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七习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除夕祈福民俗是什么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春联古代神话
【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分析
1.高速铁路的负荷特点
牵引负荷大,可靠性要求高:客运专线列车速度高,高峰时段密度大,空气阻力随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列车牵引力主要克服空气阻力运行,牵引负荷很大。
列车负载率高,受电时间长:列车在运行中,主要克服轮轨磨擦阻力、线路坡道阻力和空气阻力前进。轮轨磨擦阻力、线路坡道阻力与速度关系不大,而空气阻力随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高速时,空气阻力成为列车运行的主要阻力,列车需要持续从接触网取得电能。
短时集中负荷特征明显:客运专线具有显著的时段特征。在早、晚时段和节假日的高峰客流期,根据客流量需要,可能组织大编组、高密度运输,甚至在短时形成紧密追踪,牵引负荷集中的特征明显。
越区供电能力要求高:由于旅客运输能力和准点的需要,牵引供电系统应具有应对各种各样不良条件下持续供电的能力。在出现某一牵引变电所全所故障解列,退出供电的情况下,需采用由两相邻牵引变电所越区进行供电来保证运行的方式。
2.高速电气化铁路常见接触网故障分析与处理
2.1故障分类
2.1.1机械故障
零部件变形、损坏、折断和脱落。
例:中锚线夹裂纹、单耳定位环断裂、弹性吊索线夹螺丝断裂、隧道内吊柱斜支撑下部脱落等。
2.1.2电气故障
线索烧伤、电缆击穿。
例:正馈线电缆头绝缘击穿。
2.1.3外部因素
雷击、鸟害。
当接触网受到雷击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影响时,电流通过避雷器流入大地,造成避雷器接地极附近电位升高,如果接地电阻过大,会对接触网以及周边设备造成反击,引起变电所跳闸或烧坏信号与通信设备。
2.2原因分析
2.2.1机械故障原因分析
各局的运营经验表明,机械故障主要发生在新开通的高铁区段,高速铁路接触网虽然经过初验、联调联试、缺陷克服、复验等几个阶段,但由于接触网工程的工期紧、任务重,施工质量往往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发生机械故障主要是由于不按施工工艺标准施工,零部件未按照标准力矩紧固或者零部件紧固力矩过大,造成螺栓在运行过程中松动、脱落或造成铜质材料断裂。例如:悬吊滑轮的不锈钢连接板因螺栓不均匀紧固受力,一侧垫片明显变凹,线夹本体连接板严重变形,造成变形的原因是螺栓的力矩严重过大,受力不均匀,螺纹滑丝。
2.2.2电气故障原因分析
高速铁路接触网电气故障主要发生在新开通一段时间后,故障率在正式开通运营1年内,随着车流密度的增加(相当于负荷增大),特别是极端温度下(冬、夏两季),主要原因是绝缘配合问题,接触线索的绝缘距离不够或者电缆绝缘强度不够造成击穿。
例如:由于接触网导线具有一定的驰度,在空气湿度大的区段,空气绝缘强度降低,高速列车通过,线索晃动时与拉线底座锚栓瞬间距离减小,造成空气绝缘击穿,发生放电短路跳闸。
2.2.3外部因素原因分析
高速接触网的接地问题是雷击故障发生的的主要因素,因为当雷击发生在接触网附近时,会在接触网上产生感应电流,直击雷电流和感应雷电流沿接触网向两侧传播通过避雷器与接地极放电,当雷电流传到变电所时就有可能引发跳闸。
由于高速铁路的隧道和桥梁的大量使用,桥梁、隧道接地属于隐蔽工程,所以桥梁、隧道、锚段关节处构成了接触网防雷的薄弱环节。
2.3处理措施
2.3.1机械故障处理
针对机械故障,通过加强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介入、验收,特别要在施工工艺的落实方面,督促施工单位对验收发现的动态及静态缺陷及时整治。
必要时在高速铁路正式运营之前,由设备接管单位负责组织大兵团对接触网各部螺栓、螺母、弹垫、防松垫片等进行一米不漏地平推检查、紧固,确保各部参数处于安全值之内,防止设备带病运行。
2.3.2电气故障处理
针对电气故障,在检修时,按温度安装曲线调整接触悬挂各部位,同时适当加大绝缘距离,增加空气间隙,防止空气绝缘击穿,通过计算,把最困难条件下的绝缘距离作为现场运行维护标准。严格按周期对接触网进行监测,掌握设备技术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接触悬挂各部位不致因温度变化产生过紧、过松使绝缘距离降低而导致线索烧伤发生。
高速铁路接触网的上网电缆使用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大型站区及地质环境复杂区段,一是电缆尽量不使用冷备用,而使用热备用方式。二是接触网正式送电前要专项对电缆接地方式进行专项检查,最后要对接触网工进行电缆故障查找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现场的故障查找的能力。
2.3.3外部因素处理
针对雷击故障,设计方面要重点考虑当地的年均雷暴日,对重雷区的绝缘子绝缘爬距适当增加,必要时,在重雷区增加避雷器数量或者架设避雷线。
还有就是将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PW线在钢柱顶上安装,同时确保接地极与大地之间的接触电阻符合标准要求,在埋设接地极或运行一定期限(3~5年)后应对接地极的接地电阻进行监测。
