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婴幼儿的口腔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

第1篇: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小儿;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7-0070-0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疱疹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常见传染方式是接触传染及分泌物传染[1]。该病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脑膜炎、肺水肿等,病死率相当高,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精细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手足口病患儿,男78例,女82例,年龄5个月~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烧、恶心,口腔、手足均出现疱疹,疱疹内液体较少,且外周有炎症红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广谱抗病毒药物和局部伤口涂抹药物等常规治疗,护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精细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对手足口病的患儿的饮食进行护理时,保证患儿有足够的饮水量,尽量避免用奶瓶等,防止病菌的再次感染。

1.2.2 皮肤护理 接触患儿的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将病菌带到其他的患者身上引起交叉感染。同时手足口病的患儿需要勤洗澡、勤换衣物,洗澡时尽量不要用肥皂、沐浴露等,也不要对皮肤上的疱疹进行揉搓,毛巾和衣服也要用纯棉材质的。对于年龄教小的患儿,及时修剪指甲,并戴棉质手套,避免抓破疱疹,引起感染[2]。

1.2.3 口腔卫生护理 护理人员要监督患儿按时用生理盐水漱口,3次/d。若患儿因口腔内疼痛拒绝漱口或者因年龄小无法漱口,可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对患儿口腔进行清洁,尤其注意对患儿口腔溃疡面的清洁护理。

1.2.4 心理护理 患手足口病的患儿因疼痛常常会拒绝吃饭和治疗,此时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的劝解和诱导,通过对患儿的心理进行诱导,减少患儿对疾病的恐惧感,减轻治疗负担。

1.3 观察指标

观察其护理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见并发症:发烧、头痛、颈部僵硬、烦躁、睡眠不安稳、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暴发性心肌炎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护理后一般状况好转,48 h内不流涎,可以进食,体温正常;好转:护理后一般状况好转,72 h内不流涎,可以进食,体温正常;无效:护理后72 h以上仍流涎,进食少,发热,皮疹无减少或增多,口腔疱疹破溃或合并细菌感染或是出现。总有效=治愈+好转。护理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满意度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严重的儿童传染病,它可以通过密切接触、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还要定期对儿童使用的牙刷、水杯、奶瓶、毛巾等物品进行杀菌消毒或者及时更换。初期感染的手足口病病情并不严重,能够很快的痊愈,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一旦有类似于发烧、呕吐、起疹等症状需马上送进医院救治,避免因自身的疏忽而延误孩子的病情,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3-6]。手足口病本身并不严重,能够很快的痊愈,但由它引发的并发症像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心肌炎等可以使患儿死亡[7-10]。所以及时将患儿送进医院治疗对患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轻度的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常规的抗菌治疗便已经足够了,但是对于那些重度的患儿,除此之外还要密切的关注患儿温度、呼吸及各脏腑的各项指标变化,对这些重症的患儿要进行精心的治疗,避免因医护人员的处理不当给患儿及其家庭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也给自身引来医疗纠纷[11-12]。

本文研究显示精心的护理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护理组从患儿的饮食、皮肤、口腔卫生及心理等方面进行着手,不仅减轻了患儿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提高了护理水准,提高了手足口病的治愈率,临床上应加大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力度,这对患儿的恢复和痊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红,孙丽华.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89-1790.

[2]陆春彩,陆连向.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2):259.

[3]李红.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0):141-142.

[4]江铁成,邵启国,张瑛,等.肠道病毒71型感染导致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体会[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3):262-263.

[5]吴亦栋,尚世强,陈志敏,等.手足口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7):535-539.

[6]饶雪梅,麦朗君,李丽华,等.更昔洛韦联合金银花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69-70.

[7]王凌航,陈志海,李兴旺.肠道病毒71型与其他肠道病毒所致的手足口临床特点差异研究[J].新医学,2009,40(2):87.

[8]张寿斌,廖华.深圳237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血清型基因及临床特征[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0(1):38-41.

[9]刘湘玉.12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356-357.

[10]刘凤贤.3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768-769.

[11]李琳琴.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杂志,2008,5(9):135.

第2篇: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神经系统常见急症,大多数学者公认高热惊厥与感染?高热?年龄?遗传因素有关,年龄因素是首要的,但感染?高热是惊厥的条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减少复发,改善其预后?本文针对高热惊厥危险的因素对患儿家属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使其卫生保健知识增长,保健能力及自我护理技能增强,提高患者顺从性,避免感冒和发热,最大程度减少高热惊厥的复发?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310~201406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20例,男12例,女8例,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8岁,其中6个月~1岁11例,>1~3岁6例,>3~6岁2例,6岁以上1例?均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惊厥发生在发热后4h以内6例,>4~12h 10例,>12~24h 3例,>1~3d 1例?惊厥发生时的体温:39~40℃ 11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惊厥患儿就诊时,家长往往十分焦虑,惊恐不安,医护人员应迅速到位,全力抢救,并守护于患儿身旁?处置惊厥熟练准确,以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消除恐惧心理?患儿惊厥停止?家长不安情绪逐渐稳定后,应根据患儿和家长所能接受的程度介绍患儿病情及有关知识,指导家长掌握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方法及惊厥的有效救治措施?

