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农产品背景范文

绿色农产品背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农产品背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农产品背景

第1篇:绿色农产品背景范文

[关健词]宁波 有机产品 营销策略

一、有机农产品的目标市场

有机农产品由于其生产加工的原则和标准相当严格,所以其单位面积产量要低于一般农产品,而成本和价格则要高于一般农产品。我国尚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人均土地面积少,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压力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大规模推广有机农业还不切实际。所以有机农产品在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都只能作为高端农产品满足少数人的需求,其目标市场定位为中等及以上收入家庭;工厂、学校、幼儿园及机关、事业单位等的食堂;宾馆、酒店和注重品牌效应的一般饭店。

二、关于当前发展有机农产品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我国有机农产品的市场正在逐步扩大,有机农产品的多样化不断增加。人们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因而更加注重食品上的安全。消费观念的转变,使更多的人认为食用有机食品是生活当中时尚的表现。

(2)弱势分析

有机产业是刚刚兴起的一个新行业。有机农产品在我们国家才刚刚兴起,并不为大多数人们所知晓。此外,有机农产品价格高,品质不一定优。有机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遵循有机农业的标准而进行生产,因而对生产基地的要求比较高。

(3)机遇分析

国家政策的支持,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投入力度。科学技术发展迅猛。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有些商家看准商机,运用互联网,在网上销售有机农产品。消费者观念的转变。食品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人们更向往健康、纯天然的食品。因此,消费者健康观念的转变,使有机农品逐渐被大多数消费者所认可。

表1 当前发展有机农产品的SWOT分析示意图

三、我国实施有机农产品营销的对策分析

(1)产品策略

在包装上,对有机农产品的包装可以不经过深加工进行装包。将出土的有机农产品用专用的包装袋进行包装,包装上不仅含有有机食品的防伪标志,更要突出原生态、健康这一特征。必要时可以带着蒜梗一起包装,给消费者一种刚出土的感觉,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包装上也要不断创新思路,在一些节假日可以混合不同种类的有机农产品,形成礼品包装。在包装中也要利用低碳的原理,尽量使用一些原始的包装,如用纸包装,或是菜篮子包装。

有机农产品包装的优化组合。目前生产出来的有机农产品多数是初级加工品,因此在销售过程中要细分品种,细分目标市场,并将有机农产品的组合根据高、中、低这三个档次进行细分,针对高端个人---会员制;针对行政、机关单位---周末菜篮子,每周五陪送;针对礼品市场突出送健康----礼盒产品。因为有机农产品存在季节性限制,所以在产品生产方面,有机农产品基地(公司)根据产品生产周期设置科学合理的产品种植组合。比如,在超市专柜,普通产品区则可以将简单包装的有机农产品进行出售,而在一些礼盒区或是高档产品区,就要制作有机农产品的高档包装。

此外,需要注意农产品的质量和营养问题。严格控制有机农产品的质量,有机农产品能不能长期受到消费者信赖与产品的质量显著相关。为长期定制有机农产品(特别是有机蔬菜)的消费者科学搭配蔬菜品类和营养,既满足消费者对蔬菜种类变化的需求又满足对营养搭配的要求,做消费者的“家庭营养师”。

(2)促销策略

促销就是卖方与买方之间进行的信息沟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促销的内容十分丰富,同时促销成为了企业出售商品的重要手段。有机农产品主要是面向出口,对国内的市场也只是简单的销售有机农产品,并没有进行相应的促销宣传策略,因此根据促销方式来制定有机农产品的促销策略。

第一,有机农产品不同于普通食品,它是属于调料品一类,因此可以采取免费赠送的方式。即购买有机农产品达到一定量则会送有机农产品的赠品,也可以赠送有机农产品的宣传册、农产品样式的饰品或是别的赠送物品。对有机农产品进行折扣上的优惠。比如在一些节假日,或是一些特殊的节日上,进行价格的优惠。发放折扣券,小面额的有价证券,吸引顾客前来购买。

第二,广告宣传,广告是各种商品进行宣传的媒介,是推动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有机农产品来说,它的广告应该面向全社会,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应该高调宣扬。宣传对象是全体公众,尤其是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高收入家庭、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人们。因此,广告的设计应该充分全面地展示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方式、生产条件、特点、种类、价格、认证机构、认证程序及标准、标志,要特别说明有机与无机的区别。

(3)价格策略

有机农产品的商家在制定有机农产品价格时需考虑成本、市场、消费三因素,商家可以选择一下价格策略:第一,组合产品的价格策略。有机农产品的互补产品是一些调味品,则进行产品组合时,要把有关煮菜的调味品摆在一起,让顾客一目了然,因为都是炒菜过程中的必需品,则可以价格优惠,比平常价格低一些,以此来吸引顾客。第二,差别价格策略。这是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不同的顾客群,不同的时间段采取不同价格。

(4)渠道策略

第2篇:绿色农产品背景范文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互联网+”

我国特色农产品在销售、运输、储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改革其营销模式至关重要。2015年3月,总理提出“互联网+”的计划。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开始将特色农产品投入到各大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以提高农户收入,促进农业发展。本文以我国湖北赤壁的绿购网为例,找出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1赤壁市农产品营销现状——以绿购网为例

绿购网是由赤壁市政府和赤壁热线共同组建,结合了各项品牌服务、企业运营、人才培养、电商学院、公共服务与一体的电商平台。(1)为特色农产品定制包装盒。由于将特色农产品如绿壳土鸡蛋等置于普通鸡蛋盒运输时会破损不少,因此绿购网对土鸡蛋、猕猴桃、香蕉等农产品都专门定制包装盒。(2)建立多渠道销售。绿购网搭建从贸易到服务的线上流通渠道,通过绿购网、京东、淘宝、苏宁易购、1号店等渠道销售特色农产品,并形成“云产品库”,实现全国地方门户网站和电子销售渠道同步展示,充分利用互联网多方位推广,并开立线下实体店,为及时体验产品和服务提供方便。(3)直接从合作社进货。绿购网挑选了18个优良种植环境的直供基地,直接与合作社联系,按订单数量采摘水果,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即做到“先订单后生产”,以保证产品新鲜程度。(4)多种物流渠道结合。绿购网拥有自己的物流系统,以便于尽快运送到赤壁市顾客手中。为了实现“卖全国”,绿购网与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合作,使外地人也能买到家乡的特色农产品。(5)凸显地方特色,创造品牌价值。绿购网为特色农产品拍摄视频讲述产品故事,通过网络宣传、限时抢购等措施来销售。2014年9月推出黄金猕猴桃,销售量近20吨,全网销售额近30万元。同年11月,其精心挑选的“绿壳土鸡蛋”“花果山脐橙”等特色农产品,当日销售额突破100万。

2赤壁市农产品营销模式分析

2.1绿购网农产品营销模式分析

(1)结合其他网站走天下。绿购网依靠其他地方网站的力量,如淘宝湖北馆,一号店咸宁特产馆等,收集其他各地的绿色特色农产品来进行销售,并组织建立了云产品库,以完成“卖全国”的计划。(2)专注于绿色产品市场。在网购盛行的时代,绿购网无疑是开辟了一个新大陆。绿购网选择投入到绿色产品市场,将原本不太适合在互联网销售的特色农产品放在网络销售,并且将生产、销售和消费三个环节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

