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政务一体化建设方案范文

政务一体化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政务一体化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政务一体化建设方案

第1篇:政务一体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加强电子文件收集归档,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在基层档案室完成,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端基础工作。青岛市自2002年即开始了电子文件归档的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提出了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四同步”(同步归档、同步整理、同步著录、同步利用)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国家档案局的认可。为此,市档案局专门开发了适应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和立卷改革需要的“易初(机关)档案管理系统”,在市各级机关使用,确保了电子文件的归档保存。青岛市市直机关2002年度电子文件归档并移交市档案馆2万多件,文件级目录20多万条,电子公文归档率达到80%以上。2003年度各进馆单位文书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率基本达到了100%(会议记录和保密文件除外)。

二、建设数字文件中心,深化电子文件归档工作

随着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工作的深入以及电子政务工作的推进,市档案局提出了建立青岛市数字文件中心的设想,该项目列入了2004年青岛市电子政务工作试点示范项目,并得到了一定的财力支持。建设数字文件中心的目的是在对各级机关产生的数字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有效监督的基础上,将数字档案信息接收到数字文件中心,经过分级审查、整理,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向政务网用户提供利用服务,最终建立起涵盖青岛市、区二级机关的数字档案信息的服务平台。数字文件中心的建设既是对网络环境下档案馆室业务建设模式的一种探索,也是对进馆数字档案的一种前瞻控制,适应了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对提高进馆档案数字化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配合数字文件中心的建设,2004年7月,青岛市档案局与市电子政务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网络环境下馆室一体化实施方案的通知》,为数字文件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方案提出了文件归档移交馆室一体化、档案管理馆室一体化、档案利用馆室一体化、档案工作监督指导馆室一体化等具体实施内容。方案要求凡应依法向市档案馆移交档案的机关、团体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市直事业单位,应于2006年底以前分期分批加入数字文件中心,实施馆室一体化。区(市)直机关、团体应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完成。

三、开展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控制进馆档案数字化率

青岛市各机关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络(包括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建立的虚拟网络),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协调办公。这就对本机关档案信息的需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青岛市档案局从推进档案信息利用出发,按照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建设规范,于2004年初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档案室试点工作,得到了支持和拥护。市直机关共有23个单位列入了试点工作,至2004年9月份完成了室藏档案数字化任务,共数字化档案近百万页。这些数字化信息丰富了各机关网络信息的内容,解决了档案进馆数字化问题。同时开展数字化工作,也带动了档案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仅某扫描工作室通过承接数字化业务,就解决了几十人的就业问题,并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2篇:政务一体化建设方案范文

目前,北京市各部门中已有人大、政协、市高级法院,各区县政府,市属机构等25个单位在首都之窗上建立自己的网站。现在首都之窗的月平均浏览量达到600多万人次,半年时间,市长信箱就收到3000多封网上来函。今年北京市计划在电子政务方面,积极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审批制度,提高政府办公效率。为适应信息服务的不断发展,保证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北京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实施了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通过针对北京市电子政务外网的信息内容进行安全检测提出的解决方案,及时掌握、统计和分析信息流的动态情况,及时掌握用户对信息服务的访问行为,及时发现有无违规的信息与访问,及时发现涉密信息的泄露和敏感信息的访问。

解决方案:国都兴业为北京市电子政务网络的网络安全监测审计需求提供了先进的、完善的解决方案。在电子政务骨干网上部署了四套“网络一体化监控审计系统Egilance II”,分别安装在四个骨干节点上。“网络一体化监控审计系统Egilance II”是基于网络会话级的安全监测审计产品,它通过对网络会话的行为和内容的实时监测、报警、记录和审计,提高用户的网络应用和信息安全。

在方案中使用的Egilance系统是采用一个上级中心审计控制台,四个下级监测审计点的构架,中心审计控制台可以根据整体审计需要向四个下级监测审计点下发审计规则配置和报警策略,也可以分别下发不同的审计规则配置和报警策略,四个下级监测审计点的监测审计报警和审计记录即可在本级审计控制台上报警显示,又可同时发送给上级中心审计控制台。在四个监测审计点采用了千兆光纤TAP网络信号旁路接入器ESentry,将光信号旁路分向后输入给千兆级网络会话采集器EProbe,EProbe对网络数据流进行旁路采集和提取各种网络应用的处理,网络应用分析器Enalyzer对各种网络应用行为做实时监测、报警、记录和审计,并将监测报警和审计记录发给中心审计控制台EConsole。