2.2 止惊 一旦患儿出现惊厥,应就地抢救,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急救的关键,反复的惊厥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首选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情况紧急可用手掐人中至惊厥停止,也可遵医嘱给予止惊药物,缓慢静脉推注地西泮,同时肌内注射鲁米那钠,用5%~10% 水合氯醛灌肠,剂量为0.5ml/kg,尽量保留1h以上,以促进药物吸收?

2.3 吸氧 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开通气道后,给予氧气吸入,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待患儿面色由青灰或紫色变红润,呼吸规律后,给予小流量氧气吸入?当屏气时间长发绀严重时,一般的吸氧法如鼻导管法?面罩法等无法改变肺泡内PO2,只有用简易呼吸器才能解决这种短暂的呼吸暂停,扣紧面罩,挤压呼吸囊,压力视患儿大小而定,反复而有规律进行,以胸廓起伏为准,达到良好的通气效果?氧疗时应使用50%以下的氧浓,以防肺氧中毒或晶体后纤维增生症?呼吸恢复立即停止?

2.4 高热的护理在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后,要密切观察降温情况,测量体温?脉博?呼吸1次/0.5h,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皮肤护理:高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和更换衣被,以防着凉?(3)口腔护理: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舌?口腔黏膜干燥,这时口腔内食物残渣发酵,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引起舌炎?齿银炎等,因此,必须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4)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和水分的补充: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低,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而影响消化吸收;但另一方面,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物质大量消耗,同时高热可致水分大量丧失(呼吸加快,带出更多水分,皮肤出汗增多)?因此,患儿必须补充水分和营养,多饮水有利于毒素的排泄?

2.5 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 患儿清醒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的饮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2次/d,给予生理盐水擦洗,保持病室空气清新,环境整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及时更换污染的衣被,婴幼儿大小便后及时清洗?更换尿布?

2.6 出院指导 对患儿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极为重要?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肛温在38.5 ℃左右即应予以口服布洛芬?美林等降温;如患儿出现抽搐,指导家长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裹于纱布的压舌板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平时加强锻炼,以增强患儿的体质,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受凉,上感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第3篇: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

【关键词】药物;结合;家庭照顾;婴幼儿腹泻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179-02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6个月-2岁多见,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2〗。为近一步研究婴幼儿腹泻的治疗,2008年10月~2011年5月笔者以药物结合家庭照顾治疗婴幼儿腹泻患儿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究竟应该指导家长如何对患儿进行家庭照顾,浅谈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岁婴幼儿病例120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大便次数多,伴有呕吐,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有口渴、尿少等轻度脱水表现。将同期120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其中男34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11.2月。对照组67例,其中男46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11.8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两组病例均给予对症支持疗法治疗。观察组结合患儿的家庭照顾,具体家长的照顾方法有:

1.2.1 调整饮食

(1)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和盐:由于腹泻的危害多是因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而造成的,因而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是非常必要的。家长可在家自制米汤加盐溶液给孩子服用。

(2)调整食物的方法:

1)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患儿母亲应少食高脂肪食物,哺乳前半小时可喝一大杯温开水稀释母乳,可减轻小儿腹泻。

2)人工喂养儿:①6个月以下患儿,应吃脱脂奶粉,腹泻较重者,要减少奶量并用水稀释。可用1份奶粉加1/2份水或l/2份米汤,必要时可用l份奶粉加l份水或米汤稀释。②6个月以上患儿,应以易消化、吸收为主,如给些米粥或淀粉混合食物。因米汤无发酵作用,可减少对肠道的刺激,且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有利于腹泻的恢复。

1.2.2 皮肤、粘膜护理

(1)眼部护理:脱水患儿泪液减少,结膜干燥,此时可用生理盐水浸润角膜,并点滴氯霉素眼药水或金霉素眼膏保护眼睛,防止角膜感染。并以眼罩覆盖。

(2)口腔护理:由于婴幼儿口腔粘膜娇嫩,细菌容易在口腔繁殖而发生鹅口疮。所以要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喂食物后,给患儿少量白开水或淡盐水清洁口腔。如有鹅口疮可用制霉菌素涂抹。

(3)腹部护理:注意腹部保暖,以免腹部受凉,肠蠕动加快,腹泻加重。

(4) 臀部护理

1)尿布选择:选用柔软布类尿布,但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尽量使用一次性尿裤,因尿布洗晒过程中均能增加轮状病毒传播感染机会。要及时更换尿布〖3〗。

2)臀部皮肤护理:婴幼儿臀部皮肤嫩弱,因排便次数增多,周围皮肤粘膜必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便后应用细软的卫生纸轻擦,或用细软的纱布蘸水轻洗,洗后涂些甘油、护肤脂或爽身粉,以防“红臀”。

1.2.3 发热的护理:监测体温变化,体温升至38.5℃以上者应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法是温水浴:让发热患儿在38℃左右的温水中沐浴20~30分钟,可收到良好降温效果。

