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形势分析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经济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阶段,百业待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略大于消费增长率,形成供略大于求的市场局面,对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刺激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只有当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商品房严重滞销,造成还贷困难,连带引起金融危机时,才形成泡沫经济破灭。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泰国就是一例。房价虚涨泡沫。房价是与地价相联系的,房价泡沫与地价泡沫密切相关。此外,开发商对利润的期望值过高,人为抬高房价,也会形成经济泡沫。如果房价飞涨,开发商攫取暴利,购房者难以承受,由此也会形成房地产泡沫经济。可见,房地产确有经济泡沫,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可能性,但绝不能把房地产业等同于泡沫经济。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房地产泡沫与泡沫经济
1.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
房地产泡沫是经济泡沫的一种,但经济泡沫并不等于泡沫经济。经济泡沫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它虽然也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损害和浪费,但经济泡沫是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予以缓解或消除的,但泡沫经济是与市场机制无关甚至相反的一种对经济发展极为有害的经济现象。
泡沫经济,顾名思义是指经济运行状态像泡沫一样,繁荣的表面终究难逃破灭的结局。泡沫经济往往伴随着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但泡沫经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价格涨落,而是专指由过度投机而导致的商品价格严重偏离商品价值、先暴涨后骤跌的现象,是社会资金过于集中某一部门、同一商品反复转手炒卖而导致该部门短期内扭曲膨胀、生产部门因缺乏足够的资金而长期衰退的一种必然结果。
2.泡沫经济的运行机制
泡沫经济之所以能够创造虚假繁荣是因为它具有一种特殊的运行机制。在正常的市场机制中,商品价格上升必然会导致商品需求下降。而泡沫经济则不然,它会出现违规律的变化,价格上涨,市场需求增加;价格下跌,市场需求下降得更快, 正所谓“买涨不买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是因为人们购买这种商品不是为了消费, 而是为了投机获利。当人们普遍认为某种商品价格会上涨时,人们就会抢购这种商品;他们同样知道该种商品价格将来会下降,但是他们坚信自己能赶在价格下降以前将持有的商品卖出去,因为市场上有比自己更傻的人。同一商品的反复交易会迭加商品价格,使其远远偏离商品价值;而价格上涨坚定了大众的信念,又会吸引更多投机者的加入,直到某一天,市场没有足够的需求时(或是因为信心不足,或是因为缺乏资金),市场出现价格可能将要回落的信号,人们猜测投机已经走到了尽头,于是大量抛出商品,而市场需求不足、商品价格瞬间下跌,市场从此一撅不振。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泡沫经济演变过程。
当然并不是所有商品都可以成为泡沫经济的载体,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这种商品的供给是稀缺的,市场始终保持供不应求局面。其次,交易便利,费用低廉,这样投机的热情才能顺利得到实现,市场利好的消息才能不断被扩散出去,市场需求和价格能以很快的速度被推到。房地产正是这种商品之一。
另外,泡沫经济的发生还需要足够货币供给支撑。因此,泡沫经济的上演总是需要以宏观扩张的货币政策和银行体系宽松的信贷政策为依据。无论泡沫经济曾经如何绚丽多彩,但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难逃破裂的结局。因为再宽松的银行信贷环境也要受到信贷规模的限制,汲养泡沫经济生存的资金链注定要断裂,从而导致泡沫经济连锁反应。
二、房地产泡沫的防范
1.加强土地供应的控制,抑制土地过度投机,控制增量、盘活存量
一方面,严格执行土地储备制度和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增加土地出让的透明度。政府根据土地市场行情适时收购土地或增加土地出让,以便调控土地供应增量;同时也可根据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控新投放市场建设用地的用途,如可确保中低价位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用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设计合理、严密的房地产税收制度,引导土地持有者合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政府可以通过征收土地闲置税、土地增值税、土地保有税等,鼓励土地持有人积极投资开发,提高土地投机的成本,刺激低度利用土地者转让土地或出租土地,以调节土地供给、盘活存量。
2.加强房地产价格监测与调控,限制房地产投机和炒作
建立健全城市基准地价与地价公示制度以供市场交易参考,建立房地产交易价格评估制度、商品房出售网上申报制度,监视土地交易价格、调查地价与土地交易情况,对取得优惠政策受让的土地再交易进行严格限制,以加强政府管理部门对房地产价格的监测与调控。严格商品房预售审核管理、防止以预售为名的土地投机,严查开发商品房惜售行为,限制商品房期房和经济适用房转让,加强税收征管和恢复征税、控制炒房。如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实行高契税政策,二手商品房转让征收商品房增值税或个人所得税,商品房期房转让增收期房转让契税等,限制购房投机和炒作,鼓励自住,控制购房投资和投机需求。
3.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机制
各级政府要根据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强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加强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和演变规律的研究,科学设立符合当地房地产市场规律的预警预报指标体系和主要指标的量化区间,有计划地建立符合自己城市特点的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防范房地产泡沫。通过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对市场供求总量、结构、价格的调控;通过市场信息、引导和规范,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信息透明度,控制人为惜售和炒作行为,引导企业理性投资、消费者理性消费;通过对楼市的动态监测,评价市场的运行情况,预测分析未来的市场走势,向政府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做出适时、适度调控市场的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4.利用货币金融政策调控市场,规范房地产融资行为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率、紧缩房地产信贷额、限制房地产开发贷款、提高购房首付款比例等货币金融政策,调整房地产投资额与投资结构。应根据保守、确实、安全等原则来发放房地产抵押贷款,在评估抵押物的抵押价值、确定融资比例或贷款比例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以避免呆账、坏账损失与信贷膨胀。同时应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手,提高我国的银行业自身抵御金融风险能力;金融监管部门应从制度建设人手.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抵押制度、抵押保险制度和抵押二级市场的发展,这样才能防范房地产业信贷泡沫,有利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共同发展。
