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士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护士职业素质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士职业素质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士职业素质培养

第1篇:护士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77-01

急诊科作为救死扶伤的最前沿阵地,接诊与接待的都是紧急危重病人和身心急躁的家属。培养急诊科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成功抢救病人的可靠保障。

要保证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做到救死扶伤,就对急诊科护士的素质提出高的要求。除了具备临床护士素质的要求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和相关的应变能力。

1 良好的心理素质 急诊科工作头绪繁杂,紧急情况多,病人的病情变化多端。例如,临床常遇见的心梗病人、服毒自杀病人、外伤大出血病人等都随时有生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急诊护士必须能够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到心中有数。对病人一边处置、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谈话,做好忙而不乱的抢救工作。一般出现急救病人,护士可能心理准备不足,对突发事件惊慌,不能坦然自如,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操作技术,影响到急救效果。这就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把紧张的抢救变得得心应手,稳固心理防线,这样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同时在繁忙的抢救工作中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根据病人的特点掌握其心理变化,向病人说明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帮助病人自我放松,变病人被动救治为主动配合治疗。因此,急诊护士一定要具备一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乐观、开朗、稳定的处事情绪。

2 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 急诊科护士在抢救中时刻处于应急状态,各项抢救操作都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各种急救知识和要求,技术熟练、动作敏捷,要争分夺秒。在很多情况下要在医生未到达之前做出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止血等。同时还要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通过讲座、教学示范、护理查房、技术考核、技术操作竞赛等活动中,全方位提高护士的抢救技术。其别强调急诊护士敏感度的训练,使急诊科护士个个处事不惊、抢救有条不紊。如晨会提问,操作考核等,让训练者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使各项抢救护理技术稳定在较高水平。

第2篇:护士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1.忽视隐性素质的培养

医院都比较重视新护士的显性素质培训,往往忽视护士隐性素质的培训,对工作中必备的责任意识、协作能力及奉献精神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培训,使得新护士对职业培养的理解产生偏颇。

2.缺乏明确的职业素养培养计划

医院没有明确的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这就失去或者弱化了新护士培训的特色和生命力,新护士也就无法获得胜任岗位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素质。

3.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

无法准确地反映新护士职业素养情况。因此,不少新护士在显性职业素养方面能表现出很高的水平,但在隐性职业素养方面没有得到过有效的培训与考核,这就使医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4.未能全面考虑新护士年龄及身心特点

新护士年龄小,世界观、人生观都没有形成,职业意识淡薄模糊、职业敏感度低。而医院在对这些新护士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新护士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指导方法大多沿用培训高年资护士的做法,应用性较差。

5.高年资带教老师的职业素养培养能力有待提高

医院大部分带教护师都是从普通护士转变到带教护师的,未经过专门的培训,带教护师水平与能力有限,对新护士的职业素质培养质量也差强人意。

二、新护士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隐性素质培养

新护士年龄较小,好的行为习惯还没养成,因此,要让新护士明确学习目标、目的,完善对自我的再认识,把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与护理职业成败联系起来。新护士素质的“水上部分”,即显性素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重视的方面,它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培训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能够立竿见影地凸现出来,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新护士综合素质问题;新护士素质的“水下部分”是隐性的,如果不加以激发,它只能潜意识地起作用。这方面处于冰山的最下层,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被忽视的,也经常被新护士所忽视。因此也就很难从根本上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如果新护士的隐性素质能够得到足够的培训,那么对新护士的提升将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对医院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全方位职业化素质培训的作用就是要“破冰”,要将新护士头脑中潜藏的意识和态度挖掘出来,将冰山水面上和水面下的部分完全结合起来,更大程度地发挥7/8水下部分的核心作用。只有重视新护士隐性素质的培训,才能够更大地提高新护士的显性素质培训的效果。护士的培养是一个前后衔接、有始有终的系统工程,启蒙于医学院校,贯穿于职业生涯全过程。是否具备职业化的意识、道德、态度和职业化的技能、知识与行为,直接决定了医院和护士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医院要提供更多接触社会和临床一线的机会,提倡新护士旁听医患纠纷的法庭审理等形式,增加社会实践和阅历,从而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2.规划职业生涯完善新护士职业素养培训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雇员根据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对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特定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作为新护士,在面对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时,是把它视为谋生的职业,还是终生发展的事业,这对其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够给护士指明一个有成就感的职业生涯途径,增强其对临床工作压力情景的适应,促进人格的成熟和平稳,增强自身潜能的发挥。建立一套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是护理管理的任务之一。本院制定了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标准,通过5年多的实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计划中详细列出轮岗期须了解、掌握的人文知识。列出自学部分集中培训内容、授课时间、考核方式。

3.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培养新护士正确的职业意识

对新护士进行“救死扶伤、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等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组织学习《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及医院规章制度等法律法规,使新护士树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法律意识;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好护士的必备条件,定期培训沟通技巧,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培训全过程,通过高年资护师的言传身教、角色体验、案例分析等对新护士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学会在医疗实践中做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注重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引导新护士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领悟,促进他们将献身医学、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和职业责任。

4.建立新护士的职业素质评估体系

职业素质评估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引导新护士确立成长成才的目标。针对新护士的特点,评价因子应包括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人文素质、医德修养等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其中专业知识指标包括业务成绩、自学能力、科研能力等二级指标;临床技能指标包括书写病历的能力、护理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等二级指标;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水平、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情心等二级指标;医德修养包括职业价值观、纪律法规意识、责任感、诚信意识等二级指标。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对护士的要求,确定各项评价因子的系数和权重。评价方法应遵循主观和客观、定性与定量、结果和过程相统一的原则,以保证评估体系的合理性、客观性和可行性。

