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科护理学的看法范文

儿科护理学的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科护理学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科护理学的看法

第1篇:儿科护理学的看法范文

1.1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医学院的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2个班78名学生开展的小讲课,学制为3年,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1岁,根据学号顺序划分成8个小组,每组每次指定一位“学生教师”进行讲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就学生对小讲课的态度等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小讲课内容

本研究所采用的小讲课的内容,是儿科护理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条件下,选取一些难度适中,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作为小讲课的内容。在儿科护理学这门课程教学任务完成的时候,一共进行3次小讲课内容的安排,讲课的主题为:不同年龄的小儿护理的技巧、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与成年人的区别、小儿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等。为了更好的提升学习的针对性,给护理专业学生创造充分的时间条件,教师指定的讲课内容附有教师拟定的教学提纲,实现教学目的的问题化,并在讲课前1周就通知学生。

1.2.2小讲课方法

护理专业儿科教学中开展的小讲课每次课安排3个学时,课堂是学生才能展示和相互交流提升的平台,每个学习小组每次课选出的主讲教师,以教师的身份向全班其他同学进行主题讲解,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对其讲课内容做出补充,通过使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提升小讲课的效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在其讲授结束以后,提出主题范围内的质疑,由讲课的教师来予以回答。教师通过1个学时左右的时间来对学生的讲课状态、效果、优缺点、重难点把握情况等进行点评和总结,更好的提升讲课学生和其他同学对所讲的内容理解与把握。

1.2.3课后调查

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小讲课活动结束之后,就学生对小讲课的作用、体验等看法进行了问卷调查,一共发送问卷78份,回收问卷78份,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2讨论

2.1在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小讲课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一般在二年级的下学期开设儿科护理这门课程,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护理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护理知识等。因此,为小讲课教学模式的开展打下了基础条件。此外学生这些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小讲课模式做出检验,有效的提升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小讲课模式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发挥学生学习时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2.2小讲课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成功的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一个完整的小讲课过程包括动机的激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接受、课堂内容的巩固和运用等阶段。通过安排学习小组的讨论、课前备课、讲课实施、课堂提问等多个环节,能够发挥学生在讲课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教师的点评和同学的提问,能够激发小讲课教师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把握和应用能力[3]。总之小讲课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学和互学的动力,实现了学生学习主体的有效转换。

2.3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小讲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的创新,发展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传统的儿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把握能力等发展的机会较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同时,通过小讲课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对讲课仪态、肢体语言的控制能力,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逻辑的表达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讲课教学模式值得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实施推广。

第2篇:儿科护理学的看法范文

笔者通过对《病理学》的课程特点、五年制高职生状况及对教学效果满意度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对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开展《病理学》教学中,在课程设置及教学设计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及看法,为同类学院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理 病理学 课程设置 教学设计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一门形态学学科,也为今后学习临床专业知识奠定基础,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强化病理学与护理专业的联系,体现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技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而非疾病病理诊断。因而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对病理学的学习不够重视,觉得“病理学用处不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笔者通过对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对自己的观点阐述如下。

1.目前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遇到的几个基本问题

1.1 学生基本概况。我院为二类高职高专院校,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均来源于初中毕业生,起点相对较低。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意愿、同学鼓动、亲戚介绍等方式走入医学院校,对医学教育的方法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及误区,导致出现厌学、抵制学习、上课不集中等现象。二是初中教育使学生在沉重的教学负担下已习惯教师全盘讲授的灌输式教学,而高职的教学安排进度快,课程内容与初中衔接不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与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带来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的不适应。三是很多学生只从感性上认识医学,听说过医生、护士的辉煌,而没有理性的认识过医学,无法想象医学的复杂性与艰难性。四是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与三年制高职学生在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力、记忆力、分析归纳能力上所表现的出的差别,无形中增加了《病理学》在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中的难度。

