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产业园规划设计范文

工业产业园规划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产业园规划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产业园规划设计

第1篇:工业产业园规划设计范文

[主题词] 生态工业园规划

一、生态工业园的概念

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y park)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中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它与前两代的最大区别是: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在生态工业园区内,一个工厂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被用作另外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弃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方法,最终实现资源的节约和污染排放的最小化。

二、生态工业园的规划设计思路

国外已有许多成功的生态工业园案例。在我们规划的伊始,可以借鉴成功的实例,进行分析比较,并综合我国的相关政策、地区资源、区域产业发展等因素,论证生态工业园的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提出产业经济发展目标与策略;通过对山地高层、坡度、生态植被、周边建设情况等生态本底的分析,确定园区建设用地方向和空间生态构思;结合规划区域的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进一步确定产业空间(包括拓展方向、功能布局等)拓展趋势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最后实现园区空间生态化、园区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目标。

三、某县生态工业园规划设计

(一)国内外生态园区发展借鉴

在规划工作的一开始,我们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有关生态工业园的资料,如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美国Chattanooga生态工业园区、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园等,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总结。我们发现,生态工业园区进驻的企业不一定就是自身污染小的企业或者是高新技术产业,而是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污染物的“零排放”。即园区建设的重点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按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3R原则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终达到环境优美、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等建设目标。

国内外成功案例对于某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启示如下:

1、入园企业自身不一定有严格的污染排放要求,因此可以放低建设门槛,有利于吸引珠三角部分外迁产业向本园区转移,只需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原则,同样可以实现生态保护和企业发展的共生共融。发挥产业链的“整合效应”和“规模效应”。

2、产业链的构建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某企业的生产原料,而某企业的废料又可以作为原料出售给下游产业,并且该转换过程都在园区内部完成,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从而消弱园区远离珠三角的劣势,有利于吸引珠三角企业进驻和发展。

3、某县本身具有一些独特的资源优势,这些优势对以该资源作为生产原料的企业具有强大吸引,利用这些资源企业进行产业链的进一步延展,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平远生态产业园区,实现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促进平远工业、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因此,某县生态工业园可遵循如下的发展思路:

(二)发展定位与产业思考

某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该地区发展工业,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区域协调问题。某县是广东省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该县要发展的工业项目若与产业转移的项目类型对接,将能得到政策的扶持。同时某县属于闽粤赣十三市经济合作区范围,其产业类型最好能发挥自身优势,并避免与合作区内其他地区产业严重冲突。综合上述分析,从区域产业协调的角度考虑,某县生态产业园适合发展的产业门类包括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建材、医药、钢铁及有色金属、光电、食品、服装、玩具工艺等多种类型,而在这些产业类型中,石油化工、轻工纺织、电器机械中的汽车零部件、服装和玩具工艺较易受到周边地区的竞争挑战,可将其列为产业发展方向中的次重点产业。

二是资源优势下的产业选择问题。某县是粤东最大的林木深加工基地,脐橙、油菜、南药三大特色农业初具规模,稀土资源丰富。因此我们认为平远生态工业园适宜发展的产业类型主要有木材加工、生物科技、稀土加工等类型。

三是现有相关产业的衔接问题。某县已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至目前为止共有23家企业进驻或计划进驻园区。生态产业园区的规划应做好未来产业与现有产业之间的衔接。从现有产业类型来看,生物科技、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汽车零配件、优质建材、木材深加工和稀土加工均已包含其中,从投资规模来看,建设基础最好的产业是机械制造、优质建材和木材深加工三大产业类别。未来生态园区最理想的发展模式是,新进驻的企业与现有企业之间能相关联,企业之间的废弃物能被其它企业利用,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污染“零排放”的最终目标,企业之间应遵从循环经济的3R原则。在不能全部兼顾的情况下,我们可选择重点产业将产业链进行铺开。

(三)产业选择

4、产业选择

综合上述因素考虑,该县生态工业园的产业发展定位确定为:以稀土新材料、优质建材和机械制造为园区重点产业,努力培育生物科技、电子信息、车船配件等工业类别,并适度发展与上述产业相关的产业类型,对园区的生态工业链进行补充。

基于以上的产业选择,该县生态工业园可搭建如下的产业链,形成工业共生体,促进企业之间的相互利用和节能减排。

(四)生态园区规划建设

我们还对园区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市政服务、绿地景观、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特别是对园区场地的处理,通过GIS分析,针对场地高程、坡度、坡向、植被、水资源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较佳的场地处理方式,尽量保存原有生态植被和地形地貌,减少工程土石方,体现生态工业园的生态性。

四、结语

第2篇:工业产业园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 生物医药产业园珍奥核酸生物谷 共生思想

中图分类号: R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共生思想是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建筑理论,该理论涵盖了历史与未来的共生、部分与整体的共生、内部与外部的共生、人与自然的共生等多个领域,主张对被现代建筑所抛弃的双重含义和多重含义的性质进行重新评价,并发展继新陈代谢时期形成的中间领域理论,是对世界建筑趋于多元化潮流趋势及对技术的永恒性和普遍性信仰的修正并将城市、建筑与生命原理结合起来,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点。该思想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如表1),(1)已成为当代建筑计师及规划师新的参考理论。

时间 理论框架 理论实践

20世纪60年代 新陈代谢、开放结构概念 以面向未来的高技术建筑来表现“成长”和“代谢”

20世纪70年代 中间领域和模糊理论 开创了城市和建筑中的“灰空间”

20世纪80年代 共生思想 开始对“共生”的概念进行补充、完善和发展

表1“共生思想”形成的三个阶段 ―笔者自绘

大连市金州新区于2010年7月正式组建大连先进装备制造业园区,规划建设面积31平方公里,以“五园一区”的规划模式进行产业布局(如图2),着力打造以珍奥核酸生物谷园区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等项目,力求形成符合园区特点的、独具园区特色的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大连珍奥核酸生物谷(以下简称为“生物谷”) 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基地。以“产业园”的开发模式,作为促进环境、资源、经济的协调发展的载体。

2.生物谷规划设计思考:

2.1场地诉求:生物谷位于大连金州新区,规划范围为丹大高速公路以东、金七路以西的三角地带,临拓展8、9号城市干道,北侧临广阔的农田绿地(如图1),总用地面积38万平方米,分为A. 图B两区,A 区30万平方米、B区8万平方米。地形为缓坡丘陵,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地貌。场地要求合理解决场地排水及土方量的竖向设计,北侧未开发农田土地的利用与保护,注重园区与城市相交界面的对话表达。 2.2功能诉求:分析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的各项资源制约因素,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和特色,将产业特色与园区的生产、游憩、生态和图(1)生物谷微观区位

服务功能有机结合,既要合理的划分各产业功能区,又要避免功能区的纯化所带来的空间单调性,在功能的“集”与“散”中取得平衡,生物谷用地由生产用地、辅助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生活区用地及绿化组成,对应功能区即生产区、物流区、办公区、生活区及绿化景观。功能要求综合考虑生物谷产业链条顺承与场地规划的优化关系,兼顾生物谷功能区与市政网络的关系。

2.3空间诉求:生物谷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生物产业基地,产业链条涵盖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五大生物工程技术,兼作为全国工业旅游的示范园区,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达20万人次。园区空间形态因产业特点而种类多样,性格特点力求整体空间的共生性、产业功能空间的承接性、共享空间的易达性及趣味性。

2.4生态诉求:生物谷基地位于大连市东偏北方向,呈缓坡地貌,周围植被良好,北侧临未开发农田,有较好的自然景观,南侧濒临缸窑河干流,南北发育汇水支,冲沟发育良好。生态要求对场地原有生态系统做合理保护的同时,结合基地气候特点及场地功能布局,探究绿色节能设计的可实施性,促进生态平衡。

