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知识经济社会范文

知识经济社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经济社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知识经济社会

第1篇:知识经济社会范文

摘要:知识经济社会向现代大学生提出了时代要求,即创新才能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自我教育由于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和时效性等特点以及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有效途径。大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个性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知识经济杜会向大学生提出的时代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资源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相对于过去传统经济时代而言的。鉴于知识经济时代把知识的生产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并成为人们生活的必然需求;因此知识的生产,企业的发展、民族的兴亡都离不开知识的创新。无数的历史实践证明:每一次的知识创新、科技革命、一旦能转化为生产力就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论文百事通可以说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尤其在知识经济社会,经济资源知识化,科技知识创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知识的地位空前提高,使知识创新成为这个时代显著的特征。

正在萌生中的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知识信息非常丰富的知识社会。在时间的横向和纵向方面,我们都可以感觉到知识信息扑面而来。知识不断创新,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是知识迅速老化,周期缩短的时期。据统计在人的整个一生中,大学阶段只能获取所需知识的100I0,而其余的90%的知识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因此人作为知识社会的主体,为了掌握知识信息并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就必须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必然途径。

知识经济社会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是创新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回顾历史,我国的高等教育确实为祖国输送了大批有用人才,但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也存在很多的弊病,诸如:只注重知识的积累,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只注重知识的吸收,不注重知识的创新;只强调教师的重要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与创新教育所要求的创新能力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主旨相违背的。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更合适的教育方式为新时代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二、自我教育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一)自我教育的含义

自我教育是教育客体在其主体意识的其础上,把自身作为教育的对象,以主体的自主性,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内化,自我控制等过程有意识地改造和提高个性的主体行为,是使自己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高度内省的教育活动。

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承载了两种互相对立的角色,充分体现了个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它分为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两个方面。

1.自我修养。自我修养的第一阶段是自我认识,即教育主体明确意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自身的行为习惯和个性特征等;在此基础上主体以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自我发展,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其次是进行自我改造。自我教育者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解剖与分析,重新设立目标,达到思想、道德、知识素质的进一步完善。

2.自我管理。首先教育者要对自己的思想、情感、言行进行约束和控制,其次教育者要严格自律,使自己的行为限制在一定的法律、纪律、规章和道德规范约束内,即做到自制自律。

(二)自我教育的特点

自我教育的特点是相对于他人教育而言的。自我教育是一种高度内省的内化活动,而他人教育是一种外化的活动,他人教育的最终结果必须落实到自我教育上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自我教育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它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和有效性等主要特征。

(三)自我教育符合时代的要求

自我教育的含义和特点,使其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这与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创新教育的内部要求是一致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最关键的参与要素是学生必须发挥其主体性、能动性,因此我们必须倡导自我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提倡自我教育,并不排斥他人教育。因为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是相互结合的统一体。实际上,自我教育是他人教育的对应概念,而不是他人教育的附属品。此外,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呈动态变化的态势。在纵向上看,一个人的学习过程经过了小学一中学一大学等不同层次的教育。而这一完整的教育过程的变化态势是从他人教育为主到自我教育萌芽再到自我教育强大的过程。二者转折的过渡时期可以定为高中阶段。在这之前以他人教育为主,以自我教育为辅;在这之后自我教育应当处于主导地位,甚至完全是自我教育。从横向看,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教育也呈现着同样的动态变化态势,即在每一阶段除了他人教育为主的总体特征以外,每一个他人教育活动最终的落脚点都体现在自我教育上,并由此开始教育活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自我教育并不排斥他人教育,他人数育可以优化自我教育;在大学阶段应该以自我教育为主。

三、自我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能力的含义

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特质。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创新能力的基本结构句括发规问题的能力.明确问题的能力.阐述问题的能力,组织问题的能力,抢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独特、新奇,有助于科学分析和创新发明,有利于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的思维活动。从本质上讲,它表现为思维具有能动性、新颖性、独创性、综合性和跨越性。它强调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可以说培养创造性思维就是要重点培养这两种思维方式。

(二)实行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大学生实行自我教育能够培养扎实的创新基础。创新才能的培育离不开广博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仿佛是塔基与塔尖之间的关系;没有基础知识就没有创新。大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能以兴趣和动机为先导,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主动地投人到自己喜爱的领域中,为创新才能的产生创造条件。

2.通过自我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创新思维。大学生在自我教育的过程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为了解决问题,他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去思考、探索。在这种过程中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探索问题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尤其是对一种关键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进行了可贵的训练。并且通过各种实验,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最可喜的结果是他们在这种过程中不仅可以把知识学深学透,甚至可以产生创见性的观点。通过自我教育完全摆脱了教师思维定式的影响,给学生一个真正思维的广阔空间。

3.自我教育还能培养良好的创造个性和健康的心理。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广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敏的思维能力,还取决于是否有健康的心理和创造的个性。自我教育促使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敏于思考,勤于动手,善于交流。这不仅陶冶了学生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动力,还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意志、气质、情感等)的发展。

四、自我教育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符合时代潮流的创新教育,要求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导性(他人教育)和学生的自我主体性(自我教育)。创新教育是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体。

长期坚持自我教育易于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长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能够摸索出一套符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所学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可以灵敏地掌握其要旨;并养成一种以学习为乐趣的良好的心理需求。这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心理保障。

五、大学生通过自我教育成才值得注愈的几点

(一)培养创新意识

意识有时像科学的理论指导一样重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你能不能观察眼前的事物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你到底观察到什么”。的确,只有脑中时时有创新意识,才能敏锐观察事物,抓住机遇,进行创新。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二)创新需要深厚的知识底蕴

大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本专业领域还要尽量涉猎其他领域。因为许多研究证明:很多领域的重大发现,往往是借鉴相邻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而成功的。

(三)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知识与创新之间的桥梁。大学生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在问题的引导下,多角度地去解决问题;善于寻找事物之间的多种联系,并能够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这非常有助于发散和聚合思维的培养。

(四)培养创造个性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努力;但这却是意志、耐心、冒险精神等创造个性的良好培养场所。终身学习不仅是面对大量知识和信息的积极学习方式,也是使创新才能显露的内在要求。

第2篇:知识经济社会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 和谐社会 影响 关系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137-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遵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基本方针。尽全力排除破坏发展的各种障碍,让所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活动得到切实的尊重与支持,创造才能与活动都得到充分的肯定。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知识经济为其提供强大的动力源。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是将知识作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式,也就是直接依靠知识的生产、传播以及应用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将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等作为基础,将创造性的智力资源当作是依托,将科技作为核心,并且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支柱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知识经济的特征主要是:知识经济将创新作为灵魂,经济发展实现持续化,资产投入无形化,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支柱,服务业占有重要地位。

二、知识经济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知识经济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知识经济能有效减少失业,进一步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新产业,拓宽了就业领域,并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人在高新技术产业或者是将高新技术运用在相关的岗位上。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技术的不断运用为就业结构带来的是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技术的不断运用,也带动了高知识水平的劳动力所占比重的增加。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大提升了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开。这主要是因为知识经济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经济,注重人的发展与素质的提升。知识经济背景下,最重要的实力是人的知识能力,具备这一能力的人,能够抓住投资获利的机会。知识经济侧重知识能力方面,使得人力资本在投资分配方面更加平均。所以,知识经济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二)知识经济利于环境保护

