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务市场行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去年初。针对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对“民工潮”的影响,楚天都市报策划了“产业转移与招工难”系列报道。该报道在外出务工人员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引起政府部门高度关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随即出台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民工待遇的改善,吸引更多农民工在本省就业。
但是,从去年9月起,由于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沿海出口企业受到冲击,全国20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我省有100多万农民工提前返乡。在宏观经济和就业形势急转直下的背景下,今年我省“民工潮”的现状和趋势如何?地方政府如何有效地引导“民工潮”?怎样为农民工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2009年2月1日。正月初七,春节长假刚结束,我省“民工潮”开始涌动,楚天都市报经济部的杨向明、苏永华、卢平川、陈道林四位记者就带着上述三大问题,在江城媒体中率先出发,分别前往长三角、珠三角及武汉城市圈,开始探访“金融危机与招工变局”,整组报道为期10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报道策划和采访过程中,我们力求以宏观视野观察历史、以深度报道解读变局,以负责态度提供信息服务,在“民工潮”的报道方面作了一些创新性探索。
一、以全国视野选择地标
新闻不是有闻必录,而是要针对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读者的需要。敏锐地发现和记录时代的重大变化。传递读者最关心的信息。
我省外出农民工遍布全国各地。如果盲目追踪和采访,则报道可能显得零碎和片面,更缺乏针对性。
为了使报道比较准确,全面地记载时代变迁,让读者对我省“民工潮”的趋势有一个清晰认识。在春节前后,我们在编委会指导下反复讨论,决定将三个地区作为报道重点。
据权威部门统计,湖北500万出省民工中,70%流向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东莞市号称“世界工厂”,经济外向度高。是我省民工的主要流往地,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最先感受到冲击;温州,市是长三角地区“草根经济”的代表和。风向标。也是我省最大的劳务输出地之一。每年有40多万湖北人前往打工;汉川市是劳务大市,每年有近20万农民工出省打工,它也是内地通过招商引资促发展的代表地区,去年初曾出现大规模缺工现象。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邃三个城市代表了不同的经济类型、不同的经济发展层次。选取它们作为地标,可以增强报道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使报道内容立体、丰富。
由于所选地标具有典型性,我们给读者提供了一幅清晰的宏观场景:今年春节后,南下的火车不像往年拥挤。我省前往长三角地区的民工人数大量减少:发往江浙的J临时客车比往年乘客更多,奔向长三角的民工人数仍在增加;在本省,虽然政府部门在为返乡农民工问题焦虑。但返乡民工并不着急,他们中的大多数情绪稳定,打算休整一段,然后再出省找工作。
这些报道内容,与报道刊出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二、以深度采访提振信心
要了解“民工潮”的真实情况,必须探访劳务市场,报道农民工在经济寒冬中的经历和心态。
我们在报道中选取了各具特色的民工人物。如:在东莞,去年打算创业的荆州籍民工谢亮暂缓创业,决定“稳一稳再说”;在温州,三位30多岁的农民工虽然还未找到工作,但由于均有一技之长,对未来仍充满梦想;在汉川,返乡的杨智勇想创办企业,但却为一笔3万元的小额贷款未能及时到位而发愁,不免心生埋怨……这些人物生动鲜活地体现了特定时期农民工的心态和期待。客观反映了民意。
但是,如果仅停留上述信息层面,报道不仅不够全面,也显得肤浅、单薄。
新闻报道的使命不仅是记录时代变局中有代表性的人和事,而且应该对这种变局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前景和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我们认为,影响“民工潮”走向’的要素。除了民工的就业意愿、劳务市场的供需结构外,更根本的是企业用工需求的变化、区域产业格局的变迁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在确定采访路径时,我们除了在火车上与农民工同行,赶赴多个劳务市场外,还将三地区的骨干企业、产业群及地方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作为采访重点。
通过以上消息来源,我们发现,沿海地区的就业岗位确有减少,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其深层原因是:部分产业如东莞的鞋业、温州的打火机产业,本来就技术含量低、竞争力弱,去年以来受到国际市场订单减少的冲击,相关产业的一些中小企业和配套企业被迫倒闭。
我们同时发现:在部分中心企业倒闭的同时。这些地区的骨干企业和新兴工业区活力未减;如东莞的,知名企业易事特去年销售额增长62%,新兴工业区松山湖园区去年引进了105个高科技项目,今年计划增加就业岗位42000余人:“温州模式”虽然遇到同质化竞争的发展瓶颈。但政府部门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帮扶活动”,汽摩配、泵阀、电气等10个行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在汉川市,虽然有四万农民工返乡,但由于骨干企业福星集团内销稳定,纺织服装、金属制品和食品医药等支柱产业发展强劲。全市用工仍旧存在1万余人的缺口。
通过深入采访。我们对读者普遍关注的“世界工厂是否出现倒闭潮”、“草根经济是否失去生命力”、“返乡农民工是否成为就业包袱”等问题。都以具体详实的事实作了回答。这些具体、权威的事实,向广大读者传递了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
三、以负责态度提供用工信息
作为面向市场的报纸,都市报在报道“民工潮”时除了记录历史、引导舆论外,另一重要任务就是提供用工信息。
春节过后,有关沿海地区的用工信息纷至沓来。有的来自政府部门驻外机构、有的来自外地媒体报道,有的来自中介机构的网上。这些信息相互矛盾,英衷一是。如果简单采用,每天可以提供数版“外地用工信息”。但是,“量足”未必“质优”。这些未经核实的信息许多是虚假和垃圾信息,极可能造成误导。
在三个典型城市的报道中,我们都以较大篇幅的用工信息报道,其内容大致由三方面构成:
1 各地劳务市场整体供需情况。我们不满足于招聘现场目击的情况。还采访了当地劳动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如:我省部分媒体采用省直某部门温州劳务管理站的消息。“今年节后温州用工量将减少100万人”消息。我们到温州市职介中心采访时,该中心主任季建设分析。这一消息过于悲观。因为部分在去年底停工的企业。节后又开始了新一轮招聘,即将恢复生产。比较确切的数字是。温州用工岗位减少数量在60万人左右。通过现场采访温州在鸥海工业区、中国鞋都,我们发现,“温州20%中小企业倒闭”一说并不准确,实际上,其中多数企业只是减产或暂时停产,并没有全部倒闭。春节之后,这些企业虽然招工数量减少,但仍在招工。
2 各地不同行业的招工情况。我们发现,尽管各地招工总量减少,但对有一技之长的熟练工人影响并不大。如东莞工程师、技工、营销人员继续受到企业欢迎,温州熟练技工仍受到企业青睐。汉川需要大量的熟练纺织工等。由于各地产业结构不同,在用工需求上各有特点,如:东莞急需电子信息类技工。温州需要大量服务业技工和管理型人才。而在汉川市只需要熟练技工。管理岗位不仅稀少,待遇也比较低。
一、农村女性劳动力有组织转移的必然性
(一)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女性的必然选择。引导农村女性劳动力合理流动是增加农村妇女收入的重要途径。首先,农业人口的比例过大与可利用耕地的逐步减少形成了明显的矛盾。一方面由于小城镇建设的加快,镇区的范围不断扩大,可利用的耕地在逐步减少;另一方面,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步步深入也要求乡镇划出一部分土地来建立工业园区,吸引客商。据了解,我市农民人均耕地仅有一亩多一点,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必须走出家门,寻求发展。其次,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比例失调,效率相对较低。*市很多乡镇农产品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靠农耕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难以致富。有的乡镇85%以上的人口常年或阶段性地在外打工、再加上机械化作业程度的加深,提高了耕、收、种的效率,这样也促使更多的人走出家门。再次,随着沿海城市开发、开放的扩大和加深,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富余劳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有限,城市居民在现有规模下短时间内尚不可能实现充分就业,留给农民的机会就更少。农村女性劳动力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受到市场调节,参与资源配置,受供求关系驱动,女性劳动力向城区工业园区及沿海城市转移也就理所当然。
(二)自发盲目流动存在的问题。据渝水区统计,有85%以上女性劳务人员是靠邻里、亲戚、朋友等自发型带出去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可以克服人生地不熟的恐惧感,这是女性劳务人员走出家门的最主要障碍。身边有个朋友可以给心理上、生活上带来依靠。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劳务中介机构等这些中间环节的费用。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自发的对外流动却存在着种种问题,一是法律意识淡薄。她们中的大部分都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劳动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她们大都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常年超负荷的劳动,很少有时间休息,一些重污染的化工类企业没有很好的劳动保护措施,劳务人员的身体受到很大的威胁。二是不稳定性较大。通过朋友、熟人介绍的企业大都是一些中小规模的个体、私营企业,受季节、市场行情的影响较大,连续生产不能得不到保证,劳动报酬有的不能够得到及时兑现。在这种情况下她们会盲目地寻找下一个企业,常常使自己处于被动状态。
(三)有组织劳务输出的优势。*市、县区两级妇联是从2002年开始正式介入劳务输出工作的,从基层妇联一年多的实践来看,劳动力有组织输出相对于自发流动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是通过妇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联系的企业大部分是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企业自身的法律意识较强,当地劳动部门对企业管理也比较严格。进入这些企业务工都需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同时它们在劳动保护、保障等方面也做的比较好,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有能力为职工买各种保险。所以这些企业对年龄、文化程度的要求也相对比较高。而自发的流动则没有这么多的限制,有的没毕业的初中生也能混进去,从长远来看,自发盲目流动会影响本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二是有组织的输出可信度高。对于18-25岁的女青年,家长们最担心的是她们的人身安全,她们大都没单独出过家门,又在农村长大,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很少,再加上一些城市的治安混乱,不得不令父母们担忧。而妇联组织基本上都是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系,在成批量的输出之前都对企业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在用人过程中还保持联系并能及时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帮助外出务工女性人员协调解决困难,这也是有组织输出最突出的优势。三是有组织输出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由于妇联组织掌握较多的用工信息,她们可以根据外出务工女性己经掌握的一些技术和技能帮助其挑选合适的单位,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帮助她们参加各种实用技能培训班,提高劳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参与竞争的能力。
