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不久前,钟南山院士赴黑龙江双城和广东兴宁调查了解村医生存状况后表示:“乡村医生‘既不像农,又不像医’,基本处于没有职称、没有正规教育和没有养老保险的‘三无’状态”。
此前,卫生部部长陈竺已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解决村医的养老与补偿问题,然而,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的下属单位,其人员却没有事业单位身份,成为受卫生院管制的体制外人,权益难以保障。对此,钟南山建议,应对村医进行考核,在保留其行医资质的基础上,解决他们的身份及待遇问题,以让他们安心在基层工作。
解决村医身份问题可参照民办教师做法
医疗界很多代表和委员都很关注乡村医生这一群体,妥善解决村医待遇和养老问题,不仅关系村医切身利益,还关系到8亿农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及质量。因为村医是农民的健康守门人,只有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也只有稳定了他们的工作,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才不会破。乡村医生与民办教师都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现在民办教师逐渐转为公办,他们的工资福利、养老医疗等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但乡村医生却至今得不到重视。
葛均波建议,解决村医待遇及养老问题,可以参考借鉴解决民办教师的办法。
村医身份及待遇问题需多部门联合解决
目前基层医改机构需求很大,但国家投人还不到位,仍有很多实际问题没有解决,因为医改不仅仅是卫生部一个部门的事情,还涉及到国家的很多政策和方针,比如对基层机构来说,不仅仅是缺少设备,还有人员待遇及培训等诸多问题。
由于收入低、待遇差、生活条件苦,正规医学院毕业生极少愿意到村卫生室工作,对此,王红阳指出,对村医来说,当前最集中的问题和矛盾就是其身份和待遇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村医就不能安心留在基层服务,如何让村医这一群体坚守在最基层,需要多部门联合解决。
解决村医身份和待遇问题尚需时日
相对于城市和发达地区,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卫生人才都是相对稀缺的,这在全世界都存在共性。
乡村医生的身份和待遇问题是我国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它还需要一个过渡时期。对此,徐勇建议,短期内,我们可以参照国外的做法,在国外,医生越在边远地区工作,越能获得高收入,这样才能鼓励医生去基层工作。而在我国,情况却是相反的,基层的医生不仅工作条件艰苦,工资及待遇也是最低的。
目前,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但随着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生的待遇及身份问题会逐渐解决的。
应对基层人员实施绩效考核
目前,我国下大力气建立了基层医疗机构,也为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如何在此基础上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所有基层医疗机构需要面对的问题。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以后,虽然解决了县级及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编制、待遇等问题,但却忽视了与绩效挂钩,造成了新的不公平,形成了新的大锅饭。对此,李兰娟表示,国家应该对基层医护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在他们完成基本工作的基础上,对他们的额外工作实行鼓励措施,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人才仍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软肋”
基层医疗机构在医改中承担着最重要的任务,国家对基层医疗改革投入了很大的资金和精力。目前,大多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建设都已达到了要求,但是软件建设仍不到位,最主要的就是吸引不了、留不下专业人才。国家也曾出台很多政策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如大医院派专家对口支援、帮扶基层医务人员,但这并不是长远之计。
“基层医疗机构要想吸引住、留得住人才,首先要提高工资待遇,给予其职业发展空间,这才是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关键措施。”范利建议说。
培养基层人才首先要明确目标
当前,基层医疗队伍良莠不齐,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整体偏低,年龄偏大,特别是乡村医生这支队伍,从法律角度来说,这支队伍中有一批人是没有获得正规行医资格的,对这支队伍,国家需要出台政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不能实行一道门槛。其次,对新培养的基层人才,国家要实施分类指导,分类培养。
熊思东建议,国家需要首先明确基层医疗机构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培训过程中,设计一些好的学制和课程,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093 — 02
本课题组于2011年8月对齐齐哈尔市七区九县的56个乡镇卫生院及其卫生服务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了齐齐哈尔乡镇卫生院的工作状况、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知识结构及需求现状,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 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构成
1.1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齐齐哈尔乡镇卫生院平均职工36.21人,但卫生服务人员分布不均衡,其中工作人员最多的乡镇卫生院有职工120多人,最少的仅有5名工作工作人员。其中医师(医士)、护师(护士)、药剂师(士)、其他工作人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15%、35.18%、7.41%、11.64%。
与一级医院卫技人员配置标准(医师、护士、药剂师、其他工作人员分别占38%、38%、8%、8%)比较,医生和护士比例偏高,药剂师比例相当,其他工作人员比例不足,而且在乡镇卫生院中还有一部分非在编人员,这就导致乡镇卫生院医护比例明显低于国家卫生部标准。
1.2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
性别结构: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乡镇卫生院中,女性占26.41%,男性占73.59%,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医生本身也是男性多于女性,乡镇卫生院中男女比例明显失衡。这种比例失衡也间接导致在乡镇卫生院中,从事妇产工作人员比例极低。
年龄结构:被调查的561名乡镇卫生工作人员中,50岁以上25名,占4.46%; 40~50岁之间的223人,占39.75%;30~40岁之间的295人,占52.58%;30岁以下18人,占3.21%。综上可以得出,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年龄主要在30~50岁之间。
1.3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职称结构
齐齐哈尔市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技术职称中,医师高级职称仅占0.07%,中级职称占23.42%,初级职称占76.51%,所有工作人员的高级、中级、初级的职称构成比为1:33.5:109.3。综上可以得出,乡镇卫生院的人才主要还停留在初级层面上。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偏低,将直接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1.4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学历结构
