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视艺术的特点范文

电视艺术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视艺术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视艺术的特点

第1篇:电视艺术的特点范文

电视节目的内容既有新闻性、专题性、知识性,又有教育性、文艺性、娱乐性;其表现形式兼容了音乐、舞蹈、戏剧、电视等众家艺术之所长;其结构或单独成篇、或连续构成、或三言两语、或宏篇巨著……在如此浩翰的时空艺术中,电视音乐不可能象独立的音乐作品,以既定单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一个确定的内容;也不可能象电影音乐那样,有针对性地为某一电视创作确定。

电视音乐是一种以音乐为主,画面为辅的形式,本文结合实际,从各个方面分析,在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电视音乐的表现类别

故事类是指用故事情节来演绎歌曲,是音乐电视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往往讲述一个故事,有剧中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就像一部电影短片。在故事类的音乐电视中,歌手除了演唱之外,一般还要扮演故事中的人物。

片断类是指歌手在不同空间和场景中进行演唱,通过演唱内容的变化和场景的变化来表现歌曲的内容。这是音乐电视最主要的类型之一。片断类音乐电视的特点是,歌手往往以不同形象在各个不同空间中演唱,歌手的形象不断变化,空间也不断变化。片断类中既有现实生活空间和场景,也有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非现实的幻觉或超现实空间。

动画类是指虽然MTV中演唱者是歌手,但歌手的形象并不出现或很少出现,出现的是动画形象或主要是动画形象。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这类MTV有日益增加的趋势。动画类的片子又分两种,一种是完全动画的,即不用歌手表演而用动画形象来演绎歌曲的内容。

二、电视音乐的特性

电视音乐的艺术价值作为一种特殊音乐,电视音乐在广播电视传媒领域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地位,同时具有特殊的艺术欣赏价值。其无形的渗透能力,成功地将电视节目的主题烘托出来。其独特的吸引力成功渲染了节目环境的气氛,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将音乐作为电视节目的结尾往往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首先,电视音乐具有不完整性。电视中的音乐要受电视所要表现的内容及其艺术形式的制约,使音乐形象融合于整个屏幕形象之中。电视中的音乐受电视节目长短时间的限制,因此电视音乐可以没有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的过程。一般来说,电视画面持续不断地展现,而音乐则结合一定的画面,以分段穿插、间歇呈现、跳跃进行的方式逐步展开,每一乐曲段落的起止。

其次,电视音乐具有新颖而简明的风格。生活本身是有声、有色、有形的。画面能再现现实生活的形与色,是连续的,声音则是现实生活的声的体现,是片断的。当画和声有机协调,巧妙配合的时候就产生了立体的、连续的、完整艺术的效果,给观众一种真实的立体感受,使人们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要吸引观众音乐必须不断出新。“新”不仅包括新的旋律、新的节奏、新的力度和速度,而且还应不断开发新的音源,挖掘新的音色。

第三,电视剧音乐是依附于电视剧剧情而存在的,观众可以根据具体的剧情来阐释音乐的具体内容。虽然不同的观众对电视剧音乐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但有了电视剧的剧情、画面、语言等作依靠,观众的想象或联想就有了指向,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也就基本相同。因此,电视剧音乐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可阐释性。在电视剧中,有时一段相同的音乐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也可以得到不同的阐释。因为电视剧音乐始终是依附于剧情而存在的,如果它所依附的具体情节不同,音乐的内容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电视剧音乐依附于剧情的特点,使得它的内容具有了可阐释性。这也更易为一般的观众所理解和接受。

三、电视音乐的运用

电视音乐是电视与音乐两门科学的交叉学科。它源自电影音乐,但是,在近40年的电视制作与播出实践中,电视音乐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在电视屏幕上愈发鲜明地体现出自己的表现力与规律性。

音乐的衬底作用。长期以来,电视新闻为追求内容的真实性,除同期声与现场音响之外,很少对新闻内容进行后期配乐。针对不同的新闻内容,应采取灵活的处理方法。如果新闻现场是会场、赛场、颁奖典礼和记者出镜头采访等现场音响突出的画面,不可画蛇添足地乱搞后期配乐。如果新闻中出现的是一些生活气息浓厚、优美清新的自然风光画面,贴切的后期配乐,能通过音调与旋律创造出“情感的形象”,直接打动人心,直接唤起观众思想、感情和心理情绪上的反应和共鸣。

音乐的转场作用。电视新闻篇幅短小,画面之间很难找到理想的剪接点,因此,硬接现象相当普遍。为弥补这一缺陷,就应引入解说词或者音乐作为转场,用声音的吸引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掩饰画面的硬接。

第2篇:电视艺术的特点范文

曹植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遭遇,是与他和曹丕的争为太子的经历密切相关的。他少时以才思敏捷而深得曹操的宠爱,一度曾被立为太子,但由于他放纵不羁,缺乏政治家的成熟与老练,最终在与曹丕的明争暗斗中失败。由于有这样一段经历,所以在曹后,他的日子便很不好过。曹丕继位后,他位为藩侯,但曹丕对他颇多猜忌,屡屡更换封地,加上曹丕的部下多方谗毁,他受到了严厉的迫害,名为侯王,行动却不得自由,动辄得咎,行同囚徒。魏明帝即位后,他希望改变自己的地位,多次上书,力图得到任用,但仍得不到信任,最终郁郁而终,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曹植的诗歌今存八十余首,辞赋、散文四十余篇,就其创作经历来看,大致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曹植由于受到曹操的宠爱,显得志满意得,昂扬乐观,充满自信,富于浪漫情调。《白马篇》可说是前期作品的代表,诗中所写慷慨赴国难的侠少年,实际上是作者的自我化身。其他作品如《鰕篇》等也都充满豪迈气慨,洋溢着自信自负的少年意气。后期的创作,由于是在曹丕父子的猜忌、迫害下忍辱求生,心情极为悲愤苦闷,所以其内容与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品中那种豪迈自信、昂扬乐观的情调没有了,代之出现的则是深沉的愤激与悲凉,作品集中抒写的是对个人命运、前途的失望,对曹丕集团的怨恨,对自己在碌碌无为中空耗生命的哀伤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赠白马王彪》可说后期作品的代表。

