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校园环境治理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环境治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环境治理方案

第1篇:校园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一、切实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周建初为组长,分管领导王小明为副组长,学校相关行政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活动的领导。

二、开展相关工作

学校根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的文件精神,深入查找、整改存在的问题,找准薄弱环节,突出整治重点,使学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一)加强宣传动员,使环境治理精神深入人心。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牵头,教导处、总务处、工会等部门,积极做好思想发动、宣传造势等工作,让全校师生能全面了解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二)认真组织开展,让环境治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1、少先队制订了活动实施方案,发挥了学校传播文明的社会功能,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大力宣传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增强了师生的公益意识、卫生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各年级各班的配合下,学校开展了文明卫生专题知识讲座,加强了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礼仪教育和习惯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卫生、文明观念,增强节约、环保意识,摒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陋习。

各年级各班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宣传“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卫生校园”的主题班(队)会、黑板报专栏,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文明卫生习惯。学校还积极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向家长发放了活动倡仪书,让学生写家信等活动,让学生影响和带动家长、群众积极参与到城乡环境治理中来,以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目标。

2、坚强学校卫生管理常规管理工作,做到了每天“三扫一捡”每周一次大扫除,每周一次通报评比,保证了学校环境卫生的干净整洁。少先队组织制订了教室、公共区卫生打扫评分细则,认真开展了班级清洁卫生“流动红旗”竞赛活动。每天下午集合和每周星期一升旗仪式上进行表彰、通报等。

3、认真做好办公室、功能用房的卫生治理、评比。学校根据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对办公室、功能用房进行了包干负责,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校行政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且在全校教师中发出了“人人参与、看我行动”的倡议,让每一个老师自觉的养成教育、巡查、动手的习惯、不断提高全校教师的环保和节约意识,为学生作好表率。

4、学校行政和值周教师定期检查校园内外脏、乱、差现象,并且和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及时沟通,联合动手彻底清除了卫生死角,消除了乱贴乱画乱涂,加强了校园环境基础建设,绿化、美化、净化校园。

5、建立健全了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确保了伙食团和生活区洁净卫生,基本做到了无蝇、无鼠、无蟑螂、无蛛网、无尘、无油渍、无污物、无异味。

6、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认真排查了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健全了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了安全应急预案,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2篇:校园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保安全、抓质量、求发展”为主题,突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工作顺利进行。正确处理好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和维护学校稳定工作的相互联系,齐心协力,努力营造安全、文明、祥和的教育教学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的广泛宣传,制定完善,强化责任,落实措施等,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校园无安全事故,无纠纷案件,无上访事件,无周边环境问题。以求师生平安,秩序井然。 

    三、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明确工作重点。 

根据局文件精神,学校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创建平安校园的工作重心:1.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危害等教育;2.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师生的遵纪守法观念;3.要加强对校舍和教学设施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危房、消除安全隐患,严防倒屋伤人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4.对容易引发火灾、人员集中的场所作重点检查,要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更换,确保消防器材的完好;5.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工作;6.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7.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 

   (二)广泛宣传,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是新形势下学校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举措。关系到教育系统的稳定,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要充分利用班级、晨间谈话、专栏宣传,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要求以及安全防范知识等。积极引导和教育师生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三)加强教育,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师生的安全防护知识和卫生常识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注意防电、防水、防火、防毒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学习。并注重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四)完善制度,安全工作有章有循。 

结合学校实际和创建平安校园的工作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完善安全和卫生管理制度,学生安全管理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大型活动审批制度、流行病预防隔离制度,使得相关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并在实际工作中依章办事,狠抓落实。 

   (五)排查隐患,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 

为确保师生安全,按照上级要求全面排查安全和卫生隐患。对学校存在的安全和卫生隐患要进行全面深入的排查。并一一进行登记造册,逐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针对我校实际进行排查:1.危房、危墙、基建场地等基础设施。2.食堂、护栏、阳台、窗户、户外体育设施等。3.用电设施。4.交通方面。5.师生饮水、食品卫生。6.学生课间活动。7.环境卫生。8.教育不当造成的隐患等。9.校园周边环境。对以上隐患排查情况均要有专人负责督促整顿,确保各项安全防患于未然。 

   (六)加强周边环境治理。 

严厉打击破坏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和事。依法治理周边环境。注重协调与全体家长之间的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消除误会,增进了解,密切关系,努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进行。要教育学生远离网吧、游戏厅等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远离不洁的小摊商贩等。 

   (七)开展活动,创建工作不拘形式。 

为促使全校师生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创建工作,学校拟在全园开展以下几项活动:1.开展“安全与卫生知识”专题讲座。2.开展“安全在我身边”安全教育活动。3.组织“安全隐患全面排查与整改”专项活动。4.创建活动与优秀班集体评比活动紧密结合。促进创建工作的全面展开。 

   (八)加强领导,创建工作常抓不懈。 

园长为组长,副园长为副组长,其他行政、教学、后勤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对本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查。并且分工负责有关工作,责任到人。使得该项工作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第3篇:校园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学校创建平安校园的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贯彻上级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的综合治理,全力构建管理网络,有计划、有部署地推进我校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特制订本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保安全、抓质量、求发展”为主题,突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工作顺利进行。正确处理好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和维护学校稳定工作的相互联系,齐心协力,努力营造安全、文明、祥和的教育教学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的广泛宣传,制度完善,强化责任,落实措施等,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校园风无安全事故,无纠纷案件,无上访事件,无周边环境问题。以求师生平安,秩序井然。 三、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明确工作重点。根据局文件精神,学校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创建平安校园的工作重心:1、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危害等教育;2、要加强未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师生的遵纪守法观念;3、要认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抵制网络文化中的腐朽、消极内容的能力;4、要加强对校舍和教学设施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危房、消除安全隐患,严防倒屋伤人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5、对容易引发火灾、存放危险品及人员集中的场所作重点检查,要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更换,确保消防器材的完好;6、要加强对实验室、机房等重点部位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严格剧、易燃易爆品的管理;7、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工作;8、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9、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10、做好贫困学生的帮困结对助学,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广泛宣传,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是新形势下学校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举措。关系到教育系统的稳定,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班、周会课集中讲座、板报宣传、校园广播广泛宣传,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要求以及安全防范知识等。积极引导和教育师生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三)、加强教育,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重点是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师生的安全防护知识和卫生常识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防电、防水、防火、防毒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学习。并注重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四)、完善制度,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结合学校实际和创建平安校园的工作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完善安全和卫生管理制度,诸如,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设施定期检查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大型活动审批制度、流行病预防隔离制度、治理周边环境协调制度,使得相关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并在实际工作中依章办事,狠抓落实。 (五)、排查隐患,安全工作防患未然。 为确保师生安全,按照上级要求全面排查安全和卫生隐患。对学校存在的安全和卫生隐患要进行全面深入的排查。并一一进行登记造册,逐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针对我校实际主要对以下方面进行排查:1.危房、危墙、基建场地等基础设施。2.食堂、护栏、阳台、窗户、户外体育设施等。3.用电设施。4.交通方面。5.师生饮水、食品卫生。6.学生课外活动。7.环境卫生。8.教育不当造成的隐患等。9、后进生(特别是有不良行为的)。10、校园周边环境。对以上隐患排查情况均要有专人负责督促整顿,确保各项安全防患于未然。 (六)协调关系,加强周边环境治理。 学校将尽全力协调与当地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学校周边村、组与村民的关系。争取他们多方面的支持。严厉打击破坏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和事。依法治理周边环境。同时,注重协调与全体家长之间的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消除误会,增进了解,密切关系,努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进行。要教育学生远离网吧、游戏厅等严禁未年人进入的场所,远离不洁的小摊商贩等。 (七)开展活动,创建工作不拘形式。 为促使全校师生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创建工作,学校拟在全校开展以下几项活动:1.开展“安全与卫生知识”专题讲座。2.开展“安全在我身边”征文竞赛。3.组织“安全隐患全面排查与整改”专项活动。4、创建活动与优秀班集体评比活动紧密结合。促进创建工作的全面展开。 (八)、加强领导,创建工作常抓不懈。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由校长金珍云任组长,其他行政人员、村校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对本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查。并且分工负责有关工作,责任到人。使得该项工作常抓不懈,抓有成效。 (九)、强化责任,确保创建工作到位。 为了加强学校对安全工作的管理指导、督促。按照《于城小学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实施办法》。明确学校行政人员、班主任课任老师、职工家长及学生本人的责任。并分别与教职工签订安全卫生工作责任状。与家长和学生签订交通安全骑车协议书,加大督查力度。食堂要严把食品入货渠道,与供货商签定食品卫生安全协议。同时,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对因工作失职,玩忽职守或教育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要从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创建工作落实到位。 总之,我们将举全校师生之力,齐抓共管,为创建平安校园而不懈努力。

