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励志的格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2、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3、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4、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5、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6、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7、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8、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9、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10、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11、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12、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13、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14、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这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
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来源:文章屋网 )
1、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休。
2、十年寒窗磨一剑,是非成败在今朝。
3、不经三思不求教不动笔墨不读书。
4、登高山务攻绝顶赏大雪莫畏严寒。
5、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绩。
6、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7、机遇永远是准备好的人得到的。
8、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9、胜人者智,胜之者强。不是成功离我们太远,而是我们坚持的太少。
10、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11、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
12、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13、今朝有心苦勤奋,明朝一举步青云。
14、为了最好的结果,让我们把疯狂进行到底。
15、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
16、昆仑纵有千丈雪,我亦誓把昆仑截。
17、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18、拼一个春夏秋冬,换一生无怨无悔。
19、让刻苦成为习惯,用汗水浇灌未来。
20、过去的是远了淡了的暮霭,未来的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21、我努力,我坚持,我一定能成功。
22、懒惰厌学难成器,勤奋博学出状元。
23、今天拼搏努力,他日谁与争锋。()
24、志坚智达言信行果,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
25、海到银光中国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26、挑战极限,无悔人生奋力拼搏进取,谱写风华篇章。
2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28、当你懈怠的时候,请想一下你父母期待的眼神。
1、人活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虽然同样享受着阳光雨露,美丽着环境,但是永远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却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感到痛苦,因为人们本身没有看到你。另一种是像树一样成长,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进泥土里,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就是在遥远的地方,人们都可以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们一片绿荫,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也依然是栋梁之才。
2、听不到批评是一种危险,听不到奉承是一种幸运。
3、有一个梦想不容易,坚持梦想更不容易。
4、大型企业看文化,中型企业看行业,小型企业看老板。
5、产品试销快不得,全国推销慢不得。
6、每个人一定要学会走出自己的生活和思维逻辑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走更远。
7、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要找到自我原因。
8、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连士兵都做不好的也不会成为好的将军。
9、产品的好坏,就是人格的好坏。
10、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11、经营的九十八是人心,品牌的九十八是文化,矛盾的九十八来自误会,资源的九十八靠整合。
12、创业永远没有终点,我们永远在路上。
13、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
14、一定要记住,永远是企业最好的时候去融资,去改革。
15、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积累。
16、创业者多去看看失败人的经历,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
17、一个团队,战略不正确,靠战术调整是很困难的。
18、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头上有指标。
19、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
20、巨大的成功不是来自力量,而是来自韧性。
21、要学会向竞争者学习。
22、上当,不是因为对方太聪明,而是因为自己太贪。
23、创业者要懂得左手温暖右手,要懂得把痛快当做快乐,去欣赏去体会,你才会成功。
24、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而后天会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25、创新在于成为你自己。
2、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
3、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4、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5、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
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7、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8、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又想让孩子凉快,又怕孩子受不了。怎么才能把握好其中的度?这是很多妈妈关注的问题,现在,就随着我们一起,来看看适合孩子的纳凉之道吧!
1夏天可以让孩子喝冷饮吗?
孩子的胃肠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而且孩子的脾胃负担比较重:一方面,孩子日生夜长,对营养的需求比较大;另一方面,孩子的脾胃功能还比较弱,有时候跟不上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孩子年龄越小,这个特点就越突出。而且,夏天是孩子脾胃功能相对“呆滞”的时候,潮湿、高温的天气,容易使孩子的消化功能受影响,所以,夏天更要保护好孩子的胃肠。
不管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还是冰棍、冰激凌,都要比胃里的温度低二三十摄氏度。吃冷饮后,孩子的胃黏膜受到冷刺激,黏膜血管会强烈收缩,使胃酸、胃酶分泌锐减,胃的消化、杀菌、免疫能力就会下降,孩子可能出现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而且,孩子的胃黏膜受损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会随之下降,孩子的营养就无法保证。所以,夏天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让他随意吃冷饮。
虽然常吃冷饮会影响孩子的胃肠,但也不必把它视为毒药,碰都不能碰。偶尔有控制地给孩子吃少量的冷饮,也是可以的。
2孩子能不能睡凉席?
夏季气温高,睡凉席比较凉爽舒服,孩子也可以睡。但是,凉席有一个缺点,就是它不吸汗。如果孩子出汗比较多,可以在凉席上再铺一层薄薄的床单或纱布。
给孩子用凉席时,先查看一下凉席表面是不是光滑无刺。如果孩子出汗多,要经常擦洗、晾晒。天气转凉后,要及时撤掉凉席,以免孩子受凉。
Tips预防凉席性皮炎
有的孩子在凉席上睡觉后,身体接触凉席的地方会红肿、刺痒、疼痛,还会起小红疙瘩,这种皮肤病因睡凉席而引起,所以称为“凉席性皮炎”。因为新凉席中含有螨虫等多种致敏原,孩子皮肤又比较敏感,所以发病率比较高。
要预防“凉席性皮炎”,要注意几点:
1. 最好给孩子用旧凉席。
2. 首次使用前,先用开水烫一次,再放到阳光下曝晒。
3. 尽量不用草席,因为草席容易生螨虫。
4. 经常擦洗凉席,一周在阳光下晾晒一次。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凉席性皮炎”,要马上换掉凉席,并带孩子去看皮肤科医生,请医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
3孩子睡觉一定要盖东西吗?
