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视艺术的作用范文

影视艺术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视艺术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影视艺术的作用

第1篇:影视艺术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声乐艺术影视作品影视应用

声乐艺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表现形式也极其丰富,尤其是影视作品中的声乐已经是人们获得音乐的主要渠道之一。影视作为声乐的主要载体,对于声乐的艺术表达极为重要,声乐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赋予影视文艺精彩的生命活力。电影、电视剧里脍炙人口的主题曲每天陪伴着我们,无论动听还是刺耳,我们都可以将它哼出来,这就是声乐在影视作品中的无形传播。

一、影视作品与声乐艺术相结合的起源

中国电影艺术的出现是从1905年由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的纪录片《定军山》开始的。1905年被称为中国电影的诞生年,中国电影史也将《定军山》作为中国电影的开端。这部电影版《定军山》是拍摄谭鑫培出演这部同名京剧片段的纪录片。虽然这只是一部无声电影,但是在电影内容上融入了京剧艺术,之后京剧与中国的影视艺术结下了不解的渊源,京剧也就成为了中国最早的电影音乐。可见在早期影视发展中,人们就已经无形中的认可了这种用音乐表达情感的方式,只是声乐这一艺术还未成形。

1931年3月,由上海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内容是讲述一个戏曲艺人的悲欢生涯,在其中还穿插着四个演唱片段。在这部影视作品中第一次出现了,并且很好的应用了。此后,电影艺术就离不开声乐艺术了。

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国内。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有声电影也同样运用了声乐艺术。1926年歌剧《唐璜》在大荧幕上唱响。由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投资拍摄的,由J・巴里摩尔主演的歌剧片《唐璜》,成为世界上公映的第一部有声电影。这是一部用唱片来给影像配唱的歌剧片。在这里出现了西方的歌剧艺术,同样是声乐艺术伴随电影艺术发展的。

二、声乐艺术的特征

声乐艺术通俗的来说就是唱歌艺术,是指唱歌的人用自己的嗓子进行歌唱的艺术形式,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一种方式。声乐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特征,首先是情感性,《乐记》中记载:“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意思就是当人们情不自禁时,就会吟唱起来,用以向人们表达这种难以用语言描述出来的情感。其次是叙事性。歌曲是有歌词的,而歌词本身就是拥有文化内涵的,歌词的创作包含着写词人的情感,或者是在叙述一件事,也可能是在描述一个事物,这样歌曲也就拥有了文化气息,有着吸引人的情景魅力。歌曲也因歌词的存在而有着叙事的特征。最后是感染特征,每一首优秀的歌曲都拥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它可以让听的人感同身受,想起自己伤心的或开心的事。在此基础上,用精湛的艺术创作手法将情感传递给听众,让他们受到感染达到共鸣。声乐可以抒发感情,可以叙述故事,可以感染听众,这样的特征决定了它与影视的完美结合,让电影的表达更为自如,在抒情叙事上少了很多累赘的情节,更为直观,清晰的表达情感并且感染更多观众。

三、电影与声乐艺术

电影中的声乐艺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使画面立体化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声乐艺术与影视作品的有机融合能够为观众带来主观上的视听感受,实现视听完美结合的艺术效果。所谓声乐艺术不仅是单纯的由声学或音响学组成的,它还借鉴了物理学的、生理学方面的知识,通过自身表现特征来突出人的思想特征,主要是一种音乐灵魂与情感的渲染,将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与精神展现出来。电影中的声乐艺术要求极高,不仅要求声乐的音质很好,还要求声乐可以表达电影情节所需要的情感,为电影创造细腻的、吸引人的氛围。现在声乐的发展很成熟,已经成为电影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电影声乐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从注重自身发展延伸到了关注电影有情节发展上,在展现了自身魅力外,同时也与电影的情节紧密结合。

四、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与传播

在国内外的影视作品中都会有歌曲的出现,这些歌曲一般都是由出演影视的演员演唱,不仅可以宣传影视吸引观众,也在影视作品中充当着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的作用。声乐艺术表达了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是影视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演绎性,其在影视交响中发挥的作用是其他艺术元素无法取代的。这些音乐的出现极大的提高影视的观看率,在电影制作过程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歌曲的演唱虽然没有特定的地点,但在影视中体现了价值,得到观众的传唱。

1.歌唱片段对情节的直接推进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通常会用一些歌曲来叙述故事情节,在歌词中写出人物此时的心情,这些歌曲会在适宜的情节中出现,这样表达的效果比只是用表情或言语表达感情更为直接,也增添了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我们熟悉的“赵雅芝”出演的《新白娘子传奇》就采用了这种歌唱片段的直接推进方式。在剧中多次出现两人的歌唱对话,用唱的形式来说明事情,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观众感同身受,博得大众的喜爱,这种表达方式为电视剧中增加了新的元素,也是一种比较有创意的歌曲的表达形式,也因此这部电视剧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经典之作。

2.声乐与画面立体相结合,增添艺术氛围

影视作品中视觉的画面感和音乐的结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现代传媒中,影视作品已经与音乐的制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声乐与画面的立体结合,反映出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增添作品的艺术效果。但是,音乐抒情与情节抒情结合起来,才会创造声画合一的艺术效果,音乐传达的情感渗透到影视中,这才是影视的魅力所在。电影《狮子王》在音乐上非常出色,《荣耀大地》作为该剧的主题曲,在剧中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出现在剧情中,表达人物的情感,音乐与影视的结合更是一部经典,这部作品以其动听的音乐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影片通过音乐、剧情向人们阐述了爱与责任,音乐的辅助让这部作品大放光彩,在动画史上创造了难以逾越的高峰。

