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产管理运营方案范文

资产管理运营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产管理运营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资产管理运营方案

第1篇:资产管理运营方案范文

[关键词]管理体制 运营管理 设计说明 政企分开 特许经营 资本运作 综合执法

一、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现状

管理高速公路有其自身特定的规律,特别需要制定专门的法规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鉴于目前我国各省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做法各不相同,机构形式繁多,权利范围大小不一,已出现不少矛盾、问题和较为混乱的局面,行政执法中又常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造成执法困难,不利于大众的识记与监督,也不利于高速公路有效的运营管理。因此,应通过专门立法全面解决现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些行政执法困难问题可作出详细规定。近些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已积累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特别在养护、收费及路政管理方面已具备了进行统一管理的可能。以下笔者进行必要的分析。

二、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方案设计

基于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和国外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经验,并结合上述高速公路管理的基本理论,针对收费经营型性质高速公路,设计了一种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方案方案为:“政企分开、特许经营、资本运作、综合执法”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特征,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市场经济下的标准管理模式。按照区域经济特征及各地区高速公路发展趋势,此方案比较适合于收费经营型高速公路占主导的省区。方案设计说明及其优缺点分析如下:

1. 设计说明

(1)基本思路:“政企分开、特许经营、资本运作、综合执法”在省级层面“一厅一局一公司一总队”的主体架构基础上,建立三个体系:①在政企分离、职能到位的基础上,建立特许经营、微观规制的行政管理体系;②在规模经营、资本运作的基础上,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三位一体的三层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③在统一、效能的基础上,建立路政、运政、稽征“三合一”综合执法体系。

(2)关于运作目标、职能配置、机构设置、运行机制设计的说明。对于政府层面的组织目标,将其定位为:为社会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经济、智能的公路服务系统。对于国有资产运营企业层面的组织目标,将其定位为:实现区域公路网规划与高速公路有效利用。

①公共行政管理层面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运行机制。该层面的组织结构与机构设置分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三个方面。决策层在省级政府序列中主要包括交通厅、公安厅两个部门,其中公安厅主要负责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执行层在交通行业内部包括交通厅所属的专业局―公路局和交通厅所属的执法主体―高速公路执法总队。监督层包括各级纪委、监察、审计机构,其负责对决策层与执行层实施包括经济、行政、党纪等的监督。公共行政管理层面的管理通过规划计划、法律法规、行政合同、行政监督、价格听证、行政执法、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运行机制来实现。

②国有资产管理层面的运作目标、职能配置、机构设置、运行机制。该层面的组织结构与机构设置分“公路国资委―公路资产公司―公路经营企业”三个层次展开。交通厅除了设置公路局、高速公路执法总队等内设机构之外,为适应高速公路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可平行设置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公路国资委属于公路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个层次―――政府监管层,其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履行出资人职责,行使公路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职能,对所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第二层次是高速公路交通资产(控股)公司,其性质属资本运营主体,它与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之间是委托―关系,代表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控股公路经营企业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所有者职能,同时,对授权经营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进行运营,依据规定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上缴资产收益。其职能有产权代表、产权管理、产权运作。第三层次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主要业务涉及收费、监控、养护、服务区经营等。需注意的是,为避免路网分割对高速公路整体性、统一的破坏,高速公路企业应实行规模经营。

2. 本方案的优缺点

(1)优点:交通主管部门承担高速公路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较好地避免了公路资金的流失,使政府公路网规划目标相对容易实现;政府监管机构职能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分离较好解决了

政企分开的要求,满足了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将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实行统一管理,减少了公路管理的环节和节约了管理成本,改善了各级政府交通行政管理机构的整体绩效,较好体现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机构设置原则,顺应了公路全路网网络化管理的需要;通过特许经营方式来界定政府、企业间关系,有利于公众利益的维护,组建隶属省交通厅的综合行政执法主体,解决了行政执法主体合法性的认定问题,适应了行政诉讼法所提出的法律要求;实行综合执法,提高了执法效率,有利于高速公路低耗运行、高质维护和快速反应管理系统的建立。

(2)缺点:由于一定程度上存在竞争不足、经营垄断,使得特许经营制度较难体现特许投标制度在促进竞争方面的优势,可能导致效率的低下;由于该方案将“资本运作”作为重要特征,因此其比较适合于收费经营型高速公路占主导的省区,也就是较适合于当前采用第一类模式、第二类模式的地区,但对于以收费还贷型为主的第三类模式地区适应性较差;第一类模式转变为A方案则需要进行较多的说明、协调工作。对于这类已经脱离交通部门管理的公路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在当前国有资产改革中必须明确其承担与省交通厅委托的高速公路资产经营公司同样的责任与义务,既要考核其资产经营业绩,也要考核其落实公路网规划的目标,以配合政府交通部门实现政府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兰华:公路建设项目效益后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8

第2篇:资产管理运营方案范文

对于资产密集型企业来说,其庞大的设备资产必须有效地盘活和维护,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再加上集团管控和法规遵从方面的要求,对有形资产进行统一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扩大规模和降低成本方面,要在相对固定的战略资产基础上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必须用IT手段优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进而向管理要效益。

EAM(Enterprise AssetManagement)是面向资产密集型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总称。它以提高资产可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为目标,以优化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及相关资源与活动。通过提高设备可利用率得以增加收益。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不可小觑的统一平台

EAM是一种现代设备管理模式,是以研究设备一生为对象,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设备效能最高为目标。如果企业面临着对不同内容管理的要求,它就需要一个完整的策略和视野来管理和控制相应的资产。在过去,一个用户要面临着为不同的管理对象引入不同的应用系统的问题。而现在就只需要一个资产管理的解决方案平台,便能够将各种资产集中到一起进行管理。

广州地铁每天为200多万乘客提供服务,目前其各种资产的价值估计超过200亿元。为了提供安全而不间断的轨道服务,广州地铁依赖于所有资产的完全可见性来提高运营效率。

在资产管理方面广州地铁已经做了多方努力,目前的系统仅能使其观察到一部分资产。因此,广州地铁无法拥有实现效率和实时服务所需的可见性。为了提供安全和不间断的轨道服务,广州地铁力图建立一个先进并且安全可靠的IT平台来管理自己的软件、服务和有形资产,包括轨道、客车、广告区和车站的商铺。

2009年2月,广州地铁与IBM签署协议,进行全面合作,共同推出全国首个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IBM将帮助广州地铁来管理所有的IT和有形资产,其中包括四条交通线路,60个车站和116多公里长的轨道。

