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技术市场营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70
1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研究
综合现有资料来看,针对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较少,李万君和李艳军通过对我国农业企业科技创新模式和风险的总结研究,确定在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面临企业主体意识较低、创新水平不足、市场环境复杂等风险,我国农业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肖更生等人则确定在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创新决策阶段、研发阶段、生产阶段和市场阶段共存在包括技术、人力资源市场、经济、政策等10个风险因素,同时确定了针对不同阶段风险因素的管理策略。高启杰通过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企业需要从自身和外部环境2方面进行建设,以保证企业总体创新能力的提高。
综合现有研究来看,针对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研究集中于对企业面临总体风险的研究。美国工业协会统计表明,在技术创新失败的原因中,产品技术失败率仅占据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失败率的22%,另外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占据总体失败率的14%,剩下的63%则是市场营销的原因。尤其农业市场的不确定性和营销市场的变化加大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因此,从市场和营销角度来说,积极明确市场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能够有效确定农业发展需要和技术创新成本,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营销风险分析
本文将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分为决策阶段、技术研发阶段、农产品生产阶段、市场阶段等不同的阶段,结合50家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在不同阶段面临的政策、经济、自然、技术、市场、营销、管理等风险情况,利用样本收集和量表分析的模式,同时借助SPSS计算工具确定市场风险因素和营销风险因素的风险系数,进而确定2种风险因素对于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2.1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在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新型科技产品往往无法站到合适的市场,利润低下、分散经营的模式不利于对于科技成果的把握进而也不利于科技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在创新决策阶段,市场风险得分在7分以上,技术研发阶段在6分以上,生产阶段再次达到7分以上,市场阶段接近9分。
创新决策阶段,消费者和市场潜在能力对新型技术应用具有直接影响;研发阶段,企业无法准确判断该新型技术是否具备市场推广空间和利润空间,因此同样需要面临市场风险。生产阶段和市场阶段则需要考虑新技术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等,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
2.2 营销风险
由于农业技术创新型产品的特殊性,其需要在充分考虑市场需要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I销策略,进而提高市场的产品接受度。创新决策阶段,营销风险得分在6分以上,技术研发阶段在5分以上,生产阶段则达到7分以上,市场阶段更是达到8分以上。
由以上数据分析也可以表明,营销风险直接关乎企业是否能够推动新型技术和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应用,影响企业市场价值的实现。而企业营销策略的失误,不仅会影响其知名度,而且会对企业后期技术创新发展造成影响。
3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营销风险考虑
3.1 提高市场营销风险意识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在决策制定阶段,即需要将市场风险和营销风险纳入考虑范围。企业需要转变只重视生产的营销理念,在追求产量第一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利用成熟的营销手段、充分的市场预估等,借助新产品打开市场空间,进而帮助企业激发总体生命力,实现技术创新服务于市场开拓,市场开拓再次推动技术创新的模式,促进新时期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应用和发展。
3.2 加强农业市场环境的调查
加强农业市场环境的调查,做好市场环境的预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市场环境调查,集中于对我国当前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政策、现有农业经济形势、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以及市场内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等进行调查。
利用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调查,了解企业所在地域的消费水平、文化水平、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明确企业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进而为企业科技创新寻求合理发展依据。
通过对企业现有文化、企业运营制度、企业基本规模、企业获得的国家政策支持条件等的调查,了解企业现行技术创新基础。
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全面调查,了解农业企业现有市场运营条件,进而保证市场营销活动效果的最大化。
3.3 完善商品生产和营销策略
农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商品策略和营销策略的转化,提升商品的技术内涵,提高企业综合实力,进而利用品牌效应推动新型技术市场营销的有效展开。
从商品策略来说,为提高技术创新的针对性,促进新型技术的有效推广,可以利用粗放农业、多种经营的模式,实现商品的组合营销;引进新型农产品品种,并结合地域条件进行模仿创新,加速当地农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开发绿色农业和观光产业,利用绿色农业进行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利用观光产业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和动力支持。
从营销策略应用角度来说,需要注重人才培养,保证人才尽快熟悉新型农业企业技术;保证科研人才工作动力的持续性激发。当然也可以利用人才引进的方式,补充现有人才结构,促进科研氛围的形成;利用广告策略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进而也为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广提供必要的空间支持。
3.4 强化市场营销重点内容关注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为提高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促进新型技术的有效推广,需要重视市场经营过程中潜在市场容量的开发,同时及时把握消费者对于新型产品的接受程度。需要着重提升新产品的质量,重视企业营销推广能力的提高。而在创新技术决策方面,则需要以消费者需要为准绳,以市场需要为标准,为技术创新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加强对于该阶段重点内容的关注,以便最大限度提升新技术产品的应用力度,满足消费者的新型消费需要,当然也为企业后期技术调整和研发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万君,李艳军.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的模式、风险、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5(21).
[2]肖更生,姚琼,李崇光.技术创新的风险识别:农业科技企业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10).
[3]高启杰.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7).