第3篇:政务一体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行政审批系统;一体化

引言

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重视,政府信息化是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与支柱,电子政务是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点要素之一。而网上行政审批是电子政务的核心和精髓,是政府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创新,是电子政务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推进网上审批。全国各地的《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明确将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率做为评价各市信息化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标。大部分省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及《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都将建设“一站式”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列入重要内容之一。

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建设是适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通过信息化管理和行政审批数据共享,可以促进行政审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增加行政审批工作的透明度[1]。因此,建设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十分必要。

1.系统开发目标

系统开发首先要有开发目标,在此目标指导下,才能对所了解的业务需求进行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建设的开发目标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行政管理理念,建设标准规范、入口统一、功能完善、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一站式”网络审批系统及其基础平台。

(2)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简化公共服务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3)把面向社会公众的业务事项逐步通过互联网提供跨部门的“一站式”电子化审批服务,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

2.系统总体设计

2.1总体模型

经过调查研究,为实现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的业务需求,系统的核心包括四个部分:网上审批大厅、审批业务办理平台、统一审批事项管理平台、系统集成平台。本系统总体模型如图1所示。

网上审批大厅,面向公众和企业的行政审批窗口,实现“统一审批申报”的业务需求。

系统集成平台,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审批系统整合平台,实现协同与集成市、区所有审批资源的业务需求。

市、区及专业审批平台,为行政审批人员提供高效的审批手段,实现完善审批流程和相关管理制度的业务需求。

统一审批事项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市、区各个部门的审批事项的新建、修改、删除、合并,并以此为审批要素中心,实现生成审批事项各要素电子化描述的业务需求。

2.2总体架构

基于系统各业务之间的联系,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的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行政审批一体化系统由核心应用平台和基础支撑平台组成。其中,核心应用平台包括行政审批事项管理系统、网上审批大厅系统、通用审批业务办理平台。审批事项管理系统形成行政审批的基础数据源,通用审批系统实现行政审批的集中运行,网上审批大厅提供全市行政审批的“一站式”公众服务,三个系统有机结合,互通共享,组成行政审批一体化的应用平台。基础支撑平台由审批协同平台、审批共享平台、审批服务总线组成,各基础支撑平台以电子政务数据中心为依托建设,通过系统集成,形成有机结合,互通共享,组成行政审批一体化数据中心。

2.3系统主要功能简介

网上审批大厅,为公众提供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网上申报、查询公示、咨询投诉等网上审批服务,提供全市行政审批的“一站式”公众服务。

通用审批系统,供各审批部门办理审批业务和互通审批信息,实现全市行政审批的集中运行。

审批共享平台,虚拟审批共享数据仓库,根据预先配置的共享信息项目及其共享路径,自动实现统一的审批共享信息查询、审批共享信息更新。

审批协同平台,统一审批流程控制,根据预先配置的运行规则自动实现统一接受、统一调度、统一反馈、统一、统一归档。

审批服务总线,作为各个子系统、平台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交换平台,根据各子系统及平台导入的服务,自动实现消息路由、协议和格式转换。

电子监察系统,实现网上审批业务平台自动、实时采集每一项行政审批事项从受理到办结的详细信息,并对其实施过程、时限、异常等情况的监察,使监察机关即时、同步、全面地监控行政审批全过程。

3.系统实现

3.1系统整体流程图(图3)

申请人在网上审批服务大厅上面填写的申报表单、上传的附件资料等审批数据先存入大厅数据库,然后通过大厅系统的统一审批发送模块,通过审批服务总线和审批系统系统中的审批接受服务,将申报表单、附件资料存入审批中心数据库;在经过相关人员进行统一网上预审之后,由审批协同系统进行统一审批调度,或者将数据分发至审批业务办理平台,或者通过审批服务总线将数据分发至其他审批系统。在审批调度前,审批协同系统通过审批服务总线从共享服务系统得到共享审批数据,然后由审批协同系统将共享数据、申报表单、附件资料一并调度分发。

