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技术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民 科技 实用技术 培训
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更要把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作为各级政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进一步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科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让他们通过学习农业科技,科学种植,依靠科技致富。
必须有强烈的意识。做任何工作,都要以先进的理念来指导。要把霍山建设成绿色产品、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集聚地,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绿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没有相应的绿色技术,就不可能有绿色产品、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在我县已经获得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认证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的背后,都是以无公害技术为支撑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要降低成本、扩大规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靠的还是技术。对此,农民群众已经有了比较具体、深切的认识。在今年组织 “科技列车下乡”活动中,农民参加咨询、培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了一个个抢资料、抢种苗、抢专家的画面。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政府在转变职能过程中要把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作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工作来抓。
必须有实用的教材。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不能照搬全国、全省的教材,而要着眼于实际。要选一些通俗易懂,实用性和操作性强,适合农民阅读的好教材。对此,今后还要继续完善。
必须有敬业的队伍。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需要有一支敬业的农业技术员队伍。农技员在过去的工作中为效益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这支队伍本身却存在着数量少、素质低的状况。必须十分重视乡镇农技员队伍的建设。首先是要把好“进人”关,要把具有农业专业技术知识的大中专毕业生招聘到农技员岗位上来。其次是要关心农技员,落实好他们的待遇。第三是要十分重视农技员队伍的知识更新。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农技员每年有一次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机会。第四是鉴于乡镇农技员普遍不足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实际情况,要求乡镇党政干部也必须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每个干部对本乡主导产业的生产、销售、加工、技术情况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提高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指导能力。第五是重视农技员队伍的延伸,在村一级专业户、重点户的基础上培养科技示范户。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区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依据。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发掘已有知识和建构新知识并不断增长专业能力和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众所周知,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我有幸参加这次的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让我更加体会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农村教师当前存在的问题
这次参加的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其中要完成的作业,如,主题单元规划、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等,很多教师都是云里雾里的,让我看到了农村教师专业成长上的薄弱。
农村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肩上和心上都压着沉重的负担。一般一个星期都至少有12节课,由于缺编经常要跨学科、跨年段。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经常还得去家访。工作量大,地位低,工资低。我们还发现农村教师的收入还不如农民。由于地处农村,各种信息闭塞,农村教师学习机会较少,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把课上好,就是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了。许多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欠缺、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看法
我结合自己这几年在农村的亲身经历,谈谈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看法。
1.适当地提高教师的待遇。现在物价的上涨趋势可谓是如“雨后的春笋”,而工资就如“正常人的体温”一样,所以,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继续实行财政的力度。虽然教师法颁布已有17年,教师的地位可以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教师的职业期待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教师的工资水平、工作环境、社会地位远远低于其他职业,因此,应该从物质和精神方面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
2.教师自身要树立专业意识。这次的教育技术培训很多教师都在抱怨,他们觉得农村教师没有必要学习这些。这正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跟不上的一种表现,以前总是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在现在教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要变成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自身的专业成长方式。现在的教学已经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可以上讲台的。
一、发挥全民培训主渠道作用,认真做好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全力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迁安农广校作为主抓农民培训工作的单位,积极探索科教兴农的新形式、新举措,努力做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科技培训,将科技的触角逐渐延伸到千家万户,播洒科技火种到农民的田间地头。