针对鸟害,一方面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监控,增加季节性的巡视,特别是鸟害频发的冬春两季交替时候,进行机车添乘巡视,一经发现,定人定责定时消号处理,将鸟巢纳入车间设备问题库,实行动态管理。
另一方面对鸟窝进行分析总结,及时掌握鸟搭窝习性,对重复搭建的地点建立问题库,并重点监控处理,并在重复搭建的处所安装驱鸟器,提高防治效果。
关键词: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围麻醉期处理
全麻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部分病人可以即刻唤醒,而大多数病人麻醉苏醒期则要经过四个阶段。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易出现行为与意识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不合作、倔强,典型者会出现手脚乱动、哭喊、拔除输液管、定向障碍及偏执狂的思维等[1]。严重时导致循环系统不稳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一些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心理及生理伤害,进而危及生命。因此,防止及控制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对保护患儿的健康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复苏室出现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5岁。手术类型包括为头颈、胸腔、胃肠、泌尿外科等。其中经静脉麻醉21例,吸入麻醉8例,静吸复合麻醉3例。
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给予安定10mg、阿托品0.5mg、鲁米那0.1mg肌注。麻醉诱导为羟西酸钠2.5g、安定10mmg、芬太尼0.1mg、2.5%硫奔妥钠3.5~5.8mmg/kg体重、琥珀胆碱1.5~2mg/kg体重、丙泊酚2~2.5mg/kg。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0.5%~1.5%安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阿曲库铵间断肌注以给持肌松。术后根据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情况给予新斯的明、氟吗西尼等催醒剂。
2结果
全麻患者中有32例发生术后躁动,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25%),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31.2%),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28.1%),其他原因5例(15.6%)。
3躁动发生的原因
3.1各种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动的最常见的原因,如各种导管的刺激等。本组病例因有害刺激引起躁动19例,占59.3%。
3.2麻醉作用: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但对中枢的抑制程度不一,因此恢复时间也不一样,在某些情况下,患者意识恢复后,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完成恢复,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术前应用阿托品可导致术后谵妄[1]。吸入麻醉药具有容易控制、诱导和苏醒快的特点,但是有对气管的刺激作用,易导致病人在苏醒期出现躁动。芬太尼等易引起术后精神症状。
3.3其他原因:可能与手术部位有关,既往有耳、扁桃体、鼻、颈、喉等部位手术病史者,苏醒期躁动及情绪不稳定发生率较高[2]。其次,生化及呼吸循环系统不稳定、低温、术前过度紧张、焦虑,以对麻醉药物敏感等亦可引起躁动的发生。
3.4术后并发症: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水、颅内压增高;循环系统并发症如低血压力、心律失常;胃肠道并发症如胃胀气;泌尿系并发症如尿潴留等,均可引起病人全麻苏醒期出现躁动[3]。
引言
图像的保存和恢复是一个图像采集系统所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保存图像信息所用的介质或设备有很多种,如常用的电影胶片、胶卷、硬盘、软盘、光盘、各种静态和动态RAM、ROM以及固态存储器件等。其中,Flash ROM以其内容掉电不消失、价格低廉、控制方法灵活、与微处理器接口方便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图像采集与存储系统中,如常见的数码像机。因此,研究Flash ROM在图像采集记录系统中的应用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闪速存储器的分类和发展现状
目前常见的图像采集记录系统如数码像机、数码摄像机中,通常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其记忆部分。半导体存储器通常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_。RAM的内容可以随时刷新,访问速度快,但是掉电后其存储的信息会丢失;ROM则具有掉电不丢失数据的特性。通常ROM又可分为固定ROM、PROM、EPROM和EEPROM。
