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题申报及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申报的科研课题应具各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
(2)申报的科研课题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着眼于临床医学、医技科室技术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研究,使科研工作直接为提高医疗服务、计生服务质量和培养人才服务。已经有明确结论的课题不再立项,切忌低水平重复选题。
(3)申报的课题必须是学术新颖、立题依据充分、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课题组成员应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
(4)每年月日前,各课题负责人申报下年度的科研课题(含专题调查项目),填报《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所有项目栏电脑打印后一式六份送医务科汇总。特殊项目视情况随时申报。
(5)每年月日前,由医务科组织本院“学术委员会”论证、审批申报课题。由课题负责人进行答辩,“学术委员会”根据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审议并提出评审意见报院长批准后由医务科报上级科研受理部门。
(6)已获各级部门资助的科研课题负责人及前两位主要合作者,原则上只能参加两项区级以上课题,超过两项不予申报。
(7)没有查新咨询结果的课题医务科不予组织论证及申请。
2、科研课题管理制度
(1)申请的科研课题正式批准后,由医务科建立科技档案,通知课题负责人,并到医院财务部办理科研经费立账手续。
(2)科研经费应专立账目,单独核算,计划使用。科研经费专款专用,由医务科审核,报主管院领导审批。
(3)立项课题的课题组应将课题临床病例及实验工作记录在“科研课题记录本”上。
(4)医务科定期召开科研课题协调会,详细了解课题进展、科研经费开支等情况,积极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督促课题按计划开展。
(5)医务科对已立项入档的科研课题进行一年二次的例行检查(月旬、月旬)。课题负责人每半年要对课题做一次书面小结并向医务科提交“课题研案阶段性报告”。
(6)立项科研课题如调整研究人员,需填写“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员更换申请表”,经医务科审核盖章后报立项部门审批。
(7)科研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要向医务科提交“结题报告书”及课题研究报告、发表的论文。
(8)科研课题不能按计划实施,可酌情给予一年以内延期,仍不能按期完成的,医院将收回科研经费。
3、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1)获得市级以上立项的科研课题,医院按上级拨款的同等数额给予科研经费投入,非资助立项课题可申请医院拨给一定的科研经费。
(2)上级拨款的科研经费一旦到位,院财务科应设立专账,并发给课题负责人专用小账本,以便核对收支情况。
(3)经物价局批准的普查或其它检测项目的科研经费收入,在检查结束后,课题组应将收取的款数全部交给院财务科,部分作为科研经费的补充,并分别记入财务专帐及课题组小账本内,课题组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
(4)课题组用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试剂、药品、交通费、接待费等,按医院有关规定执行。
(5)科研经费用完,但课题仍未完成者,其后发生的一切费用不得报销,课题研究再需经费,则由课题负责人向立项单位或本院院长提出申请,获得追加经费方可报销。
(6)科研经费不得用于与科研无关的开支。
(7)申报的科研课题一旦立项,医院按立项级别对课题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办法按科研奖励的规定执行,立项后无故中途终止项目者,要退回奖金,并根据情节对课题组给予
为保证公益应用类课题的全程规范化管理,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管理办法》等课题管理规定,制定了《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公益应用类课题申报与管理办法》、《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公益应用类课题评审规则》、《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自选课题财务管理要求》等一系列制度文件,编制了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公益应用类课题申报书、任务书、中期进度表、结题报告等相关表格。
2组织机构与管理工作流程
2.1组织机构由中心科研教学管理办公室牵头实施,联合计划财务科、审计科、器材物资供应科等共同负责,形成了科学、严谨、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保障了科研课题的顺利开展。同时中心学术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负责对课题的科学性和涉及人体的伦理学问题进行审批。2.2课题管理工作流程课题管理包括申报、中期、结题、成果追踪四部分。申报时间为每年年底至次年年初,经格式审核、专家评审及财务评审通过的课题予以立项;根据课题进度安排,按时开展中期及结题检查;对已完成结题验收的课题开展研究成果及转化情况追踪调查(图1)。
3申报与资助情况
2013、2014年公益应用类课题资助率分别为32.8%、34.1%,资助额度为1~10万元。与2013年相比,2014年申报及资助课题数分别减少31.2%、28.6%(表1)。公益应用类课题申报及获资助人员年龄跨度较大,2013、2014年申报人员年龄分别为27~50岁、25~50岁。申报及获资助人员中级职称、硕士学历者所占比例较大(表2)。申报及受资助课题涉及传染病地方病防控、营养与食品卫生、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免疫预防、健康教育等多个领域。2013年受资助课题中检验技术类、公共卫生类分别占61.9%(13/21)、33.3%(7/21),1项为管理类课题;2014年受资助课题中检验技术类、公共卫生类分别占60.0%(9/15)、33.3%(5/15),1项为管理类课题。其中,2013年,对内容相似、研究方法相同的不同学科领域课题进行合并,由不同科室共同承担,如“北京市医源性和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和消毒剂耐药及分子分型研究”课题将食品卫生与消毒专业融合,加强了专业间的沟通与互补,使研究团队更具竞争力。
4初步成果
目前,2013年度公益应用类课题已全部结题,中心正在进行结题验收工作,结题报告的初步审查结果显示,公益应用课题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一方面,依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平台,公益应用类课题获得的科研数据及成果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得到了及时应用和推广,并对制定人群健康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如《臭虫防治策略的研究》课题所获成果—《臭虫防控知识要点》已印刷为宣传折页,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新浪等30余家主流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帮助市民答疑解惑;《北京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基因特征与抗原结构对疫苗效果的影响》课题结果成功揭示了自2006年北京普遍接种MMR后,出现大量有免疫史、症状不典型的病例以及导致实验室病毒分离率低、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低等现象的原因,对北京市腮腺炎疫苗使用和免疫策略的制定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另一方面,作为中心孵育课题,公益应用类课题为申报者申请较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和培养科研人才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有4位课题负责人在公益应用类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分别申请并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项、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科研创新专项课题1项。
