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第1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46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对课外阅读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但在日常教学中,课外阅读课被边沿化,课型资源疏于开发,已成为语文课的短板。鉴于此,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推进校园阅读,提高人文素养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结合一年多来的探索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学段课外阅读的能力目标

七年级:1. 逐步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坚持不间断的课外阅读。2. 概述故事情节,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3. 初步学会用批注法精读优秀作品。4. 摘抄积累一些优美句段。

八年级:(1)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能自觉阅读并能有计划地课外阅读。(2)能用批注法阅读作品,对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3)有写读后感的习惯和能力。

九年级:①有广泛的阅读兴趣,能学会主动选择课外读物。②能从作品的内涵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③对作品有初步的欣赏和评价能力。④具有初步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二、推荐适合初中学生的阅读书目

虽说是“开卷有益”,但就初中学生的特点而言,并非所有书籍都适合学生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选好用书,推荐书目时要分清主次,突出经典名著,辅之以时尚刊物,可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至于推荐的方法,我们可依据读物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推荐方法。比如,复述一个故事情节,朗读一段优美语段,简介一下全书内容,播放一段精彩视频,讲述一些作者生平,设计一些问题等。总之,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呈现相关信息或设计相关问题,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的课外阅读方法主要有:

1. 精读:即字斟句酌,反复体味。对名篇名著和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谋篇布局,欣赏佳词妙句,经过细嚼慢咽,将其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2. 略读。即简单粗略,知其大概。这是一种快速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把不想读的内容跳过去。

3. 浏览。即一目十行,旨在意会。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对全书的“内容提要”“目录”做一个大致的浏览,了解全书梗概,以便确定是读全书,还是选择部分章节学习。

4. 摘记。就是对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一一摘记下来,以便今后查阅。可以指导学生专设文摘卡,分门别类地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和知识要点。

5. 批注。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文章提出的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可以就词、句、段作批注,也可以在文末就阅读的心得作注。

当然,阅读的方法绝不仅限于以上五种,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读物等实际情况采取合适之法。

四、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交流

课标要求教师应根据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查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的评价,在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情况的汇报与流,使学生在交流与评价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汇报交流中注意三点:首先,交流的内容可以多样化。可以对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谈体会,说看法;可以谈阅读作品的主要收获;可以对作品提出疑问、困难或建议。其次,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既可以师评,也可以学生互评,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点评,对学生的读书提出好的建议。最后,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组织读书会,交流阅读体会;可以举行朗诵会,由学生选择喜欢的作品进行诵读;可以举办展示会,将学生所写的书评、读后感内容摘要等,经评选后展示。要以学生口头谈收获为主。

五、课外阅读指导应该注意的问题

1. 课外阅读应当是学生独立自主的,教师必须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来指导课外阅读。既要防止完全不管的放任式阅读,也不能是一刀切的命令式阅读。2. 信息时代学生的阅读渠道是多元的,但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必须以文本阅读为主,文本阅读以其无限想象性,是非文本阅读永远不能比拟的。3.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作品作创造性思考,不单做作品的接受者、评论者,更要做作品的加工者,要善于质疑、释疑。4.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应灵活多样,针对不同学生,对症下药,落到实处。

第2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1新时期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阅读主动性不高

在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初中生对英语课外阅读不重视的现象。不能将英语课外阅读当作学业的一部分,并且阅读主动性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初中生学业压力过大,英语课外阅读时间较少,不能够合理安排课上与课下的学习时间。二是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三是初中生自我约束力较差,阅读需要平静的心态与坚持的恒心,但因学生自制力较差,无法安静与坚持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1.2盲目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目前,初中生在阅读材料选择上,主要依赖于英语教材配套的练习题或者理解题,阅读材料渠道较单一,从而降低了初中生英语课文阅读量,不利于提高英语水平。与此同时,初中生对英语课文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课外练习则是课文阅读,普遍存在题海练习中进行课外阅读的现象。另外,从市场角度来看,英语课外阅读书类型较多,学生在选择阅读类型上容易出现盲目性,不利于对英语难易程度以及词汇量的把握,往往会出现所选阅读类型超出了自身的理解水平,在花费大量时间阅读的情况下,还不能有效的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1.3课外阅读指导不到位