图1 K9F1208UOM引脚定义
闪速存储器(Flash ROM)属于半导体存储器的一种,属于非易失性存储器NVM(Non-Volatile Memory)。它采用类似于EPROM的单管叠栅结构的存储单元揣怕,是新一代用电信号擦除的可编程ROM;它既吸收了EPROM结构简单、编程可靠的优点,又具有EPROM用随道效应擦除的快捷特性,集成度可做得很高,因而在便携式数据存储和各种图像采集记录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全球闪速存储器的主要供应商有AMD、Atmel、Fujistu、Hitachi、Hyundai、Intel、Micron、Mitsubishi、Samsung、SST、Sharp、Toshiba。由于各自技术架构的不同,分为几大阵营,因此闪速存储也按其采用技术的不同而分为几大类:
*NOR技术——代表公司Intel,特点为擦除和写入慢、随机读快;
*NAND技术——代表公司Samsung,特点为随机读写慢、以页为单位连续读写快;
*AND技术——代表公司Hitachi,特点为低功耗,价格高。
*由EEPROM派生的闪速存储器。特点:介于NOR与EEPROM之间。
存储器的发展具有容量更大、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的趋势,这在闪速存储器行业表现得淋漓尽致。随着单导体制造工艺的展,主流闪速存储器厂家采用0.18μm,甚至0.15μm的制造工艺。
借助于先进工艺的优势,闪速存储器的容量可以变大:NOR技术将出现256Mb的器件,NAND和AND技术已经有16Gb的器件。
芯片的封装尺寸更小:从最初DIP封装,到PSOP、SSOP、TSOP封装,再到BGA封装,闪速存储器已经变得非常纤细小巧。
工作电压更低:从最初12V的编程电压,一步步下降到5V、3.3V、2.7V、1.8V单电压供电;符合国际上低功耗的潮流,更促进了便携式产品的发展。
位成本大幅度下降:采用NOR技术的Intel公司的28F128J3价格为25美元,NAND技术和AND技术的闪速存储器已经突破10MB 2美元的价位,性价比极高。
本文中讨论的是采用NAND技术的K9F1208U0M。
图2 AT90S8515和K9F1208UOM硬件接口原理
2 64M闪速存储器K9F1208UOM简介
K9F1208U0M是Samsung公司生产的采用NAND技术的大容量、高可靠Flash存储器。该器件采用三星公司的CMOS浮置门技术和与非存储结构,存储容量为64M×8位,除此之外还有2048K×8位的空闲存储区。该器件采用TSSOP48封装,工作电压2.7~3.6V。
K9F1208U0M对528字节一页的写操作所需时间典型值是200μs,而对16K字节一块的擦除操作典型民仅需2ms。每一页中的数据出速度也很快,平均每个字节只需50ns,已经与一般的SRAM相当。8位I/O端口采用地址、数据和命令复用的方法。这样既可减少引脚数,还可使接口电路简洁。片内的写控制器能自动执行写操作和擦除功能,包括必要的脉冲产生,内部校验等,完全不用外部微控制器考虑,简化了器件的编程控制难度。
2.1 器件结构
K9F1208U0M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地址译码器。它是一个二维的译码器,A0~A7为Y方向译码器,A9~A25为X方向译码器;而A8是由命令寄存器决定的,用于选择Flash ROM存储器的区号。
②存储阵列。如图1所示,由于地址A8的不同,可以把存储阵列分为第一和第二两部分;同时,它还有一个空闲区,都可通过命令进行选择。整个存储阵列又可分为4096块,每一块分为32页,一页包含528字节。这528字节包含第一部分的256字节和第二部分的256字节以及空闲区的16字节。
③命令寄存器。命令寄存器把输入的命令暂存起来,根据不同的命令和控制线执行不同的操作。
④控制逻辑和高电压产生器。控制逻辑产生各种控制信号,用于对内部的存储阵列缓存器等进行合理的控制。高电压产生器可以产生用于对存储阵列进行编程的高压。
⑤I/O缓存、全局缓存及输出驱动。用于对输入及输出进行必要的缓存,以符合时序的要求。输出驱动加强带载能力。
2.2 引脚说明
表1概要地说明了K9F1208U0M各个引脚的功能。
表1 K9F1208U 0 引脚定义
引 脚功 能
I/O0~I/O数据输入输出端,芯片未选中为高阻态CLE命令锁存使能ALE地址锁存使能CE芯片选择控制RE数据输出控制,有效时数据送到I/O总线上WE写I/O口控制,命令地址数据在上升沿锁存WP写保护R/B指示器件的状态,0为忙,1为闲。开漏输出Vcc电源端Vss地①命令锁存使能(CLE),使输入的命令发送到命令寄存器。当变为高电平时,在WE上升沿命令通过I/O口锁存到命令寄存器。
②地址锁存使能(ALE),控制地址输入到片内的地址寄存器中,地址是在WE的上升沿被锁存的。
③片选使能(CE),用于器件的选择控制。在读操作、CE变为高电平时,器件返回到备用状态;然而,当器件在写操作或擦除操作过程中保持忙状态时,CE的变高将被忽略,不会返回到备用状态。
④写使能(WE),用于控制把命令、地址和数据在它的上升沿写入到I/O端口;而在读操作时必须保持高电平。
⑤读使能(RE),控制把数据放到I/O总线上,在它的下降沿tREA时间后数据有效;同时使用内部的列地址自动加1。
⑥I/O端口,用于命令、地址和数据的输入及读操作时的数据输出。当芯片未选中时,I/O口为高阻态。
⑦写保护(WP),禁止写操作和擦除操作。当它有效时,内部的高压生成器将会复位。