齐齐哈尔市乡镇卫生院接受中专教育程度的各类人员占绝大多数,在被调查的725人中,本科生58人(占8.00%),大专生76人(占10.48%),中专生568人(占78.34%),无学历人员24人(占3.18%)。由此可见,我市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学历偏低。
1.5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专业结构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齐齐哈尔市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接受医学教育的,临床医学专业所占的比例最大,约占86%,而且大多数所学的为内科和外科;妇产和儿科占小部分比例,约占10%;影像、检验等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较小,约占4%。目前,现有的乡村医生大多接受教育的年限比较早,接受的又都是早期的医学教育,导致其知识面较窄,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服务方式,不利于维护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
2 齐齐哈尔市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状况存在的问题
调查资料显示,我市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如下:
2.1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相对于城市医疗机构高层次人才高度集中、设施设备先进而言,乡镇卫生院承担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社会卫生管理等多项功能,业务多样、工作繁杂、任务量大,基础设施设备落后。相关资料显示,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口不到30%,接受了70%以上的资源配置,而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在70%以上,资源配置不足30%。城乡之间工作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别,致使本地的人才留不住,上面的人才引进难,绝大多数卫生优秀人才不愿到基层,而集中到城市医疗卫生机构。
2.2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学历偏低
研究表明,在卫生技术队伍中,尤其是在农村基层卫生机构中,低学历和无学历从事卫生技术岗位工作的,要占卫技人员总数的10%以上,有的地区达20%以上;无专业学历从事卫生技术人员要占到总卫生技术人员数的10%以上。此外,乡镇卫生院医生进修机会不多,再加上业务不饱和、设施陈旧,实践机会也有限,不仅难以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而且原有的技能和知识、方法也得不到巩固提高,知识较陈旧。工作人员的素质,已成为制约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
我市的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从学历结构来看,无学历、中专、大专、本科的比例分别是:3.18%、78.34%、10.48%、8%;从职称结构来看,初级、中级、高级的比例分别是:76.51%、23.42%、0.07%。高学历、高职称的工作人员短缺,初级人才偏过剩,这些因素导致老百姓对乡镇卫生院不信任。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比例过低,而低职称、低学历的比例过大,无法更好地满足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的需要。学历层次偏低,制约着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的深入发展,这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今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2.3乡镇卫生院存在缺编现象
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少数工作人员没有正式编制,属于合同制或临时聘用人员,工资待遇低,没有其他福利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同时,也加大了人才的流动性。
2.4性别比例失调,年龄分布不合理
调查显示,我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性别比例不合理,女性占26.41%,男性占73.59%;年龄结构上,一般来说,人员年龄结构适宜呈橄榄型,从中心向两边逐渐减少;从我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总体上来看,存在年龄老化现象,中年人居多、年轻人缺乏。所以,基层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都有待调整。
3 对策与建议
目前,齐齐哈尔市针对乡镇卫生院的培训工作已初具规模,但提高其全科诊疗能力的培训,即全科医学培训仍处于探索阶段,为了能更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市乡村医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我市乡村医生培训的质量,本课题组通过调研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3.1乡村医生培训的基本要求
3.1.1乡村医生培训应体现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乡村医生本质上属于全科医生的范畴, 应用适宜技术在农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因此,乡村医生培训应符合这一特点,立足于缺什么补什么,更新知识,提高使用操作技能,遴选培训课程。通过培训,培养具有综合执业能力,适应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1〕通过培训使乡村医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掌握乡村医生所需的基本医学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实心实意为农村居民健康服务; 熟悉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所需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具有在农村基层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保健等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 具有开展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3.1.2乡村医生培训应逐步实现制度化
为了适应医学科技的发展,在岗乡村医生必须终生接受培训。《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乡村医生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培训,这一规定为建立乡村医生培训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这一规定,一方面乡村医生接受培训不仅是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而且还是作为乡村医生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为保证乡村培训的制度化,《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还明确规定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要承担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并组织考核的职责。〔2〕