5.围绕人文素质举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开展礼仪展示,每月公告栏公布好人好事、星级护士名单和照片等,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推广全员营销服务理念,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氛围感染,使护士心领神会,培养新护士的职业素养;本院还开展新护士岗前培训,安排每一位新护士都到导诊轮岗3个月,进行护士职业素养培训、考核、鉴定合格才能到临床科室,进行礼仪培训,接受服务规范方面的系统训练;护士定期到客服轮训,在服务最前沿切身感受患者的真实需求,将优质服务形成习惯并带到此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另外,创设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通过优美的环境,培养新护士美好的情感,逐步使新护士人文素质丰厚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养。通过加强新护士管理、规范新护士日常行为,逐步在工作生活的磨练中提高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平。

6.发挥好高年资护师的引领作用

高年资护师的素质对新护士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她们的言行对新护士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高年资护师要有更高的素质修养,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形式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这也是提高新护士职业素养的重要保障。目前本院的方法是,确定临床导师,实行目标管理。临床导师选拔护师以上职称,富有临床经验的护理骨干,并具有良好的护士素质和高超的护理技能,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学能力及管理能力。选拔的导师对新护士进行培训,实行一对一带教。护理部制订有效的奖惩措施,把带教老师成绩记入业务档案,作为考核定级,晋升职称,评先评优等的重要依据,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上岗前培训计划按要求按时完成。

三、总结

第3篇:护士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 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培养;苏州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320-02

Disscuss on Strategy of Training High Skill Talents of Agricul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Taking Suzhou City as Example

CHEN Ying YANG Wei-qiu QIU Xue-lin

(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Suzhou Jiangsu 215008)

Abstract status of agricul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raining high skill talents of agricul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Suzhou City were analyzed. The strategie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raining high skill talents of agricul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scientific position of training talents goal , enhance innovation of school and corporations cooper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enhance training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agriculture producer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high skill talents;vocational college;train;Suzhou Jiangsu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形势较为严峻,成为当前社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并重转变,已是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与任务。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实用人才的培养与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对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 苏州市农业环境保护现状

农业是与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产业,不仅全面受惠于生态环境,而且全面、深刻地影响着区域生态环境。农业面源污染从成因分析,既有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急剧扩张,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的大背景,也有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产生量增加,却因为被忽视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利用的客观因素。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物包括三大类,分别是畜禽养殖粪污及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农村居民生活污染、农田肥料流失养分等。面源污染面广、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根据2010年度国家污染源普查公布数据,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43.7%、57.2%和67.4%,苏州仅比全国平均水平略低。从有关的科研单位长期研究结果显示,农业源是氮磷排放的重要来源,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1.1 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的转变,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

在种植业内部出现了经济作物比例上升与粮食作物比例下降的趋势,生产由自然或半自然状态,发展到精耕细作,肥、水、药配套,增加了新的面源污染源。以谷物收获为特征的种植业比例逐步下降,以肉禽蛋奶为特征的养殖业(包括畜牧业、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传统的家庭分散养殖逐渐被集约化、规模化的集中养殖所取代,养殖方式由纯粹的自然喂养向以饲料添加剂为特征的快速喂养转变,这些造成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所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

1.2 生态环境意识薄弱,治理的行动和投入不积极

由于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是一个慢性积累过程,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出受害症状。各级在抓农业生产、农民工转移、农村小城镇建设时,将重点放在短时间内能增量增收、影响大、见效快的项目上。对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无论是在认识程度、舆论引导,还是在政策配套、资金投入上都不到位。有些农民甚至不知道农业生产会带来农业面源污染;或知道农业面源污染危害,不知道怎么防治;或即使知道危害,但受经济利益驱使,以致农业面源污染逐年加重。

1.3 廉价高效的环境友好技术缺失

化肥仍然以单一含量的常规产品生产为主,高含量的环境友好型复合肥产品研究、开发和推广不够,且品种类型少,特别是高含量的生物有机肥更少。已研制开发的生物有机肥产品,肥效不理想,价格偏高,农业生产中难以接受。农药还是以化学农药和杀虫剂为主。生产上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但实际农业生产中所需要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见效慢、效果不达标、价格高难以推广。化学农膜研制较多,而有机农膜(如淀粉膜)研制较少,缺乏突破性,价格高,农业生产上不宜示范推广。

1.4 农业环保立法及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

我国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政策,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政府部门的相关文件,主要集中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水污染治理和流域保护4个领域。但有关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政策的基本沿袭对城市工业点源污染控制所采取的“规制”治理模式,然而,日益严重的农业污染以及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频发,都表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规制”手段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政策中经济调控手段不完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需要多种补偿途径,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有待完善。地方农业和环保等部门职责不明,存在权责不一致现象。农业部门多从技术角度指导农业生产,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环保部门大多通过政府行为下达环保目标,要求有关部门对面源污染进行治理[2]。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2 苏州市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苏州市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对于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早,但与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相比,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2.1 高校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缺少针对性

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时,注意考虑农业环境保护人才的需求,设置了相关专业,但具体到教育环节,首先,考生在考虑专业取向时,一般会优先选择高新技术、金融、贸易等热门专业;其次,在学校日常教育中,高校更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农业环境保护专业却需要走入基层进行实践工作;再次,随着现代农业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校教材往往很容易知识过期,其更新速度跟不上。

2.2 农民培训中普遍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培训

随着苏州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得到了大力重视和支持,以种养专业户、种养大户、园区和基地农民等为主要培训对象的职业农民培训是其中最大的组成部分。培训主要采用集中学习、生产实践、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教授农业生产技术与技能,但是很少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培训。

2.3 复合型人才缺失是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大短板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农业逐步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现代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各种知识交叉越来越频繁,现代农业对于环境保护人才的要求,已经从之前的检测员转化为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就是集生产管理与环境保护于一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够从生产过程各环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从农业环境保护技能人才持证现状看,同时持有其他农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占持证总数的20%左右,从侧面反映出高素质复合型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3 高职院校培养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的策略