⑧准备/忙(R/B),反映当前器件的状态。低电平时,表示写操作或擦除操作以及随机读正进行中;当它变为高电平时,表示这些操作已经完成。它采用了开漏输出结构,在芯片未选中时不会保持高阻态。
2.3 K9F1208U0M的接口控制方法
K9F1208U0M在应用时必须通过外部微控制器来控制其内容的读写,图2给出了K9F1208U0M与AT90S8515单片机接口的方法。
K9F1208U0M的数据总线与AT90S8515的数据口PA口相连,用单片机的地址高位引脚PC6作为K9F1208U0M的片选信号(CS);PC5接K9F1208U0M的命令数据选择端(CMD/DATA),而PC4接K9F1208U0M的地址锁存允许端(ALE)。因此,对K0F1208U0M的访问就相当于访问地址分别为0xaf00、0x9f00、0x8f00的三个端口,分别对应K9F1208U0M的命令端口、地址端口、数据端口。因此,对于单片机而言,对K9F1208U0M的命令、地址和数据操作可通过不同的端口进行,简化了K9F1208U0M读写控制的难度。
2.4 读写操作流程
图3所示为K9F1208U0M的写时序流程。
由图3可看出,进行写操作时先要写入命令字80H,通知K9F1208U0M要进行写操作,然后顺序写入目的地地址和待写入的数据。应该注意的是,地址只需写入一次,便可以连续写入多个字节数据。地址指针的调整是由K9F1208U0M内部逻辑控制的,不用外部干预。写入操作是以页为单位(1~528字节)进行的,即每次连续写入能超过528个字节。这是由于K9F1208U0M的工作方式决定的:写入的数据先保存至Flash内部的页寄存器(528字节)中,然后再写入存储单元。数据写完之后还要给K9F1208U0M发出1个写操作指令10H,通知其将页寄存器中的数据写入存储单元,随后就应该对状态引脚进行查询。如果该引脚为低,表明此次写操作结束。最后的步骤是数据校验,如果采用了ECC校验模式,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其它操作如读操作、擦除操作等过程均与此类似,可参考相关的器件说明文档。限于篇,这里不再多述。
2.5 注意事项
在以K9F1208U0M为数据存储介质的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无效块的问题。无效块即包含一个和多个无效数据位的块。由于结构方面的原因,一块(32页)中有一个无效位也会导致整个块无效。因此,系统必须在写入数据时避开无效块。出厂时,每片K9F1208U0M的无效块信息均保存在一个无效块信息表中,可以根据该表中的原始无效块信息识别无效块的位置。在K9F1208U0M的使用过程中,应随时对无效块情况进行检查和更新,以保证无效块表内容的准确性;同时,应该禁止任何试图擦除无效块信息表的操作。
3 闪速存储器在图像采集记录系统中应用
图4是一种采用闪速存储器为图像记录介质的数字图像采集记录系统的原理框图。
在该系统中,通过光学镜头把像成在位于焦平面处的CMOS图像传感器(OV7620)的像面上。CMOS图像传感器对其进行空闲采用并数字化以后,直接输出分辨率为512×480的8位灰度数字图像数据。由于K9F1208U0M的读写时序无法与CMOS图像传感器配合,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加一个静态缓存。这里使用的是HM62815(512×8位SRAM)。先把图像数据保存在静态缓存中,然后通过AVR单片机的控制,把图像转存到K9F1208U0M里。至于何时需要转存,则由AVR单片机根据外部控制命令接口传来的命令;同时,还要由CMOS图像传感器输出的行场同步时序信号来决定。
图像记录保存的最终目的是要显示出来,因此还需要把保存在闪速存储器K9F1208U0M中的图像数据读出。本系统中K9F1208U0M的图像数据是通过USB接口读出的。采用了AVR系列的AT90S8515单片机作为USB接口控制器,负责对与上位机通信用的USB接口进行配置及管理,此外,其主要的工作还包括对静态缓存、K9F1208U0M等进行读写控制。在上位机中采用Visual C++语言编写相应的图像数据采集软件,就能够实现通过USB总线对K9F1208U0M中图像数据的读取、显示及保存。
该图像采集系统输出的数字图像分辨率为512×480,而K9F1208U0M是64M×8位的闪速存储器;因此,最多可以存储272张图片,并且读写速度达到300kB/s,基本能够满足一般使用的要求。
一、清高狂妄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有些教师总是装着一副知识分子的派头,以显示自己的不俗,实则不学无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收入,地位的日益提高,有些教师表现得更为狂妄,在人前人后耀武扬威,高谈阔论、毫无顾忌,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二、重名利,轻进取
很多教师重来不学习,不进取,得过且过,照本宣科,一本教案用到老,不重视教育理论与个人素质的提高,考试时弄虚作假。课余吃喝玩乐,哗众取宠,将身份置之度外,又怎能获得学生的敬重,领导的认可?
三、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似乎成了知识分子的一种恶习,教师之间彼此看不起,总认为自己什么都行,容纳不下别人。一旦别人有点成绩,不仅不赞同和认可,反而讽刺打击。试想,这样又如何能够与同事交流沟通,如何提高教育?不难想象,以上种种不良习气如不及时根除,教师的素质将永远得不到提高,又怎谈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
那么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如何提高呢?
