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木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土木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木工程实习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木工程实习工作计划

第1篇:土木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问题

一、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重理论,轻实践,实践内容偏少

实践性教学多从属于各门理论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在研究型大学,教师大多还承担着相当繁重的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这就容易造成实践指导教师在完成理论教学任务后,对学生各类实验、实习指导不力,要求不严。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实验教学内容往往被压缩,实验课学时被减少甚至被取消,以致有些应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实验只能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呈现,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与提高。

1.2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少自主性和创新性

传统的土木工程实习环节除了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内容外,主要包括地质实习、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多个环节。实习环节多而分散,只是单纯为理论课服务,内容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内容过于单一,而且一成不变。以毕业设计为例,多数设计题目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型式过于单一。房屋建筑设计对象多数是宾馆、教学楼、图书馆、医院和住宅等内容。房屋建筑设计对象的档次不高、程度较浅,较少涉及钢结构、工业厂房、超高层建筑和大跨空间结构设计。基础结构设计仅局限在独立基础和人工挖孔灌注桩,复杂的基础型式基本没有涉及。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多数选择简支梁桥设计作为该课程设计的内容,而对其它桥型的设计较少,使得学生的设计计算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及时的锻炼。各类实验与设计均编制了内容详实的指导书或任务书,学生按部就班即可完成相关实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量相互抄袭的现象,创新能力和意识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1.3实践教学严重滞后于理论教学

高校教师多是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的,往往是理论功底很深,但缺乏实践经验和能力。部分指导教师一直从事理论研究或单纯的教学工作,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对工程设计整个过程认识不够,对新规范、新的计算方法、新施工技术缺乏了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教师难以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实践教学内容也难以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实践教学内容滞后,脱离社会需求,学生缺乏对实际工程性质、要求和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无法掌握新工艺、新方法,其知识储备无法保证其从学校到工作单位的有效衔接。

1.4实践教学资源匮乏

教学资源投入不足一直是各高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明显。实验仪器设备购置、实验消耗材料和实验室建设均需要大量投入,投入匮乏使得实验教学环节存在很多问题。实验仪器设备陈旧,无法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实验内容;设备更新不及时,导致仪器台套数严重不足,甚至无法满足学生分组实验的需要。由于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导致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无法完全按照实习教学计划进行,实习质量和效果得不到保证。所以,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2.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目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明确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即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总体目标为指导,院校编制了新版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和课外培养环节,将课外教学作为课内教学的合理补充。在实践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直接参与有关科研课题的机会,设计安排一些有助于科研能力培养的科研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参加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各种科技和社会活动、竞赛等获得必要的学分。建立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在两个体系中分别明确实践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组织、实施和监督,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2拓展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在土木工程专业新版培养方案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尽量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培养方案构建了与理论教学体系并行、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科学研究、竞赛、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从整体上保证学生实践、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新版培养方案总学分205,其中实践教学50学分(不包括与理论课配套的实验课),占总学分的24%。课程体系包括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普通教育课程中,除原有的化学和物理实验外,增加了数学实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学科基础课与专业课尽量在理论内容外增加实验,提高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比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要求实践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实际工程,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加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新工艺、新方法。

