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范文

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第1篇: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范文

Abstract: The advance or not of cost technology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rationality of project cost. To this end, to establish cross-sector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mechanism for field observation should become the du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cost staff. The economics analysis and operation of its rationality should focus on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bounded rationality.

关键词:工程造价;经济学分析;实际操作

Key words: project cost;economic analysis;the actual 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092-03

0 引言

在预算约束背景下的工程造价面临着诸多外部挑战,其中的“三超”现象已成为目前业内广泛关注的事项。从而意味着,如何实施合理的工程造价活动,应成为当前人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近年来针对工程造价合理化的论述频繁出现在各类文献资料中,通过笔者的梳理发现:其中的大部分论述都是基于造价技术层面而给予的应对措施,却似乎未能充分发挥经济学独特视角的作用。关于这一点,笔者体会颇深。

诚然,造价技术的先进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实现。然而在多元目标驱使下的工程修建,却无法仅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来进行考察。为此,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机制,以及建立现场观测的实践机制等,都应成为造价人员需要履行的职责。可现实却表明,包括以上两方面的机制却未能完全满足。鉴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工程造价合理性构建中所存在的问题

基于经济学视角,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1.1 人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工程建设方的造价人员成为履行工程造价活动的当事人,从而其岗位素质直接影响到造价合理性与否。根据目前所反馈的信息显示,造价人员因对工程整体视阈的缺乏,以及仅凭自身思维惯性的作用下,将在20%左右的程度上影响到造价合理性的实现。所谓“整体视阈”包括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效益目标;与此同时,建构工程与各媒体的共生效应也应纳入到整体视阈的范畴。然而,造价人员在工具理性驱动下似乎在概算层面显得一丝不苟,却可能在具体的施工环节出现“三超”现象。诸多文献已就这个问题进行的论述,而笔者的视角不尽相同。

1.2 信息传递存在的问题 考察现实的工程造价过程,建设方因组织结构职能化而影响到在项目设计、项目概算、项目施工等三方间的统筹协调。从而,在信息不完美的前提下造价人员难以充分掌握设计人员的预想,也在概算时忽略了施工人员的现实处境。目前诸多文献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仍在于所谓的“人员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之类的解释。实则不然,在科层组织结构模式下,各职能部门人员的横向联系须建立在特定的制度安排下,结果现实的企业却缺少这类制度安排。

1.3 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机制设计理论认为,一项制度能否具有效率性,关键在于它的设计能否满足激励兼容的要求。“激励兼容”是指,激励制度的供给者在满足被激励者需要的同时,还使得被激励者能按照供给者的预期行事。这种过程型激励在企业工程造价中的人员绩效管理中,却往往未能得到重视。正因如此,在当前建筑工程层层外包的背景下,建设方有关人员往往并不关心造价的合理性,而是期望于把成本控制压力转嫁给承包方来实现自己的经济效益目标。这样一来,将无助于企业良性社会声誉的建立。

1.4 有限理性存在的问题 由西蒙提出的“有效理性”实则表明,因人类的计算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天然的约束性,因此不可能对未来所发生的所有事情进行充分预期。而这一经济学思想便可以用来考察“三超”现象的发生原因。受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规模大等因素影响,建设风险必然大量存在。然而,这里应区分系统性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两类。作为本文所提出的问题,则是指向前者。因此,在有限理性的约束下系统性风险也就存在着发生的可能。

2 针对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第2篇: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范文

关键字:施工企业;经济运行; 管理

Abstract: Analysis of economic operatio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s the barometer of enterprise's economic situati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based on economic oper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essential link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lanning, which directly reflects the qua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nomic opera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level,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an effective way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out of difficulties at present.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conomic oper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35.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近年以来,建筑企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目前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内部质量和经济效益来说建筑企业都较之以往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竞争的不断加剧,总体经济发展状况为施工企业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施工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小的困境,而在造成其困境的诸多因素中,除市场竞争等外部因素外,更多的原因则是企业内部管理不善的结果,而管理不善则直接来自于企业内部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严重不足。因此,要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运行效益,走出目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必须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从阻碍企业经济效益的内因入手,改进和加强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促进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开辟新的道路。

施工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涵义及其重要性

(一)、经济运行分析的涵义。

经济运行分析是指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立足于企业当前经营状况和历史统计状况,以一系列生产和经营数据、规划、发展发展目标作为基础,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找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改进途径或者新的发展目标,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施工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本质上来讲就是以企业本期(通常以季度或者年为单位)的财务,盈利数目等一系列企业运作过程中的指标数据作为起点,通过对各项指标数据的科学,系统的分析查找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和不足之处。以此作为基本凭据,逐步揭开隐藏在一系列数据背后的企业实体经营过程中的缺陷,并及时找出导致缺陷的因素,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措施,评估改进措施的实际效果,为企业未来发展目标和规划的制定提供可靠地依据。

