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6月24日,在成都医学会信息专委会与e医疗共同主办的成都站沙龙上,成都市医学信息所副所长、成都医学会信息专委会主任委员龚怀宇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明显感觉到许多难题和困惑,尤其是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架构、相关标准的执行等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当前工作中的障碍之一。今天我们召开的专题研讨会重在引导大家共同探讨信息化建设基本框架和关键环节,在专家的指引下进一步明确我们下一步的建设方向。”
成都市医学信息研究所信息咨询室主任范戎在演讲中介绍了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目前,成都市区域卫生平台共接入32家单位,其中包括9家市级公立医院、4家公共卫生机构和19个区(市)县级平台。
国家卫生信息共享技术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冯东雷博士从区域信息平台试点工作评审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与国际先进平台测评框架相比我国区域平台测评框架的特点:接入机构结合了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和卫生信息化现状。
戴尔公司网络架构顾问敖旭东和福建省海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罗文军分别以“戴尔无线及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和“信息化进程中的等级保护”为题,介绍了公司的医疗行业专属解决方案。其中,敖旭东在演讲中介绍的“戴尔灵动网络架构”及其所带来的采购、运维成本的降低等内容,赢得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
6月27日,由云南省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e医疗主办,云南省肿瘤医院承办的“2104年云南省医疗行业大数据应用论坛暨e医疗昆明站沙龙”获得了云南省各地、州医院的广泛支持。
云南省肿瘤医院院长谭晶首先为论坛致辞,并介绍了云南省肿瘤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成就,特别介绍了医院借助医疗大数据成功为患者服务的探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谢颖夫作了题为“开启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时代”的演讲。谢颖夫表示,收藏家的藏品不是一夜之间收集的,医疗大数据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慢慢积累,从当下开始永远不晚。他特别提醒大家要“在认识上把医疗大数据当做核心竞争力”。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建国发表了题为“医疗大数据有大价值还是有大麻烦”的演讲。李建国表示:医疗大数据一定要有一个工具来展现它的价值,对它进行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大数据的价值体现。
云南省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路健发表了题为“云南省肿瘤医院BI数据价值的初步应用”的演讲,介绍了医院近期对BI的探索和实践,并表示:“医院今年的信息化建设重点是BI。大数据不一定是TB级的数据,也可能是KB级的应用,最重要的是对所有数据的利用。”
关键词: 县市级中医院; 网络硬件平台; 基础设施;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2-28-04
Design of network hardware infrastructure for municipal and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g Zhihui1, Wang Zhifang2
(1.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2. The first junior high school of Chibi city in Hubei province)
Abstract: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2006-2020" stat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 inform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ministry ofhealthissued the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platform technology based onEMRsolution" in March 2011. In October 2011, the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sued "basic norms for the Hospital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These are all 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s and unifying the informationization requirements for each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hospitals, the hardware design of networkinfrastructureplatform is discussedto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requirement of informationization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Key words: municipal and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hardware platform;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0 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芬兰、爱尔兰、日本和韩国等先后都开始了自己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完善了社会医疗体系。我国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而中医院作为医疗行业中发展速度较慢的一个分支,其信息化建设也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发展相对迟缓。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中指出: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应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系统集成、互联互通、实用高效的原则。通过调研,我国中医院信息化中还是存在院方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少,医院信息中心技术人员缺乏及技术实力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阻碍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发展。因此如何结合中医医院自身情况探索和规划出适合医院自身特点的信息化建设思路,迫在眉睫[1]。
目前,我国中医医院业务体系架构图如图1所示[2]。
1 我国中医医院数量统计及信息化建设现状调研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3]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39317个,其中中医类医院3397个。 《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全国只有8%左右的中医医院为三级医院,县市级医院多为三级以下,占全国中医医院的绝大多数,而医院信息化水平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到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病床周转率、医护差错率等。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行医疗改革的大好形势下,各县市级中医医院都开始了信息化建设,以利于更好地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相接轨。
根据2012年人民网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榜》[4],本文分别选取经济发达区、经济中等发达区和经济欠发达区作为调研对象,统计出各个省份县级中医院信息化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县市级中医院网络硬件平台建设中,以单核心、二层架构居多,无线建设基本没有开始,安全措施简单,在网络建设方面还有较大改进和完善空间。
2 我国县市级中医院网络基础设施平台的搭建
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基础软件、网络及其他辅助设施。在网络基础设施平台中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实时性和先进性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性能指标。
2.1 需求分析
我国县市级中医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应在满足当前各种业务顺利开展的前提下,结合医院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业务发展需要和医院资金投入情况,在网络架构设计、网络设备选型、综合布线等方面要保持一定的先进性[4]。医院需要建成一个“好用”的网络,不仅仅对于用户来说高速、稳定和安全,对于网络管理者来说,整网应该是一个可控、可管的系统。
2.2 网络基础设施平台架构设计建议
大中型医院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具有技术人员数量多、技术强、专业分工细致等特点,而在网络业务方面具有“三多”即数据多、业务多和用户多的特点,因此对网络安全、稳定、扩展、先进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型中医医院业务系统少,数据量相对较小,另外网络信息部门在人员配置、技术实力等方面有限,因此在网络搭建方面与大中型医院还是有所差别。
经过调研和综合设计,县市级大中型和中小型中医院网络拓扑示意图分别建议如图2所示。
图2  ;市级大中型和中小型中医院网络拓扑示意图
大中型医院网络拓扑建议采用成熟、安全、稳定的三层双核心架构。在设备选型方面,医院应该以各个建筑物实际布局,结合各个楼栋的内网和外网总共信息点,以及楼栋自身功能的特殊性来考虑部署汇聚交换机的性能和数量。譬如放射科,如果医院建设有全院级别的Full PACS系统,则对放射科汇聚交换机以及门诊楼、住院楼的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性能都有很高的要求,可以采用万兆甚至更高性能的交换机以满足大量数据高速、稳定传输的需求。而在医技楼等平时上网人数较少,数据流量不大的科室,采用千兆汇聚交换机即可。又如在门诊楼,同时并发人数众多,数据流量大,门诊挂号、收费、药房管理系统等都对网络的稳定性、高性能和安全性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因此在架构设计和设备选型方面都需要区别性的对待。总之,医院是个特殊单位,关系到民众的病痛疾患,大中型医院如何在有限的投资控制下,设计科学、合理的网络架构,给医护人员和病患者以良好的上网业务体验,既能够满足当前医院各种业务正常开展的需求,又能为未来5-10年留有扩展余地,不至于新建的网络在短时间内就惨遭淘汰,这些都是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者必须长期考虑的问题。
2.2.1 核心区域设计说明
医院的网络中心作为全网所有数据的中转中枢,核心层设备不仅要保证自身能够7×24小时的稳定运行,还要能够承担各种业务系统中大流量数据的考验,同时,还要协调全网的数据流量和访问策略,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保证网络中心设备自身及数据的安全。
