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急救方案范文

医疗急救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急救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急救方案

第1篇:医疗急救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本着以人为本,救急、救难、公平、公开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制度,创新救助方式,提高医疗救助金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医疗救助制度应有的作用,让农村困难群众患病后能够得到及时治疗,确保更广大农村群众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规范我区医疗救助方式,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简化医疗救助程序,让救助对象及时、便捷地享受医疗救助。

三、主要内容

将过去的事后救助改为定点医院与新农合结算的“一站式”服务机制。依托本区新农活信息网络平台,在“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医疗救助管理系统”,两套系统联网并行,实现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可以享受医疗救助与新农合报销同步结算的优质快捷服务。

四、救助范围及标准

(一)救助范围

当年批准享受的本区农村低保对象、民政部门已认定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二)救助标准

1.农村低保对象在规定的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经新农合报销后,其个人承担部分(不含自费药品和自费诊疗项目费用)按医疗机构级别予以救助。救助比例为:三级医疗机构50%,二级医疗机构60%,一级及其以下定点医疗机构70%。在一个自然年度内,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10000元(患重大疾病和精神病者累计最高住院救助金额为15000元)。

2.农村五保对象在规定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扣除新农合补偿后,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在规定限额内全额救助,即在一个自然年度内,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10000元(患重大疾病和精神病患者累计最高住院救助金额为15000元)。

五、工作流程

(一)区民政局首先在“省新农合民政医疗救助管理子系统”中预置数据库,完成救助对象基础信息的录入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维护,并在下年办理参合前完成更新救助对象数据库的更新,确保救助对象信息的准确真实,使参合农民与救助对象数据合并管理、区别显示。

(二)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在规定的医疗机构住院后三日内,本人或人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低保证或五保证,到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窗口进行登记备案。

(三)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或人按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到乡镇民政办申请救助。

(四)乡镇民政办向救助对象或人发放《民政局网上农村医疗救助申请表》,对入院的医疗救助对象进行调查核实、做好调查记录备案,并在乡镇审核意见栏签章。

(五)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或人将《民政局网上农村医疗救助申请表》交给就诊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将救助对象的相关信录入新农合信息系统。

(六)区民政局通过与新农合信息系统联网的民政救助系统对救助对象身份进行确认许可。

(七)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出院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窗口结帐后,再根据“农村医疗救助管理系统”自动生成报销比例应该享受的医疗救助金额,获得医疗救助补助金,医疗机构需在救助对象的低保证或五保证社会救助栏上对享受的救助资金情况作记载,并由救助对象或人签字确认。

(八)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实行季报制度,本季度报销资金由医疗机构先行垫付,医疗机构每季度底将本季度医疗救助的相关信息汇总并附医疗救助对象的《民政局网上农村医疗救助申请表》报区民政局。

(九)经区民政局审核无误后,区财政局根据区民政局的审核结果及时把救助资金划拨定点医疗机构。

六、职责分工

(一)乡镇政府工作职责

1.救助对象界定:明确农村低保、五保救助对象类型。

2.按季度上报动态管理下的救助对象变更资料及名单。

3.每季度根据区民政局救助的名册,在各乡镇政务公开栏中及时公示救助情况。

(二)定点医疗机构工作职责

1.在新农合信息网络平台输入相关信息。

2.接收救助对象提交的《民政局网上农村医疗救助申请表》。

3.对出院的医疗救助对象先按新农合相关规定予以报销,剩余部分再按民政局标识的对象及规定的救助比例给予救助,先行垫付医疗救助金。

4.在救助对象的《农村低保证》或《农村五保证》等证书的社会救助栏上对享受的救助资金情况作记载,并由救助对象或人签字确认。

(三)区民政局工作职责

1.在动态管理下对救助对象进行审批。

2.基础数据录入。

3.及时向医疗机构提供更新后的救助对象数据资料信息。

4.对救助对象进行确认许可。

5.定期与医疗机构结算并报区财局拨付医疗救助资金。

6.定期打印救助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住院情况、救助资金情况由乡镇在政务公示栏内予以公示。

7.按季度汇总上报市民政局。

(四)卫生局工作职责

1.负责提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软件系统接口。

2.配合区民政局完成“一站式”管理服务系统与新农合系统的完全对接。

3.配合区民政、财政等部门协调定点医疗机构认真做好医疗救助的相关业务工作,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督促定点医疗机构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五)财政局工作职责