曹植诗歌的价值,除了内容上的充实外,对后代影响最大是他的诗歌艺术。他的诗歌做到了气骨与丹彩的完美结合,故钟嵘说他是“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他诗歌上的创造性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他的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就诗歌体裁来看,曹植诗作中有不少乐府诗,但是他运用

乐府体裁,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诗中更多地注入了个人的感情,从而将乐府诗的以叙事为主,改变为以抒情为主。所以王瑶先生说:“他诗中的抒情成份加多了,有了鲜明的个性,因此独成大家”。比如他的《美女篇》,从形工上看是模仿汉乐府《陌上桑》。但汉乐府叙述的是彩桑女巧妙地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以叙事为主,而《美女篇》主要表现是美女盛年未嫁的苦闷,他以此美人迟暮的苦恼,寓托他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这样就注入了诗的感情,具有了诗人自己的个性。在这一点上,他较曹丕的单纯模仿民歌胜出一筹,因为曹丕的诗好象总是在替别人诉说哀肠,看不到自己的个性。

第二,他的诗在结构上更讲究,尤其是发端往往很精警。汉乐府诗往往以气为主,自然道来,无意于工巧,而曹植诗则更注结构的安排,他常常以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彩的景物描写开头,渲染气氛,笼罩全篇。如他的《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以白日西归,星月忽至来写时光的流逝之速;《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构其波。”以激烈动荡的景象,暗示作者心境地的不平和处境的险恶,等等。所以沈德潜说他“极工于起调”(《说诗晬语》)。

第三,他更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尤其表现在注重对偶以及锤炼字句上。曹植诗歌中对偶句极多,这一特点是魏晋诗歌趋向骈偶化的开始,而曹植是将这一手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的诗人。如“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缘池。”(《公宴》),“阊阖启丹扉,双阙耀朱光”(《五游》),再如炼字的句如“清风飘飞阁”(《赠丁仪》),“明月澄清影”(《公宴》),“清激长流”(《公宴》)等,经过诗人的精心锤炼,便达到了十分警醒的效果。这为后来南北朝文人诗歌注重修辞技巧开了先河。

第3篇:电视艺术的特点范文

2005年,首届中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起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立国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确立了32所高校为试点单位开始招生工作。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是中国艺术教育高层次专业实践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试点工作开始四年多来,随着首届艺术硕士的招生、培养以及毕业,人们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和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越加关注。

一、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设置的背景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教育理论从以往只重视精致艺术转向重视日常的审美经验,强调艺术教育要以充满弹性的胸襟,接纳各种新知,融入自己的教学情境中,注重前瞻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21世纪将是我国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期,亟需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现今,我国文化系统从业人员过剩,但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却十分紧缺,从业人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即便在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学科,也存在专职教师学历层次偏低的问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偏低。艺术类高级专门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艺术类人才的培养,进而影响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同时,艺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以学术型为主,没有很好地体现艺术的特点和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雏形――中央音乐学院“表演型”研修班取得了成功,进行十分顺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非常好。

因此,为适应艺术学科特点、人才成长规律及社会需求,国家调整艺术学学位类型,在保留原有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增设了艺术学专业学位。

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与定位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区别于艺术理论、学术研究的文学硕士,招生对象一般为具有艺术实践经验的学士学位获得者,培养过程中突出专业特点,注重创作表演技能的提高,培养“艺术领域的创作者”,其突出特点是强调“实践性”。“实践性”既呈现了艺术的本质特征,连接了“应用型”人才的指向,同时也从时空上丰富了文化的物质产品,预示着中国艺术教育观念从此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比文学硕士,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招收了更多具有艺术实践经验的人员,其中不乏具有艺术成就的人才。首届报名人数达到4000多人,最后录取1017人。报考人员有艺术界有名望的人员,也有艺术教育领域的教授,甚至博士生导师。第二届艺术硕士报名人数接近6000人,最后录取1243人。从中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首次实地考察研究来看,学员专业技能普遍优于学术型人才,不少在全国乃至在世界艺术大赛上获奖的优秀人才进入院校学习。①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培养方案中着重突出实践性,以实践性为主,强调创作与应用能力。《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研究生指导方案》指出: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是艺术硕士的重要特点,各学科应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为此在设定教学计划时紧扣专业特点,强调课程的应用性和表演作品的广泛性,同时兼顾理论修养的提升。在教学方法上,因特别强调实践性,故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导师与每位学生尽可能真实面对艺术,彼此互动和沟通,共同实践。因为强调实践性,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形式更为灵活,第一年应集中于学院接受“学位”课程的教学,后一年则主要为艺术实践教学。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重视毕业展示,将其作为检验综合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与文学硕士毕业展示由本校组织不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毕业展由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实行美术展示、音乐演出、戏剧专场集中举办,有更大的声势。毕业作品是专业实践能力的专门展示,如表演专场、展映专场等。②MFA教育旨在提高研究生实际的创作能力,其毕业答辩形式不是以论文,而是以作品展示为主。③

三、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创办时间不长,因经验缺乏,目前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从入口管理看,如何通过考核招收到能最终培养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学员?一些学校和学员对艺术多学科汇集的学习、考核问题有明显的抱怨,如考试要不要涉及自身学科之外的其他艺术基础知识,但是分门别类的考试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入学的标准和统一性。有些学校和考生提出外语测试的比例,是否考虑取消外语考试考核,用汉语考核替代,或以更有实际价值的分析写作等文化考核来替代,但“培养要求”中“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如何实现?还有的人提出政治考试只作为录取时的合格参考,合格后就过关,不计入总分,但这与“培养要求”中“具备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是否有矛盾?

