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业务培训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深化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加快提升基金监管效能,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信息技术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商业保险机构等第三方机构(以下简称“第三方”)参与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基本医保”)业务经办和基金监管,推动XX县基本医疗保险“共管联办”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运行模式
“共管联办”是通过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导、医保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多部门共同实施的联合监管协调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符合资质要求的第三方参与基本医保业务经办和基金监管,确保医保基金平稳运行。
二、工作目标
根据《市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淮安市基本医疗保险“共管联办”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2020年6月底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参与基本医保经办监管工作。到2021年6月,形成第三方参与基本医保经办的长效机制,监管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基金安全高效运行,基金支出增幅不超过前三年平均水平,实现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总体目标。
三、进程安排
(一)启动阶段(2020年4月底前)
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参与基本医保经办监管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20年4 月-2020年6月)
根据实施方案启动招标工作,确定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并出台对第三方的考核办法,完善工作制度,确保6月底前,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参与基本医保经办监管工作落地见成效。
(三)评估阶段(2020年7月-2021年6月)
对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参与基本医保经办监管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部门职责
县医保联席会议和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县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定期组织开展督查考核。
(一)政府联席职责。
建立医保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参与基本医保经办监管;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做好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参与基本医保经办监管工作。
(二)医保部门职责。
医保部门根据相关采购需求,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政策规定,自行组织采招标采购工作;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建立与第三方定期会商制度,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原则上根据年终审计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服务费用支付方式和比例。
(三)财政部门职责。
财政部门安排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商保机构的服务费以及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专项经费。
(四)第三方职责。
第三方派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与医保经办机构合署办公,全程参与基本医疗保险日常经办、定点医药机构走访巡查、病案审核、外伤调查、智能监控、异地就医费用稽核、零星费用支付审核等工作。
(五)定点医药机构职责。
定点医药机构要严格执行医药服务协议规定,加强医药费用管理,主动接受社会各方监督,强化医保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落实药材阳光招采政策,加强医疗服务收费价格日常管理,规范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和合理诊疗行为,全方位推动医保控费工作,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县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认识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做好与第三方经办监管人员的衔接工作,全面提升规范化经办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工作目标
建立省内异地急诊医保即时结束机制,实现参保人员省内异地急诊在就医地异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和门诊费用即时结算。
二、工作任务
按照省、市工作安排落实全市城乡统筹;组织县城内各级经办机构组织协议定点机构培训;县经办机构按照省局要求及时完善业务流程和优化信息系统运行;县经办机构向参保人员、参保单位、定点医疗机构印发《开展异地就医急诊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启动参保人员省内异地急诊直接结算工作;推进异地就医急诊直接结算快速为民所知、为民所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异地就医急诊直接结算工作及相关政策宣传活动;监测全市急诊就医、备案、直接结算、非直接结算各项数据,开展三年数据比较工作;根据市统筹区我县区域内业务和系统运行情况,完善业务流程、提高信息系统运行。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省内医保异地急诊直接结算”是省政府确定2020年全省民生实事之一,各科室、经办机构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工作力量,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并取得实效。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科室、经办机构要按照《县异地急诊直接结算工作进度安排和责任分工表》工作要求,实行工作目标责任管理,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工作实施和时间进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加强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及时解决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形成合力推进工作。