3.生物谷规划设计对策

3.1基于“原场地(历史)与新规划(未来)”的共生,明确技术需求,合理选址布局

黑川纪章在“共生思想”里强调:“功能的纯化、广阔的空地、绿化、阳光和新鲜空气被当做现代化的口号为人们所接受,进而成为世界共同的现代化城市目标,但是在现今生命原理的时代,这种合理的功能分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 (1)避免功能的不合理分离,生物谷由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物流区组成。生产区是园区的核心区,占地面积较大;办公区是园区与城市交流的平台,是园区的形象窗口,将其置于园区 主体轴线的最高处,突出其宏伟的气势;物流区是为生产服务的后勤区域,根据生产需求分布在生产区周围;生活区包括疗养院及健康管理中心,位于场地的北侧区域,濒临城市道路和农田,具有便易的交通和优美的环境。场地南部为集中的景观绿地带,以延展的水面为主体,附设公共交流与游走空间。几大功能区相互依附共同组成了生物谷的总体功能布局。

3.2基于“局部与整体”的共生,突出产业特色,促进功能完善

3.2.1功能布局

黑川纪章在“共生思想”里强调:“功能的纯化、广阔的空地、绿化、阳光和新鲜空气被当做现代化的口号为人们所接受,进而成为世界共同的现代化城市目标。” (1)避免功能的不合理分离,生物谷由办公区、生产区 、生活区、物流区组成。生产区是园区的核心区,占地面积较大;办公区是园区与城市交流的平台,是园区的形象窗口,将其置于园区 主体轴线的最高处,突出其宏伟的气势;物流区是为生产服务的后勤区域,根据生产需求分布在生产区周围;生活区包括疗养院及健康管理中心,位于场地的北侧区域,濒临城市道路和农田,具有便易的交通和优美的环境。

3.2.2交通规划

结合产业链条及城市的市政系统,交通分为内部交通和外部交通两部分,并以“人车分流”的方式组织。内部交通主要指产业内部的物质传递、副产品的交换交通需求,以及废弃物的运输;对外交通主要指产业与外部产业联系的交通需求,包括办公区的人员流动、展览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对外商业部分。“内”“外”动流线的分区合理布局,使不同功能区达到“动态均布”的布局模式。 场地内道路分为两个等级,主干道路宽为12米,呈南北向,次干道宽为7米,沿各厂房、建筑群周围布置成环形路,与三个出入口协同满足功能的需要。厂区道路的布置满足生产、运输、安装、检修、消防及环境卫生的要求划分功能分区,并与区内主要建筑物轴线垂直或斜交设置,呈环形布置。办公区的交通系统为人车分流模式,车行系统在建筑结合机动车道布置,步行系统通过广场、步行道、连廊组成有机体。集中停车规划为两个区域,北部办公区设地下停车空间,满足日常内部职工与外来客流的停车需要;北部生产区规划大型机动车停车场,满足生产运输的要求 。

3.2.3景观设计

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园的景观格局主要以生物制药生产功能特色为出发点,采取“双轴四区一带”的布局模式。通过线性的带式景观,突出强调景观轴在生物谷空间的统领作用,在“线性”景观的基础上嵌入“点式”景观,在景观的肌理上,采取“软景”与“硬景”结合的策略。着力打造 面积充足的开放性景观空间,通过沿街水面的设计,形成厂区内灵动的水面景观,并向东西逐渐延伸,以点带线、以轴带面,与原有自然生态资源共同构筑完整的绿化网络,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

3.3基于“人与技术”的共生,塑造生态产业链的属性空间

生物谷的空间布局实质是生物医药产业的空间物化,(2)根据功能的布局,生物谷打造的性格空间主要有生产区的产 业链条物化空间及可供游人参观的通透的线性流动空间、办公区域及沿主体景观轴延续的开敞性共享空间、南侧水面的 园 区向城市渗透的过渡空间。在城市干道金七路的城市空间界面上 ,布置科技馆、健康中心、接待中心三组不同性格建筑,作为广场过渡的表达。图(2)生物谷总平面图

3.4基于“人与自然”的共生,促进生态园区持续发展

基于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将生态设计引入园区规划,环境因素成为设计的关键点,它要求在产品开发的所有阶段均考虑环境因素,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引导产生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2)。生物谷基于大连地区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降水集中、季风明显、风力较大的气候特点,在设计初期,根据场地的高差分布,合理的布局园区功能空间,使土方量达到最少,从而减少对原始地貌的破坏,在产业运营期间,生物谷产业内部形成生态可视的可持续设计策略,坚持产业链条的运营主线,通过原材料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及废弃物的合理“变质”,促使“生物链”的自然合理流动。通过软景、硬景与生态设计的结合,践行生态产业园的生态效应。结合大连地区气候特点,附设雨水收集装置,与中心水域景观结合,形成良好的水循环利用。生物谷内的道路照明系统均附设太阳能板,通过太阳能与电能的转换来提供照明。

4.结语与展望

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规划带有极大的综合性,不只是简单的土地利用规划,还要涉及到生物医药技术、景观、生态、旅游宣传等多方面,因此要加强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及跨学科的实践。使得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园能更好的发挥其带动医药产业腾飞的作用,以建立更完善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格局。珍奥核酸生物谷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产物,本着尊重自然原貌、发挥自然优势、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着重考虑人为因素与场地的关系。对园区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妥善解决内外交通流线的互干扰问题,结合景观对场地进行合理规划。本次设计仅是对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方法的初探,在某些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究及调整。

参考文献:

(1)[日]黑川纪章新共生思想覃力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2-13

第3篇:工业产业园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物流产业园;规划设计;用地规划布局

Abstract: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industry,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park planning, the Bohai commodity exchange in East China General delivery center project planning and design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area advantage, land planning, land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other aspects, which introduces the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ject practice, so you can see the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al.

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land use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产业多元化,物流产业也随之成为其中的一产业之一,物流园区也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物流园区规划有别于工业与房地产业园区的规划,物流园区规划更偏重于在较大规模的地域范围内,土地布局与功能布局结合的科学性,突出物流产业的特点要素规划。

一、工程项目分析

本项目选址于长兴县(李家巷)城东工业功能区,四至范围为:东至长湖申航道,南至318国道,北至李湖航道北线,西至李家巷镇规划建设的南北向连接长兴城区道路。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331866平方米(约1998亩),建设用地面积为1032666平方米(约1549亩)。总建筑面积约为946970平方米;本项目发展目标定位为渤海商品交易所华东交割运营中心、全球跨国企业供应链华东分拨基地、国内一流仓储物流服务业集聚区和杭宁发展带大宗商品现货交割与贸易中心。

二、工程项目优势条件

本项目选址在长兴境内318国道和长湖申航道交汇处,交通环境优越。长兴位于浙苏皖三省交界处,东临太湖,与苏州、无锡隔湖相望,地处长三角杭嘉湖平原,处于长三角经济区域的中心,是一个迅速崛起的对外开放城市。长兴有着物流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1)地处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经济中心地带;(2)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除了拥有两条国道(104国道、318国道),四条高速(申苏浙皖高速、杭长高速、杭宁高速、申嘉湖高速),三条铁路(江苏新沂―浙江长兴铁路、宣州―杭州铁路、杭州―牛头山铁路)的交通枢纽节点外,它还有一条年运量超过1.6亿吨级的长湖申黄金航道和一条杭州至南京经过长兴的城际轻轨,此外长兴东临上海虹桥、浦东国际机场,北临杭州萧山机场,南临禄口国际机场;长兴距上海、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无锡、芜湖等大中城市均在2小时最佳交通圈内。基地规划一条铁路专线直接连通基地与全国各地。

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便捷交通条件使得长兴与周边城市融贯通达,联系紧密,商流、物流往来频繁,一方面促进了长兴的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建设一个高水准、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服务中心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项目用地规划布局

3.1功能布局

项目功能布局按性质主要分十三大功能区块:钢材交割与加工功能区、有色金属交割与加工功能区、化工产品交割功能区、木材产品交割功能区、煤炭产品交割功能区、农副产品交割功能区(含冷库)、电子产品交割功能区、通用仓储区、商贸市场区、行政与金融服务功能区、物联网研发与企业会所功能区、停车功能区、集装箱和件杂码头作业与堆场功能区等(图二)。

图二

――钢材交割与加工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西侧,靠近长湖申航道侧,便于交通运输,用地面积约201.6亩。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功能区建筑就是仓储和加工用房,作为大型的仓储用房,如何合理分配仓储面积与装卸交通面积,解决交通装卸拥堵问题是平面布局的首要问题,因此充分加大仓库内有效利用面积,取得最佳仓储面积和装卸、通道面积,将是后续建筑单体设计的原则。