3.2系统采用的主要技术

3.2.1SOA框架技术

SOA是一种分布式的软件模型。SOA的主要组件包括:服务、动态发现和消息。整个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以SOA的架构进行设计和建设,方便和各组成系统间进行数据接驳和功能调用,实现整个系统的松散耦合、提高整个系统的可扩展性[2]。

3.2.2ESB(EnterpriseServiceBus)技术

ESB(EnterpriseServiceBus)是一条服务总线,所有的服务都挂接到该总线上对外公布,ESB负责管理服务目录,解析服务请求者的请求方法、消息格式,并对服务提供者进行寻址,转发服务请求[3]。实际上,ESB就是服务的请求者和服务的提供者之间的一个中间件,对服务使用者屏蔽服务提供方的技术实现方式。

在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建设中,采用ESB的设计理念,其中的审批服务总线就是一个轻量级ESB。通过审批服务总线实现各种审批业务逻辑的服务虚拟化,提供一个全局的、虚拟的服务视图,以简化各个组成系统的整合接口。

在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中,通过审批服务总线实现如下功能:

(1)统一审批共享服务;

(2)统一审批调度与审批反馈;

(3)内外网系统间安全信息交换;

(4)审批事项的统一管理与;

(5)系统接入接口;

(6)开放的审批政务信息平台。

3.2.3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技术

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即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目录标准。LDAP是一个开放的,独立于任何厂商的标准,LDAP为目前在分布式应用系统和服务中所要求的信息集中存储和管理提供一个可扩展的结构,非常适合实现统一身份认证。

通过LDAP实现统一身份认证,每个用户在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中只有一个账号,各组成系统可以根据需要为用户帐号分配权限,各组成系统的认证模块将根据用户的权限来判断用户是否能访问某些资源。

3.2.4SSO(Single Sign On)和Portal技术

SSO(Single Sign On),即单点登录。Portal是将Web技术与企业或政府部门的运作过程相集成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单独的网关来访问信息和应用。

通过SSO与Portal,为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提供一个供内部审批人员、审改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的,统一的登陆与操作界面,同时有利于以后的功能扩展能方便地整合进该操作界面。

4.结束语

对行政审批网络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依托该平台的运行可以统一规范审批事权,设定统一的审批程序、审批时限、审批条件等要素,规范、控制审批权力,形成一个运作规范、统一高效的政务体制;可以使并联审批成为可能,建立统一、集中、实时的政务信息数据中心,实现了各个部门间共享审批信息,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提高行政工作效率,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芳,赖茂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电子政务,2009(8):1-4.

[2]叶应芬.基于SOA的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0(8):71-72

[3]Sandy Carter.The New Language of Business:SOA&Web2.0[M],IBM Press,2007,65-66.

作者简介

第4篇:政务一体化建设方案范文

他以税务作为政府比较典型的内部治理的例子展开介绍,金税工程通过内部建设、税务管控,从数据积累角度,实现了税务数据的集中,数据完成了到省层面的集中,开始向国家层面集中,这对社会治理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地方政府在行政审批方面也在做尝试。他说,面向企业、单位、组织机构通过审批大厅的形式,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实现一站式审批等方面效果也比较显著,而下一步,政府将要通过网络的方式,实现Online在线的审批服务。在线审批大厅更需要后台资源支撑和技术支撑。“比如接下来可能上线的证照库就会提供很有力度的支撑。现在我们审批要拿证件,以后证照库会有证照的电子副本或者电子原件在一个可信的库中,各个单位只需要做校验即可。”他认为,目前审批主要涉及的是数据共享和交换层面,还没涉及到数据的开放层面,大数据的开放会是“十三五”的题目。

颜亮认为,政务云将走向平台化和标准化,未来的政务云一定是一体化环境、符合政府规范的一朵云。

而浪潮做政务云的定位是做综合服务商,不只提供平台资源,还要于合作伙伴一起做管理服务、应用服务。颜亮向记者介绍说,平台服务包括IaaS和PaaS层面的资源输出,类似公有云,但是面向政府定制的,有政务边界的;管理服务是政府迫切需要的,包括咨询、规划、迁移、实施等;而做应用服务,浪潮会更多有赖于合作伙伴,基于多年的经验浪潮有对解决方案的把控能力。浪潮会逐步下沉,做行业级别的综合服务商,应用层面做得越来越少,更多是导入服务,而IaaS和PaaS会是浪潮核心的关注点。

