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个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个人综合素质小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综合素质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个人综合素质小结

第1篇:个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这种变革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从新世纪发展需要的高度来认识,来贯彻、来落实素质教育科教兴国这一重大举措;必须从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切入点,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让学生承担起科教兴国的重任。现在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我们可以把综合素质评价当作是一根大杠杆。综合素质评价的形成为支点,再加上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为力点,这样就能把素质教育这一重任不断推向前进!

“成长呼唤评价,评价呵护成长”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长过程既有量的表现,也有质的发展,不管是为学生成长树立起一个个标杆,还是设立一道道保护性的警戒,我们都应对评价组织者及评价者提出素质教育评价过程中应遵循的准绳和法则。它是教育评价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志和依据。

面对一个个生动鲜活个性的学生,要全面、客观、准确、公正地进行评价,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因为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存有自己的不足,如对于基础性的知识点,利用量化的笔纸测验,能够很好地保护评价的覆盖面和深入程度,但却无法评价其个性兴趣及合作精神;而成长历程记录能对学生的创造精神鲜明个性、学习兴趣有明显优势,但难免夹杂评价者的偏见,而且存在着费时费力,管理难度大,观察程度要细致入微等不利的因素。

个人认为指导整个素质教育评价的过程中只要能把握以下几项大的原则,评价中的一切困惑都可迎刃而解了。

1.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指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中要对教育活动起指导方向的原则。因为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是不断地督促我们教育的学生朝着当今科教兴国的教育目标迈进。为了达到目标,综合评价活动就是对教育过程进行宏观管理促其成功的重要手段。这种评价将教育往哪个方向指引是由教育的根本目的决定的。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早日实现科教兴国这一战略目标。因此,综合素质评价就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且拥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教育必须为之服务。

这一原则的评价,是用来衡量被评者学业优劣的前提和依据,对被评者起导向作用。因此,我们的教育者既是被评价的引导者,又是观察鉴定的评价者。在教育与引导过程中其中两点必须牢牢把握,适时引导:一是爱国,二是奉献。大凡对中国有过作用的人都离不开这两点。建国初期回国的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们,在他们身上无不都体现了这两种品质和精神。追溯起这种品质和精神的来源都与他们亲身经历的教育,当然也包括引导老师有关。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对被评价者的结论,既符合被评者的实际,有符合素质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没有偏见是准确、全面、客观公正的。

只有符合被评者的客观实际和教育的客观规律,才能使被评者乐意接受评价的结论,努力奋发向上,纠正缺点、发扬优点以利再向上攀登。否则只凭印象造成偏见,不求实际,这种评价不仅起不到鞭策与鼓励的作用,还会良莠不分,鱼目混珠,打消被评价人的积极性,使被评者丧失信心,自暴自弃,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这种科学性原则应体现在素质教育发展创新思维的内涵中。

因此,我们要求应依据科学方法来制订好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如出10道题,有学生只解答了6道题,但答得很好,且有自己的创见。这可打100分;有学生10道题全答对了。但解题平平淡淡,没有创见,只给60分左右。这种科学性原则的中心就是要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特长,鼓励创新,推动素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起到杠杆的作用。这种科学性原则的实施必须使评价者深入细致、全面客观地掌握被评者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合实际、公正、合理、客观、准确的判断。站在被评价者的立场上,为其寻求改进学法和探索发展创新思维的途径,提出中肯的针对性较强的意见,才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

3.实效性原则。实效性是指素质评价体系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对于被评者来说,是有价值,有收益,有启示的。

如果一个评价体系设计得很好,但缺乏实施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那么,这个评价体系再好也是无法实现,是不可取的。

有实效的评价活动不仅能促进被评价者奋发向上,而且还能为同类被评价者树立榜样,使他们能认真对待自己的评价,切实改正自身的不足,大胆发挥自身的长处和优势,使之健康成长。相反,无实效的评价不仅使被评价者不能受益,而且还会使下步的评价流于形式走过场。

去年祖国60华诞时的大检阅,在学生的组字方队里有有效性原则评价的鲜活事例,每次的阶段训练小结,始终不离训练的目的。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训练出了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圆满完成了长达几小时的受检任务。

第2篇:个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以建设“务实、高效、勤政、廉政”的机关为目标,建立以行政效能为核心、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利用“公务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增加民主评议方式,对我单位公务人员工作情况实施过程管理和科学评价,充分调动公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绩效考核对象

局机关全体在职在编公务人员(不包括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

三、绩效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绩效考核分平时考核(季度)和年终考核,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工作方面,年终考核则是对一年中德、能、勤、绩、廉五方面的综合表现的考核。

1.平时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

(1)工作效率,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进度、完成数量等(30%);(2)工作质量,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的情况包括,品质意识,责任感,工作瑕疵、差错情况等(30%);(3)考勤,被考核人员的考勤情况(10%);(4)工作技能,被考核人员的工作技能掌握情况(10%);(5)遵守规章和配合度,被考核人员是否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及工作服从情况(10%);(6)总体印象,考评人对被考核人各项工作和日常表现的总体印象(10%)。(具体考核标准见附表-1)[占年度考核成绩60%]

