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事业单位奖惩办法范文

事业单位奖惩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事业单位奖惩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事业单位奖惩办法

第1篇:事业单位奖惩办法范文

[关键词]全额预算 基建财务 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通过对政府投资水利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公益性水利项目应组建事业性质的项目法人,具体实施工程建设,已成为通行做法。按全额预算单位体制组建项目法人,符合国家有关水利基本建设管理规定,有利于向上争取建设资金补助;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利于机构经费基本性保障,实现专业化管理,保证工程建设的实施。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当前全额预算水利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两类资金来源渠道影响工程建设成本归集的完整性

在全额预算水利单位体制下,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有两大类:基建拨款和预算拨款。基建拨款按基本建设资金管理程序拨入,是建设资金来源的主要部分,为全部的工程款、征迁款及部分建设管理费。这部分资金按基建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和使用,列入工程建设成本。预算拨款按全额预算单位费用标准编列,主要是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按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管理,遵循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管理程序进行使用,不列入工程建设成本。而作为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从实质上讲在建设期,部门预算中的人员经费是建设单位人员经常费的一部分,公用经费是工程管理经常费的一部分。这部分费用不列入工程建设成本,将导致工程建设成本归集不完整。

(二)公用经费定额管理方式导致工程管理经费不足

按全额预算水利单位经费管理方式,按在编人员编列的定额公用经费,难以满足工程管理实际开支需要,影响工程高效推进。预算中安排的公用经费,仅能维持单位常规支出。项目法人所承担的工程建设任务,也要相应支出办公、差旅、会议、水电费等工程管理经费。由于全额预算单位经费管理方式所限,财政不核拨专门管理费,只好在公用经费中列支,出现了工程做得越多反而导致公用经费越紧张的状况。

(三)人员经费定额限制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

由于财政预算人员经费额度限制,项目法人工作人员收入水平与常规事业单位同类人员相当,但工程建设单位夜间巡查,加班现象十分普遍,工作强度明显大于常规事业单位,收入水平应体现工作强度和绩效,否则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而财政部门认为,对事业单位奖金福利实行限高托低后,单位各项考核奖励性补贴须控制在市财政规定额度内,不得突破。财政部门很难为项目法人开特殊口子提高人员经费预算标准。

(四)适用政府采购管理制度的局限性

预算制度规定全额预算单位在编制年度预算的同时,应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编制采购预算。对全额预算水利建设单位,当前部分意见认为,凡是归属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如管理用设备、房屋租赁等事项,不论资金来源均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导致工程设备、工程车购买和技术服务、监理用房租赁等按预算管理要求和政府采购方式进行,程序复杂,审批手续繁多,而且由于政府采购部门水利专业性不强,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五)资金拨付审批环节多不利于提高支付效率

实施财政直接支付为加强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督,保证专款专款工具事业单位专用,减少拨付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若遇工程变更比较多的项目,财政在审核拨付资金时,所需时间较多,可能延误建设工期;另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审批环节多,手续繁杂,影响资金支付效率的情况,以一个购买起重机设备合同为例,合同金额仅29万元,分三次财政直接支付了20万元,分别为3万元、9万元、9万元,每次付的金额不大,手续却一个不能少。若遇到相关人员外出,审批周期会延长,资金不能及时支付。

二、 解决全额预算水利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当前存在问题的对策

下面针对全额预算水利单位体制下,实施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财务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建设资金只由基建拨款提供以使财务核算完整归集工程建设成本

基本建设资金和部门预算资金性质不同,在工程建设期,为防止工程管理费因在部门预算资金中列支,导致工程建设成本归集不完整的情况发生,资金只由基本建设资金一个口子提供,建设期间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一切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在项目建设管理费中列支。作为全额预算单位的预算资金,留存不用或先开支,年底全额转入项目建设管理费,以确保投资资金核算的完整性,使财务核算完整归集工程建设成本。

(二)建设管理费本着“按事定费”的原则进行编列

管理经费不能按全额预算单位经费管理方式,以实有在编人数定额核定,而应按“按事定费”的原则进行核拨, 即在工程概算核定的建设管理费范围内加以控制。建设管理费实际使用时,不按预算单位经费管理制度进行管理,而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相关规定进行管理,也可按代建制政策安排专门的建设管理费。

(三)制定工程建设目标考核奖惩办法

为调动工作积极性,收入水平适当体现工作强度和绩效,由投资主管部门制定专门的工程建设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结合工作绩效、加班等情况进行奖励,考核奖列入建设管理费,不列入预算拨款,不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约束。

