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七习俗范文

初七习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七习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七习俗

第1篇:初七习俗范文

除夕祈福民俗是什么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春联古代神话

第2篇:初七习俗范文

【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分析

1.高速铁路的负荷特点

牵引负荷大,可靠性要求高:客运专线列车速度高,高峰时段密度大,空气阻力随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列车牵引力主要克服空气阻力运行,牵引负荷很大。

列车负载率高,受电时间长:列车在运行中,主要克服轮轨磨擦阻力、线路坡道阻力和空气阻力前进。轮轨磨擦阻力、线路坡道阻力与速度关系不大,而空气阻力随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高速时,空气阻力成为列车运行的主要阻力,列车需要持续从接触网取得电能。

短时集中负荷特征明显:客运专线具有显著的时段特征。在早、晚时段和节假日的高峰客流期,根据客流量需要,可能组织大编组、高密度运输,甚至在短时形成紧密追踪,牵引负荷集中的特征明显。

越区供电能力要求高:由于旅客运输能力和准点的需要,牵引供电系统应具有应对各种各样不良条件下持续供电的能力。在出现某一牵引变电所全所故障解列,退出供电的情况下,需采用由两相邻牵引变电所越区进行供电来保证运行的方式。

2.高速电气化铁路常见接触网故障分析与处理

2.1故障分类

2.1.1机械故障

零部件变形、损坏、折断和脱落。

例:中锚线夹裂纹、单耳定位环断裂、弹性吊索线夹螺丝断裂、隧道内吊柱斜支撑下部脱落等。

2.1.2电气故障

线索烧伤、电缆击穿。

例:正馈线电缆头绝缘击穿。

2.1.3外部因素

雷击、鸟害。

当接触网受到雷击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影响时,电流通过避雷器流入大地,造成避雷器接地极附近电位升高,如果接地电阻过大,会对接触网以及周边设备造成反击,引起变电所跳闸或烧坏信号与通信设备。

2.2原因分析

2.2.1机械故障原因分析

各局的运营经验表明,机械故障主要发生在新开通的高铁区段,高速铁路接触网虽然经过初验、联调联试、缺陷克服、复验等几个阶段,但由于接触网工程的工期紧、任务重,施工质量往往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发生机械故障主要是由于不按施工工艺标准施工,零部件未按照标准力矩紧固或者零部件紧固力矩过大,造成螺栓在运行过程中松动、脱落或造成铜质材料断裂。例如:悬吊滑轮的不锈钢连接板因螺栓不均匀紧固受力,一侧垫片明显变凹,线夹本体连接板严重变形,造成变形的原因是螺栓的力矩严重过大,受力不均匀,螺纹滑丝。

2.2.2电气故障原因分析

高速铁路接触网电气故障主要发生在新开通一段时间后,故障率在正式开通运营1年内,随着车流密度的增加(相当于负荷增大),特别是极端温度下(冬、夏两季),主要原因是绝缘配合问题,接触线索的绝缘距离不够或者电缆绝缘强度不够造成击穿。

例如:由于接触网导线具有一定的驰度,在空气湿度大的区段,空气绝缘强度降低,高速列车通过,线索晃动时与拉线底座锚栓瞬间距离减小,造成空气绝缘击穿,发生放电短路跳闸。

2.2.3外部因素原因分析

高速接触网的接地问题是雷击故障发生的的主要因素,因为当雷击发生在接触网附近时,会在接触网上产生感应电流,直击雷电流和感应雷电流沿接触网向两侧传播通过避雷器与接地极放电,当雷电流传到变电所时就有可能引发跳闸。

由于高速铁路的隧道和桥梁的大量使用,桥梁、隧道接地属于隐蔽工程,所以桥梁、隧道、锚段关节处构成了接触网防雷的薄弱环节。

2.3处理措施

2.3.1机械故障处理

针对机械故障,通过加强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介入、验收,特别要在施工工艺的落实方面,督促施工单位对验收发现的动态及静态缺陷及时整治。

必要时在高速铁路正式运营之前,由设备接管单位负责组织大兵团对接触网各部螺栓、螺母、弹垫、防松垫片等进行一米不漏地平推检查、紧固,确保各部参数处于安全值之内,防止设备带病运行。

2.3.2电气故障处理

针对电气故障,在检修时,按温度安装曲线调整接触悬挂各部位,同时适当加大绝缘距离,增加空气间隙,防止空气绝缘击穿,通过计算,把最困难条件下的绝缘距离作为现场运行维护标准。严格按周期对接触网进行监测,掌握设备技术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接触悬挂各部位不致因温度变化产生过紧、过松使绝缘距离降低而导致线索烧伤发生。