2.年终考核的考核内容及标准

年终考核采用百分制。绩效考核以工作人员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础,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1)德,主要考核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表现。具体表现在政治态度、思想意识等方面(15%);(2)能,主要考核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具体表现在工作思路、知识掌握及工作处理等方面(15%);(3)勤,主要考核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的表现。具体表现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等方面(10%);(4)绩,就是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具体表现在工作完成情况、成绩成效等方面(50%);(5)廉,指廉洁自律表现,侧重从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方面考核(10%)。(具体考核标准见附表-2)[占年度考核成绩40%]

四、考核等次

考核的标准以公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为基本依据。经过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最终确认年度考核等次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1.优秀:能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素质高,遵纪守法,精通业务,工作能力强,工作作风好,工作实绩突出,勤奋热情,有改革创新精神,责任心强,勤勉尽责,清正廉洁。

2.称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素质较高,较好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熟悉业务,工作能力较强,热情服务,能较好地完成工作目标任务,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积极,工作作风较好,廉洁自律。

3.基本称职: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业务能力一般,工作责任心一般,或工作作风存在明显不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履行职责的工作能力较弱;能基本完成本职工作,但完成工作的数量不足、质量和效率不高,或在工作中有较大失误;能基本做到廉洁自律,但某些方面存在不足。

4.不称职:政治业务素质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差,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因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存在不廉洁问题,且情形较为严重。

五、考核办法

公务人员绩效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在单位公务人员绩效考核领导小组领导下,由专人具体负责。

(一)平时考核

本单位公务人员要在平时工作中,及时、如实做好记录,科(室)负责人应不定期对其检查审核,每个季度结束后,单位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应组织对每位公务人员的季度工作及表现情况进行考核。

1.考核内容

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公务人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技能、考勤、遵守规章制度等情况。

2.考核办法

平时考核坚持准确及时、简便易行、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每月小结、季度考核的办法进行。具体程序和要求如下:

(1)公务人员本人在每周结束后将本周的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如实填写到上公务人员绩效考核系统中,并及时对每月进行小结。

(2)每个季度的考核情况在次季度第一个周二的学习例会上进行公开打分,首先,单位公务人员要针对季度工作完成情况、政治思想表现、工作中存在不足以及工作创新、奖惩、出勤等情况向单位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做简要书面汇报,然后民主打分,由专人加权平均汇总。

最终分数的确定: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技能三方面由各科室长或分管领导参考民主打分情况确定;考勤方面由平时请销假、签到情况等确定;遵守规章和配合度、总体印象完全依照民主打分情况确定。

由分管领导和科室长确认该季度个人成绩及等次(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输入绩效考核系统,并记录备案,供年度考核使用。

(3)分管领导在每季度末根据公务人员每季度工作汇报,并结合其平时实际表现,客观公正地对公务人员进行评价,并写出评语,评语中要指出公务员的工作成绩和不足,并提出下步工作的指导意见。

(4)考核领导小组监督检查。单位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要及时监督检查单位公务人员的平时的工作纪实情况和分管领导的评价情况,监督打分、汇总等考核程序的进行,并将分管领导的评价意见和平时主要表现情况记录备案。

3.平时考核结果的使用

季度考核有一次被确定为“不称职”档次的,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有两次确定为“不称职”档次的,当年年度考核应直接确定为“不称职”;一年内连续四个季度平时考核被确定为“优秀”档次的,年度考核时可给予适当加分;平时考核成绩以60%的比重计入个人年度绩效考核成绩。[nextpage](二)年度考核

年度绩效考核以平时绩效考核为基础,并结合年终岗位工作业绩和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按照比例计算所得。

1.考核内容和等次

年度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业绩和综合素质,考核等次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2.考核办法

年度考核分两个步骤,首先进行年终的岗位工作业绩考核和德才素质民主评议,各占年度考核权重的20%。然后根据比重计算年度得分,最终得出该年度成绩,按照成绩高低和优秀比列,确认我单位应上报优秀等次和我单位优秀人员。

3.考核程序

年终考核,每年一次,由局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组织,在当年底或次年年初进行。年度考核要在平时考核的基础上进行, 年终两项考核占年度考核总分的40%。其基本程序是:

(1)个人总结。被考核人要实事求是地对一年来履行岗位职责及完成工作任务、工作创新、政治思想表现等情况进行总结,写出书面材料,并向单位全体人员做简要报告。

(2)年度岗位工作业绩考核。主要对公务人员的年度岗位业绩完成情况进行考评,主要有单位分管领导、科室长、本科室同事考评,权重按照区考核办法具体规定执行(网上进行)。

(3) 综合素质民主评议。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参考个人平时考核备案情况,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民主评议,主要采用完全民主评议方式对单位公务人员的德、能、勤、廉四方面的表现进行测评。为了提高测评的准确性,本着谁了解谁测评的原则,对每一位公务人员,由单位分管领导、其他领导、科室长、其他公务人员对其进行民主评议(比重参照人劳局标准)(网上进行)。

民主评议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四个等次,四个等次的分值分别是: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一般60分以上、不称职60以下。综合素质考核得分按权重比例进行加权计算,最后,再按综合素质所占比例进行折算,计入年度考核个人得分。

