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集体资产管理规定范文

集体资产管理规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集体资产管理规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集体资产管理规定

第1篇:集体资产管理规定范文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县、教育现代化县等创建活动的开展,各学校均配备了大量新的教育教学装备,随之而来也有一些毁损、淘汰的装备亟需处置。为加强我县教育系统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规范国有资产处置行为,促进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县政府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通知》(丰政发〔2014〕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教育实际,现就进一步规范我县教育系统国有资产处置工作作出如下规定:

一、国有资产处置的原则

国有资产处置是指学校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国有资产处置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并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学校的国有资产。

二、国有资产处置范围及方式

国有资产处置的范围:闲置的资产;低效运转和超标准购置的资产;因技术或功能原因并经过专业机构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迁建、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产权或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继续使用的资产;其他依照有关规定需要处置的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出售、出让、转让、无偿调拨、置换、捐赠、报损、报废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三、国有资产处置权限及程序

学校土地及整体资产的处置审批程序:学校提出申请→报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审核同意→报县政府批准。

一般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程序: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学校集体研究确定→财务部门查找、核对资产账簿、凭证等→组织技术鉴定或资产评估(精密、贵重物品,视资产情况确定)→学校处置意见报县教育、财政部门审批→根据批复处置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处置应注意的事项:学校处置房屋、构筑物及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技术鉴定,并按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评估确认处置价格,处置价格一般不得低于评估价。学校以国有资产对校办企业投资或对外投资,应按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进行评估确认,办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审批手续,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学校处置国有资产应填写《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审批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拨单》等表格,其中:涉及报损、报废、淘汰的物品类资产的处置时,应在处置申报审批表下附处置物品图片(全貌+品牌型号),各功能教室配备的专用设备处置,需经县教育局装备室鉴定、认可;房屋、建筑物等拆除、核减时,应附县教育局、县房屋安全鉴定部门出具的安全鉴定书及提供必要的处置原因说明。

第2篇:集体资产管理规定范文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劳服企业是依法持有《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证书》,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

第三条  劳服企业产权界定系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明确劳服企业财产所有权归属的一种法律行为。

第四条  劳服企业使用主办或扶持单位提供的资金、厂房、实物及无形资产等资产,凡事先约定为投资关系、债权债务关系或无偿资助关系的,按约定界定产权;没有约定的,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劳服企业开办初期和发展过程中,使用主办或扶持单位为解决职工子女和富余人员就业提供的厂房、设备和其他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及所形成的收益,应归劳服企业集体所有;

(二)主办或扶持单位及其所属人员将其发明、专利技术(非职务发明、专利除外)以及其他无形资产带给劳服企业所形成的资产,应归劳服企业集体所有;

(三)劳服企业使用主办或扶持单位的设备、房屋等实物资产,凡主办或扶持单位收取的折旧费、资产占用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或实物计价之和达到或超过其资产净值的,该实物资产及其形成的资产,归劳服企业集体所有;没有超过其资产净值的剩余资产,按本规定第十三条处理。

第五条  劳服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所享受的免税、减税、税前还贷和以税还贷等优惠政策,其所得及形成的资产,1993年6月30日前形成的,其产权归劳服企业集体所有;1993年7月1日后形成的,国家对其规定专门用途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按集体企业各投资者所拥有财产(含劳动积累)的比例确定产权归属。

第六条  劳服企业使用银行贷款、国家借款、主办单位借款等借贷资金形成的资产,其产权归劳服企业集体所有。主办或扶持单位为劳服企业使用的贷款和借款提供了担保,并履行了连带责任的,须确定主办或扶持单位和劳服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第七条  凡劳服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属于主办或扶持单位提供的生产经营场地,应缴纳土地使用占用费或租凭费,其生产经营场地,该劳服企业有权继续使用。

第八条  劳服企业联合经济组织投资及其形成的资产,归劳服企业联合经济组织集体所有。

第九条  劳服企业使用公益金所形成的资产,归劳服企业劳动者集体所有。

第十条  劳服企业资产中个人投资及其投资收益所形成的资产,应归投资者所有。

第十一条  劳服企业资产中接受无偿资助的资产,归劳服企业集体所有,难以明确投资主体的,其产权暂归劳服企业劳动者集体所有。

第十二条  劳服企业资产中界定为国有资产的,原主办或扶持单位不得无故抽回,该劳服企业继续有偿使用。

第十三条  劳服企业使用国有资产,可按下列方式之一处理:

(一)作为安置主办或扶持单位富余人员及失业人员的扶持条件;

(二)由劳服企业一次付清或分散付款;

(三)按国家有关规定作为投资;

(四)按国家规定交纳不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资产占用费,或按约定交付租金。

第十四条  劳服企业资产已被平调、侵吞或无偿占用的,应依据国务院第66号令《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和本规定进行产权界定,凡界定为劳服企业集体资产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劳服企业集体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时,应依法进行产权界定。凡界定为劳服企业集体资产的,应由行业部门劳服企业管理机构或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将该资产用于兴办劳服企业,安置就业。

