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团建的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利益表达机制 高校学生公寓团建 研究
高校大学生每天呆在学生公寓的时间比较长,学生公寓作为学生休息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影响着学生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取向。随着高校团组织工作的改革,通过学生公寓组织团建活动对于提高团建工作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学生公寓团建工作开展时间比较短,团建工作经验不足,团建工作的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高校学生公寓团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利用学生公寓开展团建工作是团组织工作的需要,也是高校学生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高校学生公寓团建工作比较分散,难以控制,导致学生公寓团建工作开展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当前高校学生公寓团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学生公寓团建工作组织性不强
高校学生公寓团建工作的开展缺乏一定的经验,由于学生公寓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虽然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共青团员,但是学生团建工作的组织性比较差,导致团建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虽然团建工作的开展在学生公寓设立了一定的组织人员,但是组织人员的组织能力是有限的,单个人的号召能力是难以促进公寓团建工作开展的。大多数的学校公寓的团建工作开展往往是由班级或者学校下达一定的指令,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难以与学生的需要相符合,学生也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学生在学生公寓中交流的信息是难以控制的,团建工作开展并不十分顺利。
(二)高校学生公寓团建工作内容不完善
由于大学生公寓内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其思想价值观念也不同,学生的交流中难以达成相对统一的价值观念。高校公寓团建工作中的“卧谈会”是学生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在卧谈会中学生往往是交流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团建工作的内容要求并不一致。高校公寓团建工作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往往是不相吻合的,由于学生的思想更为开放,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快,很多高校公寓学生往往会组成一个小的文化群体,每一个公寓学生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是这往往与团建工作的主流文化是不相符的,团建工作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二、基于利益表达机制的高校学生公寓团建研究
近年来高校学生面临众多的学习和就业压力,学生的心理健康逐渐受到关注,高校团建工作作为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团建工作的开展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公寓这一形式,学生公寓作为学生之间交流和相处时间比较长的地点,对于团建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团建工作的组织性
高校学生公寓团建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人员组织,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团建工作的效果和团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团建工作的组织可以由班级的班干部组织,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公寓安排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因此可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号召力。在实际的公寓交流中班干部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内容讨论工作,通过学生的思想交流,潜移默化地影响同公寓的人员,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二)丰富团建工作内容
高校公寓作为学生信息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学生交流的内容是有限的,大多数学生往往会对娱乐信息感兴趣,忽视了对时政新闻和国家大事的了解,导致很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团建工作的开展中可以组织学生在公寓内收听时政新闻,并就当前的时政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目前高校学生对于网络的应用十分熟练,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一些时政热点,或者是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于学生网络的应用进行适时引导,使学生多关注一些对于自己成长有益的网站信息,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毫无营养的电视剧。
(三)丰富团建工作形式
高校学生公寓团建工作的开展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仅仅局限于宿舍卧谈会的形式。高校学生公寓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组织宿舍文化创意大赛的形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团建工作的开展需要学生的参与,团建工作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团建工作效果。高校团建工作可以通过建立微博或者是邮箱的形式充分吸收学生的建议,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团建工作水平。高校公寓是学生的小家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人的优势,对自己的宿舍进行建设,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集体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感情,促使每一个学生公寓建立自己的特色。另外团建工作开展中可以组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比如女生节活动等等通过成立主题活动团体,由学生自己组织,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结语
高校学生公寓作为学生生活时间较长的场所,对于学生的思想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高校团建工作的开展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公寓这一平台,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高校学生公寓团建工作中需要进一步丰富学生团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积极发挥学生的智慧,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公寓团建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 大学生社团 思考
高校学生社团是在校大学生依照共同兴趣、爱好和特长,在自愿的基础上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组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平均每所高校都有学生社团四五十个,60%以上的在校学生属于一个或几个社团,而9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由社团举办的某种活动。这说明近年来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社团的数量和人数都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既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战略抉择。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完全学分制是在选课制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以学分计量、以选课制为基础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完全学分制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为学生社团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第一,人力资源更加丰富,有利于促进学生社团大发展。人力资源是学生社团发展的核心,但长期以来都存在人力资源流失严重的现象。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自由度大大增加。而学生社团具有群众基础广泛、自主活动、组织结构松散等特点,必将吸引着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其中,有利于促进学生社团大发展。
