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脱贫基本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以提高,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各种条件的制约,在我们社区却有部分困难职工仍然生活在温饱线以下。通过探讨送温暖工程的社会化途径和方法,实施救助工作,通过关心人,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把人心凝聚到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推进社区发展上来。
关键词 送温暖 工程 社会化 途径 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以提高,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各种条件的制约,在我们社区却有部分困难职工仍然生活在温饱线以下,如何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已经成为摆在我们社区面前的重要工作。工会更应该积极去做好困难职工群体的帮扶救助工作,做到认真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深入开展送温暖工程,实施救助困难职工,通过关心人,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把人心凝聚到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推进社区发展上来。
一、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的途径和作用
(一)帮扶救助困难职工的必要性
所谓帮扶救助,就是密切关注困难职工群体生活,了解他们的疾苦,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有一定自救能力者进行帮扶,使他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对无能力自救者实施救助,提供基本和生活保障。其必要性在于:
1、帮扶救助是困难职工的现实需要。在当前社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十分贫困,通过对困难职工生活调查,在全体职工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的同时,贫困职工生活水平呈相对下降趋势。其中少数职工因家庭成员素质偏低,致使他们脱贫的希望变得十分渺茫;因受发展环境及条件制约,困难职工自我脱贫难度大,发展资金不足,致使有的自营经济很难发展起来。这些问题的存在,靠困难职工自身是很难解决的,必须靠组织的帮扶救助,才能使他们走上脱贫之路。
2、帮扶救助是发展的需要。在社区发展的今天,如果困难职工的问题得不到妥善地解决,在经济上相差悬殊,那么这部分困难职工群体就极易产生心理失衡,给社区造成不稳定因素,产生不和谐音符,影响职工生活和企业发展。因此,改善这部分群体的生活环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力做好。
3、帮扶救助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它的基本职责就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因此对于帮扶救助生活困难职工,工会责无旁贷。
4、帮扶救助要认识到位,落实行动。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维护困难职工群体的合法权益。把帮扶救助困难职工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工会开展帮扶救助工作的基本途径
做好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问题的“第一责任人”,这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的,各级公会组织必须履行的,要当好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问题的“第一责任人”。
1、调查分析,当好“第一知情人”。
首先,要坚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知情”的前提。因此,工会组织要定期对困难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生活困难职工群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其次,要及时做好反馈情况。要将调查分析的结果及时向党政各级组织反馈,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真正发挥好纽带的作用。最后要实行过程管理。困难职工的生活状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建立经常性的困难职工台账,定期进行核对和填补,使各种生活困难的重点对象和不稳定因素得以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处理,进入可控状态。
2、拓宽渠道,当好“第一帮助人”。
对困难职工进行直接的帮扶和救助。与其他组织相比,工会具有明显的组织优势。一是建立和扩大两级送温暖基金。二是加大困难补助的力度,加大职工临时困难补助的力度,提高困难补助的有效度,努力解决“杯水车薪”的问题。三是办好职工大病互助保险工作。四是自谋出路,对于困难职工来说,仅靠有限的组织救助,永远也不能使其摆脱贫困,发展自营经济,是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工会今后要加大自营经济项目的调研,解决启动资金,进行重点扶持,做到扶持一个,成功一个,分期分批的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致富。五是积极安置就业,就是要向有关方面积极呼吁,争取多给困难职工及家庭成员创造就业的机会,增加家庭收入。
二、研究 “送温暖工程”社会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送温暖工程”是社区和谐发展的保障
随着社区改革的发展,深层次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富裕人员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如以互助基金会、金秋助学、困难职工自营自救为合体,在企业的支持下建立的公会组织帮扶机构等,通过有效的方式解决困难职工的困难。工会组织建立职工困难档案,及时提供困难职工信息,为帮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的方法
对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靠一时热情和短期行为就能完成的,要靠制度约束,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首先,抓制度建设,将之纳入日常管理。要制定并完善干部包帮贫困职工管理办法,建立签订协议、走访反馈、座谈汇报等基本活动制度。其次要抓典型宣传,要多开展一些诸如评选“帮扶救助优秀典型事例”活动,选树一批帮困脱贫优秀包保干部和优秀包保工作等方面的典型,用典型影响和带动全体干部当好“第一帮助人”树立新时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的新形象。
三、结语
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工会通过源头参与、社会监督、维权工作、帮扶救助等方式,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民主政治权益,这些在实际上都是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西水地村位于许堡乡东南部,北靠大秦铁路,南望册田水库,东邻东水地。全村耕地面积3901亩,林地面积2955亩,退耕还林面积220亩。主要种植玉米、绿豆、小杂粮。多年来,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属集体经济空壳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致富途径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全村共有178户359人,常住人口72户154人,20个党员。现有贫困人口2户2人,不稳定脱贫户9户18人。全村约有50%农户依靠农业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占全村经济收入的60%,50%农户外出务工发展,占全村经济收入的40%。全村有规模养猪户1户,规模200头。村里成立农业合作社1个。
二、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我区脱贫攻坚决战完胜之年。为顺应全区扶贫格局变化,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
结果导向,树立“交总账”意识,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目标,保持攻坚态势,持续推进政策、责任、工作“三个落实”,提高站位抓落实、明确任务抓落实、町紧项目抓落实、扭住工作抓落实,全面开展问题排查整改“十个清零行动”,以深化“六大行动”为抓手,创新帮扶举措,集中优势力量,组织开展精准帮扶“六个一”行动,坚决完成区脱贫任务,持续増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工作措施
(一)调动各方力量,确保全部脱贫。按照中央和省市今年脱贫攻坚工作有关要求,组织开展精准帮扶“六个一”行动。一是制作一张作战图。制作悬挂脱贫攻坚作战图,挂图作战、精准攻坚。二是制定精准帮扶方案。制定切实有效的精准帮扶方案,调整安排单位班子成员与剩余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要因户因人施策,开展实质性帮扶,将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户到人,及时发现问题,有力推动解决。三是建立一本督战合账。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要认真做好建档立卡资料清理核实工作,做到账实相符,脱贫质量达标。
