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文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

第1篇: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13-02

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患儿都是从出生到足28天的婴儿。新生儿期既是胎儿的延续,又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这段时期是小儿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病且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加强防范,不断改进护理质量,做好预见性护理,避免各种护理安全意外的发生。

1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不等,新进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接受专科培训时间较短。有些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只求完成任务,工作中缺乏思考。新生儿科护士不仅要求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不仅需要护士具有爱心、细心、耐心、同情心,而且还需具有较强的慎独精神。以往发生的护理纠纷中,大多由于护士服务态度不好,与家属沟通欠缺,应变能力不足。另外新生儿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使得家属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增强。

1.2护理不周时有发生,由于新生儿的特殊性,新生儿病房无陪护,患儿无语言表达能力,各种需要和不适无法明确表达。在进行新生儿基础护理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发生红臀、尿布疹、鹅口疮、交叉感染;新生儿沐浴时发生的烫伤、受凉;使用暖箱、蓝光箱、烤灯等设备不当引起烫伤。巡视患儿不及时或巡视时未发现问题引起的后果,如异物压伤、抓伤患儿自己,双足擦伤、输液渗漏,各种引流管及静脉输液管脱出等。

1.3查对制度不严格执行,交接班时和护理过程中以及患儿出院时不认真查对床头卡、胸牌、双手圈,就可能发生差错事故;入院体查不认真,检查患儿不仔细就可能未发现患儿某些身体缺陷和异常,未及时与家属沟通就遗留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对业务不熟练,缺乏经验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从而错过最好的抢救时机;有时遗忘医嘱,甚至遗忘危重病人的特殊用药和护理从而引起不良后果。

1.4护理记录书写不认真,不规范。护理文件是护理活动的真实反映,是医疗纠纷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具有法律效力。新生儿病房无家属陪护,护理记录更为重要。但部分护士不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如记录不严谨、不及时、不准确、医护记录不吻合,不能体现护理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甚至还存在刮,擦,涂等现象。

1.5新生儿病房工作风险高,压力大。病房护理工作琐碎、繁杂,事情较多,加上患儿病情变化快,要求密切观察患儿病情。静脉输液频繁,液体滴数要求准确,静脉高营养持续时间较长,液体容易渗漏而需重新穿刺频率高。患儿易哭吵加上各种仪器噪音使护理人员心情烦躁,加上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和心理调节,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精神紧张,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2防范措施

2.1加强护士的综合素质教育:定期进行专科护理知识及操作培训,对新进人员强化培训并严格考核,使她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作为新生儿科护士不仅需要有爱心、细心、同情心、耐心,还需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端正良好的工作态度,要学会换位思考,不断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尽可能得到家属的理解,使家属安全感和信任感增强。

2.2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严格执行科室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护士学习不同疾病的护理常规和各班职责,并定期进行考核。让每位护士知道自己的职责范围及相关的护理法律及责任,尤其是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巡视患儿,密切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如自己能力无法解决及患儿受到伤害时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做相应处理。

2.3严格交接班制度及患儿身份识别制度,交接班提前10分钟到岗,执行床头交接班,认真检查患儿全身情况并核实患儿身份。患儿外出检查或出院时均由2名护士同时检查、核对患儿信息无误后再与家属一起核实患儿身份后方可让家属抱离病房。

2.4加强护理记录规范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护理记录的要求和规范。加强医护沟通,保持记录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认真书写护理文件。

2.5医院领导重视新生儿科工作,各级管理人员应关心爱护护士。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制,帮助护士减轻工作压力。对新生儿科护士给予肯定的评价和鼓励,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与团结协作精神,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压力。

总之,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贯穿到日常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核心制度,使护理行为及操作规程规范化,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完善自我。不断加强与家属沟通能力,不断强化新生儿住院安全意识。明确护理人员在医疗行为中的法律责任与义务,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大限度的得到家属的理解,配合与支持,达到新生儿安全康复出院,家属对医院信任感增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新生儿护理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1988,4:19-20.

[2]左月然.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3]余贵妍,王玉芬.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66.

[4]缪二梅.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防范与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14:97-98.