(4)计算个人年度考核得分。个人年度考核最后得分由平时工作考核得分(60%)、年终岗位工作业绩考核得分(20%)、综合素质评议得分(20%)和年度专项考评加减分组成。(见附表-3)

(5)确定考核等次。年度考核等次根据个人年度最后得分情况由单位绩效考核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认。我单位上报人劳局的优秀等次人员原则上从高分到低分择优确定(优秀比列为10%,可结合受表彰情况适当增加比例),如遇成绩不能分出高低的情况时,由单位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召集,局全体人员参加,以无记名投票、公开唱票的方式,从候选人中民主选出,并将民主评选情况和结果备案

单位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研究确定被考核人等次,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人,被考核人必须在年度考核登记表上签署个人意见。

(6)公示。年度考核成绩及等次确定后,要在本单位公示栏中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期间有争议的,由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做出解释。

(7)备案。年度考核工作结束后,公示未有异议的,应将我单位考核结果上报区人事局,并将单位年度考核确定等次情况和资料汇总备案留存。

4.年度考核结果的使用

个人年度考核等次确认后,上报区人劳局,作为职务晋升和工资调整的依据,单位要在年终对评为优秀等次的公务人员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以资鼓励;此外,单位内部另设3名优秀名额(不含优秀等次人员),评选方式同优秀等次的评选方式,对该3名优秀工作人员,单位也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3篇:个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关键词: 综合性学习 课堂生成 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 高效课堂

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科领域中的新生事物,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但是,由于综合性学习进行的是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跨领域学习,加上整个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多元的,所以虽然在课前教师有具体指导,学生有互相交流,但是到了课堂上,还会出现大量的非预设性生成。面对这些非预设性生成,教师如何面对、如何处理,直接影响着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质量,决定着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高度。下面试以笔者在教学检查工作中观摩到的一个课例来进行阐述。

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课,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一、梨园擂台

戏曲知识抢答(多媒体展示学生自制的课件)

二、梨园荟萃

1.各小组介绍剧种:黄梅戏、豫剧、越剧、京剧

2.教师补充:昆剧、川剧等

三、梨园亮腔

各小组代表演唱本组选择的剧种曲目:

黄梅组:《天仙配》、《女驸马》

越剧组:《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

豫剧组:《穆桂英挂帅》、《满江红》

京剧组:《贵妃醉酒》、《红灯记》

四、梨园论坛

辩论:流行音乐与传统戏曲谁更有生命力?

豫剧、京剧组:流行音乐更有生命力。

越剧、黄梅组:中国戏曲更有生命力。

五、小结

教师针对辩论情况简洁地告诉学生,我国戏曲要发展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然后,教师对本节课内容做了大致的总结。

这节课教学设计精巧,思路清晰,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加上学生精彩出色的表现,使这节课成为非常成功的、不多见的综合性学习的展示课。从这节课的课堂情况来看,课前准备工作相当充分,教师指导到位,学生活动方式方法恰当,因此可以说,本次综合性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素质得到了提高。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思想激烈的交锋中,课堂呈现出多次绝好的生成点,教师都未能敏捷地把握住,致使学生的问题没能得以及时解决,教学目标的层次错失提升的契机,致使这节课流于平淡,没有深度,缺少高度,更谈不上高效。

在“梨园论坛”的辩论环节中,坚持“流行音乐更有生命力”的一方质问坚持“中国戏曲更有生命力”的一方:既然传统戏曲更有生命力,那么为什么现在许多人都不了解它们了,更别说会唱了?对方给出的辩论是:传统戏曲会发展起来的。辩论进行到了这里时,可能是下课时间也快到了,因此,教师就强行进行生硬的课堂小结,简洁地告诉学生:我国戏曲艺术要发展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什么是跟上时代的步伐?怎样做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戏曲跟上时代的步伐是怎样的?……教师空洞的小结无法能让七年级的学生理解,不仅不能解决学生无法辩论下去的问题,反而会生出更多的问题困扰着他们。

其实,学生此时辩论生成出的问题是: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相对流行音乐是滞后了”的一种客观认识。对于辩论双方辩论到这儿达成的这种共识,教师应该大加赞赏,因为学生的认识是正确的,是来自自己的实践。更重要的是,这种客观认识暗含着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如何来发展传统戏曲艺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老师的引导,辩论进行到这里肯定是辩论不下去了,此时最需要的是教师及时引导双方或全体同学来正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发展的确滞后”这一现实,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那么该如何发展呢?我们作为中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也许是学生讨论出现这样的状况已经超出了教师的预设,使教师措手不及,也可能是教师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堂课的教学时间就不够了,后面的教学环节就无法开展了。但是我从教师的表现,以及课后反馈交流时教师的介绍,我明白了,应该是教师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捕捉到这个价值极大的课堂生成。其实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着眼于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具体的教学目标,更要有一种关注学生整体素养及精神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综合性学习课最具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精神情感价值观的空间,而且这种空间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稍纵即逝,关键要看教师对此是否具有高敏感度,能否及时把握并进行更进一步的开掘。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修订中的增删调整,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在新形势下的价值追求和实施改革的行动方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第二,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关于语文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的对话》/《语文建设》2012年第3期)。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这位老师能够及时肯定学生辩论生成的问题,并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明确,启发学生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虽然不能解决目前我国传统戏曲发展所面临的困惑,但对推进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肯定是有极大的影响的。谁也不能说,我们的学生中将来就不会有人成为戏曲方面的大家。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正视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目前的发展状况后,能相继抛出问题:“我们作为中学生能做些什么?”那么这种深入的讨论引导必然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同时学会欣赏,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样,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就开始逐步落到实处了,而不只是停留在一句空喊的口号上。

