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活中,蔬菜是我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蔬菜产业也在农业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蔬菜的产量和品种也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蔬菜产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农产品效益提升的重要支柱,其中,蔬菜育苗在蔬菜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对于现代育苗技术,传统育苗占地时间长、出苗率低、用工大,既增加了蔬菜生产成本,又影响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因此,为提高蔬菜产品的科技含量,调整蔬菜产业结构,山东安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加快蔬菜育苗集约化、工厂化建设,向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做现代农业的先行者。
记者了解到,山东安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济阳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是济南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山东省蔬菜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公司主要业务是集约化蔬菜育苗、农资技术服务、蔬菜种植,现有员工3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人。“我们是这一领域的领头羊,拥有大规模的育苗基地,目前拥有500亩土地,8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育苗温室,年培育蔬菜种苗量超过1亿株。”董事长韩吉书说,“安信种苗率先应用物联网智能技术,实时在线动态监测蔬菜育苗过程和蔬菜种苗长势,实现对蔬菜种苗生产场所指数的‘管、控、营’一体化,实现了产量、质量双重保证。”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作为蔬菜育苗的知名企业,安信种苗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安信种苗全国首创25节点育苗法,激发种子潜能,提高作物产量。“为提高育苗品质,我们非常重视科研创新,已获批14项专利、5项著作权,并率先投资研发蔬菜集约化育苗物联网智能应用技术、育苗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韩董事长说,“我们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获得高校科研单位的技术科研支持,每年国内外相关专家都会定期来安信公司交流、学习与培训。”并且安信有四大统一原则来保护农户的最大利益,即统一定期技术培训、统一育苗农资供求、统一栽培跟踪服务、统一种苗安全运输。
公司以引进优良品种、培育无病壮苗、技术推广示范、咨询服务为己任,以基地为依托,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等方面,为基层菜农做了大量工作。“安信种苗无病虫害、苗子壮、根系发达,定植在棚里坐果率高,质量非常好,安信专业且周到的服务团队,能为我们解决很多难题,我们的收入也很客观。”崔寨的村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安信培育的种苗现已带动农户种植蔬菜25万亩,使农户年均收入增加5500元。
关键词 : 计算机应用;信息资源配置;信息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integration 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ptimizes the alloc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widens the application field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fully excavates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further improves the quality and overall leve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Keyword: computer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0 、引言
在当今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于社会各行业领域被广泛地应用,极大地改变着大众信息传递与共享方式、影响着社会各类型组织机构信息管理工作开展成效的时代背景下,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对于促使社会各类型组织机构信息管理时效性、安全性和实效性有效提升而言,发挥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鉴于现阶段各行业领域信息管理领域,信息混乱、管理滞后等问题频生,严重影响着企业信息管理工作开展质量的同时,也给大众社会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促使社会各行业领域信息管理工作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完善的关键所在,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应当予以重视。
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特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涉及内容广泛,包括计算机系统、算法方法以及操作程序等在内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致使其不管在信息组织与收集,还是信息分析与整理方面,都表现出强大的优势,具有极高的信息管理应用价值。除此之外计算机应用技术,还具有信息数据海量存储、空间占据小;保密安全性能高;借助搜索引擎能够实现精准搜索查询;信息利用、处理效率高,甚至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进行信息选择和定位、帮助人们快捷高效地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特长,为社会信息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指的是借助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管理技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信息整合与分流,充分保证信息组织收集、存储提取、分析处理等众多方面信息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信息处理能力素养,既能够通过组织规划、信息筛选过滤等方式,进一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也可以借助恰当信息存储方式选择,保证后续信息查询使用更具实效,达成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拓宽信息资源应用领域、充分挖掘信息资源价值的管理目标,进一步提升信息管理质量与整体水平[2]。
2 、信息管理的系统整合
完善信息管理工作。(1)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快速发展,于社会各行业领域渐趋普及,借助信息技术企业可以有效完成海量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与加工处理,提升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能在有效把握对外部环境风云变幻的基础上,助力企业抓住发展有利发展机遇,及时规避风险,增强市场竞争优势。(2)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相结合,还能在转变企业员工固有工作方式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员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促使企业信息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3)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极大转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方向的大环境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有效整合,在完善企业信息数据、提升企业管理科学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
提升信息处理质量。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大数据、云存储等平台获得了从无到有发展,信息存储与使用越来越便利的同时,各类网络信息资源总量日益庞大的现实状况,也给企业精确搜集信息、高效加工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需要企业管理人员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高质真实信息,才能给企业相关策略措施的制定提供正向助力。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筛选合并以及归纳整理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极大方便了企业管理人员信息搜集、加工处理工作优质有效开展,为企业决策在准确可靠信息的支撑下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4]。
提升员工能力素养。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人才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大环境背景下,信息技术技能作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现阶段高素质人才有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过程中,需要予以重点关注的部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有效整合在一起,在对企业员工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的同时,也为企业员工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提升提供了崭新的渠道。以岗位适应为目标,发展信息技术能力,针对性更强的同时,在提升企业员工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强化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而言,意义重大。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实践:(1)健全信息资源库。鉴于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不管是接受、传递信息,还是共享、存储信息,都是非常便利高效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库、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方式,在简化企业信息管理步骤、优化企业信息管理流程的过程中,具体实现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有效整合起来,进一步达成提升企业信息管理质量的目标与任务。另外,以构建信息资源库的方式进行信息管理,还可以方便企业日后进行相关信息查询,在更广阔的视野上看待信息,加强前后对比,以有效避免管理人员短视局限下引起的操作失误,便于企业相关政策措施正确有效制定[5]。(2)完善网络管理机制。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安全性能维护体系对信息分析准确性有着较大的影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结合起来,有效提升企业信息处理质量,还需要配置完善的网络管理机制。一方面,企业自身应当结合实际需要发展优化网络管理机制,在传统落后信息管理模式的转变中,借鉴参考其他企业的优秀发展经验,推动企业信息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当通过科学划分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政策与监管体制机制的方式来对网络环境加强监管,为企业相关信息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6]。(3)加强员工能力培养。企业员工能力素养高低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实效的重要影响因素。鉴于此,需要增强企业员工的信息管理意识,在提升企业员工数据资料敏感度的基础上,发展员工的岗位责任感,有效避免因信息泄露危害企业发展的现象发生。应当适当增加员工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在丰富员工相关知识储备、增强员工相关技术技能、创新员工信息管理方式方法的基础上,为企业更好地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管理创造条件。
3、 结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有效整合,在提升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促使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展开了简述,其次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优势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优势的实践路径展开了探索,以求为今后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实现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玲.,詹龙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优化整合的优势[J].科学技术创新,2018(24):69-70.
[2]陈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优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1):160.
[3]张春娟.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机制[J] .软件工程,2020 ,23(09):20-22.
[4]张健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途径分析[J].计算机与网络, 2020.46(22)-48-49.
[5]李建东.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路径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11):8-9.
[6]杨婷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探索[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8(17):59-60.
[7]郭飞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6):177-178.
[8]田华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20(01):122+169.
[9]胡晓锋.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J]河南科技2020 ,39(25):32-34.
[10]马智峰.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01):51-53.