IBM为广州地铁的所有资产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资产分类和编码系统,并将整个资产管理生命周期(投资、建设、运营和资产维护)中的运营和财务管理流程进行整合。该系统将改善广州地铁的运营流程的透明度,从而提高与资产相关的决策、资产服务交付和投资回报。同时也有利于广州地铁改善效率、提高资产运行时间。

由IBM Maximo软件驱动的广州地铁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将通过整合整个工作流程和合同管理,帮助广州地铁改善维护流程,监控和管理维护设备。这将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延长设备的寿命。

互联互通改变企业运作

IBM进行的每两年一次的全球CEO调查显示,83%的CEO认为未来的企业运作会发生很大的变化。IBMMaximo资产管理产品全球副总裁郑泰林表示,统一的资产管理平台能提高资产之间的关联度,提高资产的智能化程度,使之前的很多假设变为可能。

第3篇:资产管理运营方案范文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在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的概念后,制造业更是在全球刮起了转型之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制造业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和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距。而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工成本上升等问题日渐突出,制造业转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在此背景下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抢先进入“工业4.0”时代的重大举措。对于那些设备密集型的行业来说,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打造新一代智能工厂,促进信息技术与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是行业发展的新目标。

设备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困境

设备密集型企业,如化工业、制药和生命科学等行业的企业收入因受到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仍保持了增长态势。在过去两年中,全球化学品产量有所上升,因此相关企业的收入仍有增长的潜力。收入增长对于企业来讲无疑是乐见其成的事情,而维持收入增长则需要对利润善加管理。对于设备密集型企业而言,高成本和紧缩预算的策略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

自我国进入WTO并成为其主要成员以来,我国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流程化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企业的设备也朝着大型化、集中化、机电一体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信息化和综合化等方向发展。

设备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操作工人的技能要求越来越低,但随之而来的设备维护、维修成本和停机损失也越来越高。资金密集型企业如何更好地管理设备逐渐成为其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最困扰企业的难题是生产流程中能源成本的可变性。能源使用通常会产生巨大的操作成本。能源是完全可控的变量成本,对企业收益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另外一个难题是,如何在设备价格上涨的同时让企业的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并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这时,EAM(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就有了大显神通的机会,它可以更高效、更智能地完成对运营、能耗的监测和管理。

EAM为企业保驾护航

以化工企业为例,它们的生产流程常常涉及危险物品的处理,因此其生产流程受到严格监管。各国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文件保存有相关的要求。企业文件的归档会因此而变得比较复杂,耗费时间和成本。但是,企业如果不遵守这些相关规定,可能会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

EAM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对设备进行实时监管,最大程度地确保工作流程的安全,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提高资产的可靠性。

EAM系统可以有效帮助管理者提高对设备资产的管理能力。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通过它关注企业业务的各个方面,同时还需要这个解决方案具备实时管理设备的能力。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电脑和其他设备的互连成为可能,并因此而打造出一个可以持续汇报,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自动升级的制造环境。

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反应,使得产品质量问题、能源使用问题、环境和安全问题、设备磨损等问题可以得到快速解决,节省开支并预防其他有害问题的发生。

在可获取丰富的信息和可实时升级的高质量的EAM系统的帮助下,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对设施资产进行监管,包括对能源耗损的监控,以及对设备质量进行把关,以便节省设备的维护成本。EAM系统可以让企业的管理者在出现设备调度、能源浪费和环境影响等问题之前就发现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众所周知,产品报废或返厂会降低生产率。EAM系统可以让企业的管理层及时对出现问题的生产流程进行监控、调整,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EAM系统还可以帮助企业的管理者更准确地做出资本投入的决策。EAM系统提高了设备的可见度和预防维护能力,能够让这些设备的运行保持良好状态,同时让决策者更容易制定长期的战略性决策,精确地制定资本支出预算。

EAM系统在帮助设备密集型企业监测和管理设备、确保生产系统高效运行、提升资产回报率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作为世界领先的行业云公司,Infor公司的EAM方案通过增强可靠性和可预测性维护能力,可实现法规遵从,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企业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其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Infor EAM是一个综合性的企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它能够持续监测企业的资产状态、效能和评估数据,以便发现关键趋势和异常,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Infor公司能够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比如制造、医疗等行业的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EAM解决方案,充分满足这些行业客户的独特需求。部署Infor的EAM解决方案,企业可以大大减少采购和维护成本,同时减少生产停机时间和能源消耗。

Infor的EAM解决方案已经在国内的很多企业客户中得到部署,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海尔公司。创立于1984年的海尔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从一家小厂成长为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的行业领先企业。

由于企业的快速发展,海尔公司原来的资产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举例来说,由于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流程,资产采购预算管理流程欠缺,预算没有模型和标准,海尔公司出现了账实不符、账账不符、资产效益低等问题。海尔内部迫切需要变革原有的资产管理模式,实现资产实物状态与系统状态同步,从而降低管理流程中的风险,实现智能制造。

在部署Infor EAM系统后,海尔实现了巨大的转变:实现了资产管理全流程的可视化,资产账物相符率达到100%,降低了管理成本;建立了统一的资产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资产项目信息化的全流程管理,规避了5项业务盲点,人员效率提升20%;实现信息共享和战略承接,以及业务活动的闭环;实现信息增值,通过资产KPI信息展示,提供对信息决策平台(数据管理平台)的支持,提升资产质量;通过资产日清显示,提供资产使用状态决策分析,实现资产的可视化、透明化。

应用EAM四原则

当企业管理者为本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定计划时,应该考虑以下四方面内容。

第一,更多投入。对EAM进行更多投入,包括EAM的实践、技能、资源和业务系统等,以便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资产的监测和管理。

第二,设立明确的目标,将EAM系统的功能和特性和企业具体的应用相结合,比如对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能源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安全事件和产品交付等常见性能指标的监测和管理。

第三,构建最佳实践流程,这将帮助企业的员工更有效地进行资产操作和管理。

第4篇:资产管理运营方案范文

为加快建立我镇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促进我镇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及县委、县政府通知要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的实施意见》为指导,以《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和《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增加集体收入为核心,以清理、整顿、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市场运作为手段,把集体统一管理、农户承包经营、村民民主决策有机结合起来,盘活村级现有存量资产,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增加集体财富积累的村级集体经济运营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推进机制工作步骤及总体目标

(一)工作步骤:

1、安排部署阶段

自2010年3月至4月底,主要任务是宣传政策,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培训工作人员,进行组织部署。各乡镇要在全面掌握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的基础上,选定管理基础好、集体积累较强的10%的村作为试点,先行开展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

自5月初开始至8月底,在抓好试点,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镇实施方案要,严格按照省两办文件及市两办文件规定的九个步骤开展建立机制工作,实施的村数要达到总村数的80%以上。

3、总结规范阶段

自9月——2010年12月底。各乡镇在全面推进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的基础上,进行逐村检查,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对工作不到位,不符合工作标准要求的村进行整改,达到村级健全机制、积累财富、增强实力的目的。并在11月中旬报县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领导小组考核验收。

4、巩固提高阶段

自2011年1月——12月。各乡镇在认真总结80%以上村集体积累机制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建设成果。并针对未开展农村财富积累机制建设的基础薄弱、管理混乱的落后村,明确专人组成工作组,分村制定清理整顿方案,指导帮助村级落实集体积累机制建设工作,推动其实现由乱到治。

(二)总体目标:

要求2010年要有80%的村建立起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到2011底,全镇49个村全部健全完善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

(三)有关要求:

1、镇政府成立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农经工作的领导负责,纪检、组织、财政、民政、林业、水利、农经等部门人员参加。各村也要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

2、选定管理基础好、集体积累较强的10%的村作为试点,4月底前完成试点任务。选定1-2个村作为示范村,宣传推广典型经验。

3、2010年起,镇政府要建立村级集体资产“集中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对村级集体建设工程、价值在300元以上的物资、设备、办公用品、等实行统一招标采购。

4、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将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纳入镇党委、镇政府和村级工作考核范围。

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立足本村实际,综合考虑区位优势、资产特点、市场需求、群众收入水平等各方面情况,合理确定资产经营管理模式;二是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原则。充分运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规范经济合同,实行村级集体资产有偿使用;三是坚持公开公正原则。村级集体资产的承包、租赁、出让等要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切实做到操作过程全面公开,确保资产使用者能够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四是坚持民主原则。实行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五是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原则。依法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健全管理制度,搞好集体资产的核算,压缩各种不合理开支,防止集体资产被贪污、挪用、浪费和流失;六是严格界定列入财富积累的村级集体资产范围。重点是对集体所有的果园林木、机动地、村内空闲地、闲置校舍、集体建设用地、村集体投资兴建的相关企业、商业房屋及设施等集体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依法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不在其列,禁止以集体财富积累为名向村民摊派、集资、收费,决不能因此增加农民负担。

(二)资产内容

农村集体资产主要包括:1.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主要指农村机动地、村内空闲地、企业占地、“四荒”资源等;2.集体所有的建筑物,包括办公、仓储房屋、商业房屋、闲置校舍等;3.集体所有的各类工具、办公设备、通讯广播设施等;4.集体所有的农业机械、农业设施:包括电机、柴油机、抽水机、喷灌机、粉碎机、播种机、农田水利及排灌设施等;5.集体所有的果园、林木:包括各种果园、林场、苗圃以及道路两旁、沟渠两边的树木等;6.村级道路:包括村地域范围内由村集体投资或村民共同出资修建的水泥路、柏油路、沙石路、桥梁等;7.村集体所有的公共设施:包括生活及文化娱乐设施等;8.村集体所有的企业资产:指村集体投资兴办的企业资产、投资增值资产及无形资产;9.其他村级集体资产等。

(三)基本步骤:

1、成立机构。各村要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组长由本村书记任担任,成员由村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构成,村两委负责具体工作。

2、清产建账。按农经站的各村账簿,到各村进行固定资产清查、核对、盘点,做到账物相符,造册入账。核查三荒、果园、林木、机动地、村内闲置地等是否进行合同签订,承包金是否上缴,地界丈量,核实数目,同时建立资产台账,进行详细分类登记。

3、拟定方案。清理少数人低偿或无偿使用集体资产,本着“谁所有、谁受益,谁使用、谁交费”,拟定有偿使用项目、经营方式、缴费标准,张榜公布,征求意见。根据群众意见修改相关内容,制定有偿使用方案。

4、表决方案。依据有关法规,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有偿使用方案进行表决。表决大会要有会议纪要,表决结果要由参会人员签字确认。

5、实施方案。根据表决通过的有偿使用方案,对确定的竞价承包项目进行公开竞价,与使用者签订经济合同。

6、归档备案。合同签订后20日内,及时将有偿使用方案、经济合同、会议纪要和其他有关资料及时归档保存,将有偿使用方案和经济合同报镇农经站备案。单份经济合同年度使用费在3万元以上的,还要在合同签订后将相关经济合同和有偿使用方案报县农经总站备案。

7、应缴公示。合同签订后,将各类有偿使用资产经营方式、使用人、缴纳标准及应缴费用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

8、集中缴费。公示之后,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资产使用筹资时间确定缴费日期,发送缴费通知单,集中时间、集中地点统一收缴所有费用。有偿使用费原则上逐年收取,不宜逐年收取的,收取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当届村干部的任期。

9、缴费公示。收费结束后,立即公开各项收费结果,让全体村民明白收缴工作的进展情况,明白当年村集体收入的全部家底。

(四)标准要求:

1、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各村要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组长由本村书记任担任,成员由村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构成,有较强的代表性。成员名单张榜公布。

2、在全面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集体资产台帐。台帐对集体资产登记齐全,账实相符。

3、制定村集体资产有偿使用方案。方案经民主决策,有会议纪要,表决结果有参会人员签字,并张榜公布。

4、集体资产承包、租赁,按有偿使用方案采取招标投标、公开协商、民主定价等规范方式进行。

5、经济合同规范完善。对有偿使用的集体资产全部与使用者签定了规范的局面合同,及时按规定进行合同备案

6、有偿使用费及时、足额收缴到位,手续齐全,规范入账。

7、实行了有偿使用公示。对资产有偿使用情况和收费结果进行了张榜公布。

8、档案管理规范。建立财富积累机制过程中的组织机制、村级集体资产台账、集体资产有偿使用方案、会议记录、民主表决签字、有偿使用情况公示表、收缴有偿使用公示表、经济合同、财务会计账目、相关规章制度和文件,能够及时归档,专人专柜管理。

9、由村级在集体资产承包、租赁经营合同签订后20日内,将合同和有偿使用方案、会议纪要等有关资料附件报镇农经站存档备案,合同年度使用费在3万元以上的,要在合同签订后30日内,报县农经局备案。