**学校创建平安校园的工作计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4篇:校园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一、领导高度重视,全员积极参与

根据县政府[2004]62号文件精神,教育局及时制订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兴教字[2004]33号),召开了由乡镇教育干事以及县直学校负责人参加的校园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动员大会,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各教育单位都制订了整治行动方案,成立了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和学生动员大会,分析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全体师生人人重视安全工作,人人参与安全工作,实现“防范安全无空人,管理安全无空当,安全教育无空地。”为使全县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到有章可循,教育局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兴教文[2004]60号),要求学校、幼儿园严格对照《兴山县学校安全工作检查评估标准》进行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根据全县保育寄宿制学校增多的实际情况,教育局出台了《兴山县保育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兴教字[2004]33号)。各教育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也相应制订了操作性强的制度措施。峡口镇的《校园安全工作八十条》,对事关学校学生安全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促进了校园安全工作的规范化。方案和制度的出台,保证了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有序开展,同时强化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安全责任意识。

二、责任落实,整治行动不走过场

1、实行安全管理负责制。为了搞好此次专项整治工作,中小学、幼儿园都严格实行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内部安全管理负责制。县实验中学成立了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为副组长、学校其他校委会人员为成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启动了护校队。强化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负责协调学校师生、财产的安全工作,负责起草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负责召开师生安全工作会议及安全常识培训等工作;学校工作专班负责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在校园内部推行安全“四包”责任制和“八制”方针。即值周领导包全周,值周教师包年级,班主任包全班,科任教师包课堂。谁领导谁负责,谁值周谁负责,谁上课谁负责,谁辅导谁负责,谁管处室谁负责,谁管年级谁负责,谁带班谁负责,谁组织活动谁负责。从而保证了责任落实,避免相互推诿。县一中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落实了三级管理、层层负责的目标责任制。由校长挂帅,统一指挥、协调各处室和个人的工作,贯彻执行上级部门的指示、任务,研究制订行动方案;由相关处室负责人担任领导成员,负责活动方案的实施;由部门岗位责任人和各班级班主任具体负责一线安全管理,明确分工,明确职责。在管理上,由领导组下设的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在制度上,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乡镇都分别成立了乡镇、学校两级领导小组,确定整治重点,明确整改工作责任目标,保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得力、机构健全、组织周密、运转有序。高阳镇中学把学校食品卫生、学生管理、校舍安全以及与其他单位配合治理学校周边环境等工作详细分解到行政、政教处、总务处和保卫科,明确了各自的职责。高阳镇中心小学成立了环境设施、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学生活动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共6个工作小组,并在学生中确定了18名义务安全工作员,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各学校围绕安全管理这一重点工作,建章立制,从根本上保证了专项整治行动的顺利进行。

2、严格奖惩制度。为了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形成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各教育单位都实行了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和连带责任追究制。将安全工作纳入各部门、教职工的责任书考评中,实行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

3、家校结合,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理解、支持。在此次专项整

治行动中,学校、幼儿园注重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沟通,召开家长会,宣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家长签定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教师、学生、学校各自的责任,有效的解决了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此同时,中小学、幼儿园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以取得全社会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支持。近两个月以来,全县各校邀请公安、卫生、文化、工商等部门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260人次,形成了校园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态势。

4、强化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在此次校园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中,教育局把对师生的安全知识教育作为整个行动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求各教育单位突出这一重点,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防患未然。各中小学、幼儿园通过校园广播、板报、讲座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大力宣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实验小学、实验中学和一中组织学生观看了“珍爱生命、拒绝”的图片展,师生深受教育;并邀请县防保中心疾病预防专家以及省专家讲授如何预防艾滋病;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宣讲安全知识,普及安全常识。榛子乡中小学共书写安全标语17条,办专栏27个,贴宣传画14张,校园广播16次,召开师生动员大会8次,与会2760人次。水月寺中心小学把安

全知识编成儿歌、顺口溜发给学生,培养学生安全习惯。县直幼儿园将一些自救自护知识创编成浅显易懂的儿歌、故事,让幼儿在念儿歌、听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树立安全防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邀请消防官兵进园为师生进行消防演练,邀请交警近园为幼儿讲解“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才能回家”为主题的道路交通基本知识。不少学校通过自办安全小报的方式,让学生收集各类安全小知识,从中得到教益。县一中的安全小报版面漂亮,内容丰富,深受师生喜爱。古夫中学结合学校体育艺术节,举行了《珍爱生命》专场文艺晚会;古夫镇中心小学举行了全校性安全知识竞赛。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举办安全知识讲座计120次,办板报356期次。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教育活动,学生的安全意识普遍得到了提高。

三、自查与督查相结合,确保校园安全万无一失。

10月27日,县教育局召开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动员大会,要求各教育单位对校园内部安全隐患进行严密排查,并写出情况报告。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积极响应,迅速行动,于11月15日前完成了校园内部的安全隐患排查,并向教育局上报了排查报告。通过自查,全县各教育单位共发现90余处安全隐患,有的已经进行整改,尚有一部分正在整改之中。县一中对校舍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维修,加固了教学综合楼的不锈钢栏杆,更换公共场所已损坏的灯泡,确保师生照明、通行有保障;维修了体育器材,强调了体育教师教案中要有保护措施,增设球场的防护网;对校园内山体滑坡等重大安全隐患做到每天观测记录。水月寺镇制订了“水月寺镇学校安全工作督查表”对照督查表逐校督查,并现场整改,弥补了管理上的漏洞,一些安全隐患得以及时整改。峡口镇把教学行为安全隐患、教学仪器安全隐患、学生行为安全隐患、交通安全隐患、学校设备设施安全隐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隐患、校内传染病控制等作为9大排查项目,要求学校进行严格排查,同时邀请县、镇两级防保中心、工商、派出所、交通等业务部门进校助查。可以由学校自行整改的隐患,由学校及时整改,学校力所不能及的,及时上报教育局,通过投入、协调等措施解决。通过排查,全镇中小学的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建阳坪中学、小学分别筹措资金,对学生宿舍、楼梯栏杆、电源线路等进行了维修、更换;添置了食堂蔬菜保鲜设施,校园环境大为改观。高岚中学果断处理了原经销店门面遗留问题,将校内的所有经销门面迁到校门外,净化了校园环境。南阳镇针对学生乘超载车和摩的现象,加大整改力度。南阳中学采用分年级放学的办法,缓解交通拥挤矛盾;南阳小学、湘坪小学由教师组织学生乘车。水月寺镇大白果园小学建立了护送学生返家路队护送网点并与家长签单制度,效果显著。