要坚持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要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培训的激励机制,鼓励乡村医生积极参与培训,把乡村医生的培训情况列入对他们的年度综合考核,并将乡村医生参加培训作为乡村医生定职晋升的必要条件,实行职称与聘用、报酬相挂钩。对业务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参加培训后仍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乡村医生,要予以强制淘汰。
3.1.3乡村医生培训的形式应做到多样化
由于乡村医生队伍人员素质层次不齐,需要提高的侧重点各异。以山东省为例,目前在岗乡村医生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仅占 2%,50 岁以上且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少之又少,各个学历层次和年龄的人员自学能力和培训提高的重点有很大差异。因此,适应乡村医生的培训需求,应当尽可能多设计几种培训渠道和培训方式,可综合采取集中培训、外出进修、面授、远程教育、脱产学习、学历教育、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3〕
3.2开展符合乡村医生需要的培训,以提高乡村医生自觉参加在岗培训的积极性
乡村医生在岗培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训形式应以集中学习为主,根据培训对象、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采用培训班、讲座、进修、远程医学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自学可作为培训的补充形式之一。培训内容主要进行全科培训,重在提高临床“急救”能力和普及中医适宜技术,如农药中毒抢救技术、酒精中毒抢救技术、外科创伤处置技术、休克抢救技术、外科无菌技术等以及中医验方、偏方、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把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的抢救方法、用药转诊、护送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编成小册子,并对他们进行现场模拟指导和强化训练。要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卫生例会,结合季节防治疾病需要,重点辅导,突出主体,有的放矢。
3.3建立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在岗培训取得实效
要根据基层卫生服务实际需求,建立乡村医生考核管理机制,如建立在岗培训制度、岗位准入制度、继教学分制度等,将乡村医生培训考核与执业资格审核及注册挂钩。建立乡村医生考核和职称评聘制度,通过量化指标的考核,可以衡量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考核不合格者,应限期提高或予以解聘;考核成绩优秀者,应予以表彰奖励,并作为续聘和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
〔参 考 文 献〕
〔1〕雷鸣,贺加.我国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云南电大学报,2006,(08):39-41.
一、调研目的
按照《XX市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以“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在卫生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卫生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批针对性、操作性以及创新性强的调研成果,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完善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调研内容
1.影响和制约卫生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包括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卫生队伍建设等。2.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包括合作医疗政策落实情况,各医疗单位优质服务开展,卫生乡镇和卫生村寨的创建等情况。3.卫生系统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工作状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调研方式
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征求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卫生系统、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卫生工作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与“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纲要相结合。在开展业务工作评估检查的同时,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的内容。3.与开展重点调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如何加强乡村两级卫生服务能力、如何加强卫生人才及人力资源建设、如果指导创建卫生乡镇和卫生村寨、如何搞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重点课题研究,加快研究进度,尽快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进度安排
3月19日—3月20日为调研准备阶段,研究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访谈提纲;3月20—4月10日为集中调研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实施实地调研、座谈研讨等;二是撰写并提交调研报告。4月18为成果运用阶段,一是举办调研成果汇报交流会;二是遴选优秀调研报告党组审定后,上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5月上旬-8月为后续工作阶段,要结合调研成果,进行对照检查,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完善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五、调研提纲
按照一、二、十(专访一家医院、两个村、十个农户)的方式进行调研。
一、医疗卫生部门:在卫生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特色做法、主要成效以及经验启示有哪些?本部门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在卫生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有哪些?广大党员干部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卫生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卫生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广大党员干部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如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如何突出实践特色,有效设计活动载体,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卫生工作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对卫生系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什么建议?