[关键词]应用技术人才 校企合作 技能培养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孙静(1973- ),女,天津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天津 300384)刘宇(1973- ),男,天津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黄利非(1975- ),男,天津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天津 300350)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委2013年重点调研课题“天津市应用技术科技大学组建模式和实施方案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WDY-2013300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07-02
一、引言
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整合高职院校教育资源,探索建立包含“中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等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面向“高质、高端、高新”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于探索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办学之路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研究意义。高等职业教育如何结合“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一直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职业技能课程作为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应用性课程,对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设想,如果通过职业技能课程的教与学,学生能够具备企业所要求的技能,那么就能够找到工作并胜任岗位;如果师生能够解决企业难题,那么就能够成为企业的高端人才和长期合作伙伴。然而,在对相关企业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原有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学生动手能力差,对岗位要求的技能掌握不足,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
二、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学资源分散。各个高职院校之间缺乏合作和资源共享,院校定位缺乏高度,国内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职院校,缺乏行业示范效应。因此需要整合教学资源,组建几所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技术大学。(2)人才培养观念陈旧。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学制学籍管理方法单一、招生对象范围狭窄的问题,人才培养理念缺乏创新观念和改革意识。(3)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原来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学会应用技术的原理”,学生没有掌握应用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不能“举一反三”。(4)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脱节。教学内容的选取不适应职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没有结合专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要求。(5)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性和高职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考核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形式而轻内容、重课本内容而轻实际需要、重教师权威而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象。
三、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改革手段和方法
首先需要更新观念,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整合资源,改革办学制度,同时按照“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两层次、双结合”方法,即“技能调研与技能培养、需求分析与问题攻关”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第一层次达到企业技能要求,第二层次解决企业疑难问题,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技能培养和问题攻关双结合,长期坚持校企深度合作,我们的师生将成为高端技能人才和长期合作伙伴,进而形成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过程的良性循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1.整合资源,筹建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职业竞争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借鉴德国、瑞士等国家的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经验,引进消化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行业企业标准、工艺流程,依托区域内的整体教育资源,建立紧密依托型校企合作平台,重点探索面向“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面向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人员的培训服务,构建包含应用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培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集学历教育、技术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服务于一体,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
2.创新招生办学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对象大体分为三类:(1)中职院校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或者具备高中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通过高职专科3年学习取得大专学历的基础上,可以继续实施1~2年的弹性学制,通过工学交替,积累学分,获得应用技术本科学历证书;(2)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普通专科学历在职人员,可以继续实施1~2年的弹性学制,通过工学交替,积累学分,获得应用技术本科学历证书;(3)具备普通本科学历的人员也可以通过1~2年的弹性学制获得应用技术本科的双学历证书。
通过改革招生和培养体制,将中职与高职、高职与应用技术本科、普专与应用技术本科、在职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环节打通,不同起点的学生和在职人员都可以全方位地提高自身技能,同时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起到鼓励、引领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在职技能培训和应用技术教育的导向作用。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以真实项目为导向,强化学生专业核心技术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导向,加强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情境化英语教学,努力争取实施海外实习或国际化企业项目实习;以改革试点专业为重点,建立2~3个专业对口的紧密依托型合作企业,实施“订单式”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探索更加有效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培养目标为重点,强化企业认识实习、企业实践与毕业项目的有效实施,强化实践导向、任务驱动的工程案例教学,探索工程实际项目的真题真做。
3.调整教学目标。校企合作,要求学生调研岗位技能要求,通过51job等网站查询招聘信息,总结岗位技能要求,让学生自主认识学习目标。同时积极开展职业岗位调研,与相关企业生产一线的专家一起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准确把握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态度要求,进而调整课程目标。目标由原来的“学会应用技术的原理”改为“通过学习应用技术,学生主动掌握应用技术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4.重构教学内容。参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指导思想,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课程;根据课程目标和岗位需求选取教学内容;以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为依托,以满足职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要求,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重构教学内容,实现“课、岗、证”相融通,即课程设置源于岗位技能和资格证书要求,课程内容融入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课程目标满足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5.教学方法多样化。根据职业技能课程实践性很强的特点,遵循“行动导向”教学原则,力求实现理论与实践体系的课程功能相互交叉,探讨“先教―后学―再做”“先做―后教―再学”“先学―后做―再教”等教学组织顺序的相互交叉,灵活运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1)现场教学法。依托企业工作环境,由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现场指导,让学生感受现场的真实情境,强化实训效果。(2)案例教学法。利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真实案例,围绕本课程应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制订方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交和团队合作能力。(3)情境教学法。课程开发要全面结合实际工作环境,创建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开发项目和完成工作任务展开教学,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工作技能,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每个任务在实施的过程中,按照教师给定任务(学生接受任务)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任务的性质和目的,学生查阅参考资料、拟订实施方案并讨论可行性)现场测试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技能训练(学生按照方案完成工作任务,要求有具体的内容、方法、步骤、体会、总结)考核(技能、知识、态度)的过程进行。每个学习情境要求完成一定任务,完成每个任务就完成了整个教学内容。
6.教学手段多样化。采取多媒体手段和网络教学手段,将现场教学与动手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生产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使教学手段生动直接并贯穿教学全过程,全方位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建立优质的网络环境。优化教学资源并共享化,将课程标准、考核大纲、电子课件、教学录像、动画演示、经验交流、答疑解惑、在线作业、试题库、工具软件等教学资源全部放在课程共享邮箱并进行动态更新管理,方便学生在网络中下载并自主学习。
8.改革考核方式。完善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和考核大纲,加强实践环节考核、职业能力考核的比重,充实试题库。坚持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多维化、立体化评价体系,逐步增加过程考核的比重,同时将企业评价(顶岗实践和调研工作等)和社会评价(技能竞赛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让考核结果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考核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
四、小结
通过对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改革,运用“两层次、双结合”方法,即“技能调研与技能培养、需求分析与问题攻关”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使我们在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面对行业发展迅速、技术突飞猛进的形势,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实时共同修订课程标准,共同编写“工学结合”教材。在经验推广和完善工作上,还需要长期艰苦的工作,共同提高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质量。重点是实施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系统化”培养,构建不断适应产业升级、技术更新和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探索技术应用型、高端技能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校企共育的有效途径,为我国现代职教体系服务现代产业体系的结构调整进行实践性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农业应用;本科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33-02
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课教学的外延,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可以为专业教师提供科学研究场所,把理论与实践知识充分结合,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及业务水平,从而为教学服务。同时实习基地建设又是确保实习质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在基地的学习和锻炼,学生可以增强劳动观念,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与劳动技术素质,增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了解社会化大生产的协作过程,增强协作共事意识等。可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对农业应用技术型本科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定位
农业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基地根据学校学科及专业优势,应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及课程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能满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各类基地。种植类专业应该建设“产、学、研”一体综合性教学实习基地;这类教学实习基地需要有先进设施设备、合理科研及基地管理团队;且保证科研成果进驻率高,对社会示范性强
二、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应与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理论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培养及创新能力培养四者有机结合,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建设
种植类实训在地主要承担植物科学与技术、植物保护、园艺、园林等专业的实践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专业教师科研及服务地方经济等任务,大多数种植类本科院校农机具老化陈旧,甚至还有上个世纪70~80年代购进的设备,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不适应,与现代农业应用技术型本科教学需要不适应,发挥不了教学及示范功能,因此,种植类实训基地应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定期更新设施设备非常必要。更新的设施设备会对师生科研创新、科研成果展示、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挥更大作用。
四、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建设
1.进一步强化实训基地管理,发挥基地教学功能,为教师业务能力水平提高服务。在基地管理上根据当今种植业的发展趋势,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设施及新的栽培模式,让学生及教师能“看得到,练得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同时,协调好各部门,提高生产管理和生产水平;做好科技示范,为种植类专业有序发展服务。
改变管理模式,实习基地管理是以专业教师为主,以实训基地技术员为辅;特别是年青教师必须参加实训基地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下场,教师主要负责技术指导,实训基地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协助教师完成技术实施。完善管理体制,各司其职,奖惩分明,调动专业教师参加实训基地管理积极性,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服务。
2.发挥教学实训基地资源优势,为教师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服务。教学实训基地是专业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现代化教学实训基地是教师搞科研、科研成果转化及示范保障,否则,专业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只能闭门造车。实训基地管理应在“人、财、物”等方面优先考虑。尽可能地满足教师科学研究的需要,保证教师科学研究正常运行,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及业务水平。
3.做好教学实训基地服务功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及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强有力支持和保障。现行高校本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大学生实践能手能力、创新能力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和研究课题。而教学实训基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职业动手能力练兵场,建设适合应用型本科种植类专业实训基地和管理体制是非常重要的。
园艺、园林专业:可以给每个学生分配一定面积实验田,自己设计、管理及种植种类,专业教师在不同的时期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及管理情况评定成绩,植物完成一个生长周期后,给每个学生打出总评成绩。从而保证学生掌握所栽培植物整个生育期管理技术,在校可以保证学生参加2~3个植物生长季节管理,完成二种以上植物栽培技术管理,这为以后就业及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植物保护、作物生产专业:根据教师科研课题及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通过专业教师及系内考查,把素质好学生分配到玉米、水稻及大豆三个等作物生产或科研项目中,成立第二课堂小组,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如播种期、授粉期、收获期等,师生共同参与管理,通过2~3个生长期的管理,学生基本掌握了大田作物生产管理方法及技术,这为大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假期及生产劳动中,根据工作量给一定劳动报酬,这也给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减轻学生生活压力。
4.发挥基地示范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种植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训基地面建设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做到先进、实用,基地真正能发挥示范及辐射作用,引进前沿技术及研究成果。可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短期新技术培训班,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及农民,为地人才培养服务。
实训基地项目选择上,应做到引入国内外适合当地主栽品种、新技术及新产品等,发挥基地展示作用,促进当地新技术、新品种等引入率,为当地种植类结构调整提供帮助,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五、关于实习基地的几点思考
1.实习基地建设不应是一次性建设,而是随着科技及生产技术的发展,每年根据情况,增加一定的资金投入,使基地的生产水平一直在领先地位。
2.节约经费,提高投资效益,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把有限的资金就能用在最需的实验环境改造、实验设施和教学设施升级和引进上,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实验技术平台。
3.有计划支持或选派下场教师到其他院校进修,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同时,把新的技术、新的知识引入到我院的实习基地中,提高生产实习基地的生产水平。
4.加强协作,各单位相互配合是教学实习基地的有力保障。
5.加强实训基地管理,创造经济效益,为基地有序发展提供经济保障。(1)加强管理体制建设,保证实训基地有序运行。管理做到“责、权、利”分清,责任包干,做到分工明确,谁出了问题谁负责。奖罚措施明确,奖惩力度大,从而调动下场教师的积极性。(2)做好生产调研工作,选择种植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并引进新技术,提高产品品质,提高实训基地经济效益。(3)挖掘内部潜力,增加成本意识,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增加生产效益。(4)建立销售网络,引进物联网,采用灵活多样的销售方式,提高农业产品销售价格。
总之,应用型本科种植类专业教育特点是专业性强、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等,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应满足作物栽培、遗传育种、果蔬生产管理等课程的实践教学需求,同时为植物学、气象学、生态学等基础学科科研开展,以及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及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提供基本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种植类专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特色,培养专业技能熟练、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殿元.适应能力教育体系的师资队伍建设与校内外基地建设的有益探索[J].吉林省农业厅优秀论文选,1999,(4).
[2]关于加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Z].济大校字〔2004〕72号.
[3]金伊洙,李新江,等.加强创新基地建设与管理 培养园艺专业创新型人才[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8,(02).
关键词: “课”; 高职教学; 应用策略;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9-56-03
Study on application tactics of micro-lesson i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with the example on course of computer network basis
Gu Pengyao
(Shangyu Branch of Shaoxing University, Shangyu, Zhejiang 312300,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micro-lesson, the principle of suitability and capability for micro-lesson knowledge point is put forward, and the speci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micro-lesson i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is clarified. With the deep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demand of micro-lesson i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tactics of changing ideas, updating knowledge, clear objective,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course, and improving the technical training system is put forward. An example is given to explain the application tactics of the micro-lesson in the preview, classroom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and after class learning via a handheld mobile device.