3.渲染故事情节的氛围

每部影视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声乐,这都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恰当的声乐艺术可以营造一种不一样的氛围。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用这些声乐来满足情节需要,如赵薇版《还珠格格》这部经典作品中也多次用到了音乐来营造氛围。小燕子调皮时,一首《有一个姑娘》就将那种欢快、无虑的氛围很好的表达出来,也让小燕子这个人物鲜活,人物特点突出,增加了观众对影片的喜爱度。合适的音乐将会有会影视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动画《快乐的大脚》音乐是这部影片的重要部分,大脚通过脚拍打出的旋律欢快,充分的表现着大脚内心的喜悦感,旋律很有节奏感,带给了观众无限的愉悦感,同时用这种旋律启发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深思。声乐不仅可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也表达人物内心难以描述的心境,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一种背景氛围。

4.浓缩主题思想,促进影视传播

第2篇:影视艺术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视听艺术;叙事艺术;影视作品

中图分类号:J9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7-0106-01

一、听觉艺术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的作用

(一)产生不同的抒情效果

视听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综合艺术体裁,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包含文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元素,还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作品运用镜头语言、光效、构图、色彩和音乐等技术技巧,无论是何种题材的影视作品,在感情表达上都需要通过音乐烘托和渲染其情节和人物,使作品能够对观众产生以情感人的效果。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电影音乐成为不可替代的元素之一,音乐的抒情表意功能不但能够深刻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情感,而且可以对电影作品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1]

例如赵薇指导的电影《致青春》中王菲主唱的主题曲《致青春》,主题曲以女生如春燕呢喃般的吟唱方式,进入电影的情境,电影中的音乐具有青春的热忱与脆弱和青春过后的悔悟,当音乐和画面同步的时候,更能够表达主人公波澜起伏的情感,也能把观众带到电影情境中,使观众感同身受。在由杨文军导演的电视剧《致青春》中,音乐的表达方式和电影是不一样的,音乐响起时,就必须与电视剧中的多种元素协调,比如作品主题、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环境渲染等,形成最佳的匹配关系。

(二)具有不同的戏剧性表现

创作者要想创作出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首先在情节结构和剧情安排上都应该注重轻重缓急的原则,并且要以前期的情感作为影片的铺垫,为了中期的情绪能够积压在部分,选用戏剧冲突的方式为情感的发泄找到出口,使主人公和观众内心积压的情感都能够得到释放,并在后期结局的时候用交代情感的方式使作品整体得到升华。听觉艺术的运用对影视作品本身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综合艺术的发展历程中,从无声影片到有声影片、从单声道到立体声道的发展,都能够充分地说明听觉艺术对影视作品的重要性,并且对影视艺术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在电影《致青春》中,整个影片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声音的出现对情节的不断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影片因剧情的展开而产生的突兀和生硬现象,使影片更具震撼人心的效果。声音对电影突出的戏剧性和对电视剧突出的戏剧性是不同的,在电视剧《致青春》中,当画面和音乐达到同步时,观众能够对影视作品产生感同身受的观影体验,并且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由于电视剧这一类影视作品的时间跨度比较长,所以声音的插入能够更细腻和更细致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二、视觉艺术特征在电影和电视中的具体体现

(一)色彩在电影和电视中的不同运用

在影视艺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电影作品还是在电视剧作品中,色彩、光线和镜头都是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不同题材的影视作品所运用的色彩、光线和镜头都是不同的,运用不同的视觉艺术特征进行创新从而能够产生独特的影视作品。[2]观众可以从这些艺术特征里感受不同的视觉体验,不同的色彩、光线和镜头不仅可以渲染环境氛围,还能够推动剧情发展。从黑白影片到彩色影片,再到现在的3D影片,视觉艺术在影视艺术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且其诞生还为视觉艺术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电影《致青春》中,影片开头就运用热烈的暖色调展现大学校园生活,烘托一群年轻角色的青春气息,在电影后期开始出现冷色调,渲染人物转变后的成熟和世故。而整部影片对冷暖色调的运用使得作品呈现出了一种青春洋溢感,却又要面对现实带来的沉痛。而在电视剧《致青春》中,同样的故事却有不一样的呈现,电视剧的整部作品都加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充满青春的氣息,就算剧情后期角色在现实社会中遇到层层挫折也阻碍不了其对青春的向往。相比电影作品,电视剧作品给观众带来了对青春的向往与热爱,其中更不乏青春的激情。

(二)镜头在电影和电视中的不同运用

在当代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必然缺少不了对镜头的运用和选取,其作为影视作品的组成元素,对作品的呈现和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影片的审美风格和特征。

比如电影作品《影》,通过恰到好处的镜头使用,展现了作品给人的观影感受。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人物关系与环境气氛。在这部电影作品里,有两处的镜头应用较为巧妙,分别是移动正拍以及垂直俯拍两个方面。而电视剧的镜头运用,更多是以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展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丰富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中心。镜头的景别以近景、特写为主,并通过对镜头的处理,把演员真实、生动、细致的表演展现在观众面前。例如《南行记》就有不少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感人细节,多通过人物的近景、特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叙事艺术在电影和电视中的运用

在影片中,不仅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很重要,叙事艺术也相当重要。随着现代电影和电视的多元化,影片的叙事结构也逐渐多元化,不仅仅只是根据剧本讲述故事,更多是需要看导演如何展现故事。在影视作品中,叙事艺术的运用可以给影片带来不同的视觉呈现效果。[3]

比如在电影《致青春》的开头,直接呈现出了20世纪90年代的校园氛围,如女主人公在文艺晚会上演唱李克勤于1992年所发专辑的主打歌《红日》。电影运用的是叙事艺术中较常见的错位叙事,将历史存在的时间和未来即将发生的时间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后现代主义主张的随意性、颠倒性和跳跃性。如今,我们更主张后现代主义、打破封闭模式。而电视剧《致青春》与电影不同,叙述具有一定的时间线,围绕时间线展开剧情,但其又存在于一定的空间里,因此我们称之为时空艺术。电视剧运用具体形象的空间场景摄制,来代替小说中抽象的语言描述,使得电视剧的时间线非常清晰明了,这是电视与电影的最大区别之一。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影视观众来说,无论是创

