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课外阅读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当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多方面主客观的影响,比如说阅读兴趣不够,选择课外读物不恰当,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不仅是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而且对于实现学校教育目标。那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和同年级的老师一起共同研究,从一年级带班起就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作为首要工作,一年来我们积累了一起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我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有关描写宇宙的文章。学习了《嫦娥奔月》后,让学生收集如《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等许多中国古代有名的神话故事。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班级读书会也是小学生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课外时间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教师共同对该读物自由讨论,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学的读后感等。可以让阅读成为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二、定向选择读物,培养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那学生的阅读取向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推荐阅读读物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同时也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本期开学后,我利用家长联系电话推荐本年级学段阅读的书目,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购买或是借这些书籍。有时我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同看一本书。例如,本期我向孩子们推荐了《佐贺的超级阿嬷》、《狼王梦》、《草房子》、《爱的教育》、《窗前的小豆豆》等等,课后还和他们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最好的阅读材料,有的还是名家名篇。于是,我将这种课内的经典阅读延伸到课外来。例如,学完《丑小鸭》一文,我就鼓励学生去看看这篇童话的原著,读读安徒生爷爷的童话;学完了《草船借箭》一文,我就会组织一个“三国小故事”的讨论会,推荐学生去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读物内容,且作了认真的思考,那么,阅读必定有收获。
三、借助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味书屋》时,笔者找来一幅鲁迅的肖像,拿着一本厚厚的《鲁迅散文集》走进教室,为学生们饶有趣味地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师高超的叙事本领和俏皮的语言深深打动了孩子,这不仅为学习《三味书屋》打好了基础,而且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印下了这位文学巨匠的身影。第二天就有很多孩子拿来了许多鲁迅的书。在教学老舍的《猫》时,我也找来厚厚的《老舍全集》,摆在讲桌上,给孩子们讲起老舍平易近人的文风,又读了《阳光》中有趣的一段。下课了,学生们都到讲台上来翻书。……这样,崇尚书、热爱书的“火苗”逐渐在孩子们心田中燃起熊熊大火。
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在形成和保持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目前,市场上各种小学生读物琳琅满目,但不是都适合小学生去阅读,教师需要指导孩子去选择那些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来阅读,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老师,教会孩子选择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尽管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内容、观点未必都适合自己,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外阅读 有效策略
朱永新教授在其《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曾提到:“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阅读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读书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了社会、家庭、学校的共识。
一、以环境熏陶,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班级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营造优良的班级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孩子们爱看书,就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他们自觉地投身于书海。于是,我和学生一同动手,精心布置教室,在每一面墙壁上悬挂阅读名言、名人画像及名人事迹,运用历史人物、文人墨客、科学家们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动人故事,使学生真切体会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在黑板上开辟专栏,张贴学生的读书心得。图书角不断更换填充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籍,使学生进入班级就时时处处置身于读书氛围之中,真正达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面墙壁能育人”的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过程,环境影响决定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能成为实际的行为。因此,营造和谐的班级读书氛围,是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有效手段。
二、从兴趣出发,开展班内阅读评比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开学不久,从外面学拉手风琴的孩子围着我说,自己去考级了,考级成功还会颁发考级证书呢,看到他们脸上那种自豪得意的神情,我真为他们高兴。的确,每次考级的成功,都让他们看到了付出后的回报,尝到了努力后的甜果。所以,虽然艰辛,他们却依然执著地向更高一级努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我灵机一动,大胆设想,在班内,是不是也能开展这样的读书考级活动呢,于是,我仔细酝酿、筹备,不久后正式宣布了“班级读书阶梯评比”活动,由读完十本书被评为“读书小明星”开始,依次向上评比“读书小状元”、“读书小博士”等,由我亲自颁发授予荣誉奖状,孩子们兴奋极了。不久,班级里刮起了一股阅读风,教室里再也没有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的同学了,大家都安安静静地、如痴如醉地读着。仅仅二十多天,班级里的第一位“读书小明星”就诞生了,当我颁发奖状时,其他同学充满了羡慕的神情,下课了都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对我说:“老师,我马上就读完了。”“老师,我就差一本了。”这样的读书评比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还在班级中定期适时开展了其他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争当班级“阅读之星”、“讲故事大王”、“小博士”等。班级读书活动的开展既是对学生读书的一种督促,更是一种激励。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推动下,学生阅读的量大了,阅读面广了,同时口头表达、阅读理解等能力也得到了逐步提高。