第2篇: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细节;优质护理;满意度;

1 新生儿科的特点及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

1.1 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易感染。我院新生儿科为层流式无陪护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要求严格,患儿家属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进入。本着优质护理的目的,从人性化服务角度出发,我院从建筑上就以内为病区,外为走廊的格局,让患儿家属在外走廊透过玻璃就能够看到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和自己孩子所处的位置,平复了家属的情绪,降低了家属的忧虑心情,提高了满意度。

1.2 为了强化新生儿科的护理服务,让每个人都明白优质护理的含义。科室举办了“假如我是患儿家属”为主题的讨论会。从家属的角度出发,从一位母亲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提出了如何更好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升了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从点滴做起,从细节抓起,当好新生儿的“母亲”。

1.3 由于新生儿大脑及其他系统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更不具备语言沟通能力,只有被动的接受护士的各种治疗与护理。因此,新生儿科的护理便产生了一种误区,即只重喂养、只关注单个疾病的护理,而不去考虑新生儿作为一个人的全方位需要。抚触便成为护理人员与患儿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护理人员以微笑的脸庞、爱意的目光、温暖的双手去接触患儿的身体,用这种特殊的语言,让患儿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柔与舒适,也为患儿创造了良好的刺激。

1.4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人是生产力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一个团队之所以能够实施管理,首先的条件就是人员素质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为了优化和提高人员素质我们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4.1 举止稳重、言语谨慎、仪表端庄、善解人意,具有慎独精神,能够换位思考的考虑问题,塑造良好的护士形象。

1.4.2 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练就高超的专科技术。结合临床,交流操作的成功经验并由护士轮转进行小讲课,掌握理论知识,规范操作技术,提高操作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使患儿得到了优质护理服务。

1.4.3 强化法律意识,保障护理安全,在护理活动中,共同遵循护理规范操作。

1.4.4 巩固基础知识,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创造机会提高在职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

1.5 改变病区管理模式,落实责任制护理。我院新生儿科病区实行区域管理,分为普通患儿病区、早产儿病区、NICU病区和隔离区,每个区域均有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组成,负责本区域内患儿各项治疗与护理工作,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全面履行护理职责。

1.6 细节决定成败。落实基础护理,便从细节做起。在新生儿科,面对不是睡觉就是哭闹的患儿,护士工作既要小心谨慎,又要富有爱心。认真的观察病情,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变化;精心的人工喂养,保证患儿不出现呛咳;细心的更换尿布,防止红臀的发生;严格六步洗手法,预防交叉感染。让基础护理不图虚表。

1.7 强化专科护理。病情允许时,为患儿进行每日一次的沐浴和两次抚触;脐部护理每日两次;按时做好预防接种;对早产儿实施“鸟巢护理”,让早产患儿感受到全身温柔的接触,并能够减少早产儿热量的散失,维持各项生理指标的稳定,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缩短住院时间。

1.8 加强语言沟通,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1.8.1设身处地的为家属着想,理解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期望。每日下午设立一小时探视时间,家属进入外走廊,由各区域护理组长陪同,尤其对新入院患儿的家属,介绍病区环境,说明患儿的治疗与护理情况,讲解每日沐浴、抚触、喂奶及换尿布的时间与方法。热情、耐心的接待,委婉、礼貌的用语,让沟通从心开始,让语言传递温暖。家属心中得到了安慰,我们也得到了家属的理解与信任。

1.8.2出院指导。耐心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如何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黄疸、几种特殊生理状况的观察;预防接种的时间和地点。同时将留有科室咨询电话的宣教卡片送至患儿家属手中,便于家属回家后对讲解内容的遗忘和出现问题的咨询。

1.8.3需要跟踪的患儿,科室派专人进行电话回访,解答和解决家属提出的问题并给于正确指导。为患儿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护理服务。

1.9 优质护理服务抓住细节、重在质量

1.9.1新生儿护理是一项特殊的护理工作,护士要有极高的责任心,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让家属放心的工作态度去面对每一位患儿。落实责任制护理的模式,让护士有了自己的患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这种明确对应关系对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更为有利。

1.9.2色彩是刺激患儿视力神经的一种方法。用卡通画把病区布置一新,在紧张严肃的工作中,让患儿受到良好的刺激。外走廊利用图文并茂、言简易懂的宣传画,介绍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洗手的重要性,新生儿科仪器设备使用的目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宣传形式,提高了患儿家属的认知水平。

1.9.3根据科室情况,每月组织一次有相同疾病患儿家属的座谈会。由高职称护士用多媒体方式向患儿家属讲解疾病知识,解答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这不仅促进了医患间的沟通与交流,还为医患之间搭起了沟通、理解、信赖的桥梁。

2 结果

2.1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抓住了细节,提高了质量,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明显提高。护士用自己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患儿家属的信任,提高了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2 改变护理管理模式,加强护患之间沟通,护士服务思想转变,密切了护患关系,从而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2.3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组长、责任护士都由学历高、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的护士来担任,绩效考核也有侧重。所以护士中自觉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因而专业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更加娴熟。护士整体形象与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

