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范文

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

第1篇: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现状;影响因素;治理对策;

一、我国农村水环境现状与问题

据我国国家环保局公示的水环境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有大部分农村地表水已出现断面现象,同时各地区水质急剧下降,农村水环境岌岌可危。地面表层水是农村获取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地表水的大规模断面意味着日常生活的饮用水供给将日趋紧张。水质的下降一方面使有害物质有机会危害人类以及其他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另一方面超过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越来越恶化,鸟语花香、环境优美从此只能变成一种愿景。此外,各地污水处理设施不到位,致使一些污水处理不达标即被排放,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治病讲究对症下药,同样地,若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先要找到其症结所在,而明确影响农村水环境的因素不容小觑。

二、农村产生水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如今,不健康的水环境是多种影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据调查,影响农村水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化肥污染

农田施用的化肥均为化学产品,其包含对农作物生长有利的氮、磷、钾等元素,但是每次施洒的化肥的利用率不会是100%,未被利用的化肥则会渗透到土壤水体中,再随水体流动汇入河流或湖泊中。过量地施用化肥,日积月累就会使河流或湖泊由于营养元素富集,超出自身调节能力,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紧接着为水生植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水生植物如藻类大量繁殖,同时加速了河流或湖泊中氧气的消耗量及消耗速度,制约了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长,从而使水体变臭且鱼类消失、水质变差,造成水污染。

2农药污染

农药污染同化肥污染对水环境有着相似的作用机制,不同之处在于残留农药是剧毒物质,通过各种途径最终还是会进入水体,如若浓度超标的话,将会直接威胁水生生物或者是人类的生命安全。况且近几年由于病虫害的加重和抗药性的逐渐增强,农民使用农药的频率较前几年明显成增长趋势,因此农村水环境的形势非常严峻,减少农药使用、采用绿色生产方式刻不容缓。

3畜禽养殖污染

畜禽养殖在农村随处可见,它是农民获取经济来源的一部分,然而大部分养殖户不太重视环保或者是缺乏再利用意识,直接将粪便随意堆放、污水随意排放,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还造成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影响水质,威胁饮用水安全。

4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

人类生活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被排放,流入水体,造成水质的下降。由于环保意识的缺乏以及农村生活的无拘无束,使人们对自己的行为举止逐渐缺乏管理,一些生活垃圾随处乱扔乱堆,污染环境,再加上风的吹刮以及雨水的冲刷,很容易进入水体,威胁农村水环境,造成严重的后果。

5工业污染

相较于其他因素而言,工业上的污染是影响力最大的。大多数的工厂投资者看中农村丰富的土地资源,将工厂建在了人烟稀少的农村地区。但是由于各工厂数量众多且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多为小型工厂,生产工艺落后,缺乏严谨的管理制度,污水处理不到位,致使大量未达标的工业废水被排入水体,严重污染农村的水环境。另外其产生的固体废物未做处理就随处堆放,易渗入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源,影响饮用水水质,甚至致毒。

三、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对策探析

针对农村水环境存在的问题,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出几项治理保护措施,希冀农村水环境能够得以有效改善。

1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法律法规是规范人类行为的准则,建立健全与农村水环境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及管理体制,能够有效约束各界人士的违规行为,从制度方面对其施压,具有一定的效用。目前的水环境保护制度由于一些原因未引起相关执法人员、农民和工厂相关负责人员的重视,所以宣传保护农村水环境的思想口号,全面考虑各个方面,加强执法力度,完善法律制度,使各项活动有法可依,不失为一种有效措施。

2推进农村工业、畜牧业废污水处理规范化进程。防止污水排放到水体中是最主要的解决方式,因此要规范农村工业及畜牧业废污水处理进程,提高污水的处理率。其规范化管理可分四个模块进行,第一是倡导企业工厂零污染排放生产,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注重污水处理技术,严格控制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第二是农村相关政府官员做好农村的发展规划工作,尤其是对工业与畜牧业,增强企业或养殖户水环境保护意识;第三是加强水环境实时监测工作,随时获知水环境各项动态并加以保护,同时责任到人;第四是实行污水再利用机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其过程的实现需要科研人员的技术研发。

3大力开展农村水环境修复与亲水环境建设。水污染问题直接的表现就是河流污染和断流,农村水环境修复活动就是从最直接的举动出发,疏通农村河流或沟渠,去除拥堵、淤积的垃圾,采取有效措施净化水资源。另外,倡导水产养殖,将池塘等承包给养殖户,通过水产养殖方式达到另一方面的水环境治理,原因是这时养殖户为提高经济收益,将会越发重视日常水环境管理等。农村是回归大自然的领地,不同于城市,其拥有众多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具有丰富的价值,以水资源为例,加强亲水环境建设,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开发旅游项目,提高农村经济,保护水环境,还能够起到宣传环保的作用,为保护水资源打下基础。

