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垃圾处理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镇生活垃圾;垃圾处理;资源化;无氧热解技术;节能环保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1-008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1.041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垃圾的增长速度已逐渐达到每年5%以上,“垃圾围城”现象对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的危害不断加剧,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已成为缓解环境和能源的双重压力的必要措施。相比目前我国主流的填埋、堆肥和焚烧垃圾处理技术,垃圾热解作为一种二次污染物低,无害化彻底,资源化的燃气或焦油热值和效率高的技术,受到了国内外普遍关注。为此,下文将结合国内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垃圾处理行业市场现状浅谈垃圾无氧热解技术的应用前景。
1 国内垃圾处理技术
1.1 填埋
填埋处理利用地下微生物长期的分解作用使垃圾无害化,操作简单,应用范围较大,但占地面积较大,垃圾分解速度慢,对地下水、土壤等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1.2 堆肥
堆肥处理无害化程度较高,技术成熟,但对于垃圾成分要求较高,制造周期长,处理规模较小。我国堆肥组分重金属含量普遍超标,堆肥产品出路成为严重问题,整个行业一度处于停滞甚至萎缩状态。
1.3 焚烧
凭借优秀的减容能力和迅速的稳定化特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垃圾焚烧已进入了黄金发展期。然而大量垃圾焚烧炉炉温偏低,产生的剧毒有机物二f英及重金属飞灰含量较大,难以有效处理,已经引起了和大量上访和诉讼,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1.4 热解
热解是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的环境下通过高温分解的过程,生活垃圾中的高分子生物质及石油制品热解后生成可燃气体、少量焦油和炭。垃圾热解是还原条件下的吸热过程,抑制二f英的产生,且无飞灰烟尘等,能够使垃圾在最大程度的减容同时真正做到无害化处理。
国内目前的垃圾热解技术实质上可归纳为热解气化及无氧热解两种。
热解气化为内热式热解反应,通过控制空气量实现部分的生活垃圾燃烧,为整个热解过程供热。由于空气的进入,本质上与燃烧类似甚至一致,污染物的排放量虽能够有所减少,但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垃圾焚烧带来的污染问题。因此,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无氧热解技术的应用前景。
无氧热解大多为外热式,隔绝氧气与垃圾并易于收集可燃气体。因此无氧裂解技术的运行成本要远远高于热解气化,不仅需要大量的外部能源间接传热,工艺控制上也更加复杂。
以最大程度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目标,垃圾处理技术是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随着国内环境保护标准的不嗵岣撸垃圾热解技术必将越来越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 垃圾处理行业市场现状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人均产量持续上升,2015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超过2.5亿吨。垃圾存量巨大,而处理手段相对落后,垃圾处理行业市场的扩大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十二五”期间,垃圾处理行业年均投资已超过500亿元,预测“十三五”期间年均投资将超过700亿元,由此可见,垃圾处理行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虽然对于垃圾处理而言,无害化才是首要目标,但由于垃圾的减容需求并没有其他很好的解决办法,因此,即使垃圾填埋和焚烧有诸多缺陷,为了摆脱目前垃圾围城的困境,中国垃圾处理行业上填埋和焚烧仍是
主流。
填埋由于技术含量低、处理方式简单,是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大多是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运营,市场化程度不高,在此不做过多讨论。
到2015年底,全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为23.3万吨/日,在建的工程规模为10万吨/日左右,而根据“十三五”规划,垃圾焚烧工程建设仍然处于上升期,计划2020年垃圾焚烧处理量超过40万吨/日,2025年达到50万吨/日并保持稳定。市场对于垃圾焚烧处理保持着高度兴趣,以运营为主的地方国企试图垄断竞争,引进国外技术或具备自主技术的设备企业试图以价格优势取胜,外资企业试图进入中国市场。行业空间释放的顶部将近,一个项目立项后各方资本竞争激烈,甚至在2015年多次引起处理费价格断崖式降低,几乎成为恶性竞争。
同时,环保门槛在垃圾焚烧行业邻避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全方位持续提升,环保业界人士提出“蓝色焚烧”新概念,排放指标较欧盟严格10倍,这意味着垃圾焚烧企业在研发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上的成本进一步
提高。
垃圾热解气化技术在国内实现了工程建设,但能正常运行的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的工程案例极其少数,且普遍应用于300吨以下中小型规模的垃圾处理。无氧热解在国内目前大部分的技术研究处于中试阶段,仅有北京神雾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昌平建立了50吨的中试实验工厂和河北霸州200吨规模现处于试运行阶段的示范样板工程。热解技术在国内小范围的试点应用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出现各类工艺或者设备问题,无法按照设计要求运行,许多垃圾处理厂处于亏损或者半停产状态。
我国垃圾热解工程建设处于初始阶段,工艺还未得到完全成熟认可,所以在热解领域的竞争微乎其微。但是由于垃圾热解与垃圾焚烧在垃圾处理范围和能源利用方式上大致相同,垃圾热解市场与垃圾焚烧市场相重叠。在垃圾处理领域,垃圾热解要面临着垃圾焚烧残酷的市场竞争。
3 无氧热解技术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家还未针对热解技术处理生活垃圾出台过有关政策、法规。当前垃圾热解处理的有关税收、用地、上网电价、废弃物处置等政策均按照生活垃圾焚烧的有关政策和法规执行。城市垃圾处理一般采取BOT或者PPP模式,热解工艺技术的国家指导性政策缺失,企业投资风险加大。国内无氧热解技术每吨垃圾直接投入的运行费用在130元左右,建厂投资大概为45~60万/吨,收入则主要来自两部分――卖电收入和政府的垃圾处理补贴费。如果按照低于100元的补贴价格用热解技术处理生活垃圾,企业很难见到经济效益。受热解设备结构和燃烧过程的影响,单台热解设备的每天处理规模在150吨以下,对于超过600吨的垃圾处理,无氧热解装备投资大于焚烧的炉排路的投资,此外在系统集成方面比炉排路复杂,因此往往直接采用垃圾焚烧处理的方式。
虽然目前垃圾焚烧处理技术逐渐提高,已经达到了排放标准,但该标准是通过从燃料到末端的严格控制和不断消耗成本的后处理过程实现的,且超细颗粒处理效果有限,而经营者为了谋取利润,不惜偷工减料,人为地造成排放超标。因此,建垃圾焚烧厂的地方,往往污染严重,引起社会问题。
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垃圾无氧热解的重视程度以及出台的相关政策才是影响无氧热解技术应用前景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了环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唯有国家政策将垃圾无氧热解和垃圾焚烧区分开来,并给予无害化的无氧热解技术更为优惠的政策,才可能真正迎来无氧热解技术的春天。这种情况只有在垃圾围城现象消失,垃圾减容压力减弱的时候才能提上日程,根据“十三五”规划,未来15~20年很有可能是垃圾无害化标准的高峰,而垃圾无氧热解处理优惠政策应在此之前就能够逐渐提出,使其占据垃圾处理的部分市场。
小型化也是垃圾无氧热解处理技术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众所周知,垃圾处理成本中运输成本是相当一部分比例,目前国内垃圾回收的方式是统一回收然后运输至距离垃圾产生地点较远的垃圾处理厂,运输成本高且路途中臭气严重,影响市民生活。不同于垃圾焚烧及填埋,垃圾无氧热解技术在垃圾成分达到一定要求的情况下能够做到集装箱大小,可以在垃圾回收点直接处理垃圾,节约运输成本,也可达到移动垃圾处理站的效果。由于处理技术反应条件不支持二f英及w灰的生成,甚至能够以居民区为单位直接处理当天生产的垃圾,可谓是垃圾处理技术的革命。
而上述垃圾成分要求,则是垃圾中不含金属及无机物(建筑垃圾、玻璃等),分选成本很高,但却能够在垃圾回收前端达到目标。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土地及周边条件、产生垃圾的成分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等有关。中国垃圾中厨房是垃圾的主要产出源,有机质含量大、热值低、垃圾量大。如果能够从垃圾源头上得到良好的控制,实现严格的分类收集,使用小型化无氧热解设备就近处理有机质及石油制品的垃圾不是空想。中国已逐渐在各大城市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并培养公众环境意识,相信在未来5年内能够在部分发达地区实现目标。
在上述市场环境达成前,当前市场条件下,无氧热解技术在成分复杂的城镇垃圾面前没有经济优势,市场竞争力较弱。因此,可转向特殊垃圾组分,如废塑料、废旧轮胎、农村秸秆、餐厨垃圾、医疗垃圾等,熟悉工艺流程,做好技术储备。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镇生活垃圾无氧热解技术无害化程度高,减量化效果好,资源化能力强,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上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垃圾前端分类收集的背景下具有可小型化无污染的优势。由于现阶段并没有政策倾斜,无氧热解技术可应用餐厨、医疗、石油制品等特殊且难以处理的垃圾组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立法;执法
中图分类号:D922.6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8-0085-02
随着城市规模、人口的迅速扩张,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穗港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活垃圾处理难题。在生活垃圾处理上有许多需要相互借鉴的地方,也有许多需要通过合作解决的问题,对两地的生活垃圾处理法进行比较,可为解决诸如此类问题奠定基础。
一、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法治概况