第二,社团数量和种类剧增,有利于促进社团文化大繁荣。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加入社团的热情高涨,必然会催生更多数量和种类的社团组织。学生社团将由最初单一的兴趣爱好型,转变成融兴趣、学习、科研、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多样化类型。与此同时,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还出现网络社团增多、跨校活动增多、与社会联系增多等新趋势。这些转变将直接带来社团活动的丰富多彩,有利于促进社团文化的大繁荣。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为学生社目的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第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硬件条件跟不上实际发展的要求。高校对社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并没有相应提高,学生社团发展的硬件条件无法满足学分制下学生社团规模化、多样化发展的实际需要。 第二,社团育人功能亟待开发。学分制下,学生的组合由以班级为单位的单一形式,逐渐转变为以教学内容为单位的班级、以住宿为单位的宿舍同时并存的复合型模式。学生课余活动由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的方式逐步转向以兴趣爱好为单位的社团组织。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学生社团已经日渐凸显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第二课堂,它的育人功能亟待开发。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学分制的推行,一方面削弱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和约束。另一方面学分制崇尚学生个性的发展,容易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班级成员具有一定的离散性,传统意义上的班级观念弱化,使得德育工作以班级、团支部为载体难以实现。学生社团可托多样化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有别于传统的说教、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大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是素质教育功能。学分制下,学生社团成为一个素质拓展的重要阵地。社团活动的广泛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是辅助专业学习功能。学分制下,学生按规定修满学分即可毕业,而所学的科目只要及格就可以取得学分。因此,部分同学会滋生“不求高分,但求及格”的思想,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深度不够的现象。学生社团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寓教于乐,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并在实践中扩展所学知识的外延。
四是社会化功能。学生社团社会化是社团成员参与社会生活,不断适应社会,接受并作用于社会、不断创新社会文化的过程。当前,用人单位特别强调应聘者的社会工作经验,这实际上就是看重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学分制下,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学生社团要以服务会员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促进会员社会化进程为己任,充分发挥其社会化功能。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树立阵地意识,促进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最大化、最优化。学生社团是创新和深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有力助手,更是学生自我实现和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指出,“在新形势下,各地各高校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完全学分制下,大学生可支配的时间更加灵活、充裕。自发组成的社团组织将对大学生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将成为与班级、寝室同等重要的学生聚集区。高校应树立阵地意识,不断探索高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新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投入,改善社团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促进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最大化、最优化。
把学生党建、团建工作延伸到学生社团,强化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学分制下,原来的行政班级概念已经逐步淡化,以班级为主要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收到理想效果。学生社团应当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高校应把学生党建、团建工作手臂延伸到学生社团。在社团自愿自发的基础上,选择条件成熟的学生社团率先建立党、团组织,以便更好地指导社团开展活动,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同时,也扩大党建、团建工作的辐射力,使社团建设与党建、团建相得益彰。在重视成员综合素质拓展的同时,不放松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不失为发挥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有效措施。
宏观指导,自主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社团的素质教育功能。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实践平台,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充分发挥社团的素质教育功能是高校社团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群众性的组织,若管理约束力过强,会扼杀其自主发展的空间;约束力弱,又不利于学生社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学生社团的管理要坚持“宏观指导,自主活动”,才能达到导向性与自主性相统一、约束力和扩张力相和谐。“宏观指导”主要体现新社团审批时把好关,一要制订完善的《社团章程》,确保社团发展方向,二要避免重复建设,三是要帮助社团做好短期和长期规划。“自主活动”是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管理社团的内部具体事务,如社团筹建、机构设置、活动具体内容的设计等,给学生自主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发挥社团素质教育的功能。
依托专业,挂靠部门,大力发展学术科技型社团,强化社团辅助、深化专业学习的功能。第一课堂是高校向大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主阵地,学生社团为共同关注某个知识点和领域的大学生们提供了无拘无束的学术交流空间和实践探索的平台,可以辅助、深化专业学习功能。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社团更应充分利用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学术科技型社团,满足学生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为加强学术型社团的师资力量,高校应组织有关部门与学术型学生社团相互结合,配备专业指导老师,从经费上支持,从专业角度重点加强指导,以提升社团学术氛围和学术水平。以广西大学为例,该校科技处与大学生科技协会、数理学院与大学生数模协会、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与大学生就业创造协会结成“对子”,成功探索出一条高校学术型学生社团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全面学分制;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模式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是实现新形势下共青团基本职能的重要体现。基层团组织建设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高等学校共青团作为学校第二课堂教育的主要组织实施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基层团组织通过不同的活动载体,满足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各种需求,解决了大学生遇到的各类问题,为更广泛地培养复合型人才积极做贡献。高校基层团组织与团员青年保持着最广泛最直接地联系,作为高校团工作的最基层组织,它直接承担着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青年权益的任务,在引导青年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学分制逐渐取代学年学分制,在全面学分制的管理制度下,打破专业的限制,打破修业年限的限制,以选课制为基础,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即可毕业,把知识模块化来培养学生。我校作为江苏省全面学分制重点改革院校,在近几年里以全面学分制为基础,集合书院制和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取得了重要的改革成果。经过四年的实践,部分优秀大学生用三年时间完成了本科四年的教育提前毕业,真正实现了弹性学分教育。改革的实施为个性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为贯彻文理渗透、专业互补、素质引领、注重能力的管理思路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一、全面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共青团组织面临的挑战
