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计算机工程技术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工程技术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工程技术专业

第1篇:计算机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六业”贯通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兴起源于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产业不断发展与进步,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其不但需要具有专业基础知识的人才还需要具有动手能力和开创能力的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团队或者能够以计算机技术的某个方面为基础独立设计和研发开创自身事业的人才。通过学校设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能够拉动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我校为学生开设以实现学业、行业、产业、企业、就业、创业,“六业”为目的的一系列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下面对我校所设计的案例进行论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对应工作过程

所谓计算机应用技术工作过程是企业或者计算机技术团队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者计算机技术课题而进行的整体过程。项目任务的不同,决定了其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方法、运用媒介和组织形式的不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对应工作过程,因为学校开设的课程方向不同,培养的学生技能之间的差异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就业问题与创业方向的掌握,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对企业需求和计算机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调研,并从企业和计算机未来发展方向的实际工作任务出发,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以行动导向为原则,以职业能力提高为重点,以目前企业典型职业岗位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发展为依托,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六业”的培养,我们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办“学生创业指导中心”,通过设置与实际工作岗位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与未来发展方向对接的教学模块和计算机实际项目任务完成,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案例引导、项目引领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与未来的岗位任务联系在一起,培养实用型人才。

为将 “产学研用相结合,六业贯通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落到实处,我校实行了“六个一”工程:(1)一批教授进课堂;(2)一批高工上讲台;(3)一批骨干拜名师;(4)一批教师进企业;(5)一批教师进基地;(6)一批企业进校园。

2 从工作过程出发,改革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方法

从未来学生融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和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角度出发,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有效实施个性化服务,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无论是从计算机应用技术理论知识方面、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方面、学生自身素质方面都得到全面的提高。

2.1 依据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不同行业里的应用,建立课程体系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设置方向不同,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定位不同。譬如:程序开发、图像与动画设计、网络设计等,针对学生未来定向发展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学生未来事业的规划。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不同行业里的应用设置课程模块。模块包括:模块1:计算机操作和维护能力(①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②认识计算机的各部件,③组装一台计算机);模块2:计算机系统操作与设计,具备对计算机各个系统的应用能力和系统开发能力(①介绍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②系统原理,③系统设计与开发);模块3:计算机办公系统的应用,具备文书编辑和处理能力(①编辑、排版、美化宣传手册或文稿,②宣传手册或文稿高级应用,③制作邀请函);模块4:数据库设计与开发,具备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能力(①各种数据库的应用,②数据库的设计,③数据库管理,④数据库数据分析,⑤数据库数据库开发);模块5:计算机艺术设计,具备计算机制作和设计各种艺术类产品的能力(①各种设计软件的使用,②艺术形式与创新,③广告与动画设计,④艺术品鉴);模块6:internet设计与应用,具备网络应用知识和网络设计能力(①计算机网络知识,②各种网络设计软件的使用,③互联网)。

2.2 把真实的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实施教学中的“任务驱动”、“ 项目引领”

为了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与岗位工作过程的结合,教师应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布置任务”的方式把真实的企业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任务”作为驱动,围绕着具体项目任务展开探究,自己操作计算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积累丰富的感知认识,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提高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word的教学中,可以制作一本企业宣传册为具体任务,并将其分解为“构思——制作——排版——美化——目录编排——邀请函——宣传推介”等五个阶段任务,引导学生搜集企业素材,确定宣传册的定位、总体风格,进行企业相关文字和图片材料的筛选;完成宣传册的内容录入、编辑、排版和美化,构建别具一格的企业形象和产品介绍;设置页眉、页脚,生成宣传册封面、扉页、目录;将图文并茂的邀请函分发至各界朋友,进行企业推广。整个教学围绕具体的项目任务展开,目的性和应用性鲜明,有利于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五部分典型任务的完成,既使学生牢固掌握了word各知识点的运用过程,提高了操作技能,也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了“设定任务目标、学生自我创新与独立完成、教师提供问题解答和任务完成辅助”的现代教学思想。

2.3 对典型项目中的知识点采用案例教学,实现教学与应用的对接

案例教学法是构建于情景学习论、认知弹性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的真实性、深刻的启发性和突出的实践性为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突出岗位工作过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以凭借与典型项目中的知识点对应的、具有多元表征潜在价值的“案例”,缩短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情境的差距,实现教学与工作应用的无缝对接。比如:excel教学的一个典型项目是企业工资表的实际应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工资表“创建——统计——分析——图形表示——打印”等完整工作过程。为此,可引入一个在工资表创设过程中某些项有错误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找出错误所在,在错误的辨析和纠正中强化知识的掌握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不同专业案例选择应有所不同,比如: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金融类行业就应该选择“unix操作系统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金融财务建模——用excel工具”、“数据挖掘在银行领域中的应用”、“银行灾难备份系统”等案例。对于而对于电子类行业就应该选择“数字信号传输由并行到串行”、“oracle系统分析”、“信息安全中的加密技术”等案例。以其实现教学与行业应用的对接。

3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时,会遇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面的岗位比较多,每个岗位所侧重的技能不同,为了确保典型工作任务的代表性,最好是对每个典型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之后再抛开具体岗位,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抽象、提炼。

参考文献:

[1]黄彬.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1).

[2]徐国庆.行动导向的高职课堂教学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2011.

[3]陈建忠.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4).

[4]夏云鹏.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2011.