哪怕天气再热,睡觉时也要给孩子盖点儿东西。毛巾被既吸汗又透气,薄一些的毛巾被很适合给孩子盖。另外,也不要因为天气热就让孩子了睡觉,光着身子睡觉,孩子的腹部容易着凉。孩子的胃肠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如果受凉,容易使胃肠道收缩而出现痉挛。肚脐周围又是整个腹部的薄弱之处,更容易因受凉而发生腹痛、腹泻。所以,即使别的地方不盖东西,也要在孩子的肚子上搭一条毛巾,护住肚子。
4能不能让孩子光着脚在地上走?
有的爸爸妈妈担心孩子的脚受凉后感冒,其实没有必要。一般来说,孩子手的温度要比脚高一些,脚摸着凉是正常的,也不会因此而着凉感冒。夏天天气热,把地板打扫干净,就完全可让孩子光着脚在地上“撒撒野”。如果想对他的小脚丫有一些保护,可以给他穿双小薄袜,再让他在地上走。
5夏天打开门窗让空气对流,孩子受得了吗?
很多妈妈都担心“穿堂风”会吹坏孩子,尤其是孩子睡觉时,更是门窗紧闭。这样做并不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能够缓解暑热,空气也能保持新鲜。即使孩子睡觉的时候,也可以开门开窗,只要注意别让风直接吹着孩子就行。
6多洗澡能预防痱子吗?
小宝宝的皮肤娇嫩,又爱出汗,如果不及时将汗液清洗掉或擦干,汗液堵塞住毛孔,就容易长痱子、疖子。所以,勤给宝宝洗澡、勤换衣服是预防痱子、让宝宝凉快舒服的一个有效办法。洗澡水的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控制在32℃~ 35℃左右。水温太高起不到散热的作用,水温低了,宝宝容易着凉。一般情况下,每天洗一两次澡就行。天气特别热时,一天可以洗3 次澡。
Tips解暑去痱3 处方
处方1:六一散。即用6 份滑石加1 份甘草,一起煎成汤后,加点儿糖,给孩子喝。每天滑石用量在6 ~ 10克,甘草1 ~ 2 克。这汤本身就有些甜味,加糖后,孩子一般都能接受。
处方2:白扁豆煎汤,加少许糖。
处方3:如果孩子痱子很多,可以在上述六一散中加10 克金银花,煎汤后代茶饮。
注:这些中药原料都可以在药店买到。
7带孩子进出有空调的场所要注意什么?
在夏天,商场、游乐场、电影院等场所的空调通常开得很足,与室外温度相差很大。如果出了一头一身的汗,进入带空调的场所,孩子的汗毛孔会突然关闭,很容易感冒。带孩子到这些地方时,先别忙着进去,在门口把汗擦干,休息一会儿再进去。另外要带上一件长袖衣,在空调屋里穿上,出门后再脱掉。
8孩子晚上睡觉时能开空调吗?
天气炎热时,如果屋里气温过高,孩子睡得不踏实,会影响他的情绪和生长发育。为让孩子能睡得好,晚上可以使用空调。但是,要注意调整空调出风的方向,不能直接吹着孩子。因为晚上睡觉时,人的汗毛孔是张开的,这时如果被凉风吹,很容易感冒。而且,空调的风毕竟不是自然风,比较凉,也比较硬,更容易受凉。
开空调时,要注意2 点:
关键词: 网络技术 知识管理 知识网格
1.网格技术发展简述
知识管理强调人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组织与环境的密切结合。计算机作为有效工具,对知识管理的推动具有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人类知识的快速积累、共享和交流必须依赖信息技术的发展[1]。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发展围绕集成和互操作两个方面进行,主要经历了客户机/服务器、Web服务和网格三个阶段。
客户机/服务器阶段把数据和作业主要集中在服务器上,客户通过访问服务器获得数据和服务,并与其他客户实现交流,互操作主要在服务器内部进行。
第二阶段从中间件开始,统一于Web服务。为了实现服务器之间的互联,出现了中间件技术,它统一表达基本业务过程及其相关的消息传递、数据库访问等功能。但中间件的可扩展性差,也没有解决数据/业务的发现等问题。Web服务真正弥补了异构系统的鸿沟,解决了面向互联网的集成和互操作问题。
集成和互操作技术的第三阶段是网格技术[2],最终目标是实现在“全球智慧网络”中的知识共享和广泛协同,基本思路是彻底解决自治性、异构性和动态性,将网格作为基础设施。技术方案包括网格计算、普及计算和移动计算。
2.知识网格定义和特征
知识网格是指一个智能的、可支撑网络应用的环境,使用户可以有效地获取、、共享、管理知识资源,并提供按需服务来支持应用的创新、协作、决策和解决问题。
知识网格主要有以下5大特征:使人们能够通过单一语义入口获取、管理分布于全球的知识,而且不需要知道知识的具置;智能地聚合分布于全球的相关知识,利用后台推理与解释机制提供智能的知识服务;在一个单一语义空间映射、重构、抽象的基础上共享及使用推理服务,在其中相互理解且没有任何障碍;在全球范围检索到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确保提供合适的知识闭包;知识不是静态存贮的,能动态更新,知识服务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自动演化改进。
3.知识网格体系结构
知识网格由五个层次组成:构造层、连接层、资源层、汇集层、应用层。
构造层控制网格中的资源,提供了共享资源的本地控制接口;连接层定义核心的通信和安全协议,使得通信更安全、更简单;资源层定义了在一个单独的资源上提供共享操作的协议;汇集层协调各种资源,关心的是全局的状态和跨域的交互行为;应用层通过各层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调用相应的服务,通过服务调动网格上的资源来完成任务[3]。
4.知识网格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识创新,因此要管理资源丰富、形式各样的知识,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将适当的知识传递给需要的人,以解决其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知识网格在知识管理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4.1知识网格有利于知识交流