Key words: Micro-lesso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Application Tactics; Course of Computer Network Basis
0 引言
透过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正从Web2.0互动时代过渡到Web3.0万物移动互联时代,网络学习也从网络互动进入到随时随地移动学习的任性境界,为全民学习和终生学习的常态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微课”正当其时,成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和教学发展的最佳产物。在长则几分钟、短则几十秒钟的时间内集中呈现某一学科知识点,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引人入胜的过程解析要点、透视本质、突破难点。借助于它,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哪怕仅有的几分钟时间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进行探讨、交流与合作。课堂内外、教室寝室、食堂公交都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有效地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使课内外、教与学得到完美统一。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特别适合高职重实践操作、重自主学习的特点,可以带来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成为高职教学的高效途径。最近十几年,“微课”在英、美、新等国得到了比较成熟的发展[1],近几年引入国内后开始出现了大量的理论探讨、方法研究、应用探索以及各种类型“微课”资源库的开发建设,但在“微课”应用策略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1 “微课”概述
“微课”、“微学习”等概念在我国,尽管还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但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微课”是由一线教师自行开发、就某一具体知识点、时间在几十秒到几分钟左右的微小课件。“微课”的内容可以是微问题、微思维、微例题、微练习、微实验、微操作等各种微教学内容,制作方式可以是现场拍摄、屏幕录制、电脑制作或两者结合或在此基础的改良提升,形式可以是视频、动画、PPT、课件等。
“微课”知识点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知识点,它只包括那些适合制作并且能够制作成为“微课”的知识点[2]。所谓“适合”,首先是符合“微课”短小精悍、使用灵活的特点,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深讲透的知识点;其次是需要使用“微课”进行开发,特别是能够发挥“微课”的深入性、探索性、高效性的知识点,如那些需要反复揣摩的重难点以及使用其他教学媒介效果不佳的知识点。要摒弃知识点大而全的完美想法,特别是那些无需“微课”就可以很好地开展教学的知识点。而所谓“能够”,是指能够使用现有工具进行制作,并且能够制作出较高质量“微课”的知识点。以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其“微课”知识点可根据上述要求大致分为知识集中的讲解型、理论分析的展示型、答疑解惑的问题型、探索思考的习题型、实验操作的动手型和其他类型等六类知识点。
2 “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定位
“微课”的真实性、探究性、深入性、灵活性、复用性和移动性等特点使其特别适合高职重实践操作、重自主学习、重课后温习的教学特点。“微课”既可在课堂上作为教学媒体灵活穿插于讲、学、练等环节,又可以在课后通过手持移动设备进行复习巩固、自主学习和相互研讨,甚至可以成为随时接受教师指导的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微课”已经带来了高职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成为高职教学的成功途径。
一方面,“微课”走进高职教学课堂,成为课堂教学中突破知识点的有效手段。几分钟就可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实践操作的演示过程[3]。“微课”的短小精悍保证了其使用的灵活高效,可以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中每一分钟的宝贵时间。“微课”不仅可以用于教师讲解、引导和师生互动,而且可以用于学生自学、练习、研讨与合作,满足了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不同学习要求等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随时扩充课堂知识、补充课外知识,做到在教学、探讨、研究、实验、操作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微课”还可以有效地走出课堂,借助于手持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和在线学习。通过“微课”,学生既可以查缺补漏、强化巩固,又可以自主学习和相互研讨,甚至可以与教师随时互动,接受指导和答疑解惑。所以,“微课”完全可以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微课”革新了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带来了高职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呈现了特殊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了现代高职教学体系中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教学资源和学习途径。
3 “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鉴于“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特殊而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已成为实现“微课”价值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当以应用效果最优和人才培养质量最优为惟一标准,其应用策略主要包括:“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微课”在课后学习特别是在手持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策略以及“微课”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策略等。要确保“微课”的应用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必须认真研究上述策略。在保证从“微课”知识点疏理到“微课”制作和资源库建设质量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从教师如何利用“微课”促进教学到学生如何使用“微课”促进学习进行全教学链的应用策略研究。
3.1 基础应用策略
⑴ 转变观念、更新认识
从宏观上讲,“微课”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和高职教学自身发展需要之间深入互动的产物,是高职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能够有效地提升高职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从微观上说,“微课”是革新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为高职学生课堂内外随时随地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微课”为解决“大班额”与“小器材”、“课时少”与“任务多”、“有限课堂”与“无限知识”、“走得进课堂”与“出不了厅堂”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4]。所以,尽管“微课”及其应用在高职教学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必须认识到“微课”对转变高职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诸方面的重要价值,因而必须进行大力的倡导和积极推进。
⑵ 明确“微课”的指向目标
“微课”必须以面向学生学习使用为主,而以面向教师教学使用为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选择性使用,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微课”成为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学习情况随时随地可以选择使用的学习工具。
⑶ 加强“微课”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根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微课”与课程教学的整合问题。既能给学有困难的学生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又能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以自我发展的空间;既能够在课堂上由教师主导使用,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手持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既可以自主独立研究性学习,也可以相互协作探讨式学习;既可以是对现有知识的剖析解疑,也可以是现有知识的补充延伸;既可以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工具,也可以作为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⑷ 提高“微课”灵活应用的水平
“微课”的应用策略与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应关系。它应当具有灵活变通的特点,采用什么“微课”,何时采用,还要根据问题情境、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灵活变通,适时引用、恰当使用、合理搭配、及时调控,在学生自主选择的探究性学习与教师有效指导的接受性学习之间实现最佳平衡。对于教师而言,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微课”引入的合适时间和数量。通过课前“微课”知识点的梳理和准备,课后认真反思和改进,保证“微课”应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⑸ 完善“微课”技术培训等保障机制建设
完善的培训制度等保障机制是“微课”其应用效果的重要基础保障,它可以帮助创设良好的研究与实施氛围,可以为“微课”的建设和应用达成统一的标准,可以保证教师应用水平的整体提高,可以实现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的整体提高。对于学校而言,更多需要考虑的是高职“微课”资源库的开发建设和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使得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教学应用、校本研修、实验实训、网络教研等得以更好地发展,使得“微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5]。
3.2 “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我们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通过“微课”的开发和应用实践,总结出了“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⑴ “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策略
课前预习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知识讲授型“微课”可以让学生预先了解知识内容与前后联系,疏理学习线索、弄清重点难点,甚至做到部分内容的提前理解。这样,课堂学习时就会更有针对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听课质量,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特别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给了他们一个笨鸟先飞、事半功倍的机会。例如“计算机网络协议”一节的预习“微课”,开篇就图文并茂地向学生集中介绍了TCP/IP协议的相关知识,然后通过真实配置过程清晰展示协议的使用,让学生以更易接受的方式学习到TCP/IP协议的相关知识和实际配置。这比教师用多媒体投影、黑板画图讲解加上示范操作等更为简洁、生动和高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TCP/IP协议的深层结构和原理等内容就显得自然而平易了。
⑵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解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些重点和难点又通常需要步步引导、分析思路、计算推理等过程展示,而这正是“微课”能够发挥特长的地方。借助于“微课”的生动性、具体性、深入性、探索性和高效性,能够让这些知识难点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深讲透,而且还可随时反复揣摩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6]。仍以“计算机网络协议”为例,TCP/IP协议的深层结构和原理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很容易陷入“越说越说不清、说到后面学生忘了前面、抽象难懂等”困境中,“微课”可以用结构简洁的原理图和实物图的对照、形象生动的3D流程动画等方式加以清晰展示,让学生随数据流程深入到各层,真切地理解相关原理并最终掌握其结构特性。
⑶ “微课”在实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计算机网络实验需要较高配置的硬件条件和实验设施,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够配备齐全并符合要求的。没有实验设备或是设备条件跟不上没关系,实验中的步骤和要求不清楚不要紧。通过“微课”丰富的实物和原理图片、现场操作视频或动画、还有文字材料等,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实验目的、步骤、过程与结果,确保实验实训的顺利展开和成功实现。甚至,不少实验可通过“微课”在课后指导学生自学完成[7]。学生可以一边观看、一边操作,再也不会忘这忘那,实验的成功率因而得以大幅提升。根据我们这些年来的应用实践,“微课”特别适合于自主实践操作,因而特别适用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类操作性较强且较多的课程教学。
⑷ “微课”在课后学习特别是在手持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策略
在“微课”的课后使用中,要特别重视其在手持移动设备上的应用[8]。课后再听“微课”,学生可以借助于手持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不仅可以根据听课效果查漏补缺,也可以根据掌握情况深入拓展,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教学内容、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在“微课”的指导下,可以在手持移动设备中随时随地重复分析讲解或实验过程,逐帧细看、品味研究,从而做到知识的真正掌握和能力的切实提高。此外,教师也可以专门针对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和重点习题制作专门“微课”,方便学生课后反复学练。“微课”与手持移动设备的有机结合,真正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闲余的每一分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探讨、交流、合作与实验,从而真正有效地突破传统课堂内外的隔离,使教、学、练得到完美统一。
4 结束语
“微课”应用策略贯穿于“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的全过程,成为发挥“微课”价值、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选择合理的应用策略,将对“微课”资源库开发建设产生积极的意义,对“微课”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教学以及课后学习中的实际应用发挥切实高效的应用价值。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微课”开发建设与教学应用,收到了良好了效果。下一步,将继续研究实际应用效果相关数据和教学调研反馈结果,进一步改进“微课”知识点体系,提高资源库质量,改善应用策略并提升应用水平,最终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应用策略体系,不断推广到高职其他课程的“微课”教学中,以期更加全面地发挥“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使之逐步成为现代高职教学崭新的教学常态,助推高职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 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3] 朱平.利用微课辅导解决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五大矛盾[J].青春岁月(学术版),2012.7:17-17
