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地面积测量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房地产;面积测绘;质量控制;准确
前言
房产面积测绘不仅是一项简单的测绘工作,其在房产管理、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与房产成果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何控制好房产测绘成果质量是各个房产测绘单位及管理部门永恒的主题。为了使房地产交易市场变得更加公平,让业主的合法利益和权益得到更加有效的保证,对加强房地产面积测绘结果的质量管理,提高测绘结果的质量等方面不容懈怠。
1、房地产面积测绘的意义
房产测绘是一项专业性很强,责任心重大的技术性工作,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家、房地产权属单位、开发商以及个人的切身利益。房地产面积测绘是整个房地产测绘中显得非常的重要,必须由具备测绘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来完成。 测算房地产用地面积以及房屋面积,不仅可以给房地产开发建设、城镇规划、征收税费等提供主要依据,还能够给房地产权属单位、核发权证、产权产籍管理等方面提供一手参考资料,这项重要的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要求较高的工作,也会与房地产产权人开发商权属单位国家等息息相关。因此,测算房地产面积在房地产测绘里面十分重要。近些年来,有关面积量算的问题,很多个人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法律纠纷时常见诸报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发展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房地产测绘中的面积量是缓解个人与开发商之间的纠纷的重要条件,并且具有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房产测绘部门要注重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经验积累,提高测绘技术水平;加强作业人员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测绘作业中严格执行国家房产测量规范和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及本省市地区根据当地习惯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房产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暂行规定;同时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也要对测绘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监督,保证房产面积测绘成果的质量。
2、房屋计算面积部位的认定准确
房地产测绘涉及的领域很广,是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因此从事房地产测量及信息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全面了解房地产测绘的特点,熟练掌握现代化房地产测绘手段,以保证测绘精确性和准确性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服务。对某项目进行测绘,测绘单位内部之间应该先进行相互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改进,进而由测绘单位的专职检查人员或者监察机构对测绘结果进行审核。 在测绘一幢房屋之前,一定要明确哪些部位是计算全面积,哪些部位是计算一半面积,哪些部位是不计算面积。若认定不准,直接导致总建筑面积的错误及后续的分摊计算。因此计算面积部位认定这一环节十分关键,要严格按照《房产测量规范》及各地的《实施细则》来判定房屋计算面积的部位。但有些开发商为了增加房屋的卖点,在设计图上的文字注释往往与《房产测量规范》中不一致,如在设计图上标有“入户阳台、入户花园”、空中花园”景观窗等等,如何与房产测量的有关性质的界定一致。比喻“入户花园”,在计算面积的技术规定条款中,不会有这个名词,而且“花园”也不能计算建筑面积,但实际上“入户花园”类似《房产测量规范》规定条款中的“外走道”或“不封闭的阳台”。我们在面积测算时,一定要根据房屋建筑结构来判定,必要时,要求委托方有一个明确的说明,要求设计单位提供设计使用功能说明,将不规范的述语统一到《房产测量规范》中来,参照国家《房产测量规范》或各省市房产测绘《实施细则》相关类似条款处理,准确来判定出房屋计算面积部位的性质。
3、面积计算正确、公用分摊合理
测绘单位应该要建立起完善的测绘结果详细资料公开制度,利用各种合理的方式来进行公布,这样才能方便社会对其进行查阅。对地产测绘的行为进行规范,真正的保障地产测绘的水平以及质量,提升地产行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利益。房屋的套型、边长数据、计算面积部位及房产要素都准确了,最后,质量控制中最为关建的环节是要保证面积计算的正确!共用面积分摊合理,可以说这一步是房产测绘的核心。计算房价、交纳有关税费及办理房产证都是以房产面积为准,因此,房产面积直接关系到购房户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确保面积计算分摊准确。
我们目前使用的房产测绘软件,有些软件开发的还不够成熟,再加上我们操作人员不够熟练、操作不够规范,在测算面积时,对某个户室也会出现面积计算错误,一旦出错,会导致后序的分摊计算错误!总面积计算错误以及面积汇总错误等连锁反应。为此,为确保面积计算的准确,笔者利用AutoCAD的二次开发手段VisualLISP编制了一段方便面积计算的小程序,通过此程序计算出房屋各层面积及总面积与房产测绘软件计算的各层面积及总面积进行比较,若两者面积差在误差范围内( 一般误差都在平方厘米内) ,说明软件计算无误。若有误,分层对比查找,找到面积是差在哪一层!哪一户,再对出错层的户室进行修改,直到软件计算面积与VisualLISP程序计算面积相一致。
房屋各层面积及总面积计算准确后,再确定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计算,公用面积部位及其分摊原则确定,要严格按照《房产测量规范》及各省市的有关《实施细则》来确定,对于个别公用部位在《房产测量规范》中不能明确是否可分摊,要组织测绘员、质检员、技术负责人、委托人及建筑设计师进行图纸联审讨论定案。公用面积分摊完成后,别忘了,将分摊前的总面积、套内面积、分摊面积与分摊后的总面积、套内面积、分摊面积比较一下是否前后一致,确保分摊过程准确无误。
4、房产面积测量成果质量的检查