第3篇:影视艺术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摄影艺术;创作;形式美;作用

0引言

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使审美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艺术的追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少数人。摄影艺术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审美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表现形式,同时在表达人的情感以及传递美感等方面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进行摄影艺术的表达过程中,形式美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在表现摄影作品的美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一般情况下,摄影能够借助于形式美实现与观众内心情感的一种共鸣,让人在不经意之间引发思考以及情感起伏。

1形式美在摄影艺术中的表现手法

1.1摄影艺术中的空间感

在进行摄影艺术作品的创作时,众多的艺术家一般都会通过各种规律来表达作品的空间感。摄影艺术作品空间感的表现一般是通过线条和影调来实现的,常见的表现途径为形式透视和空气透视两种,他们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在进行摄影作品的拍摄时,需要对光线以及拍摄角度进行严格的控制。摄影艺术空间感表现中的线条透视,主要是利用线条之间交织时产生的远近及大小关系来体现其空间感,而影调透视则是依靠影调的浓淡明暗等的对比来体现空间层次。比如摄影作品上的影调比较淡,那么其所描绘的就是比较远的景物;而影调比较暗,则表现描绘比较近的景物。另外,摄影作家在进行摄影作品的拍摄时,还会借助于丰富的影调逐渐将人们的视线进行扩展和延伸,让人在不经意间进入更加深远的空间。

1.2摄影艺术中的立体感

摄影艺术中的立体感又可以称之为“体积感”,立体感的存在能够进一步加深摄影作品的真实感以及生动性。大多数人都知道,雕塑在真实感以及生动性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与雕塑作品不同的是,摄影作品在进行立体感的表达时,主要借助占有两度空间的画面进行塑造。摄影家主要借助于相应的造型语言,在两度空间的基础上进行三度空间的表达,这样能够打破平面造型对立体感的限制,最大程度地体现其立体感。同空间感一样,摄影艺术中的立体感在表现时同样借助于光线和影调,逆光、侧光以及影调的变化等,都对摄影艺术的空间感表达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对风景进行拍摄时,所拍摄的风景图案之所以具有立体感,是由于拍摄时光线以及影调不断变化引起的。

1.3摄影艺术作品的动感

摄影艺术作品的动感作为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摄影艺术语言。摄影艺术中,动感的存在加大了摄影艺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进行摄影艺术作品动感的表现时,主要借助于相关的技术技法以及艺术语言,通过技术技巧以及艺术语言的结合使用,创造出不同形式的动感画面。

2形式美对摄影艺术创作的重要作用

2.1形式美的存在增强了摄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中,形式美的提升主要依靠形式表现方式的选择,想要最大程度地强化摄影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就必须保证形式美与摄影内容的和谐统一,并借助形式美与神韵美的融合,实现摄影作品的情理交融。摄影作品中的内容是摄影艺术作品中最为直观的表现,但摄影艺术家在进行摄影作品的拍摄时,除了加强对摄影内容的重视程度之外,还要保证摄影内容与形式的融合。形式美对摄影艺术作品的最大作用,在于支持和补充摄影艺术的表现能力,在传达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内涵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形式美对摄影作品艺术表现力的提升,实现了摄影艺术作品的升华,使摄影作用立足于现实又超脱现实,在通过摄影作品体会现实的同时,又实现了情感的表达和心理的共鸣。与摄影内容不同的是,摄影艺术作品的内容是灵魂所在,是传达作者思想以及挖掘生活内在美的主要途径。而摄影作品的形式,则是摄影作品的光彩所在,借助于摄影作品的形式,最大程度地增加摄影作品内容的生动性,对整个摄影艺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及审美价值有着重要的强化作用。

2.2形式美对摄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有着较大的强化作用

在进行摄影艺术作品的拍摄时,对摄影艺术家要求最高的,就是要学会在繁杂的自然界中获得最独特也是最优秀的摄影元素。抓拍最具审美价值摄影元素,然后将与拍摄无关的元素进行有效的过滤,将整个摄影艺术作品的侧重点进行完美的把控和体现。一般而言,一个好的摄影作品需要具备独特的形式美,然后通过独特的形式美充分体现所要表达的内容,让人对摄影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情感等,进行充分的感知以及理解。摄影艺术作用的形式美,具有目的性以及创造性等特点。其中,形式美的目的性,是指摄影艺术家借助于形式美将摄影作品中的众多摄影元素进行提炼以及加工,以此来升华和凸显摄影艺术作品的内涵,并充分地体现摄影作品的张力。摄影艺术作品的创造性需要形式美的支持,即摄影艺术作品缺少形式美就缺少了创造性,因为形式美的缺乏会影响作品艺术性的表现力度。

2.3形式美实现了对摄影作品情感和内涵的深刻传达

在艺术领域中,摄影作品是对摄影艺术家内心情感体现的一个重要形式,而摄影艺术作品中形式美的存在,又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推动力量。摄影艺术家借助于形式美在摄影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对自身的情感和作品的内涵进行表达,但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应用,以保证摄影艺术作品紧跟时展的步伐。通常情况下,如果摄影艺术作品仅仅是用来实现对现实生活的复制粘贴,那么就完全失去了摄影艺术作品的意义,一个高水平的摄影艺术作品必须完整地体现摄影艺术家的内心情感,因为作品就是作者情感及思绪的寄托。

3结语

摄影艺术作品要想更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可,就必须要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完善和升华。首先,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完善,体现生活、感悟人生,并借助形式美在摄影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实现情与景的结合。其次,增强摄影艺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从而将人们的情感以及思想内涵进行融合和体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意境美。最后,通过欣赏摄影艺术作品来实现身心的洗涤与升华。

参考文献:

[1]郭友军.形式美在摄影艺术创作中的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177-180.

[2]额尔敦毕力格.浅谈形式美在摄影艺术创作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5(22):155.