1.按时拨付医疗救助资金。

2.对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帐管理

3.对资金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七、监督管理

(一)加强医疗救助资金的财务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按时拨付和合理使用,杜绝发生挤占、挪用等违规行为。

(二)要主动接受审计和社会监督;乡镇要定期对医疗救助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

(三)不定期由民政、财政、卫生部门组织联合检查小组,采取对定点医疗机构、救助对象、实行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查阅住院资料、走访救助对象及社会各界群众,对救助对象是否准确,医疗机构用药是否合理、规范,救助资金是否按规定予以垫付等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整改,杜绝违规救助。

八、其他事宜

(一)本方案所指“重大疾病”以《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规定范围为准。

(二)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因治疗需要转诊至非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凭定点医疗机构的转诊证明、医院诊断证明、住院票据(病人留存联)等向民政部门申请办理医疗救助。

(三)未参加新农合的不能在医院得到救助。

第2篇:医疗急救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疗器械检测平台;虚拟仪器

一、前言

根据医疗器械检测效率的提高和检测成本的降低的迫切要求,本文提出三种与计算机结合的方案,这些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医疗器械常规参数的检定要求,并且使得检测更加趋于自动化、智能化。一、医疗器械准确检测检定的必要性

1.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

通过检测才能保证医疗器械的参数设定是否达到使用要求,也才能够确保医疗器械的使用质量,实际的使用情况能否满足要求;都必须要经过检测的器械设备才能够投入到真正的医疗过程中去。

2.保证器械安全性

只有进行仔细的检测,才能确保器械使用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安全是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有效检测,能够发现设备是否存在严重的安全故障,是否会对医疗使用造成不利影响等。

3.保证性能可靠,减少因器械参数不正确导致的事故

如今有很多的医疗器械由于自身带有放射性或者其它一些功能,使用不当都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若CT设备参数不正确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受到的辐射过强;或者超声设备如果强度过高也会导致机体内一些组织器官受到破坏;只有加强对设备的检测检定才能够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确保医疗的质量。

二、我国医疗器械检测设备的现状

1.检测设备便携性较差

如今我国大多数医疗器械检测设备都在专业的检测机构内,很多专业仪器设备都属于大型设备,或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较高,这就必须要专门的设备存放区域,专业的管理;实际上这样的情况是对检测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正因此,导致很多器械无法得到及时、便捷的检测。

2.检测机构对于检测设备研发的投入较为欠缺

检测机构对于检测设备本身的改进和研发缺乏认识,很多时候工作重点放在现有设备的管理使用上;缺乏研发就是缺乏核心竞争力,无法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我国检测机构,检测设备的检测水平;所以未来医疗器械的检测设备必须要更多的进行改进研发。

3.由于医疗器械涉及多学科标准难统一检测有困难

医疗器械设计不仅涉及电子产品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还涉及生物、医学等很多学科;这也导致医疗器械自身的复杂性较高,国家对于器械的制造有严格的卫生要求,但是对于仪器本身的参数要求缺乏真正的规范,比如:许多医疗器械并没有相P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红外体温计,耳腔式的有GB/T21417标准,但是体表式的却没有任何标准。这也造成器械的检测工作中有很多的困难。

三、几种经济便携的检测平台的构建

1.基于单片机的检测平台

由于单片机的价格便宜、性能良好所以在很多医疗器械的检测场合都已得到较好的应用;单片机从最初的8位的8051系列单片机发展到32位的ARM系列,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其功能也不断地完善,利用单片机功能已经能够实现越来越多的需求。单片机实行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其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所以这让基于单片机能够直接、自动、智能的去完成特定的工作;也就是说在医疗器械的检测工作中单片机能够自行根据已设定好的程序去完成工作;但是单片机器械检测平台,综合检测功能要实现,是比较复杂的,目前还是只能够实现单一的功能,也需要进行专门的“量身定做”,虽然说功能上有所缺陷,但是实用性、实时性、便携性、移动性都有着出色的效果。