为保证测绘成果质量,绘图、面积计算分摊是最关键环节,因此在面积计算过程必须建立健全合理的、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用地面积量算和房屋面积量算是组成房地产面积量算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用地面积量算中还包含了公共土地面积量算、房屋占地面积量算、各项地类面积量算,还有丘面积等;而房屋面积则是指房屋使用面积量算、房屋产权面积量算、房屋建筑面积量算、共有建筑面积量算等。
4.1在对房产面积质量检查时尽量做到详细阅读,在分析每宗房地产面积测绘的申请报告的同时,要准确确定房屋的土地要素、面积测绘的分摊类型。
4.2在检查每宗旧房产的测绘成果时,申请资料中有旧房地产权证书,图幅、地号可以与原证书进行校核;原证有附图,本次测绘成果在结构、层次、面积上就要与之作比较;原证没有附图,甚至该宗资料没有旧的房地权证书,则应尽可能查找档案资料,必要时到实地校核。
4.3对新建房产的测绘成果检查:首先,核查收件资料――用地资料、施工图纸、地号编制;其次,根据施工图纸或竣工图纸检查现场测绘中房屋总长、总宽、层数、结构;第三,单元间分隔测绘是否正确,共用面e的分摊是否合理,附属结构表示是否合理;第四,房地产四至是否清楚。
4.4每宗房产测绘成果的成图图面表示是否符合《房产测量规范》第二单元房产图式要求,比例尺选取是否适当,用地、建基、建筑面积计算是否正确,有关测绘情况是否说明清楚。
5、结语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在房屋购买中房屋的测量面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经济利益。因此,加强房地产面积测绘各个环节的质量,提高测绘结果的质量,能够使房地产交易市场变得更加公平,同时让业主的合法利益和权益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形图测绘地籍测量比例尺
1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是一项以地表上的地物、地貌作为表示对象, 并以规定的点、线、图式符号、文字及数字注记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的技术性工作。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的目的是客观而又准确地通过所测地形图的三维空间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为城市的合理规划服务。
2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地籍测量包含着地籍调查和地籍图测绘两方面工作。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的中心环节, 重点是搜集和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类型、用途、数量和质
量等地籍信息。地籍测量是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 研究、采集、处理和表现土地权属、位置、形状、数量、土地利用现状等地籍要素的定位信息, 并以图形
形式加以表示的技术性工作。地籍测量的成果资料是地籍图, 它的主要要素是宗地的权属界线, 这些界线有的是可见的线状地物, 也有的是不可见的点位连线等。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地籍测量成果、资料的使用功能上, 地籍测量成果、资料在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学利用方面具有法律性、经济性、社会性和地理性作用。
3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的共同点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都是涉及图形的测绘, 因而在图形测绘的工作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1)测图成果都是大比例尺。
(2)依据的基础理论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测量都是依据测量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通过使用测量仪器量测角度、距离、高程来确定地面界址点或地物特征点的
平面位置。
(3)遵循的测图原则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测量都遵循着“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从高精度到低精度”的测图基本原则。
(4)测图方法相同。
大比例尺数字测量和地籍测量均是先控制测量、图根测量, 再碎部测量。测量成果输入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5) 采用的投影方式和坐标系统相同
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 5cm/km 时,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都是采用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 5cm/km 时, 当面积小于25测区时, 一般不经投影而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6)采用的图幅分幅方法及编号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测量的图幅分幅都是采用坐标格网的矩形或正方形分幅法。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整10m )数编码, 纵坐标在前, 横坐标在后, 中间短线连接。
4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的不同点
(1)测图目的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是以客观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为目的, 主要用于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等, 应用范围较广。
地籍测量是以权属管理工作为目的, 专门用于地籍管理和土地登记, 应用范围狭窄。
(2)工作量不同
地籍图测绘的核心是宗地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利用现状, 它是以反映宗地权属范围的界址点坐标来表达的,地籍图较高的精度要求也相应导致了成图作业方法的高要求, 所以地籍测量比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工作量大很多。