二、有组织转移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制约因素
我市有组织转移农村女性劳动力还遇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自身素质的约束。一是思想观念约束。一些年龄稍大的农村妇女受陈旧落后的思想的影响,见识不多、不广,思想不解放,囿于农村的小天地,缺乏自信心,害怕竞争,不敢走出去,观念特别难转变,妇联干部上门动员她们参加培训外出务工,会被以种种理由拒绝;或者有一部分人把妇联干部动员她们走出家门打工创业当作是在为妇联办事,缺乏内在动因,因而不去主动想办法,克服和战胜外出的困难,而是处处依赖妇联干部,在外稍有不如意,便会打退堂鼓。据我们抽样统计,由各级妇联组织动员外出务工的人员返回率接近30%。二是文化素质约束。农村妇女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能否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生产技能以及掌握的多少、深浅、快慢和熟练程度,不同素质的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决定了其转移方式和转移方向的不同,进而导致转移绩效的千差万别,文化素质高的妇女劳动力在转移中可以担当技术的重任,产生绩效相对较高,而文化素质低的妇女劳动力在转移中大多只能从事一些手工、体力工作和简单的再生产操作,就业面被限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其转移难度较大、收入偏低。今后,随着城镇产业结构的升级,市场竞争的加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农村妇女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偏低必然会使其有效利用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提高农村妇女劳动力素质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工程,其长期性和艰巨性是我市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转移绩效迅速提高的最直接障碍。
(二)劳动力市场发育缓慢,外出转移组织化程度低。当前,劳动力市场上供需脱节、供应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现象同时并存;有出去欲望的并非都能符合用工条件,劳动力市场还不是统一开放的市场,仍然由城乡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所构成,制约了农村妇女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信息服务滞后,管理收费较重,也挫伤了农民妇女外出转移的积极性。据了解,社会上的一些劳务中介机构中介费一般在300-500元左右,这对于普通的农村妇女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她们转移往往会选择自发流动。目前我市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转移真正通过政府及中介机构有组织转移的比重极小,不足转移劳动力总人数的30%。这主要是由于目前部分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权限还仅仅局限在对国家政策的上传下达,在如何转移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为她们提供有价值的就业信息方面做的较少;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劳务市场对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后缺乏有效的跟踪服务;部分地方劳务市场管理部门对中介机构监管不严,种种因素使农村妇女不愿依靠政府及中介服务机构寻求就业,而是投亲靠友式的自发流动,加之外出务工农村妇女的法制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弱,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有发生。自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成了农村妇女外出后最为担心的问题,甚至有的农村妇女宁愿呆在家中种田也不愿出去冒风险。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政府及中介组织功能乏力与转移规模庞大的不协调使全市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难以有大的突破,已成为加速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一大制约因素。
(三)农村妇女技能培训资金短缺。有组织转移农村妇女首先必须要开展技能培训,然后成建制输出。但在实际操作中开展技能培训难度很大,尤其是培训经费的短缺。,
(四)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良好,但个别现象不容忽视。总体来说,通过妇联输出的人员整体素质较好,有相当一部分是高中毕业,还有的经过中专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但也有一部分人组织意识、集体观念不强,有的承受不了高强度的工作,有的没有经过任何程序擅自离开,有的带头组织罢工扰乱正常工作秩序。尽管这是个别现象,但不仅给用工单位造成了损失,而且也损害了务工输出地的整体形象,同时这部分人回来之后在周围人群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农村女性劳动力有组织转移的途径及对策
从当前看,组织妇女进入市场就业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抓好思想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要大力宣传妇女外出务工致富成才的典型,引导她们主动克服“男主外、女主内”和“等靠要”等思想,树立“不断进取,男女平等和勇敢创业”的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要求内容新、层次高。全市各级妇联系统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网络,建设应用好培训基地。在对农民实施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针对农村妇女的特点制定实施计划,多做与从业相联系的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同时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实行不同的培训,比如对于20-30岁可开展电子、缝纫等培训,对于30-40岁可集中开展家政服务培训。要充分发挥妇女培训中心的作用,同时争取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和化技术培训基地支持,还要与各类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联合开展培训。要大力开展职业技能“订单”培训,根据用工协议和意向岗位,定向培训,保证上岗率,调动用人单位和农村妇女两方面的积极性。
第二、巩固和壮大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组织主体。自发的农村妇女外出务工、自主创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环境适应等多种压力,迫切需要一定的就业组织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我们认为,要大力培育和规范社会专业性的职业介绍机构。要把发展社会专业性的职业中介组织作为劳务市场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鼓励各类经济实体、群众团体和社区组织兴办,鼓励劳务输出人员返乡创办,鼓励农村女能人成为劳动力转移经纪人,把职业中介作为一项产业来办,同时依法规范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和企业经营行为,合法经营,切实保障农村妇女权益。要加强市场培育和规范、管理及监督,不断完善建立一个合理、有序流动的市场就业机制。
第三、搞好信息服务和管理。组织妇女外出务工必须有丰富的信息为前提,如,用工信息、妇女劳动力资源信息、培训信息、输入输出地信息等,才能发挥出沟通、联络、推动的作用。要鼓励、发展多种信息渠道,尽快形成开放有序的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一是通过进一步发展能人“以外带外”、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信息媒体等多种社会化信息体系,定期、及时、准确、公开地劳动力供求信息,中央、省、市及各级出台的有关政策规定,使信息公开化准确化和稳定性增加,降低妇女外出的风险成本和流动成本。二是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共信息渠道的建设。要在社会普遍建立专兼职信息员队伍,通过主动上门服务开通用工热线,设立信息网站等多种形式收集信息,并建立劳动力公开系统及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三是要依托省、市、县和乡四级“巾帼”服务机构建立自下而上的信息服务网络,并与劳动部门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联网,主动为妇女提供转移前、转移中和转移后的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同时也可以考虑与劳动力输入地妇联、劳动部门联系,利用他们提供的用工信息,及时组织本地劳务人员外出务工。
【关键词】施工企业;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
1 工程简述
某住宅小区工程,总共分为四期进行开发,该工程都有某施工企业承建,在一期工程中,由于各个方面存在的原因,致使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不力,给施工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经过公司研究决定,在工程二期施工建设过程中,要求项目部必须加强施工成本的有力控制,为此,项目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总结前期控制不力的情况下制定了详细周全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以下就是该项目部在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
2 在人工费方面采取的控制措施
人工费在全部工程费用中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该建筑工程一期工程中,预算费用中人工费就占了14%左右,所以首当其冲就是要控制好人工费。首先我们对用工数量进行控制,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的减少施工工序工日消耗量,从而达到降低工日消耗目的,有效控制工程的成本。在分析工程项目所采用的人工费单价基础上,分析当前工人的基本工资水平以及社会建筑劳务市场行情,根据工程的工期和预备投入的工人数量,分析二期工程合同价中的人工费可否包住,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方式。
结合过往的施工经验以及工程一期的经验教训,人工费采取了劳务分包的办法,且是一次性就包死,这样一来减少了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数量,还可以进行工程总价管理,使得工程风险得到了部分转移。二期工程中标价中的人工费是1354395元,而实际的预算收入(包括后来变更)是1549689元,工程实际支出的人工费是1558320元,人工费亏损为1558320-1549689=8631元,整个二期工程的人工费亏损率为5.6‰,可以看出,这个亏损率是很低的,是了工程的最好历史记录。
3 在材料管理方面
材料费用向来占建安费的比例很重,该工程的材料成本是整个工程造价的74%左右,因而加强工程材料的科学管理是整个工程成本控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项目部必须对材料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二期工程开始之前,公司就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了工程施工预算,通过审核后,预算作为了工程材料需求量编制的一个依据,也是工程施工中限额限量的一个依据。施工预算报材料部门,由材料部门根据项目部编制的采购计划和企业的资金情况采购材料,如施工过程中发现超额用料,材料管理人员必须立即查核原因。强化材料计划的严格性。分别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分析定额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采用的材料规格的不同等。