第2篇:计算机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5〕182号)和《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度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工作安排的通知》(计考办〔2015〕2号)精神,为做好我区2016年度上半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时间及科目

考试于2016年5月21日至5月22日进行。

级别

专 业 资 格

科目数

考试时间

科目

高级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3

上午9:00—11:30

综合知识

下午1:30—3:00

案例分析

下午3:20—5:20

论文

系统分析师

3

上午9:00—11:30

综合知识

下午1:30—3:00

案例分析

下午3:20—5:20

论文

中级

软件设计师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应用技术

网络工程师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应用技术

信息系统监理师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应用技术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应用技术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应用技术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应用技术

多媒体应用设计师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应用技术

初级

程序员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应用技术

网络管理员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应用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员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1:00—3:30

(A卷)

4:30—7:00

(B卷)

应用技术

5月22日考试安

上午9:00—11:30

(C卷)

应用技术

二、报考条件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均可根据情况报名参加相应专业类别、级别的考试,报考者不受学历、资历、年龄的限制。

三、报名方法

2016年上半年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我区实行网上报名、网上资格审查确认、网上缴费、网上打印准考证。

(一)网上报名时间:2016年2月25日上午9时至3月25日下午17时。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考生可登陆“宁夏人事考试中心网站”(网址:nxpta.gov.cn)“网上报名”栏目,点击“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按钮,进入我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网上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系统不间断接受考生预报名。联系电话:(0951)5099130,5099131。网上报名须注意下列事项:

1.选择考试。考生根据需要选择考试类别、级别、科目。

2.填报信息。考生应如实、准确填写报考信息,填报错误或提供虚假信息,由考生本人负责。在打印报名表前,填报的信息可以修改,报名表打印后报考信息不能做任何修改。

3.上传相片。考生须上传近3个月内免冠正面证件数码彩色照片(格式为jpg,保存空间为5kb-25kb)。考生上传照片时,可使用网上报名流程中提供的照片编辑软件处理后再上传,以保证格式的正确。照片必须清晰并反映本人特征,质量不合格的,考生须重新上传。

(二)网上资格审核时间:2016年3月21日至3月25日。考生网上报名后,由银川市人事考试培训中心对考生报名填报信息及上传照片进行网上审核,审核通过的考生即可按照网上提示打印本人相关的《资格考试报名表》,由本人留存,待考试通过后办证时提交复审。联系电话:(0951)6041173、6021173。

(三)网上缴费时间:2016年3月21日至3月27日。经网上审查确认通过的考生,即可自行在网上缴费。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缴费,视为自动放弃。网上缴费后概不退费。本次考试不设补报名,请考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报名手续。

按照自治区财政厅、物价局有关规定,考生报名时须缴纳报名费每人10元,考务费每人每科50元。

(四)网上打印准考证。考前一周内,考生可登陆宁夏人事考试中心网站“准考证打印”栏目,用A4纸自行从网上打印准考证。考生须按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地点,持本人准考证、正式有效身份证参加考试。应考时可携带黑色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橡皮进入考场。

四、合格人员复审

2016年上半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报名审核,采取考后现场复审的方式,成绩合格人员须到现场进行复审。考试成绩公布后,合格人员须按照宁夏人事考试中心网站上相关通知要求,到宁夏人事考试中心服务大厅(地址:银川市兴庆区上海东路40号宁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一楼西面大厅)进行复审。

合格人员复审时须携带下列材料:

1.在线打印的《资格考试报名表》1份;

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张(A4纸);

第3篇:计算机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9020603

1CDIO工程教育模式

1.1CDIO工程教育模式产生及特点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4所大学于2000年10月共同合作创立的新型工程教育模式。CDIO构想是来源于产品、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生命周期,即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等4个英文单词首写字母的缩写构成了CDIO名称。它创建以工程项目即产品、过程或系统的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工程教育的环境,改变学生的求知方式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工程教育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的工程教育大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参照工业界的需求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和系统性的能力培养、实施指导以及实施过程和结果检验的12条标准。

1.2CDIO课程大纲的内容

CDIO课程大纲的设计是为了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工程需求且全面发展的未来工程师。他们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在现代团队合作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个人职业技能和人际沟通协作技能,能对产品或系统进行“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能力,而且能致力于工程产品或系统的创新与改进,并充分理解在企业和社会背景下进行“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工程系统。因此,CDIO课程大纲的主要内容分为4个方面:技术知识与推理、个人与职业的技能、人际技能、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CDIO)工程产品或系统的能力,如表1所示。在充分理解CDIO课程大纲内容,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于一体是CDIO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最大特点。

2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2.1CDIO模式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各学科和技术领域不断地呈现出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局面,这一综合发展的趋势在工程学科研究和工程实践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使得工程领域的问题不再是简单的单一问题,而是融合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人文、道德、论理等多种元素的复杂型问题。这无疑对高级工程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更是要适应工程领域的发展,培养适合产业界需求的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工程人才。因此,在工程教育与产业紧密合作的背景下,我们通过走访具有国际化标准的IT企业、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行业专家研讨会、分析已毕业的学生调查反馈信息来确定产业界用人单位要求,同时引入CDIO理念,帮助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符合国际化标准且为现代化工程需求的网络工程师,如图1所示。

