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城乡统筹,标本兼治”的原则,抓好城乡环卫设施建设,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建设,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进一步提高我县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创造整洁优美、和谐宜居的城乡环境。
二、工作目标
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镇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县处理”体系,形成县、镇、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城乡环卫工作新格局,确保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形成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常态化,2012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40%以上。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环卫机构。要建立健全环卫管理机构,配备保洁清运人员。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分别成立环卫所,配备3—5名工作人员。负责辖区内环卫保洁工作,管理清运人员、保洁人员,负责垃圾桶、深埋桶、中转站等环卫设施的管理和运行。按照每千人三名的标准配备保洁、清运人员,负责责任区内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清运工作。环卫作业人员应统一着装,配备专业工具。
(二)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利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专项资金实施南鲁山镇、鲁村镇、燕崖镇、西里镇环卫设施建设,覆盖四个镇40%以上的村庄和人口。环卫设施主要有塑料垃圾桶、人力收集车、可移动垃圾箱、小型拉臂车、压缩中转站、大型拉臂车。加快县垃圾处理厂三期工程建设,确保12月1日前建成并投入运行。购置垃圾铺摊压实机、洗扫车、垃圾压缩车等设备,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程度。
(三)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清扫集运和处理的意见》,健全环卫管理机构和作业队伍,建立科学规范的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运行机制。城区:积极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有物业管理单位的小区,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工作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单位自管小区,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工作由所在单位自行负责。县环卫部门负责将城区清扫保洁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受单位、居民小区委托收集的生活垃圾收运至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镇村:村庄负责将辖区的生活垃圾集中至垃圾收集设施;镇环卫管理机构负责将村庄收集的生活垃圾集中至镇垃圾中转站或县填埋厂;县负责对各镇运至填埋厂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是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工作的主体,要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具体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将责任分解到各村和辖区内有关单位。要明确完成时限,督促各村、各单位落实专人负责,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经费保障。建立县、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村分级投入保障机制。县级承担垃圾填埋厂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及镇中转站至填埋厂的运输费用;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要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建设和管理资金的筹措,全额落实环卫经费,确保保洁清运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和中转站规范、高效、有序运行,稳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
1、明确任务目标。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完善“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到年底,城市建成区、城乡结合部、镇驻地及周边村实现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到年底,镇所有社区驻地、中心村和外圈镇驻地、社区驻地纳入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到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初步建立起与全市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发展相适应的环卫管理和服务体系。
2、加快设施建设。各村居根据居民实际情况和垃圾产生数量,每15户居民设置1个垃圾桶。每个村居根据实际需要建设1-2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用于储存本村的生活垃圾。每个镇(街区)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或垃圾压缩中转箱,用于存放、转运生活垃圾;每处中转站合理配备村级生活垃圾收集车,负责及时收集村级生活垃圾。
3、配备保洁队伍。各村居(社区)按照每百户居民(不足百户的按百户计算)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专业保洁队伍。各镇(街区)驻地根据面积和人口数合理配备专业保洁队伍,每处驻地不少于10人。各镇(街区)每处中转站配备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城市社区的环卫保洁队伍,参照省城市道路三级保洁标准(6000㎡/人)配备。
4、搞好垃圾收集。生活垃圾应实行“袋装化”收集。各村居(社区)居民户将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就近投放到垃圾桶内,保洁员每天将本村垃圾桶内的生活垃圾收集起来运送至垃圾集中存放点,并负责本村居(社区)的道路保洁。各镇(街区)每天将各村居(社区)集中存放点的垃圾及时清运至中转站。市城市管理局委托专业保洁公司每天将各镇(街区)中转站的生活垃圾统一清运至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按标准要求统一进行规范无害化处理。市区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的地点、时间等要求,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场所,由保洁公司统一运送到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进行处理。