知识经济强调的是以环境、资源、经济、生态等作为出发点,注重人和生存环境的共同进化,大力倡导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将科技的利用作为先导,并利用知识与信息方面的资源,进而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知识经济将对自然环境有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当成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型产业,因为这些产业属于知识与信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信息技术作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本身就是低耗、高知识与低污染产业,将会使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通过使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原材料与资源的消耗,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与低污染,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三)知识经济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知识的不断增长与进步给经济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推动了社会资本构成的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本在经济活动中逐渐处于主导性的地位。人力资本功能的逐渐强化,改变了经济活动本身的性质,并且对社会意识形态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知识资本与技术资本具有共享性、组织依赖性基本特点,对有效消除劳资之间的对立,促成社会成员之间能够结成朋友关系,打下坚实的物质性基础,使和谐社会建设成为一种必然。

首先,知识资本化解劳资双方的对立,改变传统的交往模式。知识资本存在的无稀缺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化解了劳资双方存在的对立,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原先的社会关系性质与人们之间的交往模式。知识资本是新型的资本形态,其包含组织知识资本、人力知识资本、客户知识资本等,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进一步的升值,在共享的过程中逐渐扩大,在不断整合中显示出了很大的经济效能。原来的物权排他的占有模式与社会对所有权的界定形式等都不能适用知识资本,当前对知识产权制度功能方面的讨论也说明了这一点。此外,伴随时间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多表现在知识与技术,财富也多表现为知识与及时,由其所主导的社会形态也带有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点。将来的社会会有更多的人从事知识与技术的创造、应用,知识产权的主体将多为企业等的社会组织。知识与技术将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力量源。不断对员工进行组织与学习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武器。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成为人们职业生涯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广泛的协作、交流与共享,使自身的知识和技术能够融进社会的技术系统和知识系统内,进而发展成为经营资本与智力资本。新的信息沟通与协作方式也会让企业、社会人力资源政策进一步变迁,企业和社会人力资源相关政策将出现变迁,进而企业的组织模式实现了创新,社会组织结构出现新的变化。社会大众将会寻找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打造自身的事业系统,社会中的全部成员将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知识资本与技术资本推动劳资关系的改变,改进人际交往方式,让社会更加团结。知识资本与技术资本是社会协作后的产物,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发挥并不断体现着本身的价值,在和其余资本不断结合的过程中去创造更多的财富,是扎根在社会关系内的资本形式,是和生产方式紧密相关的资本。个体的知识与技术在通过一定的组织网络逐渐融入进复杂的社会知识系统与技术系统内后,才可以逐渐转化为资本。个人知识与技术在没有和其余资本相结合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转化的。从另外的层面来看组织学降低了新兴技术条件下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并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以及社会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知识资本呈现出的组织依赖性,其本身是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的人力资本,说明人力资本只能进行激励的重要原因,彻底摈弃了传统的劳资之间的关系对立,积极推动社会的团结与社会的和谐。有效激励的最佳方式是协作,并且结成好的朋友关系。好的协作能为协作者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本,需要双方一同遵守一致的道德规范,在做到诚实守法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彼此之间的协作成本,提升了资本的实际效益。可以这样认为,提升技术资本与知识资本存量的最优途径是多进行交流与开展有组织的学习。在不断扩大交流的同时,社会的开放程度也会进一步加大。开放的社会将更容易消解彼此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让社会矛盾的消除方式变得更为多样化与和平化,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

三、科学处理好知识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知识经济作为新型的经济形态,其对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引起的利益冲突也往往是多元的。在知识经济大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知识分子与其余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平与按劳分配之间的关系、和谐与创造之间的关系。

(一)处理好知识分子与其余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强调各尽其能的社会,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往往需要社会全体成员一同努力,团结所有的力量。知识分子、农民阶级、工人阶级等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要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充分调动各个社会阶层的积极性,特别是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积极鼓励并支持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分子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切实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提升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能够获得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然而,我们还需要清楚的看到,知识经济不断发展,使得知识分子成为了社会中的优势群体,因此,必须处理好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防止社会分层走向极端化,出现不和谐的因素。国家还应该不但通过改革与发展,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处理好社会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在发挥好知识分子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应该有效调动不同行业群体的积极性,而对于社会上的一些需要重点支持的行业与群体,则需要鼓励其发展,让所有创造社会财富的思想得到充分的实施。

(二)协调好社会公平与按劳分配之间的关系

和谐社会是各得其所的社会,需要处理好社会公平方面的问题。社会公平能够进一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社会的健康发展,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有可能出现新的分配不公,需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在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中都要注重公平。在社会分配的整个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确保其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分配政策的宏观调控力度,科学调整各个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结构,协调好社会各个成员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有效遏制地区差距、贫富差距以及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要从社会制度层面切实保障社会分配的合理性,通过创建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好广大弱势群体的实际利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把握好和谐和创造之间的关系

从本质上来看,和谐社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种动态性和谐。和谐和创造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创造大大促进了和谐社会的不断进步,反过来看,在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创造才能真正地展开。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需要激发整个社会的首创精神,在社会建设中凸显其创造作用。当前,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和谐社会建设产生了多个方面的影响,并且该影响不断深入与扩大。在改革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知识经济的出现,也激发了新旧体制、矛盾、思想理念等的交杂碰撞,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需要突破大量的障碍,还往往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在强调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与尊重人才的大方针指引下,让所有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都能够得以尊重,让创造的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让创造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支持,真正去营造能够积极鼓励人们干事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切实充分调动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冲破在创造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不断去解决新问题,积极接受新的考验。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社会变革,推进了社会进步。我国当前正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知识经济能够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利于环境保护,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等几方面有重要意义,因此,处理好知识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需要处理好知识分子与其余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协调好社会公平与按劳分配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和谐和创造之间的关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岳森.知识经济时代的和谐社会建设——探索与展望[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张钢.从人力资源到组织资本:一个对“经济人”假说的拓展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

[3]赵振元,银路,成红.新兴技术对传统管理的挑战和特殊市场开拓的思路[J].中国软科学,2004(7).

[4]盛世豪,徐明华.关于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几个认识问题[J].中国软科学,2004(7).