高速铁路接触网的上网电缆使用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大型站区及地质环境复杂区段,一是电缆尽量不使用冷备用,而使用热备用方式。二是接触网正式送电前要专项对电缆接地方式进行专项检查,最后要对接触网工进行电缆故障查找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现场的故障查找的能力。

2.3.3外部因素处理

针对雷击故障,设计方面要重点考虑当地的年均雷暴日,对重雷区的绝缘子绝缘爬距适当增加,必要时,在重雷区增加避雷器数量或者架设避雷线。

还有就是将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PW线在钢柱顶上安装,同时确保接地极与大地之间的接触电阻符合标准要求,在埋设接地极或运行一定期限(3~5年)后应对接地极的接地电阻进行监测。

针对鸟害,一方面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监控,增加季节性的巡视,特别是鸟害频发的冬春两季交替时候,进行机车添乘巡视,一经发现,定人定责定时消号处理,将鸟巢纳入车间设备问题库,实行动态管理。

另一方面对鸟窝进行分析总结,及时掌握鸟搭窝习性,对重复搭建的地点建立问题库,并重点监控处理,并在重复搭建的处所安装驱鸟器,提高防治效果。

第3篇:初七习俗范文

关键词: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围麻醉期处理

        全麻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部分病人可以即刻唤醒,而大多数病人麻醉苏醒期则要经过四个阶段。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易出现行为与意识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不合作、倔强,典型者会出现手脚乱动、哭喊、拔除输液管、定向障碍及偏执狂的思维等[1]。严重时导致循环系统不稳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一些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心理及生理伤害,进而危及生命。因此,防止及控制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对保护患儿的健康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复苏室出现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5岁。手术类型包括为头颈、胸腔、胃肠、泌尿外科等。其中经静脉麻醉21例,吸入麻醉8例,静吸复合麻醉3例。

        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给予安定10mg、阿托品0.5mg、鲁米那0.1mg肌注。麻醉诱导为羟西酸钠2.5g、安定10mmg、芬太尼0.1mg、2.5%硫奔妥钠3.5~5.8mmg/kg体重、琥珀胆碱1.5~2mg/kg体重、丙泊酚2~2.5mg/kg。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0.5%~1.5%安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阿曲库铵间断肌注以给持肌松。术后根据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情况给予新斯的明、氟吗西尼等催醒剂。

        2结果

        全麻患者中有32例发生术后躁动,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25%),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31.2%),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28.1%),其他原因5例(15.6%)。

        3躁动发生的原因

        3.1各种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动的最常见的原因,如各种导管的刺激等。本组病例因有害刺激引起躁动19例,占59.3%。

        3.2麻醉作用: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但对中枢的抑制程度不一,因此恢复时间也不一样,在某些情况下,患者意识恢复后,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完成恢复,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术前应用阿托品可导致术后谵妄[1]。吸入麻醉药具有容易控制、诱导和苏醒快的特点,但是有对气管的刺激作用,易导致病人在苏醒期出现躁动。芬太尼等易引起术后精神症状。

        3.3其他原因:可能与手术部位有关,既往有耳、扁桃体、鼻、颈、喉等部位手术病史者,苏醒期躁动及情绪不稳定发生率较高[2]。其次,生化及呼吸循环系统不稳定、低温、术前过度紧张、焦虑,以对麻醉药物敏感等亦可引起躁动的发生。

   3.4术后并发症: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水、颅内压增高;循环系统并发症如低血压力、心律失常;胃肠道并发症如胃胀气;泌尿系并发症如尿潴留等,均可引起病人全麻苏醒期出现躁动[3]。

第4篇:初七习俗范文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出血;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33-02

除了孕激素释放型宫内节育器外, 所有其它宫内节育器的主要副反应是不规则阴道出血及月经量改变。一般情况下,均需要取出节育环终止使用, 而严重月经量增多会引起女性贫血, 对妇女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经血量一般于带器前后3个月增加最多,以后逐渐减少[1],我们对本文对放置宫内节育器6个月的295例女性进行阴道超声、分泌物检查,对IUD不规则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64例女性均是我站2010年1月-2012年1月已带环6个月者,年龄为22-34岁,所有女性均排除了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疾病;依照有无阴道出血,随机分为观察组164例(放置节育环后出血组)、对照组131例(无出血组);295例女性于月经干净后3-5天后均行阴道超声、放射线透视、分泌物化验检查。