2.2赤壁市其他农产品营销模式分析

(1)致力于龙头企业的发展。赤壁市当地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为了带动整个赤壁市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龙头企业。目前赤壁市政府已对拥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了政策支持。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拥有蓝田啤酒、晨鸣纸业等六家属于龙头企业,他们的发展极力促进了赤壁市农业发展。如赤壁晨鸣纸业2004年创产值23000万元,拉动农民增收40万元以上。(2)致力于中介组织的建立。为使赤壁市农业得到良好发展,政府极力支持农户从生产走向销售,到目前为止,整个赤壁市已拥有许多综合市场,其中市级三个,镇级十七个,其他各类专业市场八个,年收入近20亿元。(3)致力于外来投资的增加。从2014年到2016年,赤壁市持续拥有外来招商投资和国家投资,高达上亿。赤壁市企业致力于外来投资,使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有了可能,也有利于建造产业基地和加工企业。目前赤壁市已有较多集团在此建立企业,如中国蓝田集团等。

3赤壁市农产品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3.1适合互联网营销的农产品范围太窄

无论是利用传统营销模式还是“互联网+”,我国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在运输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要选取绿色农产品并推广本身就是难题,适合放在网上销售的农产品就更加稀少,例如赤壁的猕猴桃等水果想销往外地就面临保鲜问题。

3.2产品供应不足,规模小、产量少

绿购网销售特色农产品存在赤壁市特色农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为坚持高品质绿色产品,在全国各地收购特色农产品产生一定的费用和成本,减少了利润。规模小、产量少使农产品营销存在阻碍。

3.3品牌化不完善

赤壁市正在关注树立地理标志,打造品牌化,但仍不够完善,这也基于全国农产品没有很好的打造品牌化,还处于售卖原材料阶段,没有独立品牌,而品牌化恰恰可以带来更大的销量和利润。

3.4农产品做不到标准化生产

赤壁市农户以自由种养为主,投入少,规模小,缺乏有组织生产经营,很难形成产业优势。由于当地农产品缺乏标准化生产,导致产品颜色、甜度、大小有差异,在网络销售存在问题。

4解决我国特色农产品营销问题相关对策

(1)拓展产品功能。对于无法在线上销售的产品,可以采用线上预定自助采摘,发展农家乐产业链,实现旅游和农产品一体化,增加客户的体验。(2)实现规模化加工。赤壁市当地农户大多没有能力扩大自己的生产基地,企业的产品来源也是这些农户。因此赤壁市政府应推行政策,扶持当地农户,增加其种植面积,并且给予一定的专业人才的辅导帮助,解决特色农产品供应难题。(3)打造品牌化。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产品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例如砖茶雕刻,请专业人员设计,做到深入人心。通过建立品牌带动产业发展,进而推动经济。(4)促进多产业革新。当地无标准化生产,导致收到的农产品品质不一,赤壁市政府应对农户生产种植过程进行规划,培养专业人才,尽力达到标准化生产,促进多产业一起革新,创建更好的生产环境。

5结语

5.1研究结论

赤壁市以独特的地理环境种植特色农产品并销往全国,但仍存在生产规模小、优质产品来源少以及专业人才稀缺等问题,例如打造一些知名品牌,但产品供应可能存在不足,导致赤壁市特色农产品销售受到阻碍,所以想要促进赤壁市产业化发展的绝对优势必须解决相关问题。

5.2发展前景展望

赤壁市绿购网通过互联网销售特色农产品逐渐形成气候并开始向外发展,建立一个好的核心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正确结合多个销售渠道,将会实现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促进地方经济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蓉.我国现阶段特色农产品营销现状及策略应对——以山东为例[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12).

[2]冯巧慧.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7.

[3]窦鹏.互联网+视阈下的绿色农产品营销模式探究[D].安徽,安徽科技学院,2017.

[4]杨宇庭,李富忠.“互联网+”时代山西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6(2).

第3篇:绿色农产品背景范文

溧水绿色农产品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溧水县位于长江三角洲和上海经济区的西缘,投资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枢纽作用突出。溧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度,年平均日照2146小时,年平均降水1037毫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县46万亩耕地,26万亩水面,36万亩山地,盛产多种农副产品。尤其是形成了青梅、黑莓、蜂蜜等为重点的支柱产业及特色产品。全县共建“三品”基地12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4个;绿色食品基地8个;有机食品基地14个。已通过“三品”认证228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4个、绿色食品21个、有机食品153个。

溧水绿色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溧水的农业产品产销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占有了不俗的市场份额。但在扩大流通、提升自身竞争力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笔者拟从市场营销四要素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角度来揭示溧水农产品绿色营销方面存在的不足。

1.产品策略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品种少,档次低、组合单一、区域发展不均衡、产品针对性不强、鲜活农产品的加工率低、产品深加工少、附加值低、龙头企业数量不足、品牌建设意识不强、知名品牌数量少。

2.价格策略

绿色农产品定价较高,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外,溧水绿色农产品缺少差异化定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农产品的销售。

3.分销渠道

大多数农产品采用农户直接销售;营销主体规模小、储备能力差、谈判地位低;各环节信息衔接不紧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低;储存、保鲜等配套设施不完备;物流技术不完善;农产品损失率高、流通半径小,在途损失大;销售过程中易损坏和二次污染情况严重、产品的专业介绍几乎没有。

4.产品促销

当前溧水的农产品促销传播缺乏科学实施和长远规划。其中,促销形式单一,传播效应弱;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对消费心理的捕捉和研究;产品促销没有做到请进来、走出去;产品定位单一等诸多不足。

溧水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的建议

实施绿色营销与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息息相关。企业对于绿色营销的实施和开展必须要做足充分的准备,以便为更好地开展绿色营销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从市场营销四要素的角度来提出溧水农产品绿色营销方面的建议。

1.产品策略的建议

产品策略是市场营销的首要策略。企业要想实施绿色营销必须以开发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绿色产品为载体。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1)注意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农产品结构,培育和引进良种。(2)组织学习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质量标准操作及国际标准,突破绿色壁垒的限制。(3)要提升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层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4)要对绿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减少农产品的运输损耗,降低物流成本。(5)要注意绿色农产品的品牌推广。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6)要注重绿色包装。

2.价格策略的建议

价格是市场的敏感因素,实施绿色营销不需要研究绿色产品的定价机制。定价时要遵循产品定价规律,研究市场变化,注重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迎合消费者购物心理。只有充分做好以上工作才可能制定合理可行的价格方案。

(1)要突出绿色农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而不是价格,以争取消费者的认同。(2)采用灵活的差异化定价策略,形成差异化定价机制,差异定价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产品质量、品种、品牌、等级、特色、地域、季节、运输路途远近等。

