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共筑生命基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李鸣宇出生于1983年,是中国广播艺术团相声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的弟子,先锋相声团“鸣乐汇”的创始人。4年来,李鸣宇携其相声团队不断将相声接轨娱乐市场,以传统相声艺术精髓为内核,调动声光电等多元手段做包装,推出一批凸显时代感与时效性的爆笑娱乐作品。李鸣宇坦言,先锋相声并非要参与市场竞争,而是希望扩大相声版图,让更多人关注和喜欢相声。李鸣宇拥有25万微博粉丝、一年之中连上7次《我要上春晚》、作品入围2011年百度搜索风云榜十大网络短视频……
■谨记师傅冯巩的教诲――创新
李鸣宇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从小酷爱相声,从15岁时开始参加业余相声团体的演出。他笑称那时最郁闷的就是“业余”二字,“不得不承认,业余演员有时是不大被注意的,但毕竟是开始说相声了。”李鸣宇在天津的时候整整听了五年剧场相声,五年里风雨无阻。2002年,李鸣宇放弃了学习12年的国画,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相声表演创作班,即使和那些从小学相声、曲艺世家出身的考生一起竞争,李鸣宇也没有放弃,为考入中戏相声班,他曾经露宿街头,但这些都没有减弱他对相声的热爱。最终,他在考试中取得了专业课第四名的好成绩。回想起这些,李鸣宇很感慨。他表示,非常感谢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特别是在天津听了很多老先生的相声,受到了许多熏陶。
毕业之后,李鸣宇后来拜冯巩为师,并给师傅做助理。李鸣宇说,自己从小就非常崇拜冯巩,所以特别荣幸能拜冯巩为师。“师傅说看到我的表演,很有他过去的影子。师傅还常说起他的师傅侯宝林。但交流中,给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师傅的观念――他最强调创新,因为相声讲的最多的是时令的东西,我们现在说相声脱离生活,从前那些老段子反映的也都是当时老百姓的生活,要与时俱进,师傅最看重这点。有时师傅还抽时间看我们演出,他就坐在台下,之后会作一番评论,我们写了新作品也会给他看。”他说:“师傅从艺术上提携我,从生活上照顾我,我怎么能不努力,回报师傅的恩情呢?”皇天不负有心人,2008年李鸣宇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编剧一等奖证明了自己。
■先锋相声是一种态度
李鸣宇曾在一年当中7次到《我要上春晚》节目现场给观众说相声,新段子《打破砂锅问到底》逗得现场观众笑声阵阵,而且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尹相杰甚至大呼“春晚这么多年落下李鸣宇,太可惜啦!”这些新相声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相声表现手法,还融合了当下时尚元素,让传统的艺术形式焕发出80后观众所喜爱的内容。于是80后的李鸣宇开始思考在网络盛行、综艺节目多样化的当下,如何让相声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不被观众淘汰?李鸣宇意识到,相声要适应大众的娱乐需求,就需要找到让人们喜欢的表演形式。李鸣宇带领他的团队,从剧本创作之初就融合了现代手法,取材于时尚性的社会话题,并打破台上与台下、观众和演员的距离,让整个剧场都变成演员的舞台。再看李鸣宇的造型,西装领结或是马甲衬衫,无不透露出80后特有的时尚气息。
对于先锋相声的理念,李鸣宇侃侃而谈:“先锋相声是一种态度,即颠覆传统只靠‘一张嘴’捧逗的格局,调动一切手段为相声服务,包括声、光、电、道具等多元化舞台效果。只要是可以用到的资源,任何新鲜话题、新鲜设备、新鲜事物,我们都把它变成相声能用的资源,这就是先锋相声的理念。没有艺术可以引领时代,而都是紧跟时代,紧抓观众,相声也如此。例如融入‘脱口秀’这样的时尚表达方式,就又为表演增色不少。”李鸣宇指出,先锋相声重要的是体现相声精神与娱乐精神,以及与观众的互动,“所有现代舞台手段,还是以为相声服务为核心。鸣乐汇注重演员与观众台上台下的互动,以潮流关注的幽默形式,拉近观众和演员的距离,让整个剧场都变成演员的舞台,使得相声也极具‘视觉冲击力’。我们一直在做主题低碳相声专场、相声剧、爆笑剧,将幽默互动进行到底。”
2009年5月他创立了鸣乐汇先锋剧场(位于南二环开阳桥东北角的宣武文化馆内),每周六晚上260个座位座无虚席,笑声不断传出,没买到票的人隔着门听几句也被逗乐。当然这260个座位早已经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了,2010年1月,鸣乐汇在北京东城区东四十条有了第二家剧场。
北京的小剧场很多,且竞争激烈,李鸣宇直言,这种百花齐放对观众来说是好事,而鸣乐汇的特色则是舞台元素丰富,“我们希望相声演员也能有综艺范儿,使相声演员的气质、语速、节奏都有转变和突破,尤其是抖包袱频率更快,形式感要新。”
从刚创办鸣乐汇时的小有名气,到现在发展势如破竹,3年多的时间,李鸣宇携其相声团队不断将相声接轨娱乐市场,以原创相声为主打,坚持发扬先锋相声的路线,目前已有《鸣pad》、《北京好青年》、《拉登死了之后》、《自娱自乐》、《爱情36计》、《甲方乙方》、《你的世界我做主》、《新卖挂票》、《新口吐莲花》等百余段经过观众检验的原创相声作品。
李鸣宇的先锋相声从初创时期的频遭反对到现在越来越被业内接受,他走过了一条并不平坦的路,然而他的坚持得到了回报,先锋相声不仅在小剧场里火爆异常,并且收到了电视台抛出的橄榄枝,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李鸣宇和他的先锋相声了。
三年多的时间,鸣乐汇发展成20多人的专业创作队伍,并拥有100多个原创作品。“我们力求每次表演、每场相声都能给观众新鲜感。”李鸣宇介绍,鸣乐汇推出了退票机制,即如果观众觉得鸣乐汇的相声比别的剧场笑点少,就可以无条件到后台退票。“之所以敢打出这样的‘口号’,是对作品的自信。”李鸣宇称,到目前为止退票的只有唯一的一例,但那位观众第二天又来买票看演出了。“所以我认为只要作品好,就不怕接受观众的考验。”
鸣乐汇的票价有50元、80元和120元几个价位,由大麦网负责票务。除去给大麦网的15%费,剧场的票价在维持剧场基本开支上已经绰绰有余。“但鸣乐汇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靠电视台录像和商演,这部分占到了60%-70%。”
■相声、演员、主持人一个都不能少
除了自己的老本行相声之外,2011年底,李鸣宇参加了20多家地方电视台春晚的录制,甚至跨行当起了天津卫视春晚的主持人。“电视相声是我们的强项,我们不和其他相声团体比,而是和综艺节目比,所以我们以后的路还很长。”
近日,卫生部公告,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标准明确,在食用盐中加入碘强化剂后,食用盐产品(碘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为20~30毫克/千克。该标准将于2012年3月15日起实施。