2.4由于护士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增强,观察病情更加仔细,执行医嘱正确及时。因此,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也同时提高。

第3篇: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文

一、常见的安全的问题

1.1窒息:喂养时不当,人工喂养的橡胶孔较大易呛奶.溢奶。食物及呕吐物误入气管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1.2意外伤害:小儿好动,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但无主动防范意识,易坠床,烫伤,触电,误服药物或将一些小型食物,如花生、瓜子、葡萄干等,塞入鼻或误入气管等造成意外伤害。

1.3医院感染:由于小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全,尤其是低体重新生儿,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常见的感染有:

1.3.1皮肤感染;

1.3.2脐部感染;

1.3.3口腔感染;

1.3.4肺部感染等感染后常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1.4医务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够,人力资源缺乏,技术水平低,工作不够熟练对危重病人抢救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等。

1.5护理管理因素:管理的意识淡薄、疏忽大意,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新护士及科室业务技能培训考核抓的不紧。

二、护理对策

2.1创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严格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针对院内感染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日提醒,调,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让每位护士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坚决做到一次性物品不反复使用,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雾化吸入,吸引器等装置,均做严格消毒处理。病房定期用紫外线消毒,出院病人终末消毒。对住院患儿每日专人进行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确保患儿无褥疮发生。

2.2强化病房设备管理,新生儿病房的暖箱,蓝光,电源等定期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幼儿及儿童病床加床档,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危险地段有警示提醒。2.3因儿科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随时会有急诊的患儿及新生儿需要抢救,因此抢救物品及药品除了做到定人保管.定量储存.定位放置.定时清点,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外还要做到严格班班交接,人人掌握四定三及时的要求。

2.4儿科护士长应针对护士对专科操作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来对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如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法、留置针静脉的穿刺法、新生儿ABC复苏术、更换尿布法、喂药法、脐部护理。暖箱的使用、蓝光疗法、气管插管的护理等都应熟练掌握,加强儿科新护士业务技能训练,做到每人精通业务,是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保证。:

2.5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长时间住院的新生儿及有并发症和存在侵入性操作等危险因素的患儿,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重点在于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如皮肤护理,脐部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对留置针加强护理,暖箱每日擦拭一次每周消毒一次。鼓励母乳喂养,提高患儿免疫力。

第4篇: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文

1983年7月,18岁的以优异的成绩从高邮卫校毕业,踏上她所钟爱的护理岗位。1985年,由于表现出色,她被领导选派到南京儿童医院进修新生儿护理。面对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非常珍惜。在工作之余,她积极参加儿童医院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学习,阅读了大量关于新生儿专科护理的书籍,尽可能多地参加科主任查房以及特殊病种的护理工作。她刻苦钻研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周围的人,更是对她充分肯定、夸赞有加。回到医院后,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工作中,为科室的管理与发展提出了10多条合理化建议,有力推动了医院儿科护理工作的发展。

医学是一门永远追求进步、不断要求发展的科学。为学习最先进的知识,她不断通过书籍与网络去汲取养分,并把学到的新理论、新观念及时运用到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更新技能、更新操作,改进工作方法、改善服务态度。通过多年的临床磨练和刻苦钻研,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了周围血管动静脉换血、股静脉留置针、腋静脉留置针、新生儿气管网插管等技术操作,特别是针对肥胖患儿静脉穿刺方面更有“神”的美誉。

输液困难是新生儿科的特点,危重新生儿需要长期静脉输液,而且是多条静脉同时开放,一般的静脉穿刺留置根本无法顺利完成治疗。为了克服这一难题,翻阅大量的书籍文献,主动寻找学习机会,参加了华东六省一市首届picc学习班,并且在省内率先开展picc在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技术,在没有别人直接经验可借鉴下,硬是凭借平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技术操作基本功,第一次操作获得了圆满成功。在以后学习工作中,她潜心研究,大胆实践,在非常规部位及疑难病例穿插刺方面,在导管定位研究方面,导管后期维护等方面在省内有较高知名度。picc在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获得了市新技术引进二等奖,连续三年举办“江苏儿科新技术新项目”学习班,并多次受邀省内各类学习班授课,将最先进的技术毫无保留的进行传播。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早产男婴,由于出生后长时间输液,额头、脚等处已无法再扎针,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就在南京的护理专家们束手无策之时,她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刻安排好手头工作,火速赶往南京。当她将picc导管从男婴的肘正中静脉插入其上腔静脉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根输液导网可以长时间停留在患儿体内,这一高难度技术动作,挽救了新生儿的生命。现在她已是省内数十家医院picc运用方面的指导老师。

