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老龄化的意义范文

健康老龄化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老龄化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老龄化的意义

第1篇:健康老龄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老年人;心理养生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社会也逐渐进入老龄化。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积极老龄化已经成为国内外老龄政策的发展核心,并受政治议程与老龄研究的影响[1]。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迅速,老年人在社会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同时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群的平均寿命也在延长,使其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2]。

1积极老龄化的概念

1.1积极老龄化概念的提出

随着日益严重的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国际社会舆论依次提出了成功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生产性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等概念。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提出了“成功老龄化”的概念,认为外在因素只起中性作用甚至于抵消内在老龄化进程的作用,使老年人的各方面功能没有下降或只有很少下降,从而使老年人继续保持中年人的活动和价值观[3]。美国学者罗伯特(Robert)于1983年首次提出了“生产性老龄化”的概念,认为老年人仍然能够从事一些适应性活动,其人力资本的生产性参与十分必要[4]。世界卫生组织在1990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仅强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强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5]。“积极老龄化”的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于1996年提出的它是“成功老龄化”、“生产性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等概念的综合版和升级版。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首先提出“积极老龄化”,其观点基于对老年人权利的承认,以及《联合国老年人原则》―独立、参与、尊严、照料和自我实现,从“需求”转为“权利”,老年人不再是社会负担。

1.2积极老龄化的内涵

2000年4月在第二届老龄会上正式提出“积极老龄化”,作为政策框架,以《联合国老年人原则》为指导。其内涵纳入大会“政治宣言”,这是为了应对全球人口老龄化。其内涵是:在健康老龄化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延伸,其含义更广泛、全面,要认识到健康、照料之外的各种因素如何影响老年个体和群体,帮助老年人保持独立和积极性,促进健康,即健康+活力。“积极”是指不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民事务,而不仅指身体和活动能力或参加体力劳动的能力。退休老年人、甚至患病或残疾老人仍能为其家庭、社区、国家做积极贡献。积极老龄化的目的在于使所有老年人延长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2002年举办的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将其写进了《政治宣言》[6]。“健康”、“参与”、“保障”是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健康”是指人在进入老年期之后,可以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以及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7]。“参与”是指老年人要积极地面对老年生活,主动融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用[7、8]。“保障”是指从社会公正的角度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政策保障、资金保障、监管评估保障等,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经济保障需要、精神文化需要、生活照料需要等[9、10]。

“积极老龄化”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人类传统的老龄观,把战略规划重点从“以需求为基础”(倾向于假定老年人是被动目标)转变为“以权利为基础”(承认人们在变老时,他们在生活的各方面都享有机会、待遇平等的权利,以及他们的责任)[11]。

2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及作用

2.1积极心理学概念及意义

2.1.1积极心理学概念

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树立起了积极心理学的大旗,扭转了之前心理学过分关注人性消极面的研究取向,将心理学引向探索和促进人类实现自我、生活幸福、性格完善、和谐发展的道路,使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如何让普通人生活得更幸福、更充实、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12,13]。积极心理学认为,创造积极的精神,提供积极的机会,肯定积极的价值,才能使它的服务对象在感受积极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创造和积极给予,从而获得一种实实在在的积极力量,最终帮助人们预防和治愈心理疾病,过上更快乐、更健康、更积极、更有价值的生活。积极心理学的这种积极转向意味着心理学开始重建人类的新人文精神,体现了心理学的人文关怀[14]。

Kennon M. Sheldon和Laura King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2.1.2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人本身所固有的积极因素,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主张心理学的研究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寻找其规律,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并获得幸福的生活。

3积极心理学在积极老龄化中的作用

面对全球老龄化不断加快的趋势,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政治宣言》指出的“积极老龄化”已成为老龄观的一个革命性变革,而积极老龄化的核心和精髓[15]。“积极老龄化”认可老年人有机会均等参与和处理生活各方面的权利,鼓励和提倡老年人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参与社会发展,从而体现老人的自我价值。

3.1积极心理学与老年人身体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到中年以后机体开始衰老,机体的各器官的功能开始逐渐退化,不可避免的出现生理机能的老化,但如果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能与外部环境协调、适应,人际关系和谐,善于调适自己的负面情绪,则老化现象会大大降低,并表现出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的积极精神面貌。只有身心健康而长寿的老年人,才能在人生旅途最后阶段――晚年生活中活得开心、给自己生活带来乐趣,真正做到欢度幸福的晚年。

3.2积极心理学可以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包括心理活动正常范围和标准,以及如何调节心理活动,使老年人身心愉快、健康长寿等内容。21世纪养生保健的主旋律是心理养生,老年人要想健康长寿,就应明确养生必须先养心,要注重心理养生,保持心理健康[16]。