标准指出,在食用盐中加入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包括碘酸钾、碘化钾和海藻碘。食用盐碘含量的允许波动范围为规定的食用盐碘含量平均水平±3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当地人群实际碘营养水平,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食用盐碘含量平均水平。
此次的国家标准对于食用盐中碘含量平均水平的规定有所降低。此前根据《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第1号修改单,食盐碘强化量为20~60毫克/千克。
走路越快寿命越长
研究发现,走路快慢可预测寿命长短,而走路速度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活力。
研究涉及3.5万名65岁以上老人,结果发现,走路速度每增加0.1米/秒,死亡危险就会下降12%。比如,在75~84岁的老年妇女中,走路最快(速度大于等于1.4米/秒)的老人再活10年的几率为92%,而走路最慢(速度小于等于0.4米/秒)的老人再活10年的几率仅为35%。
专家表示,走路速度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活力,因为走路涉及到身体诸多器官和系统,如心脏、肺脏、肌肉、关节、骨骼和大脑等。专家认为,走路速度将成为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判断患者体质的重要依据之一,速度慢意味着患者可能存在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善血压、调整饮食以及加强锻炼。
晚起者比早起者更苗条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心理学协会在近日召开的大会上宣布了一项新研究,他们发现,与起床较迟的人相比,早起者更苗条、更快乐,也更健康。
英国罗汉普顿大学科学家对近1100名男女参试者进行了有关健康和睡眠习惯的问卷调查。研究人员分析发现,习惯在7点前起床的人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最少,也更可能按时吃早餐。新研究负责人豪尔赫・胡伯博士表示,习惯早起的人和“夜猫子”相比,在保持体重及愉悦心情方面的差异虽小,但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太晚睡觉会降低睡眠质量,即便早上起床稍迟,总体睡眠质量仍很差。且夜猫子容易错过早餐,导致饥一顿饱一顿,而暴饮暴食更易导致肥胖。
绿茶有助减肥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报告说,他们以小鼠为模型进行的动物研究显示,绿茶中的一种名为EGCG的儿茶素可以抑制小鼠体重增加,该物质有望成为对抗肥胖的新制剂。
研究人员给两组小鼠喂食同样数量的高脂食物,其中一组同时喂食EGCG儿茶素。结果发现,EGCG组小鼠增加的体重比另一组低45%,前者排泄物中的脂质比另一组高出约30%,这意味着EGCG儿茶素抑制了小鼠对脂肪的吸收。科学家们指出,EGCG儿茶素似乎既能增强小鼠对脂肪的利用,同时也降低小鼠对脂肪的吸收。一个人可能每天需要喝10杯绿茶才能吸取与上述小鼠摄入量相当的EGCG儿茶素。研究人员说,尽管目前与喝绿茶有关的体重数据不是很多,但仍可表明,与不喝绿茶相比,每天只需饮用一杯以上的绿茶就能看到它对体重带来的影响。
九成手机藏污纳垢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超过九成手机携带大肠杆菌等细菌,人们不勤洗手是手机藏污纳垢的主要原因。
英国《每日电讯报》援引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研究结果报道,来自英国12个城市的调查对象中,92%的手机和82%的机主手上携带细菌。而95%的手机用户称他们平时勤洗手。研究人员发现,25%的手机和31%的机主手上携带葡萄球菌,大约16%的手机和机主手上携带大肠杆菌。
研究人员指出,不少人手洗得不到位,尤其在如厕后。由于手机使用时会发热,细菌一旦通过人手传播到手机即可存活且难以清洁。即便手洗干净,细菌也可能从手机表面再次传播到人体,感染伤口或免疫力低的人群。
调查显示国人洗手状况堪忧
卫生部近日在第四届全球洗手日活动现场的《全国居民洗手状况白皮书》显示,国人洗手行为和知识状况不容乐观,“正确洗手率”仅为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正确洗手需要同时满足4条标准:吃东西前、上厕所后、干完活或下班后、接触钱币后、去医院或接触病人后等5种情境下每次都洗手;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冲洗;洗手时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洗手时长不少于20秒。
《全国居民洗手状况白皮书》是我国首次针对洗手现状的全国性专项调查。调查表明,我国居民正确洗手率处于较低水平。大城市正确洗手率高于中小城市和农村,达到6.0%;各年龄组居民正确洗手率差别不明显;女性正确洗手率为5.1%,高于男性的2.8%;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正确洗手率呈上升趋势。
许多常见传染病,如感染性腹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皮肤感染、沙眼等疾病都能经手传播。坚持用肥皂洗手,可使全球位居儿童死因前两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感染性腹泻的死亡率分别下降25%和50%。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经手传播疾病的有效手段。
维他奶全球第七生产基地开幕,体现低碳环保理念
2011年10月18日,继香港、美国、深圳、上海、澳洲、新加坡后,维他奶集团全球第七生产基地在佛山正式开幕。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执行主席罗友礼先生表示,佛山生产基地的建立,将大大提升维他奶中国区的产能,满足维他奶未来几年的产能增长需要。
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豆奶早被视为健康自然的饮品而备受消费者的推崇。豆奶作为中国传统的健康饮品,蛋白质丰富、低脂肪、低胆固醇,也一直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大豆专家“维他奶”品牌占据了全国即饮豆奶市场份额的领导地位,成为全国即饮豆奶的第一品牌 ,尤其在广州、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占绝对优势。
维他奶佛山生产基地于2011年10月正式投产,占地面积120亩(约8万平方米),总投资额将近5亿元港币。维他奶一贯倡导“绿色营养、轻松生活”的品牌理念。佛山生产基地除了设备先进以外,在设计和运营中也处处体现了低碳和绿色。例如厂房天花采用采光板,减少白天作业照明耗电;玻璃窗采用中空玻璃及特殊材料,提高隔热性能;建筑材料采用环保砖;主厂房的结构使用钢这种可再生利用的资源;建有污水站,处理后的排放水会用来浇花、洗地……在厂区更看到利用循环再造的“利乐”复合纸制成的长凳和桌子,十分环保!