二、村:对卫生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广大村民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卫生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就推进卫生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三、群众:对卫生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在对卫生系统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六、调研选题
何加强乡村两级卫生服务能力、如何加强卫生人才及人力资源建设、如果指导创建卫生乡镇和卫生村寨、如何搞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七、有关要求
1、成立领导调研领导小组。组长:XX,成员:XXX、XXX、XXX、XXX。
2、明确责任。办公室负责制定专题调研方案和提纲,各责任人负责具体实施。各党支部也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存在问题;改进
一、前言
对农村的医学、保健和防疫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是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的重点。全方面做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工作,有利于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我国农村的蔓延,降低其疾病传播及影响程度。而且是否能做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工作,对我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因此搞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工作,是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广大农村的公共卫生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差。
由于农村人民思想比较传统,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广大农村人民认为,医疗卫生问题是个人看病打针吃药的问题,而对流行疾病的预防和维护公共卫生是政府的工作范围所在,与个人无关,从而曲解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内涵和其存在的意义。因此使广大农村群众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预防流行疾病的意识有所不足,在面对传染性强甚至危及生命的流行疾病面前,造成恐慌,有些农村群众甚至在流行疾病发生时采取迷信等极端做法,在流行疾病治疗和控制方面加大了难度。
2.区域卫生规划的不合理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体制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一般按照行政区域的地理位置对卫生事业区域进行划分。由于受地域的局限性,和对全方面发展规划的不足,造成我国中大型城市的卫生资源充足,甚至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出现卫生资源浪费的情况。而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则正好相反,出现卫生资源供应不足的窘况,甚至有些落后地区严重缺乏卫生资源,这对管理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工作起着不利影响。
3.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产品的市场介入力度不足
政府对医疗卫生产品市场的进入有着必要性,其表现在医疗卫生产品信息的不确定性、医疗卫生产品外部性与内部性的混合和公众对卫生产品信息的认识不足等方面。尤其是对于我国农村地区来说,还处于培育阶段的医疗卫生事业管理市场,增加政府介入管理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政府介入力度的不足,出现一些医疗单位为牟取利润,私自提高药品价格等情况,使村民无力支付,病情得到恶化,导致农村医疗卫生市场混乱,从而增加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管理实施的难度。
三、加强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管理
1.政府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络
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形成以看病有登记、收费有发票、开药有处方、转院有记录的“四有”模式,和对人员调配、行政管理、药品调拨、业务管理、基本装备及财务管理统一的特点,是乡村一体化管理新模式。要想完善乡村管理化的方案,逐渐改善医疗服务无序、失控、散乱的状况,就要严格遵守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药品价格及其他收费标准严格实行,并保证以国营为主的进药渠道,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而为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大开展提供帮助。
2.对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在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的招聘上,院长可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扩大招聘范围,并使用竞争上岗的方法进行优良人才的选拔,并在其日后工作过程中,加强对其专业技能的培训、管理及监督。乡镇卫生院在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要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为主,提供预防、治疗等多种基本医疗服务,把做好提高广大农民对流行性疾病的认识,和对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作为重点。
3.提高农村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关农村医疗卫生单位可以组织统一的考核和考试,对原有乡村医生的医疗水平进行检测评定,选优劣汰,对多余和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进行分流,并将获得农村义务人员执业证书等受过医学教育的人员积极吸纳,为乡村医生队伍的扩充提供人才。同时要对现有的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加强对乡村医生的职责教育,利用其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医学执业道德,提高对农民群众的服务水平和责任感。
四、结论
总而言之,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对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认真贯彻实施,如何加强乡村群众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认识,并认真履行相关要求,在流行性疾病突发时如何利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防护,是我国在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我国中央政府必须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地方各级政府必须依照中央政府的相关法规严格执行,共同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进行管理和监督。
参考文献:
[1]吴承平.我国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行政管理,2003,08:14-16.
[2]付春芳.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时代金融,2015,02:25+28.