1.2 检查方法

1.2.1 阴道超声检查:检查时间于月经干净后3~5天,或者流血减少后进行检查。排尿后,使用5.0MHZ阴道式探头进入阴道内,变动探头方向,进行全方位子宫附件超声扫描;首先先找到宫内节育器,判断IUD的形状、位置、与临近内膜、与宫腔的相适应度,然后仔细观察子宫壁实质回声是否均匀、有无结节,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内有无液性暗区,盆腔内有无积液,附件区有无包块等。

1.2.2 分泌物检查:于月经干净3-5天内进行检查, 消毒会阴后放置阴道窥器,于阴道后穹窿部位及宫颈部取分泌物, 涂片后送化验室进行常规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阴道超声检查结果:IUD与宫腔不相适应的观察组74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中出现IUD移位、断裂、嵌顿、变形共24例,对照组3例;观察组宫内节育器各种异常情况总共为98例,约占59.6%,对照组为31例,约占24%,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泌物化验检查结果:观察组分泌物镜检见淋球菌、念珠菌或G-杆菌及G+球菌者共为132例,约占80.4%,对照组分泌物镜检见淋球菌、念珠菌或G-杆菌及G+球菌感染者共为39例,约占29.8%;组间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子宫腔内放入节育环后,子宫内膜对其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一般女性于带环3个月至半年内IUD不良症状会消失,而有部分人则会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2]。

IUD引起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和机理是多方面的;现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具体阐述如下:

3.1 IUD形成机械性压迫,使局部子宫内膜发生坏死或浅表性溃疡:放置IUD后,如果IUD大小形态与宫腔不相适应及位置偏移,便可压迫或损伤子宫内膜,使局部内膜血管充血, 内膜间质水肿、出血,内膜局部组织发生坏死、溃疡等病理变化[3];另外,IUD压迫局部内膜表层的小血管,使其出现了血管壁缺陷,而更容易破裂出血。本次研究的各组宫腔镜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宫内节育器异常共139例约占85%,对照组为31例约占24%,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IUD 位置形态异常是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重要因素。

3.2 子宫内膜细菌或病毒感染: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是导致放置IUD 后子宫异常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4]。 IUD对子宫内膜压迫、损伤造成的创面, 给下生殖道内细菌上行引起内膜感染提供了条件, 继而导致内膜慢性炎性病变,产生渗出、出血等病理改变。本研究中,观察组有淋球菌、念珠菌或G-杆菌及G+球菌感染者为132例,约占80.4%;对照组有淋球菌、念珠菌或G-杆菌及G+球菌感染者为39例,约占29.8%;组间差异明显,P<0.05。

3.3 前列腺素(PG)合成异常:放置IUD之后,由节育器所诱发的炎症或“异物反应”导致的组织学变化等因素,使子宫局部前列腺素增多,可诱发出血。

3.4 局部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增强, 使局部微循环出现障碍:女性于月经来潮前子宫内膜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加,月经血由于缺乏纤维蛋白原而不凝固;IUD及炎症刺激内膜,导致内膜分泌物增多,这种内膜分泌物虽然不含有纤维蛋白溶酶原,但其成分中有纤溶激活因子, 可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进一步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凝血功能出现障碍而导致异常出血。

综上所述,我们临床工作中,当根据女性子宫宫腔大小形态,选择能够适应宫腔且支撑力适中的节育环,放置前需进行分泌物化验,有感染者要经治疗后再进行;尽量做到IUD放置的适期、适时,以改善、减少宫内IUD阴道出血情况,从而保证IUD使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朱东方,庞俏茹.影响宫内节育器放置后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7(4):11

[2] 牛晓岑;官内节育器异位120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9,8(3):24

[3] 范秀华,陈素琴,孙秀芝,杨素娟;宫内节育器引起子宫异常出血与人瘤病毒感染关系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4,5(3):11-13

[4] 史太平,陈芳.放置IUD 后致子宫异常出血及其与生殖道感染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6):463-465

第5篇:初七习俗范文

【关键词】高速铁路 电气化铁路 接触网

高速电气化铁路象征着我国铁路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电气化铁路建设中,接触网是其牵引供电系统中唯一一个无备用供电的设备。所以,接触网作为支撑铁路正常运行的高压输电线,对高速电气化铁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接触网施工上出现了问题,对铁路安全、正常运行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正常运行,改善接触网的施工技术非常重要。

1 高速铁路接触网的施工现状

在现代铁路运输事业中,接触网的安装属于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我国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接触网的施工技术得到极大的改善,提高我国铁路运行条件,大大改善我国铁路运输效率,有效地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然而高速接触网施工过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接触网的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首先,在接触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存在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的问题,这与我国的国情有较大的关系,由于多数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受教程度有限,且他们在上岗前,企业及单位方面也没有安排相关的培训,所以在接触网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时,缺少必要的应对手段。其次,现有施工技术逐渐无法满足现代铁路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虽然接触网施工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但发展还是过于缓慢,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将不断拉大,在接触网施工中的运用效率也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且我国接触网施工技术方面缺少相关的标准规范,因而难以保证接触网的施工质量[1]。