1.2.4 生活护理

(1)休息:让患儿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消耗过多,影响患儿康复。

(2)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无菌观念。除对环境每天用2%来苏儿喷洒外,对感染性腹泻患儿应做好床旁隔离,食具、衣物、玩具等应专用,污染的尿布先清洗干净后再用沸水泡烫,然后利用紫外线再次消毒,对于病程长、抵抗力较弱的患儿应注意保护性隔离,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加重腹泻,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颜色、量的变化〖4〗。

1.3 疗效判断:参照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究会关于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5]。显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1.4 统计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包分析计算统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治疗结果比较 例(%)

注:与观察组比较,X27.46,p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6个月~2岁的婴幼儿多见。起病急,常合并呕吐、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等,体温常在38℃以上。本病具有传染性,小儿由于各脏器娇嫩,免疫功能低下,防御能力低,因此易受感染而发病。在对症支持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的家庭照顾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著,且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魏蔚.浅谈小儿腹泻的家庭照顾.中外健康文摘,2010,07(17)

[2] 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2

[3] 王菊莉.小儿腹泻病的流行病学概况.中国社区师,2006,(10):7.20

第4篇: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护理;婴幼儿

肺炎克雷伯菌是婴幼儿肺炎主要病原菌之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不适当使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为临床治疗和护理该菌株导致的肺炎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解肺炎克雷伯菌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婴幼儿肺炎患儿,入院后使用抗生素前,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取呼吸道分泌物,置于无菌容器内,然后送检验科常规细菌培养加抗生素药敏试验,明确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76例患儿,其中男59例,女17例,<6个月62例,>6个月14例。

2 结果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76例婴幼儿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培养阴性后全部出院。

3 护理

3.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患儿入院后一旦确认,即按照传染病隔离,病房保持通风,干燥,室温20~22℃,同一类病种者放在同一病房或住单人房间,床头,病历夹做好醒目的隔离标志,限制家属探视人数、次数,与患儿接触后要洗手,并避免与其他患儿及家属接触,患儿使用的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微量泵,治疗盘等全部专用,每天用消毒水擦试2次,病房每天常规用紫外线照射1 h,通风30 min以上,每周加用过氧乙酸喷雾消毒,以降低窒内空气含菌密度[1]。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以利于肺的扩张,痰液粘稠时,可使用氧气雾化吸入使痰液变稀薄利于吸出,必要时可用吸痰器吸出痰液,吸痰时间不宜过长,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先吸口腔分泌物,更换手套及吸痰管后再吸鼻咽部分泌物。氧气装置及雾化器专用,每次用后消毒凉干,患者出院后做终末消毒,雾化器按医疗废物处理。

3.3 认真做好基础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是会、臀部的清洁,每次大便后要清洗干净,及时更换尿布,避免发生尿布疹、红臀,保持皮肤及床单清洁干燥,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由于患儿年龄小,皮肤嫩,容易感染,如有中心静脉置管,外周留置针等会使感染机会增加,置管时要严格做好皮肤消毒,标识留置时间,外周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如发现皮肤潮红,皮疹等应及时拔管,局部涂炉甘石洗剂100 ml加入强的松50 mg混合液,3次/d,2~3 d全愈.

3.4 合理应用抗生素 医生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适宜的抗生素治疗,护理人员应正确掌握抗生素的半衰期合理安排给药时间及给药方法,掌握药物的配合禁忌,观察抗生素的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医生应根据抗生素的使用疗程和药敏情况停药,防止多重耐药,造成院内感染的发生。

3.5 认真做好监测工作 要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要做到常规、定期、定点、定项目[2]。监测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环境消毒及污染情况是否得到及时的消毒,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项护理措施的效果。

4 讨论

肺炎克雷伯菌目前是小儿感染的常见细菌,也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即可引起感染,且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有文献报道,克雷伯菌肺炎好发于老年人[3],但根据我院资料显示,<6个月小婴儿患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发病率最高,占81.58%,可能与这一阶段小儿生长发育特点有关。小婴儿的免疫功能低下,防御功能未充分发育,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粘液分泌少。另外,小婴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应用多种抗生素,导致感染率升高[4]。

综上所述,婴幼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耐药率高,重症肺炎发生率高,病程长,费用高,在护理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婴幼儿肺炎,特点是有基础病患儿,哮喘,呼吸困难明显,伴有白色粘痰,肺部闻及湿啰音及哮鸣音,胸片见实质病变,尤其是双侧病变,要高度警惕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可能。所以加强医护人员意识,认真做好各种消毒灭菌工作,做到定期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一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王艳.六种空气消毒效果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2,12:398.

[2] 周建妙,杨姗明.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9(5):241.

