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物业管理范文

建筑物业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物业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物业管理

第1篇:建筑物业管理范文

一、我国建筑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十分相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住宅建设规模也不断增加,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商品房走入千家万户,物业管理需求也日趋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新兴行业,在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扩大就业和居民消费、维护房屋使用安全、改善居住环境、构建和谐社区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近年来房屋建设规模分析

在房屋建设过程中,房屋竣工和施工面积、住宅投资规模、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面积、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等因素,是影响房屋建设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今后的房屋管理与维护也会有很大影响。

(1)房屋竣工和施工面积

从2004年以来,我国的房屋建筑发展日趋扩张,截止2013年,全社会房屋竣工和施工面积成倍增长,房屋施工面积从376495.06增长为1336287.60(万平方米);住宅房屋施工面积从217580.48增长为673163.29(万平方米);不难看出,房屋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得以空前扩张(详见表1)。

全社会房屋竣工和施工面积 表1

指标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1,336,287.60 1,167,238.42 1,035,518.88 844,056.90 754,189.40 632,260.99 548,542.04 462,677.05 431,123.04 376,495.06

住宅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673,163.29 614,990.59 574,909.86 480,772.89 431,463.18 364,354.38 315,629.80 265,565.31 239,769.60 217,580.48

商品住宅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486,347.33 428,964.05 387,705.98 314,760.12 251,328.78 222,891.80 186,788.43 151,742.72 129,078.38 108,196.54

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349,895.79 335,503.55 329,073.26 278,564.54 302,116.53 260,306.98 238,425.31 212,542.15 227,588.65 207,019.08

住宅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193,328.47 195,102.89 197,452.24 174,603.86 184,209.52 159,404.62 146,282.71 131,408.19 132,835.95 124,881.12

商品住宅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78,740.62 79,043.20 74,319.05 63,443.10 59,628.71 54,334.10 49,831.35 45,471.75 43,682.85 34,677.18

房屋竣工价值(亿元)

61,754.86 55,195.98 48,393.06 38,965.22 35,353.91 28,073.98 23,582.73 19,891.61 18,789.55 15,239.60

住宅房屋竣工价值(亿元)

31,405.89 29,493.73 26,465.14 21,507.18 19,378.88 15,334.11 12,990.65 10,950.11 10,042.25 8,320.30

商品住宅房屋竣工价值(亿元)

20,039.42 19,147.45 16,947.74 13,527.53 11,500.24 9,295.26 7,853.07 6,717.23 6,060.13 4,620.70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2)住宅投资规模分析

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是全社会的住宅投资规模,在近十年中,全社会的住宅投资从2004年的13464.08增长为2013年的74870.67(亿元);其中,城镇住宅投资从2004年的11010.13增长为2013年的67483.36(亿元);投资规模不断扩张,详见表2。

全社会住宅投资 表2

指标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全社会住宅投资(亿元)

74,870.67 64,412.79 57,824.43 45,027.01 36,428.23 30,881.20 25,005.01 19,333.05 15,427.23 13,464.08

城镇住宅投资(亿元)

67,483.36 57,844.27 51,773.37 39,763.10 30,512.74 26,516.00 21,238.29 16,305.54 12,825.76 11,010.13

房地产住宅投资(亿元)

58,950.76 49,374.21 44,319.50 34,026.23 25,613.69 22,440.90 18,005.42 13,638.41 10,860.93 8,836.95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3)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面积

虽然房屋竣工面积不断增长,全社会住宅投资不断投入,开发企业的新开工面积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04年为60413.86(万平方米);2013年为201207.84(万平方米),详见表3。

按用途分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面积 表3

指标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房屋面积(万平方米)

201,207.84 177,333.62 191,236.87 163,646.87 116,422.05 102,553.37 95,401.53 79,252.83 68,064.44 60,413.86

房地产开发企业住宅新开工房屋面积(万平方米)

145,844.80 130,695.42 147,163.11 129,359.31 93,298.41 83,642.12 78,795.51 64,403.80 55,185.07 47,949.01

房地产开发企业别墅、高档公寓新开工房屋面积(万平方米)

4,454.59 4,228.31 5,653.01 5,080.05 3,649.80 4,336.97 4,914.41 4,058.32 2,834.97 2,975.69

房地产开发企业办公楼新开工房屋面积(万平方米)

6,887.24 5,986.46 5,399.20 3,668.07 2,860.76 2,471.95 2,141.44 2,134.94 1,671.10 1,704.19

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房屋面积(万平方米)

25,902.00 22,006.85 20,730.78 17,472.58 12,415.03 10,040.69 9,093.89 8,473.23 7,675.47 7,790.81

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他用途新开工房屋面积(万平方米)

22,573.80 18,644.89 17,943.77 13,146.91 7,847.84 6,398.62 5,370.70 4,240.86 3,532.79 2,969.85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4)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

虽然房屋竣工和施工面积不断增加,住宅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面积不断扩张,商品房的销售价格还是不断增长,以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例,2004年为2778.00(元/平方米);2013年为5850.00(元/平方米),详见表4。

按用途分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 表4

指标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元/平方米)

6,237.00 5,790.99 5,357.10 5,032.00 4,681.00 3,800.00 3,863.90 3,366.79 3,167.66 2,778.00

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元/平方米)

5,850.00 5,429.93 4,993.17 4,725.00 4,459.00 3,576.00 3,645.18 3,119.25 2,936.96 2,608.00

别墅、高档公寓平均销售价格(元/平方米)

12,591.00 11,460.19 10,993.92 10,934.00 9,662.00 7,801.00 7,471.25 6,584.93 5,833.95 5,576.00

办公楼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元/平方米)

12,997.00 12,306.41 12,327.28 11,406.00 10,608.00 8,378.00 8,667.02 8,052.78 6,922.52 5,744.00

商业营业用房平均销售价格(元/平方米)

9,777.00 9,020.91 8,488.21 7,747.00 6,871.00 5,886.00 5,773.83 5,246.62 5,021.75 3,884.00

其他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元/平方米)

4,907.00 4,305.73 4,182.11 4,099.00 3,671.00 3,219.00 3,351.44 3,131.31 2,829.35 2,235.00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2、建设规模增长,对物业管理的需求增加

通过对表1至表4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房屋竣工和施工面积、住宅投资规模、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面积均是上升趋势,但是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的增长幅度还是非常大的,这足以说明,建设规模和购买力之间,量价齐升,目前,我国广大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正从追求生存空间的数量型转向数量和质量并重,随着住房商品化发展,物业管理与老百姓直接相关,物业服务企业为广大居民提供了相关专业服务,自2004年开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增长势头,房屋施工房屋面积、竣工房屋面积、住宅投资规模逐年增长。数据表明:2004-2013年间,我国房地产的巨大利润空间吸引了各种资金的持续进入,房地产市场的供给迅速增加,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建筑施工质量对后期物业服务的影响,应引起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充分重视。

二、建筑施工质量对后期物业管理的影响

建筑物本身构造由基础、墙和柱、楼板、楼梯、屋顶、门窗等六个主要部分组成,这六个不同构造组成在不同施工阶段的质量保障,对后期物业项目服务与管理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各个不同施工阶段应充分考虑对后期物业服务的影响。