2.2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工程能力培养为主体的创新型课程体系设计

传统的课程体系设计是以学科知识为导向,它注重知识积累与学科逻辑,但与工程实践脱节,较大程度地限制了工程教育的发展,妨碍了学生多重目标的发展,使得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学习能力、自主创新实践能力与系统构建能力,而且几乎无法促进学生在人际交流、团队协作、管理与领导、职业道德、责任心、专业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而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革新。由于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具有工程实践性强、学科涉及面广、交叉性强、项目化突出、注重综合应用能力等的特点,因此我们根据CDIO课程大纲的培养体系,提出了“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工程能力培养为主体”的创新型课程体系设计。

工程项目乃是工程实践的核心,特别是工程实践中所要考虑到的生产、技术、功能、环境、人类社会及历史使命的要求与限制都要体现在工程项目中。而CDIO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就是使学生的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都紧紧围绕着项目设计,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为载体,从而使全部课程有机系统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将整个课程体系的工程项目设置为三级。

一级项目是以培养学生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系统构建能力为主线贯穿三年整体培养模式里。一级项目的初级引导项目是让学生在刚就读时就开始接触,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大一教育项目让学生通过知名IT企业调研最初接触与实践产品/系统从研发到运行的一体化过程,让学生尽早形成工程项目实践意识并了解产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知识能力,可为以后一级项目的高级引导项目做好基础准备。一级项目的高级引导项目为综合实践项目,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网络编程综合应用实践项目、网站设计综合应用实践项目、网络集成综合应用实践项目、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学生通过一级项目的实践可以得到CDIO系统掌控与构建能力的训练及实现专业知识与素质能力的相互融合。

二级项目是以相关核心课程群和相关能力要求为基础的项目。为了支持实现共同目标,二级项目将建立起多门课程之间的关联,让各类型知识内容与技能有机地结合,使学生不会掌握孤立的知识点。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我们设计了职业道德与交际技能项目、计算机基本操作与应用能力项目、程序设计基本技能项目、数据库管理与开发能力项目、计算机网站规划与组建能力项目、计算机网络操作与应用能力项目、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力项目,计算机网络工程能力项目等8个二级项目。例如计算机网络操作与应用能力项目覆盖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网络服务器架构、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实训、电子商务导论和网络营销等多门课程。

三级项目是以单门课程为基础的项目,主要是为了加深与强化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与应用而设的。核心课程应依据专业课程教学需求,创设以小规模实践项目为载体,帮助学生尽可能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我们设计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站规划与建设、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编程技术、网络安全与管理等5个三级项目,而其他三级项目的设立与否应依据各门课程的标准与需求而建立。

这种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创新地创立了三维立体式架构:工程项目、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关系,改变了传统的单维架构即学科知识。它是以“一级项目为主线,二级项目为支撑,三级项目为基础”的方式,与项目训练相整合,而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所包括的导论性课程、学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设计-制作”实践项目课程之间相互嵌合,实现了课程的空间逻辑性与时间连续性的紧密结合。这种高度结构化的课程体系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锻炼学生个人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责任感、职业道德等全面发展,如图2所示。

3CDIO模式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

3.1建立标准化的课程评价

为了完全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CDIO标准中的要求是直接参照工业界的要求而制定的,例如很多院校的机械系和航空航天系都是直接参照波音公司的素质要求以及ABET的标准EC2000来培养学生。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发展迅猛,目前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该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的未来网络工程师,可以参照该领域中一些龙头IT企业的要求,建立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

3.2建设系列化的专业教材

专业教材的建设是保证CDIO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一个重要载体。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建设系列化的专业教材,这些教材不仅体现产学合作的教育机制,提高工程教育质量,而且可以确保学生在学校里能学到应有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能力,毕业后能满足产业界的需求。

3.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CDIO工程教育要求学生在集成化教学过程中不仅获得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能提升个人自身能力、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及产品和系统的构建能力。这就要求有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灌输式、重知识轻理论的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讲授-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基于问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达到双重目标: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

3.4组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一位“学科型”教师担任一门课程的教学,而在CDIO工程教学中,需要有一支“双师型”教师团队协同完成教学,因此,组建双师型的教师团队是顺利完成CDIO工程项目教学的保障。所谓“双师型”的教师团队是指学校要建设一支由学校的专职教师和来自IT企业的兼职教师相组合的教师团队。专职教师会重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兼职教师会重在工程实践的教学,但专职教师必须加强工程实践技能,而兼职教师必须加强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师团队不仅能使队内的教师在专业知识、个人自身技能、人际交往团队协作、产品和系统的建造等能力方面不断地取得自我提升与完善,而且还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工程实例,给学生树立起当代工程师的榜样,真正担任起学生全面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3.5完善合理化的课程考核

由于CDIO工程教育的课程教学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因此课程考核应与项目的各个环节相联系,这样才能有效地衡量学生的CDIO能力。针对不同能力的评价,应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实施,例如项目构思与设计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小组互评与自评方法来衡量,项目实现能力可以通过学生作品演示方法来衡量,项目运行能力可以通过学生考察记录方法来衡量,掌握专业知识能力可以通过学生的笔试与口试方法来衡量等等。只有逐渐完善课程考核的科学合理化,对课程建立起多方位多维化的评价体系,才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学习效果,体现课程考核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

[2]陶勇芳.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第4篇:计算机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关键词:正确合理 应用计算机 工程技术