全面学分制改革对高校教学管理、学生教育、后勤服务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卓有成效地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就必须对全面学分制条件下基层团组织建设做出前瞻性地研究和思考。
(一)全面学分制对高校基层团组织设置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学年制的管理制度下,由于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生课程完全相同或绝大部分相同,因此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就是一个班级,这个班级叫做行政班级。行政班级团支部成为学校共青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管理的最基本的单位,如开展课外活动、团员教育评议、主题团日活动,推优、评优等等。在全面学分制下,学生选课比较自由,选课的随机性很大,打破了学年制的固定班级、固定听课群、统一课程安排、统一上课地点等,每人一张课程表,每个人修课门数不同,任课教师不同,一个选课班级包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生自主度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造成了传统行政班级团组织设置相对稳定性和全面学分制下时空分布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原有的校团委—学院团委—专业团总支—班级团支部的固有团组织设置方式不再适用,需要尽快构建适应发展的共青团组织新模式来取代原有的基层团组织设置方式。
(二)全面学分制对高校基层团组织的评价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全面学分制条件下,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学生学习进度不一,学习成绩难以使用统一的评比标准。由于班级淡化,团支部推荐、评优、团员教育评议等,因为缺乏客观依据和实施基础难以执行,必然导致团的常规工作难以正常进行。因此,评奖评优的标准、办法和途径等需要重新设计,重新制订。共青团工作只有和全面学分制改革有机结合,才能调动团员青年参加团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全面学分制背景下团员的自身组织观念和集体意识不断弱化
高校实施全面学分制后,学生不再受年级、学期限制,在选课等涉及自身成长和发展方面的自主度越来越大,学生由过去集中的状态逐步趋于分散,自主性大大增强,个性化发展使班级、团支部的作用不断淡化,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意识因缺乏有效载体的依附而变得弱化和缺失。随着班级、团支部凝聚力的逐渐削弱,很多学生产生不适应感,导致团队归属感和荣誉感消失。根据对笔者所在全面学分制改革的试点学院专兼职团干部的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团干部表示,随着全面学分制地推行,无法将全体学生组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顺畅的开展团支部工作,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明显下降。
二、全面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思考
在全面学分制逐步推行的进程中,高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模式是:多种模式,多重覆盖。要适应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新变化和学生的新特点,确立“以人为本”的共青团工作理念。
(一)社区建团
随着原有的行政班级团的基层组织职能的不断弱化,社区、宿舍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以外的重要场所,所以,要积极推行社区建团取代原有的行政班级团支部。根据社区的规模建立分团委,每2-3栋宿舍楼建立一个基层团委,每个宿舍楼建立3-5个团总支,每个楼层建立2-3个团支部,每个宿舍建立1支团小组。通过社区团支部、团小组开展支部大会、民主评议、团员发展、缴纳团费、推优入党、综合测评等规范管理。开辟社区活动阵地,在每个社区设置固定的活动场地,如:会议室、排练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等,便于分团委、团总支、团支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团日活动。同时推行宿舍办公,把共青团工作的触角伸向学生宿舍,安排专职团干部进入学生宿舍区办公,缩小服务距离,提升服务效率,更为及时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强化学生宿舍的育人功能,从管理方式上保证共青团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导师制建团
即以导师制为依托,构建导师团建工作模式。建立“双导师”制:生活导师由专兼职团干部、辅导员或管理人员等担任,负责学生思想引导、生活、心理、健康、思想政治表现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学业导师主要由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担任,负责帮助学生理解培养目标和专业结构,制定合理可行的发展目标和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据导师所指导学生的数量建立团支部或团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开展活动,实现基层团组织的各项职能。导师制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职业规划、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制定成长成才计划,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学生如何发展,不可能仅仅取决于导师的设计。因此作为导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和目标,就成为导师的主要任务。因此,导师制建团是对各种基层团建模式的有效补充,使网的组织体系更为科学和完善,它可以细化到每一个团员青年的教育管理和指导。
(三)社团建团
以社团为单位建立团支部来实施团组织的各项职能。学生社团是特定范围内的独特群体,它是基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志向、专业追求等因素自发成立的群众组织。学生社团是学生第二课堂的主要阵地,也是当前高校范围广,参与人数多的组织,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它能够促进专业学习,丰富课余生活,利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促进学生个性培养与身心健康。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导向,将思想教育、专业教育、成才教育与兴趣培养更好地结合,符合全面学分制所提倡的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兴趣培养的本质,因此,在社团中建立团支部,对加强社团管理、建设到活动开展都非常有利。淮海工学院已经在现有的学生社团中全部建立了团支部。实践证明,社团建团模式是一个加强学生专业学习、社团管理、社会服务的有效形式。以社团为抓手,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来开展共青团工作,不但使团员青年获得了锻炼,展示了水平,而且这些富于创新的社团活动为青年学生开辟了培养兴趣、锻炼能力的广阔空间和施展舞台。
(四)网络建团
信息时代的到来与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为网站建设与管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广阔的交互空间,成为影响新一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品德、价值导向的重要因素。在全面学分制条件下,网络是高校团组织有效开展各种思想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建立网络团支部,可以超越时问、地点的限制,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自由地发表各种意见、看法,这将更有利于实现团组织的思想教育管理功能,同时也为团员青年提供了一个全新接受教育的平台。学生通过网络注册登记,参加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团日活动,通过网络开展网络知识竞赛、团支部微博建设、网上青共校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团建信息,开展团员论坛、网上讲坛、网上调查、网上活动方案征集等活动,以此开辟新型团员思想教育空间,让广大团员积极参与,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网络之中,通过信息化建设开辟高校共青团新型的团建阵地。
(五)活动建团
随着全面学分制、书院制、社区化的推行,同一课程班级、同一团支部的学生在课程选择、居住地点等方面有较大差异,难以集中开展活动。因此,可以通过建立活动团支部的形式来补充,即通过招募、竞标等形式,由来自不同课程班级、不同团支部的学生组成活动团支部,负责承担团的活动项目,完成团组织的工作职能,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例如: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知识技能竞赛、社团活动、大学生创业项目、社会实践团队组建、志愿服务、课外文体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学分,增加活动团支部的凝聚力和认可度。
总而言之,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要积极适应新变化,探索适应团员青年个性需求的团建新模式,从单一覆盖实现多重覆盖,发挥共青团组织教育、引导、服务和维护广大青年权益的职能。
参考文献
[1] 晏维龙等.书院制改革学分制培养个性化发展多样化育才[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 王玉忠等.适应学分制改革创新高校团建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6(18).
