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范文

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第1篇: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范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 电气控制 应用 计算机技术

当今社会正在处在一个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时期,电子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广泛应用于电气控制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电气控制的一个主要系统,其对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控制元件和应用软件不断应用于电气控制系统中,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精简了作业流程,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

1 电力电子技术概念和发展现状

1.1 电力电子技术概念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电子技术,其目的就是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子元件进行有效的转换和控制,从而达到提高电力系统工作效率的目的。电力电子技术主要分为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两部分,在电气控制的过程中电力电子技术充当重要的角色。电力电子技术依靠电子学、电工原理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三个领域的相互合作,在工业生产中对电气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对电气系统中的电路进行数据检测、信息记录和故障预警等功能,对不同生产工艺的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

1.2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电子器件制造和电力电子电路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在这两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电子器件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不可控制性、半控制型和全控制型三个阶段,时至今日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控制中已实现了自动化控制,这不仅体现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在出现一种智能化技术,其在电气控制中已逐渐得到应用,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电气系统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技术通过对下降时间、鲁性棒变化和响应时间系统的控制,维持电气系统的顺利进行,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数据监测和调节,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设立反馈机制,在故障发生时,电力设备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实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同时还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形成了先进的功率集成电力,虽然以当前的技术水平使功率还处于一个较小值,但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电力功率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2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主要有软开关控制装置、电路保护装置、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有源电力滤波器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可以运用电力电子技术对电路进行有效控制并对电子元件的运行进行监控,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度。

2.1 软开关控制装置

随着电子技术和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系统对电磁兼容和效率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电力装置满足轻便和小型的要求,传统的电力系统中通过开关控制来节省变压器和电容等元件的占用空间,但是这样高频率的开关转换会使其损耗过大,并会对电路的效率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额外的电磁干扰。软开关控制装置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缺陷,特别是在减少噪音和降低开关损耗上有很大的帮助,目前软开关控制装置用于很多电力系统中,研究表明在开关频率大于1Mhz的情况下,其性能也会达到理想的状态。将多个简单的电路通过串并联成一个组合电路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会提高电力系统的性能,软开关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2 电路保护装置

电气控制系统中电路保护装置占有重要的比例,当电力电子电路中的元件方式故障时可以对电路作出保o措施,常有的电路保护装置有电流继电器、快速熔断器等,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元件趋向小型化和高功率化,传统的电路保护装置已经不能满足电力电子电路保护的需求。电力电子技术可以在电路中加入过电流保护电路,结合电路检测装置反馈的信息,在检测到电路中存在过电流时可以自动对电子元件进行断电处理,达到保护电路和电子元件的作用。

2.3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随着用电需求的增加,对电网功率变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电网中功率的频繁变化和一些冲击性负荷的增加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电网电路中低频振荡的有效控制,而通过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可以增大电力系统和负载的相关因数,降低电力系统中功率损耗值,同时还可以控制电路中电压的稳定性,提升电力使用质量。

2.4 有源电力滤波器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是对电路中的补偿元件进行检测,从而得到一些等分量的谐波电流,然后再利用补偿装置产生一个与谐波电流分量相等极性相反的电流分量,使其与检测的谐波分量相抵消,使电网中的电流没有谐波电流只存在基波电流。有源电力滤波器以其响应速度快和补偿功能多样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网阻抗的影响。有源电力滤波器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补偿电路发生装置和指令电流运算电路,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对电路中的补偿电流进行检测,然后得出电路中无功电流和谐波的分量。

2.5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现电厂输出的都是交流电压,但是交流输电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电量损耗,并且不易控制,造价也很高,因此现在选用的都是直流输电,在高电压大容量和远距离的输电的情况下要选用直流输电,直流输电技术通过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将交流电压转变为直流电压,然后直流电输送到各地的变电站内,再通过直流电逆变过程,转变为交流电,最后再供用户使用。

3 结束语

电力电子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变化,其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占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深入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情况,查找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电力电子技术的优势,促进电气控制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浦仕琳.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控制领域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05):78.

[2]李敏.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5(23):124-125.

[3]胡欣然,张海涛,刘洋.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13):178.

[4]樊清山.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197.

[5]侯晓辉.关于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的思考[J].商业故事,2015(08):99.

第2篇: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气自动化;影响因素;发展趋势

1 引言

随着现在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电气自动化的日益普及,电气自动化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由于它涉及到广泛的领域,使得自动化技术更新会越来越频繁以及复杂,因此对电气自动化的优化仍是任重道远,电力企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电气自动化将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自动化的应用不仅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可见加大对自动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自动化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电气自动化的出现是由于电力电机等产片的出现,以及继电器和接触器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机器可以根据人的意志进行设置,并完成预先安排的逻辑功能,促进电气自动化革命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现论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优化生产工艺,实现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使得电气自动化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比较高的飞跃;到了20世纪70年代,通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微电子技术以及IT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自动化对象逐步运用到大型,复杂的系统中,通过一些难度比较大的现代控制理论来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过程当中,逐渐实现了对自动化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手段的一些创新,中间产生了一些高科技技术,像系统工程,计算机,人工智能,通信技术,这些技术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在上个实际的八十年代,电气化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被应用到了许多方面,这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涉及到了航空航天,运输,制造工艺技术等诸多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影响因素

(1)设备元件的质量影响。市面上存在很多的电气设备器件的生产商,造成销售的产品各不相同,一般情况系生产设备组件,没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较小的制造商,其组件的质量难以合格;此外,由于不同厂商之间存在的竞争,使得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只在乎产品的销售价格,不注重自动化设备的质量,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安全性。