――有色金属交割与加工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西侧,西靠长湖申航道侧,南依318国道,用地面积约97.7亩。为分扩大仓储和加工的利用率和灵活性,同时考虑钢材和有色金属的通用性及集装箱库的兼容性。通过内部环路进行有机联系组成建筑群。每个大型库都设计为对物品进行集货、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一系列作业区。

――化工产品交割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北侧,北靠李湖航道北线,东与煤炭功能作业区相临,南与钢材和农副产品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230.6亩。

――木材产品交割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北侧,北靠李湖航道北线,东与化工产品功能区相临,南与农副产品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41.3亩。

――煤炭产品交割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北侧,李湖航道北线与长湖申航道交叉口,西与化工产品功能作业区相临,南与钢材产品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76.5亩。

――农副产品交割功能区(含冷库)。布置在项目地块中部,北靠化工产品功能区,东与钢材产品功能作业区相临,南与通用仓储和电子产品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208.2亩。

――电子产品交割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中部,北靠农副产品功能区,东与通用仓储功能区相临,西与大型车停车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69.6亩。

――通用仓储区。布置在项目地块中部,北靠化工产品功能区,东与钢材和有色产品功能区相临,西与电子产品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71.6亩。

――商贸市场区。布置在项目地块西部,北靠人才公寓功能区,东与停车功能作业区相临,南与318国道和行政与金融商务功能区邻近,用地面积约241.4亩。本项目商贸市场主要是以农副食品、水产品、电子产品等交易为主。各类商品市场均独立为一个单体建筑,为考虑以后产品类型的拓展和转换及经营模式的灵活性,同时考虑市场在空间结构上的兼容性。

――行政与金融服务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西部的尖角,北侧和东侧靠商贸功能区,南与318国道相依,用地面积约38.1亩。该建筑由行政商务渤海大厦和金融商贸大厦及其交易大厅的裙房组成。该大厦也是这个项目的头脑所在,控制着整个区块的信息网络。

――物联网研发与企业会所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318国道的南侧,用地面积约167.7亩。联网服务中心/企业会所是为本地块项目的相关企业提供商务服务的场所。该地块位置条件优越,建筑由中心位置的物联网服务中心建筑群和各幢独立的企业会所组成。

――停车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中部,北靠农副产品功能区,东与电子产品功能区相临,南与318国道邻近,用地面积约59.6亩。

――集装箱与件杂码头和堆场作业功能区。布置在项目地块沿长湖申航道和李湖航道北线侧,用地面积约294亩。

2.地块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设计是整个项目设计的关键,其设计成败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项目在投入实际运营后能否真正实现高效率的运转。在交通组织中,我们充分考虑和分析了场地条件,分别从外部交通联系、内部交通组织、停车场分布布局这三个方面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3.1外部交通联系

首先从对外交通联系入手,在总图设计中,已确定了主要出入口位于地块南侧的318国道上。根据功能布局确定次要出入口有:结合停车场所和加油站等设置货运车辆出入口;在商贸市场区域和行政、金融商务楼区块分别设置出入口;周边结合道路设置相应的出入口,以利于整个项目交通组织。同时,根据未来铁路发展前景,预留了铁路接入条件。

3.2内部交通组织

内部交通设计总体设计原则是分级、分流、分量三分原则来区别对待。

内部交通流按级别主要分为三级:一级:大车流;二级:小车流;三级:人流。内部交通设计按三分原则,由建筑和建筑之间的布局关系组织内部道路和停车场。实现内部交通各个级别的分流,尽可能减少不同级别车流的交叉点。提高行车效率。

3.3停车场布局

货运车辆和小车停车场是项目静态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布局上体现相对集中、有机分散的设计原则。在入口附近布置项目主停车场,提高对外车流的可达性,在商贸市场区块布置一定的小车停车场,方便行政与金融办公等活动需要。

第4篇:工业产业园规划设计范文

这次全市高效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推进会是继全市重点工(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推进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推进全市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的加快发展,对于促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规划的有机衔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前期市农林局、农开局、*镇等相关部门和镇进行了调研论证,拿出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建设方案。刚才,大家实地察看了现场,袁中飞副市长作了情况介绍,相关部门和*镇进行了交流发言,丁一市长、刘惠鹏副主任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表示赞同。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

加快重点园区规划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举措。我们今天看的现代万亩花木园区,区域范围主要是328国道以南、*高速以北、京沪高速以东、宜陵镇西湖大堤以西,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我市从丁伙镇、邵伯镇到*镇、大桥镇花木产业带的核心区和主要生产基地,这个园区区域位置特殊,产业有特色,布局有特点,无论是对城市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还是对新农村建设、区域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规划建设好万亩现代花木园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这个园区作为我市生态园林城市的主要窗口,城东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试验区,高效农业的示范基地,扎扎实实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

二、突出工作重点

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园区规划建设,要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现代万亩花木园区要着力抓好“十大工程”。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工程。主要分两步实施:第一步是今冬明春,328国道、雅典娜路、花木大道等现有主要干道沿线视线范围内的土地要全部调整到位;第二步是从明年开始用2年左右的时间,整个区域内所有土地调整到位。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是区域内的花木大道、桥梁、排水系统、供电设施等工程的建设,年内首先要完成花木大道的建设任务。

三是花木市场扩建工程。阿波罗花木市场要按计划加快建设步伐,三期工程10月底基本建成,元旦前正式对外开放。同时,要注重市场内部设施的完善和质态的提升,充分展示对外形象。花木市场西侧预留空地要实施与花木相配套的项目,其他项目原则上不予考虑。

四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除保留少数重点骨干企业外,区域内不得再建新的工业企业,现有中小工业企业实行有计划的搬迁,个别化工企业今年内必须关停或搬迁。农民住房原则上要迁移到雅典娜路以西整体规划建设。从现在起到元旦前要按照规划对雅典娜路、花木大道等沿线进行拆迁改造,对区内农民住房要进行有计划的置换。

五是花卉园艺整合工程。要充分发挥雅典娜园艺和龙川盆景园的带动作用,同时加强资源整合,与鲜切花生产基地、阿波罗花木市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优势,互为补充,全面提升。

六是农民康居工程。农民住房要按照“三集中”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管理,力争打造某第一、苏中一流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同时,对庄台的改造也要逐步实施到位。

七是便民服务工程。高标准、规范化建设园区内的便民服务中心,其中*村的便民服务中心要以村部为中心,统一规划设计、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对外形象。其他村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也要以此为样板,抓紧规划,尽快实施。

八是旅游综合开发工程。按照“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的总体目标,既要突出高效农业的生产,又要体现观光旅游的服务效应。要注册成立旅游公司,研究旅游观光线路,搞好交通工具配备,加强公交线路规划设计,将阿波罗花木市场、龙川盆景园、雅典娜园艺等景点串点成线。

九是休闲娱乐配套工程。主要包括餐饮、娱乐、休闲等内容,要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能够让游客停留下来进行消费。在具体场所的建设上,可以通过置换农民的住房进行改造等方法进行。

十是特色文化工程。要运用市场化的方法,加强调研论证,把高效农业与观光旅游、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为广大市民群众和游客服务。

对以上“十大工程”,要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逐项提出要求,明确责任单位,列出序时进度,狠抓组织落实。

三、精心组织实施

指导思想已经明确,工作重点已经突出,现在关键是抓好落实。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现代万亩花木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由*同志任组长,市人大刘主任、市政府袁市长等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镇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镇和相关部门都要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区域范围内的*、*、*、*等四个行政村,要按照整体规划建设要求,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有序推进。

二是制定实施方案。会后,领导小组要认真研究实施意见。围绕10月底、元旦前以及明年4月18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按序时推进,力争今冬明春取得一些实实在在的效果,其中旅游项目明年4月要正式对外开放。

第5篇:工业产业园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影视动漫;公共空间;专业特色;复合集成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产业园区也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从最初的工业园区到新型产业园区的开发,规划的内涵和要求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与相关的产业办公、商贸等配套结合在一起一体化建设,形成综合性的产业园区形式,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形成的集群式产业链条已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