(二)紧町问题短板,持续深化整改。对照上级反馈的问题,我局和驻村帮扶干部开展帮扶工作“回头看”,全面排查存在的各类问题,要紧盯间题整改,积极开展问题整改“十个清零行动”,重点围绕剩余未脱贫户和“两类户”、控辍保学、基本医疗、危房改造、饮水安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兜底、账实不符等10个到户问题,逐户排查,逐项销号,上下联动把问题解决在决战过程中。坚决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整改成效上级和群众不认可不放过,确保脱贫成果得到全面巩固提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人员变动,重新调整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张宏任组长,分管领导安立宏任副组长,帮扶干部为成员。建立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全力抓的帮扶工作机制,为开展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建立联系帮扶贫困户联络员制度,柴建雄、石中华为联络员联系帮扶村。
(二)开展调查研究
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干部职工带着任务深入帮扶村和帮扶户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并准确掌握帮扶村和帮扶户的贫困状况,听取当地干部、贫困户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要认真进行梳理汇总,逐级上报以便研究解决,为顺利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落实工作责任
把帮扶工作与单位年度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建按照领导先行、干部联动,定人定时定责、不脱贫不脱钩的帮扶机制,制定帮扶计划、建立帮扶台账, 逐村、逐户落实到位,做好各自帮扶工作记录。干部进村入户对接帮扶对象,每月1次,确保帮扶村贫困户按时脱贫,取得实效。
(四)保持帮扶力度,巩固脱贫成果。坚持派驻力量帮扶投入、驻村时间、管理力度“四个不减”,确保脱贫攻坚态势持续、政策连续、工作接续。坚持巩固期严于攻坚期的要求,保持扶贫扶弱、脱困解困民生保障政策稳定,把防止返贫和巩固提升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贫困户“两类户”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支持力度,以驻村帮扶干部队伍为基本力量,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回头看”“回头帮”,持续抓实抓好帮扶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五)开展干部结对帮扶。进一步完善帮扶干部联系贫困村制度,健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扶制度,做到村有清单、户有手册、帮扶干部有台账。联系帮扶干部每月至少入户开展1次帮扶,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准确了解掌握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等情况,协调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有的放矢的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打好打赢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战。
五、重点项目
(一)组织实施扶贫项目。计划联系区妇联,组织全村有劳动能力的妇女村民学习织布等新技能。组织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每年五月份进行黄花采摘工作,促进我区黄花产业发展。积极帮助贫困户推广土特产销售,以提高贫困户收入。大力实施产业脱贫、就业脱贫等脱贫攻坚工程,确保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二)种植旱作农业项目1000亩,以提高贫困户收入。
世行是在当日公布的题为《消除绝对贫困、共享繁荣――进展与政策》的报告中公布这一新数据的。在新标准下,2012年至2015年间,全球贫困人口总数有望从9.02亿人下降到7.02亿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望从12.8%下降到9.6%,这是该比重首次低于10%。
这是世行十年来首次上调国际贫困线标准。世行首席经济学家考希克・巴苏表示,此次上调是为了反映出2005年以来全球出现的价格上涨。世行参照当今世界最贫穷国家的平均通胀水平,提高名义贫困线,而实际贫困水平则保持不变。
世行行长金墉在一份声明中说,贫困人口持续减少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以及各国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加大了投入。但他警告说,考虑到全球经济放缓以及贫困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要想实现203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仍须作出很大努力。
世行统计显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区的贫困人口占到全球贫困人口的95%,撒哈拉以南地区占到其中的一半,东亚占12%。在战乱和过度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地区,贫困问题尤其根深蒂固。
1990年,世行选取当时一组最贫穷国家的贫困线,采用购买力平价将它们换算成美元,通过计算出平均值将贫困线设定在人日均1美元左右。2005年,世行进行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国际可比性价格数据收集,并根据新的购买力平价数据和当时15个最贫穷国家贫困线的平均值,将国际贫困线上调到人日均1.25美元。
(新华网)
“十二五”期间中央水利投资三成用于贫困地区
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王浩)记者从水利部获悉,“十二五”期间,水利部发挥行业优势,大力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利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1―2015年,贫困地区共安排中央水利投资2375亿元,占中央水利投资总规模的31.7%。贫困地区饮水安全工程、农田水利建设、防洪抗旱减灾项目、水保生态工程、农村水电和重要水利工程建设明显加快。
(人民日报)
企业与贫困村签约结对 万企帮万村行动启动
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李昌禹)10月17日是中国第二个“扶贫日”,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光彩会在京联合启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
据介绍,“万企帮万村”行动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力争3到5年时间,动员全国1万家以上民营企业参与,帮助1万个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在帮扶途径上,“万企帮万村”行动号召民营企业因地制宜选择帮扶形式,包括投资兴办企业开发贫困村资源的“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村对接外部市场的“商贸扶贫”、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的“就业扶贫”、捐赠财物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的“捐赠扶贫”、传授贫困群众实用技术的“智力扶贫”等。
启动仪式上,河北、辽宁、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六省区的26个民营企业和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分别签署了结对帮扶协议。
(人民日报)
扶贫办:中国尚有7千万贫困人口 6年内全部脱贫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洪天云10月12日介绍,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监测公报数,中国还有7017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仅剩六年时间要实现全部脱贫。近一段时间对这组数据进行了分解,六年时间7000万,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个月要减贫100万。
现在主要做的有几个方面:
一是,7000万贫困人口在哪、在什么区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贫困、有什么需求、怎么帮扶,就是我刚才给大家介绍的建档立卡的内容。国家层面的扶贫大数据正在加紧完善之中。
二是,自上而下围绕贫困农户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工作体系。对12.8万个贫困村派驻驻村工作队和选派第一书记,把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工作要求,宣传下去,并且规划好、落实好、推进好,真正让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得到实惠。
三是,解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这些基本问题。
四是,对老百姓要好好地找典型,宣传典型激发老百姓自身的内生动力,老百姓、帮扶对象要真正动起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积极参与产业,要把孩子教育好。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采用好的组织动员机制,把老百姓有效的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发展产业,走出去就业,以及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实际上东部地区都有一些很好的经验。
五是通过媒体界支持宣传,在全国形成一个大的氛围。弘扬和赞扬贫困地区自力更生的好典型,定点扶贫的好典型,东西协作的好典型。通过媒体宣传和社会宣传,形成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打好总体战,为7千万贫困人口做实事,做善事,为他们脱贫出一份力。
(中新网)
十条“干货”带你了解国家扶贫工作最新进展
去年,中国政府正式确定每年的10月17日为国家扶贫日,今年10月17日是中国第二个扶贫日,也是第23个国际消除贫困日。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会,介绍我国扶贫工作进展和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及扶贫日活动安排等方面情况。会上有哪些干货亮点,一起来看看。