1、 基础施工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了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且在建筑工程中属于隐蔽工程,对于建筑物来说,建筑主体设计和施工质量再好,如果没有一个稳固耐久的基础,建筑物后期使用也会出现问题,如:不均匀沉降,上部结构开裂,一旦基础出现问题,维修起来非常困难,维修费用高、施工难度大,维修周期长等问题。如果,房屋销售后移交给物业公司提供服务,就会造成业主与物业企业的误解和矛盾,业主会将对房屋质量的不满意转嫁到物业服务企业身上,物业服务企业将代人受过,甚至影响到业主及时交纳物业服务费,给物业服务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在基础施工阶段、建设单位(开发商)、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公司、物业服务企业前期介入人员和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按照国家相关基础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基础施工质量关,为今后的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与服务奠定基础。

2、墙体施工

墙体是建筑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物中是竖向构件,首先,墙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其次,从节能考虑应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特别是护墙,再次,墙体应具有隔声、防火、防潮、放射线等功能。在墙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把关,执行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严把施工质量关,为今后的物业管理提供物质基础。

3、楼板及楼地面施工

楼板是多层和高层建筑分隔建筑物空间的水平承重构件,在现代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楼板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在施工阶段应注意保证坚固要求,强度和刚度都应该满足设计要求,特别是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在施工和装修过程中,注意防潮、防水方面的施工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引起楼上和楼下业主之间的邻里纠纷,双方业主就会找到物业服务企业进行沟通,给入住的业主日常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会给物业服务企业带来很大工作量。

4、楼梯施工

两层以上的房屋就需要有上下交通和疏散设施,即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设有电梯和自动扶梯的建筑物,也必须同时设置楼梯,因为,在遇见特殊情况如:停电、发生火灾等,人们要通过楼梯进行疏散。楼梯施工过程中,除了本身自重较大,使用荷载也较大,因此,必须有坚固的墙体或框架支撑,确保投入使用后具有足够的安全性。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防火、安全疏散的问题。楼梯间四周必须是耐火墙体来保证防火疏散的要求。除此之外,楼梯的细部施工质量也很重要,例如:防滑构造措施(凹槽、金刚砂、金属条等)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后期使用,因为,楼梯时倾斜构件,为避免行走时滑倒,应严格注意施工质量,确保业主入住后上下楼梯时的人身安全。

5、屋顶施工

屋顶是建筑物最上部结构部分,具有双重功能:维护、承重,所以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解决好防水、排水、保温隔热等等问题。首先,防水和排水是屋顶最基本的功能要求,工程实践证明:排水是防水的主要措施,排防结合,根据不同的屋顶形式,有的以排为主,有的则以防为主。现在有很多新建住宅区,由于施工问题,造成业主入住后时间不长,就出现屋顶渗漏现象,维修起来非常麻烦,因此,在屋顶施工阶段,防水和排水问题是屋顶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应引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主体的注意,确保为今后的物业管理扫清障碍。

6、门窗施工

门窗是建筑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建筑物的围护构件,具有分隔、保温、隔热、防火、防水、防风尘以及防盗要求。门是交通疏散的必经要道,设计及施工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保障正常交通的需要与紧急疏散的安全。门窗在关闭的情况下,应尽能的封闭,从而达到防风尘、防雨水的作用。同时,应注意保温隔热、隔声的性能,保温隔热性能对业主入住之后的居住舒适性和建筑节能措施,都是意义非凡的,如果施工质量欠缺,不但会影响业主的正常生活,也会造成能量损失,不利于建筑节能要求。

综上,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其内容复杂,施工周期较长,保障良好的施工质量,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需要多方合作,严格遵守国家施工规范,才能为后期物业管理与服务奠定基础。

三、确保建筑施工质量的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的业主入住后的生活质量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因此,应引起施工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多方重视,应对措施如下。

1、 确保施工监理质量

由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较长,很多施工内容属于隐蔽工程(如基础施工、地下管网施工、水电管线安装等),因此,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如地基与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装饰装修施工、水暖电施工、中央空调安装于调试、电梯安装于调试等各个环节,物业服务企业均要与开发企业、监理公司一起共同进行质量监理,确保各个环节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为今后物业管理扫清障碍。确保物业能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发挥其正常使用功能,为全体业主和使用人提供服务保障。

2 、物业服务企业建立施工技术档案

物业服务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早期介入,参与各个环节的施工监理,保障质量,同时要尽可能地全面搜集物业的各种资料,同时熟悉各个部分,逐步建立物业项目的各个施工环节的技术档案,为后期物业服务奠定基础。

3、 确保国家技术标准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物业服务企业应根据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对工程设计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开发企业一起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近年来,我国住建部颁布了很多新标准,如《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建筑外墙清洗维护技术规程》等一大批国家技术标准,物业服务企业人员应充分熟悉这些标准,并应用与具体的施工阶段,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能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保障施工质量,为后期物业管理与服务扫清障碍。

4 、确保建筑材料选用符合国家绿色环保要求

2010年11月我国住建部颁布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从而对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内容作出基本界定,对建筑设计、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和建筑电气等绿色设计理念提出了技术规范要求。为了使得业主和使用人得到一个环境优美、清洁安静的绿色居住环境,物业服务企业人员在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时就要依据新的规范要求严格审核设计方案,并对后期施工阶段是否严格履行设计标准,进行把关。确保建筑材料选用和执行均能达到《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国家标准。从而保障为业主和使用人提供一个绿色安全的居住环境。

5 、物业服务企业与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应密切合作

物业服务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施工阶段要密切合作,因为,一个房地产项目在今后交付使用过程中,至少使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物业的正常使用,对于开发企业来说,它开发出的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影响到它的今后信誉,而物业服务企业在施工阶段的介入,增加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技术监督力量保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为下一步的物业承接查验做好了准备,也可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强售后服务质量提供了方便。

物业管理行业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施工过程监管力度,严格工程监理管理制度,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综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人们的经济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的物业管理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建筑施工质量,才能促进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概论》2012年9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段丽秋主编

【2】《物业管理综合能力》,2006年8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韩朝主编

【3】《物业管理实务》,2014年7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张秀萍主编

第2篇:建筑物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居住物业 服务质量 监督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居住物业大量兴建,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居住物业的管理与服务成了物业企业相互竞争的目标。物业企业管理的对象虽然是“物”,但服务的对象却是“人”,提供的产品是服务。[1]因此,物业服务也具有无形性的特征。居住物业与其他物业形态不同,具有业主数量多、设施设备多、使用年限长、管理费用有限、需求多样化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居住物业管理质量的评定相对困难。因此,建立起完善的居住物业管理质量监督机制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物业企业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

一、居住物业管理的服务内容

居住物业是指住宅小区、单位住宅楼、公寓、别墅等用于居住目的的物业。居住物业伴随着我国住房商品化的改革和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使得广大业主对居住物业管理的需求程度越来越大。居住物业管理是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为保证业主居住使用正常,以满足业主各种居住需求为目的的有偿性、专业性的委托服务。[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居住物业管理的内容不断扩展和延伸,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性的基础服务

公共性的基础服务主要是针对居住物业公共区域所提供的物业服务,主要包括:保洁绿化、工程维修、设施设备运行与保养、秩序维护、安全管理等内容。公共性的基础服务是物业企业赖以生存和应对市场竞争的根本,是为业主对物业服务的基本需求。公共性的基础服务主要目的是为业主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保证共用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功能,实现物业的保值增值。

(二)平台性的便民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物业”已成为行业内的热点话题,很多知名物业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和应用,成绩斐然。平台性的社区服务是以物业企业为主体,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居住物业周边供应商(如超市、餐厅、诊所、家政、健身馆等)联合在一起,共同为业主提供服务。将O2O模式应用到居住物业的服务中,物业企业成了服务的集成商,旨在为业主提供便捷的服务。