近年来,我县的免疫规划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通过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共同努力,总体上较前几年有所进步,建卡建证率逐步提高,接种率有所上升,疫苗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有所降低,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及时审核率大幅提高。通过多年的努力,部分人群已接种了相应的疫苗,形成了一定的免疫屏障,为控制相应传染病打下了基础;但这些工作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同省内州内其他县市的工作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各医疗卫生单位进一步转变工作观念,加大工作力度,加强规范管理,扎扎实实的做好免疫规划和传染病报告工作。根据相关传染病发病情况及省州督导意见,现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免疫规划工作方面
免疫规划工作目前最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整体进展不平衡,免疫规划工作基础差、欠账大,适龄儿童底数不清,实际接种率低,冷链管理接种工作不规范,造成接种空白或无效接种,无法形成免疫屏障,导致相应传染病高发病。相关报表不及时,不准确,甚至闭门造车,影响全县的报表质量。免疫规划资料不完整,接种卡、证、簿、及强化免疫登记表等原始资料缺项严重,没有逻辑性连贯性,不能准确且有效的反映工作实际情况。并且不能按时汇总,归档。
(二)传染病报告方面
传染病报告方面存在部分医疗单位不报告或不及时报告的现象,不认真按照诊断标准报告,报告卡严重缺项,报告麻疹等病例时采样不及时、不规范的问题。给及时流调和防控带来很多不便,影响州卫健局目标责任书任务的完成和总体得分。
(三)原因分析:
1、免疫规划工作还未能引起各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由于目前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各单位领导忙于处理应付一些比较紧迫的工作,部分领导偏重医疗收入,还没有能把免疫规划工作摆上每天的议事日程,没有真正把免疫规划盯紧看牢抓实。
2、各医疗单位的配合还不够主动默契,疾控中心在报表的收集,传染病的反馈和新生儿三联单的反馈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
各接生单位存在不实名接生的情况,上报的乙肝疫苗三联单有很大一部分字迹不清晰,家庭住址不详,无联系方式,三联单的利用价值不高。各医疗单位对三联单等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资料未能很好的利用。县对乡级的督导存在老好人思想,不能把一些重要问题及时反馈给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各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缺乏培训,业务技能水平有待提高,责任心不强;乡级没有很好的发挥对村级的督导职能,督导流于形式,不能每月督导一次。乡镇卫生院在上报接种率报表时不核对村级接种的卡、证、簿,报告接种率不符合实际,甚至有虚报,瞒报的现象。
部分村级接种员在摸底时不够细致,不能挨门逐户地搜索适龄儿童,造成儿童底数不清,不能保证每月一次的入户接种,入户前心中无底,部分新生儿童不能够及时发现并建卡建证;接种时存在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接种的现象,有可能造成无效接种;接种登后不按规定的要求填写接种卡证、登记表,漏缺项严重,不能形成有效的接种作证材料。还有个别接种为弄虚作假,笔下接种,疫苗的使用零上报的汇总数据与接种卡、证、簿、登记表严重不符,没有接种疫苗,给相应传染病发病甚至爆发埋下巨大隐患。
综上所述,我县免疫规划工作欠账大,又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没有更好的发挥职能,县、乡两级督导不够及时、认真,乡村两级保健网工作人员,责任性差,导致疫苗没有及时,有效地接种在适龄儿童身上,造成相关传染病发病。
二、对免疫规划和传染病报告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今年全州的麻疹控制目标是发病人数在---万以下(不超过2例)。以县为单位必须要零发病。---年以来,我县甲肝报告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国家疾控中心通报,我县甲肝报告发病数位于全国以县为单位发病率第3位,这充分说明,我县的免疫规划疫苗相关疾病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我县入户调查接种率突出体现“两差两低两高”现象,即:三级预防保健网底功能发挥差、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性差;群众的知晓率低、实际接种率低;报告接种率高、相应传染病发病率高。充分说明了我县免疫规划的实际状况。
今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消除麻疹、控制甲肝等传染病的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但是也有许多有利因素和现实条件。主要是国家和省上对卫生事业非常重视,在预防保健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已与县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州卫健局要对县卫健局进行免疫规划专项考核,充分体现了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免疫规划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贯彻,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最主要最重要的职能。传染病报告工作是国家监测相关疫情、制定防控措施的重要监控平台,只有准确及时才能达到预期的监控目的。因此这两项工作务必要引起各医疗卫生单位的高度重视。
二、靠实责任,充分履行好各医疗卫生单位的职责
今年全州免疫规划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消除麻疹、控制甲肝等传染病,夯实工作基础,遏制整体滑坡势头,改变被动局面,逐步提升免疫规划工作水平。主要目标任务是:无脊灰病例发生,麻疹发病人数控制在----万以下;认真开展常规免疫疫苗接种,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以上;适时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扎实搞好麻疹等疫苗的查漏补种和甲肝疫苗应急接种工作,消除免疫空白,扩大免疫覆盖面。要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和基础抓常规免疫、应急抓强化免疫、重点抓查漏补种的原则,切实加强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要按照各自职责,努力从制度机制上找抓手、创新服务上强措施,破解制约免疫规划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卫生行政部门
(一)卫生行政部门要统揽全局,发挥免疫规划工作中领导协调组织职能,争取县上的支持,最大限度的调动全县力量,参与免疫规划工作,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卫健局要牵极大地调动了村级接种员的积极性,为村级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经费基础。需进一步配置好免疫规划的人力和财力资源,落实好个医疗卫生单位的免疫规划和传防经费。要健全完善领导包片制、目标责任制、疫情通报制、工作规范制、业务考核制、一票否决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工作制度,逐步实现免疫规划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及时把免疫规划工作的任务分解到各责任单位,落实到各工作人员身上,形成人人有压力、个个有责任的工作局面。
(二)-----要积极主动配合、加强业务培训和业务督导;