2.基于虚拟仪器的检测平台

Labview是目前最为成功、应用最广泛的虚拟仪器开发软件。它是一种基于图形化编程语言的计算机语言技术,可以方便进行虚仪器的开发。通过数据采集卡配合安装有Labview软件的PC平台,我们可以搭建起灵活多变的医疗仪器检测平台,将现有的计算机主流技术与革新的灵活易用的软件及高性能模块化硬件结合在一起,建立起功能强大有灵活易变的计算机的测试测量控制系统,实现多参数的快速在线或离线检测,且检测结果可以很方便的以图形化等直观方式显示,检测数据也可以很方便的和数据库连接存档。

虚拟仪器技术的优势在于可由用户自己定义仪器的各项功能,且定义的功能比较灵活,也很容易构建,所以在科研、开发、测量、检测、计量、测控等领域将会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数据采集硬件采购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国内生产的芯片,这样能够大大减少设备的成本;同时可以考虑采用usb接口的数据采集卡设备,这样能保证检测设备在很多环境下都能够发挥有效作用,只是需要针对不同的器械设备做不同的优化,也就能够实现对多种医疗器械的检测控制。

3.基于PLC和触摸屏技术的便携检测平台

基于该技术的平台能够真正的实现对医疗器械参数功能的综合测定,而不是对单一功能的测定;因为加入了触摸输入的部分就能够更好地实现控制,在各种条件下对设备进行参数的检测。甚至能够模拟出器械在不同工作情况条件对设备的相关参数进行检定。将电脑和PLC通过串口RS232相连,通过专业的PLC专用编程软件GXDeveloper,就可以对PLC进行编程。同样,将电脑和触摸屏通过串口RS232相连,使用触摸屏专用编程软件GTDesigner对触摸界面进行编程。程序被写入PLC和触摸屏的ROM后,PLC和触摸屏之间通过RS232串口相连进行通讯,也能够满足对一些基本参数的动态显示需要。如果说采用触摸屏进行输入成本依旧偏高可以采用一般液晶屏进行代替。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发现如今能构建的经济便携式的医疗器械检测平台,其实用性是比较高的;但是综合性能普遍都存在问题;未来的便携式、经济性医疗器械检测平台应朝着网络化发展,利用云技术在增加检测平台的移动、便携性的同时提高其性能,增加可使用的范围。

参考文献:

第3篇:医疗急救方案范文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四磨汤口服液;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8.005

中图分类号:R259.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8-0011-04Clinical Research of Simotang Oral Liquid and Compound Glutamine Enteric Capsules for Treating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U Yong-hong, ZHENG Guo-rong (Department of Digestive System, Wuhan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Region of PLA,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imotang oral liquid combined with compound glutamine enteric caps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 belonging to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pattern, and to explore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oup (30 cases) took Simotang oral liquid and compound glutamine enteric capsules, the control group took Cerekinon and Medilac-S. The treatment course was 4 weeks. Clinical symptoms, 5-hydroxytryptamine (5-HT) and substance P (SP) of both groups were evaluated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currence rate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fter treating 1, 2, 4 week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Four weeks lat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otal score of the symptoms,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defecation urgency were appare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The levels of 5-HT and SP of the two group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P<0.05). The recurrence rate at 4 weeks after drug withdrawal of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10.7% (3/28) and 32.1% (9/28)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n’t significant (P>0.05). Obvious side effects were not found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Simotang oral liquid combined with compound glutamine enteric capsules has evident therapeutic effect on IBS-D of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pattern, especially good at releasing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defecation urgency. 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with decreasing the levels of 5-HT and SP.

第4篇:医疗急救方案范文

1.1编制目的

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方案》和《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方案》,制定本方案。

1.3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生命威胁、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1.4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分级管理。

(2)属地管理,明确职责。突发公共事件由事件发生地的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领导和指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有关工作。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重视科研和技术。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工作制度。

(4)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事件要做出快速反应,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有效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5)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借助现有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之间,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6)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定各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7)加强协作,公众参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

2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Ш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2.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2重大事件(Ⅱ级)

(1)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市(州)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3较大事件(Ⅲ级)

(1)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2.4一般事件(Ⅳ级)

(1)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3医疗卫生救援组织体系

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是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应急主责部门,要在同级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包括: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包括医疗急救中心(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3.1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市卫生局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领导、组织、协调、部署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日常工作。

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承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协调任务,并指定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3.2专家组

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组建专家组,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