第5篇:政务一体化建设方案范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把建构在信息技术上的“智慧城市”从虚拟概念变成触手可及,智慧城市的移动互联网化是深耕智慧城市的趋势,同时也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公司抢滩的蓝海。中搜网络依托自身成熟的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云平台大数据,探索智慧城市移动服务载体,了在“互联网+”大潮之下,智慧城市发展五大趋势。

城市生活向移动端转移

订餐、打车、学习、医疗……各种形式的城市生活都可以在手机上实现,移动互联网为中国信息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社会公众正在以越来越便捷的形式获取各种公共服务。移动互联网将“人”与“公共服务”全面连接,大幅提升社会整体服务效率和水平。

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将带动和促进交通、医疗、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城市生活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均等服务水平、实现信息普惠全民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城市政务透明一体化

智慧城市移动化,将要求政府基于移动互联网提供公共服务,以人为单元,建立起居民需要的服务涵盖多个甚至所有业务的完整单。

在地方政务一体化过程中,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分析等技术,将城市服务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在移动端,电子政务一体化与政府公共数据开放服务,通过建立移动互联网通道,实现政务迅速受理和反馈,甚至在线审批。市民可以通过“行政服务大厅”手机滑动就可以享受行政服务大厅的一站式服务,进行信息查询、在线预约、在线办理。

城市服务将无处不在

教育、医疗、社保、交通等服务项目是城市宜居的核心标准,这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更考验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将来会相互配合,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化城市公共服务给市民生活带去更多便利。

医疗O2O、养老O2O、教育O2O、互联网金融、绿色交通等移动互联网最热门的领域,已然搭建起城市公共服务的基本模块。例如基于中搜云平台整合的教育资源开发的移动端学习应用,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随时学习等个性化学习平台。

智慧城市

城市物流转实为虚

商品与服务数字化是实现电商的前提。城市空港、内陆港、保税区等实体商品集散地将利用云平台实现数字化仓储、物流、分销等一系列环节,在物流配送之外添加信息和支付,补足电商体系的铁三角。

中搜云商城正是实现商品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在该方案已与上海、宁波、烟台等多个城市的保税区、自贸区合作,将商品汇集在虚拟货物中心,呈现在全国各地手机用户的移动应用上。商品被检索、下单、支付,配送信息跟进等在线购物环节都将以信息流转;仓储、渠道突破地域局限,实现全国范围内货物调配和全用户分销。云商城极大丰富了城市商品品类,加速了商品流动性。

城市产业升级转型

第6篇:政务一体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加强电子政务制度建设。制定了《2013年电子政务工作要点》和《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管理办法》,规范了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健全完善电子政务工作考核、奖惩机制,促进工作落实。

(二)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功能。今年新建了亮诺行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职业道德建设、四德工程建设、讲文明树新风、乡村文明行动、志愿服务社会、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和第三届感动文明楷模人物评选等10余个专题专栏。上半年共本地新闻652条,反映热点民声506条,政府信息公开867条,向市政府网站报送信息1800余条。

(三)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目前即将进行工程招标工作。将现有协同办公系统全面向政务内网迁移,全面提高应用支撑和资源整合能力,打造安全、稳定、高效的电子政务内网平台。

(四)建设完成行政权力阳光运行系统。已整合完成行政审批、行政征收、行政处罚、法制监督、政府信息公开网上管理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制作完成行政权力阳光运行系统的宣传片,对系统进行更好的宣传和使用。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各项征收与处罚程序,加强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过程监管,实现行政事务公开、事项办理监管的全程信息化处理,于2013年3月19日至28日在信诚电脑培训学校举办以行政处罚和行政征收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9期,共计379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推进区政府门户网站改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网站服务功能,全面提高政府网站建设水平;整合完善市民心声、在线访谈、网上、领导信箱、公众评议和网上调查等网站栏目,形成统一的互动平台,注重同类栏目内容的整合共享,健全机制,利用优势,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升级迁移协同办公系统。进一步完善电子签章、公文收发统计等模块功能,加快协同办公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公文收发及单位内部流转的网络化、一体化,推进无纸化办公;做好协同办公系统自电子政务外网向电子政务内网的迁移工作,管控好搬迁进度,确保电子政务设备搬迁和数据迁移安全进行。