考虑到大中型中医院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建议网络核心层设计至少采用两台十万兆核心交换机互为冗余热备,在进行负载均衡同时保障数据的不间断传输。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虚拟化技术,简化核心层的管理和策略配置,提高性能。虚拟化技术有硬件虚拟化和软件虚拟化两种,用户可以根据业务及资金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链路设计方面,核心、汇聚之间都采用双链路互联,构成一个环路架构,有效保证业务不中断。核心层与汇聚层之间可以启用VRRP或RSTP、MSTP协议等技术,保障数据的正常传输,提供冗余备份功能。核心交换机自身也需要采用关键模块冗余设计(如双电源冗余、风扇冗余、管理引擎冗余等),保证自身的稳定性。
从医院业务发展角度考虑,核心交换机的性能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如要求很高的背板带宽、交换容量、包转发率等。另外还需要根据目前和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规划,对核心交换机的可扩展业务槽位、支持的多业务板卡类型等都要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中小型中医院,可以根据自身业务数据量的统计情况结合医院资金情况,选取万兆机架式单核心或者模块化核心交换机,主要考虑到为未来若干年医院的发展充分预留,保护用户投资。
2.2.2 汇聚层设计
汇聚层在整个网络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够减少核心交换机的数据交换压力,也将接入层的广播风暴等网络攻击控制在汇聚区域以内的较小范围,减少网络振荡的风险。
汇聚层设计需要根据各个医院建筑物布局以及信息点分布实际情况,结合终端用户性质综合选定,而不能根据某一单独因素来判断。根据经验,如果一栋楼内总共信息点超过240,则强烈建议部署一台汇聚交换机对楼栋接入交换机进行汇聚,这样除了对网络整体性能和安全性上有所提高外,在投资保护方面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楼栋终端用户类型和具体需求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
汇聚层交换机在整网中起到的作用如下:
⑴ 提前将各种数据流进行预处理,降低与其相连的核心路由交换机数据处理压力;
⑵ 区块化管理,抑制广播风暴的泛洪、提升网络性能;
⑶ 开启三层路由功能以终结各VLAN信息、增强核心路由管理能力;
⑷ 汇总RIP、OSPF等主流路由协议,减少核心路由表项,加快网络路由寻址;
⑸ 提高整网安全性,对网络攻击和破坏控制在小范围内部或者边缘完成;
⑹ 增加整网的扩展性、能快速定位故障点、更易于管理。
当今以太网标准是40G/100G共存的时代,为了保证网络的先进性,对于大中型中医医院,汇聚层交换机建议选用支持10G扩展甚至更高性能的安全智能交换机。而对于中小型中医医院则可以根据网络整体规划和建筑布局,结合综合布线难易来确定是否采用汇聚层交换机。
2.2.3 接入层设计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光技术的高速发展,目前接入层交换机的性价比越来越高,安全智能型百兆接入交换机和千兆交换机成本相差无几,考虑到接入信息点多而且集中,大中型医院普遍采用接入层交换机的设备数量较多,建议采用全千兆安全智能可网管型接入交换机。
接入层交换机承担着所有终端用户的接入功能,给接入用户共享网络带宽,同时对网络中终端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接入用户的网络安全,对保证用户的网络体验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考虑接入层交换机的选型时,需要结合医院各种应用系统使用现状以及对于高带宽、安全性、虚拟化、用户管理的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接入交换机自身需要有较高的交换容量、包转发率,需要有适当的扩展接口,包括千兆电口/光口、万兆光口扩展端口;安全性方面需要支持硬件安全控制机制和数据安全性保护技术,支持CPU保护和防止ARP欺骗功能,能够避免非法者对CPU的恶意攻击,充分保障接入层用户的安全。
2.2.4 出口区域设计
现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由于业务需要,大部分医院网络建设均将内网和外网建设合二为一,这样的建设思路在给医护人员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医院信息中心的管理带来了挑战。信息部门既要保障内部用户对外网的访问通畅,又要保证医院内网重要业务数据的安全,不被恶意攻击者破坏。
医院出口区域一般通过ISP接入Internet互联网、银联和医保网等接口,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对于大中型医院,在出口建议部署专业硬件防火墙,实现对数据的深度包检测,避免外来的恶意攻击,保证内网的安全[6]。另外对于内网用户要实现流量控制和行为审计,保证合法用户在规定的时间,在合理的区域做正确的事情,并且对于用户的上网行为进行有效记录,以便在出现信息安全事故时候能够顺利追查到人。同时考虑到医院移动用户访问内网的需要,建议在出口部署专业硬件VPN设备,根据实际需要开通IPsec VPN或者SSL VPN,既方便移动用户,又保证内网数据安全。对于医院门户网站,需要一套完整的门户保护系统,防止外来用户对网页的篡改。
对于中小型中医医院可以选择多合一的易网关设备,融合硬件防火墙、路由、流量控制、行为审计、日志、VPN等多功能合一的硬件设备,方便管理,节省投资。
2.2.5 服务器区设计
数据中心服务器区域设计,可以分为服务器区域和存储区域设计,大中型医院根据用户需要可以将业务系统服务器配置双机热备,并且将所有业务数据保存在存储区域,同时可以将医院数字监控、医保数据、病人信息等数据全部纳入存储区域进行数据统一管理,更加方便安全。随着医院发展,可以进一步考虑数据备份机房和容灾机房的建设,保证重要数据的安全。数据中心建设需要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
中小型医院则可以根据数据量大小选择服务器区域设计,为了保证业务数据的稳定性,最少对重要业务系统应该建设双机热备的设计。
2.2.6 无线医疗区域设计
无线医疗是医院信息化“三无趋势”中“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之一,也是医院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高度的重要标志。大中型中医院在技术实力和资金投入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设无线查房系统。需要考虑全院有线网络设备与无线设备之间的融合管理、认证、无线AP三层漫游、流氓AP避免、同频干扰、信道优化部署等等技术问题,同时无线网络需要对无线接入终端的可控可管,保证网络中各种用户的行为管理和控制,保证内网所有数据的安全。无线AP的供电建议全部采用POE交换机供电模式。
目前医院中小型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依然是以有线网络为主体,无线网络为补充。
2.2.7 运维管理设计
在完成网络硬件建设之后还需要对整网设备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中间件、应用系统、数据库运行情况,以及机房的温度、湿度等物理环境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在各种设备可能发生故障之前就对可疑情况进行预警提醒,使网络管理员能够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够实现整网的可控、可管。
3 结束语
从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至今,各地持续加大对县市级中医院的信息化投入,使得中医医院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得到空前重视和发展。本文就医院网络硬件基础设施信息化的建设,结合我国县市级中医医院的现状进行全方位的阐述,为各个中医院的信息化规划提供了一种参考解决方案和具体建设依据。对于医院的无线网络建设还需要医院信息化部门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情况进行规划和设计。
参考文献:
[1] 北京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我国“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
设前瞻性研究[J].信息化研究,201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卫
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201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
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mohwsbwstjxxzx/s7967/ 201306/fe0b764da4f74b858eb55264
572eab92.shtml
[4] 人民网,http://.cn/GB/8215/356561/359047/
[5] 张汉雄.浅谈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建设[J].中国医院统计,2004.11
(1):96
关键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Web Services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1-0000-02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Study Based on Resident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Fu Bo,Tang Jing
(Changde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Changde41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 actual situation,study the problems of Changde City,the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solutions. Methods:Changde City,the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of the status quo-oriented health information resources, residents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an overall plan for the overall management and collaborative service.Results:"Fast,efficient,shared"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resident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Conclusion:The use of information tools to promote the health development in Changde City,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rn region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Keywords: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Residents electronic health file;Web Services
一、区域卫生信息化现状
近年来,常德市各区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据市卫生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常德市区域卫生服务中心168家,诊疗人数120.5万,住院人数2.25万:乡镇卫生院达650家,诊疗人数1565.7万,住院人数85.6万。
目前,常德市大部分区县区域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还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少数区县初步建立了本区域的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有HIS系统,主要用于收费管理、与医疗保险问的结算,以及简单的药品库房、库存管理等;大多数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基本没有应用。
综合来看,目前没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数据的整合,也无法发挥市卫生局对全市医疗机构的监管和服务职能,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缺乏统筹和顶层设计
大部分区县没有专业信息管理机构,部门管理条块化,业务与信息应用严重脱节。由于没有顶层设计,数据 间通信和交换缺乏规范,数据的真实性和严密性不够。缺乏统一的组织与领导,在选用的技术路线、覆盖的业务领域、业务规范的建立、与其他系统的交互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已经开展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区县,则主要是根据区县一级的财政或政务系统整体建设规划进行的,对卫生垂直体系的业务协同、行业管理、社会服务等考虑较少,难以对我市整体的区域卫生信息网络提供全面支撑,各区县资金投入回报率低。