10、建立完善的村级集体资产民主管理制度、村级集体资产使用决策制度、村级集体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级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村级集体资产建设集中采购制度、等制度。

11、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有健全的监督、审批程序,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开展日常审计、专项审计等审计过程中,未发现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五)清查内容:全面清查资产,摸清村级集体资产底数。一是清查财务资金,消除账外账。重点检查资产资源处置情况,对所形成的资金收益未按规定及时入账、纳入统一监管的,及时收缴。二是采清查资产资源,做到账物相符。对各村固定资产特别是经营性固定资产逐一进行核实盘点,造册入帐,确保资产数量及实有价值全面、真实。三是清查资源,防止体外循环。采用用现场勘查、实地测量等方法,重点对坑塘水面、土地滩涂、林木草泊等资源进行核实,准确掌握面积和数量。四是清查合同,做到规范完善。摸清资产资源的处置情况,对不合理、不规范的合同进行调整完善。

(六)运作方式:对村级集体所有的农业机械、农业设施、果园林木、闲置校舍、仓储房屋、商业房屋、集体企业,农村机动地、村内空闲地、企业占地、“四荒”资源等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按照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使用的规定程序,采取招标投标、公开协商、民主定价等方式进行。一是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费、租金应当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招标应当确定方案,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明确项目的名称、数量、用途、期限、标底等内容;招标方案必须履行民主程序。在招标中,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中标权。招标投标方案、招标合同报镇农经站备案。二是以公开协商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费、租金由双方议定。三是对关系村民生产生活的有关资产,要按照维持正常运转的原则确定底价,采取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的方式合理确定收费标准。禁止利用职权压价发包、出租集体资产。四是村级集体资产的有偿使用要由村委会与使用者依法签订规范的经济合同。原承包合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要及时依法规范原有承包、租赁合同。

对村级集体所有的办公房屋、工具设备,桥梁、道路、公共实施等集体非经营性资产,明确管理责任人员和管理目标,做到有效使管理用,及时维护维修,防止损毁丢失。对村级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工程,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包括:打井、挖渠、清淤、管道安装、闸、桥、涵工程等),乡村道路修建(包括:村庄街道硬化,村路修建等),村部及环境建设(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潢,村内公共环境及卫生设施建设等),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等,要采取明确建设标准,实行公开招标的办法确定建设承包者,确保集体资金投入合理,工程建设质量合格。

加强村级集体财富积累的监督管理

(一)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产民主管理制度、村级集体资产使用决策制度、村级集体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村级财务预算和招待情况报告制度、村级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等五项管理制度。同时,建立督查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对集体资产管理的量化考核,奖优惩劣,检查违反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给村集体造成经济损失的行为,追究相关责任者的责任,逐步形成集体积累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坚持民主监督,保障村民的民主决策权利。集体经济组织的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收益分配方案,重大投资项目,重大开支等村集体资产管理的重大事项,都要严格按照《村级事务流程图》的要求,流程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履行民主程序。各行政村要定期公布资产运营情况,听取本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全体成员的监督。村务监督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对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事项进行监督。

(三)不断强化监管,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监督作用。不断完善规范财务委托、会计委派、集中上站办公等管理方式,积极推进会计核算电算化,逐步实现集体资产监管网络化。按照民主自愿和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原则,规范会计委托工作,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完善服务工作流程,防止截留挪用集体资金。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算和决算、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分配进行定期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产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集体资产运营进行专项审计,对审计查出的侵占集体资金和资产问题依法追究责任。

第5篇:资产管理运营方案范文

关键词:化工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案例

一、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化工企业的固定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相当大的比例,但如今在投资、技术和经济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1.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方面

首先,现在的化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模式的核心一般都是定项目,这是一种微观管理,而不是宏观管理,这就导致企业淡化了宏观层面的控制。其次,投资决策本应是企业的内部行为,由管理层根据企业投资回收期、生产工艺、经济效益、生产规模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而选择最优方案,投入时机和建设周期也应由企业根据外界市场情况和自身经营能力决定,但立项审批制度使这些都成了行政职能。

2.固定资产技术管理方面

首先,化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维修改造还停留在根据技术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定期定时强制维修保养,没有一套科学的决策依据。其次,运营成本和维修费用居高不下。有些设备虽然没有到固定维修日期,但工作效率已经很低,这种设备如果仍然根据固定时间来维修,将会增加整个设备的日常操作成本。而有些设备虽然到了固定维修日期,但工作效率仍然很高,这时维修就带来了没有意义的费用。第三,如今企业固定资产事后维修居多,而事前预防维修的偏少。固定资产的事后维修会造成停工损失和维修费用的增加,而事前预防维修则会减少维修费用,且不会造成设备停工损失。但现在化工企业的维修体制主要是定时定期强制维修和事后维修,事前预防维修偏少。

3.固定资产经济管理现状方面

固定资产的经济管理主要是对整个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运营成本和折旧、折耗的管理。现在企业在折旧、折耗的提取上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定,全部按常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而没有对特殊资产进行特别的价值补偿。另外,大量闲置、低效的固定资产带来了巨额的管理和折旧费用,给企业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二、A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A化工企业是国家大型化工企业,现以A企业为例分析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环节。

1.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决策程序

要使决策准确无误,必须要有科学的决策程序来保证。若把决策只看成是最后的抉择是不对的,它需要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科学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大量准确、及时、适用的信息基础上。收集信息是投资管理的基础工作,特别是伴随着市场上激烈的竞争,资金的投入与信息的联系更加密切、更加重要。企业要搞好投资管理,必须强化信息工作,要有专们的部门收集信息,供决策者参考。第二,进行方案选择。只有一个方案不可能是最好的决策,只有多个方案比较才能区分优劣。因此,首先应在拟定出的多个可行备选方案中选优,选出令人满意的方案。第三,优选方案的贯彻执行。决策者在方案的贯彻执行时,一定要坚持原则,真正实行民主,上下结合。领导应充分让参与者发表意见并采纳优秀建议,另外应加强监督与内部审计等工作,保证真正实行民主。

2.固定资产投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般说来构建指标体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全面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综合情况。第二,科学性原则。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的目的和要求,建立指标并确定其名称、内涵,即要求构建的指标体系要有科学性。第三,精确性原则。一方面是指标数量要少,并减少指标之间在内容上的相关性,防止重复。另一方面是指标的表达方式要精确,要经过优化选择,防止粗制滥造。第四,重点性原则。通常重点指标权重大,次要指标权重小。第五,可比性原则。因为只有通过可比的指标,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横向分析和比较,可以识别先进与落后;纵向分析和比较,可以了解资产的技术经济状况的变化情况及过程。第六,可行性原则。建立资产技术经济指标体系时,各项指标都应做到资料、数据取得的可行性。