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法律依据有:一是《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广东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垃圾的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及其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二是《广卅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该规划全面制订了广州市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的计划、方针,提出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分类收集的理念和目标。三是《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利用价值以及环境影响等,根据不同处理方式的要求,规定了对它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虽然广州市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法律依据比较多,但这些规定比较原则和概括,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规范。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实施监督管理;负责从事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和建筑垃圾清运、处置企业的资质审批;负责对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粪便、死禽畜、变质肉类等无害化处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负责市区水域市容环境卫生执法管理等。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广州市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前提下,勇于开拓进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显然跟不上城市垃圾增长的速度,造成目前垃圾围城的严峻局面。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缺位,比如,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押金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
二、香港的城市垃圾处理法治概况
香港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废物处置条例》、《产品环保责任条例》,其他相关法例还有,《简易程序治罪条例》管制乱抛垃圾,《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防止及管制乱抛废物,并可于任何地方移去垃圾及废物。《郊野公园条例》禁止任何人士在郊野公园乱抛垃圾,《海岸公园条例》禁止任何人士在海岸公园和海岸保护区乱抛垃圾。
《废物处置条例》是管制废物处置的基本法例,监管范围包括废物的收集、处置及废物进出口,加上其他相关的环保法例,提供了一套完备的架构,从废物产生直至最终弃置的阶段,全面地管理香港废物。《产品环保责任条例》为实施生产者责任计划提供法律基础,并以塑胶购物袋环保征费作为条例内首个生产者责任计划。
特区政府主要通过执行性立法管制废物。政府制订了许多计划来贯彻执行立法,如废物处理计划、塑料购物袋环保征费计划、废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计划、自愿性生产者责任计划(包括电脑回收计划、充电池回收计划、旧电器回收计划、玻璃樽回收计划等)、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工商业废物源头分类计划等。
香港政府对废物的处理采取减量化、资源化和循环利用的措施。《废物处理计划》是香港都市固体废物处理策略的纲领。按照这项计划,废物处理设施全部南环保署负责管理,包括3个策略性堆填区和废物转运站网络。都市固体废物的管理策略是以各个策略性堆填区以及邻近市区的废物转运站网络为基础的。策略性堆填区是处置废物的主要场所,废物转运站,是从人口聚居的主要市中心所收集的废物会运往废物转运站压缩,然后装入特制的货柜内,再运往策略性堆填区处置。用这种方法运送大量废物既可降低整体运费,又町大大减少大量小型废物收集车在道路上行走对交通及环境造成的滋扰。已关闭的堆填区需至少30年才可全面修复,在此期间堆填区的土地将持续沉降,不适宜发展建筑物。修复承办商必须确保堆填区在期内状况安全,并符合环保标准及作合适的土地使用。已修复的堆填区将陆续发展成康乐设施,例如游乐场、运动设施、休憩公园等。把堆填气体用作非矿物燃料的做法,既环保,又有助减少本地的能源需求。把抽取出来的堆填气体燃烧或加以利用,能大幅减少已关闭堆填区所释出的温室气体。《减少废物纲要计划》制订多种减少废物的方法,提升都市固体废物(特别是家居废物)的回收率。
香港政府重视公众参与废物处理,在都市固体废物处理的信息公开方面非常完善。比如,就废物的收集,公众可通过环保署的网站,查询到每一个废物收集点的具置,甚至连废物分类回收桶/三色桶位置都可以查询到。全香港设立5个环境资源中心和一个流动环境资源中心,负责对公众进行环境健康教育,宣传环保理念。除此之外,香港政府通过举办各种公众咨询会,邀请公众参与,比如都市固体废物收费公众咨询、关于扩大塑胶购物袋环保征费计划公众咨询、建议医疗废物管制计划公众咨询、检讨化学废物处理中心提供收集及处置化学废物服务的收费公众咨询。环保署还筹办工作坊,邀请公众参与讨论香港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的发展;在环保署网站建立重要的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促进旧物免费转赠或象征性收取费用。
三、比较和借鉴
穗港两地都高度重视对现有城市垃圾采取分类处理,主要以填埋方式或焚烧方式,实行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尽量减少现有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然而,穗港受不同的文化背景、法律传统、现实立法、执法体制不同之影响,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也不相同。
(一)主管机构、分类和处理方式不同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广州市的主管机构是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而香港归属于环保局。广州市把城市生活垃圾作为单独一个类别,又可分为4个小类别: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对上述4小类垃圾分类后再行处理,目前主要采用填埋处理。而香港把城市生活垃圾称为家居废物,主要采用堆填处理。
(二)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运送方式不同
广州市采取分类收集容器,实行责任人制度。在从收集容器运往垃圾处理厂的过程中,并没有具体规定如何避免二次污染,只是笼统的规定。香港是采取从人口聚居的主要市中心所收集的废物先运往废物转运站压缩,然后装入特制的货柜内,再运往策略性堆填区处置。以这个方法运送大量废物既可降低整体运费,又可大大减少大量小型废物收集车在道路上行走对交通及环境造成的滋扰。
(三)管理方式方法不同
广州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根据《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和其他相关法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会同发展改革、经贸、国土房管、环保、城乡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依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安排,制定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香港环境保护署则是通过严格立法,如《产品环保责任条例》为推行生产者责任计划提供法律基础。《都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大纲(2005-2014)》提出一套策略解决严峻的废物问题。生产者责任计划是《政策大纲》内一项主要政策工具,透过落实“污染者自付”的原则和“环保责任”的理念减少废物,并把有用的物料回收和循环再造。在生产者责任计划下,制造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须分担回收、循环再造、处理和弃置废弃产品的责任,以期避免和减少有关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四)公众参与程度不同
香港环保署通过多个不同的伙伴计划,鼓励和引诱公众参与,实施废物立法。如充电池回收计划、电脑回收计划、玻璃樽回收计划、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旧电器回收计划、绿色乡郊减废计划等;另有引诱企业参与订立自愿性的协议,如自愿性月饼包装管理协议等。环保署在作出决策前广泛举行公众咨询活动,开展公众咨询事项。如都市固体废物收费公众咨询、堆填区扩建计划可行性研究、扩大塑胶购物袋环保征费计划公众咨询等。
(五)分析和借鉴
严格、全面、细致的立法是城市垃圾处理法治的基础。香港为处理都市固体废物,制定并颁布了《废物条例》、《产品环保责任条例》、《都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大纲》等。在健全立法基础上的依法治理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关键。香港为严格执行都市固体废物处理立法,港府环保局制定和执行了丰富多样的执行计划,如废物处理计划、减少废物处理计划等。
广州市由城市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权力比较集中,责权分明。但不利之处在于城市生活垃圾中包含很多有害废物、可回收物,而这些需要环保部门专门处理,因此就存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后在部门之间的移交问题。同时,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有很强的环境专业技术性的要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需要严格的环境监测和监管,如对垃圾填埋场沼气危险的评估和预处置,国外的经验一般是由环保部门统一处理,这样可以降低管制成本、集约资源、提高处理效率,香港即由环保局具体负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并对填埋场沼气危险进行评估和回收处理。
将法律条文转化成民众的日常理念和生活习惯
大家总在说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法律条文转化成民众的日常理念,转化成民众的生活习惯。民众良好的社会规范源于良好规则下的日常培养和训练。我们拿德国垃圾处理做例子来说明德国民众的理念和规范。垃圾处理是城市越来越重要的功能(乡村也不例外)。就垃圾处理而言,在德国存在着阶段性的处理方式,每种方式不但反映了技术的发展,也反映了民众的理念、行为和素质的升华,在升华中,使民众达到“训练有素”的境界,而成为社会在某一方面有序运行的基础。
垃圾处理的初级阶段是单纯的垃圾处理,即简单的填埋和焚烧。通常我们看到的垃圾由发生地运往一个固定的地方,例如郊区,进行异地填埋或焚烧。其典型的做法是:民众将废弃的物品胡乱放在一起,垃圾车也胡乱地收集拉走。这个阶段的民众意识和行为表现是“胡乱堆放”。垃圾处理的第二阶段是分类处理和回收,即废纸、玻璃、塑料等回收再利用,焚烧发电,建筑废料经处理后再用作建筑材料或填海造地等。这个阶段,民众丢弃垃圾时首先进行分类,垃圾车也分类运输,分别送到不同的处理场进行处理,使垃圾尽量可再使用。这个阶段,民众意识和行为表现是“分类处理”。到第三阶段,是在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改变物品和建筑物的构成成分,使其少产生垃圾,并在产生垃圾后能有秩序地进行无害处理。这个阶段,例如,建筑物的设计尽可能使用可回收物料,尽可能回归自然,尽可能减省不必要的原材料。日常用品的设计尽可能简捷,减少原材料。即使使用原材料,例如快餐盒,其设计也尽量采用可回收材料。餐厅的用品,例如筷子,可由一次性使用改成多次重复使用等。这个阶段,民众意识和行为表现是“源头减少”。到了第四阶段,最好是不产生垃圾,免除垃圾处理,例如,电子书籍、电子报纸,无纸办公等,免除了废纸的产生。不产生垃圾可能还有许多别的办法,但这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再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这个阶段,民众意识和行为表现就到了“不产生”的状态。
许多发展中国家处于第一阶段,或者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移。德国大致处于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转移的状态。按现代人们的思维水平和技术预测,还很难断定社会能否达到“无垃圾”的水平,但我们可以说,当民众有了“不产生垃圾”的理念,尽管社会还没有到达第四阶段,还没有条件完全付诸行动,但至少可以作为指导思想来看待政府政策和分析社会行为,来指导和激励自己的行为。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就进步了。政党、政府的责任在于让每一项社会政策及措施都能成为有益于民众素质养成的途径。