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
新闻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郭卫民指出,党的十以来,党和政府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度、宽领域、多层次向前推进。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各方共同努力,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扶贫开发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农村贫困人口继续减少,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2013、2014我国贫困人口减少量均超1000万
会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洪天云介绍,从2013年底开始,全国各地再次动员,以实施精准扶贫为核心,全面开展贫困识别,经过多举措,2013年减少贫困人口1650万,2014年减少1232万人,连续两年都完成了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2015年上半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全国农村平均增幅。尽管也有经济下行、就业难度加大等压力,我们按趋势判断,今年再完成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有望实现。
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即将召开,主席将出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会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洪天云介绍,我们即将迎来中国第二个扶贫日、世界第23个消除贫困日。作为今年扶贫日系列活动的最重要内容,在扶贫日的头一天(10月16日),我们将举办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题是“携手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主席将出会并发表主旨演讲,阐述中国政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全面推进扶贫攻坚的举措,体现我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决心。
未来6年我国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个月要减贫100万
会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洪天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监测公报数,我国还有7017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仅剩六年时间要实现全部脱贫。近一段时间对这组数据进行了分解,六年时间7000万,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个月要减贫100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繁重艰巨。
五大途径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基本问题
会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洪天云介绍,为实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铆足了劲,下了很大决心。在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基本问题上,要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提高老百姓的收入问题。要通过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各个方面的扶持,发展产业、提高收入,来解决一批人的脱贫问题。
二是针对上千万贫困人口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如生态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的问题,这五年时间要下最大的决心进行易地扶贫搬迁。
三是要开展教育扶贫,千方百计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掌握一门技能。
四是将医疗、卫生、保健各项措施跟上去,解决一批人口的因病致贫问题。
五是建立全覆盖的农村低保,通过低保把一部分人基本兜起来。
扶贫要坚持精准攻坚,对扶贫腐败坚决杜绝
针对近期审计署公布的一些地方精准扶贫落实报告中发现的不少问题,如广西马山县有3000多扶贫对象不符合建档立卡的标准,2014年有近9%的脱贫人数属于虚报等,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洪天云回应说,这么多年以来,国家关心、支持、扶持贫困老百姓的钱,一直是各个方面关注的热点,也是重点,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知道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以来,中央下了很大的决心,老虎要打,苍蝇也要打。不论是谁,只要侵害了老百姓的利益,特别是最困难老百姓这点救命钱,想在这儿占便宜的时候,我们是绝不会放过的,这也是表明一个态度。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73.5%下降到2014年的7.2%
会上,国际合作与社会扶贫司司长李春光指出,中国扶贫开发,规模之广、难度之大,在世界范围绝无仅有;而取得成果之辉煌,足以载入人类发展史册。按照中国现行扶贫标准衡量,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73.5%,下降到2014年的7.2%。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60%以上,2002年下降到30%以下,率先实现比例减半,2014年下降到4.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与此同时,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道路、水利、电力、住房、通讯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条件明显改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我国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开发扶贫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会上,国际合作与社会扶贫司司长李春光指出,在几十年的实践中,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这条道路概括地说,就是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开发扶贫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
政府主导,就是政府始终将扶贫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先后制定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2001―2010年、2011―2020年两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强力推动减贫进程。
开发扶贫,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扶贫对象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各界帮扶,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做到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
自力更生,就是充分尊重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体地位,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落后面貌。
社会保障,就是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兜底扶持,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
无论是统计局的7000万规模,还是建档立卡的8000万人口,都要脱贫
针对记者提问的有关脱贫总人口到底是7000万还是8000万的问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洪天云介绍,国家统计局的7000多万是公布数,是法定数据。8000多万是工作数据。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每年要减少1000万贫困人口,之前是指国家统计监测数的1000万,现在从工作层面,必须要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的贫困人口里面把这1000万真真实实地减出来。减出来的贫困人口有些政策还可以继续享受。统计局监测数是开展建档立卡的基础和依据,建档立卡是对贫困监测工作的细化和补充,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是为扶贫工作服务的。由于两套数据的方法不一样,功能不一样,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合理的。无论是统计局的7000万规模,还是建档立卡的8000万人口,都要脱贫。
今年扶贫日前后,多项举措和活动将助力扶贫攻坚战
会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洪天云介绍,为进一步彰显中国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决心,展示中国政府为消除贫困所做的巨大努力,推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努力实现到2020年现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的目标,今年扶贫日前后,还将举办以下活动:一是启动教育扶贫行动。二是启动金融扶贫行动。三是开展民营企业扶贫行动。四是组织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表彰活动。五是构建社会扶贫服务平台。