如果说技能知识储备显示了护理人员的“硬件”水平,那么对病人表现出的人关怀,则是护理人员的“软件”。深深感到新生儿护士长肩头的重量,在她的脑海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生命是神圣的,应该得到无微不至的关爱。二十七年来,只要是病人需要,病情需要,她总是随叫随到,就连在家休息也常规打电话到科室里询问在院病人的情况。她所在的科室建立了新生儿转运系统,为了积累经验,规范转运流程,降低风险,她不分昼夜,不管路途远近,更不考虑家中有无困难,只要基层医院有需求,她就出诊,在途中她在监护患儿的同时,也会与患儿家属恰当的沟通,让家长从内心感到支持的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转诊,她编写了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转诊程序,此程序使用7年来转诊工作未曾出现任何不良事件。

某儿童福利院在短短2个月内先后送来数十例患儿,均患同样菌株感染的重症肺炎。凭着职业敏感,她考虑到可能是该福利院消毒隔离存在问题,便提出去该院作现场察看及空气和物体表面培养。当时距离春节仅有4天,天气寒冷,风雪交加,该福利院领导认为过了春节天气转好后再去,但她回答是“时间不等人!”在现场,发现居室通风不良,孩子保暖过度。两天后空气培养结果证实了她的判断,她立即为该院制定了消毒隔离方案。从那以后,该院儿童生病率大大下降,保证了患儿的安全,也节约了大量的开支。

对困难家庭患儿的关心和呵护更是温馨体贴、无微不至。市区有一位叫东东的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儿,每1-2个月都要来院输血一次,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在6年内已耗资近40万元。为了减少东东住院天数以节省开支,每次她都在东东入院2-3天前与血库联系备血,保证患儿24小时内入、出院。,东东到上海做干细胞移植,家人问东东有何愿望,东东说希望的陈妈妈能来上海为他看病。遗憾的是东东的干细胞移植未能成功,在精心按排下,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地为东东进行了切脾手术,手术效果超出了预期,久违的笑声重新回到了家中,东东可以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一起上学了。东东的家长逢人便说,孩子生了这样的病是不幸的,万幸的是他们碰到了这样的好人。

以前,新生儿换血只能依靠外科医生切开脐静脉进行换血,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成功地应用留置针在周围血管动静脉之间进行换血。大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感染可能,此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获得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她撰写的论文《周围动静脉同步换血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被评为-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第5篇: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新生儿科主要收治的是出生至28天以内的患儿,他们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无家属陪伴,采取24小时护士全程护理,而护理中有着许多风险因素与护理缺陷。因此,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必须对常见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才能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降低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1 新生儿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1.1 执行制度不严 因护士责任心不强,不按规章制度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规程办事,酿成护理纠纷。主要表现为: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致转抄医嘱时,未认真查对,导致执行过程中的差错,给患儿打错针、输错液、喂错奶,未仔细核对床号、姓名与手圈;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导致不能按时用药,遗忘医嘱,造成不良后果;观察病情不及时,延缓治疗和抢救时机。

1.2 护理不当 新生儿科的患儿全是护士人工喂养,而奶瓶的孔大小不一,空较大容易呛奶、溢奶,牛奶及呕吐物误吸会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皮肤娇嫩,护理不当易发生尿布疹;沐浴用水温度调节不合适而致烫伤;新生儿自制力差,随时可能将导管拔出,抓破表皮,碰伤四肢;输液时没有及时巡视导致患儿输液外渗;甚至由于护士粗心大意或没有采取安全措施而发生追床等。

1.3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是患儿病情变化最准确、最宝贵的记录,具有法律意义,一定要真实客观。如果对患儿的病情变化,相应的治疗护理抢救措施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不具体或记录不当,将会引起医疗纠纷,或在医疗纠纷发生时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危重患儿急救时护士执行的大部分是口头医嘱,抢救结束后进行补记,在补记过程中有疏漏及书写不全面,内容记录不完整。医护沟通不畅时,造成医护文书书写内容不一致,出入量记录不准确,医嘱执行后漏签名。还有一些护理人员违反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在医嘱上代签名、带签执行时间、漏项、错记、涂改导致差错发生,或将新生儿性别、年龄写错而引发护理纠纷。

1.4 医院感染观念不强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尤其是低体重儿、早产儿生命较脆弱,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接触患儿的医疗器具消毒不严格,护理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未认真洗手,进入新生儿病房不更衣、换鞋、戴口罩,奶瓶、奶嘴做不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2 防范措施