民众社会规范的形成,需要有规则的约束过程
德国通过垃圾处理法规来逐渐改变社会状态。德国的垃圾处理法规要求从简单处理转变为垃圾再利用,再转向源头进而减少垃圾的产出。各领域有自己的约束性规定。在建筑垃圾领域,采取的办法是:第一,建筑垃圾应当在垃圾产生地进行回收并且再利用,不能转运到其他地方进行处理,当地企业、政府和居民须担当起处理垃圾的责任。第二,建筑材料生产商要确保其产品在设计和产品结构上有助于减少垃圾产生,或便于使用后可回收再利用,并且还要满足再利用时的环保要求。第三,建筑物设计者必须在设计中采用可回收材料等环保措施进行建筑设计。第四,建筑物的施工者必须按照图纸采用减少垃圾或可回收的材料进行建设,不能更改或减工减料。第五,当建筑物拆除时,拆除施工者分类收费,必须按照回收再利用的条件进行施工作业。
在德国,房屋所有者的环保理念、设计者的房屋设计及所需材料、施工者的施工结构要求、拆除者的收费标准等,都要按照环境保护和垃圾无害处理的法规要求进行。法规要求房屋所有人、开发商、建筑商,以及房屋中介机构都有责任将垃圾管理办法写入房屋建造合同和计划中。否则,就是违法。违法的处理或者是“房屋不能建”,或者进行经济或行政方面的处罚。这种惩罚就是一种压力,客观上使民众在进行与垃圾形成有关的行为中,多方面考虑后果,并约束自己的行为符合法规要求,甚至比要求做的更好。这就是对民众行为的社会训练。由于这种训练符合公共利益,民众是认可的、支持的,所以才能可持续,才能成为民众习惯。我们看到,仅仅是垃圾处理这个社会职能,德国政府就从建筑材料生产商、建筑物设计者、建筑物施工者、建筑物拆除者、民众及政府等若干方面进行规范和约束,使各方面能够自动地、循环地、合理地进行垃圾处理。这样一来,社会就逐渐形成一种系统能力,而不是个别能力,去对待垃圾处理问题。
比行为更持久的是理念。上面说到的当建筑拆除时,拆除者要分类收费。不可回收的单纯处理费用十分高昂,但拆除可回收垃圾的费用要低得多,这就迫使建筑物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到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后拆除时的基本要求。你看,就垃圾处理这件事,形成的社会规则和系统能力,不但约束了民众现在的行为,而且还培养了民众的
长周期环保理念,这个理念可以指导并促进垃圾处理新规则的诞生,由此,还可以再通过新的更加符合公共利益的规则去培养和训练民众,使民众自动遵守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社会习惯。
德国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做得很有成效。在德国的垃圾总量中,将近三分之二的垃圾是建筑垃圾。政府与企业一起,采取各种方式使建筑垃圾得到循环利用,并收到很好的效果。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2005年,由于使用再生建材,德国建筑行业共节省建材成本37亿欧元。2008年,德国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已经达到90%。根据德国环境部2011年1月份公布的统计数据,德国的垃圾管理产业近几十年发展迅速,到2008年已经成长为一个领域很广、实力很强的经济部门,提供16万个就业岗位,年产值达到400亿欧元,为德国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出了很大贡献,成为德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什么社会系统的能力建设能够持久有效?关键在于最初的设计和规则制定。在垃圾处理上,1972年联邦德国颁布第一部垃圾处理法,1986年对该法进行修订,首度确认了由单纯垃圾处理向垃圾管理转变的原则。1993年加入了建筑垃圾应当在垃圾产生地进行单独回收且再利用的条款。1996年10月,《循环利用及垃圾管理法》开始实施。《循环利用及垃圾管理法》确认了一整套垃圾管理经济的原则,在垃圾处理上建立了新的等级要求,反映出最高等级是避免产生垃圾,其次是回收再利用垃圾,最后才是单纯处理垃圾。
政府负起责任并积极作为
世界上,对垃圾的意识和对垃圾处理的机制,有的国家先进,有的落后。差异中的落后状态,其原因一部分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段,社会缺乏技术能力;一部分源于社会具有技术能力,但政府不积极作为,行为处于无序状态;一部分源于虽然政府制订了法规规则等,但缺乏执行力,法规屈从于不良的社会习惯,形同虚设。所以,国家没有系统的、高水平的垃圾处理法规,或者没有依据法规对国民进行系统训练,就只能跟着危机行走,穷于应付。例如,当垃圾成堆成山、形成污染危害、民愤很大时,才被动考虑处理方式。为什么不能进行战略性设计?为什么不能进行前瞻性建设?为什么非要等到出现危机时才去应付?为什么中央政府不作为而省州政府也不作为?这里肯定存在着一个系统机制问题。
中国的状态,现在比过去好多了。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对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街道上摆放的分类垃圾箱,明确标示着“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城市开始建立分类处理垃圾的企业或机构;城市(或乡村)的垃圾意识和垃圾处理机制正在建立。这是一个好的趋势。现在存在的问题,一是相当多的城市设有垃圾箱,但还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城市垃圾仍然处于“混装”状态,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比较弱。二是虽然垃圾箱标示了“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其他”的类别,但民众大多不知道该类究竟是何物,手中的垃圾弄不清什么东西该往哪里投。有的城市的分类垃圾箱对分类作细目解释,或在该类下用图画来表达。这样市民在投放垃圾时知道往哪个箱里投放什么。三是垃圾箱分类清楚了,但有的市民在家就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拿了一整包什么都有的垃圾,到垃圾箱跟前,犹豫一下,也懒得再分,随手就将一包垃圾塞进了其中的一个箱中。四是即使有了民众对垃圾的分类投放,但城市的垃圾分类处理能力还跟不上,多数垃圾不得不进行原始的填埋或焚烧。五是民众和社会除应付当前的现实问题之外,还没有确立远期的有关垃圾的环保理念。没有先进的理念就很难有前瞻的行为,很难为将来形成系统能力做准备。这种状态,主要责任在政府。
在许多事情上,例如在垃圾处理的事情上,问题不断,大多源于最初的基本设计。有些国家的许多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虽然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但大多是政府的顶层设计、政策设计、规则设计等不到位。德国在顶层设计、规则设计方面下了很大的力量,以规则为基础训练民众方面更是下了很大的力量。垃圾处理这个看起来很小实际很大的领域,能看到100年后建筑物拆除时垃圾的处理机制,就是基本设计的力量,就是政府素质和民众素质的体现。通过基本设计使民众逐渐成为“训练有素”的民众,使政府成为“训练有素”的政府,国家就可以有序而健康地发展了。
链接:
德国艺术家制造垃圾军队 推行环保
如今垃圾成灾,全球每年都会新产生垃圾近100亿吨,而现实中人类处理垃圾的能力往往远远赶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处于垃圾危机之中。正是基于此德国艺术家H.A.Schult,利用其丰富的想象力用各种垃圾料材料制造出了这批来自未来的垃圾军队。他们的口号是用地狱的形象来征服世界。当然这里的征服世界并不是打仗而是宣扬推行环保主义。
其实这支垃圾军队并不是刚刚诞生,因为早在1996年德国柏林的露天剧场。当时他的创作者德国艺术家H.A. Schult只是把他看成当地艺术展览的一部分。但之后因为他在世界各地旅行中产生了一个用垃圾成为艺术品并建成地标的想法诞生,这也让德国柏林这个露天广场一下成为了世界人民关注的国际影点,并且Google上已经显示也他以具有像莫斯科红场,中国长城,吉萨,罗马金字塔,巴塞罗那,甚至是北极都同等的地位。
要知道素是超级大国的美国,其实还有另一个名称垃圾大国。其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靠表土掩埋。过去几十年内,美国已经使用了一半以上可填埋垃圾的土地,30年后,剩余的这种土地也将全部用完。在中国的垃圾排放量也相当可观,在许多城市周围,排满了一座座垃圾山,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还污染环境。
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是城乡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改善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做好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原则。树立城乡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理念,全民动员、科学引导,促进垃圾源头减量,推动垃圾分类,健全收运、回收体系。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专业化、网格化、数字化”管理机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法规制度,强化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全省每个市、县(市)建成一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达到80%以上,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县级以上城市取消临街放置的非密闭垃圾收集容器及堆放点,建立较完善的生活垃圾密闭收运网络。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县)或示范项目,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全省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30%,市达到50%。加快落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建立较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监管体制机制。
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小城镇及乡村延伸,加快建立和完善小城镇及乡村生活垃圾管理体制和机制。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导。各地要按照《省城镇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大纲》要求,2011年内完成本辖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经费列当地财政支出。编制专项规划,应当广泛征求专家及公众意见,健全设施周边居民诉求表达机制。专项规划经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技术论证,城市政府审批后,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用地纳入城市黄线保护范围,禁止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同时要严格控制设施周边的开发建设活动。在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中要优先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确保建设用地供应,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项目,应当以划拨方式供应建设用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前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二)完善垃圾收运网络。各地要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相衔接的收运网络和体系。按照分类、密闭、压缩要求,升级改造现有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设施、设备,尽快淘汰敞开式收集、中转和运输方式。重点加快区域性大中型转运设施建设,整合现有资源,扩大生活垃圾收运范围,提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探索线路优化,成本合理、高效环保的收运模式。