第十五条  劳服企业日常的产权界定由各级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地方税务部门进行。行业部门劳服企业管理机构应组织好本行业劳服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并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产权界定。

劳服企业清产核资中产权界定具体工作程序,按照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工作的具体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劳服企业资产中凡界定为集体、个人或其他投资者所有的,由地方税务部门进行资产核实,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核准登记,并报地方有关部门备案;界定为国有资产的,须经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审核,并由地方税务部门进行资产核实,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准登记。

第十七条  劳服企业产权界定过程中与主管单位发生产权纠纷时,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地方税务部门进行调解和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提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第十八条  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劳服企业和新开办的劳服企业,应按本规定进行产权界定。

第十九条  凡违反本规定,阻挠、抵制或破坏劳服企业产权界定工作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地方税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改正,并可建议企业主管部门对有关负责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3篇:集体资产管理规定范文

1.完善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确保农村“三资”规范运行。

制定完善了《安阳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在货币资金管理、财务公开审批、票据管理、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财务公开管理、审计监督制度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加强了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

2.依托科技,实现网络实时监控。

全县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系统,对村级资金支取、合同到期预警、款项及时收缴、资产资源经营处置等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对农村集体资金实行网银结算,把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帐目纳入乡镇“三资”中心代管,在邮政储蓄银行开通“资金核算专户”实现网银结算,提高农村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堵塞集体财务管理的漏洞。在大额资金支出、资产、资源经营处置上,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程序,由乡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对决议内容、合同原件以图片形式电子存档,提高了民主管理水平。

3.坚持分类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不断深化农村“三资”监督管理。

对全县571个行政村实行分类管理,重点监控,严格执行《安阳市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行为问责暂行办法》,对乡镇“三资”管理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制定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目标考核办法》,实行半年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列入纪委目标管理,强化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责任。但是,在农村财务管理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不规范。从摸底情况看,主要表现在:违规发包集体资产、资源,个人捞取好处费。在资产、资源处置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合同签订不规范,要素不齐全,条款不明确。二是是财务制度执行不力,少数干部不廉洁。有的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干部自用自批;开支白条入账;有的报批手续不规范,没有严格执行“三签两盖”;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没有严格行使其监督权利,不理财,少数章在村支书、主任或报账员手中,由报账员填写理财本;有的未能严格执行备用金管理制度,部分行政村现金余额较大。三是财务公开不及时。通过查看部分村级财务公开栏,一些行政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开滞后、不规范,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四是少数村报账员素质低,责任心差。部分乡镇报账员年龄老化,接受新知识、新业务能力差,年轻的又由于待遇低,没有定额补助,留不住,导致村级报账员素质低,责任心差。

二、笔者根据长期的农村工作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搞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经常听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汇报,研究部署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做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办公用房、人员配备、办公设施等软硬件设施齐全,确保村级财务管理能够正常、有序、规范进行。

2.坚定不移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加大民主理财力度。

一是要求村级财务公开内容全面完整,涉及到的收支情况要逐一公开。二是公开时间要及时,每季度至少要公开一次,无特殊情况不得延误。三是重点公开土地征用补偿款、上级下拨的专项补助、集体资产承包、租赁费等群众十分关注的收入,彻底消除群众心中疑虑。四是公开程序要严格,财务公开前必须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提出审查意见。财务公开资料经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报账员签字后公开,并报乡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审核备案。

3.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确保村级财务走上规范化道路。

实行村干部离任审计、年度工作审计、专项财务审计。审计工作由乡镇纪委牵头,组织农经、财政人员组成审计小组,对农村离任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等干部在任职期间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每年对村级财务的收支情况至少审计一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专项财务应逐项进行审计,审计结果在村务公开栏中向群众公开。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村干部违反规定虚报、谎报的,或者用白条入账的一律要求退回该款,并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加强对乡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人员、村级报账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培训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农村报账员和“三资”管理人员政策业务水平,保证乡镇“三资”中心人员专岗专人,切实行使其监督监管责任。

5.加大惩处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第4篇:集体资产管理规定范文

推进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为了充分发挥工商登记职能作用。确保改革试点依法、规范、稳妥开展,经与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就做好相关注册登记工作交流如下:

一、充分认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措施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的有效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经济是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村社会形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解决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有利于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明晰产权关系、提高管理水平,更有力地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各级工商部门要认清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始终坚持依法、自愿、规范、服务的原则,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农业部门开展工作,切实有效发挥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推动作用。

二、认真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登记服务工作,立足职能。

各级工商部门要按照《公司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其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改革试点工作中。积极主动做好登记服务工作,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以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种组织形式为主。对符合条件的登记机关应当指导集体经济组织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一)组织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对集体经济组织入股成员较多、超过《公司法》规定的股东(发起人)人数上限,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自愿按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登记。