三、结语
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避免出现泡沫经济,导致大起大落的波动和震荡。适度的经济泡沫,例如土地价格微幅上扬、房价稳中有升、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商品房供给略大于市场需求等等,对活跃经济,促进竞争,推动房地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没有一点泡沫的房地产业是不能繁荣的。而如果泡沫过多,过于膨胀,造成虚假繁荣则是不利的。关键在于要控制这些经济泡沫过度膨胀,不致形成为泡沫经济,带来严重危害。采取引导性消费的政策进行推进,才能使房地产业健康成长。合理的房价上升是正常的,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200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经济学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特质,决定了经济学研究方法应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执。但就现状而言,国内对于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尚显不足。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多因性,使得国内经济学研究的数字化、模型化尚处于摸索阶段。
近年来,基于我国制定发展规划、确定投资规模、拟制战略目标等决策的需要,准确评估和预测经济现状与发展趋势,已然成为迫切需求。通过建模分析经济走势,成为经济学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未来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的重要方向。实际上,早在1979年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与美国国际经济循环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由七个发达国家为基础的国际经济指标系统,其通过选取关键经济因素、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建立了基于模型的经济评价系统。之后,一些国际性组织也出现了相应的监测预警系统。1979年欧共体开始关于成员国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1978年经合组织建立应用先行指标来监测成员国经济动向的机构;80年代中后期,日本等国相继建立了经济预警系统。1990年国际IFAC大会出现了系统辨识中最新理论――人工神经元网络理论用于景气预测,取得较好的拟合效果。近几年来,基于模型的经济发展研究,已经引起国内经济学界的重视,并取得了相应成果。基于模型化方法研究经济发展问题,具有分析结果精确可信、趋势预测科学和精度高的优势,或将成为经济学方法发展的主流方向。
然而,不同于其它系统的是,经济系统是极其复杂的系统。一是分析对象多样化,二是每个对象的影响因子多样化,导致建立系统模型极其困难,如果考虑数学上的模型变量复共线性问题、收敛问题以及精度问题等,基于模型化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则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系统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系统建模是利用输入输出等观测变量辨识和估计未知参数,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较为准确的数学模型或统计模型,以分析系统特征的过程。建模方法诸多,可大致归纳为两种:一是机理分析法,即通过分析过程的运动规律,运用一些已知定律、定理和原理建立起过程的数学模型,也称理论建模;二是测试法,过程的输入输出信号一般总是可测的,且过程的动态特性总是表现在这些输入输出数据之中,故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提供的信息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也称为辨识。测试法的关键之一是必须设计合理的试验,以获得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因为研究目的不同,侧重点和关注的角度不同,所需的信息就不同。当然,获得了观测数据,在具体建立模型时,则会根据物理背景、系统特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数学方法估计模型参数。例如,在能较为准确建立系统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且对在线处理能力具有较高要求情况下,Kalman滤波方法成为主要方法;若仅能预知观测样本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简单函数关系前提下,最小二乘方法成为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手段;若预先知道被估系统或参数的某些验前信息或分布,且采样数据又不充分情况下,Bayes方法成为最有效方法;在多元回归问题中,不同自变量对估计的作用与影响程度不同,而且估计精度并不和自变量个数成正比,因此选取那些对因变量具有较强解释能力的变量去估计和分析被估变量,则成为必然,这是对信息具有综合与筛选功能的主成分分析方法的任务。
实际问题是复杂的,不同工程问题需要采用不同方法去解决。一般来说,建模需要遵循一下步骤:一是分析问题性质;二是根据问题设计试验方法;三是通过大量试验采集样本数据;四是分析对象的物理特性,建立假设模型;五是通过数学方法估计参数、重构模型;六是建立一定准则并检验模型的正确性。当然,建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关于建模的细节问题这里不再详述。
三、 经济建模的基本思路与问题分析
经济系统是数学建模面临的最为复杂系统之一。一是经济系统本身结构复杂;二是影响因素复杂,既有显性关系,又有隐性联系,如何选择二者建模变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只要不断探索其规律,从不同侧面观察、观测其变化,总是可以为其建立起比较合适的模型,以研究和把握其发展变化的基本机制和原理,为精确控制该系统提供支撑。和其他系统建模一样,经济系统建模以要遵循一下基本原则:其一,目的性:即明确建模的目的,不同的建模目的牵涉到的模型结构和建模方法可能不同。在经济领域,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则研究的途径、实验的设计和采集的数据性质则不同,所以明确建模目的是研究数量经济问题的关键环节;其二,实在性:即模型的物理概念要明确。对于经济问题,就是要明确研究问题的侧重点和角度,这样才能建立准确的模型,获得正确的数据和结果;其三,可辨识性:是指模型结构要合理,输入信号必须是持续激励的,获得的样本数据要具有代表性,而且要尽可能的充分;其四,可验证性:在建模之前,必须建立一定的模型检验方法和准则,有些需要通过实际背景和景象,有些需要通过新的数据去检验模型的正确性,模型不同,得到的结论不同;其五,节省性:建立的模型自变量或待估参数要尽可能的少,否则计算量大,结果有可能因为自变量或参数的相关性而失真。
在数量化研究,尤其是通过建模研究或预测经济发展时,以下问题尤应关注:
一是数据的采集比较困难,往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周期。经济问题无论是研究的角度、影响因素还是自身的变化规律都具有诸多随机性和不可测性,因此收集什么样的数据,多长时间采样一个数据,数据的遍历性和关联关系如何认定等都比较复杂,这些都是影响建模方法在研究经济问题时的制约因素和瓶颈,也是建模方法难以在经济领域得以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机制问题,就是有数据的组织不深入研究数据,能深入研究的组织却得不到数据,或得不到真实数据。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事前认真设计研究对象的角度、目的和方法,然后分析影响因素或变量,最后确定采样数据的大小和周期。当然,加强各部门的合作,尤其是科研院所与职能部门的合作是提高数量化经济研究水平的必要保障。拓展数据采集渠道,加强数据监管,确保数据真实性,是提高研究结果可信性和可用性的基本要求。
二是经济问题影响因素和边界条件难以把握。和工业过程或机械过程不同,经济问题如社会问题一样,容易受政策因素、自然因素和战争因素等的影响,所谓的蝴蝶效应就指出了经济不确定性的实质。所以,经济变化的规律往往具有突变性,不像自然界运动规律就是遵循牛顿三大定律一样,经济问题往往因外部干扰,其发展特征、速度、规模以及效率等可能会和前期发生截然变化,导致研究问题具有断续性。所以在研究经济问题时要注意抓住问题的内在本质,一般情况下,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问题本质基本具有持续性;另外要有预见性,能够尽早预知和把握影响因素和成度,从变化中甄别数据的真实性,尽可能使突变前后的数据和模型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
三是初始模型难假设。经济问题一般没有明确的物理背景或原理做支撑,加上数据是离散数据,所以在问题初期,很难假设比较合适的模型去拟合得到的数据,往往要经过大量的试算与分析,才有可能把握模型的真实形态。这就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对象的本质,从不同侧面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尽可能多的获得验前信息,为模型假设提供知识和经验支撑。
四是判断准则难确定。我们知道,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确立的准则不同,结果和结论不同。另外,准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诸如结果判别的阈值可能随着发展要动态作出调整,例如基尼系数,国际警戒线为0.4,实际上该值允许一定的浮动,若政治稳定、制度保障到位、宏观调控有力,那么该值即使超过公认的警戒线,也不会产生社会动荡和信任危机。所以说,评判准则如何确定、如何动态调整、如何做到既不虚警又不漏警,是经济建模要考虑关键环节之一。
五是检验方法和手段较少。任何模型都需要进行正确性检验,否则,结果的可信度值得怀疑。但是由于经济问题的复杂性、变化的不确定性、实际背景的模糊性和数据的稀缺性,导致检验模型正确性的方法和手段较少,结果可信区间、模型修正等缺少后续数据支撑。该问题既要尽可能通过已有数据通过外推做拟合检验,也要在建模方面充分吸收专家学者和历史经验,以保证模型符合研究对象的客观实际。
参考文献:
[1]刘树成,张晓晶,张平.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J].经济研究,2005(11)
[2]蒋金荷,姚愉芳.中国经济增长与电力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0)
[3]祝转民,畅建海等.克服复共线性影响的方法探讨[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3:22(2)
[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经济;SPSS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8-0040-03
1 引 言
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Schumpeter(1912)认为功能完备、运作良好的银行体系可以有效识别并支持具有创新性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家,从而推动技术进步。Patrick(1966)则认为在发展早期阶段,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主要是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在经济成熟阶段时,主要是经济发展带推动金融发展。Goldsmith(1969)较系统地研究金融部门与经济发展关系,他认为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提高资本积累的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谈儒勇(1999)、陈柳钦、曾庆久(2003)的实证分析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在非国有经济部门,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弱于银行中介的作用。韩廷春(2001)的实证分析显示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极其有限。
2 对地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2009年,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进入鞍山市场,对鞍山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了定量的分析新设立的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本文以2009年之前的经济发展情况与2009年之后进行对比分析,建立模型,探讨并定量分析新设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对鞍山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选择GDP、消费、投资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实证分析。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鞍山市中心支行、鞍山市统计局。
2.1 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对鞍山市地方GDP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诚实信用原则;经济分析;博弈机制;帕雷托最优
在民法中,诚实信用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原则,该原则常常被称为民法特别是合同法中的最高指导原则或帝王条款。一直以来,法学界对于诚信仅仅是一个道德规则抑或同时还具有法律上的意义争论不休,形成了“道德的诚信”与“法律的诚信”两派观点。即使主张法律诚信的一方,也往往认为负载诚信要求的法律规范体现了更高的道德标准。如施坦姆勒(Stammler)认为诚信原则体现了法律爱人如己这一人类最高理想。徐国栋认为“普通的法律规范往往体现了‘勿害他人’的要求,而诚信原则体现了‘爱你的邻人’的要求”。但是,脱离具体时代背景而抽象地就道德来探讨诚信原则的法律意义并不能充分揭示诚信原则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和地位。因此,本文将借助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法来说明诚信观念逐渐法律技术化的基础和必然,以此深化对诚信原则这一特殊法律现象的研究。
一、从制度变迁看诚实信用原则
以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观察分析法律制度,就是探求如何用最小的成本(法律制度运行成本)取得最大程度的收益(社会总福利),这种观点被称为效益观。在经济学理论中,影响最大首推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不同的制度安排,因交易成本各异,将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因之,制度也由此变得至关重要,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对交易成本的考察来把握各种制度的运行情况,而且还可以进行以降低交易成本为目的的制度创新。这种用交易成本理论对制度进行研究的方法也被称为制度分析法(Institutional Approach),又称新制度经济学或制度观。由于法律是一种制度安排,不同的法律也同样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果,影响到社会的总收益,因此在制度分析法的基础上发展了用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法律制度的经济分析法学。
