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智慧医疗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们可以将智慧城市理解为云计算、物联网实现落地的一种方式。物联网实质上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RFID技术将传感信息与互联网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云计算实现了信息集中化、智能化,成为信息价值的载体。智慧城市通过云计算技术将物联网获得的信息存储并加以利用,让物联世界的数据产生价值并最终服务于人。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人们描绘的一幅美好蓝图,而且在逐步实现落地。
政策支持 网络先行
智慧城市该如何腾“云”驾“物”?通过对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进程进行分析即可看出端倪。2013年,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式起步,政府确立试点目标,然后集中投入重点建设。1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总体投入的资金规模将达800亿元。这样的一针强心剂,坚定了这些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信心。从随后公布的规划信息看,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沈阳、宁波、佛山、昆山等城市提出了不少具有可行性的项目:智能交通、智慧安防、无线城市、智慧医疗、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
实际情况同样让人感到乐观。例如,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子商务已经取得良好的发展,无线城市也在运营商的推动下逐步形成规模,奥运前后掀起的平安城市建设热潮为智慧安防奠定基础,智慧医疗也在部分城市的改革下成为现实。
从以上的信息不难看出,智慧城市方方面面的建设既有消费需求的拉动,也有技术发展的推动,同时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政府的力量可以在大处推动,以北京为例,已经颁布的《智慧北京行动纲要》主要解决两大类问题:一是解决特大型城市发展难题,人口、资源、交通、环境;二是解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发展高端产业,催生新的业态。政府还可以通过小处落实,例如杭州和苏州推进智慧医疗方案,在预约挂号上下功夫,分时段预约就诊,通过电子病历实现先诊疗后付费,通过微小的动作,实现了智慧医疗的落地。政府还可以因地制宜,例如江苏无锡依托物产业优势,建立规模宏大的云计算中心,实现“云”、“物”融合。
腾“云”驾“物”的源动力有了,具体到实施,就是技术和方案的推进。依然以北京为例:北京首先确立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即建设宽带城市和无线城市。北京市选用TD-LTE技术建设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建立覆盖到四环以内所有物与物的通信的物联传输专网。同时,北京市也在积极推动政务云,在政务领域规划建设“1+1+16”框架——一个市级的政务云、16个区县和重点领域。
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血液循环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这一点,担负基础网络建设的运营商表现可圈可点,中国移动最早“无线城市”战略,而中国电信的方案则称为“光网城市”,中国联通则直接“智慧城市”战略。无论是“无线城市”、“光网城市”还是“智慧城市”,都是利用运营商的多种网络覆盖,为政府管理、企业运营、城市百姓生活等方面提供服务。智慧城市的建设分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中期数据处理设施建设和后期的服务平台建设。当运营商建立完善基础网络之后,还要相关数据服务加入进来。
三大巨头 各有侧重
IBM是智慧地球的发起者,推行基于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软件是方案的灵魂,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躯体实现智慧城市的理念。IBM坚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中国城市的运营压力。IBM智慧城市创想包括:以环保为主体的绿色智慧城市;以健康为主体的智慧城市医疗;以基础设施为主体的智慧城市建筑;以政府服务为主体的智慧城市服务;以科学发展为主体的数字化智慧城市。相应的,新一代解决方案对应了能源、交通、通信、商业、服务等诸多方面。
IBM的整体思路是:汇集来自物联网的各种信息制定智慧城市的决策,通过云计算平台促进信息的流通和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解决潜在的问题。IBM以智慧城市研究和实践先行者身份,深耕智慧城市发展,并充分利用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智慧的分析洞察、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为城市公共安全、制造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健康监测、金融贸易等各个领域,快速交付以市民生活为中心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的另一个典型是微软。微软的侧重点是云计算,注重数据的分享。智慧城市的预警信息通过云计算平台,依托移动互联网,最终达到终端信息的呈现。微软的“云端智能城市战略”包括:建设代表城市信息化、数字化的城市云,以N屏与物联网为端,提供信息化与智能化解决方案。
历经二十余年发展,互联网已经与服务业紧密结合,“互联网+”已经在民生、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第三产业崭露头角,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消费领域新生态。同时,“互联网+”正在加速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以制造强国为目标的智能制造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互联网+农业”充满潜力,从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农产品流通模式等全方面为农业带来全新的机遇。
互联网已成为新型的创作、生产、传播平台,成为承载人们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的数字空间。“互联网+”是一种信息能源,是一种能力,是思维的转换,是手段的升级,是信息的聚合,是技术的创新。“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只有在线才能形成“鲜活”的数据,互联网时代让政务更“智能”。
哈佛经济学家泰勒・本恩指出:“从未来的角度讲,我对互联网非常乐观,但是就目前而言,我觉得人们夸大了它的力量。”“互联网并不创造绝对的死亡,它也为变革者的新生提供了天地。”互联网创新更容易,让任何地方、任何人变得更具创造力。如何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的思维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增值、提效,有很大的技术发展空间和商业增长潜力。如泰勒所说,“在涉及经济体的大部分领域,医疗、教育、政府、零售业等,互联网对它们的改变还只是刚刚起步”。
智慧政务
成政府治理发展新形态
智慧政务的建设是实现电子政务升级发展的突破口,是管理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的必然产物,也是引导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干线。总而言之,智慧政务的发展呈现四方面的特点。
第一,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日益广泛。智慧政务不断丰富服务类别,公共便民业务持续完善。结合业务职能和用户需求,在不同程度上整合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就业、社保、住房、企业服务等领域的相关政策、指南信息、业务表格、名单名录、业务查询、常见问题等资源,方便用户和企业使用。