(三)定制性的私人服务

业主消费理念的转变,使得业主对物业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定制性的私人服务是指物业企业在提供基础物业服务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业主的个性化需求,量身为业主定制私人化的管家服务,如私人物品采买、室内装修、孩子接送、宠物喂养等。

二、居住物业管理的现状

居住物业管理在中国其发展经历了三十多年,是在效仿国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而成长起来的。现今居住物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

(一)建管分离,开发遗留问题制约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的认可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只专注于居住建筑物的开发建设,在进入销售环节前,选聘一家物业企业进行后续的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基本处于“建”和“管”的分离状态。房地产开发企业又会在销售环节给业主很多承诺,一旦业主入住,房地产开发企业就会不断退出,开发遗留问题会丢给物业企业。然而,很多工程问题又不在物业管理的服务范围,进而会招致业主的投诉,得不到业主的认可。同时,也会引发物业管理收费难,物业服务恶性循环等诸多问题。

(二)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两极分化情况较严重

我国物业管理的浪潮是从居住物业开始试点尝试,并从广州、深圳开始不断推向全国各地。从全国范围来看,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规模化程度,南方城市的物业管理要优于北方城市,大型发达城市的物业管理要好于中小城市,地区发展部均衡。就物业管理行业而言,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专业化程度,南方物业管理企业要优于北方企业,大型知名企业要好于中小物业管理企业,两极分化情况较严重。

(三)法制建设滞缓,对物业服务质量监督不到位

2007年我国颁布实施《物业管理条例》,使得物业企业在发展和竞争中有法可循,使得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更加规范。但相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物业管理的法制建设比较滞缓,缺少关于物业服务质量标准及监督方式的明确阐述。《条例》提倡业主自治,要充分发挥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的作用,但实际上业主自治并没有发挥有利作用,主要原因是:业主缺少对服务标准的了解和认识、缺乏对物业服务质量的评判和监督的方法。对物业服务质量的监督不到位,就导致了居住物业管理是否能做到“质价相符”全依靠物业企业的自我管理。

(四)业主维权意识不强

居住物业管理的服务范围主要集中的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共用部位的清洁、秩序维护等,业主缺乏对共用财产的认识,“搭便车”心态普遍存在,部分业主缺少主人翁意识,很少有业主为公共问题站出来维权。此外,业主对维权过程的想象过于简单,如果一时没有结果,就会慢慢放弃维权行动。

三、建立居住物业管理质量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一)物业企业的发展与成长需要建立质量监督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外知名物业企业不断进军中国市场,国内物业企业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物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产和发展,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质量监督机制,已确保输出的服务能满足业主的需要。

(二)业主的权益保障需要建立质量监督机制

共用设施设备、共用场地等是保证居住物业使用功能完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业主公共财产权益的重要体现。业主通过缴纳物业服务费来委托物业企业进行管理与服务,物业企业是否为业主提供了“质价相符”的服务,就需要依靠质量监督机制来进行验证。

(三) 社会和谐发展需要建立质量监督机制

城镇化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居住物业大量兴建,人们的居住条件及生活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和改善,居住物业管理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居住物业管理质量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对城市管理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家庭的安居乐业、城市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建立起居住物业管理质量监督机制。

四、建立居住物业管理质量监督机制的策略

居住物业管理质量监督机制是以保证广大业主的权益为目的,以业主需求为中心,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物业企业所提供的服务进行系统性、全面性、过程性监督的管理机制。它是一个综合性管理机制,需要物业企业、业主、物业行业及政府主管部门共同配合,才能保证机制的完整性和实效性。

(一)物业企业应重视服务质量监督工作,规范服务过程,提升服务标准

物业企业应重视服务质量监督工作,将质量监督工作放在战略的高度上去关注。居住物业管理质量监督机制首先应从物业企业的内部开始实施,只有专注于服务质量的物业企业,才能在发展中获得竞争优势,才能赢得业主的认可和良好的口碑。目前,很多物业企业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引入到物业管理服务中,并在企业内部专设品质管理部门,其目的是规范服务过程,提升服务标准。但引入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并不代表质量监督工作就做到位了,还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对服务过程和服务标准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进,建立起真正适合企业运作的质量监督机制。

(二)业主应对物业服务有正确的认识,保障自身权益,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

业主在享受物业服务的过程中,还要不断了解居住物业管理收费标准与服务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物业服务的范围和内容,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才能使得自身的权益得到保护。然而,业主委员会的不作为,却会致使居住物业管理质量监督机制不能发挥功效。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业主按照缴纳物业费的一定比率出资,聘用业主委员会代表专门从事物业管理质量监督工作;二是,聘用第三方专业机构,辅助业主委员会做好物业管理质量监督工作。

(三)集聚行业力量,细化服务标准及考核方案,引领物业企业发展

物业管理行业作为正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一个行业,而居住物业管理又直接面向社区和百姓,与民生最贴近。聚集行业力量,细化居住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和考核方案,引领物业企业发展是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应承担的责任,是市场和社会对行业的呼唤。服务标准和考核方案的细化,不仅能促进物业企业质量监督工作,还能为业主提供科学参考,充分发挥了业主自治的作用。

(四)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法制建设,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

法制环境的完善与建设是奠定物业管理行业长足发展的基础,政府主管部门应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规范市场竞争,监督物业企业的服务质量,保证业主利益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 王刚. 基于TQM理论的物业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物业,2007(1):112-113.

[2] 谢献春. 居住物业管理[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9-10.

[3] 彭杏芳. 对我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的剖析[J]. 法制与社会,2007(2):36-37.

第3篇:建筑物业管理范文

胡华

身份证号码

性 别

年 龄

28岁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婚姻状况

未婚

视 力 状 况

完全正常

身高(厘米)

176 cm

体重(公斤)

69 kg

民 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南昌市(含区市县)

技术职称

最 高 学 历

大专

现居住地

南昌市(含区市县)

毕业时间

2007

求 职 状 态

在职

电话、手机

EMAIL

个人主页

地 址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兴华路088号301室

邮编

330100

受教

育及

培训

状况

2002年3 月 至 2007年7月

江西蓝天学院

设计与传播 大专

专业描述:

主攻,设计理念文化传播

蓝天驾校

C1 博士

专业描述:

驾驶技术过硬

任职公司名称: 南昌时盛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

2008年4 月 至 2012年5月

业务主管

工作职责和业绩:

求职意向

现从事行业:

市场/营销

现从事职业:

市场/营销/拓展主管

现职位级别:

中级职位(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期望月薪:

面议

目前月薪:

面议

可到岗时间:

一周以内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欲工作地区:

南昌市(含区市县)、新余市(含区市县)、九江市(含区市县)

欲从事行业:

市场/营销

欲从事职业:

业务拓展主管/经理

技能特长

在学期间,个人兴趣爱好广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亲和能力.大一时加入学校舞蹈协会,大二时任舞蹈协会公关部部长,管理日常舞蹈协会事务,吸收新会员,还经常与其他学校、本校的各个社团打交道,开展联谊活动,曾经组织过学校的舞蹈大赛.大二时还在班级担任文娱委员,经常召开各种班务会,组织篮球、足球比赛.工作上能大胆提出个人见解,又能虚心接受别人意见,表现出色.在校期间曾被推荐参加学校无比赛和歌唱比赛.