关于2012年调整页码及定价的说明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健康知识的渴求,提高杂志质量,丰富杂志内容,《食品与健康》杂志编辑部将于2012年1期开始,将杂志页码由56页增至64页,定价调整为6元/期。
培训中心12个基层选手们紧紧围绕安全这一主题,声情并茂、铿锵有力地讲述着身边的安全事故案例。从疏忽大意引发的触电人身死亡事故案例分析,到谨言慎行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从对耳濡目染、亲身经历的安全事故到严格执行安全规程避免安全事故的评述……选手们震撼人心的演讲内容、超凡的演讲技巧、诠释了一个个血淋淋的案例背景和许多不为人知的痛触及悔恨,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极富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演讲使现场气氛迭起,选手演讲语重心长,观众聆听掌声雷动,动情之处不免有人为之落泪。选手偶尔忘词的时候,现场观众用更加热烈的掌声给选手加油、打气,整场赛事别开生面,精彩纷呈。
本次比赛旨在弘扬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氛围,夯实中心安全基础。比赛以“安全与责任”为主题,要求参赛选手们结合实际,以演讲的方式阐述自己对安全和生命的理解和认识。选手们纷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身边的发生的一个个事例,给在场的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动活泼却发人深省的安全教育课。每个基层单位的同志既是演讲者又是听众,演讲是围绕安全与生命过程中的所感、所想展开的,每个人所讲的侧重点不同,以事说人,回顾事故经过中,反思事故教训:有的用亲身驾驶经历述说自己家人每日祁盼亲人安全准归的心声,有的以心酸沉痛的表情叙述同行因忽视安全和麻痹大意造成家破人亡的故事,警示着大家在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一不与安全连在一起,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工作方针,“安全在于细节,安全生产离不开认真”二字,愚者在鲜血中总结经验,智者靠经验避免流血……那些血淋淋让亲人心碎真实的事例,与会者听后无不动容。
【关键词】彼得.卒姆托,眼状片麻岩,瓦尔斯温泉浴场,木瓦,物质性,物质,覆层
在面对近年来被翻炒火热的建筑“表皮”(skin)、“覆层”(cladding)、“物质性”(materiality)、“现象”(phenomenon)的概念时,卒姆托的建筑总能提供一些既密切相关又深刻不同的视角。想从卒姆托在瓦尔斯浴场设计中所展示的工作态度入手,去反思一下为何建筑的“物质性”命题会在我们的建筑中缘起,又怎样才能走向一种新的物质复魅。
英文中material(物质的、材料)、matter(物质)同时含有了拉丁词根materia――类似汉语 “材质”的意思,即木头身上坚硬的核心部分;也含有了mater――即“母亲”的意思。我们汉语中的“万物”,虽不是thing的对应物,同样含有生灵之意。可以这么说,每个古老的民族在面对眼前的物质世界时,都曾感受到了自然本身的生命力和生机勃勃的繁衍力。
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
设 计 师:彼得•卒姆托 Peter Zumthor
所在国家:瑞士
所在地区:瓦尔斯
在获得普利策奖之后接受美联社记者电话采访时,卒姆托说:“希望我拿这个奖能给予年轻人诸多希望。他们会说,‘卒姆托这样做,所以我们应该也能这样做――致力于建筑的所有方面,而非仅致力于形象或外表’。”
卒姆托称那些奢侈工程为“美丽表象”。“我更在乎真东西、在乎实质,”他说,“这就是我设计耗时比别人多的原因。
从一个4000平米的浴场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太多的东西。有关建筑“物质性”的讨论一旦深入到具体建筑身上,如此微妙复杂。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中,不可能被完全消解成为材料科学。在地质学的命名中,岩石的种类也就300多种,而在世界范围内工匠眼中,天然石材的名称却有几万种。二者的数量差别,也正是“作为基质的物质”与“文化行动中的物质性”的差别。机缘巧合,沉睡在地层中仍在缓慢变化的矿石,记录着地质事件的矿石们,遭
遇到了采矿人,并因为自己的某些品性,向工匠们展示了自己的某些“潜能”。然后,靠着工匠的双手(如今是机器)把它们加工成为建筑的基石,或是宛若植物枝干的哥特式教堂里的石肋。在这样的物质变形系列中,每一步都同时交织着手艺、目光、思考、材质、模式、改动。就像人的肌肤会呼吸、会展示生命体症,甚至会因为愤怒或兴奋变色一样,建筑的肌肤也曾经具有着表情和与外界交流的功能。这里,没有恒定的公式,也不存在唯一解。很久以来,建筑的肌肤就是在和具体的人群以及具体的场地氛围的对话中,适应着,工作着,缓慢地老去。在现代建筑身上,建筑的肌肤转化成了覆层,成了装饰,或是防止内心受伤的面具,我们也就在建筑材料的“物质性”中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事物:比如,仿古做旧的技术,大量的合成材料,昂贵但不体现本地属性的舶来品,以及在电脑界面上的虚拟材质。我们也在反反复复的关于“装饰”/“不装饰”、“真实”/“不真实”的争吵中,看到了潜伏在建筑表皮中的那个挥之不去的话题:自然与人、客体与主体、物质与精神、肉体与心灵到底该构建怎样的关系?显然,倘若心灵无法返回身体,物质仍然剥离感情,建筑持续地隔绝于土地,此类似争吵还将持续下去。
自90年代以来,人类学中也开始重视对于“物质性”的讨论。作为一个把他者“文化”当成自己的体验、观察、报道、研究对象的学科,人类学里关注的“物质性”也是怎样调和与重塑个体与社会、人的文化性与生物性、心灵与身体、理念与物质、结构与过程的关系。这里,我们的确可以看到梅洛-庞蒂、布迪厄、德勒兹等人的影子。人类学家的“物质性”也是希望“文化”能从传统的符号论告别,同时又不要重新陷入唯物、客观主义的泥潭里。
瑞士瓦尔斯的温泉浴场,使石材变得登峰造极 。而且卒姆托的设计概念,空间的组织规律和空间划分特征,光的运用,堪称炉火纯青。
这些看着错落、不规则的片麻岩条,实际上只有3种厚度型号,31mm、 47mm、 63mm。每道石间抹灰的厚度为3mm,这样,由上述三种厚度型号的石条加上3道抹灰构成的一条石带就是15cm。这栋建筑所有贴着片麻岩的部分都是基于15cm这一基本单元:地面、过梁、窗沿、门框,天花的条板,踏步上的板材,都是基于这一单元。由于长度上的错位,石条的确很像“织品”。卒姆托说,我们“将这些层累的石条和接缝编织成为具有着一种均匀、不间断的结构化的肌理条带”。由此,我们就不奇怪,为什么许多评论家看到瓦尔斯浴场墙体,就会想起森佩尔的覆层理论――建筑起源于人类对温暖的空间界面的渴望和编织;而另外一些评论家则注意到了这些石头组合的方式,能够跟远山冰层结构相呼应;还有人注意到了这种肌理跟石矿开采过程中的锯痕的相似性。。。。。。
建筑一半埋入地下,采用了当地的石材,进行整体式的石块板构造,感觉又如迷宫,他把石材切割成薄板,用混凝土作好构架后置于事先砌筑好的石板墙上,精确的确定相互间的距离,并留出空隙让阳光直接进入,比安藤还纯粹。石块层层叠上,经过精确的划线量准,加上还要设计功能和气流的关系,使建造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建造,变的矛盾和困难。这种建立在对建造充分了解之上的再创造,让人惊叹
在知道 Peter Zumthor 之前,对他设计的 Therme Vals(瓦尔斯温泉浴场)和 Bruder Klaus Chapel(Bruder Klaus 教堂)有点图像记忆,尤其是后者,因为时间比较近一点。在 Pritzker 公布之后,各种资料就汹涌而来,打开了一扇门,在各类 Peter Zumthor 获奖信息中,里面的图片很多以 Bruder Klaus Chapel 打头阵。Bruder Klaus Chapel 留在头脑中最早的图像是三幅:一幅是让人心旷的蓝天白云之下,让人神怡的绿地田野之上,矗立着一座土色的封闭的狭长形多棱柱,不是很大也不是很高耸但非常显眼,眼前一条似乎从草体上踩出来的露着沙砾的小路自然通向这个建筑,有个小门,墙体上可以看出一层层的肌理。第二幅中心一团亮光,四周黑色的一条条粗糙表面的凹槽带向中心聚拢,是教堂的室内,这些粗糙表面的凹槽是墙壁,凹槽上镶嵌有一粒粒的珠子,墙上还插有一个如同水表转动开关一样的转轮,如同启示或受礼一样的光从顶上照射而下。第三幅是在那些粗糙凹槽墙面前,方形的铁柱上有一尊半身塑像,塑像也是粗手笔,黑色,不知道是什么神像,旁边从墙壁支出一个四方长条槽形烛台,点着蜡烛,神像另外一侧地上有一盆干花,地面也是粗糙不平的,锡铅颜色,不像水泥。