(2)工作环境、以及操作不当的影响。第一是机械力的原因。主要是指电气自动化设备在不同的车辆将经受各种机械力,如冲击,振动和离心加速力,这些因素使得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参数会发生改变,使设备发生断裂或者形状发生改变,严重的甚至报废。第二是气候的原因,周围环境的湿度、温度以及气压和大气的污染程度都会对电气自动化设备产生影响,是设备的灵活程度得到降低,损害设备的结构,使其不能正常工作。再就是受到电磁干扰的原因。这个影响因素是不被人所看到的,对于电气设备来说然而却是影响非常大的,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周围,许多电磁波会存在着,使得电气自动化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发出很大刺耳的声音,设备不能稳定的进行工作,甚至对安全设备产生影响。除了上面所说的影响因素外,员工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对设备产生影响,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具有复杂的结构,具有很大的困难在设备的使用上,所以员工的使用方法不当可能会使电气自动化设备发生毁坏。

4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发展趋势

(1)更加综合化的监控系统。因为电气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常见,也越来越趋近于模块化和系列化,这使得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组织能力越来越灵活。和电脑的所有功能选择按钮可以直接通过屏幕监控软件集成系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无论电气系统的要求,单一的单一控制系统将逐步过渡到全面的监控系统。将双重或多重保护功能,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是积极的。

(2)逐渐由低频转向高频。在以前的电气自动化上往往都是依靠单一频率,属于低频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的不断普及,我们已经逐渐的进入了高频生产阶段,提高电力自动化产品加速市场份额的频率,提高产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电力自动化从现在的发展趋势会朝着高频,使开发高科技产品更上一层楼。

(3)电气自动化的产品会越来越创新。电力企业在发展电气自动化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国家制定的计划设立一些目标来进行技术上的创新,不断的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达到对设备的集成创新,在对一些引进设备上要逐渐的进行吸收,进行在创新的过程,从而研发出新的电气自动化产品来,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创新能力,是电气自动化符合现在科学的发展,为实现经济转型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张伟林,宋修臣.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的方法[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7).

[2]廖志凌,刘贤兴,刘国海,杨泽斌.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01).

第3篇: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范文

关键词 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

前 言

电气自动化专业在我国最早开设于 50 年代, 名称为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专业调整, 但由于其专业面宽, 适用性厂, 一直到现在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本科专业设置目录, 它属于工科电气信息类。新名称为电气二程及其自动化或自动化。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沟迅猛发展, 原有的电力传动 ( 电子拖动) 控制的概念已经不能充分概抓现代生产自动化系流中承担第一线任务的全部控制设备。而且, 电力拖动控制已经走出工厂, 在交通、 农场、 办公室以及家用电器等领域获得了广泛运用。它的研究对象已经发展为运动控制系统。

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更新, 由它组成的变换器电路也必然要换代。应用普通晶闸管时, 直流传功的变换器主要是相控整流, 而交流变频动则是交一直一交变频器。当电力电子器件进人第二代后, 更多早采用 PWM 变换器了、 采用 PWM 方式后,提高了功率因数, 减少了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影响, 解决了电动机在低频区的转矩脉动问题。

但是 PWM 逆变器中的电压、 电流的谐波分量产生的转矩脉动作用在定转子上, 使电机绕组产生振动而发出噪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一种方法是提高开关频率, 使之超过人耳能感受的范围, 但是电力电子器件在高电压大电流的情况下导通或关断, 开关损耗很大。开关损耗的存在限制了逆变器工作频率的提高。

通用变频器开始大量投入实用

一般把系列化、批员化、占市场量最大的中小功率如400KVA以下的变频器称为通用变频器。 从产品来看, 第一代是普通功能型 U/F 控制型, 多彩用 16 位 CPU, 第二代为高功能型 U/F 型, 采用 32 位 DSP, 或双 16 位 CPU 进行控制, 采用了磁通补偿器、转差补偿器和电流限制拄制器. 具有挖上机和“无跳闸” 能力, 也称为 “无跳闸变频器” 。这类变频器目前占市场份额最大、 第三代为高动态性能矢量控制型。它采用全数字控制, 可通过软件实现参数自动设定, 实现变结构控制和自适应控制, 可选择 U/F 左频率开环控制、 无速度传感器矢幼控制和有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 实现了闭环控制的自优化。从技术发展看, 电力半导体器件有 GTO、 GTR、IGBT, 但以后两种为主, 尤以 IGBT为发展趋势: 支频器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可操作性即所谓的 RAS 功能也由于采用单片机控制动技术而得以提高。

单片机、 集成电路及工业控制计算机

以MCS- 51 代表的 8 位机虽然仍占主导地位, 但功能简单, 指令集短小, 可靠性高, 保密性高, 适于大批量生产的 PIC系列单片机及 GMS97C ( 二系列单片机等正在推广, 而且单片机的应用范围已开始扩展至智能仪器仪表或不太复杂的工业控制场合以充分发挥单片机的优势另外, 单片机的开发手段也更加丰富, 除用汇编语言外, 更多地是采用模块化的 C 语言、PL/M 语言。

在集成电路方面,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集成模拟乘法器和集成锁相环路及集成时基电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运用很广。在电机控制方面, 还有专用于产生 PWM 控制信号的 HEF4752、TL494、 SLE4520 和 MA818 等应用也相当广泛。

在逻辑电路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用专用芯片 ( ASIC) 进行逻辑设计ASIC(Appilca- tion Specificl , Int egrated Circuit 中有编程逻辑阵列 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PLD 现有四种类型的器件: PROM、 FPLA、 PAL、 GAL。GAL是 PAL了的第二代产品, 它可以在线电擦洗, 与 TTL兼容, 有较高的响应速度, 有可编程的保密位等优点。这些特点使得 GAL在降低系统