对于法律制度的经济分析,首先是对制度变迁的研究。诚信在法律上的兴衰实际上是与商品交换的兴衰完全一致的,诚信与商品交换有着内在联系。罗马时代的诚信制度来自于罗马发达的商品交易,是罗马人在商品交往中的理性抉择。英国的普通法主要是通过吸收早期的商人法而形成的,而商人法是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之间自发形成的一种习惯法(深受罗马法的影响),它强调了交易中的诚信原则。
以上可见西方的经济发展史同时也是法律制度演进的历史,这说明西方社会在近代的发达也同样要归功于法律制度的变迁而并不是仅仅得益于其技术的先进。
二、诚实信用原则是建立重复博弈机制的制度选择
在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奉行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制度,而诚信制度的重要性则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凸现出来。在工业革命最初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过于理想化,相信市场机制能够完善地引导着经济运行,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后将达到全社会最优——经济学称之为“帕雷托”最优(帕雷托佳境)。因此,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规则是以平等和自由为核心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市场经济制度并不是完美的,19世纪开始频频发生的经济危机以及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都表明自发的市场经济“失灵”。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外部性、垄断行为和信息不对称,其中信息不对称却是诚信原则在合同法上得以确立的主要原因。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双方都有一些只有自己知道的私人信息。这些私人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称为隐藏知识,非由当事人的行为造成。另一类称为隐藏行动也称为道德风险。这实际上是一种内生的信息,取决于当事人行为本身。对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市场阻碍及效率损失,博弈论用经典的“囚徒困境”的例子作了说明。这一例子是说在信息不对称及信任无法建立的前提下,出卖对方而不是忠诚于对方是当事人理性的选择,否则如果对方出卖了自己而自己保持忠诚就会让自己更为不利。要想让自己的损失可能最小化,理性的选择是出卖他人,尽管保持忠诚可能让双方的利益都最大化。从“囚徒困境”中得出的结论是悲观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相互拆台比相互合作可能性更大,在当事人自己看来不合作更符合自己的利益。“囚徒困境”有着广泛而深刻意义,这一研究结果解答了为什么在现实交易中自利的行为并不能产生帕雷托最优这一理想状态,为什么采取诚信的对策常常不如采取投机的对策。事实上,亚当·斯密有关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这一观点是建立在信息对称的假定之上即博弈双方保持诚信。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产生不了最优。
合同法上的诚信原则恰恰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产物。博弈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如果能将单次博弈的情形转化为重复博弈,人们就倾向于选择合作,建立信任,实现双赢。这就是说,如果同一人群需要多次作相同的交易,那么投机行为就会减少,而诚信行为会增多,这是因为利用信息不对称投机牟利的次数是有限的,交易相对人被骗后就不会与同一个恶信交易人再进行交易,也就是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对恶信交易人进行制裁。恶信交易人失去信誉的结果是丧失了继续交易可能性。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原先的恶信交易人在交易可能多次发生的情况下也会改变原来的策略,树立自己的信誉,逐步变为诚信交易人。
因此,建立信用是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有效策略,如果我们通过法律制度支持和保证重复博弈机制,便于当事人建立信用,就可能促进交易,实现市场的功能。因此,诚信原则实际上是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就当事人行为规范所作的制度创新,是市场重复博弈的内在需要。可以说,诚信原则是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避免效率损失的一种现实的制度选择。诚信机制的建立就是要通过建立诚信标准和诚信规则使当事人产生行为后果的确定预期,从而引导当事人的行为选择,并确保当事人会在法律强制力这样一种“法律阴影”下对法律予以遵循。正是由于法律制度的独特功能,法律的不同安排将产生不同的博弈结果,我们不仅可以通过风险分担和义务分配将单次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而且也可以通过强化重复博弈条件下的制裁机制引导诚信行为规范的建立,促进合作交易的达成,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市场扭曲。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对诚信制度进行观察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诚信制度一方面增加了恶信交易人的违法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所有交易人的高昂的防范成本,加快共同预期的形成,由此而促进了交易。因此,诚信制度实际上是用法律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低成本交易机制。因为有法律的保障,人们得以建立长期,避免短期投机行为。
三、诚信原则是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明智选择
通过上述的经济学分析证明,坚持诚信是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实施恶信行为的一方所多获得的效益,抵偿不了诚信一方所遭受的损失。交易的过程实际上是利益分配的过程,当恶信一方可以通过非生产性活动(实施恶信行为)而获利时,生产性活动的激励就会减弱而导致资源转向追求非生产性活动(如防止恶信行为),这必然导致交易的减少,社会总财富的减少甚至市场的消失。因此,坚持诚信才是任何交易的明智选择,诚信是交易的内在需要。
经济学假定每个人都是经济人,而市场中每个经济人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是不可能实施利他主义行为的。因此,传统的看法是,如果需要人们作出利他主义行为,那么这一要求就超越经济人的标准而上升为更高层次的标准(如道德标准)。但传统的这一观点是建立在市场本身完美的假设下,因而并不切合实际。当产品或者服务不能分割并且很难加以度量,任何个人都很难排他地占有并能与他人交换时,这种产品和服务就具有了外部性,让市场难以发挥作用。如果谁都对外部性问题置之不理,那么,最终受害的将是所有需要参与交易的人。因此,在外部性很强的领域施行利他主义对实现帕雷托最优是不可缺少的,这种利他并非纯粹的只有利于他人,而是为了共同的利益,甚至可能主观上是为了利己,客观上造成了利他。