而后看了更多的图片,发现越发喜欢上了这个建筑,外墙看上去像一层层夯土,整体平洁的表面也露出一些粗糙(平整的土墙和平坦的混凝土给人是完全两种感觉,如我们“人与物的距离之变”中所说,土墙的平整让人感觉可触摸,因为它的工艺制作可以想象触摸的),上面有一串串洞眼,感觉有点亲近。门上方有一个简单或者简陋的十字架,像两根铁条焊接而成,而门是三角形的,非常厚实,不知道是怎么转动的。从图片中看出这个教堂的内部空间很狭小,四周向中间聚拢的粗糙凹槽墙壁,光线的作用不由的把人引导到上方的洞口,不由的从感官开始升华。有很多把人导向升华的建筑,宏伟的高大的狰狞的压迫的,但很多都是有点虚张声势的,在“象征的消失”中说到过我们讨厌这种强加和驱使,就像那几根现在不知搬到何处去的民族团结柱,有时我们也讨厌“升华”本身,因为它在现在是如此不值得信赖。但是在这,在这个 Bruder Klaus Chapel 内,就无法阻挡这种由感官而生的“升华”,因为它是来自自身,来自向内的探索,来自个体,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就只有自我和宇宙,没有社会。它是如此贫瘠,那种让人感觉熟悉和亲近的贫瘠。
再看一些资料介绍,更叫人赞叹了。这个 Bruder Klaus Chapel 内部的空间是先用树木搭建而成,筑好外墙后用火烧这些树木,留下那些粗糙的凹坑,不规则五边形外墙是使用的是“rammed concrete”(冲压混凝土),和我们熟悉的夯土墙(Rammed earth)类似,使用当地的泥土砂石,也包括白水泥,由当地人筑造,一次一天向上筑50厘米,一共24层12米高,每一层代表一天的一小时,它共用时1年完成,一层层不平的肌理就显现而出。从附近森林砍伐来的112根树木达成帐篷被熏烧3周之后移除,留下了凝固住树木味道的内壁,而地面则是铺上了熔融的4吨回收锡铅合金(混合有锑)。
很多人包括 Peter Zumthor 自己都说,他的建筑需要实地体会,而不能仅仅从照片中来体验,但对于我们此时来说,只能通过照片来认识他的建筑,而照片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通过其他人的眼睛来观看这些建筑,他们的专注和发现,他们的凝视和想象
Sogn Benedetg (St. Benedict) Chapel 是 Peter Zumthor 第一个获得国际知名度的设计,建造时间是1985年到1988年,这座小教堂位于瑞士 Graubünden Sumvitg 的 Sogn Benedetg 乡村,Google Maps 地址(可以看到海拔1300米)。这些山村间的公共建筑本身就有一层迷人的色彩,尤其对旅行而路过的人来说。原先村子的一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在1984年被一次雪崩给毁坏,新教堂的选址在通向山林的路边被森林保护免受自然灾害,村子想建一座现代一点的教堂以适合年轻一代人。
St. Benedict 教堂整体是一个水滴形,从饱满的圆弧过度到尖点,我看过一幅图把这个形状和无穷大符号的一半相比较,饱满的圆弧一段提档着山谷吹来的风,尖点则是朝向森林。教堂端庄地矗立在一个较陡峭的斜坡上,红铜屋顶如同树叶状的像两侧倾斜的弧面,脊棱上有一个十字架。屋顶下是一圈窗户,而建筑的主体外部是木瓦如鳞片一样裹满一身,木瓦由于不同的光照就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向阳面的红棕色,被暴晒的部分则变成了黑色(一张瓦片上也有不同的颜色区域),而背影面却是灰色(因为水分散发),所以随着时间气候的变化,这个教堂也阴晴圆缺般改变着或者说记录着变化。这种木瓦(shingle)外墙在当地是很常见的,只不过 Zumthor 使用更小,木瓦用火烤干,然后一片叠着一片(一部分露出,露出的部分盖住下面一张的一部分)挂到里面的木板墙上(应该是使用木钉吧?),每一块可以单独更换,鱼鳞状或者羽毛状的木瓦如同皮肤一样保护着此地雨雪天气下的教堂,并且让人感觉是可以触摸的,温暖的,与人有着非常近的距离。旁边有一个细长的分离的木架钟塔。
St. Benedict 教堂的门从一侧延伸出来,没有破坏建筑的整体,而且这个门很谦逊。Zumthor 的细节非常考究,比如台阶和教堂整体是分离的。如果你查看 Flickr 上人们拍摄的这些照片,可以看到这些细节设计是非常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比如这个门把手,非常简洁的设计,让人感觉很舒适安全稳当,感觉既可靠又不需要费多大力就可以打开,把手和木纹门的距离也足够。而在 Zumthor 的那本《Thinking Architecture》 书中,恰好是门把手开头的:
世界第一高楼不断易主,全球最高酒店也几经攀升换位。不过,全球最高酒店并不出现在拥有现今世界第一高楼的迪拜,而是香港。在香港丽思卡尔顿酒店之前,全球最高酒店是上海柏悦酒店;在上海柏悦酒店之前,全球最高酒店为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2011年12月18日,目前世界第二高酒店深圳瑞吉酒店开业;进入2012,世界第三高的酒店广州四季酒店于8月15日正式营业。
人往高处走
高空酒店的出现与发展与城市建筑本身的发展密不可分。它是人类向上的欲望膨胀和延伸。人类总是需要不断征服高度,来满足自身的征服欲和成就感。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大量人口急剧向城市集中,这种源自人性的驱动力,使得高层建筑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电梯的发明使建筑逐步增高变得可能,这个建筑史上历史性的时间是1855年,在美国的芝加哥,因此它也被誉为近代高层建筑的发源地。在这里诞生的第一座高层建筑是家庭生命保险公司大楼,一共11层55米高。芝加哥涌现了一批建筑巨匠:詹尼、鲁特以及沙里文(高层建筑之父),成就了高层建筑史上辉煌的“芝加哥时期”。20世纪初,广泛采用的钢结构使建筑达到了100米的高层。1931年,102层的帝国大厦在纽约落成,之后40年,它一直雄踞世界最高大楼的榜首,成为摩天大楼以及纽约的象征。
20世纪末,亚洲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如香港中国银行,香港汇丰银行等,之后又有马来西亚的双子塔、上海的金茂大厦,超高摩天大楼的排行榜,由原来的美洲独霸,开始转为亚美争锋。2004年竣工的台北101、位于阿联酋迪拜的哈利法塔(迪拜塔)、上海金茂大厦、上海环球贸易中心、香港环球贸易广场、广州塔、东京天空树、深圳京基100等超级摩天大楼的出现,占据了世界高楼榜单的大多数席位。这些超高建筑里面,大部分都有着城市配套功能很重要的一部分—酒店。到现在,高空酒店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酒店形态,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优势与特点。而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则成为当地人尽皆知的地标。
摩天酒店 目前世界最高酒店前五都在中国
Locatioon,永远是一家成功酒店不可或缺的基石,也是一家酒店开业前首先考虑的问题,对于高空酒店而言更甚。高空酒店一般都位于城市的最中心,也是城市绝对地标的摩天大楼里。
然而,世界最高的酒店并不是在如今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虽然楼高达160层、828米,虽然也有一家酒店,而且还是鼎鼎大名的阿玛尼,但酒店仅仅只是位于大楼的第5至第8层,以及38和39层。
如今世界最高的酒店是484米的香港丽思卡尔顿酒店,酒店占据了位于九龙环球贸易广场(International Commerce Centre)第102层至第118层,2011年3月开业,从上面可以俯瞰维多利亚港两岸美景。这也是目前香港最高的建筑,世界排名第四。