(三)加强督导检查。局机关以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局长主管综合科和医药管理科,领导要抓好此项工作,相关科室明确任务和责任,经办机构责成一名领导抓好此项工作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沟通联络并按要求及时向省市和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一)按“项目管理方案”要求,继续做好2019年城乡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工作。加大向目标人群宣传口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叶酸服用率和依从率。指导基层认真做好药品的发放、管理、服务登记记录工作。截至6月底叶酸服用人数20人。
(二)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完成了2019年一季度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等项目执行单位的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和工作督导。
1、是重点指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开展系统服务,规范填写孕产妇、0-6岁儿童健康服务档案,统一使用规范的服务登记、记录本、记录表,避免各种服务率的虚报。
2、是按季度对技术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并组织本辖区医务人员参加上级培训。
(三)免费避孕药具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避孕药具管理队伍素质,使参培人员全面掌握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我们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每个季度对各街道,镇政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避孕药具管理人员培训,培训后合格率达到了100%。每季度对街道,镇政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进行督导检查。做好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的管理,定期检查避孕药具的保质期,避免发生药品过期还未发放情况。
二、继续全面做好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工作。指导辖区助产机构完善妊娠风险筛查、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妊娠风险管理和产后风险评估等各项内容,加强对评估为橙色以上的孕产妇的管理和随访。我中心负责做好市区内评估交换工作,避免漏报。
三、继续全面做好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指导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严格按照0-6岁儿童残疾工作方案及流程进行0-6岁儿童残疾初筛工作,对筛查阳性儿童提供转诊、随访服务,并及时登记、上报。2019年上半年筛查人数7359人,筛查阳性人数11人。
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
我区准婚男女婚检意识逐渐加强,婚检人数有所提高,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我区免费婚检人数为281人,婚检率为39.14%。影响我区婚检率的原因如下:
(一)婚检服务对象对婚检的认识不足,婚检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取得婚检证明多休十天婚假,而没有正式工作的人则很少主动婚检。
(二)免费婚检项目是纳入区计划生育目标考核的项目,该项指标的完成是需要全区有关部门配合来完成,婚检政策宣传的普及面不足。
(三)婚检不便民。我中心无X光室,婚检胸透(X线)项目需要服务对象到其他医疗机构检查后再到我中心婚检,因此服务对象多次提出增设X光室的意见。
五、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继续按“哈尔滨市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方案”要求指导辖区医疗机构认真落实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截至6月30日辖区内梅毒感染孕妇1人、产妇1人,需继续随访艾滋病产妇所生儿童1人,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4人,我中心积极督促感染孕产妇所属社区、乡镇卫生院做好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的定期随访登记,健康指导,上报等工作。
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严格执行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孕期检测率。对发生的阳性病例要及时上报,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连续、系统、综合、规范服务,尤其要做好孕产妇筛查、诊断、干预、随访等服务之间的有效衔接,在服务中要统一使用相关登记、记录。
六、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全区剖宫产率:
助产单位继续严格执行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工作方案。首先医疗保健机构和助产机构通过印制宣传材料、电子宣传屏、孕妇学校授课等方式广泛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孕产期营养知识,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其次助产机构能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
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医疗机构能够严格按国家、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文件要求,为新生儿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定期上报“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信息,同时做好“出生医学证明”领取、保管、签发、废证管理、印章的使用等各项工作。我中心定期做好辖区助产机构《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的培训和日常质控,各签发单位能够控制废证发生率在1%以内,各签发单位对入院产妇及家属发放出生证办理告知书、签发机构在明显位置张贴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流程图。新生儿出生一个月内首次签发率100%。
八、托幼机构管理工作:
继续贯彻落实“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按市卫生计生委要求全市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开展对辖区新招生幼儿园的卫生评价及托幼园所业务指导工作,重点是儿童营养与膳食、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等方面,帮助儿童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
九、定期召开例会、培训会
(一)坚持工作例会制: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托幼机构例会。在例会中通报上季度工作情况,布置下季度工作内容及要求,交流工作经验。
(二)加强培训。每季度组织辖区内召开一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妇、儿保医生业务培训,培训率达到100%。