外语水平

第一外语:英语 一般

第二外语:英语 一般

兴趣爱好

舞蹈,画画,唱歌

自我简评

第4篇:建筑物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税收管理问题对策

一、建筑业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一)建筑业的基本特点

1.开发和生产项目的特殊性

建筑行业开发和生产项目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开发和生产项目的单件性、流动性和长期性。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一样.建筑业同样具有周期性,且从投入到产出的运行周期往往较长。

2.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

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多个行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比如水泥、钢铁、玻璃、木材、家电、塑料等各种行业或产业,均在建筑业生产经营中扮演相应角色。正因为此,建筑业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3.对国家政策的敏感性

国家和政府出台新的政策极易给建筑业带来明显影响,比如国家各项税费在影响建筑业成本核算基础上,使企业利润回报率出现变动.再如政府在建筑业投资规模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建筑业规模的变化。

(二)建筑业行业特点对税收管理产生的影响

1.税源变动不易把握

由于建筑业很容易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其税收收入计划、预测等难以保证准确无误,使得建筑企业决策和税收征管把握难度较大。

2.所得税管理难度较大

建筑业常出现开发项目实施时间持续一年以上的情况。对建筑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果按照正常的以会计年度为单位,则很难对收入、配比结转成本等进行准确计算。加上有效开发项目具的流动性.给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造成更大不便。

3.税务稽查工作复杂

建筑业牵涉其他多个行业,这给某些建筑企业在成本费用上造假提供机会。此外,由于全国各地执行税收政策并非完全一致,则一些建筑企业到税负较低的地区申请,甚至使用假发票。建筑业材料票使用增值税发票,在上述情况下,地方地税部门稽查难度明显增加。

二、建筑企业税收征管中常见问题

(一)会计核算不规范

目前。建筑业企业账面核算不实、明亏实盈、逃避税务机关监管、偷逃企业所得税等现象严重。一则营业收入申报不真实,其主要原因在于建筑企业挂靠单位多、财务制度不健全、诚信度偏低、账证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比如将工程款结算收入或者合同外工程收入、工程差价收入等挂“其他应收款”,再如处理涉私建筑项目时,将私人合伙建房的部分收入以略低于税务机关所确定的最低申报价格入账甚至不入账,私自帐外经营,故意偷漏税款。二则企业列支成本费用随意性较大、成本费用较高.尤其是虚列各种名目开支.如人工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借款利息等费用。

(二)个人所得税监管不到位

在建筑业税收收入构成中。营业税占据较大比例.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甚小,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监管不到位,导致出现较多问题:代扣代缴义务时间滞后、收入难以把握、分包工程常被遗漏、逃税避税现象严重。比如企业承接分包工程所得收入应计人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扣缴的计税金额,但在人账时往往被遗漏,再如个人承包人或挂靠人开具材料发票抵账,用以逃避工薪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三)营业税计税金额申报不足

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相关内容,纳税人从事建筑、装饰、修缮工程作业时,不管其与对方采取何种方式结算.纳税人营业额均应将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包含在内。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与其他多种行业产生联系.但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自行采购原材料,只向施工单位支付施工费用则申报缴纳营业税时,施工单位纳税人也只依照所得旋工费进行申报。对于常发生的绿化、木门、水泥路、路灯、电梯等配套及零星工程,均以各种建筑材料、设备等发票形式直接计入且有账目,以减少计税金额。纳税人申报纳税只以施工费为依据,则漏掉了建筑施工过程中自购原材料费用及其他动力价款应缴纳的营业税。

(四)营业税征收难度大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营业税相关税收政策规定不够合理和明确,客观上助推了纳税人税款申报延时、税款交付拖欠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十分不利于营业税征管工作的开展。首先,税收政策中关于建筑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规定过多、过细,在实际操作中遭遇较多难题,尤其是按照建筑营业税纳税人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不同,现行政策规定了不同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使得纳税人巧用规定故意延缓税款缴纳期限,税务机关在未能全面掌握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情况下.很难确定建筑施工单位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其次.税收政策关于建筑营业税纳税地点规定的多样性也成为税收征管难度的诱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营业税纳税地点做出分散性规定,导致多数建筑企业不按时缴纳税金或者税金分毫不缴,由于时间、空间、人力成本的限制.主管税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工程进度、成本核算、企业劳务、企业收入等具体情况,进而造成施工企业拖欠、少缴税款。

三、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税源监控机制

做好税源监控应从管理流程和管理内容两个角度人手。

1.规范管理流程

规范管理流程,应实行有序的项目登记,包括项目开工登记即在办理开工许可手续前,建设单位须与施工单位一同到税务机关办理建筑业税收项目登记手续;项目变更登记,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停缓建等较大变动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须到地税部门办理项目变更登记手续:项目注销登记,即建设单位须在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后.主动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项目注销登记手续,进行结清代征税款、交回《委托代征税款证书》、代扣代征税款凭证等一系列税收事宜。

2.细化管理内容

细化管理内容应实施双向申报方式,即建筑单位和建筑企业需在建筑项目被纳入正常的税收管理轨道后,分别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申报纳税。其中建筑单位应定期明细申报,对工程进度、付款情况、代征税款、工程材料供给等详情进行分项目申报,并建立健全代征税款台账,按月解报税款。建筑企业则首先根据法定要求,办理相关纳税申报手续,并据工程进度将《建筑业税收明细申报表》报送至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处.以将税源监控延伸至具体的建筑项目,提高纳税申报准确性。

(二)有机协调工作局面

1.明确机构定位和职责

在建筑企业税收征管过程中。对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建筑企业机构所在地税收收分局、建筑业税收管理员的地位、职责应予以定位和明确。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同时监督建设单位代征税款申报、解缴、代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以及施工、贷款结算、开工与竣工验收等各个不同过程,并将税收信息传递给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建筑企业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既要负责对纳税人据项目预算和工程进度实施纳税申报情况的监督.又要对财务核算、税款缴纳等内容予以监管,以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传递及时性信息,做好定期分析对比工作。

2.实现动态控制和相互制约

建筑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和动态控制要求,税务机关专人、专职、专责地对建筑项目施以跟踪管理方式,其目的在于监管建设单位代扣税款是否合法、建设项目施工进度如何、涉税动态信息是否可靠,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税款从开工到项目竣工验收均能够及时足额入库。建筑业内部机构应相互协调、彼此制约,比如施工单位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机构、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机构共同、定期对比析纳税申报详情,及时查找漏项工作、申报不及时等问题。

3.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翻新,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目益提高,其信息化管理诉求也日渐提高。比如借助于平台信息集成功能,对建筑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再如以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比对预警功能,实现税源智能化管理;或者以平台多元化查询功能,提升税收管理效能,此点最利于建筑行业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与税收管理员的沟通,以全面及时地监控和了解税源情况。

(三)拓展税收管理范围

1.扩充税源信息渠道

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须解决税源信息不对称问题,构建信息共享、管控有效的综合治税体系和综合治税网络,积极扩充税源信息渠道。具体来讲,建立健全和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换与联系的制度.保证重点建设项目信息的定期获取,并对工程项目计划投资、招投标以及投资完成进度等及时、全面掌握,充分挖掘潜在税源信息.实现现有税源信息准确、真实、可靠。