一是开展第一产业高技能全民免费培训。实施“122”富民工程,大力开展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和全市为民兴办的26件实事之一,作好这一富民工程也是迁安农广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促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收入”的目标,迁安农广校围绕全市“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以服务“122”工程为主线,与市就业局、各乡镇党委、政府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联合,深入开展第一产业高技能免费培训。因地制宜地设置专业,根据农村实际开设了沼气工、农村经济人等8个专业;加大宣传力度,首先配合市就业局,大力开展全民培训宣传周活动,同时,深入到各乡镇进行宣传和发动,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健全培训体系,在各乡镇的大力支持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培训体系,实施了包乡联络员制度。认真组织师资力量,迁安农广校积极和农口各部门、科技局、建设局、唐山市畜牧局、工商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联系,请他们讲课,保证了培训质量,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也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122工程的积极性。
二是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在培训中坚持“两个强化”,首先强化引导性培训,利用广播、报刊、网络等手段,结合“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程、广播电台开办的“致富之路”栏目、下乡进村搞培训等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科技致富本领和维法维权意识。其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确定了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宾馆服务、冶金、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岗位,经过短期培训,促进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快速转变。
二、深入实施“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程
目前,迁安农广校“致富早班车”站点已达到11个乡镇103个试点村。基于几年来“致富早班车”良好的运行效果,2008年该工程被列入迁安市政府为民办的26件实事工程和迁安市29个农业重点项目。迁安农广校精心组织,不断健全制度,成立了乡镇“致富早班车”领导小组和各村广播站领导小组,完善《农广信息员管理规则》和《播放工作管理制度》等;实施“六统一”管理;为使播放内容更适合农村实际,迁安农广校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反映,选择播放内容;同时充分运用现有媒体资源,下载科技信息或录制科技讲座到MP3,通过大喇叭将致富信息等内容传送到千家万户。为更大范围地传播农业科技知识,迁安农广校在迁安电台开辟了《致富之路》栏目,为广大农民提供应时应季的农业实用技术、致富信息和务工常识。专业教师还分别在河北电台的“致富快车”和唐山电台的“金色田园”节目中进行养殖、果树、棚菜等专题讲座。
三、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迁安农广校紧紧围绕122富民工程,积极发挥全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和师资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增产增收。
一是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在全市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中做到了四突出:突出师资优势,由聘请的农业专家、专业教师和优秀毕业学员组成科技服务小分队,常年坚持利用农闲时间或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深入到乡镇村、大棚内、果园中、地头边开展专场技术培训。突出按需培训,坚持长期调研制度,及时了解各地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民的所急所需,学校根据需要合理确定培训内容。突出方式灵活性,采取面授与音像相结合,技术讲座与现场示范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与科技明相结合等形式,多方位调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突出以点带面,实行基地―联系点―专业村―农户梯次推进、辐射带动的培训格局。学校不断完善科教兴农示范基地和教师联系点建设,进行种植、养殖、林果等方面新技术、新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二是编印科技期刊,服务农业生产。为配合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组织编印《农广实用技术信息》每年12期,分设《政策信息》、《金色田野》、《养殖园地》、《林果园地》、《科技集锦》等栏目,每期1.2万字左右。同时,学校还组织编印“致富早班车”《实用技术专刊》,用于丰富各村广播站的播放内容,充实科技书屋,供农民借阅。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0―0066―03
我国从2004年底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1],2005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项目要求对全国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新一轮国家级、强制性的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全员培训。2005年7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在沈阳师范大学召开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首批实施地区工作会议,全国九个试点省、市、自治区陆续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和相应的研究工作。2006年以来很多省市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始全员培训,培训的组织方式有多种,有的采取远程网络培训方式,有的采取校本培训为主分段进行培训的方式,更多的是与国家、省对培训者的培训方式基本一致,即每个培训者负责一个或少数几个模块,采取不分学科的混班教学。2006年1月我县被确定为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试点县。为配合我县的实验工作并切实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经中国教育技术学会批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为“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的子课题,开始立项研究。该研究主要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从各种培训方式中选择更适合我县实际的更有效的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
一 问题的提出
