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印刷技术知识范文

印刷技术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印刷技术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印刷技术知识

第1篇:印刷技术知识范文

中职印刷技术专业丝网印刷实训教学丝网印刷以其适应范围广,印刷方式灵活多样,印品墨层厚实,承印物多样化等特点,而被广泛地应用。江门雅图仕职校印刷技术专业丝网印刷实训教学体系构建和开展,是在为了更好适应雅图仕公司丝印人才和印刷市场人才需求的前提下提出的。

一、公司丝印调研及分析

1.公司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目前主要有六大事业部:综合产品事业部、纸袋事业部、咭书事业部、精品装事业部、贺咭事业部、印后中央加工部,其中有五大事业部设有丝印科组,从事丝网印刷的技术人员和员工有上千人,然而较少员工专门学习过丝网印刷,较少技术人员只是在校学习期间部分课程讲解过丝网印刷。

2.学校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雅图仕职校印刷专业开设有印刷班、计算机制版班、特种印刷班,均以胶印人才培养为主,没有建立丝网印刷实训室,没有健全的丝网印刷实训教学课程体系。

3.调研结论

丝网印刷在公司乃至印刷市场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与胶印实训教学相比,丝印实训成本更低,本学期学校针对11级6个印刷专业班第一次开设了丝印实训课,实训物料花费不足万元。因此,独立开设丝网印刷教学课程、有针对性地开设丝网印刷实训教学很有必要,也有很大的可行性。

二、丝网印刷实训室构建

1.熟悉丝网印刷工艺

丝印实训室的建设必须结合实际生产工艺和学校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建立丝印实训室前必须熟悉丝网印刷生产工艺流程。

图1是传统丝网印刷工艺,绝大部分工序可在学校进行实训教学,只有印前底片制作需要在制版公司完成,主要是该工序设备投入非常大,在这方面雅图仕职校可以有效利用公司印前资源。

根据丝网印刷工艺流程,中职学校可以针对膜版制作、印版制作、丝网印刷和成品质量检测及控制等工序作为实训教学。

2.丝网印刷实训室建设

结合丝网印刷工艺过程,根据雅图仕职校实际情况,丝网印刷实训室主要建设三个实验室:一个是绷网实验室,主要用于丝网绷网;一个是晒版实验室,即黑房,主要用于膜版制作和印版制作;一个是丝网印刷过程实验室,需要带有水槽且连接公司的工业废水处理中心。

三、丝网印刷实训教学具体实施

中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让学生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技能。同时,实训教学也并非是完全抛弃理论教学,真正的实训教学应该是实操与理论教学有机统一,逐步淡化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界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训教学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丝网印刷实训教学具体实施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做文章:

1.课堂教学少讲、精讲、多练

逐步减少理论讲解时间,在讲解理论过程中注意图标、模型、演示、实验、实物、录像等教学媒体的运用,边学边干,讲练结合。例如,在讲解丝网种类的时候,如何区别尼龙丝网和涤纶丝网,除了从外形和手摸之外,还可以运用燃烧法,因为尼龙和涤纶燃烧现象是不一样的,中职学生对实验是很好奇和感兴趣的。

2.根据上课内容改变理论上课形式

一般理论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时间一长,学生难免会枯燥,有时可以考虑进行“角色换位”,即学生上讲台讲,老师坐在学生的位置上听,进行适当的引导。每次实训结束,都要进行实训作业总结,这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讲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自己实训和别人的实训作业进行“找茬”和“挑刺”,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

3.“生产式”丝印实训实施

“生产式”实训教学模式是基于“行为导向”的教学理论,运用“项目教学法”的一种新实训教学模式。其主要内容是:构建一个以完成某项实际工作任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生产者”的角色,在完成“工作目标”的前提下,参与设计并了解实际丝印工作的一般步骤和工序,学会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团队合作的学习氛围下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实训习惯,从而出色完成实训任务。下面以丝网手工绷网实训教学过程为例,说明“生产式”教学实训的具体开展和实施。

手工绷网实训课的工作任务是“采用尼龙丝网绷好一个网目线数为70目/in的木质网框,网框大小为30×40cm”。首先,给学生播放在公司自制拍摄的气动绷网过程视频,观看后引导学生总结绷网的一般步骤;其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讨论并设计完成手工绷网的步骤和方法;再次,教师检查各组设计完成的绷网步骤;最后,在没有明显大错误的情况下(允许小的错误)让各小组按照自己的计划步骤进行实际操作,完成手工绷网。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总结得出教师在设计实训工作任务时需要把握以下4个原则:(1)该工作任务有清晰的说明,学生一看便知。(2)能将具体教学理论和实际技能相结合。(3)学生有自行设计方案的机会。(4)允许学生犯错误,在实训中遇到困难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克服和解决。

丝网印刷是印刷技术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雅图仕职校印刷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更是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重要部门之一,故我校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市场人才需求,建立健全丝网印刷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出更加适合公司和印刷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印刷技术知识范文

关键词 印刷原理 印刷工艺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一、转变教育理念理念是行为的先导,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首先必须树立起先进的“2+2+1”的“以岗导学”的教学理念。因为教学理念对教师实际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好的教学理念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主要提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充分发挥发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为现代的引导式教学,从而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逻辑思维能力。

二、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改革要紧扣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市场需要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技术应用为主,提升学生的技能掌握,建立牢固的理论基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印刷设备也逐步采用的高科技技术,是一项集技术性强和专业要求高的产物。比如,数码印刷、CTP技术等先进技术必须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有所了解和掌握。但是目前,因教学内容过于老化,内容基本还是原有的一些落后技术,导致老师无法讲授新技术、新知识,最终造成毕业生不能适应印刷业的需求。鉴于此种原因,革新教学内容显得十分重要。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可前对当前市场上出现的新技术、新概念做一些手机,将印刷业新的技术知识逐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与印刷业相对口,才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当下印刷专业的上课方式还是采用老师讲,学生听和记的陈旧模式,缺少师生互动,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缺少创新精神,主动学生能力不足。加上印刷理论知识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降低,印刷业是一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绪论的教学方法老师在上绪论章节时,可以通过讲解印刷原理和工艺课程的不同特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讲解印刷的整体工序,最后讲解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这样能让学生更加贴近课堂知识,提升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2.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比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采用PPT教学、运用教学视频教学等灵活方式,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对相关实践操作带来一定的了解。改变了学生只是枯燥的面试课本理论的单一教学局面,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运用这些教学方式的同时,增加师生交流,让学生不理解就提问,老师进行解答,拉近师生距离。最后,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给予学习自由学习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学习印刷知识。3.创新考核制度改变过去单一的课程评价体系,打破以期末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模式,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标准。如分为三类:平时的考勤成绩、平时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最后按一定百分比这算得出综合成绩为学生最终成绩。这种方法能有效避免学生学习松懈,防止学生在考试时才努力的坏习惯。