积极心理学对于老年人心理养生至关重要,关系到老人的心理健康。老年人心理养生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模型,由积极认知、积极行为、积极情绪三个维度所构成[17]。广泛的普及积极心理学对老年人心理养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为积极老龄化的推广普及提供保障。

3.2.1积极心理学可以增进老人心理养生的积极认知意识

第2篇:健康老龄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

0 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口老龄化已经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人口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1980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年均3.37%的速度持续增长。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2亿以上,约占我国总人中的1/5,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4[1]。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速度快,具有突发性,超前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这必将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老龄化引发出来的社会问题已经表现出来,诸如“当代老年人虽长寿,却并不健康”,“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支出增大,国家财政负担加重,赡养系数提高,养老保障的需求加大,劳动力不足,国家积累下降,在职人员负担加重,代际交换矛盾突出,生产者数量下降,消费者数量增加,从而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等[2]。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给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1 国外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现状及研究

对于老年健康的问题,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国就开始重视起来,并制定了相应政策。如加拿大的“加拿大人健康新展望”(1974年),美国的“健康公民计划”(1979年),欧洲的“大众健康”(1978年),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促进渥太华”(1986年)[3]。世界卫生组织于1996年发表了促进中老年体育锻炼的《海德堡方针》,各国也制定了老年体育发展计划,这些计划的共同点是鼓励和奖励老年人参加小强度体育运动,有关政策及计划见表1[4]。

2002年4月在西班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老龄化会议别强调了老年体育在“社会贡献”方面的意义,并将“社会贡献”作为21世纪老年体育的关键问题加以定位[5]。

日本提倡老年人形成“主动的、运动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高质量的长寿生活,人人都能成为“积极老人”。日本对老年体育的研究重点现在已从宏观转入微观,重视研究老年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比如适合的运动项目、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等。有的研究在数据分析时按体育参与状况将老年人分为“继续组”、“再社会化组”、“脱离组”,同时分析体育运动给老年人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影响。

德国在开展老年体育工作和开发设计老年体育活动时,往往要依据“全身性理论”、“激发理论”、“年龄竞争模型”、“决策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比如通过实施一些针对性计划来普及体育运动的理念,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我,产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在美国,1998年美国运动医学学院(ACSM)发表了一份题目为《中老年人运动和体育活动》的现状报告,其中强调了老年人经常参加活动的好处。研究发现运动对改善以下几项功能有好处:心血管功能,肌肉力量,体态控制,柔韧性,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水平。

总之,目前各国都很重视老年人体育活动,并在制定政策和具体实施上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些研究对我国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研究有许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2 国内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现状及研究

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人口老龄化不仅会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对老年人自身的角色,身心健康和生活方式等也会带来变化。城市老龄者由于自身时间的增多和经济条件的改善, 通过体育活动维持和增进健康、充实生活已为人们所共识。

查阅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体育期刊杂志的相关研究和运用互联网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有关信息与资料后发现,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都从各个层面对我国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体育锻炼进行了研究分析:

李日邦、王五一、谭见安等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趋势和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并预测了它的发展趋势。李静、刘贺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社会的影响》,阐述了开展老年人社区体育服务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张滨、刘倩在《我国的老龄化社会与体育》(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着重分析了我国老龄化和老年体育的一些特点如积极性高,自愿性,带有明显的健身目的性,并对今后我国老年体育的开展提出了建议。曹士云、白莉在《21世纪初中国老年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对北京、浙江和新疆等16 个省市自治区老年体育的情况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了进入21 世纪中国老年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主要趋势,为更好地推广和开展适合老年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促进老年体育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郭晓斌、郭德全在《当前我国老年体育事业发展中应该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中就当前发展老年体育事业的一些错误认识,老年体育的组织建设责权不明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思路。贾淑荣在《老年人的生命与运动的关系》中对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身体和心理保健作用进行了研究和阐述,指出体育活动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刘凤轩在《加强老年体育科学指导,努力提高生活生命质量》讲到普及老年体育科学知识和加强老年体育科学研究、宣传和指导的必要性,进而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使老年健身体育活动科学有序、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胡先进在《老年人常见心理活动过程和行为特征与对策》中对老年人心理活动过程和行为特征作了描述,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特殊心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王松涛在《61-65岁老年男子健身锻炼适宜运动强度的研究》中对老年人运动强度的个体化和动态化原则进行了阐述。严进洪博士在《中国老年人的体育活动与娱乐》一文中归纳了中国最近在体育活动,娱乐和老龄事业方面的进展。提出“活跃的,娱乐性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延长预期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王凯珍,王庆锋,王庆伟在《中国城市老年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现状调查研究》中对我国现有的老年人体育组织管理模式的利弊进行了剖析,得出中国城市老年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上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国内老年人体育活动作了分析,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3 结语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人口老龄化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并提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奋斗目标[7]。因此,对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等一系列的问题予以充分注意和关怀显得尤为重要,正确地分析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发展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广大老年人再创人生第二个春天,实现“健康长寿、老有所为、安度晚年”[8],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尧耿,王欢.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网,2004.