[4]张艳玲.关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创新的若干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
一、图书馆市场营销的基本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使学习和知识更新变得越来越重要,惟有终身学习方能应付各类挑战,这为图书馆的繁荣创造了机遇。信息技术虽然为网络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方便,但图书馆对知识组织和知识服务的提供并非能轻而易举地被完全替代,想要在网络时挥优势就要求图书馆采用新的服务模式,并利用营销方式将自己推向市场。图书馆人员要善于整合各种数据库资源,创造出有附加值的服务,向具体和潜在的用户推销自己的产品。同时图书馆还要善于对用户市场进行培育,履行信息素养教育之职责,增强用户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对信息的需求,提供物超所值的信息产品,才能赢得用户的信赖,达到营销之目的。营销是产业组织发展的必须,它以产品为中心,围绕经济收益展开。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的服务基本上是公益,图书馆发展信息产业和有偿服务也只不过是近几年围绕市场经济进行的探索和尝试而已。要把图书馆引入营销理念就要进行一系列变革,使一切业务活动均以用户为中心,并将营销观念贯彻到所有的经营活动中。也就是说,图书馆工作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引入市场营销观念,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力争做到:强调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以掌握用户需求信息、把握市场时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来确定图书馆信息工作的开发方向;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活动协调一致,开展整体营销活动,即运用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开发出适销的信息产品、制定出合适的价格、采用有效的促销方式和手段、利用灵活的销售方式;重视沟通,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图书馆、宣传信息产品;注重创造市场,针对用户的潜在需求进行营销活动,使图书馆的信息开发、推广工作比市场需求快“半拍”,通过引导消费,拓展市场;强调作为图书馆信息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营销工作要贯穿到图书馆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二、图书馆必须进行市场开拓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获得日益方便,人们可以不通过图书馆就能检索所需的信息,以至现代信息业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次结构。众多情报机构体制改革以及各类信息机构的蓬勃发展,使得图书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要在这场信息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图书馆必须给用户提供具有独特性的信息文献,以其特色来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图书馆信息工作要以特色战略来定位,即通过市场调查、用户需求分析,集中资源优势,有重点开发本图书馆细分市场上用户的特殊需求,并专门致力于这些细分市场以形成自身的信息工作特色,来增强竞争实力,取得竞争的有利地位。一是要对图书馆销售环境进行考察。图书馆应该抓住机遇,研究宏观、微观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馆藏资源、服务方式、服务手段,顺应读者需要,争取主管部门更多的支持,通过媒介扩大自身的影响,以保持环境与条件之间良好的动态平衡。二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建立图书馆的计划和目标。要认真开展图书馆用户需求调查,分析用户需求,找出信息服务目标市场的整体状况及个性特征。图书馆从藏书建设到读者服务都必须调查了解读者需求,入藏的书籍应该符合所服务的读者的需要;所提供的一切服务也都应该符合图书馆的消费者,即读者的需求。三是进行图书馆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完成市场定位。市场细分化是市场成熟最明显的特征之一,选取最得当的市场作为图书馆服务的目标应该具备四个条件:必须有尚未满足的需求,规模必须是足以使图书馆有利可图,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目标市场必须是可能占领的,与图书馆人力、物力和销售因素的组合相适应;目标市场必须是竞争对手未控制的市场;目标市场必须在一定时期呈稳定状态。四是进行市场定位。一个图书馆不会对所有的读者都具有吸引力,它可能以馆藏量、藏书体系、资源重点、地理位置、服务方式或其他因素界定其目标市场,目的在于寻求该馆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市场优势,如高校图书馆对本校师生的吸引力。
三、图书馆产品要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现代图书馆的信息产品是指图书馆在一次文献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提供给读者和社会的
二、三次文献,具体包括各种馆藏目录、机读目录、综述、述评、研究报告、各类型数据库以及检索工具等,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献编制、文献汇编、预算编制、商业情报、计算机检索、追踪检索、索引编制、管理咨询、定题服务及统计预测等多种收费信息服务等。通常图书馆有馆藏、服务、活动三种产品,我们可称之为产品线,而这三种产品线下又分别有许多小项,如书刊、音像制品、流通、联机检索、参考服务、书目介绍、展览、授课等,可称之为产品项目。一个企业可以对产品线和产品项目的数量进行不同的组合,关键的是在选择产品组合方式时应针对用户需求情况、技术发展、经济状况,选择合理的产品组合,并经常对其进行评价和调整,依据需求多少、提供该项产品的能力、带来效益的多少而及时扩大或缩小产品线或增减产品项目。通常增加产品线数量,可以扩大经营范围而增加赢利,增加产品项目则可以以更多的花色品种满足读者需求差别。本着这个原则,图书馆也要向目标读者群充分展示产品的核心利益,增强读者的信心,通过使目标读者群满意来维系其忠诚度。这就要求图书馆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开发并创造出吸引读者的产品和产品组合,通过由指导到引导的过程来满足读者的需求,让读者在其感兴趣的领域有针对性地、高效地利用图书馆服务产品,用精心设的计增加读者用户对图书馆产品满意度。图书馆信息产品的选择应该立足自身优势的原则、内容形式多样化、要有针对性与时效性。
四、图书馆要正确把握促销策略
图书馆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有许多关于价格的策略可以选用,图书馆应该检查其开支与其最强硬的竞争对手相比是高了还是低;如果读者选择竞争对手是因为收费低廉,就应该将收费降低在竞争对手收费水平范围内,以吸引更多读者。需求导向定价是比较适合图书馆应用的一种方法。图书馆首先要建立起在社会及公众中的良好声誉,然后才可以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收取较高的费用。企业的产品传递到用户手中的通道我们称之为分销渠道,图书馆的产品分销渠道即发行渠道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产品性质、形式及获取方式,如印刷、音像、语言、邮件、电子;时间、方便程度与资源分布;人力资源中介,即其他组织、机构;检索点的设置;技术传递和形式,如新出现的一些信息传播方式。图书馆只有把用户需求摆在首位,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为用户选择最方便、快捷、有效的渠道,使产品以最快速度、最低廉价格到达用户手中,才能使自己的服务占领市场。长期以来,图书馆在展示自我、推销自我方面一直缺少积极态度和强劲态势,其实有好的产品还必须把产品信息及可通过何种渠道获取该产品的信息告知用户,才能催生购买行为的实现。图书馆的促销手段同样可以是多形式的,在各种媒体上刊登广告,包括报纸、杂志、画册、商品说明书等印刷媒体广告;电视、广播、电子显示、幻灯片等的电子媒体广告;商品目录、明信片、宣传品等邮寄广告;广告牌、海报、旗帜广告、车厢广告、汽球广告等户外媒体广告;利用图书馆内、外部环境,制造橱窗、招贴画广告板或信息墙等展示媒体广告;入场券、购物袋、包装物广告等其他媒介广告。广告是激发潜在用户的信息意识、宣传最新编出的信息产品的促销良策,可以大范围地传播读者所喜好的体验,从而吸引目标读者,推广服务。图书馆引入新的营销理念,满足读者的体验需求、创造有价值的读者体验,不仅能够使读者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得到双重满足,还可以吸引并留住读者,培养读者对图书馆长久的忠诚。实施体验营销策略,有利于图书馆摆脱价格战,有利于图书馆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图书馆得到稳定和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平面艺术设计;市场效应;经济效益;市场营销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蓬勃的发展,市场中的艺术设计水平可以充分反映经济市场中的市场效应以及经济效益。平面艺术设计是当前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其主要是指经过印刷过程而制作的艺术设计。所以,换一种说法,平面艺术设计可以称作为是印刷艺术设计。现阶段,平面艺术设计广泛应用于海报、杂志、包装、广告、标贴、报纸以及电视电影中。由于平面艺术设计是具有艺术性的同时又具有实用性的一种艺术形态,因此其经济价值可以在市场和经济中得到充分完全的体现和反映。本文就对平面艺术设计的市场效应与经济效益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一、平面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及价值体现
(一)平面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平面艺术设计属于设计学科的一种,因此,其也具备设计学科所特有的基本特征。创造性是平面艺术设计最本质的特征之一。简单来说,平面艺术设计是将艺术、技术以及设计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且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将经济学、美学、心理学以及市场学等多门学科进行有机统一起来。平面艺术设计的主要功能和目的是为了实现工业设计与产品开发,从而有效开展信息视觉传达设计、实施环境艺术研究以及环境设计等。通过在服装、食品、生活用品以及劳动工具等多个物质领域以及生产生活领域实施富有创意、精心以及创新的平面艺术设计,所以可以实现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人文性生产活动的目标,同时又可以将人们对于物质的潜在需求有效转换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总而言之,现阶段,平面艺术设计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
(二)平面艺术设计的价值体现。现阶段,平面艺术的设计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审美以及信誉等方面得到了充分全面的体现。目前的艺术设计已经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完美有效的融入,并且其已经成为了促进市场效应和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在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将艺术设计的价值投入其中,才能够使其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实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二、平面艺术设计中所体现的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