(新华网)
江西力争2015年减贫50万人以上
南昌10月17日电(记者郭强)今天是我国第二个扶贫日。记者从江西省扶贫移民办获悉,通过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去年江西省贫困人口从346万降至276万,今年江西将力争减少贫困人口不低于50万,确保到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作为革命老区,江西贫困问题突出。为加速老区脱贫步伐,确保老区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今年江西正式出台对全省25个贫困县的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和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等指标。
记者了解到,江西省贫困县考核办法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扶贫开发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考核总分值为300分,其中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占40%,扶贫开发占60%。
江西省提出,到2018年力争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019―2020年,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成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县全部退出,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
(新华社)
贵州将开发“特惠贷”精准扶贫 计划5年内突破600亿元
10月20日记者从贵州全省扶贫开发大会上获悉:该省将实施精准扶贫“特惠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除担保抵押、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的低利率、低成本贷款,以帮助贫困农户“换穷业”。
根据贵州制定的《精准扶贫“特惠贷”实施办法》,对获得“特惠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将按实际贷款利率给予贴息补助。其中减贫包干试点县从因素法分配切块到县的全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每年安排不低于10%的资金,足额用于精准扶贫“特惠贷”贴息,其他县每年也要从因素法客观因素分配的专项扶贫资金中安排不低于15%的资金,用于贴息。
柘树庄村自建档立卡以来共有贫困户144户523人,2016年脱贫11户47人,2017年脱贫26户108人2018年现有未脱贫贫困户65户216人,拟2018年脱贫45户158人。
一年来,局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开展走访调研18人次,理清攻坚思路,推动解决突出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要求,实行党员干部的包干帮扶政策,帮扶责任人走访帮扶贫困户150余人次,自发组织捐款,为贫困群众送去慰问金、生活用品,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018年4月8日,民航局选派张韬接替骆高峰入驻韦寨镇柘树庄村。在民航局大后方的有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员克服高温严寒、生活交通不便和家庭生活等诸多困难,坚持优良作风,为脱贫攻坚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
一是配合省立医院注重发挥健康扶贫优势。帮助贫困户和其他群众赴各级医院就医80余人次;在村部、镇卫生院、县医院开展义诊和体检活动9次,惠及民众约2000人次;免费为一名贫困聋哑女孩安装人工耳蜗,并在合肥接受康复训练;在全县开展贫困人口白内障疾病筛查,为23位贫困群众开展免费复明手术;开展“爱耳日”活动,为韦寨镇两个贫困村43名1周岁以内婴儿开展听力检测;与县医院成立“医疗精准扶贫医联体”,帮助县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方便贫困户双向转诊。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民航局配资6万元新建巷道39条,2388米。基本解决群众雨天出行难的问题;配合省立医院在8个自然村安装路灯260盏,给群众夜晚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实现自来水全覆盖,解决了群众安全饮水问题;100%拆除D类危房122栋,修缮C类危房178户,其中高标准修缮78户,有效保障群众住房安全;民航局配资10万元建成公厕建设4所,在建4所(利用建公厕结余资金在崔庄、吴庄各建一处群众休闲小广场);墙面粉刷4万多平方米,配合省立医院制作文化墙36幅,新建一个文化广场和柘树庄中心村高标准休闲小广场,并配套有健身器材,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绿化方面,在全镇统一栽植的基础上,采购300余株石楠及1000米小栅栏用于中心村两条道路绿化美化提升;沟塘清淤达2千多米。
三是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积极争取资金、物资,启动爱心超市项目,在调查贫困户“五净六有两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奖励机制,促进贫困户改善居住环境。民航局投入3.36万元为全村681名60岁以上老人购置“银龄安康”保险,有力保障了村民因意外伤害至贫、返贫。
四是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路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贫困村区位特点、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促进产业发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和贫困群众收入的有效途径。争取县财政20万元资金入股沙发厂,与秦芦行政村共同投资20万元建立扶贫车间1000平方米,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开展能繁母羊项目,让贫困户获得政府补贴和持续分红;尝试发展特色种植业,鼓励群众开展瓜蒌、中草药等特色种植,扩大种植规模。
驻村干部张韬先后参加扶贫攻坚“百日行动”、“集中攻坚月”“户脱贫、村出列省第三方检查验收”等活动,入户走访贫困户200次以上,一般农户100户.有效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为户脱贫、村出列做了大量工作。
截至目前,民航局今年已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万元,主要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村民意外伤害保险和慰问购置生活用品。今年柘树庄村拟出列,拟脱贫45户158人,任务十分艰巨。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坚持优良作风,扎实开展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各项脱贫攻坚政策,严格遵守纪律,用好每一分扶贫资金,努力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持续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论文关键词:规模范围经济 新农村建设 少数民族地区 对策研究
论文内容摘要: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分析了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应积极转变观念,把规模范围经济的实现作为脱贫致富的有效生产方式,同时对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建设好新农村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建议。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基本要求可归纳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可见,“大力发展生产力、引导农民实现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标。自 “新农村战略”提出以来,有关专家已从宏观层面着重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思路、途径、机制及其与相关部门的关系。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中究竟应如何发展生产?新农村建设究竟“新”在何处?农民的主体地位究竟如何体现?农民究竟应如何“运作”才可脱贫并持续致富呢?对这些问题的有效回答,笔者以为这需要从微观层面来加以分析和研究,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
结合调查和理性分析,笔者仅就“农民如何有效发展生产力来脱贫致富”作些思考。本文认为“引导农民对传统农业进行科学改造,实现生产方式的有效现代转型,以获取规模范围经济”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那么,什么是规模范围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又如何实现规模范围经济?其现实条件是什么?本文对此做一初步分析和讨论。
规模范围经济的内涵
规模范围经济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总称,在经济学中,它们原是工业经济的一个常用术语,与企业的扩展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获取规模范围经济不仅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而且是少数民族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生产方式。