在初中英语阅读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引导就是督促学生多做英语阅读理解题,忽略了对文章的写作风格、逻辑结构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研究。在粗放式与单一式的阅读教学指导下,学生无法灵活运用阅读策略来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利于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更无法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取愉悦感与成就感。英语课外阅读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阅读类型,但是教师如果一味的采取粗放式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引导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2优化新时期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2.1指导学生合理制定阅读计划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课外阅读,并且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应当从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时间安排——阅读过程管理——阅读后评价反馈整个过程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阅读卡,并每周分发给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进行短时间的管理,通过每周反馈的阅读卡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表扬与鼓励按时完成课外阅读的学生。从对学生评价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学生互评以及自我评价等,使其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在阅读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学生在尝到阅读带来的愉悦感时,在无形中会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与成就感,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动力。

2.2科学合理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在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中,阅读材料作为阅读的基础条件,对增强学生阅读兴趣与提高阅读效果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英语教师根据初中生的特征与阅读能力,科学合理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一是选择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初一学生而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建议学生选择篇幅较短、语法简单的英语童话故事,而初二与初三的学生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英文报刊。二是选择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赏析性以及拓展性等,选择叙述类、描写类、应用类以及议论类等形式的体裁。三是选择情感体验丰富的阅读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

第3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一、 “通过阅读学习”读前激趣指导课教学策略

1. 压扣设悬念策略。扣子就是悬念。压扣是说书人最常用的技巧,吸引人一个扣子接一个扣子地听下去。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作品内容做简要的介绍,或通过朗读精彩片段,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到精彩动人之处时,戛然而止,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吹牛大王历险记》中,疯狗咬了皮大衣,结果皮大衣也疯了,像这样“皮大衣被疯狗咬过之后会发生什么?”一个又一个环环相扣的问题,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们要一个扣一个扣地去解开,大胆想象。老师并不注重答案正确与否,每个学生的答案都能在老师这里得到赞扬,因此学生阅读时,会去验证答案,大大提高了阅读兴趣。

2. 猜读推理策略。所谓猜读,并非没有线索、证据的胡乱猜,而是有很多路径的。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利用头脑中贮存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读物的内容、意义,在阅读刚开始时有所猜想,随后在阅读中证实或否定,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这种猜想的关键不是对与错,因为后文自会揭分晓。那为什么要采取这样一种策略呢?因为透过这样的猜想,帮助学生投入到文本阅读当中,也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习更精准地掌握各种不明显的、隐晦的信息,从中感受构思想法的乐趣。

风靡一时的《哈利・波特》系列,去年在学生中又引起了新一轮的阅读热潮。以《哈利・波特与密室》为例,学生们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他们持有的法器如数家珍。故事没有读完,大家已经急于猜测接下来的情节。一开始,学生们会天马行空地胡乱猜测,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意识到可以根据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来推论事件的因果关系。伴随着这股阅读热潮,学生们沉浸在故事的巧妙构思当中,不断地从前面的情节当中拣取信息,推导后面的故事情节。一个个乐此不疲,享受着阅读推理的乐趣。

3. 追问留问策略。引导学生能够跳过“什么,何时、何地、怎样、何人”等这样的基本问题,逐渐向高层次的问题发展,也就是分析性、综合性、探究性的问题。不断地追问,能够帮助他们澄清思想,寻求理解,进入深度思考,刺激其进一步研究。