(二)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公共卫生服务
信息化基本没有启动,原六位一体的区域管理系统单机应用较多,业务系统覆盖功能少、标准化差,基本医疗部分自成体系,不能有效形成数据共享,部分基本医疗机构lT供应商各自为政,数据重复录入,基本不具备业务协作性。
(三)技术层面低
大部分系统还在使用陈旧的开发技术,缺乏扩展性;系统基本停留在具体业务的处理实现,基本没有架构概念;开发的数据标准等没有统一规范,不具有开放性;缺乏有效的维护保障,数据的长期使用存在诸多漏洞。
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一)医疗卫生信息化基础
近年来常德市三甲医院、县级以上二级医疗机构内部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应用覆盖到了最边远的乡镇卫生院,为全市信息平台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可以满足“建立实用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 ”的目标。
(二)建立城乡一体的市、区两级区域
卫生信息平台即通过大集中的方式实现城乡一体市区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见图1)。市级平台形成全市统一的数据库,完成公共卫生服务和监管职能:各区县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公共卫生服务业务为主体,并与市级平台形成业务和数据的整合。区县业务系统能够为市级平台的业务监管提供数据基础,从而实现市级平台与区县级平台之间、区县级平台与区县级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同时,建立常德市区域医疗相关标准,包括数据标准、业务标准、协同标准与操作规范等。在三类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础上,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市区两级平台管理中,实现市、区、区域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公共卫生全覆盖。
三、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卫生部印发的提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是个人健康数字化、居民化记录,是详细记录一个从生到死健康状况的词薄,标识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中需要记录的32个文档及其相应的数据集和数据源标准。其基本的内容包括两类:一类是个人基本信息,另一类是主要卫生服务记录。
四、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平台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统一结合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必须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电子健康档案(EHR)是描述一个人一生健康历史记录的集合,包括出生时的健康信息、出生后的计划免疫、儿童和妇女保健信息、历次看病的诊疗信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医疗记录信息。就医疗记录部分而言,应包含历次门诊医疗信息,历次住院的医嘱、病程记录、各种检查检验结果、手术记录、护理记录,以及CT、MRI、X线、超声、心电图和手术麻醉等影像图片、声像动态数据、电生理信号信息等。这些信息产生于不同的就诊环节和多个不同的信息系统,其中的数据有数据库方式存储的,也有文本方式和其他格式存储的,都需要按照类别及发生的时间顺序有机地组织为一个整体,在计算机和网络内部传输与存储。在收集这些不同类型信息的过程中,要以患者基本信息为线索,以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为手段,将历次就医的信息归档到居民健康档案中,以确保完整,并可以在不同信息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及时互通及资源高度共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结构见图 2。
图2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结构图
(一)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的标准与技术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的标准主要采用国际上通用HL7标准。Health Level Seven组织成立于 1987年,它是各种医疗信息系统间各项居民资料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标准。它允许各个医疗机构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进行信息集成和互联互通。HL7组织参照了国际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s,ISO),采用开放式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的七层通讯模式,将HL7纳为第七层(应用层)。文中采用Web服务技术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共享。Web服务是一种面向服务的架构的技术,通过标准的Web协议提供服务。Web服务可被理解为一个软件系统,它能够被描述,并通过网络发现、和调用。Web服务的核心规格由XML、SOAP、WSDL和UDDI四部分组成。
(二)使用符合 HL7标准的XML描述健康档案内容
使用符合HL7标准的XML描述健康档案内容,要先定义健康档案内容结构的 XML Schema。在此基础上实现业务数据库中病人信息到健康档案结构的转换,从而实现由以类型为中心的数据库描述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文档描述。形成的XML文件是健康档案存储管理的基本单位。使用者可以利用事先规定的XML Schema来约束健康档案的结构。所有遵循这一结构的健康档案文档通过XML分析器(Parser)可以将其内容还原为结构化的字段并进行处理,这为健康档案内容的通用化处理奠定了基础。
(三)数据交换
应用Web Services技术,在不同的医院和区域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传递、交换和解析符合HL7标准的XML。Web Services技术的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以在甲医疗机构和乙医疗机构之间交换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为例说明数据交换的过程。
图3 Web Services技术的工作过程
甲医疗机构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发出调用,该医疗机构的应用接口依照XML Schema将这些调用信息翻译成XML数据文档并加密,然后打包成SOAP包,加载在HTTP协议上。使用HTTP协议,通过Internet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共享中心的数据集成服务器提交数据。中心的数据集成服务器首先对调用者进行身份验证,然后对SOAP包进行拆包,得到甲医疗机构传送的XML数据文档,然后按照XML Schema进行绑定,绑定的XML文档通过HTTP协议传送到中心应用接口。中心应用接口首先判断调用信息的是否合法,如果合法,中心应用接口就对XML文档进行解析,将 XML文档翻译成一系列输入参数,然后把这些输入参数传递给乙医疗机构的 HIS,到此数据请求过程完成。
五、结束语
利用现代计算机软件、网络通讯技术,有效整合区域内卫生信息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整体管理、协同服务是新型服务体系建立的必由之路。为此,建好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成为当前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曹福凯,刘景红,闫博.唐山市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策略研究[J].煤炭技术,2001,29(7):154-155
[2]陈刚,白尚旺,党伟超等.基于HL7标准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6):88-89
[3]徐宏发,王卫平,郑建煌等.基于HL7和Web Services的区域医疗机构问信息交换平台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24(3):88-89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1C0161)
2009年,“新医改”方案推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作为“保障医药卫生系有效运转”的八项内容之一,被明确写入方案中。为落实“新医改”的要求,解决上文提到的“信息孤岛”问题,原卫生部在2010年推出了“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确定了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路线图,简称“3521工程”。
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顶层设计
“3521工程”的具体内容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五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和一个专用网络。
原卫生部分阶段逐步推进上述工作。2010年的重点工作是组织研究制定“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出台“加强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充分调动地区积极性,选择上海、浙江等省市作为试点地区,大力推进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建设工作;选择部分医院开展远程医疗试点工作,逐步制定完善医疗责任认定、患者隐私保护等法律法规;进一步修改完善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等一系列试行标准和规范。
2011年,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在“卫生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研讨会”上对三级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了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卫生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作为国家级平台,是实现卫生行业信息共享、跨区域业务协同的基础,是为管理者、业务人员及技术人员提供信息与数据服务的统一平台,是科学决策与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实现医改目标的必备条件,其建设工作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中央与地方共同努力,协同共建。
“3521工程”的推出,为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结合现实中遇到的问题,“3521工程”继续深化。其后,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标准体系的内容被加入进来,“3521”变成了“35212”。
从“35212”到“36312”
2013年9月3日,“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学暨宁波智慧健康高层论坛”开幕。孟群在大会发言中对“3521工程”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
一、背景