(3)测量点位精度要求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成图比例尺关系很大, 一般是指图上的点相对于实地同名点位的测定精度。地形测量规范要求: 重要的地物与地物轮廓对于附近图根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 6mm , 次要地物与地物轮廓位置中误差不大于0. 8mm。
地籍测量的精度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精度和地籍图测绘精度,《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地籍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在图上不得超过±0. 1mm ,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地籍图根控制点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 3mm。因界址点为地籍图的主要因素, 界址点的坐标精度代表了地籍资料的定位精度。界址点的图上位置精度是影响地籍图面精度的主要因素。因此, 在相同比例尺的情况下, 地籍测量对细部界址点的测定精度要求比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时一般地物点的点位测量精度的要求高。
(4)图上表示的内容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只强调客观地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 具体的专业内容往往留给用户应用时自行填补。
地籍测量的地籍图测绘首先应考虑表示权属、权属关系、土地用途等一系列内容。地籍图上所显示的现象往往是地表上看不到或无法直接量测的, 如地籍号、地类号、权属界线等。此外, 地籍测量要求地籍图上所表示的内容与地籍调查所搜集的信息内容必须完全吻合, 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5)测图要素选择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要表示的是地面上的所有地物、地貌要素, 如地面上的河流、山脉、道路、居民点、地面高低起伏等, 比较详尽。
地籍测量的测图要素主要是地籍界址点、界址线、权属关系、地籍号、地类号、土地用途、土地面积等与土地管理有关的内容。地籍图上反映的地物较少, 不要求反映地貌。虽然地籍图上也有一些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 但它们是作为地籍要素的一些环境因素而表示的, 起定位和衬托作用。
(6)依据的规范和图式不同
地籍图测绘是以表示地籍调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平面图, 作业依据是1993 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在表现形式上还有专门的地籍图图式。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依据是国家测绘局制定的《1 :500、1 :1000、1 :2000 比例尺( 地形测量规范) 》和相应的地形图图式符号。
5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资料与大比例尺地形图
5. 1利用地籍测量资料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
地籍测量是以坐标数据为主要表现形式的, 作为界标物的道路、水面界线、房屋、各类墙栅等地物都有较好精度的点位坐标。因此, 我们可利用地籍测量提供的房屋拐角点及地物特征点的点位坐标, 及时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 以保证成图的现势性。
5. 2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地籍图
地籍图必须有众多的地物要素作衬托, 才能清楚地表现出地籍要素的位置特征, 缩短成图周期, 降低成本费用, 又能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 因此,它在建制镇、村庄地籍测量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结语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两者虽然在表示内容上、取舍上各有侧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它们之间却有着割舍不断地联系。在此建议政府部门应当对整个城市的各个部门的测绘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测绘,避免重复测量, 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测绘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杨德麟等.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原理、方法、应用[ 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控制;测站信息;数据通讯
1地籍测量的概念
地籍测量是城市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测量,能获得准确的土地信息,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地籍测量是以地籍为主的,利用测绘仪器从控制到碎部,数字化测量技术可以准确的测量出对象的面积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以和地籍情况,现代常使用的测量包括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带了个。
2数字化测绘的特点
2.1数字化测绘的整体性强
它不仅是对测量点进行科学的测量,其周围的环境事物都能得到较好的测量,且不受系统图面负载的限制,方便工作人员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要根据当地的公路、河流、各种自然条件或人为建筑为测量划分区域,一旦测区的整体测量网布置完成,就可以对区域内的任何位置进行测量,由于它不受图幅的限制,还相应的减少了测量接轨的问题。
2.2精度高
