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用评价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作标准
1.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
2. 建立和管理段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评标专家库。
3.组织段物资采购和委外工程招标工作。
4. 组织物资采购网上竞价活动。
5. 电商采购管理。
6.协调处理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实施期间的澄清、异义等事项。
9.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中标结果,印发成交(中标)通知书。
10.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资料归档、保管。
11.组织实施物资部委托采购项目。
12.组织科研项目招标。
13.段自采物资供应商信用评价工作。
14.配合上级部门对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工作的检查。
15. 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工作。
1.遵守法律法规,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的规定,制定段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做好全段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工作。
2. 严格按入选专家库条件,做好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专家人才库成员信息的审核、录入、日常维护工作,建立段物资采购(招标)和工程招标评标专家库。
3.按文件要求组织实施全段物资采购和招标工作。
4.按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组织网上竞价采购。
5.做好电商采购账户管理,指导全段电商采购工作,协调处理电商采购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向采购所上报电商采购月度汇总表。
8.及时协调处理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实施期间的澄清、异义等事项。
9.及时准确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中标结果,印发成交(中标)通知书。
10.按文件要求对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形成的有关资料和文书档案进行装订、保管、归档。
11.经物资部审批委托采购的项目,按文件要求组织实施,项目结束后,向物资部反馈委托项目采购结果。
12.严格按局集团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组织科研项目招标。
13.指导段各采购科室,严格按供应商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对自采物资供应商进行信用评价。
关键词:质量监督;施工安全监管;重点与措施
1背景分析与趋势研判
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自由贸易区”、“加快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等重大国家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和PPP模式等政策落地,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再掀,然而水运建设市场规模仍将处于下降通道,沿海港口项目会持续走低,依托黄金水道的内河项目有所增加,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工程实施阶段各类风险会反弹增加。国家改革政策集中落地引发市场主体集体阵痛和适应性调整。深圳开展取消强制监理制度试点,国家发改委放开除政府投资项目及政府委托服务以外的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工程监理等4项服务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价;交通运输部将水运工程全部监理资质行政许可工作权限下放到省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住建部着手对监理资质进行整合和调整;政府鼓励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在全国建筑市场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改革步伐过快和配套政策、市场调整跟进滞后将会进一步加剧市场主体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市场主体生存困境和加大政府监管的难度,但从长远看,系列改革政策将会促进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BIM、3D打印等新技术的兴起,国家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发展深度融合,建筑业将迎来新一轮管理、生产的变革,市场主体的生产、管理和政府监督方式也将随之进行适应性调整与革新,机遇与挑战并存。
2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的重点
通过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政策导向和创新技术发展深入分析,并结合当前水运建设市场发展特点和短期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十三五”时期水运工程质量监督、施工安全监管就是要以“发扬工匠精神,打造品质工程”为切入点,以“品质工程示范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严格监督管理,示范引领和淘汰落后等举措,打造一批品质工程,培育一批品牌企业,全面提升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按照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规定》和《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水运工程质量监督是对水运工程建设过程中从业单位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依法实施监督;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监管是对水运工程建设活动的安全生产行为依法实施监督管理。按照法定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的职能和范围,结合当前水运建设市场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十三五”时期应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把握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重点:1)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主体行为及责任的监管;2)鼓励技术、管理创新应用;3)强化基础性重点质量安全工作监管。
3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的应对措施
水运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有共性也有特性,共性:1)两者均属于行政执法行为;2)两者均发生在施工阶段,且以过程控制为主;3)质量和安全与其它控制要素具有联动关系,比如:合理工期和投资有利于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过分强调进度和投资将造成质量安全隐患或事故;4)工作开展均以抽查为主。特性:1)质量监督事中监管和实体验证同等重要;而安全监管注重预防为主,加强过程监管;2)监管的方法和侧重点不同。笔者认为其应对措施也有通用性和专用性之分,结合品质工程、标准化等活动要求,对两项工作的应对措施做如下阐述。
3.1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主体行为及责任的监管
交通运输部《水运建设市场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水运建设市场主体的行为及责任,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约谈制度、信用管理机制、违法处罚措施等内容,对规范水运建设市场秩序,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主体行为监督具有指导意义。1)加强对项目建设单位的监管现阶段水运建设市场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部分项目建设单位缺乏管理经验与能力,因此造成项目管理的短板和质量安全风险的加大。《管理办法》对项目建设单位的管理能力做出了明确要求,并指出不具备规定建设管理能力的项目单位,可以委托代建单位进行项目建设管理,同时也对代建单位的资质、业绩、能力等做出了明确规定。2)加强对招投标环节的监管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实体质量的优劣,重点取决于参建单位资质、业绩、经验、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近年来受建筑市场规模缩减加剧竞争,地方、行业(如能源)保护和投资主体人为干预,招投标监管存在盲区等因素影响,水运建设市场涌入一些资信低、业绩差、技术管理能力薄弱的施工、监理企业,因而导致水运行业传统优质施工、监理企业被拒之门外,扰乱了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剧了恶性竞争,也造成了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增大和监督管理难度增加。在现有监管机制下,可以探索试行招投标后评价机制或审计制度,通过优质优价优选从业单位落实监管工作,从源头加强控制。3)加强工程分包监管工程分包分为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两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以劳务分包为主,因人为干预、个别以包代管现象存在,导致分包管理工作不到位,各种因素叠加大大增加了质量安全管控风险。因此,从资质、业绩和技术业务水平等多方面加强分包管理,可切实促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升。4)全面加强信用评价管理近几年通过对从业单位及人员开展信用评价,进一步提高了从业单位及人员责任意识,对推动国家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和水运建设市场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水运行业信用评价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评价工作尚不够客观规范,评价范围覆盖面不足,失信后惩罚性措施执行不到位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用评价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全面加强信用评价管理,可试探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使信用评价工作更加客观、真实、公正,发挥应有作用。5)全面推进施工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通过施工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切实提高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推进施工标准化建设,并将其作为质量监督、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2鼓励技术、管理创新应用
1)鼓励《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自1994年起,住建部编制并推广《建筑业10项新技术》,并将新技术应用与工程创优评审挂钩,对促进建筑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不断提高建设工程的科技含量和施工质量,带来了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近年来诸多新技术已在水运工程中推广应用,对促进水运工程质量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结合水运工程自身特点,指导从业单位选择性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必将促进水运工程质量持续提高。2)鼓励BIM技术推广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其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特点。在我国建筑领域已掀起BIM应用的热潮,住建部已《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规范和指导BIM技术应用。鼓励BIM技术在水运建设领域的应用,目前,BIM技术已在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得到充分应用。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品质工程现场推进会观摩的浙江乐清湾大桥项目成功的应用了BIM技术,将对推动工程技术升级,变革生产方式,创新管理模式发挥重要作用。3)鼓励检测监测技术应用随着检测监测技术与智能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与发展,在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推广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它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及时反映建设工程实体质量。