2 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的分析

高速铁路接触网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精确度,就必须事先准备好准确的数据,控制施工误差,并实施标准化和规范化施工工序。下面就接触网施工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展开分析:

由于高速电气化铁路在站前施工过程中已经将支柱基础预制在桥梁或路基中,所以对相关基础的验收及后续施工中的技术参数的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高速铁路在轨道安装方面的技术性要求较高,因此整个施工过程中会有三级精确测量网,以确保测量数据的精确性,即CPⅠ、CPⅡ和CPⅢ。其中,CPⅠ和CPⅡ为铁路线路测量网,CPⅢ为无砟轨道测量网。而接触网的测量数据可以将三级测量网数据引入施工,以此为基准,尤其是以CPⅢ精确测量网的高程数据和平面坐标值为依据对接触网的导线高度、支柱调整,拉出值等进行调整控制。

整体吊弦技术对数据的精确度要求较高,在检测数据时,往往需要使用到相当精密的仪器。而且整体吊弦的计算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协助,利用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从而使整体吊弦的计算更加快速,获取的数据更为准确。其具体施工工艺有:(1)原始数据的采集,通过经纬仪、激光测距仪等设备进行,并保证数据的精确度;(2)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数据库及编程;(3)将计算公式及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的运算,得出最后的计算结果;(4)相关工厂按照计算结果对整体吊弦进行加工,允许误差范围为正负1.5mm;(5)使用安装作业车直接在现场进行安装,过后对安装情况进行反复的检查,确保安装的精确性。需要注意的是,整体吊弦施工需要做到原始数据的精确计算、吊弦的工厂化预制,而且现场安装吊弦时,需要尽可能拉直承力索及接触线,以避免新线蠕变伸长误导数据的测量结果[2]。

接触网运行过程中常发生的弓网事故与接触网道岔定位设备有直接的关系。科学地布置道岔区平面,能够提高接触网线路的性能及其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国内常用的道岔定位方式为正侧线无交分式道岔定位,其中正线设置为350km/h高速,侧线设置为小于100km/h的低速,设计该方式前,需要先对交叉道岔定位的基本原则进行考虑,然后还需对以下因素进行综合考虑:(1)定位拉出值的设置必须具备合理性,对侧线下锚的方向进行合理的优化,并在保证弓网安全的前提下,使动态范围内的正线通过高速受电弓时,不会影响到侧线接触网。(2)正线的速度为350km/h的高速,实际运行中,其接触线不会有任何的变化。而侧线的速度为小于100km/h的低速,其变化坡度会受到来自自身与正线受电弓的影响,因而布置始触区内的无线夹时,应考虑到由所有方向受电弓通过的要求。(3)标准等高定位点的位置,应设置在正线与侧线之间,大概在600~800mm范围内。

接触网施工结束后还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检测: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接触网静态检测就是指在完成了接触网的相关工序后,对于接触网设备不同部分处于静止情况下的电气性能以及空间位置等方面的检查。所检测的内容包括:定位器的坡度检测、支柱倾斜度的检测、导线的高度检测、导线平直度检测、腕臂以及硬横梁安装位置的检测、电分相处的线间距以及高差的检测等。接触网动态检测就是指在完成全部的接触网施工之后,通过专用的检测设备(例如接触网检测车等)在各种速度情况之下对于接触网进行检查。所检测的主要内容为:接触线的高度、弓网的接触压力、弹性以及车体的振动、冲击以及速度等方面的参数。在具体检测时可以先低速后高速进行,逐步提升检测速度,直到达到设计速度为止。

3 结语

总之,接触网是高速电气化铁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接触网的施工质量对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正常、安全运行有一定的影响,因而提高接触网的施工技术水平非常重要。虽然我国接触网的施工水平在近些年来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毕竟技术方面的研究时间尚短,相比其它发达国家依然存在一定差距,施工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笔者建议应主要改进高速接触网的施工技术,以保证高速电气化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七习俗范文

【关键词】晚期产后出血;相关因素;预防

【中图分类号】R71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395-01

晚期产后出血系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子宫大量出血[1]。临床较为常见,多表现为急剧大量出血,治疗不当常因失血过多导致严重贫血或失血性休克,以致危及产妇生命。笔者就2001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6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就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8.6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40例;阴道分娩50例,剖宫产16例。胎盘胎膜残留26例(39.39%),均为阴道分娩;子宫复旧不良20例(30.30%),阴道分娩12例,剖宫产8例;宫腔感染17例(25.75%),阴道分娩11例,剖宫产6例;剖宫产子宫切口感染裂开2例(3.03%);重度贫血1 例(1.51%)为阴道分娩。有流产史者42例,占63.63%。