从教学过程看,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难以突出实践性。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虽具有实践性特点,但培养方案特色不明显,课程设计大部分围绕学术型文学硕士的培养目标与内容设计、配置,教学资源根据现有师资力量进行设计,导致与学术型文学硕士培养雷同,无法体现特色,进而在简化理论课的同时因无法增加相应的应用课程,使得培养质量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社会声誉。

从出口管理看,如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相比文学硕士特色不明显,日常评估和毕业审核过于模糊,无明确标准,难以实际把关。中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早期考察时发现: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学员普遍期待“双证”(学位证和学历证)要求。这其实也是源于专业学位的培养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特色,而教学质量却不及文学硕士。

综上所述,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上,文学硕士培养模式的惯性思维给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带来了许多问题,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需要突破文学硕士培养模式的藩篱,寻找艺术实践人才培养的真途。

四、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发展的建议

从国外艺术硕士教育发展情况看,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我国目前的状况分析,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在职人员的培训或是学历的提高,而应该区别于文学硕士,突出高层次、应用型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就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招生入口方面。首先,招生考核要发挥导师的作用。清华大学教授陈丹青曾说:对于艺术教育现状,实践和老师都很重要。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导师应该有更大程度的决定权。美国大学美术专业研究生招生经审查学历和成绩单后,由美术专业的教授组成招生委员会观看所有申请人作品的幻灯片,经过几番评议筛选,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录取名单和备用录取名单。

同时,综合性大学和专业院校在招生、培养人才方面应各显特色。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带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和很强的学术性,拥有多学科优势互补的坚实基础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招生考试可以提高英语水平和政治水平的要求,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于为专业机构培养专门人才、培养高层次的艺术教师。专业艺术院校的专业优势十分突出,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于培养更高水平的专业艺术人才,在报考条件上有一定的倾向性,考核标准也可以更具灵活性,招收更有实践经验的、更具艺术天分的和以艺术为事业的学员。

(二)专业设置须与文化创意行业绑定,有利于引导教学方向、实现培养目标。目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专业设置名称及培养方向与文学硕士基本相同,不利于体现两者的区别和突出艺术硕士的特色。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09年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指导思想。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文化创意产业是指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 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 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 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动漫、设计、出版、软件、影视等行业, 该产业属新兴的现代服务业。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有专家认为, 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创意人才匮乏已严重制约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在专业设置上与文化创意产业绑定,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综合素质要求等方面努力与文化创意行业吻合,其发展将更符合市场需求,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培养过程要勇于创新。培养院校要突破学术型文学硕士由学校培养专业知识的模式,要与企业、政府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大力推进学研产结合,培养更多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发挥指导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宏观设计,对培养制度、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组织优秀教师编写优秀教案等。教学上要积极吸收专业机构优秀的艺术家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导师组的作用,推进学员之间互动式交流,使学员获得更多实践能力。

(三)毕业资格的认可上应与相应职业岗位(职位)衔接,吸引更多真正以艺术为职业的人,以取得职业资格为毕业标准。我国《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各专业学位所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应逐步把专业学位作为相应职业岗位(职位)任职资格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是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职能的主要标志,也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质量。政府及相关人事部门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实现专业学位与从业人员资格挂钩,在人事、组织任职方面享受与学术学位平等的待遇,提高专业学位高等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⑤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要获得发展的生命力也要以行业为切入点,专业设置与职业资格内容实行对接,在课程设置、学分、教学等方面进行评估认可,逐步提高其在行业资格认定中的地位。

[注: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青年基金课题“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匹配的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编号:CDA060062)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周星.关于艺术硕士培养问题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

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2006.

③曹意强. 全国艺术硕士(MFA)研究生美术与艺术设计优秀作品集[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

④引自《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京统函〔2006〕183号).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于2006 年12月的定义。《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 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 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 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⑤陈学敏.对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3(3).

参考文献:

[1]曹意强. 全国艺术硕士(MFA)研究生美术与艺术设计优秀作品集[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

[2]陈晓光.在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9).

[3]方仪.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回归――谈中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J].艺术百家,2006(1).

[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2006.

[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2007-04-05.

[6]周星.关于艺术硕士培养问题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

[7]周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中国艺术教育高层次专业实践人才培养的新途径[J].艺术教育,2007(10).

第4篇:电视艺术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大树树移栽;成活率;措施

大树移栽作为一项保护天然资源和快速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已越来越以其特有的绿化美化功效得到广泛的重视和普遍采用。城市建设中的旧城改造、街道公路拓宽、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等工程,都会遇到一些有价值的珍、稀、名、优、古大树,这些树必须为工程建设让位,大树移栽给大量在城市建设中必须去掉的大树找到了合理的安置办法,有效解决了保护树木资源与美化城市的矛盾。