影视动漫产业园的建设不同于主题公园和地产项目,其目标和投资回报期望值是长期的。随着大众对影视动漫产品的内容和制作要求提高,如何提升定位层次,制定差异化竞争战略,从发展全产业链、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大厂影视动漫产业园项目为例,意图通过对拍摄录制等影视动漫功能的合理布局,打造一个全新的影视文化产业的载体和平台,与文化旅游联合成为产业共同体,形成影视文化产业的集聚地,推动当地的资本市场增长。

一、项目背景

大厂位于河北省中部,西隔潮白河与北京通州区相望。基地地处大厂潮白河工业区内,占地55公顷,是连接京津影视动漫发展廊道上重要的锚点。

目前大厂还未出现代表性的产业名片,如何利用影视动漫产业的契机,带动大厂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借助北京“东扩南移”产业战略转移政策,寻求与京津的差异化发展,以影视动漫文化为主导,融合潮白河和回族文化作为大厂区域发展的支点和抓手,结合潮白新城组团的配套功能,带动产业升级和土地价值提升,未来作为区域的核心启动项目,将大厂打造成为具有独特影视动漫文化特色的风情小镇。

二、定位和策略

在对京津等市场的影视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后发现,录制拍摄棚的建设相对有限,配套产业不完整,对于游客的体验兴趣考虑不到位,基地本身的更新速度缓慢,游客的去返率较差。因此,本项目不仅要虑影视拍摄录制等功能,还需发展体验式旅游等配套产业,建设以电视录制为引领,以影视拍摄、动漫制作为主体,互动体验服务为配套的新产业园区,打造“亚洲最大”的高清电视棚、全国“最大”的水棚、全国“最先进”电影棚、全国“最酷”的展示厅和星光墙。

不同的开发时序模式,给基地内不同功能的组合,相关产业链以及资本运营和开发收益带来的效应不同。先期启动录制拍摄区,逐步开发相关配套,三期启动教育研发和数字制作等后期服务,待基地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功能后,形成专业的品牌窗口,提升园区价值,再进行产业中心的开发,提高入园企业的档次和门槛,定位高端国际化的影视动漫基地。

三、规划理念

对比国内外相当规模的影视产业基地,均以功能需求为先行要素。根据影视动漫产业园的专业特色,影视拍摄、生产、制作、、展示一体化的专业功能聚合,规划形态从两个层面同时考虑,一方面由传统的封闭院落式为最初雏形,依不同功能要求形成园区内半围合半开放式的空间模式,享有半私密的建筑空间;另一方面,为了凸显园区的影视文化特色,巧妙的把影视动漫的代表元素如摄影机、胶片等得以提炼,运用到规划中形成园区的的建筑元素、景观元素和空间元素。

四、空间布局

大厂影视动漫产业园充分考虑基地现状资源、对外形象展示和受外界影响界面等因素,结合启动区的先发区位和潮白河各配套产业,推衍出各功能板块之间的关联产业分布,最终形成一个功能复合、布局合理的园区。用地共划分为5大功能区:拍摄录制区、创意创作区、教育研发区、后期特效制作区和数字体验区,总建筑面积355802。园区内两横两纵的主干路与周边城市快速路和干道相接驳,北侧和西侧分别设有主、次入口,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同时保证先期启动区的可达性。园区内还设置了二条慢性人行游线,分别从不同的人流来向贯穿区内中部的开放体验空间,空间的流动带动了人气的汇聚和活力。

(一)国际化元素的融入

随着国内影视制作国际化的合作逐渐频繁,不仅在理念和运营模式上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从录制拍摄本身的硬件也站在了更国际化的视角上。纵观国内现有的拍摄棚,能制作大规模、高品质的寥寥可数,一些特色录制棚如水棚等更是难求。因此,在本项目中拍摄录制区作为前期启动区,融合了高清电视棚、水棚、电影棚等拍摄录制功能,其中高清电视棚为启动区标志建筑,规划于地块西南角,创造中轴路与三分干渠节点的最大展示效果。水棚邻近三分干渠,可结合室外水景进行拍摄。电影棚考虑临水建筑高差,使所有建筑最大化利用干渠景观资源。这些与国际化接轨的硬件设施作为与周边产业园差异化竞争的锚点,打造几个之“最”,也填补了市场的需求空白,提升基地的层次和产业价值。

影视动漫创意创作和后期特效制作区,与拍摄录制区有所不同。国际化的影视制片公司、后期制作中心等企业(包括名人工作室)的入驻,需要半私密的独享空间。半围合的中小体量或独栋建筑,服务于国际化视野和经营管理经验的高端人才,提供了可供短时交流的平台,也保留了自己的创作空间,营造出企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临水布置后期工作室,创造多条小型景观廊道,使干渠景观最大化渗透该功能区块。后期工作室布置模式以联排加独栋结合,开放性景观与私密景观相结合,使企业有多样的工作模式选择。建筑布局考虑沿干渠高低错落,使所有工作室最大化利用干渠景观资源。

(二)与专业人才培养和研发相结合

影视动漫产业的发展除了先进的拍摄设备,创意型人才的输入和新领域的研发也是关键。利用影视动漫产业园的基地优势,教育培训中心为基地输送各类专业人才,满足进驻的各影视机构的用人需求,不断提升影视基地的核心竞争力。考虑到大流量人员场所可能带来的嘈杂等不良因素的影响,教育培训中心、研发中心、孵化中心沿外侧道路依次布局,既保证了培训中心对外联系、对内实践的需求,也使得研发孵化区对拍摄录制的后期制作能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旅游互动产品的融入

影视动漫产业与旅游结合属于后影视产品开发,在影视产业链中体现重要价值,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大众对于影视的探究诉求已不简单是看几个拍摄实景或模仿表演,而是要求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更高的科技含量和吸引人的参与体验。基地中部区域作为互动的公共开放空间,设置中央公园、体验中心、展示中心及酒店等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为了创造优美的沿干渠建筑天际轮廓线,中央公园规划景观塔为制高点,为游客提供良好观景平台。酒店邻水布置,增加观景客房的景观价值。配套体验结合游船码头设置,创造特色水上交通模式。数字体验区一方面引导参观旅游人流融入高科技的影视互动体验中来,另一方面成为当地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形成当地特有的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名片。

第6篇:工业产业园规划设计范文

今年1-6月份,园区新增入园项目17家,引进资金39.9亿元;新增投产企业13家,新增开工项目7个;实现工业总产值39.5亿元,同比增长21.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32亿元,同比增长23.7%;实现税收8500万元,同比增长77%。

一、上半年建设情况

1.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再动员大会精神,统一认识

市、县“主攻工业、决战园区”动员大会召开以后,园区管委会迅速行动起来,进一步明确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重要意义,将园区各个项目责任分解到每个成员头上,使园区上下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任务,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园区发展建设上来。

2.调园扩区工作稳步开展,“一区三园”格局初步形成

经过前期的调园扩区,芦田园区已规划扩区面积为15.6平方公里,乐丰产业园规划扩区面积为4.5平方公里,田畈街产业园规划扩区面积为7平方公里,城北工业园调为0.7平方公里,前期报批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中芦田园区以李冠成玻璃为重点,沿高速挂线推进3-5平方公里新区建设,规划设计已完成。

3.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园区承载力不断加强

园区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承载力,为企业投产提供便捷的服务。总投资4800万元的高速挂线附道、发展大道附道建设已于今年4月28日开工,年底将建设完成;总投资850万元的园区亮化、绿化工程已基本完成,其中绿化工程已通过验收;天然气分输站正着手开展开工前期准备工作;电镀集控区二期厂房建设已完成,二期日处理1000吨污水项目计划7月份投入运营。园区综合商贸区7万平方米也建设完成,满足生活休闲需要,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

4.相关部门服务平台前移,安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按市、县有关“主攻工业决战园区”文件精神,各相关服务平台相继前移,公安、财税、国土、建设、房管、规划、工商等分支、派驻机构进驻园区办公,接受委托和园区双重领导。推行挂点服务制,使企业从落户到办证、到开工建设,直至投产,都有园区挂点人员参与、代办、指导服务。积极为企业提供前置服务、延伸服务和后续服务,保证了园区项目快速推进。