3.绿色农产品分销策略的建议

绿色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在于健康营养新鲜。要拥有这个竞争优势,就要在绿色农产品的分销渠道设计和物流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必须建立稳定的绿色营销渠道,策略上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要建立并完善营销主体一农民合作组织,尽可能减少分销渠道的层次。(2)逐步建立稳定的营销网。如:采用农户(农协)一配送中心一连锁超市的渠道模式销售,进行“订单式”生产。(3)开设绿色专营店,确保“纯绿色经营”。(4)大力发展绿色休闲农业,直接向游客提供新鲜绿色农产品。

4.绿色农产品促销策略的建议

第4篇:绿色农产品背景范文

食品的安全和营养是人们对食品的基本要求。作为食品,首先是要保证其安全,即不得含有毒有害物,要保证食品在适宜的环境下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减少其在食物链各个阶段所受到的污染,以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此外,还应保证食品应有的营养和色、香、味、型等感官性状,无搀假、伪造,符合相应卫生标准的要求。

农产品是一切食品加工的原料,农产品品质的好坏,是否安全,不仅涉及到消费者的健康,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威望,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疯牛病、二恶英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使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传统农业比较发达,高效农业还处于起始阶段,如何提高农产品品质,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是值得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深思探究的课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这次课题研究。

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分成三个行动小组,第一行动小组负责采集农产品标本,第二行动小组负责组织实验操作,第三行动小组负责个行动小组之间的协调。

1、第一行动小组在××农贸市场选购了白菜、辣椒、扁豆、冬瓜、大蒜等五种农产品样品,并分头到自己的菜地里选摘了上述五种样品,把这几种样品带回了学校的实验室,进行实验分析。

2、第二行动小组对第一行动小组带回来的农产品样品分别进行了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有:外观、色泽、口感、营养成分、细菌群落检测、农药残留检测等几个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各行动小组紧密协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对感到怀疑的一些数据,反复进行实验,力求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于农产品品质的简易鉴定,经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反复查阅资料,咨询老农,我们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一看、二闻、三辧、四尝。

农产品的表面颜色是反映农产品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观察农产品的外观形状和色泽是判定农产品品质的第一步。二闻就是闻农产品的气味。带香味的农产品闻闻它的香味是否纯正,没香味的农产品,闻闻它是否有异味,如果有异味,那就说明该农产品腐烂变质。三辧,就是用手辧开所选购的农产品,看看是否爽脆,汁水是否正常。四尝,就是用口去尝尝农产品(这主要针对能够生吃的农产品),辨别农产品口感是否正常,是否有其他的异味。

经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反复实验,发现我乡生产的农产品,大多数品质较好,但远未达到“绿色”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要实现高效农业,发展“绿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任重道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乡农产品外观形状、颜色较好,色泽光艳,看上去能引人食欲,营养成分符合标准,但口感不是很好,像白菜,吃起来有点淡。细菌群落超标,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这是我乡农产品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谢玉剑那里选购来的白菜、大蒜,品质较好,白菜口感好,带点甜,大蒜香味浓郁。

为提高我乡农产品的竞争力,发展我乡的“绿色”农业,针对我们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

1、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广大农户的品牌意识和安全、卫生、“绿色”的产品意识。

第5篇:绿色农产品背景范文

关键词:绿色农产品 物流金融 风险控制

社会与经济进步推动了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农产品消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但由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绿色农产品物流领域投资结构不合理,专用技术设施与设备力量相对薄弱,导致我国绿色农产品物流环节损耗严重,物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降低其供应链体系的整体运作效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农村自生型金融活动的抑制,使得支农性金融供给严重不足,削弱了绿色农产品生产及物流体系的资本运作效能(许红莲,2009)。

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缘起于绿色农产品的若干特质。绿色农产品系指在无污染生态环境中种植、加工及储运,其毒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基于存货的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要求融资企业将标的物农产品作为质押担保品,但由于金融机构缺乏储存该标的物的资质与能力,故需引入合格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中介来保管该标的物。

金融机构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质押担保为依据向贷款方放款,以支持绿色农产品业务拓张。金融机构对质押品的风控能力直接影响其业务整体风险水平。其一,绿色农产品具有典型生鲜物流特性,与金融机构的传统担保品特质存在明显的背离。绿色农产品具有品种繁多、含水量较高、保鲜期较短、易腐烂等特点,这将显著提升其仓储及运输环节的物流损耗率,增加质押品风险。其二,绿色农产品的供应链环节较多,产销地之间的空间跨度大,任意一环的管理问题都将导致产品价值折损,给贷款企业和金融机构造成损失。其三,绿色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绿色农产品按农作物的自然生产周期进行生产,其供应量呈周期性波动,这对金融机构的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收益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的风控策略设计应当紧密结合绿色农产品特点来设计,以满足金融机构创新业务,第三方物流企业拓展高附加值业务,以及绿色农产品经营企业加快资产周转率与提升资本利用效率之需。

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的因子分析

(一)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的系统风险

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的系统风险系指影响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产品远期市场价格的若干不确定性系统因素对金融机构实现其产品经营预期目标的影响。系统风险的诱因在物流金融业务当事人各方的掌控之外,无法通过优化风险管控措施而消除,故又被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宏观金融环境变动,提升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水平,进而影响开展该业务的金融机构的收益水平。其一,财政政策对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运行机制造成较大影响。绿色农产品物流对物流基础设施及储运技术能力要求较高。而物流基础设施属于公益性投资,项目具有较高外部经济效应,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为此,物流基础设施投资亟需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以有效克服项目投资的外部经济效应,但这也导致绿色农产品物流系统对财政政策的依赖性。财政实力较为雄厚的区域经济的路网及仓储设施与设备较为先进,绿色农产品市场机制较为发达,开展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所承担的系统性风险也相对较低。其二,货币政策波动对绿色农产品价格及以其为标的物的物流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造成影响,冲击金融机构对该金融产品的价值评估精度,放大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系统风险。

以绿色农产品为标的的物流金融产品的利率风险主要包含如下内容:一是期限错配风险表现为金融产品风险缓释期限短于风险暴露期限,这给债务人的短期偿债能力造成较大压力,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贷款坏账率水平。二是期限错配衍生出金融机构的利率期限结构风险影响物流金融产品收益方程参数,进而影响金融机构收益率及其物流金融产品的内在经济价值,使金融机构必须对物流金融产品做重新估价。三是基准利率风险。物流金融产品质押率及其价格的确定直接与基准利率挂钩,而基准利率的变动与该业务当事人行为不相干,从而制约金融机构的风险预警能力。