1.2 《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由于《病理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艰难性及教学的艰巨性,从内容上来说,是发生在细微组织结构上的,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被观察到的形态学特征。因此也曾被医学生称为“医学基础四大杀手”之一。从教学方法上讲,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教材、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就很容易出现讲课时表达不清、学生听不懂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医学课程学习方法的掌握不足,很多学生习惯于“等待式”学习,即等到学期末,课程结束前教师复习时才开始在书本上勾勾画画,千方百计希望教师勾画考试重难点,应付考试。

1.3 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不足,不能提前预习,课后不能巩固所学知识,导致每次上课前都要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已上过的内容,给新课程学习的时间大打折扣。

2.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教学计划中《病理学》课程设置的思考及建议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相对三年制高职学生长,在经过第一年《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学习后,已经为《病理学》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因为开设时间稍早、只开设一学期,而本课程教学内容多,需要穿插部分临床知识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基础差的班级还要略带复习基础。所以在一学期有限的学时内,要将内容让学生全面理解是个很艰难的任务。因此,个人建议如下:

2.1 教学方式。采用过渡式教学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主过渡到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慢慢适应和接受。每门课任课教师应相对固定,并且要善于研究教学内容、善于研究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基础课对护理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并加强学习上指引、督促教育, 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 提高学习兴趣。

2.2 课程设置。可以将整《病理学》课程的开课时间拉长为两个学期完成,一是能让学生总结并运用第一年学习《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病理学》,二是让学生逐步适应高职医学教学模式,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3.对《病理学》教学设计的思考及建议

3.1 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专业基础。改变教师采用教三年制高职护理的思维模式,结合专业需要,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比如临床护理上常见的压疮,在病理学解释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导致受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缺血、坏死所致。根据压疮的形成机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制订护理措施,如定期翻身、保持清洁,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及基本技能,学会关爱患者。

3.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教学直观性。专业课教学不同于公共课教学,公共课有初中及以前的学习为基础,专业课内容繁杂,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挂图、模型、电教片、多媒体等方法来增强教学直观性。必须让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除侧重形态学的角度研究疾病外,还应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对疾病的诊治,还必须借助于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活检、尸检、动物实验、组织与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观察、研究。使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在目前学习及将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病理学的学习,教师应注重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的认识,以提高教学效果。

3.3 优化教学方法。可采用典型病例讨论法,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推理和判断,教师总结分析误区及知识要点。增加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感性认识及理解程度。以病例讨论为载体,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可采用系统整合法,以各器官系统为主线,在学习病理知识的同时,联系其他学科,把同一疾病在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学科中出现的病理改变、病理与临床联系等知识要点进行整合,将知识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学生从临床角度加深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3。

3.4 深化实验教学方法,提高理性认识。通过对病理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及动物实验的观察,联系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针对护理专业开展联系相对紧密的实验,比如用“炎症”实验可以说明护理上的“压疮”、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型“创伤”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病理上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陈大伟.针对五年制高职生特点,搞好专业课教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16.

第3篇:儿科护理学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护理;学生;护理伦理学;学习兴趣

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和方法[1],对一名合格护生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护理伦理学》属人文学科,与专业课程如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相比,护生一点也不重视。另外学生对伦理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伦理学就是给她们讲道理、“洗脑”的一门课程,很难提起兴趣。因此,如何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让她们主动的学、快乐的学,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1.教学方法

《护理伦理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若采用传统的说教、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本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09级15个高职班700余名护生进行授课,重新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1.1案例分析

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书本的理论知识,列举发生在我们身边、贴切的案例,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来分析案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护理伦理学理论基础这一章节时,例举了大量的鲜活的事例,如湖南靖州的“医院出动救护车讨价还价误时,男孩转诊途中死亡”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天价医疗费”,同学们被案例的情景深深吸引,并初步具备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1.2视频播放