第3篇:知识经济社会范文

大兴安岭地处我国边陲,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人口数量较少、流动相对滞后。大兴安岭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属于能力教育,即就业教育,其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三个方面,由于大兴安岭职业学院的前身是普通中专,采取专业定向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越来越不适应,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质量不高。而且,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岗位技能要求也在变化,更新迟缓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是很难适应社会需求的。

一、加快大兴安岭职业教育的结构调整,构建多层次和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院校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必须与人力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相适应,这样才会有真正发的质量和效益(这句话没读懂)。因为在当今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仍然需要大量简单操作生产岗位和技能岗位,这就给以培养中低技术产业发展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社会人力需求的主要阵地。(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是以高职为主,兼顾中职和职业技能培训)

由此可见,在继续巩固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要适当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层次结构。积极与地区、省知名企业签署订单培养协议,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这句话没读懂,职业学院确实有非学历教育,即技术人员培训,但是学院主要还是培养具有派遣证的干部,而不是技术工人,技术工人是技师学院培养的)。为保证大兴安岭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率和办学效果,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职业学院与省内乃至全国知名综合高校之间的互动,拓展职业教育的教学空间。在职业学院教育结构与学制上构建一个从初等到高等,从职业到综合的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一般办学层次单一、职教体系不完善,目前只有中职和大专两个层次,还应该有高职本科、应用型硕士、博士等各种层次。除学历教育外,未来还可以发展非学历的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大专、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也需要硕士、博士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大兴安岭职业学院专业设置和课程规划,大都依靠学院原有教学资源,在专业设置上摆脱不了原有传统专业的影响,有些专业根本不能算是职业教育的专业,导致无法及时开设社会急需的新专业,而老专业又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

二、制定合理招生政策保证生源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生源就像原材料的采购,没有优良的生源,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无米之炊”。生源问题也是各个院校非常重视的,为争夺生源,各高校使出各种奇招,争夺已近白热化。结合大兴安岭地区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作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尽量将职业教育学院的招生和一般普通高校的招生放在同一档次、同一批次录取,让职业教育学院和普通高校公平竞争,从而提高职业学院生源的质量。其次,要扩大招生渠道,可以考虑在大专层次的考生中进行招生。最后,作为学院应加大宣传力度,除了宣传本学校及专业外,更应宣传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特色等,使考生、家长及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作为学院要特别注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办学院校不能强调我有什么,我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而是要强调需要我做什么,需要我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这种“需要”应来自社会、企事业单位,同时也来自学习者个人,而且前者必须转化为个人需求,才能构成对教育与培养的切实需求。积极追踪社会、经济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热点。在专业设置上应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基本方针。因此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构建必须建立面向人才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办学体系。

三、大力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第4篇:知识经济社会范文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当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社会保险的概念是指以国家为主体,由法律法规规定的专门机构负责实施,运用社会力量,通过立法手段向劳动者及其雇主筹措资金建立专项基金,以保证在劳动者失去劳动收入后获得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社会保险的种类有许多,主要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

2.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上低收入者与弱势群体,通过直接给予这部分群体经济上的支持,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社会救助的形式同样都许多:包括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灾害救助制度,贫困救助制度等等。

3.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面向社会全体公民,提供良好的,免费的服务。社会福利从实质上说应该是一种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种津贴。

4.社会优抚

社会优抚针对的对象比较特殊,对象大多是国家或社会上那些现役军人,残疾军人,退役军人,烈士等。社会抚恤的本身就是一项较为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的对象十分狭隘,享受社会优抚待遇的对象是为整个国家及社会有所付出,牺牲的,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社会优抚的待遇往往是比较高级别的。

5.社会互助

社会互助更加能体现一座城市在社会保障上的“温度”,因为社会互助是针对那些有生活困难社会成员,并由公民自愿帮扶形成的一项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指的是社会组织和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活动。他是一种自愿的、非营利性的,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的捐款、自愿捐款,政府救助资金来源是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社会互助的主要形式有: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组织;慈善救济的民间公益组织;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自发组成的各种形式的互助组织等。

二、社会保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1.维持社会稳定,为城市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个完整,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持社会稳定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让居民充分享受更有安全感的城市生活,居民在获得了更好的生活满足感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犯罪率。整个城市呈现出安定和谐的局面,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中,将能够更好地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土壤”。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在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让社会能够安定有序。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责任是将公平与互济为主题,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中,随着现代民主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权益,人们内心的自由与平等的意识不断增强,这就对社会公平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仅仅关注公平本身,开始更加关注整个社会公平的进程。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正好契合广大群众内心的需求,符合每一个社会人的内心价值取向,通过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每一个人的生活保证在一个规定好了的标准之中,能够有效地消除存在于整个社会当中的极端情绪,对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能够有效地缓和社会上的矛盾,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的阶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维持好社会基本结构的稳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价值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可以理解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必须是和生产力同样的以制度为保证的尊重。

2.促进城市居民消费,拉动城市经济快速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出口锐减,投资下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只剩下消费这一项。因此促进城市居民消费,对拉动内需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在制定经济政策中明确指出将扩大内需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想让社会群众大胆放心地消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解决广大社会群体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够享受相对应的有保障服务。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吸引人口定居

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为了让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控制在一个设定好的标准之上,在满足了这些群体的生活方面的需求后,整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将会大大提升,这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打个比方,广大群众更加愿意到大城市去生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大城市能够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社会福利,由此,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来到这些大城市,这些流动人口的到来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这些人口带来的生产力,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城市的整体建设不可能这么快完成的。

4.缩小城市居民收入差距

上文论述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就是在于给予广大群众最直接的公平与正义,让全体社会群众能够享受到一个规定好了的标准之上的生活。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收入差距问题,这些收入差距的存在让整个社会结构十分不稳定,为了避免出现不想出现的局面,必须要有一套完整有效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去缩小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尽管社会保障制度在缩小城市收入差距上的能力与税收相比十分薄弱,但是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在缩小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础上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一系列的最低保障的生活服务,这是不能通过税收做到的。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1.采取多种社会保障筹资模式,尽力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缺乏为了更好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社会保障制度投入的资金足够大,但是如果社会保障需要的资金全部由政府掏腰包,政府在财政支出上的压力会十分的大,因此,政府应当广开社会保障资金的财源,大力鼓动社会中的非政府组织,包括企业以及公益组织充分地参与到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活动中来,尽可能地减少财政支出压力,尽可能地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的缺乏,尽可能地让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稳定在一个高标准的水平之上。政府部门应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利用社会资本的力量,来填补空洞的社保基金账户,逐步减少社保基金运营的风险。我国商业保险是落后于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的,因此,未来所有的系统设计应考虑到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协调、相互促进,确保商业保险补充社会保险缺乏的社会保障功能。也可以争取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的贷款、援助,建立教育、卫生保健、职业培训等社会保障项目,甚至可以将国际保险基金引入国内市场,通过多渠道融资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2.实现多层次社会保障,加强社会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必须从多个方面展开。同时社会保障的制度应当讲求高效率,即通过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来实现最大化的社会保障效果。社会保障制度的设立必须经过严谨的论证分析,规范的试点调研才能广泛地展开,考虑到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整体社会结构的稳定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必须严谨、科学。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资源再分配的功能,社会保障提供的福利必须是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能够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应根据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社会资源供应能力、政府的财政平衡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

3.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

第5篇:知识经济社会范文

【关键词】城市化;互动;机制

一、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一)城市化与经济产出——互促共进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城市化水平的第一要素。经济增长会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动,也必然会带来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的相应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导致资本和人口在空间集聚,并因此加快城市化步伐。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会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经济产出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主要表现在城市化水平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提高,这也充分说明了城市化与经济产出之间存在着互促共进的关系。

尽管辽宁省城市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但在发展水平、速度等方面仍与经济产出存在着一定差距,呈现出一定的水平偏差。