4加强污水灌溉管理与技术研究。污水的再利用率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随着科学发展观念的提出,各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被提上议程,水资源也不例外。农村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将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后灌溉农田,这就需要各项污水再处理技术的支持。污水灌溉管理要合情合理,被处理后用于灌溉的污水必须保证不会对农作物造成伤害才可以使用,以免得不偿失。

5加强农村垃圾管理,推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垃圾管理模块同样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增强居住人员环保意识,生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对部分易造成土壤、水体污染的垃圾实行回收再利用政策,推行经生物降解后不会对环境造成负担的归类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落叶归根,为土壤提供养分。

6加强湿地保护与建设。湿地不但是鸟类等动物的栖息天堂,而且还对生态尤其是水资源平衡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保护好湿地,有助于保持水资源平衡,稳定生态。天然湿地逐渐减少,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加强人工湿地的建设更有利于水资源的净化处理,为农村水环境的治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7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行绿色生产。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是人为因素,因生产方式落后导致的。推行绿色生产观念,提倡用有机复合肥代替化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对保护水环境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综上,农村水环境问题关系到生命的安全以及生态的稳定,理应受到重视。但由于其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且是长时间综合作用的结果,故治理起来是项复杂又漫长的工程项目。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必须靠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参与,才会收到成效。有效治理保护农村水环境是推动农村向前发展的标志,依据各农村水污染状况的不同,因地制宜,实行适合某一地区的治理保护对策是明智的水环境工作者的选择。只有保护好农村的水环境,才能保障水资源的无害供给,进而发挥其在生产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农村的可持续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第2篇: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范文

一、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

(一)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 。(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固体垃圾污染严重。(三)农业生产不当,环境资源破坏严重 。(四)集体林权改革滞后,林业生态系统破坏 。(五)工业向农村的转移,加剧了农村的工业污染 。

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法制成因与对策

(一)环境政策的失灵。

宏观政策失灵集中表现为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忽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缺乏必要的环境问题保护对策,只到07年国务院专门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才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才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与城市相比,城市早已在这些方面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环境噪声和烟尘控治、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循环经济与节能及减排、综合利用等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与措施。同时还有“创建环境模范城市”的鼓励政策以及有“飞行监测、限期治理、关停企业”等强制措施,而农村在这些方面几乎是空白。另一方面是已有的环境保护政策存在着不一致和不协调之处,尚需完善。无论是政策体系,还是工作力度,农村环保工作都还在起步阶段,其中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规模化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农药和化肥面源污染防治等政策几乎是空白。因此,要根据农村环境问题量多面广、监督对象复杂的内在特点和工作基础薄弱的实际现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政策支持工作,在政策上倾斜,在经济上扶持,在技术上支持。要多出台农村环保财政补助、污染减排财政奖励等政策手段,推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立法原因

立法原因主要是指农村生态环境立法缺位,已有立法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

法律制度原因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方面,考察现有的有关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法律制度,会发现现有的制度比较零散、不全面,缺乏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法律制度系统而明确的规定,无法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要,从而导致制度缺位、制度执行和监督不力的情况。目前相关法律法规虽已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污染制度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主要应用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方面。同时在农村生态保护方面仍存在制度缺位现象,至今仍没有一套治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具体安排。在这种制度缺位的情况下,诸如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与污染严重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治理。再次,尽管在有些方面建立了制度,但由于制度执行不力,致使制度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从环境污染的治理制度来看,如排污收费制度,资源收费制度虽然对控制环境污染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中存在着一定问题。此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计划、农业、林业、畜牧、水利和科技等多个部门,管理体制与环节多、各项治理措施相互脱节,造成制度执行和监督不力。因此要尽快建立起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制度。“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和考核体系建设要尽快建立,将城市环保和农村环保置于平等位置,从法律、法规体系上,对农村环境保护制度的建立提供依据”。

(三)政府方面环境管理不当。

主观上来看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是有政策但政策在部门之间协调不足或冲突,无手段和措施来达到政策目标;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有效行政管理工作体系和管理措施。客观上是农村生产与生活中不科学的行为,长期形成的一些生活陋习和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缺失,企业地处偏远、点多面广,排污主体具有不确定性,监管主体很难界定,难以用城市的监管的手段与用行政执法的手段来治理。因此要克服以上不足,农村环境治理要走与城市环境治理不同的工作思路,要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变监督管理为预防管理,变单纯的依法行政为服务与执法相结合。具体工作中要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实行行政问责制的工作体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落实工作人员与经费,探索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农村环保治理社会化管理模式和机制。其次,制订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及年度实施意见,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将各项整治和建设任务分别落实到相关部门,并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设立环境指标作为对乡镇考核的重要指标,专门出台年度生态任务和环保专项行动考核办法。再次,要强化农村环境服务与执法力度。