同样在这节课的辩论环节中,坚持“流行音乐更有生命力”的一方认为,传统戏曲中有许多内容都是有关“爱情”的,这是不应该的、不健康的,这也是影响其生命力的因素。对于这一点,坚持“中国戏曲更有生命力”的一方也承认了,但他们不知道如何来辩解,只是反击说:“流行音乐中也有许多是歌唱爱情的啊。”学生的辩论进行到了这里,辩论结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教师如何来引导学生认识戏曲与流行音乐中的有关对“爱情”的歌唱,因为学生在辩论中达成了共识:戏曲与流行音乐中都有许多对爱情的歌唱,而他们都认为是这不好的,甚至是不健康的。此时无论对于辩论的哪一方来说,如果不能认识清楚这个问题,在很长时间内他们都不能正确认识所有文学、文化中关于“爱情”的内容,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对文学作品与生活关系的认识,影响到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影响到他们对爱情本身的认识,甚至影响到他们正确爱情观的形成。

这么重要的课堂生成,教师为什么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呢?在反馈交流会上,对于我的这一疑问,执教者没有给出答案。我在想,是不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问题太敏感了?是不是教师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没有形成自己成熟的引导方案?还是其他原因,或时间不够,或在课堂上无法进行引导?但无论哪一种原因,我们都必须认识到: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不可回避,必须加以引导。因为这些问题关乎学生的精神情感价值观,关乎学生的生命成长,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呢?

在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上,学生成了学习真正的主人,由于站到了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他们的思想会更加自由,思维更为活跃,加上他们探讨的问题都是来自于他们课前的活动实践,所以体会更深,感触更多,因而思想上的互相碰撞也就更加激烈,生成的东西也就会更多,更超出教师的预想。因此,教师除了在备课时要进行充分的预设,设想种种可能出现的需要引导的课堂“拐点”外,同时还要有一种意识,一种生成意识,那就是课堂还会出现很多非预设性的“生成点”。

像这节课,课堂呈现出的几个精彩的“生成点”几乎都是非预设性的,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而能否将这些“生成点”转化为课堂生成的契机,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机智,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对学情是否有一种尊重的态度,取决于教师对高效课堂的认识与理解,取决于教师的胸襟气度。抓住这些“生成点”后,能生成的东西有多大价值,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多少帮助,这又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水平,取决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熟悉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具体学情的把握能力和对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教学情境的掌控能力,取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否完整,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自身综合素质高,对于综合性学习课上出现的涉及各个方面的“生成点”,自然敏感度就高,因为这些“生成点”在教师内心都有与之相关的知识与感受的碰触点。在此基础上,面对这些“生成点”,教师自然能迅速作出判断:是否有进行引导的价值。另外,如果教师的知识结构全面完整、个人综合素养高,那么他对需要引导的问题引导得必然会更为合理深入,而且能够做到收放自如。这样,课堂也就有了广度,有了深度,形成了气象;学生的思想思维、兴趣热情、生活体验就全部调动激发起来,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必然会得到锻炼与培养,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命意义上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有质量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4篇:个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一、个人展示单元——亮出自我

可通过课前的1~3分钟,以学生上台读名篇佳作、讲成语故事、述哲理寓言、评新闻时事、做即兴演讲等形式进行。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且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普通话基础较差,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通过在校2~3年时间的学习即将踏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因此,让学生进行个人展示,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提高学生的思维、语言组织和应变能力,展示出自我风采,为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演讲环节中,每个学生演讲完,下一个学生先对前面学生的演讲从表情、语言、仪态等方面进行评述;同时一次演讲完毕,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演讲,指出其优势和不足,当然首先要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进行肯定,再对某些不足轻松、诙谐地点评出来,并辅之以示范。

二、基本教学单元——锻炼自我

1、激趣导入。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三分钟左右)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音乐导入法、视频导入法、名言导入法、悬疑导入法等。此举旨在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

2、整体感知。文章首先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导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性的宏观把握,通过对文章总体性的初步认识与把握,掌握基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此环节教师可进行以下教学内容: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重难音形义过关、文章结构探析、总体大意把握、理清文章思路等。方式上可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明确答案等。答题形式上可有个人、小组、全班齐答等多种不同的回答方式。此环节要为下一步进行合作探究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3、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教改的中心和灵魂所在,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根本。通过合作探究,要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使整个课堂充满发现、探究的乐趣。 转贴于

4、拓展延伸。“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

”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拓展延伸便是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破“课文”的限制,对课文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

