活动的完成对个人来讲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如盲人方阵、电网逃生。但是我们有了团队,方案都是经过大家一起讨论制定的,只要每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就有了无穷的力量和智慧,我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深入的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M6说:“穿越雷区活动中,我虽然阵亡了,但却给我的队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F4则说:“罐头鞋、信任背摔这些项目单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取得胜利的,必须借助团队的力量才可以完美的达到。但人多了,想法也多,分歧也就多了,矛盾就这样产生。这时就要我们懂得学会服从,这并不是弱者的表现,屈服的体现,也许这个重任并不是你所担当,想法并不是最好的也没有按照你的思路进行,但你要相信这一定是最有效的一个。当然活动的成功结果证明了一个硬道理:适当的服从,才可能得到完美的结果。抛弃个人的思想,服从大众的合议,你才可轻易的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其次,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积极的锻炼。F1谈到自己刚加入的第一个项目团体面对面自我介绍时说道:“刚开始我很羞涩,不知从何说起,渐渐的,慢慢进入了状态,打开了话匣子,越来越顺利,越聊越投机,甚至还没聊完就换下一个人了。看男生的眼神也不再躲躲闪闪,我们一下子成熟长大了许多,第一天的收获就这么大,这是一个好的开端。”M2也谈到:“让我一个个向那么多的人介绍自己还真是第一次碰到,一轮下来,我发现文秘班的女生不会因为是异性而显得很拘谨,从她们身上学到了沟通时、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还有就是要面带笑容,一个笑容能让彼此间更亲近。作为男生的我更不能显得被动啦啦,主动点还是好的,很多同学都对我印象深刻。”M5说:“每个人都利用一两分钟时间,面对团队中的每一位陌生队员做一下自我介绍,力求让对方记住自己。这样的沟通训练方式让我觉得自己的沟通能力增强了不少!至少在陌生人面前说话不会脸红、心跳加速了。神奇的在半小时的沟通中,由紧张到自然地跟陌生人聊天。这种训练方法很有用,我改变了!”

第三,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训练中得到发掘和提高。M2总结道:“解手链主要训练了我们的逆向思维,告诉我们凡事不只有一个解决方法,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效果可能会更好。巧解绳结给我的启示与解手链差不多,不要按照正常思维从手开始,换个角度思考,从绳子上着手,这还告诉我们逆向思维通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F3说:“在‘天黑请闭眼’的游戏中,不管是警察还是杀手或普通老百姓,都需要洞察观色,还要在错综复杂的案情中保持冷静,理清思路,思考判断。显然,想把游戏玩好,参加者的理性思维是必要的。我很满意自己在这个复杂过程中的表现,这也是对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锻炼和发掘。”

五、质性研究结论及建议

1.综合素质拓展训练是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要知道,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及适应能力等职业能力之所以被今天的企业所重视,是因为市场竞争日趋同质化,产品、渠道等都容易被“山寨”和模仿,只有优秀的人力资源才是一个组织或企业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只有具备够优秀的职业能力的大学生才容易被企业认可和重用。通过在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专业综合训练等课程中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借助体验式教育的优势,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有效率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而拓展他们进入职场的通道。通过以上的质性访谈大学生给予我们的积极地反馈,可以有效证明综合素质拓展训练是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2.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可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意义的补充

不管是在综合素质拓展训练中,还是访谈中,学生都表现了对这种体验式学习方式的欣赏和积极接受。对于通过这种方法锻炼自己的职业能力,很多学生都表示很高效、意义不同凡响。拓展训练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不是单纯灌输某种知识或训练某种技巧,而是通过精心设置一系列新颖、刺激的情境或设定一个特殊的类职场化的环境,让大学生直接参与整个情境过程,主动地去体会、去沟通、去配合解决问题。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使他们的心理受到挑战,思维得到启发,然后通过团队的共同合作、协同讨论总结,进行经验分享,感悟出种种具有人文精神和内涵的道理,最重要的是这种感受和收获是独一无二的,能够更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模式,实现职业能力有效提升的终极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收到这样直接的效果的。所以,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可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意义的补充,并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陈和,李平媛,李敏.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训练[M].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朱海莲,李涛.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0,1.

第3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关键词:职业素质;职业技能

当前,素质教育成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方面来说,为使学生能在毕业后很快适应企业及社会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职业院校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外,更应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学生能力弱一些不要紧.关键是素质要好,比如能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善于与人协作与沟通、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素质如何已成为企业招聘员工的首要指标这当然并不能说明职业能力培养不重要.对职业素质的突出强调只是特定形势下的产物.学生在工作岗位就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取决于其职业能力水平但无疑职业素质是影响学生顺利就业和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职业素质的含义

所谓素质,就是指人在先天所拥有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胜任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职业素质一般可分为专业性职业素质和非专业性职业素质两大类。专业性职业素质通常是指与从事本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所特有的知识和技能等;而非专业性职业素质一般是指除专业知识、技能之外的其它文化知识、职业通用的能力、职业必备的人格等。