(四)由基建资金支出的采购资金按专门的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支付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一般规模较大且组建了专业的项目法人,并不适用政府采购相关规定。招投标工作应按水利工程相关招投标制度进行,相应地按照《招标投标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14号)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采购资金的支付工作。

(五)建设资金按季申领并由项目法人审核支付至用款单位

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资金支付效率,建议由项目法人在每季度初编制建筑安装、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和其他投资等季度资金需求计划,提出拨付申请,报主管部门审核。投资主管部门批准后,将资金拨付到项目法人的基建专用帐户,再由项目法人负责审核拨付到相应的用款单位,并按期向相关主管单位反馈资金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体改办,水利部,财政部.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03

[2]水利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2009

[3]财政部.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2002

第2篇:事业单位奖惩办法范文

一、考核范围:各局工会。

二、考核时间:2009年11月至12月上旬。

三、考核内容和赋分办法:

(一)组织宣传和女职工工作(30分)

1、具备“八有”、挂“两牌”、建“三档”标准的基层工会达到90%以上得13分。(有组织机构、有法人登记、有办公场所、

有工会印章、有工会账户、有会员名册、有工作计划、有活动记录,单位门前挂工会委员会牌子、工会办公地点挂工会牌子,建立

工会组织档案、会员档案、活动档案)。

2、3a等级五好工会规范化建设实现80%以上得7分。

3、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大型职工文体活动得2分;

4、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有记录,有阵地得2分。

5、本级工会女职工组织健全,有专职或兼职女职工干部得2分。

6、“三有”活动有布置、有成果、有典型、有上报材料得2分。

7、企业的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达100%得2分;

(二)维护职工权益工作(25)

1、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制率和厂务公开建制率达95%以上得6分。

2、所属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100%,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达70%以上得3分,履约率达95%以上得2分。

3、健全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动态管理机制,全年对档案内管理的困难职工的帮扶基本满意得4分。

4、开展好就业援助春风行动,完成下达的实名制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实名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指标的得8分。

5、所属企事业单位职工到上级工会集体访控制为零的得2分。

(三)经济技术和劳动保护工作(25分)

1、广泛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竞赛活动有方案、有典型得6分。看方案和典型材料。

2、开展以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的劳动竞赛活动有安排、有典型得8分。看方案和典型材料。

3、组织广大职工围绕发展大局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有部署、有内容、有效果得6分。看建议内容和效果。

4、所属企事业单位工会劳动保护组织建立健全得5分。看组织名册。

(四)工会基础性工作(20)

1、及时上报反映工作情况和工作计划总结等方面信息得4分。

2、搞好典型的树立和推广工作得4分。看材料,抽查典型单位。

3、按要求做好统计工作的得1分。

4、做好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2分。看记录。

5、按市总规定时间上报各种材料、报表得3分。(以市总各部掌握和考核为准)。

6、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调查报告和理论文章得4分。

7、开展“双走”活动有组织,有安排,有效果得2分。看活动方案和走访情况反馈表。

四、考核办法

1、日常考核:市总各部门对各局工会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建立考核登记,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参与考核。

2、集中考核:年终市总将集中时间分组分片依据考核内容和标准到局工会和直属基层工会进行考核,对每个被考核单位的工作进行打分。

3、综合考评:一是看整体工作完成情况,主要来源集中考核;二是根据市总各部门日常对基层工会工作的考核情况。综合考评结果汇总后,经市总常委会讨论确定,形成最后分数,依此对被考核单位进行排序。其结果将作为评先和向上级推荐先进的主要依据。

第3篇:事业单位奖惩办法范文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

在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经常出现一些财务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对费用的支出也没有严格的标准,内部控制度还不够完善,正处于发展阶段,难以满足当今企业发展的要求。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不能很好地策划本公司的日常费用支出与控制。

(二)固定资产管理比较薄弱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并且往往带有事业单位的公益性、服务性色彩,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领导的完全负责制只是一种虚设,并没有实质性效果。此外,许多企业的会计设置就不规范,并没有与时俱进,而是根据事业单位领导的意愿进行,以公谋私,越俎代庖,刻意忽视会计建设,从而不同程度地为制约我国会计体制的发展。甚至存在部分单位存在会计凭证不够规范、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资料不完整、账外设账。这样,在账本上显示的固定资产常常不能真实地反映所处单位的财务状况,账本可以伪造,可以造假,做成完美的表面现象,而谁也说不清单位的真实财产状况,这就为保护国有资产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财务与业务管理脱节,没有加强对预算的控制