造价, 减少产品体积和功耗, 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及简化系统设计, 增强应用的保密性方面有广阔的发展产景, 特别适合新产品研制及 DMA控制和高速图表处理, 其上述交流的控制最终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完成。

电气二次系统

要分析电气主结线的可靠性定量指标,完成电气结线的选型工作。

4.1可靠性定量指标计算式

电气主结线可视为由可修复元件组成的系统,有2 个工作状态:正常与故障,按两态马尔柯夫过程,可得出以下近似

算式:

f c= ∑λji

上式中,fc――主结线系统事故导致主变压器停运事件发生的频次,次/a;λji――相关结线元件故障率(i=1,2, ……n)

4.2其他相关计算式

主结线故障元件强迫停运时间Tjgi

Tjgi=fcTcg

无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事故限电量Akqi

A kqi =Sqin1Tkqi

有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事故限电量Akqi

A kqi =(Sqiz n1-Sy n2)

Tkqi 限电经济损失U

U = A kqi K

上式中,Tcg――故障元件的修复时间,h/次;Sqi――事故停运主变的容量,万 KVA;z――主变负载率,%;n1――同时事故停运的主变台数;Sy,n2――分别为仍在运行的主变热备容量及台数,万KVA;Tkqi――主变事故强迫停运的时间,h ,若经切换操作可恢复供电时,它等于判明事故及处理事故的时间,取1 h ;若需等待故障元件修复,才恢复供电,则Tkqi = Tjqi;K――单位电度损失计算系数,若按限电减少的国民纯收入计,根据研究资料取 1.5 元/kWh ,若按停电综合损失计,参考国外资料取10~30倍电价。

因此,综上所述,在选择主结线时,一定要根据上面的可靠性定量指标,经过计算之后,才可以确定主结线的。

4.3 控制方式

传统大中型变电站采用强电一对一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90年代中期,在传统变电站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有益的改进,如选用码赛克控制屏,装设微机型闪光报警器,选用进口或合资厂强电小开关等,改进后的控制系统虽然在性能上优于老式系统,但从根本上没有大的改进。

随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微机监控方式在大中型变电站中开始应用。初期的应用,由于计算机监控尚处于试验探索阶段,设计、运行单位对其不大放心,往往是常规控制和计算机监控 2 种方式并存,这样做的结果是,由于保留了规控制设备,运行人员不去钻研新设备,仍使用较熟悉的常规控制方式,使计算机监控系统变成了变电站中的摆设。随着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伴随设计制造、运行部门认识提高和经验积累,对于变电站,尤其是大型变电站,应当广泛采用计算机监控方式。通过工业以太网络实现远程对电气二次系统的各个设备的工况进行监控,建立远程报警和干预机制, 能够对于各种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报警,真正的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监控的优势。

4.4与一次设备的连接问题

电气二次系统的设备与一次设备之间的连接问题,也是值得电气工程人员充分重视的问题,常常有因为连接不当或是连接错误而导致一些重大事故的发生。

在一些高压断路器的机构内,常常带有电气防跳回路,而这个并联防跳回路与微机保护回路是相冲突的。接上后,会出现微机保护的跳位、合闸监视灯同时亮的情况,因此,必须将机构防跳回路断开,防跳功能由微机保护装置实现。

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中的电气主设备往往也是高档次的,GIS 设备经常被采用,GIS 主结线设计的原则是简化结线,利用可靠性,取消可以节省的元件,以降低成本。电压互感器的隔离开关在运行中不起任何作用, 在检修电压互感器TV或现场耐压试验时,用它来将电压互感器TV与主回路分开,对GIS来讲,没有必要将电压互感器TV 与GIS分离检修与测量。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深入,这也使电网管理方式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使一些概念不断被更新和修正,传统的技术界线逐渐模糊,各种原来看似不相关联的技术会彼此融合和渗透,这些推动着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参考文献]

第4篇: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范文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创新;电力能源;电力系统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电能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火力发电是当前我国电力能源的主要供应方式,随着煤炭资源价格持续上升,火力发电成本的迅速增加,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对于提高火电厂的运行管理效率,提升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火电厂发电的成本,因此火电厂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必须重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必要性及基本作用

传统的火力发电厂中主要通过集散控制系统(DCS)对机、炉系统进行控制,DCS系统只能实现简单控制,电气系统的自动励磁调节装置(AVR)、厂用电源切换装置(ATS)等保护及安全装置与DCS系统之间很少进行信息的互访及交换,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基本上处于相互独立运行的状态,电气系统的操作人员很少能够通过DCS系统得到电气设备的相关参数信息,这对于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十分不便,火力发电厂电气系统发生故障之后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反馈及解决。火电厂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要改变以往电气系统电缆、变送器等装置的安装情况,转变电气信号的采集形式,将智能设备与现场总线相结合,建立一个电气系统通信网络,深入地挖掘电气系统相关的数据信息,促进火电厂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提高火力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运行水平及管理效率,为火力发电厂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火力发电厂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作用是监测控制发电厂的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数据信息,从而及时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动作异常事件,发出告警信号,提醒相关工作人员对故障进行检查、处理,消除安全隐患,此外,电气自动化系统还能够提供许多高级功能,比如定值的远方修改在线自动效核、电动机状态检修、故障诊断、电量统计等。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也为火力发电厂中的数据采集、信息通信等工作提供了技术基础。就目前来说,火力发电厂的自动化系统已经能够通过自身的监控装置对交流采样工作进行测量、保护以及监控,在新型计算机监控及保护功能基础之上,工业以太网络及现场总线技术得以形成。控制层、通信层以及间隔层共同组成了电气自动化系统,三个层级之间相互独立,在实际的运行中相互配合、共同作用,实现对系统的监控,控制层是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核心,能够完成数据信息的监控、采集及整理工作,通信层是整个自动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系统间隔层与各站点之间的信息交流、转换、逻辑监视等功能都需要依靠通信层来完成,间隔层主要由智能设备以及保护监控装置组成,间隔层与系统上层功能的数据沟通及互访主要通过接口及网络实现。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创新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于火力发电厂的发展十分重要,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火力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必须不断的深入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科学技术手段,创新电气自动化技术,提升火电机组的运行效率,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为火力发电厂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下文从电气系统的控制保护手段、通用网络结构的构建、电气全通信控制等方面就创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介绍。