因此,市场经济中利他主义的存在仍然是一种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并不一定是更高尚的行为。这表明,含有利他因素的法律诚信标准仍然是以经济人为原型的制度设计,只不过更强调交易目的和市场功能的实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坚持诚信可能因对方不守诚信而遭致损失,因此在这一阶段坚持诚信确应视为在追求一种“道德理想”。
当长期的多次博弈使得绝大多数市场交易方都形成了诚信的观念时,曾经作为道德理想的“诚信”实际上已演变为法律了。因此,法律上的诚信原则实际上是将这一长期博弈得到的经验以及市场经济的自律基础加以肯定,发挥法律的独特功能来防止恶信对交易和市场的损害。由此可见,诚信原则在法律上的出现并非简单地将道德法律技术化,将道德提升为法律,而是利用独特的法律功能来促进交易,维护社会各方利益的平衡。坚持诚信原则可以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诚信原则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易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内涵。
参 考 文 献
[1]史尚宽.债法总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2]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M].三联书店.2001
[3]张维迎.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10)
[4]徐国栋.诚实信用原则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柯华庆.合同法基本原则的博弈分析[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6]林立.波斯纳与经济分析法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5
同志们: 今天上午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开会,主要是传达一个紧急通知和集团公司总经理__同志在11月12日经济形势分析的重要讲话精神。受国际金融风暴的严重影响,集团公司的经济形势现在已变得异常严峻,张国建总经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必将对我们今后的各项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希望在座的同志能集中精神认真听,认真记,会后认真组织广大职工学习贯彻。
本次会议共有三项内容,下面首先请公司党委副书记__同志传达集团公司《关于应对市场变化强化经营管理 保障集团公司平稳发展的紧急通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公司总经理同志传达集团公司总经理在11月12日集团公司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刚才__书记和__总分别把集团公司的紧急通知和__总经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给了大家,形势分析和具体要求都说的非常清楚,我就不重复了。针对本次会议的贯彻落实,我再强调三点:
一、充分认清当前形势,做好此次会议精神的宣传贯彻工作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非常严峻,受美国金融危机剧烈影响,作为基础能源产业的煤炭业也受到严重的冲击,集团公司当前形势不容乐观,虽然暂时还没有显现的特别厉害,但是据有关专家分析,煤炭行业将会在明年第二季度步入严冬期,而且还没有专家能估计出来这个严冬期到底会有多长,到底什么时候能结束。虽然我们属农业行业,看起来和集团公司的煤炭主业关系不大,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公司还在依靠吃集团公司经费补贴维持着正常运转,并且任何企业的发展也都不可能游离于市场之外,随着经济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万一再次出现90年代末期那场令人寒心的亚洲经济危机,集团公司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我们势必也要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各单位领导干部会后一定要把深化形势任务教育当作当前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要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认清当前形势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仅要把集团公司当前形势讲清讲透,还要把我们公司有关改制的形势讲清,政策讲透,措施讲实。要正确认识当前公司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引领干部职工全面看形势,既要看局部,又要看全局;既要看现状,又要看趋势。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本单位、本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理清思路,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能麻木不仁、心,切实把这次会议精神宣传贯彻出实效来。
二、扎实做好公司当前各项工作,积极应对严峻形势的挑战
总经理的讲话中,对广大矿区干部职工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去认真抓好抓实自己手头的各项工作,确保公司当前的改革改制工作顺利完成,这就是积极应对当前严峻形势的最好方法。
首先我们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
现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在急剧变化,集团公司的经济形势已经非常严峻。这次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我们怕没有用,躲也躲不掉,我们只有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加快发展,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一切负面效应,越是在困难的形势下,我们越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只有依靠我们齐心协力加快发展才能破解难题,应对挑战。我们要按照公司的总体部署,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其次我们要规范各项管理工作;
我们公司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改革还没有完全完成,改制工作又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在公司改革改制的特殊时期,我们更要规范和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单位党政正职要切实负起责任,从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开始,落实基层领导办公会制度和党支部议事规则,重大事项一定要集体决策,并形成会议记录存档备查。同时公司将出台领导责任追究制度,追究领导的渎职失职及因个人独权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的责任,以进一步促使各级领导者全面、认真、合法履行岗位职责。各单位领导要结合本单位生产管理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从新的管理模式下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和优化业务流程的角度去思考这项工作,努力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去堵塞各种管理漏洞,要确保各项工作不留后遗症,不断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最后我们还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集团公司领导在多次讲话中都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由于我们公司还是长年依靠吃经费补贴生存,暂时还没有盈利能力,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更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我们要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坚决杜绝奢侈浪费,坚决遏制公款大吃大喝行为,不该花的钱不要花,能省的钱省着花,要学会精打细算过日子,把钱用在刀刃上。在外部形势恶化的情况下,我们只有齐心协力从内部挖潜,才能共同度过难关。