11月12日,县教育局下发《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督查工作的通知》(兴教字[2004]35号),成立了督查领导小组,下设3个工作组,对全县各学校、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督查。督点包括:师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全面排查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的情况;食堂和小卖部食品卫生管理;保育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民办教育的办学资质及办学条件;配合其他相关部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和交通秩序的情况。督查小组分赴全县50多个校点,对照《兴山县学校安全工作检查评估标准》,对校园安全管理进行认真严格的督查,并实行跟踪承包制,各小组所负责的乡镇没有达到整改目标的,督查工作就不能停止,以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校园安全工作必须常抓不懈

校园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已经接近尾声,但是,在此次行动中我们不难发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一是个别学校还存在管理上的疏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二是对已经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整改力度不够大,或者没有整改。三是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难度大,游商摊贩禁而不止,黑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有抬头之风。

第5篇:校园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一、向省级绿色学校全力冲刺

(一)建立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本学年开始,学校在“2006~2007学年度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向省级绿色学校全力冲刺,争取完成创建任务。为此,学校在组织和管理机构上予以落实,成立了叶炳森校长任组长,包括全体校务委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及环境教育、环境治理和资源节约、宣传和档案资料等专项工作组,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管理全校的创建工作。

(二)制订创建工作方案

学校制订了创建工作方案并以文件形式颁布,编制订工作进程表,将本年度的各项工作明确落实到职能部门和责任人。学校要求各部门将创建工作纳入部门工作计划,予以认真落实。为保证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度,根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和进程,领导小组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个别工作迟滞或效果不好的部门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或批评。

(三)积极落实创建任务

1.制订了《关于节约用电的通知》、《关于饮用水的管理规定》等一批旨在体现绿色理念,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规章制度。

2.制定并实施《吴川三中学生成长教育指导纲要》,大力开展环境教育、生命教育、礼仪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推动了学校德育和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化与发展。

3.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作环境问题、环境教育的学术报告和科普讲座,学校创建工作在权威人士的直接指导下取得明显成效。

4.学校组织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及有关工作人员到其它省级绿色学校参观学习。派出管理人员参加一些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培训学习。

5.学校开展了以治理食堂黑烟和污水,净化、美化和绿化校园为重点的系列工程。在各建筑物加装水电表,对全校各部门水电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定量分析,将制水房的生产的余水用于初中部教学楼清洁卫生,以节约水电能源。

学校在对办公用品及宿舍区清洁用品使用情况进行科学测定的基础上,通过严格控制,减少发放,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四)为创建工作提供资金和物质保障

为完成绿色学校创建任务,学校拨出了创建活动专项经费,并为校园文化建设和改造环境设施投入了相应的的经费,主要用于改造学校厨房和餐厅、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编印和订购环保教育教材及有关书刊以及校园文化景观建设。

二、继续深化环境教育

(一)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渗透环境意识

学校除按照国家标准开设环保课程外,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内容和特点,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如语文科的可选取有关篇目《向沙漠进军》、《大自然的语言》、《物种起源》等进行渗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校内定期举办环保专家讲座,加强校园网

“绿色学校”栏目的建设,在校园广播站定时播出环保专题节目,在宣传橱窗定期出版环境教育专版,利用各年级和班级的墙报、板报进行环保宣传和教育,这些做法在校内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增强了师生的环境意识。

(二)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文明习惯

学校注重养成教育,有意识地强化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尤其是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参与课室、卫生责任区、绿化草地和阳台花草等清洁卫生和养护工作,培养和强化学生爱清洁讲卫生、爱护自然、爱护资源的良好习惯。结合国情教育,在师生中开展节水节电活动,并建立了相应的检查通报制度。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师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常识,培养师生对环境的责任意识和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培养师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

(三)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形成良好风气

各年级组织开展系列环保主题活动,初中举办了“热爱地球,和谐环境快乐校园,绿色未来”环保创意表演赛、高中部组织开展了“从珍爱水资源的开始,爱我共同的家园”环保宣传活动和环保征文活动。各年级还组织了环境教育主题班会、团会、队会,开展环保活动,还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收旧利废活动。

第6篇:校园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绿色大学;绿色校园;绿色教育;绿色科研;绿色文化;绿色校园管理

收稿日期:201305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412713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项目(编号:J1103512;J1210026);国家创新团队

培养计划项目(编号:1092020804)

作者简介:崔志宽(1988—),男,河南濮阳人,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生态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李建龙(1962—),男,长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31904

1 引言

我国大学目前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大学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纷纷改扩建校园,如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南开大学津南校区、郑州大学新校区等,大学校园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背后却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校园的建设和学校教育的发展不能良好的将城市环境、城市生态、环境哲学、生态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的因素融入其中,环境人文学科的发展不能跟上学校硬件发展的速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频发: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外来文化的渗透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文化匮乏,个人素质修养较低;网络文化冲击严重;精神生活方面崇尚自我,缺乏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不懂得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缺乏,环境道德缺失,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的影响,物质生活追求高消费,攀比现象滋生,对公共环境缺乏爱心,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完全丢弃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和保护环境的基本道德。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存在较多问题,如大学校园内长明灯、长流水、随地吐痰、乱吐口香糖、乱扔杂物、践踏草坪、乱涂乱画、宿舍实验室卫生环境差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诸多学者和有志之士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学的理念。

2 建设绿色大学的背景

绿色大学作为一个环境人文学科,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把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任务明确纳入大学主体的第一个宣言是《塔罗里宣言》[1]。该宣言指出“大学的领导者必须提供领导地位并支持动员国内及国外资源,如此才能使大学能应付突来的挑战”、“大学在研究、教育、政策形成与信息交换方面,均扮演重要的领导角色,可以促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自此宣言之后各地的绿色大学建设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最早实施绿色大学计划的地区是美国与加拿大。例如美国的华盛顿大学、南加州大学、水牛城大学等都成立了专门的绿色大学推动委员会,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于1990年3月就开始进行校园的绿色化工作,并建立了最佳环境政策。

自此之后绿色大学建设便开始蓬勃发展,欧洲的德国亚伦技术学院以环境友好的运行为核心的绿色大学策略;英国则于1997年由25所大学共同成立了高等教育21委员会[2];拟定关于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策略;美国布朗大学的“绿色布朗”、加州大学的“校园环境规划”、威斯康星大学的“创建生态校园”等;亚洲国家也在积极开展绿色大学的建设[3],如日本的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名城大学、东海大学等,韩国的延世大学、汉阳大学等,在印度有新德里大学、印度统计学院等。我国绿色大学的创建起源于1990年代,通常是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与大学共同创建并命名。目前获得绿色大学认证的学校暂有清华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广西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新疆大学等一批学校。