3.3强化基础性重点质量安全工作监管
1)工程质量监督方面“首件认可”与“典型施工”、“样板工程”作用基本相同,目的在于对工程质量做到事前控制,验证施工工艺、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成品是否达到设计和规范标准要求,待首件通过参建各方验收后,确定统一工艺、质量、验收标准,为大规模施工提供经验依据。以某工程为例,建设单位在施工招标及合同签订阶段,分为材料、工艺、交工标准、施工资料、安全文明施工五部分编制《样板工程实施方案》,将其作为合同附件之一,从合同履约层面加强“首件认可”制度的落实,对提高施工单位质量意识和施工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实际效果良好。因此加强对“首件认可”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和质量水平的普遍提高,各参建单位都高度重视工程实体质量和结构安全问题,但对工程耐久性、观感质量重视有待加强,通病治理对提高工程耐久性和观感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缺乏强制性,施工单位执行情况良莠不齐,制约了治理工作的成效,针对目前各工程质量通病治理的现状和效果,为深入推进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可鼓励建设单位将质量通病治理纳入合同管理,并在合同签订时设立专项资金,并将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和成果检查作为质量监督的抓手之一,全面促进通病防治工作推进,打造品质工程。2)施工安全监管方面交通运输部规定大型水运工程项目必须开展“平安工地”考核评价工作,其它水运工程可参照执行。对强化安全管理,规范从业行为,落实安全责任,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全生产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或者项目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有效安全投入明显不足,造成现场施工安全隐患多、风险大。加强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监管,确保有效安全投入的落实,进而从安全技术、生产条件等方面加强安全管理,是确保施工安全的有力保障。
4结语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加快改革转型步伐,加速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是七分公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在深入学习领会中国中铁和局关于“加快转型科学发展”精神的基础上,七分公司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总结出一条以效能建设为战略、质量和效益相结合、全方位营销为支撑、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狠抓信息化和培训的企业转型发展之路。
一、由单一市场向全方位市场转变,努力实现路内、路外市场的协调发展。
转变工作重点,坚持营销龙头地位。面对2011年以来严峻的市场形势,七分公司快速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营销工作的龙头地位,将路外市场作为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了全体员工立足本职,人人关心营销、人人支持营销的良好局面,为营销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今年以来,七分公司福建南石、莆永项目在同一业主泉州市交通局相继中标,实现了公司在福建市场滚动发展。两个项目的中标,很大程度上是公司前期在福建泉(州)厦(门)高速公路在建时与业主和地方建立了良好关系的结果,也是公司在福建市场实现以生产促经营,实现良性循环的最好证明。七分公司在山东青龙高速公路项目的中标,是继青岛海湾、青岛地铁之后又一区域营销的成果,再次证明了实力、诚信和业绩是营销的保证。截至2011年6月底,七分公司共承揽工程任务3项,累计价值9.5亿元,营销任务完成量在局各子(分)公司中排名第五。七分公司根据目前的形势,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积极介入水利、环保和机场建设的新市场、新领域,提早把握国家水利建设的4万亿建设期,深入细致捕捉水利领域的招标信息,力争实现新突破。
转变营销策略,加速实现营销生产一体化。按照局推行生产营销一体化管理的要求,七分公司按照领导区域分工,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分管区域内的营销、生产工作,对区域内项目经理部、办事处实行一体化管理,每月召开区域内的营销生产协调会,彻底解决生产营销“两张皮”问题,适应形势变化和市场需求。公司在原有西安、青岛、新疆、兰州经营性办事处的基础上,增设青海、宁夏、广西、广东办事处。同时加强对各办事处的业绩考核。以有力的奖惩机制,调动激发经营性办事处在推动市场营销中的积极性。此外,七分公司将机关经营部扩充为经营开发中心,在选择优秀员工补充到经营部,加强营销力量的同时,在部门内部启用岗位流程化和业务流程化管理,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按照工作业务职责编制业务流程,建立工作例会的长效机制。每月召开一次营销工作专题会,针对当月营销工作的开展情况、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对下月工作再布置、再安排、再要求。投标后,不论是否成功均召开分析会,总结经验,指导、改进后续工作。公司财务部、债权管理部、责任成本中心与经营部联合对接,从财务资金的角度支持和配合营销工作,优先确保投标现款保证金和银行保函资金需求,通过部门的对接,在资金方面加大对营销工作的支持。
重视信用评价工作,加大信用评价奖惩力度。七分公司牢固树立“干好今天的现场,就是明天的市场”的理念,强化干好在建项目推动营销工作的意识,高度重视信用评价工作。公司对《非铁路工程项目质量信用评价管理及奖惩办法》进行了修订,加大了奖励力度。建立了以路外信用评价为主、业主和地方主管部门日常检查为辅的奖惩机制,建立了以在建项目推动滚动发展为目标、以在建项目经理为主责的生产经营一体化奖励机制,建立了收集业主评价反馈制度。公司工程部定期向在建项目业主单位发函,征询对在建项目的正式检查、评价结果和对在建项目经理、书记的评价意见,促进项目的综合进展,推动信用评价工作的稳步提升。七分公司甘青11标经理部(代局指)在2011年上半年兰新铁路甘青公司组织的信用评价中,在全线18个标段中获第三名,为局铁路信用评价做出了积极贡献。公司瓜星经理部在施工环境恶劣、难度大、物资设备、人力资源匮乏的条件下,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强化项目管理,在甘肃省公路局召开的局管项目部工作会上被评为“2010年度局管建设项目先进标段”。公司武罐3标、5标、22标三个项目,发挥区域集中、优势互补效应,在抓好施工生产的同时,注重与业主的沟通,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在甘肃路外市场信用评价中获得3个A级资质,有力的促进了甘肃市场的滚动发展。
二、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七分公司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形势,困难和机遇并存,客观冷静分析,果断向质量效益型企业发展转变。
捍卫质量,保卫安全,全面夯实质量基础。自2010年以来,七分公司在巩固安全质量管理制度方面严格做到七个坚持:一是坚持内部“曝光台”制度。公司各项目经理和安全总监或安质部长是执行安全质量内部曝光台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每天到现场检查违规违章、安全质量隐患,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对常见的安全质量通病令行禁止,通过负面曝光,提高质量意识。二是坚持隧道、地铁、既有线作业领导干部跟班作业制度。公司监督辖内各项目部做好施工记录,做到可追溯、可分析,加强现场管控力度。三是坚持重大危险源监控报告制度。公司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责任到人,实施有效监控,配备专人负责监控量测工作,建立监控台帐,做好动态监控。七分公司将青岛地铁项目部施工区域内的地表建筑物保护特别是1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列为重大科研攻关课题,组织召开专家会深入研究,持之以恒跟踪落实保护措施,确保了文物保护的万无一失。同时,公司对高风险项目技术监控、超前地质预报、仰拱衬砌至掌子面距离等关键控制数据,严格执行技术规范“红线”规定,并通过手机信息向公司领导定时通报。四是坚持火工品管理日检查、周通报制度。公司对火工品的采购、运输、入库、点收、保管、发放、监爆、回库等各个环节的记录、台账、安全措施的检查,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五是坚持落实隐蔽工程和搅拌站“旁站”制度。七分公司把“旁站”作为抓安全质量工作的关键环节,杜绝出现安全质量监控空白区和死角,绝不因抢进度而弱化,明确责任人,“旁站”记录翔实,签字及时,对每一个环节,监理、协作队伍负责人和“旁站”记录人全部签字确认,杜绝隐患、规避风险。六是坚持推广“工序工艺安全质量控制卡”制度。公司为每一名管理人员配备控制卡片,操作人员随身携带,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保证所有工序施工质量安全受控。七是坚持优质工程(工序)评选。在2011年领导干部会议期间,公司举办全公司样板工序、工程评选,每类工程(工序)评选出两个优质样板予以奖励,并作为全公司“首件”样板工程,同时作为标准在全公司推广,以推动全公司工程质量上水平、上档次、出精品。
开源节流,挖潜增效,提高公司经济运行现状。七分公司通过各项措施,努力改善公司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在全公司上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杜绝大手大脚、铺张浪费,齐心协力,抓住“忙”的要点,深化核算管理,加大成本管控力度,开源节流,在现有生产经营规模的条件下确保企业经济效益。公司坚持和深化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对各单位验工收入、责任成本执行情况、项目毛利率、现款上缴完成比例、资金集中度、员工收入等主要指标进行格式化的横向对比,查漏补缺。对存在的问题,公司所属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向公司解释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对亏损项目进行专项预防和治理,按照“亏损原因不清楚不放过、没有实现减亏目标不放过、亏损责任人没有处理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采取切实措施控制项目经费支出和责任追究。机关职能部门对其进行专项督察,限定整改期限、落实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效果予以通报。2010年以来,七分公司先后出台《商业汇票结算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现款保证金和银行函证管理办法》、《商业保险集中管理办法》等文件,通过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资金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公司采取严肃项目现款上缴纪律;上缴方式由集中缴纳改为分月缴纳,财务部每月下达上交款计划,次月通报完成情况;问责机制等措施,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工作。截至2011年6月底,公司整体资金集中度在85%以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七分公司充分发挥通过商业汇票支付方式缓解公司资金压力的杠杆作用,加大在建项目推广并规范采用商业汇票方式(项目缴纳100%保证金)延期支付款项。截至2011年6月底,公司办理了10251万元银行承兑汇票票据,保证金账户存款8667万元,保证金比例达85%,确保到期兑付。七分公司将应收款和已完工未结算的清欠工作作为提高企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由债权管理部牵头,项目经理为“双清”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清收时限,强力推行清欠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管理和动态管理。认真评估业主资金状况,敦促业主及时支付各种预付款、完整计取验工计量款、足额计取风险包干费、最大限度地收取工程欠款,在各节点上不留遗憾、环环紧扣,使各种未清欠的应收账款降到最低。公司在2011年上半年重点对现款保证金、银行保函等进行了彻底清理、清欠,取得了较大成效。截至6月底,共收回各类欠款7829.6万元。