对于工程材料费的控制,我们首先从采购下手,在采购过程中,加强对材料的价格、采购地点、运输方式以及计量检验入库等方面的管理,要求材料采购部门必须选购价廉物美的工程材料。开展了比价格比质量的活动,并提倡就近原则,即“就地采购,就地使用”。在运输方面上采用了运输最优化图表的办法进行成本控制,要尽量避免车船空载、频繁进货以及不合理的二次搬运事件的发生。严格安装计量验收制度进行计量,收发手续必须齐全,材料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入库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价格等方面的核对与管理。进库材料必须具有合格证,材料质量要与订货的合同相符合。出现超定额损耗现象,损失必须追究责任。以下就是公司在材料费的控制所做一些改进:
首先,要抓住采购环节的管理。采取的措施:1)根据工程施工任务和计划,制订处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2)采购过程时需要做到货比多家,挑选物廉价美的产品;3)掌握材料供应渠道,采用就近原则;4)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尽量减少运输成本,避免中途损耗;5)核对材料储备定额,进行合理的库存管理;6)加强材料质量检查,避免购入不合格产品。
其次,做好材料保管工作。材料的保管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还影响着工程材料费。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做好工程计量工作,杜绝缺斤少两现象的发生;2)加强工程材料的入库手续管理;3)材料储备合理,不要积现象压;4)加强保管工作,防止材料设备出现自我损失。
再者,做好材料使用环节的管理。严格按照材料使用手续制度,采用“限额供料”原则。对于超出额度的材料,需要向项目部提出申请,还要说明具体原因,一便下一步采取措施。对工程劳务作业队伍,我们举行了材料节约活动,将节约材料和工人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做到节约者奖励,浪费者罚款,真正做到材料的有效管理。
第四,项目部要做好材料周转的相关管理,譬如,对于周转材料我们采取了集中管理与实行租赁相互结合的灵活多变的办法,有效促进了材料管理,减少了材料损耗,并制定了相关制度处理材料丢失、损坏事件。对于没有实行周转材料租赁制度的单位,我们建立了报废审批制度,依据施工的预算,制订相关标准进行摊销处理,并做到定期性的盘点,及时调整好摊销比率和摊销额度,对于超定额的摊销,要及时的揭示,并采取相关措施。
材料费所占比率非常高,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成本以及工程的经济效益。本工程中作法是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是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再就是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加强周转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等。其次,加强对材料价格的严格控制,主要通过采购部门在采购过程中控制。要掌握好整个材料市场行情,哪些牌子的材料质量好,价格比较合适,这些采购部门要做到心中有底;采取就地采购原则,减少运输成本;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率,合理确定进货的批量以及批次,尽量降低工程材料的储备。该工程二期工程投标价中材料费为7741344元整,预算收入为8321654元整,由于措施得当,保障有力实际材料费支出为7236534元,实际盈利8321654-7236534=1085120元整,实际盈利13%。
4 机械使用费方面的管理
该工程所用机械设备的型号和数量是从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定额中的施工方法直接套算得来的,因而与工程工地的实际施工存在一定的差异,工作效率也存在着不同,所以,工程预算人员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的安置、现场施工机械的具体型号估算出了需要的机械使用费用。同时,估算出可能需要的机械租赁费以及新购置的施工设备费用的摊销费用,并对主要的施工机械重新核对建立了台班产量的定额。
首先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工程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来配置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做到机械台班的“化零为整”,千万不能是“化整为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施工机械的台班量,通过全过程的施工组织以及机械调配,有效提高施工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施工设备的保养工作,尽量减少大修、经常性修理次数,不要出现机械设备闲置现象;做好设备租赁计划,利用好社会闲置的机械资源,多方面减少机械台班的价格。班组实行奖励政策,对于承担的任务,以车辆台班为基本指标,节约的有奖,超标的扣发工资。严格控制好机械的有效使用。在采取了以上措施情况下,机械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该工程二期工程投标中的机械费是403262元,实际预算收入是638345元,工程实际支出是303421元,实际盈利为638345-303421=334924元,赢利达到了52.46%。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措施,该工程二期项目的成本控制情况明显好转,项目部工作人员也逐渐认识到成本过程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成本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尹贻林.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关键词:山区;开放;经济
所谓开放型经济,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广泛利用国内外市场、经济技术资源,扬长避短,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战略。这种战略,山区能不能实施,怎样实施,是山区人民现实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发展山区经济所面临的抉择和挑战。
推力,趋势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潮汐所至,层峦叠障的山区也受到阵阵冲击。大开山门,面向世界,应对竞争,溶入市场经济潮流,已成为山区发展的希望所在。
山区正酿就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内在动力。其一,改革开放以来,放开手脚的农民先是在种植业内发展多种形式的商品生产,继而又在非农领域开拓创业,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一批优秀的农民企业家脱颖而出,各种各样的能工巧匠大显身手。他们冲破土地的藩篱,打开山峦的屏障,向国内市场寻财源,向国际市场找出路,为山区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新道。其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也要求更加对外开放。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民“三个月种田、三个月过年”,剩余劳动力多,休闲时间多。这些剩余劳动力,困守山区,不向山外发展,就没有出路。浩浩荡荡的民工潮,正是农民告别落后保守的传统观念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冲破田园篱笆,走向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其三,要解决农业徘徊萎缩问题,也必须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开发山区有两条路,一条是内向循环,即靠山吃山,凭借人口数量与体力劳动同自然界作简单的交换。走这条路,容易导致掠夺性经营,影响当前,危及长远,造成不良循环。另一条道路是外向型循环,即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引进技术设备,加工出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逐步积累资本,创造条件,推动农业现代化。实践表明,只有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才会加快发展步伐,才有希望。
当前,山区发展开放型经济也具有外在压力。一是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在内地、山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劲风所及,山区画地为牢的局面也是维系不了的,只能凭借这种“外冲力”,因势利导,走出山门,才有发展的可能。二是全国由东向西的梯度推移战略,亦迫使山区实行全方位突破。纵观全国,沿海开放了,沿江开放了,沿边开放了,一个全方位开放的扩展态势,无疑促使山区也得借道行车,搭船出海,大开山门,走向世界。再者,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外贸新形势,也为山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良好机遇。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浩浩荡荡。山区资源丰富,劳动力费用低廉,发展开放型经济大有可为。如果把住山门,闭关自守,坐失良机,就会阻碍山区经济发展,制约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甚至还会影响全国改革开放的大趋势。
上述分析表明,山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是适应山区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需要。选择当前的良好时机,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发展开放型经济,有助于山区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有助于山区人民破除墨守成规的历史惰性和小生产的狭隘眼界,开阔胸襟,迎接海浪的冲击。
优势,难点
山区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我国是一个山地面积占版土三分之一多的国家,开发山区早已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每当说起山区,人们总是以贫困落后来形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开发山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有利条件很多。
首先,改革开放的实践已为山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积累了经验。过去的“泥腿子”今天却踌躇满志地要到国内、国际市场去一争高低。许多乡镇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形成以竹木草加工为主体,以建筑建材为重点,以食品加工行业为龙头的工业生产体系,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而使世世代代处于封闭、狭隘状态的亿万农民,同古老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告别,开始走向现代化。
其次,山区资源丰富,发展开放型经济有一定的物资基础。山区资源絢烂多彩,蕴藏着巨大潜力。这里既有富饶的生物资源,如桐油、生漆、龙须草、木耳、香菇、中药材等;又有雄厚的矿产资源,组织技术力量开采、冶炼、加工,就可形成本地区特色的骨干企业;还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如瀑布、温泉、矿泉水等,都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把这些资源优势发掘出来,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向国内、国际市场,是长远的发展战略。
再者,山区有一支费用低廉的劳动大军。山区剩余劳动力多,劳动力廉价,这又是许多平原、沿海地区所不及的。通过劳务市场,把这些剩余劳动力引进城市务工经商,减轻土地负荷,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是引导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当然,山区发展开放型经济也有难点。比起沿海、城市、平原地区来看,至少存在着四大障碍:一是思想。由于长期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束缚,许多农民以农为本、少富即安的思想很牢固,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很少价值观念和竞争观念;不少基层干部缺乏开拓进取的雄心壮志,面对市场激烈竞争,畏难发愁,萎缩不前。这些思想与发展开放型经济所必须具备的积极主动精神格格不入。二是流通。山高路远,交通不变,地广人稀,市场狭小,信息不灵,难晓市场行情,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需要。三是体制。政府服务不到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企业不能自主经营,税费负担重,举步维艰;农民主体意识差,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些也是制约山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因素。四是基础。突出表现在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资金短缺,基础设施简陋,服务体系不完备。这些难点,从根本上说,源于山区农村社会封闭保守、经济文化贫困落后。只有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才能使山区潜在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几点思考