第二,民生互动交流渠道不断完善。很多政务网站已建立了多样化的互动渠道。九成以上的地方政府网站通过领导信箱、公众留言、在线咨询、在线投诉等渠道,接受公众和企业的咨询、投诉、意见和建议;七成地方政府网站建设了网上调查、民意征集、意见征集等栏目,实现在线意见提交功能;近三成的政府网站开通了直播面对面、在线访谈等实时交流平台,与公众进行深入交流。
第三,网上办事大厅促进互联互通。为了解决职能交叉重叠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将“联而不通”变成“互联互通”,全国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将此作为打造智慧政务的关键环节。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服务整合,将有关职能部门有机联系成一个整体,实现业务办理的互联互通。办事人可以在智能手机、电脑等多个终端办理业务,随时随地查看办事指南、进度流程、审批结果。网上办事大厅的建设,同时为打造服务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奠定了基础。
第四,“政务+新媒体”拓展沟通边界。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重视并利用新的互联网平台,强化宣传和互动效果。如通过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积极开展微访谈、微直播、微话题、微答疑,拓宽了政府互联网互动渠道,拉近了网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以文字、图片、视频、访谈等多样化的解读方式,对相关政策的制定背景、依据、意图、实施路径等进行详细解读,便于社会公众理解。
数据是未来的“石油”,是未来的资源和宝贵资产。面对着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新技术,建立政府管理与用户体验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互联网时代包括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环境保护、文化建设、城市服务等多方面需求的服务能力,打造智慧政务新模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智慧政务发展五个推进
未来,智慧政务的发展是“云服务、平台思维、开放透明、在线鲜活、共享协作”。应该从五个方面进行推进。
一是与简政放权相结合。我们须借助“互联网+”新模式的东风,全面落实简政放权。发展智慧政务,是实现简政放权的重要手段;把权力关进“数据笼子”。推进放权的实施,是创新智慧政务的航标。
二是与百姓需求相结合。用户体验才是王道。互联网界流行这么一句话“用户骂你,是在帮助你,当用户什么都不说的时候,说明已经不再信任”。中国现在有6.5亿的网民用户,相当于中国人口的一半,可以说规模非常庞大。老百姓从舌尖、足尖到现在指尖,指尖上的生活已经很普遍。已全面应用智慧政务服务,必须坚持用户“需求导向”,建立政府管理与用户体验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满足互联网时代广大网民的服务需求,消除政府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之间的“鸿沟”。
三是与互联网技术应用相结合。智慧政务的“智慧”,必须要依靠大数据技术来实现。极具规模的互联网用户以及其他机构的各类公开数据、政府电子政务在日常办理业务生成的数据,都是智慧感知的数据源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多维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政府服务的过程动态,了解公众需求,做出智能的决策和服务,建议政府搭建数据开放平台,促进大数据惠及更多民众,引导更多非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
四是与互联网企业相结合。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扁平化与高度互联。随着“互联网+”的开展,电子政务的大量信息不断汇聚构成大数据,而块数据作为大数据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能够实现多维信息到价值共享的跨越,块数据社会、慢数据决策和流数据价值三位一体,未来将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显著标志,互联网企业的作用尤其显著。
智慧政务不能仅靠政府一家来做,要调动社会力量,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等企业。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正和政府、城市开展深度合作。如:通过微信平台建立城市服务体系,其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政务相关,包含医疗、公安户政、出入境、缴费、教育等;阿里通过“预测价格指数”支撑政府的管理;百度的实时交通数据对缓解交通拥堵做出了贡献。
作为本届大会唯一受邀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腾讯公司展现了中国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智慧城市领域的经验和成绩,技术给城市服务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如何将“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全面落地。
实施“互联网+”构建“智慧城市”
本届大会所关注的主题是全球化、数字化城市以及未来城市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如何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来构建智慧城市的生活方式、治理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命题。
腾讯是最早倡导和践行“互联网+”概念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已将移动互联网技术渗透到城市发展中的每个领域,激活城市生态的每个细胞,提高城市服务的效率、优化城市资源的配置、加强城市发展的动力,逐步构建未来的智慧城市。
截至目前,腾讯已与海南、河南、上海、重庆、天津、四川、贵州、湖北共8个省市以及31个城市(包括深圳、长沙、大连等),就城市创新与IT服务升级等方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通过微信,即可随时享受医疗、户政、教育、票务等各种城市服务。
为了揭示出“互联网+城市”的潜在发展空间,腾讯在今年年初了第一本《互联网+政务微信白皮书》,深度剖析了微信政务民生的发展全景。
腾讯让城市更加智慧
腾讯“互联网+”智慧城市已全面铺开,微信“城市服务”、腾讯新闻民生页卡、手Q城市生活三大平台,把城市服务聚合在手机,让每个人享受智慧城市发展的红利。
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表示:“中国已经有几十个城市正在使用腾讯搭建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平台。越来越多的中国市民使用手机在线上解决生活琐事。”
医疗信息化的三个阶段
银江认为,医疗信息化有三个阶段:
一是数字化阶段,这个阶段本质上是人对机器的操作,如医护人员把临床业务数据或财务数据录入于电脑;
二是智能化阶段,本质上是通过对机器的操作,获得机器对人的服务。比如医院移动护理等系统的应用;
三是智慧化阶段,这个阶段的本质是人不用对机器进行操作,便可实现机器对人的主动服务,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智慧化”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汇总,并通过决策分析与反馈,帮助医护人员、病人等实现工作和行为的指导和指引。
银江的“智慧”
基于对这三个阶段的理解,银江始终致力于第三阶段――智慧化阶段的研发和创新。
银江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于2005年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率先尝试,当时主要应用于移动护理和婴儿防盗系统。和其他医疗子系统一样,这两个系统也要对接医院各数据库,不断进行需求更改和接口开发。为杜绝医院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银江在2009年提出了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数据集成平台融合医院各业务系统和数据,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操作。