3.3医疗卫生救援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其中,各级医疗急救中心(站)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伤员转送。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根据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的指令,负责救援和转送伤病员所需医务人员和救护车辆的统一调度;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及乡镇卫生院承担突发公共事件伤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3.4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设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由现场的最高卫生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担任指挥,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4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

4.1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

4.1.1Ⅰ级响应

(1)I级响应的启动

本市境内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按国家方案的规定,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Ⅰ级响应。

(2)I级响应行动

市卫生行政部门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市政府的指挥和领导下,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

4.1.2Ⅱ级响应

(1)Ⅱ级响应的启动

本市境内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按省方案的规定,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Ⅱ级响应。

(2)Ⅱ级响应行动

市卫生行政部门在省卫生行政部门和市政府的指挥和领导下,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

4.1.3Ⅲ级响应

(1)Ⅲ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Ⅲ级响应:

①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市政府启动市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

②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Ⅲ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Ⅲ级响应行动

市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及时向市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市级应急方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向省卫生厅报告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的处理情况。接受省卫生厅对本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督导,必要时请求其组织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4.1.4Ⅳ级响应

(1)Ⅳ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Ⅳ级响应:

①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县市区人民政府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

②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Ⅳ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Ⅳ级响应行动

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同时向本级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县级应急方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向市卫生局报告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处理情况。市卫生局接到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报告后,要对事件发生地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必要时应当快速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进行技术指导。

4.2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或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的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面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要注意现场确认(包括现场的划分、现场的性质),并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确保安全。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事发现场设置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主要或分管领导同志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抢救进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要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做好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工作,使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要接受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置指挥机构的领导,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4.2.1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护送危重伤病员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2.2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至医疗机构,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能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4.3医疗救治

医疗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要迅速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和抢救专班。

(2)必要时,动员轻病人出院或转院,腾出住院空床。

(3)开设绿色通道,接诊、接收转运来的伤病员。

4.4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情况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有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执法监督,大力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4.5信息报告和

医疗急救中心(站)和其他医疗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后,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随时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承担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要每日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本级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情况。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信息工作。

4.6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本级政府或同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或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5医疗卫生救援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订各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1信息系统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医疗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5.2急救机构

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承担全市医疗紧急救援的日常工作,并结合城区情况建立相适应的医疗急救站。各县(市,含夷陵区)可根据辖区人口和医疗救治的需求,建立一个相应规模的医疗急救中心(站),并完善急救网络。

5.3应急队伍

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组建综合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并根据需要建立特殊专业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如化学中毒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等)。市级不少于60人,县级不少于30人。

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队伍的稳定,严格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医疗卫生救援演练所需经费应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演练需要公众参与的,必须报经本级政府同意。

5.4血液储备

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卫生救援血液储备建议,市中心血站负责储备,紧急情况下,政府号召部队官兵、大专院校学生、机关干部无偿献血。

5.5物资储备

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建议。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运,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医药储备物资的动用,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医药储备应急方案》要求执行。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5.6经费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应由政府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所必需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工作。

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各级财政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或给予补助。

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单位应向医疗急救中心(站)或相关医疗机构支付医疗卫生救援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中发生的人员伤亡,由有关部门确定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各级财政可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或本级政府的决定对医疗救治费用给予补助。

各类保险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参加人身、医疗、健康等保险的伤亡人员,做好理赔工作。

5.7交通运输保障

各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救护车辆、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

铁路、交通、民航、公安(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情况特别紧急时,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8其他保障

公安机关负责维护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治安秩序,保证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科技部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研究方案,统一协调、解决检测技术及药物研发和应用中的科技问题。

海关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急需进口特殊药品、试剂、器材的优先进关验收工作。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

红十字会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负责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做好相关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情况,向市内外发出呼吁,依法接受合法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军分区后勤部负责协调军队有关部门,组织军队有关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力量,支持和配合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6医疗卫生救援的公众参与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知识普及的组织工作;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要扩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宣传教育;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宣传资料的提供和师资培训工作。在广泛普及医疗卫生救援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业单位安全员和卫生员为骨干的群众性救助网络,经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7附则

7.1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2方案制定与修订

本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政府办公室实施,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和本方案的规定,制定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具体工作方案,报市政府备案。

县市区政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参照本方案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制定本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方案。