(三)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各地要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切实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确保有关设施建设顺利进行。要简化程序,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立项、建设用地、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环节的审批速度。在建生活垃圾处理场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工。拟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要加快前期准备工作,因地制宜选择先进适用、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具备条件的城市可集成多种处理技术进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实现各种技术优势互补。
(四)加快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各地对已建成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要对照国家规范、标准,逐项检查、整改、达标,确保2011年底前达到国家无害化标准。要优先开展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生活垃圾堆放场所的生态修复工作,加快城乡结合部等卫生死角长期积存的生活垃圾清理。对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及简易填埋场,要严格按照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制定治理方案和计划,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成后三年内完成封场并做好后续监管。
(五)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单位要严格执行各项工程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切实提高设施运行水平。各地要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各项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建立自动监测系统,大力推行专业化运营,强化对运营单位的考核。对运营不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单位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依法予以处罚,在全省通报,直至取消其“特许经营权”。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准确填报《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信息系统》相关信息。建立污染物排放日常监测制度,按月向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市容环卫)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监测结果。建立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加强岗前和岗上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
(六)积极推进源头减量工作。限制包装材料过度使用,减少包装性废物产生,探索建立包装物强制回收制度,促进包装物回收再利用。组织净菜和洁净农副产品进城,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有计划地改进燃料结构,推广使用城市燃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灰渣产生。在宾馆、餐饮等服务性行业,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逐步在产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促进生活垃圾减量,促进源头减量。
(七)稳步开展分类试点。2011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试点工作,支持市、白山市、敦化市、桦甸市、通化县等试点城市(县城)先行先试。通过试点探索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途径,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和示范项目。试点城市(县城)要根据当地的生活垃圾特性、处理方式和管理水平,科学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办法,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其他城市(县城)当前重点要稳步推进废弃含汞荧光灯、废温度计等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和处理工作,鼓励居民分开盛放和投放厨余垃圾,建立高水分有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实现厨余垃圾单独收集循环利用。进一步加强餐饮业和单位餐厨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建立餐厨垃圾排放登记制度。
(八)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各地要整合现有废旧商品回收站点,建设规模化废电子器件及废旧家具回收、分选中心或拆分中心,完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加强可降解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探索有机垃圾堆肥等先进处理技术。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统筹餐厨垃圾、园林垃圾、粪便、污泥等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支持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企业示范项目建设。
(九)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科学编制《省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途径和方法。建立有效的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网络机制,创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鼓励农村生活垃圾实行就地、就近充分回收和分类生态处理、综合利用。可堆肥的生活垃圾就地处置,需要送相应垃圾处理场的生活垃圾,可采用“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加大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生活垃圾收集力度,提高机械化清扫、分类收运能力和水平。加快城市周边乡镇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建设进程,逐步建立健全小城镇及乡村生活垃圾管理机构,成立专业作业队伍,配齐人员及装备。
(十)加强市场准入和行业监管。各地要加强市场准入管理,按要求严格设定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企业资金、技术、人员、业绩等准入条件,建立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权招标投标管理。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运营单位失信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坚决将不能合格运营以及不能履行特许经营合同的企业清出市场。切实加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市容环卫)和环境保护部门生活垃圾处理监管队伍建设。研究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督察巡视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以及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监管。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节能减排量化指标,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十一)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投入以地方为主,省政府以适当方式给予支持。地方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处理设施和监管能力建设,确保已建成项目的安全运营。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补偿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资金不足。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实行省政府负总责、地方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省政府成立城乡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各地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强监督指导。各地要把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成立相应机构,加强领导,切实抓好各项工作。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目标完成情况要纳入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目标、绩效考核体系予以考核。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环保厅、监察厅等相关部门要对各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对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建立协调机制。在省城乡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高效、务实的协调机制,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相关情况,研究工作措施,推进项目建设,规范运营行为。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建立相应机制,上下联动,积极谋划,齐抓共管,推动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对策
69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53-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县共有25家医疗机构,其中有3所二级医院,6家直属县级管理,还有12家社区卫生医疗中心,4家私立医疗机构。