二、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职业观念不强。是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的素质有所下降。好多学生临近毕业还不知道自己今后要做什么,这题反映出大学生职业观念不强,我们的学生在学校还只是重视考试的分数,重视是否挂科,与社会需求脱节。其次,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大学生求职过程存在缺乏诚信的问题,如:夸大学习成绩、伪造各类证书、编造工作经验等。有的缺乏工作的主人翁精神,如实习实训期间不爱护设备、工具,不按照要求进行操作;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职业道德亟需提高。最后,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有待加强。据相关调查,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评价并不高,有些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却不被社会认可,这是由于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缺失造成的。有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用人单位所需求员工心理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如:大学生受“先择业,后就业”的思想影响,在社会上跳槽频繁,有的甚至还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胜任工作就要走人,也给人一种缺乏信誉的感觉,种种现象都折射出大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素质,成为当今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的绊脚石,影响了大学生早日成才与成功。

三、加强大学生培养的主要措施

1.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学风的优劣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成败。首先应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要我学习转为我要学习,如积极开展以理想、成才、艰苦创业、自立自强等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举办一些高水准的学术报告、知识竞赛等活动,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营造积极向上、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

2.重视职业习惯养成教育

班级辅导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对学生的穿着、发型都要严格要求;在语言和行为举止方面,由于近年来,职校生源下降,学生身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与职业相悖的行为习惯,这就更要求辅导员工作细致、全面、周到有序;如有些学生刚入学时,不带脏字不会说话,坐立行走很随便,为了使学生符合职业要求,可以通过班上建立语言文明积分制度的方法,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评比总结。这样使在这方面有不良习惯的同学处于全班同学的监督之下,一直坚持下去,以养成符合专业要求的良好习惯,谈吐文明,举止礼貌;总之,辅导员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把职业素养渗透到每一件事物中去,并且贯穿始终,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职业习惯。

3.要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

职业素质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他总是要通过学生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所以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贯穿与职业技能培养的始终。例如,我在进行汽车拆装实操考试中,把是否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是否具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工具是否摆放整齐,是否注意工作卫生等都作为考核要求,这样学生在训练学生技能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在工作中应注意的职业素质。

4.重视开展第二课程活动,开展职业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兼具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它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通过拓展训练,使学生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极大增强合作意识。因此,这种培训方式对培养大学生体验社会教育、形成正确的人际、情感和社会性价值观、提升职业化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应紧紧围绕“拓展和提升职业化能力”的目标,开展多种主题的素质拓展训练营。

5.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的素质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管理能力,更需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良好的师德等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结束语

在职业教育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意义,分析当前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加强素质培养的措施,把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才能破解职业教育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玉昆.《关于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

[2]罗杰.《职业技术院校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初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第4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一、管理路径:就业力发展中心

高校学生就业工作部门可以成立大学生就业力发展中心,承担大学生就业力系统培训的工作,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以开展就业力训练、就业咨询服务等为主要内容,进而增强大学生就业本领,拓展就业能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就业力发展中心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方面,主要从学习能力、团队能力等着手。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曾对“雇主最重视面试者什么”和“实习期内企业家最关注应聘者哪些能力”两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雇主重视面试者的实践能力(占26%)、专业知识(占24%)、谈吐表达(占22%)、个性特征(占16%)和形象气质(占12%)。实习期内,企业家最关注应聘者的学习能力(占51%)、团队合作能力(占42%)、执行能力(占36%)、创新精神(占24%)”②。2001年,Brennanetal.曾对英国、日本等部分国家的大学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评定他们认为的毕业时所拥有的前十项能力。英国大学生认为有学习能力、工作独立性、书写沟通技能、团队工作能力等,欧洲其他国家的大学生认为有学习能力、集中力、工作独立性、书写沟通技能等,而日本大学生认为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忠诚于整合、集中力、适应性、学习能力等。综合三个地区和国家的能力排名,可以看出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书写沟通技能、集中力等是大学生所看重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就业力发展主要可以从职业素养教育、就业指导服务、职业导航机制、就业能力评鉴等方面展开:1.职业素养教育。对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学生与用人单位对职业素养的认知明显不同。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得知,大学生在“职业素养认知”上,占比重较高的分别是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创新精神和人际沟通,而对于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团队精神的认知相对较低。用人单位在“职业素养认知”上,比较注重实干精神、综合素质、团队精神、学习能力等。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在职业素养的认知上存在一些偏差,造成这种认知偏差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原因应是大学生对社会及未来职业发展的定位偏差和认知偏差。因此,大学生就业力发展中心需要注重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完善职业素养教育机制。一是互动机制。职业素养教育一定要坚持完善互动机制,即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互动,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互动,专业教育与能力教育的互动。例如,开展创业成功人士进校园活动、与HR面对面、大学生创业竞赛等活动,为学生组建就业的“导师团”、构建就业的“苗圃园”、汇聚就业的“大数据”等。二是发展机制。职业素养教育不是单纯的“择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而是系统化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的服务式教育,这种服务式教育应遵循人的发展规律。目前的毕业生不仅仅存在找工作的问题,甚至存在“被就业”或“安置就业”的问题,所以职业素养教育要注重发展机制,注重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能力,要积极构建大学生就业发展服务平台,建立“就业工作坊”“创客空间”等平台,服务大学生就业发展。三是过程管理机制。职业素养教育不是在学生的某一个阶段进行,而是坚持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按照入学有职业规划和教育,毕业有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过程管理方法,开展诸如职生涯讲座、校友论坛、技能培训等活动。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档案”,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制度,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目标确立、职业能力提升,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个人技能,提升再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形成职业发展的能力。2.就业指导服务。在对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项目需求”进行调查时发现,就业和职业技能、职业需求动态信息、就业和职业生涯指导是学生需求度较高的项目,分别占53.2%、49.1%和45%。这些需求相对来说比较符合大学生自己和社会的需求,目标也相对明确,即希望通过学校提供的就业和职业技能、生涯指导等就业指导服务来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拓展就业视野。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途径之一,就业指导服务要坚持引入先进的理念和方法,采取项目合作、自主开发等方式,丰富和拓展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和途径。注重转换就业指导服务的理念,特别要做好四个转变,即“从实现就业向全面发展转变、从结果向过程转变、从群体管理向个性化服务转变、从灌输教育向体验教育转变”。③在大学生就业力发展中心的平台上,尝试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合作组织、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课程,借鉴E-Learning等先进的学习理念,采用多元化、社会化的职业素质教育方式,按照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以“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为原则,用“菜单定制”“跟进培养”等方式服务学生,在院系、班级、宿舍等地设立“就业转角”,制定“就业服务清单”,组织成立“就业导师团”“就业服务社团”,构建“转角—清单—导师团—社团”就业服务生态体系,进而大幅度提升职业指导和大学生就业力发展的成效。3.就业力评鉴。就业力评鉴就是对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学历背景、实践技能、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和鉴定,旨在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为大学生的就业力提供评鉴。同时,就业力评鉴宜涵盖大学生的整体经验。在就业力评鉴时,要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要因材施教、方法得当,要能助长学生就业力特质的发展。开展就业力评鉴时,要覆盖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全部的“就业力(employability)-助长(fostering)”活动。例如,可以开展大学生“预就业”模式。所谓“预就业”,即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开始,选派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培训,优秀者可进入第二年的实习培训,依此类推,大学生在毕业时可直接持证上岗,并可以享受工程师待遇。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评价大学生就业力和就业质量,如麦可思每年出版《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为国内高校提供年度数据跟踪与咨询服务,也可以为各个高校订制本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这就为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和评鉴提供了有力的第三方依据,进而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二、项目路径:就业力训练营