教师执教《草房子》,在推荐阅读秦大奶奶这一人物形象时,给出了书中十几处文字,学生从中提炼出秦大奶奶是一个“疯狂、可恶、狡猾、不讲情理、善良、慈祥、老实的人”,并概括为是一个善变的人。这里就缺少了追问:是什么让她“可恶”?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你看到了她的“善良”?学生目前概括出的词语,可以说仅是表象,不是秦大奶奶的精神实质。一节课上,学生可以是对人物的初步了解,但老师不应就此给学生留下句号,把它作为结束,认为秦大奶奶就是个“善变”的人。而应留下问号,吸引着学生去读整本书,读时代背景,读文字背后的意义,吸引着学生去探个究竟,可能这个探究要牵引学生若干年。

4. 想象留影策略。学生可以借助大胆的想象,将文本转化为一种图像,帮助其理解与记忆。通过这样的管道,可以让文本变得更具体、更生动,读者身处在这样一个图像故事里,更能够投入到故事的内容中去。如崔洋老师执教台湾作家林良所著《蜗牛的风景》一书时,选取了其中6首写动物的诗,在一年级进行创意编排教学。因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想象力、不同的构建方式,《蝴蝶的外套》《蜗牛》《恐龙》《猫咪》和《大笨熊》等诗歌表现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将它绘制出来,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二、 “通过阅读学习”读后分享指导课教学策略

我们把学生读完书后的指导课分为主题式阅读、讨论式阅读、鉴赏式阅读、汇报式阅读、读书方法阅读课等课型。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读物,说感想、谈体会、议写法、抒己见、析内容、评含义。

1. 讨论分享策略。在中、高年级课外阅读课中,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明确目标――自读课外文章――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形成共识”讨论分享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掌握知识、锻炼思维。比如教学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在导读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设计了“究竟是大兔子更爱小兔子一些,还是小兔子更爱大兔子一些?”这样一个具有两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体会母爱的伟大。学生通过讨论知道,大兔子每个充满爱的动作、每句充满爱的话语、每个充满爱意的神情就是“崇高的母爱”。母爱无处不在,母爱潜移默化。

2. 知行联结策略。文本所呈现的所有的信息,令我们想起了自己已经知道或曾经经历过的事物,即文本唤起读者的生活体验、阅读经验。《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本典型的记录儿童生活习惯的故事,主人公约瑟的宝贝,就是出生时爷爷为他缝的小毯子。当教师朗读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依据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你小时候也有最喜欢的东西吗?”联系生活实际,激起学生与绘本的共鸣。

3. 统整延伸策略。将新旧知识综合成新的概念,需要综合运用重要资料和各种经验,对知识进行整合,提升思考力。学习瑞典作家林格伦的小说《淘气包埃米尔》,老师设计了具有讨论意义的问题:“你怎么看书中人物对埃米尔的评价?他们评价的角度、依据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埃米尔的?他的成功是奇迹吗?他成功后会感谢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

4. 情感体验策略。情感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质量。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正处于关键生长期,他们所接触的东西,直接影响着将来的发展。李欧・利奥尼的经典绘本《田鼠阿佛》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田鼠们要过冬,伙伴们都忙着收集粮食和干草,小田鼠阿佛却在忙着收集阳光、色彩和文字,他收集这些东西干什么呢?冬天来了,小田鼠们在洞里又冷又无聊,阿佛收集的东西给大家带来了温暖、快乐和诗意。在朗读中,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认知的差异,对不同的角色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触发联想,会使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获得足够的情感体验。在这种角色体验中,学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

第4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第5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外阅读;重要意义;指导方法

语文课外阅读作为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领域,是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并主动带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了解世界、开拓视野,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1认同课外阅读意义重大

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开展素质教育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已然成为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想要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首先都应该在思想上高度认同课外阅读具有重要意义,老师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鼓励和指导W生阅读课外读物,增强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是获得知识最有效也是给人留以最深刻印象的手段,对于学生来说,其课外阅读的能力决定了未来在社会上竞争能力的高低。部分家庭的学前教育为孩子的阅读历程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一部分家长会在孩子学习语文课程之前就给孩子买一些儿童书籍,引导孩子去读,这也培养了孩子后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课外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外阅读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一部分作用。但是,学生课外阅读数量较少、阅读面狭窄、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目标有偏差、课外读物良莠不齐、没有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等问题层出不穷、亟待解决。