[3] 李同果.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0).
[4] 张一梦.学分制的改革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J].现代教育,2008(18).
[5] 王莉等.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践与新探索[J].科技资讯,2006(2).
团建活动策划方案范文一
一、活动目的:
为了让员工更加熟悉公司现有的业务和资源;了解公司其他
部门的日常工作;增强部门与部门间,同事与同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加强公司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布置公司下半年的工作任务,携手并进,为完成最终的目标而努力。
二、活动主题:
“敞开胸怀,自由奔放”
三、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X日下午X点:
四、活动地点:
(附近酒店会议室)
五、活动参与主题:
XXX全体员工
六、活动主持:
XX为主,各部门领导轮番上场
七、活动形式:
培训+互动游戏
八、活动方案:
(共分两个部分,共约4个小时左右)
前奏:(时间约30分钟)
老板布本次活动的意义,介绍公司情况,介绍各部门情况及负责人,同时公布下半年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下面的时间交给各部门负责人。
各部门负责人轮番登台介绍本部门成员,最好以此种方式,比如:“这是客户部最具有活力的美女—XX”,然后XX登台跟大家打招呼,用最幽默最具代表性的语言自我介绍,包括工作职责,兴趣爱好等,目的是让大家对自己留下深刻印象。部门成员全部介绍完毕后,负责人描述本部门工作职责,日常工作情况,结合成员展开,同时找出最能代表本部门工作情况或未来期望的词语或句子作为本部门的代号(此代号可以作为互动游戏中口号)。
第一部分:培训(每个部门时间控制在15分钟,Q&A阶段控制在2分钟,中间有10分钟休息时间,共计2小时30分钟)
所需物料:投影仪、投影幕、摄像机、照相机、音响系统、合适的背景音乐。培训师:各部门负责人或代表,本部门员工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
流程:各部门负责人结合本部门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和主要产品,为公司员工培训。
客户部:
媒介部:
设计部:
策划部:
第二部分:互动游戏
宗旨:加强团队合作,促进各部门之间协作,增进同事之间的了解。
一、活动主题
强学风,促教改,构建班、团一体化建设新模式
二、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20日至20XX年11月20日
三、主体活动
1、优秀主题团日活动
活动主体:20XX级团活动小组
20XX级团支部
活动流程:悬挂条幅,号召开展基层团建活动
团支部上交活动策划书,根据活动策划书团建部进行有重点的跟进
团支部积极开展团活动并做好团活动的宣传工作
做好活动总结,并开始着手准备优秀团日活动的申请
2、新老班级、团支部换届工作
活动主体:学生会团建部
活动流程:收集大一至大四班级、团支部信息
做好班团干部信息统计表并写好学院班级团支部换届工作报告
上交校团委组织部及学生工作处
3、科学规划团支部建设
活动主体:20XX级团支部
活动流程:根据“五有”优秀团支部和“四好”红旗团支部的标准各团支部制定团支部发展规划
开展团支部交流会,由各团支部的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进行交流探讨及时总结交流信息与宣传工作
4、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活动主体:学生会团建部。
活动流程:团建部联系各大二至大四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进行协商
开展关于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的大学自身经历专题演讲,对大一新生进行创先争优的鼓励及指导
5、扎实开展班团干部、团员的培养教育工作
(校团委、学生工作处联合对百名20XX级新生团支部书记、班长进行培训)
6、开展专职团干部“走进基层青年——团干部恳谈日活动
(结合我校实际撰写高质量调查报告)
7、开展好《青年思想引导大纲》转化工作
(撰写《×××学院大学生思想引导案例》,案例要包括引导内容、引导目的、核心观点、引导路径、活动案例等内容)
四、具体要求:
(一)突出主题、形成合力:
1、通过在活动中的紧密配合与协调工作,调动学生会成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团队意识。
2、在活动中挖掘团员的潜力、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后备力量,提高团支部的整体能力,使团支部具有更好的创新性和延续性
3、各团支部负责人要积极参与并配合好此项工作。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1、团建部配合宣传部以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
2、各团支部根据自己拟订的活动方案进行自我宣传,由宣传部配合。体现活动主题,显出我院特色,营造良好活动氛围。
3、将各项活动情况及时上传到我校网站,进行宣传,扩大我院的影响力
五、总结活动
做好活动总结,找出出彩点及不足,做好记录并及时准备好各类上报材料并上交
六、上交材料
1、活动月自评表
2、主题团日活动申报材料
3、专职团干部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
4、团员思想引导案例
5、学院第八届基层团支部建设暨班级规范化建设活动月总结材料(活动结束时间11月10日上交材料准备结束时间11月17日。
团建活动申请及活动策划方案二
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为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充分放松,促进加深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本周公司组织员工开展户外拓展活动---XXX拓展之旅。
一 活动时间:20XX年xx月xx日(具体时间暂定为:9:30—17:00)。
二 集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 活动口号:放松心情,勇攀高峰。
四 活动组织:业务部及行政部。
五 参加人员:公司所有员工。
活动总指挥:________;
监督:________;
后勤服务与记分:________;
安全与纪律:________;
游戏主持人:________;
后勤保障:________;
六 活动形势:
以户外拓展活动为主,宣传为辅。
七 活动行程:
拓展活动行程安排表。
八 拓展活动安排:
(一) 拓展竞赛部分
全体员工分为红、黄、蓝三组,每组需任命一名队长,由该名队长组织确定队名口号并负责该队拓展竞赛的进程及相关事宜。
1、 拓展竞赛评分标准
任务1(15分):跟陌生人要电话号码。
每组必须跟陌生人要3个电话号码,3个号码必须来自不同的陌生人,要到1个号码得5分、2个为10分、3个为15分(判定标准为手机号能拨通并与人对话(采用扬声器方式拨打),说声“谢谢”!)。
任务2(15分):跟陌生人合影。
每组所有成员需分别与3个陌生人合影,合影一张为5分、2张为10分、3张为15分(判定标准为全体队员及路人都必须必须正面清晰出镜)。
团队建设活动方案三
一、组织人员分工
指挥员:总经理
培训师:副总经理
裁判员:行政经理
二、团队比赛
1、破冰活动
时间:20分钟
活动目的:打破隔阂、建立相互熟知、相互信任的团队氛围。相互之间的沟通是树立这种信心的基础,一旦信任完全建立,你会感觉到团队的工作气氛是那么的轻松、愉快。
活动内容:
1、将所有成员分为三组,让每组队员围成一个向心圆,直径2—2.5米,选一位队员站在中央。
2、每个人伸出自己的双手,中央的队员则双手抱在胸前,并做出以下的沟通对话。中心队员:“我叫„„(自己的名字),我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了没有?”全体团队成员回答:“准备好了。”培训师“我倒了?”全体团队成员“倒吧!”
3、这时整个身体完全倒在团体成员的手中,这时团队成员把中央队员顺时针推动两圈。
4、建议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来试一试。
5、要求在圆中央的人倒下时应保持身体直立,并不要打开双手,以免伤及他人。
2、毕业墙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大。学生社团的出现和繁荣说明,现代大学生正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学生”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学生”转变。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存在不少问题。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则有利于其今后的发展。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不仅数量多、学科覆盖面宽,而且学生的参与也非常活跃。学生社团开展了一系列集思想性、学术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生社团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和符合学生个性的丰富实践,正在成为丰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
(一)加强社团建设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重要环节