[4] 吴军其,齐利利,胡文鹏等.微课件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2.9:106-109
[5] 刘静波.构建微学习生态系统――基于微课程的教师培训新模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9-11
[6] 陈唐明.微课题研学催生灵动高效的数学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1.6(31):51-53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营销;营销趋势;营销挑战
一、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来。NarrativeScience和国家商业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在2016年仅有38%的企业表示引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而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迅速增长到了61%。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零售行业,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我学习,为消费者添加标签,描绘用户画像;在网络消费场景,智能人工助理可以帮助营销人员及时在线回答用户问题。人工智能的应用让消费者与企业的互动更加频繁,这也给企业营销活动本身带来了如隐私泄露、过度营销、用户倦怠等问题。如何正确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领域的应用问题,成为了学者们日益关注的重点。以往的研究已经从人工智能营销的技术基础、概念、隐私担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将从人工智能营销的内涵、趋势、挑战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希望能够对人工智能态势下的市场营销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为企业应对人工智能营销活动中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人工智能态势下的市场营销
(一)智能营销的内涵
智能营销,是伴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的营销概念。智能营销不等同于电子营销,它是建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综合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智能化运作模式(汪涛2014),是可以模仿营销人员的部分行为活动的过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领域的应用,智能化的设备通过仿真、思考、行动等模式完成了营销人员所需要进行的一部分工作,深刻改变了营销思维和方式。作为智能经济条件下的新产物,目前学者们对智能营销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概念界定。但是随着对人工智能的逐步深入了解,业界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即它是企业借助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来进行营销活动的各种新思维、新方法、新工具的一种创新营销新概念(常亚平2018),它包括智能识别、智能存储、智能执行等多个方面。
(二)智能营销的技术基础
人工智能营销的兴起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根据以往文献的研究,可以将智能营销发展的技术基础大致归为三个方面:首先,移动互联网和5G技术为智能营销发展提供了海量数据来源的保障。智能营销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数据,持续可靠的数据获取是智能营销所需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和5G技术的发展,营销活动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人工生物智能技术广泛深入到消费者的工作、娱乐、生活、消费等日常行为活动中,全方位地记录了消费者的行为数据,为智能营销的后续分析处理工作提供了海量的数据信息来源。其次,云计算帮助智能营销完成了复杂的数据计算和处理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发展使网络数据成几何倍增长,如何计算和处理分析这些海量数据成为了智能营销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云计算技术凭借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很好地解决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海量数据处理问题,通过多维度数据的连接实现了万物互联,从而使消费者和智能设备的交互体验更加完善,营销场景也因及时准确的数据分析而更加智慧化。最后,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技术为智能营销发展提供了网络应用环境。德勤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显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全方位商业化阶段,并预测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在未来几年会经历现象级增长(钱明辉2019)。我国也出台了相应政策来支持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的发展,2019年我国从事人工智能业务企业数量居全球第二。人工智能商业化的发展环境以及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技术的支持,为智能营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网络应用环境。
(三)人工智能在营销中的应用体现
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中的应用,使营销活动体现出了新的特点,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形态的新互动方式、个性化需求的预测等。根据营销活动的不同过程阶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人工智能在营销中的应用体现。1.营销调查研究阶段。营销调查研究是营销活动的起点,通过提前的调研企业可以了解市场占有情况、消费者意愿、目标消费群体需求等重要信息。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营销活动前期的营销调研效率。消费者在各种生活消费场景中会留下自己的痕迹和使用信息,人工智能技术会帮助企业将海量的用户数据进行归类,如账户数据、交易数据、浏览数据等,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用户画像,从而准确分析出消费者的日常消费偏好、消费方式等信息,帮助营销人员获取营销调研后的第一手分类数据。2.营销策略的制定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从全网智能抓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智能分析出最新热度关注点,帮助营销人员完成寻找吸引消费者的创新点环节,摆脱了以往只依赖于营销人员自身经验判断和小范围营销调研结果的限制。同时借助仿真技术、生物识别等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所创造的“人工脑”可以完成营销策略制定过程中的一部分思考工作,如创意筛选、优化等方面。3.营销执行阶段。以往的营销推广活动,需要营销人员提前进行宣传媒介的选择并且派大量人员进行实地配合,受限于地点、经费等外部因素。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网络热度数据分析,自行筛选出适合企业产品宣传的网络平台,并且根据用户使用偏好数据测算出适合的营销时间点、次数等,在用户进行相关网络访问时个性化推送符合该用户需求特征的营销方案,如喜马拉雅会根据用户年龄、性别、收听历史记录等自动推送相关收听图书资源和购买活动等。4.营销效果的评估阶段。以前的营销活动效果评估需要事后进行监测,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帮助企业实现了实时监测,系统自动在全网络进行相关内容的数据抓取和分析处理,并将监测效果及时反馈给营销人员,方便营销人员根据消费者反应及时修改营销方案,降低了突发事件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三、人工智能带来的营销管理新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领域的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企业的营销思维和营销方式,也让营销管理活动有了新发展,对于人工智能带来的营销管理新趋势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技术驱动营销变革。智能技术将成为下一代营销变革的新支撑。目前,仿真技术和人工生物智能技术的初步使用已经能够帮助智能设备进行部分营销工作中的思考问题。营销专家智能系统可以实现专业知识的传递和学习,在营销专家的训练下智能系统会增长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并向用户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电子自动订货系统,会根据企业线上线下的销售数据自动进行分析,智能识别畅销品和滞销品,并根据实际情况自动交换订单信息,减少营销人员在了解销售状况和消费者偏好等信息时所投入的时间成本。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营销理念、方法、手段、工具等各个方面的改变,未来如何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来帮助企业进行营销活动是营销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二是营销方式的多元化和营销推荐的大规模定制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给营销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短视频营销、直播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使企业营销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线下和网络页面广告等方式。这种多元化的智能营销方式,可以更加广泛深入地获取消费者的各种使用数据信息,如抖音小视频会根据用户关注信息来自动推送相关产品宣传视频。智能化的营销方式让大规模定制化成为可能,企业可以借助智能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对每个用户的精准识别与记录,从而为其个性化推荐相关信息,实现营销个性化的批量自动生产。三是“AI+”智慧营销带来的跨场景营销。“AI+短视频”营销、“AI+KOL”的粉丝营销等不同营销策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各自发挥所长,应用到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AI+”的使用增强了消费者的互动体验感和真实感,如唯品会的智能试装功能可以帮消费者实现线上虚拟体验,大大提升了消费者从“看”到“买”的效率,缩短了购买转化时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场景碎片化、消费行为流动化,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处理复杂的消费使用数据,系统整合消费者在不同场景的多维行为数据,从而精准识别不同消费个体在不同消费场景下的差异化需求,结合消费者的实时场景,为消费者适时提供跨场景的营销服务,突破圈层和场景的限制,扩大营销推广范围,提升企业的56品牌宣传度。四是基于智能识别、语音互动等技术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营销。根据2018年人工智能应用行业报告,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可以应用到零售的全链条环节,既可以线上进行用户画像和精准个性化推荐,也可以线下智能物流、智能选址、优化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商品运营环节等,这种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营销,需要完整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的支持。通过分析消费者轨迹数据、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身体数据以及社交消费平台数据等信息,利用线上线下信息的同步传输、人脸识别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及时捕捉消费者行为及心理需求,并实现精准匹配。
四、人工智能时代市场营销面临的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领域的应用给企业和消费者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技术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必须理性对待人工智能技术,正视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据以往文献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人工智能时代市场营销面临的挑战。一是人工智能背景下复合型营销人才的不足,带来的技术和营销的进一步对接问题。当前,智能营销领域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技术与营销的进一步深度衔接问题,懂技术、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的不足使得企业在应用人工智能过程中出现很大障碍。一些机构掌握着最新智能技术,积累了海量数据;而另一些机构则了解市场,不掌握技术,技术应用与市场营销之间的衔接出现了隔阂。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的应用给所有领域的营销人员都带来了挑战,人才和工作需求双向失衡。企业必须培养复合型的营销人才,引进新技术培训课程,提升现有营销人员的整体技术素质,从而帮助企业解决智能技术与营销的进一步对接问题。二是人工智能营销过程中暴露的数据隐私保护和流量造假问题。各种数据隐私新闻案件的曝光,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对新技术的使用保持着高度敏感。大量未经用户本人同意的数据非法监测和解读严重干扰着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一些企业甚至利用智能技术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预测分析来以此获取用户隐私。而流量数据造假问题更是进一步瓦解了消费者对网络消费活动的信任,一些企业为了短期的盈利,利用内容剪切等网络工具打造虚假流量信息,给消费者带来了误导,同时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为了能够让企业更有效地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营销活动的衔接,必须及时惩治非法获取消费者隐私的企业,营造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同时企业也要在内部加强管理,提升营销人员的道德素养。三是全方位人工智能营销环境下的消费者心理倦怠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给消费者推荐各种个性化信息,但这种根据消费者使用痕迹来进行持续性的精准推荐很难不让消费者产生厌倦心理。随时随地的广告推荐、跨屏的无广告拦截、用户浏览记录的跟踪推荐等行为,在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变得更加自动频繁。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企业精准分析用户数据,但数据也不能完全反映消费者的内心,企业要避免对智能技术的完全盲从,以防消费者产生厌倦心理。营销活动是对人进行的活动,因此企业也要关注营销人员的营销经验,不能以技术决定一切,要将技术与人的主观感受相结合,真正做到从消费者本身需求出发。
五、结论
人工智能在营销领域的应用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期,企业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必须理性看待人工智能技术。既要看到人工智能给企业营销带来的数据分析、精准识别等便利,也要看到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技术陷阱、用户隐私等问题。当然,人工智能技术在营销领域的应用未来还将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企业也要及时进行探索研究。本文仅从理论层面梳理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营销领域应用的相关问题,未来还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解决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带来的隐私泄露问题,从而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人工智能的特征如何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影响;智能互动方式的改变对营销活动的影响,等等。
参考文献:
[1]高山行,刘嘉慧.人工智能对企业管理理论的冲击及应对[J].科学学研究,2018(11).