第5篇:建筑物业管理范文

一、劳务分包的定义及本质

所谓劳务分包指的是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将其承包工程中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劳务分包企业完成的活动。劳务分包指向的对象是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劳务作业,计取的是工程费用中的人工费及相应管理费。劳务分包企业与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有直接的法律关系而非雇佣关系,与业主(甲方)无直接的法律关系。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进行劳务分包时无须业主(甲方)同意。

二、劳务分包企业的发展历程

2001年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第一次明确将“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获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当时的劳务分包企业的主力是从建筑业企业分离的劳务层以及大批农村务工人员。2005年建设部颁布《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中要求“在全国建立基本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农民工基本被劳务企业或其他用工企业直接吸纳,‘包工头’承揽分包业务基本被禁止。”当时的建筑业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一方面是包工头随意用工、管理混乱,违法转嫁经营风险,损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农民工队伍素质较低,庞大松散,给工程建设质量带来隐患。2015年住建部释放政策红利,颁布新版《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提出“施工劳务资质不分类别与等级。国家鼓励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拥有独资或者控股的劳务企业。”同时对劳务企业换证工作进一步放宽。劳务资质部分类别和等级,打破了原本基于房建工程划分劳务资质分类和等级的局限,放开了劳务分包的自由度,有利于拓宽劳务企业的市场空间,提升劳务企业创收增收能力。

三、建筑业企业劳务分包的现状分析

(一)以包代管现象比较普遍

建筑业企业将所承揽工程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劳务分包企业,与之签订单价形式的劳务分包合同,在实际进场施工后,粗放式管理,缺乏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等存在巨大隐患,劳务分包再转包现象也屡有发生。

(二)劳务分包企业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劳务分包企业一线用工多为农民工,流动性强,数量大,队伍稳定性差,技术水平差,管理难度很大。劳务分包企业大多没有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三)拖欠农民工工资时有发生

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与农民工无直接法律关系,由劳务分包企业对农民工进行直接管理。由于农民工维权意识不强,一旦发生拖欠工资劳务纠纷时,往往采取堵门、示威等极端手段,给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探索建筑业企业分包管理新模式

(一)规范劳务分包管理,建筑业企业应多措并举

建筑业企业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劳务分包风险防控体系,成立劳务分包专项管理小组。建立整套的劳务分包企业准入及考核制度,建立本企业的劳务分包商诚信资源库。入网的劳务分包企业参与劳务分包工程投标、通过劳务分包审批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中对工作内容、数量、工期、质量要求、结算方式、违约责任都应约定明确,尤其是应约定“劳务分包人应按月向工程承包人报告农民工工资的支付情况,并及时支付其工资;如因迟延支付或无理由不支付农民工工资,造成农民工上访或其他有损工程承包人企业形象的事项发生,劳务分包人承担由此给工程承包人造成的全部损失。劳务分包人应与工程承包人签订《农民工工资发放承诺书》。”

建筑业企业还应大力加强对劳务分包作业现场的监督管理。项目部要切实安排能力强、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根据施工组织计划向劳务分包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和安全交底、下达施工任务指令,对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生产进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随时跟踪工程整体施工进度,针对劳务分包管理中的质量、安全、进度问题及时纠正,杜绝违章作业,避免人身伤亡事故,确保工程质量和整体进度。为防止出现劳务分包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寻衅滋事的情形,项目部应与劳务分包企业核实每个劳务人员的劳动合同,要求劳务分包企业每月将农民工工资发放记录给项目部进行备案,切实从根本上杜绝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造成堵门上访事件。

(二)把握建筑业企业资质调整契机,探索成立劳务公司新模式

整个建筑业企业的用工现状来看,一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自己的工人队伍,从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但是用工成本逐年增大,企业效益偏低,且存在用工结构的变化,老工人逐步转入管理层,一线用工量不足需要新鲜血液输入;另一方面,建筑业企业承揽工程的劳务作业以劳务分包的形式分包给具有资质的劳务公司。

第6篇:建筑物业管理范文

(一)美国建筑节能管理体制

美国传统上没有与建筑管理对应的联邦管理机构,建筑标准一般是地方城市的管理任务。联邦政府不负责建筑的管理。地方政府(一般为州政府和市政府)负责制定建筑管理政策。目前,美国能源部是建筑节能领域发挥最大作用的政府机构,但是,也并不从事全责制的管理,其主要任务是支持技术传播、制订标准和组织科研工作。其他与建筑节能有关的管理主体包括联邦部门(能源部、环保署、财政部)、州政府监管管理者、地方管理机构(如加州能源委员会等)、行业协会(如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绿色建筑委员会等)、大学、节能产品制造商等。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各个机构并不是从属关系,彼此之间的活动不是依靠行政命令,而是依靠手中的资源和经费的使用。各个部门虽然不相互从属,也没有单位和个人在全局上的协调,但是,都会按照默认的行业规则进行工作。比如,行业协会中美国暖通空调协会每年都会在没有联邦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依靠工程师自愿编制大量的行业规范,各地政府也往往自觉采用这些规范而不是自己重新编写。

(二)美国建筑节能政策与标准

美国的建筑节能政策包括能源使用政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和2008年经济危机后出台的美国经济恢复和再生能源法案,其中,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非常有特色,涵盖了住宅、商业、公共建筑和工业等多个行业。以商业建筑节能的减税而言,相关政策规定:“对于新建或已有建筑,只要通过安装室内照明、围护结构、制热、制冷、通风和热水系统,标的建筑总能耗比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标准90.1-2001所规定的最小能耗小50%,那么此建筑每平方英寸可获得1.8美元的减税。此项政策主要给予建筑业主,但是也同样适用于进行了结构扩建的房客。”美国建筑节能还拥有诸多行业标准,包括强制性标准和自愿性标准。在强制性标准中又包括商业建筑标准、居住建筑标准等多项细分标准。比如,美国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美国能源管理计划,根据相关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新建大楼至少应比现有建筑条例节能30%。自愿性标准包括中小型办公楼先进节能设计指导、绿色建筑标准等,其中,在全球较为有影响力的标准是绿色建筑标准(LEED),此标准适用于所有建筑类型——住宅建筑和商业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评估、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并且除了建筑之外还涉及邻里地区。具体包括“新建和改造项目分册、既有建筑分册、商业建筑室内分册、学校项目分册、住宅分册、社区规划分册、商店分册、疗养院分册”等诸多细分内容,内容针对性强且极具实操性。

(三)建筑节能行业协会

美国建筑节能行业协会众多,包括能源效率经济委员会、太阳能学会、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机械工程师协会、建筑性能模拟学会、绿色建筑委员会等众多专业协会,他们都是没有政府背景、自负盈亏的组织,协会经费来源于会展、出版行业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及对行业人员的培训。其中,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的影响最大,在全球有51,000名会员,100个分会,每年都举办两次会议,积极发展青年工程师和尖端节能技术的交流与培训。近年来,绿色建筑委员会凭借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认证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全球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协会。

(四)建筑节能市场

美国建筑节能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其中,合同能源管理在美国建筑节能市场中占据了较大比重,这是一种以节省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美国的能源管理产业以平均每年24%的增长率高速发展。能源公司主要由楼宇设备和控制公司(如霍尼韦尔、西门子等)、电力、燃气公司等和独立的中小型能源管理公司组成,其中前两者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而且,就合同能源管理的市场对象看来,公共客户群体是主体,中小学校、政府、公立医院等占据了50%左右的市场,其他公共客户占据了24%,而私有客户群体比例仅为26%。因此,政府采购的项目是合同能源管理的主体市场。