2.1 严格执行制度职责 护理工作制度对保证护理工作程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这些都是保证患儿医疗、护理安全的核心制度。对早产儿、危重儿特殊治疗做到心中有数,护士长应根据不同时段的护理工作量的特点弹性排班,合理调配人员,以缓解工作量大、人员紧张的情况,防止护理人员忙中出错。

2.2 加强护士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 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掌握重点,重视举证责任,增强落实法律制度的自觉性,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有所了解。强化培训急救知识,应急预案演练,熟练掌握相关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确保护理安全。

2.3 规范护理操作规程 按医嘱定时定量选择奶孔大小合适的奶嘴喂奶,喂奶时保证奶液完全充满奶嘴,避免空气被患儿吸入,喂奶后将患儿置于右侧卧位,减少患儿呛奶的发生,并加强巡视。每次患儿大便后擦干并涂鞣酸软膏于肛周;给患儿沐浴前先调节好水温;将患儿的四肢都带上防护手套,以免抓伤或碰伤;输液过程中要及时巡视,防止输液外渗;将患儿置于暖箱或辐射台上后应检查暖箱门或防护栏是否关好,防止坠床或摔伤的发生。

2.4 规范护理文书记录 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记录护理记录单,根据医嘱、疾病护理常规及病情进行记录。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与病情相符,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用双横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除去原来的字迹。各项病情观察应根据专科情况及病情要求正确填写。

2.5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注重培养护士的责任心和爱心,强化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手卫生,接触患儿前后均用快速消毒剂擦手;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区应用空气消毒机每日消毒两次;每月进行一次检测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奶具等实行生物学监测;患儿用物实行一人一物一用一消毒;根据患儿病情、年龄、体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6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让护理人员有更多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知识更新,在工作中才能主动、准确分析判断处理各种护理问题,杜绝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加强年轻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培训,只有掌握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才能识别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在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问题,及时纠正,防止其进一步加重造成损害。每年派2名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及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水平,减少因业务技术问题引发的护理差错、纠纷。

总之,新生儿护理安全是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关键就是要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护理人员素质,防止患儿发生医院感染。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潜在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尽可能把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力争形成一种诚信文化,实施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保证患儿生命安危。

参考文献

第6篇: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文

新生儿指的是从出生后脐带结扎至满28日的活产婴儿。初生婴儿脱离母体而独立生存,需要在短时期内适应新的内外环境变化。由于初生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都比较差,加上胎内、分娩及生后护理不当等原因损伤胎儿,容易导致产伤、窒息、硬肿症、脐炎等疾病,死亡率较高。因此,这段时期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现将临床常用的新生儿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 保温护理

新生儿期由于自身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肤血管舒缩功能差等原因,体温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临床中常因气候炎热、室温过高或包裹太多等,造成新生儿体温过高。此外,冬天气温过低,不注意保暖,严重者可引起新生儿硬肿症等并发症[1]。小儿刚出生,必须注意保暖,室温保持25℃左右,空气流通,同时要定时测量体温,使其皮肤温度保持在36℃~37℃。新生儿衣着要适宜,衣服应柔软、宽松,容易穿换。

2 脐带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1-2min即可结扎好脐带,处理时必须无菌操作,脐带残端要用干法无菌处理,然后用无菌敷料覆盖[2]。脐带残端是病原菌容易滋生的部位,活动时也易摩擦到脐带根部,导致破皮、发红,甚至出血、感染。因此,每天要进行脐带护理,早晚各一次消毒,平时脐部要保持清洁、干燥,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疾病的发生,让脐带残端在数天后自然脱落。

3 喂养护理

鼓励尽早母乳喂养,初乳中所含营养物质最适合婴儿的消化吸收,含有丰富的免疫蛋白和免疫细胞。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按需哺乳,若婴儿有明显的饥饿表现或体重减轻过多,可在哺乳后补授适量糖水或配方乳。由于新生儿的胃呈横位,胃贲门括约肌不发达,消化道功能不完善,喂完后易发生溢奶,应指导家长正确的喂养方法,即每次喂奶完毕后将小儿竖抱怀中,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此外,母亲夜间喂奶时应注意勿使堵住小儿的鼻孔,防止窒息的发生。

4 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上的胎脂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要马上拭去。但皮肤皱折处的血迹要用适当的温水轻轻擦拭干净。新生儿生后常会出现臀红,臀部出现小红丘疹,并逐渐增多,很快出现小水泡等。如不及时处理,会发生皮肤表面糜烂,引起感染。在治疗的同时要做好臀部护理,保持臀部干燥,及时更换尿布,选择细软、吸水性强的棉布或棉织品做尿布,每次大便后要用清水洗净臀部,保持局部清洁[3]。