2.3开展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促进实践教学

竞赛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兴趣,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组织和鼓励其参加相关的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力学、结构设计等竞赛。除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数学建模大赛和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外,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各方向每年均举办相应的实验技能大赛和校内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结构设计大赛和全国结构设计大赛。同时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或者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上述各类活动中,教师通过侧面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亲自动手,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2.4增加实践教学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要加大实践性教学投入,一方面保证实验教学中试验设备和试验耗材的使用,这就需要完善校内实验室场地建设,配置实验设备;另一方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院校建立兴城实习基地和净月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基地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实际工程感性、直观的认识;此外,学校还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建立产、学、研基地,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生产单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形成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锻炼实践能力为主的企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青年教师提供实践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实际工程,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完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十分必要的工作。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需要教育工作者反复思考、实践、验证,并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开展扎扎实实的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设计计算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的提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土木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Capstone课程,即整合性实作课程,或顶点课程,是指大学高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应用所学专业课程知识,解决复杂且整合性工程设计问题的教学过程[1-4]。这里的复杂且整合性工程设计问题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需要大学多门课程知识才可以解决的问题;问题本身是多面向的,或在技术、专业方面存在相互冲突;是一个实际的工程设计问题,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需创新应用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实务上最新成果才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考虑现实环境多方面的约束,如人力、资金、设备、材料、信息等;问题本身可能对社会及环境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教学过程能够覆盖多项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Capstone课程目前已经得到国际工程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众多版本规范中都明确提出将Capstone课程作为本科工程教育的重要必修课[5-7]。美国ABET的前身是1932年在纽约创办的工程师专业发展理事会(ECPD),最初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和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等7个协会组成,现已发展成为由30个专业和技术性协会组成的联盟。ABET作为一个非官方的中介性、非营利认证机构,其专业认证的权威性得到了美国教育部(USDE)和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CHEA)的双重认可。ABET目前主要在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以及应用科学等4大学科领域开展专业认证。在ABET颁布的最新工程专业认证规范中,要求每个参与认证的工程专业必须向学生提供整合性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8-10]。国际上其他隶属于Washington Accord, Seoul Accord, Sydney Accords3个著名工程教育认证组织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如中国台湾的IEET、加拿大的CEAB、韩国的ABEEK、澳洲的EA等都有此规定要求[11-12]。工程教育中开设必修Capstone课程,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教育界的发展趋势。

在具体开课模式上,无论是Stanford、Berkeley、MIT等国际著名高校,还是IEET认证过的中国台湾高校,都规定Capstone课程教育中,学生必须分组执行教学计划,而非个人执行计划,专业要制定统一的执行规则,课程内容要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多数核心能力。

到目前为止,中国高等教育对顶点课程的关注还很少,学术性的介绍和研究也不多见。据粗略考察,在教育部颁布的文件中,只有2003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对顶点课程有所提及,并将其定义为“?楸弦蛋嗫?设的综合四年所学知识的课程”。但是关于课程开设的内容、形式、时数则没有详细的规定。

与此相似,在中国土木工程本科教育中,Capstone课程也难觅踪迹。一些类似的设计课程,如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设计等,从教学组织模式、课程评量方法,以及课程对实现教育目标和专业核心能力的检视方面来看,这些课程还不能算是真正的Capstone课程,很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5-2016学年开始被福建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接受“台湾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14个试点专业之一。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按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要求,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造为Capstone课程,并从开课模式、课程成绩评量方法、课程教学效果检视等方面开展了Capstone课程教学初步探索。2016年9月12-13日,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进入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地访评,通过查阅Capstone课程教学档案、现场考核学生等,对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本文拟对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Capstone课程教学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推动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提高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实效,促进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和培养国际化应用型高级人才提供教学参考。

一、Capstone课程体系的建立

Capstone课程不是一个单一课程,而是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这是因为,要完成Capstone课程任务,通过课程教学取得实效,学生核心能力得到培养,必须与其他先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充分论证基础上,依托产业界专家,对课程进行改造,从人才培养方案中挑选若干实践课程,建立从Cornerstone(基石)课程到Capstone课程的一整套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递进式整合性实作课程体系(见图1)。

Capstone课程体系的第一层是Cornerstone课程,即基石课程,面向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开设,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有数学建模竞赛、CAD制图、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基础类设计竞赛,这是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少数核心能力解决模拟工程问题的初步体验。

第二层次是衔接课程,针对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开设。包括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深基坑与边坡工程课程设计、隧道工程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等单科设计类课程,以及每年一度的省级、国家级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和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第二层次的课程为大二和大三学生提供了整合一部分专业核心能力解决教师设计出的工程问题的机会,是Capstone课程与Cornerstone课程的衔接桥梁。这些课程中的专业课程设计常常是个人完成课程计划,而结构设计大赛、BIM设计大赛则是小组合作完成,旨在使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初步训练。