在香港丽思卡尔顿之前,最高酒店的荣誉属于上海柏悦酒店,大概高度406.8米,位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第79至93层,于2008年9月开业。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本身高度在香港九龙环球贸易广场之上,是上海第一高楼、中国第二高楼有、世界第三高楼、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但它总共只有101层(地上),高度却达491.9米。
2011年12月18日,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集团旗下的深圳瑞吉酒店开业,又将上海柏悦酒店的地位拉下了一级,深圳瑞吉酒店坐落在深圳地标性建筑京基100大厦的73层至100层,最高达441.8米。这个,也是目前世界摩天楼第8的高度,远远将占据14年之久的深圳最高楼—383.95米的地王大厦“踩”在脚下,成了这个国际金融之都的新天际线地标。
和深圳一样,坐落于珠江新城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当地人昵称的“西塔”,以建筑总高度432米,也取代了原先391米的广州地标中信大厦成为广州最高的写字楼,跻身全球十大顶尖超高层建筑之列。西塔一共有103层,而其主塔楼顶部的30层,70~100层,则属于目前全球最高的四季酒店—广州四季。这样它就成为仅次于香港丽思卡尔顿和深圳瑞吉之后的目前世界第三高的酒店了,而上海柏悦酒店则又降了一位。
在上海柏悦酒店之前,全球最高酒店的荣誉属于1999年8月开业的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位于楼高88层、420.5米的上海金茂大厦的第53至第87层。而美国芝加哥的 Trump International Hotel & Tower 虽然楼层达92层,但高度只有1361英尺(约414.8米)。这样说来,全球高度前五的酒店似乎都在中国了吧!
设计 各有千秋
2.业务洽谈会上您那潇洒的风度、热情的面容、巨大的魄力犹在眼前,我以有您这样的朋友而自豪。愿鸿雁传书,互通信息。共谈天下事,相看万里人。 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
3.新的一年到来.企长一周年我长一周岁.我愿与公司共成长.祝愿公司业绩年年长.
4.喜鹊道贺鲜花艳,庆典隆重祝声欢,诗文颂歌衷心献,公布业绩日月年,局司支援很周全,创业成功十整载,如今确立广财源。
5.物换星移,岁月匆匆,蜀中制药十年华诞;继往开来、勇攀高峰、共创企业美好明天。
6.我谨代表本公司向支持、关心和帮助xx发展的xx有限公司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祝xx10周岁生日快乐!xx愿与同行紧握合作之手,在发展和繁荣我国xx事业的伟大工程中,同心同德!共生共荣!
7.我代表xxxx祝福xx事业蒸蒸日上!祝xxx经理带领的xxxx团队越来越壮大!!愿xxxx和xx结下的团结友谊之树长青!!!
8.随着新年的到来,预祝贵公司规模扩大,业务发展,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9.数易春秋,风华正茂;几载耕耘,硕果累累。值此我公司xx周年之际,恭祝xxx公司早日成为中国第牌的公司,并在新的征途中再谱新篇!
10.数年来的年风雨探索路,方显英雄图竭尽品牌之能事,共筑辉煌看XX!值我公司成立xx年之际,谨向公司表示最真诚的祝福和最热烈的祝贺。
11.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公司,向前来参加我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仪式的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为公司至成立以来而付出辛勤工作的各位员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12.十年易春秋,风华正茂;十年载耕耘,硕果累累。值此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十周年之际,恭祝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早日成为中国第牌的制药公司,并在新的征途中再谱新篇!
13.十年激情岁月,我们共同走过;十年创业诗篇,我们共同谱写;十年喜怒哀乐,我们共同分享;十年我们手拉手,跨越雄关漫道;十年我们肩并肩克服艰难险阻。公司成立十年,我首先要感谢全体股东在xx十年的不同时期作出的贡献,没有四位原始股东就没有xx;没有孙培盈同志就没有四开双色机;没有张广建、程新民同志就没有四色胶印机;没有崔永利同志就没有我们立足的这一片土地,在此我对他们表示感谢!其次我要感谢公司的全体员工,特别是三年以上的老员工,衷心感谢你们对xx公司的辛勤工作!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冒酷暑战严寒、起早贪黑的日日夜夜;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们在一起风雨兼程、披荆斩棘、不断克服创业路上种种艰难的日子。正是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才初露锋芒,迎来了激情澎湃、充满活力的十周年!
14.祝愿xxx公司未来的创新不止、起航、我相信xxx公司一定会继续稳步、持续、健康的发展!
15.祝您在新的一年中,吉祥如意、笑口常开;也预祝我们在新的一年中,合作愉快,万事如意。
16.值此xx集团成立10周年之际,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携全体员工向你们表示最热烈地祝贺!并对xx全体同仁为公司发展壮大付出辛勤努力和做出卓越贡献,表示由衷的敬佩和崇高的敬意!
17.值此2010年新春即将来临之际,请允许我代表项目,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向全体员工及家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祝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18.展望未来,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充满了无穷的机会与挑战展涛声催人急,xxx正是腾飞时。祝愿我公司在中国的xxx行业迅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再创伟业!再铸辉煌!
19.在这灯红酒绿年代,我们永怀逝去的日子,我们展望未来的美好,我们与xxx公司久久相伴,我们与xxx公司携手并进。
20.在今后的工作中,xx将一如既往地加强与兄弟公司亲密协作、相互支持,为集团的销售目标奋勉前进!诚信、忠诚、率直、勇于任责、有牺牲精神、以身作则的行为准则,是缔造xx成就的基石,这种精神和风范将进一步激励百利同仁同舟共济、勇攀高峰,再创百利美好未来!衷心祝愿xx集团生意红火、财源广进!祝愿百利药业全体同仁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21.在公司x周年庆典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候,我更要感谢**公司全体员工与发证机构,是你们对**产品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对**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认同,对**公司管理决策的有力执行,我们的事业才有了今天这样崭新的局面,我们才战无不胜,才能在中国**产品行业里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22.在风雨中,走在泥泞的路上,我会想起探索者的路,想起您曾在冷嘲热讽的风风雨雨和满地世俗的泥泞中迈动坚定的脚步。于是,我赞美:风雨的路,泥泞路勇敢者的路!
23.在**公司满怀豪情迈向**周年之际,首先我仅代表我们??公司向一直给予我们支持和厚爱的老朋友**公司表示由衷的感谢,并祝贺**公司在这**年里取得的不菲成绩和隆隆声誉。祝愿贵公司在往后的日子里生意兴隆、万事如意,越来越红火!