视频教学可以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直观化、具体化和简单化,使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变得看得见、看得清,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和复杂的内容,历来都深受同学的追捧。在护理伦理决策这一章节时,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永不放弃》第九集--某银行被抢劫,四个伤者被抬进医院,医院只有3套监护设备。首先得到救治的人是其中伤势最重的,但他是一名罪犯;而那个伤势最轻的人被排在最后,他却是一名正局级的国家干部,这时我们医护工作者应该如何决定?会如何决定?一晚期肺癌的老太太要求医务工作者对她自己说明病情的真实情况,这时又该怎么办?这一连串的令人纠结的问题,深深的揪着同学们的心,仿佛自己置身其中,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领悟伦理学的真谛。

1.3开展辩论赛

对相关伦理难题,组织辩论赛,如安乐死是否该在我国合法化。首先摸查同学对此问题的观点,鼓励两组同学派出代表进行公开辩论,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观点。辩论中老师充当主持人的身份,辩论双方有理有据、振振有词、辩论激烈。辩论结束时老师做一简短点评,然后让同学们观看深圳卫视22度观察―安乐死是文明还是谋杀?,最后老师再做一总结。

1.4组织社会实践

临终关怀这个话题,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历觉得很陌生,不知道都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通过播放北京松堂医院―中国成立的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创始人李伟院长工作20多年的点点滴滴的故事,同学们对临终关怀这项事业有了视觉上的了解。为了让同学们切身体会临终关怀,学校组织全系老师分别带领同学去抚州市各个层次的福利中心和养老中心参观,帮老人家梳头发、剪指甲、量血压、按摩和聊天等,同学们觉得很有意义,有了直接的感受。

2.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制调查表,集中发放问卷表,15个班级同学当场填写,当场收回。调查问卷包括对课程感兴趣程度、开设这门课的收获及有何意见及建议等问题,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1感兴趣程度比较

将上课前和上课后对《护理伦理学》的感兴趣程度,用两样本配对t检验进行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t=4.256,P<0.05),课程结束时同学对《护理伦理学》更感兴趣了。

2.2其他教学评价

89.1%的同学认为课程结束后非常有收获或有收获,60.0%认为应适当增加课时,50.8%认为授课时应适当多增加案例,90.7%认为视频教学非常好,可增加,34.5%建议可提前开设本门课程。

3.讨论

3.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加亲和力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是什么东西推动学生去追求高尚的美德?是教师的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由此可见,教师的道德素养对伦理学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传授学生临床技能的同时,需提高自身素质,增加亲和力,学生就会把对老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

3.2加强案例教学,适当增加视频教学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可以点名或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各抒己见,在总结完学生的看法和观点后,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给出参考意见,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增加护理伦理讲授的具体内容

目前《护理伦理学》教材的内容大多讲的是护理道德的历史发展概况、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等,对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如器官移植、脑死亡、人工授精、流产等欠缺,这些是同学感兴趣的内容,而且也是同学今后在临床实习或工作会遇到的问题,应适当增加,使护生在对待即将面临的临床实习或工作中不会感到迷茫。

3.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营造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自由发挥和积极思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老师过于严格,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发言或不敢发言,形成恶性循环,教学效果差;如果过于松散,课堂秩序差,教学效果也不好,充分发挥案例分析和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和谐互动的环境中学知识。

4.小结

综上所述,案例分析、视频播放、辩论赛和社会实践等教学方法,提高了护生《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兴趣,对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4篇:儿科护理学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护理专业;中医护理;课程设置