2主动推荐课外阅读材料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过程中,要求老师不仅要通过培养学生开卷有益的思维提升其语文阅读能力,而且要筛选出能够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阅读材料。在选择语文课外读物时,语文教师应脱离传统语文教学标准的桎梏,结合当前学生的诉求,寻找符合学生审美观点并且有较高阅读兴趣的课外读物,将其推荐给学生,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吸引学生去阅读;课堂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但其知识获取量有限,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还是要依靠课外阅读得以提升,所以,通过增加课外阅读来扩张课堂教学的知识面,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课外阅读为辅助的语文学习体系是学生提升阅读速度和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老师应综合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现状,广泛寻找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但不局限于语文学习方面的书籍,做好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减少学生寻找课外读物的压力和偏差;按阶段确定阅读主题,保证每个阶段的主题都与现阶段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呼应,让学生能够有的放矢的同时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自主阅读理解课外读物所讲述的内容,降低了阅读难度,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这样相对轻松的阅读环境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能够更专注于吸收阅读文章的知识和养分,为以后其他知识的学习以及更好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语文学习教育的同时实现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知识的积累。老师在挑选推荐读物时应注意其他知识学科与课外读物之间的关系,将其他科目的内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穿插其中,综合科普知识、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等读物的选择,最终达到健全学生的知识体系的目的。

3科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增强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关键是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而兴趣是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前提,应通过充分有效发挥语文课外阅读内在机制在阅读时的重要作用,实现所读书籍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的目的,让学生认可所读书籍的内容并为之吸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想认识进一步得到升华,教师应做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拓展其阅读视野使其对新事物有更加成熟的看法。进一步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深入挖掘学生思想深处的创作火花和创新意识,尽可能激发出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以后的发展拓宽道路。语文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起着指引和监督的重要作用,这意味着语文教师应率先垂范,自己多了解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并定期与学生交流已经推荐的课外阅读文章,从中获取学生的需求,寻找出既满足学生需求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课外读物;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进步,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阅读课外书籍的肯定和重视,激发他们对语文课外阅读的信心和兴趣,让他们更乐于去读书、去体会课外读物所创造的世界的奇妙,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时,语文教师首先应做好相关功课,充分了解所推荐阅读文章的内涵和外延,推荐合理的阅读策略,不能平均用力,要做到精读的地方不能泛读,泛读的地方不能精读,一个标准要求终将导致阅读一些篇幅过长的文章时,学生阅读压力增大,失去阅读兴趣。通读目录、分析段落大意、理清文章结构、概括主要内容是提升课外阅读的质量和速率的有效阅读方法,教师应结合实际文章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种方法,达到单位时间获得更大效果的目的。要高度重视那些经典美文以及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文章,应要求学生精读、细读,并且采取课后提问、阅读辅导、研究讨论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那些经典的语句或者段落要及时背诵出来,促进写作能力的稳步提高,达到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作用。

4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实现学生由“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我爱读”的目的就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激发其阅读兴趣。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坚持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阅读领域入手,如教师在推荐书籍时以一种充满悬念的语气讲述出来或者声情并茂地讲述推荐的阅读文章,营造出一种有趣的氛围,当学生都进入到故事的场景中并且对故事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此时教师戛然而止,推荐出所讲述的书籍,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去发现想要的答案。阅读感悟是学生读书效果的重要体现,教师可开设图书交流课堂,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表达出来,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鼓励互相进步。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课余活动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而且能够提升学生语文成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学生通过将语文课堂上的一些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不仅加深了学习方法的使用而且使读书过程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杨喜军.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01):139.

[2]李娟.宁鸿彬中学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经验研究[D].导师:朱贻渊.首都师范大学,2009.