例如,A企业在建立固定资产指标体系时,可以分解为5大类指标,包括:技术性指标、经济性指标、生产性指标、安全环保指标、技术支持指标。又在这些指标下确立子指标,例如,在技术性指标下包括资产寿命、先进性、兼容性、标准化等;在经济性指标下包括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在生产性指标下包括设备能力利用率、生产急需程度等;在安全环保指标下包括资产的安全性、资产的环保性等;在技术支持指标下包括资产的人员培训、资产的备件供应、资产的维修网点等。

3.科学的固定资产技术管理方法

对固定资产的技术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的维修管理。

固定资产的技术改造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经验,改变现有结构,装上或更换新部件、新装置、新附件,以补偿设备的无形和有形磨损。通过技术改造,可以改善原有固定资产的技术性能,增加固定资产的功能,使固定资产达到或局部达到新的技术水平。固定资产的改造应坚持如下原则:第一,具有针对性。企业的固定资产技术改造,一般是由使用单位与管理部门协同配合,确定改造方案。这种做法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熟悉生产要求和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的长处,使技术改造能够密切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所获得的技术性能往往比选用同类新资产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第二,具有经济性。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可以充分利用原有基础部件,比采用资产更新的方案节省时间和费用。第三,具有现实性。国家拥有某种固定资产的总量总是大于其生产能力,单靠固定资产更新的方式显然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生产的要求,因此,采用技术改造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固定资产的维修方式主要分为预防维修、事后维修及改善维修三种。最佳的维修方式就是用最少的费用取得最好的效果。从修理费用、停机损失和修理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衡量,每一种维修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要根据生产特点、固定资产特点等情况择优选用,甚至一些维修方式并存。

4.加强固定资产经营管理

首先,化工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和固定资产的性质,合理地预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然后选用恰当的折旧方法。在企业实务中,企业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技术发展速度、使用工时等划分折旧年限。第一,属于技术发展快、淘汰时间短的科研仪器、生产仪器等设备,应选择折旧速度较快的双倍余额减法计提折旧。第二,同种固定资产,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的折旧年限。如前线的生产设备应选择较短的折旧年限,而后勤、机关用的固定资产,应选择较长的折旧年限。第三,技术较好、设备原值较高的设备,选择的折旧年限应较长。这样既符合设备的经济寿命规律,也符合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

其次,企业资产合理的流动可以给企业带来效益,而闲置则会带来损失。多年来,A企业努力盘活存量资产,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能力。其主要采取调控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做好闲置资产调剂利用,同时严格控制资产中闲置、低效资产的增加,建立闲置资产信息库。对生产线需求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分析,通过厂内调配使资产合理流动,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外界合作经营,有效利用闲置、低效资产。

三、总结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投资、技术和经济角度上提出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方法。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程序、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的改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第二,多种维修方法相结合能延长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降低维修费用。

第三,根据企业设备特征,确定合理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选择适合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力加强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达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实现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是当前化工企业资产管理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李传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吉林大学,2010.

[2]覃斌,《R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再造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0.

[3]杨丰龄,《浅谈我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暨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专辑,2008.

[4]宋建玲,《浅议企业固定资产》,中国集体经济,2010.27.

第6篇:资产管理运营方案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 巴塞尔协议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监管机构意识到即使资本充足率达标,如果银行过于依赖高杠杆的融资工具,也会存在由于流动性短缺而造成的严重危机。雷曼兄弟破产之前,其一级资本充足率就高达11%,但是由于其资本结构中高杠杆的融资工具占比较高,最终导致其无法抵御危机的冲击。

一、巴塞尔协议制度要求

巴塞尔委员会于2010年了新的流动性监管标准,虽然流动性风险不纳入风险资本的计算范围之内,但其重要性已经逐步上升到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同的地位。因此在危机当中银行最重要的不是利润和成本,而是现金。

巴塞尔协议Ⅲ的重要变革之一是推行了风险管理新的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这两项标准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补充的。设立流动性覆盖率的目标是为了提高银行应对短期流动性风险的快速修复能力,保证银行在重要压力情境下,有足够的高质量流动性资产来满足短期正常运营。净稳定资金比率是为了推动银行有动力去寻找更多的稳定资金来源,保证在更长的时间区间内的生存和运营。巴塞尔委员会计划循序渐进引入流动性监管指标。其中流动性覆盖率计划于2015年1月开始引入,其最低监管要求为60%。随后每年的指标最低要求逐渐上升,并于2019年1月达到100%的最低监管标准。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

流动性风险是指为了保证银行的资金具备合适的数量、构成和期限特征,以便为资产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两项:首要目标是不管正常经济周期还是市场压力环境下,都能保证银行的核心业务满足客户需求并履行合同义务;其次,维持银行的信用评级,使得银行在成本最小化的同时优化融资结构和来源,保证顺畅的融资渠道。

银行一般会建立一套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以确保业务间的连续性、方法的稳定性和风险的透明度。国际性大银行会设立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管理资产负债表的首要组织。资产管理负债委员会制定风险投资组合的策略并监控其业绩。任何资产组合配置的重大变动,都需要经过资产管理负债委员会的审批通过。

资产管理委员会需要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包括确定银行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制定融资及流动性方案,以及应急资金计划。银行融资及流动性计划的内容必须涵盖以下几方面,包括职责分工,流动性概述,压力测试,流动性限额以及流动性指标等。其次,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应急资金计划,用于在紧急情况下对流动性风险做出快速反应。

除了资产管理委员会外,银行会设立内部资金部门,全面管理并调配银行资金;银行风险部门会监督并汇报流动性风险状况,协助资金部门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关键工具包括:缺口分析,压力测试,流动性指标以及市场触发限额。

(一)缺口分析

缺口分析指分析银行在特定时间区间下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之缺口,也叫合同期限错配工具。一般银行会建立市场行情报告,作为主要的分析工具。