(二)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结构偏差

产业结构升级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产业的结构演进会改变城镇的形态和规模进而影响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产业结构的转变,促成资金、人力、资源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有限空间上的高度组合,从而促进了城镇的形成和发展,也使城市化水平随之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后,辽宁省的产业结构体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及传统工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辽宁各省内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服务职能的增强及城市产业结构技术含量、层次化水平的提高。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空间载体的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形成、发展,带动了城市新区快速开发,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但是,辽宁省产业结构仍然存在着深层次的结构性弊端。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型,三产之间的比例关系日趋合理。从就业结构来看,农业就业人口比重虽然有所减少,但是仍然较高。而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靠非农业就业人口的发展所推动的,这样的就业结构无疑成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结构。

同时,辽宁省三次产业仍普遍存在现代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缺乏专业化的生产协作体系等现象。再加之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辽宁工业化,轻重比例失调,城市功能单一,产业缺失,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育不足,缺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这些不利的因素都会阻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三)城市化与工业化——滞后发展

钱纳里对1950~1970年间100个主要国家产业结构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按照钱纳里的理论,当城市化水平在49%左右时,工业化指数应该在27.6%。按照辽宁省目前的工业化发展指数,其城市化指数应该超过70%,而辽宁省目前城市化指数仅为55%,这说明城市化的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表现出非耦合关联,没有实现良性互动。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非耦合关联,不仅妨碍了工业经济聚集优势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直接延缓工业化发展,而且使得非农产业中的第三产业失去了发展的依托,使得非农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大大减少,进而加剧了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差。同时,城市化的滞后,使得市场无法与工业化同步发展,造成市场狭窄,内需不足,工业化无法继续深入推进。

二、城市化与社会进步

(一)人口规模与城市化关系分析

人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人地关系的特点。首先,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城市化发展的直接驱动力,人口规模的膨胀产生新的城市化需求。其次,人口质量决定着人们的消费偏好,而消费者对城市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偏好将对城市化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对城市化的影响具体可表征为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收入及消费观念等对城市化的影响。其中,人口规模与城市化发展是最直接的因素。

辽宁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人口规模的扩大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表现在城市化水平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而提高。

(二)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关系分析

1、人口流动促进城乡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吸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完成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从某种意义上讲,打工潮是城乡之间沟通融合的桥梁,他们更容易接受新思想,随时随地把城市文明、城市经济信息和城市人口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传播到农村,使广大的农村人口了解城市文明,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间接的起到了促进人口城市化进展的作用。

2、人口流动加快了城市经济建设的步伐

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参与经济生活,使用基础设施,促进了城市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城市人口构成的实际组成部。同时流动人口作为一种活跃的群体,具有多种信息集中的特点,是商品、市场、资金、文化的复合载体,他们对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人口流动进一步扩大了城市消费

流动人口不仅是城市的生产者群体,也是庞大的消费者群体。这有利于刺激了城市商业、服务业、交通业、邮电业、通讯业的不断发展,弥补了城市产业结构的不足,增加了财税收入,促进了城市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三)城市信息化浪潮的高涨推动城市化

城市信息化是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的技术基础,也是城市高层化的基本保障和源泉。辽宁省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在城市信息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为:

1、在网络技术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辽宁省基本建成了覆盖城市大部分地区的城域网、宽带局域网和无线接入网。光纤总长、电话交换机容量、电话用户数、互联网用户数每年都大幅增长。

2、在城市管理与运行方面。辽宁省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设了政府信息网络交换平台,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政府信息网络系统,建成了政府办公和业务信息系统,建立了单位内部局域网,初步实现了政务管理信息化。

3、在服务与社区信息化应用方面。辽宁省大部分城市建立了社区服务门户网站、为居民提供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文化、娱乐、教育、就业等全方位服务。

4、在产业与经济发展方面。辽宁省在大中型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了信息技术,同时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四)城市文化辐射范围的扩大加速城市化

回顾辽宁历史的演进过程,可以清晰的看出其文化的发展存在着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即古代的多民族文化、近代的殖民地文化和现代的结构多元化文化。也正是这些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的不断积淀,逐渐形成了今天辽宁多元的城市特色与文化格局。

地域文化资源对发展地区旅游业也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而旅游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文化的特色。

同时,城市文化的扩散,改变了辽宁省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城市文化成为地区文化的主导,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也实现了城市化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陈甬军,陈爱民.中国城市化——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1.

[2] 张平宇,马延吉,刘文新,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城市化战略[J].地理学报,2004(增刊):109.

[3]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商务印书馆,1995.60.

[5] 高珮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299—301,153.

[6] 赵新平、周一星.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化道路及城市化理论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02(2):136—137.

[7] 陈甬军.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化研究[J].东南学术.2004(4):27—29,26.

第6篇:知识经济社会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经济发展;智慧产业;信息整合

信息时代的今天,科技的发展早已今非昔比。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新事物与新思潮的出现与涌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社会的发展,智慧城市早已不是一个只出现于纸上的概念。本文结合近年来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进而分析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了智慧城市如何更好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期能够让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1智慧城市建设行业概况

1.1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在我国,智慧城市这一概念从提出到发展至今,已经明显提升了各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实现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在很多城市都成立了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截至到2018年,我国范围之内的副省级及以上的城市当中的95%、地市级城市当中的83%,数量累计高达500个,均在《政府工作报告》或者“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或者正在建设智慧城市。而目前也已经有了290个城市入选了我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从2013年开始,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就已经迈入了建设高峰期,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1.2发展历程及意义

在1990年的时候,美国旧金山举办把“智慧城市、全球网络”当成主题相关议会,把智慧城市的相应思想第一次公开到人民的视野当中。在2008年的时候,IBM公司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把“智慧地球”公开与人民的视野当中,第一次把“智慧地球以城市为基准”相应思想公开到人民的视野当中。在2009年的时候,北京把智慧城市当作一个全新的目标进行相应的建设,“智慧北京”、“智慧南京”等不同形式的智慧城市不断发展起来。在2010年的时候,在“十二五规划”当中作出如下解释,把“智慧城市”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在2014年的时候,在我国的范围之内累计总共由400多个大众型城市开始把智慧城市当作重点目标进行建设,“智慧城市”所表达的相应理念被融入城市规划当中,成为十分重要的建设目标。

1.3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1.3.1缺乏统筹规划

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我国的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智慧城市的发展速度也曾一度滞缓,其中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长远规划,各个不同领域之间信息分割明显,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各个城市的标准不一,没有统一的建设要求体系。这将会导致不同城市所建设的智慧城市系统多少存在差异,彼此之间信息无法共享、整合、分析。当城市之间或者跨地区产业、跨产业合作企业之间信息无法共享,在全国范围内的智慧城市系统管理上带来不便。

1.3.2政府角色的定位不够准确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由于政府角色的定位不够准确,在很多方面政府干预过多,减缓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政策不落实,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所以,应当以智慧城市建设企业为主,让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竞争,而政府主要是做好引导工作即可,宏观上做好调控,这样才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才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智慧城市的科学发建设。