第三层次是Capstone课程,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称为土木工程设计实务课程,针对大学四年级学生开设。表1是Capstone课程纲要。从表1可以看出,Capstone课程教学以解决复杂且整合性工程问题为主要教学过程,涵盖土木工程专业全部核心能力的训练,通过Capstone课程教学,使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Capstone课程教学初探

(一) 按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要求,改造“毕业设计”为Capstone课程

在中国高等教育设置Capstone课程有两条可能的路径:一是在课程设置中直接增加Capstone课程,强化学生的知识整合和阶段过渡。但是这要增加总学分,增加学生负担。二是对本科教育中传统的毕业论文(设计)、核心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等进行改造,达到Capstone课程标准。

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规划中包括整合工程设计能力的专题实作课程,即Capstone课程,是通过对原有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造实现的。该课程为必修课程,6个学分,分别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其中第一学期5学分,第二学期1学分,合计6学分。因大四第二学期中途安排毕业实习,所以Capstone课程是结合毕业实习一起进行的。

按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要求,对原有毕业设计课程进行系统改造,以达到Capstone课程标准,具体做法是:

第一,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采取分组进行,每组学生一般为3人,最多不超过4人,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由组队。每组完成一个工程设计实务课题,课题类型围绕专业方向设置,一般有房屋建筑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设计、道路桥梁工程设计等。设计过程中强调组内学生的团结协作,提倡跨小组的合作。工程设计题目主要来自于生产实践。

第二,为涵盖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扩展Capstone课程内容,Capstone课程主要内容有:制定工作计划、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中外文献阅读、现场勘查、勘探与取样、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与计算、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预算、工程环境影响与伦理分析等。

第三,改造课程成绩评量机制。为避免出现不同指导教师对课程成绩评定的偏差,规定Capstone课程的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指导教师评量成绩(占总分的50%)、两位评阅教师对Capstone课程报告书的评阅成绩(取平均分,占总分的20%)和Capstone课程汇报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依据汇报答辩情况评定,占总分的30%)。

第四,为每一个课题小组安排一名

业界专家,参与课题指导和成绩评定。业界专家参与Capstone课程教学的优点是:一是为课题直接来源于工程实践提供便捷途径,业界专家承担的工程项目就是最好的Capstone课题;二是为学生与产业界零距离接触提供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实习直接参与业界专家的工程项目;三是提高了Capstone课程成绩评定结果与业界标准的一致性程度。

(二)创新Capstone课程开课模式

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教师出题,每个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一人一题。这种开课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假题很多,大部分的设计题目都是教师虚构的,如某某宾馆设计、某某中学教学楼设计,每年的题目基本一样。二是学生做也是假做,虽然按照一些行业规范进行设计,但是无论是房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还是道路桥梁工程的设计,都仅仅涉及结构设计或施工组织设计等很少的一部分内容,与实际工程设计要求相差甚远,解决的问题不能算是整合性复杂的工程设计问题,课题涵盖核心能力少,学生不能得到系统的土木工程设计训练。三是一人一题,不能通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团队协作能力训练,不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规范要求,而且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设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只是对毕业设计的一再简化,教学效果不理想。

以业界专家正在承担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Capstone课题,这种真题训练是提高毕业设计效果、锻炼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最好途径。真题还需要真做,以一个实际的边坡防护工程设计为例,课题任务应当包括现场勘查、勘探与取样、现场测试、室内测试、防护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预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与工程伦理分析等。虽然任务较多,因为是小组合作完成,学生个人的负担会减轻很多。