[3]唐楠.浅析摄影艺术中形式美的构成要素[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7):161-162.

[4]殷宗伟.试论艺术直觉与摄影创作的关系[J].潍坊学院学报,2006(03):52-54.

第4篇:影视艺术的作用范文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突出问题很多:如教育投入不足;教师资源不足;教育方法相对滞后;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脱离农村实际等。要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诸多问题,首先要解决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问题。特岗教师刚刚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传递新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是义务教育特岗教师的任务和使命之一。

特岗教师首先采用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它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新教师要注意应用采用下列教学法:

一、问题探究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即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通过新、旧 体验的相互作用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在此之前,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已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因此一方面要提供建构知识所需的基础知识;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策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去纠正错误或片面的认识。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

新教师教学中,往往只注重传授“事实知识和为什么的知识”,容易忽视“怎样利用知识和利用哪些知识”的引导。具体来说 ,在教学中注重概念、原理的传授而忽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引导,造成学生建构的知识是零碎的、片面的,而不是系统化、结构化的、整合的知识。案例教学法所选择的案例本身具有系统性和整合性,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结合体,可以完整的体验认知过程。具体来说,尽管是简单的知识,也要使学生多角度的理解知识,从而使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能灵活利用它们解释新现象,想出新办法,形成解决各种问题的程序。新教师要注意的是,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并不是要让他们学习更多、更难、更深的内容,教学目的是提高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建构真正的、有价值的知识体系。

三、协作交流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赋予学生的使命是:自主性地学习,主动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对话,建构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堂上新教师要注重三个方面的交流:

1.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老师被定义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最有益、最有利、最有力的“教学工具”,师生相互交流与影响,不只是认知信息方面的,更主要的是情感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有些问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教师要放下架子、平等交流,这样不但能使教师自身能力有所提高,更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教师不仅可以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还可以集思广益,帮学生找出更多更好的探究方法。

2.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

“基于问题的学习”要求教师要多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力所能及的、有趣的、有探讨性的课题,鼓励他们去研究,可以以课内、课外或课内外结合等形式进行,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将协作精神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学生之间通过商讨完成规定的任务,每一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班里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对于一道题,学生争论激烈,有许多学生还引经据典、查找参考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说法,这样虽然所用的时间多了一些,但效果很好。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透彻,而且构建完整,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技能和创新技能。

3.不同学科间的相互迁移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与多个学科的知识相关。这样,就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为此应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交叉。由于具体教学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这样,教师就要熟悉相关的学科,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也要把各科知识融合在一起。目前师范院校倡导“宽口径、深知识、高技能”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方案,为特岗教师提供了新的能力,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关键在应用和如何发挥这种优势。

四、经验迁移法

学生已有经验的迁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途径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验,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有些认识是正确的,起积极作用,应当肯定;而有些是不正确的、模糊的,起负面消极作用,需要教师加以澄清。 此外,把新知识、经验引入到学生熟悉的场景中,不仅可以加深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新教师容易忽视的问题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

教师起作用的方式与方法已不同于传统教育,教师由“主演”转变成“导演”。不仅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教师的工作量不是减少了,相反,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师课下所做的工作更多,对教师要求更高。

2.教学目标不能忽视

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这样的“意义”建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才是符合教学要求的。

3.个性化教学不能忽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按“主体-合作-发展”的思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5篇:影视艺术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文化 服饰 电影 艺术创作

服装,作为电影艺术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影片整体艺术的各个组成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以一种无声的语言向观众诉说情感和交流思想。一部电影中的服饰,不只是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道具,也具有自身的文化特性。服饰可以表现影片人物的民族类别、社会阶层、性格特点、文化审美和生活情趣等各方面信息。

一、电影服饰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中国历代中,在唐朝,我国的政治、人文特色、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2004年,在张艺谋导演所导的电影《十面埋伏》里,章子怡身着唐服翩翩起舞,尽显雍容华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唐朝的繁荣昌盛。该影片在人物刻画上致力于“轻扎罗裙半束胸”的丰腴身姿。透过这些独具特色的唐服,我们可以看出唐代人民的审美角度偏向“丰姿奔放,色彩浓烈”,而这种独特的审美观不仅仅只是反映了女性体态的丰满多姿,衣着的雍容华贵。可以说,那是当时人民开放、豪气、豁达的心胸的一种体现,也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达和人民思想的开放。

二、电影服饰可以反映出角色的心理

在一部电影中,服饰的作用不容忽视。它身为电影艺术中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给观众更多的遐想空间,从而提高了影片的艺术内涵。如美国影片《铁达尼号》中,当露西悄悄爱上了杰克,杰克也悄悄爱上露西之时,一天,露西邀约杰克参加一个晚会,晚会上,露西身着束身闪亮的长裙,优雅的服饰色彩体现出露西心中那悄然萌动的爱。而后来他们站在船头,杰克深拥着露西面迎海风,露西一身飘逸黑色长裙,这无声地流露着一种长相厮守的浪漫和她对爱情坚定的决心。由此可知,有时候影片巧妙地运用服饰色彩的变化,可以有着比语言更加丰富的表现能力。还有在电影《花样年华》中,上百件旗袍均是参照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旗袍的原样和面料手工精心制作而成。演员静态时,看起来跟传统旗袍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可一旦跳起舞来,通过旗袍内特殊的掀开装置,演员的腿部可以收张自如,在保证舞蹈需要的同时,也保持了旗袍的美感。这样一来,剧中女演员身着旗袍舞动时,娴熟的动作毫无拘束之感,可以利用旗袍的“机关”熟练地踢腿转动。这些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让观众不禁随着服饰的变化猜测着主角们的情感波动。在该电影中,各种服饰的转换也表现出了女主角的心里历程。