也可以核定为“市×区×村(或社区)股份合作社”或“县×村(社区)股份合作社”二)主体名称。以公司形式登记的其名称按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进行规范核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形式登记的其名称可以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核定。

也可以按集体资产净额进行量化折股。以公司形式登记的非货币财产应当由依法设立的机构进行评估作价,三)出资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以用货币、实物或《公司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财产形式出资。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形式登记的非货币财产由全体成员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评估作价。

也可以依法委托其他具有主体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代为持有集体股。四)股权设置。对改制中需要设置集体股的可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书面委托所在村村委会代为持有集体股。

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五)登记材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除按《公司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其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提交材料外。

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出具的相关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备案证明;1.区县人民政府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进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文件。

证明相关改革试点政策和实施方案、清产核资结果、股权量化分配对象和比例已经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同意、确认;2.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

第5篇:集体资产管理规定范文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电算会计是以会计和计算机两门学科为基础,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属于信息经济会计,其核心职能为会计核算职能、会计监督职能和财务管理职能。随着电算会计的发展,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财务管理风险与日俱增,电算会计的核算安全问题成为焦点核心。本文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从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对稳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电算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谈一些粗浅想法。

关键词 :稳步加强;电算会计;内部控制管理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活动,是指单位为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电算会计业务处理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大庆自全面建立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之时起,各行政事业单位开始使用国库集中支付3.0 系统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步入电算会计时代。为防范电算会计处理风险,确保预算资金和会计信息安全,各单位必须按照会计法、会计制度和财政国库管理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发挥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职能作用,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

一、电算会计实务处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

改革前,大庆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报账制,到支付局报账、支付资金。改革后,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

(一)没有独立的会计机构,电算会计专业素质不高

日前,市财政局组织对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和动态监控执行情况检查,发现个别预算单位处理会计业务只有一名会计,且该会计同时是办公室工作人员,没有独立的会计机构,人员配备不完整。有的预算单位有独立的会计机构,人员配备齐全,但是,该人员是非财会专业人员,还有些会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对电算会计不熟悉,对使用用友U8软件记账操作不熟练,电算会计专业素质不高。特别在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后,对会计人员素质有新的要求,所有会计业务处理必须符合会计法、会计制度和财政国库管理有关规定。会计机构不独立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是造成会计实务处理不准确、会计专业软件使用不完全,会计核算不完整的主要原因,继而出现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弱化。针对没有独立的会计机构,电算会计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要加强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注重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素质提升。

(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操作不合理、不合规

预算单位应当按照预算科下达的预算指标,分直接支付、授权支付,按照项目支出进度、基本支出安排分别向业务科室和国库科申请月度用款计划。有些单位会计人员对部门预算和财政国库管理规定不够熟悉,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范围界定不清,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和授权支付用款计划申请不准确,影响了正常的业务资金支付和会计实务处理,甚至给年度部门决算带来很多麻烦。有些单位会计人员在对项目支出、基本支出用款计划申请时,功能分类、支付方式等项内容填写错误,用款计划被退回,在处理直接支付业务时,没有用款计划,五险一金等款项都不能及时支付,影响了单位职工的正常生活。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每一笔付款金额、用途、交易时间、账户余额、账务处理等内容都能够及时查询,各单位不能做到对本单位支付账务信息进行深入分析,预算执行中的一些支付、记账错误和违规问题就不能及时准确地被发现并加以纠正,财务管理职能缺位。有些预算单位会计人员拆分支付额度或超过规定额度通过授权支付方式支付,违反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规则。有些预算单位会计人员仍然依赖传统财务支付方式,对差旅费、油料费、办公费等项支出较少使用公务卡支付,违反了公务卡使用有关规定。针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操作不合理、不合规等问题,要加强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规定流程操作。

(三)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不完整

电算会计业务处理对原始凭证有新的要求,原始发票应当合法合规,填写、印章齐全。除原始发票外,会议、培训、考察等项支出,要附有相关通知文件。货物类、服务类采购支出,要附有采购手续、合同、验收报告、购买明细等附件。工程类支出,要附有发改委文件、发改委计划、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施工进度表等附件。工程尾款支付,要附有工程评审报告、竣工验收报告、财务决算书等附件。会计人员应重点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合规、附件是否齐全,有些会计人员不会审核或审核不到位,致使原始凭证不合规,各种附件不齐全等问题时有发生。有些会计人员不会打印总账、明细账、往来账页,打印出的账页不齐全,纸制账页资料保存不完整,致使审计人员无法核对账务收支情况。有些会计人员会计凭证、账册装订不规范,各种数字章、名章印章不全,会计档案保管不完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不完整,主要原因还是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差和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关于会计基础工作层面的内部控制必须健全。

(四)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更加复杂、难度大

随着电算会计的深入开展,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有所增加,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更加复杂、难度增大。经济业务发生时,电算会计通过用友U8软件直接操作、自动记录,会计信息以磁、光介质为媒体进行存储。专业软件的人性化设置使各种会计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非会计人员通过计算机及网络可以浏览、查询全部数据文件。可能出现各种存储的数据被篡改,重要的会计数据随意被复制、伪造、销毁,还不留任何痕迹。总之,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舞弊和腐败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被发现的难度大大增加,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更大。因此,电算会计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而且更加复杂,必须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加以控制。