5、确保经费支出。各镇(街区)、村居(社区)要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目标,多渠道筹措、落实资金,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环卫设施的配置、维护、运行费用以及环卫保洁、垃圾处理经费按原渠道解决;各镇(街区)、社区环卫设施的配置、维护、运行费用以及环卫保洁、垃圾集中收集和镇级垃圾中转站点以下清运费用,由各镇(街区)、社区自行筹集解决;各行政村环卫设施的配置、维护、运行费用以及环卫保洁费用,采取“一事一议”等形式筹集资金,由市物价局制定具体指导意见;城市建成区范围外从各镇(街区)垃圾中转站点到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垃圾清运、处理费用,由市财政负担。
6、严格责任落实。市城市管理局负责全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管理、协调、监督、指导,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主街主路的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以及各镇(街区)二级垃圾中转站至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垃圾清运;各镇(街区)负责驻地垃圾中转站配套设备和收集运输车辆的订购管理,环卫设施的维护与管理,驻地及所属村居(社区)日常环卫保洁的监督管理;村居(社区)负责本辖区范围内专业保洁员队伍的建立,居民户、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的垃圾收集和公共区域的保洁工作。
关键词:环卫一体化 电子信息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1-0000-00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大为改革,从而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笔者通过对部分城市的卫生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不少还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垃圾多、污水多、河道污染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为了切实改变这种现状,为人民群众打造出优良的人居环境,推进环卫一体化进程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主要从信息化角度对环卫一体化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见解,过去的环卫监管模式主要以分散孤立的信息系统为主,难以统一规划、管理,极大地影响了环卫行业的作业效率与决策水平,因此,本文提出了环卫一体化整体信息架构,并以智能环卫车辆监管系统为例分析了电子信息技术在环卫一体化中的运用。
2 “环卫一体化”的建设总体思路
本文通过对当前环卫现状分析后发现,实行环卫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环卫市场化和提升运营效率的必由之路,因此,在环卫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有条不紊地展开建设。
环卫一体化架构采用了层次化的系统架构体系,主要包括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信息安全以及服务系统四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从底层到高层分别为硬件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以及接入层,而每一层都是以下一层为基础的。在该环卫一体化信息架构中充分运用了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讯技术、GIS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数据库技术、GPS技术等先进的技术。而且在系统的运作过程中,以云计算为依托,提升了系统的数据信息处理、吞吐能力,而且节省了系统的成本开支。
3 电子信息技术在环卫一体化的具体应用举例
本文以上文中论述的环卫一体化信息架构为依托,提出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打造了智能环卫车辆监管系统。在该智能环卫车辆监管系统中,有效运用了RFID无线射频技术、GPS技术以及GPRS技术等,其中RFID无线射频技术对安装在垃圾桶上的标签ID进行扫描从而进行无线射频动态存取。通过GPS技术实现对环卫机械相关车辆的进行全球定位,而GPRS技术实现对车辆的有效数据进行无线传输,然后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数据信息进行集成,从而建立了统一的信息系统。
在本文中设计的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在环卫一体化行业中应用的智能环卫车辆监管系统主要包括车辆监控平台、在途车载终端两个子系统组成。其中车辆GPS定位数据、垃圾桶电子标签数据、单桶垃圾重量数据是在途车载终端子系统的主要采集数据类型。通过安装于车上的称重传感器及组件构成的车载称重装置、称重控制单元实现对单桶重量信息的获取及算法处理,GPS模块采集车辆的定位信息,射频读卡器读取到电子标签信息,融合之后的数据一并发送至车载主机设备,通过GPRS无线传输模块上传至车辆监控平台。
3.1系统硬件设计
智能环卫车辆监管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GPS接收机、称重传感器、称重控制单元、RFID射频读卡器、车载主机、电源转换系统、车载显示仪表、GPRS无线传输模块等,其中6组称重传感器均匀分布在车体大梁两侧,采集到的重量信号经二级硬件差动放大及滤波后,信号传输至称重控制单元,信号进行软件滤波,以消除车体的振动带来的误差,实现高精度的动态称重。RFID射频读卡器扫描生活垃圾桶的标签ID,采用超高频920MHz~925MHz频段实现长距离的读取,并且可以同时读取多张标签卡。车载主机接收到标签号和车载重量信号,以及对应的GPS接收机的地理坐标,进行算法处理及融合。从而达到在车载显示屏上显示车载重量信息、标签信息以及通过GPRS将其传至服务器上。在这其中分别运用了称重信号采集放大滤波电路以及车载电源管理系统等电子信息理论知识。
3.2系统软件设计
在本文中设计的该系统中,对相关软件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将上传的数据信息进行量化并通过GIS系统显示在相关界面,以便于监管;二是通过对车载主控制器的程
序设计,实现对各个车载传感器及模块的实时控制和通信,最终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平台。相关的程序设计流程如下所示:
最终通过对智能环卫车辆监管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环卫车辆的可视化监控,将作业的过程进行动态展示并生成数据报表,达到了设计的预期效果,值得在实践中进行推广。
4 结语
总之,推进环卫一体化信息化进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环卫行业作业效率,还能不断推进环卫市场化的进程,以提升环卫的服务水平,为人们营造出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红武.京翼环卫一体化:对环卫车辆带来新需求[J].商用汽车,2014,22:17.
[2]山东:城乡环卫一体化 市场运作机制活[J].城乡建设,2015,01:14.
[3]校林,韩晋生.姜卫东代表: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J].当代农机,2015,03:24-25.
[4]王太师.贵阳市实施大环卫一体化改革 推进多彩贵州文明行动[N].贵州日报,2015-09-24006.