1现状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开发,由于缺乏对计算机软件的质量的保证,包括对软件开发者和其技术支持的技术资质证明和对软件开发商的质量控制过程的严格评价,加之对软件中所用技术的理论依据的严格评价;简单和复杂例题测试结果的严格评价及其与其他独认求解结果的比较等等,很多威胁到工程技术安全的问题,被计算机软件广泛应用和发展所掩盖了。人们越来越愿意相信计算机技术使他们能对工程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很少有人在想,特别是年轻的工程师们更很少去想,如果没有计算机,工程设计师需要哪些必要的知识和经验。

许多人都相信,解决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就是怎样使用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本身的专业知识,有的甚至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当成能胜任工作的能力,许多计算机工程师们相信,他们仅仅依靠计算机技术就可以“解决”工程问题。没有人认识到高质量的工程只能是渊博的工程理论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艰辛的脑力劳动、高质量的设计思想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不可能识别上千万种工程设计思想,除了具有快捷的计算速度外,计算机程序只是一此离散的知识。而真正的工程知识是经验、创造力、想象力和“认知”的综合体,它超越了任何计算机程序和程序员对结构工程的“理解”。

现代工程具有复杂的理论依据、集体的设计思想,单纯的依靠计算机工程技术是不可能让人们学习有意义的经验的。越来越多的工程师们都期盼计算机软件能将工程设训程序完全自动化,希望在解决工程问题时他们只需要区化类型和条件,让程序自动生成必要的数学模型,完成复杂而重复的分析和设计过程,最后由制图工具完成设计图纸。这样,工程设计唯一的责任就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评价最后的设计“成果”。而对于是否能可靠的检测特征值,在进行分析时是否用了足够的模型、状态或计算机建认数学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工程实际的特征,分析结果对工程敏感部位是否敏感,计算结果是否在条件允许范同之内,是否能根据实际的工程设计模型对某此边界条件进行调整,这些在年轻一代的结构工程师们心中,都变得模糊不清。

2计算机是一种工具

计算机不可能替代人的脑力劳动、人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计算机能处理大量的信息,但计算机程序是没有多少工程实际工作经验的程序员编制的,程序对工程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很完善,在计算中,即使是错误的信息,计算机也不可能识别,同样的都在计算机上显示给专业技术工程师们。这就要求专业技术工程师们自己能通过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来控制设计计算机的偏差。在软件的实际应用方面,那些只有极少经验、极少学识、年轻的工程师依靠计算机软件来解决极度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设计问题。他们对力学基本原理和设计规范的背景知识了解很少,无法判断程序算法所蕴含的假设和步骤,也无法判断计算机运算结果的质量,他们宁愿相信计算机程序产生的任何结果都是正确的,也无法怀疑计算机作出的所有结果,以及用独立的例题校验结果,这就对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方面造成了很大的缺陷。

3如何正确合理的应用计算机工程技术

要强调工程实践中知识、专业技术以及经验的重要性,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才是关键。专业的工程师应在参加工作的最初一段时间内,对工程设计计算进行手工求解,了解手工求解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提炼模型、识别计算结果中的错误,解决问题的其它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对计算机的计算结果应持批评态度,尊重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工程实践学习工程设计,强调从那些资深的或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那里学习结构工程设计。不完全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要经常怀疑计算机,在没有深入工程以前不使用计算机的结果。在被工程师证实正确之前,假设计算机提供的结果是错误的。在用计算机求解之前,必须先知道答案。要崇尚知识和经验,提倡全面了解工程理论和实践中的所有经验。虽然在工程实践中计算机技术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但是工程师们必须认识到对工程学的原理、方法、标准等等的全面了解,比对计算机操作方法的了解要重要得多,计算机不可能记录有关模型、分析和设计的一些技巧。计算机工程技术只能回归到工具的位置,只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计算、图像、文字处理等信息技术工具的位置,认识到这点,将对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策略起到重要的影响。我国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工作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计算机技术工作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要想发展好计算机技术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国应该加大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保护,研究出省时、省力、安全、有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鼓励高校和企业个人对计算机技术工作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对于计算机技术技术研发做出贡献的企业或者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计算机技术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是计算机技术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只有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工作要领和安全规范,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才有可能得到保障。加强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训,只有负责人有传新意识的的员工才能为自己的企业创造效益,才能推动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和发展。

4结语

计算机技术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机革新技术将创造力与责任心得到统一,同时令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安伏,王国富.计算机发展趋势探讨[N].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

第5篇:计算机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最新人力资源调查显示,人才市场急需计算机工程师人才特别是“嵌入式人才”,但是负责人才输出和培养的大专院校近年却出现了重软件轻硬件、重研究轻操作、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显然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了解决供需矛盾问题,达到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要求大专院校除了要培养研究和创新型人才以外,应该注重有大工程观和大系统观,同时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师的培养。

为了提高工程实践教育水平,根据社会和国家建设的需要,清华大学开始建设计算机工程实践教育实验区,以此为契机,我们对计算机工程实践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

1 计算机工程实践教育的定位和教育理念

计算机工程实践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接受创新的工程实践意识、严谨的工程实践作风、科学的工程实践素质、优秀的工程实践能力、规范的工程实践标准等方面的教育。依据学校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根据教学需要,我们建立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内容如下:

(1)面向工程需求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学科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提升了各学科的技术水平。实验区面向社会实际工程的不同需求,按照技术基础、工程应用和工程实践,建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2)强调理论基础上的实践