三、电影服饰的运用可以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

在电影中,服饰可以反映出各种人物的性格,也可以渲染出当下的气氛,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影中的服饰艺术是发散性的,即便是模仿现实中人物,也不能拘泥于客观事物的单纯模仿。服饰艺术的运用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人物形象特点,更好的反映人物性格,所以在电影中会进行一些主观改变,从而更具特色效果,更容易突出人物个性。这些改变不但不会让观众觉得不切实际,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真实感”。例如,在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周星驰所饰演的“佣人”身份的变化,就是主要依靠人物服饰的变化反映出来的。影片开始时,周星驰身上穿着华服,头上戴着才子帽,游玩时豪放不羁、风流倜傥,成为众人们羡慕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但是,后来混进华府做了下人,在华府里的他身着仆人装,戴着小毡帽,遭受人们冷眼、厌恶、鄙视。因为人们不知道他真正身份,而这样破旧的服饰只能是一个下层社会的佣人所拥有的。在电影《双龙会》中,成龙一人饰演了音乐家马友和社会混混玩命两个角色,在影片中的马友和玩命就是同一个人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当他是马友时,他穿着黑色保守的西装,围着白色围巾,头发自由散着:当他绑起头发,穿上紧身的黑色短袖时,马上就变成了毫无正紧的小混混玩命。

四、电影服饰可以营造场景、渲染气氛

第6篇:影视艺术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屋面 防水 做法

屋面防水是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也是多年来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目前,较多采用的是刚性及柔性防水两种做法。刚性防水由于温差应变,易开裂渗水;柔性防水,多为沥青,油毡等有机材料,易老化,寿命短。近年来,虽然各种新型防水材料相继问世,但由于价格较高,缺乏施工经验,且耐久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等原因。因此,目前还是采用较为廉价的材料为主。

采用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相结合的办法,理论上可提高屋面的防水,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够重视底层刚性防水层的心理,使得刚性防水层开裂,起鼓或渗漏,这样刚性的防水层形同虚设,加上柔性防水层也存在其自身的缺点,因而”双重保险”也不能有效防止屋面渗漏。本人在楼屋面防水处理上,谈谈其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的几项措施。

基层要求:刚性防水屋面的结构层宜为整体现浇,当用预制钢筋砼空心板时,盖屋面板用0#砂浆座浆,应用c20的细石砼认真灌缝,并且灌缝的砼应掺微膨胀剂,每条逢均做两次灌密实,当屋面板缝宽大于40mm时,缝内必须设置构造钢筋,板端穴缝隙应进行密封处理,初凝后,养护一周,放水检查有无渗漏现象,如发现渗漏应用1:2砂浆补实。

一、分格缝的设置及做法

分格缝应设置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面的交接处,并应与屋面板缝对齐,使防水层因温差的影响,砼干缩结构变形等因素造成的防水层裂缝,集中到分格缝处,以免板面开裂。分格缝的设置间距不宜过大,当大于6m时,应在中部设一“v”形分格缝,分格缝深度宜贯穿整个防水层厚度。当分格缝兼作排气道时,缝可适当加宽,并设排气孔出气,当屋面采用石油、沥青、油毡作防水层时,分格缝处应加200mm~300mm宽的油毡,用沥青胶单边点贴,分格缝内嵌填满油膏。

二、屋面找平层做法

屋面采用建筑找坡与结构找坡相结合的做法。先按3%的结构找坡后,再在结构层上用1:6水泥炉渣或水泥膨胀砼石找坡,再做25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建筑找坡时,一定要找准泛水坡度,流水方向,将最高点与泄水口之间用鱼线拉直、打点、打巴、泄水口处厚度不得低于30mm.浇砌时,一定要用滚筒和尺方滚、压赶、使其密实。

三、屋面隔离层的做法

在这里,要强调一下屋面隔离层的重要性。在酸雨较重、湿度大、腐蚀性较强的地区,一般施工单位普通做法是在找平层上刷冷底子油当做隔离层用,之后就浇刚性防水层,为保证屋面三年的保修期内不漏水,又在刚性层上做一道二布三油防水层,工程验收时,甲方看到屋面黑油油的又好看,其实这样将油膏放在面层,容易老化,使用年限不长,三年后又来补漏。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发生,在施工中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把面上的这一层二布三油卷材防水层做在找平层与刚性层之间,既起了隔离层的作用,又不被日晒雨淋,既防止油膏老化,又起了防水作用。

在做卷材防水层施工时,应注意好以下几点:

(1)基层上涂刮基层处理剂,要求薄而均匀,一般干燥后,当不粘手才能铺贴卷材。

(2)卷材防水层的铺贴一般应由层面最低标高处向上平行屋脊施工,使卷材按水流方向搭接,当屋面坡度大于10%时,卷材应垂直于屋脊方向铺贴;

(3)铺贴方法:剥开卷材脊面的隔离纸,将卷材粘贴于基层表面,卷材长边搭接保持50mm,短边搭接保持70mm,卷材要求保持自然松弛状态,不要拉得过紧,卷材铺妥后,应立即用平面振动器全面压实,垂直部位用橡胶榔头敲实;

(4)卷材搭接粘结:卷材压实后,将搭接部位掀开,用油漆刷将搭接粘接剂均匀涂刷,在掀开卷材接头之两个粘接面,涂后干燥片刻手感不粘时,即可进行粘合,再用橡胶榔头敲压密实,以免开缝造成漏水;

(5)防水层施工温度选择5℃以上为宜。

四、钢筋网片及细石砼刚性防水层的做法

在混凝土防水层中,应配双向ф5@200×200的冷拔钢筋网片,并在分格缝处断开,以增强防水层刚度和板块的整体性,钢筋网片在防水层中的布置应在尽量偏上的部位,因为防水层表面受温差变化影响大而易产生裂缝,同时考虑表面碳化对钢筋的影响,因此,钢筋网片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0mm.