1 社团建设是高校实现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 学分制的实行和学生宿舍的公寓化管理,为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等能力提供了机会。但是,这两项制度的实施也淡化了班级概念,这就需要一个新的组织载体来协调这种状况。而学生社团可以加强同学的交流和群体的凝聚力,遂成为最佳选择。
2 学生社团建设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各类学生社团无不包容了思想教育的内涵,且使之更多地体现于学生的自发要求、渗透于学生乐意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从而使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有利于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学生社团因其浓郁的趣味性、广泛的参与性和明确的目的性,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学校团组织延伸工作领域、扩大组织覆盖、构建新格局的重要支撑。
(二)学生社团是推动校园文化、学生全面成才的重要载体
1 学生社团是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载体 高校教育要不断适应社会对多样型人才的需要。高校的社团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发挥潜质、培养自信、塑造个性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学生社团建设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客观要求 学生社团已融入大学校园文化之中,成为大学生校园课余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能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
二 当前高校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应当看到,社团在发挥诸多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组织松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很多社团在管理机制上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数字成员多、实际成员少;经费管理不力,账目混乱、使用不当;内部机构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缺乏环环相扣的监督职能;很多社团缺乏稳定性。
虽有规范的章程,但很难充分落实。
(二)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开展社团活动,需要相关领域的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目前,虽然社团都配备了指导老师,但缺乏适当的奖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影响了老师的积极性。同时,社团干部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三)开展活动的质量不高,不能调动社员的积极性,社员流失严重 能否举办高质量的活动,是社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些社团活动无计划、组织松散,活动的主动性、系统性不够;个别社团长期不开展活动,形同虚设;一些社团的活动领域有待拓宽,形式有待创新,格调有待提高。各社团在招收会员时风风光光,但开展活动时参加的人却寥寥无几,社员流失现象严重。
(四)物质条件匮乏,经费得不到保证 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学生社团发展的难题。学校对学生社团的财政支持十分有限,多数社团自筹资金的能力和渠道也有限,满足不了社团正常运转的需要;很多社团缺少基本的活动场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团的健康发展。
三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优化高校育人环境
对于高速发展的社团文化,关键在于加强引导,以“三个代表”思想为动力,形成机制健全、领导有力、生动活泼的高校学生社团体系。
(一)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明确社团建设的价值目标 思想教育是社团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引导社团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要在一些发展成熟的社团中构建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两翼的共青团组织体系。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组织建设,保证社团建设的规范性 学生社团的规章制度还应为相应的经费、硬件配置提供保障,从而使社团在制度保障下良性运作。例如,可以在章程、档案、财务等方面加强对各社团的管理,使社团建设更趋规范化。
(三)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社团建设的合作互补与良性竞争 社团的发展和成长,既需要加强社团合作、“走出去、引进来”,以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促进社团的发展;又需要在社团之间开展良性竞争,以便在竞争的机制下使社团的独立性得到更大发挥。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就业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192-02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困扰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这不仅是社会问题,还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自身竞争力的不强。关于大学生就业、学生社团建设的研讨方兴未艾,然而却很少有人将审视的焦点集中于学生社团与学生就业的互动关系上。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学生就业工作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对将来就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大学生社团建设意见,很可能会成为“只有良好的愿望,缺乏成长的土壤”的空想主义者;若只有大学生社团建设意见,没有就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会使行动因为没有正确的目标而陷入困境。只有将社团建建和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才算完美。
一、高校社团与学生就业工作的关系
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步是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社团建设本身蕴涵着进行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的契机,学生社团建设为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提供了现实基础,为大学生就业规划的科学规划提供了实践平台。两者互为需求,相得益彰。
(一)大学生社团建设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新契机
学生社团建设符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需求,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社团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社团有着必要的需求
高校学生社团独具的功能与特征有利于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则需要学生社团作为重要的媒介。因为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是通过社团活动以及其形成的环境和氛围、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潜移默化于教育之中,以此弥补课堂教育“说教”的种种弊端。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社团建设有着深刻影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学生社团建设应有层次性,一方面这符合青年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的水平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逐步上升期时期;另一方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一年级的试探期、二年级为定向期、三年级的冲刺期、四年级的分化期。在这四个阶段,学生都有不同的价值、心理、素质拓展诉求,因此只有分层构建学生社团才更有利于逐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大学生社团建设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新平台”