1.2 出血发生时间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出血发生时间7-23天,平均出血量700ml,子宫复旧不全出血发生时间2-10天,平均出血量800ml,宫腔感染出血发生时间为7-40天,平均出血量450ml,剖宫产切口感染裂开出血发生时间14-20天,平均出血量1600ml。66例出血量在400-2000ml,失血性休克13例,占19.69%。

1.3 治疗:66例均给予抗感染、止血、促进子宫收缩及输血治疗。43例行清宫术,刮出物病理证实为胎盘胎膜残留、宫腔感染;17例子宫复旧不全及1例子宫切口感染裂开者经米索前列醇及宫缩剂治疗后痊愈;1例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因起病急出血量大急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1.4 结果:晚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依次为: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良、宫腔感染、剖宫产子宫切口裂开、重度贫血。经产妇居多。与流产史有关。出血最早产后2天,最迟产后40天。发生时间以产后2周内居多(66.2%),部分病例在3周以上(33.8%)。

2 讨论

晚期产后出血以产后1-2周发病最多,也有迟至6-8周发病者。阴道流血持续或间断,也可表现一次急骤的大量出血,结果造成重度贫血,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需要切除子宫[2]。本组晚期产后出血产后2周内发生率为66.2%,与文献报道[3]基本一致。胎盘胎膜残留常见于阴道分娩,大出血多发生在产后10天左右,是由于残留的胎盘、胎膜组织发生变性,机化、坏死脱落,暴露基底部血管引起出血,与第三产程处理不当有关[4]。胎盘娩出后其附着部位形成血栓,当子宫胎盘附着面感染或复旧不全时,其表面血栓脱落致使血窦开放,引起子宫胎盘附着部位大出血。正常子宫脱膜于产后1周脱落,经产妇、流产史者子宫内膜有不同程度损伤,会造成脱膜粘连残留,继发宫腔感染,影响子宫收缩,从而导致出血。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多见于子宫下段横切口,切口选择不合理,过高或过低,偏左损伤左侧血管,缝扎过密过松,均会影响血供及切口愈合导致切口感染裂开而出血[5]。重度贫血使产妇对失血的耐受性差,易发生失血性休克;贫血降低产妇抵抗力,易并发产褥感染。

晚期产后出血接诊后应迅速止血、抗休克、抗感染治疗,给予子宫收缩剂,必要时输血,积极寻找病因,尽早明确诊断,给予恰当的处理。

近年来,介入治疗已应用于重度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据报道[6],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各种类型的产后出血,采用髂内动脉栓塞控制了出血,保住了子宫,取得理想的效果.

笔者体会:1.临床工作中必须以预防为主,重视处理第三产程,切忌强行牵拉脐带或钳夹胎盘,避免造成胎盘胎膜残留。仔细检查胎盘胎膜娩出是否完整,如有缺损及时清宫。2.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症,手术切口合理适度,避免撕裂切口两侧角,缝合不易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或不能有效地闭合血管,造成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出血。3.流产史亦是晚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本文有流产史比例63.63%,所以应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减少或避免人工流产。4.加强围生期及产褥期保健工作,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对降低晚期产后出血发病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7-219

[2] 杨剑秋,盖铭茨.剖宫产晚期出血的原因[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3):125-126

[3] 王雪超,张少娟,魏振华.晚期产后出血11~234例临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47-248

[4] 徐丽玲,李英华,柴丽.晚期产后出血3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5):953-954

第7篇:初七习俗范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36例声带息肉切除术后患者病例资料,麻醉复苏期主要的护理方法有一般护理、保持循环系统稳定、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和复苏期患者的安全护理等。

结果:36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在麻醉复苏期生命体症基本平稳,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

结论:精心细致的护理,能减少声带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对患者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声带息肉 手术 麻醉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81-02

声带息肉为发生在声带边缘或表面的炎性增生组织,需行声带息肉切除术,声带息肉切除术后麻醉复苏期是指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从麻醉状态逐渐苏醒的过程,是患者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阶段,也是诸多麻醉后并发症和意外发生时期[1],如救护不及时,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复苏期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我们通过对36例声带息肉切除术后麻醉复苏期患者的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36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1—67岁,病程3月~19年。临床表现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双侧声带息肉11例,单侧声带息肉25例,术后经病理报告证实均为声带息肉。36例患者均采用全麻下支撑喉镜声带息肉切除术,住院时间5-9天,全部康复出院,有效率达100%。