[2]王大中,王庆伟.论体育与老年人生活质量[J].体育与科学,2003:24(3):23-25.

[3]2006年世界卫生报告.全球化世界中的健康促进[J].世界卫生组织,2006.

[4]陈琳.国际老年体育对策及日本老年体育现状[J].中外群众体育信息,2003,3.

[5]熊必俊.制定新世纪老龄行动计划应对全球老龄化挑战[J].老龄问题研究,2002,6:28-33.

[6]中国民生系列报道.中国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J].中国金融网,2005,5.

第3篇:健康老龄化的意义范文

课题名称: 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

学生姓名:

系 别: 政治与法律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研究动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各国学者开始对这个古老的研究领域给予新的重视,寻求各种解决方法,以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有二个方向,一是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多数学者选择的希望通过发展社会养老即建立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一是希望健全现有的家庭养老体系,辅助以社会养老体系,中国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这,主要希望发扬中国传统的尊老、敬老的思想来促进家庭养老的健康、和谐发展,这方面较为突出的论文有有萧振禹主编的《养老,你指望谁——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困惑》等,张怀承主编的《中国的家庭与伦理》等。他们提倡目前中国应继续以家庭养老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儒家传统的孝道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来达到家庭养老的健康发展。

选题的依据

孝道思想是儒家及儒家思想核心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种孝道思想的影响,中华民族才形成了尊老爱幼,孝敬老人,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据有关资料统计,2000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已达1.3亿,占总人口的11%,根据科学预测,到2025年底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显然,我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发达国家不同,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进入的,时间短,速度快,指望在短期内用社会保障和敬老院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终不太现实。家庭养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我国养老的主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儒家的孝道思想尤其是其中的敬老原则与现代家庭养老的关系,对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解决老龄化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选题的意义

a 从理论上看,丰富和深化了儒家“孝道”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康的养老体系

b 从实践上看,对于加强家庭道德建设,推进家庭文明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儒家“孝道”思想与现代家庭养老

1儒家“孝道”的基本内容

2儒家“孝道”原则的糟粕和精华

3现代中国的家庭养老

4儒家孝道的现代转承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重点: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儒家“孝道”的转承

2、难点: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儒家“孝道”的糟粕和精华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收集资料

2、归纳整理资料

3、编写写作提纲

4、写作论文

5、修改文章

6、完善定稿

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历史分析法;

3、演绎归纳法;

4、分析综合法。

措施:

1、充分收集资料

2、对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和综合

3、制定写作计划表

4、主动多与指导老师交流

进度安排:

1、2005年12月20日前确定选题

2、2006年1月16日前提交开题报告

3、2006年4月10日前提交论文初稿交指导老师审阅后进行修改。

4、2006年5月20日前交定稿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 刘泽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3] 刘翔:《中国传统价值观诠释学》,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4] 刘再复、林岗:《传统与中国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5] 辜鸿铭著,黄兴涛、宋小庆译:《中国人的精神》,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

[6] 杜汉生:《中国精神》,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7] 萧振禹主编:《养老,你指望谁——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困惑》,改革出版社1998年版

[8] 武寅、石竣主编:《家庭伦理与人格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 吕平主编:《孝经》,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6年版

[10]《中国人口报》,1999年2月5日1版

[11] 张怀承主编:《中国的家庭与伦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12] 高成鸢主编:《中国的尊老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3]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4] 杂志:《中国哲学史》、《哲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等有关中国哲学、儒学网站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第4篇:健康老龄化的意义范文

正因如此,弗洛里安?科尔巴赫去年8月来到中国。此前,他花了11年研究日本人口变化――该国5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近50%。科尔巴赫现为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的营销与创新学副教授,并将领导老龄化与社会研究所。该商学院将牵头组建该研究所,重点研究人口老龄化蕴含的商业意义,而包括公共卫生、建筑和工业设计在内的至少10个其他院系也将参与研究。

科尔巴赫表示,由于拥有14亿人口,中国部分问题与其规模有关,但独生子女政策又放大了这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本在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之前已经是个富国,而中国目前还不是富国。“整个社会体系并未准备好迎接人口老龄化,”科尔巴赫警告称。