山区经济面临重重矛盾,彼此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实践表明,靠山吃山,内向发展不行,必须实行全方位突破,发展开放型经济,才能使山区经济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意识。对于山区干部和群众来说,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进一步更新观念。要破除封闭保守的小生产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意识;要破除自卑感、神秘感,增强参入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和交换的勇气;要突破“三就地”(就地取材、加工、销售)的框子,增强大市场观念;要破除等待观望、依赖援助的思想,增强自力更生、开拓进取的信心。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正确选择主攻项目。山区发展开放型经济,应该从本地资源环境和所具有的经济优势去考虑,精心选择启动项目,大胆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发展“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实现系列开发,形成“拳头”商品,打造规模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
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山区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结构不完善,大多只是集贸市场,主要是消费品交换,生产要素市场所见甚少;二是机制不健全,流通不畅,信息失真,权利干预,应变不灵,市场运行风高浪低、大起大落;三是管理不善,封锁分割,欺行霸市,非法市场行为时有发生,基本上还是一种半封闭不完全不规范的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应尽快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增强市场行情信息反馈能力,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
广泛引进人才技术,大胆使用外资。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山区发展开放型经济,就要尊重人才,启用人才。要本着“用好本地的、吸引外地的、培养未来的”指导思想,开发人才,为山区发展奠定基础。山区技术力量薄弱,可借助城市、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货币资本是市场经济的启动器。要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大胆吸收内资和外资,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山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Abstract: It analyzes the main aspects of fine management, and adopt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engineering cost from the main aspects of fine management;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in the main aspects of the project.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工程成本;层次分析法
Key words: fine management;engineering cost;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0 引言
建筑业传统的粗放式管缺乏完善的制度约束和科学有效的流程化过程。工程低价中标已成为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如何在低价合同施工中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施工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建筑行业的利润率比其它行业的低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传统式的粗狂性的管理已不适应低价中标的现行建筑市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由“粗狂型”的传统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现代管理模式转化,精细化管理能够严格控制成本,提高利润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 精细化管理过程分析
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是将构成建筑施工成本的各个方面进行精确定位、细化分工、分解目标、量化考核指标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精细化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具有更强调全过程管理、强调成本效益观念、强调全员参与管理的特点。
工程成本管理程序如图1所示。
精细化管理是房地产企业寻求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在房地产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贯彻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才能促进项目的成功执行和企业的快速发展。精细化管理是贯穿项目全过程长期、系统的工作。由图1可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方面有资金精细化管理、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只有对各个阶段精细化管理才能更好地、有效地控制成本,并同时兼顾到速度与质量,做到好、快、省[1]。
2 运用AHP分析精细化管理中各阶段对成本的影响
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2]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科学的分析方法,用于处理那些难于完全用定量方法来分析的、结构较为复杂、决策准则较多而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首先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提出一个总的目标,然后将问题按层次分解,对同一层次内的各个因素相互比较,确定各因素对于目标的权重,这些权重在人的思维过程中通常是定性的,而在层次分析法中则要给出得到权重的定量方法,对各个因素分配合理的权重。
2.2 运用AHP分析精细化管理各阶段影响成本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根据各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判断,再根据计算成对比较矩阵的特征值获得权重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精细化管理各阶段对成本影响的权重具体分析过程包括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3]。
2.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精细化管理包括的方面很多,导致影响成本的因素也很多。在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时,只选用了较有代表性的方面。根据研究,将精细化管理各阶段对成本影响的权重初步分成如图2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
2.2.2 构建判断矩阵并计算 依据建立的层次结构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应用Saaty的1~9标度方法[2](如表1所示),使判断定量化,形成判断矩阵。
根据相关文献及专家意见,依据准则层指标对目标层的影响程度大小和各层因素指标相对应上一层准则层指标的影响程度大小,按照层次分析法中的标度方法,分别建立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下面以基准(B)指标对目标层(A)的判断距阵为例进行计算。
采用正规化求和法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根(λmax)和特征向量(w):
C=■ (i,j=1,2,…,n)
■=C■■ij (i,j=1,2,…,n)
■=■■ (i,j=1,2,…,n)
W■=■■■ (i,j=1,2,…,n)
λ■=■■■CW■ (i,j=1,2,…,n)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CI=(λmax-n)/(n-1);CR=CI/RI
式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如果CR
根据公式计算得判断矩阵的λmax=3.019,CI=0.010,RI=0.58,CR=0.017
各矩阵的一致性可接受时,即判断矩阵为一致性矩阵时,■即为影响因素对上层的权重,最终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通过组合权向量得到(见表3)。从表3可知精细化管理各个主要部分对成本影响的权重。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对成本影响较大的可以有所偏重。
3 工程成本精细化管理具体措施
3.1 资金精细化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精细化管理可以强化生产经营全过程控制,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加强对成本的控制。
3.1.1 项目资金计划管理
①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资金计划。考虑企业众多因素下明确企业经营、投资、融资所需的现金流量等,充分评估可得性、利率、偿还风险,制定合理的筹资方案。
②构建完善的资金计划管理体系,明确责任范围。合理划分企业资金使用目标的责任制度,明确成本控制责任人,是一种新的责任成本管理模式。有利于把每一个分解后的成本目标变得可控。
③加强企业资金计划管理的意识。明确资金计划管理决策、加强资金的合理使用意识、强化其时间价值观念、加强企业对资金的投资管理意识、充分考虑必要的风险价值、增强企业资金的结算管理制度、适度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等。
④合理制定并严格执行资金计划。企业年度资金计划的制定要依据市场状况和自身条件,不断优化资金的使用与运营效率;实现全面和集中管理的统筹,严格避免资金体外循环状况的出现;实施资金支付申请制度,并严格依照资金计划实行;此外还应强化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加强资金的合理支付[3]。
3.1.2 预算控制管理 预算控制是在工程建设成本控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一项管理工作。
①提高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提高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核心是提高工程各组成要素价格的市场化程度,使工程预算价格更切合市场、切合实际。实事求是地进行市场分析,避免项目决策的盲目性,减少和降低投资风险,为选取最具经济效益的方案提供决策性的咨询。
②加强工程预算的动态管理。工程预算管理从广义上讲包括从投资立项开始的投资估算管理、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管理、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施工图预算管理和竣工阶段的结算管理,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周期性。因此,必须全过程实时跟踪工程预算中“量”和“价”方面的变动,分析其变动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发挥工程预算管理的能动作用。