四、增加实践教学印刷是一个很讲究实践经验的专业,而经验往往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总结。比如,印刷压力调整、水墨平衡等技术,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操作做铺垫,专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是不能完全掌握的。只有在让学生在实践中面对问题,不断学习,不断分析,最后总结才能得到技术提升。1.实验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水平,使学生对印刷原理和工艺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依据教学内容,应当安排学生做印刷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和油墨转移的综合实验等。但是很多学校实验条件有限,多采用观摩代替,所以必须完善实验室建设。2.实训高职教育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学结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五年一贯2+2+1矩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就是通过零距离、仿真性、长时间的独立实训,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模式,奠定学生就业技能基础。所以,必须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场所和设施,有效降低实习成本,改变过去的过程式实训现象。当下一个实训特点,就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这样,企业可以借助印刷院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同时,学校也节约了实训基地建设,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但是,这种模式容易走形式。只有把学生的实训工作做好,强化学生的定岗实习,从而让学生在实习中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让实践中的问题通过理论知识进行解决,形成一种理论与实践互补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好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五、总结综上所述,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印刷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五年制高职印刷技术专业教育必须及时对印刷原理和工艺课程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印刷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实践证明,改革印刷原理与工艺课程是前提,增加学生实训机会和实验操作、改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是保障。需要努力克服和解决实验室缺失,实习经费缺少等矛盾,印刷原理与工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对印刷专业的发展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志强.关于“印刷原理”课程和“印刷工艺”课程建设的探讨[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02):49-51.

[2]冯长勇,崔纪超.印刷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教改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92-94.

[3]杨付双.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对焊接原理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出国与就业,2012,(03):35.

第3篇:印刷技术知识范文

【关键词】技术;教学;技术促进的学习

一 引言

近10多年来,数字技术已经融入了社会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互联网技术将整个世界连在一起,建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工作、交流和娱乐。技术对教学系统的冲击更是有目共睹,电子白板、智能操作平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云教育等已经走进校园,促使传统的教学转变为特征更为鲜明的“数字技术的”教学。然而,许多教育研究者似乎仍然没有意识到,数字技术促进的教学,已经与电子时代的大不一样了。这种“不一样”,在技术前进的每一次浪潮中都会出现,只是被我们忽略了。在教育史上,技术的进步对各个时代的教学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以郭提出的“媒介技术史”框架为基础,分析了5个媒介技术时代教学要素的演变,试图从中找到“技术促进教学”的规律。

二 本研究中“技术”的含义

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技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哪一类技术与教育密切牵涉?这类技术具有哪些主要特征?以往的“教育技术”视角存在很多争议。比如,这一术语到从引进国内之初到现在,引起不少人对教育技术是定位于“教育”,还是定位于“技术”的曲解,甚至误解。无论是哪个时代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师生的表达、交流和沟通。哪一类技术会对师生的“表达、交流和沟通”产生影响呢?北京大学郭…从技术哲学、传播学的视角而非教育技术学的视角,对人类历史上有关教育的技术史资料进行了梳理,提出媒介技术的定义,强调媒介技术是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她认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媒介技术包括:口头语言、象形文字、甲骨文、竹简、木牍、羊皮纸、活字印刷、造纸术、黑板、粉笔、电报、电话、电影、广播、电视、录像带、计算机、互联网、平板电脑等等。媒介技术支持师生的表达、交流和沟通,具有符号表达、载体运输、复制方式和传播方式等4个关键特征。

我们在本文中采用了郭的媒介技术发展史的分析框架,将媒介技术发展史划分为口传时期、书写文字时代、印刷文字时代、电子传播和数字传播5个阶段(图1)。以此为基础,来分析教学的“技术”发展史。

三 教学的“技术”发展史

迄今为止,教学的“技术发展史”经历了5个阶段,下面我们将梳理这5个阶段中技术发展促进教学的史实,以此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1 口传时期

在口传时期,媒介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口头语言为符号,以人为载体,通过人的口述、记忆等方式进行信息复制,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同步的、双向的。口传时期最初可以追溯到哪里?从一些现存的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的材料中,可以找到一些我们先民在口传时代的影子。个别学者认为可能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的后期,但是现在还没有更多的证据支持这一观点。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一时期,人类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已经非常娴熟。这一时期延续到历史哪一个阶段?在古代中国,在象形文字产生的最初期,文字被掌握和使用的范围是极有限的,掌握起来也极为困难,学习的人少之又少,无论是甲骨、兽骨还是后来的竹简、木牍,都是不易书写的材料,而且甲兽之骨、竹木笨重且难以制作,凡此种种原因,使得口传时期至少延续到公元后3或4世纪。

2 手写时代

在手写时代,媒介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为符号,以莎草纸、羊皮纸、竹简、木牍等为载体,通过手工抄写进行信息复制,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异步的、单向的。与口传时期相比,手写时代的技术突破体现在:产生了文字。首先,文字的产生突破了信息保存在时间上的局限,使信息以莎草纸、羊皮纸、竹简、木牍等为载体较为长久的保存,使社会群体的信息储量有了飞跃性的增长,不同时代人们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文字产生之前,前人的知识只能靠口教心受、代代相传,后人不可能直接了解和感受,很多历史知识在传递的过程中发生变异,成了“传说”、“神话故事”。文字产生以后,前人的知识可以通过书籍的形式世代相传,使得后代能直接与前人进行知识学习和思想交流。其次,文字的产生突破了信息在空间上的局限,使知识得以传到远处,使社会群体的活动范围和交往飞跃性的增大,异地人们之间的交际成为可能。

3 印刷时代

在印刷时代,媒介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象形文字、字母文字为符号,以人造纸为载体,通过印刷机进行信息复制,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异步的、单向的。与书写时代相比,印刷时代有两项技术突破:造纸技术和印刷技术。文字产生后,方便、耐用、材料易得的载体就显得极为重要。纸草、羊皮、甲骨、竹简、木牍和绢帛曾是手写时代主要的文字载体。但是纸草、羊皮取材受到限制;甲骨、竹简比较笨重: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昂贵,不易书写。我国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蔡侯纸”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受拘泥,迅速传播开来。印刷技术的发明,使得人们有了充足的可供阅读的书籍。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社会群体的信息储量空前暴涨。