去年9月中国政府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与老年人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老年市场潜力达4万亿人民币。该报告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消费占GDP的比例将提高至三分之一。“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商机,”科尔巴赫说,“虽然2050年还很遥远,但现在就要采取行动,而企业界对此并未予以太多关注。”他认为,“企业管理者在具体利用这些趋势方面存在问题。管理必然面对不确定性,但在人口问题上,预测确实有用。”

首先是存在老年劳动力。在中国,女性一般55岁退休,男性60岁退休,因此企业正在流失具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人才。其次,中国目前的预期寿命是76岁,这意味着健康的晚年可期,将导致对“银发市场”商品与服务的巨大需求,企业可以通过对现有产品进行改造和开发新产品,满足这种需求。

第5篇:健康老龄化的意义范文

论文关键词:影响因素,灰色关联,人口老龄化

0. 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正处于崛起过程中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问题最为严峻的国家[1]。截至200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9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比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1598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比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根据有关预测,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亿,2026年达3亿,2037年超过4亿本科毕业论文格式,2051年达到最大值,届时,中国人口中将有1/3达到60岁或者更大,4.38亿的老年公民将超过美国的人口总数。

影响人口老龄化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2]。按照联合国的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是生育率下降,而不是死亡率下降所导致的平均寿命的延长。美国学者诺特斯坦(F.W.Notestein)认为决定生育率转变的根本因素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现代化期刊网。伊斯特林(R.A.Easterlin)强调公共健康的改进、普通教育的提高、城市化、新产品的引入和家庭计划服务(R.A.Easterlin,1985)是影响生育率转变的5个基本变量。对于相对封闭的中国人口,急速的人口老龄化过程无疑是生育率降低和平均预期寿命延长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考察国内的研究文献,系统构建影响老龄化的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文献几乎没有。笔者在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选择与分析一文中提出了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五大因素,即社会公共健康、社会养老事业、普通教育、居民经济生活和人口结构。本文将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在借鉴文献[3-5]的基础上,分析人口老龄化与这些因素的关联性,探寻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供有益参考。

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简介

灰色系统的关联理论[6]是从系统内多因素中确定主要因素进行优势对比的一种理论,是指系统内部主要因素随时问而变化的同步程度,它定量刻画了系统内都结构之间的联系,是动态过程发展态势的量化比较分析。

分析过程中,设有参考数列为x0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被比较数列为xi,(i=1,2,…,n)。且x0={x0(1),x0(2),…,x0(n)}, xi={xi(1),xi(2),…,xi(n)},(i=1,2…,n)。灰关联度分析步骤如下:

①原始数据变换:对原始数据消除量纲(或单位)转化为可比较的数据序列。分别用第一个数据去除后面的数据,得到新的倍数数列,即为初值化数列,量纲为一,各值大于零。且数列有共同的起点。

②求关联系数: 按公式①计算参考数列x0和比较数列xi的关联系数。

(1)

式中:ξ1(k)为x0与xi在k点的关联系数。

称为第k点x0与xi的绝对差。称为两级最小差。其中是第一级最小差,这表示在第i条曲线上找各点与x0的最小差。是第二级最小差期刊网。表示在各条曲线中找出的最小差的基础上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找出xi中的最小差。

是两级最大差,其意义与两级最小差相似。

ρ称为分辨系数,其意义是消弱最大绝对差数值太大所引起的失真,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一般取ρ=0.5。

③综合各点的关联系数,得到整个xi曲线与参考曲线x0的关联度ri,

ri=(2)

2.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考虑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综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并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笔者筛选了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如图1)。

基于本文旨在研究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目的,选取图中可定量刻化的因素16个,依次使用数据序列包括教育经费投入、初、高中升学率、妇女文盲率、卫生总费用、卫生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环境污染与破坏次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人均GDP、恩格尔系数、人口城市化率、居民消费支出、人口密度、0-14岁少年人口比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9)、《中国发展报告2009》和《WorldPopulation Prospects: The2008 Revision》。为了使本文研究有更强的解释能力,同时考虑到时间序列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本文将研究的时间范围限定在1999-2008年。社会养老事业中的三个具体指标卫生保健服务、生活照料服务、文化教育服务以及人口结构中的计划生育政策更适合做定性分析,因此不纳入灰色关联分析范畴,人口年龄结构(即人口惯性)是现时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其影响的复杂性,对其定性定量的分析以及社会政策提出将另文发表。

图1 人口老龄化主要影响因素

3.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经过对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定性判断,选取的16个影响老龄化的主要因素分别命名为x1、x2…x16(见表1),历年的>65人口比的数据为参考数列x0,根据灰色建模理论和程序[7]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建立灰色关联分析。