由于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与业务管理脱节,预算控制也比较薄弱,因此常常出现一些财政赤字,比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于房租收入,对于账目的去向记录不详细,而对收入额确定是否按合同及时收取、是否合理等却未能实施必要的财务监控。 再加上财务部门对预算的控制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没有强效的科学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给财政赤字带来了有利的基础。如果持续下去将会严重影响我国事业单位的市场化进程。

(四)岗位设置不够合理

由于财务管理这名词是我国近些年从外国引进的,其发展还不够完善,因此,其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不够科学,岗位安排不尽合理等现象难以避免,属于发展中的问题。此外,许多企业的账目管理人员、记账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等都没有严格分开来,不利于进行统一的管理,进而降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效率。

二、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相互制约。在横向关系基础上,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于执行、授权、核对、保管等不相容的职务,应做到分离控制,确保个岗位之间权责分明,落实到位;②权责利相统一。各部门明确各自责任,确保各部门、各岗位以及工作人的责任、任务范围分明,同时制定具体的措施与奖惩办法,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③不例外原则。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应涵盖单位内部所有的部门、所有的人员,任何人都不得越权操作,体现内部控制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关键控制点,针对制度提出有效的操作规范与办法,将具体内部控制的原则贯穿到系统程序、方法及规范中,对各项制度以文本说明,增强可操作性。

另外,环境的好坏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否落实到位密切相关,若想改善事业单位环境状况,还需加强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员工思维与工作方法,将内部控制观念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

(二)强化财务预算管理

在执行预算过程中,要保证预算执行的刚度。一旦预算制定,就具备单位内的绝对权力,任何人不得违反预算,各部门在开展业务活动时,也必须严格办事。有关预算评价与反馈,主要根据预算的各项指标而定,系统性记录、计量全面预算的执行状况,同时做好反馈报告,将实际情况与预算对比,发现存在偏差的原因,及时予以纠正。财政预算制度从过去的功能预算到现在的部门预算,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的一次重要改革和重大进步。

(三)完善财政规范制度,为约束新形势下新业务的规范性提供合法依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很多企事业单位也在不断与国际化接轨,伴随产生了各种衍生金融产品及多样化的投融资渠道。但是基于此方面的财政制度、法律规范的制定往往滞后于新业务的出现,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更是如此,致使很多财务部门对相关制度缺乏考究的依据而盲目行为。

此外,相关事业单位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建立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切实地提高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效率。此外,还要严格按要求审查企业内部审计监察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的实施。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审批程序,明确管理职责以及各种监督关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还要强化各种流向的信息沟通,加强各部门的合作交流。

由上可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审计的结合点,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活动呈现各种特点,为了提高财产安全与完整性,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郭挽艺.有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思考[J].新财经(理论版),2011(5).

[2] 赵秋杰.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的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09(20).

[3] 李焦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8).

第4篇:事业单位奖惩办法范文

为巩固全镇环境整治工作成果,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坚持“城乡统筹,属地管理,集中处置,资源共享”原则,建立实施“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管理体制,实现全镇生活垃圾统筹处理目标,提高群众对全面小康建设的满意度。

二、管理机构

(一)建立专门管理机构

1.成立兴仁镇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隶属镇农业办公室。

2.原兴仁镇环卫所更名为兴仁镇社区清管所,隶属镇村镇建设办公室。

3.各村(居)建立环卫保洁站,站长由村(居)委会主任或委员兼任,成员由各专业保洁员组成,隶属各村(居)委会。

(二)建立专业的保洁人员队伍

各村(居)根据村域范围和人口数按800-1000:1的标准

配备专职保洁员(具体方案附后),作业时要统一着装,使用统一配备的保洁工具,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规范作业,保洁到位。

三、工作职责及要求

镇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

1.负责全镇专业保洁作业人员的岗前业务技能培训;

2.负责建立保洁员的日常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各村(居)生活垃圾清运量的分解,保洁员职责,保洁员工作规范,保洁员考核奖惩办法,垃圾房管理和垃圾清运办法,保洁员、所长、站长工作例会制度等;

3.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建立规范的垃圾清运机制,负责全镇11个垃圾房生活垃圾的集中清运,做到“日产日清”;