“九五”和“十五”期间,我县完成了对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初、中、高级培训,但除了在评定市、县优秀课或大型观摩课上教师们用一用多媒体课件外,走进中小学课堂看到的基本上还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案”的教学模式,学校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的设备和资源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资金的浪费和培训的无效已成普遍现象和不争的事实。
二 问题的症结
学校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的设备和资源长期闲置原因何在?是学校领导理念陈旧的问题还是教师怕累不愿用的问题?都不是,是培训的问题。“九五”和“十五”期间的计算机初、中、高级培训是纯技术层面的培训,教育行政部门也只是把有没有计算机等级证书作为评定职称的硬性要求,而没把是否能在课堂上应用这些信息技术作为评定职称的硬性要求,所以培训部门培训的目标就是让教师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因而只教学员纯技术以应付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用于评定职称,而不是将这些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三 问题的解决
1 理清几个问题
(1)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区别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2]强调指出“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完全不同: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信息技术素养,即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指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的能力。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则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素养,即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指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也就是在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很多中小学校的教师、教导主任甚至校长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混同于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这是极其危险的,如果不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进行明确的区分,就会使这一轮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流于形式,使这轮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成为变相的信息技术培训,使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服务于基础课程改革和促进农远工程更好发挥作用的目的流产。因此,作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领导和培训人员必须明确两者的区别,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要求组织好这轮培训
(2)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核心和具体目标
内蒙古师范大学李龙 [3]指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理论的核心,是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依据。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中,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贯穿始终,形成培训的主线。这一点构成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特点,也是与以往信息技术培训有所不同的分界线。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教学设计’这条主线,才能顺利达成培训目标;也只有以‘教学设计’为核心,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具体目标是完成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资源的制作。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熟悉混合式学习思想和“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学会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学会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学习方法、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活动参与、理论联系实践、案例观摩和体验、过程性评价和反馈等新的教育理念,以便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它们。
(3)培训方式的初步选择
按照上级要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可采取远程网络培训的方式,可以采取以校为单位的校本培训方式,也可以采取以县为单位的集中连续培训或集中分段培训方式。我县是农业县,经济基础较薄弱,教育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各中小学的网络条件差距较大,采取远程网络方式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困难较大;根据我县的各中小学校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水平胜任不了培训要求的实际情况,以校为单位的校本培训方式也不适用;我县农村教师离县城较远分多次接受培训负担过重,所以我县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宜采取由县中小学教研室和电教馆共同负责,采取集中连续的培训方式。
2 培训方式的行动研究
研究思路
我县是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试点县,按省里的部署,试点县区在2008年上学期完成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全员培训任务。首先,我们选派中小学教研室的教研员和电教馆的技术人员参加省里的培训者培训,回来后,对即将承担培训任务的教研员和技术人员又分别进行了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理论等强化培训。我们计划在集中连续培训的基础上,用多种培训方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并对各种培训方式进行对比改进,从中找出更加有效的培训方式。
(1)按照省里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
开始培训时由于培训者对培训教材比较生疏,培训按省里培训的方式进行,即学员不分学科混合组班,培训者每人承担一个模块的内容,一个教学班由多个培训者共同完成,50学时。
培训后培训教师反映:学员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不好,对网络不熟悉,对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不理解,课堂上师生配合的不好。而学员们反映:由于培训班的学员是由不同学科的中小学教师组成的,培训教师举的例子多数学员听不懂,而且各个模块培训教师所讲的内容衔接得不好,多数学员对课程不能真正理解。达不到培训要求。