三、进一步加强稳定工作,确保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民营经济”,其内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其焦点主要在于对集体性质的企业怎么看。在改革开放之前,许多集体企业“官办”的味道很足,有的被人们称为“二全民”、“二国营”、“大集体”。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在对原有的公有制企业进行改制的时候,出现了“公有民营”的称谓,这里所指的“公有”,既有“国有”的含义,也有“集体”的含义。这一界定把“民营”与“集体”分离开了,自然就缩小了“民营”的含义和范围,这是狭义的理解。
“民”的含义还与“公民”、“国民”、“居民”、“民间”、“民族”等词义相联系,这些含义又往往与人们的居住场所、生活地域、国籍待遇、文化和政治类别等因素相联系。按照这样的含义,“民营经济”又可以理解为,具有本国国籍的公民兴办或经营的经济实体的总和。鉴于此,有人把目前我国境内经济分为三大部分,即:国有经济、外资经济和民营经济。(值得商榷的观点: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同志《在中国首次民营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演讲》把民营经济的范围界定为:广义的民营经济是对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资投资企业。狭义的民营经济则不包括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民营”和“民有”也有区别。“民营”与经营方式相联系,具有经营管理的属性。“民有”与产权关系相联系,具有产权归属的属性。一般说来,“民营”的未必就是“民有”的,我国目前还存在“国有民营”的企业;而“民有”的绝大多数是“民营”的。换言之,“民营”包括的范围要大于“民有”,所以用“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比用“民有经济”和“民有企业”更为合适。
“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还有区别。“民营经济”应该是民营意义上的各种经济成分和要素的总和,“民营企业”是民营意义上的一种企业形态,是“民营经济”的主体部分或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民营企业”之外,还有具有“民营经济”属性,而非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非经济活动的、非企业的单位或部门。比如:一些从事社会福利、从事社会救助、从事慈善事业的民营单位或组织。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对“民营经济”试做如下定义:民营经济是以反映投资主体或经营主体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成分,是在一个国度里由本国居民投资创办、经营或控股经营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经济要素的总和。“民营企业”是由本国公民出资兴办或经营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法人实体和非经济法人实体,具有自行组建、自行筹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的特征。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几年来,为了及时了解民营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和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辽宁等省市都对当地民营经济运行情况建立了统计分析制度。比如辽宁省对民营经济的统计范围是,不包括国有及国有控股、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的经济组织,而前者之外的经济组织都在统计范围,即:它包括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也包括乡镇企业的全部,还包括城镇集体、股份合作制等等企业组织。这样界定的实质等于换个角度给民营经济下了定义。
但无论怎样说,“民营经济”其概念必将约定俗成,其理由有四:
第一,民营经济的发展态势,客观上需要带有总括性的词汇对其进行总体描述。包括个体、私营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及其他非国有、非外资的经济组织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是必须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社会经济现象。
2004年,辽宁省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实,按照上述统计口径,辽宁省民营企业创造的增加值达到了全省社会总产值的51%,民营经济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显现。辽宁在全国以“国有企业大省”著称,因此,辽宁经济运行的重大变化不仅在辽宁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全国也有重要意义。
我们来看看令中国乃至世界惊叹的“温州模式”。改革开放之后,在浙东南的温州依托民间资本,兴办民营企业,100万农民由农村转移到城市,220万温州人走到全国各地经商,276万外地人员到温州去工作。温州迅速致富,跻身于全国城市竞争力24强之一,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称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温州人创造了中国脱贫致富的成功模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最先反叛传统的所有制结构,与传统的所有制结构形成鲜明的对照,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践证明,这种选择符合温州的实际,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温州成功模式的内在动力在于:民营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产权约束更为严谨,机制运行更为灵活,追求利益的欲望和发展的欲望更为强烈。温州的崛起依赖于千家万户,经历了千方百计的筹划,历经千辛万苦,积累了千言万语的体会,显示了民营经济旺盛的生命力。