7.3方案解释部门

本方案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5篇:医疗急救方案范文

糖尿病患者适时地实施双向转诊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科医疗机构各自的优势。

转诊对象

转往上级医院 初次发现血糖异常,病因和分型不明确者。

儿童和年轻(年龄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血糖异常者。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随机血糖≥16.7mmol/L,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确诊的糖尿病酮症,疑似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或乳酸性酸中毒)。

反复发生低血糖或发生过1次严重低血糖。

血糖、血压和(或)血脂不达标者:①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达标,调整治疗方案规范治疗3~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8.0%者;②血压控制不达标,调整治疗方案并规范治疗3个月后血压>140/80mmHg;③血脂不达标,调整治疗方案并规范治疗6个月后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或周围血管病变)的筛查、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估在社区处理有困难者。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导致严重靶器官损害需要紧急救治者,包括急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严重视力下降,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导致的间歇性跛行和缺血性症状,糖尿病足。

血糖波动较大,基层处理困难或需要制定胰岛素治疗方案者。

出现严重降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处理者。

转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初次发现血糖异常者,已明确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治疗后病情稳定。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确诊、制定了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

经调整治疗方案,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者。①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

转诊流程

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急性靶器官损害者(图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接诊后,迅速评估病情,同时呼叫急救车,给予紧急处理,如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对症用药,与家属沟通并填写病情记录及转诊单,由家属、全科医生和(或)护士及急救人员共同将患者转送至上级医院。评估及救治情况详细记录于健康档案接诊记录中。

2周内随访患者病情,记录于健康档案接诊记录中。

病情稳定后,患者持上级医院治疗方案转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继续随访管理,必要时与专科医生联系。

第6篇:医疗急救方案范文

功能一:120指挥调度中心

120指挥调度中心位于中心主楼七层,占地面积500,分为值班调度坐席、分流坐席、突发应急指挥室3部分。其中突发应急指挥室可以在事故发生时,通过事故现场的单兵通讯设备和通讯指挥车,在第一时间将现场图像经过卫星数据传输到突发应急指挥室平台,对突发事故现场进行人员的调度指挥及设计应急方案。

目前,北京市存在着“120”和“999” 两个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网络,2011年7月,两个网络正式依托120调度指挥系统建立了北京紧急医疗救援联合指挥调度平台,平台能够共享双方的基础数据,可以实现多项功能。例如:一方繁忙,电脑语音系统将自动提示可以转接到对方呼救电话;同一事件中,当一个报警电话在“120”或在“999”已经报警并得到响应后,呼叫者再向另一家报警时,系统将自动提示本电话已经在120或999报警成功和响应的信息等,避免了重复派车浪费急救资源的现象。

平台拥有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矢量地图信息丰富、影像图真实直观、两者叠加的矢量影像图兼具优点,地形图轮廓清晰,2.5维图美观形象,5种类型的地图可以任意切换,极大程度地满足了日常急救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指挥调度的不同需求。

北京紧急医疗救援联合指挥调度平台的建成,不仅实现了北京市医改方案中的整合优化“120”和“999”急救资源,探索建立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目标,而且为统筹资源利用,合理缩短院前急救到达现场时间,进一步提高急救呼叫满足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功能二:市急救医疗物资的储备库

北京急救中心医疗物资储备库建立于2007年,经改造后于2009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为北京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医疗物资的保障。储备库位于中心主楼首层,占地约200,储备库设计了3个安全出口,两条安全通道,最大安全门尺径达到2m×2m,使应急物品可以方便快捷的进出。

储备库是以国际惯例标准,储备了城市人口万分之一的医疗救援物资。其中包括外伤用品、防护用品、急救设备以及供野外营救的部分抢险物资等。自急救中心建立医疗储备库以来,为各项重大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医疗物资保障,使急救中心在各项重大活动中得到了考验,也为外省的医疗救援工作提供了物资保障。

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北京派遣73辆救护车赴汶川救援,共计转运救治患者2000余人;在2010年玉树地震中,北京急救中心医疗救援队一行96人、24辆救护车奔赴海拔3700余米的玉树震区,携带价值400多万的药品、器械等物资,在灾区救治转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功能三:急救培训的基地