3 建设绿色大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绿色大学的建设是一场大学办学方向、路线、模式的重大改革。这场改革要改变传统的征服自然地教育观,改变人类至高无上的价值观,以及向自然索取最大化和单一资源利用的技术观[4]。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大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和知识主导地位,因此建设绿色大学,使之成为绿色文化、绿色人才和绿色科学技术的生产基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有助于培养师生环境知识、意识、态度、技能、行为和价值观等环境素养,使其在今后的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更加重视环境问题;促进学校环境管理体系和相关档案资料的建立,提高环境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回收再生资源,营造优美环境,校园环境更利于师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政府、企事业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有助于教学,获得实现绿色大学的课程所需要的教育思想、教材和辅导资料,强化素质教育;学校能提高自己在本地区的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学校提高经济收益,能够有效地节能、节水、节电,资源回收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事故隐患,明显地减少浪费,节约学校财政开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建设绿色大学,开展绿色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对大学的呼唤。绿色校园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优美整洁、舒适宜人的学习和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对身处其间的师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环境意识教育作用。绿色大学通过绿色教育和绿色建设,积极参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传播和普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从而推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目前建设绿色大学的现状与问题

4.1 对绿色大学的建设必要性认识不够

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贡献社会为己任的绿色大学,有责任有能力提供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研成果,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与能力的人才,为生态文明的进步、社会的长远发展服务。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完成教学、科研、校园建设、人才培养等系统工作,全面实现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但由于对绿色大学认识不深,理解不够,把握不准,绿色大学的建设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资金投入不足,我国GDP的3.2%投入教育系统,其中高校只占了23%运行经费先天不足,导致无力投入绿色大学的建设;②高校疲于应付扩招带来的压力,草草完成校园建设,无力顾及校园的生态;③科研项目和实验产生的污染废物无设备清除等;④学科设置不合理,环境人文学科课程设置少,分配不均匀。

4.2 对绿色大学的建设目标与指标认识不清,思路不明

我国地域广阔,高校众多,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对绿色大学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前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认为:所谓绿色大学建设,就是围绕人的教育这一核心,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原则、指导思想落实的大学各项活动中,融入到大学的全过程[5];而张远增则认为,绿色大学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指导,立足学校长远发展来组织和实施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保持学校持续发展潜力的大学[6];哈尔滨工业大学叶平教授认为:绿色大学主要指全面贯彻和渗透生态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时代大学,是大学的“绿色”荣誉和形象,是高等教育层面推进绿色文明的大学,是新世界大学发展的文明方向,也是大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社会精神文明工程[7];余谋昌认为'绿色大学'的提出和发展,同现代环境思想的进化是一致的,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经表现我国教育的一个新方向,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的产生[8]。

以上这些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给了“绿色大学”以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绿色大学”的“绿色”除了其本意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它既是指一种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是指人的生命力、青春活力和人文素养;不仅包括自然生态的绿化、美化,还包括人文生态的和谐、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科学的发展观和学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认为“绿色大学”是不断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同时,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为指导思想,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全面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环境素养的新型大学,构建绿色校园,发展绿色文化和绿色教育,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4.3 对绿色大学建设的内涵理解局限

“绿色”之内涵远远超过仅校园绿化环境的建设层面。它是一个更高层面上的变化,是对办学理念的一次更新,涉及到学校具体工作的各个方面,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3个层次:用绿色教育思想培养人,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骨干和核心力量;用绿色科技意识开展科学研究和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贯穿到科学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发展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服务;用绿色大学示范工程熏陶人,运用国内外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的先进技术,建立环境优美的生态校园示范区,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是绿色大学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熏陶广大师生。

4.4 制定的绿色大学建设指标不得力,行动迟缓

我国高等院校的类别大致可分为综合类大学、师范类大学、理工农医类大学、艺术类4类大学,因此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纷繁多样复杂多变。张远增将绿色大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分为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绿色大学教育内容、绿色科研、绿色实践过程、绿色校园建设、绿色大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等,并在此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了二级指标的分解[6];罗泽桥等认为绿色大学建设和评价的体系可以从绿色管理、绿色教育、绿色科研与产业、绿色校园、绿色消费5个方面来体现[9];陈文荣等采用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层构成,从绿色教育、绿色校园、绿色科研、绿色实践、绿色办学5个方面,构建绿色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10];陶敏等认为绿色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绿色大学建设基金会、绿色教育、绿色校园、绿色科研、绿色社会服务等,每个项目下又有子指标[11]。我们认为绿色大学构建主要包括绿色校园,绿色文化,绿色教育,绿色管理和绿色科研等几大方面。

各个高校对指标体系的执行也是参差不齐。国外的绿色大学建设都有专门的监察委员会,监督管理各个指标的建设和执行情况。在国内只是部分省、市提出了计划和标准,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创建管理体系,没有相应的管理部门或是管理责任不明确。即便是构建了绿色大学的指标体系也执行力不足,存在较多问题。

5 建议与对策

5.1 加强绿色大学建设必要性的宣传

绿色大学的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持久性强,紧靠学校的某几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其中必须要动员广大师生的参与。对广大师生的动员要从3个层面上进行:知识层面,可以通过课堂、校园的宣传媒体,包括广播台、校园BBS平台、各类校内刊物、宣传栏等宣传关于绿色大学建设的概念、理念、可持续发展观等知识,让师生了解相关知识和内容。价值观层面,通过相关知识的传递、校园环境的熏陶、思想教育的开展,逐步使师生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绿色大学建设的内涵深入到广大师生的思想中去。实践层面,根据绿色大学建设的理念、概念,结合实施方案,渗透到师生的教学、实践及日常的生活中,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

2013年7月 绿 色 科 技 第7期在建设绿色大学的过程中,南京大学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学校专门开设了环境教育、绿色大学建设方面的选修课程,在学校的广播台、小百合BBS平台、校报、宣传栏等学校的宣传媒体上开设了相关栏目,用于对绿色大学的概念、理念、可持续发展等知识进行推广宣传;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等的课程也都提上日程,并以讲座的形式来进行,在价值观上通过不断的熏陶影响,广大师生都树立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不断把建设绿色大学的内涵融入到了广大师生的思想中;南京大学建设校园的过程中不断在广大师生中征集优秀的想法,使广大师生的绿色创意用于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使思想和实践结合起来,并以实践来推动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5.2 制定创建绿色大学的规划方案和实现绿色大学建设目标

我国建设绿色大学应该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思考,整体规划、整体实施,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特色的框架方案,定制一个有效的策略:提出愿景,将绿色大学建设概念化;将绿色大学建设的任务概念化;提出绿色大学建设的政策、目标、目的、资金获得及协调机制;最后实施绿色大学的具体建设措施和行动,为创建一流绿色大学的目标奋斗。如图1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根本上保证大学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图1 绿色大学建设流程

南京大学在提出绿色大学建设之初,就组建了一个专门的绿色计划委员会和一个以南大生态学专业教授为主的专家指导小组。绿色计划委员会负责将绿色大学建设及其任务概念化,提出绿色大学建设的政策、目标、资金获得及协调机制,并负责绿色大学建设的具体措施和行动;专家指导小组对整个建设过程实施监督指导,指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意见,并构建一个具体的评价绿色大学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各项举措多管齐下的建设下,南京大学的新校区,规划合理,建设得当,从绿色校园、绿色教育、绿色科研、绿色文化、绿色校园管理等多个角度和层面上符合绿色大学建设的初衷。

6 广泛推广国外创建绿色大学先进经验,加快实施绿色大学创建步伐

在绿色大学创建中,还有很多理论空白及实践难点,应鼓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多出理论和实践成果;各创建高效有必要联合成立相应的学术组织和团体,定期召开研讨会,讨论创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对策。另外,国内绿色大学的创建与国际绿色大学的建设联系少,国内签署《塔罗礼宣言》的大学很少。我们认为我国高校应该加强与国际上绿色大学的联系,条件成熟的大学应该积极签署《塔罗礼宣言》,与国际上的绿色大学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互相促进。

如在2011年6月南京大学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大学建立了创建绿色大学联盟,大学共同担负起了推进绿色科学研究、开展绿色教育及社会服务、推广绿色文化方面的责任。三位校长陈俊、沈祖尧、蒋伟宁共同签署了《绿色大学联盟协议》并发表了《绿色联盟宣言》,共同致力于用“绿色教育”思想培养人,用“绿色科技”成果造福人,用“绿色校园”工程服务人。

参考文献:

[1] 王 民,蔚东英,张 英,等.绿色大学的产生与发展[J].环境保护,2010(13):50~52.