大树移植中的大树是指胸径在20cm以上的落叶和常绿乔木及株高在6m或地径在18cm以上的针叶常绿乔木。

1 大树移栽的特点

1.1 移栽成活困难

(1)树龄大、阶段发育程度深,细胞的再生能力下降,在移植过程中被损伤的根系恢复慢;(2)树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根系扩展范围不仅远超根管水平投影范围,而且入土很深,挖掘后的树体根系在一般带土范围内可包含的吸收根较少,近干的粗大骨干根木栓化程度高,萌生新根能力差,移植后新根形成缓慢;(3)大树形体高大,根系距树冠距离长,水分的输送有一定困难,而地上部的树叶蒸腾面积大,移植后根系水分吸收与树冠水分消耗之间的平衡失调,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树易造成树体失水枯亡;(4)大树移栽需带的土球重,土球在起挖、搬运、栽植过程中易造成破裂。

1.2 移栽周期长

为有效保证大树移植的成活率,一般要求在移植前的一段时间就做必要的移栽处理,从断根到起苗、运输、栽植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移栽周期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每一个步骤都不容忽视。

1.3 工程量大、费用高

由于树体规格大,移植的技术要求高,单纯依靠人力无法解决,往往需要动用多种机械。另外,为了确保移植成活率,移植后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养护管理基数及措施,因此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是巨大的耗费。

1.4 绿化效果快速、显著

大树移植有诸多困难,但如能科学规划、合理运用,则可以较短时间内迅速显现绿化效果,较快发挥城市绿地的景观功能,故在现阶段的城市绿地建设中呈现出较高的上升势头。

2 大树移栽的技术要点

2.1 移植苗木的选择

从植物生理学分析,无论是实生苗还是天然树木的生长都有方向性,故在移植大树前,必须在朝阳方向的胸径部位划上一个记号。以便以后栽植。在移植苗木直径相同的条件下,树矮的比树高的移植苗木好。树种选择上树叶小的比树叶大的好,针叶树比阔叶树好,软阔叶树比硬阔叶树好,移植苗比实生苗成活率高。当地培育的苗木比外地购进的苗木成活效果好,我们在选择移植苗木时,必须考虑以上原则。

2.2 移植时期

一般选择在树液流动缓慢时期,这时可减轻树体水分蒸发,有利提高成活率。最佳移栽时期是早春和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的深秋,树体地上部处于休眠状态,带土球移栽,加重修剪,有利于提高成活率;若需盛夏移栽,由于树木蒸腾量大,移栽大树不易成活,如果移栽必须加大土球,加强修剪、遮荫、保湿也可成活,但费用加大。

2.3 移植方法

移植方法可分为带土球和根移植。不论如何移植,在开工前,我们都要进行修剪。原则上针叶树只剪去枯枝、病虫枝、扰乱树形的枝条。阔叶树可根据要求进行重剪处理。移植时土球直径一般为树木胸径的8-10倍,土球高度一般不超过土球的直径。

2.4 栽植的技术措施

2.4.1 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是新植大树养护管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关键。(1)包干:为防止树体水分蒸腾过大,可用草绳将树干全部包扎起来,经包干处理后,一可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二可贮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三可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效果较好。(2)喷水:树体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各个部分和周围空间,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采取“吊盐水”的方法,即在树枝上挂上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运用吊盐水的原理,让瓶内的水慢滴在树体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节省投资。但喷水不够均匀,水量较难控制。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树体,在抽枝发叶后,仍需喷水保温。(3)遮荫: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cm左右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以后视树木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逐步去掉遮荫物。

2.4.2 促发新根。(1)控水:新移植大树,根系吸水功能减弱,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适当湿润即可。土壤含水量过大,反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对发根不利严重的会导致烂根死亡。为此,我们要严格控制土壤浇水量。(2)保护新芽:新芽萌发,是新植大树进行生理活动的标志,也是大树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树体地上部分的萌发,以根系具有自然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根系的萌发。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别是移植时进行重修剪的树体所萌发的芽后,要特别加强喷水、遮荫、防病治虫等养护工作,保证嫩芽的正常生长。(3)土壤通气: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能有利于根系萌芽。这就要求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好,有保水保肥能力,土内水、肥、气、热状况协调好。经多年实践,用泥沙拌土作为移栽后的定植用土比较好。

2.4.3 树体保护。新移植大树,抗性减弱,易受自然灾害,病虫害,人为的和禽畜危害,必须严加防范。(1)防病治虫:大树通过锯截、移栽,伤口多,萌芽的树叶嫩,树体的抵抗力弱,容易遭受病害、虫害,应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发生发展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2)施肥:大树移栽损伤大,栽后第一年不能施肥,根据树的生长情况第二年早春和秋季施2~3次施农家肥或叶面喷肥,以提高树体营养水平,促进树体健壮。根系萌发后,也可进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肥,慎防伤根。(3)防冻:新植大树原枝梢、根系萌发迟,年生长周期短,积累的养分少,因而组织不充实,易受低温危害,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一方面,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以提高树体的木质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第二,在入冬寒潮来临之前,做好树体保温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护。

结束语

大树移栽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绿化工程技术,因其环境条件、季节、树体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分析,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时、因地、因树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第5篇:电视艺术的特点范文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大约是6.34%,平均每四个家庭中就生活着一个残疾人。做好残疾人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工作项目,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我校开办于2014年9月,是当地唯一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开办半年多来,工作上得到了相关部门有力的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面临不小的难题。既有内部的一些工作问题,也有外部社会的一些态度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着我们学校的发展,也关系着国家特教事业的发展。

一、目前特教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因素

政策因素:由于我校开办时间较短,学校类型特殊,相关部门对于学校的管理、联系不到位,很多上面的政策到不了我们局里,得不到落实和实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特教事业的有效进行。特殊教育事业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往往导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主管领导对特殊教育重视不够,不利于特殊教育发展。