市场行情报告是指在正常运营环境的假设下,每日计算不同期限下累计的流动性缺口。负的流动性缺口代表到期负债超过到期资产,银行会有净现金流出,因此可能需要从市场上融资以弥补短期的资金不足;正流动性缺口指到期资产超过负债,表明银行有多余的资金可放到市场上。市场行情报告是监测金融机构当前流动性状况的重要工具之一。它量化了在正常业务环境中未来各个时间段内的潜在融资缺口。针对市场行情报告的计算,银行会设立限额,即每个期限内可允许的最大资金缺口。银行会对流动性头寸进行每日监控,一旦实际缺口超过限额,银行资金部应当立即采取措施纠正超限情况。

(二)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可用于量化某一事件对资产负债表以及流动性头寸的可能影响,并明确在流动性事件中切实可行的选择方案。压力测试的假设情境包括关键融资来源重要变动,市场重要触发指标的变化(如信用评级下降),政治和经济事件等。

压力测试对于银行监控非常重要。它不仅要预测银行可能发生的流动性事件,还要假设极端市场紊乱情境。根据压力测试的结果,银行会相应修改融资方案和应急资金计划方案,阐述如何应对压力情境,明确在危机情况下银行可能面对的流动性困境,以及如何处理紧急事件的执行措施。

(三)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用于量化和监控在正常业务条件下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结构。最基本的指标包括三类。一类是衡量银行对负债依赖程度的比例,例如存/贷比率,净市场来源资金/总第三方负债比:第二类是衡量银行流动性集中风险的比率,例如前5大大额资金来源/第三方负债比:最后一类是有关流动性资产质量的指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率。

计算流动性指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监督用于改善结构流动性计划的实施效果,通过对比指标的变动,衡量改善方案的好坏;二是通过设立流动性比率“限额”,防止流动性状况恶化,避免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

(四)市场触发机制

市场触发是指可能导致市场上流动性变化的内部或外部市场或经济因素。银行会按期监控市场触发条件,一旦市场触发被突破触发限额,银行应记录并采取行动。常见的市场触发条件包括:股票指数,国债收益率、货币汇率、进出口增速以及重大灾难性事件(例如禽流感)等。

四、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及反思

2013年6月份银行间市场出现的“钱荒”事件,再一次印证了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疏漏。虽然国内储蓄率一直处于相对高位,但并不意味着银行不存在流动性风险;相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过于依赖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持有的风险资产反而较多,安全资产的配置较小,一旦央行有收紧流动性的倾向,甚至只是在公开市场不作为,银行面临的资金缺口就很难弥补。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建立科学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和资金使用方案,充分运用多种管理工具和手段,使银行的流动性缺口保证在可承受可掌控的范围之内,在风险适度的基础上以最优化方式使用银行资金。

参考文献

[1]巴曙松,袁平等.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会计,2008(01):27-33.

第7篇:资产管理运营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在电力企业中,计量资产管理主要包括电压互感器、计量自动化终端、电能等设备装置的管理,与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和长远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一、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计量资产记账方面的问题

在电力企业中,计量资产记账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是账实不符,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部门电力企业在采购前没有制定出合理的计量资产采购计划,并且,采购前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和审核,导致财务部门没有及时进行记账,从而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另一方面是,在进行计量资产的盘点和核算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核,导致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的实际存在数量和购买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引起记账方面的账实不符问题。

2.计量资产设备购买前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计量资产设备的购买前,业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没有进行有效沟通,并且没有对现有的计量资产情况进行核实,就盲目的进行购买,致使设备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从而造成设备的大量淘汰、闲置,给企业带来较高运营成本。

3.计量资产设备折旧和维护问题

受早期经济体制影响,部门电力企业实行仍是计划经济下的计量资产管理标准,因此,设备的折旧和维护采用的是直线法管理,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因此,设备维修和折旧速度较慢,使企业的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得不到快速提高,给电力企业长远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4.计量资产设备报废和闲置处理的问题

部门电力企业中,闲置设备和报废设备的存在,给企业计量资产管理带来很多问题。大量的闲置和报废设备,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极大影响,如果不正确处理,有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从而导致企业破产。

二、加强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的对策

1.严格执行电力企业计量资产标准化管理

想要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不断加强计量资产管理,电力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建立领导直线管理机制,以体现计量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使计量资产管理得到真正贯彻和落实。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针对各个管理环节制定有效管理对策,使计量资产管理向着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从而提高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的标准化水平。

2.加强电力企业日常计量资产的发放管理

根据电力企业日常运行情况,做好计量资产的日常方法管理,通过集中发放的形式,建立相应的发放档案,可以大大提高计量资产的有效利用率,从而确保计量资产设备记账准确,保证计量资产设备发放数量和账务情况相符。与此同时,建立有效的计量资产设备报废和折旧制定,严格制定审核程序,避免设备浪费、丢失等情况出现,使电力企业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3.制定合理的计量资产管理策略和实施方案

不断加强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制定合理的计量资产管理策略和实施方案,明确计量资产对象和管理范围,通过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可以大大提高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有效性,从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对电能计量柜、电压互感器、电能表等进行优化管理,不断提高计量资产的管理效率,制定合理科学的设备报废程序,以全面有效的对计量资产进行管理,确保电力企业的计量资产得到最有效利用。

4.明确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的总体目标

为了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加强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必须明确计量资产管理的总体目标,在成本方面,高度关注各个计量资产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周期,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工作效率方面,严格控制计量资产设备的购买数量、储存情况、运输穷苦等,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在准确可靠方面,定期对计量资产进行检查、保养,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公正性,从而实现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的最优化管理。

5.提高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

现代化建设中,电力企业想要不断加强计量资产管理,就必须跟随时代步伐,不断运用先进管理技术,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整体素质,以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三、结束语

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实现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对于提升电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宋荣.浅谈RFID技术在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2012,05:131-132

[2]孙洁.电能计量资产定位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2:45-46

[3]沈丹锋.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

第8篇:资产管理运营方案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

一、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意义

(一)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A医院固定资产净值11.33亿元,占医院资产总额的52.65%,存货金额7893.07万元,占医院资产总额的3.67%。可见资产管理工作的好坏决定了医院能否健康持续发展下去。如果不对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会出现医疗设备出现老化故障,药品卫生材料发生短缺变质的情况。可能会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影响医疗活动正常开展。因此,医院合理优化配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可推动医院的持续性发展。

(二)为现代医院管控提供重要工具和手段的支持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相关文件中提出了现代医院管理的指导思想、阶段目标、实施路径和改革内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在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探索的过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医院要加强临床科室在药品、医用耗材、医疗设备的引进和使用过程中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防范风险。医院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和改进,内部控制活动范围在不断延伸和扩展,主管部门的要求逐渐细化。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完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为公立医院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确保公立医院经济活动更加规范、有序。