计算机教学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实验区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空间,通过实验验证、课程设计、专题训练、专业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作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数理、电子技术是计算机学科的基础,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是计算能力的体现,实验区强调理论指导下实践,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3)依托科研优势的实践教育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全国重点学科,拥有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和雄厚的科研能力,承担了一系列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等重大和重点项目,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实验区注意提取科研中的相关知识点,引入到工程实践教学中,以先进的科学问题激励学生的思考。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体验书本与应用、学习与研究、通识与专业、继承与开创的关联。提升工程实践人才的培养水平,努力将实验区建设成为一个科研成果转化和工程实践创新基地。

2 计算机工程实践教育的改革思路

我们深入地分析了国内外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的经验,从教学内容、授课机制、实践教学建设、工程意识与团队精神培养等教学环节和培养目标上看到了我们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近几年内的建设目标。与此同时,我们根据建设和发展的要求,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如下改革思路:

(1)建设一套完整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学科,实践环节十分重要。建设技术基础、工程应用和工程实践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自主研制或引进一批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实践教学装置和仪器,同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和公司合作建立一批学生工程实践基地。

(2)建立一支优秀的工程实践教师队伍。一堂好的实践课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建立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精湛、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十分重要,这是搞好计算机工程实践教育实验区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工程实践教育实验区在注重培养学校内部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将定期邀请一批企业、公司中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讲学、任教。

(3)注意把科研成果引入到工程实践教学中,将计算机工程实践教学区建设成为一个科研转化基地。高水平的科研始终是实践教学的有力支撑和源泉。计算机学科发展很快,必须经常更新工程实践内容,引导学生直接面对科学前沿,应用新技术驾驭新工程,教会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4)加强工程实践教育标准化,推出面向工程实践的系列教材。作为工程实践性强的代表学科,计算机学科对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但是近10年对此的要求和教育重视程度有所降低,因此加强工程实践教育尤其是大工程实验方面的教育是我们接下来的重点改革目标,为了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将推出配套的面向工程和实践的系列教材。

3 计算机工程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

我们设定的计算机工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层次:技术基础类、工程应用类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其中工程应用类又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子类(如图1所示)。

(1)技术基础类课程

从课程设置方面看,这些基础课程都属于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系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这类课程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为工程实践技术的应用做好准备。

(2)工程应用类课程

工程应用类课程分为两大系列:软件工程应用系列和硬件工程应用系列课程。软件工程应用系列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等课程为主体;硬件工程应用系列以计算机组成原理、微计算机技术、嵌入式系统、FPGA设计等课程为主体。这些课程虽然如此分类,但是有很多课程软件和硬件技术都融合在一起,并非有严格的界限划分,学生在学习和选择上也仅做参考。这些课程直接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利用“人类通用智慧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充分体现出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

(3)工程实践类课程

计算机工程实践类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环节,目的是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工程师,有创新的工程实践意识、严谨的工程实践作风、科学的工程实践素质、优秀的工程实践能力。此类课程在内容上每年都进行更新,在质量有充分保证的基础上,每年都争取增加和扩大,以提高学生的选择空间。

在三类课程中,实验区重点突出工程实践类课程,并逐年提高此类课程所占的比例,力图将学生训练成在工程实践上有很强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专才。以计算机工程实践必修课“计算机专业实践”为例。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灵活运用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主要专业知识,自己设计、制作、调试完成一个工程性极强的大型教学实践课程,使学生在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开放式CPU设计与测试”、“多模态身份验证系统”、“足球机器人及机器人足球赛”、“基于FPGA的微机接口设计”等。以“开放式CPU设计与测试”专题为代表,该实践专题的最大优点是开放式设计,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处理机体系结构,并进行全面测试。该实践专题以“数字电路”和硬件设计语言为基础,把“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是计算机本科硬件课程的汇总。

再例如2007年7月夏季学期推出的“基于大规模集群的海量数据处理技术”课程,该课程是Google公司与实验区合作,在清华大学开设的有关集群分布式编程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到通过大规模集群的模式处理海量数据的方式与编程方法。来自Google公司的优秀工程师亲自讲述有关使用大规模集群处理海量数据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实际编程方法。通过实践相关的课程内容,使用开源的Apache Lucene Hadoop工具,学生亲身实践Google文件系统以及Google所使用的分布式编程方式MapReduce。学生还需要完成特定的分布式应用程序设计来巩固所学的编程知识,用于处理实际的海量数据问题。课程内容的重点放在实践上面,Google公司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20个节点的大规模集群范例,学生可以在这个集群上面完成相应的实践课程以及最后的大项目作业。大项目作业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课程内容的关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对课程的理解程度,选择一些项目来实践完成。例如可以利用所学的编程方法完成一个完整独立的搜索引擎,或者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建立类似于Google的分布式锁机制Chubby以及结构化数据处理系统BigTable。我们主要邀请Google内部的具有实际分布式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前来授课,包括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授课语言为英语。

第6篇:计算机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关键词:就业;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

1研究背景

经历了2008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将加速转向基于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新模式[1],这就导致一批中小企业关停,就业岗位大量减少。加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继续增加,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小部分大学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现实。计算机专业是高校中发展最快、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相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就业竞争相当激烈,这给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尽可能多就业,已经成为各高校共同思考的问题。