[2] 蔚东英,胡 静,王 民,等.英美绿色大学的建设与实践[J].环境保护,2010(16):51~54.

[3] 蔚东英,王 民.亚洲绿色大学建设与实践[J].环境保护,2010(17):47~49.

[4] 张秋根,魏 洽.绿色大学建设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4(4):132~134.

[5] 王大中.创建“绿色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4):5~9.

[6] 张远增.绿色大学评价[J].教育发展研究,2000(5):16~19.

[7] 叶 平.大学“绿色文明”的荣誉和形象[J].环境教育,2001(4):16~18.

[8] 余谋昌.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J].环境教育,2008(3):68~71.

[9] 罗泽娇,庞 岚,程胜高.浅议绿色大学的创建[J].环境教育,2004(9):12~14.

第7篇:校园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环境管理制度

1、根据学校建设的标准化要求和学校整体规划,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努力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按班级划分清洁区,落实后勤人员卫生包干表,抓好班级值日生工作,坚持经常性的清洁卫生工作,保证校园风无长的杂草、墙壁无涂划、无球印、无脚印、无悬灰,地面上无纸屑、无烟蒂、无果皮、无杂物、无痰迹、垃圾箱内及时清除,屋角屋顶无蛛网灰尘,桌面无新刻刀痕,学校内无卫生死角。

3、校园内环境布置简朴、美观、大方,教室、办公室以及其它各室的门窗玻璃齐全,室内窗明几净,光线充足,桌椅排列放置整齐,各种物品放置有序,楼梯、走廊及校内道路、操场清洁整齐。

4、厕所每天要打扫,定期冲刷,并喷洒药水,使用厕所要讲文明,讲卫生,保持厕所的整洁,减少臭味,消灭蛆蝇。

5、黑板报、画廊、宣传橱窗的布置要落实专人负责,1个月不少于1期,保持美观整洁,内容健康,适合儿童趣味,富有教育意义,开工生动活泼。要定期更换版面,并注意正确使用简化字,注意字体工整,文体规范。

6、绿化、美化校园要有计划,逐年分期实施,校园内要做到一年四季都能见到常绿植物,对已有的花草树木要指定专人养护管理,全校师生要人人做到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

7、学校各类用房应每月全面检查一次,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上报中心学校,采取措施进行维修。校园内墙壁、物品要定期粉刷油漆。

8、学校要有健全的校园卫生制度。由少先队组织检查小组和校值日每天两次对全校各室、各清洁卫生区进行检查评比。

9、教育全校师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医生配合下,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校要逐步添置卫生设备,完善学生的卫生保健档案。

校园环境管理“十三个禁止”

1、禁止随地吐痰。

2、禁止随地大小便。

3、禁止乱扔果核(壳)、瓜皮、纸屑、烟蒂、塑料袋等废弃物。

4、禁止乱倒污水和粪便。

5、禁止乱倒垃圾和在露天场所、公共垃圾容器内焚烧树叶、杂草、垃圾。

6、禁止乱涂、乱写、乱画、乱张贴。

7、禁止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主干道路上乱堆放物品。

8、禁止带宠物进校。

9、禁止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在非指定的地点乱停乱放。

10、禁止损坏一切公共财物和环境卫生设施。

11、禁止在教学区、办公室烧饭和乱倒剩菜剩饭。

12、未经批准,禁止在校内设摊摆点。

13、禁止攀树、折枝、摘花和践踏草地。

校内张贴物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加强校园管理,优化育人环境,保持校园的整洁,特对校内的各种张贴物(包括布告、公告、通知、宣传品、标语、海报、启事、广告、指示等)做如下管理规定。

1、所有张贴物必须张贴在学校指定的布告栏内。

2、张贴物要真实、简要、工整、干净、不许覆盖刚贴上的重要通知。

3、张贴物必须写明单位名称和日期。布告、公告、通知要盖部门公章。未有部门公章,或者贴在公布栏以外的和过期的各类张贴物品,将立即清除。

4、在校园内不准张贴不利于学校安定团结或不利于校园文明建设的张贴物,创建办除及时清除外,并追究书写人和张贴人的责任,严重者给以处罚或依法处理。

苗圃管理制度

1、苗圃是校园培植苗木、花卉、制作盆景的绿化基地,贯彻以绿养绿方针,逐步减少学校投资。

2、苗圃必须为美化校园服务,同时也要为社会绿化活动服务。

3、苗圃不准存放私人花卉。

4、苗圃工作人员严禁私自将各类花卉、盆景带出苗圃,违者罚款。

5.苗圃努力为教职工服务。

校园环境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一、环境清扫

1、工作量:每班环卫清扫人员承包的责任片块,包括路边绿化地及其中小径。

2、清扫时间:每天至少清扫一遍,并全天候保洁。

3、负责拾清绿化地上的果皮、纸屑等垃圾,并负责清倒垃圾筒。

4、严格控制蚊蝇孳生地,做到责任片无蚊蝇孳生地。

5、责任片内发现乱倒的垃圾,要及时处理,遇到难题即报上级管理部门出面处理。

二、日常管理规定

1、禁止随地吐痰。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清除。

2、禁止在食堂、教师、走廊、窗外、道路、绿化和操场等公共场所乱扔果皮、纸屑、烟头、饭菜等。违者就地清除,批评教育。

3、禁止向校园内投掷石头、丢弃废物、排放污水,禁止在室内外乱倒污水、乱扔各种垃圾。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清除、捞出。

4、禁止在各种建筑物、设施、树木上张贴大小字报和乱刻画,各部门的通知、海报、广告、启示等必须在指定的广告栏内张贴。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擦洗干净。

5、禁止在办公室、走廊、厕所内用火处理废纸、杂物,严禁将火种倒人垃圾箱内。

6、禁止在室内、走廊和绿化地带、建筑物周围以及道路地区打球、踢球。违者没收其体育用品,造成门窗损坏的,按原价两倍赔偿。

7、不准在绿化地带或空场上随意大小便、乱倒污水、粪便、垃圾等,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清除。

8、不准在校内外、门口等地任意设摊。如经职能部门同意临时设摊,摊主应保持摊位周围场地的环境整洁卫生。

学校环境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学校环境治理工作,促进校容校貌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结合学校实际规定如下:

一、保护树木花草及园林设施

1、严禁攀登假山和雕塑。不得用砖头、石块、木棒等器物敲打或用脚踏雕塑等设施。严禁在校园及这些设施上涂抹乱画。

2、爱护花草树木、严禁践踏草坪、折枝摘果,教学楼区域内不许打排球、篮球、不许踢足球。

3、不得在教学区内追逐打闹和进行可能损害橱窗、树木等设施的各种活动。

4、保持校园清洁,不随意乱扔纸张及各种废弃物,随地吐痰,负责卫生的各班要按时清扫。

5、凡有破坏学校花草树木及教学设施的,除进行赔偿外,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分。