首先,知识网格为知识表示的多样化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条件。任何人都可成为知识的接受者和者,而且知识网格能够帮助人或虚拟角色有效地获取和知识。其次,知识网格有利于促进知识可视化和创新。知识网格通过智能化的用户接口使人们可以通过可视化来共享知识,同时还可以激发知识创新的知识增值。
4.2知识网格有利于智能化地进行知识管理
智能化包括使用方便、界面一致、主动服务、用户输入和操作最少、平台的灵活性和柔性特征及方便的个性化服务。知识网格是利用网格技术实现知识的共享、管理和提供知识服务的系统,它采用特定的软件,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访问文件系统、档案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多种异构存储系统的统一接口,屏蔽了存储系统的异构特性。层次化的元数据设计思想为实现用户对资源透明性的访问提供了可能,也为知识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3知识网格技术为知识管理提供统一的平台
知识网格对分布在广域网环境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抽象描述,支持网格应用对资源访问的透明性,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智能信息平台,创建一种基于因特网的新一代信息平台和软件基础设施。在这个平台上,信息处理是分布式、协作和智能化的,用户可以通过单一入口访问所有信息。知识网格的智能化特性关系到用户是否接受的问题,也是其知识网格的优越性之一。
4.4知识网格有助于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提炼知识
知识网格能关联和集成不同级别和不同领域的知识资源,以此来支持跨领域的类比推理、问题解决和科学发现。知识网格能删除冗余知识,并能够提炼所含的知识来合理扩展有用的知识。利用知识网格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挖掘,更有利于进行知识管理,它也会有助于从已有的良好知识、范例和类似文本的知识源中衍生出新知识。
4.5知识网格有利于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换
知识网格是由知识元组成的,也就是知识网格使信息资源管理从文献载体深入到了知识单元层面。知识元的独立性和链接方法是生成新知识的主要途径,知识网格可以将整个科学分类体系立体分布在网格结点上,通过不同的结构链接方法使诸多交叉学科体系由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创造出新的学科研究领域,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
5.知识网格相对于传统知识管理模式的优势
5.1知识获取与知识表示的多样化
在知识网格中人们直接通过交流互相获取知识,任何人都可成为知识的者。知识网格能够辅助人或虚拟角色有效地获取和知识,并以人机都可理解的方式将其表示出来。
5.2知识可视化和创新
知识网格通过智能化的用户接口使人们通过可视化来共享知识和激发知识创新的知识增值。语义链网络和认知图可缩短知识表示和可视化之间的鸿沟。
5.3知识的动态传播和管理
知识网格通过知识流网络实现了知识在网络中的动态传播和共享,从而更好地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利用。
5.4知识的有效组织和提炼
知识可通过基于语义的范式来组织,以确保有效的检索和修改操作。知识网格能删除冗余知识,并提炼所含的知识来合理扩展有用的知识。它也会有助于从已有的良好知识、范例和类似文本的知识源中衍生出新知识。
5.5知识关联和集成
知识网格能关联和集成不同级别和不同领域的知识资源,以此来支持跨领域的类比推理、问题解决和科学发现。
5.6知识管理的智能化
从知识存储到用户的知识利用,知识网格纵向地为用户提供集成一体的方案。它不需要程序员进行二次开发,只需要管理员做简单的配置,就可建立服务平台。智能化包括使用方便、界面一致、主动服务、用户输入和操作最少、平台的灵活性和柔性特征及方便的个性化服务。
6.结论
知识学习是最重要的人类活动之一,所有人都受到上述技术的影响。人们如何学习,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辅助人们学习,受到教育工作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作者、人工智能专家和信息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知识网格给知识管理提供了美好的前景,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诸如:安全问题、产权问题。网格应用所涉及的大量资料和计算内容在各组织间是否能安全共享,内部系统环境中的资源能否被安全可靠地利用,是网格技术应用的重要问题。产权问题一直困扰着网络资源共享,而网格技术是在巨型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推出的一项新变革,立足于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透明服务的一项技术。这样就使得资源利用合法化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国家相关法律制定和保护[4]。
总之,知识网格是一个集人类当前全部知识为一体的、合理组织的网络知识集成系统,利用计算机网格通过信息集成和知识集成来实现知识的合理组织和动态生长,从而实现知识传播和利用的总体最优化,对知识创新有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毅志,刘建勋.知识网格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13-16.