(三)满足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要求

科学的绩效管理是实现整体目标为目的的动态管理过程,以员工个人绩效提升来实现整体绩效水平的提高,发挥绩效管理指挥棒作用,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包括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和满意度四个部分,其中运营效率部分中就重点考核医院运行状况和效率,合理配置医院资源,使医院现有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保持高质量、高效率、健康稳定的发展才是满足绩效考核要求的发展趋势。

(四)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个动态全过程管理,包括从采购需求、前期可行性分析、资产采购、验收入库、维护保养、资产处置等环节,涵盖了资产采购前、使用中、使用后三个阶段。资产购置需求与医院战略结合,纳入医院预算,实现预算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管理,避免资产重复采购造成资产浪费。资产使用过程中对设备效益进行分析,计算资产回收期,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医院资产使用效率和资金使用率。资产后期维修维保做好跟踪,保证资产安全运行,保证医疗质量安全。资产处置报废后,及时将收到的残值收入上缴财政,确保国有资产完整。

二、A医院资产运行分析

从医院整体资产规模分析,A医院从2016年-2020年期间总资产逐渐扩大,2016年医院总资产17.17亿元,2020年增长到21.52亿元,增长4.35亿元,增幅25.33%。总资产的增幅主要是固定资产的增长,固定资产净值从2016年的7.0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1.33亿元,增长4.3亿元,增幅61.17%。2016年-2020年期间A医院处于快速成长期,基建方面医院新建两栋住院部大楼,新增床位700张。专业设备方面,随着新技术、新科室、新项目开展,购买专业设备9711台,价值3.7亿元。医院环境改造方面,建设美丽智慧医院,新增便民设备设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公立医院的资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医院高质量的重要体现。不断提高资产的周转率,可以挖掘和扩大医院的发展潜力。从资产使用效率分析,2020年A医院固定资产增长率9%,固定资产净值率65%,病床使用率从2019年86%下降到2020年65%,除了受到突发事件影响,也说明一部分新增床位数中有部分科室床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医院应该加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三、A医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资产管理内控环境薄弱

医院资产管理内控环境比较薄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医院建立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随着国家一系列制度的更新,医院资产管理制度还未及时更新修改。第二,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中未对固定资产入库条件做出明确定义,采购入库人员无法准确判断固定资产和低值耗材类别,各个部门资产分类出现差异。第三,医院资产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包括设备处、后勤处、药剂科,资产管理过程中权责分配不明确,出现资产无人监管,资产不能及时盘点、报修和处置的情况。第四,缺乏对财务风险的正确认识,部分科室主任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不重视资产的合理配置,不合理的资产结构会给医院带来较大的运营风险。

(二)资产采购工作缺乏统筹规划

资产的购置会消耗医院大量的现金,加强资产采购工作直接关系到资金的使用质量和效率。A医院资产的采购申请通常是由临床科室发起,经过设备处审核后再统一进行采购。但是各科室之间缺乏沟通,可能出现重复采购同一种资产,占用人力物力增加了资产采购成本。并且,购入的大型设备未及时跟踪进行资产运行情况分析,无法及时发现需要更新改造的设备,导致设备加速折旧提前报废,增大医院维修成本和购置成本。另外,临床科室为了扩大现有规模会申请采购一些大型医疗设备,医院缺乏对设备未来经济效益、使用频次和投资回报的计算,可能导致资产的盲目购置,使得资产闲置浪费的情况出现。

(三)缺乏绩效考核机制

医院虽然成立了绩效管理委员会,明确了绩效管理委员会成员和主要职责,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但是缺乏针对固定资产使用的绩效考核机制,未将大型医用设备的使用效率纳入绩效考核管理,忽略科室间资产的合理配置,导致科室资产配置不合理,资源浪费。在资产运行过程中,尚未将资产管理及资产运营分析结果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因此,医院临床科室普遍缺乏成本效益意识,未形成多科室联用,资产共用机制,造成资源浪费。其次,缺乏对资产投入使用后的运行效益进行分析,没有将资产的效益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没有在资产运行过程中发挥绩效指挥棒的作用,没有调动员工积极性。最后,对平台共用资产的情况,未明确资产折旧费用、维修费用等成本承担部门,导致平台资产使用率不高。

(四)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2017年医院上线财务信息一体化系统,包括了总账系统、预算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模块,实现了集“预算、核算、监督、分析”于一体的闭环式财务管理模式。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与医院HIS系统对接,自动生成固定资产新增、折旧、减少等凭证,但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没有与资产管理部门如设备处、后勤处实现系统的互联互通,新增的固定资产卡片虽然能通过系统对接,但是后期资产变动、报废等信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并未同步,两个系统之间存在数据差异,不利于数据统计与分析;二是资产的变动与报废过程并未实现线上审批,整个过程仍需申请科室填写纸质变动单和报废单,经层层签字审批后报财务处,财务处资产管理人员根据单据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进行数据变更。整个过程短则一周,长则几个月,无法保证账务处理时效性和管理及时性。人工进行数据修改,可能出现数据录入错误,准确性得不到保证。三是资产自动化分析程度低,资产系统无法实现资产效益分析,无法提供资产购置决策数据支持。并且,缺少资产的维修电子记录,无法记录资产维修的次数和金额,不能对资产维修成本进行准确分析。四是资产盘点信息化水平低,医院每年都会进行资产清查,但是盘点过程依靠人工手动清点,耗时耗力,也无法保证资产清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医院资产管理优化对策

(一)强化医院资产管理业务活动的控制

36第一,梳理资产管理业务活动风险点,以风险管控为导向,以提升管理能力、保障资产安全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控制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明确每一类资产管理部门。同时,制度中需要明确固定资产入库金额、使用年限等条件。第二,完善资产管理人员岗位设置。在各临床科室设置资产管理专职岗位,负责科室资产领用、保管、处置等工作。在设备处、后勤处、药剂科、财务处等部门合理设置资产管理人员岗位,使不相容职位分离。第三,加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总账系统数据互联互通,保证账实相符。加强资产运营效率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大型设备工作量和经济运行效率,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制定合理的资产购置流程