第5篇: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

注意儿童的饮食

我们知道,引起蛀牙的罪魁祸首之一便是细菌。口腔内的细菌不停地在牙齿上沉积,形成一种叫“牙菌斑”的物质。牙菌斑内的细菌能利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的糖,进行代谢产生酸腐蚀牙齿,最终形成蛀牙。因此,要控制蛀牙,就得控制食物中糖的摄入,这里包括糖摄入的量及摄入的时间。少吃糖,经常是家长们对孩子的忠告。有时我在门诊中碰到有些家长要求我叫他们的孩子不吃糖,说孩子只听医生的话。我会笑着对这些家长说:不吃糖,还是孩子吗?要少吃,同时最好是在就餐前后不久时吃,这样会相对比较好。

儿童的口腔护理

引起蛀牙的细菌生活在牙菌斑内,如何去除牙菌斑?最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便是每天早晚两次刷牙。我常跟一些家长说,当你的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时,就要及时地进行口腔护理了:每天在婴幼儿进食后喂些温开水,同时家长用自己的手指缠些纱布,沾点清水对婴幼儿的乳牙及牙龈进行轻轻地擦洗和按摩。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会好奇地学大人刷起牙来了,此时家长在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刷牙、告诉其刷牙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坚持每天督促和监督他们刷牙,必要时帮助他们刷牙。

定期的口腔检查与治疗

定期带孩子到医院的口腔科进行检查,一般3~6个月检查一次,同时建议最好找儿童口腔的专业医生进行检查与治疗。因为儿童口腔不是成人口腔的“缩影”,儿童口腔的医生能专业地、有的放矢地对儿童进行检查,同时能给予家长们一些合理的建议,如不能偏侧咀嚼食物、不要偏食、乳牙反合(俗称地包天)应尽早矫正等。同时一旦发现有口腔疾病,如蛀牙等,及时补掉。我常碰到有些孩子因蛀牙引起剧烈疼痛,甚至引起面部肿胀发热才来就诊。询问孩子的家长,得知有些家长甚至有的医生,认为乳牙反正要换的,没必要补!常言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乳牙的蛀牙也是这样,不及早进行蛀牙的治疗,引起疼痛肿胀发热,影响孩子的生活与学习,还会影响孩子的牙、颌面部以及全身的生长发育,临床上相当常见,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必要的预防保健

来过我们门诊的许多家长都注意到,在我们的候诊走廊里,挂着牙齿预防保健的宣传资料。每年的“9・20爱牙日”前后,我们的许多专家教授也会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上作有关牙齿预防保健的知识。在此我想强调的必要的预防保健是:

1.合理应用氟防龋 氟化物能预防蛀牙,是20世纪预防口腔医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合理使用将大大降低蛀牙的发生率,但在使用时也应注意使用的量及儿童的年龄,婴幼儿要慎用。建议使用含氟凝胶和含氟泡沫,应由口腔专业人员来完成。

第6篇: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

【关键词】手足口病;传染病;护理体会

【Abstract】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s more common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during the epidemic, the disease is contagious, more complications, severe cases can lead to death, but through activ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e proper car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nfection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infectious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30-02

手足口病是由科萨奇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疱疹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1]。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疾病。主要通过空气、唾液、粪便等传播。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手足、口腔、臀部出现散在皮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并发脑炎、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5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患者158例,其中男96例,女62例。年龄最小45天,最大7岁。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其中108例合并脑炎,死亡一例。其余均治愈。

2 临床表现

多数急性起病发热、手、足、口腔及臀部散在疱疹或红色疱疹、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痛。轻症患者病程5-7天,可不治而愈。重症患儿可伴有肌痉挛、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心肺衰竭。

3 护理体会

3.1 消毒隔离:一旦确诊,需将患儿及时隔离,设肠道隔离标志,实施肠道隔离措施[2]。病室内空气流通、洁净,限制探视。病室内紫外线消毒2/日,患儿的用具、呕吐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医务人员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正确洗手。

3.2 口腔护理:患儿口腔内散在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产生疼痛,严重时影响进食。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进食前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溃疡处可给予应用口腔溃疡膜,避免用刺激性漱口液漱口。

3.3 皮肤护理:患儿衣服应柔软、宽松、选用纯棉内衣。床单位干燥平整、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双手,对皮疹已经破裂者,可给予涂抹碘伏消毒,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臀部有皮疹时要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3.4 心理护理: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做好心理护理,注意态度温和,爱护体贴患儿,减轻患儿的恐惧感,保持情绪稳定。

3.5 饮食护理:进清淡、易消化、温凉的流食或半流质饮食。多喝水,可少食多餐。不能进食者补液,以保持水电质平衡。

3.6 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3]。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一方面可减轻家属的恐慌心理,另一方面加强他们对疾病的认识,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另外重点强调该病的传染性强,患儿出院后在家隔离2周,不可入校或幼儿园就读,以免扩大感染,引起暴发性流行。

4 总结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期常见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极少数因严重并发症死亡。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通过对158例患儿的护理来看,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疗,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传染的扩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276

第7篇: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

【关键词】婴幼儿肺炎;心力衰竭;护理

1 临床资料

2008~2009年共收治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50例,其中1个月~1岁30例,1岁~2岁20例,多为冬春季发病,病程1~5天。均有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表现。诊断均符合1985年全国儿科会议修订的《关于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标准》[1]。