首先要有忘我精神,适当具有“酸葡萄”精神,淡泊名利,一切为了学生而教书,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生活而工作,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将个人烦恼、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
其次,有大局意识,勇担责任,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不要什么都斤斤计较,唯我独尊。只有时刻从大局出发,才能深刻理解教育的内涵和完成教育教给我们的任务。
再次,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学校教育是集体活动的过程,需要教师克服文人相轻的毛病,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接受教育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顾全大局,善于合作,团结同事,尊重领导,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调节好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最后,教师还应该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意识和技能,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让他们会生存,不当陪客,自立立人,学会实践。教师要善于学习,具有现代教育技能,既是专家又做杂家,有扎实的功底,博学多才,才能指导学生在包罗万象的信息面前有的放矢。教师要熟练地选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技巧灵活巧妙,教学手段现代而优化,学生就会扩大获取信息的渠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关键词】晚期产后出血;相关因素;预防
【中图分类号】R71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395-01
晚期产后出血系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子宫大量出血[1]。临床较为常见,多表现为急剧大量出血,治疗不当常因失血过多导致严重贫血或失血性休克,以致危及产妇生命。笔者就2001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6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就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8.6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40例;阴道分娩50例,剖宫产16例。胎盘胎膜残留26例(39.39%),均为阴道分娩;子宫复旧不良20例(30.30%),阴道分娩12例,剖宫产8例;宫腔感染17例(25.75%),阴道分娩11例,剖宫产6例;剖宫产子宫切口感染裂开2例(3.03%);重度贫血1 例(1.51%)为阴道分娩。有流产史者42例,占63.63%。
1.2 出血发生时间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出血发生时间7-23天,平均出血量700ml,子宫复旧不全出血发生时间2-10天,平均出血量800ml,宫腔感染出血发生时间为7-40天,平均出血量450ml,剖宫产切口感染裂开出血发生时间14-20天,平均出血量1600ml。66例出血量在400-2000ml,失血性休克13例,占19.69%。
1.3 治疗:66例均给予抗感染、止血、促进子宫收缩及输血治疗。43例行清宫术,刮出物病理证实为胎盘胎膜残留、宫腔感染;17例子宫复旧不全及1例子宫切口感染裂开者经米索前列醇及宫缩剂治疗后痊愈;1例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因起病急出血量大急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1.4 结果:晚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依次为: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良、宫腔感染、剖宫产子宫切口裂开、重度贫血。经产妇居多。与流产史有关。出血最早产后2天,最迟产后40天。发生时间以产后2周内居多(66.2%),部分病例在3周以上(33.8%)。
2 讨论
晚期产后出血以产后1-2周发病最多,也有迟至6-8周发病者。阴道流血持续或间断,也可表现一次急骤的大量出血,结果造成重度贫血,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需要切除子宫[2]。本组晚期产后出血产后2周内发生率为66.2%,与文献报道[3]基本一致。胎盘胎膜残留常见于阴道分娩,大出血多发生在产后10天左右,是由于残留的胎盘、胎膜组织发生变性,机化、坏死脱落,暴露基底部血管引起出血,与第三产程处理不当有关[4]。胎盘娩出后其附着部位形成血栓,当子宫胎盘附着面感染或复旧不全时,其表面血栓脱落致使血窦开放,引起子宫胎盘附着部位大出血。正常子宫脱膜于产后1周脱落,经产妇、流产史者子宫内膜有不同程度损伤,会造成脱膜粘连残留,继发宫腔感染,影响子宫收缩,从而导致出血。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多见于子宫下段横切口,切口选择不合理,过高或过低,偏左损伤左侧血管,缝扎过密过松,均会影响血供及切口愈合导致切口感染裂开而出血[5]。重度贫血使产妇对失血的耐受性差,易发生失血性休克;贫血降低产妇抵抗力,易并发产褥感染。
晚期产后出血接诊后应迅速止血、抗休克、抗感染治疗,给予子宫收缩剂,必要时输血,积极寻找病因,尽早明确诊断,给予恰当的处理。
近年来,介入治疗已应用于重度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据报道[6],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各种类型的产后出血,采用髂内动脉栓塞控制了出血,保住了子宫,取得理想的效果.