从全国而言,按照黄孟复同志的界定,2002年全国民营经济在城镇中的就业比重已经超过70%,2004年民营经济在第一、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超过82%,2003年广义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国GDP的65%(其中外资经济约占15%左右),广义民营经济缴纳税收占全社会税收收入的比重2003年为66.5%,2004年1至9月为71%(见黄孟复《在中国首次民营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演讲》、《在第二届中国民营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演讲》)。而且,民营经济的发展在稳定社会,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民营经济的基本内涵看,它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大特征。这种称谓把它涵盖的经济成分与国有经济,与外资经济区别开来,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令人关注的重要经济力量,它的发展壮大记录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
第二,民营经济的表述基本符合科学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归类表述是科学方法之一,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良好习惯和重要传统,这种习惯和传统甚至是不可抗拒的。几十年来,我国对经济组织、经济成分的分类表述错综复杂。比如,从工商注册看,现行的企业类型就有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17个类型,其中还没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外资企业。从地域上划分,有乡镇企业,还有城镇集体企业。从所有制大的框架划分,有国有的或全民的,有集体的,还有私营的,其中还有在世界尚未有定论的,到底属于公有,还是属于私有的企业――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企业。而民营经济的表述,把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作为两种特有的经济类型独立起来,把两种类型之外的本质相近的经济成分结集在一起,既有内在合理性,又有表述便捷的特点。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在总体经济构成中它是对本质相近经济成分的分述;下延一个层次,它又是对本质相近经济成分的概括。
第三,这种称谓在全国大多数省市得到了基本认同。据考证,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我国一个叫王春圃的学者就曾在一本书中用过“民营”的概念。1942年在《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中也曾使用这个概念,他把民营经济看成是老百姓办的经济,其中包括合作社。(见宋宝全、王生发编著的《托起明天的太阳》沈阳出版社)使用这个概念真正频繁起来是近十几年的事情,而且它是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这种来自群众,来自基层的认同,往往是一种称谓得以确定的基础和前提。特别值得提出的是,1993年国家科委和国家体改委联合拟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若干问题的决议》,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使用了“民营科技企业”的概念。目前在我国有众多的地方民营经济报刊,有中国民营经济研究院,还有众多的地方民营经济研究会。2003年11月和2004年12月,全国工商联牵头连续召开两个年度的中国民营经济形势分析会,会后全国工商联又组织连续编写了2003年、2004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两个年度报告和2004年《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可见,尽管目前人们对这种称谓内涵的界定还不尽相同,但它不会,也不能因此而影响这种称谓的认同趋势。
一、建平台、强预警,准确把握全市经济发展大局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一方面“沉下去”,深入县区、企业调研,认真了解县区、企业发展实情;一方面“走上去”,利用参加全省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集中跑办项目等机会,加强与国家、省发改综合口的沟通,及时把握经济走势和政策走向。特别是在委内相关科室、各县区的支持下,我们4月份建立起了四级经济信息网络平台,加强了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实际,起草出台了稳增长的8个方面23条具体措施形成《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由市委、市政府转发执行。目前,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市经济实现平稳发展,上半年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二、抓综合、强协调,积极服务全委重点工作
机场、钒钛基地新厂、地方铁路、央企京企合作、重大项目跑办、重大规划编制是我委今年举全委之力推进的重点工作。我科主动参与其中,及时掌握相关动态,从做好对上汇报、信息反馈、重点宣传等方面积极推动几项重点工作开展,以服务于全委大局。一是会同相关科室、单位及时做好对上汇报。先后牵头起草了《关于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关于开展重大项目集中争列跑办有关情况的报告》、《关于省重点项目争列土地指标有关情况的报告》、《关于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情况的报告》等情况报告12篇,分别呈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均获得肯定性批示。二是做好政务信息上报工作。组织各科室、各单位上报市委、市政府“两办”政务信息108条,采用率90%以上。上半年,我委信息总分数继续保持市委、市政府“两办”部门第一名,特别是报送的《每日要情》信息获市委郑书记批示8次,为历年之最。三是抓好外宣工作。组织各科室、各单位在《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日报》、《西部开发报》等报纸和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刊发反映我委重点工作的新闻稿件56篇,其中头版15篇。在京津珠三角考察招商活动中,作为材料组,我科承担了会议领导推介材料、致辞、讲话、祝酒词、主持词等26个材料的起草和宣传工作,中央、北京、深圳、天津等20多家媒体共刊发新闻稿件26篇,被国内各大网站转载118篇次。这些都为争取领导支持、推动工作开展打下了基础。
三、抓提升、上水平,全力做好科室本职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年度计划编制及执行。起草了《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经市人大财经委预审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后,提交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下达了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式计划,协调各科室下达了专业计划。二是全力做好水污染治理和资源型城市转型项目资金争取。经过“两节两会”和项目集中跑办,上报的6个水污染治理项目全部列入了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占全省的1/7,共争取资金7370万元,占全省的1/6,项目个数和资金数均居全省首位;争取到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央支持项目3个,资金10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95万元。三是圆满完成“5+2”现代产业体系论证。起草了《市“5+2”现代产业体系研究论证工作方案》,组织七个课题组深入县区、企业调研,对五大主导产业和两大战略新兴产业进行摸底,搜集基础资料,形成了7个专题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认真测算,起草完成了《市“5+2”现代产业体系研究论证报告》,并于7月18日在京通过国内权威专家论证,标志我市“5+2”现代产业体系进入深入实施阶段。四是做好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修订完善了《全市国民经济动员综合预案》;按照省经动办通知要求,认真做好重点潜力调查企业地理位置查找、制图、上报工作,筛选了2个全市国民经济动员中心项目。