当时业界有很多医院和同行都很质疑“信息化总包”的方式,其原因是质疑它的最终结果无法实现“交钥匙”工程,但现在这种方案越来越成为主流。在邵逸夫医院,银江用一年多的时间,率先实现了以集成管控平台为总线、以数据仓库为“大脑”、以电子病历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大大加强了医院信息化的集成化水平。
通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银江已经能够在数字医院和信息化总包、移动医疗物联网、区域医疗和公共卫生等领域提供领先的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医疗”服务大众
现在医院的信息化绝大多数都是服务于医疗工作人员的,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系统凤毛麟角。随着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健康的管理将成为一个矛盾的聚焦点,这表现为医疗信息化行业产品的更专业,同时,医疗信息化产业也将向健康信息服务产业进化,相当一部分医疗信息化供应商将从“卖产品”模式转变为“提供服务”模式。而这其中,物联网技术是实现智慧医院的关键技术。
银江从2012年开始关注健康物联网,在调研和基础技术开发方面投入大量工作,目前,很多技术和应用已取得初步成果,如定位、跌倒检测、生命体征采集、温湿度传感、物联网中间件等。
“健康中国”是银江医疗的口号,而“智慧健康”服务则是要以最新的无线技术、物联网技术、个人健康管理等打造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健康”服务,向公众提供有关疾病预防和治疗、药物、营养及保健等最全面最可靠的科学信息,同时汇集一流医学专家,为公众提供突破时空限制的权威信息与指导,实施一体化的网上网下健康服务,为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和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高质量的专家医疗服务,为解决老百姓看专家“难、贵、烦”的问题尽一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个人健康管理云平台,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信息化就医服务。
全面铺开“智慧路”
在产品方面,目前银江正在整合医疗信息化资源以建成“智慧健康网”,希望通过资源整合可以为老百姓提供全面的导医服务;实现体检信息的机构共享和个人体检信息在线查询;由特需人群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和老人健康管理项目开始试点运行,帮助特殊人群(如慢性病、重大病患的院后管理、需特需服务的人群等)安装家庭可视远程诊疗和健康管理系统及装备,使他们足不出户即可实现与专家的“面对面”咨询和诊断。
Jungo Smart- 精工智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智能卡为核心不断创新,持续研发投入,在智能卡核心技术、软硬件平台,以及行业应用方面积累深厚。公司以高标准和高质量的智能卡生产为基础,以“智能卡数据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竞争力,确保为客户提供绿色先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形成以木(交通)、火(电力、通信、广电)、土(政府&社保)、金(金融)、水(医疗)为基础的智能卡行业应用产业布局。
公司于2014年斥资建造符合VISA、MasterCard国际信用卡组织标准的“成都智能卡及数据生产中心”,立足成都,深度服务西南地区,辐射全国,主要定位为高端智能卡的生产、制造和研发,实现智能卡芯片封装、IC芯片信息个人化和行业数据应用等。在工业4.0智能卡制造标准的指引下,公司研发并生产可视卡、指纹卡、“双界面+RFID”等采用“一卡多芯”特殊封装工艺的智能卡产品。公司还是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设立的分中心。
Jungo Smart- 精工智能已经建立了生产高端智能卡的机制,以便更好地配合公司在智能卡应用市场的发展。公司拥有符合各政府部门、银行相关标准的具有金融功能的金融社保CPU卡、市民卡、居民健康卡、ETC卡,以及移动支付IC卡等智能卡标准产品,为未来的智能卡多应用发展添砖添瓦。
Jungo Smart- 精工智能专注于智能卡的研发。公司主要研发人员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智能卡大型企业。经过几年的积累,公司已经培养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研究与开发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公司一直致力于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已同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公司目前已获得129项软件产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和专利授权。
以客户为中心,这是Jungo Smart- 精工智能一直坚守和遵循的原则。公司作为“城市一卡通”和“智慧城市评价标准”的主编单位,连续3年荣获物联网10强企业奖,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军民融合重大建设项目承担单位。公司总裁朱琳琳在带领Jungo Smart- 精工智能一步步走向在智能“芯”生活愿景的同时,也被科技部评为2015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奖,荣获十大魅力女川商、四川省创新创业导师、成都物联网行业领军人物等多项荣誉。Jungo Smart- 精工智能将“信息安全”视为公司生命线,并成为VISA、万事达、银联、住建部、交通部的入围企业和合作伙伴。
Jungo Smart- 精工智能努力为客户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以让智能卡用户尽情享受智慧、安全、便捷的“芯”生活为使命,已经成功地在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建筑、智能营业厅,以及国家三金工程建设中部署了多项应用,受到客户好评。公司注重技术合作与创新,已与全球知名的芯片卡半导体公司德国Infeineon(英飞凌)、韩国领先的智能卡应用企业KONAI(卡诺爱),以及中国领先的集成电路企业北京华大、复旦微电子、大唐微电子、国民技术、同方微电子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Jungo Smart- 精工智能视客户为生命,一切资源围绕客户需求配置。公司采用贴近客户的生产方式和服务方式,创新性地推出“智能卡+平台+应用”的客户服务方式,而不再是简单的智能卡制造企业。同时,Jungo Smart- 精工智能还建造了安全的数据生产中心,大大降低了多应用数据加载和管理的难度,减少了时间。
相信就有,从行业应用到智慧生活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Jungo Smart- 精工智能的业务已经从单一的通信智能卡扩展到大数据、移动支付等领域。JJungo Smart- 精工智能的团队在生活中积极寻找智能卡应用的价值,深度探索行业间的融合与叠加,让企业拥有“相信就有”的奋怀。
近两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国家级战略规划,智慧城市的建设从概念规划全面走向落地和实施。Jungo Smart- 精工智能不甘于只做传统的智能卡企业,而是另辟蹊径,围绕“引领智能卡行业应用”的战略,致力于提供智能卡和互联网多应用解决方案。
在提供先进的智能卡产品的同时,Jungo Smart- 精工智能更关注智能卡应用给用户带来的便捷与安全。Jungo Smart- 精工智能自主研发的“UKer-慧生活”平台,采用国际领先技术,构建了灵活、开放、安全的智能卡民生应用服务管理平台。它以智能IC卡为核心,通过NFC技术实现多应用的空中动态管理,可以灵活删除或加载多应用,同时采用VC技术,可以将实体卡功能虚拟到手机,实现便捷、安全的支付和其他更多功能。“UKer-慧生活”平台可以按需定制,并可广泛有效地整合民生应用资源,方便用户自助下载使用,真正实现了“一卡多用,无所不能;智慧生活,无处不在”。
“UKer-慧生活”平台的推出解决了智慧城市市民卡系统建设和运营的难题,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小的投入(甚至是政府零投入),实现智慧城市市民卡一卡通天下和移动支付,同时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数据池,为政府和行业决策提供依据。“UKer-慧生活”平台集合了16大功能模块,在攻克多个IC应用技术难点的同时,整合多项亮点功能,是智能卡多应用的一个里程碑。