课题指导应分阶段进行,在不同阶段,针对课题任务的重点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指导。注重引入业界专家担任?n题指导教师,围绕工程设计中的一些关键实务技术,开设专题讲座,提供体验产业界的机会,向学生传授业界流行的设计理念与方法,使课题设计成果更加符合业界标准,而不至于“院校味”太浓厚,脱离实际。

(三)探索Capstone课程教学成效检视办法

准确评估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持续改善。依照课题分组、分阶段进行的Capstone课程教学,与一般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存在明显不同,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也不能仅仅依靠课程成绩来完成。问卷调查方法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Capstone课程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检视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效果,设置学生专业核心能力问卷调查表(见表2),针对每一项专业核心能力对学生进行调研,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打分。通过该表的统计分析,得到学生核心能力的达成度,检视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

团队协作能力是Capstone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也是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十分重视的观察点。Capstone课程教学的沟通主要有课题组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学生现场调研过程中与业界之间的沟通等。沟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Capstone课程的执行效果,必须十分重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设计Capstone课程执行中学生团队协作问卷调查表(见表3)。该表由课题指导教师完成,针对每一位学生在课题执行中的团队协作表现,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打分。通过该表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学生在Capstone课程教学过程中团队合作能力情况。

三、结语

与土木工程专业以往的毕业设计相比较,Capstone课程在开课形式上要求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分组教学,为学生提供团队协作能力训练的机会。强调业界专家参与教学实践,确保课程教学与产业界零距离接触。课程内容要涵盖绝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不能简化课题任务。

Capstone?n程作为大学四年的总体课程,在工程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使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模式、课程评量方法、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等更加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一般规范要求,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还面临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

要积极开展Capstone课程体系的教育学理论研究,利用高等教育基本原理与高等教育历史分析方法,论证Capstone课程体系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建立Capstone课程体系教育理论,指导Capstone课程体系的创新教育实践。

第3篇:土木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工科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48-01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自己通过主管因素和客观环境分析,建立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本文主要针对湖南省本科院校工科大学生进行了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了该地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1 大学生职业规划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社会价值取向偏颇

现在的大学生对工作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追求社会意义,而是追求职业地位以及社会声望。对于工科专业特别是建筑土木工程专业,工作地点一般要在工地,环境比较恶劣,工作辛苦,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本科生一般都不愿意去一线工作。在如今经济体系下大学生看重的是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对职业判断的标准不再是以往的单纯理想,而是具有很明显的务实性。在现在的经济体制下,本科生的职业价值取向逐渐往“经济价值型”转变。将工资收入、住房条件作为理想和社会价值实现的标准。在就业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化倾向。

1.2 自我定位不足

经调查大多数本科生都希望毕业后想进入设计院、研究院所等避免进入一线工地的单位。其实这是对自身认识不足。对于工科本科教育阶段主要是针对一线工作岗位培养的技术工程师,其实现状也是如此,多数本科生毕业后都是去一线就业,所以有很多本科生放弃就业选择了继续教育考研。

找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工作的持久性和自我认知程度有很大的关系。相关调查显示:有一大部分学生自我认知度不强、对自己缺乏了解、对自身能力缺乏客观认识。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缺乏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并不知道职业适应范围,也不知道自己能够胜任哪些工作,对自己的身心特点和能力缺乏客观评价,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在就业时的盲目性,阻碍自身职业发展。

1.3 实践能力较差

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之一,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实践性教学较少,而且自己很少出去进行本专业实习工作,学校组织的实习多是走马观花地听听看看,为了安全而不进行动手操作。

2 原因分析

2.1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很多方面,例如社会政治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

目前我国政治上稳定,法制化进程已经基本完善,市场经济已稳步发展,这为各种人才成长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大环境的成熟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既提供了机遇又增加了挑战。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制约着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假如社会经济环境发生改变,就会使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大起大落,影响到大学生职业方向的发展与选择。

社会整体的教育状况通常影响行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未来职业发展前景。同样个人的状况和社会风俗习惯既影响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也影响着大学生们个人的职业选择。