总之,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是繁琐的,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做好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细微之处,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桂珍,郑喜会.新生儿的整体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31):5645

第7篇: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术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35-01

新生儿由于在解剖、生理上的特殊性,在手术护理上有其特殊性,要采取相应方法,保障患儿安全度过手术期[1]。需要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常伴有呼吸循环障碍或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营养不良、脱水及其他并发症。因此,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就更为严格。本文通过对我院2008―2010年100例新生儿手术的术中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100 例。男性63例,女性37例。出生日龄1―28天,体重1.9―4.8kg。腹部手术87例,胸部手术12例,颈部手术1例。其中36例患儿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贫血、解质紊乱等情况;7例合并两种以上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最长5.5h,最短0.75h[2]。

2 护理问题及分析、体会

2.1 环境温度的保持,防止患儿体温下降。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皮肤薄, 血管丰富, 易于散热, 加上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极易发生体温下降,新生儿缺乏寒颤反应,当肌体暴露于寒冷环境中时, 可导致生理性应激反应, 持续的寒冷应激反应可引起低血氧症和酸中毒[3]。

手术室室温应保持在26 ℃~32 ℃,并在所有处置和手术期间维持在此范围,可用传统方法维持体温,如加热毯、空调、遮盖肢体、吸入气体加温及手术期采用贴膜等。另外,术中减少冷液体的冲洗,尽量选用温热的冲洗液及避免敷料的过度潮湿也是减少低体温和硬肿发生的有效方法。

2.2 循环通路的建立。新生儿静脉细、短,且手术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营养不良、血管充盈程度不理想,手术过程中有一定失血。因此静脉的选择和固定必须稳妥,一般采用24 号“Y”型尼龙静脉置管针。手术过程中认真计数血纱布和输液输血的速度和输入量,以免引起肺水肿和心衰。

2.3 的摆放和固定。新生儿胸腔较小,呼吸肌薄弱,呼吸主要依靠膈肌运动来完成,所以腹式呼吸较为明显。加上胃呈横位,贲门括约肌不发达,术中易将胃内残余物及胃液返流。

摆放要求尽量减少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又要利于手术操作。术中采取截石位时,消毒完皮肤后,用无菌治疗巾完全包裹小腿及脚,然后,用无菌绷带螺旋式缠绕固定,注意绷带松紧适宜,注意固定时下肢不能外展、牵拉、压迫,以免造成血管神经及其他功能损伤;侧卧位时,用不同厚薄的海绵垫置于患儿背部一侧,使患儿仰卧成30°或45°,此时应将患儿稍偏一侧的头部置于小棉圈上,使耳廓悬空,防止耳廓受压,双小腿间垫一小海绵垫,患侧上肢用小治疗巾包绕,用宽绷带托起固定于头架上,以免影响患儿正常的呼吸、循环。其他均要注意对各关节的保护和减低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2.4 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易擦伤、糜烂而导致感染,手术中的冲洗液、尿液浸泡皮肤可引起损伤,另外由于新生儿体表面积小,使用电灼时,也可灼伤皮肤,新生儿皮肤娇嫩,手术结束伤口尽量不用胶布粘贴,可用腹带或伤口敷料粘贴[4]。由于新生儿皮肤的特殊性,在手术中应密切关注皮肤护理,防止出现褥疮等皮肤问题。

2.5 对术中突况的处理和配合。新生儿术中突况较多, 巡回护士应将各种抢救的物品和药品,包括可能使用的手术器械准备到位,积极与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配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抢救患儿的生命。

3 结论

通过100例新生儿手术的术中护理工作的总结,认识到新生儿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特征给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新生儿手术术中的护理质量,避免意外和减少并发症,首先手术室护士要认真学习了解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特征以及各种手术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在思想上准备充分,技术上过硬,积极主动的进行术中护理工作,才能有效的改善手术新生儿的愈后,减少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郑桂兰主编. 儿科护理学. 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1990. 105

[2] 张春玲.新生儿术中护理难点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8,16(6):355

第8篇: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文

[关键词] 安全管理;新生儿病房;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a)-094-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死亡[1]。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工作的正常秩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新生儿病房是一套完全封闭式的病房管理体系,患儿是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病情变化快的初生婴儿,患者无家属陪伴在身边,护理人员每日都基本上在无患方监督的情况下工作,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治疗护理工作,避免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笔者结合在新生儿病房工作的经验,总结了新生儿病房常见的一些护理安全问题,并采取了相应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初步探讨,为新生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1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1.1人力资源配备问题