同时,“UKer-慧生活”平台也是一个资源合作和利益分享的汇聚和共赢平台。“UKer-慧生活”是提供给智慧城市运营方的底层能力平台,运营方可以根据城市运营和行业的特点,在平台上做二次开发和产品包装,还可以叠加自己特色的行业应用等。用户可以基于“UKer-慧生活”平台进行灵活开发,最终形成具有城市自身特点或行业特色的交互功能界面。
“UKer-慧生活”平台的特点:先进性――采用满足国际标准的TSM、HEC系统,支持灵活的跨行业、多应用的整合;便捷性――行业应用自助加载能力,通过NFC手机和APP完成卡片应用自助加载;汇聚能力――整合银行、运营商、公共事业和物业等行业资源;统一性――强大的业务管理能力,实现对各参与方、用户和相关服务的统一管理;安全性――通过密钥管理和OTA(SCP02、SCP80)等安全通道协议,进行平台的安全管理。
公司的核心应用产品包括:以“UKer-慧生活”平台为基础打造的应用于智慧旅游的“享智游”旅游通卡大数据管理平台和应急管理系统、应用于智慧医疗的“易医通”@医疗院院通掌上医院、应用于智能交通的“E交通”城市八达通及便民城市一卡通公共资源管理系统、应用于智慧园区的“芯生活”园区智慧管理系统、便捷实惠的精工“汇卡”汇卡合一积分缴费通充值兑换平台。
Jungo Smart- 精工智能的未来之路,需要更多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的有识之士加盟。Jungo Smart-精工智能正在大力招募合作伙伴。
“UKer-慧生活”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零成本的能力提供平台,能够以更短的时间、更小的代价、更强大的功能,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同时有效整合资源,而不改变各资源的原有商业模式,帮助这些资源提供方拓展新用户,实现资源共享,还能为市民提供简单、便捷、安全、智慧的城市生活。
Jungo Smart- 精工智能将与合作伙伴一起,让“UKer-慧生活”在中国得到普及。
专注技术创新,引领智能卡“芯”时代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13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2313.4亿美元,同比增长20.4%,国内近八成的芯片依赖进口,其中高端芯片进口率超过九成。芯片也超过石油成为国内第一进口大户。芯片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厂商手里。对于中国厂商的自主创新来说,拥有国际视野十分重要。Jungo Smart- 精工智能与全球领先的韩国、法国等优秀的企业都建立了合作,先走过技术的盲点,从模仿到创新,厚积薄发,打造自身的技术与品牌。
未来,Jungo Smart- 精工智能将秉承专注做事,专业和深度服务行业的理念, 在工业4.0时代,通过创新提高核心技术能力,让作为硬件产品的芯片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Jungo Smart- 精工智能为满足行业客户的需求,将开启智能卡数据的深度行业应用,打造从智能卡数据来源、分类、加载到智能卡生产、发行、应用和营销的一条龙服务。Jungo Smart-精工智能通过自主研发的全渠道聚类用户营销数据系统、互联网营销推广系统等多个平台,服务各行业的客户,并能有效地将用户进行多用途交叉转换和转移,最终汇聚在“精工UKer-慧生活”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多创新的互联网或智能卡多应用解决方案,让客户尽情享受智能多应用带来的智能新生活的同时,也能成为领先的智能卡民生应用互联网平台提供商。Jungo Smart-精工智能已经成功地打造出一条“研发、生产、智能卡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提供、数据和互联网应用叠加、客户数据服务”5段式的完整的智能卡产品产业链。
在内蒙古,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早已开始悄悄地改变这个拥有蓝天、白云、大草原的广阔区域。内蒙古联通与政府一起经历了几年的合作,已经迈出了“互联网+”模式在政务、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推广应用的实质性步伐。
形成综合信息化服务能力
作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中国联通依托其光纤宽带、3G/4G无线宽带、云计算基地等资源,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企业融合建立了稳定、便捷的资源基础。
记者了解到,内蒙古联通与经信委的合作由来已久。“起步早”成为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全国领先的重要因素。联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分公司总经理付险峰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内蒙古联通与经信委通过与其他产业紧密配合,以政府信息化为重点,针对移动互联网、系统集成、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热点技术领域开展专业化运营。”
付险峰介绍,内蒙古联通围绕智慧城市信息化布局,在电子政务、智慧城市、行业信息化、视频会议、呼叫中心、安防监控、3G/4G行业应用、智能楼宇、机房建设、软件开发及维护外包方面的专业技术服务等方面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专业方案解决能力。重点针对党政机关、科教文卫、军队公安、金融保险等领域,内蒙古联通正在全面转向综合信息化服务的提供者。
信息化成果契合“互联网+”
自治区电子政务、环保物联网、金保工程、党员远程教育、标准化考场、大型公建能耗监测、水资源管理系统、无委会网络平台、呼和浩特数字城管等,这些由内蒙古联通承建的重大项目,在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提高民生服务能力方面起到良好作用。付险峰表示:“近年来,内蒙古联通的行业和社会信息化推进工作与国家倡导的‘互联网+’战略完美契合。”
作为内蒙古信息化建设的亮点工程之一,中国联通助力内蒙古环保厅率先实现在线环境监控项目,走在国内环保信息化前列,获得了国内其他地区的关注和借鉴。内蒙古环保厅监控中心主任张树礼介绍,通过引进物联网、云计算、3G/3S等先进技术,经过几年的建设,在线环境监控项目已经实现了与3S系统(GIS、GPS、RS)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污染源监控体系,建立集污染源监控与环境质量预警一体化、监控精确定位与数据即时共享一体化的先进环境监控与管理体系,建立了全区统一的环保专网。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二期工程已经实现了对全区85%污染源的监控,在不久的将来,该项目将实现对所有污染源的监控。张树礼介绍,通过已经建立的环境保护大数据库,对系统监控的环境大数据收集、分析、应用,能够对企业排污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管和约束,为环保部门出台管理政策、为政府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这也是发展环保信息化的根本目的之一。
除了提升政府执政与服务能力,便民、惠民也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中国联通对社会提供的行业信息化服务,内蒙古联通推出智慧社区等便民服务、以及校园信息化、移动办公等20多个专业领域的共60多项综合解决方案。在这些解决方案中,最吸引记者的就是“社保一卡通”项目(金保项目)。内蒙古联通提供了优质的集成实施、高效的运维保障服务、国家四星级机房环境和4G移动技术,与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合作,在全国率先建成规范统一的省级大集中平台,实现了全区人社系统数据大集中、运用大集中、服务大集中,真正地从根本上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集中式内蒙古“12333”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了“网上受理、协同办理、网上反馈”全流程网上服务。全面贯通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苏木、嘎查村的五级金保专用网络,特别是对于广袤草原上生活的农牧民,“一卡”实现就医、保险、缴费、购物,便民服务更贴心。
此外,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沃家等更多服务,真实地体现了“互联网+”所带来的无限可能。互联网已经深入地改变了内蒙古,从一个美丽的北疆城市变成数字时代的“信息化的城”。
“云、管、端”聚合资源优势