三、由劳动密集型向管理密集型转变,全面加强企业管理。
2010年以来,七分公司从施工生产管理、物资管理、协作队伍结算与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多举措强化管理,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了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管理密集型转变。
加强施工生产组织及计划管理。一是实行公司领导区域管理。七分公司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项目管理力度,协助项目解决施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在建项目施工生产正常化,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可控。二是以节点目标责任书推动施工进度。公司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深入现场,以召开专题推进会形式,制定节点目标责任书,明确时间、责任人,推动了现场施工进度和管理,2011年以来共召开现场专题会议19次,三是抓好新中标项目施工调查。在新中标项目开工前,公司组成施工调查小组深入现场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对项目临时工程进行规划,形成施工调查报告,确保经理部进场后能尽快组织施工生产,为项目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四是强化调度系统管理职能。公司推行各在建项目日完成产值通报制度,每天由调度以短信形式通报各在建项目日完成产值情况,将短信发送给公司领导、所有在建项目经理。对于重、难点项目的关键工序,项目经理每天必须给公司领导发专题手机信息。这样做一方面让公司能准确了解现场进度,另一方面督促项目经理多深入工地,多关注工地,较好的促进了施工生产。五是公司每周在内部网站对各单位日完成产值进行通报,以此督促各在建项目按日分解任务、按日推进施工进度。六是建立了月度计划未完成项目回公司交班制度。公司要求当月排名最后两名的项目部党政主要领导回公司交班,说明未完成原因,并视情况予以处罚。同时,公司会同生产部门和项目主要成员召开专题办公会,针对落后项目现状,梳理产值计划,明晰节点工期,采取强力推进措施。
强化物资采购计划基础管理。2011年,七分公司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通知》、《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办法》、《关于公司物资设备采购、租赁合同范本的通知》等文件,对物资计划的编制方法和计算表格进行了统一,对主要常用材料进行了明确界定,对项目物资月度采购(申请)计划进行严格管控,对物资设备采购、租赁合同进行了规范,完善合同评审程序。公司先后在宁武、甘青11标、瓜星、兰新4标、武罐22标、青岛地铁、莆永、宁杭等多个项目中重点对物资计划管理工作进行了指导和督查,通过4个多月的宣贯、强化推进和专项重点检查,公司将项目中资金投入最大的“物资材料”关,牢固的规范管理起来。
思想道德公益广告是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求发展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为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根据中央文明办的通知精神,就进一步加强制作和刊播思想道德公益广告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公益广告的制作
各级各类媒体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每年制作一批旨在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引领社会良好道德风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思想道德公益广告,努力丰富公益广告的题材、品种和样式,不断提高公益广告的制作质量和感染力。今年重点围绕“爱心*”的主题进行创作,不断推进和谐文化建设。要将中央的精神、省委的部署和人民群众的希望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群众喜闻乐见,入脑入心。
二、认真做好优秀公益广告的刊播工作
为使优秀思想道德公益广告更加广泛地传播,中央文明办、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建立了“全国思想道德公益广告作品库”(联系地址附后)。各级各类媒体要结合实际,一个阶段确定一个主题,从“全国思想道德公益广告作品库”中选取优秀公益广告,反复刊播,其中《2007年全省优秀公益广告刊播计划》(见附录)中列出的公益广告片为必播内容。*日报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在线新闻网站要分别制定2007年度公益广告刊播计划,列出具体的时间表,并确定负责人。各市文明办要根据本通知的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向所在地新闻媒体布置思想道德公益广告制作和刊播任务,制定全市的刊播计划,确保省市联动,形成浓厚的氛围。
全省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每天在自办频率、频道中播放不少于其广告播出总量3%的公益广告,在各自黄金时段内的每小时中播放不少于三条公益广告。全省各级各类报纸要根据《*省报纸质量评估办法》的要求,每年刊出公益广告的版面不少于商业广告版面的3%。各新闻媒体刊播的公益广告将按照《*省媒介广告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对于在主要时段和版面公益广告的媒介,酌情予以广告信用加分。
三、加强对公益广告刊播的监督
各级管理部门和各市文明办要加强对媒体刊播公益广告的情况检查指导。对未按要求刊播公益广告,或公益广告播放比例、黄金时段播放公益广告不符合规定的媒体,各有关管理部门要及时责成其整改。
四、加强对公益广告刊播工作的服务
省文明办已复制“全国思想道德公益广告作品库”中的部分电视公益广告片,将免费发到省级电视台和各市文明办。各市文明办要及时将此公益广告片发到市、县广播电视台,同时,要积极向各新闻媒体提供优秀公益广告片,以满足各新闻媒体刊播优秀公益广告的需要。
【关键词】保险营销员 个人信用 评级模式 监管
保险营销员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在促进保险迅猛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险市场失信行为不断涌现,给保险业长远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建设迫在眉睫。2014年8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跟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区别,简称“新国十条”),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保险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用记录覆盖面,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引导保险机构采取差别化保险费率等手段,对守信者予以激励,对失信者进行约束。完善保险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制度、保险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
一、当前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发展现状
(一)保险公司个人信用评级模式
该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人寿营销员信用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有五大类67项指标,主要包括:一是营销员的业务质量和服务质量,二是营销员的个人基本信息,三是营销员的合规情况,四是营销员的业绩情况,五是其他情况。该体系采用五级评分制,将营销员信用等级与客户服务、业务处理及营销员管理等挂钩。以中国人寿营销员信用评估指标体系为代表的保险公司寿险营销员诚信评级机制有其科学性,但在推动营销员诚信行为,还不够全面和系统,主要体现在:一是绩效指标权重过大,二是随着层级往下延伸评价体系执行力、影响力逐渐递减。
(二)保险监管机构个人信用评级模式
该种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是烟台保监分局保险营销员评价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录入”、“评价打分”和“记录查询”三大模块。“数据录入”模块主要是采集营销员基本资料、从业经历、投诉记录和业务品质等信息。“评价打分”模块是该系统的核心。根据数据库中营销员的可评分记录,设置统一的评分标准,由系统自动进行打分和汇总,然后根据得分自动对营销员进行评级。对营销员的评级共分为7等,分别为“新入职”、“未达星级”、“一星级”直至“五星级”。评级内容包括13个月继续率、承保率、退保率、回访成功率、保单件数、服务年限、投诉情况等7项指标并设置了不同的权重。“记录查询”模块提供信用评价查询功能。
(三)行业自律组织个人信用评级模式
该种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是浙江省保险行业协会创立的寿险营销员分级管理体系。该体系采用审查评定制,设置三方面十大条件。其中,基本素质方面,设定从业年限、学历水平、后续教育要求;专业能力方面,设定新单首年佣金、新单件数、服务客户数量、续保率要求;诚信规范方面,设定无有效投诉、无回执超期、无违法违规要求。体系将寿险营销员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并在福利保障、产品销售、继续教育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管理。
二、当前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制度建设进展缓慢,究其原因,既有建立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制度的宏观环境欠佳的外部因素,也有信用评级机构及评级机制自身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
1.法律基础明显滞后。迄今为止,我国尚无个人信用方面的法律规范。目前《保险法》未对保险信用评级做任何规定。即使其他金融行业(比如证券业)有一些信用评级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但存在整体性差,针对性不强,缺少可操作性等问题,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合规经营、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管理政策法规仍是空白。法制建设的滞后造成:一是社会整体信用观念不强;二是失信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惩治,失信的成本远低于失信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保险失信行为的发生。
2.缺乏统一权威信用评级机构和个人信用评级体系。一是评级时间不长。发达国家保险人信用风险管理是建立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外部评级方法基础之上的。而在我国,大多数保险机构对营销员的内部信用品质评级体系建设起步只有两三年,覆盖全部评级作业的评级系统刚刚或者尚未成形。二是评级质量不高。保险业现有信用评级机构评级对象为保险公司,没有将保险营销员个人纳入评级范围。同时,与国际评级业相比,目前,我国保险业评级机构良莠不齐,其评级质量突出表现为评级结果影响力小、缺乏公信力、随意性强、可比性差。三是评级标准不统一。保险业对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所采取的评估方法、评估标准很不统一,难以形成整个业内对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的完整判断。
3.尚未设计出科学的权威性评级指标体系。一方面,科学的评级方法和完善的评级指标体系是保证评级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基础,但受各种因素限制,对评级方法和评级指标体系是否需要统一等问题,在理论界和实践中都还存在不同意见。另一方面,我国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评级行业与国外同行百年历史相比还是一个新生儿,面对我国加入WTO的挑战,我们需要借鉴国外评级机构的先进经验,积极深入地研究评级技术,创造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体系。
4.信用评级人才较为缺乏。保险信用评级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和道德素质。职业素质要求评级人员掌握管理、会计、财务、审计、金融等知识,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专业分析能力。道德素质要求评级人员具备诚实守信的基本素质,具有公正、独立的立场和为客户保守秘密的品质。人才缺乏是影响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发展的首要瓶颈因素。