关键词:经济发展;弊端;垃圾;城乡环卫;解决方案
我们的生活方式多样,而且使用的用品也在增加,但是随之垃圾的数量也在上升,由于垃圾的种类不同,处理垃圾就成为一个问题,以农村为例,在经济水平上,农村不及城市,而且城市还会将本应该自己处理的垃圾全部运送到农村,增加了农村垃圾的总量。这样就增加了农村处理垃圾的难度。而且现在很多的农村环境卫生不如意,城市以及农村在解决环境卫生上独立管理,但是取得效果不好,因此在治理城乡环境卫生上要坚持一体化的管理方针,将城乡存在的问题彻底解决。
1 农村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环卫设施硬件投入不足
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上存在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是亟待解决的先决问题是基础设施问题,没有基础设施也就是没法进行后续的一些环境管理,更谈不上城乡管理一体化。就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现状来看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欠缺最为严重的主要有垃圾桶、垃圾车、垃圾分类设备和垃圾处理设备等,这些设备的欠缺直接导致了垃圾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
1.2 农村环境卫生规划编制滞后
除了基础设施欠缺之外,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还存在的一个主要的明显不足就是管理规划上的无序性,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形成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规划,没有规划也就形不成一个有效的环境卫生编制,没有一个成型的农村环境卫生体系,从而也就不能针对整个农村的环境卫生处理工作做出统一的安排和布置,也就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无序性,进而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条件的低下。
1.3 农村环卫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管理问题也是当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备是当前农村环境管理的主要现状,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前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还管理不了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而农村自身又不存在自己的领导机构,这就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事业无人管理的现状,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从而明确不了具体的责。
1.4 村民环保意识不强
意识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农村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都很强的话那么也就不存在垃圾污染的问题了,每个人都处理好了自身的环境问题也就不存在环境问题了,所以当前农村村民的环境卫生的意识还是不够的,很多村民都只考虑当前自己的便利而忽视了垃圾堆放对于农村长远的影响。
2 推进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2.1 加强环卫管理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
加强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合作,合理的分配工作,这是在开展其他后续工作的必要前提,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几种:(1)在民众聚集的地方安放垃圾收集箱,例如街道的街口,休闲娱乐设施附近等地,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如果没有条件安装垃圾箱,那么可以使用垃圾袋,将所有的垃圾统一收集,然后放置到具体的位置,这样可以减少乱丢垃圾的现象。而且为了能够保证垃圾及时的运走,要在配置垃圾车,最好的是个农村有自己专门的垃圾车。(2)要有环卫工人清扫垃圾,并且将垃圾收集,这样可以让农村保持清洁,环卫工人不能太少,因此清扫并收集垃圾的工作不能让一个人独立完成,而且也不适宜配置更多的环卫人员,一般一个乡村三名环卫工人。
2.2 创新机制,落实责任
在确定环卫工人以及安置好设施之后,相应的要对其进行管理。有了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加快建设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管理体系要求每个乡村都要有一个环卫机构,而且机构中的人员能够减负其管理环卫事业的责任。如果乡村的管理机构比较凌乱,那么就要将这个机构与上一级结合,使其在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之下,两者的结合,可以让农村学习城市中优秀的经验,并且促进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
2.3 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规划布局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各地对农村开始建设新农村,使农村的经济水平提高,但是新农村的建设不能不是环境卫生,通常两者要结合,而且环境卫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部分。当城市在规划新农村建设的时候,也要合理的规划环境卫生等场所,保证当地的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而且农村也可以利用当地的环境卫生为其做农村建设的有关宣传,这样做可以让村民对环境卫生有了认识。在回收垃圾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方式,例如在农村中修建沼气池。
2.4 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农村环境卫生不能顺利的开展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资金问题,农村的经济水平有限,能用于卫生事业的资金就更少,因此就要对资金进行补充,可以有三种方式,第一,政府发挥作用,农村用于环境卫生上的资金需要政府的投入,而且政府在总资金中要主要部分。第二,村民自主投资,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直接受益的就是农民,因此村民要积极的参与事业中,成为环境卫生发展的主要力量。第三,社会募捐,社会的募捐是总资金的部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解决资金的问题上,可以向社会募捐,社会上的知名企业起到榜样作用,率先捐款,以便其他的中小型企业可以跟随捐款。
2.5 加强宣传,营造舆论
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时候,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宣传,使村民的环卫意识增强。此外,还可使用其他的措施,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加大对环卫的宣传,使村民对于环卫有了不一样的了解,让村民自主的参与到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中,全体村民的参与,可以保证乡村开展环卫事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还能保证工作的效率。并且将城乡中环卫事业的距离缩短,以便实现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因此要重视宣传的作用,在农村内加大宣传的力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极为严重,迫切的需要我们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去整治,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先进体系来带动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并且逐步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和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相融合,最终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做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务求把工作都落实到实处,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发展低下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石广荣.烟台市莱山区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纪实[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8(12).