表1 1999~2008年老龄化主要影响因素的原始数据

影响

因素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X0

6.9

7

7.1

7.3

7.5

7.6

7.7

7.9

8.1

8.3

X1

3349

3849.1

4637.7

5480

6208.3

7242.6

8418.8

9815.3

12148

14500

X2

50

51.2

52.9

58.3

59.6

62.9

69.7

75.7

79.3

83.4

X3

63.8

73.2

78.8

83.5

83.4

82.5

76.3

75.1

71.8

72.7

X4

21.56

13.47

15.2

16.92

15.85

14.86

16.15

13.72

12.44

11.52

X5

4178.6

4586.6

5025.9

5790

6584.1

7590.3

8659.9

9843.3

11290

12218

X6

31.1

32.48

33.03

30.60

29.13

29.75

29.99

30.9

29.84

27.84

X7

445.9

449.1

450.8

427

430.6

439.3

446

462.4

478.8

503

X8

1614

2411

1842

1921

1843

1441

1406

842

462

474

X9

1965.1

2278.5

2489

3171.5

3680

4258.4

5093.3

6309.8

7834.2

9740.2

X10

7159

7858

8622

9398

10542

12336

14053

16165

19524

22698

X11

42.1

39.4

38.2

37.7

37.1

37.7

36.7

35.8

36.3

37.9

X12

52.6

49.1

47.7

46.2

45.6

47.2

45.5

43

43.1

43.7

X13

35

36.22

37.66

39.09

40.53

41.76

42.99

43.9

44.94

45.68

X14

3.55

3.904

4.1887

4.596

5.082

5.839

7.122

8.048

9.360

11.086

X15

131

132

133

134

135

135

136

137

138

138

X16

24.01

22.89

22.89

21.29

20.34

19.3

19.55

18.47

第6篇:健康老龄化的意义范文

我国从2000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并且是在不太富裕的情况下进入的。人口老龄化使得劳动力不足,严重短缺,劳动人口的结构呈现出老人状况,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现在的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年轻人照顾老年人的负担是重大的。人口老龄化使退休金收支不平衡,养老金供给不足。我国的老龄化问题不仅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发展都不平衡,呈现出了从东向西过渡的趋势。这些都对国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二、我国学者的研究

杜鹏在其文章中,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他选取了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影响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两个因素,以1990年为中心,根据中国四十年以来的人口变化和四十年后的发展趋势,分别对我国0-15岁人口和60岁及以上人口进行了分析。1950-1990年间,出生率下降使得0-15岁人口比例下降了23.5%,六十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增加了3.2%;然而死亡率下降使得0-15岁人口所占比例增加了2个百分点,六十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增加了7个百分点。因此得出结论,1950-1990年间,出生率下降对人口结构的影响高于死亡率降低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出生率下降使0-15岁人口所占比重下降,而超过六十岁及以上人口在增加。

姜向群在其研究中讨论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计划生育的关系。他指出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人口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系统阐述了计划生育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产生的消极意义。几十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出生率迅速降低,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方向发展。通过比较国内外的一些文献研究,表明今后三十几年内,人口死亡率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影响将不断加大。

三、人口老龄化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养老及其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老年人口的问题,当时的就业、养老金、医疗、住房等基本制度仅限于城镇职工。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了,集体要代表国家和政府向农民催缴各种农业税。因此,农民基本上没有享受到任何的社会保障,农民养老基本上依靠家庭。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农村养老问题更是成为几亿农民的一个巨大隐忧。

目前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老年人对社会、家庭已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社会发展的成果和财富积累过程中,包括了老年人的劳动成果,所以要共享发展成果。在社会转型时期,部分老年人在收入、家庭、住房等方面已缺乏了年龄优势,国家在制定社会政策时,应充分照顾这些老年人在社会保障、医疗、福利、家庭等方面应有的待遇,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前二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六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加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让老年人享有改革成果。这对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老龄化出现的问题

第一,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家庭养老是指家庭对其老年成员的生活提供安全保证。它包含着三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经济保障,二是生活服务保障,三是精神慰藉。

我国目前的农村养老基本上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单一的、分散的家庭养老方式。据有关调查表明,至少94.2%以上的老人是以家庭方式居住的。这种养老方式不仅老年人的生活服务由家庭提供,而且养老经费也完全由家庭负担,被称为“传统的家庭养老”。

第二,农村人口的流动给老人照顾带来困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经商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增多,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留守农村的老人养老很难得到保障。即使有了经济保障,但其养老生活服务无法保障,尤其高龄、体弱多病的老人生活问题更无法解决。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空巢家庭”中的农村老人在得不到子女帮扶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无法像城市老人一样有便利条件进行自我帮助和照料。