原因分析:这一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在默认被培训者具备相应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应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先进教育观念基础上的培训,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大多数教师不具备这样的前提和基础,加之时间又过于紧张,更主要的原因是每个培训教师对由不同学科的学员组成的教学班显得非常不适应,因为教学中所举例子或案例只有与培训教师相同学科的被培训者才能听明白,多数人对不是自己所教学科的案例反应迟钝,跟不上思路。
改进措施:按学科分班,用相同学科的教研员和技术人员共同承担一个班的培训任务,在培训前由教研员和技术人员对被培训者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复习,并将培训时间由5天改为六天。
(2)学员按学科分班,首先由技术人员对被培训者进行培训过程中所需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复习,再由教研员对被培训者进行培训过程中所需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方面的辅导,然后再进行培训,技术人员承担三、四、五、六模块内容的培训,教研员承担其余模块内容的培训,六天完成。
通过实际培训发现:虽然培训者学科教研员和信息技术教师由于承担多个模块感到有些吃力,但多数被培训者能听明白,培训效果却好于不按学科组班的培训效果。
原因分析:由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在默认被培训者具有新课改理念、新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设计理论并具备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由于培训过程以模块和活动为基本框架,而活动主要通过小组来进行,相同学科的教师更便于讨论和交流,对自己学科的案例观摩更容易,分析更透彻,对不完善案例的改进更易达成共识,所以教学的组织形式采取按学科分班更合理。培训活动中更强调师生对话,而同一学科的教研员与教师更容易进行有效的对话,教研员用同一学科的素材,资源,课程标准,能力培养标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对同一学科的教师进行培训应该是非常便利和有效的,所以以教研员为培训教师对同一学科组班的教师进行培训应该是种好的培训方式。
反思:这种培训方式虽然比前一种培训方式更有效,但通过几个班的培训发现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由于三、四、五、六模块由技术人员讲解,教研员在讲七、八模块时不能很好地与前一至六模块进行很好的衔接,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对培训内容总有不是一个整体的感觉,不能很好的联系在一起,尤其对教研员来说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课件资源开发”的能力,对以后完整的指导一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留下障碍。另外技术人员由于学科所限,提供的案例没有教研员提供的案例更适合学科学员的口味,因此一个学科教学班的十个模块的任务最好由一个与被培训者相同学科的教研员来完成。
改进措施:学员仍按学科分班,对学科教研员进行充分的所需信息技术知识的强化培训,使其胜任一个班所有模块的培训工作。
(3)学员按学科分班,由技术人员对学科教研员进行充分的所需信息技术知识的强化培训,在培训前仍由技术人员和教研员对被培训者分别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复习和教育理论、教育理念的辅导,一个教研员承担全部十个模块的内容,七天完成。
经过教研员们的刻苦钻研,现在每个按学科分班的教学班培训任务都由一个教研员来完成,技术人员只解决一些个别的技术难题和做一些机房维护工作。
按这种方式进行培训的难度很大,作为培训者的教研员从一个模块的培训任务到完整的十个模块的培训任务,不但从量上有个大的变化而且从质上有了飞跃,这个飞跃使教研员本身学会了怎样“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课件资源开发”,也只有这样的培训者才能培训出能独立“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课件资源开发”的学员。在此过程中除了教研员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技术人员的热心指导,他们同样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3 基于培训成绩的分析
我县(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上的除外)的教师经过全员培训后,参加国家统一认证考试的成绩前两个班及格率为80%,在生源年龄越来越大,基础越来越差情况下,及格率多数保持在90%以上,后几个班的及格率也在80%以上。从这个成绩变化可以看出,开始的两个班由于是混合学科组班成绩不如后来按学科分班的成绩好,最后的几个班由于各个学科所剩应培训人数都不够单独组班的人数,采取相近学科组班的方式进行培训,考试成绩不如按同一学科组班培训的成绩好,由此可见,我县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以按相同学科组班的方式为宜。
通过以上多种培训方式及培训成绩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我县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宜采取“培训人员以教研员为主技术人员为辅,按学科组班,集中连续培训”的培训方式。
四 结束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贯彻落实《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重要措施,教育部提供了多种培训方式,但各地情况不同,培训方式也该有所不同,我们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探索研究出了适合我县的“培训人员以教研员为主技术人员为辅,按学科组班,集中连续培训”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教研员对同学科教师进行培训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途径,也为研训结合的教师培训方式提供了一个实证,为教师专业化建设提供一个有效的能力培训方式,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农远工程的实施和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实行)[J].中国电化教育,2005,(2):5-9.
一、先进典型经验富有特色,值得借鉴。
他们都是一方偏僻落后的乡村的父母官,过去多年的农村矛盾积淀,问题成堆,经济落后,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民风正了,社会和谐了,产业发展了,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我们认为他们把握住了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特点,抓住了“以民为本”这个核心本质,由此探索了实地管用的农村工作思路,即:干部激情带动,农民富情教育,基础倾情改善,产业挚情发展,和谐真情村建。在此基础上创新思维,探索新方法,制定了新举措,创出了一条农村工作新路子,即:以真诚感动群众,以真心服务群众,以真情化解民心,以政策引导群众,以惠民凝聚群众。我们认为这些好办法、好经验对当前的农村工作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值得性。
二、深化为民本质的认识,贴心为民。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么多年的农村工作,为什么和先进典型相比总是有差距?而且距离不小呢?说到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观念问题,没有把以民为本提高到应有的高度,没有真心为民的过硬举措。这次培训我们的最大收获就是对民本意识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认为爱民是执政之基,亲民是为政之本,惠是是行政之策。