规模经济。经济学家认为,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能使绝大多数产品的成本曲线呈现出U型,随着产出的增加,固定成本分摊到每单位产品上,这样平均成本(单位产出成本)是下降的,当产品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边际成本(增加一单位产出的成本)就会小于平均成本,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否则便是规模不经济。当然,规模经济有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之分,前者是企业集聚的效应,后者是企业自身的规模。值得注意的是,规模经济是关于生产系统的规模,而不单是企业的规模,生产系统是指从原材料到整个生产过程和要素的有机组合体,可能只有一个企业,也可能有多个企业共同参与。这里之所以把规模经济引入到农业生产中,是因为在现阶段农业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已成为可能,对某个具体的家庭来说,可实现部分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如辣椒和魔芋的种植、生猪的饲养等)的适度规模化,从而实现其规模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农户就是一个小型“企业”。
范围经济。在工业经济活动中,范围经济是指企业(公司)活动的多样化(产品的多样化及多种服务等),通过固定成本的分摊来享受共同投入和多样化经营,以降低成本而获取的经济利润,它与规模经济是相互联系的。当然,不可否认,范围经济在以前的农村经济活动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是在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中显得更为突出。笔者认为,农村范围经济的实现主要体现在同一产品、同一工具用途的多样化和农业产品、人力的多样化经营,他们是通过技术的共享和不同的业务组合来实现的。
这里还需进一步指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虽有联系,但还是有区别的,不能够把二者混同。前者主要体现在“规模效应”,后者则主要是基于“区域、用途”上的相关性而产生的“综合效应”。
规模范围经济的实现
(一)实现规模范围经济的现实基础
随着科技进步及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一主三化”(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战略的有效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现实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利用规模范围经济来脱贫致富的时机已日渐成熟,其现实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
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引起了交易市场范围的扩大及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备;农村现代化的内在发展逻辑要求农村生产要适度“规模范围化”;党和政府的有效引导和相关惠农政策的支持;农村交通、信息网络、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推进和完善;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全球化(经济、文化等)及时代背景的要求,等等。这些条件的日趋成熟是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实现“规模范围化”生产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二)实现规模范围经济的途径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既然已具备了获取规模范围经济的条件,那么究竟农民应怎样才可以实现规模范围经济呢?其具体实现途径又有哪些呢?下面笔者结合调查对此做简要分析。
1.规模经济的实现形式。规模经济主要是通过生产要素的科学组合来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成本来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生产方式,它主要有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品(经济农作物、粮食作物及畜牧等)的规模化生产等两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单位劳动为达到最佳投入产出的经营效益,所能够经营的最大土地面积”,这种规模经济的实现有赖于农村社会、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合理协同的作用,有着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农产品的深度开发等优点,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就当前情况来看,土地规模经营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合同承包经营、委托经营、租赁经营等形式。农产品的适度规模化生产,则是在土地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市场行情及其潜在趋势利用生产要素的科学组合来优先发展部分农产品并使之规模化以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生产方式,如生猪饲养、魔芋种植、番茄等蔬菜的温棚耕作、乡镇企业的运作等等。
当前,这种使部分农产品规模化的生产已成为部分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当然,农户在利用规模经济发展自己时究竟采取何种形式,这就要求农户的当家人要视市场行情、消费心理及自身特征(家庭结构、成员文化素质、土地面积及经济状况等)作出正确的自我战略定位和规划,以便准确判断和决策。这就是说,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生产条件和经营水平的差异,要采取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形式。笔者经分析整理认为,现阶段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规模经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家庭规模经营—独立经营的农户,主要有“手工劳动为主、机械化为主和家庭工业为主”等形式;联户合伙规模经营—基于各户实行独立核算的合伙经营;双层规模经营—合作经济与农户经济并存,有统有分;集体规模经营—以机械农业化和乡镇企业为主;社区(包括群体)规模经营—农户个体经营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搞农业规模经营是否成功,不是光看其规模大小,而是看其规模效应是否能够提高生产效益——即是否实现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这就是说,规模经济的实现有赖于生产规模的“度”,农业的生产规模具有可分割性(即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只有生产规模“适度”,才能够真正有效实现农业的规模经济。
2.范围经济的实现途径。范围经济主要是基于“区域和用途的相关性”通过农业产品(包括同一产品)的多样化生产及多种服务(人力、工具等)来实现的,是一种注重“区域差别、时空差异”利用多样化经营和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来获取综合经济利益的生产方式。
农业产品的多样化生产,这里包括对传统农业的现代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开发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得湖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不仅采用优良品种分季节来种植粮食作物,而且因地制宜地种植了一些见效快的经济作物,这样便可视季节的差异和土质状况来实现农业产品的多样化种植,从而获取范围经济。同时,同一农产品的多样化使用及其一体化、一条龙的加工服务,也可实现相应的范围经济。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农民已突破原有农业产品的束缚开发引进并培植了新的农业产品(如技术密集型的蔬菜、菌类作物的生产、野生动物家养、花果的工业化生产等),从而拓展了农产品多样化经营的范围。
工具、人力的多样化服务,这里主要是指某些农用工具和人力的多种用途。农用工具一般都具有特定用途,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发现它还有其它功用,从而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取相应的范围经济,例如干湿磨的基本功能是加工面粉,但人们发现还可以利用它来完成制作豆腐等的相关程序;牛的基本功能是自家犁田耕地,但现在人们还利用牛给别家犁田耕地来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等等。至于人力的多种用途,这是基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某些农户出现了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一般由于都具有一些特殊技能,于是通过“经商、运输、加工、外出务工等”非农产业途径来实现范围经济。据调查,外出务工(长期或短期)已成为目前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这里须进一步指出的是,“规模范围经济”的实现既有来自农户本身的因素,也有来自市场的影响。因此,农户在具体实施“规模范围经济”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正确把握实施规模范围经济的“度”;要高度重视规模范围经济的适用范围;当环境适宜的时候,要积极推行规模范围经济。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在进行生产决策时,要有变革的勇气,当实施规模范围经济的条件成熟时,就要大胆进行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并合理调整生产结构,抓住时机来获取规模范围经济以脱贫致富。