3.1 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为地方农业发展服务

苏州市是全国20个地市级城市(区)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意见》及《关于建立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制度的意见》等政策,加大了公共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经费补助、招生改革试点等政策支持力度,率先建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与育人机制,这将为苏州地区高职院校今后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苏州市启动实施了“百万亩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建设,建立了30个市级示范区,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需要一批热爱“三农”、熟悉“三农”、能在生产、建设、经营和服务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苏州地区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苏州及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把区域优势转化为办学优势,将专业特色融入区域发展特色。例如,为培养更多扎根于农业和农村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进一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太仓市政府紧密合作,开展“青年职业农民定向培养工程”。由太仓市政府资助,学生毕业后,作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统一调配到基层农村、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管理等工作,使双方达到双赢,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专业人才留在了农村,增强了基层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的储备[3]。

3.2 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苏州地区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苏州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程,探索建立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制度,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形成教学产研相结合的新模式。例如,为整合优势资源,推动苏州现代农业科技研发,培养更多高素质新型农业专技人才,在江苏省农委、省教育厅、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园区)合作联盟,联盟结合了省内政、行、校、企的科技、人才、教学资源合作平台,目前共有理事单位144家。理事单位将共同致力于构建“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师资锻炼、岗位实践、就业创业”五位一体的合作目标。通过实施“校企联盟”行动,在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网络化的工作平台,可推动科技为农服务“四大转变”,即由个人行为向组织行为转变,由部分高校院所科技人员的合作向覆盖全社会的合作转变,由单纯的项目合作向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多方位服务转变,由短期的项目或单位合作向建立稳定长效合作关系转变。

3.3 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生态环境保护再培训工作

农民培训不仅与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而且是一项惠及整个社会的公益性事业,对于政府来说,要设立农民培训专项资金,保证专款专用,为青年农民发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示范作用提供物质保障。同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除了要保证培训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丰富性和可操作性外,还需要考虑参与培训农民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实施分类教学,从课程体系设置、教材选用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确保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其人才和技术密集的优势,对农民进行系统的培训,改变目前我国农业培训现状,将其由单纯的技术服务,提升为现代农业基本知识的培训,开展涉农政策法规、农药常识、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的培训,加强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4]。针对农民培训工程中忽视对培训后农民跟踪服务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在这方面的引导和投入,充分利用高校多年来科教兴农积累的丰富经验,发挥高校专家教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优势,由学校培训管理部门或科技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有关学院积极参与对毕业后学员的跟踪和服务,及时掌握农民学员的后期生产实践情况,对其进行跟踪技术指导服务,完善学校专家教授与学员的联系网络,使农民学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

4 结语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对于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乡村背景下,苏州地区高职院校应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生态环境保护再培训工作,为推进苏州市生态文明、现代农业建设培养大批素质高、用得上的农业环境保护高技能人才[5]。

5 参考文献

[1] 张玉磊.我国现代农业环保问题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5):278.

[2] 王文.怎样通过法律手段达到农业环保[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9):59-60.

[3] 邓东京,饶异伦.关于农民培训的研究综述[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108-110.

第4篇:护士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1.1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敬业是专心致力于工作,忠诚于自己的职业。精神科护士因工作环境紧张,加上社会的歧视,价值观的充斥,使很多护士不安心工作,尤其是年轻护士,总想着离职,换岗等。因此,管理者要教育护士忠于并热爱护理事业,认真履行职责,坚守承诺,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在护理生涯中克服困难,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1.2培养勤奋执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护理工作琐碎、单调、毫无新意,这就要求护士树立积极心态主动、耐心、执着的工作。紧紧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目标,脚踏实地、永不放弃,从我做起,从护理每一例患者做起,始终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认真落实规章制度,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

1.3培养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护士要有激情的工作,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要有一定的使命感,把自己的工作与事业联系在一起,才会开拓性的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护理管理者要激励护理人员不断革新,以实现本职岗位最高效益为价值的追求。并用发展的眼光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2职业素质教育的方法

2.1树立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管理者应坚持正面教育,有针对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通过开展“我在精神病院当护士”及“假如我是患者”的演讲,利用“5·12”护士节表彰优秀护士,服务明星等形式,树立先进典型,使护士明确职业素质要求及行为规范。坚持不懈的教育,不断增强教育的效果形成良性循环。

2.2安全教育紧抓不懈:良好的职业操守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实现护理安全的有力保障。护理管理者要经常开展护理安全教育,让每位精神科护士紧绷安全这根弦,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的理念,认真做好工作,保证患者的安全。

2.3提高自我修养:自我修养是指护士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能够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地进行自我锻炼和改造,使自己逐步养成具有高尚道德和行为的护士。只有每个人不断地自我完善,才可以使护士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真正树立“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

2.4“三基”培训常态化:娴熟的护理技能是护士的基本功,可以经常组织理论考试和操作比赛,并采取一些激励机制,培养护士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2.5营造良好职业环境:管理者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护士,不拉帮结派,不打压报复,让整个科室凝聚成一股绳,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让护士安心、开心的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服务于患者。

3小结

第5篇:护士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目的探索提高新上岗护士的职业素质能力培训及管理,帮助新上岗护士尽快适应职业岗位,合理的规划职业人生。方法设计了六个部分的培训内容,第一部分:注重方式;第二部分:心态修炼;第三部分:医患沟通技巧培训;第四部分:职场礼仪培训;第五部分:综合培训;第六部分:员工职业素养培训及总结。结果通过培训,新上岗护士均有了清晰的目标,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提升了职业忠诚度,我院采取职业素质能力系统化培训三年来未出现护士离职。结论新上岗护士职业素质能力系统化培训是提升护士综合素质,培养护理人才,减少离职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新上岗护士;职业素质能力;管理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而护士职业综合素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新护士刚刚步出校门,在从护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换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此阶段能否顺利适应,对护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护校毕业生工作的最初3年,是工作态度、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形成阶段。我们采用问卷,对来医院工作3年内的护士进行综合职业能力调查,现报道如下。