爱民是执政之基。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生存之本,胜利之基,关心群众疾苦,顺民心,聚民智,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和群众连为一体,我们就一定能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力量源泉。反之,我们将成为先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将一事无成。古人说:兵是威,将是胆,失去群众的政府将无威无力,没有底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团结在自己的身边,化消积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筑牢我们党和政府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合力同心,共同奋斗。
亲民是为政之本。我们懂得了爱民是执政之基,就一定要坚持为政必须亲民,要多层次、宽领域,不断探索亲民之策,要从行动上亲近人民群众,要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走得近一点,视群众为衣食父母,情同手足。在工作作风和方法上,做到与群众打成一片,主动调查研究,常到农户,让干部的身影常在群众视野中出现,多与群众共处、共餐、拉家常,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认真华听群众的呼声,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最真实信息,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我们的诚心来感化群众,影响群众,并主动接受我们,体现群众对我们的一份信任,一份寄托,一份期待,真正同呼吸、共命运,融为一体。
惠民是行政之策。幸福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心事,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以是否惠民、便民、利民为考验标准,让老百姓多得实惠是我们的紧要之策,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这个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出主意,想办法,多想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让人民群众谋利益,得实惠。
三、学习先进贴心为民要在新举措上下真功夫。
要对照先进找差距。的、的城南都是农村乡镇,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环境我们都优越于它,为什么能变,城南能变,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赢得了发展,赢得了群众满意,赢得了组织的赞赏。我们深感不足,差距较大,核心问题应解决在贴心为民上是否有真感情,是否有真举措,是否下真功夫。我们总结起来有以下不足:
一是畏难情绪大,精神不振。二是思想守旧,创新意识差。三是为民理念不够,创意识差。四是缺乏苦干,务实不够。五是缺乏进取精神,拼搏意识不强,这就是我们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决心以此为突破口,借鉴、需南经验,认真反思,立志赶超,向先进看齐。
贴心为民要有新举措。要牢固树立民本意识,群众观念,顺应时代,创新方法,推动工作。村(居)干部要切实真正做到“五心为民”,即:一是对待群众要有真心。我们的干部要在观念上、理论上视群众为天,视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视群众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要真情相处,真心相待,亲如兄弟。二是面对群众要热心,群众是最挚朴的,也是最实际的,喜怒哀乐一见便知。镇、村工作注定了我们每天都要和群众打交道,一声呼唤,一声问候都能暖和群众的心,要以群众最能感知的做起,多接触,多沟通,相,真情贴近,视为知心朋友。三是解决群众具体问题要有耐心,引导、说服、教育群众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主动了解,耐心华听,百厌不烦,态度要和谒,语言要和气,主动出主意,想办法直至落实为止,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四是关心群众疾苦要有实心,衣食住行都是老百姓关心的紧要问题,也是他们生存的基础要求,要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一旦有什么困难,我们要精神上鼓励,力上支持,资金上帮助,信息上传送,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并做到件件落实,件件有实效。五是对群众的承诺要有诚心。诚信是德,诚信是金,不管是经济发展、基础建设,还是干部的作风,队伍形象,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和管理,都要以诚为本,恪守信道,用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清廉从事,把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说了就要做,定了就要干,要让老百姓从我们所办的每一件具体实事中感受到我们是为民的政府,为民的干部。
同志们:
县年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这次培训班,是按照省、市委的统一要求,经县委研究决定,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出席今天开学典礼的领导有县委副书记同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同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参加这期培训班的有:各乡镇带队的党委副书记或组织部长和农村示范工程创建村党支部书记、乡镇下派到村任党支部书记的机关干部,共计人。在开春之际,县委投入这么大的精力举办这次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主要目的是贯彻省、市委“”要求,提高广大农村党支部书记掌握和运用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能力和依法施政的工作水平,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实现村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率先发展,努力建设“”示范村,并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下面,请县委副书记同志做动员讲话,大家欢迎。
以上,宋书记就这次培训的目的、意义做了动员,对我们参训同志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宋书记的讲话精神,并在学习期间和今后开展农村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为确保这期培训班办出成效,办出水平,取得圆满成功,我再强调以下三点要求。
一、自我加压,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座的各位都是农村实践“”示范工程创建村的党支部书记和乡镇下派到村任党支部书记(享受副科待遇的)的机关干部,基本素质是好的,深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信赖,这是我们开展好农村工作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现在农村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新问题、新矛盾越来越多,农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县委实施实践“三个代表”示范工程,对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寄予厚望。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次培训机会,集中精力听课,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把这次培训作为完善自我、提高素质、汲取经验、推进工作的良好机会。