5经验与总结
对教师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制度的思考科研团队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每位教师科研积极性与科研质量的高低,因此好的科研团队管理制度,对科研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多数地方高校来说,由于合并升本时间短,管理经验少,因此管理方面没有态度规章与制度遵循,很多时候科研团队形成的项目经费决策权往往由主持人一人决定,其他人很少参与并且不知道经费的分配等具体情况,这样造成团队成员积极性不高,具体事务也不愿参与,就造成了主持人管理经费主持人完成课题。结果常常是效率低下,项目成果质量不高,团队生命力不强。因此,创建高绩效科研团队,必需有一套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用来保障科研工作任务按计划、保质量的完成。这首先这需要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增加校内教师科研团队的外部支持,如学校科研部门、教务部门以及后勤保障部门等,配套相应的一部分经费对项目组进行建设,以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科研部门对部分教师组建的科研团队每年均投入十多万元供采购小型仪器设备,并提供部分经费用于团队成员对外交流;教务部门可用科研成果冲抵教学工作量;后勤部门提供办公条件等配套设施,这样的条件对科研团队的支持力度很明显。其次在团队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增加团队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培训制度,激励制度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等,让团队成员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并增加团队的沟通,增进协作,有效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积极性,最终实现提升团队整体学术水平的目标。例如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的部分团队,每学期会定期安排会议交流,探讨近期完成课题的进展,所遇到的问题等,群策群力探讨解决方法;在项目申报前期成员对申报书进行交流,相互提出问题与建议,加以改进;这些举措有效的增进了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加快了项目完成的进度与质量,提高了团队成员申报项目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团队成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科研质量。
2学生科研团队
对学生科研团队管理与建设的思考建立学生科研团队就是以学术研究为中心、借助教师的课题和项目为依托条件,为培养其科研思维与技术的一批有协作精神的学生群体。生物类教师的科研往往实验性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不少实验试剂有一定毒性,需要安全操作和严格管理,因此,在团队设立之初,除教师指导外,需要学生团队负责人,发挥负责人的角色作用;此外,教师可组织参加部分学术活动,如安排组内成员汇报,共同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等;而在完成某些阶段性的工作后,可适度安排一些团体的娱乐活动,让团队成员增进了解,提升人际关系凝聚力;在团队建设中,可引入组内淘汰机制,即通过观察团队各成员在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可将消极应对项目的成员淘汰出团队,再引进拥有较高兴趣和较好研究态度的新成员,采用能进能出的机制来提高研究状态。
3结束语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对策
一、高校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作为考核教师和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
为了激发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科研的积极性,高校纷纷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如岗位津贴、绩效津贴和科技奖励等,这些津贴和奖励的发放和职称评审都是以科研业绩考核为标准。由于高校科研考核评价存在科研成果与利益挂钩,教师如能多,多申请科研项目,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和职称的晋升。导致科研人员过分追求科研数量,勿略了科研质量。科研人员想尽办法多拉项目,甚至出现暗箱操作钱权交易等腐败问题,严重损坏了学术风气,造成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的趋向日益严重。
(二)对科研经费使用的认识模糊
有些人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自已争取来的,用的不是学校的钱,经费的如何开支和学校无关,财务部门也不应监管。在经费使用上基本是由项目负责人决定,财务部门应按项目负责人的要求进行核算。造成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使用权力过大,经常会出现科研经费支出的随意性。有些课研经费大部分被用作管理费用、人员经费、招待费,个人的家庭电话费、交通费、学费、私家车保险费和维修费,直接用于课题研究的开支只占小部分。
(三)科研经费核算和审计不到位
科研经费使用上无计划,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制度不健全,往往造成经费使用中的种种违规问题出现。近年来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财务人员不参与项目研究的过程,财务人员只进行科研经费的核算对是否已结题不清楚,造成已结题的项目经费在学校的财务账面上却没有结清。其次高校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不够,审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事前、事中监督职能,只是在科研项目结题后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签的事后审计,不能及时发现经费开支过程中存在的漏洞。
(四)科研经费沦为新的高发腐败现象
科研经费在支配上出现违规现象主要有通过拉关系走后门送礼争取科研经费,通过不正当手法将课题经费变成了个人收入,虚开发票套取科研经费,与科研采购人员和财务人员相互勾结腐败等现象。浙江省近几年高校出现了科研经费违法犯罪的案件,3年来各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共查处案件95件,党政纪处分108人,通过办案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
二、高校科研经费问题产生原因
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体系中,教师的职称评审和津贴的发放,都是以教师论文的数量及科研经费的多少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这样往往容易造成教师急功近利的心态,论文数量在上升,可是质量整体处于下降,教师没有静下心来搞创作搞科研,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时有发生,目的就是只为了职称评审和。