1.3.3智能产业发展不均衡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依托于智慧产业,首先就是科技行业的发展,也就是高端智能产业。但是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中,存在很严重的智能产业发展不均衡。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相对平稳,但是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更好的为智慧城市建设做服务。

2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状况

2.1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在制造业、工业等领域的发展也取得了重大进步。目前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其他领域的技术发展与革新,如生产制造业、服务业、电子科技行业等领域,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的到应用;另一方面,我国的工业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从传统工业模式向新兴产业模式的转变,不仅如此,技术产业也日渐发展壮大,已然成为了工业领域中的主导型产业。

2.2国家计划投资规模

在政策方面,我国科技部已经在不断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仅仅在“十一五”的前三年就投入了40亿元,国家发改委也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在发展科技与经济上,我国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经济与科技问题,智慧城市恰恰结合了这些要求,发展经济的同时可以节能减耗,是最佳的可循环经济模式。

2.3城市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

2.3.1拥挤的城市交通

由于在城市建设之初,城市规划不够完善,导致了城市在自身的后续发展当中产生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交通问题,交通拥堵就是经常会发生的问题。在1980年以来,中国在特大型的城市市区当中机动车保有量十分巨大,让平均时速从20公里降至了12公里。在许多大型的城市中心,机动车的平均时速降至了8-10公里。在我国的范围之内拥有31个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型城市,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在交通流量负荷方面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一些城市在中心地区的相应交通处于半瘫痪的状态。

2.3.2城市环境严重污染

空气污染已经成为目前城市污染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尤其是雾霾。我国把煤当作最主要的能源来进行使用,但是煤在燃烧的过程当中会让数量十分庞大的烟尘扩散出来,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不同的污染物,让大气被严重污染。我国在实施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在机动车方面的保有量不断得以增加,让机动车所释放出的相应尾气对城市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3智慧城市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分析与对策

3.1智慧城市促进智能产业发展

3.1.1促进作用

智慧城市涵盖了智慧交通、智慧政府、智慧环保、智慧学校、智慧港口、智慧能源、智慧社区、智慧医院、智慧物流、智慧生活、智慧企业、智慧银行等,让这些不同的智慧行业能够在跨行业当中实现有效的合作,并开发出相应的应用程序。智慧城市建设涵盖的智慧产业领域十分广泛,此些都同城市相应的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当中表现出的相应水平、在科技发展当中表现出的相应水平、在区域当中表现出的相应竞争力等息息相关。因此,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城市科技水平的提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3.1.2大力发展智能产业

如此多的智慧行业要得以实现,必须把智能产业当作主要的事业进行发展,智能产业在相应的科技领域是比较高端的,举例来说,传统制造业、其他的新兴产业。实际上,很多行业都会涉及到高端智能产业。并且,高端智能产业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已经被定位为重点项目,该产业旨在一方面,让传统的行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提供符合相关要求的对应重大成套设备,例如:自动化领域、节能降耗方面以及智能化等;另一方面,开发建设重大工程当中符合相关要求的相应成套设备,例如核电、能新能源工程、智能电网等工程项目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通过智慧城市发展新能源、核电能以及智能电网等工程项目,减少煤的消耗,减少大气污染,给地球空气质量保驾护航。

3.2智慧城市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3.2.1智慧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辐射范围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会辐射到很多的行业领域,智慧城市囊括了经济、政治、技术、文化等许多不同方面的相关内容。智慧城市能够借助相关的数据、结合相应的信息、使用各种形式的通信技术对城市的核心系统进行整合,进而对公共安全、医疗、民生、环保、工商业活动、城市服务等不同领域所提出的相应需求做出一系列的智能响应,给人们的城市生活带来便利,打造一个更加高效、便捷、高科技的城市宜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2.2政府应当发挥平台作用

智慧城市是由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产物,发展智慧城市将会间接的推动城市各方面经济的发展,也会给城市医疗、生活、交通、管理方式等诸多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促进。要想进一步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就需要打破各个行业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进一步带动城市实体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当做好引导与服务,充分发挥平台作用。通过推动改革和创新,将各个部门之间原本分割开来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跨界的多方面合作,同时,要将这些数据分析对社会公众进行开放,让其能够为社会提供相应的作用。

3.3智慧城市促进信息消费增长,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3.3.1促进信息消费增长

智慧城市将城市各类信息整合到了一个平台上,这就需要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能够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构建泛在、宽带、安全、融合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让信息相应的消费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建设出“透彻感知、全方位互联、高度智能化”的智慧城市群,让信息消费能够又快、有好的得以发展。电信行业会为此投入数量十分庞大的资金,全力推进光网城市、畅通网络、宽带无线城市、信息中心、数字民生、数字产业、电子政务、数字园区等不同的信息化重点工程。智慧城市建设,将会促进城市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城市信息消费。将加快“宽带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推动城市信息消费快速增长。

3.3.2统筹规划,整合智慧交通信息缓解交通拥堵

智慧城市建设之初,建设者要做好规划工作,考虑到未来城市发展可能出现的需求,编写好详细的方案。在智慧交通的建设之初,要对城市的车辆持有量以及预计城市未来车辆的持有量进行调查,对城市道路分布、城市建筑群特点、早起城市建设规划图等资料进行详细调查,要重视智慧交通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城市交通信息整合平台,参考这些数据制定出更加准确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从而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第7篇:知识经济社会范文

【关键词】 北京市;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制度设计

一、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原则和分类

(一)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有两类定义,一是广义社会责任,例如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archie b. carroll(1979,1991)提出,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乃公司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和。另一种是狭义社会责任,1948年,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戴维·普卡德提出“企业不仅要赢利,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是赢利之外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

本制度设计采用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认为本制度涉及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经济责任、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

(二)社会责任会计

社会责任会计(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术语是美国戴利教授在1972年的学位论文中首创的,他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一般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角度,利用会计核算形式衡量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中有关社会性质的经济活动,从而揭示和测定这些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在于指导经济资源的最佳分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提高社会的总体资产。

根据社会责任划分为广义和狭义,可以将社会责任会计也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完成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的成本和效益为对象所进行的会计处理。狭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所承担的、除经济责任(赢利责任)之外的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的成本和效益为对象所进行的会计处理。本制度设计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广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的角度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其对象是企业,属于微观会计。

(三)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评价指标的原则

1.构建

二、各类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一)企业经济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企业经济责任定义

企业经济责任最早仅仅被界定为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渐变化,企业经济责任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将企业经济责任定位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构成部分是近年来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的一种新观念。本报告采用国际经济伦理学会主席、美国圣母大学多萨商学院国际商务伦理学教授乔治·恩德勒的观点,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经济责任主要包括:(1)赢利或利润的最大化:短期的和长期的;(2)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生产过程的质量、产品和服务质量;(3)所有者与投资人的财富的保值和增值;(4)尊重供应商;(5)公平对待竞争者;(6)保护雇员利益,包括保留和增加工作岗位、公平支付工资和社会福利、对雇员进行再教育并向雇员授权;(7)服务消费者。

企业的经济责任是以使投资者满意并维持企业运行的价格,按社会需求高效率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