二、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我们这次培训班安排的内容比较多,既有政治理论、组织建设知识、现代农业技术,又有农村法律法规和领导艺术,大家在学习中一定要联系自身的工作实际,讲求学习的针对性。要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工作方法进行自我剖析,检查自己的理想信念是不是坚定,服务意识是不是牢固,工作作风是不是扎实,工作方法是不是得当,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要通过学习,对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要求,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找准自己哪方面知识不足,哪项业务不熟悉,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高素质,改进工作,努力提高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水平。
三、严格要求,自觉遵守培训班的各项规章制度。参训学员要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遵守培训班纪律,严禁无故旷课,不准迟到、早退,不准擅自离开培训区域,认真遵守请销假制度,服从会务组和乡镇带队领导的组织安排。同时要塑造自身文明形象,在学习期间,要做到保持室内环境卫生,爱护培训中心的各种设施,不要在室内随地吐痰,不要乱扔烟头,禁止在培训区域喧哗、打闹,以良好的言行塑造文明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形象。
Oliver M.Bayani
美国环境保护署和农业部与农民开展合作,回收其排放的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资源进行再利用。
这次合作扩大了目前的AgStar计划,这项计划是这两个政府部门共同开展的,旨在通过推动使用生物沼气回收系统(即厌氧分解池)来降低禽畜废物产生的沼气排放。
该机构和农业部在随后的5年里将提供高达39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农民化解在回收和利用生物沼气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这两个政府机构将对厌氧分解池的施工和评估提供技术性的援助和指导。
生物沼气主要是由甲烷组成,这种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通过对这种气体进行收集,可用于发电、供热或者热水。生物沼气回收系统在狭窄的牲畜饲养场地非常有效,通常能够处理来自猪和奶牛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和其它废物。这种系统除了可以降低沼气排放,还有助于控制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
环境保护署的主任Lisa Jackson表示:“我们希望抓住每一次机会来应对气候变化以及走向将来的清洁能源经济”。她补充表示:“这是一种把有害的温室污染物转化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极好办法,并且可为美国的农民带来收入”。
AgStar计划帮助全美大约150个牲畜饲养农场开始使用粪便分解池。环境保护署预计,全美大约有8000户农民适于使用生物沼气的回收和再利用,如果这样的话,他们每年能够产生超过1500兆瓦的可再生能源以及降低超过34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一数字相当于650万辆客车一年产生的排放。
环境保护署也参与垃圾填埋厂沼气回收项目。根据垃圾填埋场沼气推广计划,1月该机构批准开发8个垃圾填埋场沼气捕获项目,在过去的15年里,该机构已对超过450个垃圾填埋场气体能源项目提供帮助。目前美国运行大约509个垃圾填埋场气体能源项目,总的装机容量为1563兆瓦,足以满足920000户家庭一年的电力需求。
青藏高原新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农村能源宣传培训班成功举办
李冰峰
2011年4月29日,“青藏高原新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农村能源宣传培训班”在青海省湟源县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青海省农业生态环境与可再生能源指导站协办,湟源县农牧和扶贫开发局承办,来自项目示范村及周边农民代表107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宣传活动。
青藏高原新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是科技部“十一五”青藏高原生态农牧区新农村建设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项下的子课题,项目旨在建设位于青海省湟源县的新农村示范区,通过集成利用太阳能和以沼气为主的生物质能技术,为青藏高原农牧区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卫生状况、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典范。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处处长周新群和能源与环保所副所长王飞出席开幕式并做了讲话。青海省多名青藏高原农村能源专家带来了“沼气原理和生态家园基本模式”、“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大中型沼气工程”等5个精彩的专题报告,受到农民学员的热烈欢迎。会后,周新群处长和王飞副所长实地走访了项目示范村。对示范村的建设成就予以高度肯定,并与青海省有关部门就项目成功经验的推广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稻米壳发电用于印度最贫困省
L.J. Polincan
印度贫困地区发现一种新的发电方式,并从中得到安慰。一位名叫Manoj Shinha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家,开拓性地使用废弃稻米壳作为生物给料来为印度最贫穷的省邦之一比哈尔邦提供电力。
Shinha先生及其团队研发了稻米壳电力系统(HuskPower Systems,HPS)以应对其家乡比哈尔邦的贫困。当地许多居民的主要职业是种植稻米,他们住在没有电力的村庄里。Shinha先生发明了一种利用稻米壳为当地村庄生产既清洁又经济的电力的方法。
稻米壳被装进小型生物气化器里。自稻米壳中生产出的气体被用于燃烧并支持一个内燃引擎。该公司工厂中生产的电力以1.75美元每月的价格出售给附近村庄,这个价格低于煤油价格的一半。
Shinha先生及其伙伴有能力以低价提供电力是因为他们的研究和开发投资重点关注于简化能源生产与传输,例如使用竹子而非水泥柱来架设电线。
因为社区将不再使用煤油、木头及动物粪便来生产电力,他们相信他们技术的环境和健康风险要小得多。此外,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稻米壳灰可以用于混凝土生产,这减少了高碳排放的波特兰水泥的数量。
平均来说,每个电站可为400户家庭提供电力,这每年替代了42000升煤油和18000升柴油的使用。仅2010年8月,HPS就捕获了50000吨二氧化碳。当前,他们已经安装了超过60个100%生物基的微型电站,它们为超过250个村庄的25000个家庭提供电力。
世界资源组织和金融管理与研究组织的研发财政中心预计,使用清洁能源为印度农村贫困地区服务的市场机遇预计将达20亿美元。
基于对此市场机遇的估计,他们的目标是到2014年前在比哈尔邦以外的印度村庄地区安装2000个新的发电站,为印度村庄提供清洁电力,拓展其自身业务。
环保团体呼吁挪威生产更多的沼气
Rowena F.Caronan