4 电子时代

在电子时代,媒介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模电信号为转换中介,以声音、图像、文字为表意符号,以录像带、唱片、电视等为载体,将声音、图像、文字进行复制,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异步的、单向的。与印刷时代相比,电子时代的技术突破体现在:(1)信息传输速度得到极大的提高;(2)声音和影像可以被长久地保存。电子媒介的出现,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它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传播手段十分简单,只要有一台接收装置,即可得到电台或电视台发出的信号;信息的内容大大丰富,种类也大大增加了,人们不仅可用听觉代替视觉,而且用视觉可以看到真实的画面。

5 数字时代

在数字时代,媒介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电子脉冲信号为转换中介,以声音、图像、文字为表意符号,以硬盘、光盘、移动设备为载体,将声音、图像、文字进行复制和传播,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异步的或同步的、双向的。数字时代的技术突破体现在:(1)用01数字信号代替了模电信号;(2)用开放的互联网代替了封闭的电视网络。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互联网几乎集中了所有媒介技术的优点,强有力地冲击着教育领域。

四 技术何以促进教学

在梳理教学的“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我们时时会窥见技术促进教学的影子。下面将重点考察教学系统的几个核心要素随着技术进步的演进历程,从中找寻技术促进教学的规律。

1 技术促进教与学的方式的演进

(1)技术促进教与学的方式的演进路径

在口传时期,人体本身就是技术。教师不仅要见多识广,还要有较强的记忆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加工能力,他们通常采用有韵律、有节奏的韵文形式来传授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易于记忆,易于传诵,易于传播,可以弥补当时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口耳相传容易走样和淡忘的不足。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记诵为主,师生面对面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教师与学生是不分离的。师生的交流是由教师单向传递给学生,师生间少有互动。

在手写时代,文字的产生使教学活动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进入手写时代的很长时间内,口述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但是因为文字的出现,羊皮纸、竹简、木牍等可将教学内容较长久的保存,教学的储量有了飞跃性的增长,教与学的方式丰富起来。学生的学习方式,由面对面学习,演变为既有面对面学习,也有自学的方式。学习者学习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从口传时期的强调吟诵、记忆,到手写时代的死记硬背为主,并开始重视阅读和理解。师生间双向交流多了起来,演讲、问答、论辩成为主要的教与学的方式。

在印刷时代,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进步,原来由教师独占的、稀缺资源的教材,变为学生可以拥有的学习资源。书写资料的抽象性、枯燥性,使得教师开始考虑如何有效地教学,如何选择教学方法成为教师考虑的一个突出问题。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成为新的教学方法。而大量书籍的出现,为学生的自学创造了物质条件。教师和学生的初步分离成为现实。

在电子时代,随着视听技术的发明,除了面对面学习,远程学习成为另外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录制磁带或录像带上,学生在家通过电视机、录音机等就可以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丰富。在这一阶段,师生彻底地分离。

在数字时代,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活动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冲击。传统的面对面学习和远程教学各自难以克服的缺点,使得混合学习作为新兴的、高效的教学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互联网技术引发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由此而生。美国著名教育技术学专家柯蒂斯·邦克在其编著的《混合学习手册:全球化视野、本地化设计》中曾对混合学习作过一个界定: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a Combination Face-to-Face Instruction with Online Learning)。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技术时代教与学方式演变的一条清晰的进路:面对面教学一远程教学一融合面对面教学优点和远程教学优点的混合学习。

(2)技术促进教与学的方式的发展趋势

融合面对面教学优点和远程教学优点的混合学习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都会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美国教育技术学教授罗塞尔(Russell)对远程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他考察了时间跨度为70年(1928-1998年)的355篇远程教育比较领域的论文、号题报告和教学试验总结。通过对学生的测验分数、等级、学业表现以及学生满意程度的比较,罗塞尔发现所有这些研究几乎都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接受远程教育课程的学生和课堂面授的学生相比较,其学习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在2009年美国教育部网站上公开了一项大型调查报告《对在线学习的实证研究评价:对在线学习的元分析与评论》。这份报告报告对1996-2008年间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的有关面对面教学、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的实证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其次是在线学习;而单纯的面对面教学是最低效的一种。有学者预言,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混合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将会越来越多样化;所有的课程都将是混合式的课程,技术和教学内容将越来越好地融合在一起;混合学习的不断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教育的全球化国际化,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地区有着相同兴趣的学习者交流互动;混合学习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个性化的学习,学习者可以以任何他们所喜欢的方式学习任何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2 技术促进教师知识体系的演进

(1)技术促进教师知识体系的演进路径

在口传时期,教师是“知识的仓库”、“知识的集大成者”,教师拥有的这些知识的类型可以称之为“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在手写时代,文字的诞生随之出现了教材。教师是教材的拥有者,同时他们还是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文字书写技术的熟练人员。教师拥有的知识的类型仍然为“内容知识”,但是相比口传时期,信息量更大,内容更为丰富。在印刷时代,大量书籍的出现,使得教材已经不再是教师的特权,学生手中也可以拥有教材。在这一时期,显然,教师不再完全是知识的权威,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内容知识”需要教师思考教学的效率问题,各种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使用自然实物、图片、模型等实物教材,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旅行等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来获取知识。他们的知识体系中多了“怎样教学的知识”,也就是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在电子时代,视听技术融入教学,技术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从“潜在”变为“显在”,真正进入研究者的视域。教师开始运用包括视听技术在内的电子技术改进课堂教学,教师的知识体系中又增加了一种新的知识,即“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在数字时代,互联网集中迄今为止几乎所有技术的优点,互联网技术对教育的冲击使得人们不得不从更深的层次思考技术,人们开始意识到,如果教师要适应数字时代,其的知识体系就不仅仅是“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或者舒尔曼提出的“学科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而是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ACK)。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两位研究者对TPACK给出的定义是:这是一种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的框架;该框架建立在舒尔曼(Shulman.L)的学科教学知识(PCK)基础之上,并加入了技术知识:它是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这三种知识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是整合了这三种知识以后而形成的一种新知识形态。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技术时代教师知识体系演变的一条清晰的进路:“潜在的”技术知识一“显在的技术”知识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2)技术促进教师知识体系的发展趋势