[2]常亚平,王良燕,黄劲松,等.3D(大数据、数字化和发展中)背景下的营销战略与转型专栏介绍[J].管理科学,2018(5):1-2.
[3]Shankarv.Howartificialintelligence(AI)isreshapingretailing[J].JournalofRetailing,2018,94(4):vi-xi.
[4]汪涛,谢志鹏.拟人化营销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1):38-45.
[5]Wangtao,XIEZhipeng.Areviewoftheliteratureofper-sonificationmarketing[J].ForeignEconomics,Manage-ment,2014(1):38-45.
[6]钱明辉,徐志轩.基于机器学习的消费者品牌决策偏好动态识别与效果验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9(3):66-76.
[7]王先庆,雷韶辉.新零售环境下人工智能对消费及购物体验的影响研究:基于商业零售变革和人货场体系重构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8(17):5.
关键词:智慧园区;酒店;商住;架构;子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1-7083-04
科技正在快速地影响着世界,智慧在自然地融入生活,当前人们更深刻体会到世界的扁平互通。而建筑的智能化无疑是智慧世界中一颗璀璨的星辰。
目前智能化普遍水平并不高,智能化在很多工程上的表现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建成的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智能化的概念以及建成之后的模型很多人不甚了解,所以在建设初期的沟通上就已经存在隔阂,难免建成的效果不如业主预期的优秀。
介于现状,该文以一个涵盖酒店和小区的园区为例,介绍智慧园区的建设要点同时简单介绍建成后的模型,给读者直观的印象和认识。本智慧园区的设计思路为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监控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产业发达、RFID 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构建城区 (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酒店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智慧园区。
1 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
本文的介绍旨在于智慧园区的建设区别于以往的智能化建设,提高园区的服务水准,提高客人的满意度,提高酒店部分的营业收入,提高业主的生活质量;提高园区的管理效率,降低能源成本,降低人力成本。
2 智慧园区设计方案
本文以一个涵盖酒店和商住的园区为例,介绍智慧园区的建设方案要点。
2.1 智慧酒店部分设计方案
智能酒店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2 智慧酒店的分系统介绍
2.2.1 面向住店客人
1) 酒店门禁系统
1)一人一卡,仅凭一张特殊的智能卡,系统可以细分客流,缩短的登记的时间。系统可区分VIP客户、普通客户和首次光临的客户,VIP顾客一进入酒店即可被系统自动识别,无需办理任何手续即可完成入住过程;系统会保留所有原入住酒店的客户信息,客户再次入住时,系统可通过身份证号就可以调出普通客户原来的入住信息,无需再一项项进行询问登记;另外,针对熟悉电脑,不愿在前台排队等候的客人可以在自助CHECK IN/CHECK OUT机器上自助办理入住登记和退房手续。
2)VIP客人的识别和服务:VIP客人到店,酒店的迎宾人员自动收到提示短信。首先引领VIP顾客在VIP 休息室入座,由服务人员拿着Tablet到客人面前提供入住登记服务。另外客房会自动按照客人的习惯进行设置。
2) 客房控制管理系统
通过本系统,既可配合客房内的智能控制模块和终端电器设备使用,又可以对客房内全部强电系统、空调系统、广播系统、服务系统进行编程控制,并经过通讯接口与网络扩展器进行联网通讯,将客房内相关信息传至系统服务器,以实现功能远程控制及客房状态信息的集中管理。
另外增加了电子猫的功能,当有人在门外按门铃,在门后的显示屏上显示门外的人同时电视机屏幕上会自动跳出门外的图像。
3) 查询与公告显示系统、IPTV系统
置于大堂、楼层或者电梯前厅、电梯内部分别设置LED显示大屏、LCD大屏、信息系统,可提供广告服务,当地旅游景点实况。
在酒店的大堂和商务中心设置触摸屏可三维立体介绍酒店内的布置,方便客人互动查询酒店内的各种服务设施,也可以了解各种房型及房间的布置。
2.2.2 面向会议客户
1)扩声系统、投影显示、同声传译、投票表决系统、视频会议系统
会议内容可分为网络电视会议、学术交流、技术培训、产品推介、新闻、国际交流等等,在各个会议室设置投影显示系统和扩声系统,来满足各会议室的基本音视频会议硬件需求。通过同声传译系统,可为多语言国际会议提供翻译。用于高规格学术或者国际交流。通过数字发言表决系统,设置主席机和代表机,可进行行政和董事会议、选举及投票会议的投票表决功能。视频会议通过通信网络把两个或多个地点的多媒体会议终端连接起来,在其间传送各种图像、话音和数据信号,使出席会议者有亲临现场的感觉。
2)宴会多功能厅声光系统
(1)场景管理与控制:预设8个基本场景,如投影场景、会议准备场景,会议讨论与发言场景、中间休闲场景、清扫场景等;
(2)调光功能:每个回路均设置了调光滑块,可根据需要自行调光。
(3)可视化图形操作:每个场景或回路都使用了文字或图形来标识,操作方便;
(4)场景修改功能:根据不同的会议需要,管理者可方便的调整控制模式,以适应会议的需要。
3) RFID会务管理系统
依托物联网技术,以会议主题为核心,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主要可实现如下功能:
1)会议客人自动签到。
2)如果是展会,可以统计客人在不同的展区停留的时间。为会议主办方提供有用的信息。
3)宴会客人在大宴会厅门口自动显示平面图,客人的桌子高亮闪烁。
通过RFID卡进行会议组织、安排、协调及服务以及帮助与会者简单而精确的了解会议安排,享受完美会议。
2.2.3 面向酒店营运
1)综合保安系统(防盗报警、数字监控、电子巡更)
防盗报警:所有的报警信号通过总线制方式传送到智能监控中心,报警控制主机可对所有探头进行设防、撤防或旁路。设防时当系统发生报警,控制主机将会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安保人员,同时发出信号控制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图像连动。该系统可以通过防盗报警主机110报警模块报至公安局110报警中心。
数字监控:采用网络化的数字监控模式,可通过弱电专用网络,采集各个前端摄像头的录像实时画面,在监控中心网络平台上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并可通过网络磁盘阵列进行录像存储。
电子巡更:采用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可实现对保安人员的工作管理,巡更点钮可埋入隐蔽性较高的物体从根本上解决信息钮被破坏的问题。
2)楼宇自控系统
对配电、给排水、电梯、照明、空调等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
运用现代化的智能化技术,在能源管理上统筹安排,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3)酒店管理系统
酒店管理:系统基本功能模块包含预定、接待、收银、客房、客史档案、夜审、前台查询、报警管理、前台应收、公关销售、系统管理、VIP会员管理等功能,还可扩展库存、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点餐、厨房传菜、POS收银、工程管理、全局预定、电子早餐、桑拿管理、触摸屏管理等功能。可连接电子门锁、二代身份证扫描系统、公安传输系统、信息卡系统、会员卡系统、网络计费系统、智能房控系统、畅联系统、VOD(Video On Demand)视频点播等接口。功能强大。
餐饮消费:通过无线PDA终端,提供触摸点菜、无线点菜、仓库管理、会员管理、收银管理、连锁管理等强大的功能。
行李分拣:系统 按照行李服务流程和要求,为抵离客人提供行李搬运及分拣服务,并将每次运送情况做好记录。
设备管理:设备如果被移动,会自动报警;
酒店员工及服装管理:在员工的制服内有专业标签,在洗衣房安装读写器,酒店可以对员工服装进行管理。
PC瘦身,提高效率:将传统的PC改成,无盘终端。节省PC的能耗、减少IT的维护工作量、减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便于管理、降低的总体拥有成本、便于实现数据保护与保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3.4 基础设施
酒店部分的基础设施有桥架管路、综合布线、UP、防雷接地、背景音乐、电话、网络以及无线对讲系统。
2.3智慧酒店建设面临的挑战
技术方面:酒店的智能化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从众多的酒店技术方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并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其次就是需要一个综合的项目管理计划,需要确信所选技术方案是符合酒店需求的, 能够无缝连接,满足现在和将来的扩展。
管理方面:酒店管理方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提升酒店的效率和生产率并减少运行成本,其次是使用新技术给客户以全新的体验,给客人以最大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系统建成以后亦要求管理者自身具备一定的智能化方面的知识。
3 智慧小区部分设计方案
3.1 智慧小区的系统架构
3.2 智慧小区的分系统介绍
3.2.1 面向业主
1)对讲门禁及室内安防系统
对讲门禁及室内安防系统对于确保区域和室内安全、实现智能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种简便易行、无人值守、易于普及的控制系统。对讲门禁系统是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园区、单元或住户的出入口对人员的进出实施放行、拒绝、记录等操作的整套电子自动化系统,访客、住户和管理员可以通过对讲系统方便地对话,住户和管理员可以方便地控制单元门的开启。室内安防系统是指为了保证住户在住宅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用各种传感器在室内使之发挥强大的功能,例如:红外幕帘探测器、燃气探测器、烟感探测器以达到防盗报警,燃气泄露报警、火灾报警等目的。这些探测器均挂接在室内分机上,通过分机传输至小区管理中心,提示保安人员迅速确认警情,及时赶赴现场,于此同时,住户也可通过室内紧急求助系统向小区管理中心发出求救信号。对讲门禁系统和室内安防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智能楼宇自动化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也是实现智能楼宇管理自动化的重要设施。
2)智能家居系统
智能家居在住宅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自控技术以及各种音频和视频技术,使家居环境更加的便捷、舒适、艺术、节能;
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将家中的各种设备互联在统一平台下,实现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等。
在客厅,可以在一块液晶触摸屏上控制空调窗帘以及灯光;液晶屏上可以显示家里的温湿度并且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温湿度;灯光亮度可以根据光照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实现有效节能。
在卧室,临睡前,想知道孩子、老人在各自的房间是否睡觉了,通过卧室的电视,可以轻松看到他们房间的灯光是否还亮着,轻按遥控器,即可关闭灯光,督促睡觉。主人想在临睡前想看会儿书,轻轻按下床边的阅读按键,读书灯自动打开,床头灯自动关闭,落地灯以及房间其他灯光自动关闭,营造出一个完美的睡前读书氛围。
3)一卡通消费系统
园区一卡通系统由出入口门禁和停车场管理系统构成。其中停车场管理系统建设车位引导系统和反向查车系统。车位引导系统是能够引导车辆顺利进入目的车位的指示系统,停车场内,每一个车位布置一个超声波探测器,每个探测器上连接一个指示灯。探测器探测该车位是否被车辆占领,当有车辆在该停车位上时,指示灯显示红色,否则,显示绿色。每个区域的探测器通过总线连接到一个数据采集器上,数据采集器通过交换机将底层的数据送至车位引导管理电脑。场内每个转角处设置有方向指示以及剩余车位指示,实时更改。场外出入口管理机所连接的大屏显示场内的剩余停车位数量以及到最佳停车位的路线图。
反向查车系统,在场内每两根柱子之间布置一台定位刷卡机,大约每六到十辆车共用一个定位终端,车主在停车结束后可以在定位终端上刷卡,也可以将自己的车牌号码输进定位终端。在每一个电梯厅、楼梯口以及停车场内区域的入口布置信息屏,车主刷卡或者输入自己的车牌号码以后,信息查询机上显示整个停车场地图以及指明车所在位置并给出一条路径显示在地图上,信息屏在平时还能够当做商业宣传栏来兼用。
3.2.2 面向物业
1)综合保安系统(数字监控、周界防范、电子巡更)
数字监控:采用网络化的数字监控模式,可通过弱电专用网络,采集各个前端摄像头的录像实时画面,在监控中心网络平台上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并可通过网络磁盘阵列进行录像存储。
周界:周界防范的方式方法很多,比如电子围栏,红外对射、震动光缆、微波等等,一般会采用技术防范加上一种物理防范的方式,更加有效地防止入侵。当探测器探测到报警信号时,会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联动相应区域围墙上的摄像机进行录像,此时监控中心屏幕上弹出报警区域实时画面;如果有需求的话,还可以直接向110报警中心发出报警信号。所有的报警设备都需要具备防拆和防破坏功能。
电子巡更:采用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可实现对保安人员的工作管理,巡更点钮可埋入隐蔽性较高的物体从根本上解决信息钮被破坏的问题。
2)基础设施
智慧小区部分的基础设施有,桥架管路,综合布线、UP、防雷接地、背景音乐、电话、网络以及无线对讲系统。这些都是非常成熟并且常用的系统,不再赘述。
3.3 智慧小区建设面临的挑战