在国内,内蒙古是一个东西跨度大、气候异常的特殊地域,网络建设的复杂度高,面对很多特殊的难题。但是到现在,内蒙古联通已经拥有丰富的传输链路资源。
据介绍,内蒙古联通从2014年起,就围绕集团公司全面实施“移动宽带领先与一体化创新”的战略开始LTE FDD网络建设的准备,通过网络规划落实资源配置计划,提前进行IPRAN改造工作。因此,中国联通内蒙古分公司的“双4G”网络部署迅速。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区已经开通LTE FDD基站5138个,完成全年建设任务的91.08%,实现了各盟市和旗县主城区的连续覆盖,重点乡镇和4A级景区的区域覆盖。内蒙古联通在全区建设的光缆线路总长达到10.6万多皮长公里,固定、移动、宽带、小灵通用户数累计达到1200多万户。
同时,在呼和浩特坐落着全国中心性的数据中心――西北数据中心基地。这里承载了内蒙古联通的一体化云服务平台。从最初分散建设的各个系统,到现在所有服务全部整合到一体化云服务平台,内蒙古联通致力于将云服务平台打造成为面向全区的行业应用和基础信息数据的聚合者。
现在,中国联通西北数据中心已经形成了8公里的“云服务圈”,满足全区各行业信息化应用需求。通过一体化云平台聚合行业信息化应用,汇聚及承载电子政务、政府执法、智慧城市、中小企业、物联网、SI合作、公众服务等7大类共70多项产品,并在云平台的支撑下,通过整合各专业数据库中的信息,进一步构建顶层、综合、共享的数据平台,为行业客户提供随需而动、弹性灵活、安全放心的专享云产品服务。
从2000年创办以来,中国IT两会以激荡思维、引领产业为己任,致力于为中国信息化的产业力量和行业用户搭建沟通、交流以及彰显价值的桥梁,已经成为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历史最久且最具影响力的IT年度盛会,也是了解、判断与分享中国IT产业和信息化建设年度趋势的最佳机会。
产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中国IT两会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赋予自身新的内涵,才能继续承担行业年度风向标的责任。
新话题 新内涵
回到几天前的11月30日,北京万豪酒店二楼大会议厅内,以“无边界IT创新”为主题的2013中国IT两会正在这里举行。
行业热门的话题,重量级的演讲嘉宾,吸引了逾2000位各界人士在初冬的这个周六涌向了中国IT两会会场。人们对曾经的“中国IT财富(CEO)年会和中国信息主管(CIO)年会”不仅耳熟能详,而且充满情感。当听说今年的IT两会将焦点聚集在“IT产业+产业IT”时,不禁有所好奇,新话题究竟能带来什么新内容。
如何理解“无边界IT创新”的内涵?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计世传媒集团董事长洪京一在致辞中给出了答案。他认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IT创新的原动力,从两个层面打破了创新的边界。一方面,原来的IT产业链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亚马逊涉足云计算;谷歌开创穿戴式设备的先河;微软生产平板电脑,并用70亿美元并购了诺基亚手机部门……打破产业链边界的企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IT产业的创新开始全方位改造传统产业,IT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边界正在消融。GE在全球范围内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苏宁开启了线上线下统一价格的传统电商之路等。凡此种种,我们称之为产业IT。IT产业和产业IT的无边界创新和混搭式发展正在变成趋势和潮流,并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无尽的想象
空间。
著名投资人、IDG集团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熊晓鸽十分看好未来20年的中国经济。他介绍说,IDG在中国做了20年风险投资,一共投资了300多家公司,有70多家公司已经通过上市和股权转让退出。2013年是IDG在中国取得投资回报最多的一年。熊晓鸽认为,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好的投资天堂,尽管有挑战,但机遇也很多。
新思路 新做法
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是国家创新战略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无边界IT创新的代表,东软、华为、戴尔的经验值得
借鉴。
东软来自于东北大学,从3个人、3万块钱起家,发展到拥有两万多员工的企业,成为全球软件100强里惟一的中国企业。未来20年,东软应该何处去?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东软熙康董事长兼CEO卢朝霞教授表示,东软要走无边界创新的发展模式,抓住中国城镇化的机遇。东软不仅将自己的业务触角延展到了智慧交通、远程教育、智慧健康等领域,而且进行了全球布局。虽然东软起步于软件外包,但却抓住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机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去实现城市的智能化,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去。
华为公司2012年整体销售收入超过2200亿元,研发投入接近300亿元,相当于营收的13%。在华为,研发员工多达7万多名,占员工总数近一半。华为在全球成立了16个研发中心,并跟客户一起成立了28个创新中心,共同孵化和试点创新业务和解决方案。持续地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使华为赢得了客户和行业的认可。
“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是华为的成长驱动力。”华为公司IT产品线大数据产品市场总监胡玉海在演讲时介绍,在“精简IT 敏捷商道”华为IT创新与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引下,IT产品线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从ManageOne数据中心运营运维统一管理解决方案到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为客户提供了完整的IT应用解决方案。存储产品作为企业业务重要的一支力量,经过10年的积累和市场推广,在2013年发展及创新更为迅猛,全面布局覆盖磁盘存储、固态存储、大数据和云存储、数据保护等领域,服务于全球2000多家优质客户,跻身行业第一阵营。
而戴尔大中国区企业级解决方案市场总监彭宇恒则把戴尔的创新归结为准确把握企业客户的四个主要需求。这四个需求是数据中心的转型、数据的洞察、移动计算的连接、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保护。他解释说,首先,企业的数据中心要从传统处理各个单一、独立应用的数据中心转化成以虚拟化、云计算为核心的新型数据中心;其次,要从企业的众多数据里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来增加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三,企业里有种类繁多、数量众多的移动终端设备,给企业IT形成了很大压力;最后,戴尔要对整个企业的数据,以及网络的安全负责任。
过去,中国经济一直在走粗放经营的老路,这种高速发展仅靠国家资源是无法支撑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在未来发展当中,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走出一条新的路。而所谓创新驱动就是要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唯有无边界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中国梦”。
精彩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云制造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的模式就是由原来生产型为主向生产+服务型为主的网络化、协同化、敏捷化、绿色化、服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手段也就是它的系统,它是智慧化的,是制造业信息化的一种新模式和新手段。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东软熙康董事长兼CEO卢朝霞:东软走过20年以后,要思考转型,我们要从B2B走向C,走向终端更大规模的客户,不会因为它的组织变化影响到公司的发展。东软选择了健康服务业。我们利用现在云的技术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来解决医疗的公平性问题,