5.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机制进一步完善

重大项目具有强大的辐射和聚集效应,在建设生产中,我们做到“三优先”,即项目用地优先解决,项目建设人力、物力优先安排,企业投产融资、招工等方面优先安排。完善“两个保障”,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用地保障,我们一方面加大清理闲置土地力度,上半年清理土地8棕,盘活土地300余亩,另一方面力争一批项目进省重点项目供地盘子,今年上半年争取省工业用地指标1410亩,其中李冠成玻璃申请省级建设用地指标750亩,已通过预审,实业争取用地指标200亩,实业争取用地指标200亩,天聚太阳能争取省用地指标360亩。二是融资保障,成立园区企业融资评审委员会,对融资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和协调,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组建小额贷款公司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引进商业银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园区投资开发公司为7家企业融资2000万元,园区担保公司通过浦发银行支行为3家企业担保贷款1000万元,总共为园区企业融资担保资金1亿元。同时加强重大项目的调度与督查,及时发现、解决项目建设、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重大项目快投产、快见效。

二、存在问题

1.用地难。现有的工业用地已基本供完,新引进企业已面临着无地可落的局面,已落户企业拓展空间有限,严重制约了园区的进一步发展。

2.融资难。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园区担保公司为企业反担保融资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的困难,但融资慢、融资难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在发展光伏产业中,融资问题更为突出。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园区将紧紧围绕确保完成“新引进5000万企业20家,新增投产企业2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税收实现2亿元”的工作目标,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服务工作:

1、优化发展平台。全力优化园区发展平台,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生产配套、生活设施配套;进一步提升园区亮化、绿化工程,加大园区亮化、绿化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园区商贸中心服务功能;加快园区物流园建设,培育企业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业,提升园区的物流运转能力;加快实施生态园区建设,力争年底通过省有关部门验收;推进职能部门服务平台前移,在园区已设立公安、国税、地税、财政、国土、房管、投诉中心等部门分支机构的基础上,积极促成消防、规划等相关部门分支机构进驻园区。

2、盘活用地指标。本着节约用地原则,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实行用地与效益挂钩。一方面加大清理闲置用地力度,达到“腾笼换鸟”的目的,下半年力争盘活400-500亩用地;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点式供地的新路子,力争一批项目挤进省、市重点项目供地笼子,争取工业用地指标。

3、完善融资机制。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树立“以园区企业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每年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提取5%的资金,以投资扩股的方式注资扩大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资本金规模,切实提升其为园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担保能力;组建小额贷款公司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争取省中小企业局、省国家开发银行等专业银行的大力支持,多渠道集中力量扶持一批高成长型企业,催生一批规模型企业,做大一批优势企业,着力解决园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引进商业银行入驻园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第7篇:工业产业园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体系;考研与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21204

1 引言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增加了“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城乡规划专业属于工学门类的建筑类专业。调整之后的城乡规划学科在内容设置上更为广泛、在学科体系上更为全面,主要体现为从原有注重规划设计技术转向与社会学、经济学等联系更为紧密的城乡统筹人居环境大学科[1]。专业地位的改变、专业名字的变更以及专业体系的扩展都体现了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需要,也是中国城乡规划与建设和人才培养与时俱进的新体现。

以考研与就业两个方面为研究起点,将和城乡规划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结合起来综合研究,探索一般地方院校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为设计类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依据。

2 考研导向

1998年我国成立了全国工程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等教学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当时设置城市规划专业的高等院校不足30所。截至2013年全国开设城乡规划专业的高校共196所,在校本科生总数为37037名。2013年当年毕业本科生5953名,当年招收本科生8970名,遍布大部分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截至2015年5月23日高校城市规划专业评估通过学校共计42所。笔者对这42所院校从地域分布、硕士生招生方向、考研快题题目类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摸底,积极借鉴优秀院校的相关经验。

2.1 地域分布与学院设置模式

我国城乡规划专业评估通过的学校中有24所属于国家211高校,有19所属于国家985高校,有8所是行业内公认的建筑类老八校。而且绝大部分高校位于直辖市或者省会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其中土建类院校占据了36所,地理类院校有4所,综合类院校有2所。学院开设有如下几种模式:建筑学院模式、建筑与城规学院模式、建筑与艺术学院模式、建筑工程学院模式、建筑与环境学院模式、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模式、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模式、城市设计学院模式等。

2.2 硕士生招生方向

在硕士生招生方向中城乡规划设计、城乡历史遗产保护、城市与区域规划、社区与住房规划、城乡规划管理等招生方向所涉及的学校面比较广,紧随其次的方向有生态规划、城市理论研究、城市设计、城乡规划技术科学、城乡基础设计规划和小城镇与乡村规划。

2.3 快题题目类型

考研快题题目类型方面,居住区规划设计、城市中心区设计、园区设计(工业园区规划、校园规划)、滨水区规划设计等出现的频率较多。近几年热门考题的类型有产业园区规划、办公园区规划、物流园区规划、体育场馆规划、火车站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次热门类型有旅游区规划设计、历史街区规划设计等。从城乡规划专业考研的要求来看,国内许多高校在初试和复试的时候会选择快题设计作为必考科目,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多加强学生手绘能力以及方案能力的展示。

3 就业导向

从城乡规划专业的就业去向来看,主要分布在国家或地区的规划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设计单位等,这就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尤其是设计课程指明了鲜明的方向――要培养能动手、动脑、设计能力强的学生。

河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成立于2005年,学制为5年,当时所在学院为土木学院。2008年并入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2013年更名为城乡规划专业。该专业的前身是测绘学院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

3.1 已毕业学生就业总体状况

笔者对已毕业的05、07、08、09、10五个年级(06级没有信息反馈)的122名学生进行了统计,除了4人信息不明之外整体就业状况良好。转行总人数占到了已毕业学生的10%,尤以05级和10级转行人数较多,05级是五年制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的第一届学生,转行人数多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10级是刚毕业的一届学生,由于受到环境大背景的影响也有不少人转行。从事城市规划行业的人数占据了绝大多数,合计达到65%,有17%的学生从事了建筑行业,也有6名学生规划和建筑都在做,这也充分说明了建筑和规划两大专业不分家的现实情况。

3.2 行业内从事的项目类型

经过统计,笔者汇总了已毕业学生在行业内从事的项目类型。

(1)城乡规划设计方面:主要有概念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控规、修规、旅游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老城区改造、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物流园区规划、工业园区规划、专项规划(教育空间布局专项,市场布局专项,街景改造、市政专项规划等)、村庄建设规划等。

(2)城乡规划管理方面:有项目评审、设计评审、规划科日常工作(涉及规划、项目手续办理、协助审批用地相关手续)等。

(3)建筑方面:有建筑总图、居建及配套、住宅区、公建、人防、地铁、厂房、办公、商业酒店、养老中心、社会福利救助中心、公租房等方案设计和施工图等。

4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改革

城市规划教育已经由传统的空间形态和工程技术领域逐步进入到对社会和经济、区域发展、生态保护、城乡管理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和融合[3]。设计课课程作为专业教育的核心,在开展设计课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设计技能之外,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例如社会调研能力(设计前期项目调研)、设计分析能力(方案前期思路形成)、口头表达能力(方案各个时期的汇报)、经济分析能力(方案后期汇总)等,并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贯穿到设计课教学当中。

4.1 教学目标改革

4.1.1 办学定位

河南省开设有城乡规划专业的院校有17所,例如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在17所院校中,只有郑州大学的城乡规划本科专业通过了专业评估,说明了河南省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滞后。其中建筑学院模式6所,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模式4所,园林学院模式2所,环境与规划学院模式1所,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模式只有河南理工大学一所,其他模式3所。

结合地域办学特点,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定位为:立足豫西北,面向河南,建立和健全具有特色的城乡规划专业。特色体现在:以其他兄弟院校为合作伙伴,以建筑学大类教育为依托,以城市规划设计课程体系为主线,强调城市社会、经济、生态与空间环境的统一。注重城乡规划、建筑学和环艺设计专业的融通和渗透,重视地域自然和人文特点,突出豫西北特色。

4.1.2 教学理念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遵循“厚建筑基础、宽规划口径、强设计能力、高综合素质、多专业实践”的指导思想,努力创造良好的开放型教育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秉持着“为地方企业服务、为地方政府服务、特色课程建设、地域特色研究――即产、政、学、研于一体”的教学理念。