一、政府购买环卫服务背景
2013年,平邑县城区卫生保洁面积约318万平方米,划分为四大责任区管理,即:城管执法局责任区、平邑街道责任区、经济开发区责任区、园林绿化局责任区。四大责任区每天需清理生活垃圾248吨,由于各责任区相关人员、设备、资金投入及管理经验等各有不同,卫生管理质量参差不齐,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城区整体卫生质量不高。镇(街道)、村的环境卫生质量更是乱象丛生,没有专门的垃圾回收站和保洁人员,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不但在全市城市管理中排名靠后,而且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高。为改变这一现象,充分整合利用资源、减少中间环节、节约经费投入、集中人力财力,全面提升环境卫生质量,平邑县积极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管理体制。
二、政府购买环卫服务主要做法
1、高门槛准入,全面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平邑县委县政府坚持“政事分开、管干分离、公开招标、合同管理、以费养事、提高效能”的原则,建立起了“市场化、全覆盖、高标准”的环卫作业运行机制。在充分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确定环卫作业服务通过政府采购确定专业企业负责,采取招标承包、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一是全覆盖招标承包。将全县四个区域和镇(街道)、村的所有道路、街巷小区、绿化带及其配套设施保洁打捆承包,统一由一家专业公司运作,范围明确,职责明晰。二是高标准限定准入。全面推行公开招投标制度,规范招投标管理,要求竞标企业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不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环卫专用设备类固定资产不少于500万元,具有环卫行业认定的从业资质、承担过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作业3年以上,并提供连续两年以上为职工办理社保缴纳费用的证明等条件。经过公开招标确定由昌邑康洁环卫公司负责2014-2016年全县环卫工作。三是推行管干分离、职能明晰的作业模式。在合作模式上,优先考虑按照国家目前推行的PPP(公私合作关系)模式进行操作,在作业外包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全县环境卫生行业的合资合作,即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利用中央和省政策资金支持,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
2、高效能作业,全面推进环卫保洁优质化。将全县环卫作业服务全面推向市场,整体招标承包,推行公司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一是强力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以费养事、管干分离,建立定岗、定员、定时、定责、定质、定量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环卫作业新机制,将环卫作业置于市场化规则中运行,实施环卫保洁市场准入制度。二是道路作业实行“机械化清扫+定期冲洗+全天人工保洁”模式,彻底改变了以“人工清扫为主”的传统落后作业方式。在县环卫处原有机械设备的基础上,昌邑康洁环卫公司配备扫地车、冲洗车、洗扫车、洒水车、全密闭垃圾收运车等大型作业车辆,并先后建成20吨生活垃圾中转站22个,配套垃圾方箱、垃圾桶近2万个、小型勾臂车55台、25吨大型专用钩臂运输车7台,配备村级环卫保洁员2716名,提高了道路清扫作业的清扫力度,使环卫保洁作业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实行环卫管理一体化。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方式,推行城市道路、街巷小区、绿化带清扫保洁一体化,将多把笤帚变为“一把笤帚”,实行一支专业队伍统一清扫保洁、统一管理运行,从根本上理顺管理体制,实现作业方式统一、作业标准统一和作业质量统一。
3、高标准监管,全面推进环卫考核科学化。实行环卫保洁作业市场化之后,市场监管成为各级环卫部门的主要工作。按照权责统一原则,平邑县城管执法局和各镇(街道)将精力放在对承包方的日常质量监督上,实行严格考评,加强市场监管,推进环卫作业监管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一是强化前置监管。先后出台了《平邑县农村环卫市场化运作实施方案》《平邑县城区环卫作业考核办法》《关于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意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等环卫管理标准规范,明确作业标准和考核细则,搭建了标准化管理平台,做到工作流程化、标准可量化,推进定量定标环卫建设,环卫的市场培育、行业管理、质量监督、产业发展等走上规范化轨道。二是强化过程监管。狠抓环卫管理精细实施,力促工作过程常态长效。制作了道路机械化清扫、人工保洁、绿化带保洁及垃圾桶、果皮箱等环卫设施管养保洁一系列工作流程,细化到每一个部件,建立规范化操作流程。公司实施规范化管理,使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建设车辆GPS卫星定位、对讲机通话定位、有源电子标签自动考核等平台,实现分级考核,提高作业质量。公司对项目部每月一次考核,项目部对管理人员每周一次考核,管理人员对保洁员每天一次考核,确保作业质量。三是强化结果制约。乡镇成立环卫所负责辖区的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和监督;监督考核按照4:4:2的比例由县、镇(街道)、村(社区)对日常管理进行打分,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抽查比例不低于20%的自然村;财政部门根据城管执法局和镇(街道)的考核结果,按月拨付费用。
三、政府购买服务取得成效
1、降低了行政成本。在未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之前,由于各责任区相关人员、设备、资金投入及管理经验等各有不同,管理混乱。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实施后,环卫工人统一考核、统一着装、统一薪酬,县城管执法局和镇(街道)只对昌邑康洁环卫公司的各项政府服务事项的流程标准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考核,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还降低了行政成本,有效根除了“多头管理”的弊端。
2、提高了环境卫生质量。平邑县环卫作业面临着点多线长面广量大、清扫保洁人员不足、投入相对不足、作业方式相对落后等诸多困难,环卫作业质量和效果无法保证。在试行城区环卫购买服务一年后,2015年7月份,平邑县将全县1825平方公里、984个自然村和12个镇驻地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整建制交由昌邑康洁环卫公司接管,自8月1日试运行,保障了全县无缝隙、无盲区、无死角的卫生保洁,全面提高了环卫工作效率和清扫保洁水平。