由于平面艺术设计在商品的广告、包装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因此,在此过程中,平面艺术设计承担着扩大市场效应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目标。作为商家而言,通过平面艺术设计的方式,可以打造良好的品牌知名度,以满足社会大众群体的实际需求、抓住机遇和商机,找准市场定位和稳固企业自身的形象,从而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主要是通过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来实现更好的把握市场效应的目标。
(一)平面艺术设计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企业为了充分挖掘和发挥平面艺术设计中所蕴含的市场效应,就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平面艺术设计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平面艺术设计与市场营销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平面艺术设计中的设计规划决议阶段、平面艺术设计最后体现的效果以及其具体费用等各个环节都会受到市场营销的影响。首先,只有企业在充分全面的市场调研的前提之下,平面艺术阶段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以及购买动机等充分考虑在内,制定相应的设计计划以及设计策略。其次,市场的消费情况会受到平面艺术设计的指引。在进行平面设计之前,设计者只有充分了解消费群体对于产品的接受程度、生活习惯以及审美标准等,从而在平面设计中充分将这些特性体现出来,最终实现市场营销的目的。
(二)通过平面艺术设计提高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策略。现阶段,人们对于产品的外观设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社会中,消费者常常因为产品的外观设计而购买产品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就是“视觉营销”如何通过平面艺术设计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扩大企业的市场效应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策略来实现:第一,构建一个独特的品牌。在设计之前,作为设计人员,应该对于构建一个独特的产品品牌的目的非常清楚,从而使得所设计的品牌能够具备视觉外观的独特性。同时,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鲜明的产品个性特色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充分体现出来,能够让消费者在第一眼就会出现眼前一亮、被产品吸引的感觉,达到诱导消费的目标。第二,作为平面艺术设计的具体表现形式,要具备能够唤醒消费者联想的目的。设计人员所构建的画面要与企业所制定的市场营销方案相符合,消费者在看到这些设计画面的时候能够激发他们购买的欲望,从而通过这些画面可以达到营销的目的。第三,色彩的构建。在平面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色彩的构建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对于消费者有效识别同类商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平面艺术设计的视觉中充分体现色彩的构建,从而达到向消费者传递特别的视觉效果的目的,实现市场营销的目标。
三、平面艺术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平面艺术设计为了将其蕴含的市场效应与经济效益全面充分的凸显出来,必须明确自身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就为平面艺术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明确清晰的指导意义。
(一)平面艺术设计的方向必须与经济发展方向相一致。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主要是以“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平面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英国前首相曾经说过“优秀的设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等等,从某个角度来说,“艺术设计是经济效益”这样的说法并不为过。但是,对于我国的企业而言,大部分企业对于产品的包装设计等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片面的认为只要产品的质量过关就可以。因此,我国出口到其他国家的产品常常被认作为“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楼价格”。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包装设计没有鲜明的特色,无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无法有效的占领国际市场份额。因此,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以及艺术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平面艺术设计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平面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必须符合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已经迈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知识经济崇尚脑力、知识创造经济的理念,在知识经济的理念下,劳动力已经不再是主体地位。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平面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通过有效运用平面艺术设计的手段和方式,加大创新力度,实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审美附加值等目标,从而以实现促进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提升,扩大企业的市场效应,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平面艺术设计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当前随着信息科技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全世界已经迈入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时代。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平面艺术设计必须与现代科技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在信息时代站稳脚跟。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平面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能力,平面艺术设计必须对设计理念和设计观念进行深入变革,利用现代的科技技术和艺术设计来拓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空间。
总而言之,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艺术设计必以新的姿态作出不断的演变,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四、结束语平面艺术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其在服装、食品、生活用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为了让平面艺术设计获得全面良好的发展,只有把握平面艺术设计的根本发展方向,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充分发挥其市场效应以及经济效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吕春凤.平面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的运作与反思[J].大众文艺,2012(20)
关键词:药品;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83-03
高职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熟悉医药企业经营管理、掌握医药营销技巧,能进行医药市场需求分析、目标市场寻找、药品营销策划、客户管理、合同洽谈等实际操作的人才。而《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这门课,则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时安排也比较充裕。针对高职层次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理念,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应该有别于本科教学,更好地体现其生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种种问题,笔者在此对其教学模式做些探讨。
一、高职院校《药品市场营销技术》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材重理论轻实践。目前该课程配套教材,编写框架大多套用本科教材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案例偏少,实践环节材料不够充实,可操作性不强,甚至不少教材的编者就是本科院校的教师,对高职教学了解不够。而高职层次的课时安排,往往有一半的课时是实践课,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有的教材对实践的指导性就不够了。
2.教学内容与企业经营实际脱节。受教材内容以及师资水平的局限,该课程教学内容未能很好地结合企业经营实际,甚至脱节。我院对2008~2011届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在企业相关岗位需要掌握的技能,并未在学校的课程学习中有充分体现。开设的课程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够。结合企业实际案例进行学习,成为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
3.复合型师资力量缺乏。药品经营与管理类的相关课程,包括此门课,涉及的学科多,涵盖了药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领域,要求讲授者为既懂药又懂管理、关注行业动态的人才。目前该课程的教师多为单一的专业背景,要么药学,要么管理学。复合型师资力量尚且不足,使得教师对课程知识结构多元化的把握存在一些欠缺。