学生社团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显然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和目标是一脉相承的。在当前班级的影响和凝聚力正在逐渐变小,学生社团的影响力逐渐增大的大学校园里,学生社团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往需要在班级通过教育要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现在则可以借助学生社团这个有着共同爱好、共同目标的团体,学生也更加容易参与共同事业,积极地去掌握知识,培养团队的协作能力。
不仅如此,学生社团建设也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深入推进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可以通过相对稳定的社团文化、价值,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通过社团的规范、章程形成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组织保障,通过分层次、分阶段、多样性社团活动的开展,逐步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让学生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有依托,切实打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平台”。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生适应就业市场的综合能力,融合了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气质修养等因素,在就业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1]。制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内在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综合素质不高
就业竞争力就其本质而言,是表现力的一种,具体指把握就业机会、赢得企业欣赏的资本。其基础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出来的标志便是能力。这使得那些只重视专业不重视基础、只重视理论不重视实践、只重视益不重视素质、只重视培养不重视特长、只重视现实不重视人文素养的分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从而不容易被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造成就业不理想[2]。
(二)核心竞争力不强
就业不仅是综合素质的展示,更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每个学校的毕业生要想在就业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超越对手的“必杀技”,那就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需要自己精心去培育,要克服不良心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3]。
(三)人文精神不足
现在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仅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性格、特长、协调团队能力等,也开始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价值观、工作或经营的理念等。这对于企业培养员工的企业文化素养十分重要,那些不重视文化素养培育的学生,就在人文素养方面表现出了缺失,也自然无法被用人单位选中[4]。
三、高校社团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健康发展的高校社团在大学生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工作能力、职业精神、身心素质等培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益成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载体。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创新德育阵地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拿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学生社团是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其自然具有的群体凝聚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应该能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加强中学生社团建设,是新形势下创新德育阵地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通过共青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把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充分地调动起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互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可以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更多的平台和帮助,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帮助学生陶冶情操、锻炼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学校更应该将学生社团纳入共青团组织的工作体系,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使学生社团成为学校团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抓手,逐步在学校内形成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一体两翼”的工作格局,以更有力地发挥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增强自身特有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承担起引导和管理社团使之健康发展的重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校园的和谐稳定。
二、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学生成长
社团在学生的眼里是一个“快乐的天地,自由的王国”,在这里,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小天地,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开展创造性活动,激发创造的兴趣,增长创造的才干。因此,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首先,它是“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是要张扬人的个性,让人有自由的发展空间。“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让人学会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而社团是以学生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发成立的志愿型群体。它既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表现才能和施展个性的场所,更为学生提供交往、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的开展,可以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而置身于其中的学生,耳濡目染,就会逐渐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从而为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它又是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社团活动可以实现学科教学的课外延伸、拓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学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社团的成员来自不同年龄、班级,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在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开放性的组织中,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的交叉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受益,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再次,它能让学生找到归属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谓和谐的教育,应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应是人的自我表现。社团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在这个空间中得到志趣相同的朋友的支持,使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获得他人的认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他们在社团中体验到的成功感会弥补其在学习、生活中其他场合的受挫感,会让他们克服畏难、自卑的心理,有利于塑造个人的完美人格。