、维护楼内秩序

1、上下楼梯和在楼内行走要靠右侧,不得多人并排行走或勾肩搭背,不准在楼内追逐奔跑。

2、楼内须保持肃静,不准大声喧哗。

3、不准乱扔废弃物和随地吐痰,废弃物要投入垃圾箱。

4、做完间操或全校大会结束后,各班须按秩序进入楼内,不得拥护,以免发生伤亡事故。

5、爱护楼内设施,不准坐、踩管道,不准破坏桌椅。放学后,值日生要及时关闭门窗和关灯。如因门窗未关,玻璃损坏,按规定赔偿。

6、要注意保护楼内标语牌。不得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更不准破坏。

7、不准在楼内玩任何球类或从事其它体育活动。

创建“绿色学校”规章制度

1、建立校长领导下的学校环境教育分工负责制。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列入学校的年度工作目标。学校工作计划,日常工作安排,部门工作考核必须把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必要内容。该项要求列入学校工作常规考核。

2、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美术等学科教师必须完成教材和大纲要求的环境教育教学任务,做到有机结合,巧妙渗透。每学期至少有一个专题讲座,考试试卷中要有明显的环保内容,该要求列入相关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常规考核。

3、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工作人员要做好环保宣传图片、图书、音像、报刊等资料的收集、保管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环保知识的宣传推广工作。

4、学校教导处、少先队、班主任要把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作为学生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纪律,每次活动要求有总结,有台帐。

环保教育制度

1、师生自觉学习环保知识,认真写环保读书笔记,提高环保意识。

2、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在实施学科教学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有机地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

3、利用节日庆典和少先队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绿色创建活动

4、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资源,随手关紧水龙头,随手关灯,不开无人电风扇,电脑长时间不用,必须关闭主机和显示屏。

5、不用一次性物品,不乱扔纸屑、果皮、塑料袋、废电池等,班级做好垃圾分类回收。

6、爱护花草树木,不折树枝、不摘花、不踏草坪。

7、与破坏环境的一切行为做斗争。

8、课间不追跑打闹、不大声喧哗少制造噪音,共创宁静环境。

9、旧物巧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

10、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

11、买环保电池,减少环境污染。

12.拒吃野生动物,不买野生动物制品,善待生命。

13.认绿色食品标志,保障自身健康。

14.买无公害食品,维护生态环境。

15.维护绿化,捐资种树,做绿色小卫士。

16.做环保志愿者,积极参与环保宣传。

节水节电制度

一、节水制度:

1、洗水水龙头不能开得太大,用水后关好水龙头,杜绝长流水。

2、厕所内的水龙头定人开关,其他人员不得开关。

3、食堂工作人员要有节水意识,不得随意浪费,发现严重浪费用水者,每次罚款5-10元。

4、后勤要经常检查水管和龙头,发现漏水现象及时修复。

二、节电制度:

1、严禁学生和其他人员私拉私接电器,不得使用电炉、水茶壶等耗电电器。

2、师生要养成节电习惯,杜绝长明灯现象,做到人走灯灭,人走风扇灭,饮水器及时关闭。

3、夏天室外温度低于30℃,冬季室外温度高于5℃时,不使用空调。夏天空调、冬季采暖前要关闭门窗,人员离开时必须及时关闭电源。夏季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冬季的空调温度不得高于20℃。

4、晴天白天不开电灯,教室尽量开窗通风,不开电风扇。电脑及时关闭,教室电视不用时关闭;放学后电子备课室要切断电源,以减少待机能耗。

绿化管理制度

1、常年有人对树木、花草进行修剪。

2、抓住时机,及时浇灌、追肥、灭虫,对认为造成损坏,根据情节轻重,扣除班级考核分1----5分。

3、对学校的一草一木,落实到班,人人进行保护。

4、学校的大面积绿化,要有实施方案,并要全体师生参与设计,广泛征求意见,让人人植树,个个爱花。

5、由门卫人员监护,对外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防止对花草、树木的破环,出现问题追究门卫的责任。

6、各式的盆景花,全部落实到专人进行负责管理,保持常年枝叶茂盛。

7、绿化一草一木,需要移栽的要报请学校绿化领导小组批准。

禁烟制度

1、全体员工应自觉学习健康知识,人人懂得吸烟危害健康的道理,积极开展禁烟宣传教育活动,吸烟教师应自觉戒烟。

2、学校齐抓共管学校的禁烟工作。利用健康课、团队活动、班队主题活动、广播等各种形式,经常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使不吸烟成为教师员工的自觉行为。

3、教室里、走廊上、办公室等学生集中的场所,一律不准吸烟。

4、休息室、会议室在会议时间里,与会者一律不得吸烟。凡学生和家长集中的地方,本校教师一律不得吸烟。

5、在学校内的醒目处张贴禁烟标志等,安排专人进行不定期地检查、劝阻吸烟者。

6、全体师生员工把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长期进行下去,向无烟学校的目标迈进。

创办“绿色学校”奖惩制度

一、全校教职工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投入到此项活动中来,并起到率先垂范作用。

二、各任课教师,要把环保教育活动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不断丰富自身环保知识,并教育学生。

三、班任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

第8篇:校园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摘要:农村环境教育一直是河北省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本文明确了环境教育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当前河北省农村环境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在今后农村环境教育工作中要明确三个教育主体、实施三类差别化教育、完善三方面配套保障。

关键词 :河北省;农村;环境教育

当前,环境治理已成为我省当务之急,农村更是其中的重点区域和难点区域①。2013年出台的《河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作为未来三年我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则是将整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改造等硬件提升方面,而在农村人群环保意识养成、环保技能提高等环境教育方面的工作力度有待加强。从我国的普遍情况来看,农村环境教育因其覆盖面大、主体不明确、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差异以及成功实施难度大等原因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②。

本文将环境教育理论应用到我省农村环境整治研究中,评价我省农村环境教育现状,并在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从便于操作、切合实际的角度,设计我省农村环境教育方案,以期充实和丰富我省农村环境整治措施。

一、环境教育研究述评

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是全球环境教育运动的起点。1977年,联合国提出的《第比利斯宣言》中,明确和拓展了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使环境教育走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在实践方面,联合国制定了国际环境教育规划,美国出台了《环境教育法》对环境教育的组织机构、教育课程等进行了规定,部分国家也制定了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的计划。

我国对环境教育的研究始于1992年,当前已有的农村环境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开展农村环境教育的必要性论证、教育开展现状及分析、农村环境教育内容、对策研究。总体而言,存在以下特点:多为描述性研究;集中于农村学校环境教育,缺乏对其他农村人群的针对性研究;对策研究较为粗略,实际操作不具体;等等。

二、河北省农村环境教育现状评价

1.教育基层实施主体的责任意识不高

具体到农村环境教育,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是有关政策的制定者,县级及以下政府部门负责抓政策落地,是农村环境教育的基层实施主体。当前,我省县级及以下政府部门对农村环境教育的责任意识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⑴存在“重县城轻农村”的错误倾向。长期以来,我国环保立法、环境整治等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一直在城市,而对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在这个大环境下,对于县级政府而言,在开展环境教育工作中,同样存在“重县城轻农村”的倾向,这是一直以来制约我省农村环境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⑵存在工作畏难的负面情绪。农村环境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因素多,需要多个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加强协作,纵横向协调工作量大;农村环境教育是一项基础工程,利于长远,但当前我省的状况是起步晚,底子薄,一般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农村环境教育是一项大型工程,关系到每一个农村、每一位农民,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环境教育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投入。