中国计量学院计算机专业是在1999年6月建立的。经过多年努力,专业建设已走上正轨。2005年,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申报成功,2006年4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校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11月,升格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4月,我校参加了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办学试点”工作,侧重在“计算机工程”方向的试点[2],并参与“面向本科就业市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试点”教学研究项目。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了“大众教育”阶段[3]。在招生人数增加的同时,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却不能同步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随之产生。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大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2005年到2007年,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7.5%以上,就业率似乎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小部分毕业生工作在“精英”岗位层面,而大部分毕业生工作在“非精英”岗位层面。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学生工作不久就失业了,而我们应该看到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毕业生从事的专业是否对口;平均薪酬是否满意;毕业生是否真地扎实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毕业生是否能迅速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是否已经具备了企业需求的基本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的教学是否达到了培养要求;以上问题的存在,是否与我们的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培养计划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等有一定的关联等。

所以,我们要抓住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或改善问题的方案,进行系列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大学期间能真正学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2面向就业市场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思路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主要有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高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三大类,教学型高校又可以细分为技能教学型高校(高职高专)和技术应用教学型(一般本科院校)两类。中国计量学院目前还属于教学型高校。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工程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必须高度重视特色专业的建设,以特色增强竞争力,以特色服务于社会。根据中国计量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照“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的要求,我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于工程型。

符合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工程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能够满足新兴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型本科人才融合了传统本科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和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际应用能力的特点[4]。工程型本科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我们必须认识和了解当前计算机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分析市场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针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进行准确及时的调整。我们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一方面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和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把向社会输出“用得上,用得久”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坚持“强化工程、软硬结合、敢于创新”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强调人才培养要实现“三个适应”,形成“三种能力”,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浙江省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自学和创新能力。第三方面是专业特色方面,中国计量学院是我国计量领域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还是国家解决与计量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基地和计量行业的服务基地,学校除了在人才培养上体现计量特色外,还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融入具有“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专业特质的办学理念,尤其在软件测试与度量等具有计量概念的专业课程方面办出特色。

3面向就业市场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方案

3.1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

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应重视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性部分,把应用性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坚持工程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并重,通过产、学、研结合,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工程型本科人才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对往届毕业生的定期回访,对于了解市场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改进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讲授专业课程的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对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回访调查,了解市场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要求,收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我校专业培养方式的建议等。为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我们与许多在杭企业进行合作,并开展调查,掌握和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重新确定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如企业对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有一定要求,我们就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出“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项目经理到校授课。这些调整和合作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与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2以就业为导向,改进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经过对计算机专业相关职业技术岗位的调查和分析,本专业采取“平台+模块”的形式构建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根据“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原则,为了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专业课程搭建了四个平台,即通识基础教育平台、文理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实践教育平台。其中,专业教育平台由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两个板块组成,以适应社会对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计算机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中,分专业方向进行培养是合理的,也是必需的。根据社会需求,我们在专业方向上将计算机专业课程分为“软件工程及测试”、“嵌入式系统应用”和“网络应用技术”三个方向类,设置了三个方向课程模块。结合学校的计量特色,我们仔细统计和分析现有的三个模块培养方案,找出问题并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如在嵌入式系统模块培养中,学生选修人数相对较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该方向和硬件课程紧密相关,而学生普遍对硬件知识掌握较少,存在着怕难的思想;同时该模块的学习门槛也较高,给学好嵌入式系统相关知识带来一定的难度。结合上述问题,我们在介绍系统原理时,尽可能多结合实例,把抽象的内容简单化和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吸引优秀学生参加科研,进行相关工作的改进[5]。

在实行分专业方向培养的同时,要注意突出课程的应用性、技术性和联系性,理顺必修课程的先修关系,如图2所示。模块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主,在强调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模块课程学习,学生在计算机的某一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3.3以就业为导向,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军事训练、社会实践、专业课程设计、专业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我校采取了灵活弹性的专业选修课设置、考核与管理模式,加强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集中实践环节,每门课都制定了严格规范的指导书或实施细则。为了增强学生就业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还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了实训环节。

我校的系列实验具有明确的实验目标,重视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采取“讲授、模拟、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活动,分阶段设置不同层次的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规划由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组成系列实验体系[6],如图3所示。

验证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使学生“学会走路”;设计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主走路”;探究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让学生“自己找路”。

1) 专业课程实习。

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我们与协作单位在合作研究、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共建实验室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打造富有实践经验和技术开发能力的师资队伍,提供技术服务。通过承接横向合作课题并让学生参与,采用教学和科研两种手段,使学生在“真刀实枪”的训练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另外,我们积极与合作单位建立挂钩实习合作关系,每年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到产学研合作单位顶岗实习,使分散与集中实习相结合,毕业设计与岗位工作相结合。实行双导师制,给学生配备学院教师与挂钩单位业务人员组成的指导教师。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在同等条件下接收优秀实习生,或出具就业推荐书。以上方式可以加大学生现场实践的力度,弥补传统实习环节中走马观花的缺陷,使学生在专业学习后期就有面向实际问题的机会和利用专业基础技能解决问题的驱动力。

2) 专业实训环节。

我们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包括与软件开发设计第一线IT企业的合作,以及与专门从事培训活动的企业合作。在前一种合作形式中,企业的高级技术主管、项目主管直接参与计算机课程教学,学生可以提前一步与社会实际和生产实践相接触,部分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该企业工作,解决就业问题,企业也同时获得了人才与技术支撑。在后一种合作形式中,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多种形式的合作,比如学分替换、考证、合作培训和参与大学生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近3年来,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各种实训的人数已达159人,其中有155人成功就业,像2005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许旭娟、陈东等45人,在阿里巴巴、印度塔塔、美国虹软等知名企业工作,月薪4 000元以上。