5、板书小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小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让学习者尽快回忆、尽快重复感受所学知识,有利于记忆的形成。板书小结环节可由学生、老师分别进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将小结展示于黑板上,以此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随后也应对文章进行总结性概括,再次点出本课的知识要点,进一步加深学生记忆。小结力求简洁明了、系统概括、重点突出;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作诗、作画、书画并行,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可以以word文档或幻灯片的方式展示。

6、双向质疑。质疑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双向质疑”包括老师向学生的质疑和学生向老师的质疑两个步骤。一是老师向学生的质疑,即教师以提问、习题等方式测评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师还可以对课文中的重点文段、精彩段落进行1~3分钟的限时强化训练;二是学生向老师的质疑,是让学生学完本文后针对本文内容和相关观点自主发问,教师答疑,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活动课单元——提升自我

理想的语文课应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可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广泛开展语文活动课,构建开放式课堂。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样,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学生实际等灵活挑选运用展开活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如:

1、竞赛型。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格言警句大家背、寓言新编、辩论会、课本剧表演赛等。

2、表演型。包括课本剧表演、自创寓言故事表演、小品剧表演等。以表演的形式,把冰冷、单调的书本变得鲜活可感,一方面能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人文素养。

3、辩论和讨论型。“辩论出智慧”,在语文活动课上可以常开展一些小型的辩论会和讨论会,议题可以针对课本中的某种观点、时事话题等。如学习过《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一文后,可展开“职业人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的大讨论。

第5篇:个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耐力跑;综合素质;具体措施

一、引言

耐力跑是一种锻炼耐力的重要手段。在初中学校中,耐力跑作为一种常见的手段来锻炼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耐力。再加上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存在体质下降等问题,耐力跑成为一种十分可行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如何提高学生耐力跑的能力,成樘逵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现代社会中,孩子都被视为家长们掌上之宝,大部分孩子都缺乏相关的锻炼,导致其缺乏一种顽强坚韧的品质。学习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发挥天赋优势,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发挥自身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学习中肯下功夫,能够有坚韧的品质去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同时,开展耐力跑训练有利于改善学生体质,使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体质投入到学习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从而传承优秀的中华文明。

二、提高学生耐力跑的研究

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发展,学校以及学生对耐力跑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如何提高学生耐力跑成绩,这值得我们不断去研究,我认为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转变观念,开展相关训练

耐力跑是一种新的观念认识,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的理念,需要教师和学生花费时间去适应。不少学生在参与相关训练的前期会觉得辛苦,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更要重视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促使学生做到全面发展。学生也要积极重视自身的身体素质,认识到身体素质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思想上提高对耐力跑训练的重视程度,积极参与训练,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为自身的学习提供坚实的身体保障。

2.充分利用科学手段,合理进行训练

耐力跑是一项有技巧的运动,在训练过程中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训练。跑步前需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牢记这一点,在进行耐力跑的过程中,要先做好充分的热身练习,防止出现肌肉拉伤等问题;在跑步的过程中要做好肢体和呼吸的调整,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摆臂。教师要将正确的摆臂动作教给学生,让学生可以自由地控制摆臂节奏,此外还要教会学生正确地去呼吸,做到“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保证身体正常“工作”;在耐力跑结束后,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放松,如何通过拉韧带等方式放松肌肉。通过科学的训练方式,让学生进行合理的训练。

3.合理安排训练课程,注意校内校外结合

体育课是学生练习耐力跑的主要时间,学校要合理地安排训练课程,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要注意课堂练习的效率,目前大多数初中每周只有一节体育课,所以课上练习的效率十分重要。同时教师要注意校内校外的练习和家校联系,这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新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地抓住课上的练习,在课后,也要抓住时间进行练习,如周末休息,早上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去晨跑,提高自身的耐力,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经研究发现,在家中有晨跑习惯的学生,其耐力跑成绩往往比较优秀。

4.全面优化训练设施,构建轻松训练氛围

耐力跑训练是一种枯燥无味的过程,许多学生对其缺乏兴趣。在新的学期,要不断优化训练设施,比如说可以美化训练器材,在训练场所摆放一些体育明星的海报等,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训练氛围。改变学生的看法,从思想上提高对学生的重视程度,从而使学生不断投身于耐力跑训练之中。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角色,提高自身的修养,使用艺术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不断提高个人身体素质,全面提高个人综合能力。

5.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促进学生发展

因材施教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在耐力跑训练中也是如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能以偏概全,要结合学生具体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在符合自身实际的方法中训练,提高训练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兴趣,不断提高个人耐力跑的成绩。

三、小结

耐力跑对学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充分重视这一内容,全面认识到耐力跑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开展耐力跑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优秀的中华文明传承。

参考文献:

[1]陈 娟.开展耐久跑运动,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9).