笔者体会:1.临床工作中必须以预防为主,重视处理第三产程,切忌强行牵拉脐带或钳夹胎盘,避免造成胎盘胎膜残留。仔细检查胎盘胎膜娩出是否完整,如有缺损及时清宫。2.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症,手术切口合理适度,避免撕裂切口两侧角,缝合不易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或不能有效地闭合血管,造成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出血。3.流产史亦是晚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本文有流产史比例63.63%,所以应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减少或避免人工流产。4.加强围生期及产褥期保健工作,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对降低晚期产后出血发病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7-219
[2] 杨剑秋,盖铭茨.剖宫产晚期出血的原因[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3):125-126
[3] 王雪超,张少娟,魏振华.晚期产后出血11~234例临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47-248
[4] 徐丽玲,李英华,柴丽.晚期产后出血3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5):953-954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36例声带息肉切除术后患者病例资料,麻醉复苏期主要的护理方法有一般护理、保持循环系统稳定、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和复苏期患者的安全护理等。
结果:36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在麻醉复苏期生命体症基本平稳,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
结论:精心细致的护理,能减少声带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对患者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声带息肉 手术 麻醉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81-02
声带息肉为发生在声带边缘或表面的炎性增生组织,需行声带息肉切除术,声带息肉切除术后麻醉复苏期是指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从麻醉状态逐渐苏醒的过程,是患者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阶段,也是诸多麻醉后并发症和意外发生时期[1],如救护不及时,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复苏期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我们通过对36例声带息肉切除术后麻醉复苏期患者的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36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1—67岁,病程3月~19年。临床表现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双侧声带息肉11例,单侧声带息肉25例,术后经病理报告证实均为声带息肉。36例患者均采用全麻下支撑喉镜声带息肉切除术,住院时间5-9天,全部康复出院,有效率达100%。
1.2 方法。
1.2.1 一般护理。复苏室应光线充足宽敞,隔音良好,温度22-25,湿度50-60%,麻醉复苏室的设备完善,包括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中心吸引、中心供氧、喉镜、各种规格的气管导管、人工呼吸球囊、深静脉穿刺包等,各种抢救药品齐全。患者入复苏室即给予氧气吸人,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的情况,将输液装置、各种引流管、负压装置妥善安放,将被子盖好,酌情5~10min测定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正确判断麻醉恢复期患者的意识状态,根据监测指标(中心静脉压、动脉压或血压)用血气分析的结果调整控制输血输液的速度。密切临护生命体征神志的变化。通过观察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估计麻醉深度。如瞳孔大或正常,睫毛反射存在,呼吸浅速,表示即将苏醒。
1.2.2 保持循环系统。稳定物的作用及手术创伤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低血压常因血容量不足及残余麻药作用引起,应及时补充血容量,缺氧和二氧化碳可引起心动过速,应根据医嘱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者正常体温,由于在麻醉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手术室室温过低,手术切口大面积暴露、补充大量液体可引起患者体温过低、患者发生寒战。可以应用水温不超过50℃的热水袋用毛巾裹好后帮助患者保暖,或者应用照射保暖或保温毯等,必要时根据医嘱应用药物控制寒颤,也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滴。因为患者体温过低等可引起心动过缓,若心率每分钟少于60次或者大于100次,并伴有心律失常时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准确记录输血输液量及排液量,注意术后患者有无少尿或无尿现象,严格遵医嘱输血输液,密切临测血氧变化。