(四)缺乏生态环境技术规范制定与推广。

现阶段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尚不足,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很欠缺。滥用化肥与农药、秸杆随意焚烧、家禽粪便污染水源等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却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浑然不知。因此要组织农业科技服务专家队伍,在农村中大力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提高农村干部群众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大力推广绿色植保和环保防治技术,引导农民发展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畜牧业、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等环境问题;要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等对农田和水源的污染。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的监测工作,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三、结论

环境法制建设是事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针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

第3篇: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范文

摘要阐述了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并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分析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污染防治;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6-0391-03

EnvirinmentalPollutionControlofRuralRegionBasedonConstruction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

CHEN Yong-hua 1FU Wei-zhang 2 *CHEN Hong-gang 1

(1Pingy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ureau of Shandong Province,Pingyi Shandong 273300; 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 targe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under new situation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s rural region,the primar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urrent rural region were introduced.Then the main reasons which led to the enviromental pollution were analyzed.Finally,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ere proposed,which had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ural pollution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pollution contro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新时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围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这一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以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增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1-3]。

1目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1)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3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 000多万人。大多数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不力,监测及监管能力薄弱。

(2)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据推算,全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垃圾约2.8亿t,生活污水约90亿t,人粪尿年产生量2.6亿t。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意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3)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全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达4 700万t和130万t,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hm2 [4]。

(4)畜禽养殖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严重。全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t,8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在个别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每年产生的6.5亿t各类农作物秸秆有20%未综合利用,或被焚烧,或被堆积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每年地膜残留量高达45万t,造成土壤污染严重[5]。

(5)农村工矿污染突出。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绝大部分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污染引发的上访、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加剧,全国因城市和工业固体废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13.3万hm2。

(6)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陡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现象,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

2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1)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建立的,缺乏城乡统筹考虑,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严重,片面强调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缺乏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立法仍处于空白。

(2)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环保部门经费紧张,监测设备陈旧落后,人员不足,无法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和监察工作,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得不到履行。

(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缺乏投、融资机制和政策,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缺乏。目前,我国近4万个建制镇和集镇绝大部分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300多万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4)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宣传培训亟待加强。由于多种原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尚未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支撑体系。农村环保多是直接套用城市环保的办法,很少重视科技创新,缺乏适应农村区域特点的农村环保运用技术。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还很有限,导致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法制观念不强,环保意识薄弱。

3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3.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

(1)科学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参照有关规范要求,尽快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确定保护区等级和界限,并设立警示标志。优先划定人口比较密集的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把水源地保护区与各项自然保护区建设结合起来,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农村分散式应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摘要阐述了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并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分析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污染防治;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6-0391-03

EnvirinmentalPollutionControlofRuralRegionBasedonConstruction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

CHEN Yong-hua 1FU Wei-zhang 2 *CHEN Hong-gang 1

(1Pingy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ureau of Shandong Province,Pingyi Shandong 273300; 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 targe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under new situation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s rural region,the primar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urrent rural region were introduced.Then the main reasons which led to the enviromental pollution were analyzed.Finally,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ere proposed,which had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ural pollution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pollution contro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新时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围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这一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以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增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1-3]。

1目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1)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3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 000多万人。大多数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不力,监测及监管能力薄弱。

(2)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据推算,全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垃圾约2.8亿t,生活污水约90亿t,人粪尿年产生量2.6亿t。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意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3)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全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达4 700万t和130万t,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hm2 [4]。

(4)畜禽养殖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严重。全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t,8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在个别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每年产生的6.5亿t各类农作物秸秆有20%未综合利用,或被焚烧,或被堆积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每年地膜残留量高达45万t,造成土壤污染严重[5]。

(5)农村工矿污染突出。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绝大部分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污染引发的上访、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加剧,全国因城市和工业固体废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13.3万hm2。

(6)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陡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现象,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

2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1)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建立的,缺乏城乡统筹考虑,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严重,片面强调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缺乏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立法仍处于空白。

(2)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环保部门经费紧张,监测设备陈旧落后,人员不足,无法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和监察工作,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得不到履行。

(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缺乏投、融资机制和政策,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缺乏。目前,我国近4万个建制镇和集镇绝大部分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300多万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4)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宣传培训亟待加强。由于多种原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尚未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支撑体系。农村环保多是直接套用城市环保的办法,很少重视科技创新,缺乏适应农村区域特点的农村环保运用技术。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还很有限,导致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法制观念不强,环保意识薄弱。