十、加强业务指导及督导,提高工作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对于ICU病房的医疗风险管理效果。方法: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对本院ICU病房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定期与不定期地对ICU病房的医疗工作进行检查与整改,并考察医护人员在通过质量改进前后的综合素质以及科室事故发生率。结果:通过对ICU病房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后,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改进前相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而科室事故发生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性具有显著性。结论:对ICU病房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不仅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水平,还能够降低医疗风险,故在临床管理方面值得得到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持续性 质量改进 ICU病房 医疗风险 管理方法 效果
ICU病房是医院里对于危重病人的治疗最重要的病房,由于该类病房存在有抢救次数频繁、仪器操作复杂、医疗风险高等特点[1],且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所以对ICU病房的医护风险进行管理也逐渐得到医院的重视。本文就持续质量改进对于ICU病房医疗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ICU病房,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对本院ICU病房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定期与不定期地对ICU病房的医疗工作进行检查与整改,并考察医护人员在通过质量改进前后的综合素质以及科室事故发生率。
1.2 改进方法 对ICU病房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质量改进:1)确认风险问题[2]:组织该科室医护人员对医疗风险进行识别与确认,主要风险包括医护人员应急能力不足、操作急救仪器熟练度低、对抢救药物陌生、业务培训不全面、危重病人转运过程风险、治疗记录不全、管道处理不当等。通过对风险进行确认,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于ICU病房风险的认识程度与警觉性,对医疗风险的成功预防与控制有积极的意义。2)制定防范措施[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风险治理制度、ICU查房制度、ICU消毒制度、仪器管理与使用制度、药品管理制度等,通过书面化的约束与严格的实施来降低ICU病房的感染率与死亡率。3)完善业务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时的业务培训与考核,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以生动而高效的方式来提高特别注重医护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通过多个渠道给予医护人员医疗法规的学习,使其树立起正确的医疗风险意识,并采用小组制让医护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科室发生的风险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4)采取跟踪追查制[4]:对一些责任心不强或专业技术较差的医护人员,科室应建立监督小组,对其工作进行跟踪调查。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于新手要给予特别照顾,帮助其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对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落实,研究对策以预防风险发生。5)控制感染的发展:在对危重患者进行医疗操作的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在和患者进行接触后,要特别注意无菌衣的处理,在对危重患者进行诊疗后,应及时清洁手,在必要的时候可佩带手套进行操作。利用家属对危重病人进行探视的机会,向患者家属传达ICU病房的相关注意事项,并在患者保持清醒的前提下向其传授健康知识与治疗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与配合。6)建立质量监控小组:制定一定的质量监控标准,对在ICU病房存在的一些被检查出的问题与隐形问题均进行归纳与总结,尽量做到查漏补缺,使99%以上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主任医师和护士长应带领质控小组,每一周对ICU病房质量检查结果进行落实,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有问题进行客观地评价与分析。
1.3 评价方法 对ICU科室在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医护人员素质采用量表进行评分,0-100分表示综合素质的优劣,并总结在此期间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与检验,P
一、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1、为认真做好2020年度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我县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制定2020年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安排部署工作会,由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总工担任副组长,执法大队和污防科工作人员担任小组成员,安排了专人负责日常工作。
2、县生态环境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健局开展联合行动,对全县危险废物产生及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零售企业、县医疗卫生系统进行了筛查,重点对20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对照《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和《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进行了现场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对不达标内容,提出了整改要求并下发了整改通知。
二、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清单
按照一企一档要求建立重点监管单位20家(1家污水处理厂、2家矿山企业、1家医疗机构、13家机动车维修单位及3家水电企业),该20家企业每年产废量较多,通过对本次检查情况进行汇总梳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存在废机油渗漏,防渗措施不到位,未按照环境影响登记表管理实施,围栏门槛低蓄电池未规范贮存未做到三防措施,未张贴危险废物标识标牌,厂区工具物品、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及设施、设备未妥善处置,易燃废物与废物混合贮存;无防泄漏托盘,标识标牌张贴有误,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现场混乱,存在安全隐患。
(二)排查整治情况
1、对县城13家汽修企业负责人召开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知识培训班,其它7家涉废单位采取上门宣传讲解、一对一培训等方式,会上详细对各企业讲解了危废暂存间、标识标语、制度、管理计划、台账登记等方面的知识并现场讲解应急演练,要求各企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整改完善。