1.2调查方法整个医疗管理改善工作从2011年6月1日开始,至2012年12月31日截止。工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时间为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此期间主要工作是对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调查,总结问题的所在;第二阶段时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1日,主要工作内容是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初步的解决方案;第三阶段时间为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医院管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效果进行监察,完善相应措施。
2问题
2.1临床操作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虽然医院的所有科室都有完善的无菌操作原则与消毒隔离制度等,但是医护人员不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在检查室、病房和门诊等地不戴消毒口罩和帽子,还有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前未进行手卫生,都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对于输液的患者,护理人员没有做到每人一条止血带;给患者续加液体的时候,瓶口没有给与相应的消毒措施。因为是基层医院,所以部分护理人员不了解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重要性,不能按照消毒隔离原则配置、使用以及更换消毒液。医务人员对于医院常用的隔离标识不了解,在接触污染的血液、体液等物品时的自我防护意识弱,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
2.2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由于我县的医疗卫生中心中只有小部分是直属县里管理的医院,还有二级医院,只有这一类医院才会设置较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由于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没有合适的部门进行监管,所以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呈现为形式化,多数医务人员不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内容,医院不能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使感染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2.3医院对医疗废物的处理不按照要求进行正常医院的医疗废物的处理都具有相应的要求。但是参与此次研究调查的25所医院中,仅有7家医院有专门收取的机构进行负责并进行回收处理;有15家医院对医疗废物进行了自行处理,主要处理方式以土埋以及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还有3家医院的医疗废物的处理方向不明确。由于医疗废物是污染过的物品,不合理的处理方式能够对环境的污染产生严重危害。约有17家医院不能明确标清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的存放位置,所以常常会出现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合盛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在所有医院中,仅有7家医院有污水处理设备。多数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增加了环境的污染。
2.4滥用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对于医院感染的发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感染机制不明确就随意使用抗菌药物,如病毒感染的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无明确实验室数据说明即使用抗菌药,多种抗菌药物频繁更换以及随意增加用药剂量等现象,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
3改进对策
3.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加强培训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时要在卫生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卫生环保部门可以对医院管理工作进行协助,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分批次的授课,卫生局可以将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应内容列入医院考核标准,可以明显的提高医院管理人员和医院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视,增强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视。
3.2建立完善的工作管理体系对于没有成立相应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的医疗中心,应在卫生局的监督下成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选择合适的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3.3增强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与无菌意识医院的各科室都要具备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定期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培训。选择合适的人员对科室的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对于不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的医务人员按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并与奖金挂钩,对于造成相应事故的工作人员,给与相应处罚;而能够严格按照章程进行操作的医护人员给与适当的奖励措施。加强各部的管理制度,保证每名患者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患者不得共用一次性用品、更换下的床单要进行清洗并消毒。
3.4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对于医疗废弃物的处置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的要求进行处置。医院废弃物的处置要交由正规合格的公司进行处置,通过对医院感染的管理进行规范操作后,所有医疗中心都与正规的公司签订了合同。同时医务人员也要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式进行操作,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盛放,并由专人进行收取送到规定地方进行紫外线消毒,使其达到合格的标准。对于污水的排放,有医疗废水处置装置的应该马上投入使用,没有废水处置装置的则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置系统,尽量降低污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的不必要的影响。
每个医院都应该拥有完善的医疗感染管理制度,这是一个医院整体服务质量评价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医院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该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的具体要求,卫生局与环保部门也要对各个医院的工作进行监督,并帮助资金匮乏的医院完善管理。只有严格控制医务人员的操作以及医疗药物的应用,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达,谷峰.32所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研究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5:1993-1995.
关键词:生物防护;医学检验;实验教学
生物防护就是对这些能够将疾病传染给人群的微生物进行安全防护,将致病微生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传染。在生物化学实验中要对病原生物进行具体的化验,实验的操作者要避免直接感染或间接感染,防止致病微生物外泄。安全防护涉及到实验的方方面面,正规的实验都离不开生物安全防护。中小学各学科实验教学中会涉及到一些存在对人体有害风险的操作项目。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实验知识的同时,也会不断向学生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一、生物防护在中学各科实验教学中意义
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验中生物安全是保证整个实验安全的最基本要素,一旦病原体外泄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实际的课堂上学生多要根据教师的指导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接触细菌、进行血清使用操作、接触动物实验,在实验中如果不妥善进行操作病原体将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伤害。在检验实验中如果致病细菌外泄将造成严重的后果。生物防护在检验实验教学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一定要将该项目重视起来。在实验中按照步骤谨慎操作,严格要求学生。仔细处理实验用品,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人们对生物安全防护意识薄弱产生了一些医疗危机。在非典、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疾病之后,人们逐渐意识到生物防护的重要性。监管部门加大了对生物防护工作的监管力度,各科实验教学中的生物防护被人们重视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防护领域也在不断变革创新,新型的生物防护工具被从业者研究并投入使用。生物防护涉及的范围更加全面,防护手段更加有力。
二、当前中小学实验教学的生物防护问题
1.学生没有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学生大都处于实验中的初级阶段,学生没有建立明确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学生对生物安全防护的认识处在了解阶段防护意识薄弱。大多数学生认为穿上实验服,戴上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工具就可以安全的进入实验室了。这种认知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一些致病细菌不是通过基础的安全防护就可以完全的避免感染的。一些学生完全没有生物安全意识,甚至在实验室食用零食。在实验之后随意堆放实验器材,没有对工具进行消毒处理。学生在实验项目结束之后没有对自身进行安全消毒。
2.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生物防护问题不重视
由于目前学生进行的实验都是最基础的实验,教师的对实验的生物防护问题重视度有限。实验指导教师都有着多年的执教经验,指导过多年级毕业生。每一个实验项目教师都进行过多次指导,早已成竹在胸。教师的生物防护的重视程度有限,对学生的生物防护指导有限。教师没有完全为学生树立起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教师只能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指导,不能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指导。学生得到的教师指导都是统一的,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一些失误。生物安全防护工作的进行不够精细。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一些病毒、细菌的变异没有学习了解,不知道如何防护。