科研主管部门主管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如何分配科研主管部门具有决定权,科研单位为了取得更多资金,到处跑关系送礼,更有甚者虚设课题骗取资金,有些科研管主管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由科研单位申报课题取得科研经费,而后将发票在申报科研单位报销票据,这就是权权交易的典型。
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科研经费的管理主要是学校科研处与财务处两个部门,科研处往往注重于争取项目或提取管理费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是否合乎财务管理制度认为应由财务部门掌握,而财务部门也会认为科研经费是他们争取来的在执行财务制度时相对于学校经费的管理要相对宽松一些,再加上课题负责人缺少财务管理意识使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
科研管理制度健全性不够,经费预算真实性有限。由于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普遍认为科研经费是教师自已争取来的不是学校资金,学校不应按学校的财务制度管理,而造成科研经费管理缺乏有效监管。科研人员对经费预算申报的随意性很大,随意编报经费预算,报销时往往实际和预算不符,核算时无法根据科研编制的预算对科研经费支出进行有效的审核,使得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不相符。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一)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应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并不断予以完善。对科研经费严格执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来规范。在制定科研经费制度的过程中细化实施细则,明确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口径,明确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定,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二)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约束监督机制
依照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制度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机制。明确学校科研、财务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中的责任和权限,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大科研经费的事前、事中监督力度,做好科研经费的使用,使科研经费不得开支与科研项目无关的费用,严禁利用各种形式套取科研资金,对结题的科研经费加强审计监督,从而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水平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及技能型人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增大,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本地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部分中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了中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具有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提高中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水平做出几点思考。
1中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问题
1.1教育科研思想观念方面
首先,中职学生大多成绩基础较差,综合素质不高,给学校管理方面加大了难度,教师教育的重心偏向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忽略了教育科研管理及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其次,中职学校长期以来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上,忽略了教育科研,造成了“重管轻研”的状况。近些年,中等职业学校忙于硬件设施的建设及学校的升格申报而教师忙于新专业新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的热情降低,造成了教师的教育观点和理论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
1.2教育科研管理机构方面
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未设置专门的教育科研机构,相关工作往往由教务管理部门承担,有的中职学校虽然设置了相应机构,但职责不明确,且没有任何管理职能,部门中缺少专门从事教育科研管理的人员和经费,导致中职学校教师失去了很多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和活动的机会,不能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知识和经验做法,学校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落后。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停滞不前,这严重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长远发展。
1.3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方面
中职学校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对教育科研重视不够,教师对教育科研积极性不高,没有科学研究的意识,很少有人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研究,即使有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也是相当零散、无序的。大部分中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还很不完善,领导体制、人事体制、支撑条件目前都没有完全理顺,没有中长期的教育科研管理规划,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1.4教育科研成果方面
长期以来,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主要来源,目前,中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存在种种问题,不少课题只重视开始的申报与最终的结题,中间许多环节缺失,尤其是缺乏方案实施的过程,缺乏本土研究。大部分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教师只关注数量,不注重质量和教学成果的转化,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推广不得力,使得高质量的教育科研项目很少,教育科研的含金量降低,影响了学校整体的教育科研水平。
2提高中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水平的对策
2.1转变观念,加强科研业务培训
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对教育科研的内涵、价值及意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中职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努力转变领导和广大教师的观念。为教师提供参加业务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同时,学校也可邀请一些专家,开展关于教育科研知识及如何进行课题申报等内容的学术讲座。还可根据教师需求举办培训,激活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并及时消除畏难情绪,让培训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让教师意识到只要善于发现问题,教育科研就在身边。