③加强工程预算的统筹管理。同一个工程项目而言,不同参与主体对工程预算的理解和运用是有一定区别的,甚至是矛盾的。工程预算管理片面地强调某一参与主体的利益都会不利于项目的进展。因此,建设单位应利用统筹的意识和观念,发挥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核心统领作用,将限额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投资控制及成本降低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各方面的统筹管理。
3.1.3 材料控制管理 一个工程甚至高达70%的成本来源于材料,因此材料是影响成本的直接因素。成本控制应从原材料价格和使用量两个方面进行,材料精细管理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
3.2 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 人力资源的精细化不等同于复杂化,而是人员分工明细化、责任明确化进而达到高效管理。一个项目能否达到预定成本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理的组织机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3.2.1 项目管理机构组建 项目组织机构是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者。有严格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一次性的任务要求项目精细管理要以结果为导向,实现项目的目标。而在公司结构体系中,项目组织结构是相对长期的、稳定的,并且以职能管理的垂直管理为主要表现形式。采用相对简洁的组织形式,构建一个高效、健全的组织结构,从施工到安全、人力资源到预算和采购全面协调工作有序进行,保障项目施工和提高工作效率。
在建立和应用组织级项目管理上,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着力做到:1)构建项目管理体系,规范项目运作机制;2)在项目管理体系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建立动态提升机制。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相应的管理机制也面临着不断提升,项目管理体系必须要有动态提升的机制,以保证公司项目运作的需要。
3.2.2 劳务成本精细化管理 劳务成本精细化管理主要为两个方面:劳务项目单价的确定和分段结算。
劳务单价的确定,一方面依据各地方的定额,另一方面又要参考市场行情的平均劳务水平,既不能让劳务亏损(否则扯皮而加大成本)又不能让劳务利润过高,也就是让劳务略有盈利。
以前,施工企业都采用了一包到底的方式,整个工程全部采用一家劳务公司,虽然减少了管理工作量,但也增加了企业在劳务市场的议价能力。独大的劳务局面,会导致劳务成本的节节攀升。若采用了“落地”的细化管理方式,管理分工明细化、责任明确化,使各项成本在项目资金计划可控范围内。
3.3 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
3.3.1 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 质量是施工单位的生命线,而成本却是施工单位的生存线。质量―成本关系如图4所示。大多数施工企业被过分重视,而施工成本管理往往被忽视,这样就造成了质量提高而高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投入,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另一类是片面追求利润,不惜压低价格,微利甚至亏损来获得承包。所以正确认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施工质量成本精细化管理才能有利于企业长久发展。
施工质量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的精细化管理:
第一是材料质量成本的控制。入库的材料按国家规定、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要求应进行抽检的。对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入库,更不得使用于施工工程中。减少因材料不合格带来的返工浪费,加大质量成本。
第二是严把施工质量控制关。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确定质量目标。按照质量目标,落实质量责任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将质量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人,做到每个施工环节均可追溯。
第三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良好的沟通。
第四是注重维保,主动回访,加速尾款及质量保证金的回收。
3.3.2 施工进度精细化管理 工期-成本关系如图5所示。工期的拖延,不但会带来建设方的反索赔,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而且会导致施工工程直接劳务成本、管理成本的增加,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执行合同的信誉。因此在现代管理理论中,施工进度管理是考验一个施工企业的试金石。
精细化管理在总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寻求最佳工期,以及网络计划中与此相对应的各工序进度安排。企业在确定进度目标、项目部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要有合理性、可操作性。若需要缩短工期,则考虑如何使增加的费用最小;若要求以最低费用完成整个项目计划,则必须考虑确定其最佳工期。
4 结束语
科学、合理的精细化管理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减少成本投入,从而实现施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剖析了主要方面对成本的影响,提出了项目具体实施中主要方面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措施。
参考文献:
[1]Qun Gao.Research on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Real Estate Projec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09(12):142-146.
[2]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5):148-153.
关键词:成本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解决措施;工程项目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种涵盖范围非常广的工程项目,其整个施工过程包含了机电、供电、车辆、轨道、装修、土建、通信、信号等多个专业领域,不同领域之间在系统接口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兼容性,于是使该工程项目普遍具有着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工程成本高的特点。一般而言,交通轨道项目共涉及到三大评估指标,分别是质量、进度与成本。其中,如何控制好有限的工程成本,使其被更好地利用到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之中,便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唯一课题。
一、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在成本管理上缺少主动性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都源于政府的投资,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只是单纯地承担建设任务,对于成本管理缺乏主动性,只要求在工期内能够确保项目完工,且不会在施工的各个环境采取成本控制措施。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单位缺少成本控制意识。
(二)设计规划阶段缺少相应的成本管理
相较于国外的交通轨道建设项目运作状况,国内还不够规范。我国对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大多集中在工程前期,而不是如国外一样,在项目的立项阶段、招投标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维护阶段全部进行成本管理。而这样的不规范运作所导致的结果便是工程项目在投资上出现了大量的浪费。
(三)观念落后、管理方式落后
我国的城市轨道建设项目依然遵行着较为落后的成本管理理念,只对工程的局部实施成本管理,并且,当所实施的成本管理大多是静态的,而没有从全局角度对项目投资成本进行动态的把握。
二、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一)施工要素未合理分配
一般而言,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项目成本中所占据的比例分别为11%~15%、61%~75%、5%~10%。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人工费应与项目所在地区的人均工资水平及劳务市场行情相协调。为了做到人工费的合理设定,应在施工准备阶段便做好工期与劳动力数量的统计工作,招收适当数量的工人,以免因人工费用的浪费而使项目成本提高。以华南地区某省会城市为例,该市在进行某一地铁站的车站施工时没有按照当地施工人员的人均日工资水平(30元/日)来设置人工费,而是将人工费单价设定为80元/日,这一人工费单价已经是当地人工费水平的2~3倍,鲜明的价格定额差异使得人工费占据了工程项目成本的7%左右,人工费的大量支出使得工程的其他方面被迫处在亏损状态中。而材料费也在项目成本中有很大的波动,合同甲方是否提供材料,施工方是否自购材料,购置材料时的数量、规格以及单价都会使项目成本增加或减少,甚至材料的运输和装卸,也会产生相应的费用。依然以前文中的某市地铁站为例,项目合同中本来要求甲方提供材料,但是实际施工中却是由甲方列出供应商名单,乙方从名单中选择供应商购置材料,乙方在购置材料时恰巧遇到钢筋与混凝土涨价,因此在材料购置上花费了更多的材料费,项目成本也因此明显增加。至于机械使用费所带来的成本上升,一般是由燃油费用涨价或机械使用出现磨损而导致的。
(二)管理不规范
就项目管理而言,轨道交通项目也需要对项目的质量进行监管,否则不仅会因质量问题而返工整改,对工期和工程进度造成延误,还会增加人工费用和材料的消耗。一旦人员因安全管理没有切实落实而出现伤亡事故,更会给项目成本增加负担。此外,前文实例中的建设单位没有及时拨付结算款,又使得施工单位的财务人员反复讨要,差旅费的增加又提高了项目成本。
三、具体的管理措施
关于城市轨道项目的成本管理,可参考中铁三局某公司在北京某地铁站所采取的措施,具体如下:
(一)建立成本控制中心
项目成本覆盖到施工项目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为了压缩项目成本,必须要对整个项目成本都进行相应的财务核算,而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成本控制中心,并使各个部门都与这个中心部门配合起来,以实现对施工各个环节的控制。若条件允许,可下设六个分支部门,分别对“工期优化”“前期临建”“材料购置”“劳务分包”“机械配置”“间接费用”六个方向进行更加详细的控制。
(二)全员参与到项目成本的审核之中
鉴于本类项目在投标商的特殊性,应该改变项目组检人员不得参与前提投标的不合理规定,这样可以确保真正参与施工的人员可以对单价构成进行更加详细的处理,以避免投标的盲目和管理额的断档。另外,对于投标时“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的忽视也该被注意起来,必须要对项目的机械设备配套、具体的施工流程工艺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以免在施工后期因投入过多而难以挽回相应的损失。中铁三局某公司在其地铁项目中便是编制了《项目责任成本》,将工程规模、人员材料机械的投入以及施工进度额的规划细化到了所有分支部门,使所有人员参与到成本指标的审核中去,才实现了自下而上的全员控制局面。
(三)基于实体工程预算进行成本控制
首先是人工费的控制,管理人员便是采取了招投标方法,对人工费单价、人工费定额以及人工费定量进行了成本控制。简单的说,便是通过劳务分包方式将人工费单价设置为项目所在城市的工资水平。其次是材料费与机械使用费,这两项费用也被囊括在单价费用中,以综合单价的形式应用在劳务分包过程中。就该公司所采取的措施而言,便是以工程量来计算人材机费用的总量,然而在施工时协调人员、材料与机械设备的分段配备。为了避免人材机费用的不必要支出,应在材料购置时采取公开招标或货比三家的方法,以实现物美价廉的阳光采购;还应建立消耗台账,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以此来减少浪费或假公济私问题的出现;日常使用中还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以便机械故障带来新的购置性支出。