三、从选书开始,带领学生博览群书
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启迪儿童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知识,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本好书往往激励一代人奋发进取,使他们受益终身。我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有益书籍,如童话、神话、寓言、简单的科普读物等,使他们知道,要读书,要读好书。
在针对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我为每个孩子量身订书,既考虑到他们的阅读兴趣,又要考虑到他们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好的孩子为他们选一些文字性多的、故事性强的文章来读;阅读能力差的孩子先从简单的句段开始,慢慢地增加难度。这样由易到难的一个过程,孩子们易于接受,使他们逐渐尝到阅读的喜悦,从而持续保持他们高涨的读书兴趣。
根据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建议,我每天坚持为学生朗读20分钟。无论多忙多累,我都会在每天下午的阅读时间如期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给他们讲一个个经典的故事,每次孩子们都听得全神贯注。读完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听他们说书中的故事,谈读后的感受。我不仅自己讲,还鼓动家长讲。通过一次次的家长会及一封封书信向家长细述讲故事的“好”,推荐家长一起看《朗读手册》、《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与家长有针对性地交流阅读的话题……家长们逐渐加入了读书给孩子听的行列。我深信:引领孩子爱上阅读,孩子将会终身受益。
四、从方法入手,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要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就必须掌握和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在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只注重阅读的数量,却忽视阅读的质量,他们往往匆匆游览了数本书,却一无所获。要让学生学会有效地阅读,能读有所思、读有所悟,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1.质疑与解答。在阅读过程中,应当敢疑与善疑。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这正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于是,我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大胆质疑,并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
2.精读与速读。精读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速读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我以读报为例,教会学生如何精读,怎样速读,班级订阅杂志时,我都是以报纸为主,因为报纸便宜、数量多,而且好传阅,是属于“物美价廉”的。孩子们对报纸刚开始好像很有新鲜感,但是他们对于报纸的阅读很粗浅,只是翻过来看看,翻过去瞧瞧,要不就是挑一些有图案的看看,看看热闹。我发现,孩子们不会读报。于是,我就安排上了一节“读报课”,课前,我选择了报纸上的一则重要新闻,给孩子们读,和他们一起讨论了里面的重要信息,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回想思考。我告诉孩子们,这样的重要信息就应该精读。要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批注。接着,让孩子们自己拿起手中的报纸快速浏览其他内容,在短时间内,孩子们浏览了其他内容,并做了简单交流。多次交换阅读,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会读报了,也爱读报了。
总之,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书的天空里纵情飞翔,从而体会阅读的心情,享受读书的快乐,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语文阅读 现状 策略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想读
1.建立班级图书角
有些学生自己家里的书不少,建议大家把自己的书带到班级来,建立班级图书角,大家交换阅读。
2.保障阅读时间
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青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没有整块的时间,就用零散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挤时间读书。让大家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每天抽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
3.营造家庭环境
学生课外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家庭环境,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每次开家长会,我们要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等。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具体做法是:
1.巧借连环画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以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来引导,而“连环画”则是学生中最受欢迎的课外读物。
2.榜样引路
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同时教师挖掘本校、本班学生与书的感人的故事,取得的成绩,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学习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的趋向,从而敲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之门。
3.开展活动
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①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②习作、出墙报。③开展读报活动。根据读物内容排练文艺节目等。
三、授予方法,使学生会读
语文课就要求教师“致力于‘导’”,并且“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得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语)然后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
1.思读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能唤起注意、启迪思维,而课后提示的思考题又是文章的重点,带着课后的问题读书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2.精读法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到学习的方法。
3.泛谈法
对所读的文章不可能逐字逐句读下去,而是快速地掠视全文,了解内容大略,寻找作者的观点,了解作者的思想。
四、推荐读物,使学生多读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可以选择有益的读物介绍给学生。选择读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2)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小学生识别能力差,我们一定要让他们阅读思想正确、健康的作品。(3)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小学生一般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战斗故事书,教师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4)选择读物要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各科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课外阅读。(5)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宏扬祖国的悠久文化传统。