(二)、经济运行分析的重要性。

搞好施工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全面,系统,科学地分析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针对企业管理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时提供具体,有效的改进措施并加以彻底的贯彻实施,是全面准确了解企业状况,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进度,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开发企业发展潜能,明确企业经济责任,调动企业内部生产积极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的途径之一。

建立施工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体系

施工企业的经济状况可以通过很多指标反映出来,众多的指标都可以从一个角度分别反映企业经济运行的情况。但是对企业经济状况的全貌却没有一个指标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出来。因此,要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首先就要建立一套包含了众多指标的评价体系。但是在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由于企业类别,分析方法以及侧重指标等的不同,企业的经济分析体系也就千差万别,没有一个通用型的模式可供参考。就目前施工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体系的建立来说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充分考虑经济分析的主体

目前的施工企业根据性质和规模以及组织形式的不同主要可划分为国有施工企业,私立性质施工企业,企业集团,具有独立核算能力的企业和一般的施工承包单位等。对此可以根据不同企业主体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分析体系,确定经济运行分析的侧重点。以笔者工作的广西盛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一个独立的施工类企业,我公司的经济运行分析体系就是建立在自身实际基础之上的,在其它企业制定自己的经济分析体系时,我公司的分析体系就可以作为一个有益参考,但是绝对不能照搬照抄,必须根据自身企业性质,组织形式,对指标选择,参考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侧重点以及工作规则等作相应的损益变化。

(二)、以经济分析目的为基础,选择分析体系和侧重点。

施工企业的经济分析工作,根据目的的不同可以侧重分析企业的技术实力,安全施工能力,工程设备条件等,也可以侧重于分析企业承接大型工程的能力。施工企业多数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通常以打造“安全施工,质量过硬”的精品工程为目标,因此,企业经济分析工作应该侧重于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通过经济分析找出国内同行的相关先进指标和自身的不足之处,通过指标的对比,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以先进指标为准,有针对性地制定自身可行的方案,并予以切实的贯彻实施,最终才能后来居上实现超越。因此,笔者认为施工企业的经济分析应该侧重于分析自身安全施工和质量保障能力。

(三)、考虑施工工作实际,突出项目部工作能力分析

众所周知,施工企业的具体工作和一线施工的开展主要由工程项目部来承担。工程项目部实际上是连接施工企业高层和基层施工人员的桥梁,在施工过程中诸如:质量把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消防规则,以及各种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由项目部直接承担。因此,工程项目部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和施工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活动中,要十分突出工程项目部的工作能力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和缺陷,以同类企业中先进指标为标杆,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工作机制,把符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措施和工作制度及时地推行到工程项目部中去,通过工程项目部的特殊地位,有效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和各项工作质量。

第3篇: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范文

【关键词】现实目标管理;经济师;履行经济师的使命

现实目标管理指的是在现实企业管理中,以效果为标准、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帮助人和组织取得业绩的管理模式。很多人将目标管理作为计划手段或是给员工增加绩效的工具,由此看来目标管理的广泛应用,搭配经济师的专业素养,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全面发展和有效管理。

一、经济师的内涵和特点

(一)经济师的内涵。

经济师在企业中扮演的是设计统领者,辅助企业经济活动的运作,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活动进行策划、分析和风险评估等。经济师作为统领人员,直接执行上级领导的安排,针对领导的要求进行组织活动策划和制定经营决策。经济师要全面参与到组织目标管理,作为管理层,要充分负责,提高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经济师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通过专业计划、评估、分析,帮助企业有条不紊的运作。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人才,准确把握企业运作方向,所以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全面掌握新闻的动态和科学知识,在企业目标管理中更好地运用。从专业的角度讲,经济师应该对现实企业目标管理有着深入的研究和计划,制定完善的管理模式,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与自身能力相结合,满足工作需要,提升工作效率。