第6篇:个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要求和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中职语文教学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161”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使学生活学学活乐学,加强学生的语文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并把课堂延展到课外,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语文课,应该说在整个中职学校的学科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近年来,中职语文教育形势却不容乐观。一方面,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入校成绩较低,文化课基础薄弱;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热情度不高,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学习兴趣,认为文化课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但从宏观角度来看,语文课是其它学科的基础,而且与普高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即将走入社会,更需要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然而多年来,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在沿袭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严重脱离了学生实际,在职教事业大发展的今天,改革中职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迫在眉睫。鉴于此,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育中采用“161”语文教改模式。

1.概述

“161”教学模式由三大基本框架构成,其中“6”为基本中心教学单元,包括激趣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板书小结、双向质疑等环节。两个“1”则相对独立,前一个“1”是课前的个人展示单元,后一个“1”为语文活动课单元。

2.示例

2.1 个人展示单元——亮出自我。

通过课前的1~3分钟,以学生上台读名篇佳作,讲成语故事,述哲理寓言,评新闻时事,做即兴演讲等形式进行。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而且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普通话基础较差,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在校的2~3年时间即将踏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因此,让学生进行个人展示,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提高学生的思维、语言组织和应变能力,展示出自我风采,为将来更好的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演讲环节中,每个学生演讲完,下一个学生先对前面学生的演讲从表情、语言、仪态等方面进行评述。同时一次演讲完毕,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演讲,指出其优势和不足,当然首先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进行肯定,再对某些不足轻松、诙谐地点评出来,并辅之以示范。 

2.2 基本教学单元——锻炼自我(此过程是本教学模式的重点和核心)。

2.2.1 激趣导入: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漂亮的开头,就为整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调。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三分钟左右)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音乐导入法、视频导入法、名言导入法、悬疑导入法等。此举旨在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

2.2.2 整体感知:文章首先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导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性的宏观把握。通过对文章的总体性的初步认识与把握,掌握基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此环节教师可进行以下教学内容: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重难音形义过关、文章结构探析、总体大意把握、理清文章思路等。方式上可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明确答案等。答题形式上可有个人、小组、全班齐答等多种不同的回答方式。此环节为下一步进行合作探究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2.2.3 合作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极重要任务,是保护青少年心中明快的理智之火,不使它熄灭”。“合作探究”是教改的中心和灵魂所在,也是区别与传统教学的根本。通过合作探究,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使整个课堂充满发现、探究的乐趣。合作探究问题的提出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对本课的疑惑,比如现代文中对哪些句子不理解,文言文中哪个词语哪句话读不懂等,这些问题先以小组内部交流消化的方式进行,小组解决不了的由全班共同商议解决;二是在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本组观点,师生共享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明确、补充,必要时进一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化与延伸。另外,此环节中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题目设置上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便于拓展学生思维。本环节的关键词是“互动”,采取小组内部合作的方式,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要注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切忌不可事无巨细、越俎代庖。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尤为重要,教师的引导、点拨、提升、讲解在任何教学模式下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知识力量、思想深度、人格魅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2.2.4 拓展延伸: “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拓展延伸便是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破“课文”的限制,对课文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如:在注重新旧知识的知识迁移;注重由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注重课文与生活的联系,课文与中职学生实际的联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更多、品味更多、收获更多,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关注他人,关注世态人生、体会人间百味,以达到“功在课内、利在长远”的目的。 

2.2.5 板书小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小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让学习者尽快回忆,尽快重复感受所学知识,有利于记忆的形成。板书小结环节由学生、老师分别进行,总结本节课学习重点。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将小结展示于黑板上,以此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随后也应对文章进行总结性概括,再次点出本课的知识要点,进一步加深学生记忆。小结力求简洁明了、系统概括,重点突出;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作诗、作画、书画并行,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可以以word文档或幻灯片的方式展示。

2.2.6 双向质疑:质疑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双向质疑”包括老师向学生的质疑和学生向老师的质疑两个步骤。一是老师向学生的质疑即教师以提问、习题等方式测评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师还可以对课文中的重点文段、精彩段落进行1~3分钟的限时强化训练;二是学生向老师的质疑是让学生学完本文后针对本文内容和相关观点自主发问,教师答疑,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研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其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

3.活动课单元——提升自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理想的语文课应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可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广泛开展语文活动课,构建开放式课堂,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样,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学生实际等灵活挑选运用展开活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如:

3.1 竞赛型。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格言警句大家背、寓言新编、辩论会、课本剧表演赛等。

3.2 表演型。课本剧表演、自创寓言故事表演、小品剧表演等。以表演的形式,把冰冷、单调的书本变得鲜活可感,一方面能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人文素养。如学习了《项链》、《一碗清汤荞麦面》等课文后,教师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课本剧,不同学生的特质都可以得以展现,学生的写作水平、管理水平、表演才能、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

3.3 辩论和讨论型。“辩论出智慧”,在语文活动课上可以常开展一些小型的辩论会和讨论会。议题可以针对课本中的某种观点、时事话题、学生生活等。如学习过《员工守则》一文后,展开“职业人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的大讨论。再如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展开“先就业还是先择业”的的辩论。

3.4 文学赏析型。语文是人文性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可以适时开设一些赏析型的活动课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精神。一方面安排学生进行相关文学欣赏,如相关影视剧欣赏、名家名著阅读、名人传记阅读等,学生可以写出报告、进行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教师针对内容,适时对相关部分进行补充、深化和评点。 

3.5 综合型。合型即把竞赛、表演、调查等各种形式融合在一起。如开展“传统节日”、“职场人生”等语文综合活动课。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职语文“161”教学模式并非是每篇课文都必须使用全部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掌握及实际需要程度灵活选用,顺序也可以随机调整。