2.2健全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机构
中职学校要设置专门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并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的大小确定科研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职责范围,并选拔科研素养高的教师到科研机构工作,保证其与同等部门同样的待遇。同时,中职学校应为专门从事教育科研管理的人员提供参加业务培训和交流的机会,提升业务素质,为广大教师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创造条件。
2.3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全面提升管理实效
中职学校应结合本校教育科研实际,制定形成科学的、合理的教育科研运行机制,保证教育科研顺利实施。(1)科研工作常规管理。制定本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规范,以规范为依据,认真抓好各类课题的申报审批工作。及早传达各类课题主管单位的申报文件精神,让教师早动手早准备,精心组织,这样才有希望做出高水平的课题。在开题论证阶段,严格要求各课题组按照规范进行准备;在中期评估环节,通过经验介绍等途径,提高中期评估活动的质量和时效;在结题鉴定阶段,要严格把关,不达结题条件的不予上报。总之,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都要做到统筹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与检查。为规范科研工作,还应建立科研资料档案,档案包括各类课题的申报评审书,立项通知书,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和证书等相关内容的复印件,以及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的文件通知等。(2)科研工作考核机制。制定对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的考核办法,将各项成果评比量化,构建以分类考核为前提,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重业绩看进步的科学合理的发展性考核评价标准。考核结果要与科研经费的分配相结合,与评优评先相结合,切实做到科学考评,奖惩分明,激发广大教师的科研动力。(3)科研工作激励机制。中职学校应始终把广大教师放在教育科研的中心位置,充分了解教师的内心需要,找到其动力的根源,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和调动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着手。物质激励即学校要设立科研专项经费,对立项的科研课题,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改变以往教师搞科研自掏腰包的状况。对获得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直接给予现金奖励。精神奖励即学校每年可以结合科研成果的完成情况设立“科研标兵”等荣誉称号,树立榜样,增强教育科研人员的自豪感。此外,在年度考核及职称评定时,可以给予一定的加分奖励。
2.4健全科研成果评价及推广制度,全力打造精品课题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推广应用,在应用中发现问题进行改进,这样的研究才有意义。在课题立项时,是否具有推广价值,是能否立项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在抓好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基础上,还应抓好对重点课题的跟踪指导,对有精品项目潜力的课题加强个别指导,以精品课题和重点课题带动全校科研水平的稳步提高。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严格落实课题管理常规,力争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课题,做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科研评价的新趋势、新要求,合理分析科研成果在不同时期内的价值、转化前景等方面的因素,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标准进行评价。好的科研成果必须推广,学校及课题组要采取多种形式向校内校外推广教科研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年度论文评比是推进课题成果总结提炼的重要手段。还可以深入企业、工厂实地推广,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科研直接为企业服务,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一举两得。也可以通过现代化媒介进行推广,扩大研究影响力,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1.1资金安排“碎片化”,导致重点不突出或重复申报多
目前,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主要通过科技、发改委等部门以二次分配资金的方式安排,各部门按照各自制定的计划设置名目繁多的专项资金进行分配,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缺乏统筹设计、通盘考虑,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多头管理,引发项目重复申报、项目审批制度漏洞较大、项目过程管理监管不严、科技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例如,笔者在某县级科技局2014年度科技专项资金审计中发现:某区科技局在民生科技专项安排52项合计1050万元,主要支持卫生、教育、街道和部门科研,项目资金最高1项170万元,资金集中度为16.19%;自主创新计划33项1200万元,主要支持创新型企业、企业科技攻关、产业化示范等,其中:项目资金最高1项100万元,资金集中度仅为8.33%,未能集中资金用于支持对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重点产业。同时由于科研计划项目分属多个部门安排,缺乏一个公开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宏观统筹管理,不仅难以体现财政科技经费对科研投入的引导示范作用,而且很容易产生科技计划项目的重复申报。这种重复申报体现为:同一申报单位采用相同的项目重复申报多项科技专项资金的情况或申报不同部门专项资金的情况,也有多个申报单位重复申报同一科研课题科技专项资金的情况。
1.2项目审批“模糊化”,导致违规审批屡有发生
随着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各级科技部门在科技计划管理和资金使用方面已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逐年增加以及公众对财政资金绩效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审批制度的漏洞主要体现在:一是申报指南的制定过于笼统不明晰,对财政资金的补助对象不明确;二是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相关规定不够明确,项目监管环节缺位,主要体现为科技部门管理缺位、科技中介管理机构管理缺位和评审专家管理缺位;三是部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操作性不强,未能明确专项资金的补助对象、未能明确资金的具体使用范围、标准。现行制度的漏洞导致项目审批制度的刚性不足,自由裁量权过大,违规审批的情况时有发生,易造成财政科技资金的流失。