五、节点及细部构造做法

改进节点做法,加强成品保护。由于节点构造的不合理或施工粗糙,常常是导致节点渗漏的主要原因。在节点部分应采取刚、柔结合的办法,各节点均应用密封材料填充密封,这一点对刚性防水层特别重要。刚性防水层与天沟,檐沟的交接处应留凹槽,并且用密封膏封严。刚性防水层与变形缝两侧墙体交接处应留30mm的缝,用密封材料嵌填,泛水处应辅设卷材或涂膜防水层,伸出屋面的管道与防水层的交接处应留缝隙,先用护坡,再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

落水管口处等均要符合下述规定:

(1)水落口埋设标高应考虑水落口设防水时增加的附加层,柔性密封层等的厚度及排水坡度加大尺寸。

(2)水落管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小于5%,并且应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涂料,厚度不小于2mm,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凹槽,嵌填密封材料。

刚性防水与山墙、女儿墙交接处应留30mm的缝隙,用密封材料嵌填。

女儿墙开裂的主要原因与温度变化、施工质量和环境影响及设计构造等诸因素有关。由于女儿墙开裂渗漏,屋面板堵头不严密,会导致室内角渗漏而影响到其它部位。因此,在女儿墙四周水平方面紧靠外边的垂直立面方向贴一周外墙条砖,再往内做防坡,可避免女儿墙时间过长边上出现开裂现象。

六、通风隔热层的做法

第7篇:影视艺术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公共艺术;立体绿化;城市景观;城市形象

中图分类号:J02文献标识码:A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至高境界。

如今,全球性的环境危机迫使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进行冷静的审视,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环境和人居品质的建设,城市建筑也走向生态、节能、低碳的环保之路,世界各国掀起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和绿色城市的热潮,城市绿化率成为评价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立体绿化突破城市绿化地面有限的制约,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日趋恶化而城市绿化用地却日趋紧张的矛盾,世界各国纷纷开拓空中绿地资源,立体绿化现已成为生态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必须找到有效的方法来缓解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设计朗香教堂的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曾经提出要把绿化与现代建筑结合起来。如今,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浪潮中,立体绿化可以使寸土寸金的城市在有限的空间中扩大绿化面积,充分利用城市上空及建筑物的一切可利用空间对城市缺失大自然进行甚至是成倍的补偿。一些发达国家提出建筑与环境要成为一个有机体的理念,其中立体绿化就是一个重要指标。它们很早就将城市绿化的视线转向空中,设立了一些有效的鼓励机制,开始在建筑物顶部进行绿化实验,在城市中建造“生态墙”,而不是水泥墙或砖墙。德国1958年开始在屋顶铺设草坪和修建花园,如今,德国对屋顶绿化有一整套支持政策,现拥有世界先进的屋顶绿化技术,其屋顶绿化率已达到80%以上;1959年,美国一位建筑师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的凯泽中心楼顶上建造了一个景色秀丽的小型空中花园,被视为建筑艺术与绿化艺术完美结合的奇葩,正式开创了屋顶绿化的先河,芝加哥市政府正推动一项屋顶花园工程来为城市降温,每年节省下夏季四千万美元降温费的开销用于建造建筑的屋顶花园;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的居民楼每户阳台、楼梯及转弯平台上布满藤蔓植物和各种鲜花,使其成为繁花似锦的花之城市。在亚洲,同样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立体绿化让建筑物淹没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之中。

从世界各国优秀的绿化实践中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密集的城市建筑群的屋顶、立面墙体以及内部空间开拓绿化空间,进一步开发城市空中土地潜力,不仅加倍偿还了建筑物、道路和各种设施所占用的地面绿化面积,而且同样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来改善城市生态、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建筑节能效果、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创造适合人类的居住环境,同时这些城市立体生态可以美化僵硬的城市人工环境、给人们提供更多的社交和娱乐场所。因此,城市绿化从地面转向建筑物立体空间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了世界建设未来生态城市的最新潮流。

立体绿化是为了缓解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绿化用地却日趋紧张的矛盾,充分利用城市人工构筑物的一切可利用空间——楼房的屋顶、阳台、立面的墙壁和斜坡、桥梁的柱墩和两缘、室内外凌空的悬挂和藤架等进行的生态绿化。立体绿化又称空中绿化,有些地方也称垂直绿化,在这里我们将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并列为立体绿化或空中绿化的两个方面,分别指地面以外的城市立向空间和平向空间的绿化。

据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建造苏州城墙时,就将藤本植物遍植城墙之下,这应该就是我国有意识进行“立体绿化”的最早先例。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将屋顶绿化列入城市规划建设中,近年来,很多大中城市高度重视空中绿化建设,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建筑师们也开始有意识地在建筑设计时考虑立体绿化的因素,随着立体绿化技术的提高,绿化种类和形式也大为丰富,很多城市立体空间都披上了绿衣,城市绿化率大大提高。近年来,一些中小城市也意识到了立体绿化对城市长远发展的意义,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开始重视城市立体空间的绿化开发,中国的立体绿化即将迎来新的。

但是,根据目前城市立体绿化的现状,我国的立体绿化普遍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立体绿化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宣传力度不够,公众不能广泛参与。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立体绿化起步较晚,虽然上海、北京、杭州、重庆等城市已经制定了地方性的政策、法规,但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执行力度也很小,另外,频繁的市政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使已有的绿化成果遭到破坏,导致绿化土地更加紧张,这些情况也反向造成了人们对立体绿化的误解和信心的缺失。不仅如此,由于目前这些政策法规基本上处于一种形式上的需要,并没有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在公众中宣传立体绿化对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意义,难以调动公众参与配合的积极性。

2.立体绿化技术不够成熟,行业品质管理不够规范。立体绿化工程涉及建筑学、美学、植物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如果技术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排水不畅、屋顶渗漏、超载严重、养护困难等问题,反而埋下许多安全隐患。而且立体绿化的生态学应用层次浅,尚未对空中绿地植物群落进一步优化,加之立体绿化的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相关绿化企业技术水平不高,行业技术标准不能明确,导致立体绿化总体施工质量不能保证,盲目追求绿化短期效果,城市绿地重建设轻养护等问题,原本以环保、美化城市环境为目的的立体绿化最后却污染了空气、破坏了环境。①