近年来,各级卫生部门不断加大卫生应急培训力度,采取多种方法、利用多形式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全国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卫生应急培训体系和制度正在建立,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是部分地区对卫生应急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存在重使用轻培训的现象。二是卫生应急培训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不足,教材不规范,培训工作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三是培训工作缺乏分类管理,重点不突出,方式单一。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期和社会转型期,自然灾害频发,事故灾难、社会安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增多,卫生部门承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任务日益繁重,做好卫生应急培训工作,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卫生应急培训体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卫生应急队伍,是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突出人才优先,强化以用为本,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突出重点、分类培训、注重实效、提高能力的原则,以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素质和能力为核心,以专业机构人员为重点,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加快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业务精湛、反应迅速、作风过硬的卫生应急队伍。广泛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卫生应急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良好氛围。
(一)统一规划,明确责任。根据全国卫生应急培训工作总体规划,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实际,依据各自职责,制订本辖区培训规划和实施计划。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培训对象,组织实施培训和演练。
(二)建立体系,完善功能。逐步建立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卫生应急培训体系。依托具备相应条件的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大专院校,添置必要的教学设备设施,建设国家和省、地市三级卫生应急培训演练中心,开展系统化、标准化的培训工作。分层分类培养卫生应急专业师资,满足常态化的培训工作需要。
(三)建立机制,规范管理。加强培训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培训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强调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针对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实现培训演练与卫生应急实际需求的有机统一。
(四)突出重点,分类培训。以培训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和卫生应急专业队伍为基础,以急需的指挥决策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为重点,以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分级分类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三、目标和指标
到年,完成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中应急处置和医学救援相关人员培训3.5万人。经过全面、系统培训和演练,使各级卫生应急人员的应急意识明显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使社会公众的突发事件防范意识明显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明显提高。
(一)培训卫生应急指挥决策人员1700人。到年,完成50%;到年,完成100%(包括国家、省级、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控、医疗、卫生监督机构负责人1000人,各类卫生应急队队长200人,国家和省级卫生应急专家500人)。
(二)培训国家级和省级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骨干3500人。到年,完成30%;到年,完成100%。
(三)培训基层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骨干30000人。到年,完成50%;到年,完成100%。
(四)普及社会公众卫生应急知识。以县为单位,到年,覆盖率城市居民达到60%,农村居民达到40%;到年,覆盖率城市居民达到80%,农村居民达到60%。
四、主要任务
(一)培训体系建设。依托具备相应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大中专院校,到年底,建成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四个区域的国家级卫生应急综合培训演练中心;到年底,建成西南、西北、东北三个区域的国家级卫生应急综合培训演练中心。充分发挥国家级卫生应急区域性综合培训演练中心的作用,开展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国家级和省级师资的培训演练工作。
到年底,各省(区、市)要建成一个省级卫生应急综合培训演练中心,主要承担省、地市级卫生应急队伍和师资培训演练。地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托1-2个综合实力强的医疗卫生专业机构建设本辖区培训演练中心,负责培训卫生应急专业技术人员和承担社会公众宣传教育任务的师资。
(二)培训大纲和教材制定。根据新时期卫生应急培训工作需要,结合近年来汶川、玉树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实践,卫生部组织制订卫生应急培训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卫生应急管理、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紧急医学救援、突发急性中毒事件处置、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卫生应急准备等系列培训教材。同时,加强视频课件、多媒体、电子图书等类型教材的开发和利用。
各地应当结合本地突发事件发生特点和规律,组织编写应急预案库、事件处置案例库、处置流程、技术方案等辅助培训教材,编制卫生应急公众宣传教育材料,提高卫生应急培训效果,提高公众卫生应急知识普及率。
(三)卫生应急人员培训。
1.卫生应急指挥决策人员。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重点培训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及疾控、医疗、卫生监督机构的管理人员,各类卫生应急队队长,国家和省级卫生应急专家。5年内累计培训3个月、国际交流活动1次。采取理论授课、考察交流和模拟演练等培训方式,通过系统培训,熟悉国家政策法规,掌握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科学方法,提高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指挥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2.国家级和省级卫生应急技术骨干。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重点培训国家和省级疾控、医疗、卫生监督机构专业技术骨干,各类卫生应急队成员,以及承担卫生应急任务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每年至少培训2周,每支队伍至少实战演练1次。采取短期培训、进修和现场实战演练等方式,通过加强卫生应急法律法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新知识、新方法的培训,全面提升国家级和省级卫生应急技术骨干现场调查、处置和技术指导等能力。
3.基层卫生应急技术骨干。省级和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重点培训地市级和县级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社区卫生、精神卫生、采供血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骨干。每年至少培训1周,至少开展应急演练2次。采取理论授课、在岗自学、案例分析和现场演练等培训方式,通过加强应急准备、现场处置、风险沟通等知识培训,使基层卫生应急技术骨干掌握卫生应急预案、技术规范和标准,熟悉卫生应急专业知识、理论、程序和技能,提高风险沟通、现场调查分析和现场处置等能力。
(四)全员培训和知识普及。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区域内医疗卫生人员卫生应急知识全员培训。同时,要与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和宣传栏、张贴画等形式,以街道、社区、乡村等基层群众为重点,以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以及灾难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大力普及卫生应急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和灾难自救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从卫生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卫生应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卫生应急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重点人才要纳入省级卫生人才培养计划。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和方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培训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圆满完成,全面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二)加大投入,实施项目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落实紧缺人才开发工程卫生应急专门人才培训任务,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将卫生应急培训演练经费列入年度部门预算,保障卫生应急的人才培养、专业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演练中心建设和教材开发等需要。要实行项目管理,分年度安排经费,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有监管,确保各项卫生应急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一、工作目标
在全市范围全面推广创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工作,至底,全市100%的卫生行政部门和至少50%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建成无烟单位,确保20__年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禁烟目标。将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创建工作与无烟日主题活动相结合,开展大众媒体宣传活动。底,市直医疗卫生系统中,市卫生局、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心血站要建成符合《标准》要求的无烟单位。
二、创建时间:1月-12月
三、组织机构
市级成立市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组,负责全市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方案制定、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等,由以下人员组成:
略
四、主要工作任务
㈠范围: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
1.卫生行政部门:市级、县区级
2.医疗机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
3.公共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5.乡镇卫生院