二、加强电算会计内控管理的几点想法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各单位应遵循内部控制原则,明确经济业务办理环节,梳理会计操作流程,分析确定电算会计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做好督促工作人员执行内控制度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工作,进而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第一,实行会计机构控制,没有独立会计机构的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各单位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规定操作流程及时进行财务事项处理、正确进行会计核算、认真编制权责发生制年度财务报告和年度部门决算,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无误的会计信息。

第二,实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明确各岗位办事权限、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由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工作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实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收支业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内部监督等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第三,实行会计实务和资金支付控制,建立健全电算会计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岗位分工责任制,规范会计操作流程。加强电算会计专业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电算财务主管、电算会计、电算出纳岗位相互分离,电算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财务专用章和个人名章应当分专人保管。实行支出审核控制,重点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合规合法,是否真实完整,是否符合部门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支出凭证应当附有反应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签字确认,各项财务支出应当严格履行授权审批和签章手续。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申请月度用款计划、严格授权支付标准、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属于公务卡结算范围的,应当严格按照公务卡使用和管理规定办理业务。单位业务部门应当将原始发票、合同、文件、采购手续等原始单据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财会部门应当根据支付凭证及时准确进行电算会计实务处理,逐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各单位必须认真对本单位支付和账务信息进行动态分析,发现支付、记账错误和违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确保每笔支付和账务都符合部门预算和财务规定。同时,根据预算法和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按照规定公开单位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等有关经费支出情况。

第四,实行资产保护控制,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保管、使用责任。贵重资产、危险资产、有保密等特殊要求的资产,应当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并规定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和审批程序。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各单位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做好电算会计资产录入、登记、统计、分析工作,定期向财政局资产科汇报资产管理情况,实现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动态管理。

第五,实行软件系统控制,建立电算会计系统操作管理制度,明确用友U8 软件操作权限、操作规程、账务处理程序,防止非会计人员操作使用该软件,保证电算会计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保证各种会计数据真实、有效。建立电算会计资料管理制度,明确会计资料的管理和保密、会计数据备份管理、会计档案管理操作规程,重点加强会计档案资料管理,实行纸制会计资料和电子会计资料双重管理,确保会计档案资料安全保管。建立电算会计软件系统维护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请财政局国库科专业软件人员到现场进行系统软件维护,设置防火墙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做好各种会计数据加密技术、查询控制技术、认证技术等保护性措施,确保浏览、查询时不能对电算会计数据和软件系统有任何改动,解决软件操作流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正确操作使用软件,确保软件系统正常、安全运行。

稳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电算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充分发挥电算会计职能作用,确保部门预算资金使用安全、合规、效益,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全面,为开展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打下良好基础,为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分析、进行社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编辑组.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国会计网[2014.12].

[2]宗禾.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J),中国财经报[2010.10].

第6篇:集体资产管理规定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控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控制的内容

(一)财务预算管理控制

财务预算是资金顺利循环的前提,是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日常财务活动收支控制的主要依据。严格财务预算控制,把控预算资金使用方向,监督预算的真实性,严禁挪用资金、抽逃资金等违法现象。

(二)日常经费收支控制

经费收支核算是事业单位日常业务的主要工作,它直接对经费收支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产生影响。要对每一笔经费开支进行认真把控,审核每一笔资金的来龙去脉和实际用途;确保资金合理运用,严格履行报销手续,严禁白条抵库、非法挪用等违规情况;严禁乱收费,规范财务收款行为。

(三)基本建设资金控制

基建资金控制内容包括严格基建预算管理,控制预算指标;严控基建项目招标过程,禁止暗箱操作;强化基建资金管理,审核基建用款计划,严把基建工程验收与结算;健全基建项目审计机制;相关部门要共同管控基建规模较大的项目,相互监督和制约,保障建设资金安全。

(四)资产监督和控制

资产监控包括明确资产产权,严格登记制度;健全资产采购、维修与报废等程序,相互监督和控制,避免虚增资产及资产流失等现象;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资产管理的职责;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对账,核实资产价值。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实行会计改革以来,经济情况不断变化,然而相关法规制度尚不健全,由此导致事业单位对经济事项的会计核算出现不确定性。此外,已建立的法规制度均是依照先前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制定的,因此,法规制度常滞后于会计核算事项,产生的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存在不吻合现象,由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预算编制及管理存在不足

有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未分析本年度计划对预算的要求,仅采用增量预算法,即以上年预算为基础提高一定比例来编制预算,由此使事业单位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和编制的预算不吻合;一些事业单位对资金收支管理不规范,未将其纳入单位预算,没有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个别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审批制度,随意变动资金用途,扩大支出范围。