3.4以就业为导向,探索计算机专业第二课堂

我们积极探索第二课堂多种形式的活动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继续抓好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等4个学生课外创新基地,创造条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引导,学生成立了兴趣小组;通过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科技开发和学生自选科研课题,我们成立了学生科研小组;同时,我们以各种形式的创造与社会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并以计算机应用为依托,成立学生社会实践小组。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3年来,计算机专业每年的在校生不到400名,但学生每年参加校级竞赛的科研创新作品平均达到近百件。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我专业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竞赛国家二等奖2项,省级奖30多项。在教师的系统指导下,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1位2007届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组织学生课题组完成了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项目1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参与专利设计1项,在《计算机应用研究》等期刊上公开4篇。

4面向就业市场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措施

4.1培养“双师型”人才,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一个专业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如何,基本上决定了该专业的教学水平及其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教师培养是工程型计算机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参与到实际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活动中,以科研和工程实践带动学术水平的提高。教育部在2007年7月颁发的《关于启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专职教师中具有工程师职称的教师比例必须超过50%,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二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师的引进上,我校优先考虑有工作经验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或者已在企业、公司、科研院所工作过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师。我们利用各种机会招聘有工程背景的新教师,让教师到企业去实习锻炼,聘请企业项目经理为兼职教师等,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4.2引进“产学研结合”机制,培养工程型专业人才

对于培养工程型专业人才来说,“产学研结合”机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模式。通过联系一些具有一定科研与开发能力的企业,我们将本专业的毕业设计安排在这些企业中进行,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更接近实际工程的应用需求,也可以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融入企业环境,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通过产学研合作,我们建立了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密切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企业、科研院所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为企业、科研院所输送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近两年,我们与杭州中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实时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天演维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工程型专业人才。

4.3建立专业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良性互动体系

要建立专业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良性互动体系,教学管理应充分利用学生管理工作深入班级、可以做到与学生零距离的优势,促进教与学的互动;而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促进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将工作重点落实到学风建设这一根本点上来。没有优良的学风,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必将成为一句空话,优良的学风、班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使全班学生受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

5结语

学生就业工作是高等学校办学的生命线,也是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总检阅。工程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的规律和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我校根据计算机行业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人才的需要,研究和探索具有特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而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具有专业特色的工程型计算机人才,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我校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强,应届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的期望值距离逐渐缩小。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受到长三角地区IT企业的欢迎,近两年的一次就业率达到97%以上,处于我校前列,就业情况良好。

参考文献:

[1] 潘云鹤. 抓住机遇,大力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2009(24):3-6.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王亚杰,陈岩,谢苗峰. 注重三项创新 在更高层次上办好行业特色型大学[J]. 中国高等教育,2010(2):8-11.

[4] 王陆海,王忠民. 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3):16-18.

[5] 陆慧娟,周杭霞.提升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8):50-52.

[6] 陆慧娟,高波涌.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考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20):156-158.

Research on Computer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Oriented Undergraduates Job Market

LU Huijuan, ZHOU Yongxia, HE Lingmin, GONG Yup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第7篇:计算机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最火爆的工科专业:工科领域专业很多,如航空航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电子电气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石油工程等,都是值得考虑的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都有很好的就业前景。目前美国每年培养7万名工程师,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各行各业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呈增长趋势。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许多新兴行业和非传统行业也对工程师有着很大的需求,尤其是高学历的工科毕业生。这也导致近年来,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申请数量一直持续增长。

最火爆的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包含各种各样与计算和信息处理相关主题的系统学科,从抽象的算法分析、形式化语法等,到具体的主题如编程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和硬件等。作为一门学科,它与数学、计算机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有显著的不同,却经常被混淆,尽管这些学科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和覆盖。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很热的专业,进可深造读书,退可选择工作。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习这个专业,而且不同学校会有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和计算机工程(Computer Engineering)两个专业,本质上两个专业很相似,都学习计算机领域核心内容,如编程和软件开发。它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科学”和“工程”。Science意味着去了解未知事物,而Engineering最原本的拉丁文的意思是发明创造。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学生有着对电子电路、硬件设计等学科的深刻理解和很好的应用能力,能适应实际的设计和工程方面的工作。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侧重学习算法设计、计算性能、编程语言等课程。计算机方面的高级人才,如网络架构师、数据库工程师、数据分析与发掘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等,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可以拿到丰厚的薪酬。

最火爆的理科专业:单纯的理科专业,如数学、物理等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内容比较枯燥、学习难度比较大的实际问题,本科毕业后在求职市场上并不具有很大的优势。然而这些学科让学生打下了很好的数量分析基础,使他们更适应以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而且可申请研究生的专业种类很多。毕业生不仅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的高级学位,也可以选择统计、精算、金融学科,甚至可以申请商科、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文科专业,因为美国文科教育其实非常看重申请人的数学和统计学背景。

最火爆的文科专业:文科专业包括历史、英语、文学、语言学、社会学等。由于专业特点,就业有一定难度,社会对这类毕业生需求量不是很大。在美国,学习这些专业的孩子家庭条件较好,他们普遍不担心毕业后很快要有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他们追求的是高品质的生活状态。因此,对于那些家境良好,同时又十分热爱这类专业的申请人强烈推荐。因为珍贵的大学时光里,可以探索自己热衷的领域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从长远看,这些专业毕业生后期普遍有很好的发展。