职业的社会评价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成为不自觉的考虑因素,尤其是我们对某种职业缺乏深入了解与切身感受时,社会评价作用会格外突出。

2.2 家庭因素

大学生职业选择深受家长意志的影响。家庭作为大学生强有力的后盾,对即将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选择影响甚大。尤其当子女在职业选择道路上犹豫不决并寻求帮助时,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被引入了父母正从事或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子女被看做父母希望的延续或家庭未来的代表,他们的使命就变成了是帮助实现父母未实现的的理想。

2.3 个人综合素质

个性,在人的心理成长和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个性和气质的形成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乃至职业的成功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兴趣,也会成为职业选择中一种强有力的驱动力,为将来事业的成功奠定基础。大学生选择与自己兴趣相符的职业,其劳动生产率比不相符的劳动者要高出大约40%。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指路明灯,是职业潜能发挥的介质。

个人信念在心理潜能的形成过程中起类似“精神支柱”的作用。个体意志力为心理潜能的形成和开发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是心理潜能形成的必要条件。自我意识在个人的一生不断发展中起着导向、控制和监督教育的作用。需求和正激励是心理潜能形成的动机因素,负激励对其有负面影响,但对于个性很强的主体来说,更能起到动机的作用。

在职业选择中,能力因素则起到了定位器作用,而价值取向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定向与选择的根本原因。一部分大学生之所以对精神实现型职业有强烈向往,往往在于价值观结构中的精神性因素在职业选择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些因素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每个人,但是只要运用好其中的因果关系,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最好最恰当的安排,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3 措施和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该地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高校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解决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就个人而言对高校有几点建议:(1)增强职业规划课程建设;(2)加强职业指导教师建设;(3)高校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工科学生多动手实践。

参考文献

[1] 万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分析[J].高教论坛2006,8(4).

[2] 何建华.保险业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阶段、模式与影响因素[D].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5.

[3] 陈小平.大学生就业给与需求、面临的困境以及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4).

[4] 罗佳.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特点调查―― 基于重庆高校的调查[J].决策管理,2008(9):26.

第4篇:土木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实践创新能力

Abstract:The independent academy takes the talented person training "application type and innovativeness"as pattern,take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ability to innovate and synthesizing quality as purpose,reform innovative experiment content and system,construction of open and self-service in one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to build a plat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for the students.

Key words:Independent academy;the experiment teaching;laboratory opening;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长久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院校忽视了实验教学,实验投入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需要,大多数学生进入社会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极差。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它的一个重要教学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中不断得到训练,在启发学生思维,完成一定研究内容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独立学院实验课程的实用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易推动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明确学生定位,确立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学生来源于三本线,学科基础较弱,作为学术性和职业性之间的中间性质院校,进入社会往研究型领域发展完全跟一本,二本生抗衡并无优势,独立学院不是培养“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独立学院应着眼于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根据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确定设置专业,必须根据生源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出发,从精基础、重实践、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为方向,形成“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注重2个接口的理念,注重教师和学生的接口,解决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学校和社会的接口,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关系[3],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社会实践和加强科技创新活动,培养有理论、懂管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二、实验创新内容设置

独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设立了创新实践学分,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等机制的基础上,以目的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为前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不断的展示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帮助学生了解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方向,从而去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技能,因此独立学院创新实验课程只有通过不断更新的市场信息以及实用需求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一)改进实验教学机制

1.建立实验室对校内学生开放运行的机制,由学生自主决定实验方案,学生可自主决定采用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时间,实现功能实验室开放、大型仪器开放、自主训练开放、项目内容开放[6],打造开放的实验教学平台,完善“实验超市”的工作模式.建立和完善4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即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专业技能综合实验平台和自选项目创新平台[4]。