2 临床表现

患儿咳嗽,体温升高在38.5℃以上,甚至达到40℃并伴有气促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发绀,嗜睡,肺部固定湿音,安静时呼吸次数大于或等于60次/分,心率大于或等于180次/分,心音低钝,肝脏进行性增大,肋下超过3cm或短时间增大1.5cm以上,四肢发凉,脉搏微弱等。

3 治疗方法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氧,抗感染,平喘,补液及支持治疗。

3.2心力衰竭先兆时立即予吸氧镇静剂等处理。1小时后病情不见好转者给予快速洋地黄制剂毒毛旋花子甙KO.007/kg静注,每6~12h/次或西地兰。首次给洋地黄化总量(0.03~0.04mg/kg)的半量,余量分2次,每隔4~6h/次。洋地黄化12h开始给予维持量,维持量的疗程根据病情而定,心力衰竭缓解期停用。

3.3 洋地黄化治疗时密切注意电解质失衡症状,给予利尿剂,定时称体重及记录尿量。必要时查心电图和血钾。

3.4用药期间注意洋地黄的毒性反应。监测血清地高辛浓度。

4 护理方法

4.1 密切观察患儿心衰的临床表现,及时按医嘱给予强心,利尿,镇静的药物治疗。并观察上述症状消失情况及时纠正心衰。心衰纠正后严密控制输液速度,在输液中应密切注意输液情况,观察有无肿胀,控制输液量及速度,液体滴入要缓慢。因为患儿肺部处于缺氧状态,缺氧时心肌受损,如滴入太快会引起气促,发绀心衰及水肿。

4.2 退热与镇静本组肺炎患者均有发热体温常大于39℃,由于高热或细菌作用于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甚至发生惊厥,使肌体的耗氧和心肺负担加重。因此,应给予以积极降温,镇静处理。可先用物理降温,如冷盐水灌肠,冰敷等。也可配以药物降温,如水合氯醛灌肠,肌肉注射或口服一般退热剂,随时测量体温,观察用药效果。一旦因高热引起惊厥应及时通知医生,立即给氧并采取措施控制惊厥。因惊厥时间过长易引起缺氧性脑损伤,甚至惊厥持续状态导致死亡。另外,对于高热患儿加强口腔护理2~3次/天,用纱布蘸清水或碳酸氢钠液清洗口腔,口唇涂以油,以防干裂而至感染。

4.3 给氧肺炎常有不同程度缺氧,给氧时氧流量要适中。要及时掌握输氧指征。凡呼吸困难,青紫,喘憋明显,心衰,惊厥等均应给氧。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决定吸氧量多少及持续时间。可鼻导管给氧或面罩雾化吸氧。氧流量3~5L/小时。浓度30%~40%。采用间歇给氧,缺氧严重时,可连续呼吸道正压吸氧或应用人工呼吸器。

4.4 清除呼吸道的护理

4.4.1 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鼓励患儿多饮水,防止痰液粘稠不宜咳出。

4.4.2 帮助患儿翻身扣背,以利分泌物排出,也可进行引流。

4.4.3 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液以利咳出。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4.5 应用洋地黄及利尿剂的护理

4.5.1 每次应用洋地黄前应测量脉搏,必要时听心率,婴儿脉率小于或等于100次/分,幼儿小于或等于80次/分,应及时报告医生决定是否停药。

4.5.2 注意按时按量执行医嘱,勿与其他药物混合,以保证洋地黄剂量准确。

4.5.3 推西地兰时,时间不应少于15分钟。

4.5.4 利尿剂宜于清晨或上午给予,以免夜间多次排尿影响睡眠。

4.5.5 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洋地黄的毒性反应,用药后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

4.6 保持安静注意卧位由于缺氧,患儿常有烦燥不安,因而进一步增加机体耗量及心脏负担,因此要注意保持病室内环境的安静,避免哭闹及过多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利休息,被褥要轻放,衣服避免过多以免引起患儿不适或过量出汗,内衣不要过紧以免影响呼吸,工作人员要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护理治疗尽量集中处理,静脉输液尽量使用留置针。一般采用头高位,并需经常翻身更换,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部充血,从而改善呼吸困难,减轻心脏负荷。

4.7 其他护理肺炎合并心衰患儿,应严格限制补液量及输液速度,详细记录出入量。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脉搏必须数满1分钟。并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的变化等。

5 讨 论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当前小儿呼吸道疾病仍然是常见病。肺炎在儿科疾病中仍占“五个一”的位置。即在门诊就治患儿中肺炎占第一位。住院患儿中肺炎占第一位。危重患儿中肺炎占第一位。危重患儿引起心力衰竭中肺炎占第一位。死亡患儿中肺炎占第一位。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重症肺炎最常见的类型,是儿科危重急症。在因此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及护理仍不能忽视[2]。

【参考文献】

第8篇: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

关键词 小儿 急性喉炎 气管切开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0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04