传统的测量方法通常是利用经纬仪配合平板、量角器的图解进行测量,如在1:500的地籍测量中测绘房屋,一般会用到皮尺和钢尺,对其坐标进行测量,但难免会产生平面误差,例如测定地的物点的视距都有可能引起误差,地图上的各点也会受到误差的影响。数字化测量可以根据相关的规范,设计各种参数,控制线条的粗细、长短、字体和大小及图式规格,这样就能大大避免人为或技术上的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3自动化程度高
传统的地籍测量方式一般是人工手动完成的,工作人员负责人工记录、人工绘制地形图等工作,并且人工计算坐标、距离和面积等。而数字化地籍测量能够自动处理工作人员提供的,全面体现了现代技术与现实生活的融合,让城镇地籍测量能实现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成图的目标,同时还能提供方面测量的软件,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
3关于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概
3.1数字化测绘
要根据《城市测量规范》中的规定,可以在D级GPS网的基础上使用一级导线并建立测量网络,采用四等水准的高程控制全站仪三角高程开展数据收集工作,获得有关的地籍信息,将相关的信息按照规定的格式存储系统中,并直接传输给数据处理设备。实际中,测绘人员通常会选择较为宽阔的地区进行测量工作,按照GPS测量规范,在测绘点周围的垂直度为15°以上的无障碍物天空或者水面,而且每一地块的数据状态,都必须按规定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系统来确定,这样才能很好的控制地籍测量的质量。
3.2地籍碎部采集
采用全站仪配合草图的方式的测图。在图根控制点上采用极坐标法,一般以街坊地址和野外环境为测量位置。除了定位,测量的关键还在于绘制草图,草图必须要清晰、明了,这样才能促进测量工作的顺利完成,再者,草图绘制的尺寸不能太小,必须要将土地和环境的关系清晰的体现出来,每一个绘图点都要清晰,界址点要在一般建筑物的房角、墙角处开阔地带或者一些容易找到的高楼大厦的楼顶。选择的建筑物层数不能太高,应先测设图根控制点,再用全站仪进行测量,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4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工作人员在外界测量完成后,要及时将采集到的数据录入电子系统中,再利用大比例尺绘图软件进行绘图。绘图员根据绘制的草图,对不同的点进行绘制,绘图员还必须对草图中的标注和微机中的标注进行核对,保证其精准性。绘制好之后就是打印,这就要用喷墨打印机用A3幅面纸打印出地籍图片,打印的图片一定要清晰,方便工作人员在以后的透绘中进行校对。标准幅展点图叠压透绘是地籍测量中的重点工作,也是必须要完成的工作。透绘前要把标准的图幅控制点与地籍片图控制点相叠加,再进行透绘。这种做法主要有两点好处:①方便接边; ②对测量成果进行互检。地籍测绘与其它测绘工作不同,透绘时,应根据地籍测量的规范进行校对,保证地籍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实践中,可以组成两人一组的工作队,带着透绘成的作业原图和调查成果,一家一家的走,一户一户的进行核实,将实地、调查表、测绘图标进行对照,要完全核对准确才行,并将初编号改为正式编号。地籍测绘是最繁琐、最系统,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土地测量工作,它对城市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让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面积量算也摆脱了传统的方法,可以直接在计算机内进行,并且有较高的精度。虽然那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在面积的控制中还必须保证从高级到低级,再从低级到高级的汇总,就是要保证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然后再倒过来分析汇总,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误差,提高精确性。
4.2地形图补测
在测量碎部点时,虽然全站仪测设图比较方便,但很难观测到碎部的全部。如果要对隐蔽的地方进行测绘,还要针对一些难以采集数据的以及其和周围事物的几何关系进行测量,工作人员应及时在现场用钢尺对隐蔽地物进行量距补测,所有的尺寸的测量一定要准确和详细,并清楚的做好记录或实地绘制在相应位置关系图上,在内业图形编辑时用交会法、截距法等方法成图。在实际工作中应施测足够的多余观测尺寸,在图形编辑时用来检查点位精度,确保图形质量。
要保证图片能在软件中生成,那这个软件还要确保两方面的内容,即已知控制点文件和原始数据文件,控制点文件中的内容是点名、编码、三维坐,其中还包括了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的相关数据,一旦原始数据生成,那么只要将它和控制点文件放在同一个存储目录下就可以了,这两个条件满足了,就能进行绘图。但是只有生成图片的软件还不够完善,也存在一些问题,测绘人员还必须进行大量的编辑汇总工作,主要的编辑内容是:充连线操作,修改其编码和线型;完善几何图形的绘制,如求交会点、垂足、对称点,做圆和平行线等,所有的汉字和图形都必须完善和制作。图形编辑完成后如果经检查没有重大问题,则可生成界址线等地籍要素,注记相关的地籍要素内容,打印初步地籍图。进行外业巡查,根据地籍图利用钢尺对测量精度进行审核,需要工作人员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以保证工作的有效性。
除了绘制平面图形,地形图上还应该有高程线,等高线的绘制通常在平面图形编辑完成后进行。首先要完成数字地面模型(DTM),地模型要贴近实现构成的三角网,三角网构建时要区域进行,实行确定构网的区域,包括等高线不能跨越的地区。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运用构网功能,自动构网,最后生成等高线。外业工作必须保证地形点的足够密度,疏密适当并且应具有代表性,否则,在构网前应适当内插地形点。必须要保证三角网的修改和布置合理后再生成等高线,而如果等高线不合理,就修改三角网或拉伸裁剪等高线,直到合格为止。
4.5面积量算及汇总
图形确认无误后可进行面积量算,面积量算应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层层布置,根据面积平差的原则进行面积量算、面积平差、面积汇总等工作。经内业检核,没有错误后,在整理好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绘总表、土地面积分类表等图表文件。
5总结
现代城镇测量多用到数字化测量,它具有高效率,高准确率的优点,同时还能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资源的消耗,节省建设成本,数字化系统保证了地籍图片的成图美观,,数据吩咐,便于利用管理和共享。
参考文献:
[1]李瑞涛,宋长江.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7,(1).