1.2 方法。

1.2.1 一般护理。复苏室应光线充足宽敞,隔音良好,温度22-25,湿度50-60%,麻醉复苏室的设备完善,包括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中心吸引、中心供氧、喉镜、各种规格的气管导管、人工呼吸球囊、深静脉穿刺包等,各种抢救药品齐全。患者入复苏室即给予氧气吸人,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的情况,将输液装置、各种引流管、负压装置妥善安放,将被子盖好,酌情5~10min测定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正确判断麻醉恢复期患者的意识状态,根据监测指标(中心静脉压、动脉压或血压)用血气分析的结果调整控制输血输液的速度。密切临护生命体征神志的变化。通过观察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估计麻醉深度。如瞳孔大或正常,睫毛反射存在,呼吸浅速,表示即将苏醒。

1.2.2 保持循环系统。稳定物的作用及手术创伤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低血压常因血容量不足及残余麻药作用引起,应及时补充血容量,缺氧和二氧化碳可引起心动过速,应根据医嘱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者正常体温,由于在麻醉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手术室室温过低,手术切口大面积暴露、补充大量液体可引起患者体温过低、患者发生寒战。可以应用水温不超过50℃的热水袋用毛巾裹好后帮助患者保暖,或者应用照射保暖或保温毯等,必要时根据医嘱应用药物控制寒颤,也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滴。因为患者体温过低等可引起心动过缓,若心率每分钟少于60次或者大于100次,并伴有心律失常时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准确记录输血输液量及排液量,注意术后患者有无少尿或无尿现象,严格遵医嘱输血输液,密切临测血氧变化。

1.2.3 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声带息肉全麻切除术后患者可出现苏醒延迟,吞咽反射减弱,为了防止呕吐引起窒息,全麻后患者取俩卧或去枕平卧,头侧向一侧,有呕吐物及时吸出。呕吐是由及手术刺激后引起的,可适当给予止呕药,呕吐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立即吸净口腔、咽部气管内的呕吐物及血液,置于俯卧位或侧卧位,给氧,及时通知麻醉医师紧急处理,防止反流与误吸。患者苏醒前颌关节、肌肉松弛,舌根易后坠,堵塞咽喉气道[2]。当患者出现鼾声时,表明舌体堵塞气道可托起下颌或应用鼻咽通气导管,将患者置于适当,头尽量后仰,同时患者的下颌向前上托起,张开嘴辅以正压通气,可立即缓解,如患者表现为呼吸浅、呈鸡鸣样呼吸,鼻翼煽动、喘鸣及发绀,伴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提示发生喉痉挛,应及时抢救,去除诱因,充分加压给氧。地塞米松10~20mg静滴,氨茶碱2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nd缓慢静脉推注。

1.2.4 复苏期的安全护理。声带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过程中往往出现明显的兴奋期、意识模糊。出现躁动、幻觉,相应地带来许多不安全隐患,易发生坠床,此时必须有专人守护,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可以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对苏醒较慢的患者应注意有无肝肾功能损害造成的意识障碍或低血糖、低钠血症及脑缺氧等,注意变换,使患者肢体保持功能位。等待患者神志清醒,有定向力,能正确同答问题,呼吸平稳;能深呼吸和咳嗽,氧饱和度>95%;血压及脉搏平稳30分钟以上,心电图无严重心律失常和ST-T波改变[3];参考Aldert护理评分,一般达到10分,经麻醉医生认定后,由麻醉医生送回病房并与病房医护人员交班,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病情较重需要长时间监护的,由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共同送ICU继续监护治疗。

2 结果

36例声带息肉切除术后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在复苏期生命体症基本平稳、安全,并发症及时发现并迅速采取措施解决,完全清醒后肌张力恢复、保护性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呼吸道通畅,麻醉平面消退满意,均安返病房。

3 讨论

声带息肉切除手术完毕,麻醉停止,但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因此在麻醉恢复期,随时可出现患者血循环、呼吸、代谢方面的异常而发生生命体征的改变。因此我们不可疏忽大意,要熟悉常用物的用途、用量、不良反应等,对患者护理要认真仔细,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SPO2、呼吸末CO2分压及呼吸频率等,对患者出现的异常状况能及时发现,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迅速而有效的处理措施,给予及时精心有效护理,确保患者安全渡过麻醉复苏期。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2