3、实现了管干分离。环卫工作市场化运作后,县环卫处实现政企分开,建管分开,管养分离,主要承担行业监督管理、业务指导考核等工作。镇(街道)从原来的组织、实施的工作者转变成单独的监督管理,打破原来管干一体的模式,进一步解放了政府职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环卫保洁公共服务优质化、高效化。
4、改善了民生。随着全县环卫市场的全托管,村容村貌明显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农民生活卫生习惯进一步转变,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了乡村文明水平。2015年年初,平邑县以9.14分的成绩一次性通过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首批认定,列全省第40位,成为全省首批被认定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达标率为100%的县区。
四、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购买服务的动力不足。政府购买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虽然我县政府非常重视该方式的运用,但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上存在思维惯性,习惯于大包大揽,使得政府购买服务的动力不足。
2、购买服务制度规范缺失。虽然平邑县城乡环卫市场化运作模式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全县层面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仍没有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操作流程尚未形成,政府购买服务整体处于局部探索阶段,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和可持续的财政基金保障。
3、社会力量发展不足。在培育和发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方面,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服务水平也不够。如环卫市场化操作只能依靠其他市县的环卫公司。
4、购买服务的领域有待拓宽。目前平邑县政府部门在购买服务方面做得较多的是将部分职能转移给相关的社会组织,向社会组织支付一部分经费,而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扶贫济困、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领域的购买服务有待拓宽。
五、下一步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一是要转变政府执政理念。政府要在提供公共服务,履行服务职责上转变观念,确立新的执政理念。政府购买服务必须重视公益性,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二是要继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体系。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出台具体服务领域的实施细则,明确购买范围,规范购买流程,创新购买方式;财政预算中设立财政专项资金账户,实现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化、法制化。三是要拓宽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除应当由政府直接提供,不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公共服务,以及不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服务项目外,逐步在公共服务各领域全面推开政府购买服务工作,重点加大向民办教育、民办医疗机构购买服务的力度,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四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要大力扶持、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那些服务于弱势群体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缩小社会各阶层在卫生、医疗、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距。
下一步,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探索编制公共服务清单。结合集中清理“僵尸”事业单位工作,对事业单位的职责进行全面彻底的梳理,立足于解决事业单位职责任务交叉不清、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促进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资源优化整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探索编制公共服务清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做好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的审核。县编办将会同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结合公共服务清单编制,适应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对政府购买服务主体及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履职所需服务事项,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的岗位种类、数量等进行科学合理审核,确保购买服务事项更加规范。