师资因素:师资是保障特教事业有效开展的基础,然而我校目前存在教师专业不齐、编制不够等难题(在实际工作中自闭儿童必须一对一的教育)。我校占地12亩,能满足120余名学生教学需求,然而目前仅开设一年级培智班、聋哑班两个班级,共招收学生37名(包括送教上门7名),师资力量的不足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造成大部分特殊儿童不能入校接受教育。加上由于特教专业教师的缺乏,特别是心理健康、体育、美术、律动、行为矫正、康复等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学生的部分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相关设备成为摆设,由其是在“2014―2016提升特殊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求“医教”结合,教师的编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特殊教育的健康发展。

2、外部因素

特殊儿童由于不同程度的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自闭症和多重残疾)程度,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误会,在进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往往落后于正常人,饱受歧视。加上很多人对于残疾人认识的片面,大多不愿意与残疾人接触,导致他们身体残疾的基础上饱受精神压迫,这些都给他们的学习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二、有效开展特校教学工作的对策

1、从内部入手做好相关资源配置

政策方面:需要创新残疾人教育管理体制,统筹规划全省(市)特殊教育资源。以残疾人公办教育机构为主导,充分的发挥残疾人教育机构对残疾人教育的促进作用。在资金、政策、教学等方面要加强政府部门对特殊教育机构的指导和扶持,以推进残疾人教育的均衡发展。

师资方面:首先要确保岗位编制到位。人社、编办、教育等部门,要根据特校实际情况,按照特殊教育现有法律规定的相关标准(还可以倾斜),定岗定编,优先安排,确保师资队伍有序进出流转。例如可以利用特岗计划,补充必要师资,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为特殊教育学校补充师资的计划,特别要抓住特岗计划这个契机,补充一些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为特教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强学校的活力。此外也要加强现有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教师整体素质。不断加强特教研究,总结交流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科研带动特教发展。也要将特殊教育师资纳入全县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师资配备、骨干教师培养、评优表彰、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以特殊对待,以便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传帮带和教学示范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打好基础。另外也要做好教师培训,并善于了解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优势潜能的开发;要做到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学习和研究相结合,理论和案例相结合,教学与反思想结合,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2、从外部着手号召全社会关注、支持特殊教育事业

特殊人群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特校教育,特殊学校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在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号召民众关注特殊教育事业、理性对待特殊人群。

从一定程度上讲,特殊教育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它是该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保健、康复、社会保障、福利等水平的窗口。做好特殊教育事业对于地区内的社会经济事业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价值。在争取政策支持、做好自身师资配置的前提下,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强调政府行为,提升民众对于特殊教育事业的关注与信任,也要加大对残疾儿童家长的宣传教育与培训,使其认识到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以便能够有效的进行相关的招生活动,保证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最大程度上的实现特校的特殊教育职能,促进学校的有效运作。

第6篇:电视艺术的特点范文

计算机数据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数据只能以二进制形式被处理和存储。

在计算机科学中,计算机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介质的总称,是用于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具有一定意义的数字、字母、符号和模拟量等的通称。现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对象十分广泛,表示这些对象的数据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计算机数据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双重性、多媒体性、隐蔽性。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电视艺术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辽西;清代寺庙;建筑

辽西地区通常是指处于辽宁辽河以西与内蒙古、河北接壤的地区。狭义上辽西地区特指辽西走廊,即从现在的锦州城区到山海关城区之间的一条狭长地带。在行政区划上包含了辽宁西部地区的五市,即锦州、朝阳、阜新、葫芦岛、兴城和盘锦的一部分(辽河以西部分)。习惯上,作为与辽宁在历史上有着密切关系、并曾经在行政和经济上同属一个地区的内蒙古赤峰、河北承德、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也可以从地理概念上属于辽西。内蒙古喀喇沁左翼的管辖区域涉及现今辽宁省朝阳市的喀左、凌源、建平三个县、市区域。此地区清代寺庙建筑遗迹众多,由蒙、汉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融合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样式。

一、寺庙选址与分布特点

在对该区域大量清代寺庙建筑的考察中发现,这一区域清代寺庙建筑整体分布较为集中。由于一段时期该地区实行蒙汉分治的政策,造成蒙汉两族在该地区分布上有一定的区域限制,这也就形成了汉传佛教寺庙与藏传佛教寺庙成区域性分布。藏传寺庙主要集中在现今的喀左县域以及建平、凌源与喀左相邻的部分地区;其他地区则是以汉传佛教寺庙更为集中。此外,佛教建筑在该地区选址上是以人口数量为主要依据。寺庙多位于村落中心或村口处,人口较为密集、交通便利的地点;只有少数寺庙位于群山峻岭之中。所以该地区最终形成一村一寺庙的局面。当地寺庙的这种现象,与当时的清政府对蒙的宗教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寺庙的建筑布局特点

该区域清代寺庙种类包括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在建筑布局、流线组织、建筑形制、构建材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单体建筑风格上又不同于同时期的主流宫殿和南方园林。这一地区寺庙建筑均采用四合院式布局,以中轴线为基础建筑对称分布,也有个别庙门位于东南和西侧(这可能是和该地区蒙古族习俗有关,当地蒙古族以西为大,家中佛龛摆放位置一般位于室内西侧,且民居中院门也是位于西侧)。此外,个别寺庙建筑布局是按照八卦造型或八卦方位进行布置的。如凌源的凌云寺,实为佛教建筑,但在建筑位置布局上符合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暗合了八卦方位。