5.缺乏客观、可信的评级资料。一是信息种类少。保险营销员现有公开信息主要集中在资格证、执业信息等极少数种类上,缺乏教育背景、从业经历、社会荣誉等信息。二是内容简单,信息量偏少。三是披露的失信惩戒信息有限。部分省市虽然建立了营销员黑名单制度,但是因为保险公司不愿意上报负面信息等原因,导致真正纳入黑名单制度管理的营销员不多,制度效果尚未显现。
三、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制度总体框架
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制度,它可以增加交易的透明度,辅助政府的监管职能。做好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工作需要保险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保险公司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合力。
1.保险监管机构――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制度的倡导者。主要负责拟定、完善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相关规章制度、指导行业自律组织对评级结果进行监督和反馈等。
2.行业自律组织――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制度的执行者。作为建立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体系的主体,主要负责制定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标准、等级,组织开展具体评价工作,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不断完善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工作。
3.保险公司――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制度的重要参与者。积极上传真实、准确、完整的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加大对营销员信用管理,主动配合做好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工作。
建立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制度,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二是动态情况与静态数据相结合并保持稳定性;三是主观观念与客观数据相结合。
因此,结合保险营销员已有诚信评价工作实际,我们建议:我国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制度可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一标准设立,选择业务发展、服务质量、合规展业、社会评价等指标组成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体系总体框架,并在保监会相关营销员信息系统基础上加以优化后设立应用平台,各保险公司拥有相应账户权限,维护上传营销员个人保险信用信息,由各地保险中介协会或行业协会进行审核、管理,同时地方保监局负责监督执行。
四、完善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制度的对策建议
1.尽快完善保险业个人信用体系相关法律法规。如果法律上没有依据,信用评级发展道路必然面临重重险阻。应尽快制定和完善与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体系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及措施,为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提供法律依据,夯实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制度基础。
2.加强评级方法的研究,设计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一是借鉴国际经验,选取营销员销售质量(如退保率、新单回访等)与服务质量(如回执核销、失效率等)等关键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建立统一、规范、标准的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评级体系和科学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二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改进评估方法,提高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
3.完善保险业征信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一是建设完备的保险营销员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库一般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教育信息、社会信息、信用信息、从业信息,并定期更新,动态管理。推动并指导行业自律组织对保险营销员的执业信息进行分析归类。适当扩大保险营销员优良记录的范围。二是完善营销员信用信息披露机制。
4.加强保险业信用评级人才建设。一是从长远利益角度出发,注重吸引行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二是完善和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引进急需的专业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夯实信用评级人才队伍。三是建立信用分析和评级管理人才资质认证、注册和责任追究机制。通过信用评级自律组织对信用评级执业人员进行专业等级认证管理,流动性注册管理,对评级项目的责任风险进行追究管理。
参考文献
[1]荣长玲.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规范[J].现代企业,2007,(10).
[2]方和忠.对我国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发展的思考[J].大陆桥视野,2013,(12).
[3]辛洁.关于构建我国保险信用评级制度的思考[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9).
[4]李良.信用评级制度与我国保险信用建设[J].征信,2009,(1).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面对社会上不诚信行为产生的一些乱象,诚信——作为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的基石——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本文以航运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为例,从必要性、信用现状分析、信用评价标准和配套措施四个方面,探讨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以就教于大家。
一、 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诚信属于伦理道德范畴。行业诚信需要以企业诚信为基础。企业诚信是指在市场活动中,从业者秉承伦理道德,遵守法律义务,遵循市场规则,将诚实守信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意愿、能力和实践中并持续改善的过程。包含四个层次的含义:法律层面,即遵守法律规范是企业最基本的诚信;道德层面,即企业要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商业伦理以及相关的行业规则等;经济层面,即企业应加强信用管理和信用风险防范,遵守市场规则,将诚信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实践(行为)层面,加强诚信制度化建设,将诚信建设融入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持续的评估和提升过程。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其必要性或者说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1.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强调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因此,如何结合行业特点,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规范行业管理,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是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基础,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从国家层面来看,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商品(服务)交换,交换是以合同契约为基础的,而“重合同、守信用”是商品交换得以有序进行的基本前提条件。诚信是保障经济秩序有效运行的道德基础,可大幅度降低治理成本。同时,诚信可以大幅度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基础。
3.是规范行业发展,大幅度降低执法管理成本的需要。
从行业层面来看,诚信是保障行业有序发展的基础。交通运输行业联系着千家万户,每一个从业单位和个人,能否提供安全、优质的交通设施,能否提供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是检验行业管理和发展水平的一个最根本的标志,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每一个从业者的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因此,行业的诚信需要通过促进每一个从业单位和从业个人的诚信经营为基础来实现。如何建设行业的诚信体系,需要从解决从业单位的诚信问题入手,建立判定从业单位的诚信标准,制定行业诚信的评定方法,辅以必要的激励约束政策和机制,对诚信经营的从业单位予以鼓励,让不讲诚信的单位付出代价,使从业单位自觉地约束从业人员的诚信行为,从而推动整个交通运输行业诚信体系的建设。如果每一个从业者都十分重视维护自身的信誉,依法诚信经营,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行业的执法管理成本,从而推进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4.是改进航运企业内部管理,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国内航运企业承担着水运货物和旅客运输的重要职责,航运企业又是公认的高风险行业,诚信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内航运企业的诚信建设,有利于促进水上人命、财产和环境的安全。同时,也可以通过改进航运企业的内部管理,用诚信文化建设形成约束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为货主和旅客提供更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航运企业数量众多,经营范围涉及远洋、沿海和内河水域,企业规模和安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仍处于各类航运事故的多发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分类并标示国内航运企业的诚信管理水平,促进和引导企业诚信和质量竞争,研究建立公正独立的诚信管理体系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航运企业信用现状分析
1.航运企业的现状。
(1)航运企业的分类与特点。
据统计,截止今年4月我国船队规模约27.9万艘,1.48亿总吨,包括从事沿海、内河航运的众多航运公司。按照公司经营规模划分为以下几类:①大型国有航运企业:主要包括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及招商局集团等,这类企业集团通常以远洋运输为主,同时具有较为强大的综合业务能力。②中型航运企业:中型航运企业通常都有自己的主营业务特色,以内河、沿海、近洋业务为主,而远洋业务较少。这类企业一方面在细分市场有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可以有较为灵活的经营机制,比如自有与租赁船舶结合等。 ③小型航运企业:小型航运企业主要为 民营航运企业。这类企业数量众多,运力规模普遍偏小、单船吨位偏低,资本限制以及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小型航运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2)我国航运企业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面临着以下困境:
①信息不对等。航运企业的客户具有高分散、高风险、不规范、信息量不完整等特性,航运企业有大量的非协议客户,企业对客户的信息掌握的较少,某些客户就利用这种信息优势进行欺诈。一些航运企业存在大额逾期应收帐款,由于客户信用问题导致航运企业利润的高额损失,给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极大困难。
②信用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制度,所有航运企业不分优劣处于同等监管力度下,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行政资源。同时,部分航运企业在市场经营中存在失信行为,甚至主观故意失信从而获取不正当收益,由于未受到相应惩罚,以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给水运市场经营秩序造成极大的危害。缺乏诚信就没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缺乏完善的行业自律规则就没有良好的行业运行秩序
③法制不健全。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是否选择以诚信缺失的方式获得利益,主要取决于企业失信成本与失信收益的比例。如果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则企业不会选择失信的经营方式;如果失信成本低于失信收益,则企业就会选择以失信来获得收益。失信惩戒力度不够,则降低了企业失信成本,对企业形不成威慑力,也就达不到惩戒的目的。目前,有关诚信的立法不健全,基本没有直接规范约束企业诚信行为的立法。仅通过行业内部的管理文件,并不能很好的惩戒诚信缺失行为。
④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够强。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要承担一定责任,然而,部分企业仅仅把自己看作是经济实体,忽视了自己的“伦理人”的角色及与之相关的社会责任。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管理者诚信意识淡薄,并将这种意识扩散到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造成企业的组织诚信缺失行为。
2.航运企业诚信缺失的危害。
诚信缺失将削弱企业的竞争力,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危害社会经济发展。诚信缺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在社会诚信度高、信息沟通坦诚有效的情况下,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搜索成本,谈判成本以及监督成本都会比较低;反之,以上成本就会较高,就必然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制约企业发展。
航运企业不注重诚信建设,缺乏自律甚至诚信缺失,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自身可持续发展,还会损害上下游产业的利益,对水上人命、财产和环境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增加社会的管理成本。
国内航运企业诚信缺失主要会造成以下危害:
(1)滋生安全环保事故隐患。
尽管我国有不断完善的水上安全管理法规和规范体系,也有众多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但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还是在航运企业,航运企业自律是确保水上安全的根本,而诚信是自律的基础。如果航运企业的诚信缺失,就是有最完善的外部安全监督和管理体系,也难以完全消除安全和环保事故隐患。
在当前低迷的航运市场环境下,许多航运企业微利甚至亏损经营,企业在安全方面的软硬件投入面临很大的压力,如果企业不注重自身安全诚信建设,就很容易转向高风险、低成本的经营,滋生更多安全环保事故隐患。
(2)引发不公平的市场竞争。
只有营造公平的行业竞争环境,让不诚信的企业付出沉重代价,才能有效引导企业更珍惜自己的社会形象,更重视自身的诚信文化建设。但目前部分缺乏诚信的航运企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引发不公平的市场竞争,使坚守诚信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如果政府和管理机构不及时进行干预和正确引导,会造成更大范围的诚信危机。
(3)增加后续社会管理成本。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水上安全出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因为诚信缺失而引发船舶安全和环保事故,其产生的后续社会管理成本将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航运企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已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缺乏诚信会加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尤其在航运、造船市场波动较大并长期处于低谷的背景下,企业破产、并购、重组的概率不断加大,企业与企业之间恶意欠款的事件也频频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缺乏诚信只会加大企业之间以及上下游产业之间的相互猜忌,不利于整个行业团结互助走出困境。
三、航运企业诚信体系评价标准
由于传统诚信观强调诚信要合乎义理、良心,注重个人情感,因而其评价标准往往具有不稳定的特点。而现代社会诚信不仅需要对道德人格的评价,更需要对资信方面具体资料的掌握、分析和评估,要有实证为理性提供支持。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可以消除诚信主体对于诚信信息的不确定性的把握,让社会活动者能够对对方的真实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保证经济社会活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企业诚信体系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参照国际通行的评价惯例,并结合企业的实际特点,设定诚信评估模型,按照一定的程序,将企业与国家、客户、企业员工的诚信关联信息征集起来,经过科学、合理、公正、权威的评价,分别确定其诚信水平等级,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诚信信息共享的综合体系。企业诚信体系由一系列指标构成,综合反映企业内部、外部关系状况,可以全面考核企业诚信关系水平,形成公开、规范、权威的诚信信息,为国家完善对企业的管理、企业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企业加强自身的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帮助和指导。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诚信评价体系,为对企业量化评级提供测量工具,更有助于消费者对企业进行直观评价做出合理的消费选择。
1.国内航运企业诚信体系评价标准制定的原则。
不同性质的企业所涉及的诚信体系要素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行业诚信体系评价标准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建立信用评价标准的目的就是能够科学的客观的去衡量一个企业的诚信状况。因此,科学性原则要求指标的定义要清楚确切、计算方法要科学合理、数据收集要客观真实、涵盖范围要明确、权重选择有科学依据等。
(2)系统性原则:影响企业信用因素众多,评价标准相关指标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在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全面考察每个影响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去剖析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在这个系统中,每个层次都尽可能的界限分明,避免相互干扰。因此,在指标选取的过程中要注重目标与指标系统性,形成一个界限分明、层次清晰、相互依存的有机体。
(3)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在设计行业诚信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时,首先应考虑指标可行性、可量化性和可操作性。其次指标不能过少过于简单,太少和过于简单不能较 完整地反映企业信用的内涵,但也不宜太多,太多会使指标之间范围模糊,不易分辨,评价成本过高,对评价结果的准确度也会产生影响。
(4)可比性原则:行业诚信评价标准相关指标的建立应遵循时间和空间以及横向和纵向上可比的原则,使此指标体系适用于该行业的任何一家企业,从而可以在本行业中有一个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便于比较分析,让评价结果的使用者能做出更清晰的判断。
(5)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行业诚信评价标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相关指标涉及的方面很多,不是每个指标都可以用具体的数值表示出来,有的指标变化可以用数量来反映,也有的变化难以通过数量指标来反映,需要通过专家依据专业经验做出综合分析判断。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2.航运企业诚信体系的主要评价指标。
企业诚信指标体系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具有层次性元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就国内航运企业而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1)对企业经营合法性的评价。
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经济细胞,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企业的发展,企业与自然人一样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产品(服务)质量是用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企业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必须取得相应的生产经营许可证,执行相关产品(服务)质量标准,保证产品(服务)质量。对航运企业而言,需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获得相应船舶运输经营资质,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许可证》,在当地工商局注册并取得相应的营业执照,已拥有的船舶还应取得《船舶营业运输证》;从事航运服务业务(包括船舶、客货运输服务业务)的企业,应取得《水路运输服务许可证书》。航运企业应依法经营管理,严格遵守企业营业范围,按照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及时申请船舶检验,按规定向相关部门及时缴纳税费,严禁违法违规经营。评价指标应以主管部门的对航运企业表彰、处罚和审计发现违法违规问题以及适用法规的合规性审查结果为基础设定。
(2)对企业合同履约的评价。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牢固树立契约意识,除遇合同规定的不可抗力情况下导致不能正常执行外,应严格履行合同条款。
当前,企业经营的日益复杂化预示着企业联盟单位、各种交易合作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会发生许多预想不到的变化,而相关交易、合作单位如何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决定着这些相关单位的兴衰沉浮。但是,没有一个相关利益集团能够预测所有可能的未知变量,这就需要企业间相互信任,彼此忠诚,信守承诺,为企业自身和相关利益集团成员长久生存和共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企业合同履约的评价是企业诚信体系评估的重要方面。评价指标以合同履约率和合同纠纷数量为基础设定。
(3)对企业财务安全的评价。
结合航运企业的经营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其财务安全度:
①偿债能力。航运企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负债经营是行业的普遍现象,在建造船舶、油料采购、承揽货物等环节都需要占压大量资金。对一家航运企业而言,控制好负债规模和水平,在不影响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杠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评价航运企业负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对于航运企业来说,资产负债率通常以60%作为风险临界点,一旦资产负债率超过60%,意味着偿债能力明显下降,向金融机构再融资的能力降低,企业资金链陷入紧张,企业持续经营受到威胁。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占流动负债的比重,用以衡量航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这一比重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②发展能力。航运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发展能力是影响其财务安全的重要因素。经营规模越大,发展能力越强,意味着其抗风险能力就越强,应对行业周期波动能力就越强。评价航运企业经营规模和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收入总额、收入增长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收入总额越高、年平均增长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并保持持续稳定,表明企业的发展能力越好,反之,则越差。