小儿急性喉炎是喉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为小儿常见的急性喉梗阻原因之一,常发生于1~3岁小儿,以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临床特征,其特点是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1]。且小儿咳嗽功能不强,不易排出喉部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更使呼吸困难加重,因此,及时的抢救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一种急救技术,是抢救上呼吸道梗阻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重要的措施[2]。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恢复尤为重要,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以及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小儿急性喉炎是喉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为小儿常见的急性喉梗阻原因之一,常发生于1~3岁小儿,以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临床特征,其特点是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1]。且小儿咳嗽功能不强,不易排出喉部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更使呼吸困难加重,因此,及时的抢救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一种急救技术,是抢救上呼吸道梗阻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重要的措施[2]。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恢复尤为重要,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以及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本文总结10例急性喉炎行气管切开术后患儿的护理,认为术后适宜的病房环境,加强口腔护理等基础护理,切口护理,湿化气道,气管套管的护理等几个环节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术后切口恢复的有效护理措施,也是提高原发病治愈率、挽救患者生命的保证。现介绍如下。

本文总结10例急性喉炎行气管切开术后患儿的护理,认为术后适宜的病房环境,加强口腔护理等基础护理,切口护理,湿化气道,气管套管的护理等几个环节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术后切口恢复的有效护理措施,也是提高原发病治愈率、挽救患者生命的保证。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

2011年1~7月收治急性喉炎气管切开患儿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8个月~4岁,3例合并轻度肺炎,所有病例均有明显呼吸困难、三凹征、喉鸣音等喉梗阻的临床表现。

2011年1~7月收治急性喉炎气管切开患儿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8个月~4岁,3例合并轻度肺炎,所有病例均有明显呼吸困难、三凹征、喉鸣音等喉梗阻的临床表现。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患者宜安排在单人房间,安排专人护理,对不合作的患儿适当约束双上肢,并给以适量的镇静剂,能明显的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床旁应配备相应急救设备:吸引器、气管切开包及麻醉用直达喉镜和气管插管、简易复苏器等,以备在意外脱管,气管套管堵塞重新出现呼吸困难时及时进行抢救。

患者宜安排在单人房间,安排专人护理,对不合作的患儿适当约束双上肢,并给以适量的镇静剂,能明显的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床旁应配备相应急救设备:吸引器、气管切开包及麻醉用直达喉镜和气管插管、简易复苏器等,以备在意外脱管,气管套管堵塞重新出现呼吸困难时及时进行抢救。

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病房的温度和湿度旨在保持呼吸系统的湿化,避免肺部感染。一般温度应控制在20~24℃,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3]。护理人员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病房的温度和湿度旨在保持呼吸系统的湿化,避免肺部感染。一般温度应控制在20~24℃,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3]。护理人员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加强气道湿化,防止分泌物结痂。由于气道切开使气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容易使气道干燥形成痰痂。因此套管口用1层无菌纱布覆盖,并保持纱布湿润[4]。选用合适的湿化液进行内套管滴注来湿化气道一般采用注射器滴入湿化液,湿化液采用生理盐水加氨溴索,3~5滴/次,间隔15~30分钟1次,同时配合氧气雾化吸入法,4次/日,已达到有效稀释痰液,防止痰液干结,软化痂皮的作用,同时预防肺部感染。

加强气道湿化,防止分泌物结痂。由于气道切开使气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容易使气道干燥形成痰痂。因此套管口用1层无菌纱布覆盖,并保持纱布湿润[4]。选用合适的湿化液进行内套管滴注来湿化气道一般采用注射器滴入湿化液,湿化液采用生理盐水加氨溴索,3~5滴/次,间隔15~30分钟1次,同时配合氧气雾化吸入法,4次/日,已达到有效稀释痰液,防止痰液干结,软化痂皮的作用,同时预防肺部感染。

气管套管装置的护理:①保持气管套管通畅,进行有效的气管内吸痰,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应随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及痰液。儿童气管套管口径较细,为充分吸痰有时需把内套管取出,但取出内管时应注意不要把外套管同时取出。如不慎将外套管拔出,可突然窒息死亡。②定期冲洗消毒内管,气管套管的内管每天煮沸消毒4~6次,痰多或黏稠者视情况增加清洗消毒的次数,取内管时,双手配合,动作轻柔,以防带出外管,取下内管后先用清水刷洗干净内管内外的痰液,然后再煮沸消毒,内管从取出到放回不要超过25分钟,因为小儿气管套管内径较小,外管内分泌物易干结,使得内管不易重新置入,消毒后放回内管前应吸净外管内的分泌物,防止内外管的黏连。

气管套管装置的护理:①保持气管套管通畅,进行有效的气管内吸痰,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应随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及痰液。儿童气管套管口径较细,为充分吸痰有时需把内套管取出,但取出内管时应注意不要把外套管同时取出。如不慎将外套管拔出,可突然窒息死亡。②定期冲洗消毒内管,气管套管的内管每天煮沸消毒4~6次,痰多或黏稠者视情况增加清洗消毒的次数,取内管时,双手配合,动作轻柔,以防带出外管,取下内管后先用清水刷洗干净内管内外的痰液,然后再煮沸消毒,内管从取出到放回不要超过25分钟,因为小儿气管套管内径较小,外管内分泌物易干结,使得内管不易重新置入,消毒后放回内管前应吸净外管内的分泌物,防止内外管的黏连。