[2]周淑云.知识管理的新发展――知识网格[J].图书馆论坛,2006,(1):235-237.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度; 权变性; 全面风险管理; 准公共品; 国际趋同; 企业管理体系
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进程看,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现正向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新阶段迈进,如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风险管理(ERM)的提出;我国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制订等。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内部控制有着不同的理解并进而形成差异化的制度安排,本文认为内部控制统一的概念范畴形成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内部控制制度范畴的权变性
在一个充满细节性复杂和动态性复杂的组织中,能够控制一切只是一种错觉。按照彼得・圣吉的理解,细节性复杂指企业管理中难以计数的变数和细节;动态性复杂指因果关系微妙,行动与后果之间存在时间滞延,无法用传统的预测、规划与分析方法处理的复杂关联。组织如何不凭控制而达到控制?应该有怎样行之有效的机制作保障?也就是说如何正确处理“有形的制度”与“无形的理念”之间的关系问题。韦尔奇曾说过“旧的组织建立在控制之上,但是世界已经改变。世界变化的速度太快,使得控制变成限制,使你的速度变慢。你必须在自由和控制之间取得平衡,但是你会有比想像中还多的自由。”
优秀公司对付日趋复杂的业务的方法是强调灵活流动,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管理方式始终不断地调整和改组机构。复杂中必须洞察单纯之美,最理想的境界应该是以简驭繁。系统思考所反对的就是施行更加复杂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的问题。业务日趋复杂同时意味着创新的作用,而内部控制不能成为通过创新为市场创造价值的障碍,也就是说,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不能以牺牲企业效率为代价。理论上,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是成立的,当意图用内部控制制度将可能的风险全部规避或防范的过程中,企业的收益水平也可能已经下降了。从这个角度讲,内部控制制度范围应该是限定性的,不能没有明确的边界。
在企业组织内部,授权与受权是一种双向行为,其中授权与内部控制设计密切相关。“授权”与“受权”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自上而下,因为权利向下分解与责任向上负责是对应的,而“权利向下”与“责任向上”的对称机制就在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从这个角度讲,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企业具体执行层面的行为不偏离企业战略目标的保障机制,是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基准。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授权显然与成长期不同,正如华盛顿大学商学院前院长维尔教授对授权的界定:“当下级员工感到上司真心期望他们为完成所负使命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便超越他们的正常职权范围也无需顾忌,而且要是出了差错,哪怕是严重的差错,他们也不会采取主动而受到专断的责罚,那么这个企业中就存在着授权。”显然,这是一种基于企业文化的授权。在其之前还存在着指令性授权与岗位性授权,这意味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权变性是关键性问题,而正确界定影响权变性的具体因素则更是基础。
二、内部控制制度与全面风险管理
风险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共生条件,危机也不再是非典型状态,风险社会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新常态。企业风险来源很多,诸如产业类别、企业文化、产权结构等,因而应对风险管控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具有一定的特定性。从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到福特的流水线和斯隆的财务控制,现代工业建立了以“效率”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与有历史的“生产效率的利润”相比,“风险控制的利润”更加敏感,以它为核心竞争能力更加不对称,由此回报差异也巨大。追寻风险利润的新竞争能力仍在形成过程中,但已显出一些规律,即首先要准确理解并指认风险的内容和防范的价值。每项商业活动都包含自己独特的风险因素,它难以用统一的保险精算语言来指称。其次需要分离风险因素,组合控制风险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现阶段常规风险管理思维还囿于内部控制技术与制度框架,但由于社会的整体不确定性,不可能完全清晰地在企业内部与外部间被标准化分离,风险角度的内部控制所应对风险与企业外部风险之间具有联动性,两种风险共同组成了企业全面风险。由此可见,一般意义上的内部控制的核心作用是尽最大努力创造制度效应以规避内部风险的泛化,即使激进型内部控制将其所应对的风险敞口面向市场,以市场化方式实现“内部”风险的外部化,也不足以等价于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具有明确的边界性也在表明内部控制有着自身的职能范畴而不能无限度扩展,因此,以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有其固有不足。