五、培养习惯,使学生久读
一、调查的结果
第一,当前的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很广。在体裁选择上,有很大部分同学非常喜欢看小说,因为这些小说比较贴近于生活,但是对散文、诗歌等也有一定阅读;在内容上,历史、文学、军事、地理等非常广泛。另外,农村的学生对国内外名著与名家精品兴趣不是很大。这是因为他们接触名著的方式多是通过电视以及广播,而且阅读通篇的人比较少。
第二,很多学生都是自己挑选课外书。现在的家长都对孩子们的读书能够理解和支持,并且不会影响到孩子挑选书的自由。但仍有一部分同学的书是由大人或老师帮忙挑选,这些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对阅读缺少主动性。有的学生挑选书籍主要是辅导书,否则家长就不支持。
二、分析原因
第一,“大语文”观念还没有确立起来。“大语文”就是改革原有单一语文的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教学内外相结合的新型的课程的体系,它实行的是开放的教学内容,把“小课堂”和“大课堂”相结合,使学生们通过多渠道去获得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自主地学习。但是现在有大部分的学校与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不足,他们注重课内知识传授,而忽视课外阅读。
第二,有部分学生的家长认为所谓课外书就是一些“闲书”,而看“闲书”就是不务正业,这样将影响考试成绩,所以对孩子读“闲书”也报以否定态度,也就给课外书阅读设立了障碍。
三、解决办法
首先提高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课堂内教学相互补充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依据自我的爱好、兴趣、特长挑选自己的阅读内容,还可以去独立思考,去发表自我见解,使由课堂所学内容融化到自己的内部精神世界中。这样,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空间、积累素材,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不自觉地把课堂上的知识与技能加以实际应用、对照、揣摩、印证,有助于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起到不用教师来教的目的。
(2)有助于达到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课外阅读有着其自主性、实践性的特点,可以给专业化、标准化的课堂教学加以补充。另外它又有自己独特价值,它可以陶冶情操,建立学生健全人格,使得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形成共同目标,即同时指向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和提高,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提供丰富的学习源泉。广泛阅读是每个人吸取文化知识,增长人生阅历的重要手段。书籍本身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体验、观察、和思考。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不但可以获得丰富知识,体会不同的生活空间和体验不同生活阅历,而且还能使学生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的源泉。
其次,要加强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
现有的考试方式、命题办法对语文教育教学有着很大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考试办法和教学评价必须要改革。首先应突破考试内容,要对听、说、读、写等开展全面的考核,将课标中推荐给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篇目归入考试范围,这样才能引导课外阅读;另外还要对评价手段进行深化改革,采用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评价去代替考试分数,可以重点考核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正确引导课外阅读的有效展开。
最后,要增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组织工作。
因为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应该把阅读看成学习当中的一项重要部分,教师和家长应进行科学地指导和认真地组织,从而更加优化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地位,增加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合理安排,制订可行计划。开展课外阅读这项活动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课标的要求,把课上教学、阅读内容和作文讲授紧密联系,合理安排,制订完善的可行性计划,其中包括课外阅读的要求、目标、步骤、方法、内容等,要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前提条件。
(2)注重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初中学生的兴趣非常广泛,感情丰富,但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是非分辨能力比较差,在课外阅读时容易受感情的支配,容易沉迷于言情、武侠小说或卡通读物,也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对读书缺乏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阅读的心理,去引导他们选择有益健康、贴近学习生活的书来读。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或专题讲座等形式,对相关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评讲,预留一些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他们通过读课外书寻求答案的兴趣。
(3)结合教材内容,推荐阅读。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让他们带着兴趣去读,以便提高课外的阅读效果。例如,当学习有节选的课文时,教师可以推荐全文去让学生阅读,这样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果有小说部分,学生则更能完整、深刻地去认识人物的形象特征。
(4)督促检查,开展交流活动。布置课外阅读内容,教师和家长要及时督促检查,并定期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交流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如新书推荐、朗诵会,书评、讨论会、或小型征文比赛等。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地方高校 英语专业学生 课外阅读 调查分析 策略研究
1.引言
许多国内外语言学者都重视大量的语言阅读, Krashen在输入假说中认为,决定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关键是接触大量有意义的、有趣的相关的第二语言输入材料;国内语言学家吴古华认为,大量阅读易上口的、地道的英语阅读材料或书籍对提高英语水平很有裨益。可见大量的阅读是重要的。然而地方普通高校有其自身的地方性特点,那么受这种特点影响的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又如何?他们能否积极、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这些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
2.调查与分析
2.1调查对象及内容。
为了了解地方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和现状,我对江西省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和“英语翻译”两个专业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了170份问卷,收回169份,其中有效问卷163份。回收问卷后,我任意选取了10名被调查者分别用中文进行了面谈,请他们就问卷调查内容进行具体说明。
2.2调查结果及分析。