3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第4篇: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范文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以奖促治”,推动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严重地区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二)基本原则。注重实效,农民受益。有针对性地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保证农民得到实惠。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大投入,吸引社会资金,鼓励农民出资出劳。规范管理,公开透明。整治项目的确定、成效考核和奖励资金的使用要向社会公布,尊重群众意愿,接受群众监督。

(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集中整治一批环境问题最为突出、当地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村庄,使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到2015年,环境问题突出、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村镇基本得到治理,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加强,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二、实施范围、整治内容和成效要求

(一)实施范围。“以奖促治”政策的实施,原则上以建制村为基本治理单元。优先治理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松花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区域,以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范围内,群众反映强烈、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在重点整治的基础上,可逐步扩大治理范围。

(二)整治内容。“以奖促治”政策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等与村庄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整治措施。

(三)成效要求。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了水源保护区,在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了截污设施,水质监测得到加强,依法取缔了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无污染事件发生。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妥善处理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并确保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通过生产有机肥、还田等方式,有效治理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对分散养殖户进行人畜分离,养殖废弃物得到集中处理;对历史遗留农村工矿污染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消除了隐患。推广化肥、农药污染小的生产方式,建立了有机食品基地;在污灌区、基本农田等区域,开展了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保障食品安全。

三、实施程序和监督考核

(一)申报程序。每年上半年,由环境保护部、财政部根据有关规划和年度预算安排原则及重点,年度“以奖促治”资金申报指南,提出具体要求。“以奖促治”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申请,经市(地)级环境保护、财政部门审核,省级环境保护、财政部门审查汇总后,联合报送环境保护部和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会同财政部组织审查。已有投资渠道的农村环境治理项目,按现行工作程序进行。

(二)资金管理。“以奖促治”资金是财政奖励资金,专项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省级财政部门应在中央财政下达资金的20个工作日内,及时下达资金预算。资金使用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县级财政、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资金审核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使用和整治进展情况要在当地张榜公布,实行村务公开。财政部会同环境保护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或有其他违规行为的,将相应扣减或取消安排下一年度资金,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监督考核。省级环境保护、财政部门要加强“以奖促治”政策实施进展和成效、资金使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群众满意程度等情况的考核验收,于每年2月底之前将上年度实施情况报送环境保护部和财政部。20*年已安排的“以奖促治”项目应于2009年6月底前完成,省级环境保护、财政部门要于2009年8月底前将实施情况报送环境保护部和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会同财政部对“以奖促治”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并考核,考核的重点是“以奖促治”工作机制、责任制落实、治理目标完成、资金管理等情况。对按时完成治理目标、考核情况较好的地区,优先安排“以奖促治”资金;对未按时完成治理目标,考核情况较差的地区,将通报批评并取消申报资格、停止资金安排或追缴已拨付资金。

四、组织领导

第5篇: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范文

1)水污染严重。 

部分农村小规模工厂和作坊生产不够规范,缺乏相应的环保意识,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将工厂废水随意排向河流湖泊。此外,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垃圾,过量的农药,大量的粪便都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将原本清澈的河流变得浑浊不堪。严重的水污染使农村居民的饮用水的安全受到了直接的威胁,影响了农村居民和经济动物的健康,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 

2)垃圾随处堆放。 

相比起城市,农村的垃圾处理系统存在很大的缺陷。部分农村居民也缺乏相应的垃圾整理和分类的习惯,将平时生活中用的垃圾随处排放,农村居民的住房内、道路边、田地中,都有很多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不仅影响了农村道路的整洁和美观,还影响了田地农作物的健康,其中的有害气体还造成了环境污染,最终都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3)秸秆等废料处理不当。 

农村地区每年产生的秸秆数量是十分巨大的,怎样处理这些秸秆是一个大问题。在目前的情况看来,大部分秸秆被随意焚烧,产生的气体污染了当地的空气,还造成了很大的火灾隐患,有时甚至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有时我们能见到关于焚烧秸秆致人死亡、焚烧秸秆引发火灾的新闻。有些选择将秸秆堆放在道路旁,逐渐成为了垃圾,阻碍道路的通顺。有些选择将秸秆倾倒河流,污染了水源,严重时还会造成水流不顺畅,阻碍了田地用水的灌溉。 

4)养殖污染严重。 

部分农村家庭养殖规模较小,没能形成系统有效的清理措施,经济动物的粪便等对于农村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对于农村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虽然部分养殖实现了集中管理,但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和相应的治理知识,产生的众多污染物对于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不仅影响了土壤的质量,还造成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5)乡镇工业企业污染严重。 