2.经济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经济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中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经济责任报告与传统的财务报告在内容方面有着重叠之处,但在原有通过披露企业财务数据来反映经营绩效的基础上,经济责任报告还应侧重于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公司治理、资源配置、产业优化、管控能力、风险防范、客户服务、核心竞争力等信息的披露,从而达到全面、系统、及时反映、评价和预测企业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合理决策的目的。

3.经济责任的指标分解

根据上述分析,本报告将经济责任分为以下6类:经营理念类指标、经营目标类指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类指标、强化经营管理类指标、完善客户服务类指标和经营绩效指标。

(二)企业人力资源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人力资源责任定义

社会责任会计中人力资源的责任是企业对其人力资源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责任。人力资源是企业一项不可或缺的发展资源,员工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引擎,是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具体说,人力资源责任包括:维护劳资雇佣关系,保护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素质进行培训,人才的晋升,关爱弱势员工和家庭。企业有责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发挥员工在企业中的利益攸关者地位,维护好劳资、雇佣关系;企业有责任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落实员工的保险保障权益,给员工提供归属感;充分发展员工的潜力,提供再培训再晋升通道;企业有责任关爱贫困员工及其家庭。

2.人力资源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社会责任会计中报告企业对人力资源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对其人力资源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其中通过支付员工工资、激励机制等完成其承担的依法支付现金或股权等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通过员工培训、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等,完成企业对员工的道德伦理责任。

3.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分解

社会责任会计中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可以划分为:工会与业主的劳资关系、个人与企业的雇佣关系、职工保障、工伤率、职工素质、培训、人才晋升通道、贫困救助等8项。

(三)企业社区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社区责任定义

社区责任指企业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企业自身盈利目的的过程中,对其所在社区应尽的义务,或企业对所在社区整体繁荣发展的责任。具体表现在企业带动所在地区的发展,为所在地区政府贡献财税收入,为当地居民谋福祉,促进当地经济整体均衡良性发展等。

2.社区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区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对所在社区所负担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伦理责任的成本和效益情况。企业发展源于社会,回报社会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企业应该把促进社会创造繁荣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承诺,以自身发展影响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对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和地区,作为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上承担的一种责任,对公益事业进行捐赠,以期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3.社区责任的指标分解

考核企业社区责任完成情况的指标包括:贡献地方发展和公益事业捐款两个方面。

(四)企业环境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环境责任定义

企业的环境责任是指在追求股东最大利益和谋求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兼顾环境保护的社会需要,使公司的行为最大可能地符合环境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并自觉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是公司的一种社会责任,其产生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性、企业目的实现的客观性、公司权利的社会性及股东利益的相对性。

2.环境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环境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对社会环境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通过建立环境保护理念和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通过环境保护设备、环境保护技术、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企业三废的治理等,努力减少对企业周边生态环境、百姓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履行企业的环境责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完善环保管理及监督制度,加强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使环保设施与主机同步高效运行。同时,积极探索企业与周边环境友好发展、和谐共赢的有效途径,力争实现和谐共赢、共享共生的发展模式。

报告公司环境责任的情况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在环境责任方面所做的成绩以及不足之处,有利于各方监督企业的环境责任实施现状,通过报告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监督,有利于达到企业环境责任目标,实现环境、社会和企业三者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3.环境责任的指标分解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环境责任指标可以分解为:环境保护理念、环境治理目标、环保设备投入、环保技术投入、“三废”治理情况、厂区环保投入等。企业可以根据特殊情况设定特殊指标。

(五)企业安全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安全责任定义

安全责任是企业对其安全生产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责任,包括应做好分内之事的安全义务和职责,以及未做好分内之事应受到的惩罚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某个岗位上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时,根据个人社会角色的不同而承担相应的安全义务和职责,不同岗位的人员履行相应的安全生产义务,即职责;另一方面是对未能按照安全规范作出相应行为的安全主体给予相应的批评、惩罚。安全职责包括:(1)安全职位和安全职责,即一定岗位上的人员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义务;(2)职业道德定位,即安全生产责任的存在可以避免利用职务之便的徇私行为;(3)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2.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在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安全责任的成本和效益。通过落实安全责任的理念,制定安全生产总目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通过对职工的安全生产培训,通过安全监查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等落实责任,检查安全责任履行情况,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安全责任的指标分解

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的指标可以分解为:安全理念、年度安全生产总目标、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制度、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监察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监控体系、安全文化、安全绩效等。

(六)企业创新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创新责任定义

企业的创新责任是承担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生产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等责任。企业的生产创新可以通过进行研究开发投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技术创新储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等实现;企业的经营创新可以通过采用新的运营模式,实现产业升级,取得结构优化等;企业的管理创新可以通过建立新的管理理念、创造新的管理流程、管理系统、管理方法等实现。

企业的创新责任,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技术上和应用技术上的创新,例如产品的设计、在组合功能方面的创新等;另一面创新就是企业的经营体制、管理体制、业务流程的创新,这个创新也是集中在如何提高效率、提高速度、提高竞争力方面。

2.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公布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成本和效益。

3.创新责任的指标分解

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的指标可以分解为:技术创新、设备创新、项目创新、财务创新、管理创新等。

三、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会计报告设想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至少应包括:企业对投资者、债权人的责任,对职工的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周围社会的责任,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也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披露的主要内容。

(一)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告格式设想

本制度将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分为六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责任。具体应当披露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绩效等。这是传统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基本内容,经济责任是一种基础责任,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既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经济目标,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目标。

2.人力资源责任。披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情况的信息,如劳资关系、企业职工结构、技术培训、劳动小时、薪酬水平、福利待遇、人才晋升通道等。

3.社区责任。披露企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对公益事业投入以及企业的公益捐赠等。

4.环境责任。主要披露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影响,如空气污染、饮用水污染、沙漠化等,以及企业为优化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减少稀有资源的耗用等活动。

5.安全责任,主要披露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安全培训体系、安全监察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安全监控体系和安全绩效。

6.创新责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推动企业自身发展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根本出路,也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二)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

1.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多渠道采集数据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实际付出代价,可以采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核算和管理,社会责任相关指标的投入金额、成本费用以及实际收益可以从企业财务部门所掌握的财务数据中进行分离整理,因此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数据来源主要是财务数据;而对于一些难以用货币计量的指标数据,也可以采用实物量或者相对数指标进行披露;同时,财务部也不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唯一信息来源,一些财务部门难以掌握的指标数据,可以从企业的其他相关部门获得。例如,人力资源责任方面的数据可以由企业人事部门提供,创新责任方面的数据可以由企业技术部门提供等等。

2.兼用数据分析、文字说明等方法进行信息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主要由数据指标构成,但对于无法用数据计量的信息,可以采用文字说明的方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定性说明。例如,环保责任指标中,某企业“环保先行,绿色生产”的环保理念,以及多年来将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共完成绿化面积87.33公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良好,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目标值,并获得了“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等,需要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说明。

3.特殊指标的计算公式说明

本文所提出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中,除了要求企业披露各项指标的上年数据和本年数据外,还单独设立了“贡献率”这个报表项目,用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各项指标的投入产出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此外,由于企业组织形式和所处行业等方面的差异,还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增加专业性较强的指标,对于这些指标的计算公式与数据来源,应在报告中予以独立说明。