从不同技术时代教师知识体系演变的进路,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迫使人们不断增加对技术的关注程度。由技术的“日用不知”、“习焉不察”到觉察到它在教学活动中的存在,再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乃至将其作为教师知识的必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在国际范围内探索TPACK已经形成一种热潮,涌现出大量的相关研究。其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丰富TPACK的内涵,将更多新兴的技术以技术知识、技术教学法的性质融入TPACK中。就像电子时代的人们不再将写字视为技术知识一样,数字时代人们不再将打字视为技术知识一样,数字时代的技术知识也会不断更新,人们已经掌握娴熟的技术会被人们“视而不见”、“习焉不察”,新的技术会不断融入TPACK中。

其次,探索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中有效形成TPACK的途径。TPACK实际上包含了具体教学情景定的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与技术之间复杂的关系,具有情景依赖性。因此,TPACK不能脱离学科情景、采用孤立的技术课程来传授。由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主编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一书,详细地介绍了TPCK在语文、数,学、科学、社会、外语、艺术和体育等学科领域的运用。该书指出,TPCK框架的构建,将有助于我们融合教与学中大量的复杂性和张力,以共同发展关于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进而改变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和教师的培养方式,促进从技术中心的视点转向真正的、针对每一个学科内容领域的技术整合。

3 技术促进教材的演进

(1)技术促进教材的演进路径

在口传时期,教学内容几乎全部保存在教师的大脑中,从严格意义上说,没有教材。在手写时代,人们将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字母文字刻在金石、龟壳、竹简、木牍等载体上面,产生了最初的教材。最初的教材已经具备了现代教材几乎所有的性质,通过教材人类的知识得以长久保存,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人们也可以通过教材进行交流。但是,由于简牍、金石等都是笨重的东西,不易携带,不易在上面做笔记;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昂贵,不易书写;教材内容的更新更是较难的事情。在印刷时代,教材可以批量印制,而且携带方便,在纸质教材上很容易做笔记,所承载的信息容量也大增,更新也变不再那么难。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手写时代,还是印刷时代,教材还只能储存抽象的文字信息。到了电子时代,随着视听技术的提升,使得知识的储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象的、生动的影音教学内容开始进入课堂。在数字时代,互联网、移动设备给传统教材带给了革命性的变化。电子教材已经进入世界各地的课堂,云书包也将在不久后诞生。电子教材把文本、学习资源、虚拟教具、虚拟学具、学习服务、学习终端等几个方面有机的融成一个教学系统来满足无所不在的学习需要,支持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反复使用,而且具有及时性、共享性、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特点。在媒体资源方面,它把文本、图形、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媒介进行整合,并且具有动态性、生成性特点。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技术时代教材演变的进路:

教材的重量:笨重的——轻便的——没有重量的

教材的数量:数量极少——数量较多——数量丰富

教材的容量:容量小——容量较大——容量极大

内容的更新:极其缓慢——更新较快——即时更新

(2)技术促进教材的发展趋势

与纸质教材相比,电子教材的优势巨大。电子教材的优势体现在:它突破了纸质教材只有文字、图片的限制,采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相结合的方式,从视觉、听觉、动态等方面将信息充分传达给学生。它突破了纸质教材无法更新信息的限制,利用存储技术可以随时更新、自主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利用链接技术随时随地从网络平台上寻找学习所需要或感兴趣的知识。电子教材还具有交互性,电子教材具有笔记功能和作业功能,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数据完整地记录下来,教师、家长可以通过电子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电子教材还具有携带轻便、环保、节能等优点。电子教材的信息容量前所未有的大增、教材内容更新的速度加快、教材更容易携带。

在电子教材未来发展中,随着云教育技术的推广,云书包有望问世。这种书包将各类教材汇入其中,这种未来的云书包不需要携带,只要有个账号,在可以上网的地方就可以使用教材和完成作业。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手持式智能终端的性能必定更加优化,会使得电子书呈现出新的优势:电子教材内容制作趋于简单,阅读体验更加人性化;更新方式快捷,出版周期缩短:呈现内容多媒体化,且媒体具有可操控性;阅读软件提供笔记、书签、查询、分享等人机交互功能,实现互动式的电子阅读等:阅读内容可在不同设备之间同步。

4 技术改善学习环境

(1)学习环境的演进路径

在口传时期,师生面对面进行教学活动,山川湖畔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场所,学习的空间范围狭小、时间范围有限。在手写时代,古代学校渐次诞生,并经历了庠序、私塾、太学、国子监、书院等形态。教学活动的场所主要集中在这些“学校”里。在前两个阶段,包括文字的发明等技术对于学习环境的支持是“潜在的”,人们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在印刷时代,随着班级授课制的出现,教学活动变得秩序化,教学场所变得“标准化”;由于大量书籍的出现,学生可以脱离教师进行自学,学习的时空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在这一阶段造纸术、印刷术等技术出现,我们可以将这一阶段称之为“弱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在电子时代,学习环境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拓延,教学活动可以通过远距离的形式进行,师生可以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学习。现在技术的概念进入研究者的视域,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强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在数字时代,电子书、网络技术和云书包的出现,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理想的无缝学习的理念将会实现,智慧学习环境成为可能。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技术时代学习环境演变的一条清晰的进路:“弱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强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智慧型学习环境。

(2)学习环境的发展趋势

在不远的将来,理想的无缝学习的理念将会实现,智慧型学习环境成为可能。智慧学习环境具有以下特征:智慧学习环境可望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智慧学习环境可望更好地顺应个性化的学习理念;智慧学习环境可望支持混合学习。从技术支持学习的视角来看,智慧学习环境的技术特征主要体现在过程记录、情景识别、社群联接、环境感知等四个方面,其目的是促进学习者轻松、专注和有效的学习。

黄荣怀认为,智慧学习环境是数字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目前,智慧学习环境的理论和技术还远未成熟。技术的发展将为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人工智能技术可望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和学习情景的识别,传感器技术可望实现对学习情景和学习环境的感知,通信技术可望实现学习者的有效联接,网络普及可望对智慧学习环境的提供群众基础,富媒体技术与移动终端的普及也会强有力地支持智慧学习环境。

技术的发展除了对教学系统的4个核心要素产生影响外,还影响了教学模式的形态、学习评价的走向。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态,翻转的课堂成为全球教育者讨论的热点话题。翻转的课堂是在强技术支持下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正在有力的挑战传统课堂。