第6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小学阶段是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接触一定量的经典名著、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对课外阅读提出量的要求,这在我国课程教学标准中还是第一次,充分显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地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把它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其成为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游离于教育体系外的点缀。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等现状,结合实际来谈一谈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和方法。

一、“软”“硬”兼施,增强阅读吸引力

(一)完善硬件设施,促使人人“悦”读

硬件设施即环境。良好的环境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此,我们精心设计教室的每一处空间。首先,要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能开口说话。“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书犹药也,可以治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读书名言的上墙,经典诗文、学生习作、名人读书故事等在学习园地中的张贴,让整个教室充满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陶冶性情,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其次,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人人有书读。班级中的学生家中或多或少都有课外读物,它们有的已经被学生读过了,有的因为主人不爱读书,一直是作为一种摆设存在着。如果将他们手中的书本集中起来,择优放进班级图书角,这样既充实了班级图书角,又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充分发挥了图书应有的价值。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心理极易受暗示的影响。试想:学生在这样一种浓浓的书香氛围中,怎能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呢?

(二)营造“软”环境,形成群体性读书风气

儿童心理学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榜样的示范作用,能为激发儿童进行阅读产生较好的效果。班级中总有那么几个爱读书的“小书虫”,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树立典型,多角度、隔三差五地进行宣传和表扬,不仅能激励他们以更大地热情继续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同时,也能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除此之外,老师也是学生的读书好榜样。当全班同学一起潜心阅读的时候,老师也安静地坐在讲台前,手捧书本,静心阅读,可以起到最好的以身示范作用。这种群体性读书风气一旦形成,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受到这种风气的感染,每个人都会在大气候的熏陶感染下自觉不自觉地有所进步。

二、教给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以后,他们会自发地将这种兴趣转换为一种阅读的内驱力,从而推动学生的行为延伸到课外阅读。但是学生爱读书,并不等于会读书。张洞之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效率,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而让课外阅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充实他们的人生。笔者认为,阅读指导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制订适宜的阅读目标

1.不同的年段,设置不同的阅读目标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他们在各个阶段都有其观察世界和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因此,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特点,设置相应的阅读目标,使学生能读会读,在目标的指引下达到效率最大化。比如,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以简单的富有节奏感的童谣、童诗为主题,以识字为目标,同时辅以通俗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为主要阅读题材。中年级的学生以阅读童话故事为主题,以发现、品读故事中具体描写的语句为目标,同时辅以科普读物、历史故事、人物故事作为阅读材料。对于高年级学生,以探究性阅读为主,发现、学习文章结构等写作技巧、方法,主要阅读民间故事、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书籍。

2.不同的个体,设置不同的阅读目标

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阅读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整齐划一、齐头并进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时候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的差异,采取适合个体发展的方式。对于阅读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老师要适当提高阅读目标,增加阅读量。对于阅读能力发展较慢的学生,老师要适当放宽要求,以跳一跳能达到的要求为宜。

总之,目标的设定既要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的效果,又要以激发兴趣、培养信心为前提。

(二)教给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之门,教师就要进行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开启课外阅读之门的技能。阅读的方法、形式多样,因人而异,但是仍有一些本质的东西。

1.读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对于课外阅读来说也是一样的。要引导学生在读书时不断思考,这是深化阅读的好办法。苏轼曾经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如果只知道读书却不会思考,那么读书再多,也只能成为“两脚书橱”,毫无用处。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将书本经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汲取书本中的营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2.读写结合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话都说明了一个道理:读与写结合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可以要求学生随时记下阅读时产生的灵感、顿悟和疑问,摘抄阅读内容中的经典语句,写下所读内容的体会等,从而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长久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根据体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材料的体裁非常丰富,有诗歌、小说、散文、说明文等,有以写人为主的,有以写事为主的,有写景的,有状物的,不同的题材与体裁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和指导,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深入阅读。