3、拓宽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平邑县目前仅在环卫、园林绿化、公共交通等领域进行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探索,下一步将总结经验,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最紧迫、最急需的公共社会需求出发,设计、实施一批社会公共服务项目,逐步拓展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和领域。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xxx城乡环境治理及品质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指示精神,市政环卫所于2020年4月开始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治理行动,现将目前阶段工作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加快补齐市政设施服务短板,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一是市政环卫所工作人员全面拉网式排查城区路灯、下水井盖、人行道板等公共设施损坏情况,组织人员及时进行维修处理,截止目前,市政环卫所共维修全城路灯240余盏,处理路灯线路故障10余起,维修下水井盖14处,维修交通隔离栏17处;二是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维护标准及措施,建立市政设施维修台账,督促市民爱护市政公共设施,促进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二)集中整治城区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提高垃圾收运效率。一是对城区内背街小巷、卫生死角、河道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清扫保洁,重点清除背街小巷遗留白色垃圾、大件垃圾以及以及清溪河、漩溪河道内漂浮白色垃圾,截止目前,共清理城内卫生死角3处、背街小巷3处,清收大件垃圾共44车;二是加大垃圾收运频次,按照“专人专责,日产日清”的原则,及时收运城内生活垃圾,达到主城区一日三收、乡镇一日一收,收运率100%的保洁标准,确保生活垃圾收运无堆码、果皮箱无滞留,及时转运至垃圾中转站。
(三)开展垃圾分类试点行动,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新机制。一是先以城内小区(华府国际、豪情骏座)、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等重点区域为垃圾分类试点区域,以展板、垃圾分类手册、微信、QQ等平台为宣传手段,引导试点区域的小区居民、学生、机关干部职工掌握生活垃圾分类常识、自觉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二是在试点区域街道摆放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并定期安排环卫工人回收分类生活垃圾,及时将有毒有害垃圾转运至指定堆放点,可回收垃圾进行资源回收;三是在试点推行垃圾分类的工作中,层层跟进,了解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推进情况,主动询问试点区域居民、学校学生、干部职工意见,记录好每周回收分类垃圾的总重量,做好数据统计,为全市实行垃圾分类工作打好“头阵”,做好“先锋军”。
(四)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环卫市场一体化改革。一是按照xx省垃圾新三推项目工作计划,准备购置一批垃圾转运车和垃圾收容设施投放到农村的主次干道和场镇上,解决农村垃圾随意堆码的问题;城区优先购置一批餐厨垃圾收运车和大件垃圾收运车,以便于及时启动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二是积极探索环卫市场一体化机制,通过学习邻区市县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改革方法,主动衔接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卫作业公司,再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完备的环卫市场一体化运转体系,降低环卫运作成本,提高机械化水平作业率。
二、存在问题
(一)城区大件垃圾随意堆码严重,影响市区市容市貌建设。
(二)市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三)环卫工人数量庞大,实施环卫市场一体化难度较大。
三、下一步计划与打算
(一)继续加快市政设施维修力度,做到即坏即修,达到城区市政设施维修率100%。
(二)继续对城内卫生死角、背街小巷等重点难点区域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及时清除内存留的陈年垃圾、白色垃圾等,保证城内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三)加大垃圾收运频次,及时转运城内大件垃圾、果皮箱内垃圾、垃圾房内垃圾至垃圾中转站,确保生活垃圾收运无堆码、果皮箱无滞留,收运率100%的保洁标准。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区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指示精神,大力推进村容整洁达标建设工作。农村地区要建立与完善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系统,实现城乡一体化处置,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环卫设施数量和质量完全满足居民使用需要,达到“人居环境良好”目标,全面提升城乡环境面貌。
二、基本原则
(一)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推进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农村地区具备较为完备的环境卫生功能,满足农村居民生活需求。建立区、镇、村三级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完善资金投入机制、设施设备建设机制、日常作业机制和检查考核机制,使农村环境卫生保持常态长效。
(二)完善以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置系统为核心的原则。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置工作是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村容整洁达标建设的主要内容。要通过建立队伍,配置设备,上门收集,统一处置,解决目前农村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全面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水平。
(三)区、镇两级财政为主的原则。要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其中对垃圾收集设备和“三合一”(厕所、垃圾箱房、倒粪站)设施建设,由区财政定额补贴8—10万元/座;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置常项费用,按照标准定额,由区财政补贴70%。
三、主要任务
根据《**市新郊区村容整洁达标建设标准》,提升农村公共环境设施设备建设标准和环卫保洁服务水平,发动农村居民支持参与环境建设与管理,提高农村居住区环境质量,达到“村容整洁、设施标准、服务完善,管理有序”的创建目标。
(一)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置系统。按照“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定向处置”的作业流程,为农村每家每户配置统一的垃圾收集容器;制作统一的专用收集车,由保洁员每天上门收集至垃圾箱房;再由专业环卫车辆定时清运,运送至大型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推进环卫设施建设。按照“满足需求、方便作业、环境整洁”的要求,确定农村环卫设施整体布点方案,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环卫设施;各行政村以生产队为单位,建造垃圾箱房、公共厕所和倒粪站;取缔全部农村垃圾临时堆点、旱厕和小粪缸。试行村容整洁达标建设先行村工作,推进面上工作全面展开。