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课外英语阅读感兴趣,但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没有掌握好阅读方法,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明确的,但是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也普遍存在以下现象和问题。
2.2.1地方高校学生方面的问题
学生的阅读兴趣较强,但阅读水平低,阅读量较少。相关的问卷显示,71.8%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93.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作用大,这些说明学生有较强的阅读兴趣和动机,并看重课外阅读的作用。尽管学生重视课外阅读,但调查显示阅读时间非常少,有72%的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我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有很大的盲目性;二是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调查中有5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这也是地方高校生源地一个特点。而他们英语阅读水平较低,信心不足,方法不够,这些抑制了他们阅读行为的养成。可见较好的英语基础、适当的自信心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等一系列因素都是良好的课外自主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条件。
2.2.2地方高校阅读资料方面的问题
地方高校学生能获取阅读资料的途径单一狭小。地方高校所在城市较小,少有相关的英语阅读资料出售,因此学生主要是通过学校或院图书馆和校内书店摊点等途径获取英文阅读资料。但地方高校的图书馆的书籍类型也相对固定,且更新慢,故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另外,校内英文资料的销售点少,所售书籍类型少,且大部分都是应考资料。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阅读的资料类型很有限,很难获取适合自己水平和口味的材料。调查显示39.3%的学生平常阅读英语报纸杂志,39.9%的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及配套材料。面谈中,学生说杂志和报纸内容面宽、贴近现实、丰富有趣,他们更愿意阅读,但是却很难获取。而图书馆的书籍,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很多书老旧、无趣,语言和思想不好理解,阅读有一定难度。由上可知,由于所处地域等的局限,地方高校学生获取课外阅读资料的途径较为单一,且难于找到适合自身水平的阅读资料。
2.2.3地方院校阅读环境方面的问题
学生阅读交流的氛围并不浓厚,有95%的学生表明只会个人阅读,有2.5%的学生会双人阅读或集体阅读,可见学生之间没有什么交流,只是自顾自地阅读,遇到问题不会交流解决。而面谈中,学生表示教师在阅读交流方面亦未有相关要求,他们也不知道用怎样的方法去交流,可见教师对这方面缺乏重视,未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交流阅读。
2.2.4教师方面的问题
问卷显示,86%的学生认为需要老师进行阅读指导。他们反映教师有做过一些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但还是不够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可见教师在这方面并未有全面而系统的指导,加上学生本身是二语学习者,阅读困难本来就多,仅有一些指导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3.策略研究
调查分析表明,地方高校英语学生在课外英语阅读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的来自学生自身,有的来自外部环境,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影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我根据调查分析中总结出来的问题,试图找到一些更有效的途径来增强课外阅读效果。
3.1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英语是一门语言,和中文一样,我们能学好中文,就能学好英文,因此,就算后进生,也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各种课外读物,积累丰富的词汇、语言知识、背景知识,提高阅读水平。这样从心理上给予学生鼓励,树立信心。
3.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学生终生受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并要求学生按此计划进行课外阅读。在该计划中,教师列出阅读书目,并对阅读目的、要求、时间和评估方式做出要求。教师列出的阅读书目应涵盖书籍、杂志、报纸等各种类型的读物,做到既有知识性、趣味性,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要求方面,规定每天有一定的阅读量,要求学生做笔记,摘录重要的词汇和句子;在阅读方法方面,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则起到对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和组织作用。学生按照此计划进行阅读,便能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课外阅读质量和水平。
3.3丰富阅读资料获取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合适的资料。
针对地方高校学生获取阅读材料 有限的情况,学校或院图书馆应加大图书扩充和更新力度,补充一些版面新颖、内容有趣的书籍,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书店作为图书馆的补充,应及时为学生提供新鲜丰富的资料,因此,学校可鼓励校内书店和报刊摊点引进更多的英语阅读书籍和报纸杂志,并鼓励学生购买,从而使店主和学生都能受益。除了图书馆和书店等主要途径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途径,如网上阅读、网上购买、相互借阅来丰富阅读资料、获取途径。
英语毕竟是第二外语,不少读物对中国学生来说难易度相差甚大。因此,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阅读资料,选择那些有趣的,且词汇、语言、文化适合自己的阅读资料。教师也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
3.4注重课外阅读交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生的课外阅读带有很强的自主性,也带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学生需要交流来取长补短、促进阅读。良好的阅读氛围更能促进阅读交流,增强阅读效果。学生应该积极阅读各种类型的资料,并定期开展总结和汇报,如开展阅读心得交流活动,分享收获、汇报阅读内容、总结思想体会等。
3.5教师应该系统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
教师应系统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如构词法,从而积累词汇的方法;找观点句、关键词、信息词的技巧;找关键词,并分析句子、段落和文章结构的技巧;略读和寻读的技巧,等等。此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更多阅读技巧,以此提高阅读水平。教师还应监督学生,从学生阅读计划的制订、执行情况和作业检查中,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使阅读能够科学、持续地进行下去。
4.结语
英语课外阅读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专业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着阅读时间少、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和习惯,难以充分获取适合的阅读材料,缺少良好的交流氛围和监督机制等问题。教师应该针对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树立信心,培养阅读习惯,帮助选材,促进阅读交流,并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连娣.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M].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02).
关键词:课外经典阅读 阅读考级 阅读教学 全民阅读