(二)经济师特点。

经济师作为现实目标中的管理层,会经常与企业高层沟通,经济师和领导之间相互配合,通过双方提出的管理决策进行完善融合,所以要求经济师有全局意识,能够站在全局角度制定管理方案,对工作有自己敏锐的把控力。在现实工作中需要为企业制定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管理计划,要求经济师站在全局角度分析,不能只顾细节影响到计划的适用性。经济师最需要具备把关能力。作为管理层需要对企业决策进行全面分析,对企业发展和意见进行把关,在现实目标管理中难免会遇到制度落实难等问题,导致管理、决策无法顺利执行,所以经济师的特点就是要站在高层管理角度进行把关,尽可能躲避遇到的风险,这就要求经济师有超前意识,对问题进行评估,未雨绸缪,让目标管理在出现问题时从容面对。

二、在现实目标管理中履行经济师职责

经济师的基本职责是协调企业内部、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提高目标管理水平,帮助组织发展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经济师的职责就是进行着三方面落实,获得最大收益。

(一)完善供应系统。

企业生产系统首要条件是必须保证原材料、设备等及时供应,因此需要经济师在原有的供应模式上进行完善,通过运用新的目标管理模式进行补充。为了保障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对材料和设备要有更高要求,这样才能提升产品的综合指数。但是目前面临市场情况比较复杂,企业原有的供应系统有很多漏洞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经济师通过考察、研究、探索等方式,配合新的目标管理模式,及时建立一套适合现状的供应系统,领导供应部门制定解决方案。

(二)制定生产系统。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销售产品,最关键的就是完善生产系统管理模式,需要经济师制订出目标管理的生产系统。为了让企业顺利执行目标管理模式,要让企业员工合理分工,对物件进行准确分配。因此需要经济师亲自领导,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对生产情况进行细致了解,在科学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方案,引进先进的目标管理模式,针对生产系统选择合适的管理手段,让管理模式顺利实施。只有这样,企业的生产系统才能得到完善,配合提高组织经济效益。

(三)建立服务系统。

企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是从产品销售和服务中获得,所以建立一套周密的销售服务系统非常重要,让销售部门更好地与服务部门合作。在销售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经济师和会计师沟通解决、共同面对,所以现实目标管理中,销售结构和数量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会计师应该向经济师提品报价及成品,经济师进行全面考量,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建立多套可行服务方案供领导选择和决策,综合经济师和会计师的建议和意见,选择最佳方案。

三、经济师加强自身的价值

第4篇: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范文

[关键词]价格管理 价格控制 内部价格市场化 定价方法

价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价格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价格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价格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大型集团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人就某大型集团企业的价格管理工作做深入调查研究,做如下分析。

一、市场经济体制给企业价格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发展带来很多机遇的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反映在企业定价和价格决策上就是要做到“快”、“准”、“变”、“控”。

所谓“快”,是指除了保质保量提品、服务并及时推了新产品外,企业定价和价格决策心须快,必须及时;所谓“准”是指价格决策必须符合市场实际情况,价格定位必须与市场水平相符;所谓“变”是指在价格决策制定后,何时变化,怎样变化也是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一环;所谓“控”,就是由于市场是多变的,但做为企业集团整体价格应该是在该企业的总体控制下运行。

(二)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树立商品意识、市场观念,改变价格管理的传统做法

从价格管理来说,在价格管理工作上要树立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这就要求我们的成本和价格树立源于市场,终于市场的观念。随着企业体制的改革,企业内部的产品、半成品、劳务交换真正商品化,企业内部的小市场逐渐形成,因此企业内部价格也必须实行市场化。

1.实行企业内部价格的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企业体制改革的需要。

2.实行企业内部价格市场化更是改革企业内部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的需要。

二、企业改革与发展要求价格管理处理好各种关系

在企业体制改革多种利益形式出现的今天,要求企业价格管理工作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这些关系说到底是利益关系。

各单位局部利益与集团企业整体利益的关系,其中包括:总部与部门之间在价格管理分工上的关系;总部与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全资子公司、等不同层次单位之间的关系;部门与各不同层次单位之间的关系等,要坚持整体利益大于局部利益的原则,在此前提下应适当考虑各单位的局部利益。

三、如何完善价格管理工作

市场经济和企业改革的发展,对企业的价格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要求,而完善并加强企业价格管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快价格立“法”

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企业集团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成员和管理层次相应增加。因此在当前应尽快制定并颁布一套完整的,在企业集团范围内通行的《集团价格管理办法》以解决工作规范化问题。

(二)完善价格管理职能

长期以来我们工作的主要精力几乎都放在价格预算和价格确定上,而对于价格工作的其它职能在管理上没有明确,在制度上没有规定。价格管理职能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价格管理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确定并完善价格管理职能,加强价格管理。

(三)定价方法的科学化、规范化

定价方法的科学化是要使定价方法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在实际工作中是合理可行的;规范化是要使定价按规定方法,规定水平测算,并能适用于计算机操作。