⑶存在无人负责的消极形态。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由县级环保机构主抓,多数乡镇未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机构,导致县级环保机构在面对众多农村时,则往往因人手不足难以有效推进工作,造成工作无人负责、推进不力的局面。特别是,上面也提到,农村环境教育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加强协作,但在现实中,存在环保部门作为牵头部门统筹不力、配合部门工作不积极等情况,陷入无人管真空地带。

2.教育受体的人群细分不够

农村环境教育的受体是农村人群。结合已有研究,本文认为,根据人口学特征和与农村环境的关联关系的差异,农村人群可分为农村中小学生、成年农民、农村公职人员。在农村环境教育中,应逐一对以上三类人群进行针对性研究,并制定具体教育措施。而我省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当前农村中小学生是我省农村环境教育的主要工作对象。开展校园环境教育,也是我国教学大纲的要求。但因教师水平层次不齐、应试教育思维影响等,当前对农村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大多只是在相关学科课堂教学中简单提一下,教学效果难以保障。同时与城市学校相比,生动丰富的课外环境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成年农民一直是我省农村环境教育的重要工作对象。成年农民是农村生产、生活的主要决策者和参与者,但当前我省对成年农民开展的环境教育针对性不强。对成年农民的环境教育必须与其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讲大道理等漂浮的教育方法是不起作用的,绘制文化墙等泛泛的教育方法也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农村公职人员(包括环保干部、中小学教师等)是农村环境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农村公职人员的环保素养高低对整个农村环境教育工作的成效有着重要影响。但当前,我省对有关农村公职人员的环境教育存在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对于环保干部,存在环保法律知识掌握不熟练、执法水平不高等问题;对于中小学教师,存在环境教育打折扣、照本宣科等问题。

三、河北省农村环境教育方案设计

1.基本思路

农村环境教育应在我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框架下,与其他措施实现融合、协作,注重与正在实施的《河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形成合力;

农村环境教育应充分立足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立足农村人群行为特征,立足乡情村情,立足当前农村环境教育现状,不可生搬硬套城市环境教育办法。

2.具体措施

⑴明确三个教育主体。明确农村环境教育的主体是做好农村环境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面对当前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客观上要求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具体而言,教育主体应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这三个教育主体分别在农村环境教育不同领域发挥作用,共同为农村人群提供教育服务。

在教育主体多元化的局面下,政府依然是农村环境教育的主导者。一般而言,公共性纯度较高的农村环境教育要素(如重大农村环境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教育师资培训等)、制度性农村环境教育要素(如农村环境教育战略规划)以及民间力量不愿意或者无法完成的领域(如欠发达地区农村环境教育的对口支援等)③,应由政府承担。

企业是在市场环境下开展农村环境教育的重要主体。通过公开竞争招标的方式,使部分低耗能、高效能企业在政府特许下,下乡开展环保产品宣传;同时,政府应视情况对下乡环保产品进行适当补贴,督促企业做好售后服务,等等;以确保企业获得利润,确保农户既获得生产生活上的实惠,又体验和深化了环保理念。

社会团体具有公益性、非政府性、灵活性等特质。应大力、有序发动公益性组织、教育机构等,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教育,以分担部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弥补市场机制缺陷。当前我省开展了相关内容的支教、支农等活动,但总体来看,今后应在加强政府引导、对接农村实际需求、克服形式主义、形成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⑵实施三类差别化教育。前文提到,根据人口学特征和与农村环境的关联关系的差异,农村人群可分为农村中小学生、成年农民、农村公职人员。为保障农村环境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必须立足以上三类人群实际情况,分类别开展差别化教育。

对于农村中小学生:教育目标是认识环境,养成环保行为习惯,形成环保资源意识。教育内容是环境的内涵、人与自然的关系、环保行为规范和环境现状等。教育途径是可参考江苏省做法,单独设立环境教育课程;加强农村中小学有关课程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注重挖掘身边、新鲜的教育题材,增强课堂生动性;吸引外部力量,共同创建环保知识科普基地,走出去体验城市、先进农村的优美环境。

对于成年农民:以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党团员、文明户等个体为重点教育对象,带动全体。教育目标是确立环境资源意识,掌握环保生产生活行为方式,树立环境权益意识。教育内容是农村环保基本知识、科学种植养殖、合理使用农药、低碳生活方式等。教育途径包括组织有关企业开展环保生产技术下乡、产品下乡;结合我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在改圈、改厕等同时,教授农民相关环保、卫生生活知识;引导、帮助农民开展环境维权活动。

对于农村公职人员:教育目标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教育内容是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危害及成因,农村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专业技术知识;等等。教育途径包括定期举办农村环保专题讲座、培训班等集中学习;考察国内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开展环保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警示教育;建立定期深入调研制度,了解农村环境第一手资料。

⑶完善三方面配套保障。可简要归纳,前两部分主要是从农村环境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入手,分别对活动的承担者和指向对象提出了要求。这是我省农村环境教育方案的核心内容。同时,应做好组织、资金和考核机制三方面的配套保障,确保前两部分措施落到实处。

①组织保障。在各级政府,形成环保部门牵头,财政、宣传、教育、农业等有关部门参与的分工合作协调机制[3],根据各部门工作职能,明确分工,细化职责,落实责任;借鉴锦州等地区做法,在乡镇一级建立环保派出机构,短、平、快的开展农村环保工作。

②资金保障。农村环境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工程,其经费应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专款专用;在我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活动经费中,明确用于农村环境教育资金的比例;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等政府外物资投入,形成资金合力,降低政府成本;资金投入适当向污染严重农村地区倾斜。

③考核机制保障。针对不同类别机构和人群,制定考核指标,细化考核办法,以考核为基础形成环境教育责任体系;邀请农村人群参与考核,增强群众的话语权;研究制定奖惩机制,做好问责工作。

引文注释

①范社岭委员建言整治农村环境污染[N].河北日报,2014-01-10.

②李伯华等.农村环境教育体系:一个理论框架的构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3(3).

③陈润羊.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教育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11).