4、负责全镇环境卫生工作的督查与考核。

社区清管所

1.原有人员性质、岗位不变;

2.负责镇区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主要为镇区一横一纵主干道(富安桥至兴仁路口,食品站至棉织厂,里街里巷),镇区内所有公厕的清扫及全天候保洁工作;

3.负责镇区内所有垃圾收集点及兴仁中学垃圾清运工作(富安桥垃圾房);

4.负责镇区内主干道(省道除外)绿化带清理保洁工作;

5.负责镇区范围内所有企事业单位保洁(垃圾处置)费用的收取工作;

6.负责本所工作人员及专业保洁人员的管理及安全工作。

村(居)环卫保洁站

1.负责做好群众的宣传及引导工作,凡是可以沤肥的农作物、秸杆等有机物一律不得纳入生活垃圾处置范畴;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及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奖励制度。

2.负责本区域(含道路)垃圾清扫、清运和垃圾房管理工作;

3.负责卫生督查、考核等日常环卫作业及保洁员队伍的管理和安全工作。

四、资金保障

1.镇环境卫生管理所正常运转经费由镇财政承担;

2.镇区清管所运转经费原则上仍按原运行模式不变,实行收支两条线,核准应收应支数,重新确定财政转移支付额度;

3.村(居)环卫保洁站运转经费由各村(居)自行承担;对于农村非农人口和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可按照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的规定适当收取保洁(垃圾处置)费;镇财政每季度将依据

考核结果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第5篇:事业单位奖惩办法范文

【关键词】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表现形式; 原因

事业资产是事业单位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物质基础和保障。随着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各项财政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与日俱增,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防止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5月30日,财政部36号令公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事业资产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该办法颁布一年多来,各部门、单位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实施细则,对许多理论问题和工作实务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但问题依然很多。

一、表现形式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账、卡、物三者相符是最基本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实物与账目不相符的情况,这是很多事业单位经常碰到的很棘手的问题。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实无账

如:一些单位建造的办公楼、教学楼,已使用多年,但该项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待摊投资”和往来账户中,会计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导致账物脱节、资产存量不清;又如:部分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主动或被动地与被征收对象达成默契,以对方提供的实物(如基建工程材料、摄像器材、小汽车、空调、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抵顶行政事业性收入,这些资产未进行资产登记和财务处理,长期滞留账外或被借用,逃避了正常的监督检查;再如:上级部门匹配、无偿调入、接受捐赠、单位合并划入的固定资产不入账等等,导致有固定资产实物,但没有账目的现象发生。

(二)有账无物

有账无物主要表现在对拆迁、报废、调出的资产未核销;人员调走或离退休不清退、不交接;单位分离划出资产不调账;有的单位房屋已出售给职工多年,但不去完善相关处置程序,不进行财务账核销,导致长期挂账。

(三)账实不对应

一些单位的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记载实物资产数量及其价值明细,特别是利用国有非经营性资产搞经营的单位,没有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对使用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也不办理任何手续,使国有资产的保值乃至增值指标难以落实。由于财务会计资料无法真实地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久而久之,单位会计无法确认盘存资产数量的多与少、价值的增与减,从而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

二、原因分析

引起固定资产管理账实不相符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意识淡薄,机构不明确,内控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清

长期以来,一些部门、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滞后,“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单位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配备不完整、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下、资产管理混乱。出现了人人都在管理使用、人人都没有负责的局面。对固定资产从购置、领用、调剂、调拨到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出售和报废各环节,处理非常随意,也不履行任何手续,很多事业单位连最起码的物品领取和归还制度都没有,缺乏对固定资产实物形态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一些贵重财产被私人长期无偿占用,国有财产成了一些人的福利家产。

(二)固定资产账目不健全,人员业务素质不够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台账和卡片不健全,甚至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和固定资产卡片;资产管理从购建后的验收、登记到交付使用及资产处置各环节工作如何做不清楚,人员业务素质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

固定资产管理纷繁复杂。长期以来,很多单位的固定资产台账还停留在手工记录阶段,管理手段十分落后,与会计账簿的核对困难,对实物资产的盘点非常繁琐,工作中难免出错,势必前清后乱,家底不清。