贝洛纳基金会呼吁挪威增加运输用沼气产量,这是在瑞典政府公布的一项研究之后,研究显示沼气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这项由瑞典能源局和环境保护局和农业局委托进行的研究表示,厌氧消化将使目前生产的1.5亿千瓦小时增加一倍,增至约3至4亿千瓦小时。此外,该技术可以减少粪便、污水淤泥和厨房排放的甲烷量。
研究报告建议给粪便生产沼气提供补贴,每千瓦小时0.2欧元(0.27美元),以帮助沼气具备经济竞争力。
沼气是通过有机物质在缺氧或有氧环境下的分解产生的。有机物的有氧分解被称为有氧消化,而无氧环境下的分解被称为厌氧消化。
来自奥斯陆小组的一位生物燃料专家克努森说,他们认为挪威应增加沼气生产,供该国的交通运输部门的燃料使用。统计数据显示,挪威在2008年生产了62000吨生物燃料,奥斯陆的13辆卡车和40辆快递服务车辆都依靠生物柴油运行。
瑞典环境机构副总干事伊娃史密斯补充说:“沼气作为燃料应是城区重型车辆的首要选择,在那里对环境的影响是最大的。”
贝罗纳还认为,在设计沼气利用政策方案时,各个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挪威举办了每年两次的沼气会议,北欧国家共同讨论相关做法和用途。最近一次会议于2011年3月在奥斯陆举行。
克努森女士解释说:“沼气生产促成了所谓的‘biorest产品’的生产。寻找使用biorest的好方法,例如肥料或土壤改良的目的,也应该是所有沼气战略的一部分。”
首先,争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的学习国家关于农机技术推广和培训方面的法规和条例,将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和培训过程中所需要的经费纳入到地方政府的财政和年度预算中,坚决禁止培训资金用于他用的现象,为基层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其次,强化硬件建设,创建实践型的培训基地。积极的推广培训基地和科技示范区建设,为农民群众展示最实际的应用效果,通过不断强化硬件设备建设,让农民群众能够切实的学习到新技术和新方法,并且能够切实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后,强化技能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在农机技术培训过程中,要对农机技术人员业务方面的能力进行提升,并采取多种措施和渠道让农机技术人员学习到最为实用的先进技术。同时还需不断加强农机技术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明确其在农机工作中的重要性。
2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
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直接关系到政府部门在组织经济活动时的力量投入和体制建设等重大问题,而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又是由他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需要准确的估计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在这些利好条件的促进之下,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耕种等得到了较大改善。在这种形势之下,为了切实保证农机安全生产,不断培养出技术过硬的农机设备操作人员和合格的农机驾驶人员,做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农机技术培训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农村地区加强农机技术培训,是推动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农村地区开展农机技术培训,能够更好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同时由于农机技术得到了普及和应用,使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机械化耕作,增加了耕地的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使得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增强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2.2农机技术培训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机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群众对农机设备的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大幅度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首先,农机技术培训直接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农机大户通过培训,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农忙季节耕作的时间变短,农机设备出现故障的次数降低,农机户在使用过程就不会因为农机出现故障需要维修而浪费时间,农业劳作的效率明显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其次,农机技术培训能够实现农民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先进的农机操作技术和管理理念,降低了农机设备后期的维护费用,同时,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更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损耗,以较低的成本支出换来较高的经济效益,极大的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同时,先进的机械和操作技术降低了农作物收获过程中的损失率,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3农机技术培训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
一、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农民的迫切需要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自以来,党在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将农民的利益与上地密切结合起来,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体制解放了生产力,农业依靠科技进步,产量、质量效益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二十多年的农村经济发展证明,在农村政策稳定的大环境下,科技成为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农民依靠科技增收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轨迹来看,真正起到核心推动作用的是科技。我国属于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资源十分稀缺、人均耕地少,因此只有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新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水平,才能提高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不断增收。