三、寺庙的建筑风格与内部装饰特点

喀左、凌源、建平三地寺庙建筑以歇山式为主,部分建筑为硬山式。其中,藏传佛教建筑与伊斯兰教建筑都是以该时期中原建筑样式与能够代表其宗教的建筑局部结合,如该地区的藏传佛教寺庙,通常是在建筑上增加宝顶,或是在寺庙周围加设藏传佛教的佛塔,抑或是在寺庙挂上彩旗。通过增加这些建筑的局部,从外观上来与其他宗教寺庙进行区别。这些藏传佛教建筑不仅在单个建筑物以及建筑的整体布局上与中原汉族建筑极为相似,在建筑内部装饰以及佛像造型上也受到了中原佛教的影响。此外,该地区建筑中对抱厦的运用颇具特色,大殿与抱厦的连接有多重方式,有分离式、勾连搭,可能还出现过大殿抱厦山墙相连的组合。这一地区内的藏传佛教寺庙也用石狮、石碑以及大量的龙纹、云纹图案等,对建筑与建筑内空间进行装饰。其中,喀左县的吉祥寺内罗汉壁画,是杭州圣因寺墨拓十六罗汉,与藏传佛教的罗汉壁画大有不同。为了增加寺庙的亲和力,建筑者不仅将不同的建筑风格进行融合,还将汉族传统民居的一些元素融入寺庙这种宫殿建筑之中。例如,凌源的清真寺就融入了垂花门等民居元素。总而言之,该地区的寺庙建筑,特别是藏传佛教寺庙和清真寺建筑,将不同文化、不同风格的建筑融合,形成本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体系,这是不同文化、艺术之间的相互包容所形成的。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寺庙内造像为近代产物,但保有少量石狮,笔者结合以往对各时期不同地域的考察中对狮子进行比较发现,虽然清时期雕塑在造型上南北方已经高度趋于一致,但该地区的狮子造型还是保有强烈的北方狮子特点。与其他地方石狮相比,该地区石狮头部更显扁方,线条粗犷豪放,造型质朴,与南方狮子的圆润细腻的线条有较为明显的区别。从线条的处理上可以看出,该地区的石狮延续了辽代以及辽代之前雕塑的特点。在笔者针对三地清代寺庙建筑的考察中,发现主要是大部分寺庙佛造像多为新建,大部分造像人为损毁,而现有造像精美度一般。然而,即使是新建造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应该符合建筑建造时期的造像风格。例如,清代汉佛造像,面部轮廓方圆丰润,略显丰颐,额头较宽,五官刻画精致,双眼传神。身体比例协调,线条流畅,造型优美。通常身着汉式衣服,衣纹呈放射状,衣褶曲折生动,帔帛较宽大。胸前装饰的璎珞、串珠,雕刻得也极为精美细腻,在服饰上突显华贵高雅。莲座底沿部分明显向外撇,莲瓣规整扁平,一般只围大半,不全部包住莲座,具时代特色。度母眼线为一波三折式,间距较宽,是清乾隆造像特点。冠叶呈平板状,不做镂空处理,制作较粗率。藏传佛造像,佛陀头顶高肉髻,菩萨头戴花冠或三叶冠。佛与菩萨造像在面部都显方中带圆,颧骨突出,躯体粗壮,肩宽腰细,高乳大臀,姿势呈三折姿势,衣着背光在处理上则显得简洁。寺庙作为供养神明的地方,在构筑精美建筑的同时,造像的好坏也是尤为重要的。好的造像结合建筑空间的所用会引发人对“神”的不同情感。就造像而言,一般情况下,参拜者会产生对佛的“尊敬”,对菩萨的“亲近”,对力士、天王的“畏惧”等情感。而失败的造像,不但不会产生这些情感,反倒会产生不好情感。所以在修复过程中,除了要保护和修复建筑,也要对这些造像以及装饰性的图案等进行合理的保护和修复。同时,不仅在形象上要复原原造像或者重塑与同时期造像相符合的造像,在技术和材料上也要尽可能地模仿传统的制作方式。最大程度上还原建筑内部原有的状态。使建筑以真正的姿态展现给世人。总体而言,该地区的建筑风格与建筑内装饰艺术与同时期基本相同,在细节的处理上有更多的随意性和该地区的独到之处。通过这些既可以看出蒙、汉、回三族在该地区艺术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同时也可以看出南北地域在艺术上的不同与借鉴。包容是这个地区最大的特点。

四、寺庙宗教活动特点

这一地区的多民族杂居造就了文化、艺术的融合,在宗教活动中也是如此。宗教,通常是具有较强的排他性的。历史上,众多战争的起因都是的不同所造成的。但在中国却很少出现这一现象,至少在这一地区,不同宗教可以一同举办宗教活动。如喀左天成观皇庙会,庙会的表演活动中有普通百姓,有道士,也有喇嘛。这种不同宗教人士一同进行的表演活动,在其他地区是难得一见的。此外,如守性寺,寺庙建筑是由儒释道合建而成,寺庙中除佛教以外还有孔圣殿和眼神殿。其中眼神殿供养的是道教神仙。所谓眼神,是道教依据人体器官分别命名的各类神仙,眼神就是用五官中的眼睛命名的神仙。宗教之间各方面在该地区的相互融合颇为罕见。由此可见,该地区在建筑上所呈现出的各民族宗教间在艺术上的融合可见一斑,并且在这种融合下初步形成了该区域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体系。通过这些也可以分析出以下两点。第一,汉族文化对当时社会地位高的蒙古族人包括该地区其他民族,有很强的吸引力。第二,宗教在传播时,为了扩大在一定地区的影响力,会根据当地自然情况与人文情况对建筑进行调整。在喀左、凌源、建平三地依旧保有如皇庙会、黄河会等这样的大型汉族传统庆典表演活动。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这一地区在这类活动中也包容了其他民族的特色。同时蒙古族人也完整地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和表演形式。所以在这一地区,可以同时感受到汉蒙两种不同的民族风情。喀左、凌源、建平三地在建筑以及其他艺术上最大的特色就是不同民族艺术相互间的融合,并在当时主流艺术的基础上大胆融入了北方少数民族艺术中所有的粗犷与豪放的元素。