[2]汪仁银.数字化测图探讨[J].四川水利,2008,(2).
[3]王琪.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青海国土经略,2007,(4).
[4]刘习彬.赵瑞芬数字化地形地籍测图的几点体会[J].矿山测量第,2000,6 .
关键词:CORS技术 GPS 地籍测量 测量精度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l over the country has set up continuous operating satellite positioning a station system (CORS) CORS system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VRS RTK developing very rapidly,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ults 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efficiency.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composition and principle of HUZCORS in practical measurement and on accuracy is analyzed.
Keywords: CORS technology GPS cadastral measurement accurac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地籍测量是服务于地籍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它是为了满足地籍管理中确定宗地的权属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地籍要素的需要而进行的测量和面积计算工作。因此地籍图测绘在地籍测量乃至地籍管理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籍调查、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土地界址点测定、地籍图绘制和土地面积计算等。地籍测绘要求实时、快速、准确,如何快速准确地完成地籍测绘项目成为目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湖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HUZCORS)的建立,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1.CORS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网络虚拟参考站技术(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简称VRS ) 是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 ContinuousOperational ReferenceSystem,简称CORS系统)目前三个技术算法( VRS、FTK、i-MAC)之一。VRS技术是目前GPS的网络RTK技术的代表。它的出现将使一个地区的所有测绘工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大大扩展RTK的作业范围,使GPS的应用更广泛,精度和可靠性将进一步提高,使从前许多GPS无法完成的任务成为可能。
VRS系统主要由控制中心、基准站和流动站三部分组成。连续运行的参考站双频接收机连续跟踪GPS卫星,并通过数据通信线路(如专用光缆)实时将原始观测值传送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通过GPS NET软件,结合基准站的原始观测数据,确定整个CORS网覆盖区域的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轨道误差等。流动站作业时,首先通过GPRS、CDMA、3G等无线通讯网络向控制中心提出服务请求,并将流动站的概略位置传送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基准站原始数据、误差模型及流动站的概略位置,在流动站附近生成一个虚拟参考站(VRS),并将虚拟参考站的改正信息实时发送至流动站,这样流动站和虚拟参考站之间构成了超短基线,两者进行二次差分,即可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精确位置。VRS技术集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为一体。
2.HUZCORS的概况
HUZCORS以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观测技术为主, 亦考虑到兼容GLONASS 和伽利略系统。 该系统覆盖湖州5800km2的区域。该系统的特点:投资少(最大程度利用了原有站点),覆盖面积大,精度高,兼容性好。该系统经几年来的试运行和测试,精度达到设计要求,满足国土资源测绘的各项需要。为确保原有地籍资料的延续性,以及适应CGCS2000坐标系的需要,必须对原有的地籍GPS控制网进行升级,升级的目的在于将C、D级GPS控制网及参考站与国家A、B级GPS点坐标系统一。在整个控制网升级过程中,原有的西安80坐标系、北京54坐标系及地方坐标系下的成果不宜重新平差,应尽量采用原有成果。
3.VRS RTK在国土资源测绘中应用
地籍控制测量:VRS RTK技术可直接用于地籍图根测量。与传统的导线法相比,其特点:①精度可靠,VRSRTK技术受已知点远近、破坏等因素小,工序少,精度损耗低。②实时、快速。外业观测和内业数据处理几乎可以同一时间段内完成,即实时和准实时。VRS RTK为地籍测量解决了图根控制的问题,为地籍图的测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的数据。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地籍细部测量:VRS RTK技术可以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系统,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图。在测区较小,GPS信号较好的区域(如民宅地籍测量)甚至可以单兵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VRS 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利用VRS 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是坐标的直接放样,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量算,实际上由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并进行检核。避免了常规的解析法放样的复杂性,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
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也可应用VRS RTK新技术进行动态监测,则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省时省工,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监测,保证了地利用状况的现实性。
4.VRS RTK精度分析
HUZCORS的5个GPS连续运行基准站中两个站为基岩站, 3 个站为屋顶型基站。站间平均间距约40.7 km, 最短站间距为湖州站至长兴站距离24 km,最长站间距为南浔站至德清站距离达55 km。湖州市GPS CORS站相邻点基线南北方向分量测量的精度平均值为±0.3mm, 东西方向分量测量的精度平均值为 ±0.4mm; 相邻GPS点基线垂直分量测量的精度平均值为±1.4mm; 湖州市GPS CORS站基线相对中误差最大值为7.93×10-8, 平均值为1.45×10-8。湖州市GPS CORS站空间直角坐标X方向的精度平均值为±0.6mm, Y 方向的精度平均值为±0.9mm,Z方向的精度平均值为 ±0.6mm; 湖州市GPS CORS 站南北方向的精度平均值为±0.3mm, 东西方向的精度平均值为±0.4mm, 高程方向的精度平均值为±1.2mm。见下表1、表2