(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存在缺陷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颁布后,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得到了统一和规范,但一些单位管理者对基建财务管理轻视甚至放纵,由此出现诸多问题,比如:概预算审批不严;基建账务处理缺乏规范;建设成本控制较差,浪费现象严重;挤占建设成本,虚列投资支出;工程款结算手续不全等问题。

(四)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

固定资产管理一直以来是事业单位的薄弱环节,资产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低、处置不规范等现象常常出现,资产流失也相当严重。有些事业单位存在帐实不符情况,已报废资产却长期挂帐不作相关处理;资产处置随意,大量帐外资产不入账;工程物资项目采购不透明,未以招投标形式进行采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控制体系完善措施

(一)建立财务管理控制体系

要健全财务控制机构,完善的“立体化”控制体系。可以建立基层控制、中层控制和高层控制,各层控制建立责任中心,由此形成较完善的控制体系,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完善财务制度,严肃财务秩序

根据相关法规和财务制度,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财务收支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建立约束与监督机制,将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有机结合起来,保证经济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健全资金使用审批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强化核算与成本费用控制,合理制定财务计划,有效利用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强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控制

预算编制首先要遵循收支原则,收入严格纳入收入预算,支出严格纳入支出预算;其次,编制收入预算时,要核实收入的增长与经费来源渠道的变化,使收支平衡,防止出现预算赤字;最后,要统筹兼顾并节约,避免资金浪费,保证重点事项,杜绝乱上项目。要按照预算计划控制费用支出,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做好计划的预测、控制和分析,达到预算控制效果。

(四)加强基建财务管理控制

基本建设是事业单位经常涉及的重要财务问题,而且在此方面问题较多,因此,应予以重点关注。

一是要规范基建会计核算,根据基建会计制度规定,制定基建会计工作的内部规范,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项目资金来源与支出情况;二是要在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财务监督,发现问题并杜塞漏洞;三是要加强计划与概预算控制,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四是加强工程成本控制,减少损失浪费;五是加强资金支付控制,基建投资计划和财务手续要完备、合规。

(五)强化资产管理

财务部门要加强会计核算,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和固定资产台帐,力争做到固定资产帐实相符。固定资产管理要实行集中管理、分级负责机制,其管理权统一归由财务部门管理,实物管理权责由各使用部门或是资产管理机构负责。对固定资产采购、拍卖与转让要严格把关,原则上应由集体办公会进行评估,经财务部门审核无误报批通过后方可执行。

参考文献:

[1]王洪坤.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2010

[2]刘艳霞,刘连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统计.2009

第7篇:集体资产管理规定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点;排查;防控

一、建立财务预警防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相关的财经法规、财会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实施财会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不断促进学院财务工作高效、有序进行,进一步实现廉政阳光财务,保障学院财务健康发展,我们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和程序,为建立健全长效防控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和程序的实施范围

财务风险防控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动态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和程序的实施范围包括学院全体教职工,重点是掌握审批权、审核权、经济业务相关人员及全体财务人员。不仅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学院教职工在财务核销过程中及财务管理涉及环节也要严格遵照执行,立足建立一个“全员化、全程化、全优化”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三、财务风险点产生的原因

1.财务风险监控手段不足,风险识别能力不高。2.财务管理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管理水平有待提高。3.财务决策缺乏全面的论证、科学的分析。