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规模范围经济来脱贫致富不仅是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一种有效生产方式,而且是农业自身的一场伟大革命。结合相关调查及分析,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而言,走规模范围经济的道路是今后一段时期(甚至长期)内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必由之路,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当然,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中,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要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顺利实现规模范围经济,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农民自身要提高素质、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外,目前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科学规划,有效引导
科学规划是指当地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对“生产及其持续发展”进行规划,具体操作时要视“地理区位及其特征”做到因地制宜,不能够“克隆”。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要把“生产规划”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导作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政府虽然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仍然是农民自身,这就要充分激发农民主体性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通过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农民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当然,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分层次、多样化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发展过程。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全球化时代,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可以概括为“观察能力、应变能力、风险承担能力、竞争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综合协同便构成了持续的发展能力,从而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性。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流通网络
较好的农村基础设施和较完备的现代流通网络是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条件和保障。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这是完善农村流通网络的基础,而流通网络的完备是农村实现规模范围经济的重要保障。可以这么说,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流通网络的落后。因此,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流通网络的基础上,以现代流通网络为依托,向农村产业化综合服务延伸,是形成助农增收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农民不仅可以降低日常消费成本,而且可以通过规模范围经济来实现增收。
(四)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效优质农业
这里的关键是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先找准市场,后规划生产,再狠抓生产管理”,以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基于市场需求来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是—在优化种植业结构的基础上来带动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的发展,其具体做法主要有: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新品种;发展优质特色畜牧业;优化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大力发展“定单农业”和“委托农业”;扩大农业结构调整空间,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等等。当然,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和优化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引导,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参考文献
1.谭贤楚.高技术企业的战略联盟行为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5)
2.韩明谟.农村社会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何卫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适用性[J].经济问题,2005(4)
4.万光碧.新农村建设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6(4)
5.王春光.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从哪里来?[N].湖北日报,2006-3-30
6.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研究室. 现代流通助推新农村建设[J].求是,2006(12)
一、2020年上半年医保民生工程实施进展情况
(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020年全县城乡居民县内参保85.28万人,当年筹集基金6.82亿元。1-6月居民医保结算33.07万人次,总医疗费用5.45亿元,统筹基金支出2.63亿元(不含大病保险支付3351.2万元和个人账户支付346.2万元),占筹集基金总额38.56%(含大病保险和个人账户支出总额为3.0亿元,占43.98%),受益率38.78%。其中,普通住院补偿5.07万人次,统筹基金补偿1.96亿元;慢性病补偿12.28万人次,统筹基金补偿3849.47万元;普通门诊补偿13.03万人次,统筹基金补偿512.81万元;意外伤害补偿3575人次,统筹基金补偿2009.42万元;住院分娩补偿2390人次,统筹基金补偿237.66万元。住院统筹基金实际补偿比为49.2%。
(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1-6月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患者3749人,13306人次,发生大病医疗总费用1.89亿元。其中基本医保段医疗费用1.28亿元,基本医保支付8430.2万元;大病保险段医疗费用5460.8万元,大病保险支付3351.2万元;大病保险段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61.4%。
(三)城乡医疗救助
1-6月城乡医疗救助补偿50383人次,救助金额1957.67万元。其中: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49758人次,补偿1858.05万元;其他困难群体申请医疗救助审批结算625人次,补偿99.62万元。
(四)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
截止6月,2020年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5万人代缴参保费用2631.38万元。
1-6月贫困人口发生住院、门诊医疗费用91381人次,医疗总费用9220.6万元,综合补偿7854.97万元。其中,住院8855人次,住院总费用6775.95万元,综合补偿5634.14万元,贫困人口住院综合补偿比83.15%;门诊慢性病48367人次,慢性病总费用2097.48万元,综合补偿2022万元,贫困人口慢性病综合补偿比96.4%;普通门诊34159人次,普通门诊总费用347.18万元,综合补偿198.83万元,贫困人口普通门诊综合补偿比57.28%。
1—6月,健康脱贫兜底“351”累计保障1388人次,保障资金178.51万元;慢性病补充医疗保障“180”累计保障48367人次,保障资金435.92万元。
二、2020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做法
(一)加强政策宣传力度,着力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
一是印制《医保政策问答》、《健康脱贫50问》、基本医疗保险宣传画、医疗保障负面清单等宣传材料约3万份,发送至各乡镇、村以及各定点医疗机构,保证医保政策宣传全覆盖。
二是开展医保民生工程“走上街头”政策宣传和“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月活动,设置宣传台,现场发放宣传品、面对面答疑解惑,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医保服务的温度。
三是各定点医药机构和经办机构通过悬挂横幅、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画、展板以及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等方式,多途径、多形式进行医保政策宣传活动。
四是及时进行医保政策信息公开。在政府网、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新媒体上及时全面公开政策信息和实施情况,保障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及时、全面了解医疗保障工作。
(二)加强政策学习、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医保政策实施成效