采用TrimbleR8 GNSS接收机, 对湖州市GPS D级控制网中26个点进行检测, 每个点重新初始化测量3次, 获取3组90个观测数据。系统覆盖网内有11 个点, 网外有15个, 最远点距离36.5 km。同时, 采用徕卡ATX1250、华测X91、中海达V8 接收机分别进行6 个点的测试。统计测试结果表明, 系统内外符合精度和兼容性都达到系统设计指标。
5.结论
国土资源领域的测绘工作需要精确、可靠、快速的定位求解方法,而VRS RTK是非常适合的方式。由于其实时、快速、精确等特点已完全适应国土资源领域测绘的工作,它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VRSRTK不仅可以应用于国土资源领域,在其他方面(如:规划、建设等)同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在VRS RTK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建议:
1.VRS技术是集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为一体的系统,因此监测系统不可缺少,需可靠地来探测系统和失误,及时发送警告。
2.建立长期有效的检测机制,对连续运行参考站在运营阶段应不断监测,解算出其点位变化量,确保VRS RTK系统的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 1 ] 刘经南, 刘晖.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城市空间数据的基础设施[ J]. 地理空间信息, 2003( 3)
[ 2 ] 马建平, 高星伟, 程鹏飞. 浙江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技术设计与试验[ J] . 测绘科学, 2008( 5)
[ 3 ]CH /T 2008- 2005- 2005. 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 S] .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地籍测量;应用;城镇
1地籍数字化测绘的有关概念
地籍,主要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用途(如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文件、表册和图件等形式表示出来,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地籍测绘则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一系列测绘活动地籍测绘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测量技术与土地法学的综合应用,即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利的测绘,是一种法定的行为,区别于普通测绘,其包括:地籍控制、地籍要素测绘、地籍调查、动态监测与更新等,而要素测绘往往包括界址点等细部测量和地物点的碎部测量,并绘制地籍图和土地的面积量算。城镇地籍数字化测绘技术无非就是通过数字化测绘从事一系列关于城镇地籍测绘活动的技术,其工作流程可以概括为:技术设计[1、地籍调查属性信息录入;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图根加密]地籍碎部测量编绘地籍图计算机数据处理建立宗地信息库[1、生成宗地图;2、街坊街道面积汇总;]建立地籍库根据需要输出成果。
2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2.1地籍调查
城镇地籍调查包括初始调查和变更调查,涉及权属、房产、税收和管线地籍等方面。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宗地占地界线(界址线)位置、占地面积及四者关系等基本情况的调查属于土地权属调查的范畴,也是地籍调查的核心。进行权属调查时要清晰地填写地籍表,保证相邻宗地符合指界条件的指界人现场指界,而且签名盖章后双方无争议。同时利用属性软件工具录入属性信息到具有完整的土地权属信息表格的数字测绘系统等数据库软件,形成土地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为后续工作保留珍贵的资料,可根据需要以街道、街坊为单位进行文件的储存。地籍调查时要绘制宗地关系图,此时需要注意尽量选择大比例尺,或局部放大比例尺,增加注记的空间,之后按从北向南,从西向东或按“弓”型原则预编地籍号。
2.2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与碎部测量
2.2.1城镇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开展地籍碎(细)部测量首先要建立具有精确平面坐标值的平面控制网点,而建立控制网主要用GPS RTK和配套的随机数据处理软件,加上快速动态定位的方式来完成。
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一般是建立在基本控制测量基础上,在委托方许可而没有已知首级控制网或受设备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则可采用假设坐标。地籍控制测量分一、二级,根据《城市测量规范》分5″、8″、1 2″三级,5″级必须在四等点以上点进行控制,精度高的点可建立精度低的控制网。
平面控制点埋石点密度要求:1:500分幅图≥3个,1:1000、1:2000分幅图≥4个,各埋石点等级控制点均应作好点之记,并绘制控制网略图。
布设一、二级控制点后,必须根据需要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和各种交会测量等方法利用测距符合导线(困难地区可布设二级图根导线或支导线)加密一定数量的图根控制点(12″)作为地籍测量图的控制点。但必须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布设图根导线全长一般≤1.5km,12条边,二级一般≤1km,支导线≤3条边,长度<1/3倍符合导线长,并需测左右角、距离往返测,圆周角闭合差≤40″,平差采用计算机来完成,诸如南方CASS系列测绘成图软件均备有相应的平差工具,而且可以显示导线精度,将成果汇总到数据库,完成后可以街坊为单位进行储存,供成图展绘控制点调用。
2.2.2城镇地籍碎(细)部量
城镇地籍的碎(细)部测量一般采用GPS(RTK)、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或配合南方CASS系列软件直接进行测图。采用草图方式时:可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绘制记录界址点之间的关系和编号,然后回到内业展绘所测量的数据,利用CASS所附带的地形地物符号,对照草图连接测点点号绘制成图。当然也可用电子手簿现场记录或内业编辑地形地物编码和编号,通过CASS软件自动绘制地籍图。界址点、碎部测量要考虑测点所处的位置,开阔空旷等通视条件好的测点,可直接用全站仪或GPS RTK进行测量记录,而那些隐蔽不易测量的点,可用结合解析法、交会法或RTK的方式来获取测量数据,当然也可采用全站仪无棱镜激光对边测量的方法来获取两点间的距离。但需要强调的是,内业数据处理或成图时,要仔细检查对照宗地关系图、宗地草图有无错漏之处,并及时加以修改或补测,比如房屋的层数与结构、单位名称、道路与河流名称等等的错漏,必要时可将图临时打印一份,拿着该图用钢尺等简易工具跟现场进行比对审核。
另外一个就是原有白纸城镇地籍图的扫描跟踪矢量数字化问题,其主要是从图形文件中抓出各界址点、地物点的坐标数据,并编辑对应的宗地号,读取各宗地信息,形成以街坊为单位,并生成宗地图的实体文件进行存储,建立完整的地籍数据库。
2.3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
通过上面的一系列工作之后就可以建立一个包含有宗地属性、界址点坐标地物点坐标、宗地数据、宗地面积、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等数据信息库内容的完整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宗地数据信息库是每一个宗地的界址线信息及各种地物的数据信息,即界址线及各种地物是由哪些点构成的信息库;宗地面积数据库则包含宗地占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其通过坐标解析法,实地量距计算法和图上量算法进行计算,坐标解析法是常用的方法,其主要是对任意多边形利用三角面积求算法求取精确的面积值。当前很多数字测绘系统等数据库软件一般都是运用坐标解析法对宗地面积数据库中各项面积进行计算,求得宗地内各种面积值,进而建立精确的宗地面积数据库的。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一般是通过坐标计算,进而通过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街坊面积的计算汇总,最后按街道对街坊面积进行分类统计获取街道面积统计表的,为确保精度,常可运用公式:进行精度分析。通过信息系统相应的模块,可以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按面积平差的原则进行面积量算、面积平差、面积汇总等工作;在检核无误的情况下利用JSGISI.O软件的功能生成所需的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汇总表、土地面积分类表等图表文件等等。