建设合理性方面:不同的智能化小区必定对应不同的入住人群,在构建智慧小区之前,充分考虑目标消费人群的实际需求以及其心理感受,体会不同人群对居住条件和配套设施的需求,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针对化设计,充分挖掘了各个智能化系统的潜力。
物业管理方面:物业管理方面的技术挑战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住户的满意度。本方案需针对以上三个方面来对智慧小区进行设计。物业管理者需要对智能化的基本常识有所理解。
4 结束语
本文以一个涵盖酒店和小区的园区为例,给出园区一个可互通互联的总体架构,并分别介绍了酒店部分以及小区部分各项智能化子系统的组成以及可实现的功能,描绘出一个智慧园区的蓝图,给读者以直观清晰的感知认识;
目前,由于部分子系统技术不稳定,整体造价也较高,此类智慧园区充分建设的阻力还较大。未来,随着智能化各项子系统应用技术的逐步成熟,产品价位逐渐下调,上述的园区模型将会越来越被大众所接收,被应用到工程中。
参考文献:
[1] 秦兆海,周鑫华.智能楼宇安全防范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 刘守义.智能卡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 巩玉发,芦伟.谈小区的智能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
[4] 刘甜.基于智慧小区的智能家居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
[5] 周洪,胡文山,张立明,等.智能家居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山东食用菌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处于产业升级发展阶段,总体发展水平较高,横向比处于全国省域第一梯队,是生产大省,但还不是强省。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在科技创新、专业化生产、精深加工技术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发展空间很大。
1 关键问题和重点需求
1.1 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1.1.1 食用菌主产品种过少,工厂化生产品种单一,多元化结构尚未形成 据统计,2015年山东省平菇、金针菇、双孢蘑菇、香菇和木耳五类主栽品种产量已占到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的80%,而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品种仅集中在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双孢蘑菇等少数几种,大宗菇类部分品种发展过盛,珍稀菇类规模生产的品种较少,尤其是适于工厂化栽培的珍优菇种及专用品种不足。品种结构和规模比例仍需进一步优化,珍优菇类如银耳、茶树菇、大球盖菇、猴头菇、白灵菇、长根菇、姬松茸、灰树花、绣球菌、羊肚菌、蛹虫草等价值高、市场畅销的品种需要大力引种栽培和扩大生产规模。
1.1.2 种质资源和新型基质开发不足,育种及制种水平较低,专业化生产缺乏,菌包菌料生产方式落后 山东省专用品种选育发展缓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较少,食用菌名特优品种及野生珍贵食(药)用菌新品种研发、引进和储备工作滞后,工厂化生产、珍稀菇类新品种不足。制种水平和能力较低,工艺落后,尚未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良种繁育生产,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优良品种和优质菌种的需求。菌包菌料生产缺乏专业化分工,产业标准化进程缓慢。新型栽培基质以及畜禽粪便、食用菌菌渣等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1.1.3 传统栽培设施利用率不高,产业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尚不完善 山东省新型高效栽培设施更新缓慢,周年化生产覆盖率较低。目前食用菌生产以分散式季节性传统大棚栽培模式为主,一般为春秋生产、夏季闲置或夏季生产、冬季闲置[1]。通过品种优化选配和菇棚性能改进,可以实现周年生产,大大提高设施利用率和种菇效益。优势产区的园区化和精准化技术发展进程较慢,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效率不高、人才不足、科技平台和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工人队伍缺乏以及产业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凸显。
1.1.4 保鲜加工和菌渣综合利用等产后处理工艺层次较低,产业链延伸深度和产业融合程度不足 目前,山东省食用菌大多以鲜品销售为主,而鲜品保质期短,要延长其销售期,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必须进行精深加工,而现有加工企业规模不大,加工品种及产品单一,大多为初加工品,加工增值率较低,工艺技术研发薄弱,产品精深加工滞后,大大影响产业整体效益。同时,食用菌菌渣数量大,而综合利用率较低,菇农处理菌渣一般是直接还田、弃置或燃烧,未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造成资源浪费和农业面源污染,并危及食用菌自身栽培环境,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相关技术研发不足[2],产业发展急需解决其共性关键技术。
1.2 食用菌产业链重点需求
1.2.1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选育补充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大宗菇类新品种,引进驯化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珍稀菇类新品种,丰富工厂化生产专用品种 应加强山东省食用菌核心种质库和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技术工艺和设施装备水平的升级,逐渐实现菌种生产专业化、标准化,改变部分主栽菌种高价进口的局面。针对现有主栽品种,突出适宜新型栽培基质的品种创新,实现上档升级。大力开展平菇、香菇、黑木耳、双孢蘑菇、金针菇、毛木耳、鸡腿菇、草菇、滑菇等新品种、新模式的引进示范,着重在品种改良创新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针对珍稀菇类,突出适宜较大规模推广的品种创新,壮大生产规模。积极引进和培育猴头菇、白灵菇、秀珍菇、姬松茸、大球盖菇、灰树花、长根菇、羊肚菌等珍稀优质菇类新品种,形成成熟配套技术,不断扩大山东省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珍稀菇类生产规模,进一步优化调整品种结构,形成一批新的珍稀菇类优势发展区域。
1.2.2 突破工厂化生产、珍稀菇类栽培、周年化生产、新型高效设施栽培以及食用菌保鲜与精深加工等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 精准精致生产和合理优质优价将是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之一。在传统栽培方面,急需研发推广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生产适用的新型菇棚(房),示范推广夏季和新型周年高效栽培模式,形成珍稀菇类高产稳产关键技术。在工厂化生产方面,急需集成工厂化生产调控关键技术、物联网技术及精准化栽培管理技术。在质量控制方面,急需建立食用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及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体系。在保鲜加工方面,加快开展食用菌精深加工、贮运保鲜重大关键应用技术研发攻关,建立生鲜食用菌冷链物流技术体系,突破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的产业发展瓶颈,尤其是食用菌功能食品、休闲食品等加工技术急需研制熟化,食用菌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和化妆品、药品开发工艺亟待深入研发,形成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3],加快深加工产业化步伐。
1.2.3 以推进菌渣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产业由低值转化型向高效循环型转变,促进种、养、菌业的有机结合 产后资源再利用是食用菌产业链条延伸和整体提升产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食用菌菌渣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有待进一步集成推广。积极探索适合山东省主栽品种菌渣的基质化、肥料化等先进技术,构建和示范推广“食用菌—有机肥(基质)—农作物—食用菌”、“农作物秸秆—食用菌生产(菌渣)—二次种菇—还田”、“食用菌—菌渣饲料/垫料—养殖—沼气—农作物—食用菌”等多种生态循环利用模式[4-7],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通过农、林、牧废弃物的多元增值,实现种养废弃物菌业与绿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有机结合。
1.2.4 加大食用菌技术示范和成果转化应用,强化技术推广与培训基地建设,培养培育产业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菇农 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不断集成建立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成果,培育建设业务精、素质高的产业技术转化型人才队伍,提升科技转化和示范推广能力,重点指导应用周年化高效栽培、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控等专业技术。在主产区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菇农,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竞争力。面对当前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新型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和标准化精准化生产园区,实施食用菌提质增效和专业化生产示范推广工程,展示优势、优质、特色食用菌新品种和符合各生态区域特点的栽培新模式,重点突出良种良法配套及新型栽培基质利用,增强试验示范和成果转化效果。
2 基本思路、指导原则和预期目标
2.1 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围绕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以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按照“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增效益”的基本思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全力推进食用菌原料专业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加工精深化,全面提升基地建设、加工增值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打造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格局,提高食用菌产业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效益,加快迈向食用菌强省的进程。
2.2 产业发展的指导原则
坚持质量安全第一,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坚持循环发展,着力延伸产业链条,为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实现食用菌产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坚持问题导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全面提升食用菌产业技术水平,实现食用菌产品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着力调整生产结构,在稳定大宗菇类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市场潜力大、产品效益好的珍稀菇类,不断推动品种结构优化升级。强化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强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的研发。深入推进原料和菌包的专业化生产、产品精深加工和菌渣综合利用,走资源节约、产品安全、产业高效、环境友好的现代菇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2.3 产业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山东省食用菌总产量、总产值分别达到550万吨、350亿元,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基地达到100个。预计消耗农作物秸秆800万吨,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度高的食用菌名优品牌,保持和扩大产业竞争优势,产量、产值等主要指标仍保持全国前列。