㈡工作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化建设。
⑴各创建单位成立控烟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本单位控烟规划,设立控烟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建立机构内无烟单位创建工作制度。
⑵设立控烟监督员和巡查员队伍,完善落实监督巡查工作制度。
⑶制定本单位无烟制度。参照国家颁布的标准制定或完善本机构无烟场所制定。选择特定时间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公布无烟制度,正式启动无烟单位创建活动。
2.开展现状评估。了解本单位创建无烟机构的准备状态、现有资源以及员工的相关情况等。现状评估可参照《创建全面无烟医院指南》执行。
3.全面无烟环境建设。
⑴统一规范无烟环境布置。开展机构内无烟环境布置,统一规范禁烟标识张贴。场所入口处有醒目禁烟标识,大厅、候诊室、病房、卫生间、手术室等候门口等重点区域有明显的禁烟标识,室内场所无吸烟区、吸烟室和烟具。
⑵设置室外吸烟区。有明显引导标识。
⑶开展宣传活动。张贴宣传资料,利用机构内多种途径宣传本单位无烟制定,提高知晓率,促进无烟制度执行。
⑷建立无烟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将无烟环境纳入机构常规检查,每月督导检查,公布检查结果,并调整控烟措施。
⑸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控烟知识宣传活动。
⑹开展机构内创建宣传工作。利用已有的条件开展媒体、电子屏、电视、墙体广告、橱窗、板报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宣传工作和控烟相关知识。
4.开展全员戒烟技能、劝戒技巧等控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职工控烟知识水平,鼓励和帮助职工戒烟。提高医务人员提高戒烟服务的技能,主动提高戒烟服务。包括在问诊中询问吸烟史,鼓励其戒烟。
5.开展过程和效果评估
⑴开展过程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启动会的情况、环境布置情况、监督员工作情况、控烟计划实施情况、培训情况等。
⑵开展效果评估,创建效果符合全面无烟环境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场所内二手烟暴露情况、员工健康指标、员工戒烟比例增加、员工对吸烟和被动吸烟知识态度的改变情况等。
五、督导检查与评估
㈠省级:卫生厅委托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指导组(省健康教育所)对全省各州市卫生行政部门创建无烟单位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同时检查督导全省各级医疗卫生系统控烟工作执行情况,采取听取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工作汇报、检查档案资料、现场考查(包括暗访)等形式进行,时间6-11月。
㈡市级和县级:市级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地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无烟单位情况进行逐级督导检查,时间5-10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发挥公立医院优势、整合社会医疗资源、完善市场运营机制、融入街道社区服务”的原则开展工作,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整合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立足地方实际,因地制宜,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社区卫生服务着力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着力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于提高城区居民对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的满意度。在2007年7月前,基本完成机构规划和框架建设,年内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建设思路
(一)机构设置和规划。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6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若干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构成。按照丽水城区街道划分,在紫金、万象、白云、岩泉和水阁街道各设立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每1.5万左右人口建1个服务站,其中,紫金街道中心下设3个服务站,万象街道中心下设2~3个服务站,白云街道中心下设2个服务站,岩泉街道中心下设1个服务站,水阁街道中心下设若干个服务站。水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管理体制仍按市政府〔2007〕5号会议纪要精神执行。富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暂由莲都区卫生局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管理。
(二)性质和申办要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承担所辖社区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分别由市中心医院、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5家市直公立医疗机构向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办和承诺,经确认批准后挂牌。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公立医院、社会办医疗机构按照“自愿申报、综合评价、择优确定”的原则,在设备、人员、房屋等达到准入要求的前提下提出申报,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人员考察论证后确定举办单位、发证、挂牌。
(三)运行和管理机制。市卫生局是城区社区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主要承担机构组建和日常管理,制定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和考核办法,定期督查、指导、培训、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发放工作经费,奖优罚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服务效率,同时,根据国家、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结合丽水实际,制定《丽水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标准》。市疾控中心、妇保院、卫生监督所、市直公立医疗机构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相关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负责所辖区域人群的组织、宣传等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日常管理与考核。
三、保障机制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市、区政府分别成立城区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督促检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各指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此项工作,建立和完善市、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网络。
(二)明确职责,合力推进。市卫生、发改、人劳社保、计生、民政、药监、建设、计生、民政、宣传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市卫生部门负责制订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行业监督管理,组织开展人员培训。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市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市财政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市人劳社保部门负责完善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制定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工作、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市建设(规划)部门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市人口计生部门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莲都区卫生局协助市卫生局做好城区农村人口公共卫生组织、协调工作,并参与城社区卫生服务等相关工作。
(三)加大投入,完善制度。
1.建立政府补偿机制。按照“政府花钱买服务、办事不养人”的原则,建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从2007年开始,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服务人口补助(城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5元、流动人口每人每年7.5元),启动阶段先拨付部分补助经费,年度考核之后,按服务到位率兑现补助经费。从明年开始,所需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2.健全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市、区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要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报销比例,建立科学合理的支付方式和有效的双向转诊约束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和收费标准,调整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就诊费用的个人支付比例,逐步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
3.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三者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完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将适宜社区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妇女儿童保健、卫生监督协管等方面的基础工作,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
四、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阶段(4~5月上旬):市卫生局设置规划、准入标准等,形成初步方案,经讨论完善后,提交市政府研究。市政府出台实施方案。
(二)宣传申报阶段(5月10~25日):根据实施方案,举办主体进行申报、承诺,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举办单位。
(三)审查培训阶段(5月25~6月30日):按设置规划和建设标准,举办主体做好机构选址、房屋装修、设备和人员配置等工作。市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审查,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对责任医生、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全科医生全员培训。
X年以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县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工作组织领导,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全面完成各项指标任务。
现将我县卫生计生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亮点
X.