戴尔大中国区企业级解决方案市场总监彭宇恒:数据中心的转型、数据的洞察、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保护,以及移动计算的连接是我们看到企业所需要的四个最主要的需求。戴尔遵从标准化与开放的架构,一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并购,为企业提供经济性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IDC中国区总裁霍锦洁:未来每个成年人将拥有1.5个可穿戴设备。穿戴式设备的前景非常广阔,眼镜、手表、手链、腰带都可以成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厂商应该关注四个领域。在中国,有4个领域会成为可穿戴设备爆发和大规模普及的细分领域。这四个领域是医疗、教育、生产效率和娱乐。
Orac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喻思成:Oracle 12C数据库是Oracle在数据库领域的重大创新,它不需要改动任何代码,就可以使得数据库读取的效率提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Oracle帮助所有的客户进入一个新的真正的云时代。
华为IT产品线大数据产品市场总监胡玉海:随着大数据的到来,对企业的网络接入方案也带来明显的冲击,一个扁平化的网络建设对节省成本非常关键,华为基于自己全系列的基础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打造了全球网络,高效地覆盖全球140个国家节点,联通687个办公场所,这是我们全球网络方面的实践和规划。
圆桌对话:
智慧城市 商机无限
作为“十”的战略目标之一,推进新型城镇化促使智慧城市成为越来越火的投资热点。在这股追逐与建设的浪潮中,有一拨人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就是正积极与政府进行接洽合作的IT厂商。那么智慧城市到底给IT厂商带来哪些新机遇?他们又怎样抓牢这些机遇?在2013中国IT两会的主论坛上,来自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政务网产业部总经理王仑、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顾国平、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卢朝霞、浪潮集团副总裁庞松涛,以及青岛高新区软件信息产业推进办公室主任助理王锦周,各抒己见,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东软认为,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是根本,而这些都离不开IT系统的支持。卢朝霞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围绕如何服务民生、兴业和提升政府的效率展开。在众多应用当中,哪些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呢?东软认为是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三方面,它们也是东软目前最主要的业务。
“实际上,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关于民生的医疗、教育等领域在国内基本处于高度垄断或相对垄断的状态。在这种垄断情况下,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央企,都很难有大发展。我们希望在智慧城市的后续发展中,政府能够发挥职能改革优势。诚然,从垄断到开放的过程可能比较长,但如果我们积极去参与,相信未来这些领域走向市场化时我们会有更多机会。”顾国平表示。
也有厂商从技术角度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庞松涛就认为,在大数据时代,真正智慧的城市在于对大数据的整体挖掘,以及一个城市到底有没有一个整体庞大的数据中心,作为城市运作的平台,使健康、教育等应用让老百姓随手而得。
王仑则认为,智慧城市按照物联网的架构有三个层面,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普天的主要业务集中在网络层,就是给智慧城市提供一个专用的网络通道。他建议企业要抓住智慧城市建设中能够做实事的领域。如涉及到政府公共安全的平安城市、智能交通、人员管理以及健康等。
作为来自用户的代表,王锦周也发表了他对智慧城市的看法。“其实我是一个来自青岛高新区的用户,我觉得智慧城市的发展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例如青岛高新区在1992年建立时,基础设施基本是零,但是经过政府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智慧城市的相应建设规划后,我们也形成了创新的特色。”
精彩观点:
施耐德电气全球副总裁、APC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能效经济有三个基本点:能源效率要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可持续发展;对能源的使用,结构必须要做到优化。通过IT技术,实现整个社会能源的优化、流程的优化、安全的优化。可以说能效经济催生了能效云。
IBM中国开发中心首席技术官、IBM创新工程院院长毛新生:事实上我们发现越来越重要的,就是如何才能让你的产品和服务本身变得越来越适宜。非常重要的一个改变,就是要在整个过程当中以数据驱动作为思考的一个基点,这是你现在进行竞争的第一重要的武器。
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张垦:传统企业现在都用互联网的技术建立新的业务模式,蓝汛可以给你们保驾护航,起到一个互联网专家的角色,为你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内容感知、网络服务是我们的战略,也是我们现在从固网向未来CDN发展、向下一代CDN发展的一个战略。
圆桌对话:
企业信息化 全面升级
哪些IT创新技术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些技术给企业的生产方式带来哪些变化?在IT两会的第二场主论坛中,来自戴尔企业级解决方案技术总监郭鹏、曙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关宏明、中国西电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部主任赵红武,以及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信息技术部总经理范贺军,分别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我现在已经习惯每天回家看一个多小时视频,这对曾经在路边卖光盘的小贩造成毁灭性打击——这是来自我们身边的改变。那么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会受到哪些IT创新的影响?手表、眼镜、鞋子等大量生活用品都在智能化,这些计算能力无处不在。另一方面,个人化的智能设备又给企业带来BYOD的环境。”郭鹏谈道。
在信息化领域有近30年经验的范贺军,谈到了企业客户在信息创新战略下做出的改变。“2010年之前,中化化肥处在快速发展中,那时,信息化基本起到支撑和保障的作用。而2010年以后,我们提出了引领型的信息化战略。面对未来复杂的竞争环境,我们把信息化提高到公司的整体战略之上,要通过信息化提升公司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这些企业级客户对于信息化转型的需求离不开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基础设施服务领域,曙光在全国已经投资建立了7个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和IDC不同,传统的IDC以基础设施资源为主要服务内容,基础设施是它的主要产品。而曙光参与建设的云计算中心基础设施是我们提供IT云服务的主要支撑。”关宏明强调。
“信息化的推进是很难的。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要实现创新,就要把握一些关键因素。这包括了解政策环境问题并及时解决创新与企业业务之间的平衡问题、企业IT需求跟厂商IT服务的平衡问题,以及如何在实践工作中简化IT。”赵红武说。
不管是智慧城市发展机遇还是信息化建设在企业战略中的升级,IT技术与创新无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真正能抓住这场变革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更有把握。