“十三五”期间,要以推进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重点,实现“六大转变”:以推进优势区域布局为重点,加快产业由规模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推进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由粗放生产型向集约化发展型转变;以推进菌包繁育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由分散生产向专业化生产转变;以推进菌渣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产业由简单利用型向循环生产型转变;以推进品牌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由产品优势型向品牌优势型转变;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产品结构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3 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科学合理规划,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在山东省原有优势生产区域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导向,科学合理规划,突出重点和特色,注重全产业链协调发展,整合区域农业资源,进一步扩大优势区域,增加当地菇农收入,提高食用菌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
在大宗菇类生产上,突出提档升级。平菇优势产区拟以聊城、青岛、枣庄、临沂、济宁、滨州、潍坊、菏泽、德州等为核心地区;金针菇优势产区拟以济宁、临沂、德州、聊城、淄博、莱芜、潍坊、枣庄等为核心地区;双孢蘑菇优势产区拟以德州、济宁、聊城、菏泽、滨州、泰安、潍坊等为核心地区;香菇优势产区拟以滨州、青岛、淄博、烟台、日照、威海等为核心地区;木耳优势产区拟以日照、临沂、济宁、泰安、枣庄、潍坊、青岛、莱芜等为核心地区。不断扩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珍稀菌类生产规模,珍稀菌类优势发展区域拟以泰安、济宁、济南、青岛、烟台、临沂、潍坊、淄博等为核心地区。
3.2 以省食用菌创新团队为主体,提升产业关键技术
“十三五”期间,食用菌创新团队围绕产业提质增效的目标,内外上下联合,相互补充协作,共同进行重点研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基于全产业链关键节点的共性技术和区域发展关键技术攻关。
一是优良专用食用菌品种选育和菌种优质快速繁育技术研究。通过食用菌野生种质驯化、珍优专用品种选育和菌种优质快繁技术的研究,建立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食用菌育种技术体系,全面提升食用菌种质创新和育种技术水平。围绕解决食用菌生产中品种、菌种的关键问题,驯化选育长根菇、花脸香蘑等野生及优异品种;创建工厂化主栽品种孢子资源库和优异基因转化体系;育成长根菇、绣球菌等工厂化珍优专用新品种;改良复壮双孢蘑菇、真姬菇等工厂化主栽品种,并建立工厂化菌种繁育、保藏、检测技术体系。
二是食用菌新型高效栽培模式和精准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开展优势、优质、特色菇类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以“精准节简,提质增效”为目标,创新周年、轮作、立体等高效栽培模式,专用设施利用、轻简化栽培及工厂化精准调控,新型基质专业化制备与优化配方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及质量安全控制等关键生产技术,集成完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
三是食用菌冷链保鲜、加工提取和菌渣综合利用技术研发。通过对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以优质供应、副产物增值、产业链高效循环为目标,形成简约冷链物流操作技术体系和产后加工技术体系,开发食用菌精深加工及菌渣系列产品。
3.3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生产基地(园区)
积极培育一批大型经营主体,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巩固强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8],形成“农、工、贸”有机结合和“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机制,建设集菌包培育、出菇管理、产品加工、包装、物流配送及菌渣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食用菌产业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引导食用菌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栽培原料更替、品种更新、栽培模式升级、设施设备改造、营销方式转变、菌渣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进度。
立足优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相对集中连片、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技术模式领先、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特色标准化示范园区。通过建设集新品种新模式科研、示范、推广或培训、生态观光、采摘、餐饮为一体,以食用菌产业为依托的高标准现代化示范园区,充分挖掘食用菌产业的非传统功能,打造一、二、三产及多产融合的亮点和样板。
3.4 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培育创建知名品牌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技术竞争力为核心,引导食用菌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科技创新、质量管理、商标注册、品牌培育和菌食文化挖掘等手段,创建自身品牌,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型菌业,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引导食用菌优势产区按照“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强化培育、扶优扶强”的思路,统筹制定本区域品牌发展规划,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品牌,加快形成“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品牌建设良好局面。通过加强品牌培育和宣传推介,鼓励食用菌生产加工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国内外知名品牌,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食用菌产业供需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份额[9, 10]。
3.5 培育信息化专业市场,激发菌品流通活力
依托食用菌优势发展区域,科学规划和布局,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建设或改造集交易、信息平台、仓储物流、产品展示、市场网络、菌业文化宣传和生产加工等为一体的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构建以交易规模化、空间信息化、冷链一体化、配套多样化为标志的四大服务体系,实现线下实体店与线上交易相结合的现代电商经营模式。积极开发二、三线城市食用菌销售交易平台,扩大销售范围,避免因产品局部集中过剩而导致市场无序竞争,加快完善多渠道流通、多方式经营、多元化竞争的市场体系,搭建市场信息平台。
在食用菌优势产区,以区域性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覆盖周边区域的“互联网+”食用菌流通销售服务体系,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食用菌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应用[11],逐步推进对产品交易、受理、运输、仓储、配送全过程的监控与追踪,实现追溯体系对食用菌产业链的全覆盖,加强对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和风险因素分析[13],发挥电子商务拓市场、促消费、带就业、稳增长的重要作用,激发菌业产品流通活力,推动食用菌产业现代化进程。
3.6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培植壮大产业新型经营主体
目前山东省食用菌生产组织化程度相对较高,工厂化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已逐步成为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但其技术含量不高,科技平台建设薄弱,专业人才及技术储备不足,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人员缺乏,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强,亟需加大培植力度,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栽培料和菌包专业化生产,采用“原料专业化供应+菌包专业化生产+农户专业化出菇”的细化分工协作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食用菌生产[12]。同时,引导发展原料处理、出菇管理、储运销售以及精深加工等环节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加速产业从小规模粗放生产向机械化、专业化生产转变。强化加工企业与食用菌创新团队的合作,形成“产、学、研”有机结合,共同开展食用菌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开发精品型、保健型、即食型、套餐型等产品,不断提升食用菌产业整体精深加工水平,围绕调结构、降成本和补短板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7 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加强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面向生产一线,建立“三系融合”,即“创新团队技术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食用菌生产经营体系”,并有效带动菇农的新型科技服务模式,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主渠道作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与普及,促进菇农增收、产业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在食用菌优势区域,重点选定食用菌产业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莘县、邹城市、惠民县、东港区、齐河县等县(市、区),作为食用菌综合技术指导服务核心县,优先建设新技术推广与培训基地。具体由食用菌创新团队整体对接服务,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协调,各岗、站技术骨干参与和联动,以食用菌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为主要服务对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灵活高效的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和示范推广等科技服务工作,提高一线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现代农业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并积极探索食用菌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型升级及多产融合的新模式,为新型职业菇农培育提供智力支撑。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省、市局指示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监管。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了各类经济违法违章行为,维护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据统计,截止到月底,我局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起,其中立案起,即时处罚起,涉案金额余万元,入库罚没款万元,捣毁制假窝点个,查处万元以上案件起,查获各类假冒伪劣物资类多个品种。没有发生一起假案、错案及行政复议案件。
(一)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行为。一是狠抓“三项制度”的落实,推进商品质量监管管口前移。首先对全县多家农资经营户全部落实三项制度和推进“二帐一卡”,积极引导、帮助农资经营户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并逐步走上经常化、规范化、法制化。其次把我县的几家超市作为试点超市,对一些重要商品如奶粉、饮料等,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入市备案、严重不合格商品召回制度,认真吸取总结经验,并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商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工作向纵深发展。二是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为重点,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先后开展了儿童食品市场、夏秋时令食品市场、节日食品市场三次集中整治活动,对食品经营开展了“六查六看”,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使食品经营秩序明显好转。三是深入开展了农资打假“红盾护农”活动,维护农民群众利益。按照省局《农资打假“红盾护农”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以农资商品管理为切入点,积极实施农资监管关口前移,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通过一系列的专项清理活动,先后查扣“黑名单”上公布的奶粉袋,三无及过期奶粉袋,劣质饮料件,劣质食品多公斤,假冒白酒瓶。抽检农资商品个品种,立案查处农资案件起,查扣假冒伪劣种子吨,不合格肥料吨。