第三,孝敬老人的观念弱化,老年人缺少精神慰藉。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家庭内部关系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家庭观念在不断更新、蜕变,使传统孝道逐渐失去其影响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在更多、更深入了解外面世界的同时,其观念、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有意逃避赡养义务,远离年老父母分家另过等违反孝道的想法和做法。因此,如何正确解决好养老问题,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应对措施

第7篇:健康老龄化的意义范文

在对温州现状的实践考察和了解下,本文对温州人口老龄化现状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加强物质基础和健全养老保障机制依旧是温州的奋斗目标。同时,小组成员还认为,老龄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关心与参与,还需要针对老龄问题的特点,推进“积极老龄化”,激发老年人的潜能,使老年劳动力成为我市经济的增长点;积极推进“为老”服务事业,最大限度满足老年群体特殊需求,减轻政府和家庭的压力。让老年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日本作为全球的老龄化大国,在老龄化解决方面对中国来说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老师提供的资料以及其他渠道的资料对于富士市老龄化现状进行讨论与研究,针对日本富士的老龄化解决方案采取适合温州市老龄化问题的改革方案,提出对温州市改革的一些建议与设想。

关键词:老龄化现状;措施;建议

一:温州老龄化现状

早在1995年,温州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温州60岁以上人口已达108.10万,占总人口的13.87%。65岁以上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7.39%增长到2005年的10.54%,温州只用了5年,比日本快了10年。

温州将长时间处于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中,而这也将是影响温州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和全局性问题。温州市长寿老人多,农村老龄化程度更加突出。据统计,温州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有116.71万人,占总人口的14.83%。其中,农村人口为89.7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6.89%。

与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先富后老”相比,温州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例如,日本在老龄化比例达到14%时的人均收入为38555美元。温州老龄化比例已接近14%,人均GDP4937美元,仅为日本的12%。

二:温州市居民对于老龄化的了解程度

考虑到温州目前的老龄化情况已经比较严重,而且温州作为一个外来人口聚集地,本小组成员对温州本地人员及外来人员分别作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老龄化是什么?几岁以上可以算是老龄化?有70%的温州本地人可以明确地表达出老龄化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其中,有65%认为男性到70岁女性到65岁可以才算是进入老龄化阶段;而大部分外来人员对于老龄化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80%的他们认为男性65女性55岁就属于老龄化范畴。

2、你了解养老保险的问题吗?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的呢?65%的本地老人表示自己所在的社区会定期做一些宣传,有事自己也会上网了解相关新闻和政策;70%的外来人员表示自己并不了解,自己平时都忙于工作,一般很少看电视,而且出门在外希望有时间就去赚点钱。

3、在养老问题方面,你们是希望子女赡养还是自己去养老院之类的机构欢度晚年呢?65%的本地老人表示自己更加愿意采取社区养老服务,不想增加年轻人的负担,只要子女能够定期去看望他们即可;75%的外来人员则表示,自己将在外面工作努力减轻家庭负担,到时更加希望和孩子们住在一起,自己至少还可以为他们烧饭之类的。

4、作为大学生,你们对老龄化问题了解吗? 75%以上的浙江省大学生表示自己对于老龄化比较了解,温州市采取了很多老龄化的对策,比如建立老年大学,开展老年文化节等;60%的外来大学生表示自己的家乡在老龄化问题上并没有做很多的对策,虽然自己有所了解,但是还是无能为力。

三:温州市市政府对于老龄化采取的措施

1、建立老龄工作机构;农村老人协会建设逐步规范;城市社区为老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充分发挥志愿者组织作用。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解决市区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问题。贯彻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面加强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核心内容有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严格涉老案件执法检查。

3、加强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公益性文化设施活动场所,将政府兴办的公共文化和体育活动设施向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开放;完善老年教育网络。

4、注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深化社区为老服务工程,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区为老服务功能。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四:建议

1、延长退休年龄,提高老年人口就业率,鼓励老年人发挥特长,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日本有很多由老年人牵头开始家族经营单位的企业,60岁以上的老社长也随处可见。而温州作为一以做生意发展而成的沿海发达城市,推行此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可行,对于温州市未来的发展也将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领导性作用。