(三)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的编制工作,推动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再上新水平。

第7篇:政务一体化建设方案范文

200*年上半年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按照××市市委、市政府2006年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任务的要求,我局在上半年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上半年的规范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依法管理,改善政务环境。

(一)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上半年在市场科和我局下辖的生资市场、水果批发市场、食品城及东门蔬菜批发市场,按要求在市场内公布了市场收费项目,使市场经营户对我局的收费项目一目了然。

(二)结合我局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度起草和制定了规范性文件,并及时加以公布。清理、修改和废止了不适应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作产业发展年等要求的规范性文件。

(三)进一步完善了管理责任制度,清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告了管理主体,切实解决了各市场及各科(室)在管理中出现的互相推诿的工作态度。

二、完善制定建设,规范管理行为。

(一)进一步细化规章制度。职位及职责范围上局及各科(室)公开栏。强化了各科(室)、市场人员平时成绩的考核对工作中作出成绩的有功人员给予精神及物质方面的奖励,健全和完善了激励约束机制。每个月对我局党员和群众分别进行了党性学习,及日常工作的业务培训,增强了全局党员干部及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了我局服务标准,完善了服务对象满意测评制度。

(二)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及时妥善地处理好群众反映的关于西湖塘鸽市扰民的矛盾。

(三)我局重大决策,由局领导请有关专家传授经验,亲临指导,为我局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四)对于各市场,局领导班子千方百计拓展市场扩建及迁移更好更大的环境,确保了国有市场的增值。

三、推进政务公开,建立阳光行政。

(一)按照《××市政务公开方案》和《××政务公开目录》全面、及时、规范地公开了财务,各科(室)、市场的政务工作,并制定了政务公开性。就我局竞选中层副职,局请示了纪委、人事部门、政府有关部门,竞选中,纪委副书记、政府办公室负责人到位参加,把我局阳光行政推向高层。

(二)更好地完善了政务公开机制,进一步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地向社会公众我局有关信息。

(三)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决策事项,按照规、进行了公示并制定了相关操作细则。

(四)建立和完善了决策信息反馈和决策后评估机制,重大决策(依法保密的除外),及时向公众公开,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跟踪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了有关决策。

四、优化服务流程,创新管理方式。

(一)按照一站式服务的要求,我局理顺了各科(室)、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优化了工作的流程。

(二)把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更好地推进。加快了产业发展年工作,为了实现我局新生资市场项目和新果蔬批发市场项目的推进,我局做了大量的调查和跟踪服务。为实现项目的顺利引进而努力。

(三)规范高效地运作政务服务,提高了我局对外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了我局与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之间的互联互动。

(四)进一步整顿了我局机关工作作风和内部各科(室)、市场之间的工作流程,推行了短流程服务和标准化服务。严格地执行了一次告知制,首问责任制和告知承诺制,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服务。

(五)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上新台阶。优化整合了全局电子网络平台,提高资源共享与整体利用率。扩大了网上互动的内容,逐步实现了办理事项网上申报,材料网上提交,办理结果网上查询。

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一)我局做到每位职工有医保、社保,更好地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

(二)在我局辖区内市场,建立了公共卫生应急、监测预警机制,如禽流感预防及其他夏季易发病预防等,完善了公共卫生体系及紧急医疗救援网络。

六、创新监督机制,确保工作实效。

(一)创新监督制度,落实了调研、论证并逐步实施了重大问题事前报告制度。

(二)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建立了符合我局实际的有特色的复议监督机制。

七、其他目标。

(一)加大向社会公众的宣传力度,树立我局的良好形象。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网络以及政府建设专栏。宣传了我局对外招商项目以及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强化我局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信息,每月报送情况达2条。