相比起城市企业来说,国家对农村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乡镇企业缺乏端正的环保意识。此外,部分企业受到成本和技术的制约,无法保证对于环境治理的投入也没有良好的治理能力和技术。乡镇企业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直接污染了农田里的农作物。 

2 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在一次全国污染的调查结果中,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全国污染问题的来源中农村污染占了很大的比重。解决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提上日程,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加强环保意识,采取相应的监管和治理措施。导致农村环境问题的因素有很多。 

1)农民不具有足够的环保意识。 

由于农民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对于环保也缺乏相应的意识。在平时的生活中将垃圾废品随意乱扔乱放,将秸秆随意焚烧。对于平时生活中用过的塑料袋不进行收集,反而随意丢弃,对于剩余农药也不能正确处理。种种错误行为导致了农村的严重污染。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的提升只能循序渐进,通过加大对于环保的宣传等,逐步树立起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2)农业生产的问題。 

部分农民为了追求利润,有时会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化肥过量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影响水质的质量也影响水里的鱼类的生长。水质的污染和土壤的污染导致农作物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的卫生。 

3)监管体系不健全。 

尽管农村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但是对于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监管力度却不到位。例如,目前的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存在监管漏洞,让许多企业通过漏洞来为自己企业谋取利益。目前的监管措施仍以修复为主,对于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不到位,这样加大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4)乡镇规划不合理。 

乡镇建设不够合理,在规划时不够长远,乡镇的布局混乱,也没有考虑到相应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因素。此外,农村环保机构也不够健全,相应的职能也就有所丧失,不能很好履行其宣传教育等职能。 

5)投资不足。 

农村用于环境治理的资金有限,根本上制约着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减缓了治理的进程。 

3 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措施 

1)对农村环境综合规划。 

要加强对于农村环保问题的治理就要首先成立专项小组,深入细致了解当前农村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各类污染问题分类调查,通过相应的调查数据来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具体措施,保证后期环境保护项目的顺利开展。 

2)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 

解决环保问题最理想的措施是要在源头上控制,尽量减少污染的扩散,减少污染所带来的损害。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条款规定的内容来对相关企业进行监管,不能放宽条件。对于出现环保问题的企业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责令整改、停业整治等,对于多次发现环保问题的企业要采取重罚,对于环境整治较为良好的企业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才能让企业重视环保问题,加大对于环保的投入。 

3)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 

要加强治理能力,首先要加强对于环保项目的资金投入,还要加强环境保护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设立多个污水处理点和垃圾处理点,宣传相应的环保理念,让农村居民养成定点处理垃圾的习惯。此外,要加强水体的自动恢复能力,加强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环境的整体形象。 

4)加强对于农村养殖业的整治。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于农村养殖业的监管,对于农村区域进行实地考察,选出养殖专用区域对于散户养殖要进行合理整合,通过加大对于农村养殖户环保专用资金的补贴来提高养殖户对于养殖区域的环保整治并定期安排人员进行监督检查防止专项款不合理运用。此外,可以加强对于养殖户的环保技术的扶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5)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 

要定期开展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宣传活动,通过科教片、大学生演讲等形式来加强环保知识在农村的普及。通过相应的村规的制定和奖励措施的实行来形成良好的重视环境保护的氛围此外,要加大对于农村中小学对环保知识的学习,真正实现环保从小做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农村环保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第6篇: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环境 污染 可持续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X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1

1 当然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现状

1.1 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

现代化农业政策的推出,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各种化学药剂的使用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肥料、农药以及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使用,导致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不仅对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农业现代化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多的使用化学肥料,原有的有机肥料大幅减少,导致土壤中含有的氮磷钾成分严重不均衡,造成了土壤板结,并且降低了土地的耕作质量;肥料利用率过低,同时造成了土壤以及肥料养分的浪费和流失,这些流失的肥料随着雨水流入地下以及河流湖泊中,造成水体污染以及湖泊富营养化;再次,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使用过多,尤其是对有机磷等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了农业蔬菜中的化学成分超标,有机农药残留量过多;此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包括农用覆盖地膜、农药空瓶以及其他的包装袋等,这些塑料制品很难被土壤吸收,并且腐化的时间较长,不能够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导致农用耕地的污染。