五、喀左、凌源、建平的清代寺庙建筑及文化遗产资源优势

喀左、凌源、建平区域内宗教种类与现存清代寺庙建筑数量较大,该区域内有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笔者通过对该区域宗教以及清时期宗教建筑研究,对清代对蒙政策、经济发展、文化等更全面了解。由于满、蒙、汉、回的民族文化在此地融合形成了该区域现今独特的地域文化,在保护开发活动中该区域的总体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1.历史遗迹、遗址数量大,利于保护的整合以及开发的多样性。该区域历史悠久,现已发现的遗迹、遗址有鸽子洞古人类遗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殷商时期墓葬、战国时期墓葬、汉代白狼城、辽金佛塔、清代寺庙建筑等。区域内遗址、遗迹历史脉络清晰,对人类历史文化的研究意义重大。清代建筑数量众多,可以在保护活动中提供更多的可参考案例,更好地保护建筑的地域性。同时在开发中,特别是将其转化为旅游产品时,形成产品数量的可能性增加。2.该区域内民众的宗教基础较深,在对宗教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时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实地考察中发现该区域的宗教建筑分布广泛,几乎每个规模较大的村子都会有一个寺庙。而且宗教信徒的数量也较比其他地区更大。这就更加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宗教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活动。3.区域内多民族融合,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地域性文化旅游的发展会为该区域内清代寺庙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注入新的血液。这一区域内主要民族有汉、蒙、满、回。经过历史的长河,各民族在这一地区慢慢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这里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艺术、习俗、美食等。例如蒙古族的敖包节、汉族的黄河会、蒙古族的剪纸等。独特的地域文化增加了开发活动更多的可能性。经分析,各县、市具体优势如下:1.喀左县,是清时期在该地区喀喇沁左翼蒙古族定居地之一,也是该部族管理机构所在地。除了第一章提到的几所寺庙建筑以外,还有辽金时期的精严禅寺佛塔、鸽子洞等遗址遗迹和天成观黄庙会、皮影等表演,加上近年来开发的自然景区和紫砂产业,以及蒙古族特色习俗。喀左县拥有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2.建平市,拥有7处古村落,已经开始了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另与喀左、凌源相同,都拥有皮影表演和剪纸艺术。十王会、(辽西)朱碌科镇黄河会、(辽西)朱碌科镇撒灯、灰陶等非物质文化。建平的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驰名中外。除了清代寺庙建筑,还有王子坟、辽金石塔、老长城等。3.凌源,有皮影、渝州鼓乐、评戏等戏剧表演形式,同时也有剪纸艺术,并且凌源的皮影在开发上更为突出。已有较具规模的演出和完善的宣传。凌云寺、清真寺规模宏大。位于大凌河源头自然风景优美。

结语

2014年8月文化部《关于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结合各地自身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功能定位,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构建有鲜明区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辽西境内历史文化遗存资源众多,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进行有力的保护、传承与发掘。同时对本土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也是对文化产业相关的内容的补充与丰富。

参考文献:

1.张晓东.辽代砖塔建筑形制初步研究.吉林大学,2011

2.李勤璞.凌源喇嘛寺院大法寺的建筑装饰表现.美苑,2006.3

第8篇:电视艺术的特点范文

一、关于“异文化”的研究

异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不同背景的,和我们不同的文化。尽管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也并不意味着别人的文化可以真正被我们所理解。不可否认,在我们的日常音乐生活中,西方音乐确实在不同程度上对我们产生了影响。但是西方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美学观、音乐观等与我们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和障碍则是我们在研究中必须要面对的,也是在研究西方音乐之前必须要做的功课。

历史本身已经过去,只给我们留下了史料和文献。但我们必须承认,无论怎样力求真实与客观,史料编纂都是植根于历史学家们母语的文化背景进行的,而对于翻译者来说,在文字翻译过程中,同样会受制于自己的母语文化背景以及思维定势的影响,再加上语言文字翻译工作本身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这样一来,最后我们眼中的历史和客观真实的历史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这种异文化的前提,无疑给学者们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比如我们对于西方宗教音乐的理解会比较困难,想要理解这其中的深刻内涵,首先要在西方历史文化的研究上做足功课。

为了尽可能地减小理解的误差,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了解西方文化传统,还要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比如重视对西方文学,哲学等学科的学习,以便帮助我们去理解音乐历史背后的文化含义。提高对跨文化研究的意识,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对研究西方音乐有所帮助。

二、关于音乐的特殊性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流动的艺术,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对于音乐的研究则更加困难。与此同时,音乐还是一门“表演”的艺术,它的魅力必须要借助演奏者的演绎才能得以释放。另外,随着人们艺术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音乐在每一次被感受的瞬间都可能被人发掘其新的意义,带给人新的感动。活生生的音乐和对于“过去”的历史研究似乎成为一对矛盾。对于一般历史学家来说,他们只有从文献和文物中,试图寻找真实的历史;而对于音乐史家来说,虽然面对的也是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作品,但音乐强大的生命力早已超越了时间的界限,超越了时代的限制。因此音乐史的研究对象不是没有生命力的历史文献,而是具有现实意义和永恒价值的作品。

由于音乐“抽象”的特性,导致了音乐史研究的与众不同。因此,在基于对史料客观理解和准确描述的基础上,还需研究者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解释。其实当研究者欣赏直至理解一部音乐作品时,参与本身就具有重要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审美参与已近乎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音乐的感性魅力可以迅速而直接地激起人们的情感波澜,让人在情感体验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这就要求音乐史研究者既要具备史学家的精确,又要拥有艺术家的敏感。