三、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弘扬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有意或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文化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各类学生社团本身即属于校园文化的内容,其日趋多样化的类别和涵盖广泛的活动内容既是自身发展的体现,也是对校园文化内容的丰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既满足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增添了亮丽的风景;还可以帮助校园文化在社团组织的影响下更好地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让他们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承者和打造者。所以,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正可以弘扬校园文化。首先,要充分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富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点的社团活动,既繁荣校园文化,满足广大学生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渗透到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促进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其次,学校要针对各类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其生存与发展的不同规律,聘请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指导社团建设,并明确相关考核、奖励办法,提高社团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提升社团活动层次和品位奠定基础。再次,学校要研究社团发展规律和新时期学生的需求和爱好,鼓励社团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科技创新、文化娱乐、社会实践、体育竞技等活动,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规划设计社团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团活动层次,打造特色鲜明的精品社团,从而引领校园文化发展。
Abstract: Expands and the network media swift development unceasingly along with the university scale of study program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s facing the new challenge. This article analyze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apartment group to organize to construct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has induc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which the apartment group constructed, how explored to display the apartment group to organize effectively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function.
关键词:新形势 公寓团组织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Key word: The new situation the apartment group organizes to construct university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激增。同时由于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有效发挥公寓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新形势下公寓团组织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加强公寓团组织建设能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和覆盖面
学生公寓是学生的聚居地,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有效占领学生公寓这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呢?在公寓建立团组织是一个途径。加强公寓团组织建设, 有效开展各项活动, 能够将共青团的手臂延伸到公寓,有组织的在学生公寓倾听大学生声音,了解大学生动态,引导大学生思想,服务大学生成长,从而牢牢占领学生公寓这一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到全体大学生。
2、加强公寓团组织建设能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方式不当,反而会激发大学生的抵触情绪。在学生公寓建立团组织,推选优秀的大学生担任公寓团组织的干部,让他们组织大学生在公寓开展各类活动,让每个大学生在公寓里有一个参与、展示的平台,这样能更有效的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公寓团组织建设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普及率不高
共青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共青团的组织设置还停留在“学校团委――院系分团委(团总支)――班级团支部”的传统模式,对在学生公寓建立团组织这一团建模式没有引起重视,还没有建立公寓团组织。公寓团建模式在全国高校尚未普及。
2、工作的吸引力、参与度、覆盖面有待加强
部分学校的公寓团组织所开展的工作,没有项目化归类,可持续性不强;没有结合公寓特点,没有贴近学生的公寓生活,导致吸引力不大、参与度不高、覆盖面不广。
三、如何有效发挥公寓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加强公寓团组织建设
公寓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重大作用,高校可以探索建立公寓团组织,并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1)明确职能。公寓团组织是活动团组织,而不是注册团组织。其职责范围限制在学生公寓内,不干涉班级等其他团组织的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在学生公寓组织开展文艺、学习、生活等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2)健全机制。一是健全公寓团支部干部的选拔、考核、激励等制度,公寓团支部干部在各方面的待遇应与班级团支部等同。二是健全公寓团支部在公寓内对团员的管理制度。三是健全公寓团支部各项工作制度。
2、推动公寓团组织工作
(1)实施青年大学生成长服务项目,在服务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公寓团组织可以通过走廊宣传橱窗、公寓简报等载体,及时实习、就业信息和职业道德有关内容。其次是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可以通过组织公寓文化节、“寝室杯”文体和知识竞赛等方式营造寝室学习氛围,丰富寝室生活,锻炼大学生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穿插思想政治内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施青年大学生服务社会项目,在引导大学生奉献社会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以团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支援灾区、结对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中锤炼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李文阁、尚丹、赵虎、王振宇,关于高校公寓建团的几点思索,赤峰学院学报第27卷第3期