1.1.1 护士人力配置不够人力配置不足使有限的护士在班期间完成繁重的治疗护理任务,往往感到非常紧张,有些护理人员为应付工作而减少工作流程,减少巡视患者时间而出现的安全问题。

1.1.2 排班固定不活动新生儿病房患者时多时少,病情变化快,不定时入院高峰导致当班人员工作超负而工作不到位出现的安全隐患。

1.1.3 应急配备人员不充分新生儿病房常有应急出诊,特殊抢救治疗(如新生儿换血治疗、PICC置入)等,而人员不够占用病房当班人员出现的安全隐患。

1.2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问题

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新生儿病房是一个无陪人的封闭式病房,护士的一切治疗护理都是无家属监督,一些护士对一些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不严格执行护理制度,违反护理操作常规,执行医嘱不严谨,观察病情不仔细,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3 护士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技术问题

1.3.1 专业知识不扎实护士的专业知识不扎实导致患儿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无有效的处理措施而出现安全隐患。

1.3.2 技术操作不熟练新生儿病房有重要的仪器设备,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熟练,技术水平低下,不能完全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导致治疗护理计划不能正常完成,仪器不能正常运转而带来安全问题。

1.4 护理文件书写存在的问题

病情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不具体或有记录不当而引起医疗纠纷,或者在医疗纠纷时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违反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代签名、漏记、错记而出现护理纠纷安全问题。

1.5 细节管理问题

新生儿病房患儿病情危重,吃喝拉撒全靠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如细节护理不到位而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如皮肤损伤)等。

1.6 护患沟通问题

新生儿病房是封闭式病房,收治的病情危重的新生儿,家属在心理非常紧张焦虑,同时面对与患儿的分离,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完全是护患沟通实现,如果护理人员在有限的探视时间里不能与患儿家属做耐心、细致的交流,难免在患儿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因费用问题而发生纠纷隐患。

1.7 患儿身份识别管理问题

患儿身份识别是安全管理的第一步,无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制度,将导致患儿身份混淆纠纷。

1.8控制院感问题

新生儿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容易患感染性疾病,据文献报道,国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18%[2],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的来往、家属探视、监护仪器、医疗设备、环境空气等都使患者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发生。

2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措施及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2.1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2.1.1 配置足够的护理人员新生儿病房工作紧张,繁重,病床与护理人员比例在3∶1以上。

2.1.2 设立护理质量责任组长负责监督护理质量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白班负责监控当班和夜班的工作质量,下班监控上一班的工作质量,执行班班相互监督、层层相叠、环环相扣的责任制度。

2.1.3执行护士连续排班法本科室2008年以来开始执行A.P.N连续排班法,收到较好的效果,A.P.N体现护理层级管理的规范上,从而把护理质量、护理水平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新老护士搭配,互相帮助,减少交接班的次数,尽可能保证有两名护士当班;加强落实查对制度,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执行弹性排班,工作量大的时候,保证护士在班人数,避免工作量太大而降低护理工作质量,增加护理安全隐患,在工作量相对较少的时候,减少在班人数,为护士提供休息,避免因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产生护理不安全因素;执行各班出休第2天待命制度,确保科室人员应急配备使用,避免患者入院高峰时段、特殊抢救治疗、出诊等安全因素的发生。

2.2 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观念

利用继续教育的形式,利用护士例会、业务学习等形式对护理人员灌输法律法规知识,使护理人员知法懂法,依法用法,在工作中遵循慎独,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自觉避开安全隐患,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新生儿病房是一个封闭式的环境,护士工作基本上是在无家属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科室定期组织进行职业道德讲座,要求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并贯穿于护理工作整个过程,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和认可,保证医疗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4 重视继续教育,提高专科技能水平

2.4.1 强化专科护理学习,提高专科技能每月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理论业务学习及技能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全面提高护理人员“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操作)、“三专”(专科理论、专科知识、专科操作)水平。

2.4.2建立新生儿病情观察制度如新生儿体温、大小便次数、反应情况、吸吮、喂奶、病情变化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沟通处理。

2.4.3建立高危儿护理管理制度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危重疾病需要监护的内容及预见性并发症的防范。

2.4.4 制订规范化培训及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对新入科护士进行专科培训计划及实施考核,使低年资护士及新入科护士尽快熟悉专科理论,技能知识,控制因护理质量问题而引起的护理安全隐患。