3、危险废物专项整治手机app二维码及相关文件,已下发给相关企业及矿山,按要求填写信息数据,部分企业对危险废物管理人员和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台账不规范,从事危险废物收集、暂存、利用等工作人员未进行业务培训,未按相关要求张贴标识标牌,无“三防措施”。
4、危险废物贮存间未设置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的标识,未制定环境突发事件相关应急预案,已制定应急预案的未按照要求开展应急演练。
5、我县暂无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目前医疗废物均以消毒、焚烧、填埋方式进行处置。
(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抽查情况
对重点监管企业及县人民医院、污水处理厂、里伍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县山盛矿业有限公司检查了环评审批情况,都已完成环评编制手续及备案。
(四)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情况
此次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从2020年7月开始,至2022年12月结束。今年通过开展危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促使县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全面提高。目前暂未发现我县境内产废企业出现违规堆存、随意倾倒以及非法填埋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
(五)部门之间沟通协作情况
1.排查整治过程未发现涉嫌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的问题。
2.未发现重点行业企业、危险化学品单位未执行安全评价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要求或者存在安全、消防等方面问题。
三、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主要问题
1、个别企业危废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没有开展,导致管理人员对新的法律法规不了解。
2、个别企业制度不全,企业对危废管理制度要求及规范管理台账不认真。
3、企业对各种危废的标识标牌、标签放置不规范,内容和实物填写不明确,个别标签未张贴或掉落。
4、部分工业企业应急预案编制马虎,应急事故演练未及时开展。
5、个别企业对危废贮存间重视不够,危废储存间建设不规范,未由专人负责,维护力度小,对“三防”措施要做什么不明白。
(二)对策措施
1、督促企业对其危废存放点要按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全面落实内部管理、申报登记、建立台帐、源头分类、设置标识标志、危险废物储存间建设、应急预案备案、业务培训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且不定期对企业进行追踪检查。
2、组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进度缓慢或者遇到困难的企业到已经有整套完善、规范危废管理体系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让企业负责人能够更直接地发现自身管理优缺点,以便能更有效地处理、改善自身管理中的短处。
3、对本次考核验收成绩较低的企业,将联合监察部门及其他主管部门,多方面向企业施压,要求企业限期整改,确保规范化管理常抓不懈。
4、督促重点监管产废企业及时完善环评相关手续。
四、工作经验及亮点
1.这次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对企业的排查,几个部门的联合检查行动,让各个部门更加熟悉彼此的工作,更好的能在各自的工作上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要求。
2.经过这次排查,发现很多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年纪偏大,文化程度底,对危险废物知识接触不够;存在危险废物记录台帐不规范、危险废物年度演练的内容与要求不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未制定备案、危险废物标识标语制作不全等问题。以召开培训会、上门宣传讲解、一对一培训等方式,对产废企业大力宣传讲解危废知识、环境保护知识。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及建议
(一)下一步工作安排
将从三个方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排查整治。在2020年危险废物专项治理工作基础上,制定2021年度工作方案,以汽修企业、矿山企业、水电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零售单位和医疗卫生单位为重点,按照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要求,深入排查危险废物贮存、转移、利用、处置过程落实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情况。针对近期危险废物专项治理排查存在问题的企业单位,重点核实问题整改情况。二是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联合相关部门,以医疗废物、废酸、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等危险废物为重点持续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肃查处违规堆存、随意倾倒、非法填埋危险废物和未如实申报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强化部门之间沟通协作。排查整治过程如发现涉嫌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的问题,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如发现重点行业企业、危险化学品单位未执行安全评价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或者存在安全、消防等方面问题,及时将有关线索移交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同时,配合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建立监管协作和联合会商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联动。
关键词:护理管理;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随着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们对期望寿命、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日臻增强。作为维护人们健康的医疗单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确保医疗护理安全[1]。护理安全作为医疗安全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文章探讨了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因素
1.1 三查七对不规范:查对是护士执行护瞩、实施治疗和护理的必要步骤,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基本手段[2-3]。护士在执行医嘱时过于机械,不能准确发现错误医嘱。在用药治疗时只喊床号而不喊患者姓名的事情时有发生,执行各种治疗时不携带治疗单的现象存在,很容易导致接错输液瓶或发错口服药,护士不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白天对医嘱时,护士聊天、注意力不集中,环境嘈杂等因素,查对不认真,晚夜间一人查对,由于精神状态、体力等心理影响,出现不查对现象,以及用习惯性思维去执行医嘱,更加违背了三查七对原则。