一是积极贯彻执行省、市各项医保政策,及时转发《市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等文件,保障医保政策及时传达到基层、及时落地生效。
二是及时组织政策学习、业务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先后组织召开“县医保四项民生工程动员暨政策培训会”、“县打击欺诈骗保集中宣传月暨政策培训会”,各定点医药机构约150人参加集中学习和政策培训。
三是做好对定点医药机构业务经办人员的日常业务指导和参保群众政策解释工作。指派专人联系医共体牵头医院和有关医药机构,通过现场指导、电话、工作qq群、微信群等途径,及时解决一线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参保群众的政策咨询、来信来访,积极予以热情接待,并耐心做好解释答复工作。
(三)加强医药机构监管,着力保障医保基金运行安全
根据省医保局《省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治理方案》、市医保局《关于印发<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和工作部署,我县3月15日至3月31日,开展全县基层医疗机构专项治理自查自纠活动;4月20日至4月30日,在自查自纠基础上,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专项治理复查工作;县医保局先后制定了《县医疗保障局基层医疗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复查工作方案》,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专项治理行动,产生了有效的震慑力,有力打击了违规违纪行为,保障了人民群众“救命钱”的安全。
(四)加强“17+13+X”抗癌药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使用工作落实
一是依据省《关于做好“17+13+X”种抗癌药网上集中采购的通知》文件,严格按照“五确保、两考核”的要求,落实“17+13+X”种抗癌药的挂网采购、临床规范化使用,医保结算与支付等有关工作,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县医疗机构已采购使用销售“17+13+X”种抗癌药品金额150多万元。
二是严格按时间节点全面落实国家集中采购中选药品的采购工作,截至2020年6月30日,已合计采购国家集中采购中选药品金额250多万元,品种数53种,节约药品费用约800万元以上,大幅度降低虚高药价,显著降低患者负担。
三、2020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宣传医保民生工程政策、业务经办流程、实施成效,使政策不断深入人心,为城乡居民医保提标扩面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持续做好医保民生工程待遇保障工作。一是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年度参保工作;二是严格执行“一站式”结算,为参保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医保经办服务;三是精准维护医保政策待遇,切实保障参保群众利益;四是规范费用审核,及时拨付结算资金,提高参保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2、调整充实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人员。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在上级派4个市、区直单位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从镇联系村干、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共102名帮扶人员,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各村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出了各具特色扶贫工作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
3、拓宽扶贫途径。在稳定种植业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扶持办法,通过能人引领、合作社示范,建立了岗区经果林、苗圃,畈区特色水产养殖,湾区无公害蔬菜种植,落实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扶贫措施落实,拓宽贫困户增收途径,加快脱贫步伐。
4、教育培训到户。2015年我镇董滩、龙头、广庙、王圩等村组织农民培训8期560人,技术培训28人,实现劳动力转移25人。
5、严格项目管理。项目实施涉及董滩、龙头、广庙、王圩等4个村的通村水泥路共5.5公里硬化工程,现已完待验收;投资各15万元的董滩支渠及投资10万元广庙滚水坝已竣工投入使用。
6、编制扶贫规划。我镇通过认真实际研究制定全镇和董滩、龙头、广庙、王圩等“十三五”扶贫规划,同时协助四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制定详细的2015年至2017年三年整存脱贫规划。
[关键词] 临泽县 精准扶贫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17-01
临泽县在国家“三西”计划和甘肃省“两西”规划时期先后接收安置定西、临夏、平凉、陇南等市州18个贫困县移民2358户、10361人。建成了小泉子、明水河、华兴、双墩子4个成建制纯移民村和一工程、转湾河2处移民开发区,另建成12个移民社和13个移民点,属移民安置大县。至目前,全县剩余贫困人口2657人,贫困发生率为2.1%。
1 临泽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
党的十以来,临泽县结合县域县情实际,深入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新思想,顺应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的理念思路,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工作。
1.1 瞄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按照“六有、五清”要求和“两公告一公示”工作程序,组织干部逐户走访调查,对贫困户建档立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档立卡2466户6500人。广泛开展“五访五问”民情访谈活动,做到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五个知晓”和联系户中有重病住院、子女辍学、意外灾害、亲人去世及重大节日“五个关心”。按照“户有卡、村有账,镇有簿”的工作要求,对贫困村、贫困户登记造册,建立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明白卡和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台账,使每一个贫困村、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的帮扶情况一目了然。
1.2 推行“十到户”,落实政策措施。按照“兜底线、保基本、能脱贫、可致富”的原则,全力推行产业扶贫到户、输转就业到户、金融扶持到户、技能培训到户、安全饮水到户、危房改造到户、就医保障到户、就学资助到户、生活保障到户、社会救助到户“十到户”精准扶贫措施。通过组织实施“3231”产业富民增收行动计划,扩大涉农贷款规模,为贫困户发放支农再贷款,发放1万元一年期财政全额贴息贷款;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工程,选派科技特派员联系贫困户,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解决了1401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15户;为1192名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落实学前一年教育幼儿资助金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1500多万元,发放县长教育基金暨普通高校大学新生入学资助项目资金40多万元;将失去劳动能力、重度残疾、无抚养人的贫困户纳入五保、低保范围,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省级补助标准提高到4114元,低保一、二类对象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年3300元、2808元,农村保障对象月补助水平达到275元、234元、115元、81元;通过临时、专项救助途径发放救助金或生活补贴53万元,帮助因灾致贫、患重病或长期患病的贫困户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1.3 落实“四到村”,完善基A设施。着眼于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动道路水利改善到村、办学水平提升到村、农村医疗覆盖到村、公共服务惠民到村“四到村”精准扶贫措施,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硬化了18个村26.8公里的通社道路;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完成了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新建维修农田渠道18.1公里;新建8所、改造4所农村标准化幼儿园;新建6所、改造5所村卫生室;建成29个“乡村舞台”、12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1.4 实行“三倾斜”,增强扶贫合力。实行资金倾斜、项目倾斜、力量倾斜“三倾斜”精准扶贫措施,集中向移民安置村、相对后进村和贫困户倾斜,有力保障精准扶贫措施落实到位。县财政收回的结转结余资金的50%、当年预算超收部分的30%以上、涉农资金优先用于扶贫工作,集中用于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对7个重点移民安置村各确定1名县委常委、各组建一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增加一个县直经济工作部门进行帮扶,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各确定1-2名干部帮扶联系,形成了强有力的帮扶之势。