4.课堂互动不足。该课程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会分析医药行业营销环境,探索消费者心理,发现市场需求,运用营销工具和技巧等,因而实践性非常强。为了学好、用好这门课,要求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与教师就实际的案例、营销情境、具体的医药产品、特定的客户等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此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等局限,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互动性不够,影响了课程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实践性。
二、高职院校《药品市场营销技术》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编写特色教材,突出实践环节。针对目前使用教材普遍存在理论性偏强、实践篇幅偏少的情况,笔者认为应鼓励有丰富经验的高职教师队伍编写特色教材,广泛收集近几年医药行业的案例,丰富实践内容,强调可操作性。使教材真正适合高职教学,适合高职学生学习使用。
2.加强校企交流,引入外聘师资。首先,与企业保持经常流,就岗位技能要求、毕业生工作情况等收集反馈意见,进而对课程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和更新。其次,可以请企业营销管理人员作为外聘教师到校讲课,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药品营销工作的职责、具体要求,可能遇到的问题,甚至与就业指导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课程学习更有目的性。此外,学生在药品销售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时,可以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将岗位职责与药品营销课程所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归根到底还要立足于课堂,体现于课堂。加强课堂互动,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就对教师的上课技巧和课堂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对2009~2011级三个年级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对此深有感触。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摒弃照本宣科、生硬灌输的课堂模式,建立互动的、趣味性的、启发式的新模式,对教师本人备课及上课都有很高的要求:①灵活使用案例,适时引导启发,平时注意关注行业、企业的动态,积累案例。案例不一定是最新的,与所讲理论密切相关,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案例、理解理论即可。案例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如讲到公关危机时,经典案例便是中美史克“康泰克”品牌重生的历史回顾。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公关危机处理的思路及需考虑的因素,进而由此及彼,学会分析类似的事件应采取的措施。②运用“名家讲座”,拓展营销视野,给学生播放经典的讲座视频,使授课方式多元化,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更好地利用网络和其他媒介来进行自主学习。比如讲到企业在不同阶段发展战略的选择,可以给学生观看吴晓波先生的《大败局:三九》,启发学生思考:三九集团早期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后期的失败教训又是什么?又如讲到品牌建设,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播放李光斗先生讲授的《品牌营销》系列视频,讲到蒙牛开创的“广告花”策略、利用我国载人航天新闻的传播升位策略及抓住公益活动的“新闻价值”等,令学生更好地理解品牌建设的战略高度。③使用任务驱动式,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小组任务式。开课之初,给学生分组。在实践环节,布置小组实训任务,通过组员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比如在对药物牙膏这类产品进行市场细分时,要求每个小组走访超市牙膏专柜,了解目前药物牙膏市场有哪些产品,针对哪种口腔问题,收集产品图片,了解有效成分,适应证等。各小组最后将资料做成图文并茂的PPT,派代表上台演讲,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理解了市场细分的概念和方法,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以及材料收集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个人任务式。课程进行一段时间后,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学习分享,可以是企业经营案例、营销故事、读书心得、兼职经验、创业体会等。每次课前5分钟是“小老师”的讲课时间。④情境模拟,角色扮演,通过营销活动中一些具体情境的模拟[1],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分析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去处理实际问题。比如讲到医院客户拜访技巧的时候,让小组进行医生和销售代表的角色扮演。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学生就较好地理解了客户拜访各阶段的注意事项及营销技巧。⑤培养创业氛围,以创促学,通过参加营销类的学术竞赛,让学生学以致用,从管理的层面了解公司的创办及运作、市场调查、需求分析、产品定位、营销战略策略、财务管理等等,从而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也更加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笔者曾带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学生的创业构思得到了知名专家、企业界人士的指导,弥补了大学生创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不足。通过参加比赛,学生对市场调查与分析、产品定位、市场策划、资金运作管理等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部分有条件的高校还通过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场所,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在孵化中心营业开张,如中医美容、中药养生等项目,已经获得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开始营业。通过这些实体店面的经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企业经营运作的各个环节,达到以创促学,创学互动的目的。
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经历中,结合高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知识结构,医药企业对招聘人才的要求,以及毕业生对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内容的反馈意见等,试图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这门课程是一个相对年轻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实用性强。目前我院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有超过70%都从事药品营销工作。应该说,课程对岗位的指导性非常强,上好这门课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笔者认为,应对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除了在教材内容编排、校企交流、师资引进方面做出努力外,重点应放在“激活课堂”上,通过案例、讲座、讨论、演讲、模拟甚至鼓励创业等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高技术企业;营销管理;整体营销;技术营销;服务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124-02
1 高技术企业的定义及其特征:
以高技术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高技术企业之间的竞争。高技术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技术群体化。高技术最突出的特征是多技术的交叉性、渗透性和相关联性。由此,高技术企业需要多种知识、多种学科的技人才共同合作以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2)技术发展高速度。高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有的只有短短几个月甚至是几个星期,高技术产品更新周期短,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因此,高技术企业在技术更新与技术创新方面立足于行业之首。
(3)高技术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性。高技术及其产品的开发本身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一般占销售额的10%~30%。同时,高投入带来高风险。这里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4)高技术企业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性。高技术企业技术变化快、市场变化快、发展速度快,要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高技术企业必须比传统企业更注重获取外部信息及内部相互之间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沟通。
2 高技术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技术企业在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1)营销观念创新不够,不能满足高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高技术及其产品往往需要企业打破传统观念和做法,通常是技术上的发展和变革先于消费者的需求,企业首先开发出新产品,然后通过引导需求,最终使产品为市场所接受。企业不仅要适应市场,更需要创造市场。
(2)对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把握不够,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使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但是常用的市场预测技术和方法是针对传统产品特性设计的,往往不适合高技术产品。高技术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是激进的、不连续变化的,这使企业对潜在市场规模的预测很困难。高技术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较短。原有产品极易被新技术淘汰,很多高技术企业不能领先竞争对手推出更新的产品,或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面临极大挑战。
(3)自有营销网络不健全,渠道过长,使企业产品价格失控,信息反馈和沟通不及时,影响企业对市场变化及市场需求的把握。而且过长的渠道影响信息的反馈和沟通,从而影响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灵敏的反应。这些都直接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