1.2 工业污染问题

在农村自然经济具有较为稳固的基础,农村工业化以及农村农业工业化发展基本上都是较低技术含量的粗放式经营发展,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牺牲环境换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本身就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随着这种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不仅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同时也给日后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带来困难。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以及废渣等不断地被排放到河流。很多企业为了获取私利,不惜牺牲当地环境,私自排放污水,并且不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污水处理,并且躲避执法部门的检查,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1.3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不完善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加快了农村建设的现代化发展。但是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短时间内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要求。除此之外,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没有达到足够高度,城镇的环保措施以及基本措施仍不完善,在城镇以及农村出现脏乱差的现象;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垃圾随意堆放,缺乏环保意识,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地下水以及周围环境污染,并且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一般而言,城市的垃圾处理厂设在郊区,而郊区距离农村较近,因而农村承受了城市和农村自身的垃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

1.4 农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部分地区已经达到了小康的生活标准,但是不可否认,很多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环保意识尤为欠缺。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没有加大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力度。为了提升农村经济效益,获取经济价值不断的损害环境,大量树木被伐,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现象不断加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滥用化学农资的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村短期利益让很多人失去了环境保护意识,造成生态失衡,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2.1 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标准化

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将农业技术与经济和管理有机统一起来,这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可持续发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机制,是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改变的重要条件。而且推广农业技术标准化的推广,也是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只有将科学农业技术与环境治理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的生态环境发展。

2.2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农村基层环境保护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指导和督促建设的环保整体规划和建设工作,并根据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规赋予该组织一定的环境保护执法权力,确保其执法的严肃性。同时要切实加强和完善农村环境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

轨道。

2.3 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整治力度

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乡镇企业进行环境污染状况评估,对不符合治污排污标准的厂矿企业停产整顿, 达不到治污标准的企业必须关停。

2.4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完善农村工业化发展

在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治理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可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不断发展污染小、性价比高的企业,在源头上对农村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此外,大力发展污染治理企业,促进农村工业化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污染治理产业的共同发展。同时,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建立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提高农村工业化的产业化以及规模化,促进农村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3 结语

农村环境恶化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绊脚石,应加大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恶化。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并由分散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这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白洋.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现状成因及对策[OL].中国环境法网.2008.

[2] 陈卫华,郭益峰,管宏云,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分析[J].江苏环境科技,2006,12(4):160-162.

[3] 苏杨,马宙宙.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2):12-18.

第7篇: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范文

关键词 促进 农村 环境保护 财政政策 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2.0 文献标识码:A

农村是城市的生活必需品及农产品的提供者,也是城市污染的接受者,从近年来城市的发展状况中我们能够发现,城市发展的速度迅猛,使周边农村的环境污染愈加严重,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农村人口受到环境污染影响而引起健康问题,提供给城市的原材料和农产品也会对于城市人口发生影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该问题成了目前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不过出台的相关政策仍因为地域广泛而未能有效改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的环境治理工作来保障农村城市的健康发展。

1当前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农村环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农村人居环境污染。在饮水、排水及生活垃圾的处理等问题上因为农村素质方面的局限性及长此以往的生活习性导致污染。

(2)农村产业污染。主要体现在农业种植的农药使用及畜牧养殖污染等方面和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污染。

(3)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污染。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转向农村发展造成农村环境急剧恶化。

2进一步促进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建议

2.1加大财政支持农村环境保护的力度

从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来看,国家已经对农村环境保护进行了相应的投入,所以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加大资金的投入,结合目前国情和资金流动情况科学分配资金到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中,通过各级政府与财政的协调和努力,充实资金基础,建立专项资金,通过积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同时借助法律法规手段规范农村破坏环境的行为。

2.2建立农村环境污染纳税制度,遏制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的转移

由于农村的环境污染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农村的生活污染、生产污染和城市带来的工业及生活污染的影响,因此在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方面需要采取“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的办法,针对城市向农村转移污染等办法制定相关的收费标准,从而遏制城市采取向农村转移而没有采取排污治理的流动方式,使企业能够正面的面对排污问题,树立起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针对农村产生的生活及生产上的农药等污染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范条例,通过科学的监督和管理限制农药污染及生活污染造成的环境恶化,从而为农村环境问题的恶化起到遏制作用。针对农村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治理污染的费用,在征收上应按照当地情况并基于农民承受能力基础进行征收。从而从城市污染与农村污染中收取经费进行科学研究和防治措施实施,不但减轻了国家财政方面的压力,也为农村环境保护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2.3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职能方面的范围

农村因为区域广泛,且在各方面污染治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各级政府能够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能够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并且在治理农村污染的同时除了严格处理污染源问题及清理工作之外还要保证与各农村的地方政府及村民处理好联合治理污染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污染治理的氛围。同时,在涉及到各级政府权限来治理污染时,需要各级政府积极配合工作,从而加快污染治理的速度和力度,早日完成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完善和正规化流程,使农村的发展走入符合时代所需要的境界中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4统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整合对基层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