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对全县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进行排查,为X人患病贫困人口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并给予一次以上的医疗救治服务。对贫困家庭患者在县域内住院治疗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县级二甲医院实现大病即时结算服务,乡镇卫生院实现新农合补偿和医疗救助结算服务。
X.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分级诊疗网络化取得初步成效。初步建成了辖区内X家医疗机构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本实现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数据共享。着力加快推进“心电影像诊断中心”建设,既提高了全县影像、心电的诊断技术水平,又解决了乡镇卫生院缺少影像人材的难题。
X.全面两孩政策在我县稳步实施。X年全县自然增长率为X%,比控制指标值低X个千分点;政策外多孩率X%,比控制指标值低
X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男X:女X,比控制指标低X个点,人口出生风险可控,出生人口性别比更趋向自然规律。
X.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迅速提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着力打造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在X年投入X万元全面更新X个基层卫生院救护车的基础上,X年投入X万元完成对X个卫生院公共租赁住房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X万元购置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投入X万元建设龙岸、四把、宝坛、天河、兼爱等X个乡镇的业务用房扩建项目,投入X万元建设县中医院二期工程,投入X万元建设县疾控中心的血吸虫防治综合楼项目均在紧张实施中。
二、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计生领域工作开展情况
X.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全县总人口为X人,人口出生X人,死亡X人,自然增长率X‰,比市级下达控制指标X‰低X千分点;男孩出生X人,女孩出生X人,出生人口性别比X,比市级下达控制指标X低X个点;政策外多孩率X%,比市级下达控制指标X%低X个百分点;全员数据库信息准确率X%、信息变更及时率X%,均超过市级下达X%以上的指标。
X.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X)计生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完善。X年第一季度,全县广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一次性奖扶人数X人,奖励金额X万元;X年第二季度,全县广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一次性奖扶人数X人,奖励金额X万元;X年第三季度,全县广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一次性奖扶人数X人,奖励金额X万元;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全年获得奖扶X人,奖励金额X万元;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X人,奖励金额X万元;广西X-X周岁奖扶X人,奖励金额X万元,X年城镇居民独生子女父母年老享受奖励X人,奖励金额X万元;投入X万元为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结扎户及国家奖扶对象代交新农合基金;投入X万元为全县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结扎户购买新农保。
(X)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继续加大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力度。一是优化审批办证。为符合生育服务登记、生育审批的服务对象提供办证全程服务,二孩审批下放到乡镇,进一步规范审核,简化程序,缩短时间,以免群众两头跑,方便群众办证。建立完善回访制度,县、乡两级建立服务回访制度,对全县符合“全面两孩”政策对象不定期进行入户随访、电话回访,了解群众需求和基层计生干部服务情况。二是强化政策宣传。利用节假日深入基层开展宣传活动,免费发放宣传折页、组织计生专干深入到村居为群众作详细的解说工作,让符合再生育政策的家庭对政策有进一步了解。充分利用村务公开栏、宣传展板等媒介大力宣传全面两孩政策,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提升保健服务。充分利用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平台,为符合政策的生育对象提供孕前保健服务,目标人群实行全覆盖,积极预防出生缺陷。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为有再生育意愿的服务对象宣传生殖健康知识,为已生育对象提供母乳喂养、新生儿保健指导,切实提升妇幼健康工作水平。全县生育登记
X本,其中一孩登记X本,二孩登记X本,三孩及以上X份;再生育申请X份,审批发证X本。
(X)深入开展诚信计生工作。全县开展诚信计生的村达X个,开展率达X%,参加诚信计生的育龄妇女数为X人,参与率达X%。
(X)认真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截至目前,已为X对进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X对的X%。
(X)稳步推进小额贴息贷款。X年市级下达小额贴息贷款任务X户,我县X—X月完成X户,完成率X%。
(X)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爱心保险和关爱保险项目。X、爱心保险X年市下达我县计划生育家庭爱心保险任务X户,我县已完成投保X户,投保率为X%。X、X年市下达我县计划生育家庭关爱保险投保任务为
X份,已完成投保X份,投保率为X%。
(X)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一是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综合服务管理的新体制,形成卫生计生、公安、综治、工商、民政、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税务等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二是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提高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整体水平,推动流动人口
“网络化”服务管理。三是深入开展流动人口(农民工)卫生计生“关怀关爱”专项行动,使“关怀关爱”专项行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四是继续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机制,积极与省内外部分县、市建立区域协作,开展联合执法和综合服务活动,形成区域流动人口“一盘棋”长效工作机制。全县流动人口录入率X%,准确率达X%。重点服务管理对象协查反馈率达X%,避孕节育县乡通报、反馈率均达X%。
(二)卫生领域工作开展情况
X.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知识知晓率达X%、居民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达X%;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X%、电子建档率X%;慢性病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X%、X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X%;儿童五苗接种率均达X%以上;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传染病报告率X%;老年人健康管理率X%;登记在册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
X‰,规范管理率X%;孕产妇建册率X%、产前健康管理率X%、住院分娩率
X%、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X%;X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X
%、X-X岁以下儿童管理率X%。
X.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X)中医能力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继续推进中医民族医药能力建设,完成龙岸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的基础设施配置建设,和乔善乡中心卫生院中医诊疗区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建设;举办X基层中医药民族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培训率达X%以上。
(X)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医疗质量。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大力改善医疗服务。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快落实医保体系工作。
(X)卫生信息中心建设。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已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县直医疗卫生机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X)重点地方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做好疟疾、氟中毒、碘缺乏病的监测和分析研判,掌握动态,科学施策。
(X)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中医仫佬医医院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X万元;二期工程正在招投标,累计完成投资X万元;全面推进X个乡镇卫生院公共租赁住房配套基础建设项目,累计完成中央投资X万元。推进X年下达的我县X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龙岸、四把X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扩建项目正在招投标,
X年X月前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X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的X县疾控中心血吸虫病防治综合楼项目,正在招投标,目前累计完成投资X万元。自治区投资项目,天河镇、兼爱乡、宝坛乡等三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扩建项目,
X月底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X万元。
(X)卫生监督协管。全县X个卫生监督协管站均能有序的开展工作,规范对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医疗机构、非法行医开展实地巡查,确保乡村学校、饮用水、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安全。
(X)防艾攻坚工程工作。继续巩固防艾攻坚工程成绩,加大宣传力度,关口往前移,特别是对老年人群的宣传。全县X年X-X月新发现报告病例X例,X年同期X例,较X年同期下降X﹪。全县在治艾滋病病人病死率X,不高于X年全县平均数为X。减少艾滋病的发生率、死亡率。
三、党风廉政建设
关键词:电子病历;区域医疗信息系统;智能信息采集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edical field promotes the he realiz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regional disease surveillanc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gional disease monitoring based on the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disease monitoring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s.Then we design the framework and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reg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gains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sha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and developed a highly efficient and robust reg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The system is based on top-down information active requiring mode,and supports data extraction and analytical for structured data,semi-structured data and free 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isease surveillance systems,our platform greatly improves the accuracy and timeliness of disease surveillance.Finally,we show that the reg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balancing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event discovery by the actual deployment and running effect of the platform.