第8篇:政务一体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区域性档案管理平台;构建

1 市、县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现状与需求

1.1 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现状: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地市都在逐步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进程,规范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与接收工作,但与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利用需求相比较,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仍然处于研究探索和初级应用阶段,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济源市档案局自2001年购买使用世纪科怡软件,档案馆首先使用网络版开始馆藏档案目录加工,2005年在全市基层单位推广应用世纪科怡单机版。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档案馆积累了一定量的目录数据,基层单位的文档一体化管理有了一定基础。通过对全市档案工作的调查,发现在工作中还出现一些问题:软件推广需要基层单位资金投入,影响和制约了工作开展;基层单位利用单机版软件进行分布式管理,形成了信息孤岛,不能综合利用;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移交只能脱机实现,不够方便快捷;世纪科怡软件后续维护升级困难,不能及时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提升技术水平;各档案管理软件和其他信息管理软件信息交互,集成程度不高;不便于档案局随时掌握基层档案现代化工作进度,对基层单位档案指导、业务检查不能进行预估;不能实现网上办公;电子档案信息数据集中程度低,利用网络对外提供信息服务的程度低,服务面窄,服务手段落后,滞后于现代化管理的步伐等。这种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网络时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需有适合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以推动档案事业持续发展。

1.2 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需求:笔者对济源市档案局馆、市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访谈调查,分析汇总了各方面对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强烈需求。济源市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普遍反映电子文件和档案数据安全存储和备份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档案管理软件应规范统一、全市统筹升级;和市档案局、馆业务上应能直接沟通、衔接,业务交流、咨询应能互动;业务工作申报、电子档案及目录移交应能在线进行;档案信息查询应能通过网络跨单位提供,方便已公开档案信息共享。

档案局馆的同志们也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要求:应搭建统一的档案工作网络平台,各单位电子文件、档案信息数据应达到区域集中管理、收集、存储备份、利用、移交,并通过档案鉴定、数据划控等满足不同利用者的需求;档案局馆能够在线指导各单位档案工作,审核档案业务,完成业务统计,并通过网络平台通知、公告等。

市信息管理部门认为,档案信息资源是经济社会中一种重要资源,其共建共享程度是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克服各基层单位因分布式管理而形成的信息孤岛现象,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运转迅速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统一系统网络环境,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大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集中、管理和提供查询利用,是社会各方面的现实需求,建立市、县区域性档案管理网络平台,成为必然。

2 市、县区域性档案管理平台构建方案

建设市、县档案信息管理网络平台,是档案信息集成、共享和交互的承载物,通过平台可以集合分散的档案信息资源,并为不同用户提供集成的、便利的信息管理和服务环境。平台要求业务集成、数据格式统一、系统整合、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保障在区域内IT资源一次共建,多家共享使用,能够有效避免档案管理应用系统低水平重复建设,解决“信息孤岛”等实际问题。平台还要对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开放等级鉴定,以便在不同的网络上,或者赋予特定利用者查阅不同档案的权限。根据档案工作需求,结合当前现代化环境,确定市、县构建区域性档案管理网络平台方案。

2.1 依托电子政务网络环境构建。随着电子政务的全面推广应用,各地市政务网网络高速通道已基本搭建完成,网络框架延伸到了各政府机关,安全系数较高,为构建区域性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应用平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档案部门要紧紧依托各地市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已有的软硬件资源优势,构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对市直各机关单位中产生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等信息,实行集中采集、归档,统一管理,做到数据规范、安全保密、资源共享,使机关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政务网根据权限调阅、查询公文和档案资料。这样既融入了资源建设大局,又加快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约了建设成本。

2.2 以档案局馆为中心构建。区域性档案管理网络平台要以各地档案局馆业务和基层档案室业务为核心内容,在“统一软件,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的原则下,以档案局馆为中心建设管理平台和数据中心平台。要面向各基层档案馆、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全宗为单位管理各单位电子文件和各类档案数据,实现非文件和档案信息的在线接收、归档和提供利用,突破目前档案馆、室文件和档案分布式整理、单一提供利用的模式,加快全市电子文件和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统一提供利用。

2.3 建设档案工作基础平台。区域性档案管理平台要成为开放式的档案系统基础支撑平台和全市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支撑平台。平台要支持分布式业务系统和基层馆分布式系统的扩展,对外部系统提供服务支持,确保数据的交互。系统应提供多元化、细分化的档案利用,其中基层单位对档案采集、整理、鉴定后,提供有针对性的档案开放服务,系统对不同用户类型提供相应的查询利用方案,满足本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外单位机关人员、一般群众等不同利用者的利用需求。要把平台建成电子文件统一存储备份的平台、档案开放数据快速、综合利用的平台和档案工作标准、规范统一的平台。