首先,各临床科室要结合科室未来发展方向和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大型资产采购规格、名称、数量等,并形成采购方案,采购方案经过职能部门可行性论证,专家咨询,审核通过后提请院领导审批。其次,科学合理利用公开招标方式。营造公平公正的招标环境,选择出实力最强价格最优的供应商。加强采购知识宣讲,培训学习政府采购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提升人员专业能力。针对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购管理的新要求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详细解读,开展全院培训使全院职工熟悉和了解政策规定,保证采购过程合法合规。最后,建立设备共享机制,将科室设备进行合理分配调用,能共用的设备相互共享,节约资产购置成本,发挥出资产的最大价值。

(三)加强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旨在加强和完善公立医院管理,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如果绩效考核中缺乏对资产管理相关指标的考核体系,可能导致资产不能发挥最大效用,无法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要建立一套资产管理指标体系,组建资产绩效考评小组。考核内容包括:资产入账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资产日常使用和维护情况,资产盘点,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指标设计包括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固定资产增长率,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等指标。并结合每个临床科室自身医疗特点对考核指标赋权重,全面考核科室资产管理情况,加强考核结果的应用。

(四)建立资产一体化管理系统

建立业财融合的资产一体化管理系统,将HIS系统、财务总账系统、物资系统、预算系统等系统数据对照统一整合到资产一体化管理系统中。预算控制应当在业务流程前端体现,通过资产一体化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数据交互,当科室提出资产采购申请时,首先需要选择该项资产购买使用哪个项目支出,如果项目中尚有余额可提出采购申请,冻结该笔项目支出;如果项目中无余额则无法发出采购申请。将预算控制放在采购流程的前端,既能避免业务发生后才发现预算超支而产生退货或更换经费的麻烦,又能及时提醒经办人注意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资产一体化系统中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资产采购申请、资产入库、资产调拨、资产报废等全流程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资产运行效率分析,对设备的回收期、内含报酬率、净现值、会计收益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测算,为购置新设备、更换旧设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五、结束语

第9篇:资产管理运营方案范文

关键词: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策略

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民营医院来说也是如此,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自2001年9月我国开放医疗市场之后,民营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发展速度十分迅速,民营医院的运营资金大多来自于私人资金和社会资金,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精细化的原则。社会大多从经济实力和规模等角度对医院进行评价,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民营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有待提升,如何优化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并真正盘活固定资产至关重要。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优化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优化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民营医院来说,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医院执行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对于实现社会医疗保障、保证广大患者享受到优良的医疗服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及就医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营医院应当积极优化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的规范化,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提升固定资产配置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民营医院提升最终收益。相较于政府公立医院来说,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固定资产的数量及技术状况与医院物质技术力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一笔固定资产的购置都凝结着医护人员一点一滴的积累,如果固定资产使用不恰当,配置效率不高,出现资产闲置的情况,会导致严重的浪费,不能够充分发挥民营医院物质资源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和长远发展的实现[1]。由此可见,优化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优化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探讨

结合当前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和民营医院的特点,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优化其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一)提升意识

管理优化,意识先行,对于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盘点等各个方面,因此,民营医院全体上下都应当积极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来保证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具体来说,民医院应当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小组,医院领导应当亲自负责,建立“三管一体”的管理模式,对医院固定资产存量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及时的掌握,并定期组织人员清查固定资产,通过奖惩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来表彰固定资产管理好的个人或单位,物质奖励和书面表彰相结合,在医院内部形成固定资产管理的良好风气,让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都能够爱惜资产,知晓医院固定资产的来之不易,加强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让民营医院花费在固定资产上的每一分钱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价值[2]。

此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小组应当定期召开管理会议,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当做是重点工作来抓,购置医疗设备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有计划,考虑所购置的固定资产所能够带来的医疗效益和经济效益,避免固定资产购置的盲目性。

(二)完善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来说,应当积极优化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制可依,以此来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提升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例如招标采购制度、验收管理制度、报废制度、盘盈盘亏制度、出入库制度及管理档案制度等等,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证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保证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以此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3]。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之前,需要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由固定资产使用科室来提交相关设备的购置申请,采购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采购计划的编制,最终交由领导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之后方可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于大型固定资产的购置项目来说,应当通过合同的订立来保证医院财务支出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购入的固定资产要根据固定资产验收制度来进行验收,合格之后方可付款。

对于固定资产的出入库来说,以责任制度为基础,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对于固定资产保管人员来说,以入库单为基础,做好明细账的登记工作,保证固定资产明细账能够对固定资产转移、增减等变动情况进行明确的反映。

对于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制度来说,应当与报废制度、清查制度等联合执行,如果是人为导致固定资产流失或损坏,要严格追究责任,经过领导签署审批之后履行相关程序,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账实相符。需要注意的是,盘点盈亏,需要逐级分权,对于大额的固定资产,需要交由董事会集体决议.

(三)正确的核算与管理

民营医院应当积极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引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设置专门的资产核算员来运行。在付款的时候,需要对固定资产采购合同、验货单及发票等进行核查,并看是否具备领导审核签字,如果不具备上述的任何一个条件,则不予付款。对于医院财务科来说,应当做好固定资产分类总账和明细分类账,通过三级固定资产卡片的设置和建立来准确核算固定资产数量与金额,为了便于固定资产定期核算,使用科室及财务科都需要对三级固定资产卡片进行管理。三级固定资产卡片应当保证包含信息的全面性,不仅要包含固定资产名称、规格、生产厂家、设备编号及供货单位等信息,同时需要包含使用科室、用途、合同编号等信息,保证卡片信息项目与采购部门采购合同中信息项目的一致性[4]。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经常涉及到B超仪、CT机等价格昂贵的设备,使用科室应当设置专人进行管理,且还应当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员负责统筹管理,及时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保证设备使用的有效性,确保设备各项健康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医院的患者负责,为患者的健康负责,这对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及树立民营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医院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也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固定资产盘活存量来及时发现盘盈盘亏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技能型处理,保证账实一致;另一方面应当做好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工作,提升民营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四)选择最优财务管理方案

民营医院对于固定资产重新购置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应当采用机会成本分析方法,在最优方案选择的过程中,将次优方案可能提供的利益作为最优方案机会成本,合理的选择固定资产重新购置投资决策的最优方案,从而提升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5]。

三、结论

综上所述,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医院应当结合自身特点与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情况,不断提升成本费用意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全方位和动态化,以此来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重要作用,提升民营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民营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娟.如何加强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3,33:63-64.

[2]程余林.浅析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1-2.

[3]黄建琪,余曼,陈盛帆.基于WCF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3:6-8+13.

[4]吴红伟,邓军,李青.浅析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价值工程,2012,0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