3.1控制保护手段

以往的火力发电过程中,主要通过连锁及报警的手段实现系统控制及保护,这种保护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火力发电厂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控制保护技术检测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营状态,诊断系统出现的各种故障,从而有效地消除系统的安全隐患,通过系统冗余等主动保护及控制方法自动控制系统故障的影响范围,确保系统无故障部位能够继续运行,为电网的安全奠定基础。此外,电气自动化技术创新之后,系统设备的运行维护方式也会发生改变,不再局限于以往被动的预防维护或者事后检修,能够将预防维护与设备维修结合起来,更有利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

3.2构建通用网络结构

想要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顺利运行,必须要重视通用网络结构的构建,基于此,火力发电厂必须要创新电气自动化技术,选择网络通信产品时必须保证通信系统在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范围内都能够正常通信,确保电厂管理层能够实时监督电厂的现场控制设备,保证计算机监督系统、电厂控制设备等相关组织结构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及畅通性,为全集成自动化的实现奠定良好的通信基础。

3.3统一单元炉机组

以往的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只能够实现机电控制一体化,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火力发电厂的自动化系统的监控方式必然会转化为机、炉、电一体的单元制运行监控模式,电厂的DCS系统能够以单元制的运行方式汇总及分析整个火电机组的相关运行参数及状态信息,能够充分发挥系统的控制功能,信息的收集、处理更加高效,能够实现电网的统一管理及运行,使火电机组的运行效率达到最高。此外,火电厂的监控系统会明显被简化,控制室的占地面积也会减少,系统的建设成本会降低,对于火电厂而言十分有利。同时统一单元炉机组的应用,为发电厂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采集工作提供了便利,有利于火电网统一管理及运行的实现,能够有效提高电网的工作效率,提高火电机组的自动化水平及监控水平。

3.4实现电气的全通信控制

就现阶段来说,我国火力发电厂的自动化系统(ECS)还无法实现电气全通信控制功能,系统的可靠性及通信速度都还有提高的余地,ECS系统与DCS系统之间留有一部分硬接线,为了能够实现电气的全通信控制,相关研究人员必须重视热工工艺连锁问题,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增加更多的运行监视功能,提高后台系统的应用水平,最终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水平、控制水平以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4结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于火力发电厂而言十分重要,有利于提高火力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运行水平及管理效率,保证电网的安全,火力发电厂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阶段,电气自动化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火电厂之中,有效地提高了火电机组的运行效率、自动化水平及控制水平,降低了电厂的生产成本,对于火力发电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总体而言,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还有进步发展的余地,相关研究人员必须深入研究创新。

参考文献

[1]赵杨,丁宝峰,杜翠女,等.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J].硅谷,2011,(2).

[2]宋生麒.火力发电厂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0).

[3]张斌印,侯泽慧.火力发电厂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展望,2015,(6).

第5篇: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范文

关键词:数字技术 电力电气自动化 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4-0209-01

数字技术在当前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是现代工业急速发展的一大典型特征之一,尤其是目前诸多领域中数字技术已经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对保障工农业的顺利生产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包括工业生产管理、企业经营、信息化管理等多个领域在内的电力电气自动化控制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研究数字技术的应用优势对于进一步推广该技术有重要价值。下面就数字技术在电力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情况做简要分析。

1 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作为目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已经成为工业电力电气自动化领域必不可少的关键管理手段。数字技术是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技术等为一体的系统技术,其在应用过程中依托各种电子信息设备集成了强大功能,该技术融声音、图像、文字等为一体实现了综合性技术管理,通过将数字信号及信息转化成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二进制数字从而逐步完成运算、加工、存储、传送等,需要注意的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本身主要依托信息编码与计算机控制,因此是一种典型的以综合性技术体系为主的数字化控制管理流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发展、推广的必然趋势,也是为了工农业自动化控制的必然选择,就当前发展应用现状来看,数字技术为经济的进步、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持,为技术的升级、更新换代以及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更加全面且科学的管理流程与举措,其本身以抗干扰能力强、存储状态好、适用性强、保密效果佳等特征为典型优势。

2 数字化技术在电力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数字技术在电力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对于技术本身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推动与促进,也是确保工农业生产持续顺利、健康进行的关键。

2.1 应用特点

数字技术本身作为高新技术与智能化的联合产物,在多个领域应用都获得了青睐与认可,是目前工农业生产中备受关注的关键环节之一。数字技术在电力电气自动化应用发展过程中,着力改进电气自动化管理举措,保障自动化管理效果与效率得到提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获得更高的收益。