2.4 与档案馆数字内网系统、档案信息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网联通。区域性档案管理平台要预留规范接口,能和档案馆数字内网系统、档案信息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网等的电子文件和档案信息数据有条件接入转出。当各基层单位的到期档案实物移交进馆时,对应的不档案信息数据可以直接从平台数据库迁移到档案馆内网数据库;平台上的已公开现行文件数据可以定期从平台数据库直接接入档案信息网站数据库;电子政务网上流转的电子文件数据可以转入平台数据库,实现在线移交和接收,确保档案信息能够多渠道、分层次提供给不同利用者。

3 济源市区域性档案管理平台应用实践

3.1 实现馆室一体化管理模式。济源市已有119个部门接入了电子政务办公系统,覆盖了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镇办、高校和有关企业,全市大部分立档单位都在其中。建立在政务办公系统上的档案管理平台以全宗为单位管理各单位电子文件和档案数据,各单位使用统一的软件系统,档案业务标准和档案馆接收标准一致,数据格式一致,门类设置一致,档号规则一致,平台设有现行文件专门模块,通过网络在线接收电子文件、档案及其目录,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综合档案馆之间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有效衔接和共享。业务流程如图1:

3.2 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平台支持对立档单位的电子文件、数字档案和资料的综合管理,实现了档案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处理,包括:分类编码、信息采集、文件归档、移交接收、档案划控、借阅利用、编研等,实现了基层档案室各种门类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如图2。基层单位按照各门类档案实物管理的模式同步进行数字档案的管理,平台支持各单位文件收发文登记管理和归档管理,各单位的文件不论发文和收文,一次输录相关信息后,可以直接根据需要在线逻辑归档到相应的档案类目内,实现适时归档,一次录入、多次利用,档案收集、整理、管理、利用、鉴定划控、权限划分、统计、移交等各个环节在网络平台一站式完成,规范了全市档案管理工作,简化了工作程序,充分体现了档案现代化管理高效、便捷、实用的特点。

3.3 实现网上办公功能。区域性档案管理平台在实现档案室的档案数据采集、整理、鉴定划控、档案移交外,还实现档案局馆业务网上办公功能,实现档案局(馆)的网上监督检查、业务指导、工作办理、通知公告,支持单位与档案局馆间、各单位间的在线交流、信息沟通等。

实现在线业务指导。平台专门开辟了档案局馆与档案室、档案室之间的互动沟通平台,档案局能以通知、公告形式信息,通过消息等形式传递意见和建议,远程对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帮助基层档案工作人员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做到业务监督指导的“零距离”、“零延误”。单位间可通过信息交流、消息传送等形式,互相沟通、交流工作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实现在线工作办理、业务统计等功能。档案局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业务标准规范的,基层单位可以通过平台专门模块,进行档案整理合格证、档案管理规范化认证、档案移交、档案工作人员备案等的申请,档案局馆相关科室根据提交的内容(各类档案的归档文件目录等)进行在线审查,并对部分单位进行实地抽查,这样大大提高了档案工作效率,如图3。系统可以对合格证达标情况等进行某个单位每个年度情况统计和某个年度所有单位的情况统计,切实提高了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区域性的档案业务网上办公,使区域性档案管理平台真正成为全市档案工作的办公平台。

3.4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统一了系统网络环境,分布式管理、集中式利用,各单位档案信息资源能及时通过网络有效集中,共建整合后的档案资源将成为公共信息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允许范围内积极稳妥地对外提供利用,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既方便服务大众,又提高服务能力。目前,全市已有近100个单位开始使用平台进行档案工作管理,存储数据10万余条, 各乡镇办事处、涉农单位完成了从2004 年以来的非永久档案的原文挂接。

第9篇:政务一体化建设方案范文

让设备“说话”