三、督促激励,磨炼学生阅读的意志

课外阅读贵在坚持,但是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意志是很薄弱的,而且易受暗示性。他们的情绪也不容易受自己控制,不仅做事情仅凭兴趣或者一时冲动,而且兴趣本身也容易多变和转移。如果不长期坚持检查督促,课外阅读往往会流于形式。因此,它对学生的意志是一种磨炼和考验。所以即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老师也不能放松对学生的管理,而应该趁热打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督促和激励,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长期阅读的习惯。

(一)紧密家校关系,形成督促合力

学生在校的阅读情况老师可以随时掌握,但是学校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是在家里,因此,阅读质量的高低与学生家庭阅读的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师要和家长经常沟通,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孩子的阅读进程。老师和家长可以就孩子阅读的时间、阅读的要求、阅读的内容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交流、沟通,落实检查阅读计划是否被认真执行,使课外阅读能够磨炼学生的阅读意志力,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期滋养终身。

(二)搭建展示舞台

第7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当今社会,随着影视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的动画大片及影视作品,让孩子们流连忘返。随着科技的发展,极具诱惑力的玩具,游戏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网络也成为孩子们的杀手......图书与它们比起来可能没有视觉上的感官刺激,从某些角度来说孩子认为读书是"苦差"。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成为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分析

以下是对泗洪县大楼小学和金锁镇小学832名小学生阅读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

课外阅读调查表: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学生学习水平评价等多种方式,让我们了解到当前农村地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读书太少,阅读面太窄,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其一、教育主管部门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导致老师过分看重考试、检测的成绩,因此,小学生语文的课外阅读理所当然地受到忽视。

其二、农村教师没有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阅读指导,他们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无法成为其内驱力。而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低下,认为读课外书不利于成绩的提高,不让孩子读课外书。

其三、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地区学生阅读资源相对欠缺,家庭及学校均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这直接影响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及阅读能力提高。

二、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兴趣,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大阅读教学在农村小学深入地开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指导方法,形成阅读习惯

有了兴趣,就能使学生产生阅读欲望。有了氛围,就能养成良好的读书的习惯。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首先:指导学生"该读哪些书"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读书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推荐,还可以推荐名家名篇等。

其次,应该教学生"怎样阅读课外书"。"方法很多,略举以下几种:

1、 诵读。诵读最适合于那些声情并茂的课文,如诗歌、写景或抒情的散文等。

2、背诵。从语文教学实践中看,背诵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综合训练。背诵是熟读的结果,也是诵读遍数的积累,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背诵还可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3、摘抄。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随时运用摘抄本,把课外阅读中读到的好词佳句,精妙文段摘录下来,也可摘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广告语,对联、诗歌,更可以摘抄富有知识性的史料,以便在以后的阅读与写作中运用。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探讨课外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受到熏陶,得到启迪,享受乐趣,并形成自己的阅读个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读书成了学生的一种习惯,它必将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实施评价,完善读书制定

缺乏科学的、有效的评价标准,就难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发展性的跟进,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与自主性也就就无法形成。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按年级分阶段选择阅读内容

新《大纲》对小学阶段的阅读量作了明确规定。根据《新课标》精神,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可以确定每位学生在各年段期间必须读完的书的量。

2、建立个人课外阅读记录

为了能随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评价、督促,可以建立个人阅读记录表。学生把自己阅读情况做好记录,也可以促进学生自我监控,学生的参与评价对其主体作用的发挥起到了保证作用。

如下表:

3、建立阅读考级制度

第8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一、 健全阅读制度,让学生持续读

行为文化中固化、物质化的东西首先表现为制度文化,它是群体约定俗成, 共同遵守,促使行为长久坚持的显性保证。书香文化制度不是强制学生怎样做,而是让制度本身产生导向、激励作用。1. 时间制度。把课外阅读课纳入课程计划,每周一节,做到时间上保证、目标上明确,课课有内容,堂堂有书声。每天午间半小时静读时间,学生不走动、不言语、不作业,班级沐浴书香。2. 统计制度。统计的内容包括阅读的书名、篇名、页数、字数,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的篇数等。统计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3. 交流制度。班级每周举行读书交流会,每学期举行演讲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4. 展示制度。每月一次的班级“读书悦读星”、“优秀漂流图书”和每学期一次的“书香家庭”、“书香小组”表彰。阅读成果的外在物化展示,旨在典型引路,辐射全体。

二、 开展图书漂流,让学生有书读

为解决农村家庭子女书源匮乏现状,每学期初,根据课标中年段阅读目标,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然后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取得家长支持。学生购买书籍后在图书管理员处登记、造册、 上墙公示,真正实现“赠一本,读百本”的资源共享。图书漂流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投漂自己的图书,乐意与漂友分享自己的图书,中途不将图书转漂他人,按规定时间归还。借阅时认真填写漂流卡,阅读后在漂流感言簿上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根据图书漂流记载,让传漂过同一本书的学生聚在一起,组成“读书迷你吧”,手捧“漂流记录卡”或读书笔记,饶有情趣地分享阅读体会。

三、 活动激趣,让学生读得有兴致

1. 亲子共读。通过《亲子共读――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在校与在家的阅读活动,吸纳家长热情参与阅读;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亲子共读沙龙,交流亲子共读心得;开展亲子阅读征文、亲子手抄报、亲子日记评比,亲子朗诵会、亲子课本剧表演,“书香家庭”评比……以评比促阅读,共同享受读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 师生共读。教师根据个人实际,制订读书活动方案,明确阅读内容、目标、措施;倡导树立“读书――成长”意识,充分利用假期、双休日以及课余时间,自主内修,走近经典,品味名著,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和学生同读一本书,撰写读书笔记,和学生一道交流分享阅读感受;每学期撰写读书笔记不少于5000字,每学年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或案例)2篇以上,课后必须撰写教后反思。

3. 班级读书节。班级读书节是学生一年一度的精神大餐,读书盛会。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检验阅读成果。以读为主的系列比赛:读书汇报会、国学经典诵读大赛、现代诗歌散文朗诵比赛、读书演讲比赛;以写为主的系列比赛:优秀阅读成长手册展评、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活动,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演为主的系列比赛:课本剧表演、美诗文吟唱等。

4. 古诗文诵读。以五个“一”为抓手扎实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班级黑板报开辟“每周一诗”栏目,学生备一本“古诗诵读积累本”,每周至少背诵一首古诗,每周的周五晨会为古诗诵读时间,每月底班队课开展“古诗文诵读考级”活动。

四、 阅读指导,让学生读得有质量

1. 读前推荐课。推荐时或讲述作品创作时的艰辛、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亲切感,产生阅读动机;或通过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简介读物主要内容,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或借用名人(或媒体)对优秀读物的评价增强对读物的吸引力;或朗读精彩片段,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或针对情节曲折的读物,叙述内容至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2. 读中指导课。阅读方法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可以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自己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位和质量。

3. 读后交流课。阅读交流一般提前一周告诉学生,以使学生对前段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回顾梳理,选准汇报的内容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汇报交流时形式力求活泼多样,可以采用背一背、画一画、演一演等方式实现阅读成果资源共享。

五、 科学评价,让学生读得有效果

没有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科学评价,就会使阅读活动失去其意义和推动力。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评价时,要遵循个性化评价原则、导向与激励性原则、模糊性原则、过程性原则,不仅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数量,更要关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课外阅读的积累与运用。评价手段力求多样,可以采用活动评价、问卷调查评价、课堂练习评价、考级评价、档案记录评价、多元自主评价等多种方式,改革过去评价主体的单一模式,把“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分别引入课外阅读能力的形成性评价之中。阅读活动开展一个阶段后,引导学生认真评价自己所制订的目标、计划实施情况,以及自己的阅读收获,进一步优化阅读心理,强化自我意识,提高调控能力。