1.3项目监管“形式化”,导致挤占、挪用财政科技资金情况屡见不鲜
目前,科技计划项目普遍实行合同制管理,科技部门与项目承担单位以签订项目合同书的方式履行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但由于科技部门管理缺位,中期检查流于形式,造成财政资金使用环节监管失控。项目监管的漏洞主要体现在:一是制约机制上缺乏手段。二是项目验收把关不严。例如在审计实践中经常发现,项目承担单位未能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任务书》的约定,出现挤占科研业务费、虚列费用支出等问题,但项目仍通过了验收的情况。三是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合同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只重视“申报环节”,签订《项目合同书》后,则“束之高阁”,总量控制、单项控制、专项使用等都“置诸脑后”;资金到位后自筹配套资金往往迟迟未到位;实际支出未能按预算“对号入座”;接受检查时,随意调账变动支出、随意修改记账凭证、以表代账来应付检查。
2.财政科技资金审计监管重点
针对上述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情况
关注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情况和执行情况,是否建立了相对分离的项目分权管理机制,是否明确了科技计划项目过程管理职责,对主管部门、组织单位、承担单位、科技服务机构、评审专家等各方的职责权限做出明确规定。通过分析科技项目的管理流程,针对指南编制、专家评审、立项决策、资金分配、中期管理、结题验收、绩效评价等关键环节,找出科技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点及重要节点,关注制度的制定能否有效控制上述关键节点,堵塞漏洞。
2.2科技项目审批立项环节的合规性
关注立项审查和审批程序,重点加强对项目申报材料和项目申请者的资质、科研能力等进行审核,对比相关的申报指南、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要求,审核项目申报者是否符合申报条件,是否存在降低标准核拨专项资金的情况;同时关注项目评审质量,目前科技项目的评审一般实行专家评审与行政审核相结合的立项决策方式,关注审批程序能否严格执行两个标准,即严格按照专家评分的高低,项目资助的经费额度严格按照各专项申报指南所规定的的额度确定。
2.3项目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关注项目实施进度与中期检查情况,关注项目承担单位收到专项资金后能否严格按照签订的《项目合同书》的预算使用资金,能否做到专款专用、有否被挤占挪用,应配套的资金是否足额、按期到位,应拨付给参与单位或协作单位的资金是否及时拨付,项目到期是否能按期提出验收申请或延期申请,对已验收的项目,重点审查项目合同书的任务目标是否足额、保质保量的完成,已完项目的结余资金不按规定上缴财政,专项结余资金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2.4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运用的规范化、科学化
科技管理的重点是科技项目管理。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制度,在每个环节需要做工作流程。让科研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明确每个环节的管理流程。
1.1科技项目立项阶段管理
在科技项目立项阶段,必须做好科技项目的筛选和顶层设计,坚持科技项目服从并服务于国家、单位学科发展战略;确保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积极参与立项活动,并做好科技项目储备。科技项目立项申请工作流随着社会、市场的需求,科研院所研究的内容和类型越来越复杂。主要分为科技研究,应用研究两个部分;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技术攻关、技术现场试验、高技术科业化以及科技平台建设等,有区分、有交叉。项目申请材料完成后,按照工作流程,单位组织申报材料的初审活动,技术专家必须认真、公正,确保申报材料符合本单位的研究方向和定位、符合项目上级主管部门的成果要求和科研技术的先进性。审查的重点包括:项目的目的、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创新性,对学科的发展、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探讨,研究的方向、内容、技术路线和经费预算、预期成果等。进行全面审查后并提出修改建议。科技管理人员对编写的申请材料按照申请指南等进行形式审查。做到详细了解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的立项政策导向及相关信息,仔细阅读、理解申报通知,如《项目申报指南》和《项目申请书填写说明》等技术文件,同时查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结合科研院所自身需求,尽量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科技项目立项的成功率。
1.2坚持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
当申报的科技项目获得批准立项后,各项目组按照任务书、设计的要求,开展项目实施活动。为确保项目研究工作的质量,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必须实行三级质量检查,即:自查、互查、单位组织抽查。建立项目工作进展情况的定期报告、质量检查、年度的技术总结评估制度,年度部门成果交流、原始资料检查制度。科技管理部位通过这些管理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矛盾,为项目正常运作创造良好环境,为按时完成项目结题起到保证作用。科技项目野外、原始资料质量抽查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1.3加强科技项目结题阶段的管理
根据项目进展实施时间的安排,科研项目进入结题阶段。项目结题质量,能反映科研项目水平、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本单位科研水平。能为以后项目的延续研究和申报奠定基础。因此,研究管理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项目的成果审查工作。根据工作流程,科研管理部门要组织项目成果初审,邀请相关的专业技术专家对照项目任务书或设计书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原始资料进行认真检查。包括:技术路线、任务目标、实验数据等,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对需要更为深层次研究的项目,提出继续申报下次课题建议。推动科研项目的延伸和管理水平。科技项目结题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科研管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和项目评审的基本过程,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评审工作。
2.其它工作管理流程
2.1科研协作合同管理流程
在科技项目整个过程中,外协是一个重要过程。外协包括:科研、实验测试、工程、施工、购买软件、设备加工等。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合同管理流程分为合同书的签订和外拨经费用的过程。科技管理部门不仅要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还要了解科技研究的工作过程,有为单位、科研人员负责的工作态度,按要求组织好合同的签订活动。合同管理流程如图5所示。
2.2科技奖项申报工作流程
科技奖项的申报是科技项目成果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项目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另一方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整合和集成重要科技成果,扩大科技成果的应用前景。每年国家、省、部、局、院和专业协会开展各类的科技奖申报工作,科研院所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申报质量。研奖项申报的科技奖项申报工作流程如图6所示。