至此,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已经建立。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地籍测绘的数字化、现代化,有效地解决了常规测绘成本高、环节多、精度低、重复工作量大等不利因素。但是,城镇地籍信息的土地数量、地类、地权、及房产情况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为保持城镇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常常需要对城镇地籍资料进行修正,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动态监测与更新,更新后的宗地号按原街坊内最大号续编,原号作废,而界址点编号采用同样方式。但要注意对同一区域界线范围内的宗地分割或合并前后的面积之和要相等。
3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点
3.1自动化程度高
采用全站仪在野外采集数据,自动记录存储,并可直接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绘图,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后续信息管理工作。
3.2精度高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对界址点或地物点的数据采集精度,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微机数据处理、面积统计、自动绘图等,其误差对地籍测量成果的影响都很小。
3.3整体性强
采用解析法测定点位坐标依据的是测量控制点。当测区整体控制网一旦建立,就可以在整个测区内的任何位置进行实测和分组作业,成果可靠性强,精度均匀一致,并且便于检查和及时恢复被损坏的界址点。
4数字化地籍测量应用方向
数字化测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其地籍信息完整地覆盖每一个区域,在所形成的数字图形上详细记载每块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基本情况,包括权属、数量、质量、权利、用途、性质等基本信息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它不但为实现土地的经济价值、保护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服务,还为政府部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土地管理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深化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宏观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结语
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于城镇地籍测量,主要是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提高了外业工作的效率,使内业工作时间大大缩短,软件合理地把测量内外业结合起来,使测绘工作变得更加轻松,满足了城镇建设的要求,同时也为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测量 权属测量 测量技术
在测绘界,人们把工程建设中的所有测绘工作统称为工程测量,包括在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工程测量直接为各项建设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安装、竣工、监测以及营运管理等一系列工程工序服务,它的服务和应用范围包括城建、地质、铁路、交通、房地产管理、水利电力、能源、航天和国防等各种工程建设部门。可以说,没有测量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数据和图纸,并及时与之配合和进行指挥,任何工程建设都无法进展和完成。
工程测量通常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统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现代工程测量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我国工程测量已经发展为工程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其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其连续、动态、遥测、实时、精确、可靠、快速、简便的特征也逐渐体现完善。
地籍最初是为征税而建立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薄册,其主要内容是应纳税的土地面积、土壤质量及土地税额的登记。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地籍的主要功能已转变为保护土地产权和税收服务,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城市建设管理决策的依据,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地籍的核心是权属。它所记载的土地权属界址线、界址点、权源及其变更状况资料是调解土地争执、确认地权、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及保护土地产权合法权益的基础资料,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及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地籍所记载的有关土地资源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土地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状况与变化特征等资料与图件,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提供了基础资料。
传统的工程测量方法有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 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三角网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工程测量先进仪器别需要指出的是GPS 。GPS是美国历时20 年,耗资200 亿美元建成的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GPS 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 长期使用的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工程测量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高精度、费用省、操作简单的GPS 技术代替。