结语:
城市轨道建设项目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程项目,在材料购置、劳动力招收、机械设备使用等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成本增加问题。本文对存在于建设项目中的常见成本管理问题进行了介绍,又对导致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之后总结了具体的管理措施,以供从事相关研究或工作的人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光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措施[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2(01).
[2]张富涛.如何加强轨道交通BT项目建设工程成本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3]陈先伟.加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合同及成本管理的探讨[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4(06).
[4]乔渊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5(04).
[5]尹文娜.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成本管理[J].科技与创新,2014(01).
【关键词】园林工程;造价控制;投资决策;设计阶段;艺术性。
前言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是指为建设一项园林绿化工程, 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价格。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是项目决策的工具, 是制定园林绿化投资计划和控制投资的有效工具,也是落实园林绿化建设资金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园林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管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 一是园林绿化工程价格管理。下面,我们就对当前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控制园林绿化工程造价谈几点看法。
1.投资决策多由行政拍板缺乏科学性经济性
由于园林绿化工程多属市政公益工程, 大多由政府投资建设, 其实施的好坏会对园区功能和日常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但由于部分地方的长官意识作崇,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缺乏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更别提广泛调查研究、多方案比选了,而是由一些领导拍板定案,靠人脉关系取胜,一些技术先进、功能可靠、经济合理的建设方案得不到重用。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就十分困难。
2.讲求艺术性与投资金额控制的矛盾
因园林绿化工程具有艺术性、方式多元化、衡量尺度不一等特征,实用性弱于美学需求,所以设计师作品真实意图的表达很容易因投资人设计任务书的局限性受到禁锢。由于目前园林设计方案未完全进入招投标市场,存在不透明性,设计师的作品过度依赖投资人狭隘的观点和错误的信号, 设计主体思想缺乏统一,导致最优化、最合理、最科学的设计方案被人为肢解,只考虑作品的标新立异、方案的奢华和惟美,无暇顾及经济技术问题, 最终造成园林绿化项目的投资成本不断递增,投资金额与建设成效无法成正比。
3. 精通造价的人员奇缺导致园林绿化工程造价不合理
相对其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资金额相对较少, 有限的市场份额使得设计队伍建设进退两难, 设计单位在有限的设计业务中很难在专业划分及阶段分工上花更多地精力去设置细化。园林设计队伍中部分设计人员不熟悉本专业的概预算定额、建筑材料市场价格,而预算人员对工程技术问题往往不太熟悉, 同时受市场份额和企业运作人力资源承受能力的影响, 园林工程在具体专业分工上又不够细化, 专业技术力量上在设计阶段的分布存在严重缺位或配置不合理,导致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不严或造价失控。在具体造价实施中, 园林绿林项目设计费的多少取决于工程总造价的高低和建设面积的大小, 致使有的设计单位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工程规模和提高单位面积建造成本,特别在绿化苗木中使用大规格苗木,增加苗木种植密度,过多采用珍稀名贵植物,非常奢侈地使用昂贵的建筑材料,超强度地进行非常规建筑设计等,从而人为地提高了工程造价。
4.设计前期调查工作不到位导致造价控制难度加大
其一,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多为城市配套工程或在地质条件较为恶劣的山峦、崖壁、滩涂、滨水区等进行建设,其城市地下管网、地质水文、周边环境、服务对象等都直接影响工程建设成本,前期调查的环境基础资料不到位直接影响造价控制。
其二,园林绿化工程不仅具有感官休憩功能,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精神意境、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所以设计前必须认真地对当地的历史脉络、风土人情、地方特色进行翔实地调查研究。如果前期调查不够深入,也会影响园林绿化设计的正确定位,使设计主题偏离,导致设计阶段造价无法把握和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无法控制。
5.搞好园林绿化造价控制的措施
5.1 要多角度地科学决策,推行招投标机制,形成投资最高限额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通过公开、公平的招投标竞争,能促进设计单位自觉按设计要求提交实用、安全、经济的设计方案。在评标过程中,引入价值工程分析方法,按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分配权重,可选择出最优设计方案,有利于工程投资的控制。同时,应积极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设计,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各专业按分配的投资额进行设计,以使总投资不被突破。在推行限额设计中,依靠技术创新控制工程造价是最有效的手段,提高初步设计概算的精确度, 使之成为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依据,是对投资估算的第一次细化;设计人员和工程经济人员要密切配合, 应用价值工程原理, 做好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力争用最低的成本,实现工程项目的必要功能。
5.2 对园林绿化设计方案进行公开评审、论证、公示以控制造价
设计信息后,建设单位首先应组织专家、相关技术人员、相关部门及主管领导对收到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效果评价,力求选择经济合理条件下确保使用功能,在满足使用功能条件下追求造型美观,确定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设计方案为中标方案。同时对入选方案和中标方案进行公示,听取社会意见。[]
5.3 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实行限额动态控制
在园林工程建设中设计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在设计阶段进行变更,修改图纸即可,若在施工中进行变更,必将造成投资方重大的损失。该情况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表现尤为突出,例如投资方为了达到立竿见影的建设效果或者施工方为了弥补在投标过程中因不平衡报价损失而采取更改设计的办法(增加综合报价较高的苗木的种植密度、加大苗木规格、更改苗木品种等),使工程的整个投资造价飚升。倘若进行限额设计,实行限额动态控制,在方案及施工图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人为要求进行设计变更的行为将大大减少。
5.4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工程预、结算审核方面的控制及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招标管理阶段、施工管理阶段和结算阶段。在招投标管理阶段中,招标文件应对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定额及费用的取定、增加工程的结算方式等有明确规定。项目实施阶段,必须要按照合同办事,树立法律意识,做好各项资料的记录和收集工作,全面履行合同内容,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要按照国家或地方颁布的计算规则即统一的工程项目划分方法、统一的计量单位及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并予以统计、排列,从而得出清单。对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项目应具有调试的概括性,条目要简明,同时不能出现漏项、错项,应保证计价项目的正确性。要将不同等级要求的工程区划分开,将情况不同、可能要进行不同报价的项目分开。这就要求清单编制人员在编制时,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分析招标文件中所包括的工作内容及不同的技术要求,熟悉所有工作的程序,并且要认真勘测现场情况,尽是预测在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对将要影响报价的项目予以划分。另外,因为工程量清单中计算出的工程量为不完整工程量,考虑建设单位的利益,应明确中标价中的综合单价为不变价,工程量清单的数量按实际施工实做实计。
5.5 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中材料价格的控制是主要的, 材料费在工程中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占预算费用的70%,占直接费的80%左右。因此必须在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材料用量控制,合理确定材料价格,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市场经济为材料的供应提供了多种渠道, 而且材料品种价格繁多,造价管理人员应密切注意市场行情,随着工程进展情况深入现场、市场,掌握第一手的施工情况及材料信息,为竣工决算提供有力的依据。
5.6 严把变更关,将园林绿化工程预算控制在概算内
在园林绿化施工中引起变更的原因很多, 如工程设计粗糙,使工程实际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符;当前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标准不符合设计要求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给工程造价留下活口因素。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把变更关,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等,最好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的制度。对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 尤其是涉及到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 必须经设计单位代表、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而且应尽是提前实现这类型变更,减少损失,因为已完成或部分完成的工程内容还需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为此,应指派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常驻施工现场,随时掌握、控制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
5.7 严格现场签证管理,掌握工程造价变化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督促施工方按图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对必要的变更,应做到先算账,后花钱,变更一旦发生就及时计算因工作量变更而发生增减的费用,随时掌握项目费用额度,避免事情积压成堆,对工程造价心中无数。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要督促施工方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工作,减少结算时的扯皮现象。许多工程就是由于现场签证不严肃,给工程结算带来非常大的麻烦,导致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严格现场签证管理,是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5.8 加强结算管理,严格把好审核关