1职业素质能力培训思路

对新护士的培训,首先保证新护士适应职位的素质要求和履行职守的能力要求,同时又要最大限度的考虑护士个人发展的需求,因此培训理念必须在充分考虑医疗机构需求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新护士刚走上工作岗位,正是充满热情的时候,但因为临床经验少,在处理一些复杂问题时会感到茫然无措,针对此情况,培训采取集中授课、拓展体验、案例分享、讨论总结、情景演示、才艺展示、书写感悟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不断提升,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佳。

2培训方法

2.1注重方式:新上岗护士的培训,必须注重方式。第1年的新上岗护士是刚从学校毕业就进入医院的,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对实践抱有新奇感,因此工作热情高,但工作能力和技巧差,培训效果好,综合职业能力能迅速提高。一般着重于传授专科理论与技术,以及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培训。

2.2心态修炼:职场的竞争表面上是知识、能力、职位、业绩和关系的竞争,实质上却是职业心态和人生态度的竞争;引导新护士树立积极、正面、乐观、向上的生活和工作态度与价值观,才能对自己、对医院负起应该担负的责任。培训结束时,每个学员都必须发表心态演讲,大家都较前自信,发言很踊跃,表示要远离悲观思维,活在当下,做快乐的自己并快乐的服务患者。积极地对待人和事,积极对待困难和挫折,发奋图强,自动自发,做最好的自己,为医院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2.3医患沟通技巧培训:医患沟通技巧培训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把对病人的尊重、理解和人文关怀体现到医疗服务全过程中,增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现在屡有伤医、伤护事件报道,所以医患沟通既重要又是难点,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本部分培训为新护士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进行良好沟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2.4职场礼仪培训:新上岗护士应该掌握礼仪服务规范,从而获得良好的沟通技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不仅要求为病人提供优良的护理技术,还包括了更为广泛的优质服务内涵,其具体反映形式就是礼仪服务。沟通技巧的掌握与运用,直接关系到礼仪服务的成败。因此,对新上岗护士,必须认真培养沟通能力。要求工作第1年的新上岗护士必须掌握礼仪规范,了解护士应具备的言行举止,临床工作中对待病人的问候用语、治疗用语等。并安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其能身临其境,从实践中获得沟通的技巧,从而运用于临床。

2.5综合培训:对新上岗护士的培训,应该注重综合培训,以提高新上岗护士的专业能力。综合培训强化了新上岗护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并通过内容新颖实用的护理新理念、科学的思维方法等讲座,以及以问题为基础的护理临床查房和系列护理科研活动,使新上岗护士掌握了从事护理职业所必备的专业能力、职业态度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此外,综合性培训突出了岗前教育的作用,使新上岗护士将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

2.6员工职业素养提升培训及总结:新护士是医院护理队伍的新鲜血液,在推动医院护理工作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护理管理者必须坚持对新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新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消极因素影响,增强新护士对医院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把新护士培养成有理想、有目标,爱院如家,爱岗敬业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培训,大家均表示受益匪浅,感觉是一次全新的洗礼,都表示会努力工作,用勤奋、忠诚等良好品质书写美好人生。

3讨论

总之,新上岗护士综合职业能力不可忽视,加强对她们的指导和培养,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陶红英.加强对新上岗护士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6):91.

[2]程玉英.新时期护士长培训工作的思路探索[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335.

第6篇:护士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 护理实训基地; 人文素质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护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护理实训基地作为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练兵场,不应仅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更应该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摇篮。应充分发挥护理实训基地培育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训导渗透,使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拥有良好形象,善于沟通协作,领悟护理内涵,形成良好行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1 模拟医院实训环境,树立学生职业意识

根据现代医院的布局和设计要求,从环境布局、设备配置、病区管理等方面为学生模拟仿真的职业环境。走廊可挂有电子显示钟和“轻、静”等字牌。护士站、重症监护区、模拟病房、外科手术区等功能区要与医院环境设施一致,不但配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现代化设施,而且室内的装饰也应尽量模仿真实的工作场景,如可精心选择标牌的字体、墙壁的颜色、病房的摆设等,使学生实训的环境规范有序、优雅美观、怡人益智,不仅有利于学生轻松学习,而且使教学过程和医院的工作更加接近,帮助学生提早进入工作角色。此外,操作训练区可悬挂各项护理操作图片,使其更好地掌握护理技能操作,强化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联系,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塑造学生职业形象

护士专业形象是指护士在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语言、仪表和行为给人们的印象,是专业素质的外在表现[1]。塑造美好的护士专业形象,在当今的护理界愈来愈被重视。和蔼的语言,美丽的仪表、得体的举止和高雅的气质,可使患者赏心悦目,对护士充满信任,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所以,护理实训基地不仅仅让学生学会技能操作,同时也要使学生在操作中规范服饰、仪容、仪表、言谈和举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学生的实训服宜采用临床的护士服,戴燕帽、穿软底鞋,操作时戴口罩,头发前不过眉、侧不过耳、后不过肩,不留长指甲、染指甲,不配带饰物。其次,把正确姿势贯穿到护理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中去,使学生掌握坐、立、行等良好的姿态,如托盘、持病历夹、推治疗车等。各项护理操作除了要轻、柔、稳、准以外,还要注意姿势、动作的美感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为增加感染力,可在实验室、操作室外安放大镜子,时刻警示学生必须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也可在形体训练区,张贴学生礼仪和护士服明星照,在他们心中树立白衣天使的美丽形象,增加学生自身职业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热爱圣洁的护理工作。