4.2 设计类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4.2.1 设计类课程体系调整思路

在分析现有办学条件及师资力量的情况下,笔者将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课程体系定位为2+2+1模式,即两年的建筑设计训练,两年的规划设计训练,一年的导师工作室培养,保证专业教育的连续性。结合学校特点,教学内容以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列课程为主线、四个平台为骨架、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为衔接,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城乡规划专业设计课程体系。

第一平台(第1~2学年)――以学科基础教育为核心,围绕城市微观建筑环境设计,进行专业启智教育和建筑设计能力的培养。

第二平台(第3学年)――以城市片区环境规划为核心,进行城市中观环境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

第三平台(第4学年)――以城市总体环境规划为核心,进行城市宏观规划能力的培养。

第四平台(第五学年)――以设计院和导师为依托,进行实际项目以及研究课题的开展。

笔者将五年的课程设计进行了系统梳理,制定了适合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计划表(详见表1)。

4.2.2 大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大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这里的大设计课指的是建筑设计基础系列课程、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列课程以及毕业设计)详见表2。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学生从高中阶段进入到大学最早接触的设计类课程,其内容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专业喜好与专业接受程度。河南理工大学计划在前一年半内进行建筑大类培养,即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都按建筑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在大一、大二上学期的时候不分专业共同学习,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开始选择专业。因此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和建筑设计1的开设应该兼顾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两大专业的学科特点。

三年级之后学生进入到全面的城乡规划学习中来,需要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法定性规划例如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总体规划以及非法定性规划例如城市设计。

4.2.3 其他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除了大设计课之外,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一些专项规划的编制。其他设计课程建议在大设计课的基础上进行展开,保证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建筑构造课程设计可以结合建筑设计2进行楼梯、屋顶等建筑构造设计;场地设计课程设计可以结合城市规划与设计1进行场地分析;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可以结合城市规划与设计2进行道路设计、停车场(库)设计;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可以结合城市规划与设计3进行城市片区的管线布置。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结合理论课程进行城市公园设计、城市重点片区保护规划等,尽可能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专项设计与规划。

4.2.4 快题设计教学内容改革

城市规划快题设计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公司招聘的快题设计、校园的测试快题设计和高等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快题设计。公司招聘的快题考试以考察应试者的基本规划素养和对于规划原理的掌握情况为目的,时间总体会在3~6 h范围内。校园的测试快题设计一般为6~8 h。城市规划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快题考试主要有3~4 h快题和6~8 h快题两种。笔者结合快题考试的要求,制定了我校城乡规划专业快题设计内容计划表,详见表3。

4.2.5 特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设计课程的特色课程应结合学院的学科特色、学校所在的地域特色、学科发展的时代需求以及为地方建设服务来综合考虑,特色课程注重从豫西北山区以及豫西北农村中寻找来源,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地域特色和国家政策发展。城乡规划专业特色课程主要集中在一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下学期,都是在有一定的基础之后进行相应的知识扩展。建筑设计基础2注重城乡空间外部环境认知以及城市特定环境下小型建筑设计等,建议选题内容有校园(城市)实体搭建、城市局部片区环境认知、校园(城市)小品建筑设计、小型住宅建筑设计等。城市规划与设计2以城市设计为主,注重社会文化调查与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等。建议选题内容有小城市风貌设计、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片区设计、豫西北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豫西北山区生态景观设计等。

5 结语

目前我国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由于该专业具有多学科背景的特点,有的专业以土建类学科为背景,有的以地理类学科为背景,有的以社会科学类和管理类学科为背景。不同地域、不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应确定自己的办学特色,不能走过于求其大(即什么内容都要学、都要学透)的办学思路。从学科发展来看,城乡规划专业应以建设部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标准为依据,以学生考研和就业状况为借鉴,以设计类课程建设为重点,探索适合地方院校的城市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动学科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万民,赵 民,毛其智.“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建设的学术思考[J].城市规划,2010(6):47~54.

第8篇:工业产业园规划设计范文

(一)我县基础数据。我县2011年—2014年城镇化率分别为33.39%、34.65%、39.23%、41.54%,2011年—2014年城镇人口分别为9.51万人、9.93万人、11.31万人、12.08万人。通过参阅《__县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相关数据内容,并结合我县2014年全县人口29.1万人现状及卫计部门提供的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4.2‰),通过测算,2015年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及全县人口预计分别达到43%、12.56万人、29.22万人;2017年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及全县人口预计分别达到46%、13.55万人、29.46万人,2020年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全县人口预计分别达到52%、15.5万人、29.82万人。

(二)省、市基础数据。河北省2011—2014年城镇化率分别为45.6%、46.8%、48.12%、49.33%;通过参阅《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2015年、2017年及2020年城镇化率预计分别达到51%、53%、56%。沧州市2011—2014年城镇化率分别为43%、44.03%、45.18%、46.21%;按照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来沧州调研时的要求,沧州到2020年要实现城镇化率60%的目标。

(三)数据差别。通过与省、市同年度城镇化率的对比,我县2011—2015年的城镇化率均明显低于省、市5—10个百分点。我县以前确定的2017、2020年城镇化率也与省、市相差悬殊。

(四)设想建议

1、推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要做大,必须解决好人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走“小县大县城”的路子,通过政策和市场化运作,吸引农民进城,膨胀县城规模和人口数量,以县城周边、开发区周边及杂技大世界周边村为重点,圈点出多个区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开发建设新民居项目,让农民进得来、住得下、能就业、可创业。二是做大做强中心城镇规模及实力,完善提高“三大能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产业支撑能力、人口聚焦能力,增强除县城外其他镇的城镇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三是加快土地流转,将土地经营权向农业园区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集中,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把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2、推进教育资源向县城、乡镇驻地集中。推动产城教融合,科学规划教育布局,实施初中向县城、小学向乡镇驻地聚集,形成产城教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3、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外来人才。靠聚集产业、繁荣县城经济来增加县城人口数量。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杂技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建设城镇特色工业园,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杂技大世界为中心,整合县乡旅游资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重点发展杂技旅游相关产业,在景区周边规划建设杂技文化产业园区。二是依托杂技旅游业,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通过大招商、招大商,谋划启动星级宾馆、商贸中心、物流园区等服务类产业建设,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三是依托大运河、104国道、冀鲁连接线,全力打造“城乡经济走廊”。对104国道、连接德州公路以及乡镇政府驻地主干道进行整体规划,加快推进建材市场、家居市场、汽车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繁荣城乡经济。四是采取积极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业,扩大市场主体,激发发展活力,吸引外来人才来吴创业发展。

(五)前景分析。综上所述,目前我县确定的2017年、2020年的城镇化率偏低,通过采取以上政策措施,现对今后几年我县城镇化率和城镇人口进行预测,分别是2015年达到44.5%、13万人,2016年达到47.5%、13.94万人,2017年达到50.5%、14.88万人,2018年达到53.5%、15.83万人,2019年达到56.5%、16.78万人,2020年达到60%、17.89万人。城镇化率年均增长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年均增长1万人左右,至2020年与沧州市城镇化率达到一致。

(一)我县基础数据。2011年绿地率27.63%,绿化覆盖率31.13%,人均公园面积8.7平方米;2012年绿地率35.72%,绿化覆盖率39.93%,人均公园面积11.7平方米;2013年绿地率37.17%,绿化覆盖率42.66%,人均公园面积12.34平方米;2014年绿地率38.46%,绿化覆盖率43.01%,人均公园面积12.59平方米;2015年绿地率39.09%,绿化覆盖率43.76%,人均公园面积12.59平方米。

按照《__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建成区面积每年递增0.5平方公里(2014年建成区面积为12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每年增加6000人左右(2014年县城常住人口为6.25万人)测算,2017年绿地率41.