(二)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的信用风险

其一,物流企业信托责任缺失诱发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在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中,物流企业接受金融机构委托,承担对绿色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监控职责。但由于物流企业缺乏管理绿色农产品的专业能力,金融机构亦缺乏对物流企业行为的必要监控能力,这使得物流企业暴露信托责任风险。金融机构通常依据物流企业的数据供应来评判特定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项目的可行性;物流企业在自利动机驱动下,有可能出于业务扩张动机而与融资企业合谋欺诈金融机构,导致金融机构对项目可行性作出误判,放大金融机构风险。其二,第三方质检机构的信用缺失加大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绿色农产品的地理标志及产品品质鉴定结果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对质押商品价值评估值和质押率的确定。虽然第三方之间机构的鉴定过程受抽样程序与方法规范的限制,但抽样方法的选择及鉴定程序执行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检测与评估结果失真。其三,绿色农产品经营企业的信用征集体系不健全增加物流金融风险。金融机构通常采用质押担保方式来规避物流金融风险,使部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但并未根除该业务风险。当质押标的物在扣除正常或非正常损耗后的残值率低于质押率时,信用水平较低的出质人将有较大激励采取放弃质押品策略以逃废债务。

(三)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的操作风险

其一,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较大的风险敞口对金融机构的内控管理水平提出较高要求,但金融机构风险内控制度不健全制约内控能力和监管能力未能与物流金融业务对内控制度的要求同步提升。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内容:金融机构职能部门的功能不健全,缺乏针对农业与物流业的交叉产业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控制能力。这主要表现在部门间管理职能衔接不到位,缺乏对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的全局性风险控制能力。其二,金融机构内控制度执行力相对较弱。在制度执行过程中,金融机构内部稽核人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从而形成以人治型风险管理模式对制度型风险管理模式的替代效益,使得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虚置。长期性制度虚置将降低金融机构及客户企业对依靠制度建设解决交易纠纷、控制风险的信心,消解金融机构在建立风险控制的常态化机制方面的努力。其三,制度执行力弱与特定企业文化背景下的员工素质息息相关,员工素质的不稳定性增加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的操作风险。宏观经济的蓬勃发展导致金融业务迅猛扩张,但员工素质未能同步提升,缺乏从事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专业素质和风险预警能力。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是金融创新业务,金融从业者应当更新知识结构,强化服务理念,以有效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策略

(一)规范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的市场秩序

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的市场秩序可从如下方面加以规范。其一,健全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公司法》、《担保法》等现行法律给物流金融市场的良性运作提供了较好的法律环境,但仍存在立法缺乏系统性,法律条款及释法文件间相互冲突,物流金融领域的立法层次较低等问题,限制了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可操作性。立法机构应理顺当前法律体系的逻辑脉络,疏通法律文件间的逻辑关联性,形成层次明晰、结构严谨的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法律体系,以规范政府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干预市场的行为,奠定物流金融市场化运作的法律基础。其二,健全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领域财政资金运用的民主决策制度建设。作为基础性产业,绿色农业易受国家宏观财政政策影响,并间接影响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当事人应当积极争取涉农财政资金运用的建议权,以将政府的涉农资源配置决策引向利于各利益攸关方的方向上。其三,推进利率市场化制度建设有助于激励金融机构积极拓展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领域的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机构的物流金融产品定价自,丰富金融机构对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的应对手段(左雪莲,2012)。利率管制制度在稳定金融机构预期收益的同时,也弱化了金融机构开拓新产品的积极性。利率市场化将加剧金融机构在传统金融业务领域的竞争烈度,激励金融机构强化新产品开发能力、成本核算能力、资产定价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改善其资产运营绩效。

(二)健全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的征信机制

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风险与债务人及担保人信用水平的相关度较高,健全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的征信机制有助于控制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风险暴露几率。其一,健全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的动态信息采集与分析处理机制,以取代对农产品经营机构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传统静态征信信息采集与分析机制。鉴于上述企业多为非上市公司,缺乏公开渠道以获取全面财务信息,这构成金融机构与征信对象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性(许红莲,2010)。金融机构可在合同中确认对征信对象的财务稽核权,运用单向财务透明的方式有效掌控征信对象企业财务信息的异动,以消除由信息不对称性所引致的风险。其二,金融机构应聘用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对征信对象企业做信用评估,以提升信用评估系统的公正性。信用评估机构应尽量采用基于财务报表的客观数据,建构客观的评价准则数据库,设计信用评估模型,生成信用评估报告,用以分析债务人偿债能力。其三,建立横跨金融系统与行政监管系统的征信信息开放平台,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及跨系统的客户信用信息共享。绿色农产品物流业务本身具有跨行业及跨区域的特点,其风险诱因具有复杂性及动态性;而我国各级行政部门间各自为政,缺乏主动交流其所掌握的企业资信信息的。金融机构需打破当前封闭式征信体系,与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建立跨部门的征信信息共享平台,以提升其获取企业信用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三)完善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的操作管理

其一,金融机构应当完善内部组织结构设计,规范组织内岗位职责,完善金融业务管理制度体系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设计可以定位为对组织内部各部门及各岗位的职务范围及责权利界限的一种系统性制度安排,其目标是以实现组织内部友好分工协作关系的建立,降低组织内部因分权所造成的组织冲突。在设计内部组织结构时,金融机构应当审慎考虑风控管理者的集权水平、部门化及专业化水平、管理层级及管理幅度、命令链及正规化等关键要素对风控效果的影响,以分工明确、功能稳定、适度弹性为原则优化各组织设计要素,提升金融机构的综合风控能力。其二,金融机构应完善外部业务衔接环节的组织设计,强化与绿色农产品经营企业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就业务衔接工作的沟通交流,消除业务衔接操作风险(杨维霞,2010)。金融机构应当强化对农产品经营企业及第三方物流企业日常业务的监控机制建设,敦促各方优化业务流程,缩短供应链,完善仓储管理制度,强化出库环节的印鉴比对工作,以有效降低操作过程中的仓单问题。其三,金融机构应当关注员工素质提升对控制操作风险的积极作用。经济总量扩张引致金融创新业务扩张,但员工素质未能同步提升。绿色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对金融从业者提出更新知识结构,强化服务理念的要求。金融机构应当偏重一线员工的素质提升,鼓励一线管理者结合绿色农产品经营与物流环节的特质,创新管理模式;激励优秀金融人才采用轮岗的方式下基层工作,协助基层员工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基层风控能力和预警水平。

参考文献:

1.许红莲.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设计[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1)

2.左雪莲.农产品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构建与选择[J].商业时代,2012(28)

第6篇:绿色农产品背景范文

[关键词] 农产品 绿色物流 对策

现代物流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运输车辆的燃油消耗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包装所带来的废弃物污染,运输和流通加工所带来的噪音污染、资源浪费、城市交通堵塞等。基于物流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绿色物流概念应运而生。绿色物流的目标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绿色物流除追求上述经济利益目标之外,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既具经济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的目标。对于作为食品的农产品来说,绿色物流的意义就更加重大,因为它不仅关系到环境污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食品关系到人类的身心健康。

一、绿色物流的内涵

所谓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同时,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其目标是将环境管理导入物流业的各个系统,加强物流业中保管、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个作业环节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有效遏止物流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费。绿色物流建立在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它一般包括:集约资源;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逆向物流。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目前,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经济发展阶段所限,二是对绿色物流尚未得到广泛共识,对绿色物流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一些局限。