数字技术与以往其他技术相比,可靠性得到提升是一大显著特征,作为融合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数字技术通常与高端智能化电气系统紧密结合,可实现对管理流程的优化及对管理举措的改进。以目前大力推广应用的光纤技术为例,其在提升工业生产自动化、保障生产安全与生产效率方面有出众表现,代表了数字技术应用的升级与进步,意味着工业仪表应用领域网络化、模拟化与数字化三大典型前进方向。光纤技术本身所拥有的多重优势意味着可对系统运行体系进行更加高技术含量的对比分析,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潜在安全问题及隐患,协调系统平衡,从而在应用中获得进步,更甚者谋求技术升级与创新,这也代表了数字技术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数字技术相较其他技术拥有较高的性价比。像电气技术应用过程中对专业性要求较高,且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与危险性,应用、控制、管理时就需要对控制精度与安全进行高效管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作为实现以上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柱,意味着其可通过进步与创新以更加高效、便捷的自动化方式完成管理目标。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应用数字技术需要对设备进行合理筛选、配置与应用,以提升其运作效率与科学性,从而符合系统整体性与统一性应用需求。尤其数字技术本身融合了通信技术,意味着可更加便利的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料,有利于统一标准的推广与践行,在提升智能化水平方面有着较大的运作空间,这对于节约企业生产管理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提升自动化水平有重要价值。

2.2 应用创新

数字化技术之所以在工业电力电气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由于其具有其他技术所没有的诸多优点,且运行效率高、运行效果佳,不过这也不能避免技术应用中的诸多不利因素。数字化技术从出现到应用所经历的时间还较短,实际应用中遭遇了不少问题与阻碍,且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也亟待建设与培养,尤其是该技术的运行基础及智能化联网程度都偏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创新。

数字技术实际应用中可运用智能终端技术,该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当前应用领域智能化水平偏低、高素质专业操作人员短缺、统一标准采用方式与衡量缺陷、应用时限大等弊端,智能终端依托光纤连接设备,可对数据与信息进行自动收集与控制,通过双重设备的配合提升电力电气自动化保护水平,比如跳闸双重保护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及电力电气安全,电力保护中断可及时高效完成远程测控及信号发送。另外,数字化程序接口解决了计算机平台自动化问题,为工业电气自动化创造优越的运行条件,有利于相关电位系统与执行系统之间的通讯连接。除此之外,在数字化技术中培养程序代码控制观念可为自动化操作的完成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保障,在应用中混合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时间端头可全方位完成对全站线路、开关的控制及远程测控,在智能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减少潜在隐患。

3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技术在电力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为工业生产技术的升级、更新换代以及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更加全面且科学的管理流程与举措,虽然本身有一定弊端,但是通过技术创新可予以解决,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第6篇: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减少成本;自动化技术应用

电力系统的组成是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和用户,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特点是地域分布辽阔,能很好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内容包括了生产过程的自动检测、调节和控制,系统和元件的自动安全保护,网络信息的自动传输,系统生产的自动调度,以及企业的自动化经济管理等。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是为了保证供电的稳定(频率和电压),使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提升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效果。

1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现状

1.1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即使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初步建成且投入在运行,但却仍因为缺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日常运行和维护都无法满足,因此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对系统效率和功能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我们要在专业技术人员方面下功夫,便于日后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1.2缺乏管理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以后,就一直存在着重使用,轻管理的问题。所以,一直以来专业技术员的培养方面都不受重视,一旦出现问题,就依赖厂家,致使系统不能稳定的运行。自然,在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也是不完整的。因此,系统的的维护就缺乏依据,系统的运行就缺乏保障。

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力

2.1 数据处理能力

(1)数据共享能力。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系统模型一般集中于相关空间属性方面的描述上,而在实际的有关应用当中,电力系统方面的控制对象一般都具有较为繁琐的电力处理结构。因此,建立一个电力系统独有的空间属模型是很有必要的。而这些针对语义层面上的数据分享,最基本的要求是供求双方对同一数据有同样的认识,所以数据共享过程中要具有一个电力系统的基本模型,将它作为不同的部门间数据共享的基础。这种基础主体包括两个方面:1)实际地理位置的几何定义与表达。其中还包括了电力系统服务能够到达的空间区域位置的几何属性。2)物理属性数据的标准定义与表达。相关电力系统,其不仅包括了系统的物理结构,还包含各类组成部件、系统整体的物理性能以及运行规范信息的共享和多维、动态的应用分析等。

(2)数据整合能力。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需求,而电力系统的产生与发展就是其驱动的结果。例如:在用电量较大的时段,提升变电站的电压,增加输出功率;在用电低谷时期,减小变电站的功率。这样既满足了用户的用电需求,又可大大地降低损耗,减少成本。而且不管系统的实现是在专业的电力系统平台之上,还是以相关通用的技术为基础建立的,但它作为跨领域、多层次的科学策略和高效运营的要求,相关信息的共享和多维、动态的应用分析就需要严格规范。因此只有打破传统信息的束缚,整合数据,加强数据整合的能力,才可以无缝连接,把空间计算的方法引入主流计算,并且多方面地展示数据间的隐藏关联,这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数据整合能力,才能满足电力企业现在和未来的需求。

对数据进行整合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加强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加强数据操作的可行性,让用户们支持拥有图标的用户界面,使得那些建立的数据模型可以和电力系统的相关对象进行对应,这种做法将会大大提高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因为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是一个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过程,所以通过调整系统代码,总的来说就是定义那些自己需要的数据和操作方法,来增强系统的开发性。

2)加强电力企业方面的功能性。就电力企业来说,它应该具备对相应管辖区域服务的供给能力。在管辖的区域,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共享系统,可以有效的对相应数据进行更新、共享,将数据管理、储存分散,提高系统的效率,保障了数据的实时性和安全性。

3)更加完善的数据库。通过各种数据库的运用,各种数据的管理和存储,数据库的数据备份机制、安全机制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2 安全稳定能力

电力应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一个实时性运行的系统,所以,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1)自动化安全监视能力。由于人不可能二十四小时专注,所以自动化监视的能力就十分重要。电力系统自动化监视的功能与其他系统不同,其他系统只要反映和记录现象和数据就行;而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监视系统不但要反映客观的事实,还要提前预警潜在风险。例如:某发电机组在用电低谷时反而温度较高,发电功率异常增大,这就需要监控系统发出警告,以提示风险。