2.4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流程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管理 制度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7,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082-02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其重要内容是科技创新,而高等院校正是我国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承担者。随着各大高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高校所获得的科研经费也较以往有了大幅度增长。科研经费管理已成为是高校财务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科研经费的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校学术氛围、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各项工作。因此,做好科研经费管理,为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支持,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研究的新课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日趋多元化,主要有三方面:
1.教育主管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下拨的财政性的拨款即纵向科研经费,主要包括国家科技专项经费和国家和地方上的各种基金,如“973”计划、“863”计划以及支撑计划、国家和省部的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学科点等。这些财政性的科研经费在管理和使用上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专项经费的管理办法执行,同时依照科研项目合同预算进行开支。
2.学校从社会其他部门及企业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即高校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协作等取得的收入。这是高校在科技创收上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对于这部分经费,目前国家没有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因此,在横向经费的使用上存在一些漏洞。
3.高校自筹的配套科研经费。由于科研经费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且科研经费的提供部门对经费的使用要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与规定,这就要求科研经费管理必须按资金来源对科研项目独立设账,分项目管理;同时也对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的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科研资金和资产流失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科研工作。
1.制度建设不健全。近几年,科研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很大,高校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经费总额大幅度攀升,经费来源结构比较复杂,出现了很多新的经济业务,而过去制定的会计制度相对滞后,已不适应新的业务发展的需要。而且,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制定分类别、针对性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同时经费管理的科研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管理认识上的差异,使得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难度,从而加大了科研经费管理的难度。尤其是在横向经费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2.预算编制不科学。目前,我国科研经费实行项目组负责制,课题负责人负责项目预算的申报及执行。由于课题负责人不是财务人员,对经费的预算管理缺乏应有的认识,对项目预算的编制也不够重视。而财务人员没有参与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因此编制的经费预算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科研过程中所需的成本、费用,随意性大,精确度较低。在实际核算过程中财务人员只能对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会计审核,无法将科研支出与经费预算和科研活动联系起来,从而造成项目预算的支出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支出不符,使得预算形同虚设,失去了预算对经费开支的约束力。
3.经费核算不合理。
(1)缺乏成本核算。高校的科研人员大多是教学科研“双肩挑”,因此,经常将教学材料与科研实验材料混淆使用;另一方面学校通常对从事科研所用的房屋、水电费、仪器设备使用费以及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大都是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而极少在科研项目中开支,这无形中虚增了教育事业费用,同时没有真实地反映出科研经费的经济使用效益。
(2)经费支出混乱。目前,科研人员普遍认为科研是个人的“自有经费”,因而出现了科研经费支出无序性和随意性。在科研经费使用上,常存在胡乱开支、截留挤占等现象。有些高校将本该由行政经费开支的列入了科研经费,如购买办公设备、与该科研项目无关的差旅费等;有些课题组则采取虚开发票、虚列劳务费等手段套取现金。这些问题都造成了科研经费的严重流失,也形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
4.监督机制不到位。目前,国家尚未针对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定专门的监督审计办法,高校也缺乏对科研经费的监督机制。校内监督的重点大多放在财务收支、基建、经济责任等方面,而对科研经费的监督力度不够。所以,科研经费能否真正高效地投入到科研活动中,能否为学校、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财务及审计管理人员都无法合理有效地管理、评价和监督。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为确保高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杜绝科研腐败,针对高校目前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各高校要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在遵循国家和省市有关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各高校可以按照收入来源的不同,分别制定纵向、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在政策中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使用办法和审批手续,对科研经费支出科研经费支出进行全成本核算,建立科学严谨的成本管理机制和成本考核体系,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方便操作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各高校还应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明确科研经费使用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对科研经费支出范围、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科研管理费提取比例和科研协作费转拨等重要业务作出细致明确的规定。