(4)市场营销部门组织结构不理想,营销人员的专业营销素质欠缺,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密切联系和信息沟通不够,重技术,轻营销,没有真正的整体技术营销。一是营销管理者的素质达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的要求,如培训教育、技能、考核、岗位竞争、培养与企业共命运的个性、激发人的创新与进取精神等等方而做得不够。二是没有组合选配好人员。其关键在于没有寻找到最佳组合发挥人才整体效能,不能做到取长补短,配好岗位,选好搭档。随着科技进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越来越广泛,产品营销中“一条龙服务”、“多角供需关系”,往往因为缺少各类专业人员配套协作而共同完成。这也严重影响了企业产品的市场引导和市场拓展。
3 对高技术企业营销管理的建议
3.1 价值主张和价值网的营销创新是根本
价值主张,即给重要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价值网,即有效地为选定的细分市场服务所必须的活动的跨职能协调,包含基于4Ps的差异化。但他不只包括营销,还包括对其他职能(如R&D、运营和服务)进行差异化。价值主张和价值阿的创新是营销创新是根本的方面。
3.2 整体营销极其重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一次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和技术革新都隐藏着大的商业机会,催生一批新兴企业,使传统企业所积累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当代IT技术的迅猛进展,整体营销的出现是必然的,互联网的快速变化使企业的许多营销观念滞后,跟不上时代进展,企业追求的不应是量的改变,而应是对传统营销的改革和创新,而创新的方向就是整体营销。整体营销中的关键环节在于分销商,在产品推向市场之前,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和分销商的关系。
(1)树立分销商市场营销观,满足分销商的利益。
高技术企业为了开拓市场,扩大产品销路,应充分调动分销商的积极性,协助支持分销商,满足分销商的利益需求,以提高市场营销效果。具体来说:第一,企业应经常派遣营销员到分销商网点协助工作,安排商品的陈列,举办商品展览会,训练销售人员等。第二,企业应进行密集广告宣传。一般来说,分销商比较愿意接受已经在进行广告宣传的商品,第三,营销企业对分销商的资金支持。一般来说,许多营销企业采用售后付款或定期付款的办法,这样有利于解决分销商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第四,营销企业应根据分销商的推销业绩设立一定的奖励制度。
(2)树立最终顾客市场营销观,满足并创造目标市场的需求。
3.3 处理好变革型营销创新和渐进式营销创新的关系
变革型营销创新相对于渐进式营销创新来说对营销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充分利用与潜在顾客、潜在竞争者或未来技术的信息有助于提升企业营销创新的能力,因此,企业应当采取更具探索性的技术研发、产品研发和新的营销模式。企业高层管理者要认识到打造有利于产品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的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因为这种文化会激发员工和管理者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4 技术营销是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方向
美国思科公司CEO钱伯斯说:“最好的技术不一定能成功。市场最终还是要打败技术。”这是技术与营销之间的辩证统一。以技术为导向,只顾生产技术投入而忽视营销,企业将因此失去改进研发产品的方向,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若一味重视营销,而忽视技术和研发,则消费者的需求同样不能得到高质量、快速度、高效率的满足。进行技术营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正确处理好不同时期技术与营销的关系。一般而言,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或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技术与营销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在产品处于研发或初创时期,企业可能更偏重于技术;而随着产品逐渐成熟,将会慢慢转向偏重于市场营销能力。
二是要以市场为基础进行产品研发定位。企业在产品生产和创新上,要坚持从顾客中来的原则。要通过周密的市场调查、预测、比较来搞好产品研发定位,只有根据市场做出产品的市场定位,开发出的产品才能有市场基础。
二是要依据产品的市场定位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技术代替不了市场,高新技术产品同样存在市场风险,但如果产品的技术创新能以市场为基础,则会降低这种风险。
四是真诚地听取顾客意见。顾客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抱怨或投诉,其实正是企业需要寻找和解决的不足之处。
3.5 高技术企业必须做好服务营销
对于高技术产品,自身高科技含量和价格决定了服务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未来的竞争中,服务营销可以使制造业更好地使用差异化策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顾客满意度,将企业带人良性竞争时代。服务营销可以被划成两大类,一是服务产品的营销,本质是研究如何促进作为产品的服务的交换。二是顾客服务营销,本质是研究如何利用服务作为工具促进主要产品的交换。高技术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服务营销:
(1)服务文化的培养。
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享有的一系列规范和价值观,在各个企业,浓厚和完善的服务文化可以激发员工对优质服务和顾客导向的追求,可以克服制造业中生产导向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僵化组织结构对创新。变革的阻碍,服务文化要求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服务导向的特征,它是一系列的态度和行为。能够影响在组织成员和顾客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质量。
(2)设计服务。
一个不合理服务设计,会使服务人员和顾客花费很大精力来沟通,而合理的设计不但给顾客和服务人员带来方便和快捷,还会降低服务成本,树立高质量,优质服务企业形象。
(3)构建服务营销的组织。
由于服务营销在制造业中有许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低劣的服务质量,例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不重视服务质量。这样即使企业已经制定了服务的标准,员工也不会长期接受和实施,仅把服务作为专业人员的问题,生产和人事部门集中全部精神处理生产或人事方面的工作,就会忽略他们与顾客的相关职责。制造业在服务营销过程中必须构建其服务导向的组织。
(4)确立衡量优质顾客服务的品质标准。
改善顾客服务的质量,首要的、关键的一步就是要使企业所有员工树立优质服务理念,只有使顾客满意,自己工作才有意义,企业才能发展。加强服务,必须建立优质服务的品质标准。
与股权资本相比,保险公司次级债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次级债的名义利率是固定的,次级债权人分享不到保险公司风险活动带来的收益。而且由于次级债的长期性、次级性、偿还的非保证性,保险公司一旦经营失败、破产清算,次级债权人获得清偿的顺序在所有普通债务之后,因此,次级债投资者承担了因保险公司风险活动而可能带来的损失。次级债权人比股东对保险公司风险行为的敏感度更高,对保险公司风险行为的分析、监测和约束的动机更强烈。
与保费收入相比,保险公司次级债也显示出一些特性。由于投保人(被保险人)受到保险保障基金的保护,就削弱了投保人(被保险人)监督保险公司经营的积极性。另一个角度看,相对于次级债投资者而言,投保人(被保险人)的规模大得多,因此期待别人去监督保险公司的“搭便车”现象会更加严重。基于以上两方面,投保人(被保险人)对保险公司的监督激励有限。
由于次级债券的特点——期限长,无保障,次级性,使得次级债权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有非常强烈的动机关注保险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在一级市场上,投资者根据保险公司的风险水平,决定是否购买次级债、购买数量及可承受的价格范围,通过数量和价格双重约束来制衡保险公司的风险水平。在二级市场上,次级债权人会根据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情况的变化,采取继续持有或出售次级债券。从而影响次级债券的价格,并揭示保险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进而也会间接促使其他债权人要求提高收益率来弥补高风险行为可能带来的损失,提高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另一方面,这些市场信号也为保险监管当局的监管措施提供了依据。基于以上这些原因,保险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综合考虑,会将风险维持在一定的尺度内,保证保险公司的平稳发展,这也就达到了次级债约束保险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目的。
综上,保险次级债券的市场约束指的是:由于风险敞口的特殊性,保险次级债投资者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会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和风险密切关注,并根据获得的信息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并在需要时采取一定的行动(购买与否、购买数量等),影响保险次级债的收益率或价格,从而通过市场对保险公司产生直接约束,或者为监管部门提供信息,加强监管,产生间接约束,最终把过度承担风险的保险公司挤出市场,这就使得保险公司不得不控制风险。
具体来说,保险公司次级债市场约束需要经过两个过程,即市场监督和市场控制两阶段。在监督阶段,保险公司按照监管规定进行信息披露,次级债权人利用这些信息识别和评估保险公司的风险。由于次级债权人债务的次级性、偿还的滞后性等特性,他们对保险公司的风险敏感度高。在保险公司过度承担风险时,他们就会通过自己的行动对其做出反应,这就是市场约束行动,表明次级债市场约束存在。在控制阶段,如果保险公司积极面对市场监督的结果,并有充足的成本启动其风险管控活动,则就会产生有效的次级债市场约束;相反,如果保险公司忽视次级债权人的市场监督行动,或缺乏启动成本,则即使市场监督阶段再有效,市场约束还是无效的。
市场监督和市场控制是市场约束效应有效的两个必经阶段,缺一不可。这种划分将次级债市场约束中的委托—关系展现出来了。次级债权人作为委托人是市场监测阶段的主导者,能否及时识别保险公司风险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映是本阶段的关键所在;作为人的保险公司则是市场控制阶段的主导者,保险公司是否因风险成本提高而降低风险是本阶段的关键。因此,双方的契合点在于风险是否准确定价。
在我国,由于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保险次级债还不够成熟,公司治理水平也有待提高,市场对保险公司的约束作用非常有限。再者,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等市场组织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不能提供充分的信息,也不能产生相应的制衡作用,这就进一步削弱了市场机制对保险公司的约束。因此,我国保险公司次级债的市场约束作用几乎为零。这就需要我国在相关政策方面加以调整和改善,以充分发挥次级债在保险市场的约束力。
参考文献:
[1]蒋天虹.影响商业银行次级债券风险溢价因素的回归分析[N].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8(3).