一要强化培训职能,加强对自身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督导和服务能力;加强对乡村两级人员的培训,逐步提高乡村两级的接种服务技能。二要切实加强冷链管理,及时运转,确保疫苗效价,并及时了解并向上级报送乡村两级冷链设备运转情况,在全县范围内实行疫苗需求和使用报告制度。三要加强免疫工作督导,对免疫规划工作每月督导一次,及时发现、帮助解决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督导后,迅速拿出督导报告报送卫生行政部门,让卫生行政部门及时了解掌握免疫规划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通过有效的督促检查,切实保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四要靠实工作责任,主动了解疫情动态,做好疫情分析,加强与相关单位的信息交流,并积极了解疫情进展,及时控制疫情,每旬对各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一次传染病的主动搜索,并收集住院分娩儿童信息;要加强重点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处置工作,建立应急队伍、储备应急物资、进行应急演练,提高控制重点传染病疫情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三、各接种单位和乡镇卫生院要切实把好免疫规划的前沿关口,履行好公共卫生基本服务的关键职能。
1、配强专干,强化培训,加强本级和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
2、从“实”字上下功夫,切实做好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一要加大摸底调查工作力度,实实在在摸清儿童底数。二要结合各自的实情,实行定点接种与入户接种相结合的接种方式做好常规接种,并长期开展查漏补种,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提高接种率;在入户的同时进行接种疫苗和相关疾病防治知识宣传,逐步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接种疫苗的主动性;要加强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工作,强化与外地的信息交流,及时主动的掌握外出人员的接种情况;要在每年开学期间在辖区内的小学和幼儿园开展新入学儿童的接种证查验,对漏种的及时补种疫苗,补发接种证。三要加强冷链管理,紧盯疫苗储存和接种的冷链环境,要做到规范接种,坚决违规操作和侥幸心理。每月按常规接种和查漏补种两部分向疾控提供疫苗需求报告。四要加强对村级的督导,务必做到每月对每村督导一次,督导必须要实事求是,紧盯村级的疫苗冷链状况,疫苗的使用量是否与儿童接种数相一致。必须有计划的入户调查接种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五要严肃工作纪律,落实责任和奖惩制度,坚决杜绝笔下接种,杜绝虚假数据,实事求是的统计上报数据。
一、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乡村医务工作者是改善乡村医疗环境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帮助农村居民治疗,预防各种农村常见疾病。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医务工作者长期不受重视。
(一)乡村医生职业技能差,人数短缺根据现有的农村医疗工作者数量,我国农村医疗工作者,平均两个医务工作者就要为一千个农村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这种比例远远低于城市医疗工作者比例,更是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比例,农村医疗工作者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人口需求。其次,我国农村医疗人员职业技能不足,目前农村医生大专以上学历不足百分之七,甚至有大批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医生,是导致目前农村医疗卫生环境查的原因之一。
(二)乡村卫生室设备差,人员调动频繁乡村卫生设备不足,由于财政紧张,政府对乡村卫生室的投入严重不足、设备陈旧,乡村医生无法有效开展医疗预防工作。最重要的是医疗卫生人员技能差、调动频繁,导致很多工作无法开展。由于财政问题,乡村医生离职率偏高,而且很多只有中职学历,很多人选择出去打工,导致有的基层卫生室无人管理的现象。
(三)教育缺失,人才流失严重由于乡村基础条件差,导致很多人不愿选择乡村医学院校专业。导致乡村基层医疗人才流失。目前,我国五分之一乡村医生都超过五十岁,而二十到三十岁的乡村医生不足百分之七,已经出现严重的青黄不接,人才比例严重失调,大多数年轻人不愿呆在农村卫生室,很多选择外出打工,造成乡村基础医疗的落后。教育培训缺失也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我国目前培训乡村医生主要依靠本地中职院校和一些地方培训机构。由于这些机构能力十分有限,导致乡村医生业务水平不高,无法有效承担乡村医疗服务,而且由于高中等院校对乡村医生培养的重视度不够,无法将高素质人才引入到乡村基层医疗机构。图1:下乡组织村民进行医学教育普及
二、对策及建议
(一)普通中高等院校的支持由于目前乡村医生教育体系不完备,导致很多本地的医疗教育培训机构技术力量薄弱、水平低下,无法满足现有的医疗教育的需求,需要普通中高等院校加强相关专业的建设,国家应该加强相应的扶植力度。各大高校应该开展对乡村医疗教育的相关工作,应该承担起乡村医生培训基地的建设任务,利用自身优势,帮助乡村医生快速提高业务水平。高校方面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培养乡村医疗人才中,派师资到培训基地授课,这样可以快速提高在职医疗人员的水平。目前我国已经高度重视乡村医疗教育问题,国家层面已经推出针对乡村医生的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定向培养计划,免费培养基础医疗人才,从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帮助乡村医疗水平的提高。
(二)课程设置合理农村医学教育有其特殊性,不能照搬普通医学院校课程,要针对性的开展课程设置。由于乡村环境的特殊条件,乡村医学教育应该着重设置一些处理常见医疗问题以及预防疾病的课程,同时设置一些医疗保健的课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帮助乡村医疗工作者提高理论能力,这样不仅要从根本上提高乡村医疗工作者的水平,帮助改善乡村医疗环境,还要能培养出既能独立思考创新,又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乡村医疗人员。
(三)培养防治结合的医疗人才目前医学高校设立的科目并不适合乡村医护人员的培养,高校必须设立一些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及适应乡村基层医疗机构工作需要的教学方案,满足培养乡村医疗人才的需求。院校应该立足于目前基层乡村医疗需求,保证培养出基层医疗工作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目前高校课程设置专业性强,并不适合基层医疗人员培养,高校培养基层医疗人才因立足于预防、治疗、康复的综合性医疗人员,不能单纯的只顾及某一方面,毕竟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不能像城市医院那样细化。
(四)国家政策扶植目前我国的农村医疗教育仍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由于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村医疗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国家推出了针对农村医疗人才培养的定向生,而且对这类学生免除学费并给予适当补助,让这些学生能够安心回到农村基层,学以致用,帮助农村改变医疗卫生状况。此外,国家也应该适当向基础医疗教育倾斜,这样有利于建立分级诊疗的体制,不用一个感冒就到三甲医院,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五)资金扶植目前开设面向农村基础医疗的学校还是不够普遍,远远无法满足广大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造成这种局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资金支持不够,政府由于财政有限,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支持普遍不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机构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植力度,有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建立基层医疗体系,分担大型医疗机构的负担,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三、结束语