1.2 法律意识淡薄: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缺乏法律知识教育,长期以来医疗传统习惯使护士处在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只注重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忽视了本属于患者的权利,给患者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3 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差:由于临床护士趋于年轻化、学历低,流动性大等因素,在观察病情时,专业知识不够,临床经验不足,不能及时、准确的观察病情变化,产生潜在的护理风险。
1.4 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差:由于护理理论知识缺乏,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认真执行护理规范,护理措施不到位。
1.4.1 在药物方面: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给药不足或为顾及患者,擅自调节输液速度,抗菌药未按医嘱给药,未认真落实现配先用等一系列都存在者护理安全隐患。
1.4.2 护理记录方面:①体温单:体重、血压漏写;大小便、出入水量漏记录;生命体征漏填;②医嘱单:医嘱处理不及时,签字潦草或漏签名;③护理记录单:记录不及时,漏写时间或漏签名,字迹不清,不能反映专科情况,医护记录不吻合,护理措施不详细,多做少写。
1.5 工作压力较大:由于职业因素,不良的工作环境、工作的高风险性、护士与床位比例失调、护士从事大量非护理外勤工作、护士分管患者多、工作量大、工作负荷过重及不规则、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偏见、知识缺乏、待遇低下等等多种原因,使临床护士产生一定的工作压力,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护士不能保持冷静,易产生急躁情绪,增加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致护理质量下降,因此护士做好心理调节,减轻心理负担,减轻护理工作中的压力相当重要[4]。
1.6 沟通不良:沟通不良主要发生在医患之间,护患之间、医护之间,也是护理安全的一大隐患,需要引起广大医护工作者的重视。如护士对患者解释不耐心、不到位,欠缺对患者的关心,态度冷漠、语气生硬甚至不耐烦,是引起护患纠纷的导火线之一,也会影响医师的治疗,最终导致医患双方均受其害。
1.7 患者违医行为:患者对疾病防治知识认识不到位,遵医性较差,配合度不好,不仅不按时服药,在饮食及生活习惯上无自律性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加上家属经济原因担心费用太高,拒绝治疗,还有患者做完治疗后擅自离开病房。
2 管理对策
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不能粗心大意,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尤其是抱着别人已经查对过的思想或者繁忙而不查对,违背三查七对原则。查对时,一定要叫患者的姓名,呼喊患者答复并自己重复自己姓名;做任何治疗和护理时要携带治疗单。查对医嘱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不要谈笑、打电话,防止对错医嘱。
2.2 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确立护理安全信念,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定期举行各种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及处理护理纠纷的能力,使护士正确认识到护理隐患的重要性。营造护理安全维护氛围,加强护理安全信念,尽最大努力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并定期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考试,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3 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制度完善的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方案。各科根据本科特点制定专科培训方案,定期实施业务培训及各项考核。护理部和科室每月组织业务查房及业务学习一次,科室利用下午AP交班进行小讲课,提问一些专科知识。护理部积极创造有利于护士学习的各种平台,使护士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强化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技术含量。
2.4 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保障护理安全。
2.4.1 完善药品安全管理:根据护理核心制度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毒麻、剧限药品管理制度,科室设专人管理、检查,护士长定期检查,护理部不定期检查,保障药品安全。
2.4.2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及管理:护理记录全部采用表格式,要求护士做什么些什么。护理部定期组织各项业务考核,监督护理病历书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5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以减轻超负荷工作:当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非护理工作多,对护士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我院根据护理分层级管理,对护士进行APN弹性排班,对工作负荷重的班次改由1人变2~3人,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使护士能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
2.6 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人际关系,在整个医疗工作中,护士处于人际交往的中心地位,起着很关键的桥梁作用。原因在于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最频,又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更有利于医生的诊治工作,从而可提高整体医疗工作效率[5]。
2.7 加强健康宣教:护士责任到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及告知制度,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遵医行为,完善专科指引,做侵入性操作前让患者填写特殊护理知情同意 书,避免发生一些可避免的的护理纠纷。
3 小结
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护理效果,且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并且一旦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还会破坏医院的公众形象及信誉,甚至发展成护理纠纷,直接使医院受到严重的打击,因此,我们认为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需要引起充分重视,共同努力强化各个环节的薄弱点,提高护理质量[6]。
4 参考文献
[1] 许燕玲,孙传风.门诊护理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2(17):83.