三、对策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项包括计划(预算)、购建、使用、处置等多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更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一)把国有资产管理列入单位工作目标任务,引入奖惩机制,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1.拟定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奖惩办法,量化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并组织业务人员定期跟踪检查,严格考评。对达到规定标准的,确认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单位”,颁发证书;对违反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浪费的直接责任人,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经济或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签订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书,将资产管理的各项指标逐一分解到科室,量化到人。对因非自然因素,造成财产提前报废损坏或丢失者,视情节轻重,分别对有关人员给予批评教育、限期修复或负责赔偿,逐步形成由资产管理机构统一管,各部门具体管,基层科室人人管的管理网络。

(二)建立管理机构,健全内控制度

一方面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和使用部门的职责权限,制定固定资产业务流程,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各环节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另一方面,明确固定资产的取得与验收、日常保管、处置与转移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在制度上做好协调。

1.健全购置制度,实行源头控制。充分发挥预算、采购中心的职能作用。对单位需要购置的资产,纳入年度预算、编制购置计划,并抄送资产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采购。预算、采购中心与资产管理机构要加强协作,形成一套规范运作的程序,以加强源头管理。

2.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制度。由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会部门等参与固定资产验收,属于技术设备的还应当聘请有关业务单位技术人员验收。购置的固定资产在报销前,无论是何种经费开支和通过何种渠道进货,都必须办理验收、登记手续。验收合格、登记后,才能办理有关账务处理和领用手续。

3.制定日常管理细则,分清责任。固定资产领用、借用、使用、保管、交接等日常管理各环节,要做到手续完整、责任明确、奖罚分明。对非因公损坏或丢失的,由责任人负责修理或赔偿;非因公使用或外单位借用的,一律收取租金。

4.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环节控制制度。明确固定资产处置范围、标准、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对重大固定资产的处置,实行集体审议联签。固定资产需要报损、报废时,由使用单位负责填制资产报损、报废报告单,并提供所需证明资料,经审批部门同意并签署意见后,申报单位凭批准的数量和金额调整或冲销有关科目。固定资产的转让,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估,以评估价格作为资产出售的底价,向社会公开拍卖。

(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1.通过资产清查,摸清家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详细准确地记录每个固定资产从购入、使用到处置的卡片信息,赋予其唯一的识别条形码,对实物资产使用进行全程的跟踪管理,实现对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随时为资产的购建、调剂和处置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并在此平台上建立评价和监督体系。

2.进一步研究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多种数据接口,达到灵活地与财务核算软件进行链接,使财务账、固定资产台账与采集的实物信息能进行电算化比对,减少错误率,避免因两种账簿登记时间不同而引起存量不实,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账、卡、物相符。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对管理层和资产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适应性的短期培训。对事业单位着重讲解国有资产的购置、领用、交还、报废审批等管理与核算;对单位经济实体及“事改企”单位着重讲解使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评估后的账务处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指标的计算以及创收收益分配的管理与核算等内容。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令第36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2006年5月30日.

[2] 财政部教科文司.《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问答》.2006年8月.

第6篇:事业单位奖惩办法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教育培训;措施

0引言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日益认识到,人是组织中最具活力性、能力性和创造性的要素。组织的发展和成功离不开一支优秀的人力资源队伍,而职工的教育培训是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卓有成效的方法。

1教育培训的意义

教育与培训是一体两面,但仔细研究会发现两者仍有差别。就长远来看,教育培训对组织的成长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1.1教育以课程知识为重

主要传播一般性与专业性知识,希望建立正确逻辑思考、推理、大范围认知与决策判断力,属长期性与概括性的观念深化工作。

1.2培训以工作能力为重

主要提供为了有效与正确完成工作任务的技能、步骤、工具、方式与手段,属短期性与特定性的实务深化工作。

2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2.1教育培训有助于提高服务意识与技能

工作的方式方法、质量和效率,与职工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有绝对相关性。通过教育可增加其知识与判断力;而通过培训可增加其解决工作困难的能力。

2.2教育培训有助于组织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

组织通过举办教育培训,向职工灌输组织的价值观,使职工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感悟,这些感悟与工作中的体验相结合,给人以精神上的激励,这使得教育培训不仅具有拓展知识,提高技能的作用,而且具有鼓舞自信心,激发工作热情的功效。

2.3减少各层主管监督负担

组织内每一个职工的观念、技能与知识都取得进步后,就可由其自我管理、自我发挥,不需管理阶层太多的繁复监督。

2.4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尤其事业单位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关乎民生民情。加强所在领域的服务意识,通过教育培训所积累的知识与技能,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美誉度。从而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3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是我国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社会组织。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原有的人事制度及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适应时展的需要。事业单位在推进教育培训改革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3.1职工整体情绪不高