3.绿化植物选择片面求奇,本末倒置。有些城市和地区刻意选取一些名贵、珍奇却不适合本地域生长的植物,耗资大、养护难度高,失败率也高,例如,一些中北部城市千里迢迢从海南运来的特有植物往往是栽前绿栽后枯,首先其过程就不低碳,植物本来在原生地长势良好,却又被一棵棵运来遭受枯死的命运,这样的“绿化”,其目的已经不是绿化了。

4.不同绿化板块间缺乏和谐。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垂直绿化与屋顶绿化不能相互呼应、局部绿化未考虑周边景观要素的合理配置,也未很好地顾及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结构配置合理性及和谐程度。由于缺乏景观的整体意识,极易造成绿色补丁的视觉效果,城市空间的气韵不能通达,绿地景观之间缺乏和谐,只有“绿”而缺乏“意”,城市整体环境景观依然十分尴尬。

5.绿化部门不能独行其事为绿化而绿化。或者说很多城市为追求绿化率数值而绿化,由于缺乏与城市建设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没有结合城市整体的发展规划作出长远计划,我们的城市绿化和立体绿化常常是建了拆,拆了建,极其被动。

6.现有的城市立体绿化缺乏创意、缺乏人文内涵。立体绿化所形成的城市空中绿化系统对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尤其是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不可估量。目前我国的立体绿化景观和文化功能还不强,许多绿地格调单一、缺乏创意,与世界城市生态美学的要求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在城市中建设一些有创新意识的绿化亮点,强调绿化的美学功能,与建筑共同构建和谐、艺术、有深厚人文内涵的城市景观。

综上所述,在当前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城市建设的观念转变为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世界各国正努力利用立体绿化手段改变城市原有的绿化现状和城市生态,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虽然我国的立体绿化已经取得了诸多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知道,城市建设一旦启动,就具有很强的不可逆性,与城市建设关系密切的立体绿化不能仅是追逐潮流,更不是仅追求一些冷漠的数值成绩,其最本质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我们一定要尽快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立体绿化的各项技术、规范其行业技术标准,端正城市立体绿化的态度,最终使之与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结合起来,建设有创意的、宜居的、具有艺术性、标志性的城市立体绿化景观。

提倡生态、环保、节能、低碳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现状、实现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愿景,而展现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无穷的魅力则需要经典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我们知道,构成城市的主要部分是建筑,而建筑设置的场域无疑是开放性的公共空间。我们常常期望人类可以诗意地栖居于城市之中,在当代,城市公共艺术与构成城市主体的建筑合而为一,共同创造一个新的、标志性的公共空间,建筑师开始在建筑中追求艺术、浪漫与激情,一改现代主义摒弃一切装饰的建筑形式,使建筑设计越来越趋向于艺术化,表现出公共艺术的特质,它融汇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城市建筑物以灵魂和生命,使之成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公共艺术景观。成功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能够决定城市的未来,它可以让曾经辉煌的城市再度复兴,让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城市闻名世界,它不仅让居住其中的城市居民感受到美好的生活环境带来的舒适和惬意,还会召唤无数的旅行者来此驻足,体味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魅力,从而为城市的发展、市民的生活、环境的保护、经济的繁荣以及财政收入带来直接的、显而易见的利益。例如,昔日埃菲尔铁塔堪称法国巴黎的象征,如今,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则成为巴黎新的地标,它使用特殊的玻璃材质制成金字塔形的屋顶,巧妙地在卢浮宫极为有限的空间内,将光线和人们引入地下宫殿,与周围三个小金字塔形的喷泉水池一起组成一个璀璨的公共艺术景观映衬着这座迷人的宫殿,使古老的卢浮宫和巴黎城又一次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需求,城市正向着人性化的方向前进,居住于城市中的居民更加关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例如城市的环境是否舒适、宜人,景观是否陶冶性情。自然,在城市美学意义上,公共艺术与建筑的完美融合可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内涵,从而使人、城市、艺术、自然达到圆融与和谐,构建丰富的城市文化形态,营造标志性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缔造不朽的城市灵魂。

在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立体绿化在城市空间形态中,亦是企图与城市建筑等人工构筑物相互交融,以实现城市环境的和谐美好及舒适宜居。然而如上所述,立体绿化如果仅仅是一种功能、材料和技术上复制式的使用,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所谓先进和典范的吹嘘,那它只会让本来已被功能、材料和技术同化了的城市建筑更加缺乏创意、缺乏个性和特色,这样普通、雷同的城市文化及城市景观恐怕很难谈得上独特的魅力和对世界的吸引力。伦佐·皮亚诺就曾呼吁:“技术不应该破坏自然,而是应该帮助我们生存;空间不应该统治一切,而是应该令所有在里面工作的人感到愉悦。”

因此,既然公共艺术具备让城市复兴和再生的能力,我们就应该借助于公共艺术使立体绿化在城市空间中蔓延的同时,使之再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和形象,改变单体无数次乏味的重复,公共艺术、建筑、立体绿化相互交融,共同打造城市富有地域文化、艺术鲜明特色、富有无穷魅力和强大生命力的城市艺术景观,做到生态、艺术“两全齐美”,使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生活更美好,使城市未来更具发展潜力。我们必须打破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公共艺术及生态绿化等各门类、各部门之间的隔阂。随着现代人们对人居环境的普遍认同,在当下城市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潮流中,借着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契机,在未来城市建设中,立体绿化必须结合公共艺术与城市建筑一起共同构建城市景观,让公共艺术随生态绿化向城市空间立体延伸,让公共艺术带起一片绿化、带起一片建筑、带起一片街区,甚至带起一个城市,使之具有个性、魅力和灵魂。