3 改革教学过程管理,养成学生职业习惯

根据学生实训需要和护理行业特点,建立护理实训基地实验规则、护理实训基地开放管理办法、护理技能操作考评制度等规范化制度。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和主体地位,可借鉴医院护理管理模式,实行学生任职管理制度。任命各班课代表为科护士长,各训练小组组长为护士长,戴不同级别的燕帽,使用医院临床称呼,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实训前,由实训指导教师向“科护士长”布置实训任务和目标,共同制定实训计划。实训中,“护士长”负责组织“护士”分工协作练习,如安排准备、整理用物,分配角色,清洁卫生等,同时做好练习记录(参训人员、练习次数、练习效果等),并在实训结束时向实训指导教师交接班,汇报实训任务完成和用物清点情况等。阶段训练后,可进行“护士比武”竞赛,激发“护士长”管理和“护士”训练的积极性。学生任职管理模式,给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训练、自我成长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学生实训的兴致,不仅使学生间能够有效配合、取长补短,提高了护理实训效果,也使学生提前体会到护理岗位,自觉养成职业习惯,更有利于适应以后的护理工作。

4 强化护患沟通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现代护理非常注重与护理对象(患者)的沟通,患者不仅需要客观检查和技术操作,更需要倾诉内心感受和获得精神抚慰[2]。护士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进行整体护理的基本条件,而沟通能力的培养正是护理教育中的薄弱环节[3]。护理实训中普遍存在只重视学生动作的规范性,而忽略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操作中的沟通往往流于形式,过于生硬。建立技能操作与护患沟通兼容的实训方式尤为重要。首先应培训学生基本的沟通技巧,掌握护患常用文明用语。其次,要健全沟通与操作并重的护理技能操作评价体系,把对患者的称呼、操作前的解释,操作中的配合以及操作完毕时的交待等方面的言语沟通,列为各项护理操作流程的一部分,建立规范的语言标准,使护理操作变为有声的、互动的、温情的行为模式。其次,在实践操作中设置情景,结合个案病例,让学生相互扮演患者、护士、家属等角色,自行设计台词,自由交谈,强化训练。比如患者可表达自己的感受,家属可提出内心的疑问,护士则耐心细致地询问患者感觉和教会患者配合的方法,消除患者的顾虑,做好健康教育等。上述措施既提高了学生技能操作水平和健康指导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护理的感悟,学会了倾听患者的心声,使学生既能体验到护士的责任,又能体验到患者的感觉,真正关心体贴患者[4]。

5 营建护理文化氛围,增强学生护理信念

使学生深刻认识护理内涵,产生坚定的护理信念,形成良好的护理行为离不开良好的护理文化氛围。运用图文等物化的表现形式,将职业蕴含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精神、服务理念直观地传递给学生,可使学生进入实训基地时对护理职业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自觉提高思想觉悟,升华精神。如:在显著位置摆放南丁格尔雕像,张贴“我志愿献身护理事业”的护理誓词,介绍我国历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先进事迹,设立体现人文关怀、弘扬职业道德的警句格言,在宣传栏展示学生考核、获奖的照片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护理文化的氛围和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护理职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工作上能够“怜患者痛苦,感同身受,担医者责任,精益求精”,用美好的心灵、精湛的技术、优良的作风,精心呵护每一位患者,自愿履行“保存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的神圣职责。

没有实践的职教不是真正的职教,而人欲受职业训练,必先受职业熏陶。以护理实训基地为载体,根据护士人文培养的需要,努力把职业文化融入到实训基地建设中去,以熏陶和影响学生的职业理念和职业品行,促进人文精神的内化,使学生综合的人文素质得以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了其规范人、培育人、发展人的效用,将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梁小丽.护生的护士专业形象塑造与研究.护理学杂志,2000,15(4):204-206.

[2] 李社琴,牟新丽.现代护理与人文关怀.卫生职业教育,2006,24(8):113-114.

[3] 许建香.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护士素质教育.社区医学杂志,2007,5(7):53-55.

第7篇:护士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基础护理;护理礼仪;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护生,恰当地运用护士礼仪与服务对象沟通,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而这正是护生所缺乏的。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看到一些护生在求职面试时自信心不足、缺乏应聘技能和有效沟通或与服务对象交流时不知如何应对。在护理实践技能教学中,注重强化护理操作礼仪实践技能培训。将护士的仪容、举止礼仪、服饰、言谈礼仪、护理工作礼仪、护患礼仪等应用到具体的操作技能教学中,对护生进行礼仪方面的培训,是每个护理教师面临的新的任务。

一、方法

(一)操作中的礼仪

就护生而言,每一项护理技能操作,都是从初学时的按部就班,到熟练后的习惯动作,最后到真正学会一套完整的护理操作,需要一个科学、全面、系统和反复的训练过程[1]。操作技能的掌握需要培训,言谈、举止等行为规范也应该如此。为了提高护士的礼仪修养和护理操作技能,我们把护理技能示教室和练习室作为护生在职教育的场所,要求她们将礼仪服务的理念渗透到护理技术操作训练中,就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一样。例如护士在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前认真核对床号、患者姓名,并对所做的操作做出相应的解释。我们要求护士必须做到上身稍弯曲,眼睛要直视模拟人的眼睛,两手自然下垂或重叠、面带微笑做好解释工作。将礼仪服务运用于基础护理的各项技能操作中。

(二)形体训练

分组进行护理操作练习时,也对护生形体进行训练,要求护生时时保持职业的微笑并把规范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在形体训练中不断纠正与护士礼仪课不相符的动作姿势,要求护生遵循护士礼仪课的原则,培养护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还要求护生在早操前和晚自习课前分别练习10分钟,鼓励护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第二课堂形体训练,同时在上课时严格要求,使护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师的示范