2、重视养老保险,将计划生育与养老事业有机结合。与日本的高龄少子化不同的是我国拥有14亿的人口,人口的庞大使我们不得不推行计划生育。可是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4―2―1”家庭,”丁克”家庭,空巢老人家庭不断增多,所以解决养老问题也迫在眉睫。日本最成功的便是护理保险模式。它可以分为:身边护理,家务帮助,复合型3中服务模式,有效地缓解了日本的老龄化高压。小组成员认为温州市可以尝试这种护理模式。首先,温州有其地域性优势,温州医科大市时一所专门培养医护人员的大学,每年温州医科大学都为社会推送出一批批的优秀的医生,护士,医学相关的研究人员。其次,温州市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这也为推行此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与日本不同的是,温州乃至我国都处于一个社会层次,劳动力和社会生产力有着极大差距的现状,每个人对于养老方式也有着不同的追求与愿望。因此,采取多模式的养老模式将会推动一个地区的社会,人文发展。

4、加大老龄化的宣传。由问卷调查可见,温州在对于本地老人的老龄化政策方面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对于一些外来人员或者农村人员的宣传和保障力度显然不足,所以,本组小组成员认为加大对农村及外来人员的保障将是未来几年内温州市的发展和奋斗目标。

第8篇:健康老龄化的意义范文

摘 要 本文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抖空竹运动的健身价值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和剖析了抖空竹对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的作用。结论表明:抖空竹运动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作用:集中精神,提高视力;全身运动,促进协调能力;调节心情,改善不良情绪。

关键词 老龄化 抖空竹 老年人 心理健康

一、背景

“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是低出生、低死亡和低自然增长,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导致人的寿命的延长。国际上一般把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7%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1]。”

我国在2000年底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对于老年人来说,在物质需求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对健康的需求尤其是心理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

二、老龄化视野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十一世纪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而目前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近几年来老年人心理问题逐渐增多,老年期心理及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己经成为社会各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概念

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东西方都有着一定的差异,美国的比尔斯是西方最早提出心理健康概念的人,1908年在其著作《一颗失而复得的心》中,首次提出了“心理健康”这个名词[2]。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3]。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本身的视、听觉等感知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衰退,感知能力的退化往往使老人与环境隔离开来,容易引起抑郁、淡漠、孤独等心理现象[4];对事物反应缓慢、先审视刺激,然后再做出反应是老年人的一个突出特点,简单反应和辨别反应时间都随年老而延长;据调查,近年来,老年人记忆力衰退速度明显加快;由于离退休后远离社会生活、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等客观因素降低了与亲朋来往的频率,长期的孤独容易导致其情绪易波动。

三、空竹运动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结合

我国著名的老年心理学有许淑莲教授对老年人对心理健康曾概括了五方面:热爱生活和工作;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强;性格开朗,通情达理;人际关系适应性强。

抖空竹,它是全身的运动,靠四肢的巧妙配合完成的。符合老年人生理特点,易于老年人锻炼;练习时要求心静体松,全神贯注,通过形、神、意、气四大法宝,达到健身养性,对调节老年人的心理有重要作用。

四、空竹运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

空竹古称“胡敲”,也叫“风葫芦”“地铃”“空钟”等,是中国民族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抖空竹在我国是一项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不可取代的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之一,对老龄化视野下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喜爱和习练。

(一)集中精力,提高视力

抖空竹时,精神要高度集中,做各种花样时,眼睛始终都要注视着空竹在空间旋转位置的变化,随时反映给大脑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准确无误地完成花样动作,所以双眼和脑神经在抖空竹的过程中会不断受到锻炼和提高,尤其是在蓝天白云下眼球不停地转动,这能起到提高视力的作用[5]。

(二)全身运动,促进协调能力

抖空竹是全身的运动,需要四肢的巧妙配合来完成。抖空竹时眼做追、瞄;头做俯转、仰;腰做扭、随;上肢做提、拉、接、抛、盘、抖;下肢做走、绕、跳、落、骗、蹬等动作,要在一瞬间来完成各种动作,需要做到反应快、动作协调、灵敏。而跳跃时腰部动作也很重要,上肢随同摆动,颈部也需运动。经过长期锻炼,可以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和灵敏性,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和人脑的发育,还可以延缓衰老。

(三)调节心情,改善不良情绪

抖空竹运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水平,改善机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能达到缓和或消除激动、易怒、紧张、神经质等坏情绪,还减少了患神经衰弱症的可能性[6]。

五、结论与思考

抖空竹运动作为一项简单的健身项目,对于老年人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长期锻炼可以集中精力,提高视力。其次,它是一项全身运动,可以延缓协调能力的衰退。最后,还可以调节心情,改善不良情绪。

为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加快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应大力发展这一潜力巨大的民间项目。

参考文献:

[1] 张道鑫,王岗.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太极拳运动的当代价值[J].中华武术(研究).2013.9(4).

[2]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1.34(5):1130-1136.