1.对价格构成的新认识

目前,在价格工作中,使用多年的成本定价法,在市场经济中己被证明是有缺陷的。在这种方法中:价格=成本+利润(A)其中成本有很多说不清的因素,不仅如此,一百个生产厂生产同一种产品有一百个成本,哪个成本是对的,检验的标准只能是市场,是市场价格。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看成本而不唯成本。

2.加强对多种定价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定价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产品价格的定价方法包括两大类:一是定价方法,二是计价办法。研究定价方法并加以应用才能使定价工作更准确,更合理,更符合市场要求。

(四)夯实基础工作,大力推进价格管理电算化

1.基础资料管理必须加强

价格工作是一项复合性工作,它需要许多相关部门和相关文件、相关资料的支持,这些文件和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是保证价格工作“快”和“准”的基础。

2.开展企业内部价格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

开展对企业内部价格资料的统计和研究工作,可以通过供销价格信息的研究,掌握企业的市场营销状况,支持价格决策,研究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资料,使定价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建立科学的价格统计分析体系,完善价格管理基础工作。

3.价格电算化是解决价格工作“快”与“准”必不可少的条件。近几年来,该企业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产品品种达上百种,因此必须依靠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建立计算机价格管理系统。

(五)实行企业内部价格市场化

要在企业实行内部价格市场化,需解决市场价格水平的界定和市场价格的波动与企业内部价格的相对稳定这两个主要问题,同时又要对企业内部价格市场化加强管理。实行企业内部价格市场化并不等于无序竞争,对于局部的利益失衡现象要学会用经济手段管理经营活动,要通过价格政策加以调节和引导。

(六)价格管理工作要突出重点,强调控制

在纷繁复杂的价格管理工作中,必须抓住重点,在当前企业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首先,必须抓住经营活动中的“供、销”两个环节,抓住这两个环节,对集团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至关重要。其次,要加强集团总部对集团成员的价格控制管理,使其在集团的统一政策下开展工作。最后要抓好价格政策和价格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

(七)加强价格系统管理,提高价格人员素质

价格工作是一项集经济和技术于一体的复合性工作,它不仅要求价格工作人员掌握价格、财务、税收等经济方面的知识,更要求其掌握相关产品的专业知识。必须对价格管理人员的工作和业务水平要进行定期考核,开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研讨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到价格工作开展的较好的企业学习对方的先进经验,请各方面专家来企业指导,办专题讲座,开阔价格人员视野。

(八)加强价格信息管理

在市场经济下,掌握了信息就等于在竞争中多了一支手,多了一个头脑,产品价格的制定,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及企业内部价格市场化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价格信息的支持。

以上是对该企业集团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完善价格管理工作问题的简要分析和探讨,更多需完善的方面,待以后进一步更深入调查研究后,以做分析。

参考文献:

[1]内格尔著.定价策略与技巧:赢利性决策指南.

[2]李江海著.价格成本监审.2004.1.98-111.

第5篇: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范文

关键词:石化基层企业 思想工作 重要意义 有效途径

石化基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这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我们只有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变化的思想工作方法,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工作形式,发扬和继承优良传统作风和思想精神,才能促进石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新形势下石化基层企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精神动力,企业只有凝聚起每个人的力量才能实现长足发展的目标。新形势下石化基层企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建设优秀职工队伍

石化基层企业的勘探开发任务比较艰巨,工作量也比较大,有些部门的工作环境较差,而且还会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严重的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所以企业如果充分从职工的利益出发,做好相关的心理减压和稳定思想的工作,有利于每个职工都能调整好工作时的心理状态,便于发挥最大的工作潜力。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能最大程度地团结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的职工,注重培养职工的职业技能,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和机会,营造宽松的工作气氛,不断鼓舞斗志,这样才能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2.促进石化行业发展

基层石化企业在促进整体石化行业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石化企业担任着繁重的勘探生产运营,不仅是国家命脉行业,也为其他相关领域提供生产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思想氛围能够激发每个人的工作潜力,不断开拓创新,带动石化企业的不断前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石化基层企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价值观变化的新形势,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好石化基层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1.深化意识

树立并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并且将与想政治工作有关的步骤具体化,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机制,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循,不至于盲目和随意。这样的机制主要包括管理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等,旨在加强基层石化企业的凝聚力。