2013年3月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湖南省卫生厅颁布了湘中医药[2013]10号文件“湖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1]。文件提出总体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2015年全省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课程设置情况会影响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采取专家咨询法进行高等中医院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的研究,旨在为高等中医院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的课程设置的改革及完善提供思路和方向。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直中医院从事中医护理教育、中医临床护理的护理专家30人。专家入选标准为:主管护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中医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工作10年以上,曾经或现在担任护士长职务。年龄35岁~40岁16人,40岁以上14人;工龄10年~19年12人,工龄≥20年18人;学历均为本科以上;职称为中级、副高级的专家依次为18人、12人。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100%。1.2方法1.2.1研究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工龄、工作单位、工作的科室等。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调查问卷:应用文献检索法、小组讨论法,在目前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设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调查问卷,问卷分为4个模块,分别为公共课(10项)、专业基础课(9项)、专业课(12项)、选修课(10项)。条目采取likert5级评分:很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以重要性赋值同时满足<3.50、变异系数>0.2、满分比<20%作为剔除课程的标准,课程内容重复选择权重更高的课程[2]。1.2.2收集资料的方法采取问卷咨询法及问卷访谈法等形式发放和回收问卷。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资料进行处理。

2结果

2.1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系数专家的有效回收率为100%,同时专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充分表明专家对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本组专家权威系数为0.72~0.85,说明专家对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权威性较高,其函询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2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重要性赋值均数和变异系数来表示。访谈的指标重要性分别为3.70~4.93,变异系数分别为0.01~0.30,说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高。

3讨论

第5篇:儿科护理学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护士 工作压力 应对方法

1 研究背景

1.1压力

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说法,Selye强调生理学的变化[1],认为应激是机体对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所发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适应性综合征,适当应激是机体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不适当应激则会导致机体发生多种损伤。

1.1.1护士的压力

本人在网上论坛上读过这样有关护士压力言论“你上班时试过连续八个小时(或更长时间)没喝过一滴水,没上过一次厕所吗?有这样经历的护士肯定不少,而且次数也不少。一个班内四五个(或更多)新收病人的吃喝拉撒全得你去联系、解释,治疗护理全得你去完成,还有其他住院病人的输液完了、床单脏了、尿袋满了等等各种各样的治疗和护理,有时还有危重病人的抢救。手脚在不停的运动,脑袋还得保持清醒,保证不能出差错、不能出意外、不能让病人投诉,要微笑服务、要温馨服务、要人性化服务,记录要全面又完善,... 终于可以下班了,但明天要考操作,还有这个月的读书笔记要交了,要检查考试的内容还没看完,...还有刚被病人弄脏的鞋子得擦干净,口红用完了要买新的了,不然明天要让护士长点名扣分的。要聘任考试、要职称考试、要电脑考试、要英语考试、要科内考试、还要有文章......这样的压力大吗?有家庭的护士还有家里一大堆琐事等着呢!难怪有一老护士长说:干了一辈子护士,对护士这个职业是有很深感情的,有几次机会都舍不得转行,但不会让女儿再从事护士的职业了!这该是现有护理管理机制的悲哀吧!”这是在临床工作护士的真实写照,一针见血,短短的一段文字却道出无数护士的心声。

1.2护士幸福感偏低

据介绍:有人对389名女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82份。在调查中,当被问及是否“感到工作压力大”时,83%的被调查者表示“很符合”、“符合”;87.6%的人“因工作而疲惫不堪”;“面对激烈竞争,常感到力不从心”的认同率为55%。调查显示,由于时间、精力等原因,50%的护士“临近夜班就害怕”、39%“一想到上班就害怕、无奈”;32%“一听到呼叫铃就紧张”。护士幸福感偏低,原因包括,护士的工作环境特殊,经常面对生离死别、突发事件,导致心理负荷加重,感到压抑、无助、悲哀;同时,三班制的超负荷工作,扰乱了护士的生物钟,造成心力、体力透支。另一方面,护士自主选择从事该项工作的比例偏低,也直接导致了他们对工作认同感偏低。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以随机抽取我们医院62名护士为调查对象。

2.2调查工具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调查问卷:采用李小妹等人编制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2],该表由35个条目组成,分为a.护理工作及专业方面的问题,b.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c.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d.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e.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等五个方面的子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1.00-2.00分为轻度压力,2.01-3.00分为中度压力,3.01-4.00分为重度压力,分数越高表明压力越大,本量表的信度系数(Cronbach’a系数)为0.98。