关键词:团建;需求;新途径;管理;发展
引言:
共青团西华大学管理学院委员会(简称“西华大学管理学院团委”)成立于2002年,是在校团委和管理学院党总支直接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学院现有基层团支部86个,现有团员2546人,占全院总人数的80.4%。院团委以 “践行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跟党走,创新上档做贡献”为主线,以“服务青年成长,促进青年成才,增强团的凝聚力”为重点,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突出工作亮点,切实服务青年学生。
一、新形势下团建模式探索的主要方向
(一)树立“党团一体化”的工作理念,应对“全民团”问题
当前管理团建面临着“全民团”和“班团一体化”的基本形势。所谓“全民团”,是指团员数占适龄青年人数的比例超过80%的现象,这直接导致共青团组织的群众性凸显,而先进性弱化;所谓“班团一体化”,是指在“全民团”背景下,基于“团支部建在班上”的组织原则,团支部与行政班虽在名义上并存,实质上已内化于后者。
在此背景下,管理团委为解决组织上“班团一体化”造成的团的先进性缺失问题,在理念上积极推动“党团一体化”。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减轻基层负担,优化资源配置;而且使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战斗堡垒与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带动了团支部建设和全体同学共同进步,“党建带团建”机制落到了实处。
1、加强团的组织建设
满足学生归属的需要。学生总是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群体,有些归属需要的满足似乎是自然而然的。
举办团校。这是我们参考党校培训对团员培训平台的一个构想:在团校正常授课内容有团史知识介绍,校园案例分析,时事热点追踪。课堂之外还可以组织学员观看预防犯罪宣传资料片、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在充实团员生活的同时又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2、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组建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
为了规范学校的各类社团,制定《社团管理章程》。从社团的申报、注册到检查评比,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社团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使校园文化品位不断提升。
(二)将暑期社会实践作为班团建设的新途径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实行宽松灵活的选课制、学分制之后,作为传统上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生组织――班级与团支部的内在联系日趋松散,“同班不同课”、“同班不同时”的现象非常普遍。有鉴于此,管理团委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将通过鼓励班级和团支部整建制地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积极探索增强高校班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新途径。
1、加强教育引导,培养自尊,重点促进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社会的变革,使当今青年团员重视自身的价值,不愿失去自我的现状。我们利用团活动日,联系学生专业实际,召开主题团会,诸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伟人”、“争先创优,贡献青春”、“弘扬红色文化”、“学习雷锋精神,塑造美丽西华”等等,使青年团员认识到人生要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认真学习,掌握知识。
2、暑期实践结合实情干实事
今年的暑期三下乡,我院将结合国情、省情、灾情,启动“我们去雅安”计划,为那里的人们带去一份温暖,相关工作也正在积极的筹备当中。
(三)关注“多重贫困”现象,以重点覆盖实现全面覆盖
调查显示,尽管西华大学有着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得天独厚的第二课堂育人资源,但却未能有效覆盖全部在校学生;在那些几乎从不参加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学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家庭经济困难同学。于是,管理学院团委开始关注这一类“多重贫困”群体: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学业贫困和素质贫困交织在一起,从入学时的“适应难”到毕业时的“就业难”一以贯之。从而达到以重点覆盖实现全面覆盖的目标。我院团委正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肯定、欣赏自我价值,这对后进生和自卑感较重的青年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尽可能创造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表现自我,使他们发现确认自己的价值,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团员干部的管理作用
团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赛场,活动中公平、合理、适度的竞争,激发他们拚搏向上,使他们好胜的心理得到满足;活动中学生当家作主,他们的人格受到尊重,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他们的潜能得以发挥。特别是在日常活动中,充分发挥团干部的作用,坚决维护他们的威信,放手让他们想点子搞活动,使他们有足够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实行团员的自我管理,激发其积极性。
总之,我们要尽量在团组织建设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友爱的人际关系,愉悦的生活空间和发展才能的广阔天地,为满足学生归属、尊重、爱、交往、发展等需要提供条件和可能。
二、结论与建议
(一)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团建是高校团建的基础性工程,它在凝聚力、战斗力、工作水平和创新活力等方面的建设和提高对加强高校团建工作意义重大,是对基层共青团组织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拓宽团组织宣传途径,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增强团组织对青年团员的亲和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多为团员青年办好事、办实事,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广大师生搭建交流平台,在实践中给予他们温暖会使我们的工作得到更好的效果。
1、 在学生公寓宣传团学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我们的活动;
2、 开展关于英语4、6级考试的宣讲会、模拟考试等;
3、 通过日常的团组织活动拓展我团与其他团组织和院系的交流。
(三)规范干部选拔、考核制度,强化对学生干部的培训
加强对团干部的培养就是通过团校使他们的服务能力、协调工作的能力、合作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等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增强他们为同学们服务的能力,使团委的学生干部成为学习型的代表。
(四)加强引导创新与传承相融合的发展意识
深入学习,创新形式,打造有理想有信念的团组织;着眼发展,传承发扬,打造规范而务实的团组织;凸显品牌,百花齐放,打造富有管理特色的青年组织。
(五)立足实践,培养团组织的特色文化,突出团的服务职能
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团的品牌活动。(作者单位: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瞿保奎著.学校管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刘海燕.马先义著[M].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黄河出版社.2009.
[3]于建平著.团干手册[M].中国致公出版社.2008.
[4]邢建康著.共青团支部工作实用指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
[5]胡寅生著.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6]彭聃龄著.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米忠诚;中学共青团工作德育功效的理性思考[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