据厦门媒体近日报道,截止到2008年10月厦门市从业乡村医生共计不到3 500名,同比2005年下降36.7%,其中55岁以上占49.1%,未来3~5年随着乡村医生的成批退休,其数量将下降得更快。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对基层医疗资源分布的最新基线调研报告显示,现阶段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仍然处于匮乏状态,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尤为明显,乡村医生仍然是做好农民健康保障的主要力量。为避免乡村医生人才青黄不接,做好新旧队伍交接,厦门市出台了多项措施,来维护最基层的乡村医生队伍。
一位研究农村卫生多年的学者如此分析村医流失原因,“只要当地政策制定得当且能落实,大多数乡村医生执业后的收入都可高于当地居民的平均水平。不过,如果他所在的地区是大城市周边或者是城乡结合部,恐怕城乡的医疗差距还是会让不少乡村医生心生离意。”
“村改居”一体化建设显成效
为弥补村卫生室人力资源不足,厦门市近年来加快了村改居卫生机构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村卫生室的指导工作。
位于厦门岛北部的湖里区2005年开始实行“村改居”卫生机构一体化建设,总人口70.9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9.58万人,外来人口51.4万人,乡村医生人才紧缺、年龄老化等问题比较明显,持有乡村医生行医执照的34名。他们负责的患者多半为外来人口。该区卫生局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自2007年底,该区开始尝试“乡村医生派遣制”,即从社区卫生中心挑选一批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轮流下到村卫生室坐诊,以提高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水平。目前已在全区9家社区卫生中心以及20个村卫生室开始进行试点。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毛正中教授认为,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的推行让乡村医生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得益――乡村医生的薪酬得到了基本保障,同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提高了自身的诊疗服务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藉此扩大了服务范围和影响力。在他看来,一体化实施的关键在于乡村医生的编制问题。“最理想的做法是,把乡村医生全部纳入编制,其业务活动的收入全部归上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村医的固定工资、各种保险等则由上级发放和缴纳。”毛正中提醒,一体化推行时,也须注意尽量避免挤占乡村医生利益,否则将不利于基层卫生的整体发展。
1990年起厦门市卫生局开始村卫生室市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取得显著成绩,统计数据见表1。
同时,为引导农民常见病、多发病在村卫生室就诊,厦门市出台政策减免村卫生室门诊诊查费。据《厦门市郊区村卫生室门诊诊查费减免试行办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厦门市郊区各村卫生室实行门诊诊查费减免政策,对减轻农村居民的就医负担,促进郊区农村基本医疗下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就诊环境的改善与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促使农民更多使用基层医疗资源,保障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数量。据统计,2007年在厦门市村卫生室就诊的合作医疗农民为575.5万人次,比2006年上升了14.4%。
用社会保险解决乡医后顾之忧
影响乡村医生队伍稳定性的,除了在职期间的薪酬,退休后的保障问题也是原因之一。曾有一位早已过了退休年龄的乡村医生给《中国社区医师》杂志来信说,“我退而不休仍然工作的原因,一方面是想为乡亲们多做些事,另一方面则是退休后几乎失去所有经济来源,所以只能有多久干多久。”与这位还在忐忑不安的老医生相比,厦门的乡村医生明显要安心得多。就在2005年7月,厦门市卫生局与市社保局、农委和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本市乡村医生纳入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制度设计上解决了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
据悉,厦门市出台该项政策的目的,正是要通过加大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在市内现有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里,区别乡村医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施保,切实解决好乡村医生的基本社会保障,稳定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对象范围包括所有符合条件的在岗乡村医生,或曾执业满10年现已离岗的乡村医生,以及因特殊原因(镇村合并、村卫生室调整或因大病不能工作)离岗的乡村医生。其中在岗乡村医生由其所在单位为其按月缴纳社会保险费;后两者,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或按“落实社会保险、土地处置、户籍转性”三联动原则纳入镇保,或在农保月养老金水平的基础上另外再予以适当补贴。
与业内专家分析不谋而合,《指导意见》指出“乡村医生纳入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缴费资金按现行体制所明确的支出责任,应由其所在地的区(县)、镇(乡)政府予以落实,具体出资比例由各区县确定”,同时,市财政会根据各区县到龄离岗的乡村医生纳入镇保的情况,对财力有困难的区县,年终由市财政在转移支付中予以统筹考虑。
基础工作是培训
人才是发展基层医疗的瓶颈,完善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医务人员培养的问题不可忽视。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顾谖教授建议,有关部门还可以参考台湾1980年以来的经验:他们用定向免费培养全科医生(本科+毕业后规范化培训),配合基层医疗硬件建设投入、大医院家庭医学科医生长期到社区基地任职并带教、全科医生较高工资待遇、服务期满8年后优先外出深造或支持重新选择开业地点等办法,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造就了大批合格人才,解决了基层服务人员素质低、流动性大等问题。
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引不进,
留不住,提不高”
戴秀英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包括国家投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8 000多亿,新农合已经普及了8.3亿农民,覆盖率达94%,城镇医疗保险已全面推开。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缓解,但还没有根本解决,最主要的问题是基层人员短缺。我国乡村卫生人才队伍的现状:一是人才短缺严重。全国60万个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不到12万人,无护理人员。二是业务素质低。目前全国农村乡镇卫生院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1.4%,34.6%为高中以下学历。三是编制不足。村卫生室的近百万名基层村医处于个体开业状态。四是待遇无保障。不仅农村乡村医生的工资待遇、“三险”无保障,在职称评定、技术培训等政策上,也长期受着不公正待遇。