培养护生的礼仪,应从教师做起,将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服饰礼仪与护士的仪表规范展示给护生。要求戴护士帽,头发前不遮眉,后不搭肩,侧不掩耳;护士服应清洁、平整、合身,群摆不长于护士服;不染指甲,不留长指甲。让护生接触护理时就学习护士的规范礼仪,在以后的练习课中不断强化护生规范的仪容、服饰、举止礼仪,以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和日常与护生的交往中处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使护生在礼仪的氛围中接受礼仪教育,由教师用优美的姿态,温柔的语言在教室进行护士的站姿、坐姿、行走、推治疗车、端治疗盘、持病历夹等行为的示范。使护生直接感受到护理教师是礼仪的典范。

(四)护生的语言形象

护理语言美体现在护士和患者交流时,俗话说“良言一句寒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护理语言美是护士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向护生灌输雅致得体的护理语言,有意识地培养护生的语言美。如各项护理操作,不论是用模型进行导尿、鼻饲、吸氧等,还是用真人进行注射、输液等,使用科学、规范的医学术语,耐心地向“患者”解释,以示对“患者”的尊重。护理教师无论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还是在与护生沟通过程中,都应使用美的语言来感染和影响护生,并要求护生在语言交流中应做到:口齿清晰、礼貌谦虚,称呼得体,表达清晰和富于情感。在护理实践课中,逐渐引导护生掌握护患语言沟通技巧,多用礼貌语言、巧用安抚性语言、学会运用操作解释用语,掌握与患者沟通的艺术性。

二、教学效果

(一)改善个人气质和行为习惯

在基础护理学的课程中,特别是在示教和练习课程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受过该项训练的护生,个人气质和行为习惯也都有明显改善,大多数护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自觉按照礼仪的基本要求去规范、检点言行举止,能从社会流行风中提炼出护士真正的美,追求严谨、进取、朴素、大方、乐观、善良的高尚品质。

(二)护士的礼仪是现代护理学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对各行各业职业礼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作为患者生命安危的保护者,人类健康的维护者,其行为举止是护士职业道德的反映,是护士素质修养的体现[2]。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士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患者的情绪,进而也影响其治疗和身心健康的恢复。护士的礼仪对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和建设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护生的必修内容。

(三)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能极大地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护生通过规范化的护士礼仪行为训练,不仅得到了自身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而且还对护理专业有了新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将要从事的护理事业,还对护生毕业后的就业面试,竞争上岗作好了最基本的铺垫,不仅为未来的护士培养了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出优美的风度和姿态,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护生综合素质。2007年5月12日在泰安市举办的“职业礼仪表演大赛”中,我校的“护士礼仪表演”获得好成绩,充分展示了新一代护士的精神风貌。

(四)完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

现代护理专家说:“护理是科学、艺术与爱心的结合”[3],教学过程中,护理的艺术性在于护士通过自身形象表现出专业的独特的美,护士只有对服务对象、对护理本身的领悟、尊重和理解,才能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增强了护生对未来所从事护理工作的热情和生活的自信心。

(五)适应了护理教育改革,突出了护理专业培养目标

加强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时代主题[4]。因此,护理教育应突出专业特色,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礼仪行为的培养,只有把人文学科的教育纳入护理教育的范围,才能促进护生在知、情、意、信、行方面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只有经过严格的护理礼仪训练,才能使护生在个人形象、容貌、服饰、言谈、举止、礼节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修养,使她们学会穿衣戴帽、谦恭有礼、举止优雅、仪态大方,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使培养出来的护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欢迎[5]。

总之,良好的行为举止要经过训练才能养成,将护士的职业礼仪课纳入我们的护理教学中是我们的尝试。通过反复训练,逐步矫正护生的一些与职业礼仪不符的日常习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使护生在今后护理工作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形体动作,当代护士只有既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礼仪修养,才能满足人们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要求[6]。

参考文献

[1]曹世媛.将护理礼仪贯穿于护生实训教学中[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

[2]王爱清.浅谈护理教学中的礼仪培训[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

[3]陈维英.基础护理学.第3版[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

[4]高爱国,王东光,林永超.21世纪初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改革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4).

[5]张红云.护理专业开设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4).

第8篇:护士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 新护士;职业素质;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b)-110-02

护士职业素质是指驱动护理人员胜任工作、创造良好工作业绩的各种个性特征的总和[1]。护士职业素质主要由个人品质、工作态度、价值观、自我形象、专业知识和技能等要素构成。

随着社会的进步,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也日益扩大。护士不仅是患者医疗护理措施的提供者,还是健康教育的执行者和心理问题的疏导者。因此,护士不但要掌握医学和护理学的基础知识,还应掌握一定的社会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一些护理人员缺乏开展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巧,难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本院重视护士的职业素质培养,采用以下方法对新护士进行培训,使本院护理服务质量上了新的台阶,患者对护士服务满意度提高,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2010年共招聘新护士160名,年龄17~24岁;学历:本科10名,大专65名;中专85名。

2 培训方法

2.1 职业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是护士职业素质的核心成分,在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优化过程中居主导地位,具导向性、决定性作用。我们采用讲、看、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育,引导新护士做好职业定位,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使她们明确护理专业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关系,把自我的发展史、追求与护理事业紧密联系起来。

2.2 加强心理护理学知识的培训

特殊的工作性质、环境氛围等易使新护士产生情绪问题,特定的工作对象,又要求护士始终以良好的情绪状态,为患者营造积极的情绪氛围。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是尤为重要的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积极引导新护士,认识情绪及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使她们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使她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对工作的热情,完成好本职工作。

2.3 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通过讲授服务对现代医疗行业的影响、服务理念、护士服务礼仪规范、护理美学知识、护士形象塑造等来奠定护士的服务意识和基础;通过实际的演练来规范接待和文明用语,以培养新护士的的仪表、语言和多项沟通能力。