近年来,“全民阅读”观念在中国社会一直备受关注,相当多的学者专家围绕此话题开展了各种各拥牡鞑楹脱芯俊U庖还伞霸亩林风”也吹到了中小学,影响了一线的语文教育。本文以江苏省常熟市进行了近六年(2011年9月至2016年8月)的“常熟市初中课外阅读考级”(以下简称“阅读考级”)为出发点,进行调查采访,结合具体数据和采访材料,考察常熟市教育局所采取的“阅读考级”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其对于常熟市初中生经典阅读现状的影响,并由此“以小见大”,考察当前社会推行“全民阅读”过程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寻求更为合理可行的具体措施。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在常熟市,“阅读考级”已经进行了近六年时间,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对“阅读考级”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较为细致的调查和研究。本文旨在对常熟市现行的“阅读考级”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解读,对在校学生以及考级书目的制定者分别进行调查和采访。将调查所得的数据和采访内容相结合,从而得出较有说服力的结论,一方面考察“阅读考级”实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以“阅读考级”为视角,考察其对于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现状所产生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探讨以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现状为典型具体事例的“全民阅读”该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如何在强制阅读、自由阅读、半自由阅读等阅读方式当中选择最适合的文学宣传方式。同时,也探讨对于初中生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要采取何种形式的改革,使其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杜绝形式化和僵化的趋势。
(二)研究方法
对于常熟市的初中学生,笔者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在常熟市实验中学(崇文校区)随机选择初一两个、初二两个班级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共计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回收率为92.4%。
学生问卷以单选题、多选题为主,主要考查常熟市初中学生对于“阅读考级”的看法、对“阅读考级”所考书目看法及其实际的阅读情况。旨在发掘最直接最真实的资料,对常熟市的“阅读考级”在学生课外经典阅读方面所形成的影响做出评估,得到有关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措施奠定基础。
对于“阅读考级”所考书目的制定者,笔者联系常熟市教育局初中语文教研员周浩,对常熟市的“阅读考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从“阅读考级”创立之初的目的到六年来宏观上对于常熟市初中生的阅读情况的影响,较为全面具体地对常熟市“阅读考级”进行了讨论和反思,得出一些较有意义的结论,将在后文中阐述。
二、调查研究的结论
“阅读考级”的测试书目共47部[2],其中12部为必读、必考的课外书目,根据学生所在年级指定测试的必读书目每学期为固定的两部,根据学期的不同,常熟市教育局所指定的必读书目[1]也有所不同。此外,学生在每学期指定的“选读书目”当中自由选择一部进行阅读测试。换言之,每学期学生所进行“阅读考级”测试的书目共3部,由必读的2部书目和选读的1部书目组成。
在上述的基础上,结合调查问卷结果和采访内容,针对常熟市初中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具体现状,笔者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一)“阅读考级”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促使学生树立起较为正确的“阅读观念”
调查问卷第四题:“( )4、您认为阅读这一些经典的书目对您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吗?A.很有启发,对生活学习有指导和帮助B.有一些会有帮助,有一些没有实际意义C.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D.很反感阅读浪费时间”答案汇总如下:
在第四题中,超过94%(A项106个,B项77个)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阅读考级”相关测试对于学习和生活是有帮助的,其中约54.6%(106个)的学生选择A项,即“很有启发,对生活学习有指导和帮助”。
第五题:“( )5、您对当前的阅读考级(1―6级)考试形式的态度和想法是?A.认为很科学很有意义B.基本可取,但是需要改革C.存在很大问题亟需改革D.浪费时间的形式主义”答案汇总如下:
在第五题中,约94.3%(A项104个,B项79个)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当前的“阅读考级”测试是可取的,同时又有约53.6%(104个)的学生认为当前的“阅读考级”“很科学很有意义”(选择A项)。
综上可以看出,当前“阅读考级”在学生当中的认可度较高。再结合“阅读考级”最初的设立目标――“通过考级这一具体抓手,来全面深入地推进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3],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考级”在帮助学生树立起较为正确的“阅读观念”这个方面是成功的。“阅读考级”的强制性使学生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考级”所要求的必读书目的价值,“考级只是一种手段,一种途径,而不是最终目的,以考促读,才是我们所期望的”[4],而正确的“阅读观念”的树立,是“以考促读”过程中的第一步。
但是,也有将近半数的学生(B项79个,C项7个,D项4个)认为当前的“阅读考级”需要改革,其中选择B项(“基本可取,但是需要改革”)的学生占了所有人的40.7%(73个),可见,“阅读考级”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需要被进一步地完善。
(二)教师的陈旧观念导致部分学生对于阅读的忽视,集中体现在对于“阅读考级”书目的不了解
调查问卷第一题:“您在初中的阅读考级必读书目(12部)当中最喜欢哪一部(或几部)书?为什么?”答案汇总如下:
从数据当中可以看出,在“阅读考级”所要求的12部必读书目当中,能够得到学生喜爱的书目数量不多,大约86.1%(167个)的学生是喜欢一部,一部以上的学生比例约为14.0%(27个),而且几乎没有学生写出三部以上的书目。
在学生所书写的具体书目当中,《西游记》占到约42.8%(83个),由此可以看出,所调查的常熟市初中生对于“阅读考级”所要测试的书目并不熟悉,对于经典作品的了解大多数也还停留在类似《西游记》等极为普遍和为大众所熟知的书目上。
被随机选择进行问卷调查的初中生所处学期为初一下学期和初二下学期,也就是说,所调查学生至少应该已进行过一次“阅读考级”测试。初一的学生在12部必读书目当中至少应该已经深入阅读过3-4本,初二的学生应该达到7-8本,但是就上述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所调查学生对于“阅读考级”书目了解程度不深。在问卷统计过程当中,还出现了学生在第一题的答案中写出并非“阅读考级”测试书目(包括必读和选读)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所调查学生对于“阅读考级”的了解并不深入,集中体现在对所测试的“必读书目”的不了解。
在对周浩教研员进行的采访中他也指出:“很多教师教学观念滞后,还是死抓课本知识,没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5]。而鉴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所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教师的指导,不能发现名著的魅力所在而缺乏该有的阅读动力,那么对“阅读考级”书目的了解自然也就会少。
(三)受社会风气影响,“阅读考级”在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方面成果不明显
学生问卷第九题:“( )9、您会在阅读过常熟初中生阅读考级考试(1―6级)必读书目之后再阅读同一作者的作品吗?A.会 B.有些会,有些不会 C.偶尔会有重合 D.不会”答案汇总如下:
从数据中可直接看出,在阅读完“阅读考级”的书目,主要是本文中提到的12部必读书目之后,在被问及是否会对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产生兴趣并阅读时,只有约20.1%(39个)的学生选择了A项“会”,超过半数约52.1%(101个)的学生选择的是B项――“有时会,有时不会”,体现出一些“不确定性”,而也有约20.6%(40个)的学生选择C项――“偶尔有重合”,这部分学生的“不确定性”更为显著。
而结合第十题的答案数据统计,这样的不确定性更加明显。第十题:“( )10、您会在通过阅读考级考试之后再次阅读这些必考书目吗?A.会 B.有些会,有些不会 C.偶尔 D.不会再读”的答案汇总如下:
从统计数据来看,选择A项表示一般都会重复阅读的学生大约占到22.2%(43个),有时会重复阅读的学生约69.6%(B项90个,C项45个)。可以看出,m然这些必读书目的可读性和人文教育性都很强,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其在学生当中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巨大的。
综合看第九题和第十题的问卷答案统计数据,可以从中发现现行的“阅读考级”所存在的一些缺失。而除了其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外,周浩教研员也在采访中提到了有关“社会风气”的问题。“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滋生了人们追求功利、浮躁的心理。放眼社会,人们只喜欢看手机、玩平板,却没有多少人在安静地捧书阅读。大人如此,生何以堪?[6]”因此,从改善社会风气方面来间接改善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促进学生阅读,刻不容缓。
三、关于促进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几个建议
针对本文上述的调查结果,结合相关的文献,提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的措施: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模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所以,在目的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当中,作为一线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具体阅读情况,在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的基础上来设置相关的阅读活动(如:常熟市的“阅读考级”)。阅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具体针对不同的学生该采取怎样不同的阅读活动形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必须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观念,给学生直接参与进来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地”来进行阅读和参与阅读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成为阅读和阅读活动的参与者。这和前些年教育界所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是相通的,但比其更进一步地提出了对学生“自主性”的要求。
与学校课堂教育不同的是,学生“课外经典阅读”过程中教师能够直接参与的部分更少,甚至可以被忽略不计,教师等教育工作者能够做的,只是通过各式的阅读活动,当然也可以是类似于“测试”“考察”等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和反思。让学生凌驾于这些阅读活动的设计之外,不给学生反馈机会所进行的阅读活动往往只能是“隔靴搔痒”,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促进学生的阅读。
(二)教师要完成在学生阅读及阅读活动中的角色转变
“教育”的内涵包含了“教学”和“育人”两个方面,而本文中一直在论述的所谓“课外经典阅读教学”,就是“育人”概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而为应对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功利主义”“重知识、轻素养”的现象而在2006年提出的“全民阅读”理念,在“学校教育”中也部分地体现为对学生的“课外经典阅读教学”。
关键词:农村高中生 英语课外阅读 阅读现状
安徽省级课题 课题批准号JG08053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112-03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要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而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它是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途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还规定六级课外阅读量累计要达到18万词以上;七级课外阅读量累计要达到23万词以上;八级课外阅读量要达到30万词以上。
课外阅读对于广大的高中学生很重要,但很多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量严重不足。一方面由于课业负担重,致使他们仅能应付解题。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不知道一些有效的阅读途径和阅读策略。
长期以来,很多英语教师一直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但大多数教师的阅读教学仅局限于以应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没有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以及课外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予以足够重视。而很多高中生的课外阅读也是以应试为目的,有些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来源也仅仅是试题中的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
在本课题的研究之前,课题组成员对自己所教的几个班级先做了初步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的来源是报纸(《英语周报》或者是《学英语》)。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是很难找到合适的阅读材料,也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每周能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或组织学生交流。
对于农村的高中学生,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班级一般是实行大班授课模式,课堂阅读教学虽然可以解决一些同学阅读中的某些共性问题,但无法照顾学生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而且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作为农村高中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要。课外阅读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行阅读的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取信息,拓宽知识面。对于农村高中的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有利于我们掌握农村高中生的阅读途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以及在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的对象是安徽桐城的六所高中,分别为桐城天城高中、桐城六中、桐城七中、桐城八中、桐城十中和桐城十一中,其中天城高中是位于农村的省级示范高中,位于桐城双港镇,其它五所高中分别位于桐城的陶冲镇、范岗镇、大关镇、金神镇和青草镇。对这六所农村高中进行调查问卷以便掌握农村高中生的阅读现状,问卷的所有问题都要求结合农村高中学生的实际。对于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农村高中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阅读途径和阅读策略,以帮助农村高中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
1、调查问卷