2.3程序和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亲自发至调查对象手中,要求调查对象按指导语答卷,并当场回收进行统计分析及处理。

3 研究结果

3.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62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2 份,回收有效率为100%,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30岁;护龄1~14年,其中护龄3 年以内有34人,占54.8%,3—5年有 23人,占37%,满10年以上有5人,占0.8%;科室别构成比为:普通科室(内科及外科)18人,占29%,监护室(ICU)8人,占12.9%,其他科室(妇科、儿科、手术室、门急诊)占58%。

3.2护士压力源

护士的压力来源于各方面,排例较前的有如下:

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社会地位、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很低的问题,经常倒班和晋升机会太少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各护龄段护士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等等。

3.3不同科室的护士压力

在普通科室,护士所承受的压力是来自各方面的,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一直存在着重医轻护的偏见,认为护士就是打针发药,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而治好病主要是医生。患者只尊重医生,感谢医生,甚至于有因对医生有意见而迁怒于护士的现象发生,护士得不到应得的尊重;医疗卫生系统中,护士的工作相对较辛苦,而报酬却相对较低,劳动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护士得不到医院的充分重视。

ICU护士认为她们的压力大多来源于ICU是一个特殊工作环境:ICU专门收治急危重患者,但床护比失衡(大多医院的床护比还未达到卫生部要求),ICU病房的无陪人管理,要求护士不仅要能完成患者的常规治疗,关心患者的心理护理,应对突发事件,还有大量平凡、琐碎、繁重的基础护理需要护士完成,使ICU护士长期处于身心超负荷工作状态,“三班倒”、夜班多的轮换工作制打乱了护士身体的生物钟节律,使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ICU病房的患者是一群特殊人群,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患者死亡率高,面对亲属的突然离去,许多家属不能理解与接受,ICU的医疗纠纷也随之增多,有些家属甚至会采取极端的行为,威胁到护士的人身安全。在ICU病房,单人更是不能完成危重患者的护理与抢救,需要多人默契配合,护士之间、医护之间需要和谐相处。

其它科室,如大部份急诊科护士认为:急诊科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实施抢救多,名种监护仪器发出的警报声、患者痛苦的声、严肃紧张的抢救场面,家属悲哀激动的面容都会对护士造成压力。特别是夜班护士,既要完成繁重的工作,又要担心患者出意外,同时还要时刻准备收治急诊患者。身上散发着难闻气味的三无患者,醉酒打架、情绪激动的患者,有时还会遇到歪曲事实,甚至责骂护士的患者,以及传染病未明确诊断前的患者,都会给急诊科护理人员带来很大压力。另外因为患者缺少疾病知识,不了解治疗与护理方法,对病情变化不理解,一旦达不到治疗效果,就会怀疑是护士用错了药,使护士的精神压力倍增。

4 讨论

由调查表结果显示,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条目中,压力程度最高的是:工资及其他福利待太低,因我院护士89%是合同制护士,她们除享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待遇外,在其他福利和效益工资分配与在编护士(军护)和其他合同制医技人员有一定差别,护士的劳动报酬与劳动价值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有管理者认为护士工作的技术含量低不应得到较高收入等不公正看法。其次是继深造的机会少,护士工作的社会地位低,这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及社会经济状况有关。

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上,压力最大的是:上班的护士人数太少,其次为工作量太大,护士为了能够有效地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同时又使各班工作之间能够很好地衔接,每日都要书写多种护理文件,但内容往往重复,为此护士总要用去大量的时间,无形中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加重了工作负担,也带来了工作压力。近年来,我院业务发展迅速,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相对滞后,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不能达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护理队伍中,中高年资的护士溃乏,这种状况使护理管理者在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上承受更大压力;加之护士为提高学历和更新知识,总要利用个人时间不断进修、深造,因此要频繁地倒班,尤其是夜班扰乱了人的正常生理节律,影响了护士正常的活动。尽管如此,护士仍得不到医院的充分重视,与同年资的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相比,护士的晋升机会也微乎其微,从而使护士自我实现得不到满足,产生悲观、失望心理,带来心理负担,产生压力。