[2] 何晓英,闫 翔,王雪梅,等.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J].西南军医,2007,9(11):143.
[3] 刘 鑫,张宝珠.护理执业风险返防指南[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2.
[4] 俞美定.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分析和管理对策[J].解放军杂志,2004,21(12):70.
[5] 鲁素芹,蒋 霞.浅析护患纠纷的预防[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4):1986.
打击非法行医整顿规范社区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我们非常感谢区政协对卫生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区政协委员在区政协一届委员会四次会议上提出的“个体诊所遍地开花、非法行医危害严重”提案,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整顿规范社区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责无旁贷。我们将诚恳接受区政协的监督检查,切实履行部门职责,仔细征询委员意见,认真办理委员提案。对上述第18号提案,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扎实开展工作:首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目前,我区社区“个体诊所遍地开花、非法行医危害严重”现象的确存在,极大地威胁着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社区医疗服务市场必须进行整顿和规范。打击非法行医,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是确保医疗安全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协调和密切配合,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其次,依法整顿,务求实效。针对我区社区非法行医现象严重的现状,我们将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加大卫生行业管理力度。一是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有组织地、有步骤地、有重点地开展整治工作,净化规范医疗服务市场。二是我们将联合公安、工商、综治、卫生监督等部门组织开展两次大规模的清理整顿活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此次行动主要以宣传卫生法律法规为主线,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认真做好调查取证,履行卫生执法程序,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做好违法医疗行为的查处工作,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三是要在这次集中整治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建立起医疗服务市场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特别要与社区居委会建立一套长期检查监督机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将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工作作为确保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常抓不懈,让非法个体诊所无立足之地,坚决杜绝非法行医行为。
第三,合理布局,加强建设。为建立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和运行科学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我们将以整促建,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合理布局医疗服务网点。我局将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原则,根据各镇(街办)社区实际,合理布局网点,在每个社区建立一个集医疗卫生、生殖保健等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医疗服务站,通过建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确保社区居民享受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二是加大业务培训教育力度。我们将对个体诊所执有《医疗执业许可证》的医生,定期进行业务培训考试,定期开展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检查,提高个体医务人员素质,树立全区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良好形象。三是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我区将加强对社区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与管理,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力争全区做到“六统一”:1、统一制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牌、工作人员胸牌;2、统一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度、工作人员职责及服务承诺;3、统一建立社区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和业务资料报表格式;4、统一工作服务台帐及上墙资料;5、统一使用社区卫生服务计算机软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6、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统一由掇刀人民医院中心药库调拨,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及药品的价格。切实履行社区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疾病诊治等职责,建立良好的社区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保障广大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那么,要想建设好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让卫生信息平台能真正服务于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公众、政府,归根结底全是靠人来完成。但“人”从哪里来?怎样来?在各个地区的规划方案中却提及很少。纵观国内区域平台建设,无论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全部外包等方式都离不开行业内的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参与――规划需要人才、实施需要人才、维护需要人才、管理需要人才、分析需要人才,可以说没有卫生信息化人才,就无法真正建设好、利用好、发展好区域卫生信息化。
顺义区是北京重点建设的新城,全区总面积10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3.6万。全区共有医疗卫生单位39家,其中区属二级医院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家。