一个国家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要具备相当的综合国力外,还必须保存和发扬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承载着衣食住行的工艺造物文化。在国际化的大潮中,一旦失去本身应有的特色和风貌,其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损伤。因此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工艺造物文化和美学思想,是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众所周知,中国造物文化的悠久、发达、辉煌、丰厚,无与伦比、举世公认。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未能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学科。但是没有系统整理不能误解为没有系统的工艺美学思想存在。为此我在1989年发表的《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述评》一文(见《中国工艺美术》总第32期)中明确指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传统工艺美学已经初步形成了思想体系和理论形态,并从7个方面对其重要内容作了简要述评。继续这一研究,本文将进一步对传统工艺造物文化的基本范畴、理论框架及其思想特色加以述评和探讨。
一、发掘传统工艺文化的理论基石
范畴是理论构建的基本概念,是构成体系“网结”的支点和要素。范畴系统,是概念范畴间的内在联系和层次结构。因此,发掘传统工艺文化的理论基石,寻求和建构传统工艺美学基本范畴的理论框架,是建立科学、系统理论的首要前提。但是,要想从传世的有限几本工艺著述中找到这样的理论范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技术思想是和古代的哲学思想融汇一体的。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于道与器、物与欲、文与质、技与艺、用与美等工艺美学基本范畴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或取譬引类,或直言阐述,连篇累牍,史不绝书。《周易·系辞》更是一部阐释天道易理“人文化成”的宏篇巨构和百科全书,其中就包括了工艺文化“开物成务”的丰富内容。例如制器尚象、立象尽意的致思方式;道寓于器、载礼释道的教化功能;以意立象、取象构形的造型意识;天人合一、共生共荣的美学追求等等。如果有人说引用这些范畴概念是妄测臆改,牵强附会,那么,我们如何认识这些范畴概念就成为问题的关键。下面有必要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作为概念范畴形态的精神文化,是建立在物质文化基础上的,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概括升华。汉字“范”即工艺造物的模具。《荀子·强国》:“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得齐。”而“畴”指已耕作的田地或田地的分界。可见“范畴”就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基础上对事物的认识。“道与器”,道即理,《说文》:“理,治玉也,从玉里声”。玉有脉理,依其脉理而治,就是理。“质与文”,质就是器物的质地,文即图案纹样之“纹”。可见这些概念,原本就是工艺造物原初意义的引申。我们只不过是把“借走”的概念“物归原主”,从本质上或本体上没有什么不妥。
第二,工艺造物的双重建构,工艺及工业历史的对象性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打开之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马克思语)。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实际上工艺美学比传统美学更接近哲学。建立在实用理性、经验直觉、意象思维方式和讲究“经世致用”的传统哲学如《易·系辞》,更接近于广义的“营造学”。“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己者也。”工艺与传统哲学的双向靠近,使《易·系辞》的工艺文化人类学和工艺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内涵便凸显出来。对于人类文化的起源、社会文明的发展、衣冠文物与发明创造一一对应:渔猪时代(庖牺氏),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农耕时代(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垂衣裳而天下治。“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把这些工艺造物、文明建树推崇为圣人的事业。“以制器者尚其象”视为推行“圣人之道”。“尚’就是注重、效法,这里明确指出了《易经》对于工艺造物方法论的重大意义。
第三,工具(广义)性的造物实践,“开始对观察世界造成极为多样而广泛的客观因果联系”(李泽厚语)这是《易》之所谓体察天道、人文、万物化醇的最深刻的基础。从钻木取火到烧陶、冶铜“五材”的掌握,再到“五行生克”和“五德始终”的“改正朔、易服色”,穷理尽性,品物流行,弥纶天地人“三才”之道;从形、色、材,位、向、数,时、比、应的构物系统要素,到天人合一的有机生成论和时空一体的文化生态观念,尽精微、致广大,囊括造物玄机。如果说《周礼·考工记》为传统工艺美学提供了基本的技术论,那么《周易·系辞》为传统工艺学提供了基本范畴和方法论。两者构成了传统工艺文化的理论基石。
二、传统工艺文化造物观念的基本范畴
传统工艺文化造物观念的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见图示一)
附图
图示一:传统工艺文化造物——造形基本范畴
(一)图示说明:
(1)概念设立:循用旧名,但要汇通古今之义。
(2)逻辑层次:由上至下,从普遍到特殊、从总体到个别,再到综合、整体。
(3)逻辑顺序:以人为本位,统搅道、器、形;造物即造形,“形”位居中心;由构思到构形,再由构形到统形(型器、形象、形制)。
(4)此表为传统工艺文化造物——造形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工艺美学的意匠美、造型美、色彩美、材料美、技艺美、形式美等基本范畴虽未列出,应为其中包含之义。
(5)传统概念的包涵性、多义性和模糊性,义理解释紧扣造物宗旨,不务诠析详尽。着重理解概念范畴的理论框架。
(二)基本范畴
1、本体论对偶范畴:天人、道器、理气、文质
(1)天人天即自然、造化;人是人文、社会;物是物质、物体。天——人——物主要指人与自然物质变换之关系。天人合一是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自然与人的生命活动、生存方式休戚相关。尽人性以尽物性,尽物性以“参天地之化育”,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五行》)。师造化自然天成,尽人功巧夺天工。从而也规范了工艺美的两大基本类型。
(2)道器从《易》开始,中国古代传统中道、器并举。“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总体看这里并非空说易道。“道者,器之道”,无弓箭即无射道,无车马也无御道。“道寓于器”到制器的“载礼释道”,是作《易》者的本意,也是传统造物的一条规律和基本社会功能。综观中华五千年的衣冠文物、宫室器用、典章制度,宗宗件件为既定的社会秩序形态提供着合法性的支持;为“大一统”社会体制的形成,发挥过何等重要的作用!“器之道”真可谓神矣!