技术的发展还促进了学习评价的改进,学习分析引起大家的关注。学习分析是指为了预测和指导人们的学习,通过智能数据、学习者产生的数据以及分析模型的应用,来发现信息和学习者之间的社会联系。利用数据挖掘,数据解释与数据建模的优势来改善对教学和学习的理解,以及为个别学生量身定制更有效的教育。智能学习平台技术支持的、即时的、全面的、个性化的学习分析,正在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五 “技术促进的教学”研究对我国教学的启示

我国当前教学领域存在的诸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等问题都可望通过“技术促进教学”来解决。

1 利用技术实现学习者个性化的、多元的学习方式

学习者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有不同的学习风格。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所在学校的主观、客观条件,将混合学习的模式和方法融合在更多的课程中,充分的挖掘技术优化教学方式的各个层面,最大程度上促进个性化的学习,使学习者可以以他们所喜欢的方式学习任何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2 增强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当前,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已经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师应及时将新技术纳入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之中,才能胜任新的环境下的教学工作,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3 利用技术优化教学资源

通过网络技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技术支持的在线课程、电子教材,已经突破了“弱技术”对教学资源的种种限制,已经可以实现只要学生愿意学习,就可以随处、随时进行。在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应积极探索微型课程、在线课程、电子教材的使用与研发,处理好电子教材、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第4篇:印刷技术知识范文

关键词: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韩伟(197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包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HGJXHB211113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27-02

项目化课程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项目化课程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把课程教学从以理论讲解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以项目引领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知识、技能学习结合任务完成过程进行,把课程从以学科体系的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将课程从以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以知识应用型为主。教学顺序按照项目任务完成所需的知识展开,用到什么就学什么,打破了原有知识的结构顺序。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被动听讲转变成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探索,从以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把课程评价标准从以教师讲好为准,变成以学生学好(有兴趣、能力有明显提高)为准。

装潢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产品为中介,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在“包装设计”课程中依据项目化教学特点实施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和专业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加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实用性,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生产的无缝对接。

一、“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包装设计”课程学习教学中,以真实的项目或仿真项目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模拟等形式,分阶段予以点评和讲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达到学生对职业技能逐步掌握和熟练的目的。

1.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目标

“包装设计”课程是装潢设计专业岗位技能的核心课程之一,是针对包装设计岗位开设的课程。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在教学中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并结合企业设计生产流程,利用校内一体化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充分体现“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思想。课程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训练和培养。

知识目标:学生要了解包装的分类、包装的起源与发展及包装的功能等基础知识;了解包装设计市场调研的内容,并能够进行准确的设计定位;掌握包装造型、文字、图形、色彩、编排形式以及材料等构成要素的应用;掌握包装设计的制版技术;掌握系列包装的设计形式;了解与掌握包装的印刷流程与印刷技术。

专业能力目标:学生能运用包装纸盒结构的知识,设计包装纸盒造型;能对旧包装进行改良设计制作;能设计制作系列式包装作品;能结合印前技术知识,熟练操作电脑软件,制作包装设计作品;能辨别包装设计作品的优劣,具有时尚意识;能对设计作品进行总结、整理、归纳并进行书面表达及口头表达。

社会和方法能力目标:学生能进行市场调研并搜集相关素材;能与人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表达;能分工合作完成项目,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客观的评定事物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2.构建“三大项目、五大任务、十大单元”课程整体框架

“包装设计”项目化课程中的关键是项目设计。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项目,是课程项目化的重中之重。首先必须进行深入地市场调研,结合岗位能力的需求设计项目,并通过具体任务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过程中所选项目,必须轮廓清晰,且工作内容典型,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和完整的工作过程。结合包装设计课程项目化的特点,构建了“三大项目、五大任务、十大单元”。“三大项目”,即纸包装结构设计项目、商品包装改良设计项目、商品系列包装设计项目;“五大任务”,即牙膏包装纸盒结构设计任务、礼品包装纸盒结构设计任务、三颗针牙膏包装制作任务、商品包装改良设计任务、食品类/化妆品类/日用品类系列包装设计任务;“十大单元”,即牙膏包装纸盒结构设计学习单元、牙膏包装纸盒结构成品制作学习单元、礼品包装纸盒结构设计学习单元、礼品包装纸盒结构成品制作学习单元、三颗针牙膏包装展开图制作学习单元、三颗针牙膏包装效果图制作学习单元、商品包装改良设计创意简报学习单元、商品包装改良设计学习单元、商品市场调研报告学习单元、商品系列包装设计学习单元。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形式,由易到难逐渐递进把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任务中,完成教学全过程。

“包装设计”课程项目设计采用两种形式:

一种是模拟项目。由教师模拟企业真实工作过程,遵循职业教育培训的每个阶段,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由浅入深设计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项目。例如:纸包装结构设计项目和商品包装改良设计项目,由教师模仿企业真实项目环节和流程设计项目类型,学生自己确定选题,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

另一种是企业真实项目。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企业真实项目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相一致,使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例如:商品系列包装设计项目,在课程教学中引进企业真实项目:“林都”食用菌压缩系列包装设计项目和小蜜蜂花粉片系列包装设计项目,通过真实或仿真的项目培养学生独立计划、学习和完成工作内容,自行组织、安排学习行为,以及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等能力。随着项目所承载的知识点的逐渐递进,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能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技能,又能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和培养新的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项目实施成果的最终评价由企业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

以往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严重,实施项目化教学就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通过项目任务承载知识点,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内容的能力,在教学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完整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生边学、边做,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环节:任务布置与分析市场调研与资料搜集知识点讲解与技术支持制作与实施展示与评价。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不分先后,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一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包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必须依托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装潢设计专业搭建了多媒体教室、平面设计实训室和丝网印刷工艺实训室等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其中多媒体教室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绘制包装设计作品草图的教学场所。平面设计实训室占地面积55平方米,液晶屏电脑40台,配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学生可以在此完成包装设计作品的电脑制图阶段。通过本实验室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平面设计工作的流程,通过实验过程的项目引领,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岗位技能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丝网印刷工艺实训室是完成包装设计作品成品制作的实践教学场所,丝网印刷实训室配备成套丝网印刷设备,包括制网机、紫外线晒网机、多功能丝网印刷机等。能够提供丝网印刷工艺拓稿、制网、涂抹感光胶、感光胶干燥、晒版、冲网、印刷、脱胶所有工艺流程所需的一切必需品和设备。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1.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引进企业真实项目