[2]吴浩.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约束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
[3]许友传.信息披露,市场约束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J].财经研究,2009(12).
关键词:电力营销;营销技术;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15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已经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统一、竞争、开放、透明、有序的电力市场已经是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现在电力市场的营销方面并不完善,还存在相对较多的问题,这已经成为整个电力市场工作改革的关键所在。
1 我国电力市场营销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营销观念落后
整个电力营销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以市场作为导向,依然应用传统的销售模式来进行工作,习惯于“靠政策、靠上级、靠行政手段”来解决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整体上缺乏对电力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对当前经济形势缺乏研究,市场的开发与应用不够。另外,对客户消费需求及消费心理不明确,并没有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电力的生产以及销售,在电力销售过程中缺乏对整个市场的把握,并且在对电价的制定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1.2 管理方法落后
现今,供电企业整体还停留在产供销一体的运营模式上,管理方法还比较陈旧,在整个生产销售的工作过程中并不是以电力销售为基础,而是以产量来决定销售,生产多少提供多少,没有真正联系到客户的整体需求。另外,一些计划经济的体制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整个电力行业并不是以鼓励发电为基点,更多的依然是拉闸限电和计划用电。最后,在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对于销售没有制定相应的目标计划,有的只是年终总体考核,缺乏对目标的整体把握。
1.3 服务意识较低
现今,供电企业在供电上面还是实施“一手掌握”的模式,并没有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出相应服务体制的改革。依然还存在拉闸限电的情况,对客户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在故障检修上并没有以客户为主体,检修时间过长;在停电通知上并没有按照相关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通知,影响了客户的正常使用。另外,一些办理手续繁杂,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对客户造成心理压力。最后,电力企业并没有把服务落实到位,在对客户工程的设计、材料的购置以及安装上面实行垄断服务,并没有让客户真正的受益。
1.4 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供电技术手段并不能满足商业化运营的要求,无论是技术、行政、法律以及经济手段,并不能完全适应电力市场的需要。在技术方面,一是业扩报装管理落后,在客户的申请报装接电、档案建立和最后合同的签订管理过程中主要都是靠人工来完成,另外,由于相关管理机制不完善,业扩报装并没有真正做到一口对外;二是整个电力市场检测手段落后,并没相应的管理系统,在电力销售的抄、核、收整个过程中还是人工作业,还没有实现自动化管理;三是用电管理手段落后,对于计量管理、抄表收费以及报表分析都是人工作业,整个环节中人工干预多,时常存在错抄、漏抄、分析失真等情况。
2 加强我国电力企业营销技术管理创新
2.1 增强销售意识
转变营销观念,增强销售意识,第一,要对客户进行准确的定位,永远把客户放在整个销售工作中的第一位;第二,加强对电力市场的研究力度,熟悉整个销售要求与流程,以市场的发展为主要导向,改变传统“重生产、轻销售”的观念,建立起系统完善的销售方法,实现整个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在对于整个销售技术的管理上,供电企业一定要认识到电力主动销售的重要性,做好自己和服务客户之间的关系定位,使销售成为整个生产经营的前提,树立起“重销售、重服务”的工作理念。
2.2 建立以市场导向为主体的管理体制、营销体制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建立起以市场导向为主体的管理机制、营销机制,为客户提供更安全、可靠的电力,高效、便捷的服务,提高整个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经营管理体制。电力企业要加大对科技投入的力度,加快信息化管理的脚步,尽快实现计算机管理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点的营销管理体制。努力实现“一户一表”的工程建设,加快远程抄表自动化的建设步伐,完善整个过程的信息化自动管理。其次,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负荷管理体系。电力企业要建立客户负荷预测信息网,做到可以及时对用电负荷进行分析管理,最大程度地实现合理、安全、有效的用电。提高相应的技术手段,大力推广高效低能的用电装置和技术,并且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最后,建立完善的营销体制。改变传统坐等客户上门的营销观念,做到积极主动去开拓新的电力市场,另外,将“服务窗口”逐渐转变为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系统,树立起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营销观念。
2.3 提高营销服务水平
在销售过程中始终坚持客户第一的服务原则,做到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所有需求,满足不同客户不同的需求。首先,建立满足客户需要的专业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对电力市场的调研工作,及时了解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并根据市场分析结果,正确引导客户新的用电需求;另一方面做到积极主动地为客户服务,对重点项目的客户进行跟踪服务和上门服务等,争取客户用电更及时、更方便。其次,创建科学严谨的生产调度服务:一方面做好市场方面的调度,电力企业的各级调度要相互配合,做好每日所需电量和负荷的准备工作,做好负荷平衡和负荷分析,最后提出更优化的方案;另一方面要做好事故的应急方案,在电网发生异常情况或者出现事故的时候,通过对电网运行模式的整体调节,进行故障排除,减少停电损失。
2.4 创建专业营销团队
成功的销售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存在是一个企业销售的根基。电力企业要结合市场特点,创建一支专业程度高的供电型销售团队,更好地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更好地进行电力销售,提高企业效益。首先,可以对已有的销售人员加强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其营销素质,消除作为垄断型企业员工的优越感,以让客户满意为整个销售工作的目的,运用全新的销售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务。其次,要加强员工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员工掌握现代化技术企业管理知识和高科技操作技术水平,不断增强个人业务能力,不断改进个人作风和工作作风,而创建出一支道德素质高、专业水平高、熟练掌握电力生产经营技术以及能够驾驭市场更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营销团队。
2.5 改革内部管理机制
在新时代销售背景下,供电企业应该建立一个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系统部门,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制定销售方案,实施销售工作。对整个销售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实施整体营销。电力企业营销管理要从客户角度出发,始终贯穿于整个市场研究、市场销售活动,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的管理系统。
3 结语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存在很大的挑战。想要创建一个更有实力、更具潜力的电力市场,就要及时了解到供电企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不断在管理上面作出改革。电力销售在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只有不断树立新的市场经济发展营销观念,把客户的需求作为整个销售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以为其提供优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为工作目的,才可以做到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丽,韩天锡,贺霞.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0,(2).