目前,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处于“引不进,留不住,提不高”状态,乡镇卫生院存在“低投入、低功能、低效益、低待遇和人才匮乏”现状。农民“看病难”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小病还是越过村,常见病跳过镇,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致使小病拖成大病,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戴秀英委员说:“为什么大医院人满为患,就是因为农民身边没有可提供优质服务、解决问题的医院,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建设问题,把基层建设作为今年的重点。”
医学毕业生存在
“一高一低和两难”状况
戴秀英委员说,医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卫生人才资源,医学生就业与我国卫生改革和发展紧密相关。医学类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就业和农村卫生人才短缺矛盾并存,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的因素。
医学生到基层就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医学毕业生存在“一高一低和两难”的状况,“一高”是期望值太高,不愿意下基层。“一低”是医学毕业生就业率低。2006年与北京大学联合进行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最低,为31.01%;“两难”:一是毕业生进大医院难,大医院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二是基层医院招人难,基层工作条件差、工资福利待遇较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有岗无编,没有高年资医生带,业务容易荒废,职称晋升机会较少。
制定政策,
鼓励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一、当前村级卫生室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村级卫生室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村级卫生室建设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部分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开展业务的专门场所,业务区和生活区不分,诊室、治疗室和药房混设;服务条件简陋,缺少最基本的医疗器械和常用药品配备,乡村医生开展诊疗服务还是依靠听诊器、温度表、注射器等“老三件”,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长期没有报酬或报酬微薄。目前,__县虽然将10万元村医生报酬配套资金列入了财政预算,但由于州财政配套资金尚未到位,今年前几个月的村医生报酬大多是由乡镇卫生院先行垫付发放。
二是乡村医生素质低下。乡村医生绝大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培养的“赤脚医生”,文化程度不高,医疗水平较差,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__县452名村级卫生人员中,具有国家正规全日制中专医学学历的只有18人,仅占3.9;238名乡村医生中,只有2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仅占0.8%;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知识老化问题突出,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乡村医生不按规程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现象较为普遍,群众的医疗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得不到很好落实。
三是村级卫生室设置矛盾较多。乡镇行政区划撤并前,__县共有241个村(居委会),设置村卫生室238个,配备村级卫生人员452人,其中乡村医生238人,村妇幼保健员214人。乡镇行政区划撤并后,__县村(社区)削减为150个,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村级卫生室只能设置200个左右,聘用乡村医生200多名,部分村级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将被撤消和落聘,安置落聘乡村医生困难较大。
四是村级卫生室管理难以到位。村级卫生室点多面广,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人员有限,对村级卫生室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质量等日常工作实行一体化监督、管理、考核的难度很大。
二、进一步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建立村级卫生室建设工作领导机构,落实专人专抓,形成党政统一领导,卫生局统一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农村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村级卫生室建设。统一建设标准,根据公路沿线和偏远山村等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层次村的实际,分层次制定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使村级卫生室建设科学有序进行。各级各部门领导要经常深入村级卫生室建设现场加强指导服务,积极为村级卫生室建设排忧解难。
二是加大建设投入。建立村级卫生室建设长效投入机制,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将村级卫生室建设投入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同时,鼓励个人、集体和社会各界参与村级卫生室建设,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村集体和乡村医生个人投入为辅、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步提高村级卫生室的建设水平。
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乡村医生教育培训机制,整合医疗卫生技术资源,建立乡村医生教育培训基地,定期对乡村医生开展医疗卫生业务知识和卫生、药品等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乡村医生业务素质。落实城镇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村级卫生室开展业务指导和医疗服务制度、城镇医疗机构人员在职称晋升前到村级卫生室服务制度、城镇医疗机构对口支援村级卫生室工作制度,加强业务指导,提高乡村医生的诊疗水平。实行乡村医生学历和执业资格强制性提高制度,严把乡村医生准入关,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整体素质。
四是科学设置村级卫生室。设置村级卫生室既要严格按政策办事,又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因地制宜、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由乡镇政府、村委会和乡镇卫生院共同确定村级卫生室的数量和地址。聘用乡村医生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实行择优录取,优先聘用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和具有国家正规医学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和进行了岗位培训的乡村医生。高度重视并妥善安置落聘乡村医生,防止在推进村级卫生室建设过程中出现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