总之,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成为让学生能充分展现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引导者。把语文的课堂变成自主探究的“动态”课堂,变成融合社会人生的“大课堂”,变成乐学、尚学、陶冶情操的“美”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政治素养、健全人格的素养,充实和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素质,为专业教学支撑和服务,培养学生能更好地从事专业工作的重要内涵, 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2] 杜殿坤编译: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3] 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成功教育》 2008年08期 

[4] 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第7篇:个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审美能力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术教育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学生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施美术教育过程中,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艺术作品塑造出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对受教育者的审美情趣进行陶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创造这些美术作品时候的审美情感和思想感情,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以此来提升学生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带着一定的审美能力开展艺术创作,进而增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色彩、造型以及空间等美术知识技能的感受与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对于绘画创作的想象思维,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自身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审美素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美术教育能够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培养人文素养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对意识形态的教育,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美术教育具有净化心灵和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争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美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都是为了完善学生的伦理结构,在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讲解,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分辨善恶美丑,能够向学生积极宣传社会上的正面信息,帮助学生形成对于事物正确的认知和理解。美术教育相对的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刚性教育来讲,是一种柔性教育,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伦理结构的完善,通过美术作品来对学生进行内在感化,提升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以美学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媒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抽象形式,而以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美术作品形象开展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对美丑善恶形成一种很好的鉴别能力,这样往往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美术教育作为对学生开展人文素养的一种很好的手段,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有利于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品德的培养,增强学生自身对于社会不良现象的免疫力,增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因而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应当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3美术教育能够在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方面培养人文素养

艺术教育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些科学研究发信,人自身的情感会对于人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痛苦和愤怒的情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人的创造力的发挥,而愉快高兴的情绪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人们创造力的发挥。美术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形象性的感性体验,可以很好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在日常的生活中充满了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发现美的能力。美术教育能够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进行培养,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帮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美感,使得美感能够成为学生开展艺术创造力最为重要的内部因素。美术教育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性,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教育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的过程也是一种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形式。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和其他学科有着一定的区别,在美术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右脑的开发。这是因为科学研究的结果发现,人的左脑主要是负责语言和计算机逻辑能力方面的培养和开发,而人的右脑则主要是负责图形和空间等一些鉴定工作,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美术教育则主要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的一种培养。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美术教育,有利于对学生的右脑进行开发,有利于学生自身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另外美术教育还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美术教育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美术教育通过美术作品作为教学的媒介,十分生动的将人类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遗产传授给学生,有效的增强了学生自身艺术文化水平,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小结

第8篇:个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本学期xxx二中学生会在校团委的指导下,以培养良好的学风、校风为重点,以提高广大同学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本着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坚持走群众路线,在维护学校秩序的同时,反映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促进同学和学校,同学与老师,同学之间的沟通了解,成为学校和学生联系的桥梁,学校管理的助手,同学们的好朋友。切实做到为同学服务。

二、常规工作

(一)主席部【 】

1配合和指导好各个部门的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活动的定期开展。并及时做好工作小结。

2 组织好每两周一次的例会。及时进行本周工作小结,并布置下周工作。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 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配合。并定期对各部门进行考核,使学生会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

4定期向老师汇报学生会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如计划,进度等。

5 做好“民意调查”环节,确保工作之后有反馈,吸取同学们好的建议,并及时对工作加以调整

6、定期将“意见建议”或“工作小结”发到博客上。从中汲取好的建议,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二)宣传部【 】

配合实践部、文体部、生活部等作好海报宣传工作。

p.s:因为海报有了特定的地点张贴(每次活动仅需制作2张海报),这学期制作海报的工作量会大大减少,希望在允许的条件下增加海报质量。

全年任务:配合学校做“清华北大墙”。通过教委,网络等途径搜集自1978年恢复高考后,从xxx二中考入清华北大的往届毕业生的个人简历。包括(大学毕业后的发展;深造方向;现在所担当的职务及所在单位等个人信息,并附一张数码相片。收集好后交给学校做成个人展板形式,分布在校园各处,激励后生勇夺佳绩。

管理完善学生会博客,建立学生会qq群。

在6月末7月初,拟定出下学期学生会成员招新表格。

(三)文体部【 】

文体部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今年,我们将在去年的基础上,仍以组织好“风云杯”辩论赛,体育节、红五月歌咏比赛等活动为主。详细如下:

ⅰ.“风云杯”辩论赛。

时间:3月16日~~3月27日。地点:阶梯教室。

详细计划,见《“风云杯”辩论赛 计划》。

ⅱ.体育节。

时间:4月1日~~4月27日。

配合学校体育组,组织各项体育节活动。

ⅲ.伴随体育节展开xxx二中风筝节。

时间:4月11日下午1:00-4:50 12日上午9:00-下午4:50 地点:学校操场。

ⅳ五月左右成立“棋社”,给喜好下棋的同学提供一个切磋交流的平台。场地办公楼4层会议室,每两周一次,时间周三晚上6:00-6:35。

ⅴ.歌咏比赛。

本届歌咏比赛,将围绕歌唱祖国为主题,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其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

vi.知识竞赛。

分别在高一高二年级举办知识竞赛及演讲比赛,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高质量的锻炼机会和展示、检验自己口才能力的平台。