2.4 操作规范化培训

对每一批新录用护士先集中进行定位教育,这是使新护士熟悉组织、适应环境和岗位的过程[1]。在集中进行岗前8项(无菌技术、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皮内注射、氧气吸入、胸外心脏按压、吸痰、导尿)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制定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分配至临床各科,到科室后一年内必需掌握规定的22项常见护理操作技能。护理部每月初组织进行1~2项操作演示,科室负责培训,月末护理部考核,使每个新护士真正掌握常见的护理操作技能。本科室专科操作技能,由高年资护士负责带教实践,6个月内必需掌握。

2.5 专业理论强化学习

基础理论以自学为主,护理部、科室每月至少进行1次理论知识专题讲座,采取学分制,规定每个新护士第1年必需取得25个学分,以促进新护士学习的积极性;科室每个月、护理部每季度均进行1次“三基”理论知识考试,对每一次考试结果进行考卷综合评价、分析、反馈。另外,病室工休会,健康座谈会均由新护士负责实施,高年资护士指导,督促新护士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为患者服务,遇到有疑难,查找资料,以增强主动学习意识。

2.6 注重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

人际沟通能力是护士胜任职业角色的最主要因素。护士积极主动地从心理上、人性的角度给予患者必要的沟通和关怀,用热情、友好的语言、表情和行动,向患者表达自己的关怀和重视,给予其情感上真诚的关注和抚慰,使患者对护士产生朋友般的的信赖,由此减少其身心压力而使体内产生积极的康复因子,让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就医心理。与不同年龄层次、个性的患者交往,护士的语言方式和沟通技巧需因人而异“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利用多媒体授课的形式组织新护士学习有关人际交流方面的理论知识,并运用情景模拟表演的形式[2],模拟临床情景进行对话表演,角色互换,结合自己的岗位礼貌用语,分别上台进行训练演示,培训老师当场点评,找出不足,提出应注意的问题。

2.7 加强法律与安全意识教育

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 新形势下新护士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必须学法、懂法、遵法、用法。为了使新护士领会和掌握《护士条例》及本院制定的《临床护理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程序》,在岗前培训中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加深印象。提高护理文书书写的能力,护理记录单一定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特别是关键数据不得涂改或书写模糊。科室每月对护理文书进行评比,每一季度进行1次法律知识专题讲座。

3 培训效果

3.1 激发了新护士的工作热情

新护士通过规范培训,提高了服务意识,增加了工作自信心,对新的护理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使她们感受到在这个大集体得到了重视和关怀,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满腔的工作热情,进一步理解了护士的责任和义务[3]。

3.2 新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

新护士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本院绝大部分新护士积极进行学历提升,参加护理专科和本科自学考试,成人高招,少数参加护理硕士考试,来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4]。

3.3 临床实践技能提高

通过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使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学历的新护士都能很快地掌握常见护理技能操作规范和护理常规。适应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同时,也使新护士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环境,得心应手地进行临床护理工作。

3.4 提高了沟通的能力

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新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技巧以及对临床每个细节进行模拟,发现新护士在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通过有效地沟通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化解了医患矛盾,防止和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3.5 提高了新护士的职业素质

护士职业素质在实际工作尤为重要[5],通过系统地学习服务理念,调动了新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应变能力也得以提高。

通过上述方法对新护士进行培训,提升了本院护士整体素质,使护理服务质量上了新的台阶,减少了医患纠纷,患者对护士服务满意度提高,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9.

[2]李何玲,胡宁娜,冉俐.运用情景模式训练提高护士沟通能力的时间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44-45.

[3]梁珠明.浅谈现代护士执业素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2(6):156.

[4]林海燕,任莲花.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综合素质[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9,10(3):231-234.

第9篇:护士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 素质提高; 年轻护士; 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7-016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以往以渐进式的方式培养新护士,现已不能适应护理队伍的建设需要[1]。护士队伍建设是推进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护士队伍的素质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的关键,也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2]。2012年《江苏省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方案(2012)》中,将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周期定为3年,分三阶段完成新护士的培训。由此可见,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低年资护士综合素质,使她们能够尽快熟悉、适应护理工作的要求,提高年轻护士应急能力和护理风险意识,以确保护理安全[3],是当前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年轻护士的培训方式及模式进行概括性综述,现报告如下。

1 年轻护士的培训方式

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2005年提出的5年内护士规范化培训要求及2012年《三年内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方案》的文件精神,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及实施办法,护理部和科室分步进行培训,科室护理部综合考核的培训模式具体如下。

1.1 规范化的岗前培训

1.1.1 培训内容 所有新护士上岗前,要参加医院人事部门组织的总体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概况、医院文化、医德医风、医院规章制度、服务理念、人员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院感相关知识等[3]。护理部组织为期1~2周的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1)理论部分: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护士条例》、护士礼仪规范、护理安全与差错及投诉的防范、护理核心制度、沟通交流技巧、护理病历书写等[4],以及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护患沟通技巧等。(2)操作部分:临床上常用的基本技术操作7项如注射术、六项无菌技术等,由专人讲解和演示,最后一天让她们一对一互为操作对象,亲身体会作为患者的感受。

1.1.2 操作培训的方法和考核办法 有两种一种是“集中示范-科室培训-科室考核”,另一种采用“集中示范-集中培训-集中考核-末位淘汰轮转”的封闭式模式[5],在规定的时间、规定具体人员集中带教示范培训。培训结束后逐项考核,分必考项目及抽考项目,护士在全封闭的情况下集中训练,在短期内迅速掌握所培训内容,已有资料显示这种培训方式较集中培训-科室训练再集中考核[5]效果明显,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踏入医院就培养护士养成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工作作风,避免个别科室护士长忙于事务性工作,不能规范训练、懒散等不良习惯的污染,给新入院的护士造成消极的影响。