急救培训是北京急救中心的4大职能之一。培训中心以建立现代化的急救学院为目标,实行管理模式学院化,课程设置国际化、教学配备标准化,教师形象企业化的发展战略。急救中心年均培训量在1~3万人次,迄今已为社会各界逾30万人士培训普及了急救知识与技能。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培训中心设置在中心主楼三层,占地面积900。作为中国院前急救行业专业人才与公众急救科普宣传的核心基地,北京急救科技馆根据国际先进的急救理念进行了功能区域划分,建成8个主题明确、紧密衔接的急救互动模拟体验区,以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富有创意地开发和运用超媒体技术,将先进的科普知识传播给广大受众,利用模拟数字化控制的声光电手段营造模拟场景,应用互动体验站的参观模式,充分调动了参观者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感知,结合生动新颖的互动内容,增强了急救科普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参与性。

设计完整的参观流程向民众传播公共事件应急避险、突发急症与意外伤害对策等急救知识,以达到挽救生命、减少伤残的目标,使急救文化深入人心,从而促进北京120急救事业的发展。

第7篇:医疗急救方案范文

近几年来,随着干休所老干部“双高期”的深入,各种危重症的救治已成为各级医疗急救部门的重要任务和老干部关注的焦点,如何迅速准确、积极有效地开展院前急救,挽救患者的生命,使伤害减少到最小程度,是当前老干部急救医疗研究的主要课题,也是老干部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干休所医疗现状,立足老干部“双高期”的院前急救需求,贴近老干部急诊救护任务,对干休所院前急救的现状及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1 院前急救现状

1.1 起病急旦重危,时间紧迫 干休所老干部年龄高,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各脏器的功能日益衰退,机体极易产生病理生理改变,慢性疾病致多系统多器官的蓄积损伤常导致危急重症疾病的突然急性发作。抢救时间上紧迫,接到呼救时,必须立即出诊,刻不容缓,立即抢救,时间就是生命。

1.2 症状不典型,涉及系统多 院前病人处于急发、进展阶段,发病时间短,病情初发,加之老年人、糖尿病病人、长期卧床病人,感觉迟缓,疼痛不敏感,许多急重症患者在发病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多种原因使疾病的主要症状掩盖,出现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症状包含范围大,特异性差,交叉繁杂,涉及系统多。

1.3 疾病谱深广,出诊量增大 随着老干部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老人对生命安全的要求大大增强,同时为方便老干部及家属,目前基本上是有诊必出,有险必救,无论是老干部还是家属,来者不拒;疾病种类涉及范围广,病情轻重悬殊,轻者伤风感冒、小伤小病,重者呼吸心跳骤停,均须严肃认真处置,出诊量极剧增加。

1.4 心理压力大,患者期望值高 发生急症后,患者及家属心里压力大,往往焦虑不安和恐惧,失去平静的心态,他们求治心切,情绪激动,期望值极高,希望能手到病除,转危为安。

1.5 院前条件受限,方案施展难 院前急救多是在现场和转运途中进行,患者所处的地方狭窄,拥挤,光线暗淡,不便操作,医院各种抢救方案无法施展;医护人员既是抢救员又是搬运员,既要随身携带各种抢救物品正确救治病人,又要指导和帮助搬运病人,精力体力消耗过大,加之现场和转运途中震动和噪声不易听诊分辨,给急诊救治、护理监测带来不确定因素。

1.6 思想固本守旧,重转送轻救治 部份人员思想比较守旧,认为急救条件有限,危急重病抢救寄希望于医院急诊科,加上害怕惹来医疗纠纷,因而一遇危急重症,不加分析判断,不考虑后果,在未做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只想一转了之,往往会延误患者的抢救时机。

2 院前急救对策

2.1 提高全所急救意识,普及急救知识 加强宣传教育,使全所人员知晓院前急救工作既是医务工作者的本职工作,也是包括病人家属或发病现场的目击者及所有民众都参与的医疗救助行为,是心脑血管危急重病人获救的重要手段,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和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普及心肺复苏术,使病人家属或发病现场的目击者,紧急情况下,在呼叫专业人员救助的同时能自救、互救,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时间,为进一步救治奠定基础,提高抢救成功率。

2.2 强化医护急救技能,提高救治能力 加强专业素质培养,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是院前急救成功的根本,认真组织抢救演练及急救知识考核,不断提高抢救水平。医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常见危急重症疾病急救处置原则,还要了解全科的知识和技能,重视疾病的早期症状,防止诊断的片面性;掌握学科前沿的急救知识,规范急救技能,使院前急症抢救流程化,各种抢救预案要点化,确保院前抢救工作的有效性。