从近年来在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工作的普及中我们能够发现,通过任务和资金下发而后层层传递之后所形成的工作效果并不使人满意,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在资金的拨付上提高效率,因此,在农村的环境保护上不必再采取原始的办事模式,而是通过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从农业部门的集中式管理和规划过程中能够合理地调动资金走向,同时使得资金在利用上更为有力,起到更好的效果。从统一管理这个过程出发也节省了中间环节所浪费的时间,为农村环境保护提高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2.5突出财政支持重点

财政政策需要将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农村垃圾处理及水利设施建设上,并能够在农村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调整优化农村生产和发展方式方面下功夫,促进农村生态农业与废气物循环利用技术的发展进程。

3结语

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出发,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得到大量资金的投入和支持,而针对我国发展国情和我国区域广泛的农村布局需要各级政府和各个农村加强沟通和携手合作,从积极的层面针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部署和研究,最终达成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陆新元,熊跃辉,曹立平,张胜.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02).

第8篇: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范文

一、健全生态文明的法律体系,提供环境治理的程序保障

法律法规既是社会活动的底线,也是环境治理的基本规范。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中逐步化解乃至消除环境污染,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将环境保护作为一种基本的要求融入政府、企业、农民等群体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具体来讲,就是要将环境保护融入基层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实施科学的生态奖惩制度,打击破坏环境以及假冒无公害产品等经济违法行为。

二、构建农村环境教育体系,营造环境治理的心理空间

环境污染既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关联,同时它所损害的也是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农村环境治理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广泛深入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这就要求激发农民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意愿和能力,孕育农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心理空间。具体来讲,我们需要结合当前各地开展的科学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培养农村精英和技术人才,进而通过农村精英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农民的生态生产和生态生活,提升农民素质,培育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

三、培育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系统,提升环境污染治理能力

很多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归根到底是发展能力的问题。能否有效提供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工艺,是建设农业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应充分考虑到农民环境保护及农业升级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知识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地方各类大学及研究机构的既有资源和能动性,搭建农民、大学、乡镇企业与政府共享的技术、知识的公共平台,以此沟通社会和农业发展,形成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产业创新的支撑,为提高农民脱贫发展,推进农村环境治理提供能力支持。

四、创新农业发展的投入机制,加大环境治理资金支持

现代农业发展中,粮食产量的迅速增长与环境恶化并肩而行。土地肥力衰减、地下水污染、食品毒化、水资源匮乏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农业与环境的冲突日益严峻。其根本原因在于工业化农业的线性发展模式。建设农业生态文明,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在现实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的整体转型。但这种发展模式已经形成现实性的路径依赖,农业的转型发展事实上存在很大的制约。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公共政策、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真正加大生态农业的投入,鼓励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模式,同时,也要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五、协调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搭建农村环境治理的三维社会平台

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环境污染是市场失灵的产物,但同时也不能忽略政府决策中可能存在的环境责任缺失。农村环境治理,决不应单一地依靠某一种力量,而应该是“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和“社会之手”的协调并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农村生态社区建设为核心,以食品安全和环境治理为抓手。一方面,要利用经济手段,营造一种环保者有利可图的市场平台,促使人们在经济发展中切实考虑其活动的环境效应;另一方面,也要利用行政、法律等手段,促成环境友好的社会管理创新,为农业生态文明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总之,农村环境治理是农村环境与发展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这种问题既具有阶段性特征,也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积极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实现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才是根本的出路。为此,必须形成政府、大学、农民、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生态运行机制,从而在政府推动、市场承接、科技催化、社会参与的循环互动中协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9篇: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环境;环境治理;对策;环境污染

中图分类号:X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为加快农村环境治理步伐,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2010年,中央和国务院了关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有关要求,国家财政部、环保部不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将连片整治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方式和中央农村环保资金的重点支持方向,并把2011年至2013年作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示范期,经过为期两年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使农村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在农村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农村环境污染的特殊性及环境连片整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便于以后的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借鉴。

1、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特殊性

由于农村在教育上比较落后,环保意识较弱,乡镇级政府管理上得不到跟进,所以,农村居民对于农村的整体环境问题认识不深,再加上农村村民可支配性收入较少,不愿投入环境整治资金,再加上政府管理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当前,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垃圾围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

农村生活垃圾主要由厨房垃圾、煤渣、废纸、废塑料、废织物、废金属、废玻璃、建筑垃圾等构成,所有垃圾未经分类收集,且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尚未建立,收集—转运严重滞后,生活垃圾弃置在路边、房前屋后的空地、山边、洼地、池塘边、河岸边。有许多多年沉积的垃圾污染环境,使大气、地表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垃圾堆周围,夏季蚊蝇滋生。