1.2 临床护理理论技能的培训

1.2.1 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

1.2.1.1 培训内容 岗前培训合格后进入临床培训第一阶段,此阶段的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知识、专科基础理论、常见病的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理要点、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旨在培养护士尽快适应科室工作,掌握工作流程及患者基础护理常规,各班次工作职责等最基本内容。本阶段根据各文件精神、医院具体情况,安排不低于6个月的转科培训。

1.2.1.2 培训方法 各科室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培训计划及培训目标,制定科室的具体培训计划及目标。发放“实训考核记录册”,量化完成实际任务并记录。同时要加强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护士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慎渎精神,牢固树立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护理理念,练就质量第一,精堪、精诚、精心的护理作风;发扬勤业、敬业、精业、乐业的护理精神,倡导人道、人文、仁爱的护理主题,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一切为患者服务[6],经过科室和护理部的理论及操作考核合格,完成一阶段实训量及一阶段实训量化要求数量后,进入第二阶段轮转。

1.2.2 临床能力培养阶段 本阶段重点培养在老师指导下护士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护士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及主持护理个案查房、对患者评估并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的能力。

1.2.2.1 科室轮转 本阶段进行2~4个科室的轮转,时间为12~24个月,内、外、重症监护室、急诊为必转科室,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决定所在轮转科室时间。

1.2.2.2 护士应急能力培训 培训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护理部统一印制《护理突发事件处理流程手册》及《各科室常见病突发应急处理流程》,下发科室作为培训内容,认真学习,熟练掌握。

1.2.2.3 护理程序应用于临床阶段 通过床头交接班、护理查房、患者现场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实施护理措施等进行实地能力培训,培养低年资护士观察评估病情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有效健康宣教能力及护理措施执行能力。

1.2.2.4 专科培训阶段 护士经过前两阶段的轮转培训考核合格后进入第三阶段,此阶段依据前两阶段的考核结果及护士自身的意愿,选择固定科室。本阶段主要掌握专科护理技能,专科常规专科常见病及危重病的治疗和护理,熟练运用护理程序评估病情,分析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1.3 先定科后轮转

护士经过规范的岗前培训后,护理部根据护士意愿和实际工作需要,确定所在科室,第一阶段在科室系统培训,第二、三阶段选择院内进修的形式,护理部统一安排完成一阶段培训结束考核合格的护士到规定轮转的科室进行专科知识的培训。已有资料显示:让护士先定科使护士有归属感,可激发年轻护士的工作热情,使其更好地表现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降低轮转时陌生、茫然的感觉[7]。另外定科后再到其他科室进修学习,扩大知识面,把理论知识和专科临床实践结合,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

1.4 带教老师的选拔

在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的素质对护士的培训质量起重要作用,要选拔护师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工作3年以上,工作业绩优秀,业务技术过硬[9],有责任心,有积极稳定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热爱带教工作,愿意承担带教任务的护师担任。且引入一定的奖励机制,科室总体带教成绩作为护士长综合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新护士入科后,护士长为其安排1名临床带教老师和一名全程导师,负责对新护士进行跟班带教,按计划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全程导师负责全科新护士的管理,协助带教老师完成带教工作,全程带教老师要求德高望重,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或护士长,主要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对新护士进行指导[4],培养其积极的职业态度。

2 讨论

由于年轻护士的比例明显增多,如何提高年轻护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7]。

2.1 各种培训

据文献[9]报道,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在6年以下)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54%,其中工作2年以内是差错发生率最高的人群。文献[3]显示,培训后年轻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占所发生不良事件的31.8%,较前明显下降,临床医生对低年资护士抢救配合能力评价认可率为90.8%。

2.2 护士职业态度

即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的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10]。思想决定行动。如何培养护士有良好的职业态度,科室的核心--护士长要为科室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护士工作能力受科室团体文化的影响,强有力的团体文化影响个人行为投入[11]。职业态度是护士队伍稳定和素质提高的决定因素。

2.3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护理岗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年轻护士的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2],规范有效的培训方法有利于年轻护士专业成长的发展,促进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真正解决患者的问题,胜任临床工作,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持久的开展[13]。

2.4 改革护士传统的“三基”训练方式方法

注重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的提高,引导年轻护士应用专科知识指导临床工作,加强病情观察,操作技能和灵活的对症处理能力[14]。

综上所述,科学的培训计划和高效的执行力及高素质的带教队伍是保证培训质量的三大要素,如何将此项对护理队伍建设及护理事业发展功在千秋的工作做好,有待护理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改进,不断完善,总结一套系统、科学可行的培训方案及实施办法。

参考文献

[1]吴菊芬,华皎,谢晓颖,等.多元化培训路径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8-29.

[2]马小伟.立足国情加强建设开创我国护理工作新局面[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01-806.

[3]丁春花,兰宝珍,陈碧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培训模式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64-65.

[4]高学农,杨蓉,刘红菊,等.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多元化策略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0,25(25):8-9.

[5]陈慧.两种不同培训模式对新入院护士职业技能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19-21.

[6]李春岚.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实施与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5):72-73.

[7]何红,张艳,朱小玲.对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模式探讨[J].护理学研究,2010,24(6):1488-1489.

[8]莫玉梅,法淑春.规范护士培训提高专业技能[J].护理杂志,2005,22(8):89-90.

[9]来鸣,泮淑慧,杨明丽,等.临床护理缺陷分析与危机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22-923.

[10]吴雅文,姜安丽,李淑贞.护士职业态度和测量意义的理论研究[J].护理进修杂志,2002,17(3):168-169.

[11]孙晓铮,谷巧月,郭秋霞.医院团体文化对护理专业的影响[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0):459.

[12]邓红莲.影响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J].全科护理,2009,7(18):2425-2426.

[13]杨义,解永林.急诊科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体会[J].西南军医,2010,12(6):121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