学校在“包装设计”课程项目化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如引进了黑龙江省伊春市林都山特产有限责任公司的“林都”食用菌压缩系列包装设计项目,学生设计了野生猴头蘑、野生榛蘑、野生黑木耳等产品的系列包装设计作品,获得了企业的好评,部分作品被企业采纳。引进了牡丹江小蜜蜂集团的小蜜蜂花粉片系列包装设计项目,企业采纳了部分学生的设计作品,并参与了教学全过程,提供了市场调研场所、设计资料并参与了课程考评,课程考评过程中,在被采纳的作品中,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由企业提供奖金和奖品,企业专家亲自颁奖,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2.校企深度融合,创建校外实训基地

“包装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校内建立了包装设计实训室、包装材料实训室、包装印刷实训室等实训基地,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目前,已建成哈尔滨鑫文阳印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孜闻传视企业形象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大鳄广告有限公司、哈尔滨格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哈尔滨传承和谐品牌设计公司等1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讲解与示范,使学生深入包装设计印刷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学习,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施“两个结合”的教学模式

1.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包装设计”课程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包装设计作品的设计;二是包装设计作品的制作。在艺术设计领域教学中一直提倡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但由于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的制约,很少有课程真正做到这一点。通过学院的大力支持和专业的自身努力,“包装设计”课程真正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依托校内一体化教学平台,完成了制作,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2.教学与生产相结合

第5篇:印刷技术知识范文

关健词:佛山;陶瓷行业;创新联盟

1 引言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然而,伴随行业的发展所带来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也一直备受诟病。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实施,节能环保新技术的开发也成为行业日益重视的共同课题。佛山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发展的起源地,也是建筑陶瓷最大的生产和研发集散地,其技术创新一直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成为行业技术发展的风向标。建立佛山陶瓷行业技术创新联盟,以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共同的发展需求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Y源,优化产业技术创新链,创新行业产学研结合机制,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共同致力于突破制约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升佛山陶瓷陶瓷行业技术整体水平,形成联合研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利益共同体。[1]

2 国内外技术创新联盟经验

最早出现这种联盟形式的是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研究联合体,并且很快被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借鉴引用。到了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发现欧洲国家这种研究联合体的优势,并且加以模仿和研究,也成立了大量的工矿业方面的技术联合体,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VLSI)”。随后美国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等紧密联系,形成技术创新联盟,并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国外技术创新联盟经验分析如下:(1)日本:日本政府对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给予了重要的资金支持,日本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功运行值得借鉴的另一条就是为联盟选定了一个合适的协调人,该职位上的人必须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以便开展联盟企业的内外沟通联络工作。(2)美国:1984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国家合作研究法案》,该法案突破了《反垄断法》对合作研究的各种限制,使研发组合这种做法合法化。在该法案颁布不久,美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得到了迅速发展。美国联盟的运行经费也是由成员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除此之外,美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具有合理的组织机构,使成员企业之间可以畅通自由的交流信息,在联盟内部创造了良好的人际氛围,激发了联盟成员的创新潜力。[1]

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起始于1992 年的“产学研工程”,快速发展于2008年年底国务院六部委《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文件,之后仅一年时间,北京地区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经超过100 家,成员企业超过5000家;上海市设立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专项”,以行业龙头企业或骨干创新型企业为重要依托组建了22 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江苏省经国家或省级注册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 31家。2011年,由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发起,山东硅元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原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牵头组建的山东省日用陶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在淄博启动;2011年,“日用及建筑陶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并于2013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培育联盟;2013年,淄博市先进陶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将重点发展面向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高技术陶瓷,打造先进陶瓷创新、研发和生产基地[2]。

3 佛山陶瓷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佛山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发展的起源地,也是建筑陶瓷最大的生产和研发集散地,其技术创新一直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成为行业技术发展的风向标。一直以来,陶瓷行业在建筑陶瓷生产制造技术和装备的创新方面坚持创新的步伐永不停止,在数字化、智能化、节能减排、大型陶瓷板材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企业不断更新生产技术装备, 快速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 在提高产能和劳动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 逐步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竞争力。[3]

3.1智能制造技术

针对行业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节能减排、大型陶瓷板材生产发展的热点,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环保的技术和装备相继问世,大大提升了建筑陶瓷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满足企业节能环保的需求,也为未来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由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建筑陶瓷数字化绿色制造成套工艺技术与装备去年推出,其采用了全新的建筑陶瓷砖生产技术、装备、工艺和配方,涵盖“建筑陶瓷”、“陶瓷机械”、“环保治理”三个行业和领域,涉及建筑陶瓷生产数字化管控一体化平台、远程智能服务平台、万吨级的陶瓷砖自动液压机、陶瓷喷墨打印机、超宽体节能辊道窑、全自动的大规格陶瓷板抛光生产线、全自动的高效大规格陶瓷包装线等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近年来,科达洁能提出了打造陶瓷工业4.0的口号,以“物联网+工业”,“云计算+智能”、“信息化+物流”、“移动互联网+创新”为四大突破方向。

一鼎科技与广东神舟航天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签约成立的神舟智能陶瓷装备研究中心,将在陶瓷装备领域“从单机到整线,从整线到智能”的技术路线,建立高效的研发体系。对设备运行进行大数据管理及维护,更方便企业进行把控和装备升级改造。

广东中鹏热能科技搭载高铁窑炉推出的窑炉云控系统,是一个行业首创的典型信息互联技术应用。其研发的 iBok窑炉调试手持设备,只需要日常使用的手机、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里扫描窑炉专属二维码或手动添加窑炉的专属信息,手机与窑炉就通过云建立了连接,能支持对窑炉变频器,温控表等重要设备进行实时在线调试和控制,还可以通过这个公众号主动去查询和统计窑炉的即时或历史数据。

鼎吉包装将智能视觉技术引入陶瓷分选包装领域,并与行业外的相关企业通力合作,开发了人工画线智能识别技术与装备和瓷砖色号智能辨别技术与装备。该全自动瓷砖包装线可以灵活选择配置自动分选机、自动叠砖机、自动上砖机、自动包装机和自动堆垛机,根据不同的功能与规格需求,灵活组合这些单机设备就可以@得独立型自动包装线、直连型自动包装线等各种功能的自动包装线,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3.2原料加工节能减排技术