通过建立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使科研、财务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自觉遵守有关财经制度、法规,节约经费开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2.科学编制经费预算。近年来,科研经费的拨款主管部门对各单位的课题项目申报进行了细致的审批,尤其对项目预算的审核更是严格。要求申报项目的课题组在编报预算是“能细则细”,例如对差旅费的支出要求说明具体时间、人数、住宿标准等,对劳务费也要求说明劳务的内容、人数、标准等。为了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的通过率,高校的财务人员应积极与科研部门和科研人员沟通,及时了解科研信息,结合项目申报材料,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申报的预算编制过程。这样,就可以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合理分配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比例,根据项目的实施需要核算课题成本,合理制定项目预算,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提出合理的建议,细化预算编制,从而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3.规范经费开支内容。
(1)在科研经费的使用前,科研部门应及时将项目预算通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在审核科研经费开支时,要认真核对开支内容是否与预算符合,对不符合预算、超出项目预算的开支坚决不予报销。目前,对于科研经费的执行情况,财务人员一般采取课题登记本的形式记录,这种方式容易造成错记、漏记,从而影响经费的执行。财务部门可以采用项目额度控制方法,在下拨各项科研项目经费时,按照科研部门提供的预算金额,将各项开支额度下达至对应科目中,以达到账务系统中科目控制的功能。这样,科研经费开支超出项目预算额度时,系统就可以自动提示,从而保证经费开支严格按预算执行。
(2)科研成本是指高校为完成所承担或承接的科研项目而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其中科研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把它们归为直接成本。其余的实验水电费、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使用折旧等相关期间费用归入科研项目间接成本。高校应该确定区分标准,对于无法准确区分的,要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分摊,计入科研成本,实现保证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真实性。
(3)在科研项目结束时,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应督促科研人员对完工项目结题,及时处理结余经费。科研项目负责人要应严格执行科研合同,按规定及时结题。科研结余经费按国家有关规定补充学校科研支出和设立科研风险基金,高校也可以利用结余经费解决自主创新课题经费短缺问题。
4.健全监督评价机制。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是衡量高校科研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对进行科研经费有效的监督评价也将是今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方向。各高校要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结题加强审计监督,学校内部审计部门要将科研经费审计作为校内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监审部门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角度对科研经费从立项到结题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对科研项目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实施有效监督。财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对每一笔科研经费的使用都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核算准确,监督有力,确保科研项目资金安全并合理使用。对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规行为,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总之,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日益重视,高校的科研经费也成为高校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财务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创新财务管理方式,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菲,沈立峰.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8(12)
2.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3.闵向上.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思考[J],财会通讯(理财),2008(4)
4.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5.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会计管理
科研经费指国家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费用,包括所有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经费。科研经费通常由政府、公司以及某些基金会通过对申请报告的筛选来分配。科研项目是高校综合科技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学校声誉和地位的重要保证。随着高校科研工作的不断加强,科研项目经费已成为高校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管理和使用这部分资金、降低项目风险、提高资金利用率、为完成科研项目的计划合同创造条件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分析科研经费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改进和做好科研经费会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目前,高校科研资金管理制度大多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同时科研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不同渠道来源的科研经费的管理方法也不同,对资金所进行的核算也不同。而教育主管部门和财务主管部门还没有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和资金核算问题制定出一个统一的、宏观指导性较强的管理制度,高校在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都是参照教育事业的财务制度来进行的,而财务制度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却有许多内容不统一,因此,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收到良好的经费管理效果,还会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对课题经费申报预算的编制认识不足