③盈利能力。航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否实现盈利,且这种盈利能力能否长期保持,是关系到航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盈利能力越强,说明企业与货主议价能力就越强,抗周期波动能力就越强。评价航运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净利润现金含量。
(4)对企业与员工诚信关系的评价。
企业员工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应为员工提供安全的生产条件,良好的工作环境,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利益,积极建立发展与员工的诚信关系。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企业诚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企业与员工诚信关系的因素比较多,主要包括规范劳动用工,有效劳动保护,员工工资按时发放,合法劳动时间和员工福利保证等方面。从事远洋运输的航运企业应同时遵守海事劳工公约对船员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相关规定。评价指标可通过职工满意度调查和劳动合同纠纷数量为基础设定。
(5)对企业运营中环境保护的评价。
环境保护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企业只有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切实履行环保义务,才能在社会上获得立足点,才能生存和发展。近年,随着新的船舶防污染公约、法规、规范陆续和生效,船舶防污染要求不断提高。对航运公司而言,保护环境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责任,而更是一种强制性要求,航运公司必须遵守相关规定要求,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来保护环境。评价指标可通过环境事故等为基础设定。
(6)对企业船舶营运安全的评价。
安全生产是全国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航运是个特殊的行业,船舶在水上运输具有高度的风险性,所有的航运企业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证船舶的安全及人员和货物等的安全,努力防止事故的发生,使船舶安全营运。
船舶的营运安全,涉及众多要素,包括环境因素、人为因素、船舶质量因素等。
航运公司有责任建造质量合格的船舶,在营运中加强维护保养并保持船舶的适航性,有责任和义务加强船员、公司管理人员等员工的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当船舶营运过程中发生船舶碰撞、沉没或重要设备失效时,航运公司应及时向相关海事部门和船舶检验单位报告,并采取应急果断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评价指标可通过主管部门确定的水上事故次数、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为基础确定。
(7)对企业诚信文化的评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诚信文化是用以支配和调节企业与 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信用关系和信用行为的一种基本理念和规范,其本质内涵是共赢性,即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利益,诚实守信,按约办事,不损害对方和公众的利益。企业诚信文化依赖于一个国家的制度文化、法制文化和道德文化,是社会道德规范和制度规则的内化整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其诚信文化的程度:
①激励诚信行为的制度规范建设。企业融合了各种个体文化特征,使它们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并且通过企业内部有效的管理和沟通手段来解决冲突,激励人们为共同的组织价值而努力。航运管理涉及船岸、船舶、船员等多种要素,必须建立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来履行管理。制度文化形成和树立起来后,公司管理人员和船员自觉遵守制度规范要求,制度成本就会大为降低。为了提高员工对诚信文化的认同感,在设计企业制度时应注重企业诚信文化的存在。企业制度设计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是相互依存的。企业制度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可以影响管理者和一般员工的诚信行为。
②社会、客户对企业诚信的认可度。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成果最终会在客户中得到体现,也会得到社会的客观评价。客户的满意度、投诉率等方面是评价企业诚信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综合关注货主、旅客、船厂、燃油供应商等航运企业上下游产业对航运企业诚信度的评价。由于国内航运企业经营的范围涉及远洋、沿海、内河等区域,航运企业在国际、国内社会各个领域获得的荣誉以及品牌评价,也是企业诚信文化建设评价的重要方面。
③企业内部凝聚力。实施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也与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增强企业凝聚力密切相关。航运企业诚信文化还体现在企业各个管理层之间、管理层与船员之间的诚信度,其根本表现是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能否围绕企业愿景、价值观协同高效地运作。
评价指标可通过企业诚信制度建设,诚信激励与约束措施的有效性,企业员工的诚信记录等为基础设定。
3.航运企业船舶营运安全度的主要评价要素
结合我们工作的特点,只对航运企业诚信体系各主要评价指标中的船舶营运安全度指标进行展开分析。
反映船舶营运安全度的主要要素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 船型
不同船型的船舶,承载着不同的任务,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如客船,其安全度直
接涉及人命安全;如液货船,其安全度直接涉及水域环境安全。因此,不同的船型,反映出不同的风险,也就具有不同的营运安全度要求。
表1:船型风险分值
船型
客船(包括客货船、客滚船、客渡船、高速客船)
液货船(包括油船、化学品船、液化气运输船)
包装危险品运输船
干散货船、集装箱船
其它船舶
单项风险分值
100
80
70
60
50
注:风险值越高,表明风险越高。下同。
(2) 船龄
由于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及规范标准的要求越来越完善,同时由于老旧船的腐
蚀、疲劳、磨损等原因,老旧船相对于新船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不同船龄的船舶,表现出不同的抗风险能力。
表2、船龄风险分值
船龄
(按8号令)
船龄<5年
5年≤船龄<老旧船船龄
老旧船船龄≤船龄<特别定期检验船龄
船龄≥特别定期检验船龄
单项风险分值
20
50
70
100
(3) 营运水域
有的营运水域浪高风急,有的营运水域滩多急流,有的营运水域曲折狭窄,有的
营运水域施救困难。不同的营运水域呈现出不同的风险。
表3、营运水域风险分值
船舶营运水域
航行于渤海湾、琼州海峡、舟山水域、三峡库区及小三通的船舶
其它水域船舶
单项风险分值
100
50
(4) 船舶建造信息
船舶营运的安全度与船舶的设计、建造质量密切相关,因此,不同水准的建造厂、
不同水准的建造检验单位,可间接地反映出船舶的质量。
表面4、建造信息风险分值
建造信息
船厂通过CCS评估,船舶由CCS完成建造检验。
船厂通过CCS评估,船舶由ZC完成建造检验。
船厂未通过CCS评估,船舶由ZC完成建造检验
船舶未经过建造检验。
单项风险分值
30
60
80
100
(5) 主管机关安全检查信息
海事机关在船舶安全检查中,会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缺陷向船东出具《船旗国监督
检查报告》。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船舶缺陷,反映了船舶的质量保养水平和船员的管理水平,也就直接反映出船舶的安全度信息。
表5、近五年被检查发现缺陷的风险分值
缺陷代码
30、40、41、42、43、60
其它缺陷代码
未开出缺陷代码
单项风险分值
100
60
(6) 主管机关公布的重点跟踪信息
对诸如发生违章,不服从主管部门管理或逃逸的性质较恶劣的船舶,海事部门会定期公布相关的重点跟踪船舶信息。被重点跟踪的船舶,暴露出船公司或船员的安全诚信存在问题。
表6、近五年被重点跟踪的风险分值
重点跟踪信息
被重点跟踪
未被重点跟踪
单项风险分值
100
(7)机海损事故信息
船舶发生机海损的原因有很多,既有船舶质量的因素,也有环境的因素,既有船
员人为的因素,也有外部被动的因素。但不论什么因素引发事故,均反映出船舶的质量或船员的素质,也就反映出船舶的营运安全度。
表7、近五年事故风险分值
事故严重程度
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
发生一般事故
未发生事故
单项风险分值
100
60
(8)营运检验结果所反映的船舶维护保养状况和船公司管理水平信息
通过定期的营运检验,可以反映出船舶的维护保养状况和船公司的管理水平,也就可以反映出船舶的相应风险分值。
表8、根据检验结果反映的船舶维护保养状况和船舶公司管理水平风险分值
检验结果
船舶维护保养状况
船公司安全管理水平
锈蚀、变形、舱内积水等未得到及时处理
结构、设备局部损坏等未得到及时修复
机电设备维护保养较差或不能即刻可用
消防、救生、无线电、应急设备等不齐全或不能即刻可用
存在电缆老化、乱接乱拉电缆等情况
船上必备的图纸资料不完整或无效
船员对设备的操作不熟练、责任不明确
未按规定定期进行各项应急演习
存在未经申报批准擅自变更的情况
遗留项目未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
小项分值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单项风险
分值
∑=
通过对以上八个方面的要素分析,可以综合地反映出船舶的综合风险分值。在对各要素给予权重分配后,计算出的∑B即为船舶的计算风险分值。
序号
要素
权重
单项风险分值
计算风险分值
1
船型
10%
A1
B1=A1*10%
2
船龄
15%
A2
B2=A2*15%
3
营运水域
10%
A3
B3=A3*10%
4
船舶建造信息
20%
A4
B4=A4*20%
5
主管机关安全检查信息
5%
A5
B5=A5*5%
6
主管机关公布的重点跟踪信息
5%
A6
B6=A6*5%
7
机海损事故信息
5%
A7
B7=A7*5%
8
营运检验结果所反映的船舶维护保养状况和船公司管理水平信息
30%
A8
B8=A8*30%
100%
∑A
∑B
通过测算船公司所管理的每艘船舶的∑B,求其平均值后可得出该公司所属船队的平均风险分值,以反映该航运企业船舶的营运安全度。
4.综合评价与诚信等级的确定
诚信综合评价:根据评价标准确定的原则,综合考虑依法合规经营、合同履约、财务安全、员工和谐、环境保护、安全管理、诚信文化建设七个方面对企业诚信行为的影响程度,参照安全管理八个要素的分析方法,确定不同方面和不同要素的在航运企业诚信评价标准中不同指标的权重,借鉴卓越绩效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加强平均后确定信用评价结果。
诚信等级评价结果:优、良、中、差四个诚信等级,并根据每一等级确定上种下三个档次,以体现诚信表现的差异,为使用者提供判断和选择的依据。
四、相关建议措施
建立健全行业诚信体系,除了针对行业从业单位的特点,制定信用评价标准,进行分类综合评价外,还需要采取以下配套的措施加以推进。
1.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组织推进。
营造良好的行业诚信环境是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行业诚信体系的建设,可以借助行业协会和关联度高的中介机构的力量加以推动,通过其建立专业机构和团队,由其具体实施行业内部相关企业的信用评价工作;或者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独立专业机构承担,以保证评价结果的专业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2.健全制度,制定行业信用评价的管理办法。