四、财务预警防控的主要风险

点及风险防控的具体措施根据财务风险控制原则及效益优化原则,我们排查出的主要财务风险点有:核算管理风险、预算管理风险、收入管理风险、支出管理风险、票据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针对以上风险点,我们总结了他们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制定了风险点的防范措施。(一)核算管理风险点的表现形式:1.会计人员未按支出审批程序和支出标准审核支出凭证。2.会计人员对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3.原始凭证不真实,从而套取现金。4.网络安全风险。核算管理风险点防控措施: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强化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措施,全面遵守会计核算规定,严格规范财务审批程序,把思想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制度、规定上来,堵塞财务管理漏洞。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我们要严格遵照会计核算规定,严格规范财务审批程序,对发生的费用支出要及时进行归集处理。排查核算中是否按学院财务管理规定核销,是否是有效票据,对于各类票据、印章不全或伪造变造的票据不予报销;审核各类经济业务的项目、金额、日期等事项是否属实,财务核销审批和经济业务审批的程序是否完整等,通过落实制度、规定,做到事事按规定办、事事有据可依,堵塞管理漏洞,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准确、完整。网络财务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财务和信息部门的密切配合、能力协作,采取以下措施,增强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网络财务信息安全。1.强化网络财务信息安全。2.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3.加强财务数据管理。4.加强财务信息化安全制度建设。5.加强对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防范。6.加强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二)预算管理风险点的表现形式:1.人员、资产等基础数据不真实,核定预算经费数据错误。2.隐瞒预算收入和支出,未按要求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反映不全面。3.预算编制不准确,未经依法批准擅自变更预算,导致无预算、超预算支出。4.虚列预算项目、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5.预算安排不科学,导致预算执行不到位。6.没有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支出不合理、不合法。预算管理风险点的防控措施:制定全面预算相关制度,详细规定预算管理体制、组织机构、预算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加强基础数据的审核,确保预算数据真实准确。强化预算收支管理,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各职能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收支编制预算并严格执行。强化法制观念,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实施条例。强化监督,加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力度。(三)收入管理风险点的表现形式:1.虚报收入,截留、挪用、隐瞒、挤占、坐收坐支、公款私存或相互转移行政性收费、罚没款及各项收入。2.私设“小金库”。3.资产处置、出租等经营性收入不入帐。4.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收入管理风险点的防控措施: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费用,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资金营运效益。在收入管理程序中,我们应坚持“集体决策、层层负责、控制使用、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费用,合理有效的使用资源。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严禁私设银行帐,完善程序制约和责任牵制制,应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合理地调度配置资源。(四)支出管理风险点表现形式:1.假公济私、虚报发票、伪造凭证。2.超支出预算列支。3.违反规定报销,擅自扩大开支、提高开支标准。4.专项资金未专款专用。5.不执行采购规定,弄虚作假、违章购买。6.会议、招待、差旅和公车使用费等挤占项目支出。7.重大开支不经集体研究。支出管理风险点的防控措施:制定《财务公开制度》,完善财务报销制度,严格执行财务支出管理制度,加大财务支出审核力度,定期开展内部审计。(五)票据管理风险点表现形式:1.违反规定印制财政票据。2.伪造、变造、买卖、擅自缴销财政票据。3.转借、串用、代开财政票据。4.票据保管不力,丢失票据。票据风险点的防控措施:落实《票据管理办法》,落实票据内部审计制度。1.不得使用自制票据收费和罚款,不得使用往来款收据收取法定收费罚款,不得使用往来款收据自立项目收费,不得向其他单位出借票据。2.票据领用登记手续齐全,票据领用登记与库存实际情况相符。3.开具票据规范、内容完备、项目齐全、字迹清楚,出票人必须签名,杜撰使用时加盖单位收费章或财务专用章。4.专设登记簿进行登记,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六)资产管理风险点表现形式1.现金管理不符合规定,随意借支、非法挪用、“白条”抵库。2.固定资产处置不按规定办理。3.大额固定资产处置不经集体研究。4.应纳入资产管理范围的没有纳入资产管理范围。5.应收款和预付款长期结算不清。6.因车辆事故而造成经济损失。7.车辆保险购置违规操作。8.车辆报废、拍卖违反程序。资产管理风险点防范措施: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保障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固定资产采购实行学院集中采购、统一采购的方式,严格按照采购程序进行招标;在固定资产防控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对固定资产实行专人管理,手续齐全,定期清查,做到帐物相符。控制管理风险,按照固定资产的不同类别和使用特点进行分门另类的管理,固定资产由各职能部门具体归口管理,明确管理职责;固定资产处置应严格按照院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保证各项资产安全完整,防止流失、毁损。

五、学院财务风险点规避的要点

第8篇:集体资产管理规定范文

众所周知,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也称之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主要由各级政府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公检法机关、各派和人民团体,以及事业单位所依法占有。目前存在七个方面问题:

1、管理的认识滞后。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与改革问题上,至今仍然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尚未认识上的突破,原因有三个方面:①、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与财政管理是合二为一,至今尚未有一致的共识。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主体与相应责任的落实尚不太明确。③、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改革措施受到利益意识的牵制。

2、管理目标被受制。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目前模式,仍然是加减变化中计划经济的版本,前些年改革中试图解决一些问题,但因火候尚未形成而被搁置。改革目标受制的原因有:①、不认可非经营性资产改革应该有助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②、不认可改革后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应该法制化。③、不认可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应该逐步程序定额管理。

3、管理中力量尚需要整合。非经营性资产在认识统一后,还有力量分散的问题,难于举起管理的重锤和改革利剑,改革举措多半无法触动深层次问题。非经营性资产购建管理与日常管理在整个资产管理中形成错位管理,相互间的工作沟通少,对于出现的问题,经常是处理意见不一,更难形成合力对付问题。

4、管理基础的相对薄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非经营性资产管理,之所以长期问题较多,与其管理基础相对较弱有着直接关联。①、领导的重视基础不够,重建设、轻管理,宁要数量,也不愿要质量。②、管理的技术基本不实,存在着严重的无账、账不健全或账实不一的现象。③、管理的标准基础不科学,在相关账簿中尚未反映土地的价值。④、管理的综合基础不牢靠,至今尚未建立相关管理数据库,管理中的综合可比度较弱。

5、管理中依法处置规范程度较弱。资产从形成到退出是管理应该监控的全过程;对于资产出现不适用、不需用,及毁损等情况,需要依托产权关系,依法处置。但是在实际中,仍有极个别单位在资产处置工作中,不按规章办事,在资产调拨、出售、报废和报损等方面,违规操作,逃离制度监控;甚至借处置之机,侵吞国有资产。