(一)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客观的看,目前农民的素质是非常低的,以都善县为例,全县现有农业人口14万人,农村劳动力5.8万人,劳动力中初、高中毕业人数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72%,中专以上约2000人,占3.4%,其中绝大部分为县农广校毕业的学员。这个数字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这种劳动力素质状况严重制约了都善县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善县是一个传统的经济作物区,以种植葡萄、棉花、哈密瓜为主。近年来,随着石油开发,蔬菜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得很快,但是农业的科技含量很低,产量和品质都不尽人意。比如大部分瓜农哈密瓜种植前土壤不消毒,温室蔬菜只能种植油白菜、菠菜等耐寒品种,畜牧业大都是传统的养殖方式,棉花的模式栽培技术还不能大面积推广,葡萄的新技术运用得很少。以上等等说明,农民对科技的掌握和应用在认识和实践上距离农业的发展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农业的发展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而农民作为生产者其掌握科技的水平和能力又是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应该是农业发展的原动力,而农民目前的整体素质又不能掌握过多、过深的科技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因此根据农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是一条切实有效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途径,农业实用技术有着实际、实用、实效的特点,易被农民接受,深受农民欢迎,容易取得成效,是现阶段农民技术培训和推广的最好方式。因此,农业的发展关键要提高劳动者素质,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二)农村实用技术是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农业农村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民致富手段有多种途径,但大农业是最有效的,也是农民增收最可靠的保证。都善作为农业大县,大农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收入的很大比例要依靠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是农民致富的关键所在。目前,农民对农业实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较差,农民的科技水平比较低,大多是凭着经验进行生产,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辩证的分析,这既是差距,也是潜力,都善县三大经济作物平均单产棉花85公斤,哈密瓜1.25吨,葡萄2.1吨,这种单产水平上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如果农民能掌握相关的实用技术并加以应用,能在原有的收入水平上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近几年,农民开辟了许多致富的渠道,如蔬菜、庭院经济、园艺、特种养殖,作为新的产业,农民缺乏的是技术,而又有许多农民因为没有技术而望而生畏,许多好的致富项目没有人去生产经营,如果大部分农民能掌握1一2门实用技术。他们增收的渠道会越来越多,那么农民致富奔小康就能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大力发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致富的迫切需求。
二、都善县目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现状、经验及成效
都善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由科委牵头,科协、农科所、农广校联合实施,乡镇配备科技副乡镇长负责此项工作,科委、科协主要是以“科技之冬”的形式利用冬天农闲时间进行培训,而农科所培训任务较少,主要是抽调人员进行讲课。农广校担负着较高层次的农民教育工作,是院校教育方式与农村实际的有效结合点,负责培养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新型农民。从近几年的农民培训工作来看,基本上是采取各种层次相结合围绕主要产业,进行培训的方式,效果比较明显,全县60%以上的农民参加过技术培训,涌现了一批靠科技致富的农民,比如东巴扎乡的杨占才,93年搞了一个蔬菜温室,但由于技术缺乏,一直没见效益,94年,县科委请八一农学院的技术专家在都善县开设了数期蔬菜技术培训班,并多次现场进行指导,使杨占才掌握了温室的构造、保温及多种蔬菜的种植技术,当年就盈利15000元,95年他又贷款5万元,修建了5个温室,当年盈利达6万元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户和技术能手,多次获得地县、乡各级奖励。自治区领导也到他的温室参观过,杨占才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深感到科技的巨大效益。又出资送两个儿子到县农广校学习,象杨占才这样通过掌握实用技术而致富的在都善县还有不少,他们遍布蔬菜、棉花、哈密瓜、畜牧业的各个领域,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从近几年培训效果看,大部分真正掌握实用技术的农民都能通过所学的实用技术致富,农民将所掌握的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连他们自己都吃惊的经济效益,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与农民致富是成正比关系,工作开展得越好,范围越广,农民受教育面就越大,掌握的技术越多,依靠科技致富的农民也越多。由于实用技术培训J二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培训的内容不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棉花、葡萄、哈密瓜培训得多,其他项目少,满足不了农民开辟新的致富渠道的要求;二是培幼l}不能很好的与实际相结合,存在着脱离实际,不能针对性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培训时间安排上冬闲时间培训多,农忙时田间地头培训少,其实在田间地头的现场培训效果更好:四是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少,不能很好的将培训效果加以巩固;五是各级党政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重视不够,这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不易出成绩。因此,得不到重视。
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在农业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此项工作,结合都善县实际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这项工作。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求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力量,改变由一名科技乡镇长抓培训二作的局面,从组织上保证工作的落实。同时要保证经费,县委、政府保证科普经费(年人均0.2元)的落实,并能切实将培训经费应用到位,乡镇要保证统筹费中科技培训费用的落实,做到领导和经费的两个到位。
(二)要大力开展科技致富典型的树立和宣传,让广大农民切实看到实用技术的实用性、实际性和实效性,提高农民学习实用技术的热情。
(三)要围绕都善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切合实际的年度培训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
(四)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多征求农民的意见,根据农民的要求选题。
(五)要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这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会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