2.3 注重患者心理需求,展现急救艺术 院前急救是服务也是艺术,急救人员应充分理解患者与家属的心情,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应及时交代、解释病情,提供一些疾病相关的治疗信息,对患者和家属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在最短的时间内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灵沟通。注重形体语言,院前急救体现一个“急”字,急救的过程中医护的举首投足都在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应当把对患者的关爱、对病情的重视,通过行为动作表现出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信任。

2.4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践行以人为本 强化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素质水平,挽救生命是一种责任,需要医护人员恪尽职守,遵守医疗规章制度,践行以人为本新理念,站在患者的立场做好救治服务,多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让病人体会到急救价值。

第8篇:医疗急救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按照巩固成果、深化管理、持续改进、不断创新、提高水平的总体原则,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加强医院管理,落实院长责任,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进服务作风,降低医药费用,通过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逐步建立我医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及医院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活动范围

医院各科。

三、活动内容

(一)逐步建立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1.医院各科对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__年版)》,自主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和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科室主任、护士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组织开展医院管理工作。

2.加强医院学科发展,特别是重点学科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发展,以及人才阶梯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3.规范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引入社会监督机制。结合卫生部《关于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的指导意见》和云南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做好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工作的通知(云卫发[20__]401号),加强医疗服务信息分析,开展信息公开督察,逐步对医院信息公开目录,提高医院工作透明度,尊重患者知情权,引导人民群众合理选择就诊医院。

4.做好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工作,按要求做好各项新技术/新业务准入评估工作,从而保证各项准入技术业务质量与安全。

(二)20__年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工作。

1.建立畅通、高效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绿色通道”。

(1)以急诊科为平台设立了我院前医疗急救机构(120急救站),有统一的院前急救电话呼叫号码,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具备急救呼叫受理、指挥调度、现场救护、转运监护功能。

(2)120急救站科学、合理设计院前急救措施,明确医院职班人员职责,认真落实。

(3)有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有效、快速衔接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院前急救职责明确,有效落实。

(4)院内急诊符合《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__年版)》有关要求。

(5)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绿色通道”畅通、高效。对急危重症患者现场急救和途中监护及时、规范,合理选择转运医院;医院急诊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迅速、规范,有保障患者先救治后付费的制度。

(6)根据需要定期开展院前急救-院内急诊联合演练,定期检查“绿色通道”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落实情况。

2.病人安全目标。

(1)制订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及时报告、分析、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3)提高用药安全。

(4)建立和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5)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6)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7)防范与减少患者坠床与跌倒事件的发生。

(8)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3.开展医院医师“三基”基本技能岗位训练和竞赛。

(1)按照《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全省县级以上医院开展“三基三严”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的通知》(云卫发[20__]75号)要求,结合云南省医师“三基”训练操作手册及习题集开展“三基”技能岗位训练。

(2)积极组织选拔我院医师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医务人员实践技能岗位训练和竞赛。竞赛活动方案另行下发。

4.单病种质量控制。

(1)急性心肌梗死;

(2)心力衰竭;

(3)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

(4)缺血性脑梗死;

(5)髋膝关节置换术;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六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见附件。

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按照《卫生部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医发〔20__〕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__〕48号)要求,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

(2)落实《卫生部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医发〔20__〕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__〕48号)的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

(3)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通过处方点评,促进医师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五、组织实施

(一)工作部署(20__年5-6月)。

1.召开院周会/职工大会,宣传部署20__年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有关工作。

2.制定下发我院20__年“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20__年6月-20__年4月)。

1.各科宣传部署20__年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2.贯彻落实。医院各科对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__年版)》及医院管理年活动年度重点工作,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按往年医院管理年分工负责组织实施。

3.检查指导。各负责部门在组织开展医院管理评价工作的同时,对医院开展年度重点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

4.督导检查。各科按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__年版)》及本方案有关内容和要求,查缺补漏,完善各种管理记录。