第9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一、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与书交朋友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从心里产生动力,进而产生对读书的渴求,以致手不释卷的去阅读一本好书。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 利用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精选一些有趣的故事讲给他们听。每一个精彩的故事,就是一块块有吸引力的磁铁。我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或午读时间,给学生讲故事听,讲故事时,做到声情并茂,娓娓动听,像过去说书人说书一样,每个故事都给学生留一个悬念,或留一个问题,学生很想知道故事的结果,还想继续听,、讲的故事多了,学生就产生了疑问,问老师怎么知道这么多故事,这时,我就故告诉学生,自己小时候爱读书,现在还爱读书,每天不管自己工作多忙,都要看一两个小时的书,老师现在给你们讲的故事,都是从书上看来的,让学生从老师讲故事这件事上,来感悟和认识到:多读书知道的东西就多,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比什么都好,觉得书里有好多故事在等着他们去发现,这时,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喜欢看书,就爱上了阅读。

2、表演故事,享受读书乐趣。学生阅读了一段时间后,老师引导学生把从阅读的书本中知道的故事进行表演,让学生模仿故事中任务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一千零一夜》是小朋友们最爱读的书,让学生把书上的部分故事分角色来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认识到美与丑、是与非。如《魔鬼的故事》,学生们表演魔鬼的样子,让孩子们像是真见到了魔鬼的样子。在一阵阵笑声中,学生们快乐极了,从内心感到了书带给她们的乐趣。

二、 及时向学生推荐图书。

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老师引路,才能走上正确的轨道。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老师要及时的向学生推荐图书,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交上了一位好朋友。书籍能不能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他们不了解图书,读不到适合阅读的书,恐怕读几页就会放下来,不读了。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广猎图书,细心选择,想他们推荐适合其阅读水平的和口味的书。向低年级小学生推荐的书,要有以下特点:

1、 图文并茂的书,有图有文,学生既看了画,又读了书,连环画更好。

2、 推荐的书不宜太厚。学生读书也是受时间限制的,如果读的时间过长,他们就会产生厌烦,开始最多50页即可;

3、 童话神话之类的故事书多推荐,像《新编西游记》等。向学生推荐的书老师首先要粗略的读一遍书的内容介绍,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整理。向学生推荐的书,要紧扣学生的心理,启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介绍的这本书像块磁铁吸引着他,达到非读不可的地步。如介绍《动物故事》这本书,我就抓住一个故事做简单介绍。我是这样介绍的:猫头鹰昼伏夜出,有猫一样的眼睛,犹如两颗善良的夜明珠,哪怕是一只小小的田鼠,只要一出动,就逃脱不了猫头鹰那锐利的眼睛,它有鹰的嘴巴,犹如铁抓钩般的锋利,不管是大田鼠,还是小田鼠,只要一抓住,就绝不会逃脱。你想知道猫头鹰的生活趣事吗?《动物故事》这本书会告诉你的。老师向学生介绍书,无疑对学生的读书兴趣起到了激发作用,学生就想去读这本书。

三、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学会读书。

课内得法,课外受益。在课堂内打好基础,在课外才能谋求发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总结阅读的方法,学生就能在课外自有阅读了。这样,对学生来说,就能获得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阅读中,老师可着重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学会读书:

1、 阅读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能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反复诵读是一种方法。

2、 背诵精彩的片段。在阅读时,有精彩的片段就提示学生背诵,牢记心中,日积月累一定会有收获。

四、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读好书的基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

1、 阅读爱好。有见到书籍就想看的欲望,初步养成经常看书的习惯。

2、 阅读注意事项。读书时注意力集中,边读边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能自觉使用工具书查找,善于收集需要的资料。

3、 阅读习惯。写简单的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书中有哪些好词好句,有哪些精彩之处,哪怕只记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只要坚持做就行。

五、 定期交流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