大学生就业力训练营旨在架起学生和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认知社会的需要,继而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自己当下的成才目标,让企业的用人理念和用人要求前置到学生的培养过程,帮助企业将来能够获得职业素养全面、专业技能对口的核心员工。大学生就业力训练营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企业与大学生的“无障碍”对接,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训练和挖掘自身的潜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培养所需的员工。这样一来,大学生和企业都缩短了各自的“准备期”“适应期”,进而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和创造企业效益的双赢。对已经实行大学生就业力训练营模式的个别高校进行调查,发现学生与单位的磨合期在缩短,学生对自己的就业选择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参与到就业力训练营的企业纷纷表示,训练营培养的毕业生“沉得下、用得上、留得住”。1.项目模式。大学生就业力训练营项目主要面向的群体是全体学生,采取会员企业管理流程,采用“受训学员+就业力训练营+会员企业”的互动发展模式,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工作的“孵化空间”,了解企业需求,训练职业能力。大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参加训练营,从而使学生“营”得团队、“盈”得自信、“赢”得岗位。大学生就业力训练营主要包括体验式培训、实景式演练和针对性推荐等三部分内容,具体如图1所示。2.项目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针对性,从会员企业中动态采集职业素养样本,针对现今大学生的特点,系统地开发就业力提升实战训练课程。第二个特点是实战性,模仿真实公司运作流程,让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参加训练营,“让老鸭带小鸭在水中学游泳”,彻底克服“小鸡教小鸭学游泳”这样被动的、无奈的就业指导局面。第三个特点是权威性,著名人力资源专家、资深企业HR、政府人力资源部门官员、高级职业指导师、优秀毕业生校友等,联合组建培训课程研发团队和授课团队。3.培训模式。大学生就业力训练营按照“培训—训练—练就—就业”四位一体的模式,并以“TEAM”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形成了“技能+态度+知识”的ASK职业素质金三角模型。同时根据成人学习金字塔理论,以讨论、实践、教授为主要的学习模式,并结合ASK职业素质金三角模型,开展综合型培训模式。4.课程体系。大学生就业力训练营主要采用体验式培养和实景式演练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主要从职业认知、企业认知等方面,锻炼学生在职业意识与心态、职业形象与礼仪等方面的职业发展能力。同时,从企业见习、项目实践等方面锻炼大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课程。具体如图2所示。