二、我国现有农产品物流模式

1.直销型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是最原始和最初级的物流形式,由农户或农产品基地自营配送,将农产品送到批发市场或用户手中。这种形式的流通适用于流通范围较小、流通数量较少的状况,目前在大流通的格局下,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契约型物流模式

该模式是公司与农户或合作社之间通过契约形式加以联接,农户提供农产品,由合作社或加工企业负责进入市场。这是当前在大城郊比较普遍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这种模式有四种形式:一是“农户+运销企业”;二是“农户+加工企业”;三是“公司十农户十保险”模式;四是“公司十合作社”模式。

3.联盟型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参与者是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等,通过利益联结和优势互补形成了战略联盟。

4.第三方物流模式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农产品储运和流通加工的中间组织,它们不从事任何直接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而是专门承担连接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系统服务,这就是第三方物流。

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涉及范围有限,而且这种模式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非常高。

三、中国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对策

1.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推广和实施农产品绿色物流战略中,各级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部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物流的跨地区和跨行业特性,使绿色物流的实施不是仅靠某个企业或在某个地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政府的法规约束和政策支持,通过政策、法规的手段传播绿色理念。

2.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解决我国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企业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和绿色的品牌形象。绿色供应链管理采用全新的生态设计,既可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又可减少环境治理费用,如排污费、废弃物处理成本等。企业应树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观念,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

3.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

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物流活动早已突破地域限制,呈现出跨地区、跨国界的发展趋势,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有利于农产品物流活动的绿色化管理。首先,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者、销售者、农产品物流经纪人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计算机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适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其次,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由基层政府或农村合作组织或农业公司等牵头组织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工作,增强农产品信息的透明度、准确度和及时性,开展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并提供有益的指导,减少农产品生产和物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

4.开展绿色运输,采取多式联运方式

多式联运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联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既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还可以实现一票到底,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组织合理化运输。

5.建立和完善法制保障体系

抓紧对我国现有食品卫生质量安全相关的法规进行清理、评估和制订、修订工作。抓紧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条例》、《畜禽屠宰法》等法规。制定和完善食品的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等级标准、食品卫生标准、物流设施标准、绿色通道和绿色市场标准,以及作业流程等。加强联合执法,充分发挥工商、卫生、环保、质检等现有的执法队伍的优势,对食品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对污染严重的食品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要坚决打击,做到“部门协调、社会监管、责任追究、严格执法”。

有关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三绿工程”工作健康发展。

6.建立和完善技术保障体系

首先,建立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体系。加大畜禽疫病防治、产品保鲜加工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力度,特别要注重选育优良新品种,引进无公害栽培,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加工;提倡走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道路;应用危险性分析理论,逐步推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CAP)”,“良好食品生产规范(GMP)”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HACCP)”。其次,建立卫生质量认证体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争创绿色市场、绿色通道、绿色基地、绿色生产线、绿色品牌的单位,按照有关标准和办法科学认定,并实行动态管理。再次,建立食品卫生质量检测体系。大中城市要建立绿色产品卫生质量监测中心和多级市场检测站点,逐渐发展成全国的卫生质量检测网络,并建立和完善有害物残留超标产品退出市场的机制。

7.完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

如何让千家万户小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进人物流系统,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必须形成农产品绿色物流系统。首先,要全局性的统一规划物流系统,发展农产品物流组织,壮大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主体,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办法打破地域行业界限,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农产品运销规模化、系列化、集约化,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其次,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配备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再次,开展共同运输、共同配送,整合客户资源、市场资源,缩短运输时间,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

8.大力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

鼓励对农产品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建立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要在高校拓展设置物流管理专业,资助扶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及民办教育机构举办从业培训,建立物流行业职业终身教育系统;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

9.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产品物流理论和政策研究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理论和政策的定性分析阶段,供应链的各环节技术数量控制和管理还以经验为主,先进国家目前已经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环节上定量运用运筹学和线性规划理论进行统筹管理。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理论研究力度,在政策制定上充分考虑分地区、分产品、分环节等具体情况,保证出台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我国推进农产品绿色物流,能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实施绿色物流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农产品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l.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王长琼: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对策初探[J].物流技术,2002(7)

[3]宋华:现代企业物流战略的创新与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6)

[4]詹姆斯・C・约翰逊(美):现代物流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乌英格:对“绿色包装”问题的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1999(1):24-25

[6]赵艳:绿色物流[J].物流技术,1999(1):40-42

第7篇:绿色农产品背景范文

[关键词]小包装设计;农产品

一、我国农产品包装的现状

我国传统农产品的包装并不受关注。一是大多数农产品都是以的状态直接交易,在保鲜运输方面有很大的困难。只有一小部分进行了粗糙的产品包装,要么采用不透明的包装材料,不能让顾客直观的挑选商品,要么采用塑料真空包装,成本高,制作全过程复杂,对技术的要求很高。二是传统的农产品包装上都没有鲜明的、固定的品牌和产品标识,也没有详细的使用说明和产品介绍,导致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来源、安全性缺乏了解,消费者望而却步。三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的要求也日益增多,传统包装较为粗糙,很难满足消费者尤其是高端消费人群的需求。传统的农产品包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的销售,成为农产品滞销的一大原因。通过分析农产品消费现状,初步掌握了大多数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发现农产品小包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产品小包装的外观设计更为精致,更容易为高端消费人群所接受;农产品小包装会成为一个品牌,拥有其固定的销售场所和固定的销售规模,质量安全有所保障;农产品小包装销售会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检验并标注上详细的信息,消费者购买时更加放心;农药残留是农产品小包装形式必须标注并解决的问题,保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二、农产品包装的重要性

农产品的包装是品牌的展现,不仅能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也是企业不能忽视的市场策略之一。一件农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要经过采摘、装卸、运输、仓储等多个环节,会发生轻微的碰撞、震动,亦会受到气温、光线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合格的包装是农产品的重要安全保障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对上述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防护。消费者购买商品不仅要获得物质上的享受,还要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农产品包装设计要不断创新,以新颖奇特的造型设计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满足现代人追求轻松、愉快的消费心理,从而增加销售量。作为传播元素的一种方式,包装是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的一种宣传形式,农产品包装设计在品牌推广和宣传上十分重要,可以借助一些影像、图案、文字等给消费者传达农产品的特点,帮助消费者更加了解产品,以便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帮助消费者更轻松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农产品。拥有良好合理的包装既提升了附加值,也会增加消费者的好感度与信任水平。现代企业均高度重视包装所具有的创造附加值的作用,因此,农产品不仅需要全力打造品牌,更需要打造成名牌。