[关键词]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发展;创新
现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推进,而这个全新的信息经济时代,在给人们带来更方便、更快捷的通讯手段和信息获取方式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必须要不断创新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信息时代中谋求发展,特别是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创新。只有打破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市场营销的观念、手段、模式和策略,以不断满足信息时代市场竞争的要求,从而为企业谋求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这也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1信息技术发展给市场营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与信息网络息息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也处处伴随着信息网络的影子。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取经济信息,使企业的经营活动由线下转向了线上,使用信息网络技术,企业在线上完成了大量交易,这是人类史上的一大变革,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需求的产品。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突破了传统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从而产生了互联网虚拟经济,出现了种种虚拟经济实体,如虚拟商店、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虚拟公司、虚拟研究中心、远距离的多主体的虚拟合作等。这些虚拟的经济主体可以没有店铺、厂房、办公大楼等固定资产,只需要有计算机、网址、数据库和软件系统就可完成交易。
1.1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降低营销成本
通过信息技术,企业可以将产品的目录、公司的简介和产品的规格说明等信息储存在互联网中并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推广,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自己需求的产品信息,客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这给企业节约了印数成本、运输成本、包装成本、广告成本等,且企业可以随时对信息进行更新,这都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营销成本。
1.2打破了市场营销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传统的市场营销基本都是需要面对面才能完成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多限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市场营销实现了互联网虚拟经济,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和更新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信息,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使企业更加快速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互联网营销是一种一对一的营销方式,使企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不仅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简化了营销的环节,减少了中间商的环节,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网络资源实现共享,企业的产品信息不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企业不把信息删除,消费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网上查询到自己需求的信息。
1.3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大且具有互动功能
互联网本身存有大量的经济信息,企业和消费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传递自己的信息,这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同时,互联网还具有互动功能,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与顾客间的互动,让顾客自动参与企业的产品决策,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产品设计,从而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参与的顾客越多,说明企业的商机越大,产品就越受顾客喜爱。互联网的这些优势使互联网营销成为了最受顾客欢迎的途径,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为顾客提品和服务。
1.4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建设
由于互联网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空间节点的限制,从而减少了市场的壁垒,为虚拟经济创造了一个即时的全球社区,可以有效地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步伐。互联网是一个无法比拟的平等世界,在互联网上进行营销活动不受、性别、企业规模和地位高低等因素的制约,为广大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新的机遇。
2信息技术发展对市场营销创新的要求
2.1信息技术导致市场营销模式发生转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市场营销的实现成为了可能,从而导致市场营销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营销模式的转变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努力可以在互联网经济中战胜大企业,这是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中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互联网实现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一对一互动交流,为企业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企业通过互联网可以和顾客交流互动,可以为顾客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使企业的营销活动更具针对性,而不是传统“撒网式”的营销模式。
2.2使市场营销从大规模无差异营销向个性化集中营销转变
传统的市场营销是借助电视、杂志、报纸等广告进行宣传,通过购物商城、超市、生产工厂来适应大批量的消费者,大企业通过在消费广告上大量投入资金,迅速抢占市场份额,不断发展壮大,基本形成垄断的形式,一些新来的企业是很难在他们的领域中生存下来的。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形成了一个互联网的新世界,形成了一个小型化、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网络时代,国内消费市场也在迅速地往全球化市场转变,促进了产品多样化,消费者需求个性化的发展,市场营销也从大规模无差异的营销向个性化集中营销转变。
2.3信息技术使市场营销从大品牌向品牌多样化转变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活动中,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非常大,与一些大品牌的企业相比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力,无论在市场占有、广告方面、产品规模等方面都没有任何的优势,消费者也普遍接受和认可这些大品牌。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带来,中小企业迅速抓住了这一机遇,针对一些具有特殊兴趣爱好的消费群体,进行了针对性的营销服务,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和服务,在价格方面是大品牌无法比拟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2.4信息技术实现了市场营销一对一的信息交流
市场营销活动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企业希望通过产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而消费者希望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市场营销一对一的信息交流,通过互联网,企业和消费者都能了解到各自所需要的信息,从而使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消费者也能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产品,这是传统市场营销难以实现的。
3市场营销创新的策略
3.1市场营销观念的创新
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市场是二维的,企业的营销活动会受到地理环境和交通工具的影响,即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而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形成了一个三维的市场,即企业、消费者、计算机。企业只需要花很小的成本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自己的贸易网,这是传统市场营销实现不了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消费者主导购买行为,购买的意愿掌握在消费者手中,消费者可以自主地在网络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且不受商家的影响。互联网经济实现了由线下店面式的营销模式向线上转变,只需一个网址和一些管理人员就可以做生意,不需要投资店面、装修、摆货等流程,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因此,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营销观念已经逐渐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市场营销观念必须要创新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
3.2产品策略创新
企业要通过互联网了解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向消费者一些新产品的结构、性能等信息,通过市场调查和顾客的反馈,对新产品进行设计和开发,这样不仅会降低产品开发的成本,且企业所开发的产品也更具针对性。企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属于自己的产品项目,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推广,从而以高速度、低成本实现对产品项目及营销方案的调研和改进,使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各个营销环节,实现信息共享、互相交流,从而促使产品开发从各方面满足顾客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实现顾客满意。
3.3价格策略创新
价格策略的创新在考虑产品成本和企业利润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消费的接受能力,顾客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企业进行价格协商,企业也可以使用一些系统软件在互联网上进行相应的价格测试,制定完善的定价策略,在满足消费者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另外,由于互联网经济全球化,企业在面对国际化市场时,要考虑到国家化市场的需求情况和价格情况,制定相应的价格策略,并根据产品定位和消费定位,尽可能地降低产品的价格,使广大消费者都能接受。
3.4销售渠道和促销策略的创新
互联网营销缩短了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弱化了中间商的环节,实现了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可以直接完成交易,这既降低了企业的销售成本,又可以避免由于推销员的强迫促销给消费者造成心理压力,还可以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通过互联网随时保持联络,并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建立会员网络的销售渠道,通过与会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不仅可以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也可以把消费者引入企业的营销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传统的促销方式主要是企业通过广告、公关宣传、人员推销进行促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促销策略的创新,网络营销主要有网络促销、网上广告、微博营销等方式,应用文字、图像、文字等技术,可以向消费者展示产品和服务的内容,这样的促销方式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取得的效果也非常明显。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立.网络环境下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5).