第8篇:影视艺术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展示性问题;艺术类大学生;英语课堂

在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们普遍会有这么一个困惑:无论教师在课堂上有多卖力多激情,学生们都会反应迟钝,不愿跟老师进行交流,表现得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课堂气氛相当不活跃。究其原因,一是跟学生的特点有关。艺术类的学生在高考的时候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成绩要求就比一般学生要来的低,他们相对而言基础功底就会比较薄弱,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相对不足。另外一个原因就在于授课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主要就是体现在他们的课堂组织,也就是授课过程上。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提问是教师们必须要掌握的一个授课技巧。

在有关于问题类型方面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做了不少深入的探索和发现。Long 和Sato (1983),Richards 和 Lockhart (1996)以及Brown(2000)等人都试图对教师提问进行分类和研究。而现在普遍所接受的教师提问分类可分为两类: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s)和参阅性问题 (referential questions)。展示性问题一般指的是提问者知道答案的,或者说是有唯一答案的问题。而参阅性问题则指的是提问者也不知道答案的,或者说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前者主要是用于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后者更偏重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因此在这个提倡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的当今社会,更多的专家学者号召教师要偏重于参阅性问题在课堂教学里的比重,多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但殊不知在艺术类大学英语的课堂里,与参阅性问题相比较,展示性问题对学生的影响将会更加显著,深远。

一、增强学生的信心

一般而言,参阅性问题的题目本身,或者所需要的答案,无论是在词汇上,语法上或者是句法上,要求都要高于展示性问题。回答此类问题,就需要有一定的语言功底,所给出的答案也会相对而言比较复杂一点。然而这却正是艺术类学生的弱点所在。他们本身进入大学的时候基础知识就比其他学生来的薄弱,很多词汇或者语法的掌握情况并不是很乐观,让他们用英语完整得说出普通的一句话来都是极其困难的,更何况让他们用英语说出一些有主题思想或者有深度的话来,所以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被提问到此类问题的时候,只会发呆,沉默,或者说句“I’m sorry”。很多时候不是他们没有想法,而是他们不会表达,索性就不说了。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这样他们就会产生逆反情绪,更不愿意听课,跟其他学生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更不会用英语来表达。长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展示性问题则刚刚相反,它们主要是用于检查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们会发现此类问题比较容易回答,答案比较简单,而且也容易在他们的书本或者教材中找到,所以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很容易就得到教师的认同与表扬,久而久之,他们对英语的畏惧感就会减淡甚至消失,对自己的信心也会不断增强。

二、加大学生的语言输出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语言输出对他们的学习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衡量学生外语水平的一个标志,语言输出量大,就说明他们的学习效果明显,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果,反之,则说明课堂教学失败,对学生的学习帮助不明显。对很多教师而言,参阅性问题越多,就越能促发学生开口说话,表达他们的思想与逻辑思维,促进学生的二语习得。但是对艺术类学生而言,他们因为自己本身基础知识的薄弱,有限的词汇量或者肤浅的语法知识都可能会成为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一个绊脚石,所以他们宁可闭嘴一言不发,也不愿让自己在大众面前出丑。但是在回答展示性问题的时候就不同了,因为问题的难度不是很大,答案也比较容易找到,所以他们对自己很有信心,也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开口讲英语,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随之被激发起来。

三、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

第9篇:影视艺术的作用范文

高职数学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模式

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进入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关键时期。2006 年,教育部16 号文件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大对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力度,建立突出岗位需求及其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以此为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本文结合我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模式,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探讨,并将其贯彻到教学中去。

一、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基本上采用的是“黑板+粉笔”的“满堂灌”的单一授课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讲授的内容被动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教学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或机会很少,缺少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导致大多数学生学完数学后感到数学无用武之地。而现在的高职生大多数数学基础较差,对学习数学有种恐惧感,提不起学习兴趣,上课期间很难集中精力认真听课。我个人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到数学与他所学专业的联系,认为学习数学对他们将来的就业起不到太大作用,所以学不学习数学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对数学的学习引不起足够的重视。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设计理念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高专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与工具课,是服务于各专业并为各个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备的数学知识基础的一门重要的先修课程,它不仅起到为后继专业课服务的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现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结合高等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案例引入+问题驱动+任务训练”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各专业“必需、够用”为目标,重点突出课程的专业实用性,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计算,同时又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教中做,在做中学,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模式中彻底解放出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真正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课程及今后工作中可能用到的,适应未来工作及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特别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具有独立思考又具有团体协作精神,使学生能敏感地把握现实社会经济的脉搏,适应社会经济的变革发展。

(三)实施过程

1.突破统编教材的束缚、根据专业需要增删知识点、增添教学案例

在教学的课程设置方面,根据需要将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专业、拓展三个模块,其中每个子模块根据专业情况设置,在具体内容(如例题、案例)的选择时,则应根据专业不同而有针对性地选取。同时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高度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以往的“学数学”向“用数学”方向转移,采用案例教学、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与专业所应用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学用合一。例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是各专业的基本要求,属于基础学习部分。而对于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还应把向量,复数等作为重点学习内容,以适应专业课学习的需求。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说,几何部分显然是数学学习的重点,这些体现了数学的实用、在专业中的渗透。并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案例进行教学,突出数学的应用性。

2.模拟应用场景,促进学生从认识到理论应用再到实践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时刻引导学生关注教师要呈现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让理论应用到实践的重要性。模拟应用场景,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把问题置于现实场景中,赋予教学内容一定的实际意义,这是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切入口。

3.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要善于编导情境用语,精心课堂提问,让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一种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满信心,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其次,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教师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数学的爱,敢于参与数学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

最后,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一个班,学生无论是学习基础,还是智力都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实施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进度,布置不同的作业和实践任务,在其能力范围内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效果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统一过程,其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生活实践,学以致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改变了以往满堂灌,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教师既讲解了理论又传授了技能,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方法值得我们进一步地去探索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王军.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J] .成才之路,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