三、结语

第5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关键词:职业发展教育 模块化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133-02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等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能否尽快地适应职场工作的要求,这都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高等院校在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学培养方案的同时,如何开展好职业发展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将其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已经成为高核心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倡导构建模块化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体系,对高校职业发展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高校目前开展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世纪70年源于美国。作为一个专业进入美国高等院校已经30多年。如今在发达国家。职业发展教育已经非常普及,加拿大、瑞士、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基本上从中小学就开始学习系统的职业规划知识。大学和中等学校都拥有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而我国进行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时间比较晚,一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开始学习和推广比较前沿的理论和做法。如今,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受到我国教育界的认同并开始实践,一些大学已开设职业生涯课程,但大多处于探索、引入阶段。许多高枝的职业发展教育仅仅局限于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启蒙教育方式。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的职业咨询、专题讨论会、职业生涯人物访谈等新颖直观的教育手段运用较少;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事务性的工作层面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足;很多高校都是在大四才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对于低年级的职业发展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实施过程中在重视程度、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机构设置、制度完善等方面还缺少有力的组织机构与健全的制度保障;存在缺少专业化的生涯教育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宽泛化、缺少针对性和科学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当前高校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缺少专业选择的主动性、对自我职业生涯目标追求偏颇、对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认知模糊、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较弱、缺乏学习职业技能与提高职业能力的积极性等问题。因此,高校如何开展好职业发展教育。激发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已成为当前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笔者拟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课程的教育教学为基础。将课程内容按职业能力的要求分解成自我认知与学业规划、职业认知与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创业培训、素质拓展与就业准备四大课程模块。期望通过加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主动探索外部世界、掌握择业技巧、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1.自我认知与学业规划模块。这一模块的课程设置主要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实施,在原有新生入学教育的基础上将入学教育与大学生自我认和学业规划相对接起来,大学生对自身特点和社会未来需要做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发展方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业发展计划。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大学生活,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等方面都不能迅速掌握要领,以至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生活方式单一,交际能力差,适应不了高效率、快节奏的大学生活,心理和思想就会发生息剧变化。在加上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探索不够,职业生涯理论缺乏,会导致学生产生目标和现实之间差距很大的想法。因此,在入学教育与学业规划模块的教学设计中,通过系统的入学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通过进行“自我探索”教育,帮助学生开展自我认识分析,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价值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估;通过学业生涯规划,明确努力方向,制定出符合咱身实际的正确的学习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此模块中,大学生通过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用什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以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笔者所在学校在大学一年级侧重加强自我探索与学业规划。作为就业能力培养的启蒙教育。在入学教育上,提出“四个转变”即新生入学要适应大学生活达到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交际方式的转变,着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通过在大一新生中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共30学时,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心理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通过开展全校的“大学生学业规划”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做好学业规划。

2.职业认知与生涯规划模块。根据舒伯的职业发展理论。大学阶段正处于职业探索期。职业兴趣趋于稳定。但是由于大学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职业观念主要通过学校、娱乐活动、自己生活经历等,经过自我认识、反省,形成对职业最初的认识和价值观,所以这时候的职业观念往往是模糊的、易变的。笔者所在学校在2008年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必修课列入了教学计划,在课程安排上共28学时,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认识的基础上着重开展职业探索和生涯规划的教学。在职业认知方面: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了解将来会从事哪些工作,了解所学专业与自己职业发展的关系,认清职业发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相关的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对社会大环境以及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进行认识和分析,了解社会热点职业门类的分布以及需求状况,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外部竞争力、发展前景以度市场等状况。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如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论、帕森斯的人格特征论等,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生涯基本理论并学会运用基本理论来规划生涯;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方法、步骤;通过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对职业发展机会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确定职业生涯目标,为自己选定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制定实施方案。同时引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不仅要了解行业的地位、形态及发展趋势,还要看到个人状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修正职业生涯的策略和目标,以使职业生涯规划行

之有效、切实可行。

3.就业指导与创业培训模块。通过前两年的职业生涯辅导和能力锻炼,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明确了自身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在大三阶段要设置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模块。在就业指导方面,除了要引导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职业发展目标、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外,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程序与方法、求职应聘的方法技巧,求职简历制作、笔试、面试的技巧等。在创业培训模块中,通过开展创业竞赛、邀请创业家作报告、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建立大学生创业图等形式营造校园的创业氛围;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的意义,了解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掌握创业方法和途径。使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种理想和追求;通过创业培训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环境,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提升创业心理素质,激发创造性思维,掌握创业策略。了解和掌握创业中的法律知识。笔者所在学校在2005年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列入必修课。共28学时,通过运用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就业、创业_的一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与创业理素质和竞争能力。

4.素质拓展与就业准备模块。本模块实施的时间是大学四年级,学校的课程基本都已结束,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因此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积极加强素质拓展,并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在这一模块中,设立素质拓展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可以通过团体训练工作坊、员工规范化训练工作坊、领导力训练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建立团队合作、良好沟通、统筹计划、关心他人等职业生涯必备的品质。在就业准备教育中,要引导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们进行职业形象的视觉设计和行为设计。学习商务礼仪,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培养职业意识,以便能够迅速适应职业环境。完成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个人咨询对部分学生进行就业援助,缓解个别学生的焦虑心态和不良情绪。通过顶岗实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感受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的氛围,增强团队意识、服务意识。提升心理素质,强化沟通、应变、协调、适应等能力。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成功素质拓展训练和商务礼仪等选修课程,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做专项训练。

第6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郴州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教育模式由于受到前苏联教育体系的长期影响,所以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主要是以田径、球类以及体操等传统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虽然近年来在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但是依旧存在体育课程资源过于集中在学校的现象,所以我校在发展中仍然无法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羁绊。因此,为了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缺陷与不足,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程实践来实现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确保当代大学生受高职教育阶段所具备的各种素质与能力可以适应时展要求。