[2]刘立.信息技术引发的企业营销革命[J].现代情报,2005(10).
[3]饶文霞.信息技术对市场营销的挑战[J].企业经济,2001(9).
[4]刘立.Web环境下的市场营销创新[J].中国软科学,2000(2).
[5]熊伟.企业信息化营销管理[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3).
[关键词]营销;图书馆;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039-02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已不可能仅仅是一个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它已成为获取知识、加工知识、配置知识资源的基础产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只有适应时代的需求,发展知识创新与利用,实现图书馆市场化。实现市场化,发展市场经济,当然离不开市场营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开展营销活动势在必行,否则就没有出路。
1 营销的内涵
关于营销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理解。国际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2001年)认为:“从社会角度看,营销(Market i n g)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自由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从管理的角度定义,营销经常被描述为‘推销产品的艺术’。……但营销最重要的内容并非推销,推销只不过是营销冰山上的顶点。”美国资深信息经纪人休•鲁格则对营销(Ma rket i n g)和销售(S a le s)进行比较理解,认为:“销售是即时即地的行为,而营销则是确保明天这种即时即地行为能够发生的活动。”可以看出,营销的对象物是广泛的,只要你能“同别人自由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所需所欲之物”,你就可以营销。所以,有形的物质商品可以营销,无形的创意、服务也可以纳入营销活动的范畴。而从营销的主体来看,也已经可以不再局限于企业,还应该包含以创意、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非营利组织。毋庸置疑,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图书馆也是营销的主体之一。从整个社会环境看,在图书馆中实施营销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
2 图书馆市场化的内涵
所谓图书馆市场化,就是将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等引入图书馆,用企业的眼光和市场营销手段来经营图书馆的产品,保证信息产品实现最大的市场价值,为图书馆创造最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寻求信息市场与图书馆的最佳结合点,用自己的劳动价值筹集资金在市场交换中实现自身价值,发展图书馆事业。
3 图书馆市场化的必要性
3.1 图书馆市场化是推动自身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图书馆单纯靠国家投资来发展,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图书馆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把图书馆工作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改变单一被动服务为多种的主动服务,变单纯的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增加多渠道投入。图书馆要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改变图书馆公益型事业的性质,改变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减轻国家负担,改善工作条件,促进自身的发展。
3.2 图书馆市场化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 要
信息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培育和发展信息市场。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如果不能融入市场,为社会所利用,是市场资源的巨大浪费,对市场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就能够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信息资源。图书馆要突破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封闭管理模式,走向社会,融入市场,使图书馆管理体制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必然要求。
3.3 图书馆市场化是增进图书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需要
计划经济条件下,图书馆虽然在为教学、科研、生产服务方面,做出了不少成绩,但是,封闭式的管理,使图书馆服务范围只限制在馆内,这不仅影响了社会效益,也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市场是社会分工,市场经济同图书馆之间存在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图书馆应该积极参与和融入市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4 图书馆市场化的具体措施
4.1 建立市场化的战略管理机制
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机构,要保证自身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有“精密”的战略管理规划,即图书馆要真正按市场化机制来运作,必须从战略高度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总体战略、运营战略和服务战略。其中,图书馆总体战略作为最高层次的战略,包括图书馆的远景发展目标、资源配置原则及部门业务领域相互协调和相互渗透依存推动关系的总体要求,由图书馆领导层决策。运营战略则是指图书馆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措施具体化的过程,期间形成的战略规划、管理体制、资源管理、产品开发和创新等图书馆独有的管理或竞争战略,主要由图书馆管理部门规划。而在此期间形成的图书馆内部运营管理,如市场调研、产品定价、市场营销、考核激励、馆文化等具体领域或环节中的策略安排,则是图书馆服务战略,由图书馆各个业务部门实施。建立战略管理机制,就是把图书馆的发展规范到相对持续、相对系统的战略目标管理上来,从而保证图书馆工作明朗、目标明确、管理策略连贯,并使图书馆馆员真正归属到图书馆及其发展目标下。
4.2 建立市场化的服务机制
图书馆如果没有了读者,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市场经济中,图书馆必须从读者的需求出发,不断拓展和深化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功能,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宣传、推介图书馆的产品。同时,辅之以科学的内部管理和市场化的公关运作,采用更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规范图书馆的服务程序和服务内容,不断培养读者消费需求,用需求带动图书馆市场的发展。在市场化的服务中,图书馆要注重传统服务和特色服务的结合,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的结合,读者与图书馆的交流和沟通,图书馆服务品位和服务形象的塑造等。
4.3 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
人才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在图书馆建立起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用人关系复杂,人才政策不到位,是困扰图书馆人才任用机制建立的主要原因。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馆员应该是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知识创新型人才,知识和信息的收集、创造、共享和服务只有与特定的人才密切联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鉴于此,图书馆可以实行竞争上岗和对外招聘,用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在岗位安排上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发人才活力,让人才的价值得以充分展现。
4.4 建立市场化的利益分配机制
竞争机制的最终形成、工作积极性的产生、服务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分配机制的科学性。打破平均主义、奖勤罚懒、论功行赏是建立市场化利益分配机制的有效方式。从现实来看,图书馆界还没有真正打破平均主义,当然这与现有的管理体制不无关系。有些图书馆引进人才后,却忽视了人才的利益分配,在分配上存在着不平等,最终的解决办法应以市场为依据,以需求为标准,根据提供服务的能力和贡献的大小来分配利益,逐步优化利益分配的市场化机制,更有效地激发馆员提供优质服务的积极性。总之,图书馆建立起全方位的市场意识是全面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益的前提。引入市场营销理念,积极参与社会和市场的竞争,并按市场营销机制进行科学的决策和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知识服务和知识创新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瑞英.构建图书馆的营销理念[J].图书馆建设,2006(3):16-18.
[2]李慧玲.营销型图书馆[J].情报杂志,2008(01):158-161.
[3]王文佳.企业经营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