精彩观点: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云计算首席战略官谢恩伟:2013年微软在中国的公有云落地了。在推进的过程当中,微软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只是不同的操作、管理的手段。微软期待通过最现代化的技术,帮助大家建立最现代化的私有云的数据中心。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田开颜:我们认为未来一到两年时间可能更多出现的是个人云和公有云共同繁荣的状态。私有云和公有云可以有很好的结合,可以通过这两个核心,让数据在这两个核心之间完成非常流畅的沟通和交流,这可能是以后非常常见的场景。
4月13日,以“构建新生态 物联大未来”为主题的2017中国通信行业物联网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大会围绕物联网相关政策、平台规划与建设、网络安全、NB-IoT等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垂直领域的创新应用,齐聚来自政府主管部门、20多个省市运营商以及中科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万物互联网产业联盟、华为、中兴、高通、浪潮、东软、梆梆安全、锐捷网络、Oracle、百度云、小米、海尔、上海移为通信、江苏南方通信、大唐、宜科、HCR、方正证券等机构与单位的的700多位业界代表,共探通信物联网发展之道。
把脉当下 问计未来
相关领导在致辞中指出,物联网已然成为运营商和产业各界争相布局的高地,各种典型的物联网应用更是拉动了物联网的需求,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要从产业生态构建、产业集聚、标准体系完善以及安全保障四方面全力推进,促进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演讲中提出,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才能实现知识产权、技术能力、发展主动权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随着快速发展的物联网逐步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运营商把握物联网发展机遇,频频发力深挖物联网价值。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河南、河北、广西、辽宁等20多个省市区的运营商代表齐聚大会,共谋发展之策。中国电信物联网分公司总经理赵建军指出,物联网产业规模发展需要跨越行业、技术和需求壁垒,电信从建设NB-IoT精品网络、打造应用使能平台和共建产业联盟出发,助力产业发展升级。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副院长郭晓岩表示,不同物联网应用场景对通信能力需求各异,中国移动蜂窝物联网整体方案聚焦终端模组、网络及物联网平台,构建5G联合创新中心,携手产业伙伴共筑万物互联新时代。中国联通网研院王淑玲分享了中国联通在蜂窝移动物联网领域的演进和业务探索,积极推进试商用部署,打造示范样板,同时立足自身优势,加快在智慧园区等领域的探索。
万物互联产业联盟物联网技术及解决方案规划总工程师马恒表示, 国内物联网政策、产业、技术环境日趋成熟,通过“一体两平三横四纵”的整体布局,从构建全方位的安全体系,积极参与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加强垂直领域商用等多方面助力联盟实现资本、服务和平台相结合。
关于物联网平台建设,华为IoT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张露峰表示,华为IoT平台通过跨行业部署实现应用和终端的解耦,端到端故障诊断,同时面向开发者、合作伙伴和联盟组织构建IoT生态,驱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向智能社会大步迈进。美国高通公司高级研发总监侯纪磊则从拓展蜂窝物联网角度分享了高通的5G之路,融合全新技g,开拓全新垂直领域,积极贡献5G标准、技术及研发,联合运营商试验部署等一系列的努力,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统一、稳健的5G平台,实现随时随地万物互联。浪潮集团副总裁肖雪表示,信息连接带来的认知提升使大数据成为生产资源,浪潮构建面向实体的时空大数据,重构业务的高价值流程,提供数据计算的应用服务,建立以数据为核心的智慧生态。
秉承“超越技术”的理念,东软通企场智认知与行为测控中心、东软通企蓝睿智库资深专家刘瑜分享了东软通过在终端侧行为测控、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以及医疗、车联网等垂直行业分析应用,赋予行业物联网认知的能力,共同推动物联网的发展。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王卫东就低功耗广域物联网关键技术发展动态作了分享,并表示此技术未来将朝着地面与天基网络融合、大容量、广覆盖的方向发展,形成覆盖全球的物联网网络,成为新一轮科技、经济蓬勃发展的发力点。
跨界融合 协同创新
5G、NB-IoT等信息基础设施的进步促使物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物联网将进一步深化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协同创新,规模化商用将全面提速,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换代、链接未来智慧生活的新力量。
在通信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坛上,中国信通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战略管理研究部贾敬宇主任提出运营商除了传统管道连接,还有使能平台和解决方案两大发展方向;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物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文峰、海尔云厨市场副总裁方卫民、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物联网与互联网+研发事业部负责人江志峰、小米米家智能平台技术总监张彦路、Oracle亚太大数据总监钟振华等分别从物联网与智能制造、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等不同领域的融合,说明物联网正不断深化各行业应用,带动产业升级,推动物联网应用进入新一轮发展浪潮。方正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马军则分析了物联网商用规模加速背景下的投资机会。
在融合创新方面,锐捷网络运营商系统部产品与营销总监余晓隆表示,构建安全、稳定、高扩展性的接入平台是未来扩展物联网业务的关键,锐捷在智能停车及市政等多方面自主研发,打造全场景移动物联解决方案,帮助各行业创造更多价值。
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智慧城市则是物联网发展的具体应用。在物联网与新型智慧城市论坛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物联网研究室主任张旭、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技术总监蔡冠祥从物联网标识和国物标识跨行业、跨平台的创新应用,说明建立统一的物联网标识体系对各行业重大意义。HCR慧辰TMT互联网研究部总经理刘赞、百度云计算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袁闻骞则表明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相结合的更智能的物联网能更好地服务个人、助力企业创新、行业升级。
在智慧城市建设落地方面,中兴通讯政府行业CTO张军表示,构建城市物联网的关键,在于打通多个行业,开放合作构建统一的平台,实现公共服务的高效化。上海大唐移动总工程师王叶青表示,大唐基于“宽窄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构建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在公共安全领域,梆梆安全研究院院长卢佐华给大家带来了微边界多重动态安全防御体系,使安全泛化在每个微边界点上,打造智能生态安全。
全球最大NB-IoT试商用网络
众所周知,NB-IoT作为实现万物互联的契机,具有4个核心能力。首先,低功耗。能够满足众多终端的续航要求。其次,覆盖好,即使在手机信号极差、无法拨通电话的区域,依靠NB-IoT手机物联网设备可以照常工作。再次,稳定性强。最后,能够增大小区连接数单小区并发承载量大,可以同时支撑大量设备接入。