三、农产品小包装的设计内容

(一)设计目标

在收获的季节,我们总是能看到水果和蔬菜被散落地堆放在路边摊儿,农民以低廉的价格出售,销售情况却并不乐观,产品易腐烂、滞销。相反地,在大城市果蔬超市里,果蔬架上摆放的精心包装后的果蔬却价格昂贵,销路很好。可见,农产品小包装设计的改进是大势所趋,是提升农产品档次与价值、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强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在销售中,商品的包装理所当然地承担着无声推销员的角色。农产品小包装的独特设计是体现一个企业文化内涵、品牌形象及服务理念的一个必要手段。产品的包装设计不应当只是充当配角的,消费者在接触一件商品的时候,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包装。农产品小包装的独特设计关键是如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博得消费者的青睐以促进农产品更好的销售。在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产品包装发展迅速相比,农产品的包装发展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小包装设计的改进,需在材料选择、设计方式上充分考虑农副产品的特质和性能、销售市场的趋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等因素,从而促使包装与产品更完美地结合,促进销售。农产品小包装的独特设计要以保护农产品质量、减少中间损耗和流通环节为前提,不但要便于储存运输、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还要易于提高仓储容量,保证农产品卫生和新鲜程度,美化商品,提升形象,便于消费者甄别和选购,形成自己独特的包装风格。

(二)设计原则

农产品小包装的设计,应遵循科学、经济、可靠、美观的包装设计原则。第一,科学原则。科学原则是指设计需要考虑到产品包装的功能,以实现保护产品质量、为购买者提供便利以及扩大销售的目标。遵循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包装会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提高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从而增加产品的销售量。第二,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指的是产品包装设计需要符合现代先进的工业化生产水平,达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得最好的经济利益的效果。当前提倡的绿色生产便是经济原则的体现。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包装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既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了增加利润的目的,又保护了环境,符合绿色消费理念。第三,可靠原则。可靠原则指的是产品的包装设计能够对产品起到切实可靠的保护作用,保护产品在运输环节上避免损毁、被污染、被偷窃。消费者十分看重产品质量,如何保证产品在运输环节中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有质量,便成为了生产者最需要注重的问题,可靠原则是生产者的关键遵循原则。第四,美观原则。美观原则是指产品包装能够符合人们多样的审美要求,在造型上吸引购买者的注意力。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往往是首先注意到外包装,然后查找产品的相关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外包装,那么产品的质量往往会被埋没。科学、经济、可靠、美观这四项原则,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不能忽略任何一项。只有当农产品的外包装能够真正的满足这四个原则并且将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时,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产品小包装。

(三)设计方法

小包装的外形方面,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包装设计。例如,以动感、新潮和活力的包装来主打青少年市场,以可爱的包装进入儿童市场。小包装的结构方面,由原始的笼统、清晰转向具有现代气息的分解、模糊。将平面设计与立体设计相结合,使产品包装的各个部分具有自由、朦胧、张弛有度等反常规的、新鲜的结构特征,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官。小包装的色彩方面,注意色彩使用的深浅对比、反差对比等。例如协调色和冷暖色的对比,自然柔和色与高纯度的艳丽刺激色的重叠并行,使色彩产生明暗有序的颜色渐变和无序变幻,以显示小包装所具有的生动活泼的趣味性和戏剧性。例如,化妆品的小包装设计通常采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甜点上则通常用橘黄色和奶油色做点缀,给人一种香甜酥软的味觉感受,由此引起人们的食欲。小包装的材料方面,要追求绿色包装,实现产品小包装的生态化,同时要增强小包装强度,使小包装更加耐用,在包装上增强竞争力和推广优势。例如,采用纸质小包装来替代塑料小包装,更环保,再生的性能更强。小包装的文化内涵方面,要设计出突出农产品特殊要素的包装。任何一种农产品都有一定的生长背景,如发展历史、生长情况、与之相关的人文习俗、神话传说等,小包装设计中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特殊要素,能有效地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消费者通过将产品与特殊背景进行有效链接,易于迅速建立概念、留下深刻印象。如利口福鸡仔饼的包装设计,采用的是黄红黑为主色调,展现出喜庆的特点,黄色和红色对比的搭配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官,是典型的引用了岭南的传统色彩的设计佳作。

(四)成功案例

山东省临沂市的莒南县,目前已经建立起80多万亩的绿色农产品基地。为确保绿色农副产品走进国际市场,莒南县在加强农副产品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绿色食品三位一体的同时,还注重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在对该县无公害农副产品进行特色包装的过程中,他们将板栗去皮制成精包装罐头,将蒜薹由捆扎转变成为真空小包装,农副产品在储藏、检验、运输、包装等环节上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要求执行,使其既保证食品安全,又因包装设计独特提高身价,产品直销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参考文献]

[1]王德胜.农产品营销[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2]安玉发,臧日宏.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朱钟炎.考虑生态平衡的绿色包装设计[J].上海包装,2001(3).

[4]库尔斯.农产品市场营销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8篇:绿色农产品背景范文

Abstract: With WTO agricultural rules as the background, on the basis of making clear all kinds of legal requirement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omestic suppor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policy and the response of green barriers and the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from the legal perspective and proposes the suggestion to promote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绿色贸易壁垒;地理标志

Key words: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中图分类号:DF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014-02

0引言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必须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和市场准入原则参与各种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与合作,在面对世界贸易组织设定的各种规则以及其他国家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时,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相关法律问题,突破农产品出口的瓶颈。

1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出版的最近一期的《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9》中的数据, 1990年至2008年,中国的进口与出口总值皆逐年在提高。但2008年出口总值的年变化百分比仅约为9%,而同年进口总值的年变化百分比却高达约33%,进口总值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了出口总值的增长速度。我国进口占世界总进口量的比例已将近是出口比例的两倍。这些数据都在告诉我们,中国开发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开放自己农产品市场的速度,这不仅是由于我国自身的生产能力一般,更重要的是由于我们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分析不够,导致国内的许多农业法律制度,政策与措施不能适应国际上的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我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世界贸易组织对成员国的农产品出口提出了许多的要求,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能力的首要任务便是深入了解分析这些法律要求,以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动在法律的保护下获得最大的利益。

2相关的法律及应对措施

2.1 关于国内支持的规定国内支持是指市场价格支持、直接支付以及其他补贴形式的国内保护。为了维护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公平竞争,《农业协议》对一部分国内支持政策进行了限制,对于那些对生产者没有提供价格支持,对农产品贸易没有产生或仅产生微小扭曲的政策,即绿箱政策以及蓝箱政策①不予限制,但那些对农产品生产形成国内价格支持的政策也就是黄箱政策是必须承担削减义务的。也就是说,《农业协议》希望各成员国国内的农业支持政策更加合理,尽量避免操纵价格的嫌疑,以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更接近市场化。

根据WTO的规定,我国可以享受的“黄箱政策”支持水平为国内农业生产总值的8.5%,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支持的空间。同时,对于WTO规定的12种绿箱政策,国家也应该积极地予以运用。这是因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以及国际竞争力除资源禀赋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支持政策。由于我国传统的用农业剩余支持工业发展的格局,我国的农业国内支持规模小,结构不合理,效率也较低。农业国内支持水平与其他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相比相差甚远。

2.2 关于出口竞争的规定出口竞争也即出口补贴,是指视出口实绩而给予的补贴,是一种极易产生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在WTO法律框架中,《GATT1994》、《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农业协议》均对农产品贸易中的出口补贴做出了规定。在这个问题上,三者互相补充,构成了WTO关于出口补贴的完整的规制体系。