四、实施步骤
(一)**年4月,召开区、镇、村三级干部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村容达标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二)**年4月,在全区110个村中选择自然村宅完整、居住相对集中的10个村先行试点。召开试点村村主任座谈会,确定各村工作方案,启动环卫设施建设和保洁队伍重组,试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运输作业流程。
(三)**年4月至6月,结合“爱国卫生月”活动,在全区农村开展以清除暴露垃圾为主要内容的“人人动手、清洁家园”大行动,重点对主要道路、河道、景观绿地、小集市和屋前宅后进行环境卫生集中整治。
(四)**年底,基本建立全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置系统。
(五)**年底,全区所有行政村完成村容整洁达标创建。
五、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高度,切实加强村容达标建设工作的领导,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落实管理职责,从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予以保证和支持,全面推动村容整洁达标建设工作的开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实施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问题,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不断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二、存在问题及整治范围
存在的问题:各社区、村工作开展不平衡,垃圾围村现象仍然存在;主要道路、河边、干渠边垃圾成堆;卫生保洁存在死角或盲区,只注重村内一两条主要道路和硬化路面的环卫保洁,背街小巷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对原垃圾堆放点没有进行彻底封堵,存在乱堆乱放现象;宣传发动不到位。
整治范围:街道驻地、所辖各村庄区域范围内的道路、路域、水域、村庄内部及周边区域。
三、工作重点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重点对各村“三边三底三界”(村边、路边、田边,河底、沟底、湾底,县界、镇界、村界)的存量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彻底解决垃圾围村现象;抓好沿潍胶路、穆响路、眉南路、尚庄村后路两侧的路域整治;沿引黄干渠两侧姜草、糊沙、生活垃圾、药瓶药袋清理;沿潍汶河西岸穆三、望庄等村的垃圾点清理;各村内主大街两侧违章建设及背街小巷“三大堆”清理。在抓好“净化”的同时,逐步推进“五化”;积极发放一封信和开展群众满意度问卷入户调查,村村到、户户到,面对面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
四、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2015年5月12日-5月13日)
各社区、村通过村内广播、重新粉刷墙体标语、悬挂条幅、发放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逐村逐户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形成浓厚工作氛围。教育和引导广大村民讲文明树新风、讲卫生、爱环境,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顺利开展打好舆论基础。
(二)集中整治(2015年5月12日-5月20日)
坚持边宣传发动,边集中整治的原则,压茬进行。各社区、村结合本辖区实际,对照工作重点和《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标准》(附后),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强化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号召村两委干部、党员户带头,群众齐参与,集中人力、机械迅速掀起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集中整治期间,各社区每周提报2-3个村,由街道组织社区第一书纪、总支书记分两组于每周六进行集中观摩;同时,督查室要逐社区逐村进行督查,对行动快,效果好的村进行表扬,整治不彻底的村进行通报批评,以此来推动集中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三)检查验收(2015年5月21日-5月31日)
活动结束后,将对各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情况进行验收。验收结果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街道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工作重点和整治标准,进行现场验收打分;二是活动期间,党政办开展两次环境卫生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对调查满意率达到90%以上的,达标通过;满意率达不到90%的,不达标,由社区人员给调查对象当面反馈,并限期整改。
(四)建立长效机制
集中整治行动结束后,要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各社区、村要积极与保洁公司包村人员衔接,将清理好的街巷及时移交给保洁公司托管,避免形成新的“三大堆”;同时,各社区、村要结合农村环境卫生标准,教育引导广大村民树立“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环境自觉维”的意识,将农村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定期进行广播宣传,定期开展评比活动,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持续开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街道成立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街道整个整治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各社区、村要制定具体整治方案,严格标准要求,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整治工作。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舆论造势。一是成立迎接省级卫生县城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基层科室具体抓”,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二是坚持宣传先行,广造声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工作》、政务网、内部《简报》和其他宣传载体报道、刊登新闻信息120篇次,悬挂宣传条幅150条,循环播放宣传片900余小时,出动流动宣传车30余次,整体上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充分发挥“爱我家园”志愿者协会生态教化作用,先后组织环境保护调研活动2次,参与生态宣传1次,发放宣传材料1500余数份,积极宣传生态理念,传播文明意识,带动文明行为,有效促进了城市管理的良性发展。