第9篇:校园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一、“毓正教育”的推行背景

“传承”与“创新”是四海小学办学一直推崇的发展观。2009年,我校结合实际确立“毓正教育”的办学文化,以期在周边学校林立的环境中凸显自身品牌,培养具有“正”素养的学生。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毓正教育”在四海小学已经扎下根基。学校在管理、教学方面融入“毓正”理念,在环境教育、艺术、科技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如“浩然正气太极队”“防震减灾活动”等已成为学校重点项目,语文、英语、体育、音乐等特色课程在天河区已有一定知名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海小学在特色办学探索中坚持传承“毓正教育”中的“正”精华,并在现有学校资源的基础上,创新思维,归纳升华“毓正”理念在管理、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应用到学校各方面建设中,提出打造“毓正教育”特色办学文化。通过对原有“毓正教育”的丰富与创新,校园文化形成一股强大的“正”气场。校领导和教师在管理、教学中实践“毓正之法”,并率先垂范,将“正”精华、“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不令而行”,达到“毓正教育”知行一致、自觉而为的效果。

二、“毓正教育”的内涵创新

1.以“正”为核心的“毓正教育”特色文化

“毓正教育”的核心为“正”。“毓”,同“育”,指教育、培养。“毓正教育”在心灵气度层面可诠释为“正心、正德、正气”;在习惯养成层面,可诠释为“正身、正行、正学”,即习惯良好、行为端正、好学善思;在学识才艺层面可诠释为“增识长智、兴趣广泛、特长鲜明”。

具体来说,“毓正教育”包含以下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萃取“正”精华,打基础、树根基,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基本素质;二是坚持发展与创新思维,依托科技、体育、艺术特色项目,渗透“毓正教育”内涵,使教师、学生有一技之长。

2.“四海毓秀、正心精艺”的办学理念

围绕“毓正教育”的特色文化,我校将办学理念定为“四海毓秀、正心精艺”。其中,“正心精艺”是育人手段,“四海毓秀”是育人目标。“四海”是四海小学的简称;“毓秀”即让学生成为人才;“正心”是德行品格的匡正;“精艺”是学生不仅要学识丰富,还须身怀技艺,这也是建立特色学校的内在要求。

总之,该办学理念可诠释为:四海小学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塑造学生正德包容、仁厚有爱的心灵,为其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毓正教育”的路径探索

1.推进“四化工程”,美化育人环境

校园环境建设是体现“毓正教育”特色文化的外部途径。基于以“正”为核心的育人元素,我校积极推动“四化工程”,即绿化、美化、文化、净化,为师生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教学环境。四海小学是首批“广州市绿色学校”,并于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校园内树木郁葱,为学生阅读、活动提供了“正”能量的“绿化”环境。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充满了书香味,每个教室精致典雅的图书角,教学楼一角以小屋为模型的流动书吧,都成为学生的阅读乐园,“文化”味浓郁。学生徜徉在干净明亮的校园里,奔跑在7 110平方米的运动场上,求知在宽敞的教室中,这些环境“净化”的生态空间、人格健康发展的心理空间、具有“毓正”底蕴的学习空间,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校园氛围。

2.坚持“正身管理”,营造公正氛围

(1)让领导班子“动”起来

学校领导班子的特色管理方式,是实践“毓正教育”特色文化的内在助推力。我校在“毓正教育”引领下,总结出“正身管理”理念。学校管理者需要“动”起来,率先垂范,身正行端,只有正己之身,才能上行下效、同心合力、事业进步。为此,四海小学成立特色办学领导小组,由校长带头探索创建特色学校管理方式,为全体教职工创设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围。

(2)让科学决策“多”起来

我校领导班子强调“正身管理”,构建多层次的科学决策体制,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教职工大会”和“党支部”的科学决策体制,倡导和实行校内民主。全面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特色学校规划方案,建立有效的教师个人专业技术发展制度,如建设教师档案袋,记录教师的成长历程,促进教师对教学经验的积累、教育得失的反思、教学工作的交流。

3.实施“精细教学”,培养毓正之师

(1)加大校本培训力度,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为适应“毓正教育”的需要,我校不断加大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力度,如定期开展师德培训、信息化培训、专题讨论、学习等,使教师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学校不断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与检查,规范教学过程,重新修订课堂教学评价表,引导教师把“正”品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目前,我校青年教师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都有高的追求和目标,“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形成了具有“正德”和“正艺”的教师群体。

学校在加大校本培训力度的基础上,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人人有专题”的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在科研中自主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合理安排各学科组的选题,跟进过程管理,培养科研骨干,创建学校科研特色,带动全校教师投身于教科研的行列之中,逐步形成“人人有专题,个个搞科研”的新局面。

(2)教师贯彻“精细教学”,强化质量意识

“精耕细作”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是人一生发展的基奠,这就要求教师既精于业务,又能细心、耐心教导好每一名学生,这也是四海小学“精细教学”理念的宗旨所在。因此我校教师在特色学科建设中,将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精细化,把“毓正教育”的思想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尊重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端正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四海小学致力于“毓正教育”进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如语文课力求将“毓正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成立研究小组,对语文科新课堂模式进行探索,构建“关注学生成长”的课程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依托“四艺工程”,建设特色课程

四海小学在创建“毓正教育”特色文化的过程中,总结出学校的四大特色项目,并以此为载体开展特色课程建设。四大特色项目又称“四艺工程”,分别是“科技之光”“体育之星”“韵律之灵”“雅言之美”。围绕“四艺工程”,我校努力打造“精艺课程”,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上,以引导学生才艺发展方向为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立足优势项目,打造特色课程。

第一,在“科技之光”工程上,我校将“防震减灾”项目作为一项长期推行的特色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依托该项目,我校开展了以科技环保为主的发明和技术技能训练活动,让学生对科学有了正确的认识。四海小学地处广州瘦狗岭、佛山三水市交界处的东西向断裂带,具有研究地震减灾的地缘优势。学校一直致力于“防震减灾”“群测群防”的实践,校科技小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编写了《地震知识知多少》等校本教材,并应用到地震观测综合实践课程中,成为特色课程的代表。我校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与推广中,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同时加强引导和指导,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创新,启发学生由单纯的地震观测转向观测与预防并重的研究。

第二,在“体育之星”工程上,我校依托“浩然正气太极队”等,开展以体育健身为主的特色项目活动,将“毓正教育”培养学生“正之人格”的理念融入学生的运动中。太极拳作为一种亦静亦动的运动,可以让学生在一招一式中体会“正”之内涵。

第三,在“韵律之灵”工程上,我校旨在通过音乐和舞蹈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学校成立校艺术团,包括合唱队、舞蹈队、语言艺术队、打击乐队,均取得优良的成绩。学校艺术团参加广州市各项比赛斩获颇丰;定期举办的科技艺术节,穿插大型文艺展演,并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仅使艺术教育得到全面落实,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依托音乐、舞蹈课程的优质教师资源,开展艺术类特色活动,开展“音乐之星”“艺术之星”等评选活动,通过激励措施培养学生的兴趣及特长。

第四,在“雅言之美”工程上,我校将毓正教育与传承经典文化相结合,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依托“国学经典诵读”项目,开展传统文化素养训练等活动。规定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每天大课间,通过练习“太极拳”“太极加吟诵”,落实“经典教育”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能以史为鉴以“正身”。

5.坚持“正心德育”,滋养学生心灵

“正心德育”是学校“毓正教育”特色文化在德育方面的实践总结。塑造品格,滋养心灵,这是德育的意义。在“毓正教育”的引领下,四海小学的学生恰需这种由“正”而萌发出来的优秀气质。

(1)德育管理

围绕“正心德育”,我校在管理上成立了三个层面的德育队伍:以校长、德育主任和工会主席、大队辅导员为核心的管理队伍,以班主任和思品老师为骨干的实施队伍,以班级学生干部为桥梁的自我监督队伍,形成了系统的德育工作格局。

在上述德育队伍的带领下,我校积极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将“毓正教育”内化至学生的道德实践中。如开展“四海之星”特色评比活动,当中不仅有“学科之星”,还有“艺术之星”“孝顺之星”“诚信之星”“环保之星”等;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一班一特色的活动,有书香班、创新班、活力班等,将“毓正教育”贯彻落实到实处。

(2)家校合作

为更好地完善“正心德育”工作,我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两次家长委员会会议,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对学生的“正心德育”;加强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如针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难问题,通过各种途径,与附近的派出所和居委会等有关部门成立共建单位,共同整治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