3.实验教学设备与医疗垃圾处理
在现有的实验教学中现有的实验设备落后。学校对实验的资金投入有限,设备一旦投入使用就会延续使用多年。在设备的具体使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对设备的操作不当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影响实验的结果与实验的生物安全。对检验设备的养护不当也会造成生物安全隐患问题。学生对设备使用不当直接影响到生物安全防护。在实验操作中会产生一些废弃的实验样本,一次性的实验工具等。在实验之后医疗垃圾没有明确的处理办法与处理规定,教师对实验垃圾的处理也不够重视,学生对实验垃圾按生活垃圾进行随意处理。学生在处理医疗垃圾是疏忽了生物安全防护工作。
三、中小学实验教学中生物防护措施
1加强学生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既要保留学生对新的课题的探究精神,又要充分保证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学生对安全性。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严格要求学生穿好实验服,戴上好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工具。在实验之前对该项实验的生物危害做出明确的讲解,向学生讲述如何做好安全防护。教师要提前向学生讲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式,如果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带领学生进行紧急处理。加强学生对致病细菌的全面认识,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学生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中的规定进行操作,不要将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室。学生在实验之后一定要及时对器材进行消毒处理,在消毒后将实验器材妥善摆放。学生在实验前后需要对自身进行严格的安全消毒,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2加强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生物防护问题的重视
在进行实验项目时教师需要不厌其烦的对学生进行生物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以后的检验生涯中将生物防护重视起来。教师需要为学生树立起科学完整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学校需要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增加指导教师的数量尽量使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指导,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减少失误的出现。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教学工作的力度。教师本身要参加国内、国外有关生物防护知识的学习,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一些病毒、细菌的变异学习了解,知道如何防护。
3对实验教学设备与医疗垃圾处理
学校及时对实验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保证实验设备的先进性、与设备的可靠性。在设备的具体使用要严格规定学生的设备的操作步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设备使用指导,保证设备不会在使用中造成损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实验的生物安全。学校需要及时的对实验设备进行检验与养护解决设备的造成生物安全隐患,保持设备的活力。学生要严格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设备使用,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在医疗检验实验操作中会产生医疗垃圾,如废弃的实验样本,一次性的实验工具等需要及时进行的消毒处理,制定明确的处理办法与处理规定。教师需要将实验垃圾的处理重视起来,学生需要对实验垃圾进行妥善处理,加强对生物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 居家治疗;医疗废弃物;感染;处理方式
医疗废弃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传染病患者及疑似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弃物处理) [1,2]。其较强传染性和污染性经常被人们所忽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直接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医疗废弃物与突发急性传染病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让医务人员、患者和社会了解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提高卫生安全意识,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的任务变得刻不容缓[3]。
目前,绝大多数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及社区医院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已基本规范,而居家治疗所产生的废弃物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我们于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以120名居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例进行了调查,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使患者逐渐能自觉自愿的按规定对医疗废弃物进行规范处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门诊就诊及出院后需继续居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名,男79例,女46例,年龄23~70岁(平均48.5岁),均采用口服药物加胰岛素治疗,患者能自行注射胰岛素及进行血糖快测,本着自愿的原则,各项调查均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及积极配合。
1.2 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首先调查患者对医疗废弃物的认识,目前所采取的处理方法,有无被废弃物损伤的经历等。根据调查结果,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医疗废弃物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医疗废弃物回收的重要意义,建立联系卡,制定废弃物回收卡,并和社区、当地基层医院建立联系,借助社区医院、基层医院为载体,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利用废弃的广口硬质塑料瓶,将居家治疗中产生的医疗垃圾有效收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基础调查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个体化干预,一年后再次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情况进行评估调查;于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医疗废弃物的回收情况进行统计。参与该课题医护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3 讨论
3.1 随意处置医疗废弃物的危害 医疗废弃物具有感染性、毒性、危害性三个特点,在国外医疗废弃物被视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4]。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并随意丢掉,势必会严重的污染环境,传播疾病,最常见的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等,使用过的注射器中,乙肝病毒能存活一周[5]。糖尿病患者用过的废弃针头、血糖试纸,若混入生活垃圾,将造成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对环境和人们身心健康构成直接威胁。我国也有报道儿童因捡拾废弃空针玩耍而剌伤眼球的事故等,给社会及家庭均造成了严重后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3.33%患者有被针头刺伤的经历。经过干预后,针刺伤发生率降为12.5%。
3.2 居家治疗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现状 伴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健康状况的提高,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造成了大量医疗废弃物品的处理障碍,在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上仍存在薄弱环节。本调查说明,80%的患者经常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主体是针对各大医院、社会办医和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涉及如何正确处理居家治疗所产生的医疗垃圾,缺乏相关规定,目前在管理上仍然是空白。只有少数患者(9.17%)曾接受过关于医疗废物处置方法的指导,非医务人员对此认识不足。在所调查的120人中,仅有23人知道什么是用来废弃物,通过健康教育指导后,95.83%的患者对医疗废弃物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知道正确处置医疗废物的方法,但因没有比较便捷的终端回收部门,所以仍然有15%的患者将医疗垃圾最终全部混入生活垃圾。
4 对策
4.1 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废物处理重要性的认识 要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工作,大力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强化环境法制观念,提高社会公德和处理医疗废弃物、防治污染的责任感,切实提高公众的自我卫生和环保意识。
4.2 指导正确处置方法 在储存、收集医疗废弃物过程中:色袋分装,封闭存放,分类收集医院废弃物,使用利器盒存储利器如注射针头等都是针对处置医疗废弃物的有效方法和技术准备、保证。本着就近原则可与患者居住地附近社区建立联系,使之代为处置医疗废物,鼓励患者利用回医院复查的机会将医疗垃圾带至医院统一处理。可根据科室情况,酌情奖励患者免费测血糖一次或奖励试纸、注射针头等。
4.3 生活区垃圾规范处理:环保部门加大对于垃圾的规范处理力度,在居民区设立医疗垃圾收集装置,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6—7.
[2] 张战赛,俞晓红,张韧. 环境相关卫生监督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 25(5): 453—455.
[3] 邓乔丹,潘华峰,江启煜,等.医疗废弃物与健康管理现状研究的启示与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2):122—123.