1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的意义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高效的培训手段被企业培训广泛的应用,拓展训练凭借着全新的训练理念与高效的训练方式被企业培训广泛的应用。而职业院校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拓展训练教学,学生一方面可以提高身体素质,积极的参与体育课学习,养成良好的体育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社会,可以说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中,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2郴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的概述

2.1郴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

在新一轮高校课程改革中,体育课程改革的进行使我校体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首先,体育教学的课时数有所增加,体育课不再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必修课,而是成为全校学生都必须参与的一门课程,体育课贯穿了整个学校的学制;其次,体育教师的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拥有讲师以上资历的教师成为体育教师的主体;再次,体育教学的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基本的田径运动和球类运动之外,各种具有娱乐性质和文化性质的体育活动如体育舞蹈、武术等,也成为我校体育教学中的常见内容。

2.2郴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面对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状态,增强学生体质已经成为了我校体育教学的艰巨任务,但这个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在态度方面的配合,而目前我校学生因为学习和就业选择的压力较大,加之学生对“宅”的热爱超过运动,导致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致不高,学生上课不认真的态度使教学目标很难达成。

2.3郴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改革的有关措施

我校体育教学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进行改善。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应该以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为主线。可以选择的措施包括改善教师的教学思想、采取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使用情感教学等方法等。综合看来,拓展训练是可以满足我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学生在拓展训练中可以锻炼体能,另一方面,拓展训练的形式多样,也能满足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而拓展训练开展的本身并不需要太多的器材辅助,在我校是可以实现的。

3拓展训练在郴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认为拓展训练在我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训练两个方面,身体素质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身体耐力、协调性、爆发力以及速度等;心理素质训练中不仅强调培养大学生在实践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等多个方面的培养。

3.1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训练主要包括耐力、协调性、爆发力和速度训练四个方面:一是耐力训练,对于我校体育教学来说大学生的耐力是整个运动的基础,并且通过多样化的耐力训练可以实现对大学生意志的锻炼与强化,所以教师应结合各自院校体育教学资源来设置耐力训练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长跑训练来训练大学生的长跑耐力,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腿部肌肉群进行锻炼;二是协调性训练,协调性训练作为体育拓展训练中最为关键的核心内容,其关系到大学生通过拓展训练后能否适应更多运动项目的开展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采用跳绳训练的方式来进行协调训练,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来丰富跳绳内容,这对实现对大学生多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三是爆发力训练,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爆发力决定了其整体体育成绩,所以要求教师在对于大学生爆发力训练过程中要采用专业的训练技术,以便于大学生通过爆发力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控制与放松能力,从而使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可以爆发出更强的力量与速度,笔者认为教师应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训练负荷,避免大学生在爆发力训练过程中应强度过大而发生机体损伤;四是速度训练,动作速度在本质上指一个人的力量、耐力以及技术的综合素质,对于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来说动作速度训练是一个十分关键内容,所以教师在动作速度训练中要适当结合一些技术训练、素质训练等内容,从而使大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运动能力可以上升至更高水平层次。

3.2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素质训练中教师可以结合校内外体育运动资源来开展,例如,游泳、“跳水”、无舟飞渡、野外求生训练,并且可以利用速降、天梯以及电网等训练设施来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上述多种心理素质训练内容可以让学生不断突破自身心理极限,可以使学生在高职体育教学拓展训练实践中培养出钢铁般的意志,建立团队合作精神,确保当代大学生所具备的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可以适应行业的需求!

4在郴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中应用拓展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4.1以学生需要为拓展训练开展的基础

“人本教育”的教学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最受推崇的教育理念,本着尊重学生、平等教学的原则,体育教师也应该重视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体现“人本教育”。因此,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不应该过分追求学生必须完成某些训练内容;另外,应该对体能不同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在拓展训练活动中一视同仁,对学生体能的提高和运动机能的发展给予正面的评价。

4.2拓展训练应符合学校实际情况

在我校体育教育中使用拓展训练,还应注意将拓展训练的内容以及实施方法与本校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本校的体育教学资源,将有限的体育教学资源加以灵活应用,例如将体育教室进行合理改造、将体育教学器材进行创新性利用等,而不是一味要求学校按照拓展训练的模式改进体育教学环境。

4.3重视对拓展训练的结果进行评估

拓展训练由于活动形式丰富,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所产生的教育意义也不同,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拓展训练,还应该重视对拓展训练的结果进行评估。通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评价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总结拓展训练活动的方式,总结本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不同形式的拓展训练活动的感受特点,这样就能够使拓展训练更加有针对性地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使拓展训练的教学作用发挥到极致。

第7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关键词] 空乘 职业素养 养成教育

[Abstract] Habituation-oriented education has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one’s lif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of China,the resources of flight attendants have been increased,and airline companies hav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professionalism of flight attendant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meaning,content of habituation-oriented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ism in the Speciality of Air Stewardess and the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ism.