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也涉及制度设定的具体环境适应性问题。显然,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经济学视角的一般性与管理学视角的个案性的均衡问题,可以将该问题视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趋同”与“个性”的并存。“趋同”与“个性”间的比例关系决定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多样化程度。多样化程度决定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总体原则、运行机制及其效果评价,这是内部控制制度应考虑的第一层面问题。继而是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内部具体执行层面的配置问题。由于企业内部呈现为资源投入与成果产出间最大化转换效率过程,因此就要求企业内部组织间是系统化的协同运作。然而这面临着内部控制制度如何在确保总体成本效益对称情况下的灵活性与统一性的兼顾。灵活性对应着企业面对风险变化的主观能动,统一性对应着企业整体上的目标一致。内部控制制度应该与灵活性和统一性各自保持一致而不是相反。
三、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控制技术自身风险性
在现代社会,技术的巨大力量让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有掌握了更好的技术才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且几乎完全内筑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然而,技术只能提高做某些事的效率而不能提升根本能力。正如德国社会学家伯克在其《风险社会:新现代社会现象》中所强调的,技术在创造财富和功效的同时也制造了风险和遗害,于是每次生产与消费都必然伴生风险的阴影与危机的累积。与自然资源相比,人造的技术资源没有通过亿万年进化除错,其除错过程是交织在使用它的功能的过程中,因此沉淀了风险种类,增大了危机概率。
从企业具体组织层面来看,企业内部具体执行层面间又因存在各自的利益导向而存在矛盾甚至是冲突,这主要体现在他们之间合作博弈的讨价还价关系。他们各自都是完成企业整体目标的某一方面,而在有限资源约束及配置下,不同职能部门都表现出团队生产性,即使相互关联极高的职能部门在作自身的决策时也很难将各自的关联方考虑进入。在没有特殊制度保证或企业总流程设计科学合理的前提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相互牵制甚至是全面风险管理都会遇到同样的境况。内部控制制度整体预期效果会因部门职能分割所导致的内部沟通成本大增而大打折扣。
解决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间高沟通成本的思路不外乎如下几种:其一是在企业整体目标的指引下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间的行为都予以严格的标准化,将灵活性完全纳入企业设定的统一性中。其二是设计一套独立的机制并以之协调各职能部门间的灵活性而防范他们的行为偏离企业既定目标。其三是在充分论证各职能部门流程的基础上,使他们以独立的面目用市场表现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他们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市场关系。显然第一种与第三种表示了高度计划性与高度市场性,而第二种可以说是另外两种的某种程度的组合。
将史蒂芬・柯维在其《高绩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所表达的意思用于企业,即若企业总是将视线聚焦于“没完没了的监视、评估、纠错或控制”上,那么等于教唆企业员工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持续的杰作不是监控出来的,只有那些受强烈的内在需求驱使的人方能创造杰作。如何让企业具有这种内在原动力呢?显然答案在于发自员工及合作伙伴内心的执著。这可以被界定为原则,而区别于此的行为都可以界定为规则。前者是内在的而后者是外在的;前者受内心的需求而为自己做事,后者依赖严格规章与奖罚机制。由此,我们必须追求内部控制由技术观念上升到制度观念直至形成企业的行为习惯,这就一定要突破COSO那种片段式的简单拼接以期形成全面性框架的构建思路。
四、内部控制制度“准公共品”性
当内部控制超越“内部”而更多地“外部化”为通用标准为社会所共同遵守之时,其一定程度上就表现为准公共品性质,也就是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全统一性意味着它具有公共品性质;但内部控制的本质却在于其“内部性”。不同企业可能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关键价值因素,即使是两家相同战略定位的企业由于总体制度安排的不同、程度的差异也会导致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环节的不同,这时用统一的具有外部规则性质的制度来规范多样化的企业管理行为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暗含了企业外部的统一性规制与内部控制制度应该界定出明晰的界限或称内部控制的边界,边界的确定就是一个内外均衡点的寻求过程。