2019年6月
第一章 概 述
1.1 编制背景
1.1.1项目名称 太平川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1.1.2承办单位名称 太平川镇人民政府
1.1.3项目性质 新建
1.1.4项目类别 市政工程
1.2 编制依据、目的和范围
1.2.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4)《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
(5)《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6)《绥化市北林区域村镇体系规划》(2012—2025)
1.2.2 编制目的 本项目的建设以垃圾收集转运为手段,以达到农村生活垃圾的及时收集、转运、处理为目的,旨在营造农民舒适的生活、经济和发展环境。 报告通过分析太平川镇现有垃圾产生量,预测未来十五年垃圾产生规模,配套设计垃圾中转站;根据各种转运工艺的适用条件,分析研究解决的方案和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为建设经济合理的垃圾转运系统提供可行性建议。
1.2.3 编制内容 本报告主要为研究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对项目的建设提供依据及对项目后期运营进行预测,本报告的编制主要为达到以下目的:(1)论述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确定工程建设规模;(3)提出合理的工程方案并加以论证、优化;(4)提出工程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运行管理组织及实施进度计划; 提出资金筹措方案。
1.2.4 编制范围 1、由于太平川镇农村生活垃圾已纳入区统一收运系统并作统一处理,本次可行性研究编制范围仅包括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村屯范围。 2、对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方案进行比选,确定生活垃圾收运方案。 3、确定生活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收设施。 4、根据收运处理方案,确定收运工程的技术路线和设备工艺。 5、对生活垃圾收集及转运工程进行投资估算,并对其进行财务评价和经济分析。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
1.3.1 服务范围及对象 1、服务范围为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村屯范围。2、处理对象为行政区域内内居民生活垃圾。
1.3.2 建设地点与规模 本项目建设1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日转运垃圾能力目前为8.5吨。
1.3.3项目建设内容 总建筑占地面积120㎡,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物资储藏间、压缩站房,并配套垃圾压缩箱、水电设施、进场道路及环境保护设施等。
1.3.4 项目建设进度 本项目计划分2019年8月开工建设,2019年10月末完工并投入使用。
1.3.5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中转站工程的估算总投资 49.23万元。
1.3.6 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建设,其效益主要体现在垃圾收集和运输过程中费用的节约,降低垃圾运输及处理过程中的能耗,使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得到及时处理,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改善环境质量、环境面貌和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为镇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二章 项目区域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太平川镇位于北林区西部,东临新华乡、西邻永安镇、南邻绥胜镇、北邻望奎县卫星镇。
2.1.2 气候 处于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2.1.3 经济概况 2018年,生产总值完成45000万元,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680元。
2.2 太平川镇总体规划
2.2.1 《太平川镇总体规划》。
2.3 环卫管理系统现状
2.3.1 环卫现状 1、管理体制 太平川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区负责制。 村负责对居民区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和处理。 生活垃圾由清扫工人集中送到附近的垃圾堆放点,然后进行填埋处理。 2、垃圾产生量 农村生活垃圾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居民生活燃料结构的改变、净菜上市比例的提高等,都会改变人均垃圾的产生量。所有这些因素,都会改变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垃圾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均有一定的规律,在一定阶段以前,垃圾总产量及人均产量逐年上升,但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其总产量及人均产量逐渐稳定并稍有下降趋势。3、垃圾转运方式 目前垃圾运输车辆为农用车,将垃圾运输至废坑进行卫生填埋。 2.3.2 环卫规划 按照北林区垃圾治理规划, 1、农民将垃圾分类后装袋; 2、由村统一用3立方收集车收集垃圾运送至垃圾中转站;3、中转站进行转运。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及科研垃圾需要单独进行处理,不能直接运往垃圾场进行直接填埋。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尽可能再生利用,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第三章 垃圾处理现状及建设必要性
3.1 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农村垃圾主要处理方式是通过收集后统一运送至废弃坑填埋,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长期以来,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转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造成环卫设施数量不足,种类不齐全,设施、设备落后,标准不高,影响了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建设。环卫设施缺乏,机械设备陈旧,落后,垃圾收集点规模小,布点较密,且无卫生防护,影响村容景观、环境卫生。农村无垃圾中转站,只有一些地上式敞口垃圾箱,在垃圾收运过程中会有垃圾液体渗出,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环境卫生。各乡镇环卫设备数量严重不足,均无垃圾集中处理的村。生活垃圾不能做到日产日清。
3.2 工程建设必要性
3.2.1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环境卫生行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城市和村屯建设和管理领域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历来对垃圾处理十分重视,为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为确保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的高处置率,今后各乡镇将逐步取消现有的露天式、半裸露式、敞开式等不密封垃圾收运公共设施,取缔社会上的垃圾拾荒人员,消除生活垃圾二次污染,推广密闭式或压缩式垃圾收运设施。 本生活垃圾中转站工程的建设是贯彻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符合北林区发展规划,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3.2.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增长,垃圾的产出量也是增长的态势。然而太平川镇目前垃圾的收集方式十分欠妥,由与缺乏垃圾转运站,使得垃圾处理场利用率低,垃圾并未进行分类收集,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混合后直接进入垃圾处理场倾倒,选择就近掩埋垃圾。对环境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严重阻碍了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要改善基础设施的现状,强化和提高村镇的服务功能,消除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太平川镇经济发展,才能把太平川镇建成一个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2.3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太平川镇环境治理却未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垃圾量的与日俱增,未经处理的垃圾乱堆、乱放,卫生条件较差,不但对大气环境、地表水、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及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实施本项目,是治理农村环境、保护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建设垃圾转运站,使农村垃圾实现一次性无害化处理,杜绝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3.2.4 太平川镇生活垃圾一直是运往周边废弃坑进行简单填埋处理,导致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垃圾成分也越来越复杂,新的生活垃圾转运及处理设施如不及时建设,生活垃圾将无处可去,将严重恶化城乡环境,如任其发展,将严重影响太平川镇卫生环境。实施生活垃圾转运及处理工程是为广大人民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需要,也是从源头保护城镇自然生态环境免受污染的必然选择。作为城镇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一环,对城镇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和转运,送至高水平处理场所处理,对保护太平川镇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章 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
4.1 厂址选择
4.1.1 厂址选择原则 (1)垃圾转运站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乡镇规划。 (2)转运站宜设置在交通运输方便、市政条件较好并对居民影响较小的地区;转运站宜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或生活垃圾产量多且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不宜设在公共设施集中区域和靠近人流、车流集中地区。 (3)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地点应有较好的供电、供水、排水、排污等条件以确保垃圾转运站的正常作业和降低其建设投资。 (4)垃圾转运站外型应美观,并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操作应实现封闭、减容、压缩,设备力求先进;飘尘、噪声、臭气、排水等指标应符合相应的环境保护标准;转运站绿化率不应大于30%。 (5)垃圾转运站内应设置垃圾称重计量系统,对进站的垃圾车进行称重,建立称重计量系统为环卫作业走向市场,转运站实现企业管理,掌握服务区内垃圾产出量的变化规律和增长趋势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大中型转运站应设置监控系统,这对于大型转运站的自动化操作系统是必不可少的。(6)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应根据日转运量确定,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4.1.2 用地标准 ⑴符合乡镇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专业规划要求; ⑵符合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的要求; ⑶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 ⑷处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风主导风向下风向。 ⑸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⑹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路线的地方; ⑺满足供电、供水和污水排放的要求。
第五章 工程总体设计
5.1建设内容 根据太平川镇发展的需要和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垃圾中转站的规模为小型转运站。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占地1000平方米,建设垃圾中转站120平方米,垃圾转运车由区政府统一配备,不在本项目购置范围内。
5.2生活垃圾转运工艺设计 垃圾压缩转运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为预压缩式(预压式)、直接压缩式(压装式)和双模式(具有预压和直接压装功能)三种。其中预压缩式又分为垂直压缩和水平压缩两种。