(1)履行经济责任的指标

1)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缴利税等经济责任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资产总额、净资产及总资产报酬率经济责任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3)主要产品产量、生产动力、工作效率、计划完成度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4)产品销量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5)企业履行经济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2)履行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

1)技术人员比例对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

2)人均培训对利润总额的影响。

3)累计培训人数与违章作业的次数的影响。

4)高级工的人数对环保技术投入和废气废水减排的影响。

5)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3)履行环境责任的指标

1)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资源节约对企业生产能力、产品产量、销量的影响。

3)环保技术投入和废水废气的减排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

4)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4)履行社区责任的指标

1)企业履行社区责任指标对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企业修建城乡公路对当地区的社会贡献。

3)为当地建设消防站、防疫站、希望小学等公益事业投入对地区的贡献。

4)企业履行社区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5)履行安全责任的指标

1)企业安全检查机制和安全事故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安检次数对企业的年生产能力的影响。

3)违章作业的次数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4)专职安全管理队的规模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5)工伤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

6)企业履行安全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6)履行创新责任的指标

1)创新责任指标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创新项目开发成本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3)创新项目开发收益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4)企业履行安全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三)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设计

1.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

为了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必须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必要的科目收集汇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数据。这些账户可以在企业财务会计账外单独设账户进行会计信息的归集。

根据以上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表的结构,分别设计:

(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总账账户。例如:企业履行经济责任成本、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成本、企业履行社区责任成本、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成本、企业履行安全责任成本、企业履行创新责任成本。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总账账户。例如:企业履行经济责任贡献、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贡献、企业履行社区责任贡献、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贡献、企业履行安全责任贡献、企业履行创新责任贡献。

账户格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和贡献账户可以采用棋盘式格式。在账簿中,根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项目的详略情况分类设置栏目,根据企业经营范围和管理的特点设置项目,分别累计企业的各种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

计量基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账户的数据可以采用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账户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或贴现值进行会计计量。

企业定期随财务报告对外公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及时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财务部门应随时更新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具体指标项目,使报告可以同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保持同步。

2.非财务类指标数据与本企业其他部门数据的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指标数据不仅来源于财务部门,与企业其他各职能部门的生产经营和产出成果也息息相关。因此,财务部门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编制时,应注意各种非财务数据的日常积累,并且与其他数据来源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做到数据共享,从而保证所披露的数据可以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各方面情况。

【参考文献】

[1] archie b. carroll,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 (1979): 497-505,1997.

第8篇:知识经济社会范文

关键词:社会应激;风险认知;情绪体验;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8-0051-02

预警机制作为一种防御措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在面对危机或风险时的抵御能力,目前各行各业都纷纷建立起自己的风险预警机制,但都忽视了风险事件中最不能避免的人。有学者认为,应激事件的控制与预防系统(包括流行病传染监控、公共卫生政策系统)如果忽视了对民众社会心理行为的预防和监控,则不是一个完善的预防控制系统。所以,在尝试构建任何预警机制时,我们应该考虑事件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从人们的心理特征分析风险发生的规律性问题,构建出“人性化”的预警机制。建立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应对各种应激事件的社会心理行为预警系统,已经成为心理科学工作者务必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将从在社会应急事件中人们的认知和情绪体验两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个包含个人、组织和社会的三级社会应激预警心理指标系统。

一、社会应激事件中的认知特征

影响人的情绪最主要的因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认知。相同的事件在不同的态度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那么我们对社会应激事件的认知方式就是我们的应激情绪体验的决定影响因素。在不同的社会应激事件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要素,即风险。不同人对风险有不同的感受阈限,有些突发事件对一些人来说可以算是晴天霹雳,而对另一些人就不足为奇。那么我们对风险的认知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1.风险认知

所谓风险指在不确定情境下不利事件或危险事件的发生及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认知(riskperception)是个体对存在于外界各种客观风险的主观感受与认识,而这些主观感觉是受到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首先,对风险的熟悉性和控制性是两个风险测量指标。越熟悉的风险事件对人们造成的重大心理创伤的可能性越小;同样,如果人们对某一风险事件具有较强的控制感,则产生心理创伤的可能性也比较低。此外,消极的风险事件信息更易增加风险危机感;而积极的风险事件信息则能降低民众的风险水平。其次,周围群体的风险认知也会产生相互影响。

根据以上的风险认知特征,我们可以对预警机制的设计提出人性化的意见。首先,在预警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民众的感受,努力提高民众对风险事件的熟悉性和控制感;其次,在社会应激预警系统中消极信息指标与积极信息指标在数量上尽量保持平衡,而且消极指标要成为关键指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民众对风险的警觉意识;第三,要重视信息的群体交流作用,防止信息在大规模传播过程中给民众造成的额外舆论压力,换句话说就是要保证预警机制各项指标要有针对性,对群众和对政府管理者的指标系统应该有不同的设计;第四,由于认知风格的不同与人格特征有关,不同的人接受相同信息的能力不同,这里就需要注重预警系统的指标传达方式问题。虽然指标的含义相同,但不同传达方式也会在不同人心中产生不同感受,在信息传达中我们可以更多地考虑受众的年龄特征、性别特征、性格特征以及所处集体文化特征。这就需要不同级别的传达都要有自己的独特性,且不失去指标最原本的含义。最后,在预警机制中,不同信息要给予相应的权重分配,将那些对民众来说意义重要的信息给予较多的传播,以满足在应激过程中个体与社会的需求平衡。

2.风险情绪体验

在社会应激事件中我们也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情绪体验,这些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积极的,它们帮助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来应对这种应激状态。但是,有时它们超过某种程度后,就会起到消极作用,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使我们久久徘徊在应激事件中不能得到释放。应激、焦虑和抑郁是密切相关的现象,大多数焦虑和抑郁患者都曾经历严重的心理应激事件。因此,应激事件被看做焦虑和抑郁的原因,或者至少是在遗传基础上的诱因,能够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不同个体的情绪体验会作为调节变量影响应激事件中信息与风险认知的关系。不同的应激事件信息对处于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个体产生不同的风险认知评价。比如在应激事件发生后,对于易焦虑人群来讲,他们的应激行为是担忧、紧张甚至是恐惧,因此会对任何有关事件进展的信息进行高度关注,他们对应激事件的风险评估应该会偏高,并且容易产生激进过度的行为反应;而对于抑郁人群来讲,他们的应激行为是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并且行动迟缓的应对周围的事态。所以他们对应激事件的风险评估可能会偏低,并且容易产生滞后的行为反应,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在构建社会应激事件的预警机制时,我们应该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应激事件对不同人群可能带来哪些情绪体验,从而建立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

二、社会应激预警心理指标系统

通过上文对应激事件中人的认知和情绪的分析,本文尝试从三个层面构建社会应激预警的心理指标系统。作者认为一个完整的预警机制应该包括预防和应对两方面的内容。毕竟有些应激事件是无论怎样也不可能避免的,这时预警机制的功能就在于最早进行积极干预并解决问题。所以,考虑到社会应激事件的宏观性,我们需要分别从个体、组织和社会三大层面进行描述。