第8篇:初七习俗范文

方器一直是我很喜爱的造型,因为方器主要是由线的变化来完成的,一旦思路确定,制作起来往往简单而直接。在运用到紫砂壶上的时候主要是曲线与直线,不同线性给人的审美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作用到紫砂壶上也会有着不同的效果。方器素来有着端庄刚正的性格特点,所以直线运用较多。直线运用的地方多了,造型就自然而然有一种挺拔之气,这就是人常说的硬朗端方的气韵。但需要注意的是,方壶中的直线并非是学校里数学老师讲课时所说的直线,它是短促的,是转折的,有时甚至会带有一些曲的变化。这种曲的长度有限,曲度也很小,这种细微的差距会让紫砂壶整体看来依旧是方方正正的,但却在风格气势上增添了一种柔和的效果,这便是紫砂壶制作中常说的刚中带柔了。我的这件“六方牛盖”壶便运用了这方面的技巧。

我在进行紫砂壶创作的时候一般会有五个步骤,首先是构思,在头脑中不断对创作设想进行否定和完善,然后将想法付诸图纸,在纸上用线条予以表达,这对于脑海中设想的形态有着十分良好的补充作用,现今科班出身的紫砂陶手大多学过美术,我认为学习美术对于紫砂壶的创作是很有益处的,这可以让我们很直观的了解自身的创作是否可行;然后可以先制作一个小小的样坯,从平面转化到立体的表现,这对于方器的创作尤其合适,可以更加客观的观察整体的形态,最终验证自身的创意是否能够实施,随后一气呵成的进行创作。

这在“六方牛盖”壶的形体上有着鲜明的体现。该壶可以说是一口气制作完成的,壶身为六方体,口盖方正,六面壶壁的棱线则处理成较为柔和的曲线,曲直结合,创造出和谐统一的审美效果。但观其整体仍给人以方正有致的效果,一种力度的彰显。而流、把等部位则采用少许的曲线作为过渡,使整个器型既端庄雅正又温婉动人,不使观者有过于棱角分明的视觉刺激。

六方牛盖这个造型,壶盖是制作的重点,要简单却不失大雅。我的这件“六方牛盖”壶的重点在于壶盖上两个对称的椭圆型孔,咋一看像是牛头上两只圆鼓鼓的“眼睛”,形象生动,尤其是对两个对称的镂空部位体积的掌控,盖的中央开设了气孔,大小合理的“眼睛”不单在造型上更加美观,更能够对壶盖整体的结构进行强化,提升了使用的舒适性,使日常使用中提盖损坏的几率大大减小。

第9篇:初七习俗范文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反硝化聚磷菌(DPB)

中图分类号:O61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反硝化除磷机理和传统A/O法除磷机理极为相似。厌氧段,DPB释磷过程和传统除磷工艺中PAO基本是一致的;而在缺氧段,不同于PAO以O2作为电子受体,DPB是以NO3 —作为氧化胞内PHB的电子受体。它利用降解厌氧段储存于体内的PHB产生的能量ATP,大部分供给自身细胞的合成(糖原的合成)和维持生命活动,一部分则用于过量摄取水中的无机磷酸盐,并以Poly—P的形式储存在细胞体内;同时NO3 —被还原为N2。如此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条件下,通过DPB的新陈代谢作用即可同步实现反硝化和除磷效果。

2、反硝化除磷理论

通过研究发现,活性污泥中的一部分聚磷菌能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在进行反硝化的同时完成过量吸磷。1993年荷兰Delft大学的Kuba在试验中观察到: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易富集一类兼有反硝化作用和除磷作用的兼性厌氧微生物,该微生物能利用02或NO3 —作为电子受体,且基于其胞内PHB和糖原质的生物代谢作用与传统A/O法中的聚磷菌(PAO)相似。对于这种现象,大部分研究者发现:生物除磷系统中的PAO可分为两类菌,其中一类PAO只能以氧气作为电子受体,而另一类则既能以氧气又能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因此它们在吸磷的同时能进行反硝化。

大量研究也表明:当微生物依次经过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阶段后,约占50%的聚磷菌既能利用氧气又能利用NO3 —作为电子受体来聚磷,即DPB的除磷效果相当于总聚磷菌的50%左右。这些发现一方面说明了硝酸盐亦可作为某些微生物氧化PHB的电子受体,另一方面也证实了在污水的生物除磷系统中的确存在着DPB属微生物,而且通过驯化可得到富集DPB的活性污泥。

3、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因素

3.1碳源

碳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碳源(如乙酸、丙酸、葡萄糖等)下反硝化除磷效能的研究。研究表明,以乙酸为代表的低分子挥发性脂肪酸(VFA)可以用来提高聚磷菌的释磷量,从而为缺氧段的大量吸磷创造条件;丙酸虽然也可以提高生物除磷效果,但对反硝化除磷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葡萄糖的大量存在将使已成为优势菌群的PAOs和DPB逐渐被非聚磷菌取代。