Keywords: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regional cooperative healthcare system;intellige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1 引言(Introduction)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长足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民群众的活动空间范围不断扩展,个体行为的聚集性和移动性也迅速增长。为了适应社会居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以及人民社会活动空间范围和活动方式的变更,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卫生事业的新要求,国务院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建立健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社会经济越发达,商贸活动越繁荣,跨地区和国界的人员流动就会越频繁。这种社会活动形式的变化,虽然能够积极的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这种变化将极大地增加传染性疾病发生和蔓延的可能性。我国近些年爆发的典型的传染性疾病包括:
2003年在我国爆发的非典型传染肺炎事件
2005年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事件
2008年的手足口病
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
2009年的H1N1甲型流感
2013年的H7N9禽流感
……
从近几年急性传染病与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爆发的案例来看,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一些新的危险因素也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然而,既往的依赖医务人员主动进行疾病上报的模式难以避免报告不及时、漏报、多报的现象,疾控中心管理人员难以得到全面的疫情相关的信息,这已经成为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瓶颈。在各种突发事件频发的时刻,急需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类疫情的准确监测、科学分析、合理预测,以便做到对疫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控制[1]。
建设区域化的卫生信息系统已逐步成为全球发展的热潮[2]。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先后投入巨资来开展基于国家和地方级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共享为核心的区域性卫生信息化建设。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将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实现医疗改革的头一条重要措施,提出投资500亿美元发展电子医疗信息技术系统,以减少医疗差错,挽救生命,节省开支。加拿大于2000年9月成立了名为Infoway的机构[3],以推动国家及区域卫生信息网的建设;2002年投资12亿加元开发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基础架构,于2009年为50%的加拿大人口建立了子档案,截止到2011年已累计投入20亿加元,并预计2020年覆盖全国。
我国自建国以来,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3年非典爆发之前,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属于自主建设阶段,由各个省市和地区自主设计研发相关的卫生信息系统,接口和标准互不兼容,包括数据元、数据集、业务规范等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2003年至2010年,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进入国家统一规划阶段,以国家大疫情(直报)、结核病专报信息系统为代表,初步形成相关标准,但各个省、市、县区相关系统没有规划统一的接口,报告、评估以及干预等出现上下分离的局面;2010年以后我国开始进入医改建设阶段,卫生部在“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中确定了“3521工程”总体信息化建设框架[4]。以该框架为指导,地市级医疗卫生管理系统进入以区域卫生信息化为代表的整体设计发展时期,国家颁布了健康档案标准,积极推动并鼓励地市级相关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整体接入。
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设区域疾病监控平台,形成一个覆盖全长沙市的疾病监控信息化网络,基于电子病历,通过自动监测过滤出符合要求的病例,改进目前现有的疾病上报模式,提高疾病监控的准确性和效率,能够使疾控人员和卫生管理者主动、及时了解和发现潜在的病患,在发生大疫情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控制。
2 研究发展现状(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atus)
当前长沙市各个医院的传染病、死亡病例和其他疾病监测的信息化系统都相互独立,没有统一的接口和数据标准来实现对接和融合。这种信息系统相互孤立的状况,增加了医院临床医生、防保医生和病案医生的额外工作量,同时,数据的重复录入也使得错误概率急剧增长,数据的一致性难以保证。如何有效的获取真实、详细、可靠的疾病数据,进而进行宏观深入地分析、预测、预警,为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决策依据,成为制约公共卫生发展的重大瓶颈。
(1)信息共享与服务不足
在信息共享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的不断普及深入,各级疾控机构和不同部门,往往较为封闭的建设了相互独立的各种信息化系统。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事先定义一致的数据标准和柔性的共享机制,这些单独建立的信息系统通常表现成为闭源的信息孤岛,系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流动,使得数据重叠、资源浪费、数据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更谈不上提供信息服务,大大降低了信息的效用和价值。
从信息服务的方面来看,以往的信息系统没有提供有效的服务机制和服务模式。一方面,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专业人员来看,对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服务的需求十分迫切;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信息系统没有提供有效的服务模式,相应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没有提供给专业人员使用,大量的信息资源仅保留在机构内部或者个人手中,无法发挥信息资源该有的作用。地市级疾控中心尚未建立适宜的机构网站,或者仅建立了相对简单的网站,未能充分体现网站的信息服务窗口作用。
(2)信息分析利用能力不够
当前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以及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和部署,可以自动或(半自动)、及时、准确的采集医疗卫生数据。但针对这些采集的海量数据,并没有进行有效地分析利用,形成相应的数据产品。因此,建设数据过滤、融合、分析、利用的后台数据挖掘系统,根据分析结果自动生成处理结果和预警信息,为决策者、科研人员和公众信息提供更直观便捷的信息服务是卫生系统信息化过程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亟待加强的部分。如传染病的预警预测、疾病风险的综合评价等。此外,信息的、反馈能力也不能满足专业人员和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3 疾病监测智能报告信息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Design of our system)
针对目前长沙市医疗卫生系统各个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以及医疗卫生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各种应用系统低水平重复的现状,建立与区域疾病监测和区域电子病历相衔接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势在必行。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可用性、时效性直接关系到公共卫生数据的价值。本文设计研发的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疾病监测智能信息采集系统的流程如图1所示。