6、管理中效益与工作之比不甚理想。强调资产使用的经济与社会合一的效益问题是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最为愿意意识到的认识问题。但是在实际中,有些单位占有过量的资产,与所从事的工作量形成不了合理的效益之比。更有甚者,多余的资产成为单位创收入的出处。而且占有资产比例之大,但实际工作成效不好,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占有资产情况的一个灰色缩影。

7、管理中混合所有权与占有权。所有权与占有权没有依法分离,引发了资产管理陷入被动境地。个别单位混淆两权界限,把国有资产利益圈为小集体利益,刁难代表所有者权益的政府部门行使管理权限,如闲置房产和土地,有关部门无法介入管理,这一部分资产成为单位赚取本位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条件。

二、做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改革与管理的认识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断走向纵深阶段的今天,提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改革思考,并为此付出实施,其意义不亚于改革初期提出经营性国有资产改革,不论是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我们必须加深如下思想认识:

1、改革应该摆正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管理位置。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大部分资产在现代资产管理活动中,从各自的角度发挥的作用。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没有足够重视对公用性国有资产管理,弱化管理作用,增加财政负担。以至于因为资产掌握者是各级政府机关、权力机关和政法机关,以及相关部门,而以此圈定为权利资产,不与经营性资产等同进行改革。造成原因主要是相关的管理者缺乏从管理战略角度审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同样需要面临改革大趋势,所以国有资产改革还需补课。要从三个方面提高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急迫性的认识:①、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要与时俱进,必须进行改革;②、要提高领导干部的行政意识,从责任角度增强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改革的思想意识;③、要扩宽改革实践的视野,从经营性国有资产改革中吸取经验。

2、改革中寻找解决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良方。应该说,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需要通过改革才能解决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不少问题。众所周知,在当前,非经营性资产管理中有一些较深层的问题:①、所有权与占有权两权尚未分离问题;②、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资产标准尚未达到规范程度问题;③、行政事业资产存在经营成分问题;④、政府性资产总量得不到有效控制。这些是我们不可能从旧的思维中寻求出答案。惟有通过改革。首先机构改革,政府精简提效,可以提炼资产管理的有效模式;事业单位改制,可以使事业资产彻底转向社会化、市场化,缓和财政供需矛盾。其次要引入产权改革的思路,力促单位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解决政府机关中资产占有不均衡的问题。

3、全面提升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使用的效益高度。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目前的累计水平已经超过社会经济发展的警戒线,这与没有形成科学效益观念资产应用管理有着直接关系。长期以来,资产配置是以人的需要为前提,忽略了因工作需要的基本要点,资产量无限增大,成为各级财政负担。因此,一方面要把握好非经营性资产管理质量关,建立科学的资产使用观念和效益理念,建立工作需要配购资产的机制,克服无序购建的不妥做法。另一方面,要树立资产效益全局性,杜绝效益的本位性,把各自的资产需求置于发展中的整体需要之中。

4、要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中规范财政与财务管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是现代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和现代财政管理十分关注的对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衡,资产管理具有自己的特性,这是做好工作必须把握的尺度。因此,在预算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活动,必须以扎实的财务基础作为先决条件。同时要做好财政管理和基层财务管理,必须紧扣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这一环节。为此须把握以下要点:要把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融入财务管理之中,使资金转换为资产过程中处于规范效益要求中;使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监控有度之中。

三、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思路和做法

预算单位作为占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重要群体,在管理中把掌握的资产变为效益业绩资产是改革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要在适应形势、力求改革、规范管理、平衡提效的思路框架下。积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抓好思想认识工程。统一思想认识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为此要做到制法、执法和用法三个层次的思想都要统一到如何做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层面上。并做到四个方面认识的统一:①、做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必须按照改革思路进行;②、做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必须上下一致合力进行;③、做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必须看准问题进行;④、做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必须依法进行。

2、建立必要可行的法制工程。就目前而言,虽然《会计法》已经出台并执行多年,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增添有关资产管理方面的内容,使之更加完善。同时要不断从维护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出发,执行《政府采购法》。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制定《预算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规则》。

3、建立政府资产运作中心。在条件成熟时,取消单位资产所有权,成立政府资产运作中心,解决部分资产过于闲置,孳生本位主义的问题。目前要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①、要按照法律要求,把土地房产产权在内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一并划入政府资产运作中心,使用单位只拥有使用权。②、把闲置资产归入政府资产运作中心,按照政府的“非转经”资产管理规定,统一经营与管理。③、要因地制宜制订预算单位资产配备体系和标准,解决好当前资产标准不一致等系列问题。④、要明确政府资产运作中心的责权利,确保国有资产的权益不流失。