(2)自动化安全保障能力。电力系统具有对于不同类型以及规模的数据与使用对象都不能有崩溃的相关特征,应具备灵活的相关恢复机制,因此对安全保障极其有用。其保障能力的应用具体包括:1)保障电力系统的日程运行。这主要指,通过系统的设定可以使自动化系统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生产有一定调节能力。这样就可极大地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风险。2)保障电力数据的及时存储和恢复。日常记录的数据对于制定发电站的预算、节约成本、进行系统更新、安全指标的修订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自动化对于数据的及时记录功能非常重要。3)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由于自动化系统具有监控功能,所以当系统出现异常,特别是出现安全隐患危及生命时,自动化系统可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比如当工作间内的温度超过35℃时,自动化系统可以打开通风设备,降低温度;当发电机过热时,它可以降低发电机组的功率,防止爆炸;当系统感应到明火时,启动雨淋系统,及时将火扑灭等等。在安全生产的同时,保障生产者安全,也是自动化系统的职责之一。

3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对于我国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技术而言,其发展方向就是对DMS 系统进行全面的建立,通过DMS 系统,可以提高电气的综合管理水平,以适应现代化电力系统技术发展的需要;使电气设备保护方面的控制得到一定的优化,消除大面积的停电故障,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建立电气事故的快速处理机制,使故障停电时间能够减少到最短,对生产装置方面的影响也可得到大大的降低;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企业可以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电流进行及时的掌握。电量、电压以及功率等各种类型的运行参数,对电力平衡、精确计量、负荷监控等多种功能有着相关影响;改变了现行的变电值班模式以及运行操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的变电站的管理模式,达到了可大幅度减员以及增效的目的。

数据共享是变电站自动化一个主要特点,它将监控和保护功能集于一体,实现数据共享。对于SCADA ,它所需的许多数据和继电保护所所处理的数据相同,因此把分布式类型的变电站SCADA 集成到微机保护中,让监控与保护对同一个硬件平台共用,那么就比较经济了。

4 结语

总而言之,对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而言,它是变电站最为核心的系统,其对电网以及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是相当重要的。本文通过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应用、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以及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加以介绍、分析,并简单探讨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锋.浅谈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其发展方向.广东科技,2008(8).

[2]苏永峰.CAN总线技术在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应用.电气技术,2006(9).

[3]吴俊勇.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5).

第7篇: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

近年来,在社会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电力自动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广泛的应用于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之中。电力工程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区域性经济的繁荣都具有很大的意义,从电力能源的开发使用,以及其数次的电力改革,均在说明电力在经济发展中占有的地位。电力自动化技术为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以及安全管理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全面管理和监控整个电力工程,保障工程质量,维护电力系统安全,木文主要分析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需要从现场总线等入手,分析电力工程自动化的应用要点,并且阐述在电力工程中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为电力工程发展提供帮助。

1 电力自动化技术概论

随着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的增强,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也主要是为了促进电力自动化的迅速崛起,换言之,电力自动化技术其实就是把现代的电子技术、信息的处理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三种技术合为一体的前提上,发展起来的合成体,是在电力工程这个系统中形成远程监控以及监视管理的有用通道。最重要的是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检测和调节电力系统的整体作用。如今,电力技术的重点内容就在于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的大多数方面都得到了应用,确保电力装备和工程的安全,减少意外的出现频率。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电力自动化技术也有着自身的内在要求:首先,电力自动化技术需要符合电力系统的各项要求,保证操作人员实际的控制和协调;其次,需要对安全性能进行改善和提升,从而可以减少事故,并能够节省人力;然后,还要对电力系统的整体数据以及参数进行检验,从而实现故障原因可以追查,运行程度的明细等;最后,需要从经济的角度综合考虑,保证电力系统各部分的安全。

2 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内容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作用大家都众所周知,不仅能够的应用能够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对于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内容到底有什么呢?下面我来进行简单的分析。

2.1 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与有效地应用,

不仅有利于提升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还可以节约人力资源的使用。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变电站的工作效率,减少变电站事故的发生。这种技术完成了由电磁式设备向微机设备的转变,在屏幕上就可以进行完成操作、监控、记录和管理。变电站自动化是目前电力企业改革的重要部分,其能够有效节约人力资源的使用,从而可以更好地监控电力系统的操作和运行的情况。

2.2 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提升电力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它是以信息技术以及控制技术为主要的应用, 进行电网调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用电效率,减少电力损失,对电力配送进行统筹规划,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的电力需求。实现信息的采集以及整理和显示,并保证整个电网的良好的运行状态。电网调度技术的自动化,加强了对电力工程的监控,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故,从而保证电网的运行稳定,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方向就是合理控制发电厂的出力情况,做到经济、安全、全面、有效。同时,电网调度自动化有利于电力负荷的控制和管理,确保电网的安全可靠。

2.3 发电厂测控自动化

主要是对城乡的配电网进行改造,从而实现电网的发展,核心部分是智能模件和主控模件,目的是监测、控制设备的运行情况,用来完成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和联锁保护等过程。发电厂测控自动化和传统的人工控制来比较,不但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还减少了故障的诊断处理时间,为发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发电厂测控自动化更加安全稳定,收集到的数据也更加的准确。电力系统也就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从而保证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的广泛性。