[Key words] Air stewadess Professionalism Habituation-oriented education

0.引言

空中乘务员承担着飞机客舱内的安全和服务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航空公司的形象,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品牌形象和运行效益,这些就对空中乘务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较好的身体及心理素质、优秀的服务意识、娴熟的职业技能……这些职业素养并非先天拥有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地训练和积累才能够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本文就空乘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内涵、意义、内容及提升空乘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进行探讨。

1.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内涵

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多渠道的协同教育和影响,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主要是指教育者为了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素质、能力及行为习惯,而对受教育者反复和长期进行的教育、疏导、训练及培养的过程,它受高校培养目标、培养手段和育人环境的影响。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实践过程[1]。

职业素养是从业人员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是一定职业要求和规范在从业者个体身上的内化,是衡量员工能否适应岗位需要的一个重要标准。

2.空乘专业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意义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民航业迅猛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民航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预计全行业投资规模将在1.5万亿以上,通用航空飞机数量也会有较大增加。这不仅对空乘人员的数量有更多的需求,而且对空乘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目前培养高素质空乘人员的重要途径。空乘人员所从事的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主要工作任务是与乘客打交道,服务的对象来自于世界各地、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文化、信仰、习俗、性格和语言等背景。这就要求他们不但要有航空、运输、服务礼仪、医疗救护和外语对话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还应当具备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亲和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工作责任心、广博的社会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

空乘专业学生性格开朗、热情、富有朝气、有责任心、善于交际、具有良好的合作和团队精神,这与空乘人员职业素质要求相符。同时,她们也存在着一定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学识浅薄,思想简单和懒惰,缺乏主见和进取心,不愿接受新事物,竞争和创新意识较差,独立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强,部分学生怯懦,遇事缺乏果断,感情用事。从职业特点来看,上述人格缺陷与空乘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因此,空乘专业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空乘专业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内容

根据空乘职业素质需求,空乘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提升四个层次的职业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身体素质主要是能够适应恶劣的高空环境;心理素质包括情绪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变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规范意识、职业审美、亲和力、良好的服务意识、观察力等;职业技能主要是服务能力等。四者均可以通过学习训练提高,除了专业课学习外前三者都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养成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提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

4.提升空乘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

提升空乘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完善课程设置外,还可以制定合理的养成教育制度和日常管理模式、适当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和校园文化活动等。

4.1制定合理的养成教育制度和日常管理模式

根据空乘专业学生的行为特点,可以出台相应的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各项制度、管理规范、实施方案、培养计划;研究制定专兼职学生工作者能力、素质达标标准;明确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人员、实施步骤等。把制服穿着、出操、课堂出勤、服从管理作为日常管理的重点。

4.2开展心理行为训练

大部分空乘专业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从小娇生惯养,没有受过什么挫折,缺乏家庭教育和挫折教育,借助心理行为训练可以有效提升空乘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空乘专业一般为高职专科,学制三年,那么大学一、二年级是开展心理行为训练的最佳时期。

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行为训练。第一学期,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可以开展以适应大学为主的心理行为训练;第二学期,学生已基本适应大学生活,应该以规范养成为主;第三学期,空乘专业将外出参加航空公司面试,可以进行沟通方面的训练;第四学期,不少同学会因面试失败而受到打击,这个时候可以围绕挫折教育进行心理行为训练。

4.3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要积极引导并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教育活动、文体活动、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礼仪活动等,在活动中渗透养成教育思想,使养成教育被学生广泛认知和理解,进而自觉培养优良习惯,提升职业素质。

4.3.1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结合重要历史机遇和重大历史事件深入开展养成教育。可以在“五四”、“七一”、“十一”等期间,不失时机地开展各种形式常规性的纪念活动,如师生接力赛、一二・九长跑等,对学生进行道德养成主题教育。也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农村、福利院、敬老院等地进行体验活动,送去爱心,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可以抓住国家重大事件,比如在奥运会、亚运会、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事件发生时,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注重情感体验和道德体验的内化,培养学生立足校园、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使广大学生在捐助灾区、奉献爱心的同时,学会团结、友爱、互助,以亲身体验来促进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

4.3.2文艺活动

空乘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多才多艺的特点,学校应大力开展较高层次的文艺活动,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空间,让学生们自己策划、排练、演出,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老师适当的给予指导和鼓励。可以开展迎新晚会、毕业生晚会、新生歌手大赛、新生才艺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诗歌朗诵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文艺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她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增长知识,增强求知欲和创造能力。

4.3.3体育活动

航空公司对空乘人员,尤其是男生的体能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加强体能锻炼,多参加体育运动,全面提升体能,提高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以符合航空公司的选拔标准。学校可以以新颖、生动、有趣的方式举办各类体育比赛,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得到锻炼,使运动成为一种习惯。

4.3.4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围绕空乘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规划,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如:制服明星评选、健康空姐比赛、民航知识竞赛及空乘技能大赛等,让学生自主酝酿、规划、组织、举行并评比,在比赛中设置各种奖项,让学生体验成功,固化养成教育成果。

4.3.5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校不再是孤立的象牙塔,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多,而大学生们也纷纷走出校园涉足社会。部分高校把社会实践活动已纳入教学计划,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于一体,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工学结合的一种比较现实、有效的途径[3]。针对空乘专业的特点,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酒店、饭店、快餐业、银行、保险公司等服务行业实习,加强学生的服务职业道德修养,强化服务意识,感受服务的真正内涵,体验“客我交往”的过程,增强应急处理应变能力,积累服务经验。