干法制粉是近年来陶瓷行业原料制备环节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和推广的一大亮点和热点。由于干法制粉技术不需要球磨机和喷雾塔,具有生产工艺简单连续、所需设备少、占地少、投资少、产量大、生产效率高、用电不用任何燃料等优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干法制粉工艺带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节能和环保,排放完全能达到国家公布的新的排放标准,可做到零废气、零粉尘排放。干法制粉技术使陶瓷行业原料制备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由意大利LB公司和广东博晖机电,联手为亚洲地区定制的首个干法制粉工程,于2015年11月在东鹏山东基地落户。2016年1月16日,东鹏干法制粉成功量产, 生产7%以上吸水率内墙砖出砖成品合格率为96%,废气排放减少55%,其综合节能效果与传统湿法制粉工艺相比可达47%以上。2016年4月15日,东鹏亚洲首个干法制粉工程应用通过验收,标志着干法制粉工程应用在我国正式取得成功。

连续球磨机作为原料制备环节节能降耗的主打设备之一已经在国内的研制和推广应用。2014年清远豪邦引进安装萨克米连续式球磨机投入了应用。2015年湘潭亿达机电设备生产的组合式连续球磨机在恩平晶鹏陶瓷调试运转成功,淄博唯能陶瓷原料粉碎开始使用连续式球磨机。2016年科达、鼎汇能、浩丰重工、博晖、湘潭亿达、福建敏捷机械、卓达豪、淄博唯能等企业均向行业推出了其在连续球磨领域作出的新探索。浩丰重工还推出高效节能预破碎系统、组合分段式连续球磨机、环保低温喷雾干燥塔等。鼎汇能科技的连续球磨制粉系统的技术精髓“建筑陶瓷制粉系统用能优化技术”已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该技术综合节能30%、节煤40%、节省人工60%、节地70%,是我国建筑陶瓷行业节能技术改造、升级的推荐技术。

3.3喷墨印刷技术

喷墨印刷技术是建筑陶瓷装饰技术的一个飞跃。全球首台陶瓷喷墨打印机1998年在西班牙KERAJET诞生,一度成为少部分高端用户的新宠。

中国晚于欧洲十年获得这项技术。2008年5月,由希望陶机研发的中国首台陶瓷喷墨打印机正式宣告诞生,揭开了中国陶瓷行业喷墨打印技术国产化的序幕,2010年初,广东金牌亚洲陶瓷在国内首次推出了3D数码喷墨立体瓷砖,为这项技术在瓷砖表面的应用书写了华丽的篇章。

时至今日,陶瓷数码喷墨技术已在中国市场大范围普及,作为陶瓷喷墨印刷的必备墨水,国内的研究始于2000年,真正实现自主生产却是在2011年。迈瑞思2011年3月正式宣布成功研制出陶瓷喷墨印刷用墨水。明朝科技也于同年正式推出陶瓷墨水,并宣告其墨水已经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康立泰、万兴色料、柏华科技、汇龙等企业也均在2011 ~ 2013年正式推出陶瓷墨水。道氏墨水在2012年10月17日正式推向市场后,又于2013年12月通过了省部级技术鉴定,这被认为是“国产墨水技术达到了新水平”的标志性事件。

如今,国产墨水已经占领了国内70 ~ 80%的市场份额。陶瓷喷墨墨水发展十余年来,衍生出了不同材料组成、不同功能和不同效果的几大类产品,包括普通颜料墨水、功能性墨水、渗花墨水、水性墨水等。紧随着功能性墨水之后,渗花墨水于2013年首度亮相国内市场。这是一种在瓷质抛光砖表面进行数码喷墨打印技术,通过将墨水渗透进砖坯,让抛光砖实现色彩、纹理、质感等多重提升的新材料。渗花墨水对抛光砖的升级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得到了业内人士一致认可。

2016年,喷墨渗花抛光砖的迅速兴起,激发了喷墨机生产企业研发推出喷墨渗花打印机的热情,目前多家国内外喷墨机品牌成功推出了喷墨渗花打印机,并在一些陶瓷企业上线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喷墨机销售市场。为了适应陶企的生产模式,须由以往大产量的模式向高效灵活、个性化生产逐步转变,市场上涌现了更多通道的新喷墨机。如希望公司双子星系列设置了8 ~ 12色通道,北斗星系列则用于超宽幅打印,其BDD机型可按需实现2 ~ 16色通道的分体自由组合。美嘉通过将两立的喷墨机进行串联,可实现8 ~ 16个通道同时高质量打印。新景泰展出了10通道喷墨机。科达的新一代喷墨机KGP140/14将打印通道增至14通道[4]。

3.4大板生产技术

从世界瓷砖的趋势看,陶瓷大板已经成为当今的流行趋势。不论是薄的、厚的陶瓷大板已经成为目前企业研发的热点,厚度可以涵盖3 ~ 30mm厚度,尺寸最大己达1600 mm × 4800 mm。而与该产品相应的陶瓷大板的成形技术和装备也成为行业的技术亮点。

2015年12月,恒力泰自主研发的亚洲首台“万吨级”YP10000型压砖机,正式投放市场,可生产1200 mm × 2400 mm大规格干压陶瓷板材。2016年12月,一台身高将近9米、体重超过500吨的“巨无霸”压砖机,YP16800型压砖机也在恒力泰车间组装完毕。与此同时,科达也推出KD16008型压机。YP16800和KD16008型压机实现投产,意味着我们国产设备也可以做1400 mm × 2800 mm规格的大板,让大家看到了以传统方式生产制造陶瓷大板的技术路线已经成熟,中国陶瓷企业使用国产装备生产超大规格陶瓷板成为了现实。

3.5宽体窑技术

2016年是3.85 m宽的超宽体窑真正推向市场的元年。中国的科达洁能、中窑、摩德娜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3.85 m的宽体窑。3.85 m超宽体窑的高调亮相,将为整个行业窑炉设备的推成出新、环保节能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超宽体窑具有产量更大、效率更高、更加节约场地和人力成本等优点,此外便是节能的作用。窑炉在建陶企业的燃料成本占到了生产成本的25%以上,因此,节能降耗,最关键就是窑炉,而窑体做宽,有着降低能耗的明显优势。

4 佛山陶瓷行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

4.1联盟机制

技术创新联盟的组成往往首先由联盟中的一方发起,在与联盟初期的成员结盟之后,就需要一定的运行机制对联盟创新活动的进行加以控制。联盟的运行就是联盟各成员利用自己的优势,在联盟系统内开展协同创新活动以获取价值的过程。该阶段关注的是联盟成员的进出、技术知识如何扩散、利益如何分配、如何实现协同创新等,分别对应选择机制、信任机制、知识转移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创新绩效评价机制等。其中选择机制是保证联盟拥有最佳成员结构的进入退出机制;在跨组织合作的创新活动中,建立一定强度的信任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改善创新合作的状态,信任机制非常重要,知识转移机制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机制。联盟是一种协同组织,是协调各方资源占有,为了共同目的而开展的集中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则是对这种集成式创新过程的具体描述,对技术创新创造的价值进行分割就是利益分配,这既是联盟创新的动力,也是联盟续存的关键之一。[5]