(二)城区“六乱”治理情况。立足我县实际,重点对城区“六乱”进行专项整治,查摆管理难点,实行部门联动,完善工作措施,整治活动有序进行。
1、实行网格化管理,突出重点区域治理。一是按照网格管理办公室的统一要求,对具体负责的第103网格内的3处市场均配备环卫保洁员与市容协管员,加强市场秩序监管;同时,投资2万余元安设活动护栏,规范经营秩序。二是先后出动200余人次,协助田镇街道、房管局等相关网格牵头部门拆除乱搭乱建,规范市容秩序,成效明显。三是对城区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城区重点部位等进行集中整治,清理垃圾死角、建筑(工业)垃圾堆等。四是认真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完善监督考核办法,督导相关责任单位抓好落实。2、城区立面整治稳步推进。目前,已完成黄河路、芦湖路、文化路3条道路两侧整治,重点对乱贴乱画、乱摆乱放、乱拉乱挂等影响市容的违章行为进行整治,累计清理乱贴广告、纸张1100余处,乱拉绳索380处,规范店外摆放260余家。3、强力拆除乱搭乱建,加强建筑渣土规范化管理。坚持依法执法,先后拆除田翟路、芦湖路等沿路乱搭乱建16处,有力地打击了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同时,进一步完善《县建筑渣土管理暂行办法》,对渣土运输车辆实行统一管理,加大违法运输、处置建筑渣土的查处力度。目前已办理建筑渣土清运、处置手续24件,渣土处置量3.8万立方米。4、便民市场建设有序进行。实行流商归市,加快城区3处便民市场建设进度,重点解决城区马路市场、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等市容“顽疾”。目前,李星耀便民市场已准备动工,其它两处规划设计已完成。5、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城区静态车辆管理。与交警部门联合,对违法占用城区道路停放车辆行为进行整治,目前规范各类停车行为200余次,处罚违章停车130辆。6、开展户外广告升级改造及安全检查。一是实行户外广告统一提升改造,继投资60余万元完成黄河路中段沿街广告牌升级改造后,加快黄河路东段户外广告改造,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二是普查城区各类大型户外广告,对存有安全隐患的30余家广告产权单位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相关单位进行安全检查。7、提前介入,认真履行城市管理的各项职责。一是高(中)考期间,组织开展对街面流动宣传车、沿街高音喇叭及夜间施工等噪音扰民行为的专项整治活动,累计向建筑工地下达禁止夜间施工通知200份,处理夜间噪声投诉13起,规范烧烤摊点3处,取缔流动车载式广告60余次,确保给广大考生创造安静的应试环境。二是结合时令果蔬集中上市的实际,对蒲台路、高苑路便民市场进行了规范治理,及时疏导进城瓜农菜农到规定区域经营,实现“市容”与“繁荣”双赢。三是麦收期间开展占道晒粮集中整治活动,对所负责路段实行24小时错时巡查,确保城区道路畅通,农民顺利生产。8、自觉接受监督,提高服务水平。设立群众卫生公开投诉举报电话0533-6712319,自觉接受市民监督,认真处理事件,切实解决影响市容环境的卫生突出问题。截至目前,累计接到上级交办、网络投诉、群众来电等各类案件42件(次),其中政协委员提案3件,均能做到按时回复、办结。
(三)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及城乡环卫一体化进展情况。一是城区道路保洁质量提升。完善保洁队伍建设,对城区道路实行分级管理,黄河路、芦湖路等7条主要道路实行夜间清洗,每日三次洒水降尘,城区道路机扫率达到90%以上。二是扩面提效,严格考核。在去年城乡综治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今年将全县776个行政村全部纳入整治范围,按照示范村、重点村、一般村三级整治标准,重点对“三大堆”及垃圾死角进行清理,对路域两侧进行修复治理,实施绿化美化。同时,按照《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意见》(高办发〔2012〕27号)的要求,强化属地全责管理原则,坚持“日巡查、周督查、月考核”的考核机制,严格依法管理,严格考核奖惩,确保综治成效。三是建立环卫保洁长效机制。按照“村集、镇运、县压缩转运”的一体化处理模式,在各镇(办)驻地、村居按人口比例及路域长度合理配备保洁员和垃圾收集设施,实现农村环卫保洁管理长效机制。四是加大资金投入,搞好环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县环卫基础设施及设备累计投资近3000万元,购置5吨侧装式垃圾收集车11台,8吨后装式垃圾收集车6台,8吨密闭垃圾转运车4台,10吨吊装式垃圾收集车2台,大型扫路车3台,大型洗扫车1台,多功能道路冲洗洒水车3台。配备配齐各类垃圾桶近4000个,其中3立方米地下垃圾桶38个,660升垃圾桶360个,240升垃圾桶3000余个。五是加快中转站建设。在田镇街道办、青城镇垃圾中转站建成运行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加快芦湖街道办、唐坊镇、花沟镇、高城镇、常家镇、木李镇6处垃圾中转站建设。截至目前,六处中转站均完成主体施工,生活垃圾压缩设备已全部到位,进入安装调试阶段,预计7月中旬可投入运行。届时,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体系将全面建立。六是推进城区公厕改造进程。完成对城区道路两侧13处现有公厕摸底工作,新建2处环保型公厕,目前进入招投标手续办理阶段,预计7月底可改造完毕,整体解决群众如厕难问题,改善如厕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建设进度较慢,马路市场、流动摊贩问题突出,市容反弹现象凸显;
2、违章、违法建设问题较多,依法处置周期长、难度大;
3、群众环卫意识不够强,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现象较普遍;
4、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环卫质量差,影响市容秩序。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稳中求进,突破难点,深入实施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工程。一是理顺工作体制,加强镇村保洁队伍建设,配备配齐各类环卫设施,提升保洁质量;二是实施城区垃圾收集箱升级改造,布设高档进口全封闭、景观式垃圾桶,彻底解决生活垃圾二次污染,影响市容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强环卫保洁队伍建设,完善进退机制,提高保洁效率。