对农村高中生的课外英语阅读情况展开调查,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为位于安徽省桐城的农村高中,调查问卷的对象分别为桐城天城高中、桐城六中(原青草高中)、桐城七中(原范岗高中)、桐城八中(原大关高中)、桐城十中(原金神高中)和桐城十一中(原青草塥高中),其中天城高中是位于农村的省级示范高中。
2、数据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对农村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出分析。根据调查问卷的情况要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途径、阅读方法进行了解。在六所高中进行调查问卷,问卷回收后,对问卷的分析的过程中对于基本情况不清或选择同一选项者为无效问卷,统计过程中出现的选项空缺为遗漏值,统计数据以有效值为准。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SPSS12.0分析软件。
3、访谈
对一些学生进行访谈并做记录,进行个案跟踪研究,并撰写个案研究的实录并进行分析。访谈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情感因素的相关调查。积极的阅读态度能使学生体味到阅读的快乐,引导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4、提出阅读策略与课外阅读途径的建议
根据调查问卷、访谈、个案研究的结果,提出有效阅读策略和有效的阅读途径并在学生和教师当中进行推广。同时要注意激发农村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英语的积极性,还要积极推荐适合不同阅读水平的材料,注意开发和利用英语阅读资源。
三、研究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对农村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出了分析。问卷的基本情况如下:
共发放了109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78份。问卷的题目分别涉及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课外阅读的目的、课外阅读计划、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材料和经常读的英语阅读材料来源、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对课外阅读策略的认识和使用。
经过统计,问卷中的13个选择题的情况如下:
1.关于课外阅读的兴趣
A.非常喜欢 4.8% B.喜欢 25.2%C.有点喜欢 42.7% D.不喜欢 20.6% E.根本不喜欢 6.7%
分析:农村高中的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非常喜欢、喜欢和有点喜欢的占72.7% ,说明他们有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愿望和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有27.3%不喜欢和根本不喜欢进行课外阅读,这与多年的应试教育有关,这些同学仅关心课内的学到的知识 。
2.关于课外阅读的作用
A.很大 25.9% B. 较大43.8% C.不太大 23.7% D.不大5.1% E.根本没作用2.5%
分析:在认识上,总体有69.7%的学生认为英语课外阅读对学习英语有大的作用,对英语课外阅读持肯定态度这是大多数农村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
3.关于课外阅读的目的
A.增强语感, 提高英语综合能力73.8% B. 扩大词汇量C.69.1% D.扩大知识面60% E.提高阅读兴趣 53.2% F.其它6.8%
分析:在动机上, 增强语感, 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占73.8%,扩大词汇量占69.1%,.扩大知识面占60%,这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相对明确。
4. 你认为有必要制定详细的英语课外阅读计划吗?
A.非常有必要9.5% B. 有必要49.6% C.作用不大 15.9% D.可以不制定 19.3% E.根本没必要 5.7%
分析:认为制定英语课外阅读计划作用不大、可以不制定的和根本没必要制定的共占40.9%,这是个不小的比例,要让学生要明确制定课外阅读计划的必要性是本课题要提出的建议之一。
5. 你比较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材料是?
A. 人物传记 22.1% B. 科普材料14.7% C. 历史, 地理 9.6% D. 童话, 故事 40.9% E. 幽默, 动漫 37%
分析:调查发现对科普材料感兴趣的只有14.7%的学生,对历史、地理感兴趣的仅占9.6%, 而对童话故事、幽默、动画感兴趣的却有77.9% 。建议学生课外要多读科普材料和历史、地理方面的材料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6. 你认为课外应阅读哪些材料?
A. 英语报刊 50.5% B. 阅读理解题集 46% C. 英文简易读本 32.8% D. 英文原著 8.5% E. 教材配套材料 46.4% F. 没读过 8.1%
分析:在材料的选取方面,选择英语报刊、阅读理解题集、教材配套材料的学生诸多,表明学生选择材料的被动性,另外大多学生还是以应试教育为指导,课外阅读也是围绕高考展开的。
7. 每周课外阅读时间
A. 不到半小时31.6% B. 半小时 22.9% C .1小时 26.9% D. 2小时11% E .2小时以上6.6%
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每周半个小时和不到半个小时进行阅读的占54.5%,1小时以内包括一小时的占81.4%。这表明农村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时间较少。
8. 你一般何时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A. 晚自习21% B. 早读时间 26.8% C. 午休时 9.1% D. 周末 30.5% E 寒暑假 15.9%
分析:学生主要利用晚自习、早读时间、周末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只有15.9%的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课外阅读。建议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
9. 你通常以什么方式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A.集体阅读6.1% B. 个人阅读 84.7% C. 小组阅读 4.2% D 都没有 9.6% E其它 3.9%
分析:学生的阅读方式以个人阅读为主,占84.7%,集体阅读和小组阅读所占比例很小。这反映了农村高中学生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对英语课外阅读的组织不够,没有形成集体阅读的氛围。
10.课外阅读时遇到生词你会?
A根据上下文猜测 32.7% B 跳过去25.7% C 马上查字典 22.2% D 读完后查字典 23.7% E 其它 3.2%
分析:根据上下文猜测的学生占 32.7%,表明部分学生已经有了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策略,但仍然有 22.2%的学生马上查词典,这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对整个语篇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阅读策略的训练。
11. 你认为老师有必要对英语阅读进行方法指导吗?
A.非常必要 20.2% B. 有必要 48.8% C. 不清楚 17.1% D. 不太必要 9.6% E. 不必要 4.3%
分析:有69%的学生认为老师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对英语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这表明很多学生希望改善自己的阅读方法,并渴望得到方法上的指导。
12. 在英语课外阅读方面你遇到的困难是?
A.词汇量不足 81.7% B. 缺少合适的材料 18.5% C. 没有时间19.9% D. 语法不好,长句子读不懂 66.7% E. 阅读速度慢 44.7% F. 没有好的阅读方法 12.5%
分析:根据调查词汇量不足是大部分农村高中生课外阅读遇到的最大困难(占81.7%),其次是语法不好,长句子读不懂(占 66.7%),还有阅读速度慢(占44.7%)也是英语课外阅读的主要困难之一。经常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也有助于课外英语阅读速度的提高。前段时间很多相关人士提倡淡化语法,淡化语法并不等于不学语法,一定的语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句子,也有助于多整篇文章的理解。
13. 你认为阅读策略对英语课外阅读的作用如何?