教师可以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实验项目,也可以指导学生参与自己的调研或研究[10],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把实验课程做成开放的实验。深入挖掘实验室创新培养的潜能,支持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只有这样学生求知欲才能不断高涨,兴趣才能持久。因此打破传统的“集中式”实验教学、“封闭式”实验室管理方式,走“开放式”教学和管理之路势在必行[2]。

2.建立有选择的对外院校及社会开放机制,向优秀的兄弟院校有选择的开放和为社会服务,通过请进来相互交流,才能使本校学生不断学习到其他院校的带来的先进实验学科理念,以及及时了解社会在实践方面现时需求新动态。

3.建立校外实验基地的机制,深入企业现场实验,尝试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和定向培养人才,发挥为企业发展的咨询作用,让企业也感受到合作的好处,探索学校与政府部门进行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的路子,使校外教学纳入政府部门的工作计划,这样可以使校外教学活动更加“顺畅和长远”[7],有助于学生从抽象理论走向具体、从实物操作中学到更贴近实际的东西。

4.建立激励机制,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敢想敢做,并对有成绩的学生给予鼓励,并颁发“实验创新奖”,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做实验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参加创新竞赛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课程替代,弥补一些学习时间段的损耗,以充抵选修课等其他课程。指导老师也一样,对指导教师应给予课时酬金,对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也应该在教师评优、定岗和晋级时优先考虑[9]。

(二)探索创新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应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模拟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实验项目大的方面可分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研究实验等,实验内容的综合性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全方面应用能力,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多元性及多样性等具有挑战性组合实验项目上,构建仿真实验平台、虚拟实验室、网络远程实验室。设计性实验,一是老师给定题目,学生自定实验方案、实验步骤、自行设计、制作独立完成,二是学生可以独自设定题目,整理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通过预习测试的情况自行选择实验时间和实验座位号进行实验预约到完成实验的全过程[2]。创新研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或教师选定的学科方向,针对一些领域的课题进行探索性研究,突出实验方面的自主性和不确定性。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创新性研究实验开设的目的是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手册、工具书和其他信息源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5]。

三、学生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尝试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程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只有开导创新意识,激发求知心理 ,激发创新才能 ,创设多问氛围,才能提高创新能力 。

(一)培养教师创新实验能力

在重视学生创新实验的同时,许多院校往往忽视首先对教师创新实验能力的培养,大学老师基本来自毕业院校,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然而进入企业等相关单位的时间有限,实践经验缺乏,理论跟不上实际,更谈不上创新,同时高校学科研究缺乏交流,导致科研成果重复进行,高校研究与企业也缺乏沟通,不了解社会到底需要什么,因而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导,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要有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因而要教师不定期去企事业等单位锻炼,参与研发非常必要,这样教师才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去感染、带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才能保持思想观念上的超前性,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及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在教学中才能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营造以大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

(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1.在教学中渗透操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实、最活跃的因素,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适时引导操作,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索,释放自由,动手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求知探索欲强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具体实例的内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摸索求真,让学生创造性地探询,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以逐步加强自主研究的能力。

3.对缺乏动手操作兴趣的学生实施必要手段

针对一些不愿参与实验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布置给他们相应的任务,现场演示操作过程,要求定期完成实验报告。

4.实验考核

考核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严格的考核,可以激励学生参与实验,加强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度,端正学生实验的态度,加深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了解。考核分为平时和期末两部分。

(1)普通考核,教师事先制定出合理的考核标准,考查学生的实验原理理解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在学生实验结束后给予相应的评语。

(2)分项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分类进行,其考量依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定;二是安排某项实验要学生现场操作,以查看学生实际能力。

5.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结果,是检查实验过程的重要指标。实验结束后,学生要把成功的或失败的实验结果都记载下来,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写出来,提出一自我实验感受和分析研究得出的书面材料,实验后应该强调“结果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三)学生创造能力培养

对大学生动手操作,始终要强调“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更主要目标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敢想、敢做、会做、会说、会写[8],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性思维,创新的灵感,缺乏毅力是许多大学上的共性,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下,学生更加依赖于老师,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识和动力。因此当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首要的是先提高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研究。