切口护理:气管套管周围的切口敷料更换2次/日,如分泌物多时随时更换,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手卫生制度,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感染,分泌物的颜色、性状,量等,换药时动作轻柔,防止将气管套管带出。翻身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而窒息。

切口护理:气管套管周围的切口敷料更换2次/日,如分泌物多时随时更换,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手卫生制度,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感染,分泌物的颜色、性状,量等,换药时动作轻柔,防止将气管套管带出。翻身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而窒息。

口腔护理:对气管切开的患儿口腔护理4次/日,以减少口腔内的细菌繁殖,预防口腔感染[5]。对可以自行进食的患儿可鼓励多次少量进食,使得唾液分泌,也可达到自然净化口腔的作用。

口腔护理:对气管切开的患儿口腔护理4次/日,以减少口腔内的细菌繁殖,预防口腔感染[5]。对可以自行进食的患儿可鼓励多次少量进食,使得唾液分泌,也可达到自然净化口腔的作用。

内套管堵塞的观察与护理:行气管切开术后,气管造瘘口是患者呼吸的惟一通道,保持气管导管通畅是术后护理的关键环节。内套管堵塞时,临床常表现为经皮氧饱和度下降,患儿烦躁,口唇颜色紫绀,因此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经常倾听患者的呼吸音,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免套管堵塞危及患者生命。

内套管堵塞的观察与护理:行气管切开术后,气管造瘘口是患者呼吸的惟一通道,保持气管导管通畅是术后护理的关键环节。内套管堵塞时,临床常表现为经皮氧饱和度下降,患儿烦躁,口唇颜色紫绀,因此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经常倾听患者的呼吸音,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免套管堵塞危及患者生命。

拔管:拔管时应先检查喉梗阻解除,无呼吸困难,方可考虑拔管,拔管不宜过早,应在气管切开术后5天以后,以免引起纵膈气肿,拔管前应先试行堵管,堵管成功才能拔管,堵管的栓子大小应合适,且固定牢靠,以防止咳出或吸入发生气管异物,对于2岁以上的患儿可以一次性堵管,观察24~48小时后无异常即可拔管,2岁以下的小儿应分次堵管,先堵1/2,观察24小时后再全堵管,再观察24~28小时后,无异常方可拔管[6]。拔管一般选择上午,拔管后注意观察呼吸情况[7],同时备好气管切开包等抢救用物,以防拔管后发生呼吸困难。拔管后不需缝合伤口,使用蝶形胶布拉拢,2~3天后创口即可愈合。

拔管:拔管时应先检查喉梗阻解除,无呼吸困难,方可考虑拔管,拔管不宜过早,应在气管切开术后5天以后,以免引起纵膈气肿,拔管前应先试行堵管,堵管成功才能拔管,堵管的栓子大小应合适,且固定牢靠,以防止咳出或吸入发生气管异物,对于2岁以上的患儿可以一次性堵管,观察24~48小时后无异常即可拔管,2岁以下的小儿应分次堵管,先堵1/2,观察24小时后再全堵管,再观察24~28小时后,无异常方可拔管[6]。拔管一般选择上午,拔管后注意观察呼吸情况[7],同时备好气管切开包等抢救用物,以防拔管后发生呼吸困难。拔管后不需缝合伤口,使用蝶形胶布拉拢,2~3天后创口即可愈合。

小儿急性喉炎患病的多为婴幼儿,身体机能较差,且因其喉腔特点致病情比成人重,极易引起呼吸困难,如就诊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小儿急性喉炎的重要手段,手术后患儿仍然处于危险中,很可能出现肺部感染、气管套管阻塞、脱管、痰痂等情况,所以对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非常重要。小儿急性喉炎是危及婴幼儿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症状重等特点。

小儿急性喉炎患病的多为婴幼儿,身体机能较差,且因其喉腔特点致病情比成人重,极易引起呼吸困难,如就诊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小儿急性喉炎的重要手段,手术后患儿仍然处于危险中,很可能出现肺部感染、气管套管阻塞、脱管、痰痂等情况,所以对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非常重要。小儿急性喉炎是危及婴幼儿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症状重等特点。

经过精心护理,1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儿均治愈后出院,无1例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患儿的恢复较大程度取决于护理质量。因此,重视并提高护理质量,是急性喉炎气管切开患儿康复的关键。

经过精心护理,1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儿均治愈后出院,无1例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患儿的恢复较大程度取决于护理质量。因此,重视并提高护理质量,是急性喉炎气管切开患儿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李红.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1:207-208.

1 李红.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1:207-208.

2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 马秉渊.小儿急性喉炎及其并发症[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64,10(2):32.

3 马秉渊.小儿急性喉炎及其并发症[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64,10(2):32.

4 陆明.婴儿急性喉炎气管切开术后1例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7):659.

4 陆明.婴儿急性喉炎气管切开术后1例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7):659.

5 范会珍,李映.对24例气管切开术后患儿的护理总结[J].医学信息,2010,23(11):4306.