三、关于历史的问题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曾对“音乐史学”解释是关于音乐历史的学问(著述) 。众所周知,历史本身是客观的,不会为人的意识所左右,而史学则有机地将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我们通常所讲的“历史”一方面指的是人类所经历的过去,另一方面,也指人类对过去的思考。由此可知,音乐史也包括两个方面:音乐历史本身和对音乐历史的认识。

历史的价值自古以来早有定论,史学从中国古代就被赋予“以史为鉴”的神圣光环。但是历史的写作永远无法是完全真实、客观的[1],随着新的史料证据以及新的观察角度的出现,历史也会发生改变。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曾经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会随着当今视角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所以想做到完全客观也是不可能的。虽是关于过去,但其生命确是当前的精神给予的,历史的构成绝不是事实的简单积累,历史的研究也不能只是史料的堆积。因此音乐史的目的不应该只是研究音乐发展过程中的史实、作品,在此基础上做清晰的整体描述,以形成一个具体、完整的音乐历史景观。[2]研究者更应该在收集事实,积累数据和陈述史实的基础上分析历史,从当前的视角出发,对已经梳理清楚的历史的发展进行客观性的理论解释,在不违背史实的前提下,寻求一种对音乐历史的富于创造力的诠释和说明。

要使音乐史的研究达到一定深度,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具备音乐理论分析的能力,还要注重学科间横向联系,拓宽知识视野,使音乐史的研究从其他相关的人文学科那里吸取滋养。反之,如果想在研究中有所突破,恐怕就相当困难了。于润洋先生曾说过“努力实现历史与理论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这样可以使我们的音乐史学研究摆脱单纯的音乐历史史料的罗列和堆积,而更富于理论的深度,同时也使音乐理论研究避免单纯的抽象思辨话语,更具历史感和说服力。”

注释:

第9篇:电视艺术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电视包装电视频道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电视传输手段的改进和电视频道的增加,观众每天面对几十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在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为了提高电视台和各节目的收视率,各媒体不但注重传播内容,而且还意识到电视包装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是“眼球经济时代”,好的电视节目包装对于电视节目的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极富震撼力的画面和音效能先行引起观众注意,甚至给整个频道带来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电视包装的重要作用

目前电视包装以成为电视台和各电视节目公司、广告公司最常用的概念之一。说到包装,人们一般会想到是对产品进行包装的意思,起到装潢和美化产品的功能。之所以把包装拿过来用到电视上,是因为产品的包装和电视的包装有共同之处。包装如同让频道穿上一件漂亮且合身的衣服,在频道包装上,长相可以比做电视节目的内容,而打扮则是频道的包装。这件衣服如果不经常去整理和维护,它的外表和颜色随时有可能会被遗弃。如果这件衣服维护得好,它会越穿越合身,这也就是说电视媒体不但要重视节目内容,也要重视节目的包装。

包装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成熟稳定的一个标志。现在许多媒体从各方面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适合自身特色的整体宣传风格。比如湖南卫视的包装推行“橙色与灰色”系列的组合,无论是频道各种版式,还是宣传片,都是一贯坚持这种“时尚、年青、靓丽”的风格组合。再如中央电视台形象视觉的文化定位是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同时又以蓝色为基调统一色,在统一色中变化、演绎、传承,气势宏大,文化底蕴厚重,体现了大台风范。

二、如何使电视频道包装脱颖而出

电视频道、节目的包装能有效树立频道整体形象,彰显频道风格特色和吸引观众,那么如何使电视频道包装脱颖而出呢?

1.突出其个性。电视频道的包装不仅要定位准,还要有表现民族或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能够彰显自己的个性,打好特色牌,才能在众多的频道中站住脚。因此各频道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文化背景、民族民风来包装自己,这样才能避免电视频道包装相互间的雷同。中央台作为国家台,代表党和国家的形象,它必须突出庄严、大气、恢宏的特色。凤凰卫视的两只挥动双翼旋转燃烧的凤凰图案构成了凤凰卫视最核心的形象标识,红色、黄色和橙色是凤凰卫视最显著的频道颜色。

2.坚持“变”与“不变”的原则。这里的“变”指的是频道宣传片、ID、节目导视菜单、收视宣传片可以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更新与包装,以激发观众的新鲜感,保持频道包装对观众的吸引力。对于频道的LOGO,则要保持长期不变,由于频道包装的目的是为了树立频道品牌形象,所以应该确立长期稳定的标识;频道的形象宣传片、色彩风格和音乐也应是保持稳定一些。

3.加强统一性和规范性。电视栏目、频道包装一定要遵循统一,否则看起来就显得杂乱,那就失去包装的意义。频道中各个节目、栏目的包装要素相对统一。无论个别元素在形象设计方面有什么样的好创意,如果没有顾及到统一、规范的要求,都会破坏统一性和规范性。CCTV-5作为中国最大的、最权威的体育频道,为成为最权威的奥运平台进行了改版。改版思路的其中一条就是“统一风格“。规范频道的标准呼号,统一字幕系统,淡化栏目的个性而突出频道的整体感,使频道整齐划一。

4.注重形象化和生活化。形象化和生活化可使观众产生直接的联想,拉进电视媒体与观众的距离,观众似乎身临其境,融入到电视频道中。所以在电视频道包装中应去掉纷繁的非主题元素,突出形象化、生活化的主题元素。CCTV-2的包装别具一格,众多的红球,跳动在人行道、楼宇间、铁路、公路、鸟巢或麦田中,整个包装简洁明了、直截了当,与话外音“经济频道,就在您身边”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