中国联通早已瞄好物联网优势,把其作为六大创新战略之一,并率先在多个城市启动NB-IoT规模试点。去年6月,中国联通在上海建成全球首个基于pre NB-IoT的智能停车、智能抄表外场试点,促进了标准的发展,直接影响了3GPP组织加快NB-IoT标准讨论。
在本次工博会上,上海联通为了更好的地让公众了解联通物联网部署和成果,通过多种平台,以丰富多样的互动方式展示包括“工业物联网”、“农业物联网”、“消防物联网”、“车联网”、“物联网智慧生活”等众多依托联通物联网平台的应用范例,让包括政府机构、企业、行业和个人在内的方方面面的群体体会到物联网时代的魅力。上海联通通过构建各类真实的应用场景,将其物联网行业应用成果向广大参观者进行了展示,其中包括基于NB-IoT技术的智能停车系统、燃气表、水表等。
上海联通以软件化智能通信网络和云技术为基础,以功能强大的大数据为重要手段,重新定义“互联网+”时代的“云、管、端”商业架构。在本次工博会上展示了“沃云”各类平台的能力和大数据各类应用展示。在智慧园区展区展示智慧沃商、沃创空间等平台,为合作伙伴持续注入商业活力,在创业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上海联通相关负责人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表示,业界期盼已久的新一代窄带物联网技术NB-IoT已创纪录的速度完成了标准化过程,进入了商用阶段。联通将于2016年年底在上海建设一张全球最大规模的NB-IoT试商用网络,覆盖外环线以内大部分中心城区,2017年中实现全市覆盖,承载更多物联网应用连接。今年8月,在“2016中国智能终端技术大会暨中国智能硬件开发者大会”上,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物联网研发中心总监胡云也曾表示,今年是联通NB-IoT试点年,明年是商用元年。
此外,上海联通还非常重视产业链的合作,积极培育NB-IoT产业生态圈,通过与设备商、模组商、终端商、平台商的深入合作,推动NB-IoT技术在智慧停车、智能抄表、消防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推广,有力支撑上海打造万物互联的智慧城市、培育基于物联网的“四新”经济。
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物联网市场,分析表明蜂窝物联网市场将在2017年逐步成熟和走向爆发,上海联通在窄带物联网NB-IoT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联通的物联网创新战略必将稳步有效落地,在传统通信市场之外再建一个更加广阔的新市场。
大数据应用创新
大数据是当前最为炙手可热的话题,是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战略资产。上海联通很早就开展了大数据领域的探索工作。在上海联通看来,目前业界存在的许多困惑可以通过大数据解答,运营商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搭建、经营和大数据业务模式的创新,重新拥有了整合、主导价值链的能力。在转型方面,运营商以往所售卖的业务和产品都是围绕自身网络能力,而大数据提供了用户需求的准确洞悉和感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网络能力开展营销转向以用户感知开展营销。同时与大多数大企业一样,运营商内部部门众多、流程复杂,通过大数据可以将不同的部门与工作整合为一体,譬如在业务经营和网络建设的贯通上提供流程优化的依据。
上海联通积极推进大数据产品的商业化,主要体现在针对行业客户提供大数据服务。据上海联通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数据每个产品对接不同的行业。比如数字轨迹产品主要应用方向就是智慧城市建设、户外广告屏评估以及店铺选址,所以它的目标客户就是政府机关、咨询公司以及商贸行业类客户。大数据征信产品可以为得到用户授权的金融机构提供数据验真、信用评估、金融欺诈防范的服务,其目标客户主要是银行、贷款公司、保险公司以及支付公司等金融机构。上海联通的大数据产品能够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为多个行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除了推出大数据产品之外,今年上海联通在大数据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运营商作为网络服务的接入者和网络内容的承载者,通过对用户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存储,能熟悉和了解用户的网络应用行为和用户关注的内容。结合第三方的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力,能够真正将运营商海量数据淘沙成金。
今年3月至7月,上海联通在国内运营商中率先进行开放数据应用大赛的尝试,邀请社会大众进行应用创新。上海联通也是首家与创投机构合作为初创企业提供联合孵化服务的公司。上海联通更是在运营商中第一批建立开放数据实验室,邀请有数据分析、挖掘能力的软件服务提供商、高校以及创业公司通过大数据实验室进行对联通的数据资源进行产品以及应用方面的创新。
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上海联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据上海联通相关负责人介绍,运营商做数字化转型面临网络、运营、业务多个重构,无论是思维还是现网,都有非常大的挑战,确实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现网资产,包括网络架构和IT架构都是重资产,没有经过数字化改造的,原来几十年沉淀下来的网络架构、组织架构、人员的知识结构都是非数字化。这些非数字化天生的基因使得运营商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非常痛苦。
所以上海联通提出的解决方案,核心围绕的就是解构,把能力与业务、产品脱钩。原来运营商所有的业务和产品都是从上到下垂直拉到某一个网络能力,这个产品一定是跟具体的某一个网络能力挂钩或者某一个业务挂钩,每一个产品都是定制化,为特定的产品用特定的网络资源和能力,所以这个产品链条就非常长。现在上海联通把业务产品和能力,包括IT能力和网络能力脱钩,让底层的东西全部屏蔽掉,上层的人员不需要关心这些能力,只需要关注在平台上有哪些模块,利用这些模块搭产品。解构的前提是把能力具像化,上海联通现在采取的方法是双向对标,从底层人员与业务人员两条路径进行对标,最后达成共识的能力优先建设。
推动医疗云
云计算加快了医疗信息资源的建设,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整个医疗机构服务水平。通过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机构之间的标准建设,数据共享,信息整合,有效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和整合,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运营管理效率,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云计算推动医疗卫生行业在战略与发展、运营和流程、信息技术应用不同层面的发展。
上海联通凭借强大的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核心能力的“互联网+”领先优势,积极参与“健康中国”的信息化服务建设,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让医院、医生、患者、影像设备等之间无缝连接,让医技科室完成影像的诊断、影像协同(分诊/定向协作/远程会诊);并通过影像引导下微创介入手术与临床开放和植入手术的深度参与,为临床的重大疾病诊治提供精准、定量的、个性化的影像服务,构建医疗最核心的互联网化应用。
本次工博会上海联通展区医疗云业务展区,通过网络,显示在终端的网络全新影像应用方式,具有可大并发、3D高级全新处理模式、窄带及瘦型客户端的特点,对客户的硬件和带宽的要求很低,可以使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观看到清晰的影像图像。通过亲自动手的这种可操作的新鲜的演示形式,引起了热烈的反馈。
医疗机构通过部署在上海联通机房的医疗云专区集群,接入云端影像流程应用,提供影像云存储、云计算、云共享、云协作服务,实现影像全流程、全协作化的互联网应用服务,通过互联网+影像方式,形成统一的“医技工作平台、临床诊治平台、医生协作平台、远程医疗平台”。联通医疗云平台可以直接接入各类普放设备、CT、MR、胃肠造影、乳腺钼靶、心血管及神经造影机(DSA)、超声、核医学、眼科、内镜(腔镜)、眼科、口腔X光机及口腔CT,甚至放疗计划系统(TPS)等,让任何一台设备不孤岛、任何一位医生不孤岛、任何一间手术室不孤岛,任何一次治疗不孤岛,任何一家医院不孤岛;让每一次诊治可协同,让每一次诊治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