具体来看,首先领导要有明确的管理意识和清晰的工作目标,明确各项责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企业营造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的工作氛围。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将思想教育和道德规范相结合,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鼓励广大干部职工进行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并且将意识与行动结合起来,服务到石化企业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关心职工的生产安全也关心生活小事,理解职工的环境和处境,尊重和信任每位职工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基础。石化基层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同时要善于发现职工的闪光点,不断挖掘群众身上的潜力,还要在此基础上树立团队意识,强化集体精神。

2.加强沟通

做好基层石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加强沟通,包括企业上下层的沟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沟通、思想政治工作者与职工的沟通、广大干部职工之间的相互沟通等。我们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必须先学会换位思考的办事方法,从广大干部职工的利益出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通畅的沟通平台,例如保持论坛、建议栏、意见簿等的及时更新,定期举行讨论会交流工作的新的并阐发实效见解,及时消除误会与隔阂,采取民主的方式让职工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流程中来,而不仅仅是旁观者或者受教育者。

另外,石化企业生产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反映出安全方面的要求,要落实具体的安全措施,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故而加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职工在实践中领悟体会安全促生产、预防更重要的企业理念,并与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在一起,从自我做起,坚守岗位,担当起应有的责任,配合企业的各项生产策略。企业也要加强监督管理,及时将各类工作的成效反馈给大家,以达到不断反思和不断进步的目的。

总结: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石化基层企业要想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就必须先从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切实将企业职工的生活利益和生产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来制定相关措施,进行有效的沟通,并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石化企业的。

参考文献:

[1]殷宪灿.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4)

第6篇: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范文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做好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的有关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我市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检查的范围

2000年工资内外收入检查的范围为地方国有企业(包括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控股企业)。

二、检查的内容

(一)企业1999年度工资总额来源、发放、结余情况

1.实行各种工效挂钩办法的企业是否严格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局、市地税局《关于核定1999年企业工资总额及效益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社资发〔1999〕4号文件)及市财政局的有关规定对1999年工效挂钩执行情况进行清算,其中,重点检查的内容有:

(1)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范围的企业是否完成核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未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的企业是否按规定未提取新增效益工资。

(2)是否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市地税局《关于1999年企业工资总额及效益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社资发〔1999〕4号)及《关于进行1999年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京劳社资发〔1999〕40号文件)中“挂钩、包干工资总额的口径”的规定提取挂钩工资总额。

(3)企业是否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下达的工资总额同效益挂钩批复中规定的挂钩浮动比例提取新增效益工资。

(4)经批准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是否按规定的标准及列支渠道进行列支。

(5)企业工资基金结余情况。主要检查企业财务相关科目与劳动报表的金额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原因。

2.实行成本列支工资总额包干办法和成本列支平均工资核定办法的企业,是否严格按照核定的包干工资总额或平均工资水平列支工资,有无超标准列支、超发工资情况。

(二)企业发给职工的工资内外收入是否按照统计部门规定的构成口径全部统计在相关报表内,有无漏报、错报。

(三)企业执行工资指导线情况。1999年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是否突破北京市的1999年企业工资增长上线(预警线),突破上线是否经过批准,企业是否严格执行我市有关最低工资的规定。

(四)企业是否按照规定使用《工资总额使用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从银行领取的工资是否超过企业主管部门核定的数额。

(五)企业经营者收入有无具体管理办法,是否按管理权限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

(六)企业执行我市关于《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情况。

(七)企业发给职工的工资内外收入的资金来源,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无通过截留收入,坐支现金等做法向职工发放现金和实物的情况。

(八)企业代扣代缴职工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三、检查的步骤及时间安排

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企业按照本通知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自查,并于4月15日前将自查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阶段: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各区、县、局、总公司、企业集团公司、计划单列企业对其所属企业进行重点检查。重点检查的企业户数均不少于5户,所属独立核算企业少于10户的,可检查1至2户。检查后,将企业自查情况和重点检查情况分别汇总并写出书面报告(附重点检查企业名单及处理意见)。于4月30日前上报市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市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组成联合检查组或借助中介机构,选择部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进行重点抽查(具体办法及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四、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一)处理原则

1.对于超提超发工资的企业,有工资储备金的,原则上应将其超提超发的工资从工资储备金中扣减,同时调整相应会计科目;没有工资储备金的企业,应核减多列成本的工资,并按有关规定做纳税调整。

2.对超预警线发放工资的企业,应认真学习市里有关工资指导线办法的规定,认真查找原因,在以后年度严格合理控制工资增长幅度。

3.对历年工资储备金不实的企业,要求其财务部门、劳资部门进行核实,核实后的数字,劳动部门与财务部门应一致。

4.对未按规定使用《手册》领取工资的企业,在加强自身管理的同时,企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工资联审制度,做好与银行的配合工作。