4.3.6礼仪活动

空乘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一般都有礼仪课,学生们都受过专业的礼仪培训,形象好、气质佳,非常适合在院校的各项活动中承担礼仪工作,也可以把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学以致用。如负责会场引领、接待,会议接待,开幕式,颁奖典礼,签约仪式,剪彩等各种场合的礼仪工作。通过参加礼仪活动,学生可以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增加面试经验,增强亲和力,提升职业素质。

5.结束语

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是空乘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我们将继续对空乘专业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进行探索与创新,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寻求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只有不断完善空乘专业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才能实现该专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利中,连福鑫.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研究的梳理[J].当代青年研究,2008,(11):56-60.

[2] 孙兰英,郝晓锋,吕慧.某高校空乘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153-1154.

[3] 杨滨.浅谈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福州艺师2003教育年会优秀论文集,2004(2).

第8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地方性院校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个人在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结合社会环境,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阶段包括认知自我、认知社会、目标确立、实施策略及评估修正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专门的教学和指导服务,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定位。帮助学生准确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与优势,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确定奋斗目标,合理地选择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能的职业方向;二是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能够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根据社会需求信号和自身条件努力学习,引导大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做好就业定位和就业准备,并付诸行动;三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能够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建立科学的择业观,使个体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

二、职业生涯规划缺失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职业价值模糊,自我定位不清

一是对自己适应的职业没有正确预计,不能结合就业形势的实际、个人特征来确定职业目标;二是对职业路径、职业机会认识不足。有些学生为了增加工作经验,选择做家教、促销员;有些学生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选择考证来增加筹码等,但这些路径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使得发展方向不够明确。

(二)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选择,忽视长远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2],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职业选择本身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等因素选择符合自己工作的一个过程,职业选择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一环,但并不是选择好了职业就可以一劳永逸了。有的学生对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缺乏长远的规划,“跳蚤族”在年轻一代大学毕业生中开始呈现增多的趋势。

(三)职业生涯规划急功近利,过于看重眼前利益

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加大,许多大学生一进大学就准备考研,很少参加社会活动,许多学生盲目考证或参加培训。一些大学毕业生将眼前的薪金待遇问题等当做优先考虑的因素,并没有把个人发展空间或者未来的发展前景排在首位。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途径

(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增强匹配性、前瞻性

1.引进职业测评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职业评估

要做好职业规划的启蒙教育,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使大学生及早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倾向,有的放矢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地方性院校可引进专业的职业测评软件,学生登录网站可以直接进行测试,教师帮助学生做好自我评估: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优势、不足,增强规划的匹配性和可行性。

2.建设职业指导专业化队伍,加强咨询力度

建立一支数量稳定、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地方性院校可充分挖掘校内现有师资资源,制定教育、培养和训练规划,分批次,分梯队建设职业指导师资队伍。选派优秀课程教师参加国家职业规划师和全球职业规划师的培训。邀请专业的职业测评公司为教师作课程培训。同时,积极通过外聘地方上的优秀人力资源经理为“就业创业导师”,从企业、市场的角度探讨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面试技巧等全方面指导,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职业规划中心可建立咨询室,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专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解除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及职业选择过程中的疑虑和困惑。除个别咨询外,还可以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咨询,真正使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普遍指导与分类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在教学和专业实践中渗透职业观教育,提高专业素养

学科专业素质是大学生基础性和根源性的素质,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依据。但由于目前学生的升学指导教育还不完善,大学生对专业的选择盲目性较大,入学后缺乏对该专业领域就业需求情况的了解,以及自身对该专业领域工作适应性的评估。

地方性院校由于受地域限制,就业难度较大。学生学习期间,应注重职业观教育,在教学中融入职业理念,在教学中践行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不断深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加强实践力度,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有计划、分批进入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践,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二)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突出阶段性、体验性

1.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具有实践意义的一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两方面。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性地开设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职业素质塑造、职业体验[3]等内容的课程学习,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立体式的服务。

积极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将职业生涯规划列入高校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帮助学生尽早掌握探索自我、探索职业以及规划职业生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其在职业生涯道路上不断进行有效的发展决策,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体验,以体验性教学目标为主,以结构性目标为辅,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地考察和访谈等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2.开设素质拓展训练课程

素质拓展训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明确的生涯目标、敢于挑战自我极限、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这些品质和能力正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用人素质。

地方性院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适应与提高,增强学生的职业心理适应能力。如湖州师范学院女生比例约占70%左右,因此提高女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尤为关键。学校与素质拓展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素质拓展。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增强学生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自觉调整心理对客观环境的适应程度,激发个人潜能,重新定位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三)积极拓展实践平台,建立规范性、长效性

1.开展社会实践,创建与社会接触的载体

社会实践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际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载体。地方性院校由于受地域的局限,与省会的同类院校相比,知名度一般较低,在学生找工作时,专业实践能力是学生脱颖而出的重要保障。