2009年顺义区作为北京市新社区管理系统的试点区之一,率先制定了本区的卫生信息平台规划及建设方案。在项目前期调研之际,就发现卫生信息化人才是瓶颈之一,规划方案的制定、网络建设、业务培训、系统管理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一个专业的队伍。为了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实施,更合理地配置、储备信息化人才,提升平台对信息系统的自身维护能力,顺义区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对顺义区25家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及非医疗单位的IT人员进行了摸底调查。
顺义区医疗单位信息化人员情况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IT人员太少
全区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2家设有信息化专职岗位,占全区的8% ,有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员担任信息化兼职工作的单位9家,计算机相关专业信息化专职人员2人(本科1人,专科1人),占总人数的4.4% 。
2. 区属二级医院IT人员情况
区属二级医院的情况相对好一些,都设置了信息中心(科)或网络科等独立IT管理部门,共有信息化管理人员24人,其中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员19人,占总人数的79.2%;本科以上17人,占总人数的70.8%。经问卷调查,各个单位的系统建设全部采用外包模式,信息管理部门疲于应对硬件的维修、维护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调研医护的需求,没有真正起到信息管理部门挖掘数据、分析数据的决策支持作用。
非医疗单位情况
从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公共机构来看,IT人员配置率更低,IT岗位的专职人员仅占25%,有的单位的系统管理仍属办公室管辖,运维、升级能力可想而知。全区各医疗单位IT人员配置严重不足,25家社区中只有两家具有专职专业人员;9家有专业人员,但没有做到专职;14家没有相关专业人员。二级以上医院情况相对好一些,但同样存在人员配备不足,技术水平较低等情况。究其原因可以总结成以下几点。
第一,编制问题。医院属于事业单位,对于医护类人员进入编制相对容易,而对于IT类人员编制很少。这些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第二,待遇原因。与外部比,卫生系统的IT人员相对于社会IT行业从业人员薪酬低得多,在内部比临床医护人员也有差距,结果造成部分人员不选择进入医院。
第三,地位上不受重视,个人发展受阻。医院管理层大部分是医疗出身,对IT技术了解不多,交流上有鸿沟,往往造成IT人员无所适从。同时IT部门是持续投入的部门,而产出却没有得到客观的衡量,久而久之得不到领导重视。
医疗行业的主营业务是医疗,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医疗所展开,信息化技术与信息化人才还是“新事物”。信息化的作用被低估, 部门的级别和受重视程度也还高,信息人才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IT人在医院是小系列,培训、晋升等往往忽视IT人员,对于个人事业发展不利。
第四,教育方面。卫生信息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一些大学开始设置相关专业,但由于卫生信息化的复杂性,培养的人才也不能马上满足医院的需求。
信息化人才的重要性及培养的复杂性
1. 重要性
因卫生信息化建设需要既了解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无论是区域平台还是各医疗单位的HIS系统,如果没有既懂IT、又懂医学以及医院管理的人来进行维护管理,就不能完全确保软件符合医、护及管理者的需求;无法保证软件功能的持续改进,不能及时有效地与医疗卫生单位、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沟通;这样势必影响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所以说信息化人才是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 复杂性
培养一名卫生信息化人才大致需要经过桌面支持、应用推广、系统管理、网络管理等多个过程,此过程至少需要2~3年才能满足信息系统的自主管理、应用及维护的需要。因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大工程,需经历一个复杂及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专业技术人的数量、质量直接决定了卫生信息化的成败。建设卫生信息化平台,就要发挥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利用,这样才能有生命力,才能良性运转。卫生信息化人才是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是使其发挥作用的卫士与传递者,没有一支专业的卫生信息化队伍,区域卫生信息化就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方法
引进人才。针对急需的卫生信息化人才,通过中介等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相关人才。此种方法适合于主要管理人才短缺的情况,缺点是若为跨地域引进,则需解决家庭、工作等一系列问题,需时间较长。
拓展编制。积极与编办等主管部门协商请示,根据北京市卫生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本地区卫生信息化人才当前分布的报告,阐明人才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影响,逐步提高IT人员的编制比率,录用一批应届毕业生。
内部培养。在卫生系统内部,发掘对IT感兴趣的人员,通过培训调整到IT管理岗位上来。此种方法优点是系统内大部分是医护技人员,在了解医院需求、提出方案、与医务人员沟通方面较强。缺点是“转行”者毕竟没有通过专业的培训,只有通过技术培训后,才可以胜任业务管理、开发,但难于适应网络管理等对专业要求较高的工作。
公开招聘。对于急需的IT人才,在卫生系统内无法通过培养解决的,可以实行社会公开招聘。此种办法优缺点是,招聘的人员都具有一定的IT实施或管理经验,但对业务的流程仍需培训,只能缓解一时,但不能持续地、有效地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
一、防控目标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的原则,做好防范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输入,以及我镇境内发现散发病例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提高疫情防控水平,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工作内容
(一)落实应对疫情机制
1.人员机制。镇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和卫生院负责组建由流行病学、临床救治检测等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组,负责本镇疫情防控工作业务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指导做好病人诊断、救治和疫情的调查处置工作。镇卫生院组建疫情应急处置机动队及医疗救治技术组。
2.技术机制。镇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和卫生院按照逐级培训的原则,负责对本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全员培训;制定应急演练方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意识和实战能力。
3.医疗救治机制。指定镇卫生院为镇级定点收治医院,落实疑似患者的初诊、转诊及抢救设备、药械、防护用品等物资准备,开展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进一步规范收治流程,做好“战时”准备。