建立航运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并实施有效的信用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构建顶层管理架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并出台行业信用评价管理制度,区别行业内各类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和对实现行业目标的影响程度,确定相应的信用评价指标和权重分值,确定从业者的信用等级,并定期,以促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和信用评价工作沿着科学、规范的轨道有序开展。
3.整合平台,建立从业者信用记录。
通过逐步将分散在客户、银行、保险、工商、税务、公安、司法、质检、环保等部门的信用信息,通过行业诚信信息平台加以整合,为行业开展信用评价,加强从业者的信用管理,共享信用信息资源奠定基础,以提高行业诚信管理结果的关联度、覆盖面和影响力。
4.完善机制,引导从业者自觉依法诚信经营。
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在政策上对依法诚信经营的从业者予以鼓励,对行业欺诈行为从重处罚,建立健全行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定期行业信用评价结果,加强航运企业诚信管理与银行、保险及其它相关行业信用管理的协调和互动,提高航运企业依法诚信经营的自觉性,加强行业自律,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良性发展。对企业诚信的评价和分级只是一种促进机制,关键是鼓励和引导航运企业切实重视自身的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在不断改进完善的基础上,最终使航运企业所服务的客户和社会大众更加满意。
5.试点推进,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评价体系。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规范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的太阳能成套技术在住宅、公共建筑中的设计、安装和使用管理,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加快太阳能成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扩大太阳能热水器普及应用范围
1、全市范围内新(改、扩)建的12层及以下住宅建筑(包括别墅),必须应用太阳能热水器;新建12层以上高层住宅建筑,太阳能热水器应用比例要达到总户数的50%以上。
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建筑特点及日照时间,合理确定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类型,并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施工。对建筑立面整体光照充足的,鼓励采用分体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对达不到光照条件的,鼓励采用直插式与分体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相结合的方式应用太阳能。鼓励采用集中集热——分户储热等形式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
适宜采用屋面安装太阳能集热器形式的住宅建筑,必须留有公共产权的上人通道,便于安装和维修保养。建筑设计方案要处理好太阳能应用设备与环境及建筑单体的整体效果。
2、对具备条件的既有住宅建筑,在不影响建筑物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安装符合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的太阳能热水器。
3、对上述按要求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建筑,开发建设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的产品,内置加热系统必须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确保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安全可靠。随着太阳能热水器技术的提高和产品性能的提升,上述应用要求和指标可相应提高,逐步扩大推广应用范围。
(二)逐步推广其他太阳能成套技术的建筑应用
1、鼓励开发建设单位在住宅小区建设时,对区内的草坪灯、景观灯等公共照明设备优先考虑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鼓励在建筑设计中采用太阳能光伏LED照明技术,提高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应用比例。
2、鼓励开发建设单位积极探索太阳能成套技术与热泵技术的有机融合,试点推广与热泵技术相结合的太阳能成套技术,提高新能源利用率。鼓励开发单位采用与建筑有机结合的太阳能供热、制冷、发电三联供技术。
三、强化太阳能成套技术与建筑一体化管理
(一)规划和建筑设计单位要认真执行《民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等国家技术标准,以及省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标准设计图集。要将太阳能成套技术系统作为建筑有机组成部分,与建筑、结构、供水、电气及楼宇自动化系统等同步进行一体化设计。要预设安装太阳能成套技术系统的位置和管道等构件,设计深度能够有效指导施工安装。要保证建筑质量和太阳能产品使用安全、安装维修方便,做到性能匹配、结构合理,建筑外观整齐美观、协调有序。
(二)太阳能成套技术系统安装施工单位必须具备水电暖劳务施工资质,施工人员要接受岗前技术培训,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标准施工,确保施工安装质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设计图纸。太阳能产品生产厂家要建立完善的产品技术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规范、便利的检修、维修服务。
(三)工程监理单位要做好太阳能成套技术系统安装施工的监理工作,严把工程质量关,杜绝不按设计图纸施工和应用不合格配件。
(四)开发建设单位要向消费者提供太阳能产品生产厂家出具的产品合格证,说明产品的使用方法、维修及后期物业管理的有关要求,签订维修服务协议或委托物业公司与产品供应商以及住户签订维修服务协议,明确后期物业管理中各方责任、权利和义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加大太阳能成套技术推广应用各环节的监管力度
(一)对按规定应采用太阳能成套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建筑工程,由市房地产开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中提出太阳能成套技术具体应用比例,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按要求组织实施。
(二)规划部门在《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中应明确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要求;审查规划设计方案时,应审查太阳能产品安装后的建筑外观效果。对没有按规定进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或建筑外观达不到要求的规划设计方案不予审批。
(三)市建设局负责在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和住宅产业化专项审查等环节,对太阳能成套技术系统进行专门审查,对应设计采用太阳能成套技术系统而未设计的,或未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以及未按规定要求选用产品的,不得通过审查;审查合格的应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登记表》中注明。
(四)市建设局负责将太阳能成套技术系统纳入工程质量监督分项,对产品质量、施工质量及竣工交付进行全程监管。对擅自取消太阳能成套技术系统或施工质量不合格、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不予竣工备案。
(五)市建设局开发办对未按规定应用太阳能成套技术的开发建设单位,计不良行为记录一次,并依据《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有关条款进行减分。
五、其他事项
(一)全市太阳能成套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由市住宅产业化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市住宅产业化办公室与市开发办一门两牌、合署办公。市住宅产业化办公室要加强对推广应用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定期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加快太阳能成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防车道;管理问题;对策
消防车辆进入火灾现场的速度,是决定灭火救援实际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消防车道成了人民群众的“生命通道”。在城市化建设逐步加快的趋势下,城市用地紧张问题逐渐凸显,建筑空间布局和规划设计具有复杂性,这也给消防车道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私家车数量逐渐增多,导致消防车道不断被挤占,使消防车辆的进出受到严重影响,给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一定风险。因此,消防车道管理成了当前消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应该逐步实现消防车道的优化,解决目前存在的堵塞、占用和封闭等问题,保障消防车道的通畅。积极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适应新时期消防工作的新要求,逐步提升整体管理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消防车道的作用。
1消防车道管理的问题
1.1私家车占用车道问题
消防车道不断被私家车占用,使得消防车辆在进入火灾现场时遇到阻碍,无法快速实施消防救援工作。物业服务企业在工作中缺乏对消防车道的重视,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导致乱停乱放的问题产生。比如在很多居民小区中,缺乏明确的管理主体,无论是在小区周边还是在内部,都未能给业主提供足够多的停车位,出现了无处停车的现象,只能将私家车临时停靠在消防车道中[1]。还有部分车主存在从众心理,在车位不足或未租买车位的情况下对周边消防车道进行挤占。
1.2乱建乱改问题
人车分流和封闭管理是当前很多小区中的主要管理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消防车道的使用造成影响。部分障碍物存在于道路出入口和小区门口中,在消防救援中无法及时移除,导致车辆的进入受阻。在应用起落杆和岗亭时未能考虑到消防车道的要求,导致消防车道的宽度和转弯半径受到影响,无法满足我国消防部门的相关标准。很多建筑物和树木等存在于住宅楼和消防车道之间,也会对车辆的行驶造成影响,加上后期管理不善,使得消防安全风险升高。
2消防车道管理问题的原因
2.1停车位数量不足
城市化建设需要协调多方面因素,如果出现停车位数量不足的现象,就会导致私家车大量挤占消防车道,这是引起消防车道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当前工作中应该受到高度关注。在居民小区建设中,停车位供需比例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车主不得不将私家车停放在消防车道中,这对消防救援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在老旧小区中,其建成年代相对久远,在设置停车位时只考虑到当下的停车需求,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停车位数量逐渐不足,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领域快速发展,私家车已经成为了大部分家庭的必备出行工具,这也对停车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消防车道和停车位之间的矛盾,应该在整体规划和日常管理中予以高度关注,满足人们的停车需求。
2.2租售矛盾
在满足车位需求的同时,还存在严重的租售矛盾,这也是影响停车位使用的主要原因,进而导致私家车无处停放,只能挤占消防车道。“只售不租”是建设单位采取的主要措施,导致很多车位出现闲置,出租率不高,反而使私家车挤占了大量的城市道路消防车道和小区消防车道。在我国的相关规定中,对于“只售不租”问题进行了有效管理,但是很多建设单位仍旧我行我素,在工作中无视当地政府部门的规定。监管部门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导致其存在侥幸心理。在车位租售过程中,未能做好各主体的交流沟通,包括业主、开发商和物业服务企业等,无法满足各方主体的实际需求,导致租售矛盾紧张。
2.3责任体系缺失
未能在消防车道管理中构建完善的责任机制,是影响其正常使用的关键因素,在此过程中应该以物业服务企业为主体,实现对消防车道的规范性管理。然而,部分物业服务企业在工作中存在形式化现象,未能针对消防车道中的乱停乱放问题进行有效整改,导致在消防车辆进入时遇到困难。同时,在与开发商交接过程中,未能协商好小区车位的租售问题,租售矛盾日渐突出。缺乏对工作人员的全面培训,未能意识到消防车道管理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规定设置警示标志等。消防车道的管理通常由于人员素质问题而陷入无序状态,在宣传教育中未能做好业主的沟通[3]。