(3)理气理,通常指条理、准则。《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诗》:“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凡造物皆须“审理定则”,就是要符合物理、物性和规矩、法度。气是宇宙和生命化生之元。“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庄子·外篇》)。故气又代表一种生命力。传统工艺造物传神,讲究“气韵”,是独具特色的概念范畴。
(4)文质《说文》曰:“文,错画也,象交文”。段玉裁注:“像两纹交互也。纹者文之俗字。”可知本义为纹饰。它指的就是色彩、线条的交叉组合结构所呈现出来的形式美。《髹饰录》指出工艺造物要“质则人身、文象阴阳”,就是要求以人自身作为内在的尺度;外在形式要有阳刚和阴柔之美。中国古代文“”的宇源取象,肇自人体的文身。孔子引申为仪表修养,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对造物而言,就是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功能与装饰的统一。
2、形象发生论范畴:意、象、形、法、技、意象、意匠、型器、形制、形象。
(1)意有意图、意想的含义。作动词指意会、料想、测度。造物指创意。
(2)象有二义:一是指形状象貌,“象也者像也。”(易辞)。二是想象之象,作动词指象征。
(3)形《说文》:“形,象形也。从彡开声。”古人造“形”字是从毛饰画文而来。指形质、形状。
(4)法《易·系辞》“制而用之谓之法”,指方法、作法,也指标准、模式。《管子·七法》:“尺寸也、绳量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也指效法、遵守。
(5)技《说文》:“技,巧也。”工部曰巧者技也。二字互为转注。指技术、技巧。古代观念“技艺相通”,因此,还包括艺术加工技巧。技艺美是构成工艺特殊本质美的重要因素之一。
(6)意象是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意象的形成是客观物象经主体意识的加工,糅入人的意志,情感,思想观念,带有理想化、创意化的形象。它也是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一种思维形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意象的获取乃是造型观念、审美心理最基本的部分。(7)意匠意匠是人心构想之象,心意如匠师之筹度。与现代词构思、设计同义。意匠是工艺形象发生论的中枢“大脑。”
(8)型器工艺造物文化中“器物层”之统称。包括器皿、器械、工具、农具、仪器、兵器等。
(9)形制工艺造物文化中“制度层”之名词。形制就是按规定的制作式样。例如:宫殿、陵墓、服饰、舆仗等象征礼仪、等级的器用和式样。
(10)形象工艺造物文化中“观念层”之“工艺形象”,通常指从艺术和审美表观的角度,涉及功能、材料、技术以及装饰趣味与生活情感等方面,对于形象的塑造与评价。
3、造型要素系统范畴:形、色、材,位、向、数、时、比、应。
(1)形此处指造形及造形要素点、线、面、体。“形乃谓之器”,“成形曰器”(易辞)。人类对形的深刻认识,主要是在制造工具的实践中,体察到各种形状变化与功能的关系,并在造物中形戍了物态化意识。
(2)色即色彩。传统创立了独特的“五原色说”(青、赤、黄、白、黑)。非常重视色彩的作用。色彩成为地位、等级甚至国运的象征。
(3)材材料、材质,造物的物质条件。《考工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工。”取材应时,因材施艺,讲究材美工巧。
(4)位一指空间位置,也叫构图布局。二指定位,当位,如图案的“四方八位”。成位立象,各得其位。
(5)向指方向和变化的向度与趋势。如发射、向心,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等。
(6)数指与形象呈现有关的所有可数字化的要素。如大小、长短、比例等。也指数理。《易·系辞》:“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逐成天下之文;及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7)时指天时季节,也指时代、时尚。造物应时,识时知变。传统造物观念中,十分重视“时”的要素,因为万物因时而变,形成一个动态时空系统。
(8)比有比较、比和、比喻之义。《易·序卦》:“众必有所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物连类、比类取象、取类供喻。无论形象、寓意皆因“比”而得,故视其为造型系统必不可少之要素。
(9)应指物与物、物与人的交感对应。物与物同类相感、同声相应,或异质互补、相反相成;人与物的感应就是生理、心理作用以及精神对物质的“穿透性”。“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易·系辞》)。
三、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的理论特色
传统工艺文化有自己独特造型理念、创造心态、视觉模式和构形规律。从形象发生学范畴讲求意、象、形三分,而不像西方“就形论形”或追求所谓科学的视象(如透视、光影等)。反映了中国造型哲学和艺术思维的独特性。首先形、象对举而有别:“视之则形也,察之则象也”(王夫之《尚书正义·毕命》)。形是视而得之的客观形貌,偏重于客观性、空间性、静止性的一面;象是“心眼”观察思考得来的形象,与形的实体性相比,具有空灵性、意想性、象征性的明显特征,是对有形之物的超越。王弼《周易略例·明象章》说:“触类可为其象,合义可为其征”。不仅对“象征”一词作了精辟的解释,同时指出象的意义生发结构是开放性的。这也决定了“制器尚象”类的工艺、建筑属于“象征性艺术”。
第二,以象形取意、立象尽意的致思方式,突出“意”的主导地位,树立了“意象”和“意匠”的核心概念,奠定了传统艺术注重心理意象创造的基本特征,也决定了传统美学偏向伦理或社会美学的价值取向。制器的社会象征意义或祈福、纳吉等观念意蕴的表达,成为传统工艺美学显著的构形意识。
第三,比类取象的思维方法,立象尽意的思维逻辑,规范了取象构形的造型意识。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易教下》中说:“物相杂而为之文,事得比而有其类。知事物名义之杂出而比处也,非文不足以达之,非类不足以通之;六艺之文,可以一言尽也。……故学者之要,贵乎知类。”比类取象就是通过提取具有相同特征事物的理想“范型”,共理相贯,据形系联,通过比喻、象征、联想、推类等方法,建立起形象符号与意蕴传达的普遍联系,即所谓“立象以尽意”。更通过类型化、程式化的艺术语言,取象构形塑造形象。这种方法的形象思维,使人的视觉经验和审美表现上升到理性而不趋于概念,(程式化不是概念化)“意象造型”成为传统造物最典型的本质特征。
第四,传统工艺造物文化有自己独特的造型哲学。造形是如何发生的?根据《易》的解释:“精气为物”,“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是自然界蕴藏的精灵之气,相荡相摩,辟阖相循,赋形以生命的呼吸。“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山川草木可见其形而不称其为器,何故?物质的自然形式就其不适合人的需要这点来说,还是一种“无形式的物质”,工艺造物赋予其使用价值、文化涵义和功能形式,方成其为器。“成形曰器”——成形就是造型。传统观念视物为“有机生命体”,各种造型相互连锁相互照应,这是贯穿了古代中国探颐索隐之“造型哲学”的大原理。(见〔曰〕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钱钟书也说:“盖吾人观物,有二结系:一以无生者作有生看,二,以非人作人看。鉴画衡文,道一以贯”(《管锥篇》卷四1357页)。传统哲学和艺术中的直觉方法讲“体物”,“此是置心在物中究见其理”(《朱子语类》)。因此从不脱离人谈造物,也从不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孤立地分开而“就物论物”。而是兼顾物理、数理、心理,使之具有人格化的人文特色和感彩。从而避免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而能做到和谐统一,这是非常高明的造物观。
第五,传统的造型机制即造型要素的组合和形式结构的生成,可以说是见解独到,自成体系。从造型要素而言,形、色、材是造型的外显层面,主要在造型的整体把握和特征的强调;位、向、数是造型的内构层面,着重空间、结构、数理、秩序和程式格律;时、比、应是造型的演化层面,强调造型的意义和形式随着不同的文化场景、时态环境而变化。尤其是“比——应”作为造物构形“系统”的两个“软件”,盘活了形色材等所有硬件要素。突出了传统造型“以意举、以类求、以比显、以应和”的构形特色。外部形式结构化的过程,也就是形象实体化的过程。三种基本心理图式决定了相应的形式结构的生成和基本形态:(1)摹仿造型图式——由自然形到工艺形;(2)抽象造型图式——由基本形到具体形;(3)综合造型图式——由功能形到装饰形。来自工具性经验和物喷实用性目的,与精神观念象征性和审美欣赏性目的,是具体形态发生和演化的内在动力。
第六,传统的造物机制,是一种动态的、有机的、整体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有机生成论和时空一体化动态模式的宇宙观念,对于传统造物观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造物讲究物态系统和物态环境的和谐,特别强调适应机制和调节机制。既包括对自然的适应,也包括对其他文化的适应。同时注重稳定性原则,达就是传承沿袭的各种典章制度和形制式样。形成观念系统的调和持中与保守性。扬弃其中封建迷信的糟粕,传统工艺造物的多维、动态、有机的文化生态观念,是值得我们很好继承和发扬的。学习这些将对中国的设计思想得到本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面向校本、指向实践的重要基石。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教育科研工作中的难点,各级教科研部门虽然采取了不少措施和策略,但效果并不明显,形式化、简单化、运动化和标签化等弊端依然存在。如何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近几年来,我校以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主持的“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的实验与研究”子课题“利用闲暇阅读加强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为载体,促进教师由“职业工作”转向“专业研究”,使教育科研真正回归“田园”土壤,走向本真自然,较好地解决了课题研究“两头热、中间冷”的问题,确保了课题研究扎实、深入地开展。
一、让教师以“读者”的形象介入,积淀研究底色
我们积极引导教师先后开展了读书活动,为课题研究积累必要的理论基础,拓展教师的研究视野。例如读《李吉林文集》,进入情境教育世界,领略情境课程的四大领域:学科情境的核心领域、主题大单元的情境综合领域、野外情境的源泉领域、过渡性情境的衔接领域;读《为儿童的学习》,清楚地了解情境学习的内在机理与操作原则;读《儿童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树立正确的儿童阅读发展观与教育观,把握儿童阅读学习的要义……
从2008年9月份开始,学校专门开设“曲小教师讲堂”,在每周的星期一下午集中学习时举行读书推介活动。教师们有的进行读书心得交流,介绍自己与一本书结缘的前因后果;有的进行图书推荐,以“过来人”自居作一番诱人的“游说”;还有的进行专题汇报,那是就某一专题系统钻研后的成果式的“微型讲座”。教师们在“讲堂”上尽情地展现了属于自己的学识魅力。
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教师的生活,或许摆脱不了繁琐,摆脱不了劳绩,但,在教书的路途上,始终有书为伴,生活便多了几分古典和诗意,或许这就是我们栖居的人生。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我读故我存,我读故我在,让读书与生命同行!