由于对教育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职工不愿改变过去的一些特点和习惯。认为只要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就行,或是认为教育培训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事情,与工勤人员、行政人员关系不大。这一方面与职工个人的情绪想法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管理者对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有关。

3.2职工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培训体系

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职工培训体系可以保证组织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展开。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会发现存在许多不足。岗前教育培训更多的是形式化,仅仅是安排各相关科室进行培训,如:人事科讲人事管理制度;保卫科讲消防安全规则;医务科讲医护人员行为准则等。很多的培训数年没有改变过内容,其中许多培训内容早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3.3职工教育培训对于绩效考评的重要性没有发挥出来

事业单位职工的年度考核或者说绩效考评还停留在定性考核,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形式主义,并且,就个人而言,主观性判断往往多于客观性评价,考核结果的高低较难正确反映人员之间能力的大小、水平的高低,更多体现人际关系的好坏。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即便把继续教育与考核结果做挂钩,也发挥不出来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同时也削弱了考核的意义。

3.4职工教育培训缺乏有效的评估系统

现阶段大多数事业单位意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许多单位对于职工教育培训也会积极地投入,但是却缺乏科学有效的事后评估机制。由于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反馈性和定性定量的评估,单位很难客观地评价在员工培训上的收益,从而也很难调动职工参与到教育培训中的积极性和培训满意度,最终使得职工的培训工作在消耗了大量资源后不得不又流于形式。

4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产生实效的措施

以上是对目前职工教育培训状况中所出现问题的一些思考,通过思考找到以下的解决方法。

4.1加强宣传,转变职工观念

让职工全面了解、深刻理解当前事业单位所处变革时期的工作内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广大职工应居安思危,克服抵触情绪,树立竞争意识。职工的教育培训对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和保持核心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管理者的重视程度,转变职工思想,使其主动接受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竞争能力。

4.2完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制定符合职工需求的教育培训内容

根据组织发展方向和职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每个时期都有其各自的培训内容。例如:上岗资格性培训、岗前适应性培训、提职培训、转岗培训、新技术的培训、常规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

4.3做到教育培训是保障职工绩效改善的重要措施

教育培训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它不是在消极地约束人的行为,而是在积极地引导人的行为。当职工工作绩效不佳、素质能力低于工作要求时,通过教育培训使职工的工作绩效得以改善,从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通过为各类职工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能够丰富各岗位职工的专业知识,增强职工的业务技能,改善职工工作态度,使之取得更好的绩效。与此同时,把改善后的绩效与考核结果直接挂钩,以增强激励效果。

4.4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评估系统

科学系统的培训评估系统不仅可以帮助组织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培训工作,而且还可以有效反馈培训结果,提高组织绩效。培训考核和评估的控制主要是严格按照培训计划中的考核方式和方法进行考核、认真收集培训的相关信息、认真进行考核评估并实施适当的奖惩办法。组织应该重视对培训考核和评估的控制工作,形成对培训考核和评估重视的氛围,以便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受训职工和相关领导积极、严格地按培训要求参与培训,增强培训效果。现阶段正处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明确新时代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属性,同时裁剪、撤销功能弱化的事业单位。在整合中的事业单位完善职工的教育培训,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服务效率就变得尤为重要。

主要参考文献

[1]戴国良.图解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第7篇:事业单位奖惩办法范文

为确保乡党委、政府各项决策、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强化全乡督查考核工作,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

督查是上级党委、政府对下级所承担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跟踪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委、政府转变工作作风,实行科学领导,提高工作效能,确保政令畅通的有效措施。督查工作必须做到严格程序,严格制度,认真督办,及时反馈。

二、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督查工作内容

(一)督查年初目标责任状中的共性工作落实情况;

(二)督查乡主要领导批办、交办、会办事项落实情况;

(三)督查乡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推进情况;

(四)督查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情况;

(五)区交办工作、阶段性重点工作;

(六)机关作风效能建设;

(七)其它事项。

四、督查工作程序

(一)立项。督查考核领导小组对乡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及乡主要领导批办、交办、会办等工作进行分解立项。立项内容包括:督查事由、责任领导、办理要求、责任人、完成时间及进度等,并按照类别依次登记。

(二)通知。根据立项和登记的内容,将督查事项分解到乡分管领导、有关村(居)和乡直各单位,下发交办通知。督查考核领导小组在当天向承办单位下达《督办通知单》,对突发事件或完成时限较紧的督查事项,要同时采取电话通知等形式通知相关责任人。