5.对在检查中发现统计报表错、漏报问题的企业,应找出原因,并加强对有关人员统计制度方面的管理与培训,保证报表统计数字准确,全面提高报表质量,同时应补交漏缴的各项社会保险基金。

6.对存在漏缴职工个人所得税问题的企业,应按税务部门的有关规定,补交漏缴的职工个人所得税。

(二)处理程序

各单位要认真做好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的部署工作,企业自查发现的问题,由企业主动按上述处理原则进行纠正,并将结果报主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重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由企业主管部门根据上述原则,对有关问题进行处理。

第7篇: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范文

11月2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主持召开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干部会议,深入学习中央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重要精神和总理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分析经济形势,安排部署全省当前经济工作。

刘奇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决策部署和总理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中央政策调整的特定背景,准确把握中央重大决策的目标指向,准确把握中央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准确把握中央加快重建的特殊意义,准确把握中央落实决策的工作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最新决策部署上来。

刘奇葆强调,要清醒认识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他说,全国经济面临严峻形势,四川经济也面临严重困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加快发展,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我们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步伐,加大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力度。防止经济下滑的任务很艰巨,必须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很艰巨,必须加快;抢抓扩大内需机遇、大上项目的任务很艰巨,必须加快;完成今年7900亿元投资规模任务很艰巨,必须加快。

刘奇葆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要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结合四川实际,及时调整当前和明年经济工作重点。总的考虑是:用好“两个机遇”,围绕“两个加快”,强化“三个全面推动”,抓紧“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就是要充分利用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机遇,围绕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全面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动“八项民生工程”、全面推动“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发展规划实施,重振震前发展势头,并努力保持下去,加快发展四川,服务国家宏观经济大局。

刘奇葆指出,明年的经济工作主要应围绕扩大投资来展开,重点抓八个方面工作:一是抓紧灾后重建项目的启动和建设,体现“加快和提前”的要求,提出新的目标和措施。二是抓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铁路、机场、公路、港口建设,全面推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三是抓紧优势产业项目建设,实施“7+3”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加大水电、天然气、钒钛“三大战略资源”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四是抓紧农田水利建设,落实《农业发展上台阶建设项目规划》。五是抓紧承接产业转移,用好对口支援的有利条件,继续开展灾后重建招商活动,建好产业园区,积极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六是抓紧恢复发展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现代物流、商贸、金融和信息业,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七是抓紧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努力扩大就业,深入推进“八项民生工程”,加快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彝区三房改造行动计划”。八是抓紧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搭建投融资平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好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为加快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在具体措施上,要着力抓项目,着力抓进度,着力抓筹资。各级各部门都要围绕“加快”来制定和完善措施,保障实现“加快”的要求。

第8篇: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范文

中国经济不会“过热”更不会“滞胀”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11.9%,引发经济过热担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首季度的高增长率既是政策刺激的结果,也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原因。随着去年二、三、四季度基数的不断走高,以及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和累积,全年经济增长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也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极为复杂,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回落趋势,但回落幅度不会太剧烈。他预测全年经济增长应该在9%以上,其中二季度10.5%,三季度10%,四季度9%以下。

“中国经济当前存在的突出的紧迫性问题。不是经济过热,而是在一系列不利因素、不确定风险下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经济出现大幅下滑。”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指出。

美欧经济形势不见大的好转,国内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下滑,股市、楼市表现低迷,CPI涨幅攀升……5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后,外界又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滞胀”的担忧。

工业是反映经济增速的代表性指标。年初以来,中国工业增速从20.7%开始逐步回落,5月份回落至16.5%。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继5月份回落1.8%后再度回落1.8个百分点。在公众担心的物价方面,5月份中国CPI涨幅突破3%的警戒线,达到3.1%。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担忧:如果欧洲债务危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取消、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多重因素叠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将会明显增大。

“增速的适度回落与物价的温和上涨,不能代表我们的经济出现了滞胀,而是说明经济的运行渐趋平稳,回归正常区间。”国家统计局负责人解释说。

从4月、5月的数据看,虽然工业增加值增速略有放缓,但仍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投资和消费也处在历史同期的较好水平上;出口增速反弹甚至好于市场预期;其他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也延续着回升向好的势头。

庄健表示,受货币信贷投放较上年回落、重要商品库存充裕等因素影响,实现全年CPI涨幅3%左右的目标是有基础的。无论是从实体经济还是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状态来讲,当前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并不存在发生“滞胀”的可能性。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由政策支持的高速回升,转向市场驱动的、相对平稳但更加可持续增长的转变过程中。”张立群说。