1.个人层面

根据人们在应激事件面前可能出现的三阶段反应,我们需要早期干预与提前教育。预警机制中个人层面的两个指标应该包括公民心理健康水平和公民应对行为模式。要做到对这两点的全面了解是很大的工程,需要民众与管理系统全力配合。首先,公民心理健康水平需要给所有公民构建电子心理健康档案,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互动媒体对民众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且在这当中还要做好保密工作。其次,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也需要依据当地当时的实际社会需要进行定义,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群众幸福感是不能相比较的。除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统计外,还需要关注公民所持有的应激应对行为模式,这一行为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了解每一个人在碰到危机事件后可能出现的行为反应以便能最快最准确的预测出在实际应激状况下不同人的行为方式,比如区分出不同等级的应对方式程度,对那些最缺乏应对能力,遇事采取消极态度的人员进行更多的心理干预。

2.组织层面

组织层面主要针对个体所处的群体来讲,比如青少年所在的各自的学校,员工所处的企业公司单位,老年人所处的社区等。我们都生活在某种组织中并且接受着组织给我们所营造氛围。因此,我们可以从组织的健康状况预测出个体成员的健康水平。在社会应激预警机制中我们需要关注组织当中的矛盾状况与组织业绩两项指标。组织的矛盾状况需要统计出组织在一段时期所发生的重大纠纷、争吵、罢工、举报等负性事件并对每种事件进行矛盾程度的评估,最后得出一个矛盾指数,指数越多,代表组织矛盾越多性质越恶劣,因此也就越容易发生恶性事件,需要进行相应的危机干预措施。健康的组织除了很少的矛盾感,还需要有良好的绩效水平,即组织对社会的贡献率。这一指标从实际行为角度衡量出一个组织的成效,换言之,即使组织成员的合作力量。我们认为一个具有高效能的组织其员工的行为绩效应该也会较高。以积极行为应对周围工作生活和学习是一个健康人的基本指标。所以在组织层面中我选定了这两个指标作为预警指标。

3.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是预警系统中最大的层面,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不以具体事件而改变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以及随不同事件而改变的事件处理效能与信任度。我们都知道个体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的认识可能影响到他对事件的态度。在一个资源充足的环境下,个体更愿意采取积极态度和措施应对应激事件,而在一个缺乏物质与文化资源的环境下,个体更容易体验到绝望和无助感,并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因此,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也会隐藏着对危机事件发生的暗示,尤其是社会中的经济文化公平问题是引发众多事件的原因。因此在预警系统中可以考虑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一些指标纳入进来,从而以宏观角度来控制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其次,还有一些社会指标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的不同而改变的。比如一个社会中的管理效能,在不同职业中可能遇到不同性质的应激事件,而管理者对不同的事件又有不同的管理能力。我们需要总结之前处理各种应激事件的工作经验,并针对不同事件的处理能力给予评价,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的综合能力。此外,民众对管理部门的信任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民众的信任度有时可以即帮助民众度过心理受创期,也给管理部门处理问题的信心。提高民众对管理部门的信任度,才能够使各项应激应对措施更有效地开展下去。如果民众开始对管理部门的工作开始质疑与反对,相信此时管理部门的任何应激措施无疑只会火上添油,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新馨.心理应激与应对――上海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2]亓晓丽,林文娟.焦虑和抑郁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和策略[J].心理科学进展,2005,(3).

[3]李,陈龙,裴华,等.人格特征与职工应激评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4).

[4]时勘,范红霞,贾建民,等.我国民众对SARS信息的风险认知及心理行为[J].心理学报,2003,(4).

第9篇:知识经济社会范文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环境设计;应用

环境设计专业的开展,需要学生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和环境的创作。在培养这种高端优秀人才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先进的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出学生的科技感、时代感价值。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的课程学习中,使用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效果突出。

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新地使用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涵盖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一)课程之前

在课前阶段,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在学校的教学平台上,使用微信群或者直播群,对课程中的教学视频、教学任务、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资源信息进行上传,并根据课程不同阶段的要求,提供从简单到复杂的电子资料压缩包。比如,在课程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针对教材中的制图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将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分成不同的模块,然后为每个模块的学习设置不同的时长和积分,让学生进行累计学习。随着课程的开展,教师再根据课程中的实践内容进行线上模拟学习,并将模拟的内容也分为不同的版块,有室内制图版块和室外制图版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进行实践。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种“学习时长+学习积分”的方式,进行课前学习模式的运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利用线上的学习模式,开展调查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1]

(二)课程之中

在课堂上,教师不需要再长篇大论地进行教学,只需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比如,在学习环境设计透视的主要特点的课堂上,学生已经在课前对透视的特点进行了学习,但是对透视特点与制图设计的联系运用并不熟练,也不能很好地开展实践运用分析。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这一个学习难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互动,形成探讨式的教学环境。又如,在制图设计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数学知识,学生会感到很难,不想学。这时,教师要缓解学生的这种情绪。利用课堂开始之前的5 分钟时间,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一节课只讲一个概念,累计之后,完成对全部数学设计概念的讲解。然后,教师要注意及时开展复习,利用数学中的艺术性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将数学艺术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课程之后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还要在课堂结束之后发挥作用。比如,在课程《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的课后时间中,教师要注意在学习平台上布置作业,利用平台的开放性进行个性化作业的定制设计,根据学生在环境设计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制图问题、透视理解问题进行不同的题目考察,并及时推送相关资料,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最先进的学科知识。教师要时刻关注国家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动态,及时了解制图的标准、规定、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等专业知识,并结合教学实践,让学生时刻掌握发展动向,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细分专业的选择。喜欢室内的学生可以专攻室内环境设计,喜欢室外的学生可以进行室外环境设计。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有利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提升。[2]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应用的反思

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升。

但是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中进行反思与改善,以促使其更好地应用。

(一)加强线上监督

首先,对于教师制作的视频学习包,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只能一次性完成一个时长的内容,中途不能回放,不能快进。教师要以这样的技术约束,来要求学生进行足额时长的线上学习。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平台,将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线上公示、排名,利用学生好胜心理,发挥监督效果。最后,教师还可以将每个学生的线上学习课时时长计入到学期考评中,体现出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时间,来约束学生进行学习。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过程,穿插故事、音乐等形式,更好地展开互动,将学生吸引在课堂上。比如,在进行透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著名的环境设计作品进行引入式教学,让学生分析在一幅优秀的设计作品中是如何体现渗透运用的,从而更好地进行引导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要求。

(三)提升教师水平

教师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中占据着引导位置。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对环境设计专业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够将有效的资源体现在课件的制作中,并不断研究学生对新事物的喜好,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线上互动,从而不断丰富与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人文学习。这样,教师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延伸了学生环境设计的综合能力,实现了智慧课堂的生动开展。[3]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环境设计专业中的课程《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对课程开展的课前、课间、课后等三个阶段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提出了应用的反思意见,以促使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运用提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开展时要不断进行实践研究,以更好地形成体系发展,促进其更广泛地使用。

参考文献

[1]卢秋锦.基于大数据环境的智慧课堂模式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0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