2 临泽县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环境条件较差。临泽县贫困人口以移民群众居多,大部分处于风沙沿线、荒漠半荒漠区和阴潮盐碱地带,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群众所耕种的土地大都是开垦的荒地和沙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还有部分移民区所处阴潮盐碱地带,碱潮大,低下水位高,春涝夏旱,排阴网络不畅,亩收入不高。
2.2 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不完善。移民区虽按照“两西”项目计划进行了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区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个别移民村社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2.3 贫困和返贫问题依然严重。移民在临泽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弱势群体,虽然通过多年的移民扶贫项目的实施,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逐年有所提高,但目前仍然还存在部分生活条件相对较差、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贫困人口,住房比较简陋,生活不够宽裕,自我发展能力弱,因灾因害,脱贫又返贫现象依然存在。
2.4 扶贫项目资金投入有限。临泽县不属于扶贫区域,扶贫项目资金属补质,每年争取项目资金少,在改善移民区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存在资金缺口。
3 临泽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3.1 深入扎实,严谨细致地做好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工作,切实做好脱贫攻坚“扶持谁”的问题。扶贫对象识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始终把建档立卡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工程,要进一步摸清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需求,扭住贫困人口识别管理退出等关键环节,要用“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贫困人口识别程序,把扶贫对象识别出来,在整个建档立卡过程中,严把入户核查关、民主评议关、村“两委”审议关、公示公告关和动态纠错关五个“关口”,切实做到建档立卡家庭收入测算准、家庭情况核查准、致贫原因分析准、数据信息采集准、扶贫对象识别准。
3.2 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双联”行动,充分发挥驻村帮扶队精准滴灌的管道作用,切实解决好脱贫攻坚“谁来扶”的问题。着重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管道作用,使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要使驻村工作队转变过去“重投入,轻深入”的做法,真正扎根贫困村,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能力建设等扶贫项目,实行“不脱贫、不撤队”。要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指导、跟踪督查、制度落实和考核管理,确保工作队按规定时间和要求,落实好各项帮扶任务。驻村工作队要充分发挥精准扶贫指导员、项目实施协调员、政策法规宣传员、贫困群众服务员、资金使用监督员的作用,对接落实好全县“1+20”精准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好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措施,完成脱贫任务。
3.3 深入扎实着力有效地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切实解决好脱贫攻坚“扶什么”的问题。通过三年来的实践,“1236”扶贫攻坚行动已在全省上下形成共识,成为甘肃扶贫开发的“品牌”,成为符合甘肃解Q贫困问题的成功路子。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清醒的看到,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着新任务、新形势,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与其他地方相比,临泽县扶贫对象特殊,发展难度大的状况从未改变,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因此,我们必须以“1236”扶贫攻坚行动为抓手,举全县之力、集各方之智,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参与,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努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系统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努力在扶贫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实现更科学更有效的扶贫,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3.4 盯紧抓实,全力以赴推进“1+20”精准扶贫行动和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实施方案,切实解决精准脱贫“怎么扶”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出台的“1+20”精准扶贫方案,是今后扶贫脱贫工作开展的重要遵循。帮扶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精心谋划,持续用力,把“1+20”方案中归属于自己职能的专项计划做好做优,发扬长处,在帮扶点做出特色。各级各部门应该积极协调,弥补短板,着力解决好贫困人口的养老、就医、上学、就业等各方面困难,特别是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帮助农民创业就业,实现精准脱贫。认真落实《甘肃省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精准脱贫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做到平台8个准、村级5张图、户户3本账,确保实现扶贫对象进与退的精准管理,切实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精准脱贫管理水平,倒逼精准脱贫责任落实。
为了推进教育助学脱贫工作精准化,根据上级有关精准扶贫、精准资助工作要求和我市教育助学脱贫工作实际需要,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开展教育助学脱贫2017年暑期大走访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走访时间:2017年暑假期间。
二、走访对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家长。
三、走访形式与内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组织教师及学校(幼儿园)工作人员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家中实地走访,了解学生(幼儿)家庭情况,通报学生(幼儿)在校(园)学习情况及其他方面表现,听取学生(幼儿)家长对学校(幼儿园)工作的意见与建议。走访中,要注重宣传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资助政策,通报学生(幼儿)在校期间享受资助的项目及金额,查看受助项目及金额填入《扶贫手册》是否准确、完整;如填入信息不准确、不完整或未填入,要当即帮助学生(幼儿)家长将受助项目及金额准确、完整填入《扶贫手册》。
四、有关要求:
1、教育助学脱贫暑期大走访活动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必然要求,是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的有效途径,是宣传教育助学脱贫政策、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成效的基本形式。各县市区教体局及所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xx职业技术学院、市直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认真做好走访前的各项准备,组织精干人员深入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的家中(xx职业技术学院要对本市户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走访做到全覆盖),耐心细致地做好走访工作;走访人员要以尊重的态度与学生(幼儿)家庭成员平等交流,通俗易懂地宣传有关政策,认真解答学生(幼儿)家长的问题,虚心听取学生(幼儿)家庭成员对学校(幼儿园)工作的意见与建议,确保学生(幼儿)家长知晓资助政策和自己孩子在校(园)享受的资助项目及金额,确保学生(幼儿)受助情况准确完整填入《扶贫手册》。走访情况要逐户填写走访记录表(样表见附件1),并将录入学生(幼儿)受助信息后的《扶贫手册》拍照打印件或复印件连同走访记录表搜集整理由学校按年度、按年级及班级为单位存档。
2、教育助学脱贫暑期大走访活动可与学校(幼儿园)正常家访、学生(幼儿)资助“百千万大走访”活动、义保机制宣传活动有机结合,确保不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
3、各县市区教体局要加强所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助学脱贫暑期大走访活动的督促检查。各县市区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将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和总结及走访活动统计表(样表见附件3)报送本县市区教体局,xx职业技术学院及市直学校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和总结直接报送市教体局。各县市区教体局、xx职业技术学院、市直学校于8月底分别将走访活动统计表(样表见附件2、3)连同活动实施方案和总结报送市教体局“xx市教育扶贫工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