1.2.3 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声带息肉全麻切除术后患者可出现苏醒延迟,吞咽反射减弱,为了防止呕吐引起窒息,全麻后患者取俩卧或去枕平卧,头侧向一侧,有呕吐物及时吸出。呕吐是由及手术刺激后引起的,可适当给予止呕药,呕吐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立即吸净口腔、咽部气管内的呕吐物及血液,置于俯卧位或侧卧位,给氧,及时通知麻醉医师紧急处理,防止反流与误吸。患者苏醒前颌关节、肌肉松弛,舌根易后坠,堵塞咽喉气道[2]。当患者出现鼾声时,表明舌体堵塞气道可托起下颌或应用鼻咽通气导管,将患者置于适当,头尽量后仰,同时患者的下颌向前上托起,张开嘴辅以正压通气,可立即缓解,如患者表现为呼吸浅、呈鸡鸣样呼吸,鼻翼煽动、喘鸣及发绀,伴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提示发生喉痉挛,应及时抢救,去除诱因,充分加压给氧。地塞米松10~20mg静滴,氨茶碱2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nd缓慢静脉推注。
1.2.4 复苏期的安全护理。声带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过程中往往出现明显的兴奋期、意识模糊。出现躁动、幻觉,相应地带来许多不安全隐患,易发生坠床,此时必须有专人守护,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可以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对苏醒较慢的患者应注意有无肝肾功能损害造成的意识障碍或低血糖、低钠血症及脑缺氧等,注意变换,使患者肢体保持功能位。等待患者神志清醒,有定向力,能正确同答问题,呼吸平稳;能深呼吸和咳嗽,氧饱和度>95%;血压及脉搏平稳30分钟以上,心电图无严重心律失常和ST-T波改变[3];参考Aldert护理评分,一般达到10分,经麻醉医生认定后,由麻醉医生送回病房并与病房医护人员交班,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病情较重需要长时间监护的,由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共同送ICU继续监护治疗。
2 结果
36例声带息肉切除术后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在复苏期生命体症基本平稳、安全,并发症及时发现并迅速采取措施解决,完全清醒后肌张力恢复、保护性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呼吸道通畅,麻醉平面消退满意,均安返病房。
3 讨论
声带息肉切除手术完毕,麻醉停止,但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因此在麻醉恢复期,随时可出现患者血循环、呼吸、代谢方面的异常而发生生命体征的改变。因此我们不可疏忽大意,要熟悉常用物的用途、用量、不良反应等,对患者护理要认真仔细,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SPO2、呼吸末CO2分压及呼吸频率等,对患者出现的异常状况能及时发现,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迅速而有效的处理措施,给予及时精心有效护理,确保患者安全渡过麻醉复苏期。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2
方器一直是我很喜爱的造型,因为方器主要是由线的变化来完成的,一旦思路确定,制作起来往往简单而直接。在运用到紫砂壶上的时候主要是曲线与直线,不同线性给人的审美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作用到紫砂壶上也会有着不同的效果。方器素来有着端庄刚正的性格特点,所以直线运用较多。直线运用的地方多了,造型就自然而然有一种挺拔之气,这就是人常说的硬朗端方的气韵。但需要注意的是,方壶中的直线并非是学校里数学老师讲课时所说的直线,它是短促的,是转折的,有时甚至会带有一些曲的变化。这种曲的长度有限,曲度也很小,这种细微的差距会让紫砂壶整体看来依旧是方方正正的,但却在风格气势上增添了一种柔和的效果,这便是紫砂壶制作中常说的刚中带柔了。我的这件“六方牛盖”壶便运用了这方面的技巧。
我在进行紫砂壶创作的时候一般会有五个步骤,首先是构思,在头脑中不断对创作设想进行否定和完善,然后将想法付诸图纸,在纸上用线条予以表达,这对于脑海中设想的形态有着十分良好的补充作用,现今科班出身的紫砂陶手大多学过美术,我认为学习美术对于紫砂壶的创作是很有益处的,这可以让我们很直观的了解自身的创作是否可行;然后可以先制作一个小小的样坯,从平面转化到立体的表现,这对于方器的创作尤其合适,可以更加客观的观察整体的形态,最终验证自身的创意是否能够实施,随后一气呵成的进行创作。
这在“六方牛盖”壶的形体上有着鲜明的体现。该壶可以说是一口气制作完成的,壶身为六方体,口盖方正,六面壶壁的棱线则处理成较为柔和的曲线,曲直结合,创造出和谐统一的审美效果。但观其整体仍给人以方正有致的效果,一种力度的彰显。而流、把等部位则采用少许的曲线作为过渡,使整个器型既端庄雅正又温婉动人,不使观者有过于棱角分明的视觉刺激。
六方牛盖这个造型,壶盖是制作的重点,要简单却不失大雅。我的这件“六方牛盖”壶的重点在于壶盖上两个对称的椭圆型孔,咋一看像是牛头上两只圆鼓鼓的“眼睛”,形象生动,尤其是对两个对称的镂空部位体积的掌控,盖的中央开设了气孔,大小合理的“眼睛”不单在造型上更加美观,更能够对壶盖整体的结构进行强化,提升了使用的舒适性,使日常使用中提盖损坏的几率大大减小。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反硝化聚磷菌(DPB)
中图分类号:O61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反硝化除磷机理和传统A/O法除磷机理极为相似。厌氧段,DPB释磷过程和传统除磷工艺中PAO基本是一致的;而在缺氧段,不同于PAO以O2作为电子受体,DPB是以NO3 —作为氧化胞内PHB的电子受体。它利用降解厌氧段储存于体内的PHB产生的能量ATP,大部分供给自身细胞的合成(糖原的合成)和维持生命活动,一部分则用于过量摄取水中的无机磷酸盐,并以Poly—P的形式储存在细胞体内;同时NO3 —被还原为N2。如此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条件下,通过DPB的新陈代谢作用即可同步实现反硝化和除磷效果。
2、反硝化除磷理论