理论上,这一寻求过程应该包括如下层次:第一层次是探究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边界,因为市场组织与企业组织并不是均质一致的,市场定价机制与企业内部定价机制既不遵循简单的两分法又不是两者的完全融合;第二层次是市场对企业运营的影响方式及效果评价,显然,我们现阶段市场经济还不完全具备西方成熟市场经济的市场理念与相应法律文化,因而要明确具体市场环境对企业的作用机理;第三层次是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关键价值因素的最佳实践所具有的共性及技术上的趋同程度,内部控制的共性描绘其统一性,是企业合规经营的要求;第四层次是当内部控制已经形成为企业受强烈内在需求驱使的无形理念时则形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甚至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终极的内部控制应该完全融入到企业组织的整体文化之中而不是以自身清晰、完整的“序列”而存在。
以逻辑关系而构建的上述层次表明成熟市场经济有着共同的理念,而作为依附于企业业务行为的内部控制则表现出多样化特征。事实上,不同的企业环境中内部控制被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市场机制、企业组织结构选择、内部控制制度构造与内部控制关键因素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系?如何处理有效执行与理性约束间的均衡等都是需要结合具体企业的运作环境而定的。
五、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起点
任何一种制度的形成都要有其自身的逻辑起点,在确定了相应的逻辑起点后,才能够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依选定的路径进行意义建构。就国内外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来看,内部控制制度的逻辑起点基本上定位于确保财务报表项目的真实,约束条件基本上界定为企业业务活动与信息反映的对称,选定的路径为简单的因果关联性。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有现成的账户体系作依托。而现状也正是将基于上述研究思路而形成的内部控制实践推崇为最佳实践,并相应地以COSO报告框架作为成熟理念加以推广。
常规意义上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起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企业是一个具有复杂系统的有机体,在和企业外部其他组织发生交易或是企业组织内部事项时,任何活动都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如果简单地将企业活动区域进行界定的话,按照递进层次就是要正确处理价值标准与观念、政治、组织、交易与会计五者间的基本关系,基本关系可以描述为价值标准与观念政治组织和交易会计。其中前者概念是后者概念的条件,逆向相关关系同时存在,第四层次对第三及潜移默化地对第二与第一层次产生有影响。基本关系可以具体化为如下方面:一是用会计规则来实现政治目的的严重后果就是破坏了会计的反映经济真实这一基本职能,政府管制对会计信息真实性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二是用会计规则来规范交易行为能维护会计反映经济真实这一基本职能。三是会计规则与组织规则必须相互协调。政治均衡状况决定了会计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国家特征程度;组织是会计活动的空间,组织的创新必然要求会计规则的协调;交易是会计的最主要对象,交易的成功需要会计规则的支持。显然,组织、交易与会计三者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但它们协调发展状况很大程度取决于政治管制框架。
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应该是实现企业组织内部有独立完整地完成具体决策任务的主体抑或活动单元,换言之,如果仅仅从内部控制效率最大化角度考虑问题,极有可能打乱企业组织原有的正常的活动流程而出现为控制而设立的一系列条块分割状态,导致企业活动效率的下降。而且,企业组织内部能够被激励或业绩评价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各自主体地位的清晰界定及不同主体间的责、权、利边界的明晰。像内部控制的最初形态是内部牵制,该种制度安排并不利于最优决策及其执行。
六、内部控制制度国际趋同性
趋同的准确含义是指在一定的相同或相近的语境下实现可比性,其首要特征是国家或地区间建立在较高程度的共性基础上。趋同更加注重过程,目标是寻找恰当的方法共同构建高质量制度安排。经济学趋同研究可细分为δ趋同、绝对β趋同与条件β趋同,同时已经有学者开始采用时间序列方法来研究趋同问题。与上述三类经济学趋同涵义相对应,内部控制国际趋同也有着三层面的理解:其一是δ趋同,其首要特征是把内部控制描述为一系列技术方法的组合,技术模仿是一种有效的趋同机制,目标是技术完善。内部控制趋同的衡量侧重于选定一组公认内部控制技术及技术组合变量,用被研究对象与之对比的差异状况(标准差)来判断趋同程度。绝对β趋同是指由于后发优势的绝对存在而使得落后经济体内部控制无条件地加快制度变迁以实现趋同。相对β趋同是指在正视内部控制初始状态的基础上,分析约束条件,选择合适的演进路径(优化原先路径依赖方式),把内部控制技术与其所处应用环境匹配对称地一体化,在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趋同目标内生性与外生性的相应内涵及本质不同的前提下,诸多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并自动推进的过程。三类趋同的联系在于它们之间的递进性,可以认为内部控制δ趋同与相对β趋同是形式与实质的联系,而绝对β趋同则可以认为是可能性的存在。
我国的现实也正是如此,当作为中国版“萨班斯”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渐行渐近之时,上交所与深交所却提出了差异化内部控制版本,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出于竞争还是两者不同的内控知识的供给差异,或其他?难道在内部控制概念背后有不同的真实动因?但这终归是在一国之内的具有同质性的制度环境中,或是因深沪两市存在微观证券市场结构差异而生?