在工程竣工决算时,审核人员应坚持按合同办事,对工程预算外的费用严格控制, 对于未按图纸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及未按规定执行的施工签证一律核减费用; 凡合同条款明确包含的费用,属于风险费包含的费用,未按合同条款履行的违约等一律减费用,严格把好审核关。对工程量的审核应根据施工承包合同要求,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进行审核,不能多算或不按规则计算, 在要求施工企业报送相应的工程计算式和材料用量明细表的同时, 造价管理单位也要编制一份完整的结算书和材料用量明细,这样比照审核,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合理,准确进行计量审核。其次,在结算审核中,还应注意审核项目的单价、结算书中分项的正确性及程序及准确性,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计算。
6.结语
园林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涉及面广、环节多,相应的外部环境还不成熟, 要做好这项工作应从规范行业做起,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加强管理,科学引导,使广大园林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林工程;造价控制;投资决策;设计阶段;艺术性。
0前言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是指为建设一项园林绿化工程,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价格。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是项目决策的工具,是制定园林绿化投资计划和控制投资的有效工具,也是落实园林绿化建设资金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园林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管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一是园林绿化工程价格管理。下面,我们就对当前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控制园林绿化工程造价谈几点看法。
1.投资决策多由行政拍板缺乏科学性经济性
由于园林绿化工程多属市政公益工程,大多由政府投资建设,其实施的好坏会对园区功能和日常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但由于部分地方的长官意识作崇,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缺乏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更别提广泛调查研究、多方案比选了,而是由一些领导拍板定案,靠人脉关系取胜,一些技术先进、功能可靠、经济合理的建设方案得不到重用。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就十分困难。
2.讲求艺术性与投资金额控制的矛盾
因园林绿化工程具有艺术性、方式多元化、衡量尺度不一等特征,实用性弱于美学需求,所以设计师作品真实意图的表达很容易因投资人设计任务书的局限性受到禁锢。由于目前园林设计方案未完全进入招投标市场,存在不透明性,设计师的作品过度依赖投资人狭隘的观点和错误的信号,设计主体思想缺乏统一,导致最优化、最合理、最科学的设计方案被人为肢解,只考虑作品的标新立异、方案的奢华和惟美,无暇顾及经济技术问题,最终造成园林绿化项目的投资成本不断递增,投资金额与建设成效无法成正比。
3.精通造价的人员奇缺导致园林绿化工程造价不合理
相对其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资金额相对较少,有限的市场份额使得设计队伍建设进退两难,设计单位在有限的设计业务中很难在专业划分及阶段分工上花更多地精力去设置细化。园林设计队伍中部分设计人员不熟悉本专业的概预算定额、建筑材料市场价格,而预算人员对工程技术问题往往不太熟悉,同时受市场份额和企业运作人力资源承受能力的影响,园林工程在具体专业分工上又不够细化,专业技术力量上在设计阶段的分布存在严重缺位或配置不合理,导致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不严或造价失控。在具体造价实施中,园林绿林项目设计费的多少取决于工程总造价的高低和建设面积的大小,致使有的设计单位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工程规模和提高单位面积建造成本,特别在绿化苗木中使用大规格苗木,增加苗木种植密度,过多采用珍稀名贵植物,非常奢侈地使用昂贵的建筑材料,超强度地进行非常规建筑设计等,从而人为地提高了工程造价。
4.设计前期调查工作不到位导致造价控制难度加大
其一,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多为城市配套工程或在地质条件较为恶劣的山峦、崖壁、滩涂、滨水区等进行建设,其城市地下管网、地质水文、周边环境、服务对象等都直接影响工程建设成本,前期调查的环境基础资料不到位直接影响造价控制。
其二,园林绿化工程不仅具有感官休憩功能,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精神意境、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所以设计前必须认真地对当地的历史脉络、风土人情、地方特色进行翔实地调查研究。如果前期调查不够深入,也会影响园林绿化设计的正确定位,使设计主题偏离,导致设计阶段造价无法把握和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无法控制。
5.搞好园林绿化造价控制的措施
5.1要多角度地科学决策,推行招投标机制,形成投资最高限额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通过公开、公平的招投标竞争,能促进设计单位自觉按设计要求提交实用、安全、经济的设计方案。在评标过程中,引入价值工程分析方法,按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分配权重,可选择出最优设计方案,有利于工程投资的控制。同时,应积极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设计,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各专业按分配的投资额进行设计,以使总投资不被突破。在推行限额设计中,依靠技术创新控制工程造价是最有效的手段,提高初步设计概算的精确度,使之成为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依据,是对投资估算的第一次细化;设计人员和工程经济人员要密切配合,应用价值工程原理,做好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力争用最低的成本,实现工程项目的必要功能。
5.2对园林绿化设计方案进行公开评审、论证、公示以控制造价
设计信息后,建设单位首先应组织专家、相关技术人员、相关部门及主管领导对收到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效果评价,力求选择经济合理条件下确保使用功能,在满足使用功能条件下追求造型美观,确定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设计方案为中标方案。同时对入选方案和中标方案进行公示,听取社会意见。
5.3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实行限额动态控制
在园林工程建设中设计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在设计阶段进行变更,修改图纸即可,若在施工中进行变更,必将造成投资方重大的损失。该情况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表现尤为突出,例如投资方为了达到立竿见影的建设效果或者施工方为了弥补在投标过程中因不平衡报价损失而采取更改设计的办法(增加综合报价较高的苗木的种植密度、加大苗木规格、更改苗木品种等),使工程的整个投资造价飚升。倘若进行限额设计,实行限额动态控制,在方案及施工图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人为要求进行设计变更的行为将大大减少。
5.4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工程预、结算审核方面的控制及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招标管理阶段、施工管理阶段和结算阶段。在招投标管理阶段中,招标文件应对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定额及费用的取定、增加工程的结算方式等有明确规定。项目实施阶段,必须要按照合同办事,树立法律意识,做好各项资料的记录和收集工作,全面履行合同内容,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要按照国家或地方颁布的计算规则即统一的工程项目划分方法、统一的计量单位及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并予以统计、排列,从而得出清单。对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项目应具有调试的概括性,条目要简明,同时不能出现漏项、错项,应保证计价项目的正确性。要将不同等级要求的工程区划分开,将情况不同、可能要进行不同报价的项目分开。这就要求清单编制人员在编制时,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分析招标文件中所包括的工作内容及不同的技术要求,熟悉所有工作的程序,并且要认真勘测现场情况,尽是预测在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对将要影响报价的项目予以划分。另外,因为工程量清单中计算出的工程量为不完整工程量,考虑建设单位的利益,应明确中标价中的综合单价为不变价,工程量清单的数量按实际施工实做实计。
5.5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中材料价格的控制是主要的,材料费在工程中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占预算费用的70%,占直接费的80%左右。因此必须在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材料用量控制,合理确定材料价格,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市场经济为材料的供应提供了多种渠道,而且材料品种价格繁多,造价管理人员应密切注意市场行情,随着工程进展情况深入现场、市场,掌握第一手的施工情况及材料信息,为竣工决算提供有力的依据。
5.6严把变更关,将园林绿化工程预算控制在概算内
在园林绿化施工中引起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设计粗糙,使工程实际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符;当前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标准不符合设计要求等,这些问题的产生给工程造价留下活口因素。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把变更关,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等,最好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的制度。对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尤其是涉及到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代表、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而且应尽是提前实现这类型变更,减少损失,因为已完成或部分完成的工程内容还需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为此,应指派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常驻施工现场,随时掌握、控制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