当前经济工作仍需高度重视“稳增长”

在近日于长沙召开的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强调,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我们不仅要大力解决那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同时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的紧迫性问题,这些都必须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

王建认为,总理的讲话凸显了中央对“稳增长”的高度重视,透露了下阶段宏观调控政策倾向宽松的信号。在稳增长、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中,中央仍然将“稳增长”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一切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

“中国下一阶段不存在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问题,宏观调控的大方向仍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庄健表示。

去年以来,中国一直强调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前~段时间,无论是控制信贷投放节奏、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密集出台针对房地产市场等的调控举措,都似乎发出了“宏观政策从紧”的信号。

“但现在,从已公布的统计数据以及面临的国际国内复杂因素来看,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上仍是‘松’的基调。”王建说,中国正面临严峻形势――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危险在加大,乐观的声音越来越少,刚刚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和道琼斯指数都很不乐观,美国华尔街分析师认为,美国和欧洲经济复苏依然脆弱,甚至面临“向下”的转折点。

来自美国商务部的报告显示,5月份美国工厂订单环比下降1.4%,为14个月以来的最大降幅。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报告,6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减少了12.5万人,表明美国就业市场状况持续疲软。美国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最新报告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上涨趋势,从5月份的62.7降至6月份的52.9,超出市场预期。

在长沙举行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是好的,但国内外经济环境极为复杂,必须坚持处理好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稳定政策,扎实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重点防范各种现实和潜在风险

在6月底于北京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宏观调控既有利于克服短期困难,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又有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缓解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

“‘调结构’无疑将成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之一。接下来宏观调控的重点将是着力解决中长期发展的问题,在收入分配改革、节能减排、体制改革等方面下功夫。”张立群指出,这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经济增长保持在8%左右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速度。下一步国家应抓住有利时机,腾出更多精力、资源加快结构调整,坚持有保有压,积极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严格控制过剩产能和“两高一资”行业。

今年以来,中国对一些刺激经济的政策进行了调整,比如信贷投放量正逐步回归正常,同时对一些存在泡沫的领域比如房地产市场果断出手。庄健指出,政府进行调控,目标还是在不影响就业、经济内生活力的条件下,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调结构应该成为长久之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宗瑜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及许多深层次的经济社会问题,要求中国通过结构根本性调整,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复苏和增长。

他指出,国家统计部门及经济政策研究机构应该收集并定期公布结构调整的数值及数据,建立结构调整的定量评

价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数值及数据;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调整的数值及数据;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数值与数据;社会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数值与数据;社会阶层结构调整的数值与数据。

分析人士指出,在实体经济内生动力及“元气”还未充分恢复的情况下,虚拟经济的泡沫放大及商业银行规模快速放大,加剧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而这会进一步刺激并诱发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现实和潜在风险。

文宗瑜表示,当前政府宏观调控要高度警惕并防范金融企业滞后的运营困难及其金融风险、防范先泡沫后滞胀的经济运行风险和房价超长期持续上涨而导致的房市“崩盘”风险。潜伏的风险决定了宏观调控既要在“稳增长”上着力,也要在“防风险”上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

下阶段是否会再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

为期两年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再过几个月就要到期,届时中国是否会再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对此,王建分析指出。中央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刺激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有很多危险性。

他表示,宏观调控未来方向肯定要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过于着眼于短期目标肯定是不行的。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一些领域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现象已相当突出。在这个背景下继续加大投资,虽然可以在―段时间内依靠新一轮投资扩张拉动增长,但到了产能释放期,原来的矛盾不仅不会缓和,反而更加激化。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也倾向于认为中国不会再出台新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他表示,此前的刺激政策在对经济产生巨大拉动效果同时也带有很多负面作用: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行业快速增长,一些已淘汰的落后产能死灰复燃,结构不合理现象更为突出。

经济学家们认为,今后,中国应通过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城镇化进程等为持久扩大消费提供根本支撑,为经济稳定发展创造内生动力。

在长沙举行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坚持搞好总量调控的同时,着力完善体制机制,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也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

人们注意到,一些酝酿多年的重大改革在今年开始破题。根据国务院同意的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今年要加快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落户条件;提出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标、重点和措施;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研究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

中国国务院今年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36条”,配套措施正抓紧制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所所长聂高民指出,这实际上是对政府主导的经济刺激政策的接续。