1%,绿化覆盖率44.9%,人均公园面积13.51平方米(建成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8.05万人);2020年绿地率44.2%,绿化覆盖率47.3%,人均公园面积13.8平方米(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9.85万人)。2014底年我县“三绿”指标在沧州市各县市中位列第三位。(二)省、市基础数据。河北省2011—2013年三率指标分别为:2011年绿地率37.32%,绿化覆盖率42.07%,人均公园面积14.26平方米;2012年绿地率37.24%,绿化覆盖率40.98%,人均公园面积14平方米;2013年绿地率37.28%,绿化覆盖率41.2%,人均公园面积14.05平方米。

沧州市2011—2014年三率指标分别为:2011年绿地率31.12%,绿化覆盖率36.36%,人均公园面积9.63平方米;2012年绿地率32.02%,绿化覆盖率37.2%,人均公园面积9.94平方米;2013年绿地率32.2%,绿化覆盖率37.05%,人均公园面积10.6平方米;2014年绿地率32.44%,绿化覆盖率37.08%,人均公园面积10.68平方米。

(三)数据差别。我县“三绿”指标与省、市两级同年度对比情况来看,我县2011—2014年度“三绿”指标与沧州地区基本持平,人均公园面积高于市区2平方米,但是“三绿”指标与省相比还有差距,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基本持平,人均公园面积低于省级指标1.6平方米。

(四)设想建议

根据我县园林绿化实际情况,对比省、市各项指标,还存在部分差距和不足,现依托县城总体发展建设规划,为有效提高人均公园面积提出如下设想建议:

1、规划建设运河以东、汽车站西侧占地50—100亩的植物园,并以运河文化为主题,在运河城区段沿河东岸建设绿化景观带,有效对接国家“大运河”文化经济走廊战略。

2、加快东湖公园项目建设步伐,打造生态公园建设新亮点。东湖公园规划占地面积97902平方米,建成后可以较大提升我县建成区人均公园面积。

3、建成区现有公园游园主要分布在长江路以北区域,按照《__县绿地系统规划》及布局合理配套的要求,计划2016-2020年在长江路南建设大型主题公园一座。以国家级园林县城为标准,依据县城总体规划设计,结合城区水系建设,合理布局公园建设位置。拟选位置三处:一是在宣惠河与桑兴河交汇处及桑兴河沿岸位置;二是钱塘江路与华山道交叉口的东南角水塘位置;三是王庄西侧、泰山道东侧水塘位置。

4、完善小区公园建设及城区道路绿化,提升绿化档次。

第9篇:工业产业园规划设计范文

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市财政安排支农资金1.82亿元,重点扶持发展现代农业和粮食生产。坚守耕地红线,稳定粮播面积32万亩以上,加快建设5万吨粮库二期工程,保障粮食安全。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以茶叶、果业、水产、畜牧、林产业等优势农业为重点,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产业化基地、观光生态农业、山地农业、林下经济、示范庄园。深化拓展、两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规划布局,提升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经营效益,打造现代农业示范窗口和农民创业示范样榜。加快建设新坦洋、南方佳木等茶叶示范庄园,改造升级茶叶初制厂30家。进一步提升巨峰葡萄、刺葡萄、水蜜桃、特晚熟龙眼、东魁杨梅、油茶、绿竹笋、毛竹、弹涂鱼等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发展芙蓉李、脐橙、太子参、小种花生。鼓励发展蓝莓、百香果、畲药、金线莲、獭兔、山羊、章鱼等新优特农林牧渔业。争取每个乡镇建成1个上规模、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山地农业开发示范片,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农业。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以“坦洋工夫”、“巨峰葡萄”、“溪塔刺葡萄”、“穆阳水蜜桃”、“绿竹笋”、“穆阳线面”、“油茶油”等农业品牌为抓手,支持10家省级、36家市级龙头企业和1家国家级、10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做大做强,扶持一批效益好的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成长为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培育一批家庭农场、现代职业农民。继续鼓励创建农业名牌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广“五新”集成应用,强化“三品一标”建设,支持发展设施农业,新增葡萄钢构大棚7000亩。充实农业专业技术力量,加快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产地初加工,拓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加快赛江防洪二期三期溪东、长汀和段建设,抓好水库、堤防、供水等在建重点水利项目实施和上白石水利枢纽、黄土岩水库等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土地整治和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旧村复垦1000亩。加强防汛抗旱、农产品质量安全、森林防火、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

二、全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增量提质

全力打造镍合金新材料、电机电器两个千亿产业集群,精心培育医疗器械、船舶修造、食品加工等若干个百亿产业集群,争取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坚持以引进龙头扩大增量,以培育龙头提升存量,以龙头崛起带动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壮大。镍合金新材料产业以鼎信为龙头,重点确保鼎信镍业二期三期、鼎信实业三期和鼎信科技如期投产,争取鼎信不锈钢深加工项目、宏旺和甬金两个100万吨不锈钢冷轧、浦众和嘉盛深加工项目落地建设,继续引进一批不锈钢精深加工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快建设全国不锈钢加工生产销售基地。建筑新材料产业以益联远大为龙头,加快拓展市场,引进上游配套企业,完善产业协作配套,打造海西建筑工业化基地。电机电器产业充分发挥泰格、安波、亚南、银嘉、银象、远东华美等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和怡和电子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坚持走低成本、高科技、节能绿色、高附加值之路,发挥技术、品牌优势,完善产业链,提高产品就地配套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抢占高端市场,培育一批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较大型企业,确保东方神、澳柯玛等157家企业在建项目大部分投产达产。船舶修造产业以白马、中正、福宁重工等重点企业为龙头,加快福宁重工扩建、白马军民融合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着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特种船舶等专精特新产品。食品加工产业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做大做强。通过龙头引领带动,促进小微企业拓展空间、加快聚集、形成集群效应。

注重完善产业园区。进一步谋划提升承接两个千亿产业集群全链条的园区大平台,加快完善8个在建工业园区路网、水电、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下白石半岛临海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用海审批等前期工作,建设溪尾下邳工业集中区。突出抓好鼎信万人生活区建设,加快铁湖工业区标准厂房建设,完成220千伏下白石梨村变、110千伏铁湖变及配套线路建设,开工建设220千伏溪北洋变、110千伏桂林变,提升区域发展用电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和考核机制,优先保障园区项目建设用地,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加强园区用地的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单位GDP能耗等指标考核管理,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突出结构调优和质量提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稳增长促转型政策,推进企业创新驱动、“两化”融合、嫁接改造、重组整合、品牌创建、上市发展。电机电器产业鼓励发展动力系统、成套设备等下游产品和硅钢片、漆包线、精密铸造、电机轴承等上游产品,推广产业信息化平台应用,推动产品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建设国家中小型电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电机检测国家重点试验室,全力争创全国电机产品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级出口电机质量安全示范区。鼓励具备条件的按摩保健器材企业向新型医疗器械开发生产过渡转型。船舶产业支持骨干企业加快资产、岸线资源整合重组,加强与省船集团等国内外大型船企合作或兼并重组,导入现代造船模式,培育分段加工制造企业,完善船舶配套体系。创新营销模式,鼓励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研究出台扶持电机电器、食品加工企业连锁经营措施,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完善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落实成长贷款项目,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环境。加快建立以税收贡献、技术创新和生态效益为导向的产业促进机制。

三、着力做大商贸旅游业,推进第三产业繁荣

壮大商贸服务业。完成《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深化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商业企业入驻发展,支持有实力的连锁经营企业加快扩张。动工建设东百置业、大运汽车生活广场、大润发商业广场、岩湖茶叶批发市场、雁塔物流中心、瓮窑蔬菜批发市场等商贸业项目。推进鼎信物流泊位和仓储基地、圣农、上饶物流码头工程、国药控股物流、电机冲片综合服务平台、茶叶服务集成平台等物流服务项目建设,促进制造业与流通业互动发展。完成1家市场标准化改造、7家社区便利店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加快建设天润国际、银河柏悦酒店、白云山酒店等一批星级酒店,提升旅游接待、商务会展等服务能力。吸引和鼓励更多银行在设点展业,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增加信贷投放,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发展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大力提升运输、仓储、家政服务、保险、通信、邮政业、批发零售业等服务业发展水平。