1.2 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落后,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

农村基层组织用于环境治理工作的资金相对较少,一方面,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使的村民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建设公路、水渠等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工程,而环境整治工程就被忽视,甚至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路。另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整治项目所需资金有超过50%是来自中央财政资金,其余为省、市、县负担,配套资金缺乏,配套设施建设投资、青苗补偿、占地赔偿等导致环境整治项目难以实施。

1.3 村民环境保护意识缺乏,政府重视力度不够

通过以上的各种现状,我们可以看出,一系列的问题追本溯源,就是因为村民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他们的生活来说是多么重要,对于他们的发展是多么的有意义。还有就是政府的重视不够,宣传和教育强度低,对于农村的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低,导致农村环境问题不断加重,而呈现出今日这种状态。

2、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2.1实施方案脱离实际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方案》是项目实施之前,编制单位首先到示范村庄进行调研,包括饮用水源地水井个数、周围环境(有无住户、农田、离公路远近等)、供水方式(自来水入户、挑水等),现有污水排放方式,周围是否有污水处理站,现有垃圾堆放、收集、处理方式,示范村庄是否有大型养殖厂、各户畜禽养殖量等等,要摸清示范区内这些情况,就需要编制单位与示范区乡镇村委及农户沟通了解、并实地勘察,有的编制单位为了方便,只向乡镇政府索要相关资料,有的资料是几年前的资料,并没有实地勘察,导致所编制的实施方案与实际脱离实际,例如人口变动误差,使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偏大或偏小,造成投资浪费或不足。

2.2选址不当

污水处理站、垃圾填埋场等环境整治工程都需要占地,选址不当则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事与愿违,得不到当地村民的支持,将严重影响工程进展,甚至导致无法实施。例如污水处理站占用耕地、林地,需要尽早和当地村民进行沟通,确认是否可行。选址不当也将导致投资估算存在偏差,影响项目顺利进展。

2.3技术选用不当

农村环境治理不同于城市,农村经济实力及技术力量很难满足常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填埋场技术要求,且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专业运行维护人才,导致很多污水处理工程成了“晒太阳”工程,并不能发挥其作用。

2.4乡镇政府重视力度不够,欠于沟通协调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通过招标后,一般以总承包形式承包于工程设计施工企业,由总承包企业负责项目的建设实施,相关部门便不再或疏于与当地村民的沟通协调,村民对项目存在误解,致使项目不能顺利进行。

3、建议

3.1科学编制实施方案

编制实施方案的单位应当具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资质,在详细了解、现场勘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完成,要重点摸清示范区内社会经济状况、产业现状、基础建设状况、饮用水源、污水排放、畜禽养殖情况等。环保设施应尽量选择在荒地、废弃坑塘等地建设,力求达到施工量少、投入少、效果好、群众满意。

因地制宜,立足于源头消减,资源利用和全过程控制,紧密结合农业生产,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合理选用处理技术。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与村庄的经济发展水平、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力求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维护方便、经济合理。

3.2 加快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应着重建设排污管网系统和垃圾清运、处理系统,而资金短缺是制约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转变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多渠道利用资金积极利用社会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通过合理的价格体系,征收生活污水费和生活垃圾处理费,多渠道地加大环保投入。积极探索新办法,着力构建农村环保长效机制,确保设施建有所成、成有所用。

3.3 继续加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

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实施中不难发现发现,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依然不足,要彻底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还需加大环保投入。环保投入的实质是对环境的一种补偿,是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保证。发达国家环境治理的经验表明:要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环保投入须达到GDP的1.5%;要使环境改善须达到GDP的2.5%。而我国环保投入一直以来都低于GDP的1.5%,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我国的环境“透支”已相当严重。因此,要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就必须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以实现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双赢。

3.4加强督促检查、强化沟通协调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方案编制阶段要与当地政府村民进行沟通,了解所需,解其所急,工程实施阶段更要加强各镇区、村民及施工单位的沟通协调,指导村居科学选址、化解矛盾,努力为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5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农村居民环保知识

要改变现状,就一定要从根本做起,也就是说,一定要从农村居民的思想抓起,要让他们主动认识到他们是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让他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对于维护他们生存是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所以,相关部门应该要做到定期地为村民们提供相应的环保讲座、知识普及大会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合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结束语

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方式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要彻底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还要走很长一段路程,本文结合农村环境污染特点,分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环境治理一些建议。总之,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的战斗,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开创农村环境治理新面貌。

参考文献

[1]李书舒,陈锐.农村环境治理关键问题分析.生态经济.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