3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3.1 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现场总线技术就是指在电力工程的现场把智能的自动化装置以及仪表控制设备连接起来,把数字技术、智能控制与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等进行一体化结合的综合性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其实也就是通过分散电力工程中的控制功能,并且配备相应的计算机进行被控设备的信息处理,将信息与计算机连接后,就不再需要实现整个现场的控制,只需要对信息进行相应的调度就可以了。几年来,我国的电力工程系统通过对35KV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检侧与数据的深入探讨,并且对它进行改造,通过这一设备的状况就能够看出,现场总线的技术在节省硬件数量与安装维护、投资等等方面表现都较为显著。在电力调度化技术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可以满足数据以及系统的多样化客户需求,并最终将电力系统中各个信息进行交换以及共享,实现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电力系统的日益完善。

3.2 柔流输电系统的应用

柔流输电系统(FACTS)是由SVC、容性滤波器、TSC、TCR、FSC组成,其中SVC的应用最为广泛。SCV工程设备的核心技术目前还掌握在少数的几个公司手中,目前,我国的SCV工程主要使用的是西门子公司生产的设备。输电线采用了FSC固定串联电容补偿器,有效的提升了输电利用效率。对于不同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总之,柔流输电系统能显著提升电力工程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

3.3 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的控制是通过固态变压器实现的,其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由于具有联动性能好、重量轻、自我监控能力强的有点,已发展成为电力系统的核心构件。可以有效的改善电能质量,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是实现各种自动化系统设备的基础。也能够这样说,功率半导体器件是支撑电力工程制动化发展的设备基础。

3.4 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在电力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并用来支持对象标准,因此与一般的关系数据库相比,主动对象数据库主要是对技术以及主动功能的技术支持,因此,在电力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甚至已成为监控系统核心技术,能很好地对数据库进行监视与控制,其功能主要是通过系统的监视功能、对象函数实现的。随着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电力工程自动化上面的应用将更广泛。通过对国际上先进技术的引进,对我国电力工程的发展深入研究,提高我国电力工程的自动化技术,满足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需要。

3.5 光互连技术的应用

光互连技术的应用是自动控制与继电系统的结合,光互连技术能实现自动控制系统和继电系统的无缝衔接,使得电力系统的研发和发展成为可能。光互连技术抗磁干扰性强,因此,可以加大处理器的干涉能力,从而便利数据通讯,光互连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因此,对电力工程的系统具有可靠、安全以及可信的功能。促使电力系统的子系统有效地融合在起

还具有电网分析和高级应用功能,因此,技术使用更为灵活,画面更为清晰,从而为调度员更好地做好调度作出依据,在电力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传统的技术正在逐渐的被取代,从而更加促进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近几年发展较快,主要的原因是不断的采用自动化技术,同时材料和技术都很大程度的提升了,我国对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充分科学合理的应用,管理监控系统的发展,电力工程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完善,同时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帅斌,顾锦.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

第8篇: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自动化技术有了更加全面的发展与创新,在电力系统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但由于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时间尚短,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行解决。我们首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 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得以诞生,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科学技术大力支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创新,电力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其信息化程度高。电力自动化技术信息化程度高不仅体现在机器、技术等方面技术先进,还表现在管理人员对相关信息的数据处理时,其信息化程度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信息技术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支撑,其对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比较容易控制。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其极其容易被控制,该种控制不仅表现在其操作极易实施,同时还表现在极易对其进行改变,以便更好的促进电力系统的协调运行。三是电气自动化易于维护。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与互联网等息息相关,而互联网最大的特点便是能够及时、迅速的将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相对于传统自动化来说更加容易进行维护。以上三点就是促使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特别是在变配电、继电保护、远程调度等方面均实现了自动化。我们对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有效分析。

2.1 变电站技术自动化分析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主要表现在对变电站内部的电气设备实施有力监视和控制。该技术最大的优势便是面向对象,也就是说不再只是对其中的某一个量进行考虑,而是为该台设备设计并配置出一个能够从整体上实现全面监控的装置,从而能够有效的完成特定功能,为系统分布式开放性实施全面保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使得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实现变得更加简单、便捷,其性能也更加优越,有效提高了传输信号的实时性,并更深层次的解决了传输信号的容量问题。同时用信息化技术武装设备,代替传统的电磁式装置,有效实现了对变电运行的远程控制。

2.2 电网技术自动化分析

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的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使电力运行系统中的硬、软件等方面的技术得到创新与改进,特别是配电模式的发展,充分保证了电能在社会中的高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力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于电力系统来说,电网技术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对电站终端设备、技术比较低级的中心网络等进行有效调节,并对电网运行中的相关信息、数据等进行及时搜集和处理,对电网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和判断,同时还对电力负荷等实施准确判断等。

2.3 仿真技术自动化分析

仿真技术主要是一种多专业、多学科、综合性非常强的技术,其基础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系统论、控制论、相似原理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而其功能实现的工具主要为专用设备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主要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对设想系统以及实际系统实施动态试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真概念也随之不断发生着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有力促进了电力系统仿真技术的真态化发展。目前我国的仿真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仅能充分呈现出试验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同时还能有效帮助试验人员在对新装置实施检测的同时,进行多项其他操作。除此之外,仿真技术还能为电力系统的进一步研究与创新提供有利条件。总的说来,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操作更加简单,控制更加有效。

2.4 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人工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电力系统日常运行中,无需实施人工操作,便可以通过智能化技术,对电力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并在电脑上进行显示,且能够对于电力系统中问题不算非常严重的故障进行及时解决和处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为人工智能化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大。

3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方向

3.1 通用变压器得到普遍使用

通用变压器主要指在变频器在功率400kVA以下的,其能使自动化设备控制技术更加简单,更易操作。因此通用变压器在电力系统的普遍应用,可以使计算机对各个线路重要信息的采集、整理与处理变得更加简单,还能很好的实现电力系统中计算机网聊的整体管控水平。