5 范会珍,李映.对24例气管切开术后患儿的护理总结[J].医学信息,2010,23(11):4306.

6 李淑华,王晓红.小儿心力衰竭喉阻塞紧急气管切开术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4(6).

6 李淑华,王晓红.小儿心力衰竭喉阻塞紧急气管切开术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4(6).

7 解莹.气管套管感染的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4):180.

第9篇: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A16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以手、足及口腔水疱为特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1]。本病好发于夏秋季节,常在婴幼儿造成暴发流行。临床表现以出疹、发热为特征,斑丘疹常发生于口腔黏膜及手足远段部位。2008年5月1日~7月30日我科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58例,经过我们实行人性化服务护理和严格的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未发生医院感染新增病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8例中,男146例,女112例,年龄7个月~13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肛周出现丘疱疹,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mm,数量不等,疱疹液较浑浊,疱疹基底部绕有红晕。258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所有患儿均予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258例临床治愈出院。

1.2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性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有些病例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1.3 实验室检查 所有病例都进行血常规检查,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相对增加。

1.4 治疗与转归 对发热的患儿,有明显的咽腔充血,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厌食、精神差,中毒症状重,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皮肤丘疱疹,用阿昔洛韦软膏涂擦,口腔内水疱、溃疡用开喉剑喷雾剂喷雾。本组病例除5例因并发症治疗达10天后痊愈外,其余经3~5天治疗,体温下降至正常,皮肤水疱干涸消退,丘疹消失,口腔溃疡愈合,精神好转,饮食恢复,1周后痊愈。

2 护理体会

2.1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消化道传染,但由于传染性强、传播快,在患儿及家长心理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尊重和满足病人需求。首先,在实施护理措施和护理行为方面,做到语言文明、仪表文明、举止文明,既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又关注其心理感受,尊重病人的人格权和隐私权,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其有温馨感、亲情感。其次,我们开展护理工作“三贴近”服务,即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抓住“第一次接触”这个关键点,即第一声问候、第一次健康教育、第一次静脉输液,争取在与病人首次接触时就赢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更加配合后续的护理服务。最后,我们还开展医学人文教育,要求护士在操作中要充满爱心,充满温情,在增强护理操作技能的同时,将整体护理与人性化护理有效整合。

2.2 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2.2.1 皮肤护理 对手足口病的患儿,皮肤护理尤为重要,以外用药为主,擦药前清洗局部,然后用阿昔洛韦软膏擦患处,每天早中晚各1次,连续用药5天,擦药期间嘱患者勿洗浴,第6天用温水擦澡,慎防损伤皮肤及水疱。勤剪指甲,嘱患者不要抓挠皮肤和水疱,以免引起疼痛和继发感染。

2.2.2 口腔护理 病人因口腔溃疡、疼痛、张口困难,可用吸管给予朵贝氏液漱口,每2h 1次,然后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拭,拭去坏死组织,再用开喉剑喷雾剂喷雾,以促进溃疡愈合。口腔涂药后,嘱病人闭口10min,不可马上漱口及饮水、进食,以保证疗效,避免用刺激性、腐蚀性溶液漱口。

2.2.3 饮食护理 嘱患者进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要保持营养均衡,食物宜温凉、无刺激性。每次进食前后,嘱患者饮用少量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促进创面愈合,吃饭要定时定量,少吃零食,因吃零食能加重口腔黏膜的刺激,减少唾液分泌。对于因口腔溃疡疼痛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的患者,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2.2.4 注意观察并发症 观察有无继发性感染的征兆,如有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肾脏损害的症状,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注意观察患儿体温、意识等变化。如患儿持续高热、心率快、呕吐、精神萎靡或嗜睡等,应警惕脑膜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巡视,并做好抢救准备。本病区有5例从乡村医院转入的患儿,出现神经系统早期症状,护士及时发现报告了医生,病人得到及时的处理,均治愈出院。

2.2.5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到陌生的地方,加上因口唇溃疡并结痂及手足部疱疹,感到难堪,怕别人耻笑,不愿见人。加之疼痛不能张口,使之产生忧虑、烦躁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要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病房内适当贴一些动画图片,以消除患儿恐惧心理。同时应给予耐心的医学知识宣教,让病人及其家属了解所患疾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等。并详细询问病人的生活护理需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消除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2.6 健康宣传教育 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

2.3 消毒隔离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患儿安置在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的病房内,紫外线循环机定时消毒病房,并固定病区收治病人。护理患儿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患儿的用具、呕吐物、粪便等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对患儿和密切接触者隔离7~10天,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才能解除隔离。对出院患儿床单位应先用紫外线灯照射1h,再用0.2%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后方可收治病人。

3 小结

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4~7月份即春、夏季为多,但由于传染性强、传播快,主要由消化道传染,应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做到饭前、便后应洗手,玩具、餐具要定时消毒。一旦确诊,嘱家长2周内勿送患儿上幼儿园或到公共场所,以免造成暴发流行。在护理时给病人以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关心、爱护病人,贴近病人,让病人住院也感觉到家庭的关爱及温暖,能更好地配合治疗以便早日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