4.应急物资机制。镇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和卫生院做好相关检测试剂、耗材、消杀药械、抗病毒感染药物、抢救药品和防护用具的储备工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储备适量的个人防护用品、消毒器械、消毒药品等。定点医疗机构要做好床位、设备、设施、药品、防护用具等储备工作。
(二)强化疫情监测与报告
镇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和卫生院密切关注国内外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动态,做好疫情预测预警,开展疫情风险评估,及时调整监测与防控策略。镇卫生院要强化疫情监测、预测预警和报告工作,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一旦发现不明原因肺炎,要第一时间报告,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检测、病例主动搜索和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工作,切实做好疫点消毒处理工作,严防疫情扩散蔓延。镇卫生院要加强对全镇疫情防控工作的技术业务指导。
(三)做好切实接触者追踪和管理
各村(居)委会及相关部门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协调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医学观察,每天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对出现异常临床表现者,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诊断治疗、排查工作。医学观察期满时,如未出现异常症状,则解除医学观察。
(四)做好社区和重点场所防控
各村(居)委会及相关部门要加强社区、车站、学校及托幼机构、大型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正面引导,指导公众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出现肺炎症状后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无疫情发生的地区主要采取防输入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延缓疫情传入社区。疫情发生的地区要采取及时发现病例,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阻止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五)强化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
卫健、教育、文化、宣传等部门要有针对性普及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提示等科普知识,提高全镇的防控意识和能力,稳定社会情绪;宣传、派出所等部门要开展舆情收集、研判和报告,根据疫情变化和社会热点及时解疑释惑、回应关切,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不稳定性苗头问题。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组织领导机构。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秦里军为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海强为副组长的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防控办公室、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环境卫生消杀组、舆情宣传组,防控办公室设在镇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根据疫情形势研判情况,报请镇党委政府启动协调工作机制,负责指导和协调全镇疫情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对全镇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落实和严重失职渎职导致发生大范围全镇性疫情暴发流行的要严肃追责。各村(居)委会及相关部门要组建本辖区、本单位工作防控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组织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具体主要职责
镇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制定预防和控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成立防控救治组;开展疫情预警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组建、培训疫情应急处置队伍和医疗急救队伍;加强预防控制、诊疗技术方案的学习培训和组织实施;开展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开展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导;根据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检测、医疗救治等应急处置工作;依法提出隔离、医学观察、等建议,搞好医务人员防护,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防止交叉感染发生;及时收集和上报相关疫情信息。
宣传部门:正面报道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控制工作,普及防控知识。加强舆情监测和舆论监督,回应社会关切,视情适时公布政府应对举措。
公安部门:加强与疫情相关社会动态的监测,依法、及时、妥善处置与疫情相关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依法查处制造、散布和传播有关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实信息。
社会事务管理部门:根据疫情动态旅行景点健康提示和旅行限制建议。
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部门:指导企业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特别要做好与中高风险地区有业务往来的企业人员和务工人员的摸排工作并及时上报卫健部门。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加大各类涉及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药械和广告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行为。
市场管理部门:负责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整治,落实通风、消毒措施,规范活禽交易。
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部门:根据疫情发展和应急处置要求,督促车站等公共场所以及交通工具的交通卫生检疫消毒工作;协助相关部门依法追查有关人员和密切接触者;优先运送紧急救助物资和疫情处理人员。
教育部门:负责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教和防护工作,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
农业综合服务部门:加强家禽家畜养殖的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林业部门:规范野生动物养殖,严厉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贩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