第六章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在施工期间污染因素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 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垃圾中转站高峰施工用人20人,生活污水产生量1.0m3/d,项目不建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就近利用县城公厕,不外排。项目施工期废水对地表水环境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站场基础工程、混凝土搅拌以及车辆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 堆土裸露,遇风吹起形成扬尘,车辆辗压挂带也会使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含水量量骤增,严重影响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同时施工过程中运送物料也会对沿线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遇大风天气会严重影响管道沿线居住区环境空气质量。 经类比同类工程,施工扬尘最大产生浓度为1.5mg/m3,经采取洒水抑尘措施后,扬尘产生浓度可减小至0.8mg/m3。 由于本项目施工时间段相对较短,在采取定期洒水,土方及时回填,运送物料车辆车厢密闭等抑尘措施后,可有效减轻施工扬尘对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 3、固废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分析 ⑴生活垃圾 站场区域高峰施工人员2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很小,利用城区现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进行收集后统一送往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⑵开挖土方 项目站场区开挖土方及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很小,在环卫部门指定的位置堆存,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中转站布局分散,单座中转站施工周期比较短,施工结束后,噪声影响随即消失,评价认为项目建设单位只要在施工期间避免夜间施工、高噪排放源远离敏感点布置,并采取隔声措施;同时做好与声环境敏感人群的沟通,其产生的短期噪声影响可以接受,不会造成明显的噪声扰民影响。
6.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项目在营运期内的主要污染物为废水、废气、噪声及固体废物。 1、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垃圾中转站的废(污)水主要为垃圾压装时产生的压滤液、设备及车辆冲洗废水和职工生活污水等。主要水污染物为COD、BOD5、SS和氨氮等。
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7.1投资估算范围 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征地、土建、设备购置和辅助设施。
7.2编制依据 (1)土建工程: 根据国家市政工程造价及工程费用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地造价水平,并参照类似工程项目情况,采用单位概算指标法进行估算。 (2)其它费用 依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参照建标[2007]164号建设部《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的规定计取。 (3)基本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按第一、二部分费用合计的8%计。 (4)设备购置 购置费采用现行市场价格及厂家报价估算,运输费用按厂家经验报告估算。
7.3资金筹措 项目所需建设投资49.23万元,项目资金全部由区政府投资。
第八章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大大增加,垃圾的转运和处理问题日益成为城镇居民关心的焦点和城乡建设的难点。
8.1社会效益 生活垃圾转运站是连接垃圾产生源头和末端处置系统的结合点,在不少城镇的生活垃圾收运物流系统里起到枢纽作用。垃圾经转运站不仅实现了垃圾封闭化、大运量的运输,提高了长途运输的经济性,而且显著改善了垃圾运输的环保性,减少了长途运输的车流量。随着这些重要作用日益显现,近年来,转运站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得到了应用,转运站已逐渐成为城市最重要的环卫设施之一。
8.2环境效益 太平川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工程的实施,将彻底改变原有的堆放方式,防止蚊蝇孳生,控制疾病传播,使城市环境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生活居住环境。 转运站建成后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周围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项目建成后对服务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居民的生活质量将有较大的改善;工程废水用吸污罐车运往当地污水处理厂,不会对当地水环境造成危害;生活垃圾将随垃圾转运车送入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因此,在严格落实环保措施的前提下,从环保角度认为,该工程会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 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建成后,会使太平川形象得到明显改善,原有垃圾清运方式的二次污染问题也会相应得到解决。
一、城市的总体规划
城市是由若干分散的系统组成的综合体,城市环境污染与破坏是由城市的性质、规模及其工业构成所决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布局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环境质量的优劣,无论新建或扩建城市都必须因地制宜进行规划与布局。
城市用地构成,一般可分为工业区——严重污染工业,一般性污染工业;生活居住区——居住、行政、商业服务、文化教育;以及为区内区外、市内市外交往联系的道路交通运输设施——车站、港口、机场;为城市生产、生活服务的公用设施——动力、热力、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等。
它们各自对环境质量有不同的要求,本身又给环境带来不同特征,不同程度的污染。如严重污染性工业多属综合性污染,污染物量大而集中;道路交通设施主要是噪声和尾气,污染源是运动的,呈流动线型污染;居住区多是烟尘、病菌污染,量小而面广,但居住区本身则对环境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应避免受到污染等。
二、城市交通
道路交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工业、居住、行政、经济等的分布和城市的格局,可谓城市的命脉,为城市规划与布局的重要内容。而各种交通工具在运行中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噪声,给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干扰,影响人的活动和休息。因而,综合地考虑城市道路网,及各种对外交通设施在城市中的布置,使之便捷,节省能源消耗,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对于城市功能的发挥及环境保护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城市大气污染与控制
1.城市大气污染状况
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迅速增加,给中国城市带来了很多空气污染问题。20世纪70年代开始,煤烟型污染排放成为中国工业城市的特点;以后到80年代,许多南方城市遭受严重的酸雨危害;直到近年来,随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最晚到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将达到8650万辆)汽车尾气排放的NOx、CO,成为亟待解决的城市主要污染问题,它使得许多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持续恶化。城市空气污染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发展。为控制空气污染和保护大气环境质量,我国政府已经实施了许多规划。尽管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但目前我国城市的空气质量依然不容乐观。
2.大气污染控制
一方面,要加强对城市机动车排污的监测监控。除有关部门依法开展机动车排污的监控外,车主要不定期检查车辆排污状况,对排污超标的及时维护和保养。坚持使用无铅汽油,车辆用油尽量向高标号、优质化发展;另外饮食业尽量选用石油气等清洁能源,并整治油烟污染;还有建筑运输和施工要采取防尘的措施等等。
另一方面,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量,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效率与节能,这是控制C02排放的主要措施,也是目前控制CO2排放量的最经济可行的办法。
开发利用新能源。采用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替代能源,最重要的替代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核裂变与核聚变能。从减少CO2排放量的角度而言,核能可能是理想的能源,并且是目前最可能成为取代化石燃料而大规模使用的主要能源。
大批植树造林。充分利用森林及绿色植被对温室效应的调节作用。扩大生物链中的碳量,使大量碳不能转化为CO2进人大气中;适应气候变化,培育出适宜气候变化的农作物新品种等等,种种措施都能减缓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四、城市污水及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与控制
1.污染危害
水是一种宝贵资源,城市需水量随着人口激增而快速增长,而污染物进入水体中的理超过水的版次能力时,水质变坏,水的用途受到影响。我国流经城市的江河水段均尝到严重或较严重污染,如不采取措施,污染危害也将越来越重。受环境影响,同时又影响环境。当输入土壤系统内的“三废”物质数量超过土壤迁移转化能力,破坏土壤系统原来的平衡,引起土壤成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就发生了土壤污染,其污染具有持续性,往往不易消除,而一切生物生息在其上,将通过食物链和地下水危害生物和人类。
2.控制与管理
2.1 水污染防治对策
污染主要源于工业、交通运输、服务于城市的农业、生活等方面,为控制城市水污染,促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水环境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以及城市排水专业规划的要求,做到规划先行,合理确定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和设计规模,并优先安排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应考虑与污水资源化目标相结合。鼓励城市污水处理的科学技术进步,积极开发应用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达标排放的工业废水应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并与生活污水合并处理。
(1)对排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工业废水应严格控制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并在厂内进行预处理,使其达到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排放标准。
(2)对不能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居民区、旅游风景点、度假村、疗养院、机场、铁路车站、经济开发小区等分散的人群聚居地排放的污水和独立工矿区的工业废水,应进行就地处理达标排放。
(3)设市城市和重点流域及水资源保护区的建制镇,必须建设二级污水处理设施,可分期分批实施。受纳水体为封闭或半封闭水体时,为防治富营养化,城市污水应进行二级强化处理,增强除磷脱氮的效果。非重点流域和非水源保护区的建制镇,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水污染控制要求,可先行一级强化处 理,分期实现二级处理。
2.2 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处理与管理
固体废物通常是指生产、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物,它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人们在资源开发和产品制造过程中,必然有废物产生,任何产品经过使用和消费后都会变成废物。固体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化学、物理或生物的转化,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当,有害物即将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与危害人体健康。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固体废物的数量增长很快。如何处理庞大的城市垃圾将是关系到经济发展、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
垃圾资源化的技术进步是技术保证,政府应予鼓励和劫持;对已成熟的垃圾处理新技术,应积极组织推广应用,不论采用何种处理方式,都不能引起二次污染。通过对城市生活垃圾和典型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的全面系统的研究,使得我国在生活垃圾分类、特殊垃圾处理技术、垃圾填埋关键技术、易降解有机废物的堆肥与厌氧发酵技术、生活垃圾焚烧关键技术、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选和小城镇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典型工业固体废物和预处理和资源化共用技术方面摆脱目前的落后状态。切实贯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项原则,依据“生态城市”理念处理工业固体废物,建立新型的生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3.噪声干扰的防护与管理
3.1 规划噪声源和防护对象之间的距离。声波的衰减同距离成正比,并同声源的种类、声波频率、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关。距离越远,噪声干扰越轻。
3.2 设置隔声屏障。利用屏障隔声,是城市和小区规划中控制城市噪声的有效办法。屏障所能起到的声衰减作用,其衰减值不超过24分贝。
3.3 利用地形起伏控制噪声。
3.4 设置地下交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