发展文化产业。组织编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鼓励发展民族文化创意等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实景演艺、“坦洋工夫”中国红茶文化产业园、城区畲族歌舞与文化传承中心、中华畲族民俗文化村等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发挥“珍华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带动作用,抓好各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争取新增1-2家省级文化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做强旅游产业。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畲、古、茶、廉、红地域特色文化旅游景点的整合提升,鼓励发展采摘园、体验区、乡村游、农家乐等农业观光休闲项目,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完成世界地质公园主博馆改造、白云山北通道龟凤至南溪段改造,加快九龙洞景源拓展,开发建设白云峰景区,做好金钟山开发前期工作,启动建设白云山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4A旅游景区,做好世界地质公园中期评估工作。强化旅游宣传推介和营销创新,加强与周边著名景区的联盟协作,完善吃、住、行、娱、购、游等服务配套,争创2家3A级旅行社,1家4A级旅行社,争取5A级旅行社实现零的突破,打造海西山水旅游重要目的地,争取年旅游接待50万人次以上。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加快韩阳煌都二期、中茵·上城国际、金鼎观湖、乾元御景、华兴春天城、华兴天御、闽东世纪城三期、溪北洋中建融和等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增加房源供应。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依法规范住房维修专项资金使用。

四、突出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滨海山水园林城市

以构建闽浙赣内陆疏港大枢纽、通江达海大交通、城乡一体化大通道为抓手,加快推进“一市三区六组团”同城化。提升城乡规划设计水平,注重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实施“点线面”攻坚计划,着重解决“人进城、建好城、管好城”问题。全力推进福寿高速、沈海高速复线至柘荣段、湾坞疏港公路二期、白马港铁路支线、白马作业区泊位工程等交通大动脉建设,加快实施国省道、普通公路改造提升工程,推进纵一线、纵二线建设,动工建设沈海复线至蕉城段,抓好衢宁铁路、福莆宁城际轨道前期工作。

坚持新区拓展与旧城提升并重。溪北洋新区坚持产城同步、全面开发,动工建设(溪北洋)至快速通道一期工程、溪北洋人行非机动车隧道,加快令之大道等23条主干道路建设,确保大部分建成通车;医疗器械园区、企业经济总部、工业孵化研发基地、溪北新村、一中新校区、“三馆合一”等项目部分建成或完成主体,闽东医院溪北洋新院区和卫生职业学院(筹建)新校区动工建设,核心区城市综合体开发全面启动,初步构建新城框架。富春溪西岸城市新区以富春大道为主轴,着力推进富春溪西岸城市综合体、中宝富春江南、金色阳光、富春小学、公交停车场、富春溪湿地公园等一批大型商业广场、星级酒店、住宅小区、公园绿地、教育卫生、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动工建设富春大道三期工程,加快建成功能完善、服务配套的城市新区。老城区重点完善功能布局,改善配套设施,推进“三旧”改造,优化人居环境;加快秦溪洋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和街尾旧城改造;拓宽湖滨北路,建设坂中大桥二期、江家渡天池桥、柳堤桥、察阳古街步行景观桥,实施一批背街小巷道路改造提升工程;续建天马山、溪口、阳春、坂中森林公园等城市公园,完善城市绿化景观和环阳头岛无障碍步行慢道系统;抓紧建设汽车北站、瓮窑、王基岭、岩湖坂、溪北洋等公共停车场和公交场站;进一步完善供水、供电、管道燃气、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等系统,整治提升“三边三节点”,打造设施完备、服务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温馨舒适的城市完整社区。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强化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管理。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发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职能,全面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两违”专项整治,持续加大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打击力度。

坚持加快城镇建设与提升城镇化质量统一。大力推进、穆阳、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建设。、罗江、甘棠按照中等城市规模统筹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大商场、大物流、高品质居住区,形成区位凸显、产业集聚、百姓宜居的滨海新区,重点推进北部新区开发和解放街旧城改造等项目建设。穆阳、穆云、康厝按照小城市格局,加快生态旅游新区建设,重点推进畲族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和风情街立面、东旭北路改造,加快限价房、畲族文化交流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万和置业等项目建设,谋划启动白云山旅游综合体项目。镇抓紧祥安纸业等项目建设,做足农业高优示范、品牌特色文章,强化镇区街景及红色旅游大道沿线村庄整治,建成红色旅游大道。下白石、湾坞等沿海乡镇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拓展提升镇区、镇貌、街景,主动融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社口、潭头、上白石、晓阳、、范坑等乡镇立足生态环境、山地资源、旅游基础,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坚持打造“美丽乡村”与扶贫攻坚同步。加大财政“一事一议”奖补力度,继续实行“领导挂点、单位挂钩、资金整合、项目倾斜”机制,推动农村发展。实施农配网改造升级、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道路安保提升等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工程,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实现农村班车村村通。培育提升狮子头、徐江、、溪塔、虎头、坦洋、晓阳、首洋、立峰、象环、英平、棠溪、后洋、金斗洋、彭家洋、不老等16个国家级、省级“美丽乡村”试点,争取每个乡镇再建设2-3个“美丽乡村”示范点,构建“珍珠连串式”美丽乡村走廊。抓好49个新农村试点重点示范村建设,加大第四轮省、市级、市本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以及老区村、少数民族、库区移民村扶持力度。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推动全市农村面貌整体提升。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碧水蓝天美丽家园

强化生态治理和资源保护。深化美丽·宜居环境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加强交溪流域源头、重要水源涵养区、重要湿地保护,推进“四沿”坟墓生态综合整治,抓好白马港海洋环境治理。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力度,完成营造林3.08万亩,加强城市、村镇、道路和“三沿一环”绿化美化,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实施林分修复补植,完成城区一重山、白云山旅游大道两侧一重山和九龙洞景区道路两侧山体森林景观改造提升。严控水资源“三条红线”,继续推进交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严格保护饮用水源,推进城区水厂、罗江水厂取水口上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市财政安排生态补偿资金600万元。继续推进南溪、秀溪、西溪上段水保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0公顷。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抓好污染整治和节能减排。严格落实环保“一岗双责”、“三同时”制度,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工程改造,强化污水废气排放、畜禽养殖、石板材加工、建筑施工、采砂、道路交通、城市噪音等污染整治。坚决整治船舶冲滩拆解,加快推进港岐船舶绿色拆解基地建设。认真执行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大力推广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加快推进一批新型墙体材料项目建设。新建、扩建、续建一批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项目,建成柳堤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处理厂3月份运营,动工建设溪北洋和湾坞、、穆阳、上白石等乡镇污水处理厂。加快城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提升、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建项目实施。加大环卫设施和经费投入,提升城乡垃圾处理水平。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有效增长,积极引导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加强城乡居民、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就业技能培训、指导,新增城镇就业72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新建保障性住房1504套,完成配租配售1200套以上,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500户、困难无房党员解困工程30户。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一体化、养老保险全覆盖,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户保障标准与补助、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乡村医生保障标准、新农合住院和门诊报销水平。

切实关心困难群众。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深入开展扶贫攻坚,致力解决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市老人服务中心采取公建民营方式,尽快投入使用,推进闽东养老康复中心、溪北洋老年公寓和农村幸福园等项目建设,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市“福乐家园”,依托敬老院完善乡镇“福乐家园”,推行孤寡残疾人集中供养试点。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积极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抓好重度精神病残疾人医疗救助。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投资2.86亿元,实施项目31个,加快中小学扩容提升和薄弱校改造,新建、改建、扩建5所中小学,启动完小校建设三年提升工程,争取二中、民族中学一级达标。支持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工程、民族中学图书馆建设。鼓励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办好民族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老年教育。抓好闽东医院综合楼改造、市中医院新院区、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综合大楼和10个乡镇卫生院改造等项目建设,全面实施“海云工程”,完成“120”医疗急救体系、189个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进药品网上“阳光”采购全覆盖。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施市民素质教育工程。积极构建“文化强市”,加快大剧院、妇儿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完善文艺人才培育机制,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和传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备战第15届省运会。加强统计调查基层基础建设,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办好闽东苏区创建80周年纪念活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认真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支前、人防、公积金、打私、水文、气象、地方志、老龄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大调解”机制,严格按照“路线图”依法处理事项,积极化解积案。深化“平安”、“诚信”建设,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市场供给,保障食品安全,推进平价商店建设,稳定市场物价。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今年49个社区工作经费提高到5万元,村居(社区)主干月补贴从7月起增加100元。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巩固禁种铲毒成果。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道路交通、水上安全综合整治。认真落实民族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衔接落实“单独二孩”政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升出生人口素质。

七、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把改革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对接好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验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