(五)社区建筑节能的社区节能

美国的建筑节能没有局限在建筑本身,而是扩展延伸到使用人群和社区,因此,节能活动不仅体现在技术节能方面,更围绕业主的使用习惯展开了诸多深层次的竞赛。比如,美国西部的萨克拉门托市就组织社区业主进行能源节约比赛,通过报名或随机挑选,在100个相同居住面积,相同取暖热水燃料系统的家庭进行能源节约竞赛,在网上公布胜利者的名字与相片,比赛内容包括扔弃废物,取暖热水燃料,电力和食品。此外,物业公司在节能知识普及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在美国东部的一些社区进行少扔垃圾的比赛,物业公司会具体地告诉小区业主怎样减少垃圾,比如,不要买有包装的食用品而是尽可能买散装的食用品、购物不用一次性塑料袋等,该地区的生活垃圾减少了30%。

二、美国建筑节能管理发展对我国绿色物业管理的启示

美国与中国相比,具有不同的政治管理体制和国情,消费者的消费认知和消费习惯也有较大差异,但是,纵观美国建筑节能管理的具体情况,从管理主体、政策标准、行业协会、技术支持,到市场发展和社区延伸管理,对我国绿色物业管理行业的推广仍然有诸多启示。

(一)政府综合政策强力支持,中央与地方共同发力

美国联邦政府重视节能管理,制定了多项政策,其中,以经济激励作为调整和刺激的核心手段,采取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相关主体实施绿色物业管理的积极性。而且,积极制订了相关节能标准,地方政府也积极配合并分别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相比之下,我国政策过于倾向于宏观和中观,经济刺激政策较少,缺乏明确可实操的标准。我国各地政府在节能管理工作的主动性方面差异较大,在绿色物业管理方面全国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仅有深圳于2011年6月颁行了《深圳市绿色物业管理导则(试行)》,2013年4月1日印发了《深圳市绿色物业管理项目评价细则(试行)》,目前也在试运行中,全国其他地市的绿色物业管理有待全面展开。

(二)全生命周期、全类型的建筑节能管理

绿色物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和设计单位、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及房地产开发等多个环节,只有通过政府的推动才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从美国的经验看来,美国政府非常注重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节能,既注重开发规划设计,又关注后期管理,还鼓励既有建筑的改造。反观我国,却过于注重前期规划而忽视了后期的管理。相关数据显示,“自2008年开始至2013年3月,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认定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共有611项,其中568项获得设计标识,43项获得运营标识”。这就给我国推动绿色物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从美国节能管理的经济刺激政策和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推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认证内容看,节能的对象不仅包括商业、公共物业,还包括住宅、工业等等。而在我国,绿色物业管理主要应用于商业和公共物业,在住宅和工业方面的应用较少,技术含量较低,尤其缺乏系统的节能标准。尽管国家颁布的绿色建筑标准有关于住宅和公共建筑运营的指标,但是相关指标不够完善,缺乏细致分类,难以反映出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特点和目标,有待于制订更为细化、针对性强的全生命周期、全类型的绿色物业管理标准,促进后期物业管理与前期规划、设计与施工的融合。

(三)建筑节能协会组织的积极推动

正如前文所言,美国拥有多个专业的建筑节能协会,而且,各个协会都积极制订相关行业节能标准并且通过会员活动、展会、培训加以推广,这些协会成为美国节能管理知识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是物业管理行业的重要协会,目前,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有相应的分会,并在推动绿色物业管理方面组织了多次交流活动,并将重要文章刊登在其会刊上,但是,相比于美国相关协会和我国绿色物业管理发展的现状,中物协有必要作出更多努力,比如成立专门的发展绿色物业管理的专业委员会,研究制订适合我国行业需要的绿色物业管理的服务规范、标准,与电力、暖通、机械、光能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中心合作,推广更多有效的节能技术,指导各地协会为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绿色物业管理活动提供行为引导;建立和完善绿色物业管理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办法和评价技术细则,尤其是在增进行业交流和向政府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等方面开展更多的工作。

(四)政府采购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共服务采购占据了合同能源管理的较大市场,即从政府层面保证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我国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刚刚起步,政府采购实施能源管理的项目还只在深圳、北京等少数一线城市开展。主体市场在商业项目和住宅项目,只是物业服务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手段,并未真正在全社会取得节能降耗的共识,相关政策激励不足。在现实中,住宅小区的合同能源管理还面临业主大会授权难、改造回报周期长、风险大导致物业公司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商业中心的开发和运营商也往往因为担心影响运营效果而拒绝实施。导致既有建筑改造的管理体制不太完善。

(五)社区家庭节能的深度参与和技能普及

第7篇:建筑物业管理范文

一、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控制薄弱

第一,存货管理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建筑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成本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不灵。

第二,应收账款控制不严,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一是没有制定严格的赊销对策,往往对赊销对象的支付能力及信誉并不了解且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二是回收期过长,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造成应收账款成为呆账。有些建筑企业账面反映有钱,而实际没钱,所实现的利润是空的,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全面发展。企业账上有钱但收不回来,长期拖欠形成呆坏账,即使有钱也是无用的死钱,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不仅仅损失企业效益,而且还让企业承担着沉重的银行利息负担。

第三,现金管理落后,有些建筑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而有些企业恰恰相反,资金使用没有计划,分散开发,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从而陷入财务困境。

第四,重钱不重物,非现金资产损失浪费严重。不少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很重视对现金的管理,而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却不严格,保管不善,出了问题也无人查找,资产损失浪费严重。

(二)财务风险广泛存在

首先,目前建筑市场还不够规范,部分建设项目资金不到位,项目投资风险部分转嫁给建筑企业,制约了建筑企业的现金流。其次,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建筑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是资金回收风险和筹资风险。为了承接建筑工程,建筑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向银行贷款,但举债不适度会导致严重的财务危机。第三,大部分建筑企业缺乏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筑企业的建筑资金使用呈中长期性,造成大量资金沉淀,资金使用率低,影响资金周转和短期债务的支付,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的购建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

(三)职能部门权责不清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企业的管理人员及各职能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然而我国建筑企业中普遍存在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的现象.只行使权利,而不承担责任从而造成资产流失。对重大经济损失没有建立责任追宄制度,直接造成财务管理混乱。有些单位领导在承揽到工程后,没有对合同深入理解,对财务知识一知半解,平时不看报表,心里装着本糊涂账,对财务工作管而不理或理而不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

(四)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

在以项目经理部门制度为核心的经营框架下,企业的财务部门根据收取的各项目经理部门提供的成本票据实行财务核算,并根据收到的工程款结转业务收入和成本。以成本倒轧收入,并结算利润,基本上不对收入、成本发生的时间性、真实性、配比性加以审核,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多层次的会计核算管理体制,也使得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不能得到保证,公司的各项财务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各下属单位常常为了自身利益制造假账,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财务信息不能有效地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会计管理体制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完善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

首先,要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制定合理的库存量,既要防止停工待料,又不至于库存太多而占用较多的流动资金和库存费用,维持均衡生产。降低进货成本,就要采取批量集中进货,获得较多的商业折扣,通过增加每次进货数量,减少进货次数,以降低采购费用支出。

其次,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于承包工程,在进行事前可行性论证时,要考虑建设单位是否有可靠的工程资金来源等,并根据建设单位以往的资信情况评价甲方的资信程度。在工程施工期间和完工之后,要定期与甲方核对应收账款,加大催收力度和采取切实可行的催收措施。要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并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对于被动应收账款,应尽早采取调解、仲裁、司法等措施,尽量挽回己流失的资产和保护面临流失的资产,并追宄责任人的责任。