最火爆的艺术专业:音乐、绘画等艺术专业,与普通常见专业有很大区别。学习这类专业普遍费用昂贵,学校很少提供奖学金,只有有非常杰出的艺术天赋的人才能成功进入,如郎朗。但这些学生毕业后,普遍有非常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最火爆的经济专业: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社会中个人、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如何选择,这些选择又将决定社会资源如何被利用和分配。作为本科阶段的专业选择,经济专业非常有利,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对后期就业和学习做出了很好的铺垫,对在研究生阶段攻读金融、经济或商业相关学科也有很大的帮助。但同时应注意,纯学经济还是不好找工作,只有兼修其他课程后才会有更多机会。美国的经济学研究生教育很有特点,很多著名大学都没有经济学硕士学位,而大多将经济学专业直接设置成为博士阶段的教育。

第8篇:计算机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关键词 协同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4-0016-03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是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一种,学位为专业学士,应用型本科与普通本科共同构成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全日制本科层次。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现场工程师或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基本任务的本科专业教育。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旨在建立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目前,在国家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生产方式逐渐从“劳动密集型”走向“技术密集型”。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制造业进行“庞大存量”的转型之后,人才需求层次明显提高。中国企业正逐步转向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获取市场,这需要建立结构合理、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计算机产业是一个智力密集型产业。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大量属于传统行业的企业广泛使用信息化技术,对于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十分渴求。但在这些企业中,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数有限,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较高,往往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开发维护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和协调能力。培养市场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计算机人才,已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

二、人才定位

(一)与普通本科专业的区别

普通本科计算机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的高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计算机学科体系为主线,着眼点是“基础、系统、学术”,面向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生产企业的研发部门。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相关岗位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以计算机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计算机工程技术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强化工程实践解决问题能力,着眼点是“岗位、应用、工程”,主要面向技术密集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

(二)与高职专业的区别

高职院校根据其职业岗位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构建理论基础,重在使学生掌握实用技术并熟悉相关规范;而应用型本科适应面较宽,适应层次较高,要求理论基础相对宽厚。高职院校主要使学生具备技能性的实践能力,重在常规操作,即运用成熟技术,按既定规范操作,强调熟练性、规范性;应用型本科重视系统的专业思维训练,培养技术性的实践能力,重在非常规操作,即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一般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大量一线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本科则主要培养技术密集产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并担负着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等任务,其毕业生要求是职业素质更好,理论基础更厚,技术水平更高,应用能力更强,适应岗位更多,职业潜力更大。

三、人才培养方案

(一)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应突破学科中心主义课程,始终围绕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结合,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应用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性、应用性为目的的课程体系。同时,根据专业的实际目标,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拓展培养对象的就业面(适应性)[1],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

着眼于“岗位、应用、工程”,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将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模块化,并按照职位岗位工作过程以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明确每个能力模块所对应的课程,在消化吸收企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学习情境。突出工程领域中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培养,强调掌握计算机工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及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注重发展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课程都以真实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进行整体设计,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建设主干专业和拓展专业(方向)相结合的复合专业学习平台,按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专业能力、职业变迁能力、社会普适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

图1为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课程开设情况,围绕工学必备能力、软件开发设计能力、软件工程管理能力、基础运维能力和拓展复合能力培养设置课程。

(二)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办学目标确定上,以“产业主流技术”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教学内容,通过和国际主流IT企业合作,构建校企合作战略平台,进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环境,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组建优质师资队伍,进行高标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2]。

确立“紧跟技术发展,瞄准业内主流”的指导思想,以搭建“持续双赢”的校企战略合作平台为基础,在“专业办学方向(目标)的确定、专业办学条件(环境)的建设和教学组织方式(手段)的探索”三个层面,立体交叉、整体推进,全面践行“政校企行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见图2所示[3]。

(三)建立基于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平台

一是与企业协同合作。进一步加强校企深度融合,针对应用型本科生源较好、学生基本素质较高的特点,改革校企合作模式,引进全球知名企业的优质教学资源,在学生学习、项目开发、参与大赛、技能认证等方面,积极开展对外科技服务与开发,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锻炼师资队伍。共建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谋求教学与科研、教学与实践等多方面合作。

二是国际化协同合作。借鉴国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经验,将世界最前沿的计算机技术引入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和体验国际水准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了解顶级计算机企业运营模式。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借鉴其成功经验,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是“政、校、企、行”四方协同联动。加深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四方的协同联动,深度进行合作,打造好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平台。

参考文献:

[1]李作章.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衔接的政策导向与路径选择——基于文献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31):25-28.

[2]郭连贵,张洪涛,周青,曾玉.光伏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31-34.

[3]李景宝,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地位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20):121-123.

[4]孙素芹,顾永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架构与依据[J].现代教育管理,2012(9):72-75.

O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Applied Bachelor Talents of Computer Specialty Based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AN Xin-can, SUN Yong, XU Ren-feng, LI Bin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China)

第9篇:计算机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信息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信息工程专业就业面较窄,毕业生可从事工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国家安全部门、银行、金融、证券、通信领域从事各类信息工程系统、计算机工程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IT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信息工程专业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信息工程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

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以及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信息产业等国民经济部门及国防部门从事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以及制造等方面工作的信息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覆盖了原电子信息类多数专业及光电信息工程及遥感信息工程等专业内容。

培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