高校应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加大了对实验室的投入,根据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科学地组织教材,组织大学生活动小组,开展学生自主设计课题,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准确引导学生,使网络等现代媒体成为学生自主创新培养的有效平台,开始他们自由的科学探索之路。

高校应设立创新基金,帮助学生购买必要的物质设备,以鼓励他们从事创新实验性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与研究机构的项目研究,不定时的到公司企业参观学习等,与企业沟通,遵循方向性、合作性、创新性原则,由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协助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共同来完成某一项目。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鼓励学院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推进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参与参加国家、省级等各种创新竞赛活动,促使各类顶尖人才脱颖而出。

四、具体实践

作为中国独立学院百强和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的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一直以来对学生创新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高度重视,学院专门成立了学生创新实验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了学生素质拓展培训中心,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完善和规范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颁布并实施《学生创新实验活动管理条例》和《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同时还制定了学生进入创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各项操作规则和注意事项以及安全防范 等方面的保障制度,为增强实验环节的教学,增加实践环节,学院将各类科技创新和素质拓展活动列入了教学计划。

实验教学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加强学生实践训练及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建立起以“基本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为层次的教学体系。其中基本实验主要针对学生原理印证、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综合设计型主要针对的是计算机专业系统操作、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非计算机专业摸拟环境下应对能力的培养;创新型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适应进行大型实验的设计和创新开发的能力。

学生创新实验教学中心以信息类学科(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等学科)为主,兼顾综合设计、生物工程等学科。为推进实验室建设向综合、共享、开放的方向发展,学院经过几年的建设建立了计算机原理与单片机实验室、土木工程测量实验室、电力电子与电机拖动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48个。学生创新实验中心目前有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实训室、电子产品设计室、机电产品制作室、生物工程设计室和综合设计展示室等5个实验室,总面积约635m2。并拥有了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工业控制计算机、单片机开发装置、可编程控制器、印刷电路板设计制作装置等一批的软硬件设备,满足了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需要。

为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学院先后与地放电视台、报社、杂志社、教育局、学校、园林建设及汽车维修和商城等几十家单位建立多学部跨专业的院级综合性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内、校外实习相配合的方式,形成以课程实训、专项实训、认知实习、综合模拟实训、学年实习、毕业实习为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建设创新、创业基地的同时,学院合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多渠道筹措大学生创业基金,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制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建设好校内外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创新、创业基地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

学生创新实践中心自建立以来,已有150多项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进入创新实践中心,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已超2500多人。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等竞赛,多年来取得过无数荣誉,仅看2013年我院学子就分别夺得2013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取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广西赛区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以及获得2013年全国大学生营销管理软件暨沙盘模拟大赛团队广西赛区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五、结语

独立学院创新型实验应注重自主性、探索性和创新性,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题、亲自实验、独立分析总结,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11],同时适应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个性要求,提高学生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知识全面、训练有素的高质量人才[12]。

参考文献

[1]孙盾,姚缨英,范承志.实验教学环节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5):29-30.

[2]盛苏英,堵俊,吴晓.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2):185-186.

[3]吕霞付,王平,罗萍,张毅.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5):96.

[4]范公广,刘永萍,谢军.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35.

[5]邓红梅,周天,王春,曾霞,何璧,韩寒冰,刘杰凤.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4):150.

[6]蒋海洋,可燕.开放性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9):157.

[7]李有志,冯家勋,张永成,梁锦添,王邕,何勇强,樊宪伟.新形势下实验教学平台和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105.

[8]杜龙兵,徐书克.浅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2):83.

[9]王钟庄,何尚平,郭波,罗小青.独立院校应用本科毕业设计与创新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8):156.

[10]罗勇,王艳瑾.创新实验项目开放形式,推动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23.

[11]李兵,李鸿飞,刘中来,王玉凤,姚汉超,熊国梅.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