3.2污泥龄

污泥龄(SRT)反映了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状态、生长条件及世代周期等基本特性。生物自身生长特性、有机物的降解及污泥增长都是通过污泥龄来衡量的。不同的SRT对应着不同的优势微生物。缩短泥龄可以提高系统的同化除磷能力;长泥龄的生物除磷系统单靠生物作用以期达到完全除磷几乎是不可能的。

3.3污泥浓度

通常系统中的MLSS越大(说明DPB含量越多)厌氧段的释磷效果越好,并且缺氧段DPB的吸磷能力也更强。通过试验表明增大MLSS可缩短放磷和缺氧吸磷反应时间,但MLSS浓度过高易导致反硝化吸磷后期出现磷的二次释放,同时也会影响沉淀效果,增加后续污泥处理费用。

3.4 pH

在反硝化除磷工艺中控制释磷的厌氧条件极为重要。PAOs以氧或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时的吸磷能力基本相同,且其在缺氧和好氧条件下的活性也基本相同。DPB和好氧PAOs可以共存。pH对DPB厌氧释磷影响较大,随着pH增大,P/C也随之提高(即消耗单位乙酸将会有更多的磷释放),但当pH过高时,P/C有所降低,这主要是磷酸盐的化学沉淀引起的。缺氧段pH过低,缺氧吸磷菌不能适应,吸磷作用破坏;缺氧段pH中性偏碱性时,磷的释放与吸收效果稳定,因此缺氧段在偏碱性条件下,反硝化除磷仍能够稳定运行。

3.5缺氧池的NO3 —负荷

研究表明:当进入主缺氧池的NO3 —负荷低时吸磷主要限制在好氧池;当主缺氧池的NO3 —负荷超过其反硝化能力从而出水中存在NO3 —时,可以观察到显著的缺氧吸磷。研究人员对两家废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间歇实验时也发现,二者的缺氧池消耗的NO3 —分别为28和14mg NO2 ——N/(L进水)时,对应污泥中DPAOs/PAOs分别为50%和20%~40%。

由于缺氧池NO3 —负荷与DPAOs生长之间有重要关系,为了对反硝化除磷进行数学模拟,很有必要建立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但目前对反硝化除磷的研究还不能做到这一点。

3.6溶解氧

在反硝化除磷工艺中控制释磷的厌氧条件极为重要。厌氧段的溶解氧含量(DO

3.7水力停留时间

水力停留时间对反硝化除磷工艺的除磷效果影响较大,同时还会影响去除单位氮和磷所需要的COD量,从而影响到污水厂的占地面积和基建费用。研究表明,对反硝化除磷工艺,好氧段的水力停留时间满足充分硝化即可;厌氧段DPB吸附转化COD的同时充分释放磷为下一步做准备;缺氧段则需要有充足的吸磷时间,保证出水水质达标,但不宜过长,否则会导致磷的二次释放。

4、反硝化除磷技术与传统一般技术的分析比较

反硝化除磷和传统的生物除磷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生物除磷是利用聚磷菌等微生物,从环境中过量地摄取磷,将磷以聚合态形式贮藏在菌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从而达到除磷效果。传统生物除磷中存在着脱氮和除磷的矛盾,硝酸盐含量是其除磷的限制性因素,聚磷菌和反硝化菌等共存于同一环境,对污水中的基质存在着严重的竞争,无法保证每种微生物都获得各自最佳的生长环境。

反硝化除磷工艺中,DPB作为优势菌群,减少了其和反硝化菌之间对有机物的竞争,可对污水中更多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和脱磷,由于反硝化菌和DPB可在各自最佳环境中生长、可共用碳源,达到一碳两用的效果,因此硝化反应不再是限制性因素,曝气区的容积得以缩小,从而减少了曝气能耗,产生的污泥量大大减少,因此也节省了后续污泥的处理费用。与传统技术相比,反硝化除磷技术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

5、结语

反硝化除磷的发现是生物除磷的最新研究成果。这种生物除磷新途径将反硝化脱氮和生物除磷有机地合二为一,使反硝化除磷分别节省50%和30%的COD与02消耗量,相应减少50%的剩余枵泥量。也正是这个原因,具有反硝化除磷的工艺被誉为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艺。

参考文献:

【1】丁彩娟,吉英芳,高小平,等.A/ASBR中PHB转化与反硝化吸磷的关系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27(3):80一84.

【2】王爱杰,吴丽红,任南琪,等.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可行性[J].中国环境科学,2005.25(5):515—518.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