(二)严厉查处无照经营。先后组织执法力量对农资、粮食、成品油、拼装汽车等重要商品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严厉查处无照经营,先后清理整顿农资市场个,检查经营户家,查处无照经营家,责令停业整顿家,变更登记家,立案查处家。取缔无照经营粮食案件起,无照经营棉花起,罚款万元;查扣土打包机台,土压花机台。
(三)加强“网吧”专项整治和扫黄打非工作。积极协同文化、电信等部门对我县的书店、音像销售点、网吧进行了彻底的治理整顿,特别是对学校周围米以内的网吧、游戏厅,发现一个,取缔一个,始终保持高压严管的态势,以维护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共取缔无证照黑网吧家,游戏厅家,查扣电脑台,游戏机主板个。没收盗版印刷的中小学辅导教材多册,各种盗版光碟张。
(四)加强商标广告管理。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和虚假广告行为。我们将广告市场的整治重点集中在关系消费者人身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农资等方面,共查处违法广告案件起,清理起车体广告,拆除违法宣传条幅条,收缴违法印刷品广告份,责令停止广告件。查处商标侵权案件件,收缴商标标识件,捣毁制假窝点个,移送司法机关人。
(五)继续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
我们先后开展了多次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专项执法行动,落实了辖区责任制,及时发现和消除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捣毁传销窝点个,驱散传销人员人。
二、把市场准入关,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发展。
(一)依法行政,把好市场准入关。一是坚持登记前置审批条件,保证登记质量。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做到严格把关,依法登记。二是遵守登记程序,规范登记行为。《行政许可法》实施以后,企业注册登记机制正在改革,我们在没有实行“一审一核”制的情况下,采取了局长书面授权的形式,适应“当场登记”的要求,以保证该制度的实施。一年来,全县共发展个体工商户户;私营企业户;公司家;分公司家,进一步繁荣了城乡经济。
(二)加大年检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某年度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的验照工作。在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了三级审核把关制,加强了对专项审批和前置专项审批的审查,做到效果与效率、服务与监管统筹兼顾。截止目前,年检企业户,个体户验照户,年检验照率。
(三)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县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和优化环境的政策措施,并和县个私协会联合起来,具体帮助一些知名企业注册商标和免费纳入互联网,受到广大企业的一致好评;在个体私营登记方面,在名称管理、市场准入、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方面作了较大调整,把私营企业和国营经济放到同等对待的位置,同时竭力支持招商引资工作,对外来投资者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高效服务。截至今年月底,全县新增企业家,私营企业家,新增个体个体工商户户,引进各种项目个。与此同时,我们除继续加强了登记窗口规范化建设,落实各项服务承诺的同时,还主动到企业开展送法上门、送照上门和预约年检等上门服务,受到了企业、商户的一致好评。
(四)认真落实“再就业连心工程”,为下岗从业人员提供法律、政策和信息咨询,开辟了下岗职工专用窗口登记,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办理证照手续费用和管理费全免,截止目前,已办理再就业执照个,免收注册登记费元,管理费万多元。同时,我们还与童车厂、床垫厂等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联系,积极吸收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据统计,截止月底,各类企业已吸收下岗职工多人实现了再就业。
三、加强消费维权网络建设,完善执法联动网络。
为了使这个“金字招牌”深入民心,我们制定并完善了工作职责、工作守则、值班制度、案件分流反馈制度、重大案件报告制度、统计报表和信息上报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为指挥中心配备了电脑、录音电话等办公设施,为各乡镇申(投)诉举报站配备了专用电话以及一些必备的办公用具,确保了维权网络的有序运行。进一步加强了消费者申(投)诉举报网络建设,分别与公安、质量技术监督、卫生、物价、烟草等个职能部门建立了紧密的联动关系,达成了联动协议,形成了以为龙头,各有关职能部门相配合的执法联动网络。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新增村级联络点个,每个举报网点都做到了有电话、有场所、有人员、有记录、有制度、有落实,方便了农民投诉,解决了偏远地区农民投诉难和不知怎样投诉的问题。今年以来,县指挥中心共受理各类咨询起,申(投)诉起,调解成功起,办结率为,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万元,接到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线索)举报起,结案起。各乡镇村级联络点共接到消费者投诉起,上报当地申诉举报站及县局指挥中心起,自行调解起,上报举报案件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万元。
四、发挥协会纽带和桥梁作用,促进维权体系的建设。
今年以来,县消费者协会紧紧围绕“诚信维权”年主题,努力探索消保维权工作的新途径。一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县城主要街道、路口及个乡镇的醒目位置制作了大型的墙体宣传版块,印有“当您的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当您发现假冒伪劣商品时,请拨打”的工商提示标示。同时利用墙报、专栏、传单、标语、印发宣传资料、定期举办电视讲座地等形式向广大消费者宣传与消费维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及消费常识。在今年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通过开展“诚信维权监督联盟”活动、不平等格式条款点评活动,向消费者贯彻诚信观念,树立诚信意识,构筑诚信维权市场体系。三是通过积极受理群众投诉,维护消费者利益。一年来,共受理群众投诉起,投诉涉及种类包括大到家用电器、摩托车,小到变蛋、食品,共余个品种,成功调解起,移送查处起,为消费者挽回损失多万元。
县个私经济协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每个分会都建有学雷锋小组,默默无闻地为会员、为群众、为弱势群体做好事。逢年过节,都要组织会员代表到敬老院和困难会员家中问寒问暖,“八一”建军节之际,县工商局、个私协会组织会员到县武警消防中队进行了慰问。在每年的“”学雷锋日,“光彩服务周”期间,县协会都照例组织义务服务队和文艺演出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颂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今年月份,协会与县劳动局、团县委联合着力实施了“万名青年下江南”外出创业行动,通过联合外地用工企业召开现场招聘会,开通外出务工热线电话等形式面向上海、苏南、广东等地输送青年多名,为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和宁陵县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五、深入开展“整顿作风、全面建设信用工商”活动,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
(一)深入开展“整建”活动。按照省市局“整建”方案的要求,首先成立了以局长朱兴明同志为组长的“整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对活动内容、时间安排、工作机制、方法措施进行了细化和量化,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其次通过层层宣传发动,使“整建”活动人人皆知,达到了“入耳入脑入心,管手管嘴管身”。在自查自纠阶段,通过自查自纠和走访调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队伍建设中执法情况、收费情况开展了“五项清理”和“六查六看”,认真查摆是否存在利用办理“案费证照”、、贪污受贿等执法腐败现象;是否存在乱收费、乱第1文秘版权所有罚款等执法争利行为;是否存在、越权执法、野蛮执法、以罚代管等执法扰民行为等。对自查自纠中查摆出的问题,从建章立制入手,坚决予以纠正,认真整改。通过这次“整建”活动,有效遏制系统内存在的不正之风,使干部队伍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明显增强,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一是加强了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建立了二五学习雷打不变,函授教育长期不懈的制度,鼓励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工商法律法规和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队伍的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做到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二是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以后,我们分期分批对所有干部进行了轮训,今年月份,我们还对全体干部进行了《行政许可法》知识闭卷考试,争取做到人人过关。加强对队伍业务素质的培训,县局法制室先后三次组织基层执法骨干进行了集中培训,重点学习工商法律法规知识、执法技能和执法技巧,提高实际执法的操作能力。为了适应新时期下监管执法形势的需要,县局从省工商学校聘请了计算机老师对全系统内岁以下干部进行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广大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三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系统“十五”教育培训规划,实施红盾人才工程,广大干部争相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名干部职工正在参加市委、县委党校组织的本科、大专班函授教育,整个系统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已达以上。
(三)加强纪检监察力度,规范执法行为。积极深入基层开展执法检查,按照国家局“六项禁令”、省局“十项禁令”和市局“十项处罚令”要求,制定了《宁陵县工商局目标考核规定》,从执法办案制度、上下班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到执法专用车的使用、工作日中午饮酒、着装等方面入手,狠抓作风纪律整顿,先后共查处违规违纪人员人次,清理拖欠帐款万多元,给予行政警告人次,通报批评个工商所。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研究制订了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严格执行了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度,建立了廉政承诺制,县局领导班子和二级机构负责人每人都写出了承诺书,在政务公开栏内公布,以接受群众监督。
六、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得到了加强。
去年是加强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一年。我们按照“突出重点,分类管理、强化效能、深化提高”的原则,对工商所实行了分级管理,将城关、专业、程楼中心工商所划分为类所,打出品牌,树立样板;所定为类所,加压驱动,限期整改。另外,县局党组还坚持“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花”的方针,在人、财、物配置上优先考虑基层,尽最大努力改善基层办公、生活条件。今年以来,共改建基层所个,投资多万元,新建的柳河中心工商所已投入办公,为基层所购买了电脑台,电视机台,办公桌椅套,基层所建设、基础设施明显改观,基层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七、存在问题:
(一)部分干部知识水准、执法水平和作风素质与新形势下市场监管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一定距离。
(二)工作的针对性和超前性不足。存在得过且过心理,在很多情况下工作主动性不强,应对突发事件反映能力较弱。
(三)不廉洁、不文明、不规范执法、粗暴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管办脱钩后遗留问题没有处理到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八、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三中、四中精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年推向深入。
(二)巩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成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