5.7严格现场签证管理,掌握工程造价变化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督促施工方按图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对必要的变更,应做到先算账,后花钱,变更一旦发生就及时计算因工作量变更而发生增减的费用,随时掌握项目费用额度,避免事情积压成堆,对工程造价心中无数。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要督促施工方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工作,减少结算时的扯皮现象。许多工程就是由于现场签证不严肃,给工程结算带来非常大的麻烦,导致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严格现场签证管理,是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5.8加强结算管理,严格把好审核关
在工程竣工决算时,审核人员应坚持按合同办事,对工程预算外的费用严格控制,对于未按图纸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及未按规定执行的施工签证一律核减费用;凡合同条款明确包含的费用,属于风险费包含的费用,未按合同条款履行的违约等一律减费用,严格把好审核关。对工程量的审核应根据施工承包合同要求,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进行审核,不能多算或不按规则计算,在要求施工企业报送相应的工程计算式和材料用量明细表的同时,造价管理单位也要编制一份完整的结算书和材料用量明细,这样比照审核,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合理,准确进行计量审核。其次,在结算审核中,还应注意审核项目的单价、结算书中分项的正确性及程序及准确性,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计算。
6.结语
园林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涉及面广、环节多,相应的外部环境还不成熟,要做好这项工作应从规范行业做起,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加强管理,科学引导,使广大园林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
引言
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是贯穿于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在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把项目投资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全面地控制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能够为业主带来效益。所以,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是我国今后工程造价的发展趋势,并应根据国际、国内的环境加快我国的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的发展。
一、工程造价的含义
工程造价通常是指工程的建造价格。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工程造价有不同的含义。
从投资者(业主)的角度分析,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投资者为了获得投资项目的预期效益,就需要对项目进行策划、决策及实施,直至竣工验收等一系列投资管理活动。在上述活动中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就构成了工程造价。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工程造价就是建设工程项目固定资产的总投资。
从市场交易的角度分析,工程造价是指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工程承包发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显然,工程造价的第二种含义是指以建设工程这种选定的商品形式作为交易对象,通过招标投标或其他交易方式,在进行多次预估的基础上,最终由市场形成的价格。
二、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现状
2.1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在五十年代形成、八十年代完善起来的。表现为国家直接参与和管理经济活动。规定在不同设计阶段必须编制概算或预算并对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制定了概预算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和审批办法,规定了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编制、审批、管理权限等。随着历史进程,经过恢复、改革和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概预算定额管理体系。
2.2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首先在建设工程项目上有所突破,1984年的云南鲁步革水电站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国内首次利用国际招标,日本大成公司以低报价中标,造价降低40%,工期提前五个月。这种模式在1988年全国应用试点,1993年正式推广。在这几十年的研究、探索中,已有一定的进展。在利用全寿命费用分析方法、价值工程理论、限额设计、造价函数和估价模型来进行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2.3为了继续推进我国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做了大量的推动和引导工作。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理事长杨思忠先生1995年在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中全
面总结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从传统的定额管理向全过程造价管理转变过程所具有的极其重
三、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问题
3.1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存在投资膨胀严重的现象,造成工期越拖越长,工程造价越来越高,原因是缺乏建设前期确定工程造价的有效依据,只能依据专家、决策者们借鉴已完成的项目工程造价进行估算,但又往往因为诸多因素影响,“三超”现象相当普遍。对于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或者说绝大部分是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人们普遍忽视建设前期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错误的认为工程施工阶段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控制施工的费用支出也就控制了工程造价,因而,一般只注重施工预算、结算,其结果是事倍功半,造价控制效果不理想。这是因为在工程施工阶段,造价中的“量”、“价”已斟酌确定,“价”可以根据建筑市场行情随行就市,是可变的,受市场规律的支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量”是指工程项目的实体消耗量,一经确定,绝大部分在施工中是不能变动的,即使在施工中发生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等改变实体消耗量的因素,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前期考虑不周,设计文件粗糙造成的。
3.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人们对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都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我国学者开始从系统的角度对建设项目造价控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国际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经验提出了“全过程造价控制”。但在我国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原因是没能把现代管理先预测、后控制的思想与方法纳入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体系之内,工程造价管理缺乏系统管理模式,业主、设计、施工等参与主体缺乏统一的造价目标及相互沟通,全过程造价管理存在阶段性脱节现象,因此我国的造价管理一直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3在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项目建设过程中显现出相当多的问题,这都是因为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明显缺乏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而我国对造价控制的研究却往往忽视这一部分,从而未能形成工程造价从决策设计到招标后实施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成为我国建筑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巨大阻力。
四、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
4.1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我国的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因此,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正形成趋势和潮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行业壁垒下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外国企业必定利用其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挤占我国国内市场,尤其是工程总承包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转换经营模式,增强应变能力,自强不息,勇于进取,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拼搏中寻求发展。另一方面,入世后根据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我们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并能更加容易地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上,作为一名成员国,我国的企业可以与其他成员方企业拥有同等的权利,并享有同等的关税减免,在“贸易自由化”原则指导下,减少对外工程承包的审批程序,将有更多的公司从事国际工程承包,并逐步过渡到自由经营。工程造价管理国际化趋势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
4.2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趋势。伴随着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作为当今更新最快的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普及应用的速度令人吃惊,而且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这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很多新的特点,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工程造价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段,其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信息战。
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贯穿于投资决策、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和建设施工各阶段,要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在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不同角色的项目管理者时时要有控制造价的经济头脑,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建设周期中的重要信息,把握市场经济的脉搏,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节约工程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