佛山陶瓷产业作为佛山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其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装饰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化需求,行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目前佛山陶瓷行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做法主要有两个方面:技术联盟和标准联盟。

4.2技术联盟

陶瓷产业的技术创新涉及到从产品研发设计、原材料、机械装备、企业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应整合陶瓷产业技术创新资源, 建立以陶瓷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建筑陶瓷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市场化、多元化投融资和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陶瓷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研发和信息资源,以及科研院所、高校和第三方机构的科技与人才资源,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协作机制, 促进陶瓷行业信息、技术与设备等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现有科研资源作用, 建立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基地。[6]建立陶瓷企业、原料商、设备厂家共同攻克技术瓶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同时加强技术创新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并争取政府对技术创新联盟的支持。通过联盟组建将具有一定技术创新意识, 技术创新需求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凝聚在一起, 共同研究陶瓷工业前瞻性、共性、关键性、重大技术课题。形成有效的技术扩散机制, 提升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在现有行业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跨界联盟,不断拓展新的技术创新领域, 研究开发一批适应陶瓷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同时引入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促进陶瓷企业的制造水平不断提高、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劳动环境, 体现人性化、功能化, 为人类健康服务, 为循环经济服务。

4.3标准联盟

随着陶瓷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飞速发展,一些新的标准也不断制定和更新。技术创新联盟的建立,将对规模大、 技术含量高的企业或产业集群,制定严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联盟标准作为企业生产的依据,以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和扩大区域品牌为方向。这类联盟的企业一般处于产业界高端位置,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完善的创新能力,通过制定联盟标准,能够增强企业互信、促进集成创新、推动核心技术与新产品开发的产业化、保护名优产品,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4.3.1陶瓷砖联盟标准

2014年,佛山三水区成立陶瓷废渣烧结砖标准联盟。因为陶瓷废渣砖的生产不但使佛山三水每年生产陶瓷等建材及锅炉运行产生的约45万吨的废渣得到了有效使用,若按每吨废渣处理费5元计算,就能节约成本200多万元,既节能又环保。目前三水陶瓷废渣烧结砖行业联盟标准覆盖率达到100%。标准联盟就是要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尤其是在创新、创意频现的今天,标准的普及可以快速推动佛山陶瓷从传统走向现代。2016年,佛山市标准化协会组织召开佛山陶瓷标准联盟成立大会,来自国家陶瓷及水暖卫浴产品质检中心、市陶瓷学会,以及广东新明珠、蒙娜丽莎等陶瓷企业的十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佛山陶瓷标准联盟章程草案内容,结合佛山陶瓷的发展和现状,集思广益,本着有利于佛山陶瓷l展的原则,进行了热烈充分的讨论,并确定联盟标准宗旨为: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彰显佛山制造魅力。会议还对联盟组织架构、工作制度等事项达成了一致意见。

佛山陶瓷砖联盟标准的研究旨在佛山市陶瓷产业集群区推广实施联盟标准工作,促进产业集群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经营策略由孤军作战向集团作战的转变,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拓展、延伸产业链,实现共同发展。同时,在集群区内开展联盟标准工作对于加强区域内陶瓷企业基础管理,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维护公平竞争,提升禅城区陶瓷产品质量,引领佛山陶瓷行业健康、 持续发展,树立和提升佛山陶瓷区域品牌形象都有重要的意义。标准主要特点如下:(1)结合佛山陶瓷产业现状,重点满足大中型企业的需求。(2)体现“以人为本”,将摩擦系数纳入标准要求,指标合理、可操作性强。(3)与时俱进,大力倡导安全环保,规定了可溶性铅、镉含量,放射性核素限量要求,指标科学、合理。(4)制定的联盟标准门槛高,技术指标高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处于领先水平。(5)较好的结合企业实际和市场现状,进行分等分级,实现优质优价,更好的提升区域品牌。[7]

4.3.2 墨水联盟标准

2017年5月,为进一步提升佛山陶瓷液体色料的质量,引导佛山陶瓷液体色料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佛山市陶瓷学会陶瓷墨水专委会成员道氏、康立泰、迈瑞思、禅信、金鹰、明朝等墨水生产企业联同佛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佛山市标准研究院就地方执行标准、产品检验数据进行调研,收集、分析相关资料,查阅国内外有关的产品、环保、安全方面要求,根据企业执行标准及产品实测数据,考虑企业建立高端联盟,提升区域品牌形象等诉求,编制了联盟标准初稿。主要内容参考《广东省地方标准》以及《中国建筑材料协会标准》进行编写,其中对墨水粒度的检测要求、分类上、名称等进行了修改调整。

佛山陶瓷液体色料联盟标准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提高产品质量,并最大程度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管理科学化和产品创新。而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促进行业良性竞争与发展;促进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维护公平竞争。标准主要特点如下:(1)结合佛山陶瓷产业现状,符合陶瓷液体色料生产企业与使用企业的要求。(2)制定的联盟标准技术指标高于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3)结合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对墨水粒度的检测要求、分类、名称等进行了修改调整。(4)执行佛山陶瓷液体色料联盟标准的产品,既保证了产品质量,满足了使用性能,又促进了行业的协调发展,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实现了产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5 结语

佛山陶瓷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建筑卫生陶瓷行I引领了全国的技术创新和腾飞,陶瓷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佛山的经济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今,佛山陶瓷的技术创新体现在智能制造、原料加工的节能减排技术、喷墨印刷技术、陶瓷大板生产技术以及宽体窑技术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佛山陶瓷行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构建可以从行业的关键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方面实现共性技术联盟和跨界技术创新联盟;同时也可以构建行业的相关标准联盟。依靠联盟组建, 自主创新, 实现行业的创新发展, 提高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丰英, 王庆金.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内外发展经验分析[J]. 江苏商论, 2014(9):107-108.

[2] 殷群, 李丹.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2):62-66.

[3] 廖花妹.浅谈佛山陶瓷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J]. 佛山陶瓷, 2012(5):6-8.

[4]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年鉴[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5] 赖馨正.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及运行研究[D]. 中南大学, 200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