(二)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既是行动计划,又是管理目标。要求做到:第一,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以收定支,把有限的优质资源导向优势企业,让亏损企业和项目处于受控状态,对经营业务量做出硬性规定。生产性单位,以项目成本控制为重点;经营性的单位,则以费用开支为控制重点。第二,要控制资本性支出。将借贷、投资、购置等大的资本性支出的权限收归集团公司总部。第三,要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根据量入为出的原则,统筹安排资金支出。同时,根据确定的利润总目标,制定出年度各项指标的分目标,通过目标分自解对各项费用的支出进行严格控制,对未列入财务预算的各项经济事项一律不得付诸实施。财务部门一律不安排预算外资金支出,特殊情况必须开支时,由总经理或财务总监一支笔审批,超支单位还应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第四,要将预算与绩效、考核、奖罚挂钩。

(三)厘清各职能部门的权责,抓好责任成本的过程控制

责任成本是全员过程形成的,其管理也是全员全过程。全员控制即:建立“成本控制中心”,实行权、责、利结合,指标分级分口管理,把职工管理和专业管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网络,使成本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每个角落,责任落实到人;全过程控制和管理是指从施工设计、目标成本的制订、施工过程到完工交付,对工程成本形成过程的各个阶段和所耗费的费用要素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和管理。在责任成本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定责任中心,按责任成本指标与各责任中心签订经济承包合同,同时各相关业务部门要严格按照签订的内容,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总量控制。一是封存档案工资,实现新的分配制度。二是实行限额领、发料制度。三是加强机械使用过程中的费用控制,实行单机核算,把机械承包和工程施工承包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四是实行内部结算制度。五是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四)加大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监管,切实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一要加强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管,督促建筑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正确核算工程收入和利润。对于不按规定建立账证制度,违反《会计法》的企业,列入清理纠正范围,情节严重的,采取强制措施,不提供建筑发票。同时,监督部门要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查处打击力度,对会计人员严重违反《会计法》的,依法吊销会计证,列入会计从业人员“黑名单”。

第8篇:建筑物业管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分析 1、财务管理观念薄弱 从目前形势来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并没有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处于一个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比较重视的是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单纯的认为企业只要完成这两点,就将会产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完全的忽略了财务管理的作用,并没有真正的认清财务管理具备较强的综合性,且在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是必须的。 2、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比较重视成本费用支出审批程序等基础工作,但不能够很好的体现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收入管理等职能。一些施工企业管理层权利太过集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使财务监督职能弱化,最终给企业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 3、企业融资较为困难 从企业债券融资的来源进行分析,因为建设单位经常拖欠工程款,最终使施工企业的债务逐渐扩大,资产负债率明显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不仅不能够在市场上进行融资,同时也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最终造成融资困难的现象。 4、资源利用率不足 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是流动性较为频繁,最终使得企业的资金比较分散,造成了资金筹集和使用上的困难。第一,存在着很多个别单位多头开户,资金闲置现象比较明显,且沉淀现象严重;第二,很多企业为了筹集急需的小额资金而为难。有非常多的企业在自身发展较好的情况下不听从公司总部的安排,总想要摆脱控制,而当其处于恶劣的环境时,又会需求总公司的帮助。 5、成本控制不到位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成本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率,因此应该加大对成本进行管理。随着当前竞争的逐渐加剧,施工企业的竞争重心逐渐从产品质量向价格过渡,这将造成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发生很大的变化,给成本控制带来一定的麻烦,常规管理模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 6、会计工作较为薄弱,信息失真严重 如今很多建设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与《会计基本工作规范》的标准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会计核算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内部控制不到位,财务人员必须要服听从领导的安排,造成了财产不实,数据不清,信息没有实际用处,给单位的内部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对经济事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不能够进行很好的监督。 二、施工企业强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1、全面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展,传统的财务管理办法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经济,正在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企业财务管理在当今处于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大多数企业都在强化财务管理,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安排在了日程上,并渗透到了各个方面,建立起了全面的财务监督体系。企业不仅应该逐步更新现代财务管理观念,还应该逐步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法制化进程。企业一定要本着以成本为核心的目标,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 2、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的不同项目,其预算侧重点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诸如,对于新建设投资的项目,预算的重点工作就在于投资预算,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筹资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等等,还应该确定相应的预算和决策程序。而持续经营项目的财务预算应该认真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以盈利作为终点,覆盖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当中,包括费用的预算、销售预算、成本预算及其现金流量预算等等。 建立健全财务预算体系,为保证预算的控制作用,还应该建立与其相关的预算约束机制。需要针对不同项目的预算制定出一套考核评价体系,从而能够更好的加强预算的约束能力。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财务反应机制,从而真正确保财务预算的实施。 3、加强成本控制 第一,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成果,不断增强项目技术效益,并引领经营、管理工作的同步提高,不断扩大效益的波动效应;第二,要认真做好施工项目各个阶段的施工方案比选工作。 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有一个施工方案的比选问题,通过方案的比选从而达到成本最低的目的。诸如在项目建设的初期会涉及到临时搭建的问题。对临时设施可以采用自建、租用等方案。对于工期比较长、人力资本投入较多的项目,一般是以自建为主;对工期较短、人力较少的项目,则以租用的方式比较适宜。在施工机械和设备的选择上,应该有一个方案比选问题,机械费用比例很大,购买或者租赁应该进过充分的认证。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应该不放过每一项可能变更的单项工程,平时应该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从而为变更索赔创造良好的条件。 4、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为了减少管理和经营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通过设定财务上的指标,选择指标标准值,并进行分析和判断,编制财务预算分析报告等对策来有效预防财务风险。依照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经营状况及其盈利能力指标为基础,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为指标补充,着重突出现金流量指标。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其现金量指标,依照国资委每年度的土建业财务指标的优秀值、平均值、较差值等财务预算指标的标准值。依照目前财务预算指标分析,结合企业其他部门收集的相关信息,由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5、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在制定适合当代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发展的财务制度之后,最重要的是培养一批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这是稳定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经营的奠基石,从而真正确保财务制度的执行,及时、准确的向企业领导提供经营需要的会计信息。在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加强管理:第一,在招聘的过程中,一定要选对人,应该选择那些掌握新会计准则技能,有进取精神的人员担任会计管理工作;第二,在工作当中应该强化会计人员的后续学习,并要求其掌握最新的会计政策和先进的会计知识,促进会计人员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知识;第三,在管理考核方面,企业一定要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及其考核,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假如发现问题应该以最快的速度解决。 6、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 资金在当前社会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也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是企业在经营上最为根本的保证。资金管理应该全面掌握资金运作的全部过程,且应该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制定好科学的规划。企业一定要对资金管理进行强化,对于外流的资金一定要及时收回,并不断加快资金的周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想真正确保资金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一定要真正将债权债务制度做好,要从源头上着手,对企业的合同严格的把关,并按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认真落实;要认真履行合同当中的每一项条款,充分确保合同的权利。其次,在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深化中间结算,保持企业应收工程款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最后,一定要定期与甲方核对好应收账款,并采取有效催收账款的对策,认真执行。 7、健全企业内部经营指标评价体系 近些年来,很多的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放在了价值量的指标上,并没有真正的处理好与非价值量之间的关系。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很多金融专家已经认识到了价值量指标管理当中的缺陷,认为只单纯的重视财务指标或者价值量管理,只是对企业进行短期的管理,没有真正重视企业发展,非常不利于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 所以,作为当今社会的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适合于当今企业生存发展的内部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将会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依照此原理设计内部经营指标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够很好的平衡非财务指标、近期和远期指标,将会促进企业实现稳步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够忽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当今建筑施工企业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一定要积极采取财务措施,从而真正强化财务管理,确保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参考文献:

[1] 刘佳涵.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若干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2010(11).