通过研究发现,活性污泥中的一部分聚磷菌能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在进行反硝化的同时完成过量吸磷。1993年荷兰Delft大学的Kuba在试验中观察到: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易富集一类兼有反硝化作用和除磷作用的兼性厌氧微生物,该微生物能利用02或NO3 —作为电子受体,且基于其胞内PHB和糖原质的生物代谢作用与传统A/O法中的聚磷菌(PAO)相似。对于这种现象,大部分研究者发现:生物除磷系统中的PAO可分为两类菌,其中一类PAO只能以氧气作为电子受体,而另一类则既能以氧气又能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因此它们在吸磷的同时能进行反硝化。
大量研究也表明:当微生物依次经过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阶段后,约占50%的聚磷菌既能利用氧气又能利用NO3 —作为电子受体来聚磷,即DPB的除磷效果相当于总聚磷菌的50%左右。这些发现一方面说明了硝酸盐亦可作为某些微生物氧化PHB的电子受体,另一方面也证实了在污水的生物除磷系统中的确存在着DPB属微生物,而且通过驯化可得到富集DPB的活性污泥。
3、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因素
3.1碳源
碳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碳源(如乙酸、丙酸、葡萄糖等)下反硝化除磷效能的研究。研究表明,以乙酸为代表的低分子挥发性脂肪酸(VFA)可以用来提高聚磷菌的释磷量,从而为缺氧段的大量吸磷创造条件;丙酸虽然也可以提高生物除磷效果,但对反硝化除磷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葡萄糖的大量存在将使已成为优势菌群的PAOs和DPB逐渐被非聚磷菌取代。
3.2污泥龄
污泥龄(SRT)反映了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状态、生长条件及世代周期等基本特性。生物自身生长特性、有机物的降解及污泥增长都是通过污泥龄来衡量的。不同的SRT对应着不同的优势微生物。缩短泥龄可以提高系统的同化除磷能力;长泥龄的生物除磷系统单靠生物作用以期达到完全除磷几乎是不可能的。
3.3污泥浓度
通常系统中的MLSS越大(说明DPB含量越多)厌氧段的释磷效果越好,并且缺氧段DPB的吸磷能力也更强。通过试验表明增大MLSS可缩短放磷和缺氧吸磷反应时间,但MLSS浓度过高易导致反硝化吸磷后期出现磷的二次释放,同时也会影响沉淀效果,增加后续污泥处理费用。
3.4 pH
在反硝化除磷工艺中控制释磷的厌氧条件极为重要。PAOs以氧或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时的吸磷能力基本相同,且其在缺氧和好氧条件下的活性也基本相同。DPB和好氧PAOs可以共存。pH对DPB厌氧释磷影响较大,随着pH增大,P/C也随之提高(即消耗单位乙酸将会有更多的磷释放),但当pH过高时,P/C有所降低,这主要是磷酸盐的化学沉淀引起的。缺氧段pH过低,缺氧吸磷菌不能适应,吸磷作用破坏;缺氧段pH中性偏碱性时,磷的释放与吸收效果稳定,因此缺氧段在偏碱性条件下,反硝化除磷仍能够稳定运行。
3.5缺氧池的NO3 —负荷
研究表明:当进入主缺氧池的NO3 —负荷低时吸磷主要限制在好氧池;当主缺氧池的NO3 —负荷超过其反硝化能力从而出水中存在NO3 —时,可以观察到显著的缺氧吸磷。研究人员对两家废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间歇实验时也发现,二者的缺氧池消耗的NO3 —分别为28和14mg NO2 ——N/(L进水)时,对应污泥中DPAOs/PAOs分别为50%和20%~40%。
由于缺氧池NO3 —负荷与DPAOs生长之间有重要关系,为了对反硝化除磷进行数学模拟,很有必要建立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但目前对反硝化除磷的研究还不能做到这一点。
3.6溶解氧
在反硝化除磷工艺中控制释磷的厌氧条件极为重要。厌氧段的溶解氧含量(DO
3.7水力停留时间
水力停留时间对反硝化除磷工艺的除磷效果影响较大,同时还会影响去除单位氮和磷所需要的COD量,从而影响到污水厂的占地面积和基建费用。研究表明,对反硝化除磷工艺,好氧段的水力停留时间满足充分硝化即可;厌氧段DPB吸附转化COD的同时充分释放磷为下一步做准备;缺氧段则需要有充足的吸磷时间,保证出水水质达标,但不宜过长,否则会导致磷的二次释放。
4、反硝化除磷技术与传统一般技术的分析比较
反硝化除磷和传统的生物除磷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生物除磷是利用聚磷菌等微生物,从环境中过量地摄取磷,将磷以聚合态形式贮藏在菌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从而达到除磷效果。传统生物除磷中存在着脱氮和除磷的矛盾,硝酸盐含量是其除磷的限制性因素,聚磷菌和反硝化菌等共存于同一环境,对污水中的基质存在着严重的竞争,无法保证每种微生物都获得各自最佳的生长环境。
反硝化除磷工艺中,DPB作为优势菌群,减少了其和反硝化菌之间对有机物的竞争,可对污水中更多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和脱磷,由于反硝化菌和DPB可在各自最佳环境中生长、可共用碳源,达到一碳两用的效果,因此硝化反应不再是限制性因素,曝气区的容积得以缩小,从而减少了曝气能耗,产生的污泥量大大减少,因此也节省了后续污泥的处理费用。与传统技术相比,反硝化除磷技术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
5、结语
反硝化除磷的发现是生物除磷的最新研究成果。这种生物除磷新途径将反硝化脱氮和生物除磷有机地合二为一,使反硝化除磷分别节省50%和30%的COD与02消耗量,相应减少50%的剩余枵泥量。也正是这个原因,具有反硝化除磷的工艺被誉为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艺。
参考文献:
【1】丁彩娟,吉英芳,高小平,等.A/ASBR中PHB转化与反硝化吸磷的关系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27(3):80一84.
【2】王爱杰,吴丽红,任南琪,等.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可行性[J].中国环境科学,2005.25(5):51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