[3] 栗九红,刘玉娟.心理健康[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

[4] 王亮,乔曦,陈刚.浅析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作用[J].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10.

第9篇:健康老龄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道家 重人贵生 老年人 生命价值

一“重人F生”是道家的主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把人与天地并列,认为“四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从孔子的“节用爱人”到孟子的“民贵君轻”,从佛家的“人即是佛”到老子的“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都可以看出,儒释道三大文化都十分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生命价值,重视人的自由发展,一直以来,人本主义精神都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始终。从《老子》所强调的“贵生”、“摄生”、“自爱”和“长生久视”,《庄子》所说的“保生”、“全生”、“尽年”、“尊生”,《吕氏春秋》所说的“贵生重己”,到《太平经》主张的“乐生”、“重生”,以及其它的道书如《老子想尔注》、《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等 ,始终贯穿着重人贵生的思想传统。不论《老子》的“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虎兕,入军不被兵甲”里的“摄生”,还是《三天内解经》的:“真道好生而恶杀。长生者,道也。死坏者,非道也。死王乃不如生鼠。故圣人教化,使民慈心于众生,生可贵也”里的“好生、长生”,都在说明,重人贵生是道家人本主义思想的精髓。

二 道家的生命价值观

儒家从伦理出发来认识人的生命价值,注重人的伦理价值与现实意义,佛家强调人的心性修养与自我超越,道家则注重人的自然生命与个体体验。相对于道家的自然生命论而言,儒家的“义利之辩”体现出来的是人的实践理性与现世价值,认为人的生命价值只有在符合伦理的基础为社会国家建功立业才能显现出来,因而强调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的有为精神。而道家的生命价值观,追求的则是一种清静无为的人生观,一种虚无逍遥的物我观,通过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的主体性放在自然的基础上,在符合自然(天)的意志,顺应自然的(天)规律的基础来认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因此,道家的重人贵生思想,与儒家的重义轻利的价值法则具有明显的价值分野,它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宇宙本体论与天人合一的物我观,体现了注重个体生命体验的价值观。

三 现代老年人的生命价值现状

据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4亿人。根据国际“人口老龄化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的,即为老龄化社会。因此,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在当下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生活消费方式的变化,以及家庭结构、道德观念的变化,老年人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此外,目前中国养老体制还不健全,养老模式还比较单一化,因此养老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应对与解决,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主观因素是,生存环境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老年人的社会认识与心理状态没有改变与自我调节,使得老年人的情感世界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此外,从人的生命价值观角度来看,上述问题的出现,跟老年人的生命价值观的形成与作用,以及跟老年人自身的生命教育都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关照老年人的生命价值,从生命价值的层面实现老年人的生命关怀,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文化里,汲取对老年人的生命关怀有价值的思想成份,同时,实现老年人的自我生命教育,为老年人的内心世界提供安身立命之所。所有这些,对于应对与解决老龄化社会产生的一些问题,化解老年人的生命价值观危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启示与现实意义。

四 “重人贵生”思想对老年人的生命价值启示

(一)道家的养生观对老年人的生命价值启示

道家养生论包含着丰富的自然哲学思想与方法论,道家所谓的“养生”,包含着生命质量的滋养与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诠释,因此,道家的养生观,除了追求健康长寿的肉身生命之外,还在于追求至上的精神生命,更是追求自然观意义上体现人的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灵性生命。“重人贵生”思想是道家自然养生观的理论基础与理论旨归,道家从自然哲学视域来理解人的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特别是道家思想发展为道教以后,更是把人的价值与地位提到宇宙自然中至高无上的位置,由此提出“贵生、养生、乐生、长生、永生”等一系列道教关于人的生命的学说。因此,“重人贵生”思想对道家关于人的生命观特别是养生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另外,道家的“重人贵生”思想并非是狭隘的人类主体中心论思想,道家认为,虽然人是万物之灵,然而众生平等。而人作为独特的生命体,与其它生命不同之处在于,人要“观察天地变化之机,分辨万物生长之利,使万物各尽其年”,并认为贵生是人类的至德。这些思想对于现代老年人从自然观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生命的本质与人生的意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道家的生死观对老年人的生命价值启示

对于生死问题,道家认为,生要拥抱自然,死要回归自然,因此要“视死如归”。生与死都是生命的存在状态,只不过发生的形式不同而已。如果把道家的“道”暂且看作是一种能量起源的话,那么,在道家看来,生是能量的聚集,死就是能量的转移。而在庄子的《齐物论》里更是直接提出“齐生死”的说法,“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大宗师》里的“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认为,万物众生,从来都是向死而生的,一个生命的出生便意味着走向死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生即是死,死即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