2.4综合治理困难
在消防车道管理中,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及人员,包括消防部门、公安机关和物业服务企业等,因此综合治理的难度相对较大。消防车道问题无法通过短期执法得到快速解决,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执行效果不佳。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不足,未能在工作中严格做好消防车道的监督管理,使得消防安全隐患增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威胁。虽然立体停车位建设和改建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但是在审批中也会遇到繁琐性问题,导致停车位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改善,消防车道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不利于消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3消防车道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加强规划协调
消防车道管理应该实现全面规划协调,加强对公共停车场和车位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使车位能够得到高效化利用,避免出现私家车占用消防车道的现象。同时,应该与城市规划相一致,尤其是在消防车道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了解扩建和改建特点,在建设初期加强对消防车道的关注,防止在投运后出现矛盾。根据小区人口数量、汽车数量和车位数量等进行合理规划,改善消防车道的整体状况[4]。在开展普查工作时,应该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增进消防部门和住建部门、发改部门、规划部门的交流沟通,通过停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利用,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停车环境和条件,使“生命通道”的占用和堵塞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多种停车方式得到推广应用,除了有针对性地改建绿化用地外,还要加快立体停车位的设置,同时在资源共享中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在此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小区的实际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协调方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为了加强对私家车主的约束,还应该构建完善的联合惩戒机制和信用奖励机制,避免出现不按规定停车的行为。此外,还应该对公共区域停车场收费标准进行合理划定,避免由于收费过高而导致人民群众的停车困难。
3.2实施租售并举
停车费价格过高是影响人们停车的主要因素,这就会导致部分车主为了省下高昂的租赁费而占用消防车道,给消防救援工作造成了严重的限制。为此,应该加快租售并举机制的构建,实现对停车费用的控制,改善私家车主的停车体验,消除消防车道中的堵塞和占用等现象。明确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在销售和出租商品房车位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的相关规定和标准。车位价格的制定,也应该协同多个主体共同商定,包括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开发建设单位和业主委员会等[5]。在销售和出租车位时除了应该符合市场价格外,还应该考虑到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环境状况和交通条件等,尤其是要针对坐地起价问题进行全面治理,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使消防车道始终保持通畅性。车位的租售方案应该由开发建设单位制定,并由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出现不按规定操作的现象。
3.3开展宣传教育
火灾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特点,如果火灾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将会出现迅速蔓延的现象,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消防车道管理中还应该做好全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人们能够意识到消防车道对消防救援的重要性,认识到消防车道与自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关系,从而构建良好的内部环境,解决消防车道中的问题。还要明确物业服务企业在消防车道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在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体系的构建中,除了应该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外,还应该对小区的布局结构、道路分布和汽车数量等进行综合考量,增强各项制度的约束力与控制力。在重点位置设置消防车道标识,引导人们能够按照规定停车。加快消防安全责任机制的构建,明确不同部门和人员在消防车道管理中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防止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针对乱停乱放行为进行严厉制止,针对部分不按规定停车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6]。增进物业服务单位和消防部门、公安机关的沟通交流,针对违法违规人员实施教育。此外,应该督促物业管理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丰富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并对消防车道中的隐患问题进行全面识别和处理。增进和业主的沟通交流,定期开展宣传教育讲座,帮助业主了解相关消防安全知识,并配合各部门做好消防车道的管理。
3.4构建联动机制
为了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有效管理,还要构建联动机制,能够增进各方主体的合作,从而在责任体系下明确分工,提高消防车道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真正保障消防救援的良好环境。应该在《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中明确消防车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助于使物业服务企业提高对消防车道管理的重视,通过等级和信用评定的方式作出有效约束。在跨部门消防执法办案的过程中,也应该对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予以全面优化和调整,实现部门之间的密切联动,提高资源整合效率,使消防部门和公安机关能够在消防车道管理中实现高度协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消防行政处罚措施,针对业主或者物业服务企业存在的消防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7]。停车泊位道路情况也是关系消防车道状况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工作中应该做好与公安交警部门的合作,严格查处擅自设置障碍物或者在准停时段外停车的行为。增进街道办、居民委员会、辖区派出所和消防部门的沟通交流,同时了解规划和建设部门在停车场扩建中的意见,督促居民能够按照规定停放车辆。
3.5明确管理标准
物业服务企业应该在消防车道管理中主动承担起自身的责任,明确消防车道管理的相关标准及要求,做好各个流程的有效控制和约束。应该在消防车道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牌,避免人们出现随意停车的现象。为了对该类现象进行有效预防,还要加快摄像设备的安装与监督,确保能够按照规定在停车场和车库等区域进行停车。道路停车泊位的规划,除了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还应该对消防车宽度进行合理预留,通常净高和净宽应该在4m以上,根据消防车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转弯半径[8],避免各种形式的障碍物出现在消防车道中,比如建筑物、车库和隔离桩等。对于消防车道中的广告牌、树木、装饰物和管道等进行及时处理,防止对消防车辆的行驶造成影响。封闭式管理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消防车道出入口管理的实效性,通过应急疏散保障体系的构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消防车辆的通畅进出。通过行政处罚和强制措施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消防车道中的随意停车和任意占用的问题。在制定相关处罚措施时应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的相关规定,如果存在拒不改正的现象,则应该进行强制拖拉或者拆除。
3.6构建监督体系
加强对消防车道情况的严格监督,从源头上对随意停放或占用的问题进行治理,因此应该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了解消防车道的当前状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管理与控制措施。消防车道管理不仅是消防部门和物业服务企业的责任,也要使居民都参与到管理工作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全面监督意识。加快消防车道管理和监督的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网络监督与举报渠道的开通,为居民行使监督权提供可靠的途径,在全民参与下解决消防车道的问题,以维护居民的个人权益。引进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在消防车道管理和监督中真正实现智能化操作,不仅要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要确保消防车道管理的动态化与实时性,及时发现并消除其中的安全隐患,降低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4结语
消防车道是保障消防车辆运行通畅的关键,对救援时间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应该进行针对性管理,充分发挥消防车道的价值。然而,由于消防车道被占用和乱建乱改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消防车辆在进出中受到严重影响,消防安全隐患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停车位数量不足、租售矛盾、责任体系缺失和综合治理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消防车道的管理成效不佳。为此,应该通过加强规划协调、实施租售并举、开展宣传教育、构建联动机制、明确管理标准和构建监督体系等途径,逐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保障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邢嘉睿.老旧工业小区消防安全治理探讨——以苏州市工业园区为例[J].消防界(电子版),2021,7(02):56-57.
[2]孙方黎.高层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今日消防,2021,6(01):94-95.
[3]李红伟,杨蕊蕊.住宅小区消防车道占用的原因和对策[J].今日消防,2020,5(10):18-19.
[4]方龙.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设置问题探讨[J].消防界(电子版),2020,6(18):70+72.
[5]徐培甡.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对策[J].低碳世界,2020,10(09):199-200.
[6]赵成帅.居民小区消防车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山西建筑,2020,46(13):174-175.
[7]薛文秀,陈应周.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策略——以厦门市湖里区住宅小区为例[J].低碳世界,2016(24):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