2.4.5 定期选送专科护理人员的外出进修及学习派人员外出学习专科护理新进展动态,定期组织学习和讨论外出进修学习回来的护士的反馈汇报,借鉴并推广护理新知识,改正护理工作缺陷。

2.5 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2.5.1 护理文件书写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每班责任组长负责对当班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检查评估,接班者在接班时首先阅读护理文件,对上一班进行护理文件书写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执行班班有监督,下班监督上班双层质量把关,减少护理文件书写缺漏。

2.5.2 不断改进护理文件书写结构、方式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对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措施,及时记录,内容全面、具体,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使护理文件成为护士的有利证据。

2.6注重细节管理,把握关键流程

新生儿患者病情变化快,完全无自理自控能力,护理人员细心、耐心、爱心、热心、关心,还有同情心,护理人员要善于发现安全问题,针对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应善于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对策,使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如为患儿剃头发防止刮伤头皮,尿液浸泡过久会发生红臀,患儿烦躁指甲会自伤,胃管脱出鼻饲会窒息等,都要求护理人员在细节护理上认真把握护理关键流程。

2.7重视新生儿病房护患沟通内容和步骤

利用患儿家属探视时间,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好健康教育,向家属介绍有关病房的工作制度,介绍医护人员的技术力量和相关的仪器设备,宣教相关疾病的知识并告知目前在治疗护理上采取的一些措施,减轻家属的焦虑心情和不信任感,化解不必要的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8 制订防范患儿身份差错的工作流程

制订无陪患儿诊治工作流程,包括新生儿接诊工作流程,新生儿住院期间确保身份无误的工作流程,新生儿出院时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

2.9 加强对新生儿监护室的病房管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2.9.1 建立健全新生儿病房规章制度包括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工作制度、探视制度、保洁措施、医疗废物处理规定等,并制订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评分标准,感控人员每月定时进行检查评分。

2.9.2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定时消毒严格掌握操作流程和抗生素使用,院内感染报告等。

2.9.3 院内感染知识培训把院内感染管理列入护理质量管理重要部分,院感控制知识作为专科培训和新入科培训内容,把预防院内感染质量列入每日护理质量监控内容。

3 讨论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4],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再一次敲响了护理安全管理的警钟,也是2005年以来全国医疗卫生行业全面开展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管理年的重点项目,2009年“百日安全”专项活动检查,把医疗安全推向最高层次,实现患者安全、医疗护理安全、医院安全。新生儿病房的患者是一群特殊脆弱的群体,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环境因素,抢救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都存在很多不安全隐患而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因此,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管理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切实为患儿提供安全、方便、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王丽珠,尹中秋,刘英茹.461例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2,9(2):127.

[3]李冠芳.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0):133.

[4]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

[5]朱亚红.沟通交流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1):81.

第9篇: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范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35-01

[摘要]目的:了解儿科疾病谱及死亡疾病的年代变化趋势,为今后儿童疾病的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2005-2008年住院儿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资料表明从2005~2008年新生儿肺炎居疾病谱中第1位,占儿科住院总人数的15.3%,占全院死亡疾病的26.43%。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肠炎为近4年来儿科疾病谱中主要疾病。

[关键词]住院病人;死亡原因;疾病谱

我院处于滇东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人口40万,设有250张病床,其中儿科病床35张。近年来由于我县新生儿病死率较高,有必要对我院儿科住院病人疾病谱及死亡原因的变化情况做分析讨论,有助于加强医疗护理工作,为医疗及孕产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方法,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新生儿的疾病构成与病死率高低可反映一个地区的母婴健康水平和诊治水平。本文对2005-2008年的住院新生儿资料作回顾分析,旨在了解新生儿疾病构成和病死率的变化,改进医疗工作,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水平。

1资料与方法

我院是一所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资料来源于我院统计室2005-2008住院病人分类报表,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资料完整、准确可靠。2005~2008年4年间共收住院人数31895人次,其中死亡140人。按照《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年报表》,对2005年~2008年在我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儿科死亡病例的病系分布和前五位病系构成进行综合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4年间儿科共收治住院病人5215例,占全院同期住院病人的16.35%;其中死亡77人,占全院同期住院病人的55%。

2.2病种及构成:77例儿科住院死亡病例中,新生儿肺炎37例,占儿科死亡病例的48.05%,新生儿吸入性肺炎11例,占儿科死亡病例的14.29%,支气管肺炎9例,占儿科死亡病例的11.69%,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6例,占儿科死亡病例的779%,肠炎5例,占儿科死亡病例的6.49%,其他疾病死亡9例,占儿科死亡病例的11.69%,见表1。

3分析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