A. 非常大18.1% B. 较大42.9% C. 一般 28.6% D. 不太大7.8% E. 根本没作用 2.6%
分析: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帮助。根据调查结果,认为阅读策略对英语课外阅读作用非常大和较大的共有61%,认为作用不大和觉得根本没作用的一共有10.4%的同学。平时教师要加强策略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小结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策略研究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多处对阅读要求做过详细描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教材,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为此,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切实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这对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课外阅读的培养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能够促进学生在充满个性、创造性的阅读中进行深层的精神体验,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对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全面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据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学习获得的,得之于教师课堂上讲的大概只有三成。在大语文教育观看来,语文教育是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和感悟三个方面构成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大语文运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改变教师课外阅读是课内教学补充这一认识,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二、充分挖掘课外阅读的内容
1.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大语文观不仅仅把语文视为工具,而是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从大语文教学观出发,我们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线,打破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补充的老观念,坚持课内外并举,协调好两者关系以求互相促进。
2.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速读等读书方法,并能灵活应用。同时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学会信息处理能力,学会精读、泛读,学会知识吸取和积累的技巧,做到读有收获,读有成效。
3.课外阅读的序列。依据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的认识结构与心理特点,制订比较科学的课外阅读序列,使低、中、高年级自然衔接,避免重复劳动。
4.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模式研究。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中,师―生―书三大要素的最优化组合。
5.课外阅读的考核办法。我们旨在将考核作为培养和激励学生阅读兴趣的手段,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三、注重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这话讲得可谓精妙无比!巧妇都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书可读,学生空有一腔读书的热望,犹如蜜蜂无花可采,那又怎能酿出蜜来呢?为此,我们在以下几方面下了功夫:
1.研究方法:(1)文献法;(2)问卷调查法;(3)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法;(4)经验总结法。
2.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四、运用课外阅读进行实践
课外阅读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
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从而增长知识。所以,课外阅读必须学校、家庭、教师、社会都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条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课外阅读问题与思考
“教师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何改变当前农村学校课外阅读的现状,怎样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都是我们不断探究的难题。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课外阅读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
总之,在组织课外阅读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打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训练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长此以往,就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所有的学生爱读书,有书读,会读书,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包南麟.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07(06).
[2]胡培培.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阅读的层面浅探及操作策略.江苏教育,2007(09).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学习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饱受社会各方面诟病,人们普遍认为当前语文教学“少”“慢”“差”,曾有人感叹“误尽苍生是语文”。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有效教学成为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研究的核心问题。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大家把研究焦点聚集到了课堂教学。检点当前语文学术期刊,大多是一些关于教材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的文章。其实语文教学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的语文学习。学生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本文试对语文课外阅读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学理依据
(一)从怀特海对学习的阐述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学习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回答了这一问题。怀特海认为学习是“有节奏的”,人们平常认为“学生的进步是一种均匀不变的、持续稳定的进展,并不因为类型或速率的改变而有所不同”这种看法是极端错误的。怀特海认为,一个正确的学习必然包含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阶段。“浪漫阶段”:“这时我们处于直接认识事物的阶段,只是偶尔对事实做系统的分析。从接触单纯的事实,到开始认识事实间未经探索的关系的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会引起某种兴奋。而浪漫的情感本质上就是属于这样一种兴奋”。“精确阶段”:“在这个阶段,知识的广泛的关系居于次要地位,从属于系统阐述的精确性……在这个发展阶段,要使学生一点一点地接受一种特定的分析事实的方法”。“综合阶段”:“补充了分类概念和有关的技能后重又回归浪漫。这是结果,是精确性训练始终追寻的目标。这是最后的成功”。怀特海强调,“如果没有前面所说的浪漫阶段,精确阶段是无结果的,如果对事实的一般规律缺乏模糊的理解,前面的分析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分析”。
可以结合语文学习来理解怀特海所说的三个阶段。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并不是终点,他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下一步的阅读中。可以用这样的一个过程来表示这三个阶段“课外阅读——课堂学习——课外阅读”。从这里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占了两个阶段,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从新课标的要求看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非常多的要求。如“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里“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主要就是课外阅读。新课标还规定学生九年的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如果没有课外阅读怎么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呢?新课标对于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也有具体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重视课外阅读也是必然的。
(三)从课外阅读的育人作用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新教育改革发起人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有数不胜数的例子说明了课外阅读对学生精神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逐步树立理想,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并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因此,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要让学生有书可读。没有大量的课外书籍,只能是空谈课外阅读。获得课外书籍有多个途径,比如引导学生自筹书籍。很多学生都有大量的零花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钱用到买书上。要吸引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要让学生生活在重视阅读的环境中。教师可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阅读激情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在当前电视、网路、广播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也就更加困难。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延伸,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初中课文一百多篇,如果我们教师有计划地通过精讲课文来引读原著,哪怕引读成功几十部,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人生将会有很大的不同。当然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开设一些名著导读与交流课。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了解其他同学的阅读情况,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一些测试,通过考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结语:教师要热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