在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仪器设备不足成为较突出的压力源,而近年来随着我院新住院大楼的投入使用,护士的工作环境及病人的住院环境得到了改善,护士在这方面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在病人的护理方面:压力居前三位的分别是:(1)病人不合作,(2)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3)护士工作未被病人及家属承认。低年资护士专业知识缺乏,临床经验不足,工作中更担心出现差错事故,护理的病人突然死亡也成为较突出的压力源,低年资护士在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方面不够成熟,因病人不合作,有些护理措施虽反复做了,但效果甚微;相对医生来说,公众的社会价值观对护士工作的贡献认同较少,护士工作未被病人及家属承认也成为我科护士较为重要的压力源。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护士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及社会文化素养,我院护士虽有65%为大专毕业,但她们中有大部分是三年制中专毕业的基础上通过自学而获取大专文凭,在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上:主要表现为来自护理管理者方面的压力如:(1)护理管理者批评过多,(2)护士书面工作繁重,(3)与管理者发生冲突,而来自医生及同事之间的压力较小,表明我院医患关系融洽,护士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5 结论

护士职业压力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学习和运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可以缓解护士的身心耗竭程度。护士在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同时,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职业压力,减少负性情绪影响,真正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应对方法:

(1)加强医院管理者的重视

应注意对护士“人性化”的管理,加大情感投入,高层管理者可通过与护士面对面沟通的方式, 了解护士的身心状况和需求,帮助她们解决实际问题,如改善工作条件,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等,让护士感受到管理者的关心和重视。同时,重视护士劳动价值,给予更多晋升职称、进修学习的机会。适度提高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对于高风险、高压力的科室给予一定的待遇倾向。切实保护护士的身心健康,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减少人员流失,稳定护理队伍。

(2)加强护理管理

在护理管理中,实行民主式管理方式,加强电脑网络建设,使其充分应用于护理文件及单据报表的处理,让护士从繁重的书写工作中解脱出来;建立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减少临床护士间接护理时间;运用正负性激励方法促进护士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使护士认识到,成为专科护士,进行护理教学、护理科研等,是医院发展和自我提高的必然需要,既能体现自我价值,也可为高层次需求创造条件。

(3)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护士,进行分层管理,既强化了低年资护士的理论知识、技术水平,提高了其工作能力,又使高年资护士的理论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从而防止产生职业倦怠;对于值夜班,有研究表明,护士值夜班数量每月尽量不要超过11次。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在保证护士人员编制的同时,根据年龄、护龄及人员层次的情况,减少白班固定人数,增加夜班倒班人数,制定周期性的排班制度,实行弹性机制,实现人性化管理,从而减少护士倒夜班的频次,减少夜班与白班护士的矛盾。

(4)社会及家庭支持系统

应利用各种大众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护理专业的重要性、多元性,以及护理队伍的整体变化,纠正社会上对护士只会打针、发药、量体温“三大常规”的片面错误认识,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而家庭是护士身心休整的港湾,家庭其他成员应全力支持护士的工作,做她们最忠实的倾听者,帮助她们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使护士有充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投身于工作,为病人提供更优质、周到的服务。

(5)增强护士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有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心理课程和心理疏导方式的培训,培养他们面对压力时的适应和应对能力,并且学会运用心理防御机制,识别和控制工作中的应激源,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以提高自身素质。护理管理者还可以通过为护士提供发泄室的做法,使护士充分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并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护士的兴趣、爱好,达到放松身体、消除疲劳、缓解工作压力的目的。护士本身,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如用微笑、幽默、定期旅游等调节方法释放内心的压力。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