疾病监控平台最基础的功能是:根据疾控中心设置的监控条件和过滤规则,通过综合判断从各医院的医疗数据中自动抽取出符合要求的住院病历,包括确诊或疑似。监控条件可以包括诊断、症状、体征、检验指标结果、医疗操作和抗菌药物使用记录等各种条件的组合,对于检出病例系统主动筛查并具有提示警告的功能,由平台直接上报疾控中心,或者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审核后上报疾控中心。
疾病监控平台主要包括医院端疾病监控上报系统和疾控中心端疾病监控管理系统。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医院端疾病监控上报系统,首先以电子病历为基础进行信息抽取和数据融合,对融合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再基于自动化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中心端定义的检测指标,筛选出符合上报要求的病例,主动提醒医护人员上报医院管理端,医院管理端再根据要求进行数据审核上报。
由于目前医生书写病历绝大部分还是采用文本病例或半结构化病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从非结构化或者半结构化病历中抽取出用于监控的症状和体征等数据。如何将病历中的信息数据进行信息抽取,是现在疾病监控的一个难点。信息抽取是文本理解技术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产物。从信息抽取的技术原理来看,其并不需要完全理解整篇文档,而只对文档中与目标信息相关的部分进行处理。从系统设计预定义的领域范围内,抽取需要的相关信息,再通过信息检索技术,从文档中寻找与用户相关的文本或者段落,并将这些文本或者段落进行“后结构”化处理,以达到满足卫生主管部门的需要。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信息抽取技术,抽取病历中的关键词并按语义组织成树状结构,包括抽取和组织结构两个过程。
医院端疾病监控上报系统涵盖了本院疾病监控、病例智能上报以及人工审核三个环节。疾病监控部分根据疾控中心给定的监控条件对本院的病例进行实施监控。智能上报模块根据监控结果,自动筛选出符合监控条件的病例,发送给人工审核部分,由于是自动筛选,筛选结果可能包括确诊和疑似病例。相关医务人员通过一个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对自动筛选出的病例进行人工审核,将符合条件的病例上报给疾控中心。
疾控中心端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定义监测指标和上报条件。这些监测指标以及对应的上报条件定义好后,将检测指标和上报条件下发至各个医院。第二方面是下发上报规则并且接收上报内容。为了方便后期的数据统计和分析,需要定义一致的上报规则,由各医院按照统一的规则上报病例数据。第三方面的功能是对各医院端系统上报的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能够根据预定义的监测指标和预设条件,进行自动预警。同时,系统还支持以静态报表或者动态走势图的方式直观的展示统计和分析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的情况中,通常会由于一些医院漏报而导致的管理部门信息缺失。因此,本平台在设计时,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提供独立监控的功能。即无需医院上报,疾控中心可以直接在全区域范围内对住院病历进行实时监控和病历筛选。
4 智能区域疾病监控平台的特点(Characters of our system)
既往的疾病上报,是从下而上,被动获取数据的模式。这种模式,无法对实际数据进行自定义的获取、多维度分析和智能提醒上报。其上报过程基本依赖广大医务人员的人为判断和手工填报。不可避免的出现报告不及时、漏报、错报现象;其次,既往上报无法查看原始的病历数据,管理端只能看到上报的内容,无法准确判断上报的准确性。具体来说,本平台的特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首先,本文设计和实现的区域疾病监控平台基于自顶向下主动获取的模式,有主管部门统一定义监控指标,设置上报规则,由各医院端系统主动抓取、分析电子病历数据,并根据监控指标和上报条件,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是否上报。同时上报过程经过医务人员的人工审核,大大增加了上报的准确率。
其次,在平台管理中心,管理人员不仅能看到上报数据,同时还能够调用电子病历数据,这样能够有效的解决上报漏报、错报现象,也使卫生局能够更全面的了解疾病发生情况。
再次,本平台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处理和分析。一般来说,电子病历中同时包含结构化,半结构化和自由文本这三种数据,将这三种数据的抽取以统一的抽取模型来处理,可以提供一套集成化的抽取工具和统一抽取语言,这样,抽取规则就可以由非计算机专业的医学领域专家来编制,大大提高了规则编写速度和匹配准确度,并减少了程序出错的可能性,因为不再需要人工为每条规则单独编写程序。
最后,本平台可以由管理中心统一定义上报规则,包括数据内容和数据格式等,可以和现有的国家卫生直报平台进行对接,减轻疾控上报人员的大量的重复工作。同时,又具有很好的扩展性,通过设置新的上报规则,可以无缝兼容以后的信息系统。
本平台疾病监测与传统疾病监测的区别在于:
(1)传统的疾病监测一般是以特定的诊断监测为基础,而本平台的监测扩大到所有非特异性的症状或体征、检验指标监测等信息,提供更多监测维度,大大提高检出率。
(2)传统疾病监测滞后于实际事件的发生,属被动监测,本平台监测属于主动监测,通过实时的多维度的症状监测和体征跟踪,可能提供实现预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甚至在医生诊断前即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病例。
5 预期效益(Expected benefit)
基于电子病历来采集传染病、死亡病例以及其他疾病相关的患者信息,通过信息化系统的自动处理,实现自动预警、信息校核的功能,使得医院和卫生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发现漏报、错报等现象,最大限度地保障疫情数据的及时准确。
区域疾病监控平台能够充分满足疾控中心的业务需求与应用。通过平台的应用,帮助辖区下属医疗机构自动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病例,并能够最大限度的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获取上报数据,减少手工填报工作量;为疾控中心管理人员提供全区域的疾病上报信息和疾病监控信息,同时,平台对这些大量的数据进行专业的三间分析,增强疾控中心对疾病监控和预防的能力。
6 结论(Conclusion)
卫生部在“十二五”卫生事业建设规划中提出了“3521”工程建设规划,明确了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要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为切入点,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监督、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建设,构建系统整合、信息共享的国家、省、地市(区域)三级卫生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目的。根据卫生部的整体规划和指导要求,基于电子病历来建设区域疾病智能信息采集平台,使其满足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实和长远需求,能够为公共卫生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和政府的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本文设计和研发的智能信息采集平台通过定义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协议接口,整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数据采集业务,避免了传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相互独立、缺乏协同、数据难以共享的弊端。同时,该平台通过在管理端定义检测指标和上报条件,可以实现自定义的数据采集、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和进行数据的深度分析与挖掘。
目前,基于电子病历建设的区域疾病监测采集系统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系统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在现有基础上可以根据所采集数据的内部组成结构和潜在的逻辑关系,进行相应的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提高疾病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支撑,对于落实医改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赵敏.新发传染病的威胁和防控[C].//全军第十次传染病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71-74.
[2] 叶华林.浅议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的设计与建设[J].中国新通信,2014,(5):95.
[3] 杨佳泓,等.国际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建设的现况研究[J].中国医院,2010,14(10):4-6.
[4] 相海泉.医疗卫生信息化“3521工程”[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3,(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