第9篇: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范文

总揽全局,科学把握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定位。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地方党委的主要职能。应对金融危机,首先必须把握住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定位,集中精力把方向、抓大事、作决策,强基础、调结构、保增长、重民生。

一是发挥好决策职能。决策职能的实现是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关键。党委领导经济建设的重点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在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党委还必须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研究,把握经济运行的特点和规律,对本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经济发展计划,财政的预算和决算的调整,重大建设项目的确定,产业结构调整及处理经济突发事件等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决策。

二是发挥好贯彻职能。贯彻职能是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基本手段。这就要求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好用活现有的政策措施,保持政策执行的力度,有效地贯彻执行党委的决定,使党委对经济工作的总体决策付诸实施,转化成一项项具体的经济活动。

三是发挥好保障职能。保障职能是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党委的各项工作都是为搞好经济建设服务,从而保证和落实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地方党委主要是通过加强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等措施,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四是发挥好协调职能。协调职能是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必备手段。党委要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政府意志,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发挥各种组织的职能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抓经济发展的合力。

五是发挥好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党委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主要是通过充分发挥人代会和群众组织的作用,完善纪检、监察、工商和审计等机构的职能,加强对经济工作和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监督。

改革创新,切实改进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

应对金融危机,提高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切实转变领导方式。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正确研判形势。清醒地分析和把握当前形势,是领导好经济工作的前提。重点是研究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经济变化趋势、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危机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影响以及影响科学发展的主要制约及瓶颈等。以便充分估计困难,考虑好应对措施,并能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化腐朽为神奇”。

科学确立目标。就是要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总体目标,主动谋划对策,适时调整和制定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近期和中长期总体目标,科学把握年度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增长率,科学定位本地区的重大产业和经济类型。

合理制定政策。地方党委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根据发展需要和本地实际,通过党委决议案、建议人大立法和政府出台行政法规等方式,制定和出台一批重大经济促进政策,为确保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服务。

厉行落实举措。要确保党委重大决策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关键是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当前,各级党委一定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主要目标,采取有力的政治和组织措施,全力以赴地以项目建设作为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大项目促进和形成当地的大产业,以大产业支撑和带动当地经济的大发展。

与时俱进,着力完善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机制。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对经济建设的领导,着力在理顺思路、创新机制和优化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重大事项的决策机制。要合理界定集体决定的范畴,将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发展思路、发展目标、战略重点以及重大项目等关系地方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纳入集体决策的范畴。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决策执行跟踪督导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等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二是完善聚合各种生产要素的环境优化机制。从破除影响发展环境的思想障碍入手,经常性开展干部群众思想教育整改活动,促进党员干部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完善发展环境监测和评价机制,建立职能部门优化发展环境评价体系和定期测评制度,建立优化发展环境禁令、优化发展环境警诫制度和部门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制定损害发展环境纪律处分细则,严肃查处损害发展优良环境的行为。

三是完善突破重点难点及确保工作落实的督查考核机制。包括完善责任机制、督查机制、奖惩机制及强化责任追究等。

四是完善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机制。地方党委要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大力支持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引导企业减薪留员、谨慎裁员,同时做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工作。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坚持正确有力的舆论导向,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以人为本,倾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选好配强干部,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是地方党委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在逆境中寻求发展、实现增长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严格标准,向领导干部队伍选拔工作要贤才。要确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选人用人标准,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注重在经济一线培养干部,在应对金融危机和处理突发事件等急难险重时刻考察干部,在艰苦环境中锻炼干部,使那些能干事、肯干事、会干事、不误事的干部有用武之地。

二是创新机制,向领导干部队伍管理要效益。要改革经济任务分解和政绩考核模式,健全和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三个体系”,既重“显绩”又重“潜绩”,既看增长幅度,又看工作基础,促进各级领导班子目标更加科学、责任更加明确、执行更加有力。

三是多措并举,向领导干部队伍培训要水平。这就需要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和锻炼形式上下功夫,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讲座,干部下派上挂、交流轮岗和到发达地区挂职等,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领导经济工作和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亲企业的领导干部队伍。

协调各方,奋力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能不能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以应对金融危机,形成加快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是对地方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的重大考验。构建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格局,要在更广的层面和更高的起点上形成领导经济工作的合力,不失时机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要凝聚起各级领导班子的合力。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要紧密团结,加强协作,形成对经济工作的共识,拧成共抓经济工作的一股绳。党委要重视民主集中制建设,认真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中党组的作用。要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

二是要凝聚起上上下下的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突破行政区域和部门障碍,在服从和服务本地发展大局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努力做到上下一致,团结同心、共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