(三)催办。对逾期未报结的督办事件,要下达《督查催办单》。督查考核领导小组要加强与承办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对催办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主要领导报告,对承办单位在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要主动帮助解决。

(四)反馈。承办单位要严格按照督查要求,按时反馈督查情况,并采用专题报告的形式加盖公章上报。

(五)归档。督查事项办理完毕后,将所形成的全部材料收集齐全,按照文书档案管理要求整理归档。

五、督查方式

(一)定期督查。对年初目标责任状中的共性工作按季度量化考核、及时通报、兑现奖惩。对环境卫生按月督查,按月通报。

(二)专项督查。对列入督查的重点工作、阶段性工作,不定时开展督查推进工作,督查到具体项目、具体责任人。

(三)一线督查。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以及主要领导交办的重点事项,进行现场督查,采取全面督查、重点督查、专项督查、抽样督查、暗访督查等多种形式,做到查实、查细、查准。

六、具体要求

(一)及时反馈。各项工作的督查结果,要及时汇总呈送乡主要领导审阅,并在第一时间将督查考核结果反馈给承办单位。

(二)及时通报。要在不同层面、以不同形式公示通报各项工作的督查结果和存在问题,不循私情,不打和牌。

(三)严肃纪律。对因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务、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将坚决予以通报,确保各项工作推进到位。

七、奖惩办法

第8篇:事业单位奖惩办法范文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建立财政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总结了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所要达到的目的,最后提出了在财政内部控制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期对财政内控体系的顺利有效构建有所帮助。

关键词 财政 内控体系 构建

建立财政内部控制体系是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强化财政内部监督,促进依法理财和科学理财的重要手段,也是财政内部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

一、建立财政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财政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更加重要。只有建立制度、执行、考核三位一体的具有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功能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工作责任,规范工作程序,形成职责明确、运转高效、制衡有力的财政管理机制,才能堵住管理漏洞,防范财政风险,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财政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财政内部控制体系与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17项具体规范相比有较大的不同,应当认真研究和制定作为纲领性的基本规范,重点在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上,搞好顶层设计,特别要强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二)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当树立财政大监督的理念,要将业务科室的管理控制、科室之间的关联控制和监督机构的专职监控统筹考虑,并贯穿于制度设计的全过程,还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信息交流与共享。

(三)财政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相比,在控制对象、控制目标、控制方法上有显著不同,企业内控侧重于内部会计控制,而财政内控侧重于管理程序控制。特别要注意优化业务流程,强调程序定位控制,还要结合财政管理的特点,满足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符合财政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四)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是财政内部涉及面较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应当注意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重点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合理划分管理职能,明确分工和工作责任,还要根据人员配备、业务能力、职业素养等情况以岗定人、合理分工,杜绝人浮于事的现象。

三、财政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所要达到的效果

(一)明确工作职责。构建财政内控制度体系不仅优化了科室职能,也理清了人员分工,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明确了职责权限,形成了责任到岗、责任到人、横向制约、纵向控制、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

(二)优化业务流程。 构建财政内控制度体系对各科室原有的管理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和再造,按照充分授权、岗位分离、权力制约、操作规范的设计要求,合理运用授权批准控制、会计核算控制、管理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系列的控制方法,结合财政管理与改革发展的实际,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了管理程序。

(三)防范管理风险。通过对财政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准确识别管理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明确风险控制点和风险控制岗位,科学制定风险控制点控制标准,提高了业务操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了财政管理风险的发生。

(四)提高监督效能。构建财政内控制度体系促进财政大监督格局的形成,使财政内部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变,由静态检查向动态控制转变,由财务检查向制度控制与财务检查并重转变,真正实现了财政监督融入财政管理,推动了财政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有效提升了财政监督整体效能。

四、在财政内部控制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方面仍有不足,特别是在预算、执行、监督等方面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离。按照相互牵制原则的要求,财政内部各项管理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科室或人员办理,以使该科室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个科室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对授权、执行、记录、核对等不相容职务必须实行严格的分离控制。

(二)财政大监督理念尚未深入人心,日常监督工作仍需加强。实际工作中,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各项财政监督制度、办法的各项规定,在财政内部全面树立大监督理念,构建大监督格局,高度重视日常监督,把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的全过程,从制度上改变当前重事后检查、轻日常监督的倾向,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相结合的监督体制,逐步建立起财政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信息渠道不通畅,内部配合不协调,考核措施不到位,监督方法不得力,降低了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效能。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运行会办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和整改,保证信息通畅,加强配合协调;要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内部控制体系考核小组,制订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考核奖惩办法,对内控体系运行全过程实施全面考核、奖惩和督查;要建立电子化财政监督信息系统,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预警和规范性控制,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实行实时监控,促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

总之,财政内部控制体系是为了贯彻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保障财政管理活动规范、安全、高效运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是财政内部自我预防和自我约束的控制机制,财政系统结合本单位实际构建内控体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程晓.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

[2]杨慧玲.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现代商业.2009.