二、让教师以“行者”姿态卷入,积累研究底气
(一)在处室层面上,加强部门联动,筑牢行动根基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承担的科研、教研课题也是各级各类,我们以“闲暇”指导统领学校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工作。即在学校“闲暇阅读”课题的统领下,整合教导处的教研活动、教科室的课题研究和德育处的班队实践活动,从而拉长教育行为的线程,发挥部门联动,以“闲暇生活指导”研究为先导带动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让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实现了1+1>2的系统效益。学校的“闲暇特色”创建步入了课程化的规范管理、课题化的科学研究、日常化的全面实施,全校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部门协调,学校管理也步入了制度化、人文化、自动化理想状态。全校上下在打造“闲暇”品牌的过程中,学校文化的内涵得以深化,人心得以凝聚,学校整体的系统效益得以最大化的显现,助推了“闲暇阅读”课题研究走上了快车道。
(二)在研修层面上,优化专题活动,记录行动轨迹
研究中,我们不断改进、优化研究措施与策略,以经验的生成、共享与价值实现引领教师兴致勃勃地开展研究,在充满生命活力和富有生机的专题研讨活动中实现“一群人的精彩”。积极开展各种专题研修活动,如“低年级闲暇阅读推进会”,内容包括课题组教师设计与实施闲暇阅读指导课,建立闲暇阅读小组,走进学生家庭,了解读书情况。“开展闲暇阅读交流研讨”,内容包括打造书香校园,留存快乐美丽,把闲暇阅读作为一项良心工程来做,进行图书的交流与分享。“课题组骨干成员学术论坛”,内容包括在情境的“高效功能”下,儿童闲暇阅读学习有“动力”;在情境的“多效价值”下,儿童闲暇阅读学习显“合力”;在情境的“长效调节”下,儿童闲暇阅读学习伴“引力”。
(三)在班级层面上,以微型课题强化特色,转变行动方式
微型课题研究源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是一种研究范围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学研究方式。微型课题研究贴近教师,贴近实际,能使广大教师进入研究状态。鉴于此,我们把课题进行分解,与“班级特色·微型课题”相融合。各班的特色创建活动也从课内走向了课外,班级的文化氛围也日趋特色化。一二年级的闲暇阅读活动丰富多彩,讲故事、编童话、读绘本成了每天必不可少的大餐。与此同时,我们根据儿童的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和接受方式,在低年级开设了“闲暇阅读指导课”,每周一节,安排在课表中,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阅读指导。
三、让教师以“思者”的身份投入,积蓄研究底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一个不会思考,总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必将失落自我,最终被时代和团队所淘汰。我们倡导教师进行研究反思,通过撰写“富有个性的教育叙事”来讲述教师身边的真正事件,描述真切的研究感悟,叙述真实的研究过程。例如,谢老师的“孩子,闲暇阅读因你们而精彩”;王老师的“期盼在书店磁场‘约会’”;吉老师的“就这样走近了他”;曹老师的“失败的秋游活动,成功的习作指导”;肖老师的“读‘你’千遍也不厌”;郜老师的“亲子共读,让生命之旅一路芬芳”等。生动的教育叙事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说自己的故事,谈自己的经历,诉自己的情感,诠释故事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品味其教育真谛。
1、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2、教师的春风,日日沐我心。
3、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
4、坚持启发式,避免注入式。
5、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6、亲爱的老师,您那赤诚的爱,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摧发了多少征帆。
7、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8、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为我们开道。
9、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11、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12、千教万教教书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3、在教学上,要做教师兼学者;在写作上,要做学者兼教师。
14、教师要融于师生的相互理解中。
15、尊重和爱护孩子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16、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17、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18、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亲爱的老师,您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
19、母爱的伟大之处在于可以容纳孩子最可谴责的行为。
20、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21、想让生命辉煌,就别浪费青春。
22、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23、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24、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25、天荒地老,教师的童心不泯。
26、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27、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28、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孩子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
29、愚蠢的教师只会传授真理,聪明的教师应教孩子发现真理。
30、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31、我们不能全是船长,必须有人也当水手。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有大事,有小事,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旁的事。
32、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33、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教师。
34、老师,人说您在培育祖国的栋梁,不如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35、怎样的老师造就了怎样的学生。
36、在集体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个孩子,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对自己都有信心。
37、孩子是可以敬服的,想上天空,想潜蚁穴,往往他们思维跳跃比我们要快得多。
38、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是老师。
39、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40、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41、感人肺腑的谈话,能医治孩子心灵的创伤。
42、心灵塑造的最佳工程师。
43、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我认为只有此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一切。
44、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45、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
46、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47、片言之赐,皆我师也。
48、在过多地要求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尽可能地尊重他们。
49、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
50、是宽容而不是纵容,是诱导而不是命令。
51、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尊敬和喜爱,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52、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之处是爱的圣地。
53、要得到孩子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54、学生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老师亲手点燃的火花。
55、教师与画家不同的是他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
56、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57、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58、严父+慈母=教师。
59、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
60、教师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她)永远消耗自己,照亮别人。
61、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
62、勤于给一棵棵稚嫩的幼苗松土。浇水。捉虫。施肥的园丁终将迎来争奇斗妍的春天。
63、语言作为工作对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于骑士的重要;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在于作为骑士的教师驾驭骏马的能力高低。
64、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65、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6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67、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68、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69、我们必须培养属于生物因而也属于自然界的人适应社会生活;因为社会生活是人的特殊工作,所以它也必须符合人的自然活动的表现。——蒙台梭利
70、圣明的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现成的知识宝殿,而是鼓励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教他们建筑。
71、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72、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孩子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孩子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73、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74、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7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