即使从纯粹的技术角度分析内部控制制度,其国际趋同的广度与深度也是存在边界的。我们可作如下分析:财务报告报表项目业务行为管理能力制度安排文化。显然,即使我们将内部控制界定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这样的起点上,其终极层面也会延伸至文化。尤其重要的是,将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界定于财务报表项目为起点的外在局限在于财务会计准则核算体系的缺陷。传统财务会计核算由于过于注重标准化的易于沟通性而简化了业务数据与财务结果的对应性,即基于财务会计准则完全对称的一因一果型或多因一果型。但现实经济活动中更突出的表现可能是模糊对称的多因多果型,包括合因多果型与合因合果型等具体形式。从简单完全对称因果向模糊对称多因多果认识的深入,是提高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所形成会计信息含量不足的思想基础。
七、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存在战略性、策略性与经营性三个层面。我们的问题是,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会是一套完善的自我系统吗?作为复杂系统构造的企业是由一系列子系统构成的,诸多子系统间的有序运转需要制度维系(如果没有这样的制度维系还能很好运转,则必然表明各子系统间是完美的“嵌入”,比如依靠基于企业全员自发的动机),则该制度显然不是内部控制制度。事实上,全面风险管理也并不意味着在企业组织内部存在一个单独运作的具有显性的制度外形的系统来承担全面风险管理职能。
企业组织结构正在从集中化向网络化转变,而风险管理模式却没有跟上变化的步伐。大多数企业风险管理(ERM)方案依赖于“节点解决”(Point solutions),通过强化薄弱环节来降低风险。这也使得企业管理当局和董事只专注于具体的脆弱环节,而不能为危及利润来源的破坏提供全面的预防。传统企业风险管理没有考虑到企业纵向和横向的相互依存,因此往往低估企业面临的风险的范围和严重性。网络性破坏呈几何级增长,失去控制会使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损失。
传统观念从来没有在利润核心来源的环境下来考察风险,而是把风险彼此孤立地进行分类,由此财务风险由CFO来管理,运营风险是COO的责任,网络安全则是CIO的任务。他们之间并没有为实现一个总体战略目标而相互联系起来。企业应该运用更加一体化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因此,企业应该有透明而统一的风险观,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把跨部门风险管理计划与企业战略和运营模式相协调,同时,风险管理的过程本身又伴随着不断的新增风险和复杂性,企业必须有相应的权衡措施。总之,企业应该运用更加一体化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美]史蒂文・J・鲁特.超越COSO[M].中信出版社,2004.
[2] [美]史蒂芬・柯维在其.高绩效人士的七个习惯[M].中国青年出
版社,2007.
[3] 龚文.文化授权盛年期企业管理的新境界[J].中外管理,2007,(10).
[4] [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2003.
关键词: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公共服务;房产税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063-03
一、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推进房产税制改革的背景分析
在房产税改革未在全国推广的情况下,如今的楼市调控,限购政策仍是实行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不过,通过此类行政法令干预市场,在业界的共识始终是“不会持续太久”。
限购令仅是一项过渡性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房价的调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这种行政手段的干涉,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一旦限购令停止房价又会恢复。这就意味着,进行房价调控需要依靠长久制度建设和经济手段。而房产税,则被认为是接力限购政策的重要措施。建议用征收房产税的形式取代限购政策,推进房产税制改革,取代限购政策是大势所趋。
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评估模型的构建
(一)层次分析法应用
由于政府治理能力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众多因素组成的复杂多层系统,因而对政府治理能力水平的评价方法比较适用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研究问题分解成为不同的若干因素,并依据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把不同因素按层次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模型结构,再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加以整理,以此来确定不同类型因素的重要程度,最后将此结果作为决策判断的重要依据。
(二)政府治理能力水平的评价方法选择
运用AHP方法的思路,根据专家评分情况取得判断矩阵,来评价和判断各项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指标的重要程度分析。下列数据是邀请了包括政府部门相应领导、学术专家等15位专家,请他们应用AHP方法的原则,并结合指标间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判分析。以下是以A-B判断矩阵,应用AHP方法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
1.形成各指标相对于政府治理能力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A-B。
最后,进行矩阵一致性的判断检验。由于CR=0.009
应用AHP方法原理,通过专家打分情况取得的判断矩阵,分析得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指标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指标是最为重要的指标。因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构建地方税收体系的目标,重点推进城镇化建设,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积极地投入于当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缩小城镇间的公共服务差距。因此,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来源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地方税收体系不够完善,地方政府很难从中取得大比例的收入支撑,建立地方主体税种,继续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适时扩大房产税试点,对于地方财政收入,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房产税成为黑龙江省主体税种的可行性分析
(一)税源广泛
房地产是正常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具有普遍性的特征。自住房制度改革以后,居民住房产权逐渐明晰化,居民居住条件也相应得到了改善,为房地产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广泛空间。房地产成交总量日益增长趋势必然会引起相关税收收入的稳定提高。
完善和培育房产税可以有力地推动实现财产税制和所得税制为主的税制结构转型。由于地方财政的特殊性,尤其是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后,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尽快确定比较稳定的主体税种,确保黑龙江省发展的财源已经显得十分迫切。依据黑龙江省目前的实际情行来看,房产税改革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
(二)地方税制主体税种的缺位
黑龙江省地方税主体税种的缺位,需要稳定的税源。自分税制改革后,财力逐渐向上集中,导致黑龙江省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称使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长期得不到解决。