课题经费申报预算的编制应遵循目标相关性原则、政策相符性原则和经济合理性原则。但项目负责人往往不是财务人员,为了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对项目研究工作中的经费支出情况不能进行客观估算和分析,而是尽量增加申请经费支出类别和数额,造成编制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项目成本,虚列支出等问题。另外,项目立项后科研部门不按项目申请数额下拨经费,往往少于项目申报金额,致使原预算经费与下拨项目经费差距较大。
3.经费申报预算与经费使用情况衔接不够
高校内部科研项目管理归不同的部门,大多是科研部门管理项目、财务部门管理经费。科研部门的工作侧重于争取项目的级别、数量、资助经费和成果鉴定;财务部门的工作则注重经费收入与支出的核算,而对科研资金的取得、运用、耗费等全过程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作用。科研项目经费一般由项目组或项目负责人个人支配,不能完全按项目申报时的经费计划使用。由于科研项目的预算信息、进展信息与财务开支信息不能共享,沟通不够,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脱节,从而使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不能按项目申报的预算指标进行使用和管理。
4.项目经费的支出与实际支出相脱节
高校财务核算方法只能控制每个项目的总经费不超支,而无法将每个项目的经费按项目相应的使用计划和预算指标进行细化预算控制,这就使该项目不能严格按照经费计划使用资金。科研项目经费由于没有经费预算的约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无序性,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往往超出合同规定的范围,将与实际支出不符的票据纳入经费列支,套取、挤占有限的科研项目经费。
5.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与财务分类之间存在分歧
项目经费具有特殊性,有一定的使用范围,而高校财务又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一般按用途划分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实验设备等几大类。这样一来,项目负责人购买的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等相关费用在财务归类方面就存在分歧,从项目本身的角度来说应该归于科研,而按高校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则应归于实验设备。
二、高校科研经费实施财务管理的新措施
1.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高校要进一步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及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要针对科研项目经费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依据规范、灵活的原则,制定一套科学严谨、操作方便的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财务部门要协助科研管理部门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确定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建立财务项目细化管理体系,独立设置科研项目管理编码,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完善报销手续。科研管理部门要会同财务部门搞清经费的来源及特点,对不同的经费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无论项目经费的管理人员还是项目经费的执行人员,都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注重监督,控制不合理支出,注重推动高校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高校的创收能力。
2.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的管理,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
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是科研经费的合理组成部分,各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还要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绩效评价机制,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考核、评价,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3.细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内容,遵循“实事求是、上下结合、量入为出、保证重点”的原则
在项目申报时应细化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合理规划支出预算,细化预算内容。预算不合理、不科学的项目一律不准立项;已经立项的,项目组应严格按照预算合同支出经费,科研、财务、审计等部门应从源头和过程严格把关,成立专家组,对项目经费的支出情况进行定期或分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的管理,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有权按校内科研经费有关管理办法予以结账,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作用。
4.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利用财务信息化平台强化项目经费的具体实施和事后控制管理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财务核算系统建立科学的网上信息查询平台。财务部门要根据财务信息网上查询系统所提供的详细数据,结合项目进展程度和经费支出情况对项目进行监督,对不合理的预算支出及时提醒项目负责人,引导他们合理支出,并随时接受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的监督。科研管理部门要结合项目进展情况和经费支出情况对项目进行监督,随时掌握结题项目的经费结余情况。项目负责人要随时通过财务信息网上查询系统查看项目各类指标的实际支出、项目经费的结余、可使用经费等情况,从而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预算编制情况及时调控支出内容。在项目完成时,财务人员要按照真实的财务支出数据编制财务报表,并通过财务管理系统进行相关的财务指标分析,为今后的科研经费管理提供科学有据的参考,并做到项目经费的事后控制。
高校要降低项目风险,提高资金利用率,就应建立财务项目细化管理体系,充分利用财务信息化平台,实现项目经费合理预算、合理分配、科学管理,将项目经费执行情况及时反馈给项目负责人,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的有效共享,为财务部门、科研部门与科研人员之间搭建起实时沟通的平台,从而规范合理地使用科研项目经费,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徐耀琪.浅谈高校科研项目经费二级预算管理[J].财会通讯,2010,(11).
[2]陆学文.科研经费预算报账制中存在的新问题及对策思考[J].江苏农业科学,2009,(6).
[3]李智敏.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财会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