WTO《农业协议》明确要求成员国逐步削减协议规定的九种出口补贴措施,包括为奖励海外销售而给以的现金支付,当国内价格人为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时使用的价格补贴等等。协议要求从1995年开始,成员国(除一些最不发达国家以外)要在基期(1986-1990)的基础上每年等量削减。同时,《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则更为严厉地规定,除《农业协定》中列出的九种出口补贴行为,禁止成员国给予和维持其他农产品出口补贴。

为了达到WTO的要求,我国承诺要将出口补贴约束在零水平。在这一规定下,为了使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我们应做好以下两点来保证我国农产品出口利益:

第一,要深入掌握农产品出口补贴的WTO法律适用规则。我国虽已在入世议定书里正式承诺放弃使用农产品出口补贴,但并不保证我国未来不会卷入农产品出口补贴争端中。作为农产品出口国,我国十分有必要深入了解研究现行农产品出口补贴的法律,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农产品出口补贴争端中,保护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利益。

第二,灵活运用出口退税制度。农产品出口退税对促进出口的作用很大。中国现行农产品出口退税操作中主要存在出口退税税率较低且有失税收公平原则以及出口退税过程不合理两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法制建设方面,我国应该尽快建立独立于一般税务体制的农产品出口退税体制,一方面提高退税税率,一方面完善退税程序,规范职能部门在出口退税中的行政行为。

2.3 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②的一种,目前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被广泛使用。它是指以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合法理由实施的技术性措施,其合法性来源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中有关保护人类、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以及保护环境的条款。前者主要涉及基于非健康考虑的技术性规定,而食品卫生、动植物卫生领域则属于后者的管辖范围。它具有合理性与灵活性,容易得到外界的认同,同时WTO规则又为其留下了发展空间,这就使得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农产品贸易保护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有:绿色技术标准和法规,如欧盟启动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制;绿色环境标志,如日本的“生态标志”;绿色包装制度,如英国制定的包装材料重新使用的计划;绿色卫生检疫制度。这些绿色贸易壁垒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贸易损失。因此,随着绿色壁垒指标越来越严格,范围也越来越大,在法律方面,我国必须要为保护自身的出口利益采取适当的措施。

对于不正当的绿色壁垒,首先,我们要增强争端解决能力,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要坚决抵制歧视性标准,对于一些国家对我国商品实行的双重标准,要依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规定的非歧视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等,及时提出抗辩,采取双边磋商或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予以解决。同时还可运用一些环保公约及协定中对发展中国家特殊照顾的规定,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另外,作为WTO的正式成员,我国应充分享受评议权利,积极参与国际绿色贸易规则的制定,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和评估。加强与其他国家农产品国际标准的互认合作,签订互认协议。对于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适应。最基本是要努力完善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从法律的层面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提高大家的绿色意识,使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各行各业,包括农业。这样,其他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也就有了基础法律的保障。

第二,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在法律层面上确定一套较完整适用于我国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可以从一些农业较发达的地区开始推行,逐渐改变我国的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特别是在专为出口进行生产的农业区,还应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出口体制,改变现有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两主体分离的现状,农民与外贸公司共同参与生产和出口,这样也更有利于标准的落实。

第三,检验检疫制度的完善。检测力量不足,检测技术和方法落后,不仅严重阻碍农产品的出口,而且造成控制产品质量上的空缺,使农产品质量难以与国际接轨。所以从检测机关的具体职责到检测的正当程序等方面都应该有更具体的法规。

最后,我国应大力发展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在促进对外贸易中大有作为,主要包括:①切实加强对行业的指导和约束,统一对外宣传整个行业的状况,营造良好的出口环境;②国际市场发生变化时,组织企业认真分析,统一行动,强化整体的抗风险能力;③政府部门与外国谈判时,提供信息,做好参谋,增加谈判的力度和实力。我国建立农产品协会,一定要立法给予其正当的法律地位,明确其职责并规范其行为。

2.4 WTO与农产品贸易相关的地理标志的规定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有关“地理标志”的表述都适用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系指下列标志:其标示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某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标明自己、区别他人的识别,在农产品出动中,农产品地理标志意味着品质、信誉的官方担保,这也就保证了可观的外汇来源。只有经过法律制度的设计与安排,经过合法注册以后,农产品地理标志才上升为私权性的知识产权,才能使贴有该地理标志的原产地农产品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实现其高附加值。但是目前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注册工作相对薄弱,至今还尚未将我国的地理标志在Trips成员方注册,这使我国的农产品很难获得国际认同。

因此,在地理标志的管理上,我国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完善。在国际方面,首先,我国应将农产品地理标志予以境外注册,也可将其以商标的形式注册。尤其是在该产品出口的目标地区,这样能使产品的出口更加顺利。其次,可以积极加入其他多边贸易体制,以推动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贸易的进程。在国内法制方面,首先,侵犯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法律救济要更完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假冒、仿冒行为相对于其他知识产权的假冒、仿冒行为更为严重,而我们国家对其打击的力度却较弱。对此,应尽快完善相关司法措施与行政措施的规定,包括诉前证据财产保全、海关的临时扣押、侵权损害赔偿等。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不仅能维护我国自己的地理标志利益,也能根据对等原则,在其他国家得到相应保护。第二,国家应加强对地理标志法律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使大家认识到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作用,积极地提高本地区农产品的质量以获得自己的地理标志;一方面也树立起大家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意识,使其能更好地在出口中发挥作用。

注释:

①蓝箱政策是指与限产计划相关的支付政策,目前主要欧盟及日本在使用。

②技术性贸易壁垒:指WTO规则(包括各相关协定)规定的对国际货物贸易具有阻碍作用的技术性措施。

参考文献:

[1]徐海清.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绿色贸易壁垒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程成.中国农业补贴及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现状[J].大众商务,2009,106:78-79.

第9篇:绿色农产品背景范文

[关键词] 农产品 出口贸易 绿色壁垒

中国在加入WTO之后,传统的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受到了WTO相关协议的有效限制和弱化。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虽然敞开了,但绿色贸易壁垒的强化,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何认识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寻求有效的发展途径,是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关于绿色壁垒的基本理论概述

1.绿色壁垒的概念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狭义的绿色壁垒是指一个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或对正常环保并无必要的贸易障碍。广义的绿色壁垒是商品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绿色壁垒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

2.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

(1)本国贸易保护政策的产物

农产品国际贸易中限制他国农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是各国一贯坚持的政策。各国在WTO协议中纷纷要求成员国之间在国际贸易中削减关税,使得关税壁垒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受到限制,而绿色壁垒由于其外在的合理性和内在的可操作性成为在WTO框架下进行农产品贸易保护的常用手段。

(2)国际社会关注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的恶化将最终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保护意识在农产品贸易中表现为农产品的卫生标准及生产环境标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环保意识的强弱不等,因而制定出的标准的高低也不同。出口国的标准低于进口国的标准,就会产生农产品的绿色贸易壁垒。

(3)消费观念的转变

随着医学等相关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且对食品的消费观念正在从温饱型―营养型―保健型―环保型转变。全世界形成一股“绿色消费浪潮”,各国纷纷制定严格的标准来争取市场份额,在客观上对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出口造成障碍,形成绿色壁垒。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我国出口产品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