(三)总结交流(20__年4月)。

按省市对医院管理评价及医院管理年年度重点工作要求进行总结,建立医院管理评价制度和医院管理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克服松懈思想,切实加强领导。连续三年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是卫生系统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就医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全面实现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医院管理的目标,需要医院各类人员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克服松懈和厌倦情绪,医院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领导,做好再宣传、再发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整体评价,带动重点工作。在实施全面的医院管理评价的同时,还要落实20__年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工作。在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过程中,各科室要认真组织实施,有方案、有重点、有措施。同时,也要进一步明确各类人员责任,促使医院自主加强管理,围绕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制订具体措施,确保工作目标实现。医院管理年活动要以点带面,同时推进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年度重点工作的落实,全面提高我院管理水平。20__年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内容中的“建立畅通、高效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绿色通道’”希望各科建立入出管理措施及常见病/危重病的诊治流程,以便组织实施,为病人提供安全方便的就诊环境。

(三)做好总结交流,树立宣传先进。各科室要对本科室管理评价工作及医院管理年活动年度重点工作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发现、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为在医院推广先进经验、建立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四)完善指标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医院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要靠制度和机制来保障。医院各科室要按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及卫生部有关要求和工作部署,不断完善科室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医院管理评价制度和医院管理长效机制,将医院管理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常态管理轨道,不断提高我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

附件:六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六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一、急性心肌梗死

(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1.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2.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五)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七)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

(八)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

(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

(五)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六)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七)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八)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有适应症)。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三、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

(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住院24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

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四)抗菌药物时机。

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3.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

(七)抗菌药物疗程(平均天数)。

(八)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健康辅导。

(九)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四、缺血性脑梗死

(一)卒中接诊流程。

1.按照卒中接诊流程;

2.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估;

3.45分钟内完成头颅ct、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功能检查。

(二)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三)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或尿激酶应用的评估。

(四)入院48小时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

(五)评价血脂水平。

(六)评价吞咽困难。

(七)预防深静脉血栓(dvt)。

(八)出院时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九)为患者提供:卒中的健康教育。

(十)住院24小时内接受血管功能评价。

(十一)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五、髋膝关节置换术

(一)实施手术前功能评估(属二次、或翻修、或高难复杂全髋)。

(二)预防抗菌药应用时机。

(三)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四)手术输血量大于400ml。

(五)术后康复治疗。

(六)内科原有疾病治疗。

(七)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生理和代谢紊乱)。

(八)为患者提供:髋与膝关节置换术的健康教育。

(九)切口愈合:ⅰ/甲。

(十)住院21天内出院。

(十一)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与内科再灌注治疗。

(二)cabg手术适应症与急症手术指征。

(三)使用内动脉。

(四)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时机。

(五)术后活动性出血或血肿再手术。

(六)手术后并发症治疗。

(七)为患者提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的健康教育。

第9篇:医疗急救方案范文

一、规范院前急救管理,提升院前急救能力

制定出台我市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有关文件,包括急救分站准入标准,规范院前急救管理,切实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明确指挥中心和各急救分站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和院前急救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规范工作内容和程序,加大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业务技能,实行凭证上岗,切实做到文明接警,规范处置,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二、加强部门联动,规范特殊人群救治管理

以贯彻《精神卫生法》为契机,争取部门支持,在“三无”流浪病人和“三无”流浪疑似精神病人的医疗救治方面,进一步明确卫生、公安、民政、财政、城管等部门职责,形成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促进我市“三无”流浪病人和“三无”流浪疑似精神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三、加大院前急救考核力度,促进院前急救良性发展

按照《市院前急救机构和人员绩效考核细则》文件精神,继续加强对院前急救机构和人员的考核管理力度,注重考评结果的合理运用,将考核指标纳入市卫生局对医院的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促进院前急救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和良性发展。

四、加大行业管理力度,优化院前急救环境

根据市卫生局、市公安局联合制定的《关于建立市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救治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122”及“110”接处警伤员救治联动工作的函》和《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院前急救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与市公安局等有关部门之间的联动,优化我市城区院前急救医疗工作环境,科学合理调度医疗急救资源,切实提高医疗救援工作效率,坚决打击扰乱院前急救秩序、争抢病人的违规行为。对有关违纪违规行为,一经核实,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采取停派救护指令等处罚。

五、开展应急培训演练,提高实战处置能力

按照卫生部提出的“建设高素质卫生应急队伍,提高整体卫生应急能力”的目标要求,大力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切实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援的实战处置能力。各急救网络医院要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实施方案,于9月底前完成培训和演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