RTK技术,GPS测量技术中的一个新突破,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的结合。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快速发展,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测量技术也日益成熟,RTK测量技术逐步在测绘中得到应用。RTK测量技术因其无需通视、无误差积累、精度高、实时性和高效性,有着常规测量仪器如经纬仪、全站仪不可比拟的优势,使得其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其基本思想是: 在基准站上设置1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地解算整周模糊度未知数并计算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用户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成功,从而减少冗余观测量,缩短观测时间。
RTK测量系统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软件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由基准站的发射电台与流动站的接收电台组成,它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设备。软件系统具有能够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的功能。
RTK 测量技术除具有GPS测量的优点外,同时具有观测时间短,能实现坐标实时解算的优点,因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RTK在控制测量以及地形测量、施工放样、征地测量等工程测量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比传统的测量仪器的测量,它有着省时省工且精度高等优越性,其主要表现在作业效率高、定位精度高, 没有误差积累、全天候作业、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对地籍测量来说,通常只对测区建立平面控制,仅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才实施高程控制测量。地籍平面控制点的等级,依次为二、三、四等基本控制点和一、二级地籍控制点与地籍图根控制点。精度高的网点可作精度低的控制网的起算点.在等级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之上,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导线网和 GPS 相对定位测量网施测, 施测的地籍的地籍图根控制网点为一、二级。
为满足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测绘的需要,需要快速精确地提供控制点。采用RTK技术测量,只需在测区内或测区附近空旷、视野开阔,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围内,无障碍物,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处架设基准站,利用不少与于3个的高等级控制点进行7参数计算转换,将测量精度设定在《工程测量规范误》差允许范围内后,直接用移动站对中各控制点采用快速静态测量,在15km范围内,其定位精度可达1~2cm ,其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完全能满足规范要求。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址点坐标,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在土地分类及权属调查时,应用RTK技术可实时测量权属界限、土地分类修测,提高了测量速度和精度。
工程测量与以权属测量为核心的地籍测量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建筑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测量技术已日渐被具有科技含量的技术所代替,如GPS以及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的RTK技术等。工程测量的领域在进一步扩展,其方法也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孟山 张文彦.工程测量概述.西安地图出版社.2004.05
关键词:数字测绘 地籍测绘 要求 模式
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同时,应国土资源部“一五”规划的要求,“数字国土”工程已全面展开,因此,地籍测量必须为进一步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正发挥着巨大作用。
1 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
1.1 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的原则。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两种。基本控制测量分一、二、三、四等,可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 网等。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分为一、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 网。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精度指标是gps网技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它的大小将直接影响gps 网的布设方案、观测计划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指定的。根据《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0.05m。
1.2 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包括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海岸、滩涂等主要水工设施的测绘。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而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
2 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2.1 野外数字澜置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划、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好,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
2.2 gps测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随着rtk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tk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能在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gps—rtk技术卡要有两种方式:
2.2.1 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
利用gps—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rtk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提高。其存在的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冈,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仪进行补充。
2.2.2 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
这种模式将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3 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4 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