4、建立资产处置统一机制。非经营性资产报废、报损、调拨、出售,及销账等日常处置管理工作,目前尚不太规范,要在统一规定下,变分散性为集中性处理,把资产处置工作纳入到财政工作范畴,通过不断地完善,使之成为有效地依法处置的机制。①、要通过行政授权,使成立并运作此项职能的机构权责相对应;②、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质量,解决目前仍然影响资产集中处置方方面面问题;③、要强化基础性工作,在清产核资工作基础上,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数据库,掌握来自一线资产的基本情况。

第9篇:集体资产管理规定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要点;方法

一、会计的工作要点分析

会计的工作要点包括事业单位会计概念,核算范围,事业单位会计特点以及收入和支出的确认标准等.实务部分,事业单位会计按要素组织核算内容包括各类帐户设置和编制会计分录。由于事业单位按是否实行成本核算划分为两大类,因而在核算上,成本核算单位的收入主要依靠国家拨人预算资金并在此基础上安排支出,而非成本核算事业单位除了一部分拨款收入外大部分来源于创收,并在收入基础上安排支出,故收入和支出的核算内容不同,设置帐户不同,确认标准不同,帐务处理也不同。会计要素发生改变,财政会计要素由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和结余构成.将原来“基金”都改为净资产。会计公式也变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人一文出=结余。“预算收人”和“预算支出”改为“一般预算收人”和“一般预算支出”。新增财政有偿资金的核算,增设“财政周转金放款”,“借出财政周转金”,“待处理财政周转金”等帐户。行政单位会计增设“应缴财政专户款”和“结转自筹基建”,前者核算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后者核算行政单位自筹基建转存建行的资金。另外在经费支出下设的明细科目“离退休人员费用”改为“社会保障费”。分设“事业收人”,“事业支出”,“经营收人”,“经营支出”。将原“拨入经费”改为“财政补助收人”、设“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两个结余类帐户,净资产中将原“留本基金”和“普通基金”改为“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并因此调整相应的核算内容。

企业会计核算项目应实行统一的部门结算,制定结算项目时,由财务科和其它相关的业务科室共同配合,一起编制零基综合部门核算,并需要将上年度的年底结算余额资金项目纳进预算的范围里,并将预算的项目报告上级财政部门审批,由政府的财政机关部门进行审核,确定。对于预算项目建立专门的数据库,预算数据库中包含核算的基本信息数据和项目信息数据,包括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工资、债务债权、事业单位的资产、动产、不动产等,对于结算数据库的信息收集应准确全面,进行定期的更新,保证预算数据库中信息的完整。

会计的支出项目包括事业单位人员中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基本支出中有人员的工资支出,福利支出,补助支出,商品支出,服务支出等,支出的额度严格按照当年的计划预算方案执行,项目的支出要遵照财务部门制定的工作重点进行计划编排。根据项目库的确定范围安排项目支出,对于不在计划内的项目,可以根据情况酌情上报。

事业单位对下级单位的预算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却定下级单位的收支定额以及补助的标准,指导下级单位在会计预算中的计划按主次顺序,进行合理的规划编制,保证会计预算的正常进行。事业单位对下级单位的预算收支情况做好分析、整理,对于出项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预算支出的方案顺利进行。

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属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由政府或集体统一分配处置,统筹使用,按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管理规定进行管理,确保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完备的固定资产明细台账,对财务账目中的资产状况进行定期的查点,做到账面情况实际情况相符,对固定资产的处理使用,按照相关的规定程序上报,对于固定资产不明原因的损坏丢失等状况,要查清原因,确定责任归属,根据相关的规定制度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对下级的资金账户进行月月核对,按照国家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本单位及下级单位的资金内控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流动资金管理数额不能超过规定限额,应由银行结算的项目不能用现金支付。加强对下级单位债务债权制度的明确管理,按照财务债权债务管理的制度对各种债权债务进行分析、调整、处理,减少因债务产生的损失。

二、财务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内容繁杂,要求会计的工作人员要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责任感。对会计工作中重点问题的处理是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目前会计相关的法律知识不完备,对于会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部分财务的管理者对财务会计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财务监管的体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不完善,对现行的财务会计工作有较大的影响。部分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会计工作的能力也不尽人意,容易发生会计账目混乱,账目不清楚等都是事业会计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提高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会计资格考试的认证,对会计的资格考试内容进行完善,加大对考试内容、程序进行规范,保证会计考试的公正、公开、公平性,提高会计考试的权威性。会计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采用必要的措施对会计的工作进行提高。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会计工作能力的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对高级会计师的考评工作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完善会计的运行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大对会计工作的监管,督促会计工作的良性发展。

总之,在会计工作中对会计知识内容的掌握,分析,解决的能力 是会计工作的重点。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只有不断的加强对会计知识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会计工作的业务水平,才能做好会计工作的各项工作。同时加强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管体制,健全会计的管理体制,以会计的工作规范严格要求,加大对会计工作的督促。促进会计工作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明.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要点的思考[J].财经杂志,2004.

[2]赵海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重点[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6.

[3]何军.试论如何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J].财经在线,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