湖州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如求真学院制定了学生社会实践学分认定办法,建立社会实践网络化管理系统,编印实践手册,动员全体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参加。学院在浙江90个县(市、区)组建近百支实践队,从2008年到2010年,学生参与率均超过90%以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将实践考核结果与实践学分相挂钩;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个人、队长的评比表彰,汇报表演,调动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2.建立实习基地、用人单位与学校的长效机制

地方性院校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与大中型企业单位、学校、省内各县市区的人才市场、教育局等的沟通联系,促进见习、实习、就业、科研等方面的全程合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特色化的教学资源。湖州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实习、就业基地的培育,建立长效机制,列入学院工作目标考核范畴。长期以来,湖州师范学院师范类专业中,将顶岗实习和教育实习紧密结合,并通过加强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等措施,全面有效地推动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通过实习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验证和及时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对实习生、毕业生在就业工作单位的表现进行信息反馈与调整,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符合实际。 转贴于

3.重视大学期间的创业实践

地方性院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积极拓展职业途径。配备职业指导教师,专设创业指导课程,向学生系统传授创业基础知识、创业者的素质要求,创办企业的条件与程序、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等相关内容,为今后创业打下基础。湖州师范学院重视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创富”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创业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我。加强学生创业园区的建设与管理。经过多年市场化的运营,已有多家学生自主创业的公司实现了稳定的经营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每一个大学生的成长和能否成功实现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和转变。职业生涯规划本质上是个人职业战略规划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的问题,更关系到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职业生涯顺利与否的重要环节。地方性高校应当紧跟形势发展,真正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切实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陈伟,李文红.从职业生涯规划入手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7,(6).

第9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范文

关键词:高校;形体礼仪学;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230-0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的2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登录中国知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查询有关形体礼仪、公共礼仪、社交礼仪等方面文献,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访谈法。通过对部分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形体塑造、礼仪知识的需求;与高校部分教师了解以往高校体育课程对形体礼仪课程的开设情况。

3、问卷调查法。本文设计学生对礼仪、形体学的知识需求问卷,对5所高校2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回收问卷200分,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为93%。最终通过相关数理统计,获悉数据。

二、结论与分析

(一)学生对礼仪课程需求情况

在调查中获悉,仅有4所学校开设了《形体礼仪》课程,仅有78.6%以上的学生对《形体礼仪课程》有较浅的了解;在问题(您是否渴望可以进行形体塑造与礼仪方面的学习)调查中,91.6%的学生表明很希望能进行学习;在问题(是否赞同形体礼仪课程能将形体训练和礼仪文化相结合教授)调查中96%以上的人持赞成态度。可见,大学生对形体塑造和礼仪文化的学习有着很高的需求。

(二)形体礼仪学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意义

1、现代学生礼仪教育缺失下的现实性需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知识群体,他们接受着前沿的文化,感知现代文明,汲取着深邃的思想。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但当前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着与其所受文化教育不对等的情况,大学校园中存在着许多不知礼、不文明的行为的现象。主要表现有:对传统礼仪文化认知缺失;礼仪文明意识淡漠;仪容仪貌有失文雅;礼仪践行手足无措;知礼而不会行礼等。大学生基本礼仪的欠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个人素质和整体形象。同时,也就无法在今后的工作中体现得体的职业素养。

2、通过形体训练能提高体能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基础

形体训练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匀称和谐地发展人体,增强体质,促进人体形态更加健美的一种体育运动。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塑造美的形体,同时教会学生可以终身受益的健身活动。形体训练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课,内容丰富,动作形式多,锻炼部位广泛。学生通过基本动作练习和强度不同的成套动作练习,不仅可以改善身体成分和提高身体素质,也可纠正局部的毛病和先天不足,达到改变和改善不良体型。

3、通过体态仪容礼仪训练塑造学生的良好职业形象,适应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体态仪态教育从培养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出发,教育学生学会仪表美、仪态美、言谈美、举止美,是学生内练良好素质的原动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与现代礼仪相结合的教学,进行各类微笑、注目、表情、坐、立、行走等多种身势仪态动作组合训练,不仅培养个体表现力、展示个人魅力,举手投足更显优雅气质和内涵。同时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要尊重他人,文明行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礼仪修养,使学生在就业的现实压力和就业需求中增加自信和实力。

4、通过现代礼仪训练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提高社会竞争力

人际沟通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良好得体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学生从事管理与服务工作成功的关键。通过现代形体礼仪课堂,组织一些集体的活动、情境模拟,了解和学习社会职场中的人际社交礼仪,从而增加学生与各类人员接触的频率与密度,使学生的情感社会化。通过优雅的言谈举止,有效地与不同性格的人员打交道,形成关心群体的意识,友爱和善的态度,大方得体的言行举止,诚实守信的品德。通过教学来树立学生正确的交际礼仪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作好准备。

(三)新课程开发下的现代形体礼仪学课程开发

1、现代形体礼仪课程目标和目的

在社会高速发展竞争强烈的背景下,社会对专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高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竞争力的大目标,体育教学部门也应参与其中,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大学生服务。现代形体礼仪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传授公关社交礼仪基本知识来强化学生的礼仪意识,提高学生注重养成良好的修养、个人形象,培养学生树立尊重他人的观念,进而提高与社会的交往与沟通能力。

2、现代形体礼仪课程与传统形体课程内容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