[2] 王娟.新经济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子商务,2011(11).

第9篇:建筑物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建筑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受到各种客观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财务风险可能产生于项目的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等各个阶段,建筑企业应认清自身的行业特点和风险情况,采用各种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对财务风险加以规避、防范,以最少的损失和最快的途径排除风险,保证财务机制正常运行,提高经济效益。

一、项目投标阶段财务风险的管理

目前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再加上建筑市场的不规范,一些建筑企业为了中标而不顾自身财务状况去竞相压低标价,最终只能以微薄的利润或成本价格,甚至不惜低于成本价去承包工程;许多业主单位利用这些建筑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如签订“闭口合同”、材料一次性包死等,甚至一些业主单位没有资金争着上项目,要求建筑企业垫付大量资金;另外,由于承包商从传统的施工型向管理型转化,把项目中专业性较强的部分工程,分包给专业化的施工队伍,由此而产生分包风险。在项目投标阶段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会加大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1.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合理承接工程任务

建筑企业取得招标文件后,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全面考虑风险成本,正确理解招标文件,把握业主的意图和要求,全面分析投标人须知,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文本,建立起投标风险评估机制,从企业自身实力和项目投资盈亏预测中确定企业的风险承受度,最后决定是否投标以及以何种标价投标。其中,投标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风险评估因素主要有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企业拥有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设备不足时的市场租赁价格、施工现场的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本企业劳动力和设备的生产率、本企业施工管理水平和质量安全的控制水平等等。另外,要坚持项目投标过程中的“三不揽”原则,即业主资金不到位的工程不能揽,大量垫资的工程不能揽,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不能揽。只有对所投项目认真地调查研究,树立投入产出的观念,重视价格风险的控制,量力而行,精确报价,才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2.严格合同管理,规范合同的签订和执行

工程施工合同是双方为明确权利和义务以达到各自的经济目的而订立的协议文书,具有很强的法律依据,因此建筑企业要严格合同管理。首先,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熟悉合同法规和条款,吃透其精神。其次,对中标的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合同的内容要反复推敲,考虑周全,凡是涉及到验工计价的时间、方式及工程款结算的违约条款,各自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等必须填写清楚,切忌模楞两可,尽量避免和消除可能出现的经济纠纷隐患。另外,还应密切关注施工合同中的“补充协议”,特别是工程款的拨付、税金缴纳、大型主材料款的支付等等问题。例如:对垫资和垫资的利息是否有约定,如有约定,建筑企业可以请求按约定返还垫资及其利息(按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如无约定,则视为工程欠款,无权请求支付利息。如上述这样严把合同关,才能在源头上防范财务风险。

3.认真选择分包商,控制分包风险

控制分包风险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主要从评审分包队伍进行把关。具体可采用对分包队伍的实力、信用及工程报价等多方面进行项目集体评审汇签制度,并建立相关的分包商数据库。第二,分包合同的签订一定要考虑项目总合同的条款。第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要密切注意分包队伍的施工是否严格按照项目管理体系的文件去执行,以保证分包工程的顺利实施。第四,在确定分包单位时,应根据总包合同的相应条件,向分包单位收取一定比例的质保金,并视总包合同、工程情况等要求分包单位垫资施工。质保金的返还、分包工程款的支付要与业主单位工程款的支付同步进行,以分解资金压力,转移财务风险,避免出现支付风险和劳资纠纷。

二、项目施工阶段财务风险的管理

在项目施工阶段,首先,由于某些建筑企业制定施工方案时没有派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深入调查研究,没有按照工期要求结合施工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等情况制定出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因而延长了施工工期、增加了成本费用,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其次,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旦资金短缺,就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进度,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再次,建筑企业从项目承接到施工结束,每一环节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都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无论哪个环节处理不当,都有构成财务风险的可能。最后,内部控制制度是搞好财务管理的先决条件,如果内部控制不健全,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就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就会反应滞后,措施不力,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施工阶段的财务风险,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制定设计方案

建筑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建筑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以合同工期为依据,结合施工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以及施工现场的条件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2.统筹资金预算,合理确定负债数额

首先,建筑企业向银行借款,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即: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使企业负债比率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以实现风险和报酬的最优组合。其次,建筑企业要优化资本结构,就必须动态地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确定最佳负债结构,合理确定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生产经营好、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经营困难、资金周转慢的企业,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这样可以适当的避免筹资风险。另外,建筑企业应在年初根据新上项目和施工生产需要,统一编制资金预算计划,以指导和调节日常的资金管理工作。在资金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坚持全局性、系统性的原则,坚持机关管理预算与项目预算相结合的原则,编制的预算要既能保证机关管理层正常经营的开支,又能满足施工现场生产的需要,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现象。

3.加强成本管理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所选定的施工方案,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以责任成本为控制目标,加强对工程成本中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以及间接费用等重点项目的监控,及时开展调价索赔工作,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把成本费用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其次,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以节省材料、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从而打造出高质量、高技术的建筑精品。另外,要加强社会保险意识,在施工过程中要为特殊工种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而且要针对工程的特点参投工程保险,以有效地避免和降低不可预见费用的发生。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建筑企业要树立工程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的管理理念,严格执行已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方面,建筑企业要设置高效的理财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还要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建立以风险部门和风险经理为主体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要大力推行项目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还应当设立审计部门,负责对二级单位工程项目部的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用审计的手段加强对项目部和项目经理的监督和约束力度。通过对内部审计结论的分析,及时发现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弊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尤其是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项目竣工结算阶段财务风险的管理

工程项目竣工后,一些建筑企业没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的验收手续,没能及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对设计的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而造成的停工损失等情况也没能及时进行现场签证并要求追加合同价款,以至于造成项目资金结算滞后,不能及时收回工程结算的尾款,从而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紧张;同时,由于工程决算不及时,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了工程保修费用,从而使项目成本增加,这些都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建筑企业在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财务风险,我们在此环节要做到:第一,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对于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而导致的停工损失,以及因场地原因而发生的材料倒运费等费用要及时进行现场签证,追加合同价款,确保取得足额的结算收入。第二,以合同、招标文件、投标报价文件以及经签证认可的工程图纸、技术规范和实施性计划等等为依据,合情、合理、合法的做好索赔工作,以弥补建筑企业不应承担的损失,使风险分担的程度趋于合理。第三,在工程保修期内,狠抓实际工程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并制定保修计划,以此作为保修费用的控制依据,尽量节约开支,降低财务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任务,既艰巨又严峻,建筑企业应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质量管理,将发生财务风险的机率降到最低限度。只有控制了财务风险,企业才可能健康发展,建筑业才会祥和兴旺,因此建筑企业的投资人、经营者必须紧扣时代和企业的发展脉搏,精研细、谋良策,积极发现与化解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桑广成: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浅探[J].财会通讯,2008(5)

[2]刘荔娟:现代项目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王 洪陈 建:建设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王昌勇:分析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内外因素及风险控制[J].广东科技,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