2010年黑龙江省地方财政收入为122.33亿元,从结构上看,营业税税收收入为16.58亿元、增值税税收收入为12.35亿元。在黑龙江省地方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房产税税收收入为1.80亿元。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分税制的实现,一部分营业税征税部分纳入增值税征税部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还原为中央税或共享税之后,都不可能长期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因而以房产税为主的财产税类的地位势必会越来越突出。
四、 黑龙江省房产税改革税收原则体系构建
(一)发挥房产税在筹集地方收入中的作用
由于现行房产税对个人拥有或使用的房产免税(出租的房产除外;个人使用的土地是否免税由省级政府决定;农用房地产免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房产税的规模,房产税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这种主要依赖非个人、经营性财产的房产税制虽然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但不够规范,应该加以改革。
(二)房产税改革中税收原则体系构建
构建层次分明、目标明确的税收原则体系,是房产税改革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1.房产税改革的动源
(1)内部动源
财产税制的进一步完善是这次改革的主要内部动源。我国自1994年起实施了分税制体系,形成了先改流转税,再改所得税,最后改财产税和资源及行为税的思路, 流转税和所得税成为支撑财政收入的主要税种。 如表2 所示,黑龙江省2006年~2010年间流转税在总体税收收入中约占54.98% , 所得税在总体税收收入中约占15.32%,二者共占约 70.3%,而财产税在总体税收收入中所占比例约 10.54%。随着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人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所拥有财产的增加,加强财产税征收、提升财产税在税制体系中的地位变得可能。
(2)外部动源
第一,由于地方财政缺乏主体税种支持,导致财政收入后继无力。 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中央掌控主要税种、税源和财政收入,形成的是收入相对集中的财力结构,因而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虽然地方税种较多,但由于缺乏主体税种支持,地方财政收入不高。如表2所示。
第二, 促进公平性的需求。有关调控房价和地方财源的角度讨论较多,而对于促进公平性的角度探讨相对较少。 李家鸽等仅从不同的纳税环节、重复征税等角度提到了现有税制存在税负不公平问题,冯源等认为房产税首先是一种财产税制,应该具有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功效,因此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有助于实现其公平的效果。
因此,房产税改革的内、外源动力其是是税收效率、财政和公平原则的有机结合,而在讨论房产税的主要作用时,人们似乎更为关注财政功能和效率功能,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形成以公平为主、财政次之、效率为辅的税收体系原则。
2.房产税改革的税收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到了“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培育地方主体税源,保证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长期稳定是房产税改革的重要动源之一,但在目前发展形势下,公平性的需求性更为迫切需要。
第一,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劳动外要素分配比例持续提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但从纵向角度来看,居民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呈扩大趋势。通过对比高中低三维层次基尼系数, 发现黑龙江省的居民间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导致居民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是劳动以外的要素参与分配的比例逐年递增。 可以从居民的收入构成比例变化分析 (如图1所示, 劳动所得从2006年的65.65%下降到2010年的65.58%,转移性收入所得2006年的27.90%上升到 2010年的33.48%)和居民拥有财产的对比数据推断得出上述结论。
第二, 转移支付制度不能够有效缩小居民的贫富差距问题。 居民间的转移性收入虽然逐年递增,但由于转移性的收入增幅远远小于经营性与财产性收入增幅,因而转移支付制度不能有效缩小居民的贫富差距。鉴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紧迫性需要,同时房产税作为直接税能够有效调节收入分配,房产税应当而且有能力成为个人所得税的有益补充。对于调节收入分配和促进社会公平、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财政原则
第一,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财政收入。 从初次分配结果来看,工资性收入增长远远低于财政性收入的增长。近年来,省经济虽然长期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居民收入与政府财政收入的绝对数额都有相应增加,但实际上工资性收入增长与其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并没有得到同步进行。
如表4所示, 黑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自2006年的6211.8 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 10368.6亿元,增加了 1.67倍;黑龙江省地方财政收入自2006年的479.8 亿元增至2010年的996.03亿元,增加了2.08倍;而居民家庭性工资性收入自2006年的19448.8元增至 2010 年的24536.52元,增加了1.26倍,均低于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从图3中较为清晰的可以看出财政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虽然二项相对于自身都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是在初次分配中的地位却表现为反方向变化。居民收入的增长率滞后财政收入增长率。
第二,中央和地方间分配的内部矛盾集中表现为地方财政收入缺乏。 根据以上分析可见,对于居民收入来说,财政收入总量并不匮乏,财权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划分与事权不完全对应才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匮乏的重要原因。
(3)效率原则是公平原则和财政原则的辅助标准
从当前省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形来看,房产税改革主要是通过抑制投机性性需求,降低房价实现税收非中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目标。 这样既能够保证低收入者对房产需求的满足,通过调节高收入者的房产性财产收入因而达到缩小居民间收入差距实现纵向公平。
由于财产税自身就具有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 ,因而房产税的改革首先应以公平性作为目标原则。 而效率性,由于市场影响因素较多,单纯依靠房产税的并不能真正达到抑制房价的效果,可见,在房产税改革的过程中,效率原则只能是公平性原则和财政原则的辅助标准。
参考文献:
[1] 荣红霞,付 林.基于税收负担角度的黑龙江省房产税改革的税率设计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 薛 刚.房产税改革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J].领导之友,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