在6月末7月初,拟定出下学期学生会招新预赛面试初试能考验出其能力的小活动或游戏。

第9篇:个人综合素质小结范文

关键词: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加深,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智育,很大一部分力量开始向非智力因素转移。部分职业院校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希望大学生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团队配合意识能力,增强沟通能力等。

一、拓展训练的定义和意义

拓展训练是以体验式的教育方法来培养人们良好心理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动态教育模式,是人们通过一定的动态活动,经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过程,使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得到完善与发展。

拓展训练项目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对生活、工作给予启发。例如:完成项目过程中大家是如何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是以怎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困难的;是如何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中教练引导学员把训练当作一面镜子,看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大家是如何度过的,然后和训练中相似的点进行对照,从而得到启示。

二、拓展训练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与联系

拓展训练的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教师授课方向来看,传统教学一般以知识传授为主、有的以技能提升为主,而拓展训练以问题解决为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想各种方法来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从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或者主导性来看,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来控制教学的过程,而拓展训练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导活动的过程;从学生的学习收获来看,传统教学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拓展训练则以学生个性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为主;从教师角色来看,传统教学多为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拓展训练中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不直接教授,而以引导为主;从教学过程来看,传统教学的过程一般是教师讲、学生讨论、练习,而拓展训练一般是每名学生在团队中找到角色、进入角色、行动中学习;传统教学一般以学生最后获得知识为主,而拓展训练更看重的是学生态度、精神的转变,由消极变为积极,由错误转为正确;从学习成果类型上看,传统教学主要以学习专业课程、基础知识为主,学校也更加重视,对于人文知识、社会学知识则重视程度偏弱,教学手段落后。而拓展训练是以学生行动感悟、教师引导掌握人文知识、社会学知识和技能如执行力、领导力、沟通等为主;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上看,传统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较好、但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学生“高分低能”。而拓展训练作为现代教学的补充,在学生学习常规课堂上的内容外,又增加了学生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更好的符合时代需要、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有用之才。所以从上述过程上来看,拓展训练使学生更有有趣参加、也更加积极主动。以往教师、家长逼学生学习的状况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特别投入的在活动中体验、学习、进步。

(一)拓展训练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

从社会需要和大学生自身需求来说都渴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上课更有效是学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拓展训练的着力点在于教学内容和手段因素。拓展训练之所以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因为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有着显着的不同。

传统教学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方面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以课堂讲授为主。传统课程教学的一般模式是:讲解――听;或者讲解――听――学生练习。但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并且需要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才能完成,所以传统素质教育课程无法满足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而体验式的模式以它“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以“独善”为主的教育模式,它的一般模式是:前期分析――课程设计――场景布置――挑战体验――分享回顾――引导总结――提升心智――改变行为。让学生在集体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领悟做人的道理,激发想象的潜能,完善健全的人格。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自己的集体精神、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拓展训练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教学

1、“镜子”原理的应用――看自己

“镜子”原理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别人看自己,把别人作为自己进步的一面镜子。在拓展训练课堂上,每个人都会成为别人的镜子,同时在别人身上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每个参训者都在“事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都能在“事件”中的别人身上找到自己,同时通过自己扮演的角色为别人提供素材,这样就能更直观、清晰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为个人修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也正是从发现自己的不足开始,通过“镜子”认识自己的缺点。

2、体验中反思――想自己

体验中反思,是指每个训练内容结束后对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思考,这个过程在拓展训练中也叫“原景重现”。与课堂上传授知识不同,拓展训练课程中更注重引导学生心态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更注重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沟通能力、反思能力,尤其是反思能力。反思是进步的基础,通过反思,可以让当事者从认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开始,进而迁移到反思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类似问题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有效的修正。当一个人做了错事后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反思、不能准确的认识自己的不足,甚至出了问题采取归咎于外的态度,认为总是别人的错、自己做得很好,就不会取得进步、甚至会在类似的事情上重复犯错。

3、拓展训练主张“不拿别人的问题说话”――说自己

在拓展训练课堂上,涉及到的主角就是参训者本人,事件则是刚刚发生过在参训者自己身上的。自己的亲身“体验”,再加上“体验”后想的、和大家分享的也是和自己相关的事,就使得参训者的兴趣更浓,同时极大的提高了训练效果,为人文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原始的、更有说服力的依据。随着一个人个人修养、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很自然的就会对和自己有关的事去负责。敢于去承担责任,这也是一个人人文素质提高的标志之一。由于训练中大家思考的、交流的内容都是和自己有关的事,也让大学生更生动、更直观的看到自己在团队的不足,从而得到改正和提高。

4、拓展训练的“教师”是全体参训者

英国文学家萧伯纳说过:“有形的东西越多人参与分配,每个人得到的越少;无形的东西越多人参与分配,每个人得到的越多。”拓展训练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后大家坐在一起分享、交流心得来提高,而不只是教师为主体不停的灌输理论。这样的学习模式也使得大家在每次遇到问题时都能从很多个角度、不同的方向上进行思考,“角度”多了、“老师”多了,自然能让同学们清晰的判断团队中谁做得更好,什么样的行为更能被群体、被社会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