四、抓学习、强素质,全面提升科室整体水平
副市长丁同志、詹同志、潘同志、叶同志、林同志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今年月,全市经济总体保持了生产、消费两旺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持续较快增长。据初步预测,月地区生产总值(GDP)1450亿元,增长16.5%。主要指标全面超过年度计划序时进度,GDP、工业、投资、消费等7项指标进度情况是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在去年月份指标逐月大幅回升、基数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大部分经济指标仍然保持较快增长。
刘同志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胡总书记、贾主席、视察、时的重要讲话,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健康发展,恢复性增长的势头继续向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工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五大战役”实施进展比较顺利,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关注民生得到较好体现,防抗台风工作有力有序,“三大盛会”举办安全圆满等。
7月12日,市委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暨项目工作会议。会议认真分析总结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暨项目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这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扎实抓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版权所有
扎实抓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在宏观环境趋紧,又遭受5、6月严重洪涝、地质灾害等不利条件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取得一手抓救灾、一手抓发展的阶段性成效。从发展态势看,投资、消费、出口的共同推动作用增强,三次产业的整体推进力度加大,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发展新的动力;从发展活力看,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特色经济亮点不断增多,科技推动力度不断加大,开放兴业成效更加明显;从发展后劲看,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一批新增长点正在形成。但是,发展中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发展态势还不够稳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项目工作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部门、县域、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全市经济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受灾损失重大,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任务非常艰巨;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偏紧,一些重点工作抓落实不够有力、不够到位,等等。我们要认清形势、着眼大局、发扬成绩、努力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扎实抓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必须突出当前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一要抗灾救灾保障增收。全力以赴抓好灾后农业生产自救,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心协力做好灾后重建工作。二要突出产业提质增效。按照持续、协调、高效的要求,增强工业的拉动力,全面搞活商贸流通业,大力搞活旅游经济。三要壮大财源增收节支。突出抓好重点财源,切实加强收入征管,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确保全年收支平衡。四要挖掘潜力增强后劲。促进形成经济新增长点,着力提升民营经济,继续扩大外贸出口。五要搞好协调强化服务。努力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的问题,努力突破资金紧缺瓶颈的制约,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不平衡的矛盾。
扎实抓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必须增强项目带动的整体作用。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项目带动是抓发展、促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落实市委基本工作思路的着力点。要对年初确定的80个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抓进度、保质量、见成效,切实做到“重点建设、重点支持、重点保障”。要强化项目生成机制,按照“五个比重”的要求,不断创新项目生成机制,在生产型、成长型、税源型和项目上做足文章,形成项目滚动发展持续能力。要激活项目投资主体,充分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加快项目投资机制创新,增强全社会各方面抓项目、上项目的积极性。要建好项目服务平台,全力保障项目用地,加快推进园区建设,不断优化项目投资环境。要完善项目建设机制,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思维、发展办法,不断改进提高项目工作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工作机制。
扎实抓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必须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树立争创一流的意识,拿出争创一流的勇气,明确争创一流的方向,实现争创一流的业绩;改进推动工作的方法,强化重点突破,转变增长方式,拓宽发展思路;增强统筹协调的能力,更加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加合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营造聚智集力的氛围,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进一步把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努力形成围绕着中心转、盯住中心忙、扭住中心干,同心协力加快发展的合力。全市上下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力攻坚,扎扎实实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为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