3.2 开关全控型技术得到大力发展

我国电力系统中多采用半控型晶闸管,由于该种开关具有一定的缺陷,不能很好的岁整个电路实施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而全控型开关不仅能够增加电流的密度,加快开关的速度,而且还使得整个电路更加简洁,便于维修和管理。在全控型开关中,应用最多的便是IGBT技术,具有低导通压降以及高输入阻抗两大优点,驱动功率绩效,且压降低,能够广泛应用于变频器等电力设备。

3.3 电流控制技术得到全面创新

对电流实施控制技术,主要表现为将定子电流所处的磁场进行分离,从而对各个磁场进行有效控制。坐标变化进一步发展是促进该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技术支撑,能够是电流控制手段更加直接,电流控制操作系统结构更加简单,同时还能实现很好的动态交流。

4 结束语

总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技术的发展会有效拉动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但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技术、理论等还不算完善、成熟,因此需要相关科研人员进行持续探索与实践方可。

参考文献:

[1]李婵娟.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2).

[2]任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浅谈[J].科技传播,2012(6).

[3]杨敬庆.小议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3).

第9篇: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物资管理;电力企业

1 目前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过高的物资管理成本:过去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采用手工方式来进行物资管理,这样就会加大物资管理的成本。物资操作的透明度不够,导致积压大量的库存,需要的物资却不能够及时的供应,物资的流转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特别长的周期,这样就逐渐显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无法实现物资信息共享、决策支持的难度较大等等。从实质上来讲,过去的管理模式属于粗放型的管理,依据计划和职能管理,这样就会影响到物资资源的利用率,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长远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

物资采购管控体制不够健全:对于小批量、零星、低值易耗的物资,通常情况下,采用了如询价、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谈判等方式,

由于此类物资较为杂,人为监控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管控体系建设。

不能有效的融合信息技术:虽然大部分的电网企业都开始应用先进的信息计划,但是往往只是停留在业务处理的层面,人工劳动被计算机所替代,系统也可以进行多项功能,比如记录一些信息、统计等等,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的目的;但是,系统功能较为简单,不能够和物资业务以及企业管理思想进行深度的融合,物资管理流程也没有得到优化,从横向上来讲,无法有效的集成其他信息系统;涉及的方面较少,像组织、优化设计以及协同办公等领域都没有涉及,还不能智能分析信息资源管理、数据管理等,这样就无法有效的指导企业的综合管理与决策。

2 系统技术实现

系统架构:数字化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J2EE技术,采用的B/S体系架构有着十分多的优势,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浏览器来实现,可以对企业的应用集成进行有效的整合。物资管理的组织架构实现了统一定义,对于企业的不同业务管理需求都可以一一满足。具体来讲,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构成了系统架构,分别是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应用平台以及数据库系统。

在基础设施方面:使用的是基于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这是因为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是网络应用,这样才能够符合需求。

在数据库系统方面:数据库系统有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一个数据平台,来支持物资管理系统。

在应用平台方面:应用平台的作用主要是支持应用软件的运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中间件和应用服务器软件。

在应用系统方面:主要是一些功能软件,用来满足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

3 系统的结构及主要功能模块的应用

系统的拓扑结构如下图1所示:

仓储管理:对物资的储存进行科学的管理,合理安排货位,分类摆放等,并利用条形码、二维码等信息技术,提高劳动效率,保证进出仓数据实时刷新,使进出仓更方便、快捷。

数据库:对物资的相关信息进行存储,为上级的决策提供支持。

物资管理平台:对物资的需求、计划、采购、销售、进出库、平衡利库等进行管理、统计,对项目物资提供查询和统计,提供合理库存量、物资周转率等的计算,为物资采购决策提供所需的技术数据.。

协同办公:通过系统处理公司的各项日常工作,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实现无纸话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图1 系统的拓扑结构

4 系统关键技术

管理重点和难点:在需求分层次方面,因为决策层、管理层以及执行层三者的需求是不同的,并且还需要互相联系,那么系统就需要满足这两点。要对需求的背景充分理解,结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依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充分的沟通,对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把握,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在系统模型方面,系统体系结构十分的重要,它对于系统的可持续改进能力、对隐含需求的适应性具有十分大的决定性影响;如果出现了问题,仅仅依靠相关设计建设人员的聪明才智不是一个长远之法,最根本的还是优化结构和流程,保证系统可以灵活的改变组织架构,并且及时的调整业务。

技术重点和难点:在技术选型方面,选择的技术应该是开放的,可以有效的进行集成,系统的升级也要十分的方便,从而不断的改进管理体系。组件的开发,需要保证在不同的平台上都可以顺利移植,还需要保证应用组件可以在系统信息平台上快速的组合组装,扩展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方面。针对这些需求,我们最终选用了J2EE技术,通过实践研究发现,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在很多类型的操作系统以及硬件上运行系统,并且如果应用发生了改变,还可以对服务能力进行适当的增加,利用的是负载均衡技术。系统采用的架构模式有着多层体系,这样就可以增强系统的易用性。

在工作流平台和产品选型方面:企业的管理层以及技术人员目前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定值工作流模型,并且还需要保证工作流系统可以有效的集成企业原有的各个应用系统,在对技术路线进行选择时,需要充分的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因此,在产品选型的时候,除了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业务流程之外,还需要对系统的可持续性、可移植性进行充分的考虑。

5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获得发展和壮大,就需要重视物资企业的内部管理。通过调查发现,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和问题,严重制约到物资企业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针对这个问题,就需要积极的引进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管理技术应用到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中去,不断的提高物资管理效率,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数字化管理技术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陈武.电网企业数字化物资管理能思考与探索[J].电力信息化,2010(2)

[2]刘娜.层次分析法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