1.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

(1)国外苛刻的动植物卫生检疫制度

日本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中仅“暂定标准”一项就涉及到734种农业化学品、51392个限量标准、264种食品。如番茄、甘蓝、蘑菇中的抑芽丹残留标准比以前提高了125倍。中国企业向俄罗斯出口冻肉类产品的卫生检疫要求越来越严,主要表现为提高了农药残留的限量和数量的检测标准。农药残留的数量由原来的10种增加为59种。同时还增加了生物毒素检测、抗生素检测、激素类药物检测、亚硝基胺的检测和微生物指标。除了上述卫生要求外,对动物的健康要求、冻肉的加工质量和贮藏时间、包装材料及相关标识等也有明确规定。可见,我国的农产品所受的绿色壁垒限制日益增多。

(2)国外苛刻的进口要求

欧盟不断出台的各种新法规,进一步抬高了食品进口门槛。水产品、动物产品、加工食品、蔬菜、水果等各类动物源性食品农产品都在新法规的监控范围,不但要求对食品供应链(即从农场到餐桌)实行综合管理,还特别加入了善待动物条款,并建立了问题食品召回制度。目前俄罗斯政府不但要求中国所有生产厂商均须经俄方兽医实地逐个检查,对出口产品进行复检,并对中国出具的猪肉、牛肉《兽医卫生证书》背书,而且对其他畜肉、禽肉、肠衣等产品的检验证书也要求进行背书。因此,绿色壁垒实际上是为发达国家进一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开了绿灯。

(3)国外苛刻的质量标准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产品和传统出口农产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声誉和竞争优势,与美国、阿根廷并称为3大花生出口国,但近年来出口形势并不乐观,由于质量问题,花生出口额持续下滑。其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出口花生在安全卫生检疫中的关键性指标――黄曲霉毒素和丁酰肼的含量达不到国外标准的要求。欧盟和日本长期以来对我国出口的花生仁执行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检测标准。由于质量不符合国外环保技术标准要求,必然出口数量受到限制,产品价格下滑,与美国相比,我国出口花生价格平均约低10%。

2.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

(1)国际方面的原因

①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由于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获得了价格优势,如农产品中的蔬菜、水果、禽肉、水产品已经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认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对进口国来讲,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势必会对国内同种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基于这个层面的考虑,进口国难免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入设置障碍,对国内同类行业进行保护。

②国际社会上各种更高更严的安全卫生标准层出不穷

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所引起的自然灾害给了人类足够多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同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对转基因产品,对农产品的化学成分含量要求,对产品加工的技术标准等都有了新的认识。

③GATT中的“环保例外权”

GATT第20条授予的“环保例外权”引发的类似案例将越来越多。WTO附件所列协议均强调了成员方具有的“环保例外权”,但对这项权利的行使又都缺乏明确的具体规定,尤其是和其他贸易规范抵触时如何协调的问题,这些规范都没有涉及到,这就比较容易诱发新的贸易壁垒的产生。

(2)国内方面的原因

①农产品方面

一是农产品生产缺乏协调和统一。在我国广大农村,农业生产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形式进行的。这种以小户家庭为主体的分散生产经营方式在时间上会存在不同步性,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上的不同步性,往往会造成防治的不彻底,从而增加农药喷洒的次数和数量,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存量超标。二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加工者知识水平低,素质差,技术和设备落后。由于自身素质的制约,农业生产人员难以进行科学地生产和经营。

②生态环境方面

森林的过度砍伐,植被的大面积破坏,水资源的污染,可耕地面积的迅速减少,气候的恶化等等,都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和出口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既与国内诸多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短视行为有关,又与外国投资企业的“转移污染策略”分不开。这种把发展中国家作为转嫁污染场所的做法,无疑进一步恶化了我国的生态环境。

③农产品外贸体制方面

我国农产品出口方面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农产品外贸体制缺陷的滞后效应仍然存在。现行的“订单农业”虽然可以对交易双方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约束作用,但是由于与此相配套的法规的不健全,交易双方文化层次上的差距,使得双方在签订订单之初就处于不对等的地位,遭受损失的往往是农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农民寻求短期利益,隐藏信息。

三、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研究

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经济,因此必须使国民树立绿色意识,增强绿色观念,自觉维护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绿色壁垒。

1.政府积极发挥宏观调控和指引职能

政府部门制定政策,调整外贸商品结构,走科技兴贸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政策导向可把开发绿色产业作为优化出口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制定相应鼓励政策,从技术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如把绿色产品出口纳入进出口银行出口信贷的范围;出口发展基金应首先考虑绿色产品开发;建立绿色产品出口发展基金,专门为开发绿色产品出口建立专项贷款和信贷担保基金等。

2.实施ISO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

ISO14000是一个系列环境管理标准,是将环境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原材料、能源、工艺设备、生产、安全和审计等各项目管理之中的自愿性标准。它是当前最有权威,最广泛,最有影响力的环保标准之一。实施环境标志是对一种产品进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环保控制,从而使产品从原料生产到回收利用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是企业突破绿色壁垒,走向国际市场的有效手段。

3.运用外交手段抵制绿色壁垒中贸易保护主义

国际贸易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是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不受到侵害, 所以在国际贸易中政府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对于在具体的协调过程中,一方面, 我们要利用WTO协议中的相关条款,如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和WTO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我们要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贸易合作伙伴运用不同的协调方式。欧美等国喜欢制度化、法制化的仲裁程序,东亚等国却倾向于调解的方式来解决贸易纠纷。

4.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产品

培育农产品出口型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产品。龙头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直接面对着市场的各种问题,当然也首先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因此,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应注重完善自身、有效应付、打出品牌、跳过壁垒。一要强化意识,深度把握WTO的相关知识和要求。二要狠抓质量,进行一条龙生产。三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取得国际认证。四是要走产品深加工、市场多元化之路。

5.优化贸易产品结构,发展绿色产品出口

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出口,扩大农业外向度,提高环保科技水平,努力增加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农产品市场由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把农产品生产由数量效益型为主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让农业资本构成由以国内融资为主向国内外融资转变,使农业科技由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转变,从而建立合理的出口农产品结构,加快农业的外向型和绿色农产品的竞争力。

6.实施“走出去”战略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消费国推广应用我国农业技术和产品,到消费国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去消费国提高加工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避开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既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又利用外地的农业资源,取长补短,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增加了农民就业岗位,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促进了农民收入。

总结

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发展成为农业强国,必须推动农业引进来、走出去,在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与国际接轨步伐。绿色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促进农产品提高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也可以抑制农产品的正常贸易结构和规模。我们要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冲破绿色壁垒对我国的障碍,保护我国农业和农民的利益,提升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举: 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研究[M].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

[2]殷宝庆: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行业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9)

[3]陈玲俐: 出口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对应措施[J].商业研究,2009(8)

[4]陈柳钦: 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与我国绿色产品的出口[J].北方经济,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