第9篇:事业单位奖惩办法范文

一、实行绩效考核的范围

局属各单位,包括局下属各事业单位和局内设各股室。

二、考核办法

(一)组织领导。对各单位目标绩效考核方式参照《县农业局关于印发〈县农业局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试行)〉的通知》(江农发〔2012〕3号)文件精神,结合《县农业局2013年度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任务》(附件1)、《县农业局2013年度物质文明建设目标任务》(附件2)及《县农业局2013年农业工作意见》(江农发〔2013〕27号)、《县农业局关于下达2013年宣传信息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江农发〔2013〕35号)等相关文件开展。局成立绩效考核工作领导组,由局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局办公室、计财股相关人员为成员,负责组织对全局各单位的目标绩效考核工作。考核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由黄邑任主任,成员由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全局绩效考核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计分办法。坚持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得分由绩效考核领导组办公室初评复查分、获奖加分和扣分三个部分组成。

1.初评复查分。

实行百分制。年终,由各单位对照《县农业局2013年度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县农业局2013年度物质文明建设目标任务》(附件2),认真进行自查打分,并将书面总结交局绩效考核领导组办公室,局绩效考核领导组办公室根据平时抽查检查的情况和年终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初评,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占40%、物质文明建设占60%的分值折算汇总,呈报局绩效考核领导组审定。

2.加分办法。

(1)获得国务院,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省属厅(局)和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县委、县政府表彰,分别按3分、2分、1分、0.5分四个档次加分。设出色完成工作、圆满完成工作、完成工作奖的,圆满完成工作的减半加分,完成工作的不加分;设一个等次的,只对排在前三位的加分;设出色完成工作、完成工作二个等次的,只加前一项。对非普发性表彰、报刊发行类表彰(党报党刊除外)不加分,组织奖不加分。

(2)出色完成上级临时交办的重大工作任务,受到国务院,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省委、省属厅(局)和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县委、县政府书面文件肯定的,分别按2分、1.5分、1分、0.5分四个档次加分。

(3)单位牵头完成的工作以“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县农业局”名义受到国务院,国家机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门和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的,分别按4分、3分、2分、1分四个档次加分,其中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的必须进入全市前三名。

(4)单位工作年度考核列全市1-3名(以市局考核文件为准)的,分别加0.5分、0.4分、0.3分。

同一项工作获多级(种)表彰的,不得重复加分,只加最高分。获奖加分实行申报制,由各单位申报,局绩效考核领导组办公室初审,局绩效考核领导组审定。申报材料应齐全、事由清楚,申报单位须按要求提供表彰奖励的文件等材料,不得弄虚作假;未申报的视为自动放弃。

3.扣分办法。

(1)受到国务院,国家机关各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省委、省政府部门和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部门和县委、县政府,县级相关部门书面通报批评或处分的,分别按5分、4分、3分、2分、1分五个档次扣分。

(2)凡被国家级、省级、市级或县级媒体曝光,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分别按4分、3分、2分、1分四个档次扣分。

(3)单位承担工作年终考核位列全市5名以下的,扣2分。

同项扣分事项,按最高扣分标准扣分,不重复扣分。

三、奖惩办法

(一)绩效考核奖。根据年度考核分值,对绩效考核设置一、二、三等奖(总分80分以下不评奖),具体比例由局绩效考核领导组在年终研究确定。考核等次作为年终计奖依据。凡因单位或个人工作失误,发生业务工作、计生、安全、、综治、维稳责任事故,而影响全局工作和对外形象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当年一切评先评优资格,并按参照相关考核规定追究相应责任(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则按《县农业局关于印发〈县农业局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试行)〉的通知》)文件第六条“病事假及处分处罚兑现绩效工资的问题”中的处罚事项,参照对其他事业单位人员的处罚,在相应的津补贴项目中执行处罚)。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