在回忆起这次突发事件时,北京市海淀区信息办工作人员感触良多:“下暴雨那天,西四环第二办公区核心政务机房刚刚停电,我就接到了系统自动发过来的报警短信,通知当时主供电线路已经无法工作,我们得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要是在以前,可能得等备用电池用完后、系统无法工作了,我们才能知道,那样麻烦就大了!”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会说话”的机房设备。

其实,海淀区信息办正是利用了最新的物联网技术,让机房设备“开口说话”,从而将运维模式由被动救火式转向主动预防式。

海淀区四大核心政务机房部署有全区政务网络核心设备和重要应用系统,区内各单位依托政务网络和政务机房实现了网络互通和信息共享。因此,保障四大核心政务机房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以前这四个区域机房中的各种设备都是孤立的,设备面临老化,问题随时会发生。面对这种电子政务的安全隐患,海淀区信息办决定利用物联网的最新技术,建立集机房监控、网络监控及ITIL运维于一体的监控预警管理平台,实现对机房、网络、安全运维外包服务硬环境和运维外包服务软环境的一体化管控。作为国内行业领先的IT服务管理供应商,北京中科院软件中心有限公司承担了该平台的建设实施工作。凭借多年的IT服务管理行业经验、遵从国际标准的完整IT服务管理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体系,北京中科院软件中心有限公司为海淀区信息办实现了依托物联网技术进行预报预警、精细管理和全面控制的目标,将海淀区电子政务的预警管控和应急处置水平提到新的高度。

海淀区信息办为四大核心政务机房安装了机房监控采集器,对机房中各种设备如防火、漏水、UPS、精密空调等收集信息,建立起对网络环境的监控;解决了四大机房的物与物(物即资产)、物与人、人与人的相关信息及运行状态的割裂、孤立、分散问题。如今,四个机房充分利用了摄录像、网络协议、嵌入式采集、模拟量采集等多种手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或监控数据超过了阈值,都可以通过邮件、短信方式发送报警信息。以温湿度监控为例,系统用电子地图方式实时显示并记录每个温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室内温度与湿度的数值,显示短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曲线图,并设定每个温湿度传感器的温度与湿度的上限与下限值。当任意一个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超过设定的上限或下限时发出报警。

不过,仅仅是报警还不够,系统还可以将监控报警纳入到运维流程管理中,实现报警从发现、记录到处理及事后统计的全面管理。由此形成一个闭环的信息流,让物联网的应用价值得以延伸。

物联网落地有声

近年来,物联网发展势头强劲,一些应用雏形已经出现在交通、电力、物流等行业。北京市经信委也开始建设首都城市应急管理物联网示范工程。作为政府部门,更应该积极参与物联网落地的探索,海淀区信息办成为了首批物联网尝鲜者。

在信息化越来越深入、业务系统越来越复杂的趋势下,我国电子政务工作的重点已从大规模网络、平台、业务系统的建设阶段,转向以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益为主要特征的“运行维护”阶段。但是,如何将运维工作变得轻松可控、有条不紊?这是很多政府部门的困扰。

显然,仅仅依靠传统技术手段,会过多地占用信息部门的人力资源,而物联网的出现,则为技术人员成功“松绑”。海淀区信息办目前根据机房、楼层和具体设备分布设置了集中监控服务器,在各机房设计安装嵌入式监控主机,进行UPS监测、精密空调监控、漏水检测、温湿度监测、消防主机监测、视频监控。通过统一平台获得系统所有数据参数并实现远程统一管理,最终将所有监控参数在大屏幕上集中呈现。如果不是依赖物联网的信息获取及处理技术,这一切都将无法实现。

2011年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一年,物联网技术应用得到了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总理在全国两会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物联网时,着重强调了物联网的示范应用,明确指出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2011年4月6日,国家财政部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决定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设立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全面支持物联网的发展,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很显然,现阶段物联网的发展重点就是应用落地,物联网已经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城市应急等领域取得初步成效。在电子政务领域,还处于空白。海淀区信息办将物联网成功应用于电子政务的运维,无疑开辟了先河,为其他政府部门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模板。

链接

浓缩阅读

中科院软件中心在集中监控管理和服务台管理的支撑下,为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管控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

该方案总共包含四